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BEN Seasonal Magazine VOL.42 Pt.2

Page 1

南澳州公立学校推荐

阿德莱德中学 (Adelaide High School)

学校简介

阿德莱德中学成立于1908年,是澳大利 亚南澳州历史最悠久的政府公立中学,其 历史可追溯至1879年建立的一所阿德莱德 女子高级学校。作为南澳大利亚州第一所 公立的中学,阿德莱德高中学有着悠久的 教育传统。阿德莱德中学的学制是8—12 年级,在校生大约1500名。学校自成立 以来一直被公认为是一所成功的创新型学 校,受到当地社会广泛关注。1979年,阿 德莱德中学被指定为南澳州唯一可开设多 门语言课程的中学,除英语外,学校还开 设现代希腊语、汉语、日语、意大利语、 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学生除学习英语 外,还可以从这七门语言中任选两门语言 课程。

学校欣赏并尊重文化和习俗的多样性,注 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能 力,支持并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到国外进 行交流。另外,学校还为学习成绩优异的 学生提供特殊的指导和帮助。此外,阿德 莱德中学还非常重视多元化,学校教职员 工和学生来自于60多种不同的文化和语言 背景,学校致力于实现学生在学术领域的 个人完善,并提供多种机会把学生塑造成 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优秀公民。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50
学校外景 成长教育

校长寄语:

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以勤奋工作为主 旨,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我们的 学习环境是有序和积极的,我们非常重视 支持学生实现个人、学术、审美和体育目 标,同时支持学生与人建立并发展良好的 人际关系。

学校设施:

学校拥有着先进的多媒体教室、现代化数字图书馆和多功能自习室;同时也拥有着现代化 健身房、网球场、足球场、篮球场、板球场和澳式足球场地等室外活动场地,并且在托伦 斯河(River Torrens)畔拥有学校的皮划艇相应设施。

学校还设有音乐、戏剧和舞蹈表演艺术中心、语言中心、STEM设施,还配有先进音响和 灯光设备的礼堂,以及听力受损人士中心。

学校自1908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承卓越、 应用、努力、成就、服务以及“学以致用, 用以致学”的教育理念,同时学校的优良传 统也在不断地创新中得到升华。

学校图书馆和自习区域

课程介绍:

课程多样,包含8门基本学习领域:英语、数学、科学、艺术、设计与技术、体育卫生、 语言、社会与环境。同时开设多种兴趣课程和灵活多样的课外活动。

学校相关信息:

电话:61 8 8231 9373 传真:61 8 8212 7827

地址:West Terrace Adelaide, South Australia 5000 网址:http://www.adelaidehs.sa.edu.au/ 邮箱:office@adelaidehs.sa.edu.au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51
阿德莱德中学校长Cezanne Green
成长教育
扫码关注南澳公立中小学 了解更多南澳留学资讯

父爱深沉

从男孩儿成为男人只要两个字

如果说母爱是每个女性从出生起就天然埋藏在体内的一种本能的情感,那么父爱就没有这 么幸运了。“父亲”从来就不是天然长在男人骨子里的,是必须经过长期学习和自我提醒之后 才能“习得”的一种角色认同。这可能是父爱与母爱从产生根源上最大的不同。人们常说,父 爱如山,既言之深沉,也言之厚重。时值澳洲父亲节,壹本传媒特意专访了阿德莱德4位父 亲。尽管他们年龄、职业等均各个不同,然而采访中传达出来的对孩子的爱却同样令人动 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不善言辞的父亲们深藏在心底的“父爱”故事吧!

郭勇

建筑设计师

YOGO DESIGN创始人 女儿6岁 儿子2岁

爸爸的感悟:

成为父亲,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这个神圣的使 命就开始了,但是我感觉完全进入任何一个 新的角色,都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包括父 亲的角色。也可能我是个后知后觉的人吧, 哈哈。同样的,在孩子眼中,父亲的形象也

是从生活中的大小事情逐步勾画出来的, 大到生病时的关爱,小到一个简单鼓励的眼 神,都是对这个角色的塑造。

爸爸的话:

了解建筑设计行业的人就会知道,相对来说 这个行业确实加班比较多,尤其是自己的事 务所起步的初期,那时候女儿也刚2岁,我 几乎没有多少时间可以陪她,多少有些缺 憾。慢慢的事业步入正轨了,我也开始反思 孩子成长过程中,作为父亲的我如何平衡工 作和家庭。

现在的话,基本上我会把工作相关事情安排 在正常工作时间,业余时间以家庭生活为 主,陪伴并享受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所幸 的是,澳洲本地家庭也对于这种平衡非常看 重,我们也算“入乡随俗”了。

曾经英国音乐作曲家Noel Gallagher就说过: I do not live to work, I work to live.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52
人物专访

爸爸的话:

作为一个餐饮工作者,又是一个工商个体 户,确实很难去找到工作与家庭的平衡 点。“普通人在上班,我们在上班;普通人 在吃饭聚会,我们还在上班。”这就是我们 的生活节奏。目前为止,确实大部分时间都 在餐馆的经营工作上,不过只要有时间,尽 量会去陪伴孩子和家人。多亏有个好老婆和 丈母娘,帮我分担了大量的家庭事务,可以 安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希望以后可以慢慢 再调整一下这个平衡点。

Clark张

铁板烧厨师

Samurai Teppanyaki House创始人

女儿8岁 儿子5岁

爸爸的感悟:

看着女儿出生,亲手剪断脐带,开始知道自 己又有了新的使命和责任。说实话,谁也不 是生来就会做一个父亲的,都是摸着石头过 河,在实际操作中摸索经验,提高技能。So far,和孩子感情很好,也知道怎么和他们交 流和成为朋友。最大的愿望就是尽量保持身 材和体力,以后可以和女儿一起去泡夜店, 给她们做保镖。和儿子一起开哈雷机车,一 起练健身。

钟昂(ALLEN)

企业家

联合投资大洋洲集团董事局主席 儿子31岁 女儿23岁

爸爸的感悟:

第一次对“父亲”这个角色有了强烈的感受, 是在我们全家移民澳洲之后,那年我42岁。 虽已久为人父,但是在国内多年衣食无忧, 随遇而安,孩子的成长仿佛眨眼之间就水到 渠成了。安逸人生过了一半,一步迈到了一 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从开始的新鲜、喜悦、 享受,到新中老年移民群体普遍弥漫的恐 惧、焦虑、烦躁,这所有的情感我都曾深有 体会。

孩子们可能比我更快地适应了这里的学习和 生活,为了生计,太太不得不留在国内继 续打拼,我则开始了单独在澳洲带孩子的生 活。看着孩子们在一天天进步,不进则退, 我作为”父亲“不得不抛开一切杂念,以“一往 无前、义无反顾"的精神快速前行,争取和 他们同步。在他们的鞭策和鼓励下,接下来 的几个月里,我捡起了久违了的英语,学习 开车,努力地向会计师、律师等专业人士请 教,尽快掌握知识,收购了作为商业移民必 需的当地企业......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53
人物专访

爸爸的话:

年轻的时候,我有一段十多年的大学教师教 师生涯,那时寒暑假还能有充裕的时间陪伴 孩子,其余的日子里就很难两全了。我觉得 澳洲的青年父母和孩子们会更加幸福一些, 因为这里的整体观念更加重视家庭与工作之 间的平衡。不久的将来,我的儿子也要为人 父了,我相信他应该会比我们年轻时有更多 时间陪伴他的孩子成长。

工作很重要,因为生存需要;家庭更重要, 因为你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家庭幸福和美好 的生活。对父母来说,有一种真爱叫放手离 开,希望在他们独立放飞之前,能有尽可能 多的时光陪伴你的孩子们。这样的回报就 是,在多年以后,就像我们经常会怀念我们 在天国的父亲一样,他们会时常想起我们, 不仅仅在父亲节!

胡沛然

Keylend贷款经纪公司合伙人

大儿子3岁 二儿子即将出生

爸爸的感悟:

我在阿德莱德从事金融行业已经五年了,现 在是南澳排名第一的贷款经纪公司Keylend 的合伙人,同时也在刚过去的财年有幸挤进 了南澳个人贷款业绩前10的榜单。第一次对 自己“父亲”的角色有强烈感受是我家老大第 一次跟我笑的时候。那时他大概才3个月左 右,有一天我抱着他坐沙发上玩儿,突然他 就跟我咧着嘴笑了,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意 识到我已经是一个父亲了,身上担负着作为 父亲的全部责任。从那以后,我就时刻提醒 自己,要多陪伴孩子。现在我家老大快三岁

了,特别粘我,每天晚上都会缠着我让我陪 他踢球、捉迷藏或者玩游戏。父亲和孩子之 间的感情确实是需要一点一滴的去培养、建 立和维护的!

爸爸的话:

现在大儿子正是特别需要家长陪伴的时候, 所以以前天天加班的我也开始尽量减少加班 时间了,每天晚上6点前去幼儿园接他,回 家后会陪他至少2-3个小时,周末的时间则 尽量全部空出来,用来陪伴孩子和老婆。自 己的事业正值上升期,有时候也确实会觉 得分身乏术,但是我都尽力做到把时间更多 留给家庭和孩子。现在公司业务逐渐趋向稳 定,团队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也让我能够在 工作和家庭之间更好地做出平衡安排。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54
人物专访

阿德辣妈帮大话母亲节

陪孩子一起成长,让岁月更加从容

“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平凡的称呼,却也是 人世间最难说尽的一个话题。这个母亲节, 我们邀请了阿德莱德7位妈妈,和大家一起 畅聊“母亲和女性”这个主题。长达4小时的 采访,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那 么打动人心。她们每一个都那么美丽且充满 魅力,在做母亲之前,都曾是活泼生动的精 灵,都曾经用心描摹自己的未来五光十色的 人生。然而,当她们一旦成为母亲,她们就 心甘情愿的折断自己的翅膀,藏起自己的幻 想,为另一个生命的精彩付出全部心血。但 让我真正感动的,不是她们的牺牲,而是她 们在做到这些所有一切的事情之后,还会叩 问内心,努力寻找当初那个小女孩儿,寻找 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个“自己”……

张然(Doris)

南澳民宿管理公司——鹿享家创始人兼CEO 家有13岁男宝一枚 爱好:旅游 阅读 舞蹈

妈妈故事:

去年一个人带着孩子到阿德,放弃国内的事 业和资源,只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学习环 境。初到异乡,一个人找房子、买家具、安 顿好一切,真的非常不容易。但是我相信一 句话“为母则刚”,母亲言传身教是给孩子最好 的教育,我想给孩子一个勇敢、独立的正面 影响。所以安顿好之后我立刻开始考察阿德 市场,很快确定了发展民宿行业的方向,到 现在项目落地实施已经6个月了,效果比我当 初预想的还要好。

妈妈的话:

母亲是一个永远无法总结的主题。自从怀孕 到小生命的降临,从儿子蹒跚学步到我再也 跟不上他的脚步,从背起小书包走入学校, 到出国留学,从小时候每天坐在窗前等妈妈 回家到现在和同学出游偶尔会忘了回家……我 作为一个母亲的感触在儿子成长的各个阶段 也是完全不同的。就如同儿子是第一次做我 的儿子一样,我也是第一次做他的妈妈,他 的成长过程其实又何其不是每一个初为人母 的妈妈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呢?所以,在我和 孩子的这一路成长过程中,我得到的启示和 最大的感触是:我要做一个他成长过程中每 个阶段在不断变化的妈妈,做一个能够符合 他各个成长阶段内心都会信赖和需要的朋友 和妈妈。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56
人物专访

Helen Wu

过户师事务所CEO

2个男宝的妈妈,一个15岁,一个7岁 爱好:烹饪和美食

妈妈故事:

2007年来澳洲,从2010年起,开始从事 Conveyancing工作,并在二宝出生之后,决 定成立自己的过户师事务所。当时的初衷很 简单,自己做老板,时间上比较自由,可以 兼顾陪伴孩子。但是,从2014年中开始,客 户越来越多,然后一直到现在,我就成了澳 洲“996”代表。现在我开始反思,因为太忙, 反而对孩子照顾不周了,跟初衷完全岔道 了。其实,我很喜欢烹饪,喜欢研究美食。 现在,为了平衡工作和生活,我在办公室添

王洋 (Lily Wang) 注册会计师(CPA),

注册税务师 (Registered Tax Agent) 2宝妈妈,女儿7岁 儿子3岁 爱好:阅读,钢琴,远足和旅游

妈妈故事:

从小学钢琴,后来很遗憾没有坚持下来。自 己有了女儿以后,从4岁开始陪她学习钢琴。 其实孩子无论培养任何一种兴趣特长,真正 考验的是家长的坚持,因为孩子活泼好动, 很容易产生兴趣但也很容易就会放弃。我会 提前和孩子沟通,决定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 想好,要能够持续不断,即使觉得不容易也 不要轻易放弃。在整个过程中,我也会适当 的去push孩子去坚持,但是是在和孩子良好

沟通的前提下。物极即反,作为母亲一定要 掌握好自己的“度”,否则容易引起孩子巨大的 抗拒心理。对我而言,坚持是一种非常宝贵 的品格,陪着孩子一起学习,也是培养我和 孩子这种宝贵品格的机会。

妈妈的话:

第一次抱着女儿的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了 当母亲的感觉,那是喜悦和欣慰,也是责 任和勇气。随着孩子们的慢慢长大,我意识 到我也在和他们一同成长:心智变得更加成 熟,心态更加平和,性格也更加坚强,是 他们让我更加坚定自己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下 去。

我希望我会是孩子们永远的港湾,默默地支 持和保护他们,只要他们健康,快乐。

置了烹饪用具,可以在工作之余制作美食; 会尽量在周末陪孩子,就算要加班,也会带 着孩子加班。哈哈!

妈妈的话:

其实作为妈妈,我也是在和孩子一起成长。

妈妈绝对不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单一角色,事 实上,有时候我们对孩子的依赖比孩子对我 们的依赖更大。我相信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自己就要 先成为那样的人,这也是逼迫我们自己在不 断学习、不断向上、不断变得更好。经营事 务所确实需要花费我很多时间和精力,要兼 顾家庭和事业则需要更多的投入,但是我相 信我的独立和专业也会给孩子正向激励,一 切都值得。

Jennifer li 单身母亲 男宝妈妈,儿子9岁 爱好:旅行 看书 听音乐

妈妈故事:

2015年底正式登陆阿德莱德,当时在国内已 经创业十年有余,有两家公司,主营做广告 传媒行业。到澳洲的头两年,中国和澳大利 亚两头跑,最后孩子没有陪好,公司发展也 停滞。从2017年底彻底放手国内的工作,始 终如一陪伴在孩子身边。现在每天上午学习 英文,下午操持家务陪伴孩子。

妈妈的话:

在国内的时候,虽然提供孩子很好的物质保 障,但是孩子更多是由专职阿姨在陪伴, 来到阿德后,才慢慢开始重新做回女人和母 亲的角色。可以为了给孩子做一口如意的饭 菜,把自己的手烫伤。也可以为了孩子能够 第二天穿上合体的校服,熬夜给他熨烫。并 且在和孩子一点一滴的磨合中,体会到了当 所谓“女强人”而无法体会到的生活本质的滋 味,和母亲这个伟大角色的真谛含义。与其 说是我陪伴孩子成长不如说我们共同长大。 事业一直比较顺利的我,只有在做回母亲角 色时,才慢慢磨平身上的棱角和性格中的骄 躁。我需要感谢我的儿子,感谢母亲这个角 色带给我的平淡但不平凡的幸福感!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57
人物专访

规划和设计师 3宝妈妈,10岁,2岁和1个月 爱好:绘画,看书

妈妈故事: 来澳16年,前些年做产品设计,随着澳洲工 业逐渐外包到海外,近8年转做planning和 管道工程设计,本人还担任Justice and the Peace of SA。除产假外都全职上班,周末休 息基本都在遛娃。曾经是公益组织Adelaide Mandarin Family Group的发起者和组织者, 组织过很多公益主题活动,邀请Centrelink、

熊猫妈咪 全职妈妈,曾是幼儿教师 两个宝宝,8岁和5岁 爱好:唱歌 跳舞 做甜品

妈妈故事:

我老公工作非常忙,而我以前是做幼师的, 所以有了孩子后,我也就发挥自己特长,做 了全职妈妈。这个过程中我自己真的挺开心 的,能够自己给孩子调配饮食,安排生活起 居,陪伴他们一起疯一起玩,内心觉得特别 有满足感,孩子也非常有安全感。现在他 们都上学了,我也要开始考虑我自己的事业

发展方向了。其实也会觉得一下子和周遭有 一点脱节的焦虑,但是只要自己内心是坚定 的,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

妈妈的话:

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个健康快乐的童年。给她 们多点的陪伴,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 培养她们的兴趣,让她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 彩。带她们看看世界,让她们开阔眼界。感 受到孩子的成长也给我带来了成就感,从她 们出生到现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喜悦,而 幸运的是,我没有错过。

警察局、移民局、律师、医生等,给家长们 提供专业讲座。

妈妈的话:

十月怀胎,痛并快乐着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 界,从此生活多了太多意想不到的挑战,快 乐,幸福和艰辛,可以说是处处充满了意外和 惊喜,极大意义上增强了生命的厚度,明白了 有娃之前生活是多么的轻松和容易。做为母亲 和女儿的双重身份,养娃的过程,不仅让我感 恩和理解母亲对我的这么多年的付出与爱护, 也让我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重新学习如何为人 父母,让我重新反思生活的意义。

王一未

幼儿教育工作者

2宝妈妈,女宝8岁,男宝5岁 爱好:陪着孩子一起疯

妈妈故事:

2007年我和我老公作为留学生踏上阿德莱德 这片土地,2年后我们顺利的拿到了澳洲永 居,再一年后我们的第一个宝贝诞生了!从 此我的人生变得不一样!每天都很精彩,每 天都会有不一样的故事!2013年我家又添一 成员,当时老公在创业,一心在工作上,他 对我很关心,但因为工作太累,每次想要他

帮忙的时候他总是不在!作为二胎妈妈,一 直性格开朗的我差一点用毯子闷死二宝!幸 好及时清醒没有铸成大错!现在看着一对活 宝,我感谢上帝那一天及时把我喊醒了!

妈妈的话:

我是一个幸运的妈妈,因为我的妈妈一直在 身边陪伴照顾着我们。妈妈对我的无私奉 献,让我更明白母亲责任的重大!为人之 母,我们不但要抚养孩子,更要教育他们做 人!要学会感恩,要懂得付出!虽然做母亲 不容易,但是我一定会陪他们疯到底!

写在最后:

每一个女人都是一本厚厚的书,而“母亲”两个字让这本书不仅有了厚度,更是有了温度。在这 里,其实更想对全天下的“猪队友”们说:如果你正在看这篇文章,此刻,请你放下手机,给身 边的队友一个温暖的拥抱!因为,是她,为你撑起了更加从容的生活!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58
Selina Ma
人物专访
| T: (08) 8231 5548 | W: 365studio com au | | A: 64 Halifax Street | ADELAIDE SA 5000 | | E: admin@365studio com au |

不一样的儿童节

你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

编者按:马上就是六一儿童节了。这个节日 总是和快乐、幸福和成长这些主题词分不 开。此次,壹本传媒专访了5位生活在阿德 莱德的孩子,他们各个可谓是“身怀绝技”,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每一个说起来都是令人 艳羡的“别人家的孩子”。采访过程中,他们 流露出来的自信和快乐,时刻感染着在场的 每一个大人。看着他们纯真的笑容,我只想 说一声:人生道阻且长,愿你出走半生,归 来仍是少年。

Samantha Li (10岁)

我的故事:

我叫Samantha Li, 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出 生,今年10岁了。我和我的爸爸妈妈,还有 聪明帅气的弟弟Ryan,幸福的生活在阿德 莱德。我现在在Wilderness school 读四年 级。我还有一个非常可爱的中文名字:李宝 妞。因为我出生在2009年,是中国的牛年, 爸爸说,妞妞和牛牛同音,希望我能永远

健康快乐的成长,是他们最宝贝的妞妞。我 很喜欢我每天的生活:学习钢琴和小提琴, 阅读、奥数、游泳,国际象棋和芭蕾,也会

在假期去旅行……爸爸经常跟我和弟弟说, 人生的组成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要去读万卷 书,要去行万里路,要去寻找更多的知识丰 盈自我。I love my family!

我的理想:

未来,我想成为一名Flight emergency doctor 和一名来自南澳洲的优秀钢琴家。

我想去帮助在危难中需要急救的病人,帮助 他们重新健康起来,我想给他们弹奏deep

and calm 的音乐,能让他们忘记疼痛和辛 苦。我很感谢爸爸妈妈在我六岁的时候送我 去学习钢琴。四年过去,钢琴已经成为了 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我现在 还在学习第二乐器小提琴。音乐让我感受到 了更多的力量和爱。在今年的三月份,我很 开心被Recitals Australia 邀请完成了自己的 首场个人钢琴独奏@lunch concert。目前 我正在老师的辅导下准备AmusA diploma 考试。我想我会一直努力,乐观,自信的 成长,去完成我的学校的校训:Be Brave. Encourage other people and never give up!

爸爸妈妈的话:

愿你每天睁开眼,阳光洒满房间的每个角 落,像音乐一样在跳动,像贝多芬的太阳, 像德彪西的风,像斯特拉文斯基的鸟鸣,可 是一切的节奏都是自己的. 爸爸妈妈会一直 一直陪伴着你健康、幸福、平安,快乐的慢 慢长大,永远能保有这份对音乐和追逐梦想 的初心,眼里长着太阳,笑里全是坦荡。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60
人物专访

Mia Hou (12岁)

我的故事:

我叫Mia,今年12岁。 2007年8月9日,我在Adelaide Woman Children Hospital出生 。现在我在Linden Park Parmary School读

6年级。我平时的兴趣爱好很多,比如踢足球、打乒乓球、跳舞、 画画等等。我在学校很爱交朋友,妈妈觉得我的沟通能力还是蛮强 的。

我的理想:

我特别喜欢当警察,希望将来我也能成为一名帅气的女警,去保护 那些有困难的人。我还特别喜欢画画,所以我也想当一名插画师, 用画笔把美好传递给大家。当然,我也想自已做一点生意,当老

板,哈哈!

爸爸妈妈的话:

Mia,你在父母心里是最棒的!最独一无二的!妈妈爸爸希望你做个 身心健康、快乐平凡、有爱心的人……不管你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什么 困难,我们都会永远陪伴着你和你一起面对,爱你宝贝!

Mina Johansson(15岁)

我的故事:

我是Mina Johansson,今年15岁,就读于Brighton Secondary School。都说澳洲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大融合的国家,这个特色在 我自己一个人身上就体现的很全面了。我出生在上海,爸爸是芬兰 人,妈妈是中国人。8岁来到阿德莱德,经历了澳洲7年的生活和教 育,我是在中国文化、北欧文化和澳洲文化三种背景下长大。现在 我正在读十年级,我非常喜欢音乐。我主要演奏两种乐器,古典小 提琴拿到了AMEB演奏级证书。中音萨克斯我演奏的是爵士乐,刚 刚在全国的爵士乐比赛中得到三等奖。

我的理想:

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地球人,长大后去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体 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我希望未来在北欧、伦敦、纽约、迪拜 和新加坡都工作和生活一段时间,活出丰富多彩的人生。

爸爸妈妈的话:

Mina,你未来的人生路上,无论精彩与失败,父母永远是你坚强的 后盾,避风的港湾。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61
人物专访

Melissa Jiang(10岁)

我的故事:

我是Melissa,今年10岁了,在Mitcham Primary School上五年级。

我虽然出生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但是我的中文还是不错的哦!我每 天都在坚持练习书法,希望自己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我也是非常 喜欢运动,最擅长的就是乒乓球和netball,我还是学校netball的队 员呢,已经连续参加了三年比赛了。我还非常喜欢唱歌和玩游戏, 它们能带给我很多不一样的乐趣。

我的理想: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医生,努力研究争取能够找到根治癌症的方 法。或者,将来当一位老师,专门教小朋友科学课,因为我在学校 里最喜欢的就是科学课了。我最喜欢的动物是熊猫和浣熊,这次采 访时我带来了一幅画,画的也是我最喜欢的熊猫,因为它们好可爱 呀!

爸爸妈妈的话:

爸爸妈妈希望你健康成长,做一个正直的人,永远拥有一颗乐观向 上的心。

Alfred Yang(5岁)

我的故事:

我叫Alfred Yang,中文名是杨昊岳,马上

就快5岁了。听爸爸说他特别喜欢蝙蝠侠里 面的大管家Alfred,希望我也能像他那样成 为一个学识丰富,有责任有担当,又时刻 都抱有乐观精神的人,所以也给我起名叫 Alfred。 因为我从小就是一个爱笑的宝宝, 大人们经常夸我是个有福气的孩子,所以熟 悉我和喜欢我的人都习惯叫我杨小福。我喜 欢所有带轱辘的东西,所以我收集了很多麦 昆,脱线这样的赛车玩具,还有Thomas火 车和轨道。现在我已经可以自己完成组装一 件乐高赛车了。同时我也非常喜爱音乐,小 时候经常随着音乐跳舞,后来在幼儿园开始 和小朋友们一起大声唱歌。现在在Mina老师 的带领下,我也喜欢上了弹钢琴。明年就要 去Westminster上reception了,真希望能够 认识更多的新朋友。

我的理想:

平时从幼儿园回到家,我都非常喜欢把玩具 轨道拿出来,拼一个大大的火车轨道,有山 洞,有立交桥。我可以推着我的小火车在上 面飞快地向前跑。每天我都会拼出不同形状 的轨道。爸爸跟我说,以后会给我一个大大 的房间,我可以在里面拼出很长很长的乐高 火车。我现在还是个小宝宝,希望等我长大 以后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能够建造 出真正的铁轨和火车出来,让全家人都能够 坐着我建造的火车出去旅行。

爸爸妈妈的话:

宝宝,爸爸妈妈并不期待你会成为一名伟大 的人,我们希望你能够健康的成长,并且能 够开心的度过每一天。等你长大了就会知道 人的一生并不平坦,会开心,会悲伤,会成 功也会失败。你时时刻刻都要记住,不管遇 到什么阻碍,你都要以乐观的态度勇敢的面 对一切挑战,让自己变成一个充满智慧并且 有担当的男子汉。爸爸妈妈永远都爱你!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62
人物专访

“我不是  别人家的孩子”

专访南澳州十佳学生 权丁文

前不久,一篇关于美国“推娃”盛况的文章在朋友圈 中迅速升温,多家自媒体和公众号纷纷转载。随之躁 动起来的,不仅仅是澳洲的夏日高温,还有海外华人 家长们的心情。

所谓“推娃”,沿用的是英文“push”的直译,大 意是逼孩子一把,让孩子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和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的教育理念异曲同工。 美国中层及以上家庭,也和中国一样,孩子的补习和 兴趣培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但今日我们走近的,是来自阿德莱德的权丁文和他的 家庭。一个不靠补习,也不靠硬推的,关于教育与成 长的真实故事。

壹本:

因为IB国际高中文凭课程获得44分(满分45)的缘故,你受到了很多的关 注。能谈谈你当时是因为什么选择读普遍意义上更难的IB课程,而不是选择普通的 高中毕业考试呢?

权丁文:我知道 IB 是一个难度不小的挑战,包括身边人都告诉我,选择 IB 意味 着可能需要补习,甚至要放弃很多兴趣爱好的时间,例如我钟爱的篮球、乐队和 社区服务等。面对着很多人的质疑,我却暗暗的想要把这个事做成。因为 IB 是一 个全球认证的课程,某些内容难度和大学一年级相当,所以当我和一些往届 IB 毕 业生交流之后,我就更加坚定了我的选择,决定在Year10 的时候报名IB,去接受 这个挑战。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64
人物专访

壹本: 在培养孩子方面,权先生你作为父亲 的心得是什么呢?

权勇: 我们觉得,对孩子的发展来说,无论 是培养情商还是智商都很关键,我相信勤能 补拙,智商的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勤奋去改 变,但是情商的培养却要从小,从日常点滴 间逐渐养成,相比之下,我甚至认为情商比 智商更重要。就好比说“我为人人,人人为 我”,首先要做到“我为人人”。高情商的思维 习惯加上勤能补拙的思想认识,做事情才会 有动力与恒心。

当然,他的性格和他成长的经历关系很大。 在他 Year6 的时候,他妈妈也就是我爱人不 幸离开了我们。在他妈妈生病的那段时间, 因为我英文不够好,所以他主动承担起联系 加拿大和美国医疗机构的责任。在妈妈生病 的近20个月里,他除了每天坚持上学和训 练,还要克服时差的不同,帮我写信和医生 沟通,更要承受会失去妈妈的心理上和情绪 上的压力,所有的这些都在锻炼着年仅11岁 的他。“好好学习,诚实做人,将来成为一

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妈妈最后的嘱托和期 望也成为了他自我鼓励的动力源泉。

壹本: 我听说你很热心社会服务,家人对你 也很支持,是什么给了你这样一种动力呢?

权丁文: 首先是我父母对我的影响很大,我 母亲告诉我要做一个好人,对社会有用有贡 献的人。在生活当中,他们一点一滴的行为 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很多时候,他们 都会先考虑着别人,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 外面,例如,曾经有个邻居生病了,虽说 不上很熟,但他们却经常去医院陪护,送饭 等等。他们说因为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 候,做一个好人,干有意义的事,正是这种 初心和纯粹的动力,才让我在完成繁重学业 的同时,能始终坚持做社会服务。

壹本:2018年的南澳州十佳学生、南澳学校 篮球州冠军队主力、南澳年纪最小的社会服 务勋章获得者等等,这些闪闪发光的成绩背 后是经过怎样的付出呢?

权丁文: 先要专注,这让我变得高效。其次 要勤奋,要不停地练习。比如,在篮球队 训练时,我早上6点就要起来,训练结束以 后,我还会给自己加练,因为我会把在训练 比赛中暴露的不足用更多的训练来改进,所 以在我 Year 9的时候就入选了南澳州队及校 篮球队 A 队,并随校队获得了学校历史上 的第一个州冠军。对待学习也是这样,我会 告诉自己晚上 10 点半-11点必须睡觉,也许 当我活动完回家后就只有 2 个半小时的学习 时间,所以我必须要专注高效地做完所有功 课,而不能刷刷微信、facebook那样。平时 放假我也会抓紧时间学习,有些别人 5 月才 开始做的 project,我会在 1 月放假期间就提 前做完了。

当然我也会遇到难题,尽管我没有补习,但 IB 课程会有哪些难点,甚至于具体到某些题 目我卡壳了,我就会去找以前 IB 课程的学 长学姐请教。因为参与篮球、乐队、公开演 讲和辩论,以及社会服务的经历,让我认识 到很多这样的前辈,他们当中也有很多乐意 和我分享经验的人,无论是失败,或是成功 的经历。

壹本: 从学习到生活到未来规划,你一直都 领先于大部分同龄人。你觉得自己是那种 “别人家的孩子”吗?

权丁文: 我没有这样觉得,包括父亲也在 教育我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 点,只是反应在不同的领域罢了。这也是 为什么家里人鼓励和支持我参加各种不同 活动的原因,只有这样子才对我未来的发 展更有帮助。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65  别人家的孩子”
人物专访

记者手记:教育与成长永远是人们所热切讨论和高度关注的话题,但无论是家长“推娃”,还 是省力省心的“自推娃”,其实都不应该发酵成为一种普遍焦虑。因为世上没有相同的叶子, 也没有可以简单复制的“成功”道路。孔子践行的因材施教,在现在看来依然不过时。用力过 猛地推不一定有期望的结果,顺势而为的引导和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反而是成长中不容忽 视的力量。

知识链接:

什么是IB?

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 简称 IBDP)是 高中文凭课程,是整个IB课程体系中最早(1968年)开设的课程,针对16-19岁的学生,相 当于中国的高二高三。IB-DP即是国际文凭组织IBO为全球学生开设的高中课程,同时也是 大学预科课程,为期两年。

全球范围内IB的普及情况

IB课程由国际文凭组织IBO所设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IBO成立 于1968年,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迄今为止遍布138个国家与2815个学校合作,学生数量超 过77万。与A-level、VCE等课程并称全球四大高中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

IB课程分配在六个基础学科领域里,学生既要学习科学科目,又要学习人文科目。所有参加 文凭项目的学生,必须在这六个学科组中每组选一门课程进行学习。每一门课程又分为高级 课程和普通课程。

IB有自己的评分系统,45为最高分,等同于ATAR(澳洲高等教育招生排名)99.5%,即排名超 越99.5%的同批次学生。拿到36至38左右即有资格申请剑桥(一般需要40-41),申请常春 藤大学的学生一般分数在40或以上。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66
人物专访

专访阿德莱德本地知名建筑企业APD BUILDING GROUP

阿德莱德,一个全球宜居的城市,一个梦想之都。这里是连续5年《孤独星球》杂志评选的 全球最宜居TOP5的城市,一个以皇后名字命名的城市,也是新世界红酒的“代言人”。这 里是一个一旦你安定下来就再也“逃”不开的城市。人们把这里称之为“家”!这里的 “家”,有移民时期留下来的维多利亚建筑群,哥特风格的建筑,也有和这个时代相对应的 现代主义风格建筑。而这一切的缔造者就是我们熟知的建筑商们。

2018年是澳洲地产动荡的一年,以布里斯班、悉尼、墨尔本为首的城市领跌全澳房价。但 是,根据QBE以及瑞银的澳洲地产报告,阿德莱德的房价却依然保持年度4%的稳定增长。 近日,澳洲皇家委员会(AUSTRALIA ROYAL COMMISSION)对银行业的调查报告的出炉 更是牵动着全澳人民的神经。为此,我们壹本周刊对话阿德莱德的本地知名建筑企业APD BUILDING GROUP的负责人JAYCE RICHARDSON 和徐耿,和业内人士一起聊聊那些关于 家与房子的故事。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68
人物专访
为你的梦想之家“添砖加瓦”

壹本:您能给壹本的读者介绍一下APD,背景以及经营理念吗?

JAYCE RICHARDSON:APD BUILDING GROUP是以建筑为主体, 同时包含金融投资、销售、网络平台建设、以及开发的一家综合性 地产公司。我本人投身建筑、地产行业距今已经超过15年。最初在 家人的带领下入行,后来慢慢的发现自己对这一行的热情,本着服 务大众,打造梦想之家的初心,我决意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成立了 APD。我们无法去左右市场走向,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我们优质的服 务,为每一个消费者打造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梦想之家。

徐耿:2018年公司进行了产业调整和重组。目前,APD BUILDING GROUP旗下在阿德莱德本地有六家公司。其中是三家建筑公司分

别是BESPOKE DEVELOPMENT PTY LTD、ADELAIDE PROPERTY DEVELOPMENT PTY LTD以及URBANE CONCEPTS DESIGN & BUILD PTY LTD。其中BESPOKE与ADELAIDE PROPERTY DEVELOPMENT

主要服务于大型开发企业及私人开发商,URBANE主要服务于有私 人订制需求的消费者。APD INVESTMENT是服务于投资者的金融投 资公司,这里我们为当地有投资需求的消费者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

理财方案。另外,我们还有网络平台公司,地产销售及开发公司。 除了传统的房屋建筑产业,我们同时也为大众提供了房产投资的上 下游服务。

随着市场调研的深入,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慢慢也把 目光从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这些之前的“热门”城市转到阿德莱 德。为了顺应市场变动,2018年我们在中国成立起了APD CHINA (阿德莱德地产集团-中国),旨在为中国的投资者提供一个更好的 投资平台,为其资产配置增加一些选择方案。目前,我们在山西( 太原)、江苏(南京)均设有分公司。2019年我们将会在中国其他 主要城市增设更多的分公司及办事处。

壹本: 徐耿,听说您是从APD的客户变成合伙人的,能说说什么样 的契机让您加入到APD的吗?

徐耿: 其实和JAYCE一样,首先我们都热爱这个行业。我是做管理 运营出身的,其实看上去和建筑并无直接联系。但是,兴趣使然 吧,就像每个人都有所热爱的一样,我很喜欢房子,喜欢房子的 每一处角落。房子本身是冰冷的,但是因为“家”的承载,变的无比 温暖。我从每个消费者眼里看到的是对家的渴求,对幸福生活的 向往。我想,这就是我在这里所得到的“成就感”吧。每个人都有 追求幸福的权利,而我们所做的就是为“幸福”提供一个载体。加 入APD是偶然吧,也是必然。在这里,我遇到了最好的朋友JAYCE RICHARDSON,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里是一个可以建造梦想 的地方,不仅仅对于消费者,其实对于我们也是一样。我们有最热 情、优质、专业的团队。就像我们的标语所说的那样 “BUILD YOUR DREAMS – 建造你的梦想” 。我想这就是我加入APD的原因吧。

壹本:创业以来,APD有着怎样的成长和积累?能否分享一些故事? JAYCE RICHARDSON:从事这个行业15年了,看了很多我们同行 的起起落落。APD能走到今天,也伴随着很多困难和阻碍,例如: 成本增长,市场变动等。但是,就像我之前所说的那样,我们无法 去左右市场的走向,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能住上一个 为他们打造的,一个专属的,通往幸福的 “家” 。但是,我们发现很 多消费者在建造过程中会遇到成本问题,一开始建筑商的报价会很 低,但是随着建造的进行,费用却水涨船高。我在想,如果建筑商 一开始的报价就能确定在一个较固定的价格范围,那么有利于消费 者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以及制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预算。所以,APD 一直致力于打造价格透明的报价体系。另外,APD永远都把建 筑质量放在首位,任何行为都不能以牺牲质量为前提。如今APD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69
人物专访

BUILDING GROUP每年综合建造超过300套不同类型的房子,年产 值数千万澳币。我想这就是消费者对于我们经营理念的认可。

徐耿: 是的,APD的成长有目共睹。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建筑公司到 今天的集团性企业。这和我们的经营理念以及客户的认可密不可 分。我们在建造房屋的同时,也为客户考虑其投资价值,好的房子 日后在销售市场中也将会有更好的竞争力。客户投资的房子能有回 报,我们的付出也会有回报,这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也是我们所 追求的双赢模式。

壹本:相对于其他建筑公司,APD有些什么优势?

JAYCE RICHARDSON:质量以及高性价比!建造一套房子,质量 远远比价格重要的多!当然,我们也会考虑到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在预算合理的范围内,为其量身定做一套属于他们的家。同时,对 于开发企业或者个人开发商,我们也会通过我们对行业的了解,帮 助其制定一整套开发方案。从购置土地开始,我们会通过我们的 战略合作伙伴们 – RAYWHITE, LJHOOKER等澳洲顶尖的房产中介 企业,拿到最优质的土地资源。另外,我们和澳洲四大行 – ANZ, CBA, NAB, WESTPAC都有合作,可以帮助客户解决资金上的困难。 我们同样有专业的销售团队,可以让开发商无后顾之忧。我们所提 供的是从开发、建筑、到销售的整套解决方案。

徐耿: 相对个人购房者来说,我们目前更多的是服务于开发企业 或者个人开发商。如今,我们80%的开发客户均是合作超过5年的 老客户。为了让其投资的房产在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我们在质

量及成本上有着严格的把控。对每一个供应商我们都有着严格的 考核机制,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我们会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最 合适的价格。

壹本:澳洲皇家委员会(AUSTRALIA ROYAL COMMISSION)对澳

洲各大金融机构的报告近日出炉,这件事也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关 注。银行贷款审批收紧、房市未来不景气、BROKER行业受到冲击 等,作为业内专业人士,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

徐耿: 据我所知,目前依然处于提案阶段,没有具体措施落地。信 贷政策性的调整相信大家经历的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当然,一旦 落实短期内会对市场有着一定的冲击,但是长远来看对于市场的波 动不会很大。并且,即使有影响也会是相对价格比较高昂的豪宅, 对于刚需房本身来说不会有波动。房地产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综合性 产业,所谓综合性产业这里就需要对于当地市场的产业链结构进行 分析。南澳本身是农业大省、工业大省,也就意味着南澳对于房地 产本身有着非常坚实的基础,这里就像我们盖房子一样,一产二产 就是地基。那么三产本身决定了房价的涨幅,是驱动因素。而南澳 近年来移民政策的利好因素会真正会带动人口的增长以及第三产业 的发展,那么未来一定会带来相当可观的地产增值。

曾有人说,全世界买房的主力永远是中国人。其实,对于任何一个 有着相对成熟的理财观的人来说,房产永远是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 的一项。成家立业,也许这对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适用,因为毕竟 人生两件事似乎就真的离不开房子。在这个动荡的经济时代,或 许,只有房子才能让人有安全感吧。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70
人物专访

热情微笑 专业服务

老北京亚洲超市(Laupeking Asian Grocer )Marion店

地址:Shop 1149 Westfield Marion Shopping Center

老北京亚洲超市(Laupeking Asian Grocer ) Tea Tree Plaza店

地址:Shop 28/29/30 Westfield Tea Tree Plaza (Next to Coles), Coming Soon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71
搜罗亚洲 传递美食
宾至如归 家的味道
传承文化 传递幸福

每一款红酒 都有它的 “脾性”

专访阿德莱德精品酒庄

Burge Family Winemakers

阿德莱德是南澳的首府,同时也是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之都。目前,澳大利亚四个出产优质葡 萄百分比最高的产区均位于南澳。早在2016年,南澳葡萄酒的出口额已达13亿澳元,占全 澳葡萄酒出口额达70%。在南澳州18个葡萄酒产区中,阿德莱德的巴罗萨谷更是因历史悠 久而备受推崇。

从阿德莱德市区向北出发,不到一个小时我们便来到了巴罗萨谷。在这里葡萄园绵延于 起伏的丘陵,壮丽的风景线与令人沉醉的晨曦交相辉映。在这片葡萄园的王国里,Burge Family Winemakers是我们此程采访的目的地。古老的葡萄树融合了最现代的工艺,他们 用心酿造出极具品位与个性的佳酿。今天我们就来到葡萄藤下,听听他们背后的故事。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72
人物专访

壹本:您能给壹本的读者介绍一下Burge Family Winemakers成立背景以及经营理念 是什么吗?

酒窖经理 Libbi:我是Burge Family Winemakers的酒窖经理,在这里工作已经 有十年了。Burge Family的葡萄酒酿造传统 最初始于19世纪60年代末。在1855年,创 始人John Burge从英国移居至南澳,我们 的Burge Family的故事从那时起,便拉开了 序幕。经过几代人的传承,1986年,John Burge的后代Richard接手,重新振兴了这个 历史悠久的家族企业,并被世界级酒评人罗 伯特帕克评为澳洲八大名庄之一。

酿酒师 Derek:Richard的父亲Noel Burge 是澳大利亚第一批合格的酿酒师之一, 是 Roseworthy农业学院的第一批毕业 生。Roseworthy农业学院成立于1936年, 开创了澳大利亚酒业研究文凭教育的先河。 在酿酒这个部分,Richard用了很多非常古 老和传统的工艺。今后,我们希望能够把这

些古老的传统和新的知识、工艺结合起来, 酿造出质量更好的葡萄酒。

壹本:我们知道,酿酒师对一个酒庄来说至 关重要。Derek,你能简单给读者介绍一下 你自己吗?

酿酒师 Derek:我从事酿酒工作有 20 年 了,此前我毕业于阿德莱德大学的酿酒专 业,其专业排名位居全球前列。但其实,

我的第一个学位是化学工程。酿酒和化工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例如过程中他们都需要一些 化学反应的过程。可我真正爱上并投身酿酒行业的原因,是因为酿酒师这个工作的独特魅 力。化工专业的从业者一般是大型日化用品公司的一颗螺丝钉。但酿酒师需要关注的是整个 流程,从葡萄的种植到最后葡萄酒的面世,整个过程我都要参与其中,这对我来说很重要。

壹本:Derek,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加入到Burge Family Winemakers的呢?

酿酒师 Derek:加入Burge Family Winemakers可以说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来阿德 莱德之前,我在澳洲的其他产区工作,例如新南威尔士州的猎人谷,澳大利亚西部的一些 产区等。但后来我在英国遇到了我的爱人,她是阿德莱德人。而且巴罗萨谷的历史、气候 等资源都相当优越,所以最终我选择扎根在这里,并加入了Burge Family Winemakers,继 续我这被葡萄藤缠绕的一生。

壹本:我们知道葡萄园里有新藤和老藤,新藤的葡萄酿造出来的酒风味有什么优势或者特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73
人物专访

点?老藤是酿造更优质葡萄酒的必要因素

么?

酿酒师 Derek:这个说法背后有一个很长的 故事。例如说,一棵刚种下几年的葡萄藤和

有 80 年树龄的老藤相比,无疑是后者的果 实所酿造的酒风味更佳。但科技在发展,葡 萄藤的基因也在革新,20年后,20年的葡萄 藤和100年的葡萄藤相比,前者的质量或许 更好。我们酒庄有 25 英亩的葡萄田,有超 过百年树龄的歌海娜葡萄藤,也有新葡萄藤 种植区。我们有时间,也有耐心去为庄园的 未来进行筹划。

壹本:对一个葡萄酒酿造公司来说,最重要 的是什么?Burge Family Winemakers是有 着怎样的定位,又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口碑和 市场的呢?

酿酒师 Derek:可以这么说,每一款酒都有 它的“脾性”。酿酒不是制作可口可乐,讲究 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今年新引进了欧洲

的设备,我们的灌溉管理也在日益完善,更 重要的是我们有很好的团队,这些都是我们 制作佳酿的必要元素。今年冬天阿德莱德的 降雨量是近年来最少的。但我们要做的就是 把质量做到至臻至善,哪怕是不好的年份, 也要做出质量稳定且好的葡萄酒。

酒窖经理 Libbi:目前我们出品的酒,目标 投放是中高端消费市场。澳洲本地售价最低 也要二十几澳币。多年积累下来的口碑,让 我们拥有强大且稳定的老客户群。

壹本:你们对未来南澳的葡萄酒的本地和出 口市场有什么看法?

市场销售 Christina:随着中澳友好贸易协 定的推行,中国对澳洲红酒的关税逐年降 低,如今更是降至零关税。这是一个很积 极的信号。而且我们出产的西拉口味厚重浓 郁,度数最高可达20度,这个也很符合国人 的口味。

壹本:在Burge Family Winemakers最开心 的事是什么呢?投身葡萄酒行业对你的人生 选择来讲有什么意义呢?

酿酒师 Derek:葡萄酒酿造所带给我的, 首先是满足感和成就感。当我想到,客人们 在人生的重要时刻,或者在party上的快乐 时光,品尝着我们精心酿造的葡萄酒,那种 感觉无可比拟。如果这酒能带给你们幸福的 感觉,我会感到很荣幸,而这也是我不断学 习,成为更好的酿酒师的最大动力。

酒窖市场销售 Sandra:我从英国毕业后, 定居阿德莱德。因为一次Burge酒窖的游 玩,我了解了葡萄酒,也爱上了葡萄酒。最 开心的就是能在酒窖认识那些一样热爱葡萄 酒的朋友,或带给顾客像我当年的体验。

后记:

根据南澳出口报告显示,南澳州销往中国大 陆和香港的葡萄酒占整个州出口总量的三分 之一。可以说,在这个被誉为澳洲农业大省 的南澳州,葡萄酒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 这些傲人数据的背后,正是这一班守候在山 谷,脚踏泥土,度过四季,静候佳酿的从业 者。今天是 Burge Family Winemakers今年 第一批葡萄的采摘日,2019年的葡萄酒酿 造,开始踏出新的征程了。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74
人物专访

古语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古至今,在爱美这件事上,人类从未停止过追寻的脚步。如今 更是一个价值观多元,思想开化的时代。医美的发展趋势已经处于普及化,且已经被越来越 多的年轻群体所接受和追捧。但对于医美,大众的认知与它之间,似乎还隔着一层似有若无 的面纱。

Quoc Lam医生是整形外科诊所Cranford house plastic surgery的主诊医生,也是创办 人。他是越南华裔,从小在悉尼长大。长达17年与外科相关的求学生涯,让他的技术日渐

精进,并获得了FRACS证书和ASPS资格,是澳大利亚一名具备全资质的整形外科医生。 初见林医生,谦谦君子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说话轻声细语,举止谦逊。但言及本行,他毫 不讳言对自己双手的自豪,因为他相信技术让安全性得到保障,而倾听能力更增添了医患之 间的信赖感。而今天,我们难得地探访位于South Terrace的 Cranford House,为这位倾 听者记录下他的想法和故事。

壹本:目前医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仍然存在一些迷思。例如有些人会觉得医美可能 指的是一些微整,一些不用动刀的才算是医美?

Doctor Lam:其实手术类的整形美容和非手术类的微整形美容,都属于医美的范畴。但无 论是否需要手术,安全性都很重要,也是消费者应该首先考虑的因素。如果有医生坐诊,术 前沟通和术后跟进都会更有保障。

壹本:我们听说你是在悉尼长大的,刚开始也在悉尼攻读外科学位。但为何最后选择定居在 阿德莱德,并在这里开诊所呢?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76
专访整形外科诊所Cranford house plastic surgery 人物专访
妙手仁心

Doctor Lam:我喜欢阿德莱德,不仅仅是因为这里的生活更简单 和舒适,还因为这里让我更容易和病人有更深入的交流机会。悉尼 竞争更激烈,每个人都要疲于做广告和市场推广。但在阿德莱德, 我只需要专注于专业内容,人们就会来找你,这是个依赖的口碑的 市场。要知道,病人选择的产品,和实际产品是否对他而言最好, 这之间会存在一些隔阂。我要做的就是通过倾听和沟通,消除这些 隔阂,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壹本:为什么你选选择整形外科这个领域呢?是和你的家庭背景有 关吗?

Doctor Lam:我的专业领域主要是乳房手术,我最常见的病人是 乳腺癌病人,他们需要重建乳房。同时还有其他的美容工作。但其 实我是来自一个艺术家庭,我的姐姐有做晚礼服的,也有做电影的 电脑动画的,我父母是潮州人,他们是做布料生意的,他们的工作 也很有创造性。

虽然外科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但整形手术也是一个相当具有创造性 的过程。有时候我的病人会告诉我,我就像一个裁缝哈哈。其实我 们外科医生要做的,就是在精密的技术性与创造的艺术性之间取得 真正的平衡。

壹本:成为一个整形外科医生,背后要付出怎样的努力,要面对怎 样的挑战呢?是什么动力让你选择成为整形外科医生呢?

Doctor Lam: 在悉尼,我有6年的住院医生学习和5年的普通外科 学习,在阿德莱德我完成了5年的整形外科学习和1年的研究课程。 而现在,我虽然也是弗林德斯医疗中心的员工,给住院医生和实习 医生做培训。学术上面固然有它的难关,但我在解决问题,和给病 人带来快乐的时刻,让我充满成就感。我很享受这个过程,这也是 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壹本:我们了解到你们团队中也有可以讲中文的员工,可以为我们 简单介绍吗?

小凡:我是小凡,目前在Cranford House从事注册护士,医美微整 注射并协助Dr. Lam的日常整形手术工作。我在国内取得了医学美容 本科学历并在三甲医院整形外科工作2年,之后来到澳洲学习护理并 成为一名手术室护士,10年的手术室经历使我更坚定的热爱整形外 科,于是我选择继续深造并取得了Graduate Diploma in Cosmetic Nursing, 并有幸和Dr. Lam 一起共事。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77
人物专访

小凡:我一直都认为医学美容是一个日新 月异的产业,几乎每一位女性都有美的诉 求,但医美绝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千人一 面,相反是极其个体化且对施术者专业度 要求极高的职业。安全性始终是第一位的, 在澳洲,任何注射类药品都需要通过TGA的 认证,且初次面诊要和医师共同商定治疗 方案。

后记:

美的玄妙之处不仅在能拨动人心,有舍有得 的不同,也是美的重要构成。当医美变为流 行词,我们更需要的是如何在追求美的过程 中,保持一丝理性,保留个性美的独特之 处。在采访的过程中,安全是被林医生以及 他的团队成员之一小凡反复提及的关键词。

在他们看来,医者仁心,无论消费者选择哪 一个外科医生,或者哪一家医美诊所,他们 作为医疗行业从业者,都希望消费者在安全 的治疗下,达到预期的效果。

壹本:在选择多样的医美市场,消费者很容 易无所适从,或者说挑花了眼。从行内人角 度,在选择整形或者美容服务方面,您会从 哪几个方面给出建议呢?

Doctor Lam:技术和资质是首要而且是最 重要的选择标准,因为它保证了安全性。在 选择整形外科医生时,我会建议先看是否具 有FRACS和ASPS这两个资质。在澳大利亚, 外科医生至少要完成最少6年的严格培训, 才能获得他们名下的FRACS证书。同时他也 是澳大利亚整形外科医生协会(ASPS)的 成员。具备以上两个条件,我们会说他是全 资质的整形外科医生。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78
人物专访

服务至上

顺其自然,接受结果

南澳知名企业Aurees Tiles 澳瑞斯瓷砖董事长 Michael Zhang 特约专访

人生是连串的单选题。面对选择,有人在得失中顾此失彼; 有人坚持本心,看不清前路时毅然放弃写好的剧本。Michael 绝对是后者,1997年独闯澳洲,从塔斯马尼亚到珀斯再到阿 德莱德,为了创业放弃了在银行的稳定工作,这几年,开始 钟情佛学的他坦言自己看淡了很多事情,现在的他把做生意 的终极目的更多地理解成是在帮助别人。

大学毕业以后的Michael顺利地就进入了澳洲四大银行之一, 这份工作不仅体面稳定,能力超群的他还很快就得到了领导 的赏识。古代圣贤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来警醒世人,但能 够懂得居安思危的人到底还是需要勇气的。或许对Michael来 说,安逸的工作氛围并不适合他,于是在30岁之前,他毅然 地选择了创业。对于创业的成功,Michael不愿意多谈,开始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80
人物专访

醉心佛学的他说自己已经看开了许多,放下了许多。

我问他这么佛系的生活方式和处事原则会不会成为抑制他继续努力 奋斗的阻碍,他微笑着表示,在商业的世界里,自己做生意是要追 求成功的,不仅为了自己的家人和员工,也是为了供货商的家人和 员工。钱本身没有错,何况拥有较多资源的人比没有的人更能多行 善事。问题关键是要用什么方法赚钱,钱从何而来、如何让它源源 不断,以及对钱的心态。只要你用干净诚实的方法赚钱,清楚钱的 源头,就可以用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财富。如Michael所说的,一个 人要是能在最后回顾自己事业时,非常坦然地说一句:“这些年的奋 斗对自己,对世界都有意义。”那他真的是一个太成功的商人了。当 我们老去,回顾既有的成就时,我们应当能从过往的人生经历、经 营的事业中找到一些永恒的意义。

最后我问他,对迷茫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他依旧很佛系地给了我 八个字“顺其自然,接受结果”。当然,这并不是在鼓励年轻人遇到 困难不主动克服,借“佛系”自我安慰。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81
人物专访

“顺其自然”不是放弃努力、懒惰不做事,而是一种引导人们积极、 精进的智慧,在合乎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做好自己的事情,还要尽力 去帮助更多的人。他建议年轻人在正确的方向上不懈努力;努力过 后、面对结果时,便可以更加豁达、随缘一些,这样才是比较正确 的心态。

和现在在网络上标榜自己是“佛系青年”的人不同,不论是做生意赚 钱,还是修行古老深奥的佛学,Michael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充盈他 的生命,达到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把获得的利润多多分给那些 帮助你创造利润的人,绝对不取不义之财。这是Michael做生意的准 则,更是Aurees Tiles的企业文化。

和Michael对话,让人觉得如沐春风,他说现在的自己看淡了很多事 情,可我觉得这一点都不负面,相反他表现出来的实际上是一种更 高品格的追求,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和胸襟。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82
人物专访

SOKO Design Studio创始人Timon Song专访 难舍铁肩道义

著得妙手文章

第一次见到Timon,是在阿德莱德Town Hall 的一个圣诞节活动上。彼时,由他设计的 唐宋中餐厅刚开业不久,创造了阿德新式中 餐厅的地标性符号。活动当场,他举着一杯 红酒,和人聊他的设计理念,中国风,审 美,文化……这些关键词反复出现在他的话 语中。

再次见面,是在一家家居用品店。店里陈 列着各色各样的家装产品,或简约,或 华美,或精致,都是他设计灵感的来源之 所。他把采访的第一次沟通,放在了这家 家具店门口的咖啡区。

“我喜欢这种理念,把生活态度陈列出来, 让你感觉到这家店的温度。”他轻轻搅拌着 手里的咖啡,慢条斯理的说。

这就是阿德莱德SOKO 世空建筑设计创始人宋铁盟,英文名 Timon。

很多华人熟悉的店铺,比如Mr. Cheese甜品店, Green&Grilled轻食

馆, Sushi Planet 日式料理,SOONTA快餐店,TangSong唐宋中餐 厅,等等,都出自SOKO的手笔。一改往日对华人商铺亚洲餐馆“脏 乱差、老破小”的负面印象,SOKO的设计时尚、清新、优雅,又不 失实用性。

“我就是想要完全颠覆大部份Local澳人对华人店铺的陈旧而刻板的印 象。华人不仅可以做餐厅,而且还能做得漂亮,开得高端,品得有 格调。”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次说这句话,都能看到他眼 睛里坚定的光。

来到阿德莱德十多年,Timon也算得上是老阿德了。2003年,他 第一次踏出国门,第一个目的地,也是他之后倾注十余载青春年华 的地方,就是南澳的阿德莱德。从土木工程转学建筑设计,毕业 于阿德莱德大学建筑学院, 当初年少的他依仗的全是兴趣。和所有 留学生一样,他也曾课余做兼职补贴用度;但是和其他人做兼职不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84
人物专访

一样的是,他的每一份兼职经历,都转化成了日后创业所需的技 能和积累。

申请人生第一份兼职工作—麦当劳,一上来就被拒了,因为这家 店之前从来没有收过华人留学生打工。他拗劲儿上来了,中国“程 门立雪”的架势都给拿了出来,连续拜访4次,最终拿下了这个兼职 机会。之后,他用3年半的时间证明了华人留学生可以比别人做得 更好。这段经历,让他对连锁快餐业的服务和烹饪流程有了切身实 地的认知。如他所言,“能设计快餐店的设计师很多,但是能把一 个汉堡从制作到最终送到客户手里的过程都设计出来的设计师,恐 怕不多。”而正是这种浸淫于餐饮业多年的经验,让他今天的设计 不仅格调独特,而且功能完备。

在Rundle Mall的澳洲纪念品店做销售那几年,尽管当时华人游客寥 寥,但他凭着一腔韧劲坚持打磨自己的销售技巧和英文水平。之后 转做太阳能销售,他成功地成为销售团队业绩第一,在那家南澳老 牌公司里,这个成绩第一次被一个非英文母语的销售拿下。

进入Pinnacle Commercial Interior,是他开启设计生涯的一个重要 的起点。彼时,他的英语水平、销售技巧等都已经有了扎实的积 累,这让他更有底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大展拳脚。在Pinnacle, 他逐渐开始接触商铺、学校、诊所、银行及办公场所等各种商业室 内设计,参与过的项目遍布澳洲和新西兰。之后,他加入了Addison retail design,并成为公司合伙人,业务也逐渐聚焦到购物中心商铺 设计的领域中来。

他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客户群体也在不断扩大,业内的知名度也 在一点点提高。

可是,这些却并不能让他感到兴奋。

“我发现local设计公司对接华人老板的case非常不感冒。他们固执的 认为,华人老板都很抠门,中餐厅的设计非常low,脏乱差是主流, 甚至都不需要什么太专业设计。”谈到这些的时候,他的眉头不自觉

得皱起来,“但我知道,改变正在发生。来阿德投资的中国人越来越 多,而且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年轻化、个性化的特点。这些新投资人 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因为那个时候的中国,正是经济发展的高速 时期,各种新兴业态不断出现,商业设计方面更是走得很超前。很 多网红店、连锁店的设计,都非常强调个性。可是在阿德,却少有 一家公司愿意、并且有能力为这些新投资人提供相应的专业设计服 务。这是一个市场的空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当然也意味着全新 的挑战。”

2015年,观察许久的Timon决定开设自己的设计公司。“总要有第一 个吃螃蟹的人,那就让我来当那个第一吧。”事实证明,他前期的观 察和分析是具有前瞻性的,他的客户群体越来越大,特别是年轻客 户越来越多。他们更加关注店铺的品牌感和个性化特色,也更强调 设计的调性和功能。

短短5年, SOKO 世空建筑设计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商业设计企业新 星。澳洲主流商场巨头,如耳熟能详的Westfield, Vincinity ,Rundle Place以及 Harbour Town等,纷纷向Timon发出合作邀约,将SOKO 列入装修公司推荐list。对Timon来说,这不仅是对整个设计团队能 力的肯定,更是华人设计专业水准得到本土认可的重要象征。

如果Mr. Cheese和Green&Grilled 还是在西餐和准西餐领域的边缘徘 徊,那么TangSong唐宋就是一次正面的较量和证明。在唐宋中餐厅 的设计中,SOKO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到店面之中:唐 诗宋词的悠远、水墨画的柔美、大红灯笼的氤氲、油纸伞的古雅…… 所有元素都被融入的恰到好处,又彼此完美呼应。走进唐宋, 就仿佛走进了古中国,盛世繁华,温文尔雅,都在其中。

谁说中餐馆=脏乱差?SOKO用唐宋给了最有力的回击!

在商业设计版图不断扩大的同时,SOKO 团队开始进军私宅改造扩 建和中小型民宅项目设计。“我希望能把我们一流的商业设计延伸 到民宅设计中去,把我们最拿手的文化融合能力继续展示给更多客 户。”谈及进军民宅设计时,Timon如是说。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85
人物专访

“中国文化”是Timon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 词,他说,他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在 中西方文化中自由转换,融会贯通。而他自 己,也深深陶醉在中华文化当中,不断汲取 着营养和能量。

出生在黑龙江哈尔滨,Timon从9岁就开始 学习武术,12岁的时候就获得了市级武术比 赛八极拳的单项亚军。“从那时候开始,我 就一直坚持练习武术,直到现在我还每周都 会和师傅一起练习。”

因为爱好武术,Timon在阿德结交了不少 朋友。刚来阿德不久,他就加入了Kim's HapKiDo 韩式合气道俱乐部。这一练,就 是8年。8年里,他风雨无阻,每天坚持练 习,甚至住在了道馆里,后来还成了助理教 练。2011年,他获得了Kim's韩国合气道协会 认证的黑带一段。

创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之后,虽然事务繁 杂,但Timon依旧没有停止练习功夫。也就

是在创立公司的那一年,他拜赵宏伟师父为 师,开始学习传统内家拳。2017年,他与师

父一起创立了南澳宏武内家拳学会。“我们 没怎么做过宣传,就是想搭建一个平台,通 过习武健身的方式,让大家聚在一起,互相 交流学习, 体验国粹的魅力。”每个周六,他 和师父还有一帮朋友,都会在公园相约一 起练功。

“可惜的是,练习武术的中国年轻人很少, 大多数是local,他们是真的很喜欢。”说到 这儿时,Timon语气里带着些无奈,“我们中 国人自己的文化,却不被自己人认可,确实 很可惜。”谈及原因,他也很坦诚:“中国功 夫本身是博大精深的,但是现在从业者水平 参差不齐,类似徐晓东事件给武术的整个舆 论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所以很难再吸引 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加入了。”

但是Timon身上具备的一些特点,似乎已经 给了我一些学习武术的注解:坚韧、敏锐、 无畏、内敛、自律。这些,或许都是自小练 习武术带给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或许也就 是这些特点,才让他得以赤手空拳一步步接 近心中的梦想。古语云:“铁肩担道义,妙

手著文章”。对于国人来讲,一武一文,最 高境界亦即如此。文武之间交汇互融的独特 益处,于Timon而言,或许已颇有领悟了。 他用SOKO著得妙手文章,未来也期待他用 宏武学会去承载不应被忘记的铁肩道义。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86
人物专访

始终如一做品牌

专访巴罗萨谷唯一的中国酿酒师, Reis Creek Wines睿思庄园创始人 金鑫

回顾过去十年,澳洲葡萄酒出口到中国,经过高峰也历过低谷。如今,2015中澳贸易协定 至今已经三个年头,中国经已成为澳洲葡萄酒最大的出口市场,今年中国更取消了澳洲葡 萄酒的进口关税。随着澳洲葡萄酒在国内声誉渐隆,阿德莱德,这个占据全澳葡萄酒出口额 70%的地方也逐渐声名鹊起。

在这一片人口仅130万的土地上,葡萄酒是最大的出口产业,关于葡萄酒背后的人和事,都 见证着行业十年的起起伏伏,百年的沧海桑田。这次壹本采访的对象金鑫Jim Jin,是巴罗

萨谷目前唯一的中国酿酒师,同时也是Reis Creek Wines睿思庄园的创始人。

2008年他只身来到了阿德莱德,并在葡萄酒行业最藏龙卧虎的巴罗萨谷扎下了根。“纸上 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葡萄酒工程本科和葡萄酒酿造硕士的求学,让他更确信自 己对行业的喜爱。毕业不久他就买下来酒庄,亲自种葡萄、酿酒,生产经营一手抓。十年来 稳扎稳打的经营,让Reis Creek Wines睿思庄园的商业价值越厚重,出口的产品在本地和 中国市场也愈受欢迎。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88
人物专访
十年潜心酿美酒

壹本: 您能给壹本的读者介绍一下Reis Creek Wines成立背景以及经营理念是什么 吗?2008年刚好是北京奥运会,什么原因促 使你背井离乡,来到在北京万里之外的阿德 莱德呢?

金鑫:我当时有一个小小的理想,就是成立 属于自己的葡萄酒品牌。2008年我来到阿德 莱德大学,攻读葡萄酒酿造的硕士学位。但 早在2002年,我就在中国农业大学,入读葡 萄酒工程本科专业。

能把喜欢的事做成事业,再辛苦也也有动 力。再加上我也学这个的,酒庄的运营和管 理也懂一些,所以毕业之后,我留在了阿德 莱德。调研过十几家酒庄后,最终与朋友合 伙买下了葡萄园面积达1050亩的睿思庄园。 从下地监测葡萄藤生长情况,到开拖拉机、 开叉车、翻土我全部都做过,可以说是从头 开始经营Reis Creek Wines。

壹本:相对于其他酒庄,Reis Creek Wines 有些什么优势或者特色?

金鑫:葡萄酒酿造,原料很关键。我们能在 工序上精进,但唯独原料改不了。我是从 Pech家族第四代传人,85岁高龄的Leo Pech 手下接过睿思庄园的。这个面积达1050亩的 葡萄园出产的葡萄,从Pech家族第一代起, 都稳定地供应给奔富、Pernod Ricard Wines (旗下拥有澳洲最大的红酒品牌Jacob's Creek)。如今我们每年也有三分之一的葡萄 持续供应给Pernod Ricard Wines。

侧面说明我们葡萄的品质好,而这个也是 我酿造葡萄酒很看重的一点。尽管现在葡 萄园已经进入有效管理运营模式,但我一 周也在酒庄两到三天进行总结。生产管理 这一块是我作为供应商的本分,也是一个 酿酒师的本分。

壹本:刚开始时,Reis Creek Wines把一半

葡萄卖给Pernod Ricard Wines,仅留下一 半酿造葡萄酒并出口,当时是出于一种怎样 的考量?

资金的考量,另一个的话,和大集团合作, 能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经验。我们当时刚成立 的时候没有强大的市场,我们那时候还没有 这么多客户,而且大集团付款准时,直接销 售葡萄可以帮我们减轻资金的压力。这第二 点的话。我们的葡萄质量肯定是他们会有一 个评级系统,我借助他们的评级,我就可以 知道我的产品质量如何。相当于借助大集团 的优势来完成对我们产品的分级。

壹本: 投身于红酒行业不下十年,今年正好 也是 Reis Creek Wines 成立十周年。你如何 评价公司过去十年的表现呢?

金鑫: 我觉得非常满意。我一般给自己都是 设立一个五年的目标。但是如果以睿思成立 十年来看,基本上每三年就达成了我五年定 的目标了,总的来说就是提前四年完成了十 年计划,我很开心。但是往后还需要更多的 努力,所以在未来十年,我打算把品牌提升 到另一个台阶。

壹本:在红酒酿造方面。你和Leo Pech是怎 样一个合作的形式呢?作为具有红酒专业知 识背景的酒庄投资人,和其他投资人相比有 怎样的特点?

金鑫: 95%都是我们自己来做,但有时候一 些技术细节、例如说叶子变黄、施肥呀这

些,我们也会请教Leo Pech。他是酒庄第四 代传人,也是巴罗萨农民种植者协会的主 席,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在1977年的时候访问 澳大利亚时,他曾作为农民代表接受女王的 接见。

大家都可以见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资本进入 到葡萄酒的行业。你说优势的话,资本上我 们可能不占优,但管理上我们有自己成熟的 经验。虽然我现在已经有全职的葡萄圆经理 了,但我在忙季一周有两三天是在那里的。

因为我毕竟是学酿酒的,再加上十年的企业 经营,我也形成自己一套的管理方法。再举 个例子,比如说,有一些病虫害,如果早期 可以看到一些苗头的话,就可以告诉经理该 怎么做。或者他没有做到的话,我也有一套 方案应急。一些中国投资者可能不具备这 一些专业的知识。但如果一个生意是你自己 的,才会真正百分之百用心去管理。

壹本: 如今公司在本地和出口市场上面,哪 个占比更重,为什么?两个市场受欢迎的产 品有哪些?它们又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金鑫: 中国肯定是我们重中之重。但从企业 经营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有忧患意识,中 国市场势头很好,但在其他市场我们也要合 理分配。一开始我们出口占比100%,但后

金鑫:把葡萄卖一半给大集团,一个是出于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89
人物专访

来进入了本地市场的一些餐馆、零售店,反 响挺不错。这证明我们的产品本地市场也认 可,因此我们也增加了本地市场的比重。所

以后期我们开放了自己的Cellar Door在巴罗 萨,正式进入本地市场。

目前我们一共8款产品,两个是主要供给澳 洲市场,其余主要销往中国。其实我们一开 始的产品数量是现在的5-6倍,后来进行了 整合。我认为,一个企业能有几个拳头产品 被市场记住最重要,不想做太多从而模糊了 品牌的辨识度。

壹本: 目前中国是澳洲葡萄酒最大出口市 场,自2015年中澳贸易协定签订,今年中国 完全取消澳洲红酒的进口关税。澳洲红酒出 口市场(尤其是对中国市场)如今是处在一 个怎样的时代呢?

金鑫: 中国市场可以说是现在澳洲出口葡萄 酒的主要支撑。澳洲两千多万人口,但中国 每年可以培育出两千多万的红酒消费者。未 来澳洲葡萄酒的价格会继续上升,也会有更 多公司加入到行业中,但到最后我认为能保 持产品的质量水准很关键。

后记

根据全球贸易地图集,截至2019年2月,澳 大利亚瓶装葡萄酒每升平均价格增长8%, 达到8.33美元。这高于中国进口瓶装葡萄酒 平均价格每升6.94美元和智利平均价格每升 4.99美元的价格。随着澳洲葡萄酒受到越来 越多的中国消费者的认可,澳洲葡萄酒业也 进入了黄金时期。

巨大的市场自然吸引了不少资本的进入,不 少中国投资者也加入到澳洲葡萄酒的一线

市场中。但绝大部分投资者选择的是资本收 购,把管理握在手上,生产管理尤其是技术 并不太涉及。但金鑫却不太一样,整个葡 萄酒酿造的核心技术和生产管理他都亲自把 控,这在整个巴罗萨谷乃至阿德莱德,能如 此懂生产管理技术的同时,又懂中国市场的 可以说凤毛麟角。他本人低调务实但也敢想 敢干的创业过程,是一辑中国酿酒师在南澳 的纪实,也是海外华人们在异国他乡奋斗的 一个缩影。

都说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金鑫始终相信 让葡萄酒的质量和价格保持稳定才是关键。 谨言的他在采访的最后自嘲道,难得一下子 说了这么多话。或许通过Reis Creek Wines 睿思庄园出产的那一瓶瓶葡萄酒,才能品味 出他背后那些未道尽的故事吧。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90
人物专访
Mr Approval: 0402757884;0449207134 邮箱: sales@ezcreditsolution.net 地址: 507/121 King William Street, Adelaide SA 5000 1/5 George st, North Strathfield NSW 2137

尊重是前提 诚信是本分 袁祖文

编者按: 澳大利亚华人企业家袁祖文太平绅士,2000年6月创立ABC 环球集团,现任澳大利亚中小企业协会国际大使,澳中企业家俱乐 部主席,澳中代购协会执行董事,湖南省政协海外发展顾问,澳大 利亚湖南商会荣誉会长及湖南省商业文化协会海外顾问。

壹本:澳洲移民政策收紧,对此您如何评价?

袁祖文: 从近年来西方几个传统移民国家政策走向来看,移民政策都 在趋紧。但是我认为移民政策收紧,并不意味着移民就会更难,还 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对路子,移民并不难,但如果信息不对 称,也会面临把一手好牌打坏的风险。所以,对移民政策的收紧, 要辩证的看,不是害怕狼真的来了,而是要调整心态,与狼共舞。

壹本:目前澳洲投资移民政策的走向以及您对此的评价?

袁祖文: 澳洲投资移民政策的调整,也经历了很多阶段,目前的移民 特点为趋向吸纳精英投资移民。

近些年来,特别是近 10 年来,澳洲的商业投资移民,确实更多的在 吸引中国的投资者,比如所谓投资 500 万澳元“黄金通票”的重大投 资移民(Significant Investor Visa)类别叫 188 和 888,因为这是中国 人喜欢的数字,这是一种政策上的潜意识迎合,虽然政策制定者, 中介机构及基金经理都心照不宣,但作为中国投资人,看到这个数 字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但也会有不好的一面,可能会给人一种假象,投资移民就是需要土 豪,就是砸钱,这其实背离了移民政策制定者的初衷。政策制定者 认为,只有具备商业技能的人,来到澳洲,才能够在一穷二白的基 础上实现创业。所以,已经有过经商背景,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并 且对生意的运作富有经验,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样的人进入澳 洲,无论对自身发展还是对澳洲经济发展而言,都是最好的选择。

有一个误区需要格外注意。人们普遍认为,有钱,就做投资移民; 没钱,那就技术移民。这两种认知都不完全准确。在我 20 年办理投 资移民的经验来看:首先,有钱未必能投资移民澳洲。其次,选对 了类别和项目,投资移民也未必会花很多钱。此外,很多有钱的老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92
人物专访

板,通过技术移民也拿到了绿卡。反过来, 很多本想做技术移民的,发现投资移民其实 更适合自己,从而改变策略实现移民。

壹本:可以请您谈一谈对南澳移民发展趋势 分析和政策评价吗?

袁祖文: 刚才提到,澳洲投资移民政策的制 定者考虑的更多是是否能吸纳更多具有“造 血”功能的人,也希望有更多能“造血”的人 去像南澳这样的偏远地区,所以,才有近期 的“上山下乡”的政策。对于南澳而言,南澳 政府向澳联邦政府“要政策”,都是会考虑促 进南澳当地经济发展,特别偏远地区的实业 发展、 就业增长以及产业提升上关注更多。 对于移民申请者,特别是投资者,所投的项 目和领域,一定要有“造血”功能,而不只是 投机。

南澳最关键的发展机会,就是打造南澳的“ 创新”产业,着力打造南澳的创新名片,使 南澳成为澳大利亚的“创新之都”,通过制 定合适的移民政策,如高净值的188C类签 证,132天才创新类签证,188E优秀人才小 型创业移民等,这样,才可以使移民在这片 美丽的土地上充分展示才能。

所以,高新科技、实业项目更能打动移民

官,而投机的行业无法持久。政府对申请者 下一步材料的考察,更多的会是对投资者的 个人真实经商背景的调查,希望吸纳更多有 经商背景、有眼光、有经营能力、有抗风险 能力的投资精英,帮助澳洲实现就业增长、 经济数据的增长。

壹本: 南澳如何吸引并留住中国移民,特别 是解决移民在南澳长期发展的瓶颈问题,您 有何见解?

袁祖文:澳洲对“偏远地区”的解释,其实是“ 人口低密度地区”,这些地区各项其他社会 指标,包括福利,税收等其实与大城市几乎 相差无几,生活也并不会有城市和农村的严 格区别,相对都很便利。像南澳这类偏远地 区, 都会有一些优惠政策,移民成功之后, 许多人慢慢会满足留在当地。客观讲,所 有移民都会经历阵痛期,要勇敢面对移民后 的挑战,以中国人的勤劳智慧而言,踏实去 做,用心生活,结果都不会太差。

再退一万步讲,我们还有些客人,在偏远地 区移民后,有举家迁徙到悉尼、墨尔本这些 城市的,澳洲移民政策对此硬性规定不多, 个人选择为主。通常2-3年后,可以自由流 动。当然,最新的“上山下乡”政策,可能会 对流动性有更高的要求和限制。

壹本:对在澳华人经商,您有哪些心得体验?

袁祖文: 在澳华人目前越来越多,各种商 会、组织也很多,但我相信无论是个体还是 组织化运作,目的都能摆正到做澳中民间贸 易交往的正能量传播者,好的氛围营造者, 澳中经贸潜力仍然巨大,蛋糕足够大,顺应 大势,精耕细作,都不会太差。当然,我们 更希望有更多的商业合作者,与我们澳中企 业家俱乐部来合作,抱团取暖会有更多的话 语权和议价权,这在具体的商业运作中,会 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壹本:从华人自身角度出发,对于如何融入 主流社会这一难题,您有哪些体会和建议?

袁祖文:多经历吧。移民来到澳洲,是因为 认可了这里的生活条件和环境,那么,很重 要的一点是,你也要接受这里的一些文化、 风俗、习惯、法律,以及一些限制性条件。 如果说只接受能接受的,不能接受与自己习 惯不同的,那很容易出现矛盾。同时,多交 流,多沟通,既然是民主社会,给了你更多 的言论自由,完全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 法,就像那句西方谚语说的:“我不同意你 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去 交流吧。但最近大选之前我看到很多不好的 现象,比如微信群中散播很多攻击某个政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93
人物专访

党的政策,其实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全是谣 言,这些政策全是中文,有很多欺骗性。澳

洲大选前两党辩论和争夺选民可以理解,但 是部分支持某一个党派的华人,用谣言和不 实信息去攻击另外一个党或者某个人,这并 不可取。实际上,无论这种手段是否能达到 目的,已经让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相信所

谓的主流社会,并不喜欢用投机取巧和不诚 实的手段去达到目的的人。

所以,我相信,尊重是前提,诚信是本分, 多了解当地文化,是希望在这里长久生活的 人,必须要做的功课,这些不是一蹴而就 的,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生活吧,祝福 大家。

采访后记:

袁祖文先生的专访,从如何移民到移民后如 何顺利度过阵痛期,再到新移民如何开启事 业和生活的新篇章,以及如何解决文化融入 的瓶颈问题等方面,都给读者提供了指导性 极强的建议。抛去等身的光环,他的真诚和 豁达,直抵人心。生活在海外的华人,或多 或少都会面临文章中提到的种种困惑,然而 诚如袁先生所言,每个人都会有阵痛期,调 整心态,做好规划,牢记尊重和诚信,生活 终将会回报给你最初的期待。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94
人物专访

做中澳体育文化交流的探路者

对话阿德莱德港澳式橄榄球俱乐部中国事务总经理:黄安德

编者按: 黄安德(Andrew Hunter), 阿德莱德港澳式橄榄球俱乐部中国事务总经理,前 南澳州州长助理,专注体育外交策战略和国际关系拓展,是该俱乐部对华关系的先锋人物, 在体育外交方面发表过诸多评论文章和专题讲座,在推进中澳体育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

6月2日,是澳式橄榄球联盟(Australian Football League)上海赛的开赛日,这一 天,有超过3000名粉丝从阿德莱德飞到上 海,支持自己喜欢的球队。而上海赛举办的 第一年,这一数字曾多达6000人。相比其他 南澳的世界级赛事来说,上海赛的参与人数 堪称之最。

同样巨大的一个数字是赛事预算。每次上海 赛都需要投入大概400万澳币的支出。作为 高管之一,黄安德必须提前一周飞抵上海, 做好赛前方方面面的准备工作。而更为重要 的是,比赛以外的合作和交流。

以澳式橄榄球为载体,推进中澳之间的文 化、教育和旅游业之间的交流发展,是澳洲 政府支持的一个专项项目,阿德莱德港俱乐 部是这一项目的先锋实践者,而黄安德则是 先锋中的先锋。“我希望能够率先搭建起这 样一个平台,探索出一个成熟的机制,让 越来越多的球队和俱乐部都能够参与进来, 让这种交流更加常态化。”谈及当初提出这 一设想的初衷时,黄安德这样说。上海赛期 间,他每天都会出席好几个合作洽谈活动或 者会议,整个行程都被安排的满满当当。

小时候和爸爸一起踢球,是很多澳洲人童 年最珍贵的回忆。澳大利亚是一个家庭观 念非常重的国家,澳洲爸爸和孩子交流的 重要方式就是运动,而Footy无疑是其中最 重要的运动之一。很多澳洲孩子从小和爸 爸一起踢球、看球赛,父子之间的情感交 流就在汗水和呐喊之中不断深化、定格。 黄安德也是如此。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95
人物专访

对于很多澳洲人来说,澳式橄榄球不仅是一 种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黄安德的儿子 今年只有18个月,但是他已经开始和爸爸一 起玩 Footy游戏,甚至开始对爸爸所从事的 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传承,大概是 Footy得以在澳洲人的生活中得以不断绵延 并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吧。

说起澳式橄榄球的体育外交作用,缘起于黄 安德的上一份工作经历。在加入俱乐部之 前,他曾经担任过南澳州州长助理。任职期 间,他提出了用体育促进中澳青年国际交流 的建议,从此,他开始与中国结缘。

2014年,他加入了阿德莱德港俱乐部。彼 时,俱乐部已经决定要进一步推进与中国之 间的合作交流。作为南澳州最大的贸易合作 伙伴,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已经得到了南澳 州政商两界的普遍共识。尽管,黄安德认 为,近几年来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有些复杂 和微妙,但是中澳之间从上世纪70年代正式

建交以来,两国之间的关系总体上是向着越 来越强、越来越积极的方向发展的。“在这 一大背景下,南澳和我们这样一个体育俱乐 部会将发展目光定格到中国,是一个再自然 不过的选择了。”黄安德这样说。

当然,这是理论背景。真正实践起来,可 谓挑战十足。“我们的目标是促进青年交 流,但两国青年人的成长环境完全不同, 不同的语言、文化、经济、政治环境等 等,决定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理念完全不 同。因此,推进两国之间的国际交流,要 面临两个非常重大的挑战:一方面,是突 破性的建立关系,另一方面是达到互相理 解和相互信任。”黄安德在谈到国际关系的 时候,有自己非常深刻的理解。

“对于澳洲人来说,交朋友最常用的方式是 一起运动;对于中国人来说,则是一起吃 饭;而对于日本来说,则是一起喝酒。所

以,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很重要的就

是要充分理解对方的文化习惯。所以,澳洲 人在本地招待中国的合作伙伴时,就会带他 们一起来看球,大家在一个轻松的氛围当中 坐在一起欢呼呐喊,彼此之间的隔阂很快就 会被打消。”

不仅如此,Footy也是本地华人融入本土社 会的一个绝佳选择。“澳式橄榄球俱乐部在 澳洲社会当中处于一个非常核心的地位,参 加俱乐部活动是融入本地社会的一种最便捷 的方式。你不需要明白每一项规则,只需要 参与进来,和朋友、和身边的人一起去享受 比赛时激动人心的氛围,无形之中,你和这 里的联系就建立起来了。要知道,我们的大 门是永远敞开的,我们欢迎更多本地生活的 华人走近、了解和喜欢这项运动。”

随着阿德莱德华人留学生人数的不断激增, 俱乐部也向他们敞开了欢迎的大门。每场主 场赛事时,他们都会为中国留学生提供50张 免费门票,以吸引更多留学生了解和参与到 这项运动中来。同时,俱乐部还定期举行开 放日活动,开通微信官方账号,方便中国留 学生和本地生活的华人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方 式,了解该项运动。“我们不希望他们在阿 德莱德的生活是寂寞无助的,不希望他们在 几年之后离开时依旧对这座城市十分陌生。 我们想让他们知道,阿德莱德欢迎他们,俱 乐部欢迎他们。”

过去的4年半时间,黄安德几乎平均每个月 都要去一趟中国,累计到中国超过40次, 这比很多在阿德生活的华人还要多很多。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96
人物专访

“每一次去中国,我都能感受到那里的活 力。中国发展太快了,每次都能感觉到改 变,经济、政策、环境……很多东西都在飞

速改变着。我们必须不断推陈出新,才能 跟上这种节奏,让我们的合作始终保持一 种新鲜感。”

频繁的出差,也给黄安德带来和家人长期分 离的烦恼。他的妻子曾是一名专业的游泳运 动员,参加过北京和伦敦两次奥运会。

“以前是她经常出差,现在轮到我了。”谈到 这儿的时候,一直不苟言笑的黄安德展露出 了少见的笑容,“还好,我的妻子非常理解 我,也很支持我。每次离开,我都会十分想

念和牵挂家人。然而,先锋总是孤单的,同

时也是令人兴奋的,因为你要做别人以前没 有做过的事情。阿德莱德港俱乐部现在做的 事情,未来别人也会做,但是这个‘第一’却 永远都不会再有了。”

谈及未来,黄安德有着超越大多数澳洲人的 一种“世界观”。“我想将来可能会带着我的家 人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因为澳大利亚是个 岛国,作为岛国的国民很容易在思维方式上 受限。如果长时间呆在澳大利亚,你很容易 就失去和世界的联系。而我想让我的孩子拥 有更加宏大的世界观,我想让他有更广的视 角和更多机会去了解这个世界。”

采访后记:

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全球视角,但同时不 失脚踏实地,这是黄安德在采访中留给我最 深刻的印象。正如他的朋友和同事们给他的 评价那样,他是难得的一位优秀的管理者, 专注、进取、且经验丰富,为推进澳洲国际 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战略性的思维和策略。真 诚希望在他的带领下,南澳州与中国之间的 合作能够取得更深层次、更广维度的进展, 用体育的魅力打破文化和语言的樊篱,让更 多年轻人共享体育运动带来的简单的快乐! (注:除特殊标注之外,本文所有图片来源 于Port Adelaide官方网站)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97
人物专访

打破文化次元融入本地生活, 我是怎么做到的?

编者按:初见李英傲(英文名George), 是在壹本传媒和中国语言文化联合会CLCN 的合作见面会上。彼时,壹本和CLCN 就媒体宣传达成合作意向,壹本将负责 CLCN2019年度所有活动的宣传报道,并在 人物专访栏目开辟空间,为CLCN推荐的优 秀留学生代表做独家采访,而他作为推介 的首位优秀留学生参加了会议。令人略微惊 讶的是,他身上并没有什么学生气,大方沉 稳不怯场,表达也非常流畅。我多少有些明 白,为什么他会成为打头阵的留学生代表 了。之后的专访中,他讲述的故事让我对这 个年轻的小伙子更加钦佩。开朗、果敢、专 注,进取,这些特质都让他能够在同龄人中 脱颖而出。前路漫长,但我相信,他不会走 的太曲折。

26岁的George,是一名刚刚从南澳州阿德 莱德大学毕业的学生。他就读的专业,是中 国留学生扎堆的商科专业——会计与金融。 课堂上,除了教授和讲师,tutor和同学几乎 都是中国人,用他的话来说,“只要你愿意, 你几乎可以不怎么说英语就上完这个学。”

一方面,这让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学习生涯 少了一些陌生感;但是另一方面,其实是在 无形中给留学生增加了文化融合的障碍。

“只和华人打交道,你可以过得很舒服,但是 我不愿意。我想毕业后留在这里工作,为了 自己职业发展,我必须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 圈。”George很清楚,阿德这个地方的职场 潜规则:关系更胜于能力。

热爱体育运动的George,把篮球当成了他 的第一个突破口。他在Facebook和一些社交 媒体平台上搜索阿德的篮球俱乐部,一个一

个的发邮件或者打电话,表达自己想要加入 的意愿。“事实上,他们都是非常欢迎新成 员加入的,很快我就成为Norwood Flames Club的一名球员了。”

可以说,篮球打开了他融入阿德本土社会的 一个敲门砖。因为篮球,他结交了一帮来 自各国的朋友,也对阿德莱德这座城市的文 化特点和生活氛围有了更加深刻地体会。“ 出国之前,我觉得外国人都是很开放很热 情的,但其实并非如此。南澳人不像美国 人,他们更加内敛和保守。刚开始和他们接 触的时候,他们会很客气,但是却不一定很 热情。他们有些慢热,经过一段时间接触之 后,他们对你有了更多了解,才会慢慢地接 受你。”

说起和本地人交往的感受,George有他自 己独特的见解,也有过迷茫的过往。

Yiben Lifestyle Magazine 98
留学故事:
壹本传媒&CLCN合作专访系列之一
人物专访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