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大師系列教育推廣講座

Page 1

GAUTAMA The Monthly Magazine

2022 / 3 MAR 佛陀紀念館館刊

歡迎助印

152


GAUTAMA The Monthly Magazine

主編的話 有多少人對佛教海線絲路不了解?有多少 人對海上行旅、前往印度求法取經的僧人認識 了多少?如果您有這些問題,這些疑問,都能

目錄

1 腳印 人間佛國

展」大師系列教育推廣講座,跟著善知識的開

3 10 11 13

在佛教的弘法路上,有多少僧人前仆後繼, 不畏艱難不懼生死,勇往直前,只為了正法永 存。從陸路而行的玄奘大師、西行求法的法顯 大師、穿行海路的義淨大師、將佛法回傳印度 的星雲大師,我們可能都懷著「高山仰止,景

152

星雲大師開示

在三月起「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 講,為您解惑。

2022 /3 MAR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中國僧侶尋根求法】 佛教植物園區3/12佛館正式揭碑 佛陀紀念館鎮館之寶選票前15名出來了! 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

禪悅藝聞

14 佛光緣美術館展覽訊息

行行止」,景仰高僧大德的風範,卻無法如其 人恢宏的氣度。 因此,我們更要透過不斷學習、薰習,不 斷聞思修,以提升對佛法的高度信仰力,減少 己身煩惱。三月,歡迎大家來報名聆聽大師系 列精彩講座,更歡迎大家發心立願來當佛館義 工,經審核通過及培訓,吸收各類新知加強專 業領域,發揮博物館服務形象,這一生必能福 慧增上。

創辦人 發行人 主編 編輯委員 執行編輯 出版單位 發行單位

地址 電話 傳真 電子信箱 網站 劃撥帳號 戶名 創刊日期 ISSN 發行量 封面題字 封面照片

星雲大師 心保和尚 如常法師 妙廣法師、如超法師 妙功法師 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佛光山各別分院 佛光山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五十部雲水書車 840 高雄市大樹區佛光山寺 (07) 656-3033分機4044 (07) 656-5165 bmcmail@ecp.fgs.org.tw http://www.fgsbmc.org.tw 19254842 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 (備註欄請註明「贊助喬達摩」) 2013年7月1日 2304-3490 12萬份 星雲大師 佛陀紀念館

交通指南 自行開車/ 國道十號→往旗山、大樹交流道下→省道29號右轉→佛陀紀念館→佛光山 大眾運輸/ 高雄客運 8009旗北←→佛陀紀念館←→佛光山←→高雄站(06:00~17:15);8050台南火車站←→佛陀紀念館 ←→佛光山(06:25~16:45);8010鳳山←→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旗北(06:05~21:25)

義大客運 8501高鐵左營站←→佛陀紀念館←→佛光山(平日08:15~18:20,假日08:15~20:30)

大樹祈福線(東南客運) 鳳山火車站←→大樹(九曲堂火車站)←→佛陀紀念館←→佛光山(平日10:00~17:00,假日09:00~17:30) ◎佛陀紀念館 佛光山於佛館南側第一候車亭、滿香園、不二門搭乘佛光接駁車

哈佛快線 高鐵左營站←→佛陀紀念館←→佛光山(平日08:45~17:40,假日08:10~18:50 直達車行車30分鐘)

鐘 直達車30分 歡迎搭乘


星 雲 大 師 開 示

星雲大師開示

腳印 ◎文/《人間萬事》星雲大師

◎圖/佛光文化、鑑真圖書館、佛陀紀念館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有一句話說「一步一腳印」,這是表示每走一 步,就有一步的成績,無論多遠,只要一步一步的 走,總會走到目的地。一個艱困的目標,能夠「一 步一腳印」到達,這是何等雄壯豪邁的事。 自古以來,多少探險家、考察隊,甚至海洋專 家、登山專家,乃至軍隊、商人、僧侶,他們在世 界上「一步一腳印」,為人類找出新知識,走出新 天地,他們所付出的辛苦,萬千年後的人們,還是 會遵循這偉大的「一步一腳印」。茲舉數例如下: 一、阿姆斯壯的腳印:一九六九年阿姆斯壯登陸月 球,他的名言:「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 全人類的一大步。」阿姆斯壯是在月球上踩下 腳印的第一人,那一刻,他把美國的國旗插上 月球,讓美國人甚至全人類同感榮耀,歷史永 遠不會忘記阿姆斯壯的這一步腳印。 二、艾德蒙的腳印:一九一九年生於紐西蘭的艾德 蒙希拉瑞爵士,在他三十四歲時,從南極的冰 川,經過印度,溯源恆河,想要登上喜馬拉雅 山的聖母峰。聖母峰海拔八八四八公尺,是世 界第一高峰,自古以來一直是各國登山人士極 欲征服的高峰。一九五三年艾德蒙成功登頂, 成為踏上聖母峰的第一人,為人類創造了一項 歷史,當時英國女王封他為爵士,備極榮耀。 經過近百年來,多少人為了登上聖母峰而殉 難,也有多少國家的人士幸運登頂成功,但是 艾德蒙在聖母峰踏上的第一步腳印,永遠是偉 大的歷史。

揚州鑑真圖書館的鑑真大師像

三、鑑真大師的腳印:有人說一四九二年哥倫布第 一個發現新大陸,但是根據歷史記載,西元 三九九年法顯大師遠渡重洋到印度取經;同為 東晉時代的慧深大師,也曾經漂洋過海,從東 方到美國弘法,現在美國西海岸還有中國的船 隻,船上的標誌、停船的錨爪等遺物,現在還 保留在舊金山博物館,可見佛教僧侶自古即冒 險犯難的到世界各地傳播文化。此中尤其辛苦 的,要算唐朝鑑真大師,他於七五四年登上日 本遣唐使的船,成功到達日本傳授佛法戒律, 當時的日本聖武天皇、光明皇后都隨其受戒。 在此之前,鑑真大師經過五次的航行失敗,前 後計達十二年,導致雙目失明,終於在第六次

GAUTAM A │2022 / 03

1


佛 國

佛館雙閣樓外的玄奘大師園區

佛館菩提廣場上八宗祖師-玄奘大師

成功的把佛法,以及中國的建築、農業、醫藥、藝術等文化,傳 到日本,成為「日本文化之父」。鑑真大師的腳印,是歷史所無 法抹滅的。 四、玄奘大師的腳印:唐貞觀三年(六二九),玄奘大師以二十六歲 青壯之齡到印度留學。他途經八百里流沙,歷七十餘國,經十七 年後學成歸國,取回佛經數千卷,翻譯成中文者有千餘卷,成為 中國四大譯經家之一。他把到印度歷經各國的所見所聞,寫成 《大唐西域記》,至今全世界有一百餘國的譯本,應該是世界上 譯文最多的著作。今日印度很多文化史蹟,就是靠著《大唐西域 記》的指引,而能重新出土,讓歷史文物重現於世。另外,玄奘 大師還把中國的老子道德經翻譯成梵文,對於中印文化的溝通, 貢獻巨大。尤其玄奘大師曾在戒日王主持下舉行弘法大會,五印 度十八國的國王都率臣民拜倒在法座之前,這是中國人的腳印在 海外留下一次無比光榮的紀錄,歷史永遠不會遺忘他。 腳印,有個人的腳印,有國家的腳印,甚至有全人類的腳印。你想 走出什麼樣的腳印,就看你發什麼心、立什麼願而定了。 (佛光山法堂書記室供稿)

2

《大唐西域記》佛光文化出版 佛光文化悅讀網

https://www.fgs.com.tw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 【中國僧侶尋根求法】 ◎ 文/節錄於《佛教海線絲綢之路》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終身榮譽教授路易斯‧蘭卡斯特(Lewis R. Lancaster) ◎圖/佛陀紀念館

【編按】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 2022年春季「大師系列-教育推廣講座」邀請四位 名家將於3/19、4/16、5/21、6/18舉行四場精彩講 座,為讓讀者更能了解佛教海線絲路以及求法、弘 法之僧侶,本刊節錄蘭卡斯特教授的專文以饗。另 引用星雲大師〈真西遊記〉一文,以延伸閱讀西行 取經的玄奘大師之行旅。

法顯大師(公元337–422) 複雜的佛教文化,花費了很長的時間,才遠播 至中國和東亞的港口及腹地,直到公元五世紀, 才出現抵達印度的中國僧人,最早的記載是法顯 (公元337–422)── 一位三歲就加入僧團的出家 人。從這個例子的觀察來推敲,最初成為出家僧 侶的中國人,是在孩提時期,甚至可能是在孤兒 的身世背景下認識佛教。中國僧人抵達印度是佛 教歷史上很重要的一刻,因為其顯示了,中國僧 人在面臨教理和實踐方面的問題時,不再完全依 賴來自印度的傳教士,而能自行開啟尋找答案之 旅。 法顯的旅行目的,是為了求取律典(Vinaya), 希望讓中國僧侶的生活能夠完全遵照佛陀所規定 的行為準則,其旅行也讓我們意識到,當時在中 國及海港社區,佛教徒對於宗教信仰所關切的重 要課題。公元五世紀初期,中國的出家人有明顯 增加。隨著人數迅速增長,中國僧侶開始對來自 東亞各國僧侶和僧尼的行儀規範、受戒條件,甚 至服裝穿法等方面,生起疑問。可想而知,生活 於本土與那些雲遊四處的僧侶間的差異愈來愈顯 著。因此,關乎中國的出家僧眾應遵循哪些行 儀、規矩,應如何穿著、受持哪些儀式等課題,

成為五世紀旅行者的主要關注點。法顯表示,中 國僧眾生活方式的千差萬別造成極為混亂的情 景,東來傳教的僧人也經常嚴厲的批評那些初入 僧團的中國人。因受到這些問題的困擾,法顯決 定直接前往印度求取完整的戒律,以在中國建立 一個被認可及正統的僧團社會。 法顯逗留於印度和斯里蘭卡的日子有不錯的 成果,他不但尋找到其所渴求的典籍,也參觀 了重要寺院,其中之一是斯里蘭卡的無畏山寺 ( Abhayagiri ),此寺院當時與大乘佛教有很深 的因緣,且有大規模的比丘尼僧眾。他在這裡接 觸到的比丘尼,皆已受具足戒,並且她們依循戒 律的規範生活。有賴於這段因緣,法顯帶回中國 的律藏典籍當中,包含比丘尼的戒法。前後歷經 二十年的旅程,他準備返國時,無畏山寺的十名 比丘尼隨行他回廣州,法顯希望藉由十名比丘和 十名比丘尼主持儀式,讓中國婦女可以受持具足 戒法,此「二部僧受」戒會,是中國婦女成為正 式尼眾必經的儀式。 法顯在斯里蘭卡生活了兩年,他除了複抄文 本,也獲取他認為對中國有重要性的其他典籍, 在斯里蘭卡生活將近兩年之間,他親眼目睹一位 商人送來一把中國產製的白色絲綢扇。在內亞的 長途跋涉中,逐漸淡忘了中國文化的法顯,如今 在斯里蘭卡進入與中國直接往來的貿易圈,當他 看到那把扇子、聽聞有航往祖國的船舶,心中便 滿懷返回中國的渴望。 從法顯的旅行資料來看,他啟程時會選擇遙長 的陸地路線,是因為在他的認知裡,印度位於一

GAUTAM A │2022 / 03

3


法顯、菩提達摩、義淨及阿底峽的旅程

路西行的地理方位,因此,他依循動物大篷車商 隊運載貨物的路徑──從印度西海岸港口和沿其河 流的腹地道路,再穿過內亞抵達長安──反向而 行。然而,當他對海上航線有更多了解後,加上 已身處有船舶往返中國的斯里蘭卡,便決定乘搭 船舶回國,不採取穿越內亞的原途。他所經歷的 第一次航行是從孟加拉灣南下印度東海岸,其船 舶倚賴東北季風(十月至十二月期間)的風向行 駛,而他後來由斯里蘭卡回程,則仰賴西南季風 (七月至九月期間)航往東、北的方向。

4

法顯由斯里蘭卡返程的路途中受到氣旋襲擊, 為了讓船隻保持漂浮的狀態,船員將船上貨物扔 到海裡。此時,法顯深怕他在斯里蘭卡費心蒐集 的佛教典籍會被扔掉,據他的敘述,暴風雨來臨 期間,他與船員們的關係愈加緊繃,船員開始威 脅要把他扔進海裡,因為害怕是法顯給他們帶來 霉運,而法顯的隨行侍者則予以警告,船員要是 這麼做,將會受到懲罰,於是,船員還是讓法顯 留在船上一同航行。上述插曲中的船員並不是佛 教徒,他們是來自印度洋西部地區的水手。


然而,發生在法顯身上的劫難並未結束,數週 後,當船隻航越安達曼海進入南中國海後,季風 將它吹向中國海岸以北的方向,導致其錯失進入 廣州的珠江關口,而船員們對船隻當時的所在地 亦失去掌握。那個時代的海上航行仍然困難重 重,例如,船隻沒有判斷經度的功能、船長缺乏 準確的地圖、船隻在暴風雨中任由狂風吹拂等。 終於,在七十餘天後,船上的水和食物開始耗 盡,在不確定所在位置的情況下,船員將船隻靠 岸,並試圖向當地人詢問,令他們訝異的是,船 隻已隨風漂浮到位於廣州以北一千多英里的山東 半島,比起船隻要在廣州登陸的原先計畫,這讓 法顯意料之外離首都更近。

義淨大師(公元635-713)

法顯和他所帶回的文本並未能解決有關比丘尼 受戒的問題,在求那跋摩(Gunavarman)(367– 431)這位重要僧人抵達廣州時,其仍然是一個令 人關切的課題。求那跋摩來自喀什米爾,據說, 他是那裡的王室成員,由於其地理位置的緣故, 人們會以為,要從喀什米爾到東亞的漢地領土, 完全只能採取商隊路線。然而,如同求那跋摩等 僧人所選擇的路徑,喀什米爾人常常經由南下的 商隊路線走到印度西海岸,再從那裡航海至斯里 蘭卡、東南亞和中國。在其旅途的一開始,法顯 與同行的貨運商隊,從中國穿越內陸地區抵達喀 什米爾後,他並沒有再跟隨商隊後續的路程,換 言之,法顯沒有選擇該地區多數旅行者所走的南 北相接主要道路;反之,他穿越印度河,藉由所 謂的北路(Great Northern Road),往東進入恆河 盆地,由此抵達佛陀的出生地。

在印度期間,義淨留學那爛陀,這是七世紀時 期,一所吸引外國僧侶前來學習的佛教研究中 心,因在中心進行許多與佛教典籍及數世紀以來 各種思想流派相關的發展研究,它也被稱為「大 學」。據說義淨在那爛陀學習的時期,有 3500 名僧侶常住,如此一所為數千名僧人開辦的研究 中心,需具有現代大學該具備的結構設施,和足 以支持與維繫大學運作的經費預算。因此,統治 該地區的王室指派村落裡的所有人為寺院提供資 金,而義淨到達那爛陀的那個時期,已有兩百多 個村落為其提供資助,從當時印度的生活和習俗 角度來看,將王權統治下的村莊作為厚禮饋贈確 實是國王的習俗。而居住在這些村莊裡的人們, 認為自己就是這整個結構的一部分,因此會把村 莊視為他們永久的家園;身為居民,他們必須將 農耕一部分收成,繳交給村落業主,業主將這些

另一位早期從中國去到印度的旅行僧人是義 淨,他和法顯一樣,自小進入佛教寺院學習,受 到玄奘經由內亞抵達印度再回到中國的啟發。玄 奘於公元 645 年從印度歸來時,當時的義淨還是 個居住在寺院裡的孩子,能受其啟發,想必是因 為玄奘的名聲於教導義淨的僧眾間廣為流傳。公 元 671 年,三十六歲的義淨獲得一位贊助人的支 持,開啟從中國航行到印度的旅程,沿途都在 「環線」上的海港之間穿行,完全沒有採取玄 奘所走的陸地路線。他首先從廣州航行到巨港 (Palembang),在那裡學習梵語數月後,繼續前 行印度,並在印度雲遊和求法十年。

GAUTAM A │2022 / 03

5


那爛陀寺遺址/ 印度比哈爾邦

永久居民的農作收成及勞作視為他們所持有的房 地資產。在這種形態之下,當村落合法轉讓給新 業主時,居民的生活並不會受到干擾,對居民而 言,轉讓只是單純意味著,他們的收成盈利要交 付給另一個人或團體。有些人稱這些居民為「奴 隸」,但他們的處境其實更接近於封建的農奴, 也就是村裡的居民須以一定程度的勞動力和部分 農耕物,作為他們獲准居住在家園裡的交換條 件,他們雖受到業主的保護,但同時也受到業主 的管控。例如,他們離開家園到他方旅行的行動 自由受到限制,而這與奴隸制度完全不同,奴隸 是主人所擁有的一項有形動產,可以被轉售給另 一個人。像那爛陀這樣擁有兩百個村莊的寺院, 可以要求村裡的居民履行職責以換取居住權,這 相當於只要對村莊所有權的結構不變,就有收入 的保證,在許多國家,這種村莊賦稅的經濟模式 資助了佛教寺院很長一段時間。 當義淨離開那爛陀及其富裕的資助環境後,他 面臨旅程的不確定性。重返中國前,他先回到蘇 門答臘逗留五年,五年後,他經孟加拉灣返回中 國,從泰母羅里卜地(Tamralipti )航行到馬來半 島(Malay Peninsula)的吉打(Kedah),在吉打 停留一年後,則再度回到巨港(Palembang),在

6

巨港再次逗留六年,這期間義淨開始著手翻譯他 在印度所蒐集到的手稿文本,公元791年將部分的 中文譯本寄回中國,自己則於四年後返國。前前 後後完成了持續二十四年的旅程,他回到廣州時 已高齡六十。 在印刷術尚未發達的時代,中國僧人在印度花 費數年的時間,謹慎抄寫梵文經本,以便將這些 複抄本帶回祖國。義淨亦有對這些梵文經本進行 抄錄。我們並不確定當時部分於那爛陀完成的寫 本是抄寫在中國的紙上抑或印度的棕櫚葉上,但 在巨港進行翻譯時,他所使用的是紙。義淨曾表 示,他需要更多的紙和墨,這有可能意味著,巨 港並沒有生產紙墨,而需仰賴進口,然而,我們 很少聽到船運將紙列為交易商品之一。雖然棕櫚 葉的持久性不如紙張,但其亦是用於書寫的選擇 之一,當在亞熱帶環境外的佛教僧侶找不到棕櫚 葉時,他們則改用能夠在印度河流域山麓地帶取 得的樺樹皮。儘管如此,我們在商貿交易的紀錄 中並沒有找到棕櫚葉或樺樹皮,似乎這兩種樹木 都由撰寫文字的個人或小組自行進行加工處理, 製作成可書寫的頁面。雖然某些手稿抄寫的過程 中,確實會涉及棕櫚葉和樹皮的購買,但由抄寫 員自己運用當地的方式來備製書寫的媒材似乎已


是公元五至十二世紀期間的著名佛學聖地,也是古代印度佛教的最高學府和研究中心;法顯、玄奘和義淨等西行求法的中國僧人,曾於此參學

成為主流。中國製的紙非常不同於樹葉、樹皮、 石頭、銅片或金片等自然材料,紙是經工業加工 製成的產物,可以用大麻布、大麻植物和木材所 絞碎成的漿進行大量生產。雖然據義淨所說,在 海上貿易網絡中發現到紙張,但紙仍然是貿易世 界中的次要商品。

阿底峽尊者(公元982-1054) 阿底峽(十一世紀)或許是印度佛教導師中最 著名且最有影響力的一位,他為了找尋其信仰的 最好學習資源而踏上海洋之旅。他生長於孟加拉 灣附近,孟加拉灣是個活躍於當時、與恆河系統 的腹地相連的海上貿易中心。其附近地區以大型 寺院建築群聞名,例如,那爛陀( Nalanda ), 在婆羅門教日益壯大以前的數個世紀中,這個佛 教僧侶社區扮演塑造佛教形式的角色。據阿底峽 的傳記記載,他與佛陀波利( Buddhapali )的情 況一樣,由於在印度當地重要的寺院已找不到滿 意的導師,因此選擇離開家園。他從孟加拉灣 乘船,航行到蘇門答臘巨港,並在那裡居住了 十二年。阿底峽進入佛教的航海世界,在三佛齊 ( Srivijaya )首都接受密教教法的訓練。他在傳 記中描述他所學習的教法,其中表示,他必須先 對大乘的教義「般若波羅蜜」各典籍有全面了

解,才能進階修鍊咒語和陀羅尼。根據西藏的佛 教思想與教法,由於般若是諸佛菩薩之母,因此 這些般若思想體系下的教本被稱作為「母親」。 由此,一個人必須學習並徹底實踐「母親」的教 法,才能開悟證道。 阿底峽歷經漫長的海上旅行到達蘇門答臘訪師 學道,之後經由斯里蘭卡,循這一條同樣傳揚 海上密教教法的路線返回家園。回到孟加拉灣家 鄉後,他的名聲因其在巨港的密集受訓而流傳開 來。他被遊說前往尼泊爾傳授教法,後來越過山 脈到達西藏地區。也就是說,阿底峽在「大圓 環」「環線」上的其中一個海港求法後,將所學 教法帶入印度次大陸的山脈和內陸地區。此後, 他的餘生就在整個西藏旅行,而他在蘇門答臘所 習得的密教傳統,最終成為藏傳佛教成形的關 鍵。

菩提達摩(公元382-536) 禪宗「祖師」中最著名的是菩提達摩 (Bodhidharma)。他的名聲使許多關於他的旅行 和修行實踐的故事流傳民間,因此很難在這種種 傳說中找到這位歷史人物的真實刻劃。儘管有少 數人聲稱他像佛馱跋陀羅一樣是透過陸路而不是

GAUTAM A │2022 / 03

7


除了菩提達摩之外,其他禪宗祖師也是這一法門 之教義和實踐傳承故事的一部分。 達摩跟佛馱跋陀羅一樣,與朝廷的關係並不相 契合,且他退隱山林,不與社會接觸。儘管如 此,他有弟子傳承其教法,且被尊為當代中國寺 院主流修行法門中國禪宗的初祖。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延伸閱讀】

真西遊記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展場

海路,大家普遍認同他是由印度南部經海路到達 廣州。當時他很可能會追隨其他人的腳步經由廣 州的海上關口入境中國。傳說故事接著是他從港 口到南京去見皇帝,但那次拜訪並不成功。故事 將他描繪為相貌粗獷、目光銳利,如果他以這種 態度晉見皇帝,那麼言不投機也就不意外了。據 說,他與中國的官僚相處上有些困難之後,便退 居到一個僻靜的洞穴中,要成為他的門徒,須歷 經艱難挑戰,才能找到他,並被允許追隨他身邊 修行。 菩提達摩的教學方法並非口傳,而是心法。圖 像描繪他專注面壁禪坐,從他沒有登台講法和 與社會接觸的退隱生活來看,難以說明他作為當 代中國寺院的主流宗派禪宗始祖的重要角色。然 而,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甚至包括在武術界的 角色,可說完全確立。同時,我們須留意的是,

8

◎ 文/《佛法真義3》星雲大師

玄奘大師,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西遊記》裡的 核心人物唐三藏的原型。他在十歲的時候隨著哥哥 在洛陽出家。出家後受戒、聞法、參學,先後曾在 慧景、慧嚴、慧休、道深等法師座下聽講《涅槃 經》、《攝大乘論》、《雜心攝論》、《俱舍論》 等,也向法常、僧辯兩位法師學習大小二乘各種經 論。但他發現,各家對佛法的見解不一,而且對於 梵文翻譯而來的經典,覺得有些義理不盡詳實,甚 至謬誤也在所難免,因此感覺到佛學思想上的許多 問題,現有的經典已不能滿足他的需求,於是立志 要到印度去求法,也就是所謂的「西天取經」。 當時的國家政令,嚴禁人民私自出國,玄奘 大師想要到印度,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所以他 只有選擇偷渡。在這個過程中,他得到一位看 守玉門關的將領王祥的幫助,但是「西出陽關 無故人」,因為一路經過八百里的流沙,沒有


路,只有用死人的骨頭來辨識這裡有人經過。 幸而後來得到一匹到過西域的識途老馬帶 路,也有一位胡人石槃陀願意作他的嚮導。 但由於路途太過遙遠、艱辛,石槃陀中途懊 悔,不願再幫助他了,就想行刺於他。因 為只要玄奘大師一死,他就可以回家了。 所幸玄奘大師警覺性很高,石槃陀沒有得逞。玄 奘大師便對石槃陀說:「你不願意跟著我,你就回 去好了。」所以玄奘大師又孤獨地一人向西天竺 前進。曾經一度,他不小心把水囊打翻,水沒有 了;在沙漠裡如果沒有水,就是死路一條。玄奘大 師因為失水,一度昏迷,但是他在昏迷當中誦念 《般若心經》。後來醒來,發現身邊多了一個水 池,也就是沙漠裡的綠洲,有了水就得以活命了。 就這樣一路到了高昌國,高昌的國王很仰慕他, 希望跟他結為兄弟,要他留在高昌國,不要再到西 天取經;但玄奘大師志願堅定,不受動搖。雖然國 王種種的優待,他只有為國王講了幾部經,以為報 答。大概過了一個月之後,才又繼續往西邊進發。 途中,又遇到許多的艱辛,幾乎喪身失命, 終於到達了印度,在那爛陀大學親近戒賢論 師,跟他學習唯識。後來學成以後,曾經遊 歷印度各個國家、地區,著作了一部《大唐 西域記》。現在在全世界有一百多種語言的 譯本,因為這是地理上的一部偉大作品。 甚至於在十九世紀時,印度把兩千五百年前 佛陀建設的建築物,重新挖掘出土;這是當初 在印回宗教戰爭時,被虔誠的佛教徒埋覆在 地底下。但因十三世紀時,唐三藏玄奘大師都 還曾經親見過,所以依照他的著作所描述的地

理位置,得以把許多的聖蹟又再發掘出來。現 在,我們朝聖團到印度,能夠參觀佛陀的八大聖 地,應該要感謝玄奘大師的《大唐西域記》。 他是中國第一個留學生,也是第一個把中國文化 的老子《道德經》,翻譯成梵文流通世界;尤其他 是第一個在印度,有十八個國家的國王,齊聚在一 起聽他講經。可以說,在歷史上,唐玄奘應該是最 早為中華民族在國際上揚威的第一人。 明代吳承恩所著作的《西遊記》,裡面的主角如 果是孫悟空,他的意思只在表達一個意涵:心猿意 馬!意思就是指人心像猴子一樣,所以孫悟空上天 入地、大鬧天宮。但是,人心也有善良的一面,他 能保護唐三藏到西天取經、求法、降魔,他在路上 一直路見不平,降伏魔道。 不過,這本書裡把唐三藏形容得好像沒有什麼本 領,一切完全都要靠著孫悟空,這實在有損唐三藏 的偉大。 其實,唐三藏玄奘大師有許多了不起的地方,例 如他在印度講經,攝受許多國王大臣;他透過辯 論,折服外道;他是中國第一個留學生。就是回到 中國以後,十九年間,他也從事譯經,先後翻譯了 一千多部經典,對中華文化有很偉大的貢獻,這樣 的精神意義,比起孫悟空的上天入地,也不知道要 高出多少。 所以,對於今日兒童們常常扮演《西遊記》裡面 的角色,遊戲人間,卻對唐三藏甚為不敬,我們不 得不於此為他平反一下。

GAUTAM A │2022 / 03

9


佛 國

佛教植物園區3/12佛館正式揭碑 ◎ 文/編輯部

◎圖/佛陀紀念館

2021 年 9 月起至今年 2 月,辜嚴倬雲植物保種 中心和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共同推動「佛教植物園 區」,以《佛國記》、《大唐西域記》、《一切 經音義》、阿育吠陀等為依據,分批分次移植佛 教植物到佛館園區,同時結合佛館本有的佛教植 物,從玄奘大師區、犀牛區、榕樹林區、藍毘尼 園、祇園、樟樹林等區分布栽植。 感謝功德主趙辜懷箴女士的促成,感謝張安 平董事長的支持與護樹精神,保種中心與佛館推 動「佛教植物園區」,目前樹種有55種、230棵。 將於2022年3月12日植樹節,正式揭碑以誌紀念。

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介紹 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的成立,係 2007 年辜嚴 倬雲女士與時任台泥企業董事長辜成允,提供屏 東縣高樹鄉的泰和農場部分土地,經由台泥企業 團投入經費,支持清華大學生命科學教授李家維 博士(保種中心執行長)共同推動。

現任台泥企業董事長張安平重視地球環保永續 經營,推進綠色企業,故,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 心也是國際上最重要的熱帶與亞熱帶植物保育基 地。其官網顯示已蒐藏植物有 34,072 種,相當龐 大,並持續進行一些保種專案,如現行:蘭嶼計 畫-四種特產稀有蘭花繁殖復育等,長期對於物 種保育及生態永續的無私奉獻。

佛教植物學堂 〈七葉樹〉:梵語 sapta-parna ,音譯作薩多般羅 那。由七枚小葉形成掌狀複葉之常綠喬木。佛教第一 次結集經典之處─七葉窟,即因窟前有大七葉樹而命 名。(《佛光大辭典》)七葉窟,位於印度王舍城附

近毘婆羅(巴 Vebhāra)山中之石窟,為王舍城五精 舍之一。《大智度論》載,佛祖在七葉樹洞窟內弘道 說法,為佛陀在世時重要說法處。七葉樹就是台灣常

見的黑板樹,在佛館祇園及靈山、佛光山滿香園樹 道都有。果實叫婆羅子、蘇羅子、凌羅子, 9-10 成 熟,為圓球形,頂端微尖突,有褐色斑點;果實如板 栗,可入藥,安神理氣及抗炎消腫作用。

10


佛陀紀念館鎮館之寶選票前15名出來了! Buddha Museum’s Top Fifteen Treasures is now out!

◎文/圖 佛館國際組 Buddha Museum International Affairs Department

今年佛館邁入第十一年,為了讓大家更認識佛教文物,希望透過大眾的視角,票選出佛館「十大展出鎮 館之寶」,藉由大眾共同參與,為佛館寫下歷史。 自2月1日開放網路票選以來,全世界29個國家近五千人,投給了自己心目中的鎮館之寶。每逢第50位投 票者,可獲取《佛教地宮還原》畫冊乙本。快上活動官網,看看幸運兒是否就是您! 獎品可於2022年3月3日至6日上午9點至下午6點,在佛館禮敬大廳服務台領取。活動將於3月2日截止, 掃描QRcode,支持心目中的鎮館之寶! As the Buddha Museum steps into the eleventh year, we invited everyone to vote for the Museum’s Top Ten Treasures, through which we hope everybody would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reasures, and be involved in the creation of a new Buddha Museum history. Since February 1st, nearly 5,000 people from 29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voted for their favorite treasures. Every 50th voter gets to receive a copy of the Museum of Buddhist Underground Palaces catalog for free, and so far, we have got nearly 100 winners. Visit the event website to see if you are one of them! Prizes are available for collection at the Front Hall reception from March 3rd to 6th, 2022 between 9 am and 6 pm. This voting activity will end on March 2nd. Scan the QR code now and support your favorite treasures!

活動官網 Event Website

http://bmtop10.fgsbm.org

查看前十五名鎮館之寶!Check out the Top 15 Treasures!

GAUTAM A │2022 / 03 11


佛 國

12


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 ◎ 文/《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星雲大師 ◎圖/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香海文化

也許,你會懷疑:「真的有觀世音菩薩嗎?」或者,你會自 問:「觀世音菩薩真的靈驗嗎?」 觀世音菩薩在哪裡? 他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當覺知到自己起慈悲心,即知有觀 世音菩薩。 慈是「予樂」,悲是「拔苦」。慈悲兩字,代表觀世音菩薩倒 駕慈航、累劫勤苦──「給予一切眾生快樂,拔除所有眾生之 苦」的無我精神。 當我們心生起帶給別人快樂,為別人解決問題的善念,並化為 實際的行動,那就是觀世音菩薩和我們印心的「拈花微笑」之 時! 觀世音菩薩具有各種的化身,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是觀世音菩 薩的化現,有時是一隻狗,或是一朵花,乃至我們的敵人,他們 在某個特別的時刻出現,甚至發生某種現象,都隱藏在因緣之 中,要我們去參究洞察的觀音心。如果以世俗之相,要去尋找觀 世音菩薩的話,就好比水中撈月一般,徒勞無功的。

《畫說-觀音法門》

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出版 網址:http://fbce.fgs.org.tw/

電話:07-6561921轉1123

有時,我們也會抱怨,為何向觀世音菩薩祈求了,卻未能如願 呢?那麼,你也要自問,你求的是什麼願?是為滿足自己私欲的 願望呢?還是為了利益他人的無私之願。 有時菩薩未立即滿你的願,也許你還需要再花上一段時間、多 培養一些耐性去等待這個願望的到來。相信他的安排,默念思 惟,把身心安住在諸佛菩薩身上,這也是一種心性的鍛鍊!如果 太多事唾手可得,念幾聲觀世音菩薩,就能得到所求的一切,那 麼,你會懂得珍惜嗎?不。因為你的心還不夠堅定、不夠深切、 不夠廣大。

《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 所以,我經常向信徒們說:「你們一定要相信觀世音菩薩,他 是和娑婆世界最有緣,也是最具靈感的菩薩,每日勤念觀世音菩 薩聖號,必定帶給你們生活中不可思議的收穫和成就。」

香海文化

網址:https://gandhabooks.com/ 電話:02-29716868

GAUTAM A │2022 / 03 13


藝 聞

佛光緣美術館各館展訊,請上網http://fgsarts.fgs.org.tw/ 幸福一直來-當代結婚意象特展 生命中的圓滿來自幸福,而白首偕老是恩情,是 天長日久的滲透,是一份融入彼此之間生命中的 溫暖,彌足珍貴。展場內以結婚意象作品為主, 138件溫馨驚艷作品,新春迎平安,參觀沾喜氣。 展期:即日起至3/20 時間:10:00-20:30 免費參觀 (週一休館) 地點:佛光山台北道場/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 地址:台北市松隆路327號10樓之1 電話:+886-2-2769-4988 網址:http://fgsarts.fgs.org.tw/taiwan/taipei

坎特伯雷Common Threads-刺繡展

處世無畏之虎渡浮江-星雲大師一筆字特展

成立50年的坎特伯雷刺繡協會,現有120位活躍會員,都 是六旬以上的長者。此次展出45位協會成員的84件作品, 作品元素多元,包含日用品、衣物、首飾、擺飾、精品、 盒子等。

走進高雄館,映入眼廉的是高掛天花板的一盞盞喜氣洋洋的天 燈和牆上「虎渡浮江」的故事,展場內有祈福天燈、牡丹花、 虎渡浮江及心經的故事,學習與病毒和平共存,藉由信仰的力 量與自己獨處對話,從中尋得身心自在。

展期:即日起至3/27 時間:09:00-15:00 免費參觀 (週一休館) 地點:紐西蘭南島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紐西蘭二館 地址:2 Harakeke Street, Riccarton, Christchurch, New Zealand 電話:+64-3-3416-276 網址:http://fgs.org.nz

展期:即日起至4/17 時間:10:00-20:00 免費參觀 (週一休館) 地點:佛光山南屏別院/佛光緣美術館高雄館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忠言路28號6樓 電話:+886-7-556-8016轉1601 網址:http://fgsarts.fgs.org.tw/taiwan/kaohsiung

14


功德芳名錄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護持委員會

我們設立佛陀紀念館,主要是本著「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捨,同結萬人緣」的理念,因

此不收門票,也不對外化緣,我們只是設立一個「護持委員會」,讓大家隨喜發心,希望大家的護持,能讓佛光普 照,法水長流!護持者的功德亦將如同巍峨堂皇的「佛陀紀念館」,輝耀世間,永垂不朽。 佛陀紀念館以文化教育,淨化人心,開放全球人士免費進入巡禮,是一處屬於大家的美好園地。為維護佛館各種 常設之管理、服務以及人事之相關支用,歡迎十方大眾贊助結緣,共襄盛舉。護持分「榮譽、佛、法、僧、信」委 員,詳細辦法請洽服務台。 為了感謝護持委員,將於每月第一個週六13:30,於佛陀紀念館金佛殿舉行「為佛館護持委員消災祈福法會」,歡 迎蒞臨參加。

護持委員芳名: 榮譽委員 / 台北 : 李訓欽、陳阿見、王淑敏、陳鄭秀子、高美娥、戴宇男、戴宇君、王素蓉、周蘇宗、陳佑宗、 李振暉、何慧君、李柏逸、李柏勳、陳慈萱、朱肇筠、陳冠霖、陳冠百、范秋雲、林謝罕見、陳勝昌、陳蔡璧玉、 陳昱君、朱柔澍、陳逸珊、朱少勻、趙元修、趙辜懷箴、趙宗弘、趙宗儀、趙宗慧、辜嚴倬雲、趙仲雅、趙中仁、 趙元德、趙元熹、沈允、朱世祺、辜懷群、辜懷如、張倚蘭、張倚竹、胡晉華、胡晉恆、辜公怡、辜公愷、辜承慧、 辜萱慧、薛政芳、吳碧桃、賴國津、游倫輔、游倫豪、游雅婷、林春美、吳桃、黃彩鳳、林世堂、黃書瑋、施崇棠、 賴維正、李美秀、郭美珠、曹明惠、陳祥甫、阮妮蓮、徐蕙萍、韋美智、韋沈寶治、陳善果,宜蘭:釋達觀、 弘慈學苑、朱子娣,台中:陳銘森、許克強、張葉青、莊浚楓、董金虎、張清森,新竹:鄭克勝,苗栗:白惠明, 彰化:周學文、薛淑貞,員林:賴義明,台南:黃淑美、鄭柏活、劉招明、陳秋琴、劉宗澤、劉宗澧、劉珀秀、 蘇國課、劉美杏、蘇妙景、鍾進生、陳美枝、陳立人、黃明泰、陳慶純、謝榮坤、大成不銹鋼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大成國際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周懷恩、周為霖、黃瓊儀,高雄:陳和順、戚品淑、王士潔、洪江烏為、蕭德成、 張淑娟、陳曾四欣、鄭正睿、白美香、江忠鴻、蘇成達、張信嬿、郭力瑜、黃美玉、李貞慧、張兆禎、張晁祥、 顧霈樺、顧傑凱,香港:蔡蝴蝶、陳捷中、詹馥名、張秀嬌、楊明達、陳漢斌、韓玉儀,澳門:馮信堅、馮梁燕萍、 梁錦美,墨爾本:余文傑、張麗施、鄺淑玲,北京:王渤、孫凱梅、王涵靜、王涵悅、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採購處 佛委員 / 台北:釋幸慈、許朝忠、林端如、許若琦、許哲嘉、陳宇涵、陳美月、陳秀卿、呂廣平、黃群期、林巧儀、 陳美智、李錦漳,苗栗:蘇一杏,嘉義:林寬泰、林魏菊,台南:黃林足鑾,高雄:夏美琪、馮福文、冉芸華、釋幸慈、 王世賢、朱繼聖,大陸:邱敏、范愛萍 法委員 / 台北:陳永德、陳永興、陳永利、陳鈺鈴、薛惠如、張孟君、楊蜜茜、李政倫、李威倫、李艾倫,台南: 王大進,高雄:陳明和、王黛琪、沈永宗、徐千惠,花蓮:蘇富美 僧委員/台北:海利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泓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黃玲珠、張芝湘、周殿修、陳靖鵬、陳靖霖、 陳侑謙、陳又慈、陳亭安、陳姷安、陳盈璇、游皇元,宜蘭:釋明寶、釋理元、釋如倡、林秀美、林清志,高雄: 高雄銀行風險管理處、潘秋梅、莊育川、孫嘉妙、林素英、劉憲同、唐雅新、高榮興業有限公司、悟八庫有限公司、 佛光緣一會 信委員 / 凌麗嬋、許文乾、周美佐、許鄴峻、許哲維、楊皓博、吳錫垣、張雪華、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全體義工、 梁譽燊、梁君、田世銘、田宏源、趙水泉、黃美玲、趙家緯、潘春梅、潘兆滄、潘朱金盆、潘維華、潘淑美、施湘瀛、 楊黃源、楊蔡柳英、黃淑貞、楊黃源、楊蔡柳英、黃美妹、管政權、管彩茵、管浩任、管方瑜、孫玉霞、張碧珠、 陳美君、林輝文、林彥銓、林郁芸、林駿騰、黃林美麗、蔡宗冀、張涵秀、蔡皓亘、蔡皓安、蔡皓宇、何慧珍、 陳鈞洪、鍾慧珍、陳加崗、袁常、鍾盛開、鍾亮開、鍾富開、鍾貴開、鍾慧玉、鍾雲開、馮美珍、豪景綠化有限公司、 鄭灼雅、梁樹森、何潔芝、洪源芳、黃寂熒、蕭麗婉、周耿賢、黃銘道、巫少文、莊碧瑩、陳阿珠、邱雪萍、詹淑華、 劉政宗、劉艿宗、曾炳漢、黃海珊、中山二會、丁祖焯、李俊渠、陳美華、方陳淑貞、林月碧、許寶鶯、鄭淑美、 李武彥、趙德慧、北五區督導委員會、呂麗香、楊悅、蔡義忠、楊子輝、莊林寶珠、王錦菊、吳宗德、張陳桂蘭、 李憲三、洪秀滿、陳佳琳、陳瑋志、宋洪呅、吳淑珠、楊東軒、楊詠丞、蕭績富、周雪鴻、楊兆應、楊智凱、蔡如驥、 王美女、張彩霞、褚周銀美、雷沈鳳、呂熟珍、高進耀、連郭艷娥、連珊嬉、中山五會、王學臣、蘇源森、林月珍、 陳素勤、李政平、李彥瑤、呂香凝、李沇恆、李宥萱、李珏萱、Jason Gregory、Jaxon Millie Gregory、林淙信、林淙義、 林依葶、李菀玲、林宥妡、洪德欽、曹瓊玫、陳碧珍、林楷博、黃敏章、呂芯慈、張惠齡、蘇志聰、賴秀春、林麗珠、 王美珠、劉鳳英、張李秀凰、鄧嘉雯、劉彥君、潘怡蓁、陳智亮、陳祐榕、蘇麗玉、吳秀麗、李征琦、賴麗雲、江庭、 蕭劍華、陳淑女、張國諭、來億行、蔡芬芬、陳致翰、鄭麗華、許金玉、王麗娟、陳致翰、柳世洋、楊麗香、郭馨蔚、 余玉英、禇林貴、褚宗堯、周裕元、慕林秀、龍銀美、陳春菊、吳重慶、崔興華、蕭文和、孫國安、唐淑嫻、釋安常、

( 芳名錄接續16頁→ )

GAUTAM A │2022 / 03 15


功德芳名錄

姜玉芬、莊月梅、張大經、許素真、陳秋杏、林秀英、洪締程、劉佳羚、蔡嚴美足、張簡坤地、張簡蔡金、葉春梅、 林秀玲、高儒、黃衣蘋、雅士咖啡、毛毛、陳漢昇、李陳子祺、李秉橙、馮宷荺、蔡千美、賴生倜、莊玉玲、王雪貞、 陳黃美珍、陳品誼、李梅芳、徐陳玉梅、郭慧娟、黎沚淋、黎至恩、黃艷雲、林銘達、林川佑、林子涵、楊瑞寶、 羅淑金、楊軒宇、鄧阿惜、楊雅媞、許水蔭、洪清音、楊孟達、蕭櫻椒、陳苙翔、許鏸文、車金枝、蕭金行、黃雨湄、 廖春盛、葉宏仁、釋性因、陳慧芳、昇展汽車客戶、梁春秀、王武男、王陳麗卿、劉玉蓮、黃淑卿、吳雅斌、鄧素箴、 宋圓成、宋圓安、蔡秀芬、鍾俊賢、余宗霖、劉秀真、吳誌軒、釋永根、蔡麗玲、吳翠鳳、蕭金行、陳南英、成建英、 劉南辰、法界眾生 隨喜/三寶弟子、鍾漢程、李宥臻、陳沅池、陳莊合、吳福興、張滙玲、何美子、林素珍、詹玉勝、陳海、張子駿、 蔡惠伃、劉姓宗親會、瓔堡玉苑、王燕蘭、吳金治、王英慧、釋淑定、蘇玲瑤、戴秀麗、阮富鈴、尤玲媛、 中華台灣興儒文教學會、楊金環、馮張素貞、黃文賢、陳美慧、陳煒筌、林昱霖、陳瑋帆、李海寧、葉燦南、葉鳳惠、 葉淑穎、葉淑涵、唐善慈、唐善恩、林佩儀、林致廷、黃華清、黃宗昇、黃宗中、戴綉鳳、黃慶良、張淑華、張淑女、 李恕雲、張振興、張淑美、林亮君、林韻文、鄭志龍、鄭謙、鄭齊、林宜靜、洪寶桂、吳文淏、陳春桃、林信延、 林怡君、陳道、陳康順、陳大吉、邢聖得、謝玉梅、張文榮、陳淑鑾、陳國益、楊士賢、李孟蓉、李婉貞、曾石教額、 蔡玉玲、王粉白、許瑞蓮、劉芳芬、張玹允、胡徐鳳妹、陳簡素英、簡素蘭、蔡瀚文、陳世明、陳俞文、陳俞靜、 陳俞均、楊賜菊、王桂芳、吳通明、李久美、李東明、簡素瓊、李妍靜、李鎮宇、黃鄉村、莊玲、楊思榕、陳文進、 袁海鳳、鄭彩蓮、黎佑泰、黃文姬、杜月娥、蘇米甘、蘇洪金蓮、施灑淑、王黃秀霞、李勝君、陳蘇麗香、鍾慧真、 陳鏡雀、鍾秀蘭、張進秀、陳和桂、薛惠月、黃林淑美、孫淑真、劉玉鳳、楊素連、劉長斌、劉吳桂香、陳瑋列、 陳燕燕、賴弘碩、陳姿瑾、賴建維、陳正武、徐茵、孫培基、孫于婷、孫守信、許素蘭、陳玄儒、郭秋蘭、盧慶濃、 盧張惠美、羅昌南、劉招娣、羅仁斌、蕭榆樺、羅以涵、詹雅雯、羅文伶、羅巧筑、林豐圃、林可亭、蔡鍾恆琴、 李月珠、鄒維玲、高宣禾、林杏寬、楊昆霖、楊泰鈞、楊馥安、觀音媽媽的寶貝行善金、黃建珠、陳綢、鍾慶華、 蘇志賢、余碧華、蘇漢益、蘇漢威、梁筱琴、蘇若愚、蘇路遙、潘素鳳、王德修、陳進益、王雅玲、陳聖冠、王林流、 陳國禎、陳淑芬、林心怡、林賜勳、林國隆、陳澤剴、陳吉祥、陳語菲、林采妍、吳原銘、蔡國田、梁滿嬌、 邱戴美華、趙叔碧、趙叔湘、趙叔婷、蔡佩勳、鄭秀美、林招妹、石沁瑜、詹彭秀子、蔡秀錦、郭愛珠、顏銘秀、 邱創鴻、劉雯文、王艷惠、林久菁、吳鳳娥、廖長州、林家慶、曹格瑞、洪瑞甫、黃耀南、林福來、姜劍樂、黃嫀涵、 林清文、林秀鳳、王妙瓊、林勝宏、林培澤、張鳳琪、林容基、林容瑄、郭蔓麗、許騰峯、林玉慈、許容禎、許容睿、 李月娥、李月琴、李玉珍、郭珮珍、朱金玉、楊玫香、張寶玉、黃文學、潘劉金燕、劉貞妹、李玉琴、王寒梅、 吳美銘、黃國鈴、黃振豪、劉明玲、陳志銘、陳威傑、陳泊羽、魏美珍、林頌傑、林庭詳、林味蓉、鍾達仁、鍾丞軒、 謝瑜芸、黃芊庭、施坤瑞、謝瑜芳、潘啓民、徐震龍、沈玉華、謝佳軒、謝和成、王俊發、溫志堅、陳家鋐、楊雄材、 蔡樹蟬、楊倩宜、喬陳浪華、江永多杰、鍾堃梅、鍾亞晉、鍾艾偉、葉麗君、吳淑芬、林珈瑜、李金蓮、張彥珺、 陳素華、李青熹、林建成、莊燿充、莊明松、黃峯蘭、莊燿全、陳亭蓉、劉義仁聯合診所、嚴玉景、嚴玉桂、嚴俊杰、 溫清妹、嚴蘇廷、賴惠盟、黃淑涵、鄭曾秀霞、汪寶輝、郭韻芝、郭橘子、何仲霖、戴麗麗、何怡璇、吳金鳳、 陳雨萱、蔡宗霖、蔡豐穗、楊詠翔、張茗喬、張騰尹、蔡瀛賦、陳許玉枝、陳國宏、陳淑媛、陳柏亨、潘淑玲、 趙愛齡、焦恩恿、趙惠齡、劉國芳

《喬達摩》助印芳名: 200本/賴維正、李美秀、賴世彬、吳雨珉、賴彥愷、賴彥安、賴玉婷、林俊仲、林敬栢、林敬倫,賴維正, 150本/吳培分、邱戴美華、范源柳,130本/黃張月娥,125本/林秀英、黃宇辰、黃淮琳、禇林貴、褚宗堯,120本/ 佛光緣第二分會,100本/釋依果、王家勤、王楹豐、李金發、李燭華、林芳琴、孫國安、黃碧玉、劉水妹、龍寶琳、 蘇完,90本/陳秋杏,75本/黃秀蘭、王美文、戴于捷、謝劉連英,60本/江松濱、李王素珍、張芸第、劉煥中、鄭鴻政, 50本/彭玉嬌、王南嶽、朱薇、吳秋燕、吳梅珍、宋泉叡、李梅芳、林依潔、林建良、姜劍樂、施法杏、莊月光、 郭淑美、陳素梅、陳萬泓、陳麗華、黃惠真、黃嫀涵、楊順土、楊銀弟、葉金生、劉雅芸、劉賢臣、蔡秀錦、賴月嬌、 戴渝蓁、魏劉癸菊、釋永參、釋安吉、鐘素貞,35本/許惠華、劉玉時,30本/沈玉蘭、張瑋文、張露、蔣美懿、 蘇南桓,25本/王春妃、朱鴻池、呂陳香、葉李建宏、林阿月、林宣德、林綉祝、侯言昂、侯言熹、侯昰佑、馬昭麗、 許哲霖、曾元麒、楊靜玲、詹彭秀子、廖長州、蕭淑珍、戴于蓁、謝瀅鋆,20本/周王幼、黃文學、蘇沛然,15本/ 三寶弟子、李太平、周品驊、房琦、房華玲、梁德華,12本/徐震龍,10本/吳重慶、房郭秀龍、林素珠、徐毓聯、 陳維亮、黃宇謙、黃騰立、劉鑒儀、蔡鳳春,5本/ 余秀玲、余讚穎、吳鳳娥、林久菁、林淑惠、施翔睿、黃淑涵、 黃菊枝

美術小叢書贊助芳名: 100本/馮子耀、邱戴美華,20本/詹彭秀子,10本/張瑋文、吳重慶 若不同意佛光山寺派下單位蒐集、處理或利用本人個人資料,寄送活動通啟或相關訊息給您,請以書面告知本單位。 【劃撥帳號】戶名: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 帳號:19254842 請於通訊欄中註明:護持佛陀紀念館或贊助喬達摩、功德芳名、聯絡電話與地址



Scan me

佛館Line@

佛館新官網

佛館FB

152期喬達摩電子書

敬告:為響應地球環保及郵資節源,鼓勵讀者取消紙本,自132期,未收到紙本者請至佛館新官網點 閱電子書或掃瞄當期QRCode閱讀電子書,或點閱每月1日佛館Line@發送的電子報,可獲得佛陀紀念 館最新活動訊息。洽詢電話:(07)656-3033轉404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