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sar Direito Nº 3 (versão chinesa)

Page 1


標題: 反思.法律

CRED-DM: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官樂怡基金會 官樂怡行政委員會: 官樂怡(主席); Rui Pedro Cunha, João Tubal Gonçalves (副主席); Isabel Cunha, Connie Kong (委員) 行政總監: Filipa Guadalupe (filipa@fundacao-rc.org) 主講人: 陶智豪, 唐曉晴; 徐穗明; 劉耀輝; 王凌光; Carlota Beja; 田 達 德, 馮瑞權; Gordon Maxwell; José Eduardo Martins; 徐景亮 翻譯: 張竹君; 鎮一姝 翻譯助理: 布慧娜 (sara@fundacao-rc.com) 封面圖片: FRC-DESIGN.COM 平面設計及插圖 照片編輯: FRC-DESIGN.COM 電話: (853) 28923288 電郵: cred-dm@fundacao-rc.org 郵寄: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出版 官樂怡基金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 澳門特別行政區南灣大馬路749號地下 行政/出版/版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 澳門特別行政區南灣大馬路749號地下 所有權 / 出版社: 官樂怡基金會 日期: 2013 發行量: 200

ISSN: 2307-9339




討論會

序言

6

官樂怡基金會成立一周年官樂怡主席的演説

8

食品安全

11

陶智豪

12

唐曉晴

13

徐穗明

14

劉耀輝

18

王凌光

24

CARLOTA BEJA

28

呼吸空氣座談會

35

田達德

36

馮瑞權

42

GORDON MAXWELL

50

JOSÉ EDUARDO MARTINS

58

徐景亮

72


序言 我們非常榮幸地推展[反思.法律] 第三期,官樂怡基金會一周年紀念版雜誌。 我們將會一如既往舉辦不同的活動。自創立人官樂怡正式介紹基金會的項目及理想,至今 已差不多一年。我們十分感謝各位尊敬的老師、 講者、培訓人員、公共機構、私人機構、 中港澳及葡國的傳媒、 基金會合夥人、公衆的參與及報讀我們的課程,並對我們建立的信 心。 爲答謝,基金會成立一周年的活動應更深入民心,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於整整一 星期裏,安排了一系列多元化的活動,希望能夠符合澳門廣大市民的需求。 於4月22日舉辦了[食品安全]討論會。 當時,澳門正爲該議題立法,本澳市民十分關注,因爲法律應符合澳門的現況。而法律在 未來的實施效率會直接對經貿有所影響。 新的法律主要以公衆為對象,其工作需作出監督。政府日後亦會設立一個新的機構,他們 會負責這項工作。所以我們展開了討論會,希望對澳門市民幫助。 其中,我們邀請到:唐曉晴 - 議員兼澳門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徐穗明 - 澳門食品安全管理 學會理事長、劉耀輝 - 香港食品衛生管理人員協會副主席、王凌光 - 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 助理教授、Carlota Beja - 獸醫 。當日,陶智豪 - 律師兼官樂怡基金會委員會負責主持 討論會。 6

4月26日,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進行了一天的法律 - 開放日,主要邀請到澳門的 青年團體。 早上,我們邀請到兩班來自二龍喉小學的學生,年齡介乎6至10歳。通過不同的遊戲,讓 他們接觸法律了解社會。 中午時分,我們邀請到真正的法官和檢察長及葡文學校(中學三年級及四年級的同學)模 擬法庭審判兩類案件。我們會主體包括:情侶之間的暴力案件和訴訟離婚。 我們希望透過活動推廣及維護澳門法律。 就好像葡萄牙的一句話:[任何一個社會都存在法律,而法律的存在就有賴於社會。]這些 活動絕對富有重要性。 4月27日,就較爲多節目。當天我們的法律圖書館開幕了,内裏共有5000本書。官樂怡 圖書館為公衆服務,希望公衆可以到我們的圖書館閲讀,或登上www.creddm.org網絡圖 書館。 接著,我們介紹了我們的公共網頁,人們可以透過網頁了解中心的所有活動。網頁上亦可 登入我們的網上圖書館、文書中心、培訓資料、活動照片、討論平台等。 隨後,官樂怡基金會於Instituto do Conhecimento da Abreu Advogados, Portugal (葡國,Instituto do Conhecimento - Abreu 律師樓)簽署合作議定書。 通過議定書, 官樂怡基金會及法律中心深信必定能加深法律的交流及推廣澳門法律的機 會, 實現更多的目標,如短期培訓及實習,及與更多的機構交流。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同樣,在同一天我們推出了首本[Legisiuris澳門雜誌]。之後,我們就展開了當天的《空 氣污染》- 呼吸空氣座談會,討論珠江三角洲的空氣污染。 我們邀請到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局長馮瑞權、香港公開大學教授Gordon Maxwell - 生態環 保專家、José Eduardo Martins - Abreu律師行律師、葡國環境生態的前任秘書兼前任 議員、徐景亮博士-暨南大學-海洋環境研究中心水生生物系擔任講者。而當日,就由田達 德工程師盛世集團主席及行政總裁主持。 最後,要感謝我們努力不懈的團隊,讓中心富有生命力及推廣到澳門的市民。 我衷心感謝。我們會承諾為澳門,無私奉獻,精益求精!!

郭麗茹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協調員

7

反思.法律第三期


官樂怡主席的演説 官樂怡基金會成立一周年 尊敬的閣下, 尊敬的館長和特別顧問, 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 各位朋友們, 2012 年 4 月 28 日,當日早上天空灰暗,傾盆大雨連續不斷,在澳門這片土地上,三 十多年和諧共處給予我如此多的恩賜,在各位見證及無數的幫助之下,本人啟動了這個項 目。像許多其他的項目一樣,這個項目從一個夢想開始,並且迅速以一項事業結束。 今天,就在首次啟動後的十二個月,本人有幸主持的基金會已經成為澳門日常生活中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它和我們一樣,正面對將來迅速的發展。我們希望這個將來是繁榮的、穩 定的,而最重要的,更是意識到促成這種永久文化合併的特殊身份,進而解釋澳門市民的 獨特性。 當評估的時刻到來,這不僅是慶祝和感謝那些一路陪伴我從最簡單的草圖中創造出宏偉大 廈的人士的時候,也是對為追求更美好的明天所執行的工作進行評估的時候。

8

在過去的第一年裡,基金會一直秉持其主要宗旨,確保澳門及澳門市民獲得更大的福利。 基金會的工作集中在兩個主要領域: 首先是法律,通過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和傳播中心(CRED-DM)進行;其次是文化,通 過美術館進行,主要集中於支援視覺藝術。 因此,在涉及法律的範圍內(這是本基金會的靈魂),正如本人所說,所有的工作都由 CRED-DM 執行,這一點令我們倍感自豪。對於這些工作,社會上的認可、支持和參與都 明確地證明澳門確實存在對法律糾正工作的需要和渴望。 CRED-DM 擁有三個宗旨,在過去和現在都以持續成為反思和自由、開放及多文化辯論的 城市為目標。在這裡,任何人都可以在一個非正式的氣氛裡討論我們想要但沒有擁有的、 我們擁有但不想要的,或者直接是我們擁有並且希望抓緊不放的,以此作為這種民間法律 體系的一部分。這個法律體系每天都在為我們這個擁有豐富的參考點但其年輕無知使其弱 化的全新社會作出貢獻和融合。 如果學習而不思考是對時間的一種浪費,那麼我們極需創出一種討論習慣,通過反思、批 評、建設性,但最重要的是將法律視為支持我們生活所在的社會的基礎,而不僅僅是一種 為少數人保留並由另外的少數人從完全偏離普通市民和他們的實際需求的遙遠角度去執行 及解釋法律。 通過研究澳門法律,我們的目標是提供必要的工具,通過出版由著名的澳門特區學者撰 寫的法律手冊以及通過我們本身的評論,使立法、法理或僅僅教學形式的法律能夠得以保 存、評估以及為確保其持續改善而作出的相應評論。 全新的法律圖書館(初期的藏書量已經接近 5000 本)、CRED-DM 網站的推出、通往科 英布拉法律系圖書館的連結、今年一月份由兩家機構簽訂的協議以及在不同法律領域提供 的雙語實踐培訓構成了部分特點。這些特點專為以法律為生活方式的人士設計,特別是這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個社會的未來對年輕一代是十分重要的。 對於第三個宗旨即傳播,除了與澳門大學合作外,我們已經與外國機構簽訂協議,以簡單 而完整地澄清較為常見的日常問題為目的為市民建立外展方案,並且與澳門的中小學建立 合作關係,盡力提高年輕人對於構成本地傳播策略一部分的獨特法律的重要性和獨特性的 認識。我們計劃保持並擴展這方案,從而使澳門法律可以簡單的方法為更多人所知,從而 提高市民的好奇心和興趣,喚醒年輕人的保護者精神,以保持這種從唯一的多樣性中產生 的獨特身份。 最後,在涉及法律的範圍內,必須理解現今世界並認識到法律並非是一成不變的科學或封 閉在牆內,而是一門全球性的和具有代表性的科學,這一點非常重要。 另外,澳門法律可以也應當承擔一個更為積極和參與性的角色,不僅是對於地理上鄰近 的地區如此,對於其他地區也同樣如此,特別是在其同一認同感能夠產生不同的一群國家 內。 使澳門法律向葡萄牙語國家開放必將成為本中心和本基金會生涯中邁出的更為巨大的一 步。 對於我們的文化宗旨,我們的目標是繼續向所有來自澳門的年輕藝術家提供一個實際的空 間。這個空間可以並且應當用作新的創作者和藝術家向城市陳列作品的地方。 藝術、時裝、音樂、寫作和多媒體只是本基金會涉及領域的一小部分。我們的目的是向年 輕人提供他們的創意和才幹獲得適當欣賞和認可所需的所有設備。 基金會的目標還包括持續促進澳門的年輕藝術家跨越國界的傳播和展出,為天才的年輕藝 術家提供參與對外藝術展的機會或支持國際競賽的合作。 所有這些,加上配合澳門特區其他公共和私營機構執行的各種文化措施,為基金會帶來了 巨大的榮譽和尊重,而我們將繼續培養和發展本基金會。 作為澳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基金會並不希望接管、自我強加或取代任何人。 我們的抱負是在我們設定的宗旨和擁有的能力範圍內向澳門及澳門市民作出貢獻。 請不要忘記,任何事物都無法單獨打造,並且所有已經執行的工作都不應有任何虛假的謙 虛。我們必須強調,至今為止所執行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所有對挑戰作出回應並接受這些挑 戰、從不向我們說“不”、向這個年輕的基金會慷慨給予其所有知識、人才和名聲的人士 的功勞。 傑出的教授、國內外法律專業人士、時刻參與我們討論和集思廣益會議的尊敬的澳門特區 政府代表、尊敬的議會議員、民間協會代表、音樂家、畫家、作家、詩人和演員,為你們 對本項目的積極參與向你們表示由衷的感謝。 對於 SAFP(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暨公職局)的翻譯員,我們謹此對其工作表示謝 意。他們孜孜不倦地為我們所有的課程和會議提供同步翻譯,使我們能夠與華人社區建立 起越來越緊密的聯繫,而這個社區最終將成為在代表澳門一詞的多樣化中保護對澳門認同 的真正保護者。 整個媒體,包括印刷媒體、電臺和電視,我們也對他們在這一年以來陪伴我們的無比的支 持、好奇和興趣表示感謝。他們將我們的聲音傳播得越來越遠,並且將我們的訊息送達至 以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範圍。 對於聯合創始人、受託人、董事和管理人員,本人感謝他們的無私支持和對我們工作方向 的信心。

反思.法律第三期

9


對於本人的直接合作者,他們比任何其他人都能更好地體現了本基金會的特性,本人為已 經完成的工作向他們表示祝賀,並且深深感謝他們已經實現的一切。希望他們繼續獲得成 功,一直秉持相同的決定、力量和熱情。 最後,因為最後的總是最重要的,感謝澳門,因為澳門是我們出生和工作的地方,特別是 感謝那些迅速把握我們的理念並在各個層面與我們配合的所有年輕人,他們口口相傳,使 基金會為所有人熟知。 我們感謝各位,並且期待在我們步入新一年的工作、理念、動力和成就能夠繼續獲得各位 的認同和協助,特別是打造堅固和永久的支柱,追求更大更美好的澳門! 多謝各位。

10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陶智豪 律師兼官樂怡基金會委員

學歷及專業資格: • 畢業於葡萄牙里斯本大學法學院

職業:

12

• 1979至1984年於葡萄牙從事律師業,1984年開始了在澳門的律師生涯,於1991年獲澳門政 府委任為私人公證員。現時為葡萄牙律師公會以及澳門律師公會的成員(在兩個法域從事律 師業)。 • 現為澳門法律改革諮詢委員會及澳門登記及公證委員會之成員。曾任澳門律師業高等委 員會、澳門律師公會會員大會主席團和監事會之成員。為前澳門司法委員會及前澳門商法 典諮詢委員會之成員。於1999、2000及2001年為澳門律師公會職業道德科目的授課老師 及在澳門法律及司法培訓中心授課。擁有多個法律領域的經驗,包括商法及公司法、能源 法、勞動法、博彩法、銀行及金融法與物權法。曾處理金融市場之多個交易、金融工具之 銷售、公司之收購與融資,以及在香港、新加坡及倫敦之金融市場就公司上市事宜提供法 律協助。被邀請於多個與法律有關或無關的會議中擔任演講者。分別在牛津大學出版社於 2004年及2008年出版之“Financial Services Regulation in Asia Pacific”以及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aw Review (國際金融法律評論)(IFLR 1000)有關澳門的一章中擔任合著者,同 時,亦不時於定期及非定期的刊物中發表專論,包括 International Law Office Newsletters (www.internationallawoffice.com) 。現獲委任為澳門與香港之仲裁員。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唐曉晴 議員兼澳門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學歷及專業資格: • • • •

法學博士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具澳門律師資格 具備澳門私人公證員資格 具仲裁員資格

職業: • • • •

法學院教授 澳門大學法學院署理副主任 澳門政府法律改革諮詢委員會委員 澳門律師業高等委員會會委員

13

反思.法律第三期


徐穗明 澳門食品安全管理學會理事長

學歷及專業資格: • 英國環境衛生協會駐澳門食品安全培訓中心

職業: • 澳門食品安全管理學會理事長 • 英國環境衛生協會駐澳門食品安全培訓中心專業導師(注冊編號:28532) 14

• 澳門特別行政區消費者爭議仲裁中心 – 顧問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澳門食品安全管理學會徐穗明理事長 發言稿 尊敬的 : 澳門官樂怡基金會主席官樂怡、 各位來賓、 各位傳媒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 近日來, 本澳就《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工作展開了討論,今天,我榮 幸獲澳門官樂怡基金會、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的邀請,與大家分 享對食品安全和其立法的看法。 古語有云 : “民以食為先、食以安為本” 。在衣、食、住、行中,“食” 是我們日常生活中 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並且是一個必須特別重視的。 本會的建議是,要做到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給大眾食得安全和安心,必 須有賴政府、業界和消費 者加強對食品安全的認識,共同協作來保障食品 安全。當中,在傳媒界應當發揮其自身優勢, 對普羅大眾和消費者就食品 安全的法律和法規及時多加以宣傳推廣;並對業界違法行為進行 輿論與監 督、再由政府和業界共同協作才能讓民眾和消費者在食品安全上得到信心 和安 心。 而我們常說食品安全和安心,两者的組成看起來很相似,但實際上 是完全不同的。食品安全是 賴以在生產,儲貯,運輸,銷售過程中(簡稱: 產,儲,運,銷)是指產地源頭(一般從農村起)到餐桌上 組成的每個環節, 是以過去的勞動經驗成果,以科學化衛生標準作出監制,証明其食品的安 全, 才可以讓民眾和消費者安心食用。 在世衛組織文件中, “食品安全在衛生和發展的作用”,對食品安全被 定為(生產,儲貯,運輸, 銷售)過程中是以其操作標準來量度達至食物安 全可靠,有益健康為民眾和消費者安心食用 的必要條件和措施、其可再分 為三組六大類(熱和凍,生和熟、乾和濕)與其供消費者不可吃 和不好吃存 着有很大的關係。並把重点放在整個食品制造的安全性上。

15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飲食的需求、己經從最初滿足基本的生理需 求,維持自身基本生存條 件外、逐漸向追求延年益壽,並從吃得好而獲得 滿足心理需求的方方面面發展。過程中都涉 及上述所說,由政府、業界、 民眾和消費者的關係、互相牽引和監督的作用才能將安全的食 品在市塲上 流通。 在生產預先包装的安全食品過程中,會以<保存期>此日期前食用 ( Used By ),一般指奶類食 品,如:雪糕 <保貭期>此日期前最佳( Best before ) 一般指乾制食品如:餅乾,两者各有的表 述、是為防食品變壞的影響因素作 決定。事實上,後者的意義表示在標籤指引下,食品品質的 最佳保證限期 只在一定時間內,該食品仍然是可以食用。例如餅乾超過某期限因潮濕影 響到 進食口感。但在一定時間內仍然可以進食。而<保存期>此日期前食用 ( Used By ) 的食品, 若超過此期限,在標籤指引下為防變壞而存在危害民 眾和消費者的風险,必須加以銷毀。 根據現時正在討論的食品安全法例中,法規規定若出售和儲存、出售 過期食物者,都會有一定 的處罰和罰款,這是值得注重的。作為銷售商和 消費者除懂得在出售和購買日常食用產品以 外,還要懂得生產商在食品上 標籤的表述作適當處理和儲存方法。以防止食品超過有效期,另 消費者出 現食物中毒。 上述談及食品安全,我們必須清楚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和法律上所 描述的『食品』可能有 不同。首先需要對『食品』進行界定,準確性地界 定食品適用於食品安全法例。 『食品』一詞在不同地區和國家或許有不完全相同的定義。例如在英國的法例中(Food Safety Act. 1990) 下列產品視為『食品』:

反思.法律第三期


1. 飲品。 2. 沒有任何營養價值的食物:例如香口糖或同類產品。 3. 用作製造食品產品的材 料。 而在美國的法例中(American Food Code),『食品』是指何供人類食用 的,不論生,熟或经 過加工的產品,包括冰粒飲品香口糖等 。 希望本地也有明確指引! 如今,本地的食品安全法在立法會通過,4 月至 9 月為過渡適應時期, 10 月 1 日生效。本會 建議在這 6 個月內,應該讓業界、廣大消費者共同参 與及在政府的有效溝通情況下,参照鄰 近地區過往推廣食品安全成功的經 驗和教訓,以現成立的食品安全中心來推廣,達致本地食品 安全的績效開 展。謝謝大家!

2013.04.22 澳門

16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17

反思.法律第三期


劉耀輝博士 香港食品衛生管理人員協會會長

職業: 現任: • 職香港食品業總會副會長、 • 香港食品衞生管理人員協會副主席、 • 英國環境衞生協會香港代辦處總裁、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成員、 • 香港教育專業學院(柴灣)應用科學學系委員會主席;

18

此外: • 劉先生亦曾任香港特區 、 • 政府委任食物及環境衞生諮詢委員會成員、 •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資歷架構上訴委員會成員、 • 香港品質保證局董事。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香港過去十年食品安全回顧-相關立法及其影響 爲什麽食品源疾病會產生 • 食物供給全球化 • 無意中將病原體引入新的地理區域 • 當遊客、難民和移民在國外時受到陌生的食品源危害 • 微生物發生變異 • 人口數量發生變化 • 生活方式發生改變 (世界衞生組織)

香港現狀 • 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 老齡人口 • 免稅 • 大規模的食品生產很少 • 大部分食品類商品是進口 香港現狀

19

• 在外面吃– 雙職工夫婦 • 快餐店普遍受歡迎 • 對日本食品的渴求 • 壽司和生魚片 • 從超市和便利店購買食物 -已包裝好的食物 • 傳統的街市日趨減少 • 購物和飲食習慣的改變 • 喜歡旅遊 – 帶回可疑食物 高風險食品 • 經過燻烤的肉 • 壽司和生魚片 • 牡蠣 • 火鍋 • 沙拉

反思.法律第三期


• 自助餐 • 便當 公共健康危機 • 禽流感,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豬流感 • 公眾越來越注意到個人衛生、食品衛生以及環境衛生 • 戴口罩、勤洗手、使用普通筷子 在香港發生的食品中毒 • 在最近五年,每年平均發生800起食品中毒案,有3000多人受害 • 大約60%發生在食物業處所 • 一些家庭中發生的食品中毒是因吃了從食物業處所購買的現成的食物而導致的 • 夏季是食品中毒發生高峰期 • 最常見的是細菌性食物中毒

(食物環境衞生署Website) 從2005年起實施衛生管理員 (HM) 與衛生監督員(HS) 方案 20

• 加強對持有食物業處所牌照的處所的食品安全監督 • 大型高風險食品生產商必須任命一名衛生管理員及一名衛生監督員 • 其他食品生產商必須任命一名衛生管理員或衛生監督員 • 食品業管理者必須對其員工進行培訓或任命有資格人士擔任衛生管理員或衛生監督員 衛生管理員的職責 • 在各種有關食物的操作中發現存有危險的核心區域,以便儘早採取補救措施 • 保證符合與食品業相關的規定、發牌條件以及操作細則 • 監測食物處理者的健康狀況,當需要的時候安排其進行體檢或暫停其工作 • 為食物處理者提供內部培訓 • 監督衛生監督員的工作 • 處理消費者對食品衛生的投訴或詢問 • 作為與食物及環境衛生部門的核心聯絡點 香港食品委員會與英國特許環境衛生研究所(CIEH) 以及香港城市大學共同合作來制定安排 衛生管理員課程 • 十六小時課程 • 常規課程以及應相關公司要求為其量身打造的課程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 迄今為止, 有大約16000名衛生管理員接受了培訓,這些人占了衛生管理員隊伍中的大多數 • 其他機構也提供類似課程 在香港的其他食品安全培訓 • FEHD –推廣採用以HACCP為基礎的食品安全計劃的課程 • HKQAA – 有關衛生管理體系認證計劃的課程, ISO22000

一些食品中毒數據 年份

個案數字

受害人數

2007

621

1992

2008

619

2537

2009

407

1540

2010

317

1042

2011

340

1284

2012

382

1482

數據來源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健康防護中心

相關條例規定

21

營養標籤 • 食品與藥物條例(組成成份和標籤) (第132W章) • 目前, 第 132W章規定以下信息須在預先包裝食品的食品標籤上清晰地標出, 除非是得到豁 免的食品 • 食品名稱; • 成份列表 (包括成份, 過敏物質以及添加劑); • 標明保質期; • 特殊儲存條件或使用說明; • 數量、重量或大小; • 生產商或包裝商名稱及地址; 以及 • 營養成份標示。 進出口 : 食品安全法(第641章) • 食品安全條例 (第 612章) 于2011年4月8號以公報形式頒佈 • 在該條例中引入食品追蹤機制,而登記方案是此機制的重要內容[該條例 (第 612章)也要 求食品商保持交易記錄 - “有關食品記錄實施守則” 由食品安全中心、食品環境衛生署頒 佈,可通過 www.foodsafetyord.gov.hk 查詢

反思.法律第三期


決定性因素及立法程序總結 1. 必要性及公共利益 2. 立法目的及評估影響 3. 收集觀點,諮詢貿易情況和公眾 4. 諮詢后進行修改 5. 在立法會會議上聽證 6. 完善細化條例草案 7. 通過條例草案 8. 寬限期 9. 完全執行 10. 必要的時候進行審查修訂

22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23

反思.法律第三期


王凌光 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

學歷及專業資格: • 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 • 法學碩士(中國政法大學) • 法學學士(北京科技大學)

職業: • 教學科目 - 公司法,親屬法與繼承法 24

研究方向: •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學術成果: • 稅收法定與立法保留》,載《行政法學研究》2008年第3期。 • 《房地產行政登記理論與實務》,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8年版。 • 《論非訴訟糾紛解決程序在美國環境行政糾紛解決領域的應用》,載專業認證與獎項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論食品安全法之成功與失敗 • 成功點一:解決了職能重疊的問題 • 成功點二:修改了難以實施的條款 • 成功點三:實現刑法法律規範與行政法法規的平衡 • 成功點四:創立食品召回制度 • 失敗點一: 未能成功引入國際上通用的食品質量管理系統 • 失敗點二: 未能成功建立一個二維風險溝通系統

成功點一:解決了職能重疊的問題 澳門旅遊局, 澳門經濟局 (DSE), 澳門衛生局(SSM) 以及民政總署 (IACM). 三種途徑: • 隨著新法律的頒佈,民政總署將會扮演協調食品安全問題的角色。 • 其他諸如旅遊當局或者衛生局等部門被要求向民政總署報告在例行檢查過程中檢測到的任 何有關食品安全問題的異常情況 。 • 如某一事實同時違反食品安全法以及其他行政法規 ,將會處以更嚴重的懲罰。 但仍然存在職能重疊的可能性…據世界貿易組織稱,食品安全監管機構有三種模式: 多部門 體系,單一部門體系,綜合體系。

25

澳門綜合體系:

I. 單一部門體系不是最終的解決方法: • 基於歷史、政治以及其他因素考慮,不可能建立一個單一部門體系。 • 單一部門體系仍需要面對與不同部門協調與合作的問題。 • 成本效益比率低。

II. 綜合體系 成功點二:修改了難以實施的條款 第16/96/M號法令列舉了十七種違反衛生要求的違法行為,例如“容易氧化的設備” 以及 “破損的瓷器或玻璃”。 罰款一萬五千至三萬五千澳門幣。

成功點三:實現刑法法律規範與行政法法規的平衡 16/96/M號法律做出了關於違反公共衛生的違法行為的處罰的相關規定,其中只有刑法法 規並無行政法法規。

反思.法律第三期


食品安全法區分相關違法行為為以下兩種情況: • 對他人生命安全以及身體完整性不構成危害---行政違法行為; • 危害他人生命安全以及身體完整性----犯罪行為.

成功點四:創立食品召回制度 儘管衛生部門依據81/99/M號法令不定期發佈指令,但在當前的法律制度之下,對於召 回“劣質食品”未有明確規。 食品安全法通過三個途徑創立了食品召回制度: • 生產者與銷售者對於在必要時召回他們的食品負有責任 ; • 民政總署有權利將召回食物作為預防風險的一種途徑 • 召回有危險的食物是免除懲罰的必要條件。

失敗點一: 未能成功引入國際上通用的食品質量管理系統 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 (HACCP) 七條原則: • 實施危害分析; • 識別關鍵控制點。 26

• 為每個關鍵控制點設立關鍵限值。 • 建立關鍵控制點監控要求。 • 建立糾正措施。 • 確立程序以確保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HACCP)系統如預期的那樣運行。 • 建立紀錄保持程序。

失敗點二: 未能成功建立一個二維風險溝通系統 風險溝通是風險評估家,風險管理師以及其他有關各方之間進行關於風險的信息以及意見交 換的一個交互式過程。 風險溝通應當不僅僅只是信息的傳播 。 目前澳門政府的風險溝通包括有: • 通過網站,講座,出版物,“食品安全周”等途徑提供風險信息以及; • 通過網站,食品質量研究報告作出風險的預先警報; • 政策制定過程中進行磋商與交流。 將其稱為風險的傳達並未有失公允。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27

反思.法律第三期


Carlota Beja 獸醫

學歷及專業資格: • Vasco da Gama獸醫大學學院獸醫碩士畢業,總平均分 - 14。 • 聖Jorge Milreu修道院,葡萄牙科英布拉,Conraria馬路,3040-714號

職業: • (14/05/2012) 澳門賽馬會擔任獸醫。 • 葡國註冊獸醫編號:5248 28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食品衛生與安全 許多公共衛生部門至今還沒有完全認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 疾病增加與盛行 食品中毒與污染: • 食品污染 • 食品中毒 眾所周知,對消費者影響最大的領域之一就是: 食品領域 世界衛生組織 數據顯示: • 由食品傳播的疾病數呈現全球增長 • 每年有20億人受到影響 • 在亞洲每年大約有七十万 人因為食品源導致的疾病以及飲用水問題死亡 後果 • 司法訴訟 • 負面宣傳 • 保險數增加 • 疾病代價死亡 本世紀,預測由食物傳播的疾病數將增加 爲什麽?

29

• 人口變動: 預期世界人口將增加,由此導致食物配給增加以及食物安全問題增多。 • 環境隱患:數據顯示,預計溫度將上升1.1º C – 3.1 ºC. • 社會因素: 貧窮和社會不公被世界認為是健康問題的首要原因,也是死亡的最大因素. 在食品安全方面, 沒有在社會不同階層中發現存有很大差異. • 特殊因素: 受其選擇未加工食物的生活方式影響,比如吃生的海鮮。 • 一般因素: 長期腹瀉, 傷寒以及霍亂 。 食品衛生與安全旨在為保證食品質量創設條件并制定實施措施, 由此來預防食品源污染和 疾病。

危險 物理危險 物理因素危險包括任何一種外源性物質,這些物質通常情況下不會出現在食物中,而一旦 出現了就很可能威脅到消費者身體健康。這種危險是消費者投訴中最常見的,因爲在吃進 含有這些物質的食物之後不良症狀會很快出現,而其起因也會很快查實。

反思.法律第三期


物理因素危險包括玻璃碎片、金屬、塑料、木材、石磚、針、魚刺、皮殼、砂礫、裝飾物 或其他奇特的材料。這些物質會對消費者造成嚴重損失。 最常見的物理危險 玻璃

起因 包裝破損

來源 玻璃包裝

木材

農田的初步污染 包裝破損腐蝕 農田的初步污染 建築老化 對原材料不到位的檢查

金屬

機器故障破損 機器故障破損

耕地 板箱 耕地 建築 獵物肉 獸醫用皮下注射針 機器 工人

骨頭/魚刺 塑料

不恰當的處理 农田的初步污染 农田的初步污染 农田的初步污染

肉/鱼肉 包装材料 工人 工人

石磚 子彈和針頭

个人物品 (金銀珠寶飾物/裝飾物, 紐扣,鋼筆/鉛筆)

化學危險 30

化學因素危險存在于化學物質中,這些物質可被認爲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天然存在于一 些食物中(比如有毒的蘑菇)或者由污染導致。 在食品初步生産過程中或運輸過程中有意額外添加的化學物質,比如食品添加劑、植物化 學劑和獸藥,這些物質如在食品中的用量超過規定的最大用量和法律所允許的用量,也可 被認爲是食品安全中的化學污染物 。 • 工業污染物 (重金屬) • 生物產生的毒素 (真菌 – 霉菌毒素, 海藻 – 海洋生物毒素) • 額外添加的化學成份 (食物添加劑, 獸醫用藥) • 由物質接觸導致的化學物質轉移 生物學危險 • 細菌 • 病毒 • 寄生物 • 真菌 細菌: 是由食物傳播的疾病的第一大根源.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可以在任何環境下生存繁殖並且不需要依賴活的寄主. 例如: Campylobacter , Escherichia Coli . 細菌是大部分瘟疫産生和由食物傳播的疾病的導火索。在大部分生的食物裏通常都會存在 一定數量的這類微生物。在對生的食物烹饪之前對其進行的不恰當的儲存或處理會導致細 菌數量增多,如處理過程中有不當之處或這些食物被生食,則食物的危險性增加。如對食 物沒有進行恰當的處理和儲存,即使是經過烹饪的食物,仍能爲細菌提供快速繁殖的優良 條件。

病毒: 是食物傳播的疾病的第二大根源。需要依賴寄主來生存繁殖。 A型肝炎 。 病毒可通過食物、水或其他途徑傳播到人體,它們不能夠離開活的細胞進行繁殖,因此不會 在食物中進行繁殖或生存很長時間,只是將食物作爲傳播媒介。 沒有處理好的食物和被帶有病毒的排泄物污染過的水都可傳播病毒(糞便/口傳播),在傳 播過程中也可能存在非生物媒介。這種情況會發生在瘟疫中(被污染的水),和較低的社會 經濟和教育條件有關,通常會大大影響到兒童人群。

寄生物: 可以將人納入自己的生命週期中,通常情況下存在于沒有煮熟的食物中。 寄生蟲一般寄生于動物,也可以將人類納入其生命周期中。寄生蟲感染主要和沒有烹饪好 的食物或被污染過的即食食物有關。將一般用來生食的食物、腌制食品或部分烹饪過的食 物冷凍可殺死其中的寄生蟲。 • 疾病描述- 豬囊蟲病是一種因攝入豬帶縧蟲卵而引起的寄生蟲病,這種寄生蟲的成蟲最終 會寄生于人體;一般情況下,在豬體內存在的是其幼蟲(豬囊尾蚴病)。人類臨床縧蟲病 可表現爲腹部疼痛、厭食或其他胃腸道症狀,不會引起更嚴重的後果。

31

縧蟲病可導致人體囊虫病,這種寄生蟲如進入人大腦,則會導致最嚴重的後果,很可能 引起死亡。 這種寄生蟲感染可以在很多年內都沒有表現出症狀或者一直都不會。如寄生于大腦,症 狀可以先從癫痫發作開始,臨床表現會隨著腦部血壓增加或因爲腦部組織受影響而惡化, 逐步發展爲腦膜炎,出現行爲障礙。 • 病原體-豬帶縧蟲,豬的腸道寄生蟲是幼蟲,會以其成蟲形式引起腸道感染(囊尾蚴)。 人們當攝入含有囊尾蚴的生的或部分烹饪過的豬肉後會染上縧蟲病,而豬在攝入了被寄生 蟲感染過的人體排泄物中含有的豬帶縧蟲卵之後也會染上縧蟲病。和豬一樣,人類也會因 攝入豬帶縧蟲卵而染上縧蟲病,這種豬帶縧蟲卵存在于被人體糞便污染的食物中,尤其是 生的蔬菜中;或者是通過沾有自己糞便的手和衣物而感染。

真菌: 一般來說, 真菌不會導致疾病。 然而, 真菌可以產生毒素 (霉菌毒素),這些毒素會導 致食品中毒。 真菌包括霉菌和酵母菌,對人類而言可以是有益的,因爲它們可以用來生産 特定的食物,比如奶酪。然而,有些真菌會導致有毒物質(霉菌毒素),這些物質對人和 動物都是有害的。

反思.法律第三期


由食品傳播的主要疾病 沙門氏菌病 是由沙門氏菌傳播導致的疾病. 這種細菌在雞蛋, 鳥禽肉及豬肉中最常見。 2007年, 歐盟的發病率為每十萬人中有31.1個人患有此病 彎曲桿菌病 是由彎曲桿菌傳播導致的疾病。 這種細菌主要集中于鳥禽肉中。 2007年, 歐盟的發病率為每十萬人中有45.2個人患有此病

這是一種世界性分布的動物寄生蟲病,對人類而言這種病原體有好幾種。空腸彎曲菌和彎 曲菌是最常見的種類。 這種細菌感染會引起人類和動物的胃腸炎。如在妊娠時感染了這種細菌也會引發流産、死 産或早産。 人類可通過以下途徑受細菌感染: • 和攜帶有這種病菌的動物直接接觸; • 攝入家禽、豬和牛的生肉或沒有處理好的肉; • 喝未經高溫消毒的牛奶和水。病原體可通過肉對其他食品進行被動感染,其感染途徑之壹 就是同地進行相關食物的解凍和處理。

32

就此途徑而言,冰凍的雞起到很大作用,因爲其融化的冰水會接觸到其他食物,主要是那 些生吃的食物,這樣就會導致壹些疾病爆發。

BSE – 牛海綿狀腦病 對飲食可能帶來的問題發出的具有重大影響的第一警號 消費者的不信任 • 牛海綿狀腦病的第一例可能是于1986年11月在英國發生的 • 上千萬的動物被宰殺 • 在葡萄牙,直至1998年7月31號有5781頭動物被宰殺 在英國: • 在1986年每月大概發生8起病例 • 在1987年每月大概發生70起病例 • 在1992年12月 以及 1993年 1月每月大概發生3500起病例 臨床神經系統癥狀: 由精神狀態改變引起的行為異常 (憂慮,緊張, 好鬥), 走路的時候不能協 調身軀, 發抖, 摔倒並且不能站起來。 可以是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發出的信號 牛類病毒被認為可能是通過吃的口糧傳染的,這些糧食中含有傳染性病原體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所攜帶傳播的動物性蛋白 . 口糧生産方式的改變使得在處理過程中能利用最低温度,這樣就 會導致疾病的傳播。 引起該疾病的蛋白是朊病毒蛋白. 這種蛋白當被牛攝入時會從一種狀態轉變為一種病理狀態并留在大腦中樞神經系統里。 當人類 攝入這種受過污染的牛肉時也攝入病原體,這些病原體將留在其大腦中樞神經系統 里: 克雅二氏病 。 在牛海綿狀腦病危機開始二十年之後,人們採取了相關措施來對抗疾病,以此來 控制疾病 傳播. 這個話題現今還繼續嗎? 克雅二氏病發生變化: 在小型反芻動物中發現牛海綿狀腦病。

“把食物當作你的藥物, 把藥物當作你的食物”

希波克拉底 460 a. C. – 370 a. C.

33

反思.法律第三期




田達德 盛世集團主席及行政總裁

職業: • 田達德是盛世集團主席及行政總裁(自1998年成立)。 • 田達德以投資/主管身份參與了CampoReal Resort槳項的發展及運作項目。最近,田達德亦 成爲MAGPOWER植物太陽能項目的領導並負責推廣,(是HCOV太陽能科技項目之一)。 • 2003年成立澳門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 創辦兼主席 • 澳門工程師學會委員會成員 • 澳門物業設施管理協會榮譽主席 • 澳門日本商會副主席 • 聖若瑟大學副校長 36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澳門空氣質量 在過去十年間,澳門成為國際旅遊城市。 2012 年,擁有 500 萬居民和 28 萬遊客。據官方統 計,同年,澳門特的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USD76,500,世界排名第一。然而,因經濟 蓬勃和旅遊業的發展,澳門的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空氣污染成為城市的關鍵問題,影響 到居民的福祉及旅客對本澳的印象。據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約60%調查的900戶居民不滿 意澳門的空氣質量,擔心自身的健康會受到影響。最後,官方統計數字及政府的公告質量不 符。 呼吸空氣 - 為澳門,無私奉獻,精益求精 。

37

反思.法律第三期


38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39

反思.法律第三期


40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41

反思.法律第三期


馮瑞權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局長

學歷及專業資格: • • • •

澳門東亞大學理學學士 澳門大學公共行政學學士 中國中山大學大氣科學系熱帶氣象學碩士 中國中山大學大氣科學系氣候學博士

職業:

42

• • • • • • • •

1982 年加入地球物理暨氣象台 1993 年 6 月至1996 年 11 月擔任局長助理職務 1996年 11 月至1998年擔任定期委任副局長 1998 年 11 月擔任局長職務 在世界氣象組織中擔任中國澳門的常任代表; 曾擔任颱風委員會主席; 華南地震期刊編委; 曾擔任多個氣象培訓課程的導師。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澳門空氣質量

空氣質量監測站網絡

43

反思.法律第三期


44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45

反思.法律第三期


46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47

反思.法律第三期


結論 • 澳門空氣質量尚可接受 • 政府所採取的措施行之有效並且在所觀測到的數據中有明確的反映 • 澳門的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懸浮粒子以及臭氧 • 實行新的空氣質量標準非常重要,這也意味著進行PM2,5的監測 48

• 應當實行更多的措施以改善澳門空氣質量 • 應當與鄰近區域進行合作,採取共同措施實現空氣質量改善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49

反思.法律第三期


Gordon Maxwell 香港公開大學教授兼生態環保專家

學歷及專業資格: • 植物學和動物學學位畢業(奧克蘭); • 心理學碩士,英國利茲; • 香港大學植物學生態學博士學位畢業

職業:

50

• 香港公開大學的教授: 環境研究和科學方面的生態保護、環境影響評估、管理綠色技術和 環保在現代社會。 • 泰國曼谷Srinakharinwirot大學生物部客座教授。 • 生物學家 • 環境領域的國際顧問。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水 : 我們最寶貴的資源!! 關於水的大概念: 水與我們; 你與我! • 男人大約百分之六十由水構成; 女人百分之五十。 • 我們身體中的每一個細胞都含有水。 • 一個七十公斤的人體包含大約四十二升的水。 • 一個新生嬰兒包含大約百分之七十七的水。 • 當我們逐漸變老的時候體內水的含量在不斷下降; 一個五十歲的男人大約體內含有百分之 五十五的水分;女人含有百分之四十七的水分! • 我們每天大約需要二點五升的水…;我們每天消耗二點五升水。 • 我們的水攝入量應當等於水的輸出量。 • 我們需要每日飲用清潔的,無鹽的 水 (或淡茶)以避免 腎結石 (腎絞痛/尿路結石/腎結 石。) • 大約每日二至三升水…。

我們不能僅僅通過飲水來平衡失水量;生命與水應當互相協調 51

• 清潔,安全的飲用水是我們最重要的資源。 • 水比黃金更加重要。 •“沒有森林就沒有水,沒有水就沒有田野,沒有田野就沒有糧食,沒有糧食就沒有人 類。”

水與生態 • 清潔的飲用水不是免費的。 • 自然 能夠淨化水…。但只有當我們允許它從事這項工作的時候它才能夠發揮作用。 • 生活用水是本世紀最大的環境問題。 • 世界範圍內安全飲用水的需求量可能在2025年翻一番。 • 水資源需要我們的尊重以及照料。

世界 水資源日 • 每年3月22日是WWD,即聯合國日曆中的世界水資源日。

反思.法律第三期


• 從2013年4月27日起,我願意將每天都當做世界水資源日…. • 水循環中的水文循環: 降水,滲透,徑流,水汽運輸以及蒸發作用.

水循環

52

來源:waterfacts.net

今天你體內的一粒水分子也許曾經在過去存在於: • 一株水稻 • 一棵樹 • 一隻奶牛 • 一隻恐龍 • 一個皇帝 • 珠江 • 一片菜心葉….. • 我相信你可以想到其他的例子….. • 是的, 水在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自然地循環著並且這些循環是生態系統的基本組成部份。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全球水資源的利用多種多樣 下面舉一些例子 : • 中國每人每年平均用掉大約364 立方米的水資源 • 歐洲每人每年用掉626立方米水資源 • 美國每人每年用掉1,374 立方米水資源; 美國在水資源利用方面遠遠比其他國家浪費!

關於水資源的一些謬論 謬論 2.1: 只有諸如中國、印度之類的發展中國家才浪費水資源。 不,在如美國等其他發達國家,事實上僅有一小部份被利用的水資源是用來飲用:大部份 好的,清潔的水資源被用於(或濫用於 • 洗車 • 沖廁所 • 澆草坪 (菜園 好吧...) • 注滿游泳池! 含義/ 推論 : • 這些水資源問題主要是水資源濫用,通常為過度使用…通常為浪費性的使用。

53

• 這種濫用或者過度使用現象的解決方案依賴於: • 生活方式 的轉變。 謬論2.2 稀釋法是解決污染的辦法。 允許化學,工業,農業或者生活污水流入排水溝不能移除污染物。 污染物仍然留在水中。污染物移動。污染物去到其他地方。

謬論2.3 大自然能夠很輕易地淨化我們使用過的水 大自然 – [ 地表 + 土壤 + 微生物 ] –只有當水中能進行生物降解的物質的含量不超過生態 系統的能力時才能進行污水的淨化。 如果生物降解需求超過其能力,氧氣 被耗盡並且能夠幫助保持水資源清潔的有機體死亡-問 題將會變得更糟糕。

謬論2.4 當污水流入地表,地表會清潔水資源。 不會 ! 地下水的氧氣含量低,這說明好氧生物降解因此而進行地較為緩慢並且當氧氣含量 低或者根本沒有氧氣時,厭氧生物降解將會開始。

反思.法律第三期


厭氧生物降解比好氧生物降解進行地更加更加緩慢…..因此,… 受到污染的含水層 ( 地下水“ 銀行”) 將會需要一百年來重新變得清潔! 謬論2.5 我們能夠輕易地使海水脫鹽。 通過蒸餾法去鹽化是可行的,但是不是一個容易或者便宜(如果我們使用電能) 或者安全 (如 果我們使用核能) 的選擇。 在日本,如果核能被使用,有些人非常擔心它的安全性…. 是的,去鹽化是可行的,但是,可以變成一個讓人興奮的,成本效益高的選擇。 一個考究的新思想是在海水上建立巨大的塑料帳篷,並且利用太陽熱能使水蒸汽蒸發,允 許水滴在塑料上凝結 並且通過向下流入到海水旁邊的淡水水槽中: 當水分從海水中蒸發, 鹽分會殘留下來 ! 水,四處都是水,卻…還…沒有一滴可以飲用 ! 謬論 2.6 農村水源總是更安全 這是錯誤的: 當硝態氮肥進入到地下水中,例如,井水,水源可能會變得非常危險….. 這一危險對於嬰幼兒來說尤其顯得嚴重…. 當硝酸鹽水中的轉變為他們血液中的亞硝酸鹽,它可能會造成黃萎病以及缺氧!!

謬誤 2.7 雨水永遠是純淨的水。 54

在許多情況下取決於從積雨雲中降落的雨水所通過的大氣 。 當雨水降落下來溶解氣體並且採集空氣中的微粒。 某些氣體 ( 氮氧化合物,氧化硫以及二氧化碳) 會溶解並且使雨水呈現酸性。 我們的身體能夠應付大部份的這種酸雨…..但是當酸雨進入土壤,它能夠溶解某些金屬,例 如,水銀以及鋁。 當雨水在管道中的時候 (由鉛和銅製成的) 這種酸性的水源可能會溶解某些其他的金屬… 殺蟲劑又會怎麼樣呢 ? 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並且正像我們的身體能夠為(許多)毒藥 解除毒性一樣,處理有毒化學物質主要地取決於它的濃度。

謬論 2.8 只有人類生產有毒化學物質 有機氯化物是由大自然同時也是由人類製造的。天然的有機氯化物以及人工合成的有機氯 化物都可能是有毒的。 麯黴屬真菌會使真菌發黴,例如一個土麯黴會產生兩個有機氯化物 –地曲黴素和歐黴素。 不論是天然的還是人工合成的,這樣的物質都是水所不歡迎的…但是好的消息是它們能夠 被過濾器或者土壤所吸收並在那裡獲得生物遞降分解。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水源解決方案: 明智地使用水資源。 • 尊重水圈: 將溪流, 河流, 池塘, 湖泊, 濕地以及海洋看做是水資本以及水銀行。 • 尊重我們的地球; 如果我們保持地表的清潔並且給它足夠的時間並使它免於,它能夠過濾 並且清潔水污染物超載。 • 水能產生食物, 例如大約需要使用四十升水來生產大約0.5 公斤的生菜……但是通常灌溉 用水被植物吸收的量少於40 % 。 • 對水資源供給進行有效的利用: 不要複製美國洗手間中,游泳池或者車輛以及草地過度用 水的模式。 • 一個本地模式: 香港特別行政區供水部門( WSD)是如何行動來幫助節約用水的

香港特別行政區 … 供水部門 …. 行動… • 洩漏控制; 特別行政區有一個“自來水總管道更換& 復原計劃” 用於在2015年之前替換 大約三千公里的自來水總管道。 • 使用海水用於馬桶沖水。 • 節水意識教育。 • 用水效率貼標籤體制。 • 在積水地區再安置斜坡,例如高島的西貢地區。

55

• 推動灰水研究。 • 推動雨水收集... 在中國南方的學校中這一點做得很好…( 三月23日綠色領袖峰會上的的一 篇論文...) • 研究奧蘭治縣,加利福尼亞水資源再循環 / 再利用體制。

從馬桶到水龍頭:一個應對淡水短缺問題的策略 要考慮的問題: • 你是否會對飲用從生活廢水中回收而來的水而產生遲疑,即使它達到了現行的飲用水標 準?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產生遲疑的理由是什麽? • 你是否認為人類的精巧性總是能夠有能力創造出必要的技術使得我們能夠避免大的環境危 機例如全球淡水資源短缺? 從馬桶到水龍頭計劃能夠利用回收的廢水再次補充地下水供應

若干… 最後的想法 • 水是寶貴的 • 在3月23日在澳門舉行的綠色領袖峰會中我們看到一所位於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學校鼓勵學 生們收集雨水並且使用這些水來種植蔬菜。呵 是的!!

反思.法律第三期


• 在我們的生活以及工作中學會運用貴州省傣族人民的思想…. 來自貴州省的話或者關於水的至理名言:

“沒有森林就沒有水,沒有水就沒有田野,沒有田野就沒有糧食,沒有糧食就沒有人類” 。 運用這一原則 ( 概念) 將會帶來對於水資源供應的尊重。這種尊重能夠提高我們的生活質 量…並且省錢。

56

參考書目。 • Baarachers,W.(1996).《生態事實以及生態小說,理解環境問題爭論》.勞特利奇出版 社, 倫敦& 紐約. • Bush,M.(2003 ). 《變化著的星球的生態學》. P/H. • Goodenough,J & McGuire,B.(2010 ).《人類生物學》. 皮爾森國際出版社. • Maxwell,G.S. (2010).《節約與生物多樣性》.生物學lS301.香港公開大學出版. • Spiro,T & Stigliani,W (2003),《環境化學》.P/Hall.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57

反思.法律第三期


José Eduardo Martins Abreu律師行律師、葡國環境生態的前任秘書兼前任議員

學歷及專業資格: • 里斯本大學法學院 -+ 學士學位(1993年) • 律師資格

職業:

58

• • • • • •

自2005年成爲Abreu律師事務的合作夥伴 自2008年成爲葡語人文科技大學的可再生能源管理(PGER)科目教師 自2007年成爲葡萄牙天主教大學可再生能源管理(PGER)科目教師 前葡萄牙議會成員。 前國務卿區域發展,負責協調歐洲結構基金(2004) 前環境國務卿第十五屆政府(2002-2004年)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喚醒環境意識 自上世紀60年代起,工業發展比較負面的效應就開始變得非常明顯了,並且引起了人們對 於自然資源可預見的耗盡,已經由此引發的生活質量惡化的擔心,因此,人們開始意識到 關於環境保護政策實施的必要性。

環境因素 • 空氣 - 大氣層中的空氣(其中包含4层: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外大氣層) • 水 – 內陸水域,內部地表水(河流和水庫),內水,海岸水以及交替水(此為入海口處 海岸水與淡水的混合)。 • 土壤 – 用於為人類及其食物生產活動提供物理環境,以及為發展生物多樣性提供支持的 成分。 • 瀕危 、易危、稀有及特有物種棲息地以及自然棲息地 – 其包括具有生物或者非生物地理 特性的陸地或水上區域,該區域可以是完全自然或半自然。

大污染 : 定義 由人類直接或非直接行為導入到大氣中的具有有害效應的物質或者能量,其對於人類的健 康具有潛在威脅,並且可能損害生物資源及破壞生態系統。*

59

從根本上來說,這歸咎於各種有污染的活動所產生的氣體或者固體物質。由於其固有的 性質(大氣循環以及某些污染物具有在大氣中長期持續的特性),空氣污染的程度有所加 深。

溫室氣體

在大氣中持續存在 的時間

對全球變暖的潛在影響 (就100年而言)

二氧化碳

100-150 年

1

甲烷

12 年

21

氧化亞氮 氟化氣體 (HFC,PFC,SF6)

114 年

310

幾個月到5萬年

500-23.900

來源:Region Wallonne

反思.法律第三期


大氣污染的來源 1. 農業 96.5%的氨氣排放量,48.4%的氮氧化物以及45.2%的甲烷排放量來自農業活動( 農藥,農業燃燒物以及化學肥料滲入土壤並且污染地下水)。 2. 能源的產生 約60%的二氧化硫和33%的二氧化碳產生於能源的生產及分配。 3. 工業活動 食品工業,化學工業,採礦工業,煉油工業,紙漿以及廢物處置工業造成大 約52%的甲烷,36%的一氧化二氮和24%的二氧化碳(集中於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垃圾的填 埋)。 4. 運輸 約62%的氮氧化物和68.9%的二氧化碳來自公路運輸。*

大氣污染物 污染物被分為主要污染物和次要污染物。 主要污染物: 所有由污染源直接投放到大氣中的污染物。 例如: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或者空氣中的懸浮物。 次要污染物:所有由某些主要污染物之間發生化學反應而創造並投放到大氣中的污染物。 例如:對流層臭氧和一氧化碳。

60

某些大氣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氣,揮發性有機物和顆粒物——與其他污染 物相互反應,形成新的污染物。

名稱

特點

主要來源

二氧化硫

是工業用煤產生的最顯著的污染物。主要來源於液體油和煤的燃 燒,這些物質燃燒時會釋放出硫磺,硫磺會於空氣中氧氣結合形成 二氧化硫。

工業生產,燃油 燃燒,機動車輛

一氧化氮

主要來自於汽車引擎、燃燒設備和硝酸生產工廠所排放的氣體。

工業生產,機動 車輛

粉塵、黑煙

因燃燒或工業中某些生產程序(水泥,肥料等)而導致空氣中產生 懸浮顆粒。在城市,機動車輛是粉塵的一大主要排放源,使用柴油 的機動車輛排放黑煙。

工業生產,機動 車輛

碳氫化合物

機動車引擎中碳化物不完全燃燒導致了碳氫化合物氣體排放。存儲 的石油也會排放出碳氫化合物氣體。

加油站

一氧化碳

主要來源於從機動車輛引擎的運轉到其爆炸 。

機動車輛

鹽酸

因焚化場中家庭垃圾裡的塑料材質的燃燒而產生(PVC聚氯乙烯)

垃圾燃燒

主要來源於汽車行駛排放出的有毒金屬。鉛作為汽油的添加成分來 起作用。

機動車輛

主要來源於鋁工業,但化肥和玻璃生產以及煤燃燒過程中也會 工業生產 產生。

機動車輛

* 委員會1981年6月11日 - 內瓦公約第81/462/CEE。委員會1984年6月28日第指令84/360/CEE – 有關對 抗工業設施所產生的空氣污染。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 二氧化硫 - 煤跟油的燃燒 • 氮氧化物 - 車輛,燃燒工廠 • 碳氫化合物 - 車輛行駛中碳的不完全燃燒,石油的存儲 • 一氧化碳 - 車輛馬達爆炸 • 甲烷 - 農業活動

污染物影響 I. 對於人類健康: • 對流層臭氧 – 臭氧不是直接釋放,而是由揮發性有機化合物(COV)與氮氧化物 (NOx)在陽光照射下反應而形成的; • 顆粒(“細粉塵”) - 顆粒可以直接被釋放到空氣中(這時被定義為主要顆粒),或者 可以在大氣中形成而被定義為氣體的“次要顆粒”,比如二氧化硫(SO2),氮氧化合物 (NOx)和氨氣(NH3)。 暴露在這些污染物下可以造成有害的影響,比如: • 呼吸系統疾病(哮喘和支氣管炎等肺部疾病) • 心血管疾病(主要發病與炎熱的國家) II. 對於環境:

61

• 酸化 - 酸性物質(比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以及氨氣)的沉積會導致植物群和動物群的損 失; • 富營養化 - 以鞍和氮氧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多餘的營養氮可能破壞植物群,同時進入水體並 且導致生物多樣性的損失; • 層臭氧對流 - 可能導致森林和農場的物理損傷,並且減緩作物的成長。

反思.法律第三期


62

法律以及大氣污染 國際公法 vs 歐盟法律 國際上首批倡導環境保護的文書體現在各種公約和條約上(俗稱軟法) - 其中,一系列的 法律法規經國際社會特有的法律產生過程被擬定,其以超越了國家層面。鑑於這樣一個國 家間的法律系統,即僅存在主權國家間橫向的協作,並不知道其作為一項規則來講的直接 適用性。 軟法的文書顯示出其在控制及預防本地/區域污染方面的不足,並且很少被執行。 國際社會承認其所揭示的環境惡化的跨國本質,還有為保證其執行而採取的超國家措施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


對於具有本地/區域效應的污染物實施其他具有約束性的文書:法令和政策。 社區法律:由社區機構(機構,但不僅如此,還包括其他實體)和歐盟採取一系列行動, 旨在提高條約賦予其的能力。 其行為具有直接的適用性,及能夠直接應用於國家內部命令。

國際公法的文書 • 1977 - 聯合國通過了一項關於臭氧層的行動計劃,由此,聯合國中32個成員國通過了該 項關於保護臭氧層的世界行動計劃,旨在促進調查研究。與此同時,也為臭氧層成立了協 調委員會 • 1979 - 就遠距離越境大氣污染(相關數據各個國家共同劃定了界限),日內瓦公約預防 並逐步降低了相關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藉此來打擊由排放大氣污染物引起的越境污染; 關於長距離越境大氣污染的定義。(中國未簽署) • 1985 - 在聯合國環境計劃署(UNEP)的指導下,各國通過了維也納公約來進行對臭氧 層的保護,並且按照該公約相關規定彼此承諾保護人類健康並保護環境,使其免受臭氧層 破壞而帶來的影響。(中國與1985年簽署) • 1987 - 針對於那些會有助於臭氧層消耗的物質,通過蒙特利爾議定書,其中各方相互承 認限定生產和消耗所有可能消耗臭氧層的物質的必要性。(中國與1991年簽署) • 1992 -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通過聯合國框架公約,其目標是穩定在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 度,使其保持在一個防止氣候系統受到人為乾擾威脅的水平上。該公約被超過200個國家 通過。(中國與1992年簽署) • 1997 - 針對於氣候變化,京都議定書制定目標以限制化石燃料(溫室效應的製造者) 的燃燒量。預計在2008年與2012年之間,其排放量將相比1990年下降5.2%。(中國與 1998年簽署)

63

日內瓦公約* 建立一個政府間合作的框架,旨在保護人類健康與環境免受可能涉及幾個國家的大氣污染 的影響。t該合作旨在建立一項監督機制以限制、預防和逐步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從 而打擊由該污染物排放引發的越境污染。 長距離越境大氣污染:人類通過直接或非直接的方式向大氣排放對健康、環境或者其他國 家物資有害的物質或能量,這種排放無法區分其來源與個人行為或者集體行為。

維也納公約 // 蒙特利爾議定書 1985年通過的維也納公約促成了一份保護臭氧層的宣言**。然而,沒有確定日期,也沒有 規定處罰辦法。 1987年9月 16日簽訂了蒙特利爾條約,其內容是關於有損臭氧層物質的。 蒙特利爾議定書在後期進行過幾次調整和修訂,其締約國由最初的36個增長到今天的191 個,其中包括了那些世界上氟氯化碳 最大的生產國。

* 中國不承認。 ** 對流層臭氧

反思.法律第三期


文件中的預測指出,世界上最常用的氟氯化碳的產量將凍結在1986年的水平,然後在 1993年將在此基礎上降低20%,1998年將降低超過30%。

蒙特利爾議定書 簽署過承諾將替換氟氯化碳(氯化烴),這種化學物質將損害在平流層以上的臭氧層。 所有見證了這個協議的國家,主要是那些發展中國家,應該在2013年1月之前實現對氟氯 烴的“凍結”,以便達成其在2030年之前完全消除其生產的目標。 如果 在蒙特利爾議定書及其修正案中的各項承諾*能夠得到有效的實施,預計在2050年臭 氧層將恢復到1980年的水平。

蒙特利爾議定書 (適用範圍:溫室氣體) • 含氯氟烴(CFCs), • 哈龍 • 四氯化碳 • 氟氯烴(HCFs)。 製冷劑,熔劑,氣霧劑,空調製冷,泡沫,滅火器,實驗室用途等。

聯合國框架公約 64

在1992年由聯合國環境與發展署舉辦的 里約熱內盧會議中,對於人類對全球環境進行的 干預、遺傳多樣性、日益增長的荒漠化還有海洋的過度開發提出了 “警報” 打擊氣候變化的聯合國框架公約(UNFCCC) • 動機:承認人類對氣候的干預(溫室氣體為一實例) • 目標:穩定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京都議定書 京都議定書關於氣候變化的議題在1997年與京都商定(僅在2005年生效)。 • 繼承聯合國框架公約(里約公約,1992年)在氣候變化方面採用的精神,這是在對抗氣 候變化方面最為重要的法律文書之一。 • 京都議定書是第一份定量地限制發達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的具有約束力的國際法律條約。 • 添加了工業化國家減少排放某些特定的導致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的限制。在2008年到 2012年間,發達國家的全部溫室氣體排放量應該較1990年水平下降5%。 作為一個國際性環境條約,京都議定書是十分的創新,它是第一個承認使用市場經濟來協 助目標完成的潛力的國際性條約。 京都議定書 (適用範圍:溫室氣體) * 每個國家都要在1986年至1999年7月前保證生產及消耗水平 不超過增長50%。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 甲烷(CH4), • 一氧化二氮(N2O), • 氫氟碳化合物(HFC), • 全氟化碳(PFC), • 六氟化硫(SF6), • 二氧化碳(CO2). 垃圾填埋場;生活廢水;生物質能燃燒;電子工業;化石燃料燃燒等等。

主要污染國家

國家 中國 歐洲 俄國 日本 印度 巴西 葡萄牙

簽署時間 1998年5月 1998年11月 1999年3月 1998年4月 ----1998年4月 1998年4月

修訂時間 2002年8月 -----2004年11月 2002年6月 2002年8月 2002年8月 2002年3月

京都議定書中規定的靈活機制允許有減排目標(詳見議定書的附件B)的各方購買額外排放 權,這樣使得這些國家更加有效地達成其總體目標。

65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該議定書提出了一系列的方式: • 建立或者強化國家在減排方面的政策(提高能源效率,倡導農業可持續性發展,發展可再 生能源等等); • 跟其他締約方建立合作關係(經驗或者信息交換,通過排放許可證的發放來協調國家政 策,聯合執行以及清潔發展機制)。

京都協議書的市場機制是以下三點: I.

清潔發展機制 (第十二條)

II.

聯合執行機制(第六條)

III.

國際排放交易機制(第十七條)

共同體立法:演進過程 • 由歐洲經濟共同體於6月28日頒布的84/360/CEE指令是第一個規定了避免或者減少由 共同體內工廠(即指所有屬於附件一中列舉的類別的工程,比如除了核電廠的產熱的能源 工業,以及其他額定熱輸入超過50兆瓦的燃燒裝置)產生的大氣污染的措施和補充程序。

反思.法律第三期


由歐洲理事會於9月24日頒布的96/61/CE指令;由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於2001年10 月23日頒布的2001/80/CE指令;由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於5月26日頒布的2003/35/ CE指令;由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於2006年2月15日頒布的2006/11/CE指令. 由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於2008年1月15日頒布的2008/1/CE指令是有關於聯合預防與與 控制污染的。(經2010/75/UE指令工業排放方面相關內容修訂而來)該指令使得所有具 有強污染性的工業和農業活動需要獲得許可證才能進行。

所有具有強污染性的、需要獲得許可證才能進行的工業和農業活動在附件一中記載如下: I.

金屬的生產和加工;

II.

礦產工業;

III.

化工

IV.

廢物管理;

V.

畜牧等

這種許可證只能在該工業滿足特定的環境條件才能辦法,即企業需要承擔起預防和減少其 生產活動可能產生的污染的責任。定義包含在所有許可證中的最低要求。 示例 • 採用最佳的可行技術(那些能產生更少廢物、使用不怎麼危險物質並允許回收跟循環利用 排放物質的技術); • 預防任何重大污染; • 預防、回收或者消除廢物,使廢物排放量降到最低; 66

• 有效的使用能源; • 預防事故並且限制其後果; • 在活動結束後重新利用該場地,等等。 特別是要求: • 為所有污染物設置排放限值(除了在排放量許可證能交易的情況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關 於排放量許可證交易,請詳見之後說明); • 可能採取的保護土壤、水或大氣的措施; • 廢物管理和監測的措施; • 特殊情況下(洩漏、運行故障、瞬間或永久中斷,等等)的措施; • 將遠距離或越境污染降到最低,等等。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COV): • 歐洲經濟共同體理事會於1992年9月21日頒布的92/72/CEE條例是在針對對流層臭氧 的大氣污染的指令中第一個把在大氣污染範疇中建立一個和諧的監管程序、信息交流、警示 群眾最為目標的,其目的是使得成員國中主管部門和委員會能夠獲取更加深入的了解、優化 措施來減少對臭氧的損害英群保證群眾能夠在污染超出閾值是被最小程度地得到消息。 • 歐盟議會和歐盟理事會於2001年10月23日頒布的2001/81/CE條例建立了每個國家某 些特定大氣污染物的最高排放量,也被稱為天花板指令(在歐盟議會跟理事會2004年4月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21日頒布的2004/42/CE指令中有所更改)。為每個國家在2010年某些污染物排放量設 置了極限值,其中包括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被定義為COV),在共同體戰略框架中抗擊酸 化和對流層臭氧問題上,建立了每個國家可排放污染物的最大值,其參考物選定為2010年 和2020年,但是並沒有確定來自具體來源的污染物的排放值。 • 理事會1996年頒佈的96/62/CE條例是第一條有關環境質量管理與評估的條例。該條例 規定了旨在建立環境質量目標的共同戰略的基本原則,從而來預防污染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產 生的危害,同時也用來評估成員國的空氣和環境質量. 該條例還確定了污染物量的限制值警 報閾值 。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和氮氧化合物, 顆粒物和鉛,苯和臭氧一氧化碳.) 理事會于1999年4月22號頒佈的1999/30/CE條例; 歐洲議會與理事會于2000年11月16 號頒佈的2000/69/CE條例; 歐洲議會與理事會于2002年2月12號頒佈的2002/3/CE條 例; 歐洲議會與理事會于2004年12月5號頒佈的2004/107/CE條例 • 由歐洲議會與理事會于2008年5月21號頒佈的2008/50/CE條例,涉及到歐洲環境質量 和更清潔的空氣。在該條例制定過程中,匯集了由理事會于9月27號頒佈的 96/62/CE條 令中的條例以及前三個附屬條例 (于4月22號頒佈的1999/30/CE條例, 于11月16號頒佈 的2000/69/CE條例以及于2月12號頒佈的 2002/3/CE條例)。這些條例是關於污染物 SO2, NO2, NOx, PM10, Pb, C6H6, CO e O3以及理事會于1月27號作出的97/101/CE 決議,該決議建立起成員國中監測空氣污染的網絡系統和站點間有關信息數據的相互交流。

2008/50/CE 條例 目標: 減少污染,使污染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危害降到最低;使公眾及時準確地知道其中隱 藏的危險。 規定了:

67

污染物監測的閾值(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一氧化氮,懸浮顆粒,苯及一氧化鉛,苯及一氧 化碳); • 參考測量方法 • 對人體健康和環境保護的限制值 • 減少顆粒懸浮物PM2.5的必要性 • 通知警報閾值;植被保護的嚴格水平 • 包含在行動計劃之內的改善環境大氣質量的具體內容 如大氣污染物數量超過了規定的警報閾值 , 成員國必須建立行動計劃,表明爲了在短期內減 輕其危害并儘快解決該現象即將採取的措施 . (比如: 暫停工業生產.) • 由歐洲議會和理事會于2000年6月29號頒佈的(CE) n.°2037/2000條例, 涉及到破壞 臭氧層的物質。該條例制定了從2010年起停止使用用來維護和修理製冷設備和空調的天然 氫氯氟烴。爲了最大地降低濫用天然氫氯氟烴作為再循環活或再生材料的風險,只有在維護 或修理相關設備時才可以使用再生或再循環材料。 歐洲議會與理事會于2001年4月4號提出的建議2001/331/CE • 由歐洲議會和理事會于2009年9月16號頒佈的 (CE) n.°1005/2009條例, 涉及到破壞 臭氧層的物質,禁止生產、在市場銷售以及使用所規定的物質,比如: 附件I中涉及到的氯氟烴

反思.法律第三期


(CFC), 哈龍物質, 四氯化碳, 溴化物質, 氫氯氟烴 (HCFC) 等,還有包含這些物質或依賴這些 物質的相關產品和設備以及其他新型物質。 目標: 逐步消除氫氯氟烴 (HCFC) 。在2019年之後不再生產任何HCFC物質。 • 由歐洲議會和理事會于2012年10月25號頒佈的2012/27/UE條例, 涉及到能源效率, 對以下條例作出變更: • 由歐洲議會和理事會于2009年10月21號頒佈的2009/125/CE條例,涉及到框架的建 立,在此框架中來確定與能源消耗有關的環保型產品的要求; • 由歐洲議會和理事會于2010年5月19號頒佈的 2010/30/UE條例,涉及到通過標籤形 式標出與能源有關的產品所消耗的能源及其他資源以及與產品有關的其他統一標識; 廢除了以下條例: • 由歐洲議會和理事會于2004年2月11號頒佈的2004/8/CE條例,涉及到在國內能源市場 尋求有用熱能的基礎上促進熱電聯產; • 由歐洲議會和理事會于2006年4月5號頒佈的2006/32/CE條例,涉及到能源最終利用的 效率及能源服務. 建立了: 促進歐盟能源效率的所採取的措施的共同框架,旨在保證實現歐盟的宏遠目標: 到 2020年能源效率達到 20 %,除此之外還為在該領域的新的改善打下基礎. 目標: 減少建築的能源开支; 在家用電器上貼標籤標出其相關的能源消耗信息, 使得消費者能 選擇能源效率更高的產品.

68

中國: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 20年快速的工業化給中國的城市留下了嚴重的空氣質量問題。 根據荷蘭環境評估機構*的報告表明,世界上40.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由這種礦物燃燒造 成,而該氣體也被認為是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 與此同時,用電量增長8.4%,(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7%)。 這也就表明了能源生產的增長伴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的增長,而中國日益增長的需求(比如某 些中國城市頻繁的停電)也急需國家的經濟增長來滿足。 目前正在建設過程中的數百電熱發電廠。

中國的主要環境問題: I. 水資源缺乏及其污染; II. 土地沙漠化及風化; III. 空氣污染; IV.

能源危機

澳門 * AIE:荷蘭環境評估機構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I.

環境問題

• 陸地交通: 在2001年至 2009年間因陸地交通排放出的溫室氣體增加70%* . (可吸入顆粒 物及一氧化碳); • 能源: 與2005年相比通過使用重質燃料的能源消耗減少,但必須控制電、煤油及輕柴油的使 用; • 工業: 溫室氣體污染物排放增加, 這是由珠江三角洲快速發展而導致的 II. 目前正在開展的活動計劃: • 改善大氣質量; • 改善水環境質量; • 處理和沉積固體廢物; • 控制噪聲污染; • 保護生態系統和環境; • 預防和控制光污染; • 輻射及環境保護。 III. 規劃的目標** • 控制機動車輛的污染氣體排放; • 完善交通工具網絡及結構;

69

• 促進節約能源; • 完善環境監測網; • 加強地區合作; • 逐步實施有關環保的規範的技術系統. IV. 戰略目標 • 減少因交通導致的大氣污染: 推進優先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及生態環保型交通工具,改變交通 工具燃料的成份, 逐步取消使用污染最嚴重的交通工具, 在大型交通工具中使用微粒過濾器以 及發展控制氣體排放的技術等。 • 加強對大氣環境管理的監督 : 通過制定空氣主要污染物排放規定及授權在網上發佈有關主 要污染源的監測數據等措施在生態功能區對空氣質量進行管理。 • 對主要污染源進行控制 : 通過制定技術指導和加強監測來控制在加油站和餐飲点的氣體和 石油排放。 • 建立環境合作機制 : 在地區內實施循環再利用廢棄物的制度。

珠江三角洲地區: 世界的 工廠 * 數據來源於澳門環境保護規劃署(2010-2020) ** 澳門環境保護局(2010-2020)

反思.法律第三期


戰略目標 I.

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廣東、香港和澳門一带實現空氣質量監測網的一體化;

II. 建立廢棄物跨界處理機制 ; III. 建立自然保護區和跨界生態走廊; IV. 保護地區生態系統(廣東,香港和澳門);

A.

對空氣質量和排放水平有效性 的立法干預

• 控制潛在的污染設施; • 懲罰不遵守規定的行為; • 實現監控的現代化; • 鼓勵使用新技術(使用監控空氣質量及減排的設備); • 控制固體廢棄物的存放地,以便防止自燃火災和危險廢物的燃燒; • 進行可持續發展教育; • 鼓勵植樹造林; • 使用網絡來監控空氣質量。

70

A.

將對空氣質量的擔憂整合到其他政治領域,例如:

• 能源(加油站小型中燃料供給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設備); • 交通(海陸空交通); • 農業(使用的產品,農藥和化肥)。

結論 如今,由於社會上已經就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其與提高生活質量和減少疾病(發病率)之間 的聯繫及由環境因素引起的死亡(死亡率)等問題形成廣泛共識,因此,有必要激發政治階 層在該領域的認識、深化隨之而來的該領域的立法以及對民眾在日常生活中的環境教育。 因此當務之急就是建立一個既能夠管理經濟和社會的財富和福祉,又能夠保護大自然的模 型,從而能夠發展出一種對自然資源合理的使用,而不會危及其本身的生產。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不是相互排斥的,於此相反,它們組成當今社會固有和內在的兩個前 提,因此,它們必須彼此協調,以求達到一個更大的社會平衡和社會公正。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和魚的處境是一樣的,只不過它們是在污水中,而我們在被污染的空 氣中。我們生活在它裡面”

V. Kneese, 1966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71

反思.法律第三期


徐景亮博士 暨南大學-海洋環境研究中心水生生物系

學歷及專業資格: • 2010年香港城市大,水生生物學博士 • 2005年濟南大學,水生生物研究所碩士 • 2002年暨南大學,環境科學學士

職業:

72

• • • • • • • •

2010年至今 - 暨南大學 -海洋環境研究中心水生生物系研究員 2008年至2010年 - 香港城市大學,助理研究員 2005-2008年香港城市大學教學助理 2007-2008香港城市大學,公寓導師,賽馬會 2003年,中國廣州科學與工程學院 - 講師(兼職) 2001年 中國東莞政府清溪環境保護局助理(實習生) 2001年 中國廣州石油化工總廠實習生 2001年 中國廣州獵德污水處理廠實習生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珠江三角洲的空氣污染概況及香港的應對策略 香港空氣質素 空氣質素指標 (Air Quality Objectives, AQO) 香港政府於1987年根據《空氣污染管制條例》制訂空氣質素指標,以控制7種廣泛散播的 空氣污染物:二氧化硫、總懸浮粒子、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光 化學氧化劑(臭氧)、鉛。

空氣污染指數 (Air Pollution Index, API) 香港空氣污染情況的一項指標,由香港環境保護署於1995年6月首次推出,作用是提供一 個簡單的方法令大眾得悉香港空氣污染情況並作出適當措施,保障市民健康。

香港現行的空氣質素指標 (AQO) • 該指標乃根據國際標準所制訂,以衡量本港的空氣質素管理情況。 • 當局應使空氣質素達致及維持在可接受水平,從而保障市民的健康。 • 要達致及維持空氣質素指標,當局可在規劃階段採取預防措施,以遏止過量污染物排入空 氣中。 73

反思.法律第三期


74

(i) 在298k(攝氏25度)及101.325千帕斯卡(一個大氣壓力)下量度。 (ii) 每年不應超過三次。 (iii)每年不應超過一次。 (iv)算術平均數。 (v)可吸入懸浮粒子是空氣中的懸浮粒子,標稱氣動直徑為10微米或以下。 (vi)光化學氧化劑的數值純粹根據臭氧測量數字釐定。

主要空氣污染物的排放源及對人體的影響 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的主要來源是燃燒礦物燃料的發電廠及工業渦爐。另一個來源是汽車排放廢氣。 吸入高濃度的二氧化硫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多種影響,包括: • 導致呼吸系統功能受損; • 令現有呼吸系統疾病或心臟病患者的病情惡化;以及 • 增加患上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機會。 二氧化硫對哮喘病患者、心肺系統病患者、兒童及長者的影響尤為明顯。

二氧化氮(NO2) 當燃燒工序以高溫進行時,例如發電廠及汽車引擎操作時,這等氣體便會形成,排放入大氣 中。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長期吸入二氧化氮有損人體健康,包括: • 降低抵抗呼吸系統疾病的能力; • 令現有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病情惡化;以及 • 損害肺組織及減弱肺部功能。 二氧化氮對哮喘病患者、肺病患者及兒童的影響尤為明顯。

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在不完全燃燒碳的情況下產生的副產品。工業程序也會增加一氧化碳污染濃度, 但在大部分的市區,例如在香港,一氧化碳的主要來源則是汽車。 一氧化碳損害健康,令輸送到身體各器官(例如心臟、腦部及組織)的氧氣量減少。吸入一 氧化碳後的症狀包括: • 胸痛、頭痛、呼吸困難及喪失協調能力; • 運動能力減弱、引發其他心血管毛病;以及 • 視力出現毛病、工作或學習能力減弱、四肢活動能力轉差,並難以應付複雜工作。 一氧化碳對心臟病患者的健康威脅較大。如一氧化碳濃度極高,更會有毒性,可致命。

臭氧(O3) 臭氧並非由市區或工業區某些特別工序所直接導致排放於大氣中,因此只能視為一種次生污 染物。臭氧是由太陽的紫外光與氮氧化物產生作用(稱為光解作用)而形成。

75

臭氧是一種強烈的氧化劑,對人體健康會造成多種影響,包括: • 即使低濃度也能刺激眼睛、鼻和咽喉; • 刺激氣道、引致咳嗽、氣喘及呼吸困難; • 增加肺炎風險;以及 • 令哮喘患者的病情惡化及增加呼吸系統受到感染的風險,例如引發肺及支氣管炎。 高濃度臭氧對肺病患者、兒童及長者的影響更為嚴重。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總懸浮粒子包括由煙、塵、煤灰、以固體物質或液體點滴或凝結的蒸氣型態懸浮於空氣中。 來源可能是天然的,例如海(由風吹送的海鹽)及土壤(由風吹送的土壤粒子),或人工來源例 如柴油車廢氣、建築活動或工廠。 可吸入懸浮粒子或PM 10 為直徑 10 微米以下的粒子,可深入人體肺部,對健康造成多種影 響,尤其是呼吸及心血管系統疾病,包括: • 增加呼吸病症狀,例如呼吸道不適、咳嗽或呼吸困難; • 肺功能減弱; • 哮喘惡化;

反思.法律第三期


• 引發慢性支氣管炎; • 損害心血管系統;以及 • 令心臟病或肺病患者早逝。 • 心臟病或肺病患者、兒童及長者最易受粒子污染影響。

空氣污染指數(API) 空氣污染指數是以一個簡單的方法來表達空氣污染的程度。 香港的空氣污染指數是根據5種污染物在空氣中的濃度而轉化為一個介乎0至500的數值, 用以報導空氣污染水平。 環境保護署除了公佈即時的空氣污染指數外,亦提供空氣污染指數的預測,目的是在嚴重的 空氣污染情況出現前,提醒市民大眾,特別是那些對空氣污染敏感的人士,如心臟病或呼吸 系統病患者,在必要時採取預防措施。

空氣污染指數與健康的關係

76

計算空氣污染指數(API)的方法 環境保護署每小時會公佈即時的“一般”和“路邊”空氣污染指數。 空氣污染指數(API)的計算方法,是將量度所得的空氣污染物濃度,與空氣污染管制條例下 制定來保障健康的空氣質素指標(AQO)互相比較。 這些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和可吸入懸 浮粒子(PM10)。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環境保護署首先會計算出這5種污染物各自的指數,然後選取當中最高的數值作為該小時的 空氣污染指數。

77

反思.法律第三期


香港污染物的排放與濃度變化趨勢

78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79

反思.法律第三期


80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81

反思.法律第三期


82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83

反思.法律第三期


儘管本地的空氣污染物排放量明顯減少,但境內能見度卻大幅持續下降,這個情況說明境外 其他污染源對本港及區域的空氣質素影響深遠。事實上,煙霧現時已成為珠江三角洲(珠三 角)地區的常見現象。

——香港特別行政區環境局

84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香菇在處理空氣污染方面的策略 香港兩類空氣污染問題及應對策略 兩類問題 • 路邊空氣污染 (主要來自柴油車輛的廢氣) • 區域性的煙霧問題 (由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車輛、工業及發電廠排放的污染物引起) 應對策略 • 在本港實施多項措施,以管制車輛、發電廠及工商作業程序排放的空氣污染物。 • 與廣東省政府部門合作,落實聯合計劃以解決區域性的煙霧問題。

改善路邊空氣質素 路邊空氣污染問題 • 車輛排放的廢氣,是本港市區路邊空氣污染的主要成因 • 排放大量粒子和氮氧化物的柴油車輛,例如貨車、巴士及小巴,更是主要的污染源。 • 由於街道兩旁高樓大廈林立,路邊的污染物往往難以消散,導致香港路邊空氣中的可吸入 懸浮粒子和二氧化氮水平,在過去多年持續超出本港的空氣質素指標。

全面的車輛廢氣排放管制計劃 政府多年來一直致力管制車輛的廢氣排放。雖然當中一些措施,如收緊車輛廢氣排放標準等 已取得進展,但由於車輛數目和行車里數整體仍然持續增長,排出的廢氣相應增加,抵銷了 這些措施的成效。

85

反思.法律第三期


管制措施及成效 收緊車用燃料及車輛廢氣排放標準 • 車輛廢氣排放標準: 政府自1995年起逐步收緊新登記車輛的廢氣排放標準。最近一次在 2012年修訂標準,實施歐盟V期廢氣排放標準。歐盟V期柴油車輛排放的可吸入懸浮粒 子,較1995年以前生產的歐盟前期柴油車輛減少約95%,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亦減少78%。

86

以較環保的車種取代柴油車輛 • 的士 - 為促使全港18,000部柴油的士盡早轉為較環保的石油氣的士,政府在2000年8月 推出資助計劃,向每位以石油氣的士取代柴油的士的車主提供40,000元的一筆過資助。 該 計劃已在2003年年底完成。現時全港差不多所有的士 (約99.9%) 都使用石油氣。 以較環保的車種取代柴油車輛 • 小巴 - 政府自2002年8月開始推出資助計劃,鼓勵全港六千多部柴油小巴的車主盡早把車 輛更換為石油氣或電動小巴。如把柴油公共小巴更換為石油氣小巴,每部可獲60,000元的 一筆過資助;更換為電動小巴的資助額則為80,000元。至於柴油私家小巴,如更換為石油 氣小巴,可獲豁免繳付首次登記稅。目前,電動車輛已獲豁免繳交首次登記稅。該計劃已在 2005年年底完成,至今約有60%的登記公共小巴為石油氣小巴。 管制餘下柴油車輛排放的廢氣 • 輕型柴油車輛 - 政府於2001年完成一項計劃協助車主替歐盟前期輕型柴油車輛安裝減少 粒子器件(微粒過濾器或催化轉換器)。有超過80% 或24,000部輕型柴油車輛就此安裝計劃 安裝了這類裝置。微粒過濾器 / 催化轉換器可把歐盟前期輕型柴油車輛的粒子排放量減低約 30%。 • 中型和重型柴油車輛 - 政府已在2004年完成協助車主替歐盟前期重型柴油車輛安裝催化 轉換器的計劃。有超過96% 或34,000部重型柴油車輛就此安裝計劃安裝了催化轉換器。這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種裝置能把歐盟前期重型柴油車輛的粒子排放量減少約25% 至35%。 • 巴士 - 多間巴士公司已為約2,000部歐盟前期或歐盟I期的舊式巴士安裝柴油催化轉換器。 • 柴油粒子過濾器 - 專利巴士公司現正為屬下歐盟II型及III型巴士安裝柴油粒子過濾器。柴油 粒子過濾器可減低柴油車輛的粒子排放量多逾80%。 加強車輛廢氣檢驗及執法工作

石油氣小巴

中型和重型柴油車輛

在環境保護署執行的黑煙車輛管制計劃下,遭認可檢舉員檢舉的黑煙車輛,必須在指定時間 內接受煙霧測試,不能通過測試的車輛會被吊銷汽車牌照。自1988年推行這項計劃以來, 已逾21,000部車輛被建議吊銷牌照。 警方亦協助進行路邊煙霧測試以管制黑煙車輛,交通警員會截停在路上行駛中排放過量黑煙 的車輛,並利用手提煙霧計在路邊測試車輛黑煙。警方會向測試不及格的車主發出定額罰款 通知書。黑煙車輛的定額罰款於2000年12月1日起由450元提高至1,000元。 建立本地車輛排放數據庫及引入在用車輛的合規性計劃 政府亦尋求利用便攜式廢氣測量系統建立一個本地車輛排放數據庫,這個數據庫能反映出本 地車輛的設計排放標準、行車時不同的操作及引擎的狀況。透過這數據庫,政府更能準確地 估算車輛的排放及了解不同的車輛廢氣管制對本地車輛排放的影響。

87

建立本地車輛排放數據庫及引入在用車輛的合規性計劃 政府亦尋求利用便攜式廢氣測量系統建立一個本地車輛排放數據庫,這個數據庫能反映出本 地車輛的設計排放標準、行車時不同的操作及引擎的狀況。透過這數據庫,政府更能準確地 估算車輛的排放及了解不同的車輛廢氣管制對本地車輛排放的影響。

減少工業及發電廠排放的污染物 規限工業燃料的含硫量 • 政府在一九九零年立例規限工業燃料的含硫量,這項措施已即時令香港空氣中的二氧化硫 濃度大幅降至甚低水平。政府更於二零零八年修訂有關規例,規定工商業工序使用超低硫柴 油(即含硫量以重量計不超過 0.005% 的清潔柴油) 。 责成電力公司大幅削減排放量 • 發電是香港空氣污染的最大來源,在二零零八年的排放量佔全港二氧化硫總排放量的88% ,氮氧化物的44%和可吸入懸浮粒子總排放量的28%。下圖顯示市區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水 平和本地電廠的二氧化硫排放有很大關係。

反思.法律第三期


88

• 為鼓勵電力公司進一步減少排放和改善空氣質素,政府與電力公司在二零零八年一月七日 簽訂新的《管制計劃協議》時,已加入機制把電力公司的准許回報率與他們是否超越排放上 限掛鉤。 • 政府自一九九七年起,禁止興建新的燃煤發電機組,鼓勵使用天然氣。自二零零五年起, 政府透過發牌制度,對發電廠的空氣污染物排放作出嚴格的限制。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 在過去多年實施嚴格管制措施下,本港的電力需求雖然不斷增加,但發電廠的污染物排放 量卻大幅減少。 減少排放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 政府已實施各類管制措施,包括回收油站在卸油和加油時釋出的汽油氣體,及收緊汽車廢

89

反思.法律第三期


氣排放的標準至歐盟標準。 • 此外,管制建築漆料/塗料、印墨和六大類消費品 (即空氣清新劑、噴髮膠、多用途潤滑 劑、地蠟清除劑、除蟲劑和驅蟲劑) 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及要求某些印刷機裝置管制 排放物器件。

採納新的空氣質素指標

90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 世界衛生組織(世衛)於二零零六年十月發表了新的空氣質素指引,向全球各地為保護人類 健康而制訂空氣質素政策和管理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 政府於2012年1月公布將會採納建議的新的空氣質素指標及推出一系列空氣質素改善措 施,以加強保障公眾的健康。

粵港合作

91

反思.法律第三期


粵港政府於2003年12月制訂了珠三角地區空氣質素管理計劃 粵港雙方根據有關計劃採取排放管制措施 • 管制發電廠的排放 • 管制陸上交通運輸的排放 • 管制工業的排放 • 管制其他污染源的排放 • 推廣節約能源及提高能源效益 雙方建立珠三角地區空氣質素監測網絡,提供區內全面及準確的空氣質素資料 粵港珠三角聯合空氣監測網絡

92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粵港珠三角空氣污染形勢圖 2013年4月15日

93

反思.法律第三期


區域空氣質量指數平均值分佈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

94

粵港合作的成效 近年的區域空氣質素已得到改善。根據粵港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控網絡的空氣質 量監測結果顯示,從二零零六年監控網絡啓動至今,區內錄得的二氧化硫、二氧化 氮和可吸入懸浮粒子的年均值已分別下降47%、7%和14%。

澳門法律反思研究及傳播中心 . 官樂怡基金會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