久遠石成-花蓮美石巡迴展暨洄家石聚-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典藏作品展

Page 1

GAUTAMA The Monthly Magazine

2021 / 10 OCT 佛陀紀念館館刊 歡迎助印

147


GAUTAMA The Monthly Magazine

主編的話 屏東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贈予佛館的第一 批佛教植物出栽品種,已定位至各區域栽植環 境之地點。未來佛教植物園區的規劃,在動線 解說上,以陸路絲綢之路串連,經犀牛區、玄 奘大師區、祇園,結合五年的佛教海線絲路- 新媒體藝術特展,在陸域與海域上,整體形成

目錄

佛館場域都是佛法的精神所在。 高鐵國旅處重視企劃行銷佛館行程,「高鐵 假期」從 9 月至 12 月 31 日推出一日、二日、三

147

星雲大師開示

1 美化人生 人間佛國

2 久遠石成-花蓮美石巡迴展 洄家石聚-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典藏作品展

佛法弘揚圓滿的大圓環。未來佛館的規劃,更 會結合低碳、永續、生命教育等多面向,整個

2021 /10 OCT

10/7 聯合開幕 禪悅藝聞

10 耕耘心田 —佛光山徒眾作品巡迴聯展 12 佛光緣美術館展覽訊息

日旅遊,希望台灣民眾更多人來認識佛館,提

國際接軌

升藝術人文素養。另,全國自由車青少年公路

14 阿富汗-曾經是佛教聖地

錦標賽 9 月中也在佛館起點集合,鳴槍出發進 行公路賽。這正說明佛館及佛法有安定人心作 用,讓人安心自在,進行活動交流。 花蓮的美石總讓人難以忘懷,10月有兩個 特別的展覽,一是「久遠石成-花蓮美石巡迴 展」、一是「洄家石聚-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典 藏作品展」,也歡迎民眾前來觀賞。

創辦人 發行人 主編 編輯委員 執行編輯 出版單位 發行單位

地址 電話 傳真 電子信箱 網站 劃撥帳號 戶名 創刊日期 ISSN 發行量 封面題字 封面照片

星雲大師 心保和尚 如常法師 妙廣法師、如超法師 妙功法師 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佛光山各別分院 佛光山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五十部雲水書車 840 高雄市大樹區佛光山寺 (07) 656-3033分機4044 (07) 656-5165 bmcmail@ecp.fgs.org.tw http://www.fgsbmc.org.tw 19254842 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 (備註欄請註明「贊助喬達摩」) 2013年7月1日 2304-3490 12萬份 星雲大師 花蓮縣文化局

交通指南 自行開車/ 國道十號→往旗山、大樹交流道下→省道29號右轉→佛陀紀念館→佛光山 大眾運輸/ 高雄客運 8009旗北←→佛陀紀念館←→佛光山←→高雄站(06:00~17:15);8050台南火車站←→佛陀紀念館 ←→佛光山(06:25~16:45);8010鳳山←→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旗北(06:05~21:25)

義大客運 8501高鐵左營站←→佛陀紀念館←→佛光山(平日08:15~18:20,假日08:15~20:30)

大樹祈福線(東南客運) 鳳山火車站←→大樹(九曲堂火車站)←→佛陀紀念館←→佛光山(平日10:00~17:00,假日09:00~17:30) ◎佛陀紀念館 佛光山於佛館南側第一候車亭、滿香園、不二門搭乘佛光接駁車

哈佛快線 高鐵左營站←→佛陀紀念館←→佛光山(平日08:45~17:40,假日08:10~18:50 直達車行車30分鐘)

鐘 直達車30分 歡迎搭乘


星 雲 大 師 開 示

星雲大師開示

美化人生 ◎文/《人間萬事》星雲大師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現在的社會,一切都講究「美化」。庭院要種植 花草來美化,產品要透過包裝來美化,甚至各種運 動項目,舉凡吊單槓、撐竿跳、擲鉛球、有氧舞 蹈,乃至田徑賽跑、各種球賽等,都要美化。經過 美化才有美感,有美感才能耐人尋味,才會吸引人 欣賞。 其實,人更需要美化,不美化就會粗俗不堪,難 以受人歡迎;美化過的人生,在群眾中,才能受人 禮遇。我們要怎樣美化人生呢? 一、美化語言:人和人講話,除了聲音要柔和, 音量大小要適中,尤其措辭要恰當。我們看電視台 上的主播,乃至一些心理諮商師、旅行社的導遊人 員等,他們在語言的修辭上,必然也都是經過多少 美化的訓練,才能勝任工作。 二、美化笑容:語言動聽還不夠,還要有笑容陪 襯。有的人沒有美化過笑容,不會笑,所謂「皮笑 肉不笑」,甚至「陰笑」、「冷笑」。假如是美化 過的笑容,會如春風般溫暖,又如花開一樣的燦 爛。一個臉上經常堆滿真誠笑容的人,對於人際、 辦事,都會得到很大的助益。 三、美化動作:有了語言、笑容之後,還要有美 化的動作。一個手勢,一個眼神,隨意一個動作, 都讓對方覺得你高貴無比;一舉手,一投足,都有 一定的禮儀。即使倒茶、握手,贈送禮品,都應該 加以美化,如此在外和人接洽辦事,才能事半功 倍。

來。如果心念經常存著懷疑,凡事不往好處想,久 而久之,我們聽到的好事,也會在心中大打折扣。 一些跟我們談話的對手,如果他們高竿的話,都會 一目了然,最後吃虧的是自己,因為不能達到與人 談話的目標。 五、美化觀念:一個好的觀念,要從幼小慢慢養 成。比方說,早晨起床,今天天氣很好,陽光普 照;如果天氣不好,今天天氣清涼,記得加件衣 服。吃早飯時,心中感恩媽媽做早餐的辛苦,感謝 爸爸工作賺錢養家不容易,乃至想到哥哥、姊姊、 弟弟、妹妹,大家都對我很好,他們都很了不起, 所以藉著吃飯時,多叫幾聲「爸爸、媽媽、哥哥、 姊姊、弟弟、妹妹,大家快來吃早餐」。甚至想到 等一下要去見一個好人,要去聽一個人訓話;你能 把一天當中的每件事、每個人都想成很好,這不但 是觀念的美化,其實是你整個人都美化了。 六、美化環境:有了以上的美化,最後就是要 有美化的環境。環境美好不美好,所謂「境由心 生」。比方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可以讚歎:這裡通 風很好、這裡景觀很美、這裡交通很方便、這裡文 化氣息很濃厚。你在讚美環境的同時,也要讚美你 所拜訪的對象:你很慈悲、你很周到、你待人誠 懇、我們承受你很多的關照、今天打擾你了。這些 雖然是客氣話,但是隨著你美好的語言、美好的笑 容、美好的動作、美好的心意、美好的觀念所感 召,美好的世界當下就呈現在你的眼前,你自然就 能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了。 (佛光山法堂書記室供稿)

四、美化心境:做人處事,都要經常往好處想。 心的美好,「誠於中,形於外」,人家都會看得出

GAUTAM A │2021 / 10

1


佛 國

久遠石成-花蓮美石巡迴展 10/7 聯合開幕

洄家石聚-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典藏作品展 ◎文/圖 花蓮縣文化局、佛陀紀念館

佛館10月分有兩個很特別的展覽,其一是「久 遠石成-花蓮美石巡迴展」、其二是「洄家石 聚-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典藏作品展」,展期自10 月 2 日至 12 月 12 日,聯合開幕將於 10 月 7 日下午 二點於佛館本館大堂舉行。 「久遠石成-花蓮美石巡迴展」繼 2010 年花 蓮石藝嘉年華-美石巡迴展,睽違 10 年,再度 將花蓮美石瑰寶帶至台灣北部及南部巡迴展出。 此次更與佛館合作,以「佛」與「石」為主題, 進行前所未有的策展。取名「久遠石成」源自 《法華經》中「久遠實成」諧音,連結「佛」與 「石」,因其都是經過難以計量時間的存在。 「洄家石聚-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典藏作品展」 則於本館二樓佛光藝廊展出,以大環境「山海」 所形成的對峙「張力」,透過藝術家內在哲思的 「空靈」呈現,訴說著世世代代人與物種、人與 自然環境,生生不息的一種循環「洄瀾」。

奇雅石類/陳素娥-寶島台灣-宜蘭鐵釘石

「久遠石成-花蓮美石巡迴展」 花蓮位於大陸歐亞板塊與菲律濱海板塊交接之 處,兩大板塊不斷擠壓,雖然造成花蓮頻繁的地 震,同時也形成雋永的美玉寶石。任何一塊玉 石,不論是來自山中、溪邊或海裡,皆源自於46 億年前地球的誕生,壽命超過數十萬年、百千萬 年,甚至遭受來自光年之外浩瀚大宇宙的隕石撞 擊,每顆石頭都是經過難以想像的久遠時間修鍊 形成。 光畫類/蒙紹宇-淙淙水瀑-水墨石

2


此次展覽穿梭過去到未來,以有形的玉石佛雕闡述超 越時間的永恆真理,用天然形成的石紋畫面顯現森羅萬 象的生命價值。內容包含「與石共舞」石藝展、「諸法 石相」主題展及「時間場景」隕石展三個展區,於本館 第二展廳展出。展出作品及數量如下: 一、「與石共舞」石藝展區 玫瑰原石 20 件、台灣玉 10 件、奇雅石 15 件、圖案石 10 件、裱框石畫 10 件、光畫 10 件、東海岸玉石 30 件(原 石、平面加工、雕刻各 10 件)、雕刻精品 15 件,合計 120件作品。 二、「諸法石相」主題展區 展出以佛為主題之作品,或抽象、或具象、或雕刻,甚 至天然畫面石顯現佛的樣相等20件。

諸法石相展區/高敬維-日光佛-碧玉

諸法石相展區/魏永賢-海潮音-越南白

三、「時間場景」隕石展區 共展出各類隕石及裝置藝術31件。

諸法石相展區/葉金龍-慈悲之火-碧玉

諸法石相展區/李宜靜-佛道-圖案石

GAUTAM A │2021 / 10

3


佛 國

圖案石類/林素雲-煙花粼粼-硬砂岩

東玉平面組/陳世賢-玉鐲-紫玉雪花

台灣玉類/陳明賢-水濂洞-台灣玉

雕刻精品類/胡彩云-花開富貴-台灣玉

玫瑰石類/簡義峰-彩紅映秋晚-玫瑰石

4

東玉原石組/林亞綺-銅花藍寶-原石


洄家石聚-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典藏作品展 十九世紀初來花蓮拓墾的漢人,在花蓮溪口定居 形成聚落,見奔流的花蓮溪注入太平洋時,兩相激 盪,形成迴縈巨浪,遂以「洄瀾」相稱,後以諧音 命名為「花蓮」。素有「石頭故鄉」美譽的花蓮, 因位居臺灣東部,擁有綺麗壯闊的山海景觀、和煦 的天氣型態、豐富的農漁產以及天然礦脈,尤以盛 產世界級品質之大理石、玉石著稱,得天獨厚的自 然條件發展出獨特的區域人文風情與石雕藝術文 化。 本次展覽將全臺唯一石雕主題的花蓮縣石雕博物 館豐富館藏,透過館際交流影響力,推廣至國際舞 台。大環境「山海」所形成的對峙「張力」,透過 藝術家內在哲思的「空靈」呈現,訴說著世世代代 人與物種、人與自然環境,生生不息的一種循環 「洄瀾」。石雕家艾朗.傑布的作品《熱情》藏著

王標-聽見奇萊‧福爾摩沙

無數種子的石榴,自古以來為生命、豐饒的象徵, 也是充滿愛的意象。猶如石雕家對作品傾注的熱 情,對媒材的精準掌握,細膩的雕刻,代表著石雕 家的創作精神,也象徵著本次展覽的職人內涵。 本次展覽中,分為一、「山海」,二、「空 靈」,三、「洄瀾」,四、「張力」,五、「互 動」等系列共 25 件作品。形塑細膩、完美、堅持 手作的石雕家職人精神,帶領群眾進入造型、色 彩、材質等美學殿堂;將藝術家熱情、浪漫、充滿 想像的力道;揮灑成具象、抽象語彙進而與修行眾 生產生對話交流。 石雕家們不只讓您認識「石頭的故鄉」,更要 讓您感受「石雕藝術的溫度」,藉助「互動」讓溫 暖指數破表,讓您進入展場靈動四起,一顰一笑間 花開頓悟。

馮朝宗-追光

GAUTAM A │2021 / 10

5


佛 國

A、山海: 花蓮大山大海之間,人文生活,景緻風情皆包羅 在遼闊的太平洋濱岸。石雕家如同修行者,在看見 與看不見的風景中,詮釋生命。 山海此題,以直觀,體驗花蓮自然紋理後,返歸 於石雕表現上。蔡文慶以花蓮居的經驗構成《在花 蓮的日子》;黃清輝《漂浮之島》靜觀自得獨立遺 世;許禮憲自在寫意的《風》與黎志文崩裂重組的 抽象《山水》;彭郡茹打開家窗眺望的《中央山 脈》,藉以物質召喚精神的過程,撩撥幽微的性 情,使頑石模糊的容顏逐漸清新。

許禮憲-風

綜觀,石雕家們有「懷石」知心,靜觀物質,穿 越現實邊界,感應生命,描寫花蓮安身立命,充滿 祥和,寧靜之美。運用國畫的飛白於雕刻語彙之殘 餘,形成屬於東方的雕刻美感;意喻東方美學當中 的天人合一、物境融和。 B、空靈: 空靈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 kōng líng,意旨靈活 而無法捉摸。以道家哲學境界,意旨人或思想靈活 而不可捉摸,空靜而帶有清新靈活的氣息。 此系列有樊烱烈《藏山伴月》、王國憲《躺 下》、田中等《風之門》、佐然•葛林柏格《地平 線》等作品。感受上有萬籟俱絕,皓月中天,翛然 四顧之感,能使觀者感受到心中一片空靈,藝術表 現上可見藝術家刀法簡潔俐落,簡約而超脫,將實 體量感削弱。我執,躺下、放下後的清新脫俗,觀 者可感受到創作的空靈,走入山水畫而飄然出世, 身在世外桃源的超然態度,為藝術孑然一身。 其中尤以《躺下》、《藏山伴月》最具東方思 維。西方石雕家則以負面空間描繪空間、空氣等飄 逸氛圍。 樊烱烈-藏山伴月

6


C、洄瀾: 在東方美學範疇中,常以水作為創作題材,並且 將水屬性提昇到人格層次上。論石頭材質與水特性 截然不同,一剛一柔,如有相通處,水清明、靈動 與石均來自大地。歷經 12 屆 25 年的花蓮國際石雕 藝術季,國際石雕家總喜愛在水的題材上表現,將 花蓮海洋,水的線條,水的色彩展現無遺。此系列 作品有魏永賢《戀戀初陽》、緒方良信《愛的朝 露》、侯連秦《活力.色彩》、劉庭易《滴水冥 靜》、薩璨如《波紋》、坂井達省《水門》。此主 題,石雕家從幾何到寫實,串流感應至觀者的情懷 中。

D、張力: 在藝術的表現上「張力」是很有想像畫面的手 法。從字義上「張力」是存在某虛實空間中,分成 兩個部分,則產生的拉扯力量。「拉扯」的性質亦 可泛指聲音、情緒、 胸懷、抉擇、憧憬、生命方 向等,不單只是物理上的張力。 此系列作品有黃河《風向》、吳明聲《空間中 的幻術》、馮朝宗《追光》、吉歐.菲林《狂想 曲》、向光華《寂光山嶺》、柳順天《莫明》,以 上作品相似性皆有單一個體,應用兩個相同的元 素,交錯、融合。傳達多情眾生,相互吸引的溫 度。

薩璨如-波紋

GAUTAM A │2021 / 10

7


佛 國

蔡文慶-在花蓮的日子

吉歐.菲林-狂想曲

8


石雕家們意在表現精神被束縛,隱喻理性與感性 相互消長。唯有解脫不必要的人為枷鎖與不斷修 行,方能恢復自在,達到收放自如。 E、互動: 石雕家們偏愛選用石材創作,基於其材質特性, 如溫潤質感及質地密、脆所形成的音域特質;老早 被先人智慧應用。因此在現今當代藝術著重感觀開 發的前提下,石材音域特質的材料特性,自然而然 成為石雕家聲音互動的首選。 互動系列共通點皆是將片刻感動,留下最美好記 憶。王標將聲音貫穿於臺灣、花蓮兩地圖之間的 《聽見奇萊.福爾摩沙》,和與風對話的法蘭西斯 柯.馬索塔《石頭的呼吸》,還有透過石頭相互溝 通的淺川洋行《石電話-互相理解》。

艾朗‧傑布-熱情

久遠石成-花蓮美石巡迴展 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二樓第二展廳

洄家石聚-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典藏作品展 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二樓佛光藝廊 聯合展期:2021/10/02~2021/12/12 佛館官網:www.fgsbmc.org.tw

劉庭易-滴水冥靜

緒方良信-愛的朝露

GAUTAM A │2021 / 10

9


藝 聞

耕耘心田 —佛光山徒眾作品巡迴聯展 ◎ 文/佛光緣美術館總部、編輯部 ◎圖/佛光緣美術館總部

佛光山徒眾作品聯展自2017年至今已連續舉辦五年,佛光緣美術館總部 特別將 2017 - 2020 年優選以上作品集結出版畫冊,同時也將歷年來佛光 獎、菩提獎、般若獎與2021年徵件一起舉辦巡迴展,一次飽覽五年的精彩 作品。

2017年展出的有動漫類、繪畫類、陶藝、工藝、書法類、攝影類;2018 展出的有動漫影音類、繪畫類、立體類、書法金石類、攝影類;2019展出 的有繪畫類、立體類、書法金石類、攝影類;2020展出的有繪畫類、立體 類、書法金石類、攝影類、影音類;2021展出的有繪畫類、立體類、書法 金石類、攝影類、影音類。從以上,歷年來徵件展類大同小異,也是普受 歡迎的創作方向,正合於人間佛教普羅大眾的推廣層面。有意購書收藏者 請洽:佛光緣美術館,07-6561921轉1438。

人間佛教戒定慧學 (觀身36物)-慧本法師 2020繪畫類-佛光獎

10

荷韻-慧堂法師 2017繪畫類-佛光獎


大寶積經-覺源法師 2019書法金石類-佛光獎

豐收之喜-黃進寶教士 2018攝影類-佛光獎

彌陀遍十方-有紀法師 2020 立體類-佛光獎

耕耘心田—佛光山徒眾作品巡迴聯展 展期:2021/11/13~2021/12/12 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二樓第一展廳 電話:07-6563033轉4002、4003 佛館官網:www.fgsbmc.org.tw

GAUTAM A │2021 / 10 11


藝 聞

佛光緣美術館各館展訊,請上網http://fgsarts.fgs.org.tw/

影饗-王萬坤攝影展 以人間佛教、生態、台灣之美三個主題共108件攝影作 品,呈現:從充滿神秘國度的印度啟程,踏著佛陀的足 跡走向人間,為人間祈福;南極半島那數不盡的國王企 鵝,在島上群聚等待脫毛換裝;以及台灣的雲海、高 山、光影等,紀錄美麗壯闊的心靈饗宴與世界景色。 展期:即日起至10/24 時間:10:00-20:30 免費參觀 (週一休館) 地點:佛光山台北道場/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 地址:台北市松隆路327號10樓之1 電話:+886-2-2769-4988 網址:http://fgsarts.fgs.org.tw/taiwan/taipei

12


沃源千里-李沃源彩墨彩瓷個展 李沃源老師偏向現代水墨的創作風格,其寫生功力扎實,布 局、構圖富變化性,色彩暈染鮮麗,在畫面氛圍上,保留傳 統書畫的寫意基調,在形式上更體現西洋繪畫的視覺美感。 展期:即日起至10/24 時間:10:00-19:00 免費參觀 (週一休館) 地點:佛光山惠中寺/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 地址:台中市南屯區惠中路三段65號 電話:+886-4-2252-0375 網址:http://fgsarts.fgs.org.tw/taiwan/taichung

異想桃花源-游玉英個展 本次展出以幻想虛擬的情境為內容,經由實驗性的水墨創作, 呈現個人獨特的烏托邦情境。老師將對社會的觀察與覺知,以 避世的心情,創造一個寧靜祥和,遠離社會亂象的桃花源,期 待能帶給在現代社會不安的氛圍中些許撫慰。 展期:即日起至10/31 時間:10:00-18:00 免費參觀 (週一休館) 地點:佛光山彰化福山寺/佛光緣美術館彰化館 地址:彰化市福山里福山街348號 電話:+886-4-7322571 網址:http://fgsarts.fgs.org.tw/taiwan/changhua

GAUTAM A │2021 / 10 13


接 軌

阿富汗-曾經是佛教聖地 Afghanistan – Once a Buddhist Site ◎文/圖 佛館國際組

你知道嗎,阿富汗曾經是佛教聖地。 出生在阿富汗的支婁迦讖(147∼?),於東漢 桓帝末年到洛陽,是第一位大乘佛教的翻譯者,所 譯的「般若」學說深入平民中間,成為漢晉南北朝 時的顯學。 位於今阿富汗北部的興都庫什山脈的納婆毗訶羅 國(Nava Vihara)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中亞佛教學習 的中心。據《大唐西域記》記載,玄奘大師於630 年前往薄渴羅時路過本國,當地有佛寺約一百座, 住有約三萬名僧人。 《大唐西域記》卷一〈梵衍那國〉亦記載玄奘大 師目睹巴米揚大佛的盛況:「梵衍那國東西二千餘 里,南北三百餘里,在雪山之中也,人依山谷, 逐 勢 邑 居 …… 王 城 東 北 山 阿 , 有 石 佛 立 像 , 高 百四五十尺,金色晃耀,寶飾煥爛。……伽藍東 有榆石釋迦立像,高百餘尺,分身別鑄,總合成 立。」 隨著伊斯蘭教在7世紀的到來,阿富汗的佛 教宗教開始逐漸消失,終於在 11 世紀的加色尼 (Ghaznavids)王朝期間結束,古爾王朝時期完全消 失。 每年的 10 月 24 日是國際聯合國日,聯合國教科 文組織正密切關注當地局勢,並承諾盡一切努力保 護阿富汗寶貴的文化遺產。 Did you know that Afghanistan was once a Buddhist country? Lokaksema (147~?), born in Afghanistan, traveled to the Chinese capital of Luoyang in the year 167 and was the first translator of Mahayana Buddhist scriptures into Chinese. His translations of Prajnaparamita texts became a popular study between the third and sixth centuries. The famous Persian Buddhist monastery in Balkh in northern Afghanistan, known as Nava Vihara ("New

14

Bamiyan Buddhas (before destruction)

Xuanzang had once traveled to Afghanistan and visited the Buddhist sites there

Monastery"), functioned as the center of Central Asia Buddhist learning for centuries. In the Great Tang Records on the Western Regions, Xuanzang reports that at the time of his visit to Balkh in 630 there were about a hundred viharas and 30,000 monks. The Great Tang Records on the Western Regions also recorded the grandeur of the Bamiyan Buddhas as seen by Xuanzang, “The country of Bāmīyāna is more than two thousand li from east to west and over three hundred li from south to north, being situated among the Snow Mountains…… To the northeast of the royal city, at a corner of the mountains, there is a rock statue of the standing Buddha, one hundred forty or fifty feet in height, of a dazzling golden color and adorned with brilliant gems. To the east there is a monastery built by a previous king of the country. To the east of the monastery there is a copper statue of the standing Buddha, more than one hundred feet tall. It was cast in separate pieces and then welded together into shape.” The Buddhist faith in Afghanistan started fading with the Muslim conquest in the 7th century but finally ended during the Ghaznavids in the 11th century. The United Nations Day is celebrated annually on October 24th. UNESCO is closely following the situation on the ground and is committed to exercising all possible efforts to safeguard the invalua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Afghanistan.


功德芳名錄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以文化教育,淨化人心,免費開放參觀,是一處屬於大家的美好園地。為維護館內各種常設之管理、 服務以及人事之相關支用,歡迎十方大眾贊助結緣。因為有您的護持,讓佛光永普照、法水永流長。 為了感謝護持委員,將於每月第一個週六13:30,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金佛殿舉行「為佛館護持委員消災祈福法會」, 歡迎參加。

護持委員芳名: 榮譽委員/北京:王渤、孫凱梅、王涵靜、王涵悅、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採購處,澳門:馮信堅、馮梁燕萍、何福明, 台北:范秋雲、林謝罕見、陳勝昌、陳蔡璧玉、陳昱君、朱柔澍、陳逸珊、朱少勻、吳清堂、趙元修、趙辜懷箴、 趙宗弘、趙宗儀、趙宗慧、辜嚴倬雲、趙仲雅、趙中仁、趙元德、趙元熹、沈允、朱世祺、辜懷群、辜懷如、 張倚蘭、張倚竹、胡晉華、胡晉恆、辜公怡、辜公愷、辜承慧、辜萱慧、陳鄭秀子、薛政芳、吳碧桃、賴國津、 游倫輔、游倫豪、游雅婷、陳阿見、鈊象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李訓欽、林春美、吳桃、黃彩鳳、林世堂、黃書瑋、 王素蓉、高美娥、戴宇男、戴宇君、賴維正、李美秀、陳冠霖、蕭玉枝、王慶芷、郭美珠、嘉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施崇棠、陳善果,高雄:白美香、江忠鴻、蘇成達、洪江烏為、王士潔、蕭碧霞、蕭德成、張淑娟、陳和順、 戚品淑、張信嬿、陳曾四欣、張德盛、張歐淑滿、郭力瑜、財團法人高雄市私立祥和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佛光緣第二分會,苗栗:白惠明,彰化:周學文、薛淑貞,員林:賴義明,台南:釋傳生、謝榮坤、大成不銹鋼 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大成國際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劉招明、陳秋琴、劉珀秀、蘇國課、蘇政允、蘇政甫、劉美杏、 好帝一食品有限公司、周懷恩、周為霖、黃瓊儀,宜蘭: 釋達觀、弘慈學苑、釋真顗、釋禪明、釋理元、釋慧旭, 墨爾本:余文傑、張麗施、鄺淑玲,香港:蔡蝴蝶、陳捷中、詹馥名、張秀嬌、楊明達、胡楊新慧、胡和建、 陳漢斌、韓玉儀,紐西蘭:蔡素芬,台中:許克強、張葉青、陳銘森、莊浚楓、董金虎、張清森、陳明源,新竹: 鄭克勝 佛委員/台北:曾建誠、林瓊玲、黃秀好、范秋雲,台中:吳家甄,台南:王瑞蓉、財團法人台南市私立吳俊傑慈善公益 基金會,高雄:潘秋梅、高雄銀行風險管理處 法委員/香港:陳銘潤、陳銘源、陳銘彩、陳翰霖,台北:許錐添、許琪美,台南:劉宗澤、劉宗澧、楊子瑩、張瑜真 僧委員/台北:李秀珍、劉佳伶,台南:劉喻翎、劉華諺,高雄:劉茂源 信委員/三寶弟子、郭錦華、王麗芳、朱璧蓮、吳清宏、呂文、李吉雄、李旻錡、李金發、李虹慧、李素函、林佳靜、 林昭德、林張金蓮、邱和敬、邱致遠、范百琳、張春英、張國豊、章修琪、郭玲莉、郭楊麗香、陳秀真、陳品諠、

( 芳名錄接續16頁→ )

助印工本費每本20元 贊助佛教美術小叢書 助印工本費每本30元

GAUTAM A │2021 / 10 15


功德芳名錄

陳虹菁、陳素真、陳黃甘、陳黃美珍、陳瑋彤、陳濬麒、陳謝玲娟、曾文耀、葉西慶、趙亮嘉、趙若薔、劉玲岑、 劉迦承、劉谹宇、蔡育典、鄭志忠、鄭學進、彌陀佛堂、戴雅琪、簡宇蘭、蘇淑瑾、釋大耕 隨喜/釋永本、釋永融、十方善士、丹佛、方月珠、方月霞、方月麗、方明福、王月芬、王洪秀蘭、王敏娟、王進祥、 王順治、汝合媛、汝合霖、吳美慧、吳淑芬、吳順蓮、李佳倩、李宜芳、周千雅、周信宏、林秀芬、林秀珊、林妹妹、 林宜靜、林信延、林威呈、林春貞、林珈瑜、林美慧、林清義、林滿子、林鳳珠、林蕭鶴、邱阿香、邱劉美、 邱蕭錦花、施志雄、施佩汝、施柏任、柳淑惠、洪敬堯、孫一仕、孫郁雯、祝惠蘭、祝裕隆、秦志遠、康櫻瑾、 莊景文、莊景敧、郭芷妟、陳佑寬、陳宓琪、陳阿去、陳美惠、陳梅枝、陳碧兒、陳維亮、陳錦秀、陳戀鷹、曾一君、 馮靖荃、馮廣新、黃上蘋、黃上驊、黃俊銘、黃建鈞、黃景煥、楊志銘、楊思榕、楊美珍、詹董宥、潘怡蓁、潘彥辰、 潘思吟、潘昱璋、潘朝烈、潘襎、蔡福來、鄭宇宏、蕭秀雲、蕭淑琼、薛麗容、謝坤正、顏秀秦、顏銘秀、羅仁信、 羅以涵、蘇貴玉

《喬達摩》助印芳名: 250本/周鐘麟,100本/賴維正、李美秀、賴世彬、吳雨珉、賴彥愷、賴彥安、賴玉婷、林俊仲、林敬栢、林敬倫、 李梅芳、林建良、林依潔、林宣德、蔡淑琪,50本/余素英、吳秋燕、呂文、周文婷、林玲月、施法杏、洪正美、 馮雲霏、黃陳彩鳳、黃鍾素娥、廖長州、劉彩祺、鄭坤仲、謝廷妮、謝東燕,30本/江松濱,25本/侯言昂、侯言喜、 侯昰佑、俞成翰、姜劍樂、彭玉嬌、黃嫀涵、詹彭秀子、劉原廷、劉賢臣、蔡秀錦、謝瀅鋆,20本/陳姐妮,15本/ 李太平、房琦,12本/王建宗、賴子歆、鍾承勳、鍾昀庭,10本/周王幼、林文彪、高瑞芳、黃文學、黃宇謙、蘇沛然, 7本/房華玲、鍾鴻宇,5本/江宜芝、余秀玲、余讚穎、林素珠、林淑惠黃、菊枝

美術小叢書贊助芳名: 20本/詹彭秀子,3本/徐慕尹

若不同意佛光山寺派下單位蒐集、處理或利用本人個人資料,寄送活動通啟或相關訊息給您,請以書面告知本單位。 【劃撥帳號】戶名: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 帳號:19254842 請於通訊欄中註明:護持佛陀紀念館或贊助喬達摩、功德芳名、聯絡電話與地址

16


【禪悅之聲】系列 微閱讀 有聲 微閱讀時代來 臨

一支 手機,拉近您 與 書 的 相 契

國際佛光會檀講師 鄭羽書老師精彩導讀,帶領大家進入禪悅之聲情境── 佛陀與弟子之間的故事,祖師與弟子的公 案,讓人拍案叫絕 修行人與動物相遇,又有什麼樣的風景?

24節氣是大地生命筆記書,什麼是最接地 氣的養生方式 《追星沐雲》、《遠觀山有色》、《遇見彌 陀》、《醒悟》、《畫說水陸法會》、《佛法 真義》、《六祖壇經講話》、《不只中國文學 家》、《淨地菩提子》、《大地的滋味》等, 佛光文化 youtube 上架,歡迎大家點閱與分 享!佛光文化 podcast 禪悅之聲,有更多故事 等您聆聽哦!

佛光文化youtube:https://reurl.cc/r1Qz24 請購連結 佛光文化悅讀網:https://bit.ly/3mtbZrS

佛光文化悅讀網

佛光文化FB

佛光文化Line


Scan me

佛館Line@

佛館新官網

佛館FB

147期喬達摩電子書

敬告:為響應地球環保及郵資節源,鼓勵讀者取消紙本,自132期,未收到紙本者請至佛館新官網點 閱電子書或掃瞄當期QRCode閱讀電子書,或點閱每月1日佛館Line@發送的電子報,可獲得佛陀紀念 館最新活動訊息。洽詢電話:(07)656-3033轉404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