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
11月
情意百寶袋
2009
資優兒的情意篇
專題研習: 「教孩子學會樂觀」 朱可達先生 「資優兒的情緒及管教」 周婉芬博士
專題 研習 研究 分享
2 6
個案 透視 8
父母 心聲
目 錄
10
12 光影 推介
14 家長 園地
15
學院 動向
主編者言
主編 者言
孩子天資聰敏孰好孰壞?與一般孩子比較,資優兒心智早熟且 心思細密,能深入地思考及反思問題;然而,有些資優兒卻是完美主 義者、有些對人或事過於敏感,也有些是潛能未展的。
1
大量的研究數據顯示,我們需要特別關注資優兒的情意需要,因為,社交情緒 健康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業成績。資優兒會受到一些情緒問題困擾,主要的原因是 他們的學習環境未能滿足其獨特的需要。因此,我們必需了解他們的社交及情緒需 要,才能幫助他們發揮潛能。 本期《資優樂》的主題為「情意百寶袋 — 資優兒的社交及情緒需要」,我們邀請了 兩位資優教育專家兼研究人員來分享他們的經驗,讓家長學習如何培育資優兒的樂 觀思想及管理他們的情緒。此外,我們會透過一篇統合分析的研究文章,探討「資 優」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本期的光影推介,我們會介紹一些有用的短片, 「家長心 聲」中一位家長以過來人的身分講述如何與自己的資優兒在「情意之路」上結伴成長。 本期《資優樂》增設了「個案透視」環節,旨在協助家長透過多角度思考與 解難,探討資優兒及家庭經常遇到的困難。本期內容是關於「資優兒高度敏 感」的情意特質,為眾多受此特質困擾的家長提供實用的資訊。 我們希望透過認識資優兒的獨特性,學懂如何包容他們、學會怎樣鼓勵他們, 讓他們振翅高飛。畢竟世界的改變,將有賴這一小群願意承擔的優秀份子。
17 諮詢 中心
16 最新 消息
1
2
專題研習
教孩子學會樂觀 一般人認為,樂觀的人是無憂無慮的, 臉上總會掛著燦爛的笑容;他們既有正
朱可達先生
悲觀的人相信挫折是不能改變的,更會把事情災難化, 相信不幸的事情會接踵而來,而且會廣泛地影響他的一 生。此外,他亦相信挫折是自己一手造成的,跟環境或
面的思想,也不畏困難重重,各方面都
別人無關。遇到困難時,最悲觀的人往往把錯誤歸咎於
顯得躊躇滿志,他們會時常對自己說:
自己的性格;即使意識到不是自己出錯,他仍然會認為
「我一定行」、「我是個能幹的人,沒有
其他環境因素是無法改變的,因此,他們會感到氣餒, 而且很快便放棄。
東西能難倒我」。然而,外國的研究已 解開了人們對樂觀的迷思:其實樂觀的
永久性 : 永久還是暫時?
人也要面對生活上的種種困難,他們也
患上抑鬱症的孩子遇上挫折時,一般會作出「永久性」
會有難過、沮喪、失望和傷心的時候。
的解釋,他們相信導致不幸事件的原因是永久存在的, 因此認為壞事會不斷發生,最後會變得無助和消沉。相
如果一個人所見到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反地,能夠從挫折中站起來的孩子卻相信導致不幸事件
他可能是採取逃避和否定的態度來面對
的原因只會短暫出現。
周遭的事物。
以下就是樂觀和悲觀的孩子對不愉快事件的不同反應: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樂觀呢?美國心 理學會前會長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 學心理學系教授塞利格曼(Martin E. Seligman)研究抑鬱症二十多年,發現 一個人是否樂觀取決於他對困難的解釋 形態(explanatory style)。
樂觀的孩子
悲觀的孩子
媽今天的心情壞透了,希 媽 望她心情快點好轉。
我媽媽的脾氣是世界上最壞 的!
小明今天生我的氣,不願意 跟我玩。
小明討厭我,他以後都不會 跟我玩!
妹妹還小,不懂事,我不需 要太介懷。她長大一點就會 改。
妹妹老是煩著我!
如果孩子將失敗及被人拒絕的經驗看成是「永遠的」, 他就是傾向悲觀的人。倘若他將原因局限在某一時段, 認為壞事只是「有時」和「最近」才出現,那麼他就是 傾向樂觀的人了。
三種樂觀的思考法 我們會為已發生的事情作出解釋,這種解釋形態是從
廣泛性 : 普遍還是個別?
小就培養出來的。一般而言,這思考模式會持續一生。
有些孩子好像已啟動有效的防衛機制,可以把遇到的困
根據塞利格曼的理論,解釋形態可分為三類 : 永久性
難安然放在「盒子」裡,不會讓它們擴散到生活的每一
(permanence)、廣泛性(pervasiveness)和個人性
個角落,自己則依舊如常生活。相反地,有一些孩子常
(personalisation)。樂觀和悲觀的人面對挫折時,對這
常把某一個方面的困難看成是全方位的災難,他們會想
三方面的詮釋均有顯著的差別。
到更糟、更恐怖的不幸事情會陸續發生,讓陰霾籠罩他 們整個人生。
專題研習
朱先生 小檔案︱朱可達先生為教育心
天堂與地獄僅繫於一念。樂觀的孩子遇到挫敗時,會客
理學家,其研究範疇包括家教、學習、精神健康
觀處理,不會讓個別事件拖垮生活的其他方面;相反,
及發展學生的長處,例如樂觀感、自我效能、學習
悲觀的孩子卻有「普遍性」的想法,遇到一件失敗的事
動機、親子關係及精神健康等。他曾於美國心理協會
情,就會想到一連串的壞事會接踵而來,波及到生活的
及國際心理學大會等多個國際會議發表其研究成果,
各個方面。
亦曾應邀出任威斯康星 – 奧什科甚大學的客席講 師。他為香港大學心理學系的實習教育心理學家
以下是樂觀和悲觀的孩子對不愉快事件的不同反應:
擔任實習導師,亦曾於香港大學任教資優教 育課程(教師培訓課程),並於香港理
樂觀的孩子
悲觀的孩子
這次數學測驗不及格,不要 緊,只要我熟讀數式,下次 一定可以及格。
這次數學測驗那麼容易也不 及格,下次怎樣溫習都沒用; 其他科目如英文和中史也一 定不及格。
如果孩子
我足球不行。
足球、學業我都不行,總之 一無是處。
白到行為是可以改變的;相反,如果孩子只會自怨自艾,
全班無人喜歡跟我玩。
極和沮喪,不願努力去克服問題。
小明和小美生我的氣。
工大學教授正向心理學課程。
不滿的是自己的 行為而非本身性格的缺點,他會想辦法改善,因為他明 把問題歸咎於自己固有的性格特質上,他們便會變得消
活在現實世界的樂觀孩子
個人性 : 內在還是外在? 除了永久性與廣泛性外,解釋形態還有第三個類型,那 就是「個人性」。當壞事發生,孩子可能會怪責自己 (內在化),也可能把責任歸咎於他人或環境(外在化)。 失敗時過分責備自己的孩子,他們的自尊感較低,無論
除了教懂孩子明辨什麼是樂觀和悲觀的思想之外,我們 更要讓孩子明白某些念頭是否正確。我們希望孩子樂 觀,更希望他們能夠正視生命 — 以客觀和正確的態度 去看待事情。
發生什麼問題,他們都會認為是自己的過失。這些孩子
我們希望孩子遇到問題時不會將責任歸咎他人。一個真
較易感到愧疚和羞恥,而長期怪責自己增加了他們患上
正樂觀的孩子能夠以多角度去看問題,既不會把事情災
抑鬱症的機會。
難化以及誇大問題,也不會否定問題的存在或推卸責
要幫助孩子建立樂觀的思考模式,首先是確定他們應負
任。
的責任:應該告訴他們不要過分自責,也不要隨便推卸
孩子要懂得客觀分析問題。真正的樂觀建基於準確和如
責任;然後就要教導孩子以「行為性的自責思考模式」
實看待事物的態度,而樂觀的孩子都能以不偏不倚的態
(blame on behaviour)取代「個性上的自責思考模式」
度去分析問題。
(blame on character)。 樂觀和悲觀的孩子責備自己時,有以下的分別: 樂觀的孩子
悲觀的孩子
全班 40 人,我考試排名第 36,因為我沒有做好準備功 夫。下次我早點準備便會進 步。
全班 40 人,我考試排名第 36。我是很蠢的學生,怎樣 用功也沒用。
老師今天當著全班同學罵 我,說我上課不專心。我少 跟同學談話就不會被罵了。
老師今天當著全班同學罵 我,說我是很差的學生,不 會受人尊重。
我丟失了媽媽的手錶,她很 不高興。
我一點都不可愛,媽媽時常 扳起臉孔對我。
家長攻略 教導孩子樂觀的思考方式,是提升他們抗逆力的有 效方法。 一 個 人 是 否 樂 觀 取 決 於 他 對 困 難 的 解 釋 形 態 (explanatory style)。解釋形態可分為三類 : 永久 性(permanence)、廣泛性(pervasiveness)和 個人性(personalisation)。 真正的樂觀是能夠從多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師 和家長必須教導孩子以客觀、正確和不偏不倚的態 度看待事情。
3
4
專題研習
資優兒的情緒及管教 周婉芬博士
資優兒有著過人的潛質和學習能力,但
協助孩子處理脾氣
亦要有穩定及健康的情緒,才能發揮他
控制脾氣是孩子需要學習的另一個課題,父母對此需要
們應有的能力。父母在處理兒童的情意
堅定不移,不要被孩子的脾氣所牽制,否則孩子會肆無
發展時,須多留意他們的情緒,不能只
忌憚的以脾氣控制別人,而不去學習壓抑自己的脾氣。
著重他們的成就。此外,多聆聽孩子及
假如父母因害怕子女大吵大鬧而遷就他們,子女的脾氣
接納他們的情緒,也能促使孩子以說話
就只會更壞。父母只需堅持自己的決定,用冷靜堅決的 語氣拒絕子女就可以了,無須責罵孩子,但亦要容許孩
去表達及抒發自己的感受。例如孩子笑
子用一些時間去平伏情緒。漸漸地,孩子便會意識到發
著對父母說:「老師今天讚我乖!」父
脾氣是不能控制別人的。
母可回應:「你好開心啊!」又例如孩 子哭著投訴說:「弟弟又弄壞了我的玩 具!」父母不宜否定他的情緒,說: 「只 是小事。」他們可以說:「你好生氣他 弄壞你心愛的玩具啊!」能夠回應孩子 的情緒,可令他們感受到與人分享的感 覺,減輕他們的負面情緒,令他們知道 父母是明白自己的,可成為他們的傾訴 對象。 每個人都有脾氣,關鍵在於處理或表達的方法是否合 宜。孩子的自控及表達能力有限,哭、吵鬧、大叫等都 是可以接受的,他們的情緒很快便會平伏下來,但打 人、亂丟東西、打自己等行為,都是不適當的發洩方 法,父母宜加以制止。他們可以對孩子這樣說:「我知 你對媽媽不滿,你可以生氣,但不可以打我!」若孩子 繼續以打人來發洩,父母可告訴他們將會承受的後果: 「你選擇了打媽媽,就等於選擇扣減十分鐘看電視的時 間!」如果孩子置之不理,父母便須言出必行,讓孩子 承擔後果,但身為父母的亦須以身作則,切勿動輒以體 罰來教孩子不要打人!漸漸地,孩子便會明白若不好好 控制自己的脾氣,便要承擔後果,進而學會用可行的方 法去發洩情緒。
專題研習
如何面對孩子的反叛行為 反叛行為是資優兒常見的行為。這可能由於他們天資聰 敏,較其他同齡的孩子早熟,更早看到成人的不足之處。 這亦可能是他們渴望以激越行為吸引別人注意,進而獲
周博士 小檔案︱周博士為加拿大 英屬哥倫比亞省的註冊心理學家,任教港大 社工輔導碩士課程並出任實習導師多年。周博士
得認同及欣賞。父母在處理他們的反叛行為時,不宜用
於 1997 年獲得國際遊戲治療協會頒發傑出研究獎
惡罵和體罰的方法,因為這些方法不單損害親子關係及
(美國),並有多年的遊戲治療經驗,曾幫助兒童、青
子女的自我形象,亦會使他們更反叛。子女犯錯,可讓
少年及成人處理不同的情緒、發展及心理問題。此
他們承擔後果,例如扣減看電視、使用電腦及其他娛樂
外,她亦致力推行親子治療及輔助父母教育子女, 讓兒童能夠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她在本地常為
的時間。若果孩子妥協及服從指令,家長就要立即稱讚
不同的專業人士如教師、社工、輔導員、醫
他們。一方面肯定他們正面的行為,另一方面要他們為
療人員等提供培訓,亦常接受電視、
自己錯誤的行為承擔合理的後果。對孩子恩威並施,便 最能培養他們自律。
電台及報章訪問,並撰寫了 多本著作。
父母切忌與孩子爭執,因資優兒童最愛頂嘴,況且爭執 只會增加彼此的怒意。假如雙方各執一詞,父母只需冷 靜地說出決定,不用試圖說服激動的孩子。例如當孩子 爭辯說應該讓他獨自上學,父母只需堅決說:「這個年 紀還不是時候!」而不需「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辯不
家長攻略 假 如父母不希望孩子以暴力解決問題,他們平 日管教孩子時也應避免體罰孩子。
休。又假如他們以不敬的說話或態度回應,父母無須激 動,只需冷靜地說:「請不要用這種態度跟我說話。 」 務求讓大家冷靜下來。
平日多教導孩子以正面的方法處理負面的情緒, 以減輕憤怒的情緒所導致的破壞力。例如鼓勵 他們利用圖畫或文字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生
資優兒童與所有孩子一樣均需要父母的愛、欣賞及接 納。父母別因他們過人的智商以及看似高傲的態度,而 忘記他們只不過是兒童而已。
氣時打枕頭、撕紙屑或聽音樂等。
5
6
研究分享
「資優.知憂」? 且看研究數據的分析 — 資優兒心理健康的探討 編劇總愛塑造一些智力高於常人但有心靈缺憾的人物,這些人物往往不善與別人相處、脾氣古怪 或精神異常(總之是腦袋出了問題),嚴重的更有焦慮、抑鬱,甚至自殺的傾向。久而久之,當 我們遇到類似這些角色的資優兒時就會不期然地想:「到底他哪方面出了問題 ?」 一般人對資優兒都有不同程度的誤解,但資優兒的父母又會否有類似的誤解呢?他們在爭取社會 持平地看待自己的資優孩子時,又會否擔心「資優」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呢?你眼前的孩子認知 能力高、無比敏感兼洞察世情,常愛問一些令你摸不著頭腦的人生哲理問題,又或會為 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而發愁。這一刻,你或許會問,到底資優是祝福還是咒詛? 本欄一向強調家長要透過分析第一手資訊去了解事實的真相。今期,我們會跟大 家分享一篇由莫琳.奈哈特博士(Dr Maureen Neihart)所撰寫的文章,內容關 於近年來資優兒心理健康的學術研究,好讓你們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資 優 兒 心 理 健 康研究的演變
資優與自我概念
學術界就資優兒的心理健康一直存在兩種看法。第一種 看法認為「資優」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有著正面的影響。 他們相信資優兒和一般兒童相比有更高的認知能力,對 自我和身邊的人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有更高的抗逆 力。第二種看法則剛剛相反,他們認為資優兒和一般兒 童相比有更多的適應問題,理由是他們有更高的認知能 力,其敏感觸覺使他們更能察覺到人與人之間的磨擦及 矛盾,所以壓力亦隨之增加。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綜合 看法,是性格(Personality)的其中一部份,它會隨 著我們認知能力的提升而改變。心理學家運用了不同 的詞彙,如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自尊感(SelfEsteem)和正面的自我形象(Positive Self-Image)去 解釋自我概念。自我概念跟我們的個人適應以及心理健 康有直接的關係。
十九世紀初,推孟博士(Lewis Terman)在美國開始 了一項縱貫研究去觀察一群資優兒的成長過程。他的研 究結果顯示,擁有高智商的人比起一般人有較少的適應 問題及較低的精神病發率。推孟博士的研究結果,令 「資優對兒童心理健康有正面影響」的看法再次受到公 眾認同及吹捧。直至八十年代一位資優高中生的自殺行 為被傳媒廣泛報導後,人們才再次意識到資優兒並不是 沒有心理上的困擾的,人們亦開始明白到智能上的「資 優」並不代表所有範疇也是優異的,資優兒的社交情意 需要因而開始受到重視。第二種看法在十九世紀末才被 廣泛接受。 時至今日,有關這兩種看法的辯論仍在進行,而雙方亦 有新的研究結果去支持自己的觀點。但與此同時,學者 普遍已開始著手研究其他跟資優有關的經驗(如資優的 範疇及教育的支援等)。心理健康亦由一個單一概念細 分為一些更仔細、更能客觀地量度的定義(如自我概 念、焦慮、抑鬱和犯罪行為等)。
有學者曾經進行研究,嘗試去比較資優兒和一般兒童的 自我概念,不過這些研究並沒有一致的結果。當中一些 研究指出資優兒和一般兒童的自我概念沒有高低的分 別,但亦有一些研究指出,高智能兒童的自我概念較高。 阿培拉德博士(Ablard, 1997)曾針對 174 名就讀於美 國學校八年級(香港學制的中二)的資優兒進行研究, 結果顯示資優兒較同輩更有自信(Self-Confidence)。 不過,另外一項對資優兒自尊感的研究卻指出,一般兒 童比資優兒有更高的自尊感(LeaWood and CluniesRoss, 1995)。
資優與抑鬱、焦慮以及自殺傾向 八、九十年代間,學者的研究目標開始從較難定義的 「心理健康」,轉向一些能反映適應能力兼較為具體的指 標,例如抑鬱、焦慮以及自殺傾向等。
抑鬱(Depression) 一般人認為智商跟抑鬱有直接關係,可是這種說法並沒 有學術的根據。所有針對資優兒和抑鬱的實驗研究結果 都顯示,當外在環境及壓力來源均沒有太大差異的情況 下,資優兒的抑鬱程度跟一般兒童相約,甚至比他們更 低。
研究分享
焦慮(Anxiety)
總結
人格理論的心理學家認為,資優兒的獨特能力被接受與 否,及他們對困難的應對技巧(Coping Skills)等,跟 他們的焦慮程度有直接的關係。這些焦慮亦會隨著年月 累積,到了青春期才顯露出來。大多數有關資優兒和焦 慮的實驗研究結果都顯示,當外在環境和壓力來源均沒 有太大差異的情況下,資優兒並不會比一般的兒童更容 易焦慮。而少數的研究更指出,資優兒比一般兒童有較 少和較輕的情緒問題。
以上的分析會否令家長感覺困擾,不知應該相信哪一方 的論點呢?社會科學的研究往往都是如此,甚少出現一 面倒的結果去支持某一個想法。但只要家長認真地想想 就會明白,孩子的心理健康取決於成長環境中很多的因 素,例如家庭的照顧、學校的教育和同儕間的互動等, 決不會單單取決於「資優」與否。文中所提及的研究, 有幾點是值得家長留意的:
自殺傾向(Suicide)
一、 「資優」並沒有為資優兒的心理健康帶來特別負面 的影響
跟抑鬱一樣,一般人認為高智商人士自殺的比率較高, 不過至現時為止我們仍沒有足夠的研究證據去確認這個 說法。而針對資優兒自殺傾向的研究指出,病態的完美 主義、對成敗的恐懼和社交上被孤立的感覺都是資優兒 自殺的普遍原因。
二、 智 能上的「資優」並不等同心理上「資優」。沒有 研究證據顯示,資優兒比一般小孩更懂得面對學業 或人際關係所帶來的壓力。
資 優 與社 交 能 力 懂得怎樣去處理「跟別人不同」這種感覺,並且能夠融 入群體當中,是資優兒心理健康重要的一環。因此,很 多學者都喜歡從資優兒的社交地位(Social Status)、 社交應對技巧(Social Coping Skills)或自我感知的社 交能力(Perceived Social Competence)幾方面去判 斷他們的心理健康。 研究發現,資優兒社交能力的高低取決於三個因素: 資優的範疇、資優的程度及資優兒的自我感知(SelfPerception)/ 個人性格。其中一個研究指出,智商高 (130 或以上)的小孩比一般小孩在群體遊戲中更願意 與別人合作和分享,對於同齡小孩而言,這些都是更高 階的社交表現。另外一個探討資優程度對資優兒社交能 力影響的研究發現,中度資優的兒童比高度資優的兒童 作出更多有利社交的行為。高度資優的兒童通常都覺得 自己是內向和不受歡迎的。
研 究 的限 制 每個科學研究都有其局限性(Limitation)。所謂研究的 「局限」,是指實驗中一些既會影響結果準確性而研究人 員又不能控制的因素(例如不能完全隨機收集樣本、參 加實驗者的偏見等)。了解每個研究的局限可以幫助我 們明白這些實驗的可伸延性,即研究結果的應用程度, 本文提及的研究亦受著以下條件的局限。家長在參考研 究結果時,應該先了解這些局限性。 首先,這些研究都是在校園內進行的。辨識資優兒的方 法往往建基於學生的成績 / 卓越的表現,或老師在課堂 上的觀察。因此潛能未展的資優兒通常都沒有被挑選為 研究對象,而研究的結果亦只適用於高成就的資優兒, 然而潛能未展資優兒所受的心理困擾,往往比高成就的 資優兒多。
跟學業不同,資優兒和一般小孩在心理成長的路上是站 在同一個出發點的。然而,家長要明白,資優兒比他們 身邊的同儕有時要承受更大的壓力,更要理解「資優」 (擁有比一般小孩高的智商及能力)對小孩所造成的心 理影響。父母應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子女情意上的需 要。 參考文獻 Neihart, M. (1999). The Impact of Giftedness o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What Does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Say? Roeper Review. 22(1), 10-17.
家長攻略 本 文中莫耐博士所引用的都是國外的實證研究 (empirical studies)。實證研究是科學家常用的 求證手法,著重透過觀察可測量的行為或事物, 去推斷萬物間關係的定律。科學家從事實證研 究時,是必須遵守一套嚴謹的法則的,例如研 究對象的隨機抽樣模式、統計分析的採用方法 等,只有這樣研究的結果才會有公信力。 我 們讀取此類研究數據時應該要留意,假如只 著眼於資優兒與非資優兒的差異上,就很容易 陷入思考的謬誤當中,以為資優兒與非資優兒 在某個方面(如自尊感、焦慮等)沒有顯著的 差異,就表示資優兒沒有該方面的困擾。然而, 資優兒之間的差異,可以比資優兒與非資優兒 之間的差異更甚。舉個例子,假如某個資優兒 長期受挫及被家長、老師等誤解,其自尊感就 會與一般資優兒不同。 資 優兒不會因為有較高的認知能力,而能夠承 受更多的壓力,但我們對資優兒所持的誤解以 及對資優兒的某些回應,導致他們要承受比一 般小孩更大的壓力。
7
8
個案透視
的 感 敏 我家有個 資優兒 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曾這樣說:「問題本身並非問題,怎樣去應付 問題才是問題」。我們希望透過不同的故事,讓家長從不同角度去認識培育資優兒 這個課題。
波波的故事 波波是五歲獨生子,雖然沒有正式接受智力評估,但老 師和我們均發現他的學習能力高、思考快、好奇心強。 他很喜歡「每事問」,對內容較深的課題最感興趣,而 且很愛向難度挑戰。老師及一些朋友都說波波有資優特 質,但我們比較關心的倒是在照顧他時所遇到的一些困 難。 波波從不閱讀童話故事,其他同齡孩子感到最吸引的 故事,波波卻避之則吉。試想像甚麼「枕邊故事」,他 聽後反而不斷嚎哭,直至我們發現原來他對科幻故事、 《聖經》故事等某些情節感到恐懼,我們才停止向他說 故事。波波對危險、災難及死亡尤其感到憂慮。只是小 小的意外受傷,他便如得了絕症,不斷向我們追問他 會不會死,即使我們解釋數十遍,他仍然相信自己會 死。更糟的是去年四川發生大地震,災場的片段及畫面 不停在報章或電視新聞鏡頭出現,令波波的情緒無法平 靜下來,亦因此失眠了一段日子。波波這種頻密的莫名 恐懼,確實是對我們忍耐力的極大挑戰。
回想波波四歲時學游泳,他在池邊折騰了大半天還是不 肯下水,最終還是我們先放棄。浪費了金錢和時間已不 再是我們的顧慮,不用再像瘋了一樣與波波在池邊僵持 不下,被人指指點點才是首要,如果我繼續堅持,我將 會變成一隻「暴龍」。 波波自小對聲音十分敏感,即使看電視劇集,只要劇中 人物稍為嘈吵便要立即關機。他的行為不但使我們的家 庭生活受到一定影響,在某些場合更令我們處於窘境。 我們夫婦倆最怕星期日,因為那天是我們習慣與父母往 酒樓品茗的日子。每到酒樓,波波都近乎情緒失控,大 叫大嚷,即使勉強坐下來,不消一陣子已扯著我們要 走。老人家面上不悅,心裡更不快;嘴裡罵著波波令大 家丟臉,心裡其實在埋怨我們沒有好好管教他。 凡此種種,初期我們不明所以,亦沒有作出太大的妥 協,因此與波波的磨擦亦多;後來觀察多了、認識深了, 開始明白這可能與資優兒一些情意特質有關,才多了一 份體諒與接納。換個角度看孩子,他既是上天給我們的 恩賜、也是給我們的考驗! 波波的父母
理論篇 波蘭的心理學家兼精神科醫生達柏 斯基(Kazimierz Dabrowski)曾對 敏感、非攻擊性、極為聰明及富創意的 人士進行研究,並根據研究結果建立了情緒發 展的理論。他的理論幫助我們了解以及發揮資優人士獨 特的潛質。達柏斯基理論的其中一個重點為資優兒的 「過度激動」。
過度激動理論 對身邊事物反應強烈是資優兒一個常見的特質。過度激 動理論讓我們可以從不同層次及角度去認識資優兒這種
特質。過度激動大致可分為五個類別:心理動作、感 官、想像、智能及情緒。皮耶霍夫斯基(Piechowski) (1986)是這樣形容過度激動的: · 心 理動作的過度激動:激烈的活動,停不下來,精 力充沛 · 感官的過度激動:能更深刻的分辨和體會各種官能 的感受 · 想像的過度激動:迫真的想像力,豐富的聯想及視 覺影像,常虛構玩伴 · 智能的過度激動:渴求知識,不停尋找問題答案, 熱愛構思及理論分析,尋求真理 · 情緒的過度激動:深厚和激烈的情緒表達,如悲天 憫人、強烈的愛慕感,高度責任感及自我檢視能力
個案透視
策 略篇 情緒敏感的孩子容易因為周遭環境的 刺激而感到困擾。很多資優兒(大人亦然!) 均有高度敏感的特質,但並非所有高度敏感的孩子都是 資優的。畢竟,大約 15-20% 的人是高度敏感的(Aron, 2002),而資優人士就只佔人口 3-5%。高度敏感孩子 的家長在日常管教上會遇到較大的挑戰,他們要接納資 優兒的敏感特質,幫助他們適應環境,讓他們的敏感特 質可以運用及發揮在日常生活上,盡展其長。 我們對孩子說「不要太敏感吧」,不但於事無補,更表 示敏感是件壞事。資優兒能夠接納自己是個高度敏感的 人,可使他們更了解自己。事實上,高度敏感的孩子觀 察入微,能更深刻地體會周遭事物。他們處事小心謹
要幫助敏感的孩子面對因世界災難而產生的恐懼,家長 可以讓孩子聚焦於他們可以做的事情上。譬如說,讓孩 子先了解不同的慈善機構的運作,再把省下來的錢捐給 它們。通過這些自主的行動,孩子可以舒緩憂慮的情 緒;透過加強自控能力,孩子能建立較強的安全感。此 外,家長亦可考慮讓敏感的孩子透過繪畫或藝術創作抒 發個人情感。這樣除了可以幫助他們舒緩內心的恐懼, 亦有助他們發展潛能。畢竟,能夠感受複雜及深刻的情 感,往往是表演藝術上具有天賦的重要徵象之一。 與此同時,家長多閱讀情緒智商的書籍能充實自己,有 助處理孩子複雜的情緒。家長對情緒管理的認識愈深 入,就愈能幫助孩子接納自己的強烈情緒,而孩子因高 度敏感所引起的緊張情緒亦能得到舒緩。
慎,做決定前常會考慮後果。他們很多都有非常強的個
但家長請緊記,我們在幫助敏感孩子適應環境的同時,
人道德觀,懷著悲天憫人的襟懷,但奇怪的是,他們往
亦要讓他知道在公眾場合應有的行為表現和禮貌。家長
往忘了自己的福祉。
應避免在公共場所與孩子爭執或角力,總要在雙方心平
我們以為凸顯或強迫孩子面對自己的恐懼,就能夠幫助 孩子克服恐懼,但其實這是於事無補的。高度敏感是性
氣和的時候才去討論問題,並且要共同找出可行的處理 方法,以避免將來類似的情況再發生。
格的表現,並不是什麼病徵,根本無需要處理。高度過
有些高度敏感的成年人經常被人誤解,或者童年時曾遇
敏的孩子對新鮮事物、食物、人或事件都會敏感。舉例
到很多不快的經歷,使他們比一般人更容易患上抑鬱症
說,他們可能不喜歡在水底的感覺,甚至連腳踏草地的
或遭受其他心理困擾。假如家長在培育敏感的資優兒方
感覺也不喜歡。試想想,即使喝牛奶有多健康,假如你
面遇到困難,又或者需要我們提供建議,歡迎致電本學
每次喝牛奶之後都會腹瀉,你還會堅持每天早上都要喝
院的諮詢中心與我們的教育顧問聯絡(3698-3947)。
牛奶嗎?
資源篇 孩子,你的敏感我都懂(丁凡譯) (2007)。台北市:遠流(原作 2002 出版) 過度激動並非資優人士獨有的特質,但他們表現的程度 會較為激烈,研究結果亦顯示資優兒過度激動的表現較 非資優兒強(Gallagher, 1986 & Silverman, 1993)。不 難想像,假如資優兒同時有很強的「心理動作過度激 動」以及「情緒過度激動」,便會很容易導致過度活躍 症及其他行為問題的診斷(Tieso, 2007)。相信未來會 有更多客觀的方法幫助我們繼續了解這個概念,並且提 供相關的綜合證據,讓我們對「過度激動」有更深的認 識。 雖然情緒強烈有時會被認為是不成熟的表現,然而,達 柏斯基的理論強調了資優人士情意特質的優勢,使我們 重視他們這個獨特之處。就正是這種強烈度,促使他們 最終取得成功,亦為世界作出偉大的貢獻。
為育有高度敏感兒童的父母而設的網上討論小組: http://groups.yahoo.com/group/hscbook/ 為高度敏感人士提供各項資訊的實用網站: http://hsperson.com Hannah Taylor 善用其敏感特質的故事: http://www.ladybugfoundation.com Jim Hallowes 訪問高度敏感的人士: http://talentdevelop.com/interviews/JimHallowes.html 培育孩子的社交及情緒發展: http://casel.org/sel/families.php http://www.vanderbilt.edu/csefel/familytools.html 關於情緒智商: http://danielgoleman.info/blog
9
10
父母心聲
媽媽的一面鏡子 一面鏡子 如果我們相信,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應該可以想像得到,孩子 的困境與挫折,就是我們學習與反思的契機。 訪: 你是甚麼時候開始發覺小女兒和其他孩子不一樣呢? 媽: 小女兒現年七歲。在嬰兒時候,我們已經發覺她的反應與別不同。大約兩歲時,我們覺得她比 同齡的小朋友聰明。我曾目睹女兒在把玩 100 塊的拼圖,但細心一看,發覺她居然將拼圖的底 面反轉來拼,令我更吃驚的是,她竟然能夠順利完成。雖然如此,她和其他資優兒一樣,各樣 能力的發展並不一致,例如她的語言表達能力非常差,她也曾接受言語治療師的評估及訓練。
訪: 你認為在照顧資優兒時最大困難是甚麼? 媽: 是情緒方面吧。她會因不能清楚表達自己想說的話而情緒很波動。每當她不能表達心中想法的 時候,我們便會盡力去猜她正在想什麼,希望在她發怒之前令她感到我們是明白她的。
訪: 這方法可行嗎? 媽: 無論如何也有猜不到的時候吧。我漸漸承受不了這種壓力,才開始明白這根本不是解決問題的 方法,她需要學習與其他人相處和溝通,要明白其他人不一定會像家人般遷就她。於是,我嘗 試尋找其他可行的辦法,透過看書、上網和問人等。這時我開始明白一般資優兒的心理,以及 他們對事物的反應,但可惜我不能經常作出適當的回應,因為我發覺自己其實也像女兒般敏感。
訪: 那你怎樣處理自己情緒上的需要? 媽: 幸運的我經常會得到家人及朋友的提醒,避免把問題看得太嚴重,將女兒的問題災難化;此外, 我嘗試跳出媽媽的身份,將整件事冷靜地回想一次,這樣我的感覺就好得多了。
訪: 這些反思對你管教女兒有沒有幫助? 媽: 從前我錯誤地認為只要把自己覺得最好的送給她,她就一定會明白父母的苦心;現在回想起來, 不得不承認我實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訪: 有時候即使大人的行為改變了,也不一定能即時影響孩子。 媽: 這倒說得對,孩子的成長,不可能是一夜間的事吧! 一家人有講有笑是平常事,但我們這一家 並非如此。因為我們要記著不可大笑及高聲說話,一個不留神發出較大的聲音,小女便會哭起 來,因為過大的聲浪會使她受驚,她會要求爸爸抱著她和安慰她。
父母心聲
訪: 敏感的孩子,的確會為家人帶來很多的挑戰。 媽: 就是呀!小女兒除了敏感外,還是一個很多主見的孩子。女兒六歲時的一個星期天,我們打算上街 去。出門前,她挑選了公主裙,但我說天氣冷,而且當天不是特別日子,不需要穿公主服飾,不用這 樣誇張。但她不肯穿其他衣服,並說已經決定了,要自己拿主意。我們沒辦法令她改變主意,只好不 外出。又有一次,我經過她的睡房,發覺她把一些玩過的玩具放在地上,我於是把它們收拾好。也許 她聽到我收拾玩具的聲音,她跑進來便哭,經過一番安撫後,她還罵我,問我為什麼要收拾她的玩 具,並告訴我她有能力收拾玩具,不需要我幫助,況且她打算看完電視後便會自己收拾,用不著媽 媽幫手,媽媽做錯了。聽完她的大道理,我連忙對她說對不起。
訪: 現在反思,你猜想孩子為何會這樣? 媽: 我想她在模仿父母的言行,以為這樣可以拉近與成人的距離,希望令 我們明白她不是小朋友,不需要特別照顧,讓她可以有獨立自主的 機會。
媽媽 小檔案︱ Winny(葉 穎儀女士)有兩名孩子,幼女為資 優兒。她曾參與義務工作包括:中港
訪: 這個獨特的孩子對你有甚麼啟發? 媽: 上天恩賜我們兩個聰明的女兒,她們各
台澳青年火車交流團組長、珠港學術 交流團團員、升學及就業成長導師, 現為全職家庭主婦。
有自己不同的性格。小女兒對事物觀察 入微,思考問題深入,在校內會發問一 些破格的問題。她對自己的要求亦很高, 每當成績未達到自己的要求,她的情緒 便會失控,在班上大哭或停止所有動作, 對老師來說,她是要特別留意的學生。 我們漸漸明白到資優的小朋友不是事事 完美,他們的內心世界甚至比我們成人 的來得闊和深。我們與孩子溝通,必須 要有無限的愛心、耐性和智慧,一步一 步地打開他們的心窗,引領他們走出自 我的內心世界,去接觸和接受這個大千 世界,建立快樂和正面的性格。
家長攻略 所 謂資優兒的不同步發展,是指資優兒在不同 範疇上的發展步伐不一致。例如一個智能資優 的孩子,思考能力高於同年齡的同伴,但在語 言表達的範疇方面,他們的發展可能較慢。這 樣,因為言語上無法表達自己深入的見解與分 析,孩子常會感到挫敗,即使智能資優的孩子, 也可能因此變得自信心低落。 家 長能夠從多角度解難,無形中亦鼓勵孩子積 極面對自己的困難。家長可以鼓勵語言表達能 力弱的孩子,運用各種有創意的方法表達自己, 如透過圖像、身體語言及音樂等。 家長做錯事而向孩子道歉,是一種很好的身教; 但家長需留意,對於孩子在其成長階段應有的 行為及要求,不能因為他是資優兒而有所讓步。 畢竟,資優兒也是兒童,家長的妥協,最終只 會被推理能力強的資優兒牽著鼻子走。
11
12
光影推介
戲 如 生
人
— 如何透過影片分享 回應資優兒的
調查報告顯示,我們的孩子花很多時間瀏覽網頁、看電
的資優兒也往往有一些不為人理解的行徑,這段短片能
視及電影,他們透過這些媒體所學到的,往往比我們想
否引起你的共鳴呢?
像的多且深。試想一想,不能背誦課文的孩子竟對劇 集的主題曲朗朗上口;對習作理解有困難的卻能把劇 情仔細複述、分析!電子傳媒確實魅力非凡!作為父 母,就要學會如何因勢利導,利用這些資訊或媒介,作 為親子的渠道。
透過討論關於影片的一些問題,父母可以引領孩子想 像、代入、感受角色的思想,讓孩子透過故事的主人翁 把自己的想法、感受表達出來。有時候孩子的答案並不 如我們所期望的,但請父母容許他們違反常規,以冷漠 甚至殘酷的姿態回應,這也許就是他們正面對的現實世
想跟大家分享一段最近看過的網上短片 - The Running
界。我們要先放下批判的心,細心聆聽他們的想法,才
Race。背景是一個傷殘運動會場地,一群有肢體缺陷
有機會進入他們心底的深處。
的學生在賽跑。比賽過程跟肢體健全人士的賽跑一般激 烈,但就在衝線的一刻,一下聲響令整個人聲鼎沸的場 景都靜了下來,畫面上那隻黝黑小手快要碰到終點的紅 帶卻猶豫不決,然後一陣陣痛苦的呻吟聲隱約傳來。父 母可以把這個畫面停下來,與孩子討論以下一些問題:
父母如何選擇合適的影片要視乎他們的目的。喜劇有助 我們暫時忘記憂慮,在情緒困擾減到最少的情況下才去 尋找具創意的解難方法。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 使人失落的事情,教人欲哭無淚,悲劇卻有助我們把悲 傷失望的情緒發洩出來。大雨過後或許會出現彩虹,當
❖❖ 你認為快要衝線的孩子會怎樣做?
你感到無助與沮喪時,看一些勵志片往往能帶給你希望,
❖❖ 假如你是其中一位參賽者,你會怎樣做?
讓你重拾自信,樂觀地面對逆境。有時候我們會懷疑自
❖❖ 如果你是躺在地上的孩子,你期望他人有甚麼反
己的能力及信念,但看到劇中人的遭遇與自己的經歷相
應? ❖❖ 你有遇過相類似的經驗嗎?當你感到無助或失敗
似,我們就會尋回失落的記憶,拾回失去了的自信與能 力感。
時,你期望甚麼事會發生? ❖❖ 你認為故事開始時那位站在一旁的男子是誰?他為 什麼不走到比賽場邊觀看?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小學生使用傳媒習慣」調查(2002-2003)
❖❖ 你認為比賽中最重要的是甚麼?
·· 小學生最喜歡的媒體活動按序為看電視、玩電腦、玩遊戲機、看漫畫、 看圖書、看電影。
這不是面試或問答比賽,父母只需要用輕鬆的態度跟孩
·· 花在收看電視的時間:平日收看 4 小時以上的達 16.1%,收看 1 至 4 小時亦有接近 7 成(1 至 2 小時:36.6%;2 至 4 小時:30.7%);假 日看電視的時間以 2 至 4 小時最為普遍(33.1%),4 小時以上的達 26.6%。
子討論問題就可以了。就像日常交談一般,既不必完成 所有問題,亦不用像偵探般揭露事件的真相,家長無需 對子女的回應作出過於誇張的反應。 這類故事信手拈來,比比皆是,只視乎父母能否把握指 導的契機。父母可以看看‘What is he drawing?’這段 短片,故事講述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埋首把一張張畫紙 塗滿黑色,其他人都認為他有精神或心理上的問題,找 來不同的專家研究,最後卻發現他有非凡的天賦。我們
自然足印「香港中小學生電腦使用習慣」調查(2008) ·· 69.7% 的受訪學生每星期使用電腦達五天或以上。 ·· 35.4% 的受訪者每日使用電腦三小時或以上。 ·· 受訪者最常使用電腦的原因為「娛樂」 (31.3%),其次為「學習」 (26.5%)、 「與他人聯絡」 (17.8%)及「瀏覽資訊」 (16.7%)。
光影推介
情意需要
資優兒的情意是父母最想知道,卻又最怕 觸及的範疇;他們怕不知怎樣開始、怕不知怎 樣處理,因此往往以自己「不是專業人員」這個理由將 了解孩子情意這個責任假手於人。父母相信孩子會對陌 生人「交心」,卻不相信他們會向自己坦然相告。父母 及孩子其實可以透過電影找到雙方互相信任的空間,藉 此讓父母撫摸孩子的心靈,勇敢地與孩子一起成長!
資料庫 電影輔導是一種有充份文獻依據的策略,透過引導 性的過程促進資優兒的情意發展。這種輔導方式沒 有直接的說教,純粹透過視像演繹,讓資優兒回想 過去的經驗與感受並認同影片中的角色,以達致移 情作用。孩子與故事人物同喜同悲,透過故事的主 人翁瞭解自己。他們以旁觀者的身分看事情能釋放 被壓抑的情緒,藉著觀察角色的行為和後果,思考
家長攻略 情 意教育是資優教育中相當重要的元素,能夠 拿獎學金的人並不一定具有深厚學養,能力高 的集團主席也可以只顧自己而漠視公眾利益。 家長在培育資優兒的認知能力時,也要重視子 女的情意發展與道德教育。
自身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同時了解其他人面對相同 處境時的想法及學習其解難方法。 假如父母要利用影片作輔導,就需要多花點技巧及 心思去選擇合適的影片。資優孩子思考敏捷,能夠 理解深層意義,利用電影輔導可以更有效協助父母 理解孩子,讓孩子認識及表達自己的情緒,反思自 己的行為及觀念,以達致自我放鬆、自我改善與自 我成長的效果。
相關網頁 The Running Rac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D35EXkAHW0 What is he drawin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ZPeGy2T8p4 有關電影輔導的建議影片 http://www.cinematherapy.com/choosing.html 電影搜尋 www.findamovie.com
有關才華發展的短片或電影 Paul Pott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s02ZmUmE Susan Boyl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eRF9oEbRso& feature=fvsr 功夫熊貓 跳出我天地(Billy Elliot)
一本網上的電子書,分享了如何透過電影,照顧孩子 的情意需要 http://www.understandingchildhood.net/ documents/24Childseye.pdf
其他建議短片
有關良師的短片或電影
傑出華人系列(光碟)
霎時感動 http://mytv.tvb.com/lifestyle/onefromtheheart/
Teddy Stallard http://www.makeadifferencemovie.com/ 生命因你動聽(Mr. Holland’s Opus) 驕陽似我(Good Will Hunting)
* 部份連結或會被移除
13
14
家長園地
與資優兒家長的約會 — 家長工作坊(08-09) 本學院的家長工作坊旨在教授 家長培育資優兒的技巧。工作 坊有別於講座,它為家長提供 了一個平台,讓家長藉著不同 類型的交流活動分享心得及思 考培育資優兒的工作。我們於 上一個學年舉行了三個系列的 工作坊: 工作坊一:解構資優兒系列 此工作坊的對象是初認識資優教育的資優兒家長。透過 個案討論及錄像分享,家長探討了資優兒及其家庭的常 見問題,例如資優兒的完美主義、高度敏感以及與學校 溝通的技巧等。
工作坊二:樂觀孩子系列 此工作坊的主要對象為幼稚園及初小資優兒的家長。家 長通過自我評估的問卷及錄像分享探討解決問題的策 略,並且學習了各種培養資優兒抗逆力的方法。
工作坊三:高階思維系列 此工作坊的主要對象為高小及中學資優兒的家長。家長 通過討論不同的時事話題,學習如何運用各種批判思維 的方法及模式,並認識何謂抽象思維等概念。
請參加我們的工作坊,體驗寓 學習於娛樂的趣味吧! 有關工作坊的詳情請留意本院網站「家長園地」。網址: www.hkage.org.hk
學院動向
想知道這個學年學生服務部和教師專業發展部的 最新課程資料嗎? 欲查詢各課程 / 活動之詳情,請瀏覽學院網站內的「學生園地」和「教師園地」。 學生服務 中文創意寫作工作坊 人文學科
電影藝術與社會文化(大學學分課程) 英文創意寫作(大學學分課程)
歡迎全港中學生參加以 下活動(學生必須經學校 提名報名)
2009 數學二十四章經 數學
2009-10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訓練 2009 數學講座
領導才能
科學 個人成長及發展系列 跨學科課程 主題式講座
新一代社會領袖
XX 奧林匹克選拔賽 / 賽前培訓
香港管治與領袖培訓
XX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 - 2009 香港選拔賽
辯論技巧工作坊
XX 香港物理奧林匹克
物理奧林匹克培訓課程 科學全接觸 學習技巧(腦基礎學習工作坊) 自然數理 - 數學與物理的優美結合 名師教研計劃 各範疇學術講座
教師專業發展課程(2009 年 11 月至 2010 年 5 月) 課程名稱
對象
* 舉辦日期
大型講座: 「照顧學習差異:為高能力學生調適課程的策略與實踐」 (Dr. Sandra Kaplan 主講) (以英語授課)
中小學教師
2009 年 11 月
專題工作坊: 「照顧高能力學生的課程調適」(Dr. Sandra Kaplan 主講) (以英語授課)
小學教師
2009 年 11 月
專題工作坊 ( 二 ): 「適異性課程的單元設計」(Dr. Sandra Kaplan 主講) (以英語授課)
小學教師
2009 年 11 月
中小學教師
2009 年 12 月
何東大型專題演講:「亞洲大都會的人才培育與發展」 (Dr. Francoys Gagne 主講) (以英語授課)
教育工作者
2010 年 1 月
專題課程:「教育與人才培育」 (Dr. Francoys Gagne 主講) (以英語授課)
中小學教師
2010 年1月
情意教育專題講座:「資優生的情意及社交學習」
中小學教師
2010 年 3 月
情意教育專題講座:「完美主義的資優生」
中小學教師
2010 年 4 月
資優教育週年會議(與教育局合辦)
教育工作者
2010 年 5 月
入門課程:「資優教育簡介」(幼稚園場次)
幼稚園教師
2010 年 1 月
入門課程:「資優教育簡介」(小學場次)
小學教師
2010 年 2 月
入門課程:「資優教育簡介」(中學場次)
中學教師
2010 年 4 月
專題研討課程
專題講座:「高階思維的學與教」
結構課程
* 上述課程資料以本學院網頁內公佈為準,請登入學院網站內的「教師園地」查閱詳情。網址:www.hkage.org.hk
15
16
最新消息
一點反思 經 過 多 輪 的 家 長 面 談,「 尋 找 雙 重 特 殊 資 優 兒 計 劃 」 的 資 料 收 集 工 作 已 圓 滿 結 束! 我 們 感 謝 與 會 家 長 付 出 寶 貴 的 時 間 協 助 我 們 進 行 研 究, 他 們 為 孩 子 所 付 出 的 心 力 使 我 們 萬 分 感 動。 一 般 人 認 為 父 母 有 天 賦 異 稟 的 孩 子 就 是 上 天 對 他 們 的 恩 賜, 但 旁 人 能 體 會 那 些 雙 重 特 殊 孩 子 的 父 母 所 面 對 的 無 奈 境 況 嗎 ? 所 謂 學 海 無 崖, 雙 重 特 殊 資 優 兒 的 父 母 應 當 學 習 照 顧 孩 子 的 方 法, 但 假 如 連 教 師 及 專 業 人 士 都 不 甚 了 解 這 些 資 優 兒, 父 母 又 如 何 引 領 孩 子 登 上 彼 岸 呢 ? 很 多 父 母 從 希 冀、 掙 扎 到 心 灰 意 冷, 受 盡 內 心 種 種 困 惑 的 折 騰, 不 知 向 誰 傾 訴。 希 望 我 們 能 為 這 些 父 母 找 到 同 行 者, 讓 他 們 知 道 自 己 並 不 孤 單。 他 們 對 孩 子 沒 有 奢 望, 只 求 孩 子 快 樂 地 成 長; 我 們 能 否 成 人 之 美, 幫 助 他 們 達 成 這 個小小的心願呢 ? 旁人的批評所帶來的傷害總不 及 至 親 的 誤 解, 期 望 有 一 天 我 們 都 能 夠 對
計劃簡介
那些雙重特殊資優兒的父母說: 「你 「尋找雙重特殊資優兒計劃」的第一階段已 在八月完成,我們現正分析雙重特殊資優兒的家庭
們的眼淚我都懂!」
所提供的資料。在整理資料後,我們將在第二階段為這 些家庭提供支援服務。曾參與第一階段小組面談的,在申請 支援服務時將獲得優先考慮。 是次面談共有 129 個符合計劃資格的家庭參與。他們的孩子 一方面擁有比一般兒童高的認知能力,另一方面亦有某些 特殊學習需要。我們按孩子的特殊學習需要區分這些 家庭,當中 35% 的孩子患過度活躍症、28% 有讀
其他 19%
寫障礙、18% 為自閉症或亞氏保加症患者,其 餘 19% 有其他特殊學習需要(見圖一)。
有 關「 尋 找 雙重特殊資優兒計 劃」的詳情,請瀏 覽我們的網站。
過度活躍 35%
自閉症 / 亞氏保加 18% 讀寫障礙 28%
圖一 雙重特殊資優兒的 特殊教育需要分佈
諮詢中心
誰來明白我? 「你孩子的智能較其他人優越,你覺得怎樣 ?」 「那是好事!我不用擔心他應付不了功課!」 「那總比又蠢又有其他問題好!」 「我感覺很累!」 「他要知的,我要先懂;但有時候我真的不懂!我感到自己很不濟!」 「她常說我們不明白她,不管怎樣,我們總是猜錯!」 「如果可以選擇,我希望他只是個普通的孩子。」 聽到以上的回應,心裡很是忐忑。不安的是這些父母應 有的興奮心情給無奈的感傷掩蓋了;可惜的是他們煩惱 的根源竟是自己的孩子 — 社會未來的棟樑! 父母與孩子總會有些愉快的經歷,但親子關係箇中的難 處你又知道否 ? 每當我們談及資優兒的時候,總會要求 父母或師長留意孩子的情意需要,但父母的情意需要又 有誰來關顧呢 ? 在家長諮詢中心工作期間接觸了很多 長期處於備戰狀態的父母,他們的緊張情緒已融於聲線
諮詢中心 本學院的諮詢中心直接為家長提供服務,協助 他們解決教導資優兒的難題。服務包括:
中,不難想像他們坐不安、睡不穩的苦況。我們都希望 完美主義或自我要求高的資優兒學會樂觀、學會放鬆, 但作為父母的又能否以平常心樂觀地看事情呢 ? 家有資優孩子是否樂事 ? 這視乎我們著眼於「資優」還 是「孩子」。就讓我們享受作為父母的樂趣,伴著孩子
· 一位專業受訓的教育顧問免費以電話及電郵 為家長解答疑難 · 為個別有特殊需要的資優學童及其家長提供 面談諮詢服務(經教育顧問預約)
跌跌碰碰,正如我們陪伴你一樣!
諮詢方法 熱線電話:(852) 3698 3947 電郵 : consultation@hkage.org.hk 服務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五: 上午十一時至中午十二時三十分 下午二時三十分至下午四時三十分 (公眾假期休息)
17
《資優樂》創刊號意見調查 我們於二零零九年六、七月期間就《資優樂》創刊號進行了一項 意見調查,在此特別鳴謝各家長讀者提供寶貴的意見。《資優樂》 創刊號意見調查結果如下:
甲、文章數量
乙、內容深淺 過於深奧 4%
較少 36%
丙、趣味性 有趣 24%
過於顯淺 11%
適中 64%
乏味 3%
可以接受 73%
深淺適中 85%
丁、啟發性
具啟發性 46%
沒有 4%
可以接受 50%
聯絡我們 假如你對今期《資優樂》的 內容有什麼意見或查詢,歡迎你 聯絡我們。 學院網頁:www.hkage.org.hk 電郵:ps@hkage.org.hk
諮詢中心 熱線電話:3698 3947 電郵 : consultation@hkage.org.hk
「園外資音」網上討論區 網址:www.hkage.org.hk/blog/ 英語版本可在本學院網站下載。 The English version is available on our website. 香港資優教育學院 2009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Copyright 2009 The Hong Kong Academy for Gifted Educ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