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場刊 The Homecoming House Programme

Page 1



編劇 Playwright

哈洛.品特(英國)

佈景設計 Set Designer

HAROLD PINTER (UK) 翻譯 Translator

TSANG MAN TUNG

潘惠森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er

PAUL POON 導演 Director

譚嘉儀 MANDY TAM

薛卓朗

燈光設計 Lighting Designer

CERI SHERLOCK

張國永 LEO CHEUNG

音樂及音響設計 Music & Sound Designer

郭宇傑 JAYCEE KWOK

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全劇長約2小時20分鐘,設中場休息15分鐘 Approximately 2 hrs 20 mins with 15 mins intermission

Hong Kong Arts Centre Shouson Theatre 4 –5 , 7–11, 14–18.3.2017 • 7:45pm 11–12, 18–19.1.2017 • 2:45pm ▲

本劇含吸煙場面、粗俗用語及成人內容,敬請留意 This programme contains smoking scenes, strong language and adult content 各位觀眾: 為求令表演者及觀眾不致受到騷擾,請關掉手提電話、 其他響鬧及發光裝置。同時請勿在場內飲食或擅自攝影、 錄音或錄影。多謝合作。 To avoid undue disturbance to the performers and other members of the audience, please switch off your mobile phones and any other sound and light emitting devices before the performance. We also forbid eating and drinking, as well as unauthorized photography, 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in the auditorium.

網上問卷 online survey

媒體贊助 Media Sponsor

曾文通

▲3月4日及5日夜場為公開預演場

Public Previews on March 4 & 5

學生專場 STUDENT MATINEES ^

9 & 14.3.2017 • 2:30pm ^

支持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的「2016/17 高中生藝術新體驗計劃」 In support of the “2016/17 Arts Experience Scheme for Senior Secondary Students” presented by Leisure and Cul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 3月12日下午場及學生專場演出後設有座談會 Post-performance talks on March 12 matinee and student matinees

請登入 please visit:

www.hkrep.com

指定髮型用品 Official Hair Styling Products

指定卸粧用品 Official Make-up Remover Products

1



藝術總監的話 懸念一觸即發 這是香港話劇團首度於主舞台搬演英國戲劇大師哈洛.品特的劇作, 也是本團一次向高難度挑戰的製作。品特的戲向來難演,不論導與演 也可發掘出極大的詮釋空間和變化 ─台詞的表面孕育著「潛台詞」; 每一刻停頓(pause)以至每一段沉默(silence)都可埋伏著角色隱藏 的思慮,憎恨與猜忌化成不同的轉機,甚至是殺機!最妙是真正的暴力 卻不會直接呈現,反而壓抑在無限的張力之中,扣人心弦。劇中一些看 似無傷大雅或沒甚起伏的情節,最終又可演變成荒誕的局面。1964年 面世的《回歸》 ,和品特其他同期創作的劇目(1957-68) ,均被西方評 論稱為「威脅喜劇」 (Comedies of Menace)。 我們選演《回歸》,是因為此劇極具藝術性和宇宙性。《回歸》於 67年榮獲東尼獎最佳戲劇獎(Tony Award for Best Play)。其百 老匯四十周年紀念演出,亦獲提名2008年東尼獎最佳重新演繹獎 (Best Revival of a Play),可見此作歷久不衰!《回歸》也曾於七十 年代被改編成電影,劇本同樣出自品特之手。在西方的戲劇界、電影 界和學術界,《回歸》絕對是廣為談論的品特代表作。

antHony chan

陳敢權

藝術總監 ARTISTIC DIRECTOR

《回歸》對兩性間權力的探討,以至對政治間謀朝篡位的隱喻,充滿 著可堪玩味的戲劇元素。繼13年公演的《櫻桃園》後,我們非常榮幸 再次邀得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院長薛卓朗教授(Prof. Ceri Sherlock)為劇團執導《回歸》,為香港觀眾重新演繹西方經典戲劇。薛 教授對戲劇和文學瞭如指掌,今次和本團演員再度合作,也是一次 難得的劇藝交流!

Photo_Pow@Bluer • Fashion_Harrison Wong

我也感謝鬼才編劇潘惠森破格的翻譯,讓本地觀眾不會礙於演出 語言和東西文化的阻隔,盡嚐品特劇作的神髓!另從西方劇界創出了 「品特式」 (Pinteresque)這個詞彙,足見品特的劇作別具一格。我 們的團員也非常努力鑽研《回歸》的演繹,配合設計師們的精心設 計,相信製作將為大家帶來嶄新的觀感!各位也不容錯過,國立臺 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專任助理教授于善祿先生為《回歸》撰寫的戲 劇文學分析文章。

陳敢權

3


2005年,哈洛.品特榮獲作家獎項中可謂全球最高榮譽的諾貝爾文學獎。瑞 典學院主席霍勒斯.恩達爾在宣佈獎項時表示,品特是一位「以劇作揭露日 常閒談中的危機,強行打開了壓迫的封閉房間」的藝術家。 品特於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的發言時表示:「1958年,我如此寫道:『真假、 對錯之間,並無絕對分野。事物對或錯並非必定;也可以既對亦錯。』我認 為這些主張仍然合理,也仍然適用於以藝術探索現實。所以作為作者,我 支持這些主張,可是作為一個公民,我卻無法給予支持。作為公民,我必須 問:何為是、何為非?」 品特在30年10月10日生於倫敦東部,乃劇作家、導演、演員、詩人及政治運 動家。他一共創作了二十九齣舞台劇作,包括《生日派對》 、 《看門人》 、 《回 歸》 、 《背叛》等,及《風流公子花弄蝶》 (即《僕人》)、 《一段情》及《法國 中尉的女人》等二十一齣電影劇本,並執導二十七齣舞台劇作,包括詹姆 斯.喬伊斯的《放逐》 、大衛.馬梅的《奧利安娜》、西蒙.格爾的七齣劇作 以及多齣個人作品,包括生平最後一齣作品《慶祝》及首齣作品《房間》, Photo_Martin Rosenbaum

Harold

於00年春季於倫敦阿爾梅達劇院同步上演。 品特對政治關注廣為人知。多年以來,他強烈譴責全球國家濫用權力,包 括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轟炸塞爾維亞,庫爾德的政局困境以及伊

Pinter 哈洛‧品特

編劇 Playwright

拉克戰爭。他譴責英國參與伊拉克戰爭,並稱美國總統小布殊及英國首相 貝理雅為「恐怖分子」。01年,品特被診斷患癌,但仍然繼續寫作及抗爭。 他在詩作中亦有透露對時局的憤怒,在03年作品集WAR之中格外明顯。 08年12月24日,品特不敵癌魔,與世長辭。 品特的作品啟發多代劇作家,湯姆.史達帕、大衛.馬梅、馬丁.昆普、馬 克.瑞文希爾及莎拉.肯恩等受其影響尤深。時至今日,其劇作仍然在全球 各地上演,新觀眾在其作品中感受到「品特式」的獨特、奇異、令人感到不 適、預示性的氣氛,感受到品特所營造的語言、韻律、停頓、靜默及灼熱的 影像。為品特作傳的作者米高.比靈頓寫道:「我發現他的劇作往往被形 容為神秘莫測,幾乎全部源自其個人經歷的記憶。如果它們能讓全球觀 眾產生共鳴,那該是因為他明白到人類生命的虛妄,感覺其多數基於心理 及領土之鬥爭。品特對戲劇的貢獻深遠。他擁有詩人的聽覺,其戲劇韻律 感幾乎完美無瑕,並能在日常生活的紛爭當中提煉出文學。我相信他的劇 作—從57年的《房間》到00年的《慶祝》都能經得起風霜。事實上,其中 如《生日派對》 、 《回歸》 、 《無人地帶》等等許多已成現代經典。」 由薛卓朗撰寫


In 2005, Harold Pinter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the highest honour available to any writer in the world. In announcing the award, Horace Engdahl, Chairman of the Swedish Academy, said that Pinter was an artist “who in his plays uncovers the precipice under everyday prattle and forces entry into oppression’s closed rooms”. In the acceptance speech for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2005, Pinter said:

‘In 1958 I wrote the following: “There are no hard distinctions between what is real and what is unreal, nor between what is true and what is false. A thing is not necessarily either true or false; it can be both true and false.” I believe that these assertions still make sense and do still apply to the exploration of reality through art. So as a writer I stand by them but as a citizen I cannot. As a citizen I must ask: What is true? What is false?’ Born 10 October 1930 in East London, playwright, director, actor, poet and political activist. He wrote twenty-nine plays including The Birthday Party, The Caretaker, The Homecoming, and Betrayal, twenty-one screenplays including The Servant, The Go-Between and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and directed twenty-seven theatre productions, including James Joyce’s Exiles, David Mamet’s Oleanna, seven plays by Simon Gray and many of his own plays including his latest, Celebration, paired with his first, The Room at The Almeida Theatre, London in the spring of 2000. Pinter’s interest in politics was a very public one. Over the years he spoke out forcefully about the abuse of state power around the world, including NATO’s bombing of Serbia, the plight of the Kurds and the Iraq War. He decried Britain’s involvement in the Iraq War, and he called both U.S.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and British Prime Minister Tony Blair “terrorists”. After being diagnosed with cancer in 2001, Pinter continued his writing and activism. Pinter expressed some of his outrage in his poetry, particularly his 2003 collection, WAR . Pinter succumbed to cancer on December 24, 2008. Pinter’s work has inspired and informed generations of playwrights, especially Tom Stoppard, David Mamet, Martin Crimp, Mark Ravenhill and Sarah Kane. Pinter’s plays are still widely performed around the world, with new audiences experiencing the distinct, strange, uncomfortable and foreboding atmosphere of “Pinteresque” — the language, rhythms, pauses, silences and searing images — created by the late writer. Of Pinter, his biographer Michael Billington writes “what I discovered was that his plays, so often dubbed enigmatic and mysterious, were nearly all spun out of memories of his own experience. If they connected with audiences the world over, it was because he understood the insecurity of human life and the sense that it was often based on psychological and territorial battles. Pinter’s contribution to drama was immense. He had a poet’s ear for language, an almost flawless sense of dramatic rhythm and the ability to distil the conflicts of daily life. I believe his plays, from The Room in 1957 to Celebration in 2000, will endure wind and weather. Indeed many of them already, such as The Birthday Party, The Homecoming and No Man’s Land, have the status of modern classics.” Written by Ceri Sherlock

5


香港市民,父母皆為二戰逃港難民,故為難二代。 現職教師,業餘寫劇。

Paul Poon 潘惠森

6

翻譯 Translator


薛卓朗現為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院長及教授。曾於2013年為香港話劇團執導契訶 夫得獎作品《櫻桃園》。他從事藝術工作超過三十年,曾擔任劇場、電影、電視及歌劇 導演和表演藝術導師。 他在Cymru劇團(威爾斯國家劇團)和威爾斯國家歌劇團開展導演事業。曾為倫 敦Actors Touring Company和威爾斯Theatrig劇團擔任藝術總監,並為Elidir Film的戲劇總監、威爾斯電視台第四台(S4C)和英國廣播公司的藝術和製作總監。 他執導的舞台、電視紀錄片和電影作品曾獲多個導演獎項,包括金門獎(三藩市)、 Golden Torc – Spirit of the Festival(塞爾特)、Publikunspreis(維爾茨堡)、Chris Award(哥倫布)、Houston Woldfest和英國皇家電視學會獎。 薛教授於10年加入香港演藝學院,出任導演及編劇系主任,1 1年擔任戲劇學院院 長。曾為戲劇學院執導布圖.史特勞斯《公園裡》;嘉連《早上的繁星》;布萊恩.費爾 《豐收月起舞》;費德利果.加西亞.洛爾迦《深閨大宅》;契訶夫《三姊姊》;莎拉.肯 恩《渴求》、《4.48精神崩潰》及亞瑟.史尼茲勒《環》;以及為音樂學院執導布列頓的 《仲夏夜之夢》及歌劇《塞墨勒》。 薛教授畢業於倫敦大學國王學院,並於Cardiff創意及文化工業中心取得博士銜。他 曾任洛杉磯加州大學的Fulbright學者、劍橋大學的 Judith E. Wilson 院士,現任倫 敦金斯頓大學及亞伯里斯威斯大學戲劇榮譽教授、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會員及英國高 等教育學院院士。

Ceri Sherlock 薛卓朗

導演 DIRECTOR

Ceri Sherlock is the Dean of the School of Drama and a Professor at Hong Kong Academy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HKAPA). For the 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he directed the award-winning production of Anton Chekhov’s The Cherry Orchard in 2013. He has an extensive thirty-year career in the Arts and is a theatre, film, television and opera director and a performing arts teacher. He began as a trainee director with Theatr Cymru (National Theatre of Wales) and as a staff director at Welsh National Opera. Ceri was Artistic Director of the Actors Touring Company, London and the founding director of Theatrig in Wales. In broadcasting Ceri was Head of Drama at Elidir Films; a Commissioning Editor at S4C; Commissioning Executive Arts (BBC Wales) and an Executive Producer (BBC 4). He has won numerous Best Director Awards for his theatre productions, television documentaries and films including a Golden Gate Award (San Francisco); Golden Torc – Spirit of the Festival (Celtic); Publikumspreis (Wurtzburg); Chris Award (Columbus); Houston Worldfest (Gold) and a coveted Royal Television Society Award. He joined the HKAPA as Head of Directing and Playwriting in 2010, becoming Dean of Drama in 2011, where he has directed Botho Strauss’ Der Park, Alexander Galin’s Stars in the Morning Sky, Brian Friel’s Dancing at Lughnasa, Gabriel Garcia Lorca’s The House of Bernarda Alba, Anton Chekhov’s Three Sisters, Sarah Kane’s Crave and 4:48 Psychosis and Schnitzler’s La Ronde for the School of Drama all in Cantonese; and Benjamin Britten’s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and Handel’s Semele for the School of Music. Ceri was educated at King’s College and the Institute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London and at the Cardiff Centre for Creative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where he gained his Ph.D. He was also a Fulbright Scholar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Nipkow Fellow (Berlin) and a Judith E. Wilson Fellow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He is an Honorary Professor in Drama at Kingston University, London and the University of Aberystwyth, a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for the Arts (FRSA) and a Fellow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FHEA).

7


導演的話 哈洛.品特《回歸》的處理難度極高,其中挑戰性顯然而見:獨特的「品特式」風格—停頓、省略、 靜默;簡約;氛圍滿佈張力與威脅;血淋淋的語言暴力;劇中人物行為的原始野蠻;意義的含糊,以 及影像與姿態的詩意。不過,最難的地方,是如何在文本的存在主義式的象徵意義與品特創造的 似實還虛的劇中世界之間取得平衡。 品特在接受2005年諾貝爾文學獎時發言表示:「真假、對錯之間,並無絕對分野。事物對或錯並非 必定;也可以既對亦錯。真相在戲劇世界裡,永恆地虛渺。你永遠無法尋獲它,但會身不由己地一直 去找。明顯地,尋找是努力的動機。你的任務是去找⋯⋯但真相是,在戲劇藝術裡,單一的真相從 未存在。(這個世界裡)有許多個真相 。」 劇評家約翰.拉爾就本劇所寫的,頗能總括我的觀感:「《回歸》改變了我的生命。在此劇之前,我 以為語言只為承載意義;之後,我視之為防禦武器。此前,我以為戲劇以話語為重;此後,我體會 到不言而喻之妙。一張座椅的位置、一個停頓的長度、一個姿態的選擇,皆可表達深長意義⋯⋯我 不太懂得我看到了什麼;我僅知道此劇結合懸疑與嚴密,歎為觀止,更讓我學會關於生命、關於語 言、關於戲劇敘事的一些新義。品特將旁述取出劇場之外:《回歸》沒有給予任何解釋、理論、真 相、貫線或絕對。我深被此劇的魅力吸引。」 《回歸》寫於1964年,花了六星期完稿。品特在一份早期手稿上寫下「妒忌」一詞。詞邊還有一組類 似韻文的句子: B 與C 的A B 與 A 的C A 與C 的B 品特說:「此劇可謂自然而成。」品特最要好的一位猶太朋友莫里斯.韋尼克在秘密結婚後移居加 國,於當地成為教師,八年後(即64年)《回歸》寫成前不久,他帶同妻兒回家首次與父親見面。如 此情境,正是品特創作本劇的跳板。 本劇名曰《回歸》頗為諷刺。回歸者是誰?似乎是Teddy,又或許是Ruth?我們後來發現,她的出生 地原來離Teddy的故鄉不遠。是我們自己嗎?我們發現從未改變而又滄海桑田的事件,不但發生在 我們自己身上,而且我們與過去的聯繫不可避免,兼由未來決定。 劇中兄弟慣例式地爭佔地盤,是家族爭執,亦有其象徵意義。誠然,他們與領土、宅邸、世代變更、 承繼、承傳、性能力與權力有關,但亦有關於中庸、社會共存的適當平衡、男與女、人類本質與及真 相實質。 與香港話劇團共同探索《回歸》這部作品,我既覺榮幸非常,亦感責任重大。與劇團的創作及技術 團隊合作,特別是與我的好同事、負責翻譯這部巨著的潘惠森先生合作,實在是難能可貴的機會。 然而,如諾貝爾文學獎所言,品特是「二十世紀下半葉英國戲劇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為他們及香港 觀眾介紹品特最具挑戰性的作品之一,實在責任非輕。

薛卓朗 8


Approaching Harold Pinter’s The Homecoming is a daunting task and the challenge is self-evident: The signature “Pinteresque” style—pauses, ellipses, silences; the minimalism; the atmosphere of menace and tension; the visceral violence of the language; the barbarity of behaviour; the ambiguities of meaning and the poeticism of image and gesture. But above all it is how to balance the existential symbolism of the text with the seeming ‘reality’ of the world Pinter creates.

director

In his acceptance speech for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Pinter in 2005 wrote: “There are no hard distinctions between what is real and what is unreal, nor between what is true and what is false. A thing is not necessarily either true or false; it can be both true and false… Truth in drama is forever elusive. You never quite find it but the search for it is compulsive. The search is clearly what drives the endeavour. The search is your task… But the real truth is that there never is any such thing as one truth to be found in dramatic art. There are many.” The theatre critic John Lahr sums up my own feelings on the play when he writes: “ The Homecoming changed my life. Before the play, I thought words were just vessels of meaning; after it, I saw them as weapons of defense. Before, I thought theatre was about the spoken; after, I understood the eloquence of the unspoken. The position of a chair, the length of a pause, the choice of a gesture, I realized, could convey volumes… I didn’t know quite what I’d seen; I knew only that the play’s spectacular combination of mystery and rigor had taught me something new about life, about language, about the nature of dramatic storytelling. Pinter had taken the narration out of theatre: The Homecoming offered no explanations, no theory, no truths, no through line, no certainties of any kind. I was drawn to the charisma of the work.”

The Homecoming was written in six weeks in 1964. In an early note for The Homecoming, Pinter wrote the word “ jealousy.” Beside it, like a sort of rhyme scheme: A of B and C C of B and A B of A and C Pinter said, “It kind of wrote itself.” One of Pinter’s closest Jewish friends, Morris (Moishe) Wernick, having secretly married, emigrated to Canada, where he became a school teacher; eight years later, in 1964—just before The Homecoming was written—Wernick return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introduce his wife and his children to his father. That situation was Pinter’s springboard. But the title of Pinter’s play The Homecoming holds a kind of irony. Whose homecoming is it? It seems to be Teddy’s. Or is it Ruth’s? For as we discover, she was born nearby. Or is it our own? The event at which we discover that nothing has changed and everything has changed not least within our own selves and that somehow we are inexorably connected to our past and determined by our futures. The ritual territorial battles between male siblings enacted in The Homecoming are both domestic and archetypal conflicts. Indeed, they about the turf, about the house, about generational change, inheritance, legacy, and about sexual potency and power but they are also about balance, the appropriate equilibrium for social coexistence; about Man and Woman; about the essence of our humanity, and the nature of truth. Exploring The Homecoming with HKRep is a privilege and responsibility. A wonderful opportunity to work again with the artistic company, creative and technical teams, with my creative collaborators, and in particular, my esteemed colleague Paul Poon as translator of this daunting text. But a responsibility too to introduce to them and the Hong Kong audience to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works of Harold Pinter who, as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noted is seen as “the foremost representative of British drama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Ceri Sherlock

9


離家或回家?— 品特的家庭荒謬劇 文:于善祿

猶太裁縫師獨生子哈洛.品特的劇作《回歸》 ( The Homecoming)寫成於1964年, 這是他所創作的第三個長篇劇本,並在65年6月3日由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在奧德維奇劇院(Aldwych Theatre)首演,由著名導演彼得. 霍爾(Peter Hall)執導。 品特在這個劇本中所描寫的家—雖然粵語版追求中性時空、模糊史地、杜撰名詞,但在 此之前,我仍想討論一下原劇的家—座落在倫敦北部,應該是樓高兩層的舊房子,有基 本的空間規劃,沒甚麼光鮮亮麗的裝潢,家具擺設稍微凌亂,差不多就是勞工階級薪水 收入可以負擔的住所。 嚴格說起來,在這個故事裡,有兩個家庭,倘若以Teddy為基點,既有他的原生家庭, 也有他的衍生家庭。原生家庭的大家長Max,年七十歲,繼承了父親的肉販事業,刀工很 好,目前已經退休在家,喜歡倚老賣老,囉嗦碎念,好提當年勇,不但有潔癖,甚至幾乎 抱怨所有周遭的人、事、物;大兒子Teddy是家裡最會念書的,取得博士學位之後,在美 國當哲學教授;二兒子Lenny大概從事色情業皮條客,他對女人都有輕薄、侵犯的傾向, 劇中甚至提議讓大嫂Ruth投身為娼,他可以提供色情公寓以供營業;小兒子Joey有一份 拆除建築的勞力工作,年輕力壯,精力充沛,勤練拳擊,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拳擊師;另 外,Max的弟弟Sam(香港演出版譯作「三叔」)打過二戰,是位退伍軍人,一直沒有結 婚,是名經驗豐富的駕車司機,開過垃圾車、聯結車(貨櫃車)、出租汽車,現在則開私 家車,專門替富豪與商務人士服務,然而Max卻經常羞辱他,認為他懶散,胸無大志,一 事無成。 而Teddy的衍生家庭,指的就是他和Ruth所組織的小家庭,他們結婚六年,育有三個男 孩,但Teddy的原生家庭成員對此幾乎一無所知;Ruth的廚藝似乎還不錯,相夫教子,是 Teddy的賢內助,昔日她曾是一名身體攝影模特兒,劇中關於她的過去,其實線索不多, 每每隱晦或略過,是個謎樣的女人,我們看到的是,她身為一位外來者,初次來到這個全

10


theatre literature

男人的家庭,面對Lenny的語帶威脅、Max的賤斥女性、Joey的相擁親吻,甚至是Teddy 的冷漠逃避,她通通無所畏懼,幾乎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尤其在Max與Lenny計劃將 她投入娼業時,還能夠與他們討價還價,最終甚至使得Max和Joey都跪倒在她的椅子 旁,儼然她才是掌控全局的女王一般,這個劇中畫面深具類宗教的儀式感,或性別政治 的象徵寓意。 事實上,這個家族還有一樁深埋日久的不堪秘密:Max的好友MacGregor( 港譯「麥國 東」)趁著Sam載他和Max的老婆Jessie出去兜風時,在車的後座,搞了Jessie。這個家 族醜聞使得Max不但認為Jessie是個蕩婦,與自己的好友通姦,對於女人也不太信任,物 化女性,甚至以為女人非娼即婊。他初見Ruth,就已經不斷在Teddy面前稱她為婊子, 完全不顧及身份與情面;而Max長久以來不斷地羞 辱數落Sam,也曾幾度懷 疑Sam和 Jessie搞曖昧,最終迫使Sam不得不在眾人面前,一口氣揭露這項醜聞。最荒謬的是,當 Sam沙啞地說完之後,他便癱軟無力而倒下,Max仍認為這只是一種Sam病態的想像。 因為Jessie已死,MacGregor又不知去向,而我們未能在劇中看到事發當下,我們終究只 能聽到Max和Sam各自的片面之詞,無從確認。其實類似的不定感,籠罩並瀰漫在整齣 戲裡。 Teddy的處境則呈現某種尷尬,但多半跟他的性格與反應有關,過於懦弱,選擇逃避與 漠視。在這樣的勞工階級原生家庭成長,祖父和父親都從事屠宰業;兩位弟弟不是皮條 客,就是拳擊手,或是拆除工,多屬於身體勞動的相關行業;母親和父親的好友似有姦 情,而且還發生在叔叔的後車座;唯獨他一路讀到哲學博士學位,並以此謀得在美國學 校任教的機會,從事的是學術研究與精神勞動,頗有些「歹竹出好筍」(台語俗諺,意指 平庸的父母,也能生出有成就的下一代)的意味。Teddy的尷尬在於他有兩個家,難得帶 著他的太太Ruth,從美國出發旅行,剛到過意大利威尼斯,回到倫敦的原生家庭,卻立 即遭到父親的語言斥辱,父、弟還聯手計劃要將Ruth推入妓坑;對此他只想趕快結束這 趟「旅行」(荒謬而諷刺,返鄉之旅成了旅行,離開倫敦則是「回家」,異鄉才是故鄉),

11


回到美國與孩子們重聚,甚至覺得這邊充滿壓力與不適,而那邊則比較乾淨而且陽光普 照。若我們將不明確的「回家」主詞暫時擱置,經此分析,Teddy應為「回家者」,但實為 「離家者」,而且算是再犯:六年前不告而別,落腳美國,娶妻生子;六年後飽受羞辱,欲 振乏力,留下妻子而獨自返回美國。 相對於Teddy的尷尬,Ruth則是個謎樣的局外人,她和這個家的關係算是姻親;除了前面 提到的身體攝影模特兒及不錯的廚藝,我們對她的過去完全不清楚,有一次她幾乎要說 出口了,卻被Teddy接口粉飾了。她的幾次出場,包括和Teddy初到這個家,不累但嫌悶, 不想睡覺,想四處走走;和Lenny的初次邂逅與談話,兩人之間就充滿了戲劇性,Ruth原 先似乎有點疑懼謹慎,還在警覺地觀察中,畢竟人生地不熟,而Lenny則已顯現某種侵 犯性,他的語言加上肢體動作,自吹自擂,貶抑他人,令人感到有所逼迫。兩人各自裝腔 作態,語言之間的底層卻有很多的慾望竄流,這是非常精彩的一場戲,恰似相互挑逗的 危情探戈;以及最後似乎是她才掌握了全局的靜止畫面,當然仍留下不少謎團。當Lenny 和Teddy在辯證存在與虛無的哲學問題時,Ruth突然蹦入一段關於行動與詞語的莫名 獨白,與前後台詞完全不成脈絡,連說話的對象都模稜兩可、曖昧不清,然而就在這段 獨白裡,她透露「出生在離這兒很近的地方」,之後Teddy催促著幾次「我想我們該回去 了。」、「我們回家好嗎?」時,她的回答總是「為甚麼?」,似乎這裡就是她的家,似乎局 外人才是真正的「回家者」,她才是掌握全局、運籌帷幄的主角。

作者簡介 — 于善祿 現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專任助理教授。為臺灣資深劇場生態觀察及戲劇評論 家,相關評論文字已有數百萬言,廣佈於眾多華人藝文報章媒體;主要研究領域為當代華 文戲劇,尤其對於香港、澳門及新加坡等地華語劇場發展現況,有深入的觀察研究與涉 獵;另外在西洋劇場史、台灣劇場史、應用劇場、戲劇美學理論方面,也是其擅長的學術領 域;長年擔任文化部、國藝會、兩廳院、臺北市文化局等機構之評議委員;著有《波瓦軍械 庫:預演革命的受壓迫者美學》(臺北:黑眼睛文化,2007)、《臺灣當代劇場的評論與詮 釋》(臺北:臺北藝術大學,遠流,2014)。 部落格LULUSHARP:http://mypaper.pchome.com.tw/yushanlu

12


故事

story

哲學教 授Teddy帶同妻子Ruth回歸老 家,回家後二人關係卻起了變化,夫妻之 間若即若離,老父Max更發現Ruth與其 另外兩名兒子關係曖昧。Teddy萌生與 Ruth離開的念頭,此時Max提出一個驚 人建議⋯⋯Ruth前路如何,只有她自己 能決定。 After leaving home for years, philosophy professor Teddy returns with his wife Ruth. In the home town, the couple’s rel ationship begins to change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m grows. Teddy’s father Max later witnesses a flirtatious event between Teddy’s two younger brothers, Lenny and Joey, and Ruth. As Teddy proposes leaving with her, Max comes up with the surprising suggestion that she should stay… Which path should Ruth follow? Only she herself can decide.

13


scenes & cast list

分場表 夏天,一間舊屋。一個廣闊的房間。 Summer, an old house. An open spacious room.

第一幕 Act ONE 第一部分 傍晚 第二部分 夜 第三部分 第二天早上

Part 1 Evening Part 2 Night Part 3 Next Morning

第二幕 Act TWO 第一部分 下午 第二部分 傍晚

Part 1 A fternoon Part 2 Evening

角色表

14

MAX

高翰文 KO HON MAN

LENNY

劉守正 LAU SHAU CHING

SAM

辛偉強 CHRIS SUN

JOEY

歐陽駿 EDDY AU YEUNG

TEDDY

邱廷輝 YAU TING FAI

RUTH

陳煦莉 KARRIE TAN

JESSIE

雷思蘭 LUI SI LAN


製作人員表 編劇 Playwright 翻譯 Translator 導演 Director 佈景設計 Set Designer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er 燈光設計 Lighting Designer 音樂及音響設計 Music & Sound Designer 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導演助理 Assistant to Director 服裝設計助理 Assistants to Costume Designer 中文字幕整理 Chinese Surtitle Adaptation 監製 Producer 執行監製 Deputy Producer 市務推廣 Marketing

票務 Ticketing 技術總監 Technical Director 技術監督 Technical Manager 執行舞台監督 Deputy Stage Manager 助理舞台監督 Assistant Stage Managers 道具製作 Props Maker 服裝主任 Wardrobe Supervisor 助理服裝主任 Assistant Wardrobe Supervisor 服裝助理 Wardrobe Assistant 化妝及髮飾主任 Make-up & Hairdressing Mistress 助理化妝及髮飾主任 Assistant Make-up & Hairdressing Mistress 總電機師 Chief Electrician 電腦燈錄序及控制員 Moving Light Programmer & Operator 電腦燈控制員 Moving Light Operator 影音技師 Audio-visual Technician 字幕整理及操作 Surtitle Operator 後台主任 Backstage Master 佈景製作 Set Constructor 宣傳平面設計 Promotional Graphic Designer 宣傳攝影 Promotional Photo Shooting 演出攝影 Performance Photo Shooting 場刊設計 House Programme Design 場刊印刷 House Programme Printing #

production team list

哈洛.品特 Harold Pinter(英國UK) 潘惠森 Paul Poon* 薛卓朗 Ceri Sherlock* 曾文通 Tsang Man Tung 譚嘉儀 Mandy Tam 張國永 Leo Cheung* 郭宇傑 Jaycee Kwok 王俊豪 Wong Chun Ho 雷翰賢 Raymond Lui* 黃嘉琪 Wong Ka Ki 何綽祈 Ho Cheuk Ki 岑偉宗 Chris Shum 梁子麒 Marble Leung 黎栩昕 Sunnie Lai 黃詩韻 Anita Wong 麥素瑩 Stephanie Mak 陳嘉玲 Karen Chan 鄺天恩 Matthew Kwong 李晶慈 Crystal Li 溫大為 David Wan 顏尊歷 Johnny Yien 羅美琦 Katy Law 譚佩瑩 Dawn Tam 關凱明 Kwan Hoi Ming 黃敏蕊 Wong Man Yui 甄紫薇 Annabel Yan 胡瑞心 Jac Woo 張素芝 Cheung Soo Chi 王美琪 Maggie Wong 黎雅宜 Miki Lai 朱 峰 Chu Fung 葉曉彤 Ip Hiu Tung 伍嘉儀 Ng Ka Yee 祁景賢 Kee King Yin 蘇子柔 Daphne So 梁國雄 Leung Kwok Hung 迪高美術製作公司 Dick Ko Arts Production Company

Peter Bird Studio Kwok Chi 阮漢威 Yuen Hon Wai Kevin Lo@Southgate Design 運通製版印刷(國際)有限公司 G. L. Graphic & Printing Ltd.

蒙香港演藝學院允准參與製作 With the kind permission of The Hong Kong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

15


Ko Hon Man

高翰文 MAX 飾

自1986年加入香港話劇團以來,已演活了過百個老、中、青,古今中外的角色。 主要的演出包括: 《愛情觀自在》 、 《仲夏夜之夢》 、 《伊狄帕斯王》 、 《靈慾劫》 、 《如夢 之夢》 、 《家庭作孽》 、 《暗戀桃花源》 、 《豆泥戰爭》 、 《櫻桃園》及《都是龍袍惹的 禍》等。近年在《2029追殺1989》飾演壯年到老年的鍾宜棟,在《遍地芳菲》中 飾演熱血革命青年羅坤,《紅》中飾演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 Mark Rothko,《最後 作孽》中飾演暴發戶薛先生,及《一頁飛鴻》 (重演)中飾演粵劇編劇葉飛鴻,都充 分表現他戲路之廣。 曾憑《還魂香》的青龍子一角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配角(悲劇/正劇),及 憑《紅》 (首演)獲提名最佳男主角(悲劇/正劇) ;2011年憑《豆泥戰爭》榮獲第 二十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主角(喜劇/鬧劇)殊榮。除演出外,亦經常參與幕後 配音工作,是不少卡通人物的指定配音員,如《史力加III》的魅力王子、《美女與 野獸》的野獸、Thomas & Friends、《北極快車》等,亦曾在迪士尼頻道《大熊 貝爾藍色的家》中為大熊貝爾一角配音和主唱過百首兒歌。近作有《百寶狗先生 與細蚊:時光機大歷險》。 最近演出有:《頂頭鎚》2017 LIVE+、 《親愛的,胡雪巖》 、 《最後作孽》 、 《誰家老婆上 曾床》 、 《一頁飛鴻》 (重演) 、 《太平山之疫》 、 《有飯自然香》 、 《都是龍袍惹的禍》及 《蠢病還須蠱惑醫》等。 Lau Shau Ching

劉守正 LENNY 飾

20 01年加入香港話劇團,除了善於演 繹許多「只此一家」的角色,如《請 你 愛我一小時》中以男演 員身份飾演女主角溫 艾瑪、《小飛俠 之幻影迷 踪》的 Peter Pan、 《我和秋天有個約會》的Bobby及《都是龍袍惹的禍》的太監安德 海等外,也經常在音樂劇中擔綱演出,包括:《頂頭鎚》、 《太平山之疫》 、《俏紅 娘》和《奇幻聖誕夜》等。而其在《最後晚餐》的演出,更充分展示他細緻嫻熟 的表演風格。15年更初作嘗試,首次執導黑盒劇場作品ALONE(又名《孤男毒 女》)。 10年參與風車草劇團《孔雀男與榴槤女》及13年音樂劇《Q畸大道》;12年獲香 港藝術節邀請演出《示範單位》一劇。 過去多次獲香港舞台劇獎提名並數度獲獎。02年憑劇場工作室《不動布娃娃》 獲最佳男配角(喜劇/鬧劇) ;04年憑《時間列車00:00》獲最佳男配角(悲劇/正 劇) ;09年憑音樂劇《頂頭鎚》 (首演)獲最佳男主角(悲劇/正劇);12年憑《最後 晚餐》獲得第四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男主角及獲提名第二十一屆香港舞台劇獎 最佳男主角(悲劇/正劇) 。其他提名作品包括《請你愛我一小時》、 《找個人和我 上火星》、《2月14》、《暗戀桃花源》、《奇幻聖誕夜》 (首演) 、《我和秋天有個約 會》 、 《都是龍袍惹的禍》和《俏紅娘》 。

16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主修表演。


Chris Sun

辛偉強 sam 飾

cast

1994年加入香港話劇團。不論是演繹《藝術》 、 《暗戀桃花源》及《脫皮爸爸》中的可 笑可憐小人物角色,抑或《靈慾劫》 、 《捕月魔君.卡里古拉》 、 《生殺之權》中內心交纏 的悲劇主角,都可見他極具感染力的表演風格。最近演出有《頂頭鎚》2017 LIVE+、 《親愛的,胡雪巖》 、 《誰家老婆上錯床》 、 《一頁飛鴻》 (重演) 、 《太平山之疫》及《緣 移戲劇班》等。 曾九度獲香港舞台劇獎提名,包括《瘋雨狂居》 、 《北京大爺》 、 《一拍兩散偷錯情》 、 《盲流感》及《橫衝直撞偷錯情》等,並四度獲獎,2003年憑《如夢之夢》獲最佳男 配角(悲劇/正劇) ;06年憑《生殺之權》獲最佳男主角(悲劇/正劇) ;08年及12年分 別憑《藝術》和《脫皮爸爸》榮獲最佳男主角(喜劇/鬧劇);16年憑《一頁飛鴻》中 飾演掛靴男花旦常映輝獲第十屆華文戲劇節「優秀表演獎」。 幕後創作方面包括:曾為《引狼入室》擔任副導演, 《萬家之寶》 、 《愈笨愈開心》 、 《有飯自然香》 、 《我和秋天有個約會》擔任助理導演,《三三不盡》任聯合編劇,劇 場工作室《女幹探》任故事創作,亦曾在新域劇團「劇場裡的臥虎與藏龍III」中發表 劇本《一夜情歌》及出任華特迪士尼卡通人物小熊維尼指定粵語聲音及歌唱演出。現 為劇場工作室董事局成員。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主修表演。 個人網站:微博〈辛偉強〉/ 辛偉強 facebook 專頁

EDDY Au Yeung

歐陽駿 joey 飾

2012年加入香港話劇團,入團前曾亮相於本團劇目《頂頭鎚》 (首演)和《奇幻聖 誕夜》 (重演) 。13年在《教授》一劇中飾演大學生Jeremy,塑造了角色年輕真摯的 特質,並憑此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配角(悲劇/正劇)。15年憑《引狼入室》 中飾演落泊野性的阿明一角獲提名第七屆香港小劇場獎優秀男演員。近期演出有 《頂頭鎚》2017 LIVE+、 《親愛的,胡雪巖》 、 《三子》 、 《誰家老婆上錯床》 、 《一頁飛 鴻》 、 《蠢病還須蠱惑醫》 、 《安.非她命》及《櫻桃園》等。 過去曾與不同劇團合作,包括斷片劇場製作《第十二夜》 (重演) ;新域劇團《三姊 妹與哥哥和一隻蟋蟀》 (第三度公演)及香港戲劇協會《花心大丈夫2》等。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表演。

17


Yau Ting Fai

邱廷輝 teddy 飾

2001年加入香港話劇團,主要演出包括:《頂頭鎚》、《三子》 、ALONE(又名《孤男毒 女》)、《安.非她命》 、 《盲女驚魂》 、 《櫻桃園》 、 《臭格》 、 《紅》 、 《有飯自然香》 、 《潛水 中》 、 《一年皇帝夢》 、 《奇幻聖誕夜》 、 《美麗連繫》 、 《捕月魔君.卡里古拉》 、 《我自在江 湖》 、 《2月14》及08年與新加坡實踐劇場聯合製作的《在月台邂逅》等。其在《盛勢》 中飾無台詞的猴子一角,獲得一致讚賞,更在12年同時獲第二十一屆香港舞台劇獎最 佳男配角(悲劇/正劇)及第四屆香港小劇場獎優秀男演員。 近年積極參與編劇及導演工作,曾執導的作品有《梅金的微笑》 、 《標籤遊戲》;自編 自導的《〇》及《一板之隔》 , 《〇》在12年9月更由日本當地劇團於東京以日語製作上 演,其後於15年重新編寫為 ALONE,在香港演出後到首爾參與第二十二屆BeSeTo 中日韓戲劇節及於廣州巡演。其他編寫作品有《私房菜之當下》 、音樂劇《我愛菠蘿 油》 、 《[XXXX]檔案》(後易名《臭格》,於12年10月在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首演) 、Tea , 《走》劇更被香港教育局採用,收錄入中學中國語文戲劇 Time 及教育劇場《走炭》 教材套內。他更憑《臭格》獲第二十二屆香港舞台劇獎及第五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劇 本提名。 中學時期曾獲頒獎學金往英國學習戲劇,後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主修表 演。曾憑校內製作《天才耗夢》獲提名第十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主角(悲劇/正劇) 。

KARRIE TAN

陳煦莉 RUTH 飾

自2001年加入香港話劇團,參與劇目逾七十齣,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演員。在多個 演出中都擔演主要角色,展示她獨特的表演魅力。她在黑盒劇場創作及演出的劇 目具創意亦備受觀眾喜愛,包括《梅金的微笑》、《標籤遊戲》及《吉房》。13年與一 路青空合作,編導《囍雙飛》,並獲第二十三屆香港舞台劇獎十大最受歡迎製作。最 新編導的黑盒劇場作品《巨型曲奇》更獲提名第七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劇本。 陳煦莉仍在香港演藝學院攻讀表演時,已憑學院製作《長繫我心》獲香港舞台劇獎 最佳女配角(悲劇/正劇),並連續兩年得到校內的傑出演員獎。曾憑《標籤遊戲》 獲提名第二屆香港小劇場獎優秀女演員。憑《我愛阿愛》、《不起床的愛麗思》及 《不道德的審判》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女主角,另憑《2月14》、《這裏加一點 顏色》及《蝦碌戲班》獲提名最佳女配角。14年憑《教授》再度榮獲香港舞台劇獎 最佳女配角(悲劇/正劇) ,16年憑《結婚》榮獲最佳女主角(悲劇/正劇)。 09年獲柏立基獎學金往英國Birmingham School of Acting深造,以一級優異成 績,獲表演碩士學位。同年於英國倫敦被劇界報章The Stage評選為「崛起新星」。 在英國校內演出包括:Troilus and Cressida飾Cressida/Helen of Troy、Hedda Gabler 飾Hedda和The House of Yes飾Lesly。另外,也曾參與廣告、電視拍攝及 迪士尼電影配音工作,為《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聲演女主角蘇珊。 Facebook:www.facebook.com/fatboysociety 18 個人網站:karrietan.sky-dreamsky.net


Lui Si lan

雷思蘭 JESSIE 飾

cast

一位戲路寬廣的資深演員,曾是廣州歌舞團的專業聲樂演員。自1983年加入香 港話劇團後,迄今已演出超過一百七十個製作。 她亦是一名雙語演員,曾主演話劇團多個普通話製作,包括《不可兒戲》 、 《李爾 王》 、 《仲夏夜之夢》 、 《他人的錢》和《閻惜姣》等。 多年來演過大量不同類型的角色,包括《德齡與慈禧》 (粵語版)的慈禧、 《地久 天長》的明珍、 《黐孖戲班》的婆婆、《2029追殺1989》的紀蘭芝,以其自身經歷 為素材的黑盒劇場創作《志輝與思蘭—風不息》 、 《最後晚餐》的母親及《失禮. 死人》的太婆等。她亦憑《地久天長》和《黐孖戲班》的演出分別獲香港舞台劇 獎最佳女主角(悲劇/正劇)及最佳女配角(喜劇/鬧劇)獎項提名,於12年憑《最 後晚餐》同時榮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女主角(悲劇/正劇)及香港小劇場獎最佳 女主角,去年再憑《失禮.死人》獲第二十五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女配角(悲劇/ 正劇)。 最近演出有《頂頭鎚》2017 LIVE+、 《親愛的,胡雪巖》 、 《太平山之疫》 、 《都是龍 袍惹的禍》等。

19


TSANG MAN TUNG Set Designer

曾文通

佈景設計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2010年美國耶魯大學戲劇學院研究學者。設計作品逾二百個, 曾獲多個獎項,包括香港舞台劇獎最佳舞台設計、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化妝造型、香港 藝術發展獎藝術新進獎(03)及年度最佳藝術家獎(07/08)等。09年獲亞洲文化協會 獎助金,同年獲世界劇場設計大賽舞台設計榮譽獎,並兩度獲香港舞 蹈年獎「最值得 表揚舞美」 ( 12及 16) 。15年獲民政事務局局長嘉許計劃頒發嘉許狀及獎章,表揚他在 推動文化藝術發展的貢獻。 他 策 劃 及 主 持 的 現 代 心 靈 工作 坊《一紙 如 鏡 》及《一境 四 心》工作 坊,分 別 在 1 1 及 1 5 年 獲 布 拉 格 國 際 劇 場 設 計 四 年 展( Prague Q uadrennial )邀 請 到 當 地 進 行 交 流。02年舉行首個舞台設計展覽《舞台空間消解構成》;著有《舞台空間:一念間一場 空》及《藝教於樂:藝術種子要長大》。現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演藝小組顧問。 此外,他修習薩滿密傳喜瑪拉雅頌缽手法,精研頌缽及以頌缽為修行途徑,曾在世界各 地多次公開演奏。分別與知名琵琶演奏家王梓靜、南管音樂家王心心及昆劇表演藝術 家孔愛萍同台合演。

MANDY TAM Costume Designer

譚嘉儀

服裝設計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主修舞台及服裝設計;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碩士。參與超過八 十個舞台製作的服裝設計,涉獵範圍包括意大利歌劇、中國戲曲、話劇、音樂劇、形體 劇場和舞劇。 參與的製作曾於香港、臺灣、德國、美國、加拿大、英國、新加坡、北京、上海、廣州、深 圳及澳門等地演出。2004年憑《桃花扇》及 15年憑《海達.珈珼珞》獲香港舞台劇獎最 佳服裝設計。07年代表香港參加布拉格國際劇場設計四年展,參展作品為粵劇《西樓 錯夢》。08年獲亞洲文化協會頒發利希慎 獎學金,赴紐約進行一年的服裝文化探索及 有關服裝保育之旅。 現為自由身舞台工作者。

20


LEO CHEUNG Lighting Designer

張國永

燈光設計

production team

1982年加入城市當代舞 蹈團,89年以高級優異成績畢業於 香港演藝學院科藝學院, 主修舞台燈光設計;2007年於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取得燈光碩士學位。每年為不同媒 介的製作擔任燈光設計的工作,包括戲劇、歌劇、芭蕾舞、現代舞、中國戲曲及音樂劇 等,均獲一致好評。除本地製作外,亦受聘於海外擔任設計及顧問工作,演出地點包括 中國、臺灣、新加坡、韓國、日本、英國、布拉格、以色列及德國,其設計為他贏得國際 稱譽。 他於 94 年 獲香港戲劇協會頒發十年傑出成 就獎,亦先後八度 贏得 95、96、98、01、 09、10、11及 14年度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燈光設計;他亦為舞蹈演出設計佈景,其中包括 新約舞流、城市當代舞蹈團及雲門舞集等多個製作,於 99、07、10及 13年獲香港舞蹈 聯盟頒發舞蹈年獎,以肯定其舞蹈燈光及佈景設計的成就。從 98年起在香港演藝學院 執教,現任舞台燈光設計高級講師,為香港演藝界培育眾多出色的設計人才。

JAYCEE KWOK Music & Sound Designer

郭宇傑

音樂及音響設計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舞台及製作藝術學院,主修音響設計/技術及音樂錄音。在校作品 包括:《萬花筒樂.樂》及《公園裡》。 曾參與音響設計的作品有:Kearen Pang Production《點解手牽狗》 (首演及重演); 中英劇團《尼古拉伯爵︰吸血驚情》;A2 創作社《波音情人》 (首演及重演) 、 《作死》 、 《潘多拉》 ;PIP劇場《硬膠先生勇救核心價值》;一路青空《馬騮俠》 、 《雜果兵團》 (首 演及重演) 、 《Pillow Talk枕頭細語2》 、 《金菠蘿戰士》 (重演) 、 《第拾壹方案-今日城》 、 《忍者BB班》 、 《Pillow Talk枕頭細語》 、 《魔法豆腐花》 、 《囍雙飛》;風車草劇團《Q畸大 道》 (首演及重演) 、 《屈獄情》 ;騎士創作《我的科學家爸爸》;小戲棚.大劇竇《誰想一 個人》及香港話劇團《巨型曲奇》、ALONE(又名《孤男毒女》) 、 《太平山之疫》 、 《一板之 隔》和《頂頭鎚》2017 Live+等。

21


Wong Chun Ho Assistant Director

王俊豪

助理導演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後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一級榮譽學位,主修導 演。曾於臺灣、上海及新加坡作交流。在校期間,參與製作包括:《豐收月起舞》 、 《人間 煙火》 、 《秩序》等。曾獲戲劇 EXCEL 交流獎學金及演藝學院友誼社獎學金等。 導演作品包括:社區劇場《俾唔起?咪鬼俾!》 (社區劇場) 、巴爾劇場《這夜煙火燦爛—北 京舊城的故事》、《大暑》、香港浸會大學六十週年校慶劇《教育妄想症》、香港演藝學院 《娜拉》等。 另參與製作包括:W創作社《三日月》及《夏風夜涼》;黃子華舞台劇《前度》;天邊外 劇場《漁港夢百年》第二部曲;香港話劇團《太平山之疫》及香港音樂劇藝術學院 The Jungle Book等。 現為自由身劇場工作者。

Raymond Lui Assistant to Director

雷翰賢

導演助理

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管理行政學系,現就讀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三年級,主 修導演。曾於校內演出擔 任導演助理,包括:《貓城夏秋冬》 、《家和.萬 事興》、歌 劇 《塞默勒》 、 《青鳥》 、 《原野》及《愛.實驗》。

22





多謝支持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香港話劇團謹此向以下贊助機構深致謝意: The 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expresses its deepest thanks to the following Sponsors:

以公司英文名稱序 in alphabetical order of company name

贊助查詢 Sponsorship enquiries: (852) 3103-5933 • sponsorship@hkrep.com

26


香港話劇團「發展基金」及「戲劇教育基金」捐款者芳名 The 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Development Fund Donors ﹠ Drama Education Fund Donors 香港話劇團謹此向以下商業機構及熱心人士深致謝意: The 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expresses its deepest thanks to the following corporations and individuals: 旗艦捐助人 Flagship Donors

好友營捐助人 Pals Donors

(HK$100,000或以上 or over)

(HK$1,000 – HK$2,999)

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 Shun Hing Education and Charity Fund 程婉雯小姐 Miss Angela Ching 康宏金融集團 Convoy Financial Group Hsin Chong Construction Group Limited 蕭楚基先生 Mr. Siu Chor Kee, BBS, MH, JP 無名氏 Anonymous

陳懿嘉小姐 Miss Alison Chan 陳健康先生 Mr. Freeman Chan 陳祖同先生 Mr. Joseph Chan 陳允彤女士 Ms. Chan Wan Tung Mrs. & Mr. Gardy & Joe Fong Mr. Andrew Fung 馮浩賢先生 Mr. Vincent Fung 洪秋燕小姐 Miss Hung Chau Yin 林惠玲女士 Ms. Leona Lam Ms. Esther Leung Mr. & Mrs. Frank Lui 譚天樂博士伉儷 Dr. & Mrs. Timothy T. L. Tam Ms. Michelle Tsang 余其祥先生夫人 Mr. & Mrs. Joseph K. C. Yu

百回看捐助人 Encore Donors (HK$50,000 – HK$99,999)

Mr. Chan Kam Kuen Anthony

戲連場捐助人 Play On Donors (HK$10,000 – HK$29,999)

李永誠先生夫人 Mr. & Mrs. Vincent Lee 活道教育中心 Living Word Education Centre 譚思樂先生 Mr. Isaac Tam 無名氏 Anonymous

幕初升捐助人 Curtain Up Donors (HK$3,000 – HK$9,999)

陳龔偉瑩女士 Mrs. Amy Chan Kung Wai Ying 陳穎嘉小姐 Miss Chan Wing Ka 鄭敬凱博士 張佩螢小姐 Miss Claudia Cheung 張經略(章經)及郭鳳嫻伉儷 Mr. & Mrs. Rocky (Cheung King) & Teresa Cheung 慈航慈善基金有限公司 Chi Hong Charitable Foundation Limited 朱文忠先生 Mr. Chu Man Chung 鍾麗容小姐 Miss Queenie Chung 林潔儀女士 Ms. Linda Lam 劉瑞朗先生 Mr. Lau Sui Long 梁志偉先生 Mr. Leo Leung Mrs. Joanna Leung 陸珊珊女士 Ms. Luk Susan 麥秋先生 Mr. James Mark 彭露薇小姐 Miss Pang Lo Mei 鄧竟成先生 Mr. Tang King Shing 徐詠璇教授 Professor Bernadette Tsui 黃天慧女士 Ms. Vivian Wong 胡秀英女士 Ms. Wu Sau Ying Louisa

27


香港話劇團 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背景

Company Background

• 香港話劇團是香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

的專業劇團。1977 創團,2001 公司化,受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助,由理事會領導 及監察運作,聘有藝術總監、助理藝術總 監、演員、舞台技術及行政人員等七十多 位全職專才。 • 三十九年來,劇團積極發展,製作劇目超 過三百個,為本地劇壇創造不少經典劇場 作品。

• The 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is the longest standing and largest professional theatre company in the city, established in 1977 and incorporated in 2001.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the Hong Kong Repertory operat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its Governing Council, and employs a team of over 70 full-time professionals including the artistic director, assistant artistic director, actors, technical and stage management staff as well as administrators. •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39 years ago, it has presented more than 300 productions, many of which have become classics of the local theatre canon.

使命

Missions

• 製作和發展優質、具創意兼多元化的中外

• To produce and develop a high quality, innovative and diverse repertoire, encompassing Chinese, international, 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theatre, as well as original new works by local artists. • To develop the audiences’ interest and appreciation of theatre and to enrich the city’s cultural life, through its leadership position as the city’s flagship theatre company.

古今經典劇目及本地原創戲劇作品。 • 提升觀眾的戲劇鑑賞力,豐富市民文化生

活,及發揮旗艦劇團的領導地位。

業務

Areas of Activity

• 平衡劇季 — 選演本地原創劇,翻譯、改編

• A Balanced Repertoire – A selected programme of local original works, and translations and adaptations of 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plays from the Mainland and internationally. The company collaborates with playwrights, directors, actors, designers and other talent within and outside of the company, to create new mainstream theatre productions of artistic excellence. • Black Box Theatre – Flexible in approach, the Black Box Theatre provides a space where writers and practitioners can explore, take risks and experiment to create new material and modes of performances, in order to cultivate and stretch the boundaries of theatre arts. • Theatre Education – Bringing theatre to life through courses and workshops, the company aims to provide theatre education and skills development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via the many facets of theatre. It also works to increase the audiences’ awareness towards theatre arts through dedicated performances for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wider community. • International Exchange – Through the strengthening of exchanges with the Mainland and internationally, the company tours regularly in order to promote Hong Kong’s local theatre culture, and to develop opportunities for collaborations and performances across the border and overseas. • Theatre Literature – Through a varied programme of new writing development, Reader’s Theatre, seminars, reviews and publication of theatre literature, the company aims to encourage, document, preserve and consolidate creative activities in theatre.

外國及內地經典或現代戲劇作品。匯集劇 團內外的編、導、演與舞美人才,創造主 流劇場藝術精品。 • 黑盒劇場 — 以靈活的運作手法,探索、發 展和製研新素材及表演模式,拓展戲劇藝 術的新領域。 • 戲劇教育 — 開設課程及工作坊,把戲劇融 入生活,利用劇藝多元空間為成人及學童 提供戲劇教育及技能培訓。也透過學生專 場及社區巡迴演出,加強觀眾對劇藝的認 知。 • 對外交流 — 加強國際及內地交流,進行外 訪演出,向外推廣本土戲劇文化,並發展 雙向合作,拓展境外市場。 • 戲劇文學 — 透過劇本創作、讀戲劇場、研

討會、戲劇評論及戲劇文學叢書出版等平 台,記錄、保存及深化戲劇藝術研究。

香港話劇團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助 香港話劇團為香港大會堂場地伙伴

28

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i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is the Venue Partner of the Hong Kong City Hall


名譽贊助人 Honorary Patron

藝術人員 Artistic Staff

行政人員 Administration Staff

梁愛詩博士 Dr. Elsie Leung, GBM, JP

藝術總監 Artistic Director

行政總監 Executive Director

陳敢權 Anthony Chan

陳健彬 Chan Kin Bun, MH

助理藝術總監 Assistant artistic Director

總監秘書 Secretary to Directors

理事會 The Council

馮蔚衡 Fung Wai Hang

主席 Chairman

演員 Acting Company

蒙德揚博士 Dr. David Mong 第一副主席 first Vice-Chairman

易志明議員 Hon. Frankie Yick, JP 第二副主席 second Vice-Chairman

蕭楚基先生 Mr. Siu Chor Kee, BBS, MH, JP 司庫 Treasurer

陳卓智先生 Mr. Paul Chan 理事 Members

歐楚筠女士 Ms. Au Chor Kwan, Ann 卓善章先生 Mr. Cheuk Sin Cheong, Clement 朱文忠先生 Mr. Sam M. C. Chu 鍾瑞明博士 Dr. Chung Shui Ming Timpson, GBS, JP 陸潤棠教授 Prof. Thomas Yun-tong Luk 馬清正先生 Mr. Ma Ching Cheng 丁思文博士 Dr. Heather R. Ting 首任主席 founding chairman

周永成先生 Mr. Vincent W. S. Chow, BBS, MBE, JP 榮譽主席 Honorary Chairmen

林澤群 Pichead Amornsomboon 歐陽駿 Eddy Au Yueng 陳 嬌 Chan Kiu 張雅麗 Cheung Ngar Lai 張紫琪 Kiki Cheung 周志輝 Chow Chi Fai 高翰文 Ko Hon Man 郭靜雯 ManMan Kwok 劉守正 Lau Shau Ching 凌文龍 Siulung Ling 雷思蘭 Lui Si Lan 文瑞興 Man Sui Hing 吳家良 Ng Ka Leung 辛偉強 Chris Sun 陳煦莉 Karrie Tan 王 維 Wang Wei 黃慧慈 Mercy Wong 邱廷輝 Yau Ting Fai 戲劇文學部 Theatre Literature and Projects 經理(戲劇文學及項目發展) Manager (Theatre Literature and Projects)

潘璧雲 Poon Pik Wan 副經理(戲劇文學及項目發展) Assistant Manager (Theatre Literature and Projects)

張其能 Kenny Cheung

黃麗群 Tracy Wong 節目、外展及教育部 Programme, Outreach and Education 節目及教育主管 Head of Programme and Education

梁子麒 Marble Leung 副主管(外展及教育)Deputy Head (Outreach and Education)

周昭倫 Chow Chiu Lun 經理(節目)Managers (Programme)

彭婉怡 Yvonne Pang 黎栩昕 Sunnie Lai 經理(外展及教育)Manager (Outreach and Education)

冼振東 Sin Chun Tung 副經理(節目)Assistant Manager (Programme)

李寶琪 Pauly Lee 副經理(外展及教育) Assistant Manager (Outreach and Education)

李嘉欣 Coey Lei 節目及票務主任 Programme and Ticketing Officer

張家榮 Kevin Cheung 外展及教育主任 Outreach and Education Officers

張碧珊 Meadow Cheung 陳嘉瑤 Karen Chan 市務主任(教育)marketing officer (Education)

黎晞彤 Tiffany Lai 節目助理主任 Programme Executives

楊顯中博士 Dr. John Yeung Hin-chung, SBS, OBE, JP 胡偉民博士 Dr. Wai-man Woo, BBS

戲劇文學及項目發展助理主任 Theatre Literature and Projects executive

名譽法律顧問 Honorary Legal Advisor

技術及舞台管理人員 Technical and Stage Management Staff

黃嘉敏 Carman Huang

舞台技術主管 Head of Technical and Stage Management

市務及拓展部 Marketing and Development

林 菁 Eddie Lam

黃詩韻 Anita Wong

伍宇鍔先生 Mr. Edward Ng 名譽藝術顧問 Honorary Artistic Advisors

鍾景輝博士 Dr. Chung King Fai, BBS 林克歡博士 Dr. Lin Kehuan 賴聲川博士 Dr. Stan Lai 桂冠導演 Director Laureate

毛俊輝博士 Dr. Fredric Mao, BBS 聯席導演 Associate Director

司徒慧焯 Roy Szeto 聯席演員 Associate Artists

潘燦良 Poon Chan Leung 彭杏英 Pang Hang Ying

盧宜敬 Kingston Lo

執行舞台技術主管 DEPUTY HEAD OF TECHNICAL AND STAGE MANAGEMENT

溫大為 David Wan 舞台監督 Stage Managers

鄺天恩 Matthew Kwong 李晶慈 Crystal Li 外展及教育助理主任 Outreach and Education Executive

市務及拓展主管 Head of Marketing and Development 經理(市務及拓展) Manager (Marketing and Development)

黃佩詩 Karina Wong

馮國彬 Lawrence Fung 顏尊歷 Johnny Yien 馮之浩 Fung Chi Ho

副經理(市務及拓展) Assistant Manager (Marketing and Development)

執行舞台監督 Deputy Stage Managers

副經理(企業傳訊) Assistant Manager (Corporate Communication)

陳國達 Chan Kwok Tat 羅美琦 Katy Law 彭善紋 Olive Pang 助理舞台監督 Assistant Stage Managers

曾靖嵐 Tammy Tsang 譚佩瑩 Dawn Tam 關凱明 Kwan Hoi Ming

麥素瑩 Stephanie Mak

陳嘉玲 Karen Chan 市務主任 Marketing Officer

張泳欣 Yansi Cheung 市務助理主任 Marketing Executives

林潤英 Editha Lam 何嘉泳 Karen Ho

劇場技師 Theatre Technicians

趙浩錀 Chio Ho Lun 盧琪茵 Ruth Lo 香港皇后大道中345號上環市政大廈4樓 4/F Sheung Wan Municipal Services Building, 345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陸敬強 Kenneth Luk

王美琪 Maggie Wong

經理(財務及行政)Manager (Finance and Administration)

副化妝及髮飾主任 Assistant Make-up AND Hairdressing mistress

黎雅宜 Miki Lai 服裝主任 Wardrobe Supervisor

(852) 3103-5930 • enquiry@hkrep.com

甄紫薇 Annabel Yan

www.hkrep.com

財務及行政主管 Head of Finance and Administration

化妝及髮飾主任 Make-up AND Hairdressing mistress

查詢 Enquiry

追蹤香港話劇團 Follow the HKRep

財務及行政部 Finance and Administration

副服裝主任 Assistant Wardrobe Supervisor

胡瑞心 Jac Woo

楊敏儀 Ivy Yeung 副經理(財務及行政) Assistant Manager (Finance and Administration)

周慧芝 Carina Chow 辦公室助理 office assistant

梁婉霞 Connie Leung

道具主任 Props mistress

黃敏蕊 Wong Man Yui 電機師 Production Electrician

朱 峰 Chu Fung 影音技師 A/V Technician

祁景賢 Kee King Yin

29


C

M

Y

CM

MY

CY

CMY

K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