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格黑盒EMW - 《相請不如偶遇》場刊

Page 1


藝術總監的話 跳格第一擊 「跳格黑盒EMW」的三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相請不如偶遇》Etiquette、梅卓燕《日記 VI˙謝幕……》Mui Cheuk Yin”Diary VI. Applause…”和《灼眼的白晨》White Blaze of the Morning。三齣各具獨特劇場氣息的作品將於今年九至十月接連公演,為香港觀眾帶來密集 式的非一般劇場體驗! 《相請不如偶遇》英語原版為Etiquette,由Ant Hampton和Silvia Mercuriali共同創作,並由他倆成立的英國劇團 Rotozaza製作,旨在為觀眾開創一個在劇院以外發生的戲劇體驗,從中打破劇場慣有「表演者」及「觀眾」的分 界線,探究「角色扮演」和「真實自我」不同的感知領域。香港話劇團是次與Rotozaza合作,恪守創作者的原創意 念,並且細意翻譯及精心製作,讓參加者在咖啡室中經歷此劇場活動。 在此再三感謝駐團導演馮蔚衡精心策劃《相請不如偶遇》,也高興能與深諳中西文化的賴閃芳再度合作。她是次擔 任翻譯,並與馮蔚衡聯手執導,共同演繹原創者的非凡意念。同時,感謝Pacific Coffee全力協助,為我們提供如 斯跳格的「體驗場地」,擴闊大家對劇場的認知!

《相請不如偶遇》Etiquette 《相請不如偶遇》Etiquette是由英國青年藝術家Ant Hampton和Silvia Mercuriali創作的非主流劇場,Etiquette讓兩人 相遇在同一公共空間,共同經歷一個約半小時的體驗。參加者將會戴著耳機,跟隨指示與對方聊天,或利用旁邊的 道具進行互動。若你想完全體驗箇中奧妙之處,很簡單,只需要專心聆聽及跟隨指示便可。 Etiquette呈現了人類溝通最原始及最精妙的一面,亦同時向參加者提出質疑:語言是否絕對可靠?我們能否有效地 將思想通過語言完整地表達?透過少女與老人的對話,參加者將被帶到幾個迷你場景,這些場景大部分取材自電影 及戲劇,兩人的私密對話因場景的轉換而不斷地被中斷及重構。 Etiquette為參加者帶來奇妙的體驗:利用預製的指令邀請未經排練的參加者參與演出。在「演出」中,對話已被預 先安排,參加者能享受無拘無束的快感,並在不知不覺間把「觀眾」與「演員」的角色模糊及對調,讓「對話」成 為劇場。 錄音中的場景取材自以下電影和戲劇: 1. 《我的一生》(Vivre sa vie),法國導演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1962年的電影作品。故事講述一個希望當演員的女子,離開丈夫與子 女去找尋機會,但因為生活拮据而從事性工作。它由12個片段組成,並賦予標題。電影展示了性工作者的日常生活和感性一面。《相請不如偶 遇》當中妓女與哲學家的對話節錄自此電影。 2. 《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挪威劇作家亨利.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1879年的劇作,批評十九世紀的婚姻模式。故事講述主角娜 拉活在不平等的婚姻制度下,發現自己的存在一直是個謊言。從前她在家被父親當作玩具,之後她的丈夫亦當她是玩偶。娜拉決定要離開這個 家。娜拉與丈夫分手的場景出現在《相請不如偶遇》之中。 3. 《受影響的女人》(A Woman Under the Influence),美國導演約翰˙卡薩維蒂(John Cassavetes)1974年的電影作品。故事圍繞一個在洛杉 磯的家庭,太太因家庭生活引致精神錯亂,而逐漸出現古怪的行為。因此,當地盤工人的丈夫送太太到精神病院接受治療,家庭亦繼而面臨危 機。《相請不如偶遇》節錄丈夫決定送太太到精神病院後,太太對丈夫的說話。


原英語版本由Arts Council England資助 Rotozaza製作,由Ant Hampton與Silvia Mercuriali創作 創作經理:Katja Timmerberg 監製:Paul Bennun (Somethin’ Else) www.rotozaza.co.uk

Rotozaza 於1998年,由Ant Hampton和Silvia Mercuriali成立,至今已創作近二十個作品。由早期於巴黎及米蘭的環境劇場到 專注利用預製指令,讓未經戲劇訓練的觀眾參與演出的「自動劇場」(Automatic theatre),Rotozaza對任何能夠 模糊「真實」與「建構」的方法抱持極大興趣。藉著作品去拆解亦同時擁抱我們深藏的恐懼:如何肯定我所知道的 是真實?還是被建構出來? Rotozaza創作讓觀眾們高度參與的作品,在過程中一同經歷及建立關係,重新感受何謂生活在真實之中。Rotozaza 經常在作品中加入電影片段或錄音,將共有的經驗與我們半虛構、個人及以視覺為主的生活模式並置,更提出質 疑:我們是否清醒地生活在虛幻之中?

Ant Hampton 來自英國,1998年起以Rotozaza名義開始創作。作品橫跨表演、劇場、裝置、空間介入及寫 作,經常讓未受訓練的客席「表演者」,跟隨預製的指令在舞台或公共空間作演出。 Etiquette是他與Silvia Mercuriali以Rotazaza名義創作的最後一個作品,也是他們首個 Autoteatro作品。Ant亦為Manifesta7 Biennial for Contemporary Art的戲劇顧問,曾與英國的 Forced Entertainment合作。除創作以外,Ant亦於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培訓計劃進行教學,如 MAKE(愛爾蘭)、A-PASS及Sound Image Culture(比利時)及Dasarts(荷蘭)等等,內容 包括:「幻想的介入—環境劇場的文字」、「找尋公共空間裡的聲音」等等。近作有以「現 場人像素描」為題、邀請未經戲劇訓練的觀眾參與的實驗作品The Other People。 www.anthampton.com

Silvia Mercuriali 意大利人,主要在英國創作。自1998年起參與劇場、裝置藝術、實驗劇場及體驗劇場 (immersive theatre)演出,並與Ant Hampton以Rotozaza名義創作。她亦與各地藝術家合 作,不斷發掘創新的藝術形式及主題。Silvia曾獲英國最大的慈善基金會—維爾康基金委約 創作錄音作品The Eye;與藝術家Simon Wilkinson以il pixel rosso名義為倫敦巴特西藝術中心 (Battersea Arts Centre)創作Rebel and Rubble,觀眾配以視像眼鏡在建築物內遊走,重新認 識藝術中心的歷史。自11年起,與Gemma Brockis創作Berlin,Nevada系列,其中作品Still Night曾於布里斯本、倫敦、雅典及橫濱上演。除創作以外,Silvia亦曾為Shunt、Clod Ensemble及Vincent Dance Theatre擔任舞者及編作演員。 www.silviamercuriali.com

Photo by Kuva Liisa Takala


粵語版本製作人員 翻譯

賴閃芳

導演

馮蔚衡 賴閃芳

錄音及混音

劉穎途

聲音演出 指示A

邱廷輝

指示B

張雅麗

娜拉

黃慧慈

托夫

歐陽駿

製作人員 監製

彭婉怡

執行監製

鄺天恩 郭穎姿

市務推廣

黃詩韻 張泳欣 陳嘉玲

技術監督

梁鴻略

道具製作

黃敏蕊

音響操作

趙浩錀 羅美琦

翻譯及導演

賴閃芳

英國艾賽特大學舞台實踐藝術碩士(主修演員訓練)及 香港中文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研究學士。在學期間,獲 頒獎學金赴德國弗萊堡大學及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交流。碩士畢業後於歐洲從事戲劇創作及表演。現為一 條褲製作應用戲劇及戲劇文學主任、自由身戲劇導師、 導演及文學指導。

導演

馮蔚衡

英國艾賽特大學舞台實踐藝術碩士及香港演藝學院戲劇 學院首屆畢業生。1988年加入香港話劇團,曾任首席演 員、藝術總監助理、創作統籌等職位;10年出任駐團導 演,負責統籌及策劃本團黑盒劇場的節目。13年及15年 分別憑《紅》及《安˙非她命》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導 演(悲劇 / 正劇)。

錄音及混音

劉穎途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舞台及製作藝術學院,獲藝術學士 (榮譽)學位,主修舞台音響設計及音樂錄音。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