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然生態論壇 出版 www.HKWildlife.net
02
NOV 2009
虎魚
難民
好逼的大澳!
氣候
. 的搜蕈記 我
的
噢~
」
曲
苦
心
鰕
豚
突 犁
發現香港新 龍 尾再 紀錄 魚類 」「 蜘 g u 」 B ─ 者不 「 大 罪 口 野生雀鳥的 海 十 個 「 怕醜仔─紅 面紅 頰 我們身 獴 邊
海洋中的 蝴蝶
海蛞蝓
目錄 編輯小語
02
HKWildlife 編輯組
鳥飛毛落
03
神奇公園之九龍公園
Allen Chan
08
黑枕燕鷗餵食觀察
Isaac_chan
12
野生雀鳥的十個「苦」
Sze
蟲蟲覓覓
20
「Bug」「蜘」者不罪
24
最美蜘蛛- 麗蛛屬的本地紀錄
特別懶散
清心
木林森處
2009年11月‧第二期 封面:Dendrodoris denisoni (Photo: horlick)
27
阿狸愛漫遊─鳶尾專輯
狸早
30
我的搜蕈記
Ice
在水中央
32
龍尾再發現香港新紀錄魚類 大口犁突鰕虎魚
SimFish
34
海洋中的蝴蝶─ 海蛞蝓
Horlick
44
香港的珊瑚魚世界 欣賞與保育之間
51
杜偉倫
海豚心曲 噢~好逼的大澳!
dolphin-lover
我們都是哺乳類
55
面紅怕醜仔─紅頰獴
blackdogto
冷暖爬蟲間
58
龐然大蛙-棘胸蛙
blackdogto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乃非賣品。每期雜誌可在 www.hkwildlife.net/Blog/ 免 費 下 載 。 香 港
環境保護
自然生態雜誌版權屬香港自然生態論壇所
60
我們身邊的氣候難民
63
馬鞍山杜鵑實驗
有,未經許可,不得翻印。如有違反,香港 自然生態論壇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幾個為什麼及假如我是話事人
chiujai
mathew
各 位 讀 者 如 對 本 刊 有 任 何意見, 歡 迎 電 郵 至 editor@hkwildlife.net
察毫格理
出版:香港自然生態論壇
66
www.hkwildlife.net
ISSN 2075-6259
隨想
Gary Chow
編輯小語
初
生嬰兒呱呱墮地,最脆弱是第一個月,如果能夠安然度 過,父母和家人都會慶祝一番,稱為「滿月」。自《香
港自然生態論壇》創立之後,懷胎醞釀了三年零兩個月,終於 在今年八月生下了《香港自然生態雜誌》,如今能夠順利出到 第二輯,尚沒有如Gary 在《隨想》一文中所言般曇花一現,實 在可喜可賀。 《雜誌》第一輯面世之後,在短短兩個月之內便收到了十多篇 投稿,其中十一位作者更是在《雜誌》中首次亮相,只有四位 和上一輯重複,可見本地自然生態愛好者中有不少熱心人,願 意付出時間和心力,與大眾分享箇中樂趣和心得。 本輯的內容比上一輯更為豐富,文章數目由13篇增至15篇,頁 數亦由47加到66。 除了介紹各種野生動植物和好去處之外,還 有不少自然保育訊息,發人深省:當全城正在熱烈地談論「豪 宅」呎價如何不合理的時候,又有多少人留意到身邊的野鳥會 撞上「環保」透明隔音屏而死、「環保」觀豚活動如何干擾中 華白海豚覓食、全球暖化如何逐步將大帽山的高地生物逼上絕 路、以及馬鞍山上的原生植物如何因「保育」之名遭到毒殺? 根據網站統計,截至十月下旬為止,《雜誌》第一輯共下載了 超過一萬一千次,著實令人喜出望外,亦是給我們最有力的鼓 勵。 就如《論壇》一樣,《雜誌》的成功全賴版友的參與和付出, 期待在下一期收到你的來稿,讓這個初生的園地能夠持續下 去,健康成長。 HKWildlife 編輯組
編輯組成員 專業顧問/撰稿人 / 客 席 編 輯 :sttsim, SimFish, littlelittle, 清 心, Greendevil, Gary Chow, cchristina, Decapoda
鳥類版
主編:James4j
編 輯 :Allen, oLDcaR, lee_yat_ming, eling
昆蟲版
主編:貓 魔 鈴
編 輯 :colin, chickenold
植物版
主編:mathew
編 輯 :mic, getmore88, Sundew
水生版
主編:SimFish
編 輯 :jasonpoon
綜合版
主編:Blackdogto
編 輯 :BWA, Greendevil
校 對 :chickenold, BWA, lee_yat_ming, Greendevil, getmore88, 老 土 葛 排 版 :James4j, 貓 魔 鈴
2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እМ;!Bmmfo!Dibo
!ડۉϴ༪Ϟ
Ξᓸϴ༪ Ξ
ᓸϴ༪ȂΙএσড়ߨலዣᜋޟ ϴ༪Ȃ՝ܻԌؓڭᏃѿϛȂѺ
ޟю౪Ȃ࣏үࡍිݓȂήΙаᆦ ࢸȌ! ϴ༪၇Ԥसޟᐙݓȃᐙᘎȃ૩ ӴȃЫԱ้ϚӣޟҡᄘᕗცȄ࢈Ԫ ֜ЕΟΙတഠനӵԪۡۨЅූȂ 㠰һ࣏ႆცޟঐനඪټΟӄ Ѕ၄ޟӴПȌ
!!ᄯ௲൧
3
ॷ෫Ռณҡᄘᚕᇬ!!!Π!!!311:ԑ22Т
ԴഺгཀྵႆȂգڱԳᙇѧႵᑾપȂۍգ ݺ־ϘଠҾгཀྵߞӠᅗᖖᄩȂႵਟݽ
ᔎཬශ
כєൟ൧ഽȈ
Кࠅཀྵ
ϛ߆༪ ഺࠅཀྵႆգߞЂᑘȂϵգॷߞᑘ ޒȂϘڱѧႵݏᘟߞൟ൧фϘڱჅᄩ൧Ȃ ൌඈᡌԴഺ㡯ஃԃਿȂੲᑂ॔ᔂȂฅ ၃գᄯ௲ȃӨऺ㓙ȃӨၛ㓙ȃགދཀ 㡦ȃག؍᠐ኜൟԴഺ㡯ҍȄ
൧ุ
ᓏ༭ං ഺКҴգৎዃඞȂЂᅵᑘᢪӲیȂ
ᑢ܈ጄཀྵ
ࠕ౻ૌՊϘᇑȂϵգ࢝ॷߞᑘޒȂ ᑘܺවࠕЙԍȂ؛Ϙৎч๒ ݙڗȂ࢝Ժൟ൧࢝ྑԴഺфต ਿȂԴഺҍჅߞ൧գ㈚ȃનշ 㓙ȃҔⓁ൧ȃບԍⓁ൧ȂϵڍჅգϘ ў ؍㚈 Դ ഺ ต ਿ ዴ ৎ ࣐ ง Ȅ ѱ०ᣁ
ᐣۉዅ༪ ֜ݺгཀྵ֘ব൵ߞԳўȂԴഺႆҍ Ⴥߞ൧գᄯ௲ȃӨऺਐ㚈ȃቚᚡ㚈ȃշ ०㓙ȃ᐀ࡄۡ؍ȃշۡ؍ȃЈᐈᛴȄ
!!
!!!
!!!!!!!॓؍
ֱ
ൻ
ന)࠸ᇍᔲѿհ*
གၙ㓖
௱գ܆ᣁԴթԃਿ۶ഡȂӨ㚀ᔳԴᔲ ѿհࠢࠕϵ၃௱ҍȂԴᔲѿհߞ ЂᑘȂϵฅգኂᔝᣀȃޗൟᣀҍჅȄ
!!Өၕћ൧
ન㓙 ॷ෫Ռณҡᄘᚕᇬ!!!Π!!!311:ԑ22Т
4
㈚
ᕛർ
!ў؍㚈
᎘ۖϝᔷгཀྵߞ൧Ȃપྐ־ሲߞ࣏շᔝⓁ൧Ȅഺ൧୵Ϟգ ൧уԴ֣ћӣڍჅҳȂබٟᡘᇷգ൧уԴێҁԳўڍჅȂ ֭Դϝᔷгཀྵ࣏ѧႵڍݽȄُۖਆчȂබྻۖڍ൧௲ Ϙ၏Ӂ൧Դгཀྵ्ౣഡȄ൧уেྐٱرেȂҞۖᔎཬශ ࠢࠕررȄ ۖгཀྵᣍ൧ȂϵЙঋୃ؞ȂݶᔝౕౕчߩȂգྻգ ྍҳᢘඈȄ১ԯ࣏գڱႮჅ൧ᇌ֖କϧȂЙቮஃϭԃ ਿȂҪྻԴϯߩჅȄୃᔂჅߞ൧ᇌգӨၛઔ㓐ȃ㗊)൦ᣀ*! ห⅏ȃ॓⅏۶㡎 鷀 Ȅ ୃఀیϬՐࡈȂ൵Ԑգ൧уᄯ௲Ȃགދཀ㡦Ȃࢢڽ൧ ୈ࢝أཇ༟ҝȂԺϞ൧уۖгཀྵᣍ൧Ȃ൙᠈գપ־൧ᇌജ Ȃգᕛർȃ㈚ȃࡓኜၥᠶຈȄည൧уেൌះఀഺ гཀྵ࢝ૠ܈Ȃࢢـڽᇍഺгཀྵऎૠ܈гཀྵȄ
!!շᔝⓁ൧
5
ॷ෫Ռณҡᄘᚕᇬ!!!Π!!!311:ԑ22Т
!!ᔚჾ
!!ᑘ൫ൟ
!!Ͻ؍щ༧൧
ᖂ๖ߖኵԑӨനЄޟᓃȈ. ӒԑΪΠএТԤᐠَོࣼޟനᆍȈ ॓օ㓖ȃӨᔝ㓖ȃᔚჾȃ১ᙄȃᑘ൫ൟȃឆ ぇȃ॓ታᇥᣪចȃڲᑢЋЂᣪចȃགᗚᐠ 鶥 ȃག ኁ)൫ᣀ*ȃླᇥᚔೀ൧)हࢥ*ȃགታⓁ൧ȃϣ৯ȃ ܆ᣁȃࠜ؍ᗀၧᠶȃշᔝⓁ൧ȃ॓ኜᚡឆȃඈឆ ȃӨၕћ൧ȃћ൧ȃӨॴ൧ȃᐠᛴȃ᎐ଂ ᐈᛴȃհᣁȃЈӨᣁȃЂӨᣁȃ॓ኜहࢥ൧ȃ
!! ག ދཀ 㡦
ऺȃЂЋൟȃϽ؍щ༧൧ȃ഼ᇴ൧ȃӨᇵᇴ ȃຘኣ㓙ȃЂኜનᐈȄ!
!!॓۬
!!ઔࡑᚡ҅㚈
6
ॷ෫Ռณҡᄘᚕᇬ!!!Π!!!311:ԑ22Т
हࢥ
撰文: Allen Chan
在這公園裡,有些地點比較獨特,具有 別於一般市區公園的生態環境,較容易
神奇公園之
雕塑廊
吸引雀鳥逗留:
中國花園
九龍公園
中國花園
蟻鴷
九
談到九龍公園的鳥,特別想說的是灰頭椋鳥。這鳥除了有
都喜歡在這裏停留休息,根據紀錄,曾
公園裡有茂密的樹林、矮樹叢、草
近清真寺一端,也有很茂密的樹林,
地、水池等不同的生態環境。故此
樹底幾近密不透光,形成一個天然藏
全年十二個月都有機會看見的鳥種:
到公園觀鳥時,也不要忘記,抬起頭望望天空,有時會有
歷奇樂園
意外驚喜。原因是有些路過鳥種飛行能力高,不需停下休 息,只會在上空飛過。記錄過的鳥種有白腹海鵰、鶚(魚鷹) 游隼、紅隼和鸕 鷀 。
息,在這處出現過的鳥有蟻鴷、烏灰 鶇、北椋鳥、絲光椋鳥,也見過有一
紅耳鵯、白頭鵯、珠頸斑鳩、原鴿、樹麻雀、鵲
隼、丘鷸、白喉斑秧雞、火斑鳩、八聲杜鵑、小鴉鵑、蟻
鴝、紅領綠鸚鵡、亞歷山大鸚鵡、黑臉噪 鶥 、黑
鴷、牛背鷺、戴勝、家燕、小白腰雨燕、栗背短腳鵯、黑
鳶(麻鷹)、暗綠繡眼鳥(相思)、黑領椋鳥、八哥、
短腳鵯、灰鶺鴒、白鶺鴒、暗灰鵑鵙、白腹鶇、、灰背鶇、
夜鷺、長尾縫葉鶯、灰頭椋鳥、紅嘴藍鵲、喜鵲
烏鶇、白眉鶇、藍磯鶇、厚嘴葦鶯、鱗頭樹鶯、褐柳鶯、黃
、白腰文鳥、斑文鳥、白胸苦惡鳥、噪鵑、褐翅
眉柳鶯、極北柳鶯、冠紋柳鶯、壽帶、北灰鶲、白眉姬鶲、 黑枕黃鸝
白眉鶇
銅藍鶲、白腹藍姬鶲、海南藍仙鶲、方尾鶲、黑枕王鶲、
記得兩三年前,最先有鳥友發現壽帶,黑枕黃鸝,後來鳥
眉、大山雀、叉尾太陽鳥、普通翠鳥、白胸翡翠
棕背伯勞、牛頭伯勞、紅尾伯勞、黑卷尾、髮冠卷尾、灰卷
訊很快傳開去,多了鳥友到公園觀鳥,陸續有特別鳥種被
、紫嘯鶇、大嘴烏鴉。
尾、黑枕黃鸝、灰喜鵲、絲光椋鳥、灰背椋鳥、北椋鳥、黑 尾蠟嘴雀、紅頸瓣蹼鷸、鸕 鷀 。
發現,有戴勝、蟻鴷、厚嘴葦鶯等。當時鳥友們都覺得這
隻方尾鶲在這處棲息數個星期。
公園很神奇,後來更稱這公園為神奇公園。
牛背鷺
九龍公園之觀鳥地圖:
歷奇樂園
http://maps.google.com/maps/ms?ie=UTF8&hl=en&msa =0&ll=22.299927,114.170169&spn=0.003712,0.004828
位於公園西面最高的地方,在這裡出現 壽帶鳥
烏灰鶇
鳳頭鷹、普通鵟、白腹海鵰、鶚(魚鷹) 松雀鷹、游隼、紅
鴉鵑、池鷺、小白鷺、大白鷺、紅嘴相思鳥、畫
身所,很多雀鳥很愛在這處匿藏及棲
及補給的地方…
叉尾太陽鳥
每年九月至四月是雀鳥遷徙季節,在公園記 錄過的鳥種:
一群幼鳥在公園穿梭覓食。鳥友們想找牠們,可到雕塑廊 附近找找。
這處中央有個廣場,大榕樹矗立兩旁,
這裏亦都為過境的候鳥提供了休息
白胸翡翠
總結近數年各鳥友的記錄:-
但在九龍公園是比較易見。每到夏天,就會見到成鳥帶著
鳥湖
雕塑廊
吸引了一群雀鳥在此定居及棲息,
叉尾太陽鳥
鳥友在何文田見過外,就沒聽聞有鳥友在其他地方見過,
公園,位於尖沙咀鬧市中,它
洲…
樹麻雀
林,一些比較怕醜的雀鳥及一些過境鳥,
鸝、黑尾蠟嘴雀在這裏出現。
的出現,為這石屎森林,留下一片綠
珠頸班鳩
方尾鶲
這花園裡有高高的大樹,也有茂密的樹
經有壽帶、白眉鶇、白腹鶇、黑枕黃
龍公園,一個大家非常熟識的
戴勝
&t=h&z=18&msid=106964131831995848692.000455d5
過的鳥有壽帶、白眉姬鶲、銅藍鶲、灰 背鶇、髮冠卷尾、灰卷尾、小鴉鵑。
紅尾
伯
勞
鳳頭鷹
5a5d8215a0a12 在鬧市中的九龍公園,竟然可以記錄到八十多種雀鳥。你 說是神奇嗎!
鳥湖(俗稱鴨仔池)
黑短腳鵯
紅咀相
思
鳥種數字會否繼續增加,還要等待各位鳥友繼續努力…。
常有夜鷺在此休息和覓食,白鶺鴒在鴨 灰頭椋鳥
仔池附近也經常出現,在鴨仔池旁邊的 大樹,也曾有鳳頭鷹、松雀鷹出現過。
海南藍仙鶲
白腰文鳥
本篇所有雀鳥圖片均在九龍公園拍攝 烏鶇 3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二期
2009年11月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3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一期
2009年8月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一期
2009年8月
第二期
2009年11月
4
5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二期
2009年11月
6
相片鳴謝 (排名不分先後): Allen, Helen, james4j, Joyce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二期
2009年11月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二期
2009年11月
7
鳥飛毛落 撰文、攝影:isaac_chan
黑枕燕鷗餵食觀察 8
黑
枕燕鷗成鳥帶著鮮魚回來,幼鳥向牠叫喚 求食,這一幕又一幕的溫馨場面,不斷在
繁殖期尾聲的燕鷗島上出現。以往以為是親鳥未 能從鳥群中認出自己的幼鳥,才會飛來飛去。但 奇怪的是,即使範圍內只有一只幼鳥,成鳥降落 後也不即時餵食,反而在幼鳥附近徘徊,不理會 牠求食的喊聲,過一會更帶著魚飛走。 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黑枕燕鷗是三種在香港繁殖的 其中一種燕鷗,除了繁殖期外,大多 時間都是在茫茫大海上活動,因此飛行能 力尤其重要,對於將要離境的幼鳥來說,遷 徙前提升飛行能力是其中一個重大課題。 然而,由破殼那天開始,幼鳥一直都得到親 鳥餵養,如今親鳥有魚卻不餵給自己, 對突如其來的改變顯得很不習慣。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9
鳥飛毛落
向成鳥求食的幼鳥
筆者估計親鳥遲遲不 餵食,並非認不出自 己的幼鳥,而可能是 想用食物引誘幼鳥跟 自己一起飛行,學習 覓食技巧。 帶鮮魚回來的親鳥 可是幼鳥對飛行多是無動於衷, 過了一段時間,親鳥來回飛了數 次,鮮魚也都開始變乾了。那時 候,親鳥可能會自己吃掉小魚, 或是為小魚「保濕」。
徘徊多次仍未餵食
把小魚浸泡一下的黑枕燕鷗 季初求偶期,當還未預到 「心上鳥」,而又不想吃掉 或放棄小魚,也都可能出現 類似的場面。
10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當然,也有少數幼鳥不單止願意飛行, 連覓食也都認真地練習。
把斷枝當小魚,練習捕捉技巧的幼鳥。
1 帶鮮魚回來的親鳥
2
親鳥遲遲不餵食也有風險── 就是可能被鄰近的成鳥搶劫。
可是徘徊了一段時間仍未餵 食,開始引起其他成鳥的注意 (留意圖右側的成鳥)。
3 圖2 右側的成鳥突然發難,要搶奪小魚。
4
由以上觀察可見,黑枕燕鷗父母不單只 是給幼鳥餵食,更要主動激勵牠們練習 飛行,為日後獨立生活作準備。
幼鳥也趕過來加入爭奪戰,可惜小魚已被圖2 右側的成鳥搶去了。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11
鳥飛毛落 撰 文 :Sze。 攝 影:Sze、alanzaku、Yu Yat Tung、Jemi & John Holmes
野生雀鳥的
Part
十個
01 香
港雖然只是一個很細小的地方,但卻是一個在世界上 有點名氣,而且有特色的觀鳥地方。目前世界上已知
的鳥種約有九千多種,而中國有記錄的鳥種約為1300, 但在 細小的香港卻有接近500種的雀鳥記錄。香港在中國版圖上 雖然只佔細小的一點,卻可記錄到中國三分之一的鳥種,這 是否很值得我們自豪呢? 香港之所以有如此豐富的雀鳥記錄,全因香港在地理上的得 天 獨 厚 。 地 理 上 香 港 位 於2個 世 界 動 物 地 理 分 區 (Ecozone 或Bio-geographical realm) 的 交 界 位 置 , 所 以 在 這2個 世 界 動物地理分區內生活的雀鳥均有機會在香港出現。這2個世界 動物地理分區分別是古北界(Palaearctic / Palearctic)及東 洋界(Oriental)。 另外,香港位於「東亞─澳大利亞飛行路線」(East Asian – Australasian Flyway)上,這是世界上其中一條重要的雀鳥遷 徙路線。每年春、秋遷徙季節時,有很多遷徙中的雀鳥會途 經香港這個中途站稍作休息及補給,所以香港有記錄的鳥種 中有約四成是春、秋過境遷徙的雀鳥。 而且,香港雖然地方小,但卻擁有多種不同的生境,例如: 不同種類的濕地(包括:泥灘、基圍、魚塘、紅樹林、蘆葦 床、岩岸、農耕地、水塘、人工河道及天然溪流等)、開闊 原野(包括:灌木叢、草地及荒廢田野等)、位於各高低地 的林區(包括:次生林及植林)及市區的公園等等,適合各 種不同生活習性的雀鳥棲息。 雖然香港坐擁如此得天獨厚的優勢,看似擁有豐富的生態環 境及生態多樣性,可惜的是在香港及世界各地,城市範圍正 不斷的擴大並急速地向郊區擴展。這些土地發展令到野生生 物的生存空間不斷縮小的同時,亦令我們與野生生物接觸的 機會日漸增多。我們現代化、都市化的生活無時無刻影響著
相關資料: 1. 蘋果日報(27-12-2008): 郊區大肆發展 飛禽走獸遷入市區 港城市規劃趕絕野生動物: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 =20081227&sec_id=4104&subsec_id=12731&art_id=12018217 2. 世 界 動 物 地 理 分 區 ( Ecozone 或 Bio-geographical realm) : http://en.wikipedia.org/wiki/Ecozone
12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無數野生動植物的生活與生存。人類與野生動物間的衝突、 對立、糾紛和慘劇不停的發生在地球每一個角落。但當時間 慢慢流逝,我們會慢慢淡忘我們帶給牠們的「苦」,所以很 想為雀鳥們將這些「苦痛」記下來告訴大家,同樣的事不是 就此發生一次,卻是在不久後,又會重覆又重覆的發生,更 苦的是受苦者並不只是雀鳥!
人類帶給野生雀鳥的「苦」真的很多,多得不知怎樣數清!今次 我嘗試選出十個並附帶一些例子來介紹,目的不在於問責或爭論 事情誰對誰錯,只希望令大家知道多一點,也希望令大家可以多 想一點。究竟我們除了爭論之外,還可否切實地多做點什麼去改 變一些情況?改變未必需要是驚天動地,簡單從我們的生活開 始,逐漸地改變也已經很不錯! 雖然我已嘗試從不同來源搜尋資料,但仍恐有部份資料有誤(特 別是日期及年份),所以如發現文中有任何錯漏,歡迎電郵至編 輯部指教指教!謝謝各位!
01
撞「牆」死
也許未必有太多人會知道,原來我們的新式建築物會殺害不少野 生雀鳥。每年,特別是在春、秋天的雀鳥遷徙季節,有很多雀鳥 會「無知地」撞「牆」死亡,那些「牆」不是一般的石屎牆,而 是玻璃幕牆大廈的反光落地大玻璃,還有安裝在高速公路旁的透 明隔音屏障。造成意外的原因估計是由於雀鳥被玻璃幕牆反照的 天空所誤導;還有像我們失魂時看不見商場內被抹得一塵不染的 透明玻璃門,錯誤地撞上透明隔音屏障。 據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以下簡稱 KFBG) 一位我很尊敬的已故
大廈的玻璃幕牆「複製」出另一片藍天,
職員周溥丞在2004年9月16日,接受明報訪問時介紹 KFBG 負責
看起來很美,但美麗背後卻是雀鳥在都市
收容受傷猛禽的護理中心自1994年成立以來共處理417隻猛禽,
中的死亡陷阱。
© Sze
麻鷹數量約佔一半,約有200隻。當中三分一的麻鷹都是因受了 傷而被送到中心,其餘的只是被發現而沒有受傷。導致麻鷹受傷
我經常在想其實我們的建築物真的一定要是玻璃幕
的原因主要是麻鷹傻呼呼地「撼頭埋牆」,令自己骨裂或折翼,
牆或落地大玻璃窗的嗎?
欲飛無從。被送去治傷的麻鷹往往需要長時間治療和護理。 公路上的隔音屏障如果不是透明的話它就沒有隔音 在香港見到的麻鷹除了部份是留鳥外,大部份屬冬候鳥於冬季時
功能嗎?
來港過冬,所以我們在冬季時會見到較多麻鷹在香港出現。而每 年9至11月都是護理中心的收症「旺季」,平均每星期要處理一
不知道當你們下次遇見這些因撞「牆」而受傷的雀 鳥時會想些什麼呢?
隻麻鷹。 參考新聞資料: 這些撞傷了的雀鳥,有些幸運地可以完全康復過
1.
文匯報 http://paper.wenweipo.com/2004/11/30/HK0411300047.htm
2.
明報 http://life.mingpao.com/cfm/dailynews3b.cfm?File=20040916/nalgw/gwy1.txt
來並返回野外;有些卻因變成永久傷殘而永遠留 在籠中;有些更可憐的更因傷勢太嚴重而死亡。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13
鳥飛毛落 慘 案 列 表 01 事發日期 2006年11月至今
(案例以發生日期排序)
事件簡述
網上資料 / 討論鏈結
鳥友 alazaku 一直記錄著慘死在元朗十八鄉路與公
香港觀鳥會討論區: http://www.hkbws.org.hk/BBS/viewthread.p hp?tid=405
庵路交界以西的一個透明的公路隔音屏障下的雀鳥 品 種 及 數 目 , 並 撮 寫 了 報 告 。 由 2006年 11月 至 2008年10月 ,alazaku 共 記 錄 到15種 共31隻 不 同 的 留鳥及候鳥慘死,而且被發現時皆倒在隔音屏障之 前,並面向隔音屏障,有部份雀鳥屍體腐爛至無法 辨識。亦有發現無表面傷痕的雀鳥(以柳鶯為 主),停留在地面,反應遲鈍,直至幾分鐘後才能 飛 走 。2008年8月 , 路 政 署 於 隔 音 屏 障 貼上「猛禽貼紙」,可惜的是 「猛禽貼紙」對問題似乎沒有 太大幫助,慘案繼續發生。 alanzaku 發現的首名 死者:紅喉歌鴝。 死去的紅喉歌鴝是面向 隔音屏障的。
© alanzaku
透明隔音屏障是另一 個都市雀鳥死亡陷 阱,圖中是已死去 的噪鵑雌鳥。 隔音屏障上雖已貼 上猛禽貼紙,但慘 案依然繼續發生。
© alanzaku
雀鳥 小提示
如在發現仍然存活,但受傷倒地的雀鳥,而且有明顯的受傷跡象(包括:流血、肢體形態有異,甚至扭曲 變形及眼神呆滯,甚至長時間閉目,而且或會倒臥在地上),請不要嘗試用手捕捉牠,因為牠可能會為了 逃避你的捕捉而拚盡最後一口氣逃走的。這時你可以嘗試到附近的商舖借用一個適當大小的紙箱(或者竹 籃也可!),在紙箱底部刺穿幾個小洞(目的是讓空氣可流進紙箱內,不致把雀鳥焗死!),然後將紙箱 倒轉,並快速地蓋住受傷的雀鳥,用以令到牠不能再飛走,及在紙箱內黑暗的環境中平靜下來,不會因掙 扎而再次受傷。然後立即致電漁農自然護理署(電話1823)或愛護動物協會(電話 2711 1000)求助。
14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慘 案 列 表 01 事發日期 2008年5月4日
(案例以發生日期排序)
事件簡述
網上資料 / 討論鏈結
一隻麻鷹在深水埗上空疑覓食時猛撞大廈外牆,結
文匯報(2008年5月5日): http://paper.wenweipo.com/2008/05/05/HK 0805050036.htm
果受傷跌落街頭,引來大批途人圍觀,警員欲用竹 籮捕捉時,牠受驚強行起飛,卻不支墮下時,再撞 及一支咪表鐵柱。
2005年4月20日
上環永樂街5號永安祥大廈令12隻白頭鵯(又稱白頭 翁)一同慘死在玻璃幕牆下!
2004年11月4日
九龍灣宏光道39號宏天廣場發生12隻烏鶇及1隻相思 (又稱暗綠繡眼鳥)集體撞玻璃幕牆致死的慘案。
2003年11月28日
褐魚鴞「Sam」十多年前在西貢海邊一帶被發現, 當 時 牠 撞 到 船 隻 , 頭 部 受 創 ,92年 起 接 受 人 工 護
文匯報(2005年4月21日): http://paper.wenweipo.com/2005/04/21/HK 0504210063.htm 星島日報(2004年11月5日): http://www.singtao.com/archive/fullstory.as p?andor=or&year1=2004&month1=11&day 1=5&year2=2004&month2=11&day2=5&cat egory=all&id=20041105a02&keyword1=&ke yword2= 文匯報(2003年11月29日): http://paper.wenweipo.com/2003/11/29/HK0 311290029.htm
理,94年轉介到 KFBG 的野生動物拯救中心。由於 Sam頭部曾受劇烈震盪,所以一直顯得恍恍惚惚, 經過10年的照料後,至02年被確定適宜放歸野外, 事前照顧牠的保育主任 Rupert Griffiths 為 Sam 展 開 一 系 列 的 體 能 訓 練 , 包 括 覓 食 訓 練 。 Sam 於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2004-2005年報 (P.15): http://www.kfbg.org.hk/content/56/14/2/200 4-2005%20Chi.pdf
2003年11月28日在西貢北潭涌放歸野外,KFBG 並 首次以無線電對牠展開為期六個月的行蹤監測計 劃,最後於2004年4月16日尋回自 Sam 身上自動鬆 脫的無線電發射器,而 Sam 亦相信已重新適應野 外生活。
小焦,是眾多因不同原因居住於 KFBG 的麻鷹中的其 中一員。拍照當日牠擔任教育大使,配合訓練員的講 解,令到更多市民對麻鷹有多點基本認識,及明白牠們 所面對的苦況。牠們部份如能完全康復的會被放回野 外,但有些永久傷殘的,則會永遠留在 KFBG 園內。
© Sze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15
鳥飛毛落
02
吊死
除了撞死,被人蓄意或意 外吊死是另一個香港野生 雀鳥常見的「苦」,起因 大都與我們的生活及環境 改變有關。
一隻命喪於魚鉤下 的白腰草鷸。
掛滿大生圍3個魚塘
每年冬季,大量的候鳥南下香
周邊的魚鉤。
港渡冬,當中包括很多以魚類為主 食的水鳥,例如:琵鷺、鷺鳥及鸕
及魚量,近年因各種原因而不斷減 少,而且大部份養魚塘亦放棄了傳
© alanzaku
鷀。由於香港可供牠們覓食的地方
統「冬季放水曬塘」的操作模式, 令到這些水鳥失去了可以吃到魚塘
包括:數年前很普遍的在魚塘四周
「活警告牌」只有筋疲力盡地死於
底部沒有經濟價值的魚和蝦的機
架起魚鉤及魚線,與及近年較常用
網中。
會,進一步失去了覓食的地方。為
的在魚塘內張放流刺網,目的均是
了找吃,牠們於是飛到一些養魚塘
防止捕魚的鳥隻進入魚塘範圍,可
覓食,無心之間成了「偷魚賊」,
是這些方法均可能令雀鳥受到嚴重
亦令養魚戶損失慘重。養魚戶為了
傷害。漁農自然護理署(以下簡稱
「防盜」於是便採取了一系列他們
AFCD) 為 了 解 決 問 題 , 自1997年
試驗過証實有效的「防盜措施」,
起,每年都會購買雜魚投放到米埔 基圍餵鳥,不過仍無法阻止水鳥肆
其實雀鳥除了會在田間「偷吃」農 作物及種子,也會幫忙吃掉田間的 害蟲,可惜的是現在除了一些有機 農夫會較為了解牠們外,在大部份 農民眼中,雀鳥只是一隻造成農作 物損失的「小偷」!
虐養魚塘。之後,自2002初開始,
就現在的情況來看,雀鳥與漁、農
AFCD 在 455個 養 魚 塘 上 空 安 裝 傷
民的衝突似乎很難有完滿的解決方
害性較低的防雀繩或透明膠繩形成
法。但值得思考的是,就如以下其
天網,阻嚇候鳥降落養魚塘覓食,
中一篇資料《魚與候鳥 不可兼
但成效一般,始終未能完滿解決問
得﹖》中被訪者香港新界養魚協進
題。
會主席黎來所提及:『十年前雀鳥 捕魚只令收入下跌百分之零點五,
除了養魚塘外,新界的農地也是另 一個野生雀鳥被吊死的死亡熱點。 不少農民為了阻止雀鳥飛到田間啄 食農作物或剛播下的種子,不時會 在農地周圍設下捕鳥的霧網,用以 阻止雀鳥飛到農地上覓食。可憐的 是大多數農民並不會將纏在網上的 雀鳥及時鬆解下來,只任由牠們不 停地在掙扎,利用牠們成為「活警 © Jemi & John Holmes
鳥友John Holmes在水流田發現一隻 誤墮農民的霧網中無助的烏鶇。
16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告牌」用以驚嚇其他雀鳥,令到牠 們不敢飛近農地。最後那些可憐的
但近十年鸕鶿偷吃的情況日益嚴 重,牠們一天可吃掉二、三百斤 魚,而且甚麼魚都吃,令一般魚塘 每年總產量平均下跌百分之二十, 最嚴重的更下跌七至八成。』。為 何人類與雀鳥過去相處多年也沒有 的問題,卻在近十年發生呢?是雀 鳥數目增長太快?是本地及周邊的 環境已沒有適合鳥兒可以覓食的地 方?或是雀鳥變得狡猾學識做小 偷?還是其他更多的原因?
© Sze
這隻珠頸斑鳩可能是在地上覓食時,無意間 其中一隻腳纏上了被人棄掉的棉繩(垃 圾),結果險些招致殺生之禍!
漁、農民對雀鳥的傷害某程度上是
2005年 那
故意的,但大家可能沒想過,我們
次跟朋友
有時會無意間成為殺雀的兇手。我
行城門水塘
曾分別在2005年及2008年遇上兩隻
時突然發現一
無辜被吊在樹上的雀鳥。
隻斑頭鵂鶹的屍體
在樹上的魚絲吊死在水塘旁邊
(一種在香港廣泛分佈的貓頭鷹)
的樹上。
© Sze
一隻可憐的斑頭鵂鶹慘被遺留
2008年那次在米埔遇上一隻腳部不
被魚絲吊在樹枝下,形態就像人們
知為何纏上棉繩的珠頸斑鳩吊在一
吊頸自殺般。這隻斑頭鵂鶹沒有斑
的市民在那兒拋桿時,不小心將魚
棵樹上,幸運地幾經辛苦最終及時
鳩那麼幸運,當時明顯看見牠已沒
鉤卡到樹上,又因為位置太高,只
把牠救下來。但為何斑鳩的一隻腳
有任何生命跡象。斑頭鵂鶹被吊死
好將魚絲剪斷作罷,就這樣無意間
上會纏有棉繩?真相不能確定,但
的位置是位於水塘一個釣魚熱點旁
留下了這個接近隱形的死亡陷阱
很有可能是牠在地上覓食時無意間
邊的高樹,那個位置不要說是普通
(魚絲的顏色令到它不易被察
纏上了被人棄掉的棉繩(垃圾),
市民,就連 AFCD 的職員也說很難
覺!),而斑頭鵂鶹又不幸地碰上
爬到那個位置,所以估計是有釣魚
了,最後就無辜地死於「絞刑」。
之後便招致了這次殺生之禍!
相關資料: 新聞發佈日期
新聞題目
網上資料 / 討論鏈結
2008年2月24日
候鳥吃塘魚年值近千萬,漁戶流刺網驅趕
東方日報(2008年2月24日): http://orientaldaily.on.cc/archive/20080224/new/new_a49cnt.html
2008年2月24日
塘魚一季減四分一
東方日報(2008年2月24日): http://orientaldaily.on.cc/archive/20080224/new/new_a50cnt.html
2006年至今
魚塘保育
世界自然基金會:http://www.wwf.org.hk/chi/maipo/greenfishfarm/
2002年1月30日
立法會十四題:漁護署採取措施減少鳥類到魚塘覓食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201/30/0130195.htm
魚與候鳥 不可兼得﹖
香港中文大學《大學線月刊》: http://www.com.cuhk.edu.hk/ubeat/040361/environment.htm
魚塘的保育和生態價值
長春社:http://www.cahk.org.hk/conser/fishpond.htm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17
鳥飛毛落 慘 案 列 表 02 事發日期
(案例以發生日期排序)
事件簡述
網上資料 / 討論鏈結
鳥友 alanzaku 在香港觀鳥會討論區報告在元朗大
2009年3月15日
生圍,有人在3個魚塘周圍用魚絲吊起不少魚鉤。
香港觀鳥會討論區: http://www.hkbws.org.hk/BBS/viewthread. php?tid=7647
在現場 alanzaku 發現一隻已死去的白腰草鷸(一 種常在水邊覓食的雀鳥)及一隻仍在掙扎的小白鷺 被魚鉤及魚絲纏著並懸掛在半空。期間有一群狗隻 欲襲擊小白鷺,慶幸小白鷺最終沒有成為狗群的美 食。感謝alanzaku 即時向 AFCD 報告。
被鉤住而半天吊的小白鷺 在拚命掙扎,險些成為狗 群的大餐。
© alanzaku
3月17日 ,alanzaku 收 到 AFCD 的 回 覆 : 『 本 署 於三月十五日巳收到簡先生(註:簡先生是另一報 案人)向1823電話中心通知,並已作出即時跟進。 行動中救出一隻小白鷺及沒收約150米長的魚絲線 © alanzaku
及魚鉤。並於三月十七日再到同一地點巡查,但並 無發現。』
2008年12月28日
鳥友 John Holmes 在香港觀鳥會討論區報告在錦 田的水流田,有人在農地周圍設網捕雀。感謝 John 即 時 向 AFCD 報 告 , AFCD 職 員 於 12月
香港觀鳥會討論區: http://www.hkbws.org.hk/BBS/viewthread. php?tid=6893
30日到現場了解情況,並且將捕鳥網及鐵籠清除。 John 於2009年1月2日再到上址查看時,亦確定之 前發現的捕鳥網及鐵籠被清除了。
2008年9月17日
Sze 在米埔保護區內的三層觀鳥屋前的小徑旁發現 一珠頸斑鳩的腳誤被繩纏著,吊在樹上,懸掛在半 空 。 幸 得 AFCD 及 世 界 自 然 基 金 會 ( 以 下 簡 稱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2008年9月17日): http://www.hkwildlife.net/viewthread.php? tid=35957
WWF)的職員幫忙,珠頸斑鳩最終能及時獲救。
雀鳥 小提示 18
如 在 郊 野 , 農 地 或 魚 塘 發 現 有 人 裝 置 任 何 捕 雀 裝 置 , 請 盡 快 致 電1823通 知 AFCD 該裝置的詳細地址及有關資料,如可以的話,並請拍下記錄照片。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慘 案 列 表 02 事發日期 2008年1月10日
(案例以發生日期排序)
事件簡述
網上資料 / 討論鏈結
WWF 職員於米埔自然保護區內一個魚池中發現一
世界自然基金會新聞稿 (2008年2月28日): http://www.wwf.org.hk/chi/pressreleases/20 080228.php
隻身體虛弱及營養不足的黑臉琵鷺,牠被魚線所 纏、輕傷、並已吞下魚鉤,受傷黑臉琵鷺期後送交 KFBG 的野生動物拯救中心接受治療。受傷的黑臉 琵鷺經由 KFBG 七周的治療及悉心照料後,幸運 地完全康復,並於2008年2月28日於米埔自然保護 區放歸自然重返鳥群。被放歸野外前牠被繫上 A39的 綠 色 腳 環 。A39可 以 活 著 並 從 傷 患 中 康 復 過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本園快訊及新聞稿 (2008年2及4月): http://www.kfbg.org.hk/content/83/19/2/Hap -at-KF_Fauna_200806-Spoonbill_FULL.pdf
來是非常幸運的,其實在牠之前已有兩隻黑臉琵鷺 因誤吞魚鉤而死,另外2004年1月,有一隻則因傷 勢嚴重需切除左翅。這隻沒有了左翅的黑臉琵鷺後 來被KFBG收留了,並命名「匙羹」。
世界自然基金會新聞稿(2004年): http://www.wwf.org.hk/chi/pdf/references/pr essreleases_hongkong/prhk050304.php
因傷勢嚴重需切除左翅
腳套了綠環A39的是2008年1月時幸運地獲救 並 完 全 康 復 過 來 的 黑 臉 琵 鷺 。2008-2009的 冬季在米埔及濕地公園再次發現牠的蹤影。
2006年12月26日
© Sze
不死並康復過來,可惜 以後就不能再返回野外 與同類一起生活。
鳥友 Danny 跟女兒在流水響附近的一個士多啤梨 園內摘士多啤梨時,發現有人用尼龍繩分別縛着兩 隻鳥兒的其中一隻腳,由得牠們被凌空吊起。其中 一隻有幸被 Danny 及時救下,可憐的是另一隻也
© Yu Yat Tung
的黑臉琵鷺,雖然大難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 (2006年12月26日): http://www.hkwildlife.net/viewthread.php ?tid=5347
許因掙扎太久,救下來時已氣若柔絲,救不了。
2005年12月17日
Sze 在城門水塘的引水道發現了一隻被魚絲吊死在
未能提供
樹上的斑頭鵂鶹(一種在香港廣泛分佈的貓頭 鷹),估計是因在水塘釣魚的市民意外地將魚線纏 到樹上並遺留下來,然後斑頭鵂鶹意外地纏上了魚 絲,結果慘死在「絞刑」之下。
- 待 續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19
蟲蟲覓覓 撰 文 、 攝 影 : 特 別懶散。嗚謝版友神經肚為本稿題名
」 g 「 蜘 u 」 B 者不罪 「 說
起蟲蟲、蜂、蠅、蟑螂、蜘 蛛等,相信很多朋友必定會
感到厭惡、害怕、毛管戙吧!曾 幾何時,我也跟大部份朋友一 樣,對上述種種生物的印象都不 太好。然而,今時今日,我卻對 牠們產生了另一種的感覺!
舟蛾科幼蟲獨特姿態
要數最令我難忘 的蟲蟲,可算是 我的夢想之蟲, 一種舟蛾科飛蛾
蟲蟲
的幼蟲。這種蛾
在未發掘到蟲蟲的可愛之處前,每當
蟲外型奇特,其
遇到蟲蟲時,我都會不自禁地起了滿
中兩對步足並非短小精巧,而是像蟻
原來在一般情況下,在郊外遇
身的雞皮疙瘩,因為總覺得所有蟲蟲
的腳一樣長;身驅也不是滑嘟嘟,反
到的大多是飛蛾的幼蟲,其次
都很嘔心,完全不敢想像那圓鼓鼓的
倒是凹凸不平,有點像乾了的鳥糞;
是蝴蝶寶寶,其他昆蟲的幼蟲
身體內到底裝滿了甚麼,都好像快要
牠們還會將身驅屈曲成「S」型,並收
就並非經常可以碰見,大家下
爆開似的!若蟲蟲站不穩腳一骨碌地
起步足,擺出一副祈禱的姿勢,真的
次郊遊時不妨留意一下。不
跌個蟲仰馬翻時,就會笨拙地扭動著
十分有趣呢!期盼著將來可再遇到此
過,切記眼看手勿動,因為部
身體想要重新爬回來,這個扭動身體
種蟲蟲,到時便可拍下更多紀錄照
份蟲蟲是有毒的,而你永遠不
的動作會令我心裡湧起一陣莫明的不
了!(Special thanks to dlmohn)
知道你會對那些毒素產生甚麼 樣的反應,當心先撩者賤啊!
安感;所以只要提起一個「蟲」字, 都會使我立即眉頭緊皺。不過,現在 我聽到「蟲」字反而會雀躍萬分,連
蛾蟲-長有蛇眼圖案
我自己也對這個轉變感到意外呢! 一切緣於對每條蟲蟲都產生了強烈的 好奇心,因為在郊遊時,我遇見過各 種各樣、有毛無毛、肥瘦長短、賣相 古怪的蟲蟲,牠們實在太有趣了。別 看蟲蟲們動作笨笨的,牠們的頭腦可 聰明得很;蟲蟲會運用不同的方法去 保護自己,有的身上有一對大圓斑, 遠看活像一條蛇;有的裝扮成一截枝 條,一動不動;有的會幾條……甚至 更多聚在一起,為著能夠互相保護, 我就曾見過過百條枯葉蛾的幼蟲擠在 一起,靜靜的待在樹幹上,那個情景 實在相當震撼呢! 聚在一起的枯葉蛾科幼蟲 20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蛾蟲-偽裝為枝條
蜂
大華麗蜾蠃
自問是一個怕蜂的人,因為一向都認為蜂一定會逢人便 螫,亦很怕牠們飛行時雙翅拍動所產生的嗡嗡聲。還記 得行山初期,每當耳邊響起低沉的嗡嗡聲,我便會立即 以雙手掩耳並一直失控的怪叫著,再一邊三步當作兩步 的跑開,同行朋友看到我這個模樣都會覺得極度可笑, 不認識的行山人仕必定會被我這個突然怪 叫怪跑的人嚇一跳吧!幸好得到論壇內一
領木蜂
位蜂類專家的溫馨提示:對著蜂大叫大 嚷,並且伴隨著誇張的動作,並不是一個 明智的舉動;而我實在都被這個失控行為 困擾已久,於是,我誓要克服對蜂的恐懼。 姬蜂
經過連番努力後,雖然未算得上是完全克服,不 過現在我已能較冷靜的面對蜂,甚至能夠在一個 較近的距離觀察及為牠們拍照,我更可藉著這個 機會看清楚牠們的模樣;原來蜂都有相當多的品 種,外型亦有極大的分別:像體格粗壯的領木
黑胸胡蜂
蜂、有一條小蠻腰的大華麗蜾蠃、拖著一支大長針的姬蜂等,群居的、獨居 的,同一天空下,各自有著精采的生活方式,令人眼界大開。看多了,令我不 黃紋大胡蜂
期然開始對牠們產生興趣,更從不同渠道增加了一點點對牠們的了解。基本 上,若不刻意惹蜂,牠們是不會主動攻擊人的。如被一隻或以上的蜂圍著飛行,很可能只是 我們不慎走入了牠們的勢力範圍,以我向來的經驗,其實只需冷靜地離開直至沒有蜂繼續追 隨即可,無需過份緊張。當然,若遇到「戰鬥力」較強的蜂,好像黃紋大胡蜂、黑胸胡蜂 等,就要打醒十二分精神,鎮定地退到安全的地方,千萬不要嘗試以任何方式撥開牠們呀!
蠅
蒼蠅,向來都是令人煩厭,亦是象徵骯髒的昆蟲之一,牠們黑黑綠綠而且長滿毛,外 形不甚討好,可謂人見人憎!往時我都討厭蒼蠅,應說逢蠅類的小東西都不喜歡。 在郊野遊走野攝,除了蝶蛾蜂之外,出現最多的可算是蠅了。初時 我確實沒有興趣舉機拍攝所見到的蠅,但當在郊遊時遇見過幾種較 特別的蠅後,從此我便成了追蠅一族!
桔小寡鬃實蠅
蠅類的世界可真多姿多采,不同品種的蠅,外形顏色也有著天壤之 扮甲蟲的甲蠅
別,令人讚嘆不已!不說不知,原來有些蠅身懷維俏維妙的模仿絕 技,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算是裝成蜜蜂的食蚜蠅,及跟甲蟲有百分 之九十八相似的甲蠅,若沒細心留意,真的很難分辨出來呢!在見
過的各種蠅中,除了嬌小美麗的實蠅外,我最欣賞的就是指角蠅了。指角蠅線條優美,顏 色斑紋簡潔分明,腰肢挺直,步履穩健,頭部永遠高高昂起, 指角蠅
看來帶點高傲,說牠是最具型格、最有霸氣的蠅也不誇張吧! 隨著對蠅的認知逐步加深,我對蠅……甚至家蠅的厭惡亦減少 了,相反漸漸對牠們產生好感,希望將來能更加了解及認識牠 們。蠅,其實也不是這麼討厭呢! 扮蜜蜂的祼芒寬盾蚜蠅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21
蟲蟲覓覓
蟑螂 大木林蜘蛛
「小強」-即蟑螂,對以往的我 來說,簡直是十大嚇人昆蟲之 首!皆因我一向都認為蟑螂都是 得一個模樣:軀體很大而異常扁 平、腳長之餘又滿佈粗粗的刺、 全身啡啡黑黑卻散發著令人不寒 而慄的光澤,更有一樣最厲害的
大光蠊
絕招-「飛」! 今時今日,蟑螂對我來說又別有 一番感覺!全拜近年愛上郊遊攝
大木林蜘蛛
影所賜,我碰見過不少其他品種 的蟑螂。這些郊外出現的「小 強」外型比起那些「家常小強」 討好得多了!「郊外小強」大部 份體型纖巧,色調也較明亮,某 些品種更擁有漂亮的斑紋,使我
日本姬蠊
不禁趨前希望能看清楚一點,並 將牠們一一攝入鏡頭之中。透過 論壇及一些介紹昆蟲的網頁,亦 大蟻蛛
有助我加深對「小強」的認識。 雖然我現在仍十分害怕於家中及 街道上出現的「大隻強」(主要 為美洲蟑螂及澳洲蟑螂),但由 於這幾年來見多了,認知多了, 自然也令我減低了對蟑螂的恐
蔗蠊
懼,現在每當我在街中看見牠們 時,自覺已能用較鎮定的心情去 面對,起碼不會像從前那樣,繞 庫氏棘腹蛛
一個大圈子,只為避開一隻呆在 街角的「小強」罷!
某種蜚蠊目若蟲
22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蛛
記得兒時家裡常會有俗稱「蠄蟧」的蜘蛛出現,很大隻的!每次也 會令小小的家庭掀起一場大大的騷動,大家都紛紛朝著蜘蛛所到之 處的相反方向「逃命」,實是狼狽非常!在這種陰影籠罩下,我對 蜘蛛的印象當然不會好!那時在我眼中,蜘蛛一定都是無聲無息地 現身,又會突然吐絲從高處吊下來,或由一邊「彈」到另一邊,牠 們的腳太長太多,一走動起來必令我眼花撩亂,我甚至會覺得牠們 會隨時撲到我身上,緊緊抓著我不放! 自從行山多了,在郊區也就遇見很多蜘蛛。原來蜘蛛有相當多的品 種,而就算是同一品種的蜘蛛,顏色斑紋甚至體型也可有相當大的 差異。有些品種的蜘蛛外表長得十分有趣,令人完全不察覺牠們是 蜘蛛,例如是身上長有棘刺的庫氏棘腹蛛、活像一隻蟻的大蟻蛛、 怎麼看都似是一塊小黃葉的曳尾蛛屬蜘蛛,各式各樣的蜘蛛,使我
黃尾園蛛
忘記了兒時陰影,不自覺地沉醉在蜘蛛世界之中。現在每次見到蜘
扮作一塊黃葉
蛛,我都盡可能將牠們收納於鏡頭之下,並上傳到論壇上跟版友們 分享及互相交流一番,而透過與各位專業版友的討論,我亦學到了 不少關於蜘蛛的事情,使我對蜘蛛的興趣大增,並愛上了牠們! 除了眼仔碌碌的跳蛛外(即俗稱的金絲貓),最得我歡心的蜘蛛就 是斑絡新婦(大木林蜘蛛)了。雌性的大木林蜘蛛更是已知本港出 現的蜘蛛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這種蜘蛛女擁有高貴的氣質,渾身散 發著攝人的魅力,牠們色彩艷麗,就像一位將衣服配搭得宜的女 仕,更重要的是,大木林雌蛛長有使我羡慕不已的「修長美腿」 呢! 在此再說多少少蜘蛛的基本資料吧!其實蜘蛛不是昆蟲,昆蟲有六 條腿,身體分頭、胸、腹三節;而蜘蛛有八條腿,身體分成頭胸部 及腹部。哪蜘蛛是屬於甚麼呢?根據分類學,蜘蛛是蛛形綱、蜘蛛 目的成員,蛛形綱其他成員還包括蟎、蠍子等等。老實說,這個我 也是從開始認識蜘蛛時,才在論壇及其他網頁上得知呢!
回想起來,以往我對上述種種小生物產生害怕及厭惡的心理,大多都是由於對 牠們的認知不夠,也沒有好好地去留意牠們,才會引起不必要的誤解。當我遇見 越來越多及各種各樣的昆蟲之後,真的叫我十分驚喜,亦覺得從前我的眼光實在很 狹窄,於是我決意放下了存在多年的成見,並由論壇、相關網頁及書藉等渠道去重新認 識這些向來「不受歡迎」的小東西,更學會細心觀察,藉以加深對牠們的了解。 現在每當家中出現這些另類客人,我已不會像從前那樣,要麼怕得要命, 要麼二話不說把牠們剷除,而是會先試著為牠們拍照,並盡可能引導牠們 安全離開。 若大家暫時未有跟這些小東西見面的心理準備,但又想一睹不同品種的蟲 蟲、蠅、蜂、蟑螂、蜘蛛等等,那就不妨先到香港自然生態論壇 (hkwildlife.net) 瀏覽,於螢幕前舒舒服服地踏入認識牠們的第一步吧!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23
蟲蟲覓覓 撰 文 : 清 心 。 攝 影:清心、貓魔鈴
最 蜘蛛
麗蛛屬
美
本
文的作者希望讓市民大眾對蜘
載有18種,另湖南省有兩新種記錄(唐
蛛的印象有所改觀,特意選出
果等 2003),中國共有20種。日本6種
球蛛科麗蛛屬與大家分享,這類體型
(新海榮一, 2006),台灣5種(陳世煌,
的本地記錄
細小的蜘蛛,擁有如其屬名般的美麗
2000),香 港 1種 (徐 湘 、 李 樞 強 ,
外貌,顏色多變,身上往往更如鑲了 金銀珠片的斑紋,美艷奪目,希望大 家學會欣賞,從而發現身邊更多美麗
2006),但隨著作者及香港自然生態論 壇版友在網上分享照片來看,香港記 載的品種不少於七種,以這個屬的分
的蜘蛛。
佈較偏向溫暖地區,加上香港樹林、 麗蛛屬 Chrysso ( C. P. –Cambridge,
灌林及荒廢耕地眾多,只要大家日後
1882)在 一 九 九 八年出版的中國動物
多留意葉底,我們不難再發現更多的
誌蛛形網蜘蛛目球蛛科的一書中,記
新記錄,甚至世界新種。現在由作者 介紹一些香港記錄的麗蛛屬品種:
雄蛛
黑麗蛛 Chrysso nigra (O. P. –Cambridge, 1880) 一如其名,全身黑褐色,步足淡黃色,雌性腹部呈三 角形,后端向上方突出,形似細尖尾。雄性腹部較圓 柱體,尾部尖。幼蛛腹部呈圓形,與成蛛 雌性與幼蛛
相似。喜歡在葉底結不規則網。 這品種在香港樹林區頗常見,但屬香港的 新記錄。其世界分佈甚廣,包括台灣、海 南、馬來西亞等。
24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石門麗蛛 Chrysso shimenensis (Tang et Yin, 2003) 這品種在2003年由唐果等人在動物分類學報發表,模式標本皆 取自湖南石門,因此命名為石門麗蛛。雌性腹部側面觀像長方 雌蛛
型,腹底淺褐色,有方格花紋,腹背金黃色,中央有明 顯V型紅色斑紋,並邊沿有四對黑點,這是其他麗蛛屬 所沒有的。 這品種暫僅分佈中國湖南,但作者卻在香港多處林區發 現,這品種並不罕見,但屬香港的新記錄 。
雄蛛
靈川麗蛛 Chrysso lingchuanensis (Zhu et Zhang, 1992)
雌蛛
靈川麗蛛背甲中央有一紅褐色縱帶,腹部近圓形, 后端向上突,兩側各有3根深色大刺。背面黃色, 並有七至八條紅褐色橫列細條斑。這品種分佈於廣 東、廣西,是香港的新記錄。
雌蛛側面
(疑似)漂亮麗蛛 Chrysso cf. pulcherrima (Mello- Leitao, 1917) 漂亮麗蛛腹部后端突起,側面呈三角形,在腹部至突起頂部共 有十四根大刺。腹部背面有紅褐色斑點,兩側各有一灰黑色斑 性別不詳
點。相中記錄的品種腹部 大刺超過十四根,腹側具 黑褐色條紋。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25
蟲蟲覓覓
(疑似) 將樂麗蛛 Chrysso cf. jianglensis (Zhu et Song, 1993) 將樂麗蛛腹部後端突出,突起至紡器之間向內凹入,呈 弧形。背面黃色,有銀白色鱗狀斑點,中央有兩列黑色 斑點,相連成縱條形。照片中主 要分別為中央有一紅色縱紋,有 兩處向橫延伸,成「山」的形 狀。沒有了黑色的斑點或紋理。
成年雄蛛
(疑似) 風雅麗蛛 Chrysso cf. venusta (Yaginuma, 1957) 風雅麗蛛腹部有大的銀白色鱗狀斑,在背面 中部有“<>”形黑色斑。雄性步足黑褐色 環紋明顯。圖中是雄性疑似風 雅麗蛛,腹背的黑色斑大,呈 “C”形。
未成年雄蛛
麗蛛 1 Chrysso sp. 這蛛的腹背紋像石門麗蛛,但腹 部長卵形,背紋較淺色,棕色如 頭胸和步足的顏色貼近。第一步 足特別長,所有步足均無環紋或 長刺。圖中所顯示應為雄蛛。
總結
由筆者及版友在香港拍得的麗蛛屬蜘蛛共 有七種,加上文獻記載的一種,香港現時 一共有八種麗蛛屬的蜘蛛。 參考文獻:
鳴謝
朱明生 (1988)中國動物誌蛛形綱蜘蛛目球蛛科,科學出版社。
多謝版友神經肚和特別懶散協助找尋
陳世煌 (2000) 臺灣常見蜘蛛圖鑑,臺北市農委會。
有關麗蛛屬的網上照片記錄。
Tang Guo, Yin Chang-Min, Peng Xian-Jin (2003) Two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Chrysso from Hunan Province, China.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2891): 53-55. 徐湘、李樞強(2006)香港蜘蛛區系研究。蛛形學報15(1): 27-32. 新海榮一 (2006) 日本蜘蛛圖鑑,文一総合出版。
26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木林森處 撰 文 : 狸 早 。 攝影 : 狸早、Moonfish
阿狸愛 漫遊
鳶尾 專輯
前言
很高興及感謝國內的版友狸早較早前在論壇上分享了一系列【阿貍愛 漫遊】的鳶尾專輯,當中的資料非常詳細。為了讓更多人有機會看到 這個用心的分享,再次感謝狸早授權容許我們將帖子的內容分期刊登 在此。而為了讓大家在閱讀上較為方便,所以文章會改以繁體字刊 登,而且內容方面,文中一些國內用語亦會略作修改,故內容的字眼 上會與原文略有出入,希望大家喜歡。 Sze 原文:http://www.hkwildlife.net/viewthread.php?tid=48651 http://www.hkwildlife.net/viewthread.php?tid=48653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27
木林森處
在
中國,我們身邊的鳶尾科
小蒼蘭 Freesia hybrida
植物很多,例如:
非常容易種植的球莖植物,花是淡淡的 奶黃色,並帶有杏仁香氣。
番紅
花
番紅花 Crocus hort. Cr oc us
經過雜交培育的園藝植物,早春開花。
hor
番紅花屬還有一種植物 Crocus satius ,
t . © Moo nfish
它的雌蕊柱頭是珍貴的香料和染料。
唐菖蒲 Gladiolus gandavensis 又便宜又常見的切花,也有人叫它們「劍蘭」。
射干 Belamcanda chinensis 從東北到華南都常見,生長在略為貧瘠、乾燥的向陽山 崗上,細高的莖,舉著帶深紅色斑點的橘黃色小花。 不過,筆者在這裏指的「鳶尾」並非是科的統稱,而 是 指 鳶 尾 科(Iridaceae)的 鳶 尾 屬(Iris)植 物 的 統 稱 。 所以,那些其他屬的鳶尾科植物,包括什麼變色鳶 尾、巴西鳶尾及庭菖蒲等,暫時不在此討論。
右方是一朵典型的鳶尾屬花朵的近觀,詳細的具體結構我們於稍
內花被片
後討論,現在先介紹一下它的基本結構。從相片中可以清楚看 到,鳶尾屬植物的花是中心對稱的。它有三片顏色鮮豔的內花 被、三片同樣鮮豔的外花被,還有裂開成三片的扁扁的柱頭。 這張照片是溪蓀 Iris sanguinea,在中國的中部和東北,潮濕的
柱頭
向陽草地,經常成片生長,非常漂亮。 說到底,如何辨認鳶尾呢?筆者欠缺才華, 平鋪直敘的編了個口訣,大概符合這些的, 多半就是鳶尾屬植物了!
外花被片
葉基生 幾 乎 所 有 鳶 尾 的 葉 子 都 是 直 接從地下部分長出。
花被管 葉套疊 鳶尾的葉子常互相套疊,排成兩列。 葉片長似草 雖然葉型稍有不同,但大多細長,而且是很典型
子房
的平行脈,沒花的季節,有如破草。
外花被 和百合一樣,鳶尾沒有花萼、花瓣之分,只統稱 幼小的果實
為“花被”。
內花被 鳶尾的內、外花被顏色都很鮮豔。 苞片
柱頭像花被 鳶尾的雌蕊有3片扁扁的柱頭,顏色鮮豔,常 被誤認為花被。
溪蓀 Iris sanguinea
所以如果你在野外看見花草具有上述的特徵,基本就可以認為它是鳶尾了。
28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鳶尾花結構 花瓣 與百合相似,鳶尾花的被片顏色都很豔麗,很 難區分那些是花瓣,那些是花萼,所以我們通 稱它們為「花被片」。 最外一層花瓣,也就是「外花被片」,這是鳶
用手指把柱頭稍微抬起後拍
尾花中最為寬大美麗的部分。有些種類的外花
的。雄蕊緊貼在柱頭下面。
被片是平展的,也有些種類的外花被片是反折 的。外花被片上經常有鮮豔的顏色和各式花
北陵鳶尾 Iris typhifolia
斑。有些種類在花被片的中間,常會生有一些
它長得很像溪蓀,除了葉子
美麗的突出結構,稱為「外花被片附屬物」,
有些不同(這些筆者以後再
這個我們以後再介紹。
談)。分佈地非常狹窄,生
看完外花被片,再看花朵中間,有3瓣豎立的
長在貧瘠的鹽鹼荒原上。
兔耳般的結構。這個是鳶尾花的「內花被
花朵各部分結構名稱
片」,稍為細小,多半直立,顏色和花紋也不 外花被片
似外被片那般豐富。
內花被片 順著花被片向下找,我們會發現幾片花被片在 花朵下連成一個細小的筒,稱為「花被管」。
從上向下拍的,能看到三片扁扁的柱頭。
柱頭
鳶尾家族中各成員的花被管長短不一,有時候 長得要命,有時候短得又 幾乎看不出來。而且長度 性狀非常穩定,是個常用 且可靠的辨別特徵。
長白鳶尾 Iris mandshurica 不同於之前的北陵鳶尾,它的外被片 上有毛茸茸的「附屬物」。在放大圖
“花芯” 仔細看鳶尾花的時候,不 難發現花朵最中心,有三
箭頭所指處,隱約可以看見淡黃色的 花藥。
片稍小的「花瓣」,顏色
順著柱頭向下追蹤,3片
鮮豔,形狀扁平,頂端兩
柱頭在下面連成一體,
叉,仿如蛇舌。筆者小時
直達子房。子房是綠色
候曾經為此感到奇怪:為
幼小的未成熟果實,不
什麼花瓣會長在這樣奇怪
起眼地長在花朵下面。
的地方?後來才知道,原 來這三片,就是鳶尾花雌
用手小心的翻開三瓣柱
蕊的柱頭。沒錯!就是接
頭,3根雄蕊就藏在那後
收花粉用的柱頭,好奢
面,細長的花絲頂著細
華!
長的花藥。鳶尾家族各成員的花藥顏色不一,例如:常栽培在公園水中的黃菖蒲 Iris pseudacorus,花藥顏色很深,接近黑色。馬藺 Iris lactea 的花藥是淡紫色 的。中國西南部常見的金脈鳶尾 Iris chrysographes,它的花藥是黃色的。 待續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29
木林森處 撰 文 、 攝 影 :Ice
我的
搜蕈記 相
桂花耳 Dacryopinax spathularia
信大家都知道什麼是菇,無論三歲的小孩到年過一百的公公婆婆,菇 菌對他們在生活上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小孩眼中,菇菌在電玩世界裏
馬勃 Scleroderma sp.
扮演着重要的道具,吃了不同顏色的菇菇可發射子彈、身軀變大、或翱翔天 空。而在現實世界裏,它是我們桌上的佳餚 (如黑松露菌)、致病的來源 (如 香港腳),以及養生治療的仙藥 (如靈芝)。我們常見到的菇 (或稱蕈菌,是指 子實體,即我們肉眼能看到,手能觸摸到的 (香港蕈菌,1995年)),在生物 分類學上是屬於真菌界的。從世界菇類圖鑑中得知,估計全世界大概有 28,700種 蕈 菌 已 被 鑑 定 。 在 中 國 , 已 知 的 食 用 菌 、 葯 用 菌 及 毒 菇 的 總 數 約 1,250種 (中國大型真菌原色圖鑑,1998年)。根據大學的研究,在香港已被 鑑 定 的 菇 菌 有388種 (香 港 蕈 菌 ,1995年)。 而 筆 者 相 信 在 我 們 小 小 的 香 港 裏,還有很多未被發現及鑑定的菇菌生活在一些隱蔽或人跡罕至的地方。
尖頂地星 Geastrum triplex
最多人熟識的菇菌形狀,莫過於童
菇菌出現或存活的時間,每一個品
話故事中巫婆手中的傘形菇菇,以
種都不相同。普遍的菇菌一般只有
及武俠劇中神醫手中雲狀似的靈
半天至1天的壽命,而比較短的有
芝。有別於我們常見的花朵,菇菌
竹蓀,它們從冒出來到枯萎掉不到
的形狀可謂“古靈精怪”,甚至
4小 時 , 相 反 靈 芝 就 可 存 活 很 多
“估你唔到”。而代表着這些別樹
年。菇菌在枯萎後也不一定能在原
一格或異形似的菇菌包括有地星、
處長出“後代”。所以當看到某種
鬼筆、鳥巢菌、馬勃、珊瑚菌等
菇菌時,就要盡快記錄它的特徵,
等。曾遇過一些行山遊人,誤把地
以便日後作辨別之用。
星認作花朵。這些奇形怪狀、顏色 繽紛的菇菌,筆者亦被它們深深吸 白弱小菇 Mycena osmundicola 30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引着,從此踏上搜“蕈”之旅。
到 很 多 菇 時: “ 噴 雲 吹 霧 菇 無 數 , 一 條 錦 繡 遊 人 路 ” 。 及 至 離 開 時: “ 天 公鬥巧乃如此,令人一部千徘徊”。 看看日後有沒有機會與大家分享筆者 從這處找到的菇菌。 相反,在公園裏想找到菇會比較困 紅鬼筆 Phallus rubicundus
難。以往曾經可在公園裏找到如假 芝,毛木耳等菇菌,但由於早前有人
香港的潮濕氣候非常適合菇菌生長。 在春天大慨一月至五月間,濕度高, 溫度暖,是菇菌生長的黃金時間,特 別在雨後,可謂“百菇齊放”。要尋 找及欣賞各式各類的菇就要把握這段
在公園發現有毒的龜裂禿馬勃,康文
毛木耳 Auricularia polytricha
署為了避免遊人誤採進食,他們會加 強巡視,如發現菇類會盡快移除。我 相信日後能在公園裏看到菇的機會會 更加困難了。雖然他們的出發點是保
時期。不過途中要注意,一來天雨路 滑,二來就是菇菌生長的地方比較隱 蔽,偏離大路,往往生長在草叢或陰 暗的密林中,再加上特別多蛇蟲蚊 蟻,所以在尋找及欣賞菇菌時要多留 意及小心。
障 大 衆,但筆者認為假如將所有的菇 類,不論有毒無毒都一拼移除,是矯 枉過正,有如“斬腳指避沙蟲”。或 許這些菇菌當中,有些是香港獨有, 甚至是新品種。這種做法不單破壞生 態,影響大眾市民對菇類的認知、欣
在這黃金時期,無論在那裏都可看到
賞機會及研究價值,同時亦破壞物種
菇。由遠離市區的郊野公園裏、在家
的多樣性(species diversity)。不過,
樓下的公園裏,以至家裏陽台上的花
筆者亦明白由於菇菌的辨認比較困
盆裏也試過看見它們的出現,就有如
難,一般的公園管理人員缺乏這方面
“眾裏尋菇千百度,驀然回首,那蕈
的知識,以致無可避免採取這個方
卻在家裏花盆處” 的感覺。由於較少
法。
紅擬鎖瑚菌 Clavulinopsis miyabeana
遭受人們的畜意破壞及採摘,在郊野 公園始終比較容易找到菇。而大埔松
在尋菇時,有時亦會發現菇菌遭受遊
仔園就是其中一個尋找及研習菇菌的
人採摘及破壞的痕跡,如一些傘菌,
好去處。在這裏可以找到很多不同種
經常身首異處的被掉在一旁,狀甚可
類的菇,比較常見的有白弱小菇,而
憐。具藥用性的如靈芝就最為嚴重,
且交通方便,更有郊野公園管理人員
筆者曾分別在公園找到靈芝和雲芝,
駐守,是一處很好的搜“蕈”地方。
但翌日已被採摘得一乾二淨。
每一次到這處尋菇,也會令筆者想起 “ 菇 潮 ” (借 用 了 李 廣 田 的 《 花 潮》)。在來到入口時: “松園尚遠菇 光來,漫天錦繡連雲開”。在園中覓
棱柱散尾鬼筆 Lysurus mokusin
筆者還有很多菇菌未曾遇過,如鳥巢菌。但最渴望看到的就是螢光蕈,它們 像螢火蟲一樣,會在夜間發出美麗的螢光綠色,在香港曾經出現及被記錄 過。希望在將來的搜蕈旅程裏,能遇上它們啊! 最後,如各位師兄師姐發現 本文有錯漏的地方,請見諒及不吝指正, 謝謝! 參考資料: a) 黃來年主編,1998, 中國大型真菌原色圖監 , 中國農業出版社 b) 萊梭著,2006,世界菇類圖鑑,貓頭鷹出版社 c) 張樹庭,卯曉嵐著,1995,香港蕈菌, 中文大學出版社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31
在水中央 撰文:SimFish。攝影:SimFish、Kingarthur、獵隼
現 發 再 龍尾 類 魚 錄 紀 新 港 香
犁 口 大
魚 虎 突鰕 香
© Kingarthur
龍尾的大口犁突鰕虎,展示其 色彩悅目的鰭色及條紋。
港自然生態論壇成員繼2007年12月22日 於龍尾灘發現香港首次紀錄魚種-豹鰨
(Pardachirus pavoninus)後,又再發現另一香 港 首 次 紀 錄 魚 種 - 大 口 犁 突 鰕 虎 魚(Myersina macrostoma)。筆者最初於2008年7月4日大退 潮日發現此魚,但當時所錄得的照片不夠清 楚,未能確定該魚的物種身份。到2009年8月 18日,另一論壇成員 Kingarthur 在同一地點再 次拍攝到此魚照片,這次可以憑照片認定該魚 為大口犁突鰕虎魚,暫時找不到香港有此魚紀 錄的文獻及資料。 在洞穴口附近盤旋的大口犁突 鰕虎,遇有任何危險,即可迅
此魚體色棕色,眼後至尾柄有一淺色縱條紋,
速躲入洞中。
雄魚第一背鰭鰭條延長成絲狀,具有寬大的第 二背鰭、尾鰭及臀鰭,尾鰭具黃、藍紫的放射 © Kingarthur
性條紋,第二背鰭具紫色班點,當各鰭完全開 放時,現出悅目鰭紋,形態突出,是一條外觀 美麗的鰕虎魚。
大口犁突鰕虎魚 (台灣魚類資料庫中文名為大口猴鯊) 科: 鰕虎魚科(Gobiidae) 亞科: 鰕虎魚亞科(Gobiinae) 屬: 犁突鰕虎魚屬(Myersina) 分佈: 西太平洋水域,包括台灣、新加坡、菲律賓、 日本、澳洲等地。 生態: 通常棲息不深於兩公尺的軟質泥底淺水帶,並 且會與槍蝦共用同一洞穴,似是和槍蝦有共生 關係。 32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 SimFish
當大口犁突鰕虎藏匿石隙時,各鰭收摺起來,姿態轉為低調。
龍尾的大口犁突鰕虎魚,被發現時都是一 對的出現,通常是在洞口附近『盤旋』, 即是頭上尾下傾斜著身體,在離水底不高 處 游 動 , 和 其 他 俗 稱 為 hover goby 的 多 種鰕虎魚及凹尾塘鱧的游動動作有點相 似。筆者在水中觀察此魚時,發現此魚對 外界異動比較敏感,察覺有異時,即會躲 入泥底洞穴,或藏身石隙,而且棲息的軟 質泥底帶的水體通常較為渾濁,可能成為 此魚不容易被發現或辨認的原因之一。 香港有紀錄的同屬魚種是長絲犁突鰕虎魚(Myersina filifer, 前稱長絲絲鰕虎魚 Cryptocentrus filifer),俗稱為花柳鵪。兩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成員獵隼在龍尾首次發
© 獵隼
現的豹鰨,其後多次錄豹鰨幼魚的出現, 顯示龍尾是豹鰨的育幼地。
魚主要分別是長絲犁突鰕虎魚頭部有淺藍色小斑點及身體有 5條垂直暗寬紋。 現時在龍尾灘錄得的物種已超過
可惜政府將在龍尾建人工泳灘,到
200種,當中魚類超過50種,包括十
時龍尾潮間帶原有的泥石生境帶將
幾種本地罕見及屬於國際或中國保育
被鏟走,再舖上未知從那裡破壞環
關注魚種,其中有最近身份確定為管
境挖掘而來的『泳灘沙』,各種依
海 馬 (Hippocampus kuda)的 海 馬 族
賴天然泥石生境棲身的生物將難逃
群,此魚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厄運。
(IUCN)紅 色 名 單 中 列 為 易 危 物 種 , 有關龍尾生態及人工泳灘資料,請
而所有海馬也於2002年列入《瀕危野
瀏 覽 《 救 救 龍 尾 》 網 誌 :
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
http://www.hkwildlife.net/lungmei/
附 錄 II名 單 中 , 再 者 , 以 一 個 只 有 200米長的小泥石灘來說,竟然錄得
龍尾的海馬最近被確定為管海馬,其
兩個香港新紀錄魚種-豹鰨和大口犁
族群多次被發現在同一地點活動,顯
突鰕虎魚,龍尾灘實在是一個潮間帶 魚類生態豐富得令人驚奇的地方。
主要參考資料
1. Douglass F. Hoese and Roger Lubbock(1982), A Review of the
示龍尾是牠們的固定棲地。 © SimFish
5. FishBase(04/2009) Retrieved 5 October 2009
Genus Myersina (Pisces: Gobiidae),with the Description of a New
<http://www.fishbase.org/Summary/speciesSummary.php?ID=23642
Species, Australian Zoologist 21(1), P .47-54.
&genusname=Myersina&speciesname=macrostoma>
2. Prince Akihito and Katsusuke Meguro(1978), First Record of the
6. K. T. Shao.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 WWW Web electronic
Goby Myersina Macrostoma from Japan, Japanese Journal of
Goby Myersina Macrostoma from Japan, Japanese Journal of
Ichthyology Vol.24, No.4, P.295-299.
publication.version 2009/1 Ichthyology Vol.24, No.4, P.295-299. http://fishdb.sinica.edu.tw,
3. Prince Akihito and Katsusuke Meguro(1983), Myersina nigrivirgata, a New Species of Goby from Okinawa Prefecture in Japan,
(2009-10-4) <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id=381808>
Japanese Journal of Ichthyology Vol.29,No.4, P.343-348. 7. Hong Kong Marine Fish Database Retrieved 5 October 2009 4. Project Seahorse 2003. Hippocampus kuda. In: IUCN 2009. IUCN
<http://www.hk-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Version 2009.1.
fish.net/eng/database/result_list/resultlist.asp?admin=&action=famil
<www.iucnredlist.org>. Downloaded on 06 October 2009.
y&family_code=433&page=3>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33
在水中央 撰文:Horlick。攝影:Horlick、Riccian、亞力士、klee、cyberminnie
海 洋中的蝴 曾
蝶
經有人說過,海蛞蝓 之於軟體動物;有如蝴蝶
之於昆蟲。大多數的陸蛞蝓都是形狀 單調顏色乏味;而海蛞蝓卻恰恰相反, 有著最稀奇古怪的偽裝:一身細緻的裝飾, 顏色 鮮 艷 的 圖 案 , 是 海 洋 世 界 中 色 彩 最 艷 麗 的一群。 全世界已知的海蛞蝓超過3000種,雖然經過個多
今次為大家簡單介紹海蛞蝓的分類
海蛞蝓(後鰓亞綱) 海兔目 ANASPIDEA
世紀的研究,仍然不停有新品種出現。相比其他 動 物 , 海 蛞 蝓 品 種 極 繁 多 , 現 存 已 有 5個 較 大 目 ,4個 亞 目 和80個 科 。 在 香 港 方 面 已 知 的 有 230種,但有關的正式紀錄甚少,亦不齊全。引 用科學家的話:「每一個收集標本的旅程,不
頭盾目 CEPHALASPIDEA 側鰓目 NOTASPIDEA
論是於中美洲或是印度-太平洋區域,總會 有新的發現。」所以,只要你有足夠的耐
裸鰓目 NUDIBRANCHIA
心(牠們可是偽裝高手!)及良好的視力 (體 型 微 小 , 很 多 時 候 是 2-8毫
翼蓑亞目 AEOLIDINA
米),便極有機會於香港發現
片鰓亞目 ARMININA
新紀錄!
枝背亞目 DENDRONOTINA 海牛亞目 DORIDINA
囊舌目 SACOGLOSSA
34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海兔目 ANASPIDEA
俗稱:海兔 seahare 由於其觸角酷似兔耳,亦習慣以海草及昆布 為食,故被稱為海兔。海兔在身體上方有一 雙很大而近似翼的覆蓋物,某些品種會用這
Aplysia sp. 長度 15mm
雙“翼”在水中拍動游泳。
© Horlick
© Horlick
Stylocheilus striatus 長度 10mm
Bursatella leachii 長度 60mm ©Horlick © Horlick
Aplysia oculifera 長度 80mm
Aplysia dactylomela 長度 200mm © Riccian
© 亞力士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35
在水中央
顧名思義,全部頭盾目的品種都有一個共通 點,就是盾狀的頭。這是海蛞蝓中與軟體動物 門中最接近其有殼同胞的一個目 很多品種仍有 一個薄而小的“殼”於體外或體內。
© klee
© Horlick
Bubble shell 也是海蛞蝓的一種。
Chelidonura hirundinina
Hydatina sp.
長度 30mm
長度 30mm
殼已收藏於體內的 Colpodaspis thompsoni 長度 2mm © Horlick
頭盾目 CEPHALASPIDEA
俗稱:headshield slugs
© Horlick
清楚可見仍有一個 薄而小的『殼』 Bulla ampulla 長度 20mm ©Horlick
© Horlick
Chelidonura amoena 長度 30mm © Horlick
Philinopsis cyanea 長度 20mm
36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側鰓目 NOTASPIDEA
俗稱:sidegill slugs 這目海蛞蝓在右邊套膜下有羽狀鰓, 以及捲筒狀的觸角。個別品種仍有外 殼;雖然身型較大,但大部份在夜間
Berthellina citrine 長度 20mm
活動,因此較少被發現。
© Horlick
© Horlick
Berthella martensi 長度 30mm Peurobranchus sp. 長度 20mm
© Horlick
Pleurobranchus mamillatus 可生長至 300mm © cyberminnie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37
在水中央
裸鰓目 NUDIBRANCHIA
俗稱:裸鰓 nudibranchs 已發現的多達2000個品種,是海蛞蝓
裸鰓目又分為四個亞目:
裡面的最大目。牠們有著各式各樣的 體型及顏色,不同類型的鰓,觸角,
翼蓑亞目 AEOLIDINA
及其他身體特徵,因而成為很多學者
片鰓亞目 ARMININA
主要的研究對象。
枝背亞目 DENDRONOTINA 海牛亞目 DORIDINA
翼蓑亞目 AEOLIDINA 是裸鰓中分布第二廣的族群。觸角以外還有一對觸鬚。 而幼長的身軀上有分佈於背上一條條以行或束排列的指 狀觸手。這些觸手一般有著鮮明的色彩。有些品種,例 如上期所提及的染色蓑海蛞蝓,會於攝食時擄取食物的 刺絲細胞並存於指狀觸手尖端作防衛武器。另外亦有些 品種會擄取海葵的藻養殖於自身上,透過光合作用自給 自足。
© Horlick
Flabellina bicolor 長度 25mm
Flabellina rubrolineata 長度 15mm
© Horlick
Phidiana militaris 長度 20mm
© Horlick
Trinchesia yamasui 長度 4mm
Pteraeolidia ianthina
© Horlick
© Horlick
會擄取海葵的藻養殖於自身上, 透過光合作用自給自足。 長度 30mm
Pidiana indica 長度 20mm
38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 Horlick
片鰓亞目 ARMININA 這是裸鰓最細群族的亞目 亦是形狀中最不接近的一種。頭上 接近口部的巨大罩狀緣膜是這個亞目的特徵。身驅扁平而逐 漸變得尖細,鰓隱藏於身體下,觸角一般為球根狀。 Janolus sp. 長度 40mm 屬片鰓亞目,口部 一樣有著巨大罩狀 緣膜。 © Horlick © Horlick
Armina semperi
© Horlick
© Horlick
長度 30mm
Dermatobranchus sp. 長度 5mm
枝背亞目 DENDRONOTINA 其拉丁文名字指“樹枝狀的背部”長型而 逐漸變得尖細的身軀,背部兩邊有著明顯 的邊線,上面有對稱的呼吸飾角。觸角有
© Horlick
杯狀套膜,是這一品種的特徵。
Dendronotidae sp. 長度 15mm
Notobryon bijecurum
Marionia sp.
長度 10mm
長度 20mm
© Horlick © Horlick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39
在水中央
裸鰓目 NUDIBRANCHIA
海牛亞目 DORIDINA 海牛亞目是海蛞蝓分布最廣最多的族群。最明顯 的特徵就是像花朵一樣在水中招展的鰓,橢圓形 的身軀,明顯的頭部與及具葉片狀的觸角。
© Horlick
Chromodoris magnifica
© Horlick
Glossodoris cincta © Horlick
© Horlick
Phyllidia coelestis © Horlick
Dendrodoris denisoni
© Horlick © Horlick
Chromodoris annae
Chromodoris kunei
40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Ceratosoma trilobatum
Glossodoris atromarginata
© Horlick
© Horlick
© Horlick
Hypselodoris bullockii
Glossodoris averni
Hexabranchus sanguineus
© Horlick
Chromodoris fidelis
© Horlick
Thecacera pacifica
© Horlick
© Horlick
© Horlick
Cadlinella ornatissima
Gymnodoris inornata
可能是日本卡通主角『比卡超』的靈感來源!
Nembrotha guttata Notodoris gardineri
© Horlick
© Horlick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41
在水中央
囊舌目 SACOGLOSSA
俗稱:sapsucking slugs 差不多全為以吸食海藻細胞液為食的素食動物,於體型上 可以有很大的差異。主要分為兩大組別:泡狀殼品種及無 殼品種。無殼品種背上有密佈的裝飾,由於大部份體型細 小加上與周圍一模一樣的保護色而難以被發現;泡狀殼品 種則大多有細長身軀及由兩片『翼』覆蓋著背部。這類海
Polybranchia sp. 長度 2mm
蛞蝓均有捲筒狀的觸角。
© Horlick
Costasiella sp. 長度 3mm © Horlick
Elysia obtusa 長度 5mm © Horlick
42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 Horlick
Thuridilla gracilis 長度 8mm © Horlick
Plakobranchus ocellatus
© Horlick
長度 10mm
Elysia ornate
© Horlick
長度 30mm
Thuridilla lineolata
Elysia sp.
© Horlick
長度 5mm及10mm
© Horlick
長度 8mm
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多一點海蛞蝓的生活習性。 希望各位也會愛上這些瑰麗的生物!
參考資料
David Behrens (2004) Nudibranch Behavior Helmut Debelius, Rudie H. Kuiter (2007) Nudibranchs of the World Neville Coleman (2008) Nudibranchs - Encyclopedia Helmut Debelius (1997) Nudibranchs and Sea Snails - Indo-Pacific field guide 香港市政局 ( 1985 ) 香港裸鰓類動物 Sea Slug Forum http://www.seaslugforum.net
和裸鰓 ) g lu S (Sea 別?? 海蛞蝓 如何分 竟 究 ) anch (Nudibr 是
Q& A
不一定 海蛞蝓 但 ; 蝓 蝓 是海蛞 是海蛞 裸鰓就 動物只 鰓 裸 說 正確來 。 裸鰓。 目而已 個最大 一 的 裡面
舒活家族海蛞蝓 http://seaslug.myweb.hinet.net/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43
在水中央 撰 文 、 攝 影 : 杜 偉倫
香港的 欣賞與保育之間
珊瑚魚世界 44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在
香港,每當我們談及「野生動物」一詞, 很自然便會聯想到翱翔天際的飛鳥、大型哺
乳類走獸、或顏色及品種均極多姿多采的昆蟲。然 而,在彈丸之地的香港,若我們走出較平面的陸上 空間,進入立體的海底珊瑚世界,你便會發現香港 另一半的野生動物,珊瑚魚—— 一群較鮮為人知, 但卻瑰麗悅目的野生動物。
火點及細鱗均是本港珊瑚群落及石 礁生境的常客,經常在水中游弋, 尋找食物。
甚麼是珊瑚魚? 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談及的珊瑚魚,其實 可泛指為生活於珊瑚礁、石礁及鄰近水 域的魚類。有些品種,一生中會穿梭於 不同的生境,例如在幼年時生長在紅樹 林附近,長成大魚後才游到適合成魚居 住的生境;或在年幼時棲息在石礁及沙 石基質水域,長大後游到更深的大海 中。雖然這些魚種都並非單單倚靠珊瑚 礁及石礁生境作終身居所,但這些生境 對牠們卻是非常重要,而珊瑚礁更是一 些魚種不可或缺的棲息地。這些對珊瑚 及石礁生境有不同倚賴性的魚類,均被 稱為珊瑚魚。我們常在市場買到的食用 魚如多種石斑、石蚌、紅友、火點、包 公及細鱗等,都屬於珊瑚魚。 茘枝魚是較常見的魚類, 經常伏在海床上,窺探潛 水員的一舉一動。
香港的珊瑚魚 相信各位讀者均對香港的 自然生態十分感興趣,並 且擁有專門的學問。官方 及非官方收集的野外調查 數據顯示,以土地面積為 單位,香港的生物多樣性 非常豐碩。這小小的國度 裏生活著超過四百多種的
金蔬蘿是既漂亮,亦不算
鳥類、二百多種蝴蝶、百餘種蜻蜓及三十種獸
罕見的魚類,一大群的金
類動物,與我們共同分享著這片小小的土地。
蔬蘿或會同時出現,製造
然而,我們海洋裏的珊瑚魚王國又是否同樣的
出壯麗的海底世界。
多姿多彩? 多年的研究結果顯示,本港已記錄超過三百廿種珊瑚魚。讀者若把數據與 全球已知的魚類品種數目比較(全球已知魚類接近三萬種,魚類亦為現今 脊椎動物門中最多品種的動物組群),或會認為本港的珊瑚魚品種數目並 不出眾。但當我們將在整個大堡礁記錄的約一千三百種、紅海的八百多種 及加勒比海約六百種珊瑚魚,跟香港這小小的海洋中那三百多種珊瑚魚作 比較,結果便大相逕庭。香港那小得微不足道的海域中,蘊藏著極高的珊 瑚魚多樣性。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45
在水中央
在珊瑚礁中最引人注目的魚種莫過於蝴蝶魚。香港就擁有 接近全世界五分之一的蝴蝶魚品種。蝴蝶魚引人入勝的地 方,不單單只是品種的多少,更是牠們既獨特,又有趣的 行為。活躍好動的蝴蝶魚,不但為我們的海洋增加了生 氣,牠們身上那鮮豔且對比強烈的顏色紋理更為我們的珊 瑚群落添上了色彩,為美麗的珊瑚加上一點一點活潑的顏 色。雖然要在香港的海洋世界中觀察蝴蝶魚,遠較在家中 觀賞缸中魚兒困難,然而在牠們的自然居所中仔細觀察牠 們,會讓你見到更多有趣及奇妙的行為。一會兒見到成對 的蝴蝶魚因各自忙於覓食,失去了伴侶的蹤影,突然顯得 非常緊張,然後一起游離蜿蜒的珊瑚群落,最後在水中再 次相遇,互相緊貼著對方游弋繼續覓食。另一邊廂,又見 到勇悍的蝴蝶魚男士,為了不讓其他同類進入自己的地 盤,搶奪自己的食物及伴侶,都會歇盡所能去追趕入侵 者。而當入侵者因泳術不佳而被趕上,入侵者便會停下 來,低著頭緊緊盯著對方並旋轉,令追趕者一時不知所 措,借機打量形勢,待對方稍一鬆懈,便馬上絕塵而去, 逃之夭夭。 在我們的海洋中,除了活潑的蝴蝶魚外,珊瑚群落中亦有 一些較大型的捕食性魚類。牠們並未如蝴蝶魚般四處覓 食,反而是靜待在珊瑚及石礁中的陰暗處,等待著在茫茫 的沙地上路過的小蝦,或是在水底一時迷失了方向的魚 兒。憑著牠們龐大身體,尾巴一擺,就往前衝上去,把魚 蝦一口吞進肚子,然後回到住處,繼續等待下一餐的來 臨。若偶然迎面遇上潛水人士,牠們更會顯得非常好奇, 一動也不動, 正視著潛水員,留意他們的一舉一動。若潛 水人士靠得太近,牠們便會尾巴一擺,整個身體就消失在 滿佈小洞穴的珊瑚群落中。不錯,牠們的名字為石斑。石 斑為人所熟識,不單只是牠們擁有的超凡覓食本領,更令 人感到有趣的是牠們轉變性別的能力。很多時候,體型較 小的石斑魚都為小女孩,或是成熟女士。然而當碰上種種 原因,如同居的男當家不幸離世,牠們便會 轉變自己的性別,由女士便成男士。這種轉 變性別的能力,在脊椎動物中極之罕見,然 而在魚類當中卻有很多品種擁有這種能力。
烏絲斑(右)是其中一種能夠轉變性別的珊瑚魚, 牠與金錢斑(左)均為本地較常見的石斑魚品種。
46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為何香港有這麼得天獨厚 的珊瑚魚多樣性?
紅鬚魚(又稱獅子魚)、石崇及
香港並沒有清澈見底的海
石狗公多以守株待兔方法覓食。
洋,沒有巨大的珊瑚礁,
香港的海流隨著季節而轉變, 並隨之帶來很多不同的魚種。
更沒有整年都像炎炎夏日的氣候,似乎沒有特殊的環境因 素以吸引這麼多的珊瑚魚品種。然而,就是那季節性的氣 候及海流轉變,加上香港的地理位置,才塑造出香港特別 高的珊瑚魚多樣性。研究顯示,香港的海洋主要受到周邊 地區三道海流所影響。在夏天,香港主要受由海南島(熱 帶)流向本港的海流所影響,而到了冬天,香港的海流就 由從台灣海峽(溫帶)及由呂宋海峽(熱帶)流向本港的 海流所支配。這些海流不但令本港的海水保持較溫暖,讓 珊瑚群落可茁壯成長,四方八面的海流亦可能帶著已 受精的魚卵或仔魚,千里迢迢把牠們帶到本港水域。 一對冬瓜蝶如影隨形地在珊
這理論亦解釋了為何本港擁有熱帶及溫帶的魚種。
瑚群落中覓食,牠與黑背蝶 是其中兩種已記錄會啄食珊
有些人或會認為香港的海洋已沒有甚麼值得我們去珍
瑚蟲的魚類。(全世界有接
惜。然而,很多研究均顯示,時至今日,香港的海洋
近約一百三十種已知會攝食
依然為珊瑚魚提供了一個安身之所,而且其品種數目
珊瑚的魚類)
亦非常多。香港那多樣性極高的珊瑚魚,不但成為本 地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及潛攝者的拍攝對象,珊瑚魚 作為其中一種海洋資源,幾十年來為香港市民提供了源源 不絕的海鮮供應。然而,不斷加劇的各種人為因素卻為這 些美麗的海洋生物及可持續發展的漁業增加 了更多的挑戰及變數。而其中一個最為人熟 知又最為大眾所關注的就是過高的捕魚壓 力。這並不單單是香港,它亦是整個南中國 海甚至全世界所面對的挑戰。
老鼠斑的形態及顏色均十分引人注目,但長期 的捕撈令牠們的野生數目不斷減少,現更被世 界自然保護聯盟評定為「易危」物種。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47
在水中央
為應付日益龐大的需求,商人從更遠 的海域及漁場引進珊瑚魚供港。
香港境內及境外的漁業 幾十年前,香港的海洋有著很多很多不同種 類的魚類,包括大型的石斑魚、鱲魚甚至是 價值不菲的黃唇魚。牠們的數目不僅較現在 為多,而且身型亦較為大。本地的捕魚業不 但為漁民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亦為本港市民 提供了充足的海鮮。可惜好景不常,因著過
珊瑚魚是重要的食用魚,圖為東星斑。
去數十年間香港人口增加及進食海鮮的潮 流,漁民開始使用馬力更大、科技更先進的的漁船及增加捕魚時間, 以捕撈更多的海鮮供應市場。香港的魚類正面臨著一個前所未見的挑 戰。就以香港每年人均海鮮進食量為例,於1997年,每名香港人平均 進 食 約46公 斤 海 鮮 。 而 到 了2005年 , 人 均 海 鮮 進 食 量 已 激 增 至62公 斤。這樣龐大的海鮮需求到底該如何滿足呢?答案當然是繼續增加本 地的捕魚量。不幸的是,多年的捕魚壓力已令本港海洋資源不斷下
長期的龐大捕魚壓力,不但令漁獲每況愈下,亦令更
降,這樣龐大的海鮮需求對香港的海洋來說實在太大了。時至今日,
多還未達致成熟階段的魚類過早被捉到市場售賣。
我們的海洋已應付不了我們對各種海鮮的需求。
垂釣、浸籠及拖網船為其中幾種本地漁民作業方式。然而,漁獲並未因增加本地漁業壓力而足夠供應內需。 48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大型的珊瑚魚在本港海域愈來愈少,但在 較遠的漁場,漁民仍能捕獲較大的海魚。 (攝於海南島)
紅斑只分佈於韓國、日本南部及中國 東南海域近海地區,亦是本地捕獲的 石斑魚中價值較高的品種。惟多年的 大量捕撈,已令牠們的野生種群大幅 下降。現時,紅斑已被世界自然保護 聯盟評定為‘瀕危’的物種,即表示 這個品種的生存正受到極大的威脅, 很有機會在野外絕種。
當本地的漁業資源再無法滿足香港人對海鮮需求之際,人們只有從其他國家購入 海魚。而當一個地區的漁場漁獲量下降,人們便會到其他地區開發新的漁場以維 持高生產量,致使供港的海魚之來源地離本港愈來愈遠,其中一個例子就是石斑 魚。於70年代,大部份在本港出售的石 斑 魚都是從南中國海一帶所提供的。然 而,自80年代起,香港石斑魚的來源開始從南中國海域向外擴展至馬來西亞、新 加坡及印尼一帶及至90年代,石斑魚的來源甚至擴展至更偏遠的島嶼國家,例如 巴布亞新幾內亞、斐濟群島和所羅門群島等。時至今日,香港對各類珊瑚魚的需 求 已 經 遠遠超過整個東南亞地區可持 由於本地漁業資源下降,我們
續發展的珊瑚魚漁獲量達八倍之多。
需要從更遠的海域進口海鮮, 其中東星斑及龍躉為其中兩種
長 久 下 去,這些美味的海魚數目將會
較為人熟識的進口魚種。
愈 來 愈 少,最後甚至消失。如果將來 再 無 機 會品嚐這些美味的佳餚,你可 以想像到會是多麼的可惜嗎?
漁民日以繼夜辛勞工作,但整體漁獲卻 不升反跌(攝於海南島)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49
在水中央
我們可以做甚麼? 不論你背景為何,你都可以為我們的海洋作出貢獻。 你小小的改變就會帶來大大的改善。當然, 因應大家生活方式的不同,現時並 沒有一套硬性的規則需要大家去 跟隨。但是有一些重要的準則 可以作為大家開始的第一步。
U U
盡量選擇一些可以從海水養殖生產的魚類,例如青班、石蚌、
紅友及黃鱲鯧。
按照本地非政府組織所提供的海鮮指引去選擇你所喜愛的海鮮,
同時確保這些漁業不會對海洋造成嚴重破壞及其漁業生產是可持 續發展的。 (詳情請瀏覽http://www.wwf.org.hk/chi/conservation/seafood/C1.htm)
U U
每一次潛水,無論是浮潛或水肺式潛水,都記得只帶走回憶,
只留低足跡。
作一個傳信者,和你身邊的朋友分享香港海洋之美。
現在, 我們已經認識到香港那品種豐富的珊瑚魚 王國、珊瑚魚在本港及鄰近地區所面對的挑戰及我們的應對方 法,剩下的就是大家的支持。事不宜遲,從今天開始,更愛護 我們的海洋,讓我們的珊瑚魚王國繼續在香港成長。
50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在水中央 撰文:dolphin-lover。攝影:dolphin-lover、香港海豚保育學會
噢~ ! 澳 大 的 逼 好
在
野外觀賞海豚,可以欣賞到海豚自由自在 於海中暢泳的美態,確是賞心樂事。海豚
在大海中真情流露的各種趣怪動作,遠較水族館 的海豚表演精彩。人們透過觀豚活動親近海豚, 並藉講解加深對海豚的認識,對海豚保育工作亦 有裨益。但是,如果觀豚活動沒有顧及我們的主 角-海豚,海豚又會有什麼感受呢?
假日的大澳市集很多時都會擠得水洩不通。大家有沒 有想過,身處大澳對開海面的中華白海豚,同樣體會 到這種擠逼的情況呢? 『二十蚊,有海豚睇呀!』每次經過大澳市集那道 橋,這叫賣聲總是不絕於耳。色彩繽紛的小船,配以 同 色 系 的 帆 布 船 蓬(最 近 部 分 已 改 為 某 飲 品 的 廣 告 帆 布),望上去也真的頗吸引。遊人越多,小船的掌舵人 就越繁忙,只見小船絡繹不絕的進出於小碼頭和大澳 對開水域之間,高峰期每小時可達21船次。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51
在水中央
觀豚成功率 如果你想在大澳乘小船觀豚,也真的要碰碰運氣了!海豚在 大澳一帶水域可說是行踪飄忽。就以這數個月的觀察為例, 我們曾經在足足三小時的觀察期內,只見到三兩眼的海豚。 走運的日子就曾在一個多小時內見到海豚持續出現。四周無 船時,還見過牠們躍身擊浪,濺起無數水花呢! 小船沒有特定的時間表或行走路線。他們一般會先到棚屋遊 覽,之後就會駛到對開海域。如果見到漁船,就會跟着漁船 嘗試找海豚;見到觀豚遊艇,也會跟着他們走走;沒船可跟 就到海上兜兜風,之後便會返回市集。在海上尋找海豚的時 間因船家的喜好而定,介乎數分鐘 *至22分鐘之間,平均時 間約為8分鐘。如果見到海豚,小船一般都不會逗留太久。我 們觀察所得,海豚首次出現後小船停留的時間平均約4分鐘, 海豚躍身擊浪,濺起水花。
停留最長的時間為14分鐘。
* 由於小船可能在觀察點視線範圍之外尋找海豚, 有些小船只是匆匆駛過,這個數字未能確定。
陣容鼎盛的船陣 小船一般會跟着漁船尋找海豚
其實,大部分船家見到海豚都會慢下來,甚至停下來的。但當有些遲來的船家 見到遠處有小船或觀豚船停下,估計那處有海豚出現時,就會高速駛至,部分 更會從停下的船之間插入,直搗海豚剛出沒的位置,這就是最令人擔心的情 況。只要有船停下來,海面沒多久便會聚集多艘船隻。我們所見最『盛大』的 場面,要說是同一時間有多達8艘船隻(小船之外還有觀豚船和私人遊艇)在海豚 附近出現,當中包括觀賞完海豚急於離去的小船。 綠色小船直搗海豚剛出現的位置
52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海豚的反應 暫時觀察所得,海豚對這些小船不顯得太抗拒,尤其當小船慢下來甚至停下來 時,海豚都會再次出現。但當圍繞牠們的船隻達三隻或以上,又或有小船高速 駛至的時候,牠們就會表現得受壓,並出現逃避船隻的行為,例如不再出現或 游離船隻。 雖然在山上觀察,我們難以確定中華白海豚正在進行哪種活動,但牠們一般都 喜歡在大澳對開這類淺水的近岸地方覓食。試想想,如果你正在用膳,附近有 人不斷滋擾你,三番四次妨礙你用餐,向你步步進逼,你會有什麼感覺? 海豚在小船停下來時再次出現
海豚在香港水域生活,要面對的壓力實在不少,這大概也 是不少香港人的寫照。各項基建令牠們痛失家園、魚量減 少令牠們難以覓食、海上交通頻繁令牠們容易受傷、海水 污染令牠們的免疫力受損,這種種對海豚構成的壓力已經 十分大。大家又是否忍心為海豚徒添壓力呢?
備註: 本文的數據來自今年5至9月在高處以10倍望遠鏡進行的 觀察。每次觀察均於公眾假期下午進行,每次為時二至 三小時。更確實的情況有待進一步觀察。 此 外 , 特 別 鳴 謝 版 友 pchang3657 提 供 他 在 觀 豚 船 上 觀察所得,有關小船的資料。
資料助海豚 如果你在大澳對開水域觀豚時,遇上 船隻高速追趕海豚,又或從海豚群之間 駛過,請在安全情況下把有關船隻及號 碼拍下來,將事發經過及有關船隻的資 料以電郵寄給 dolphin-lover (電郵: info.dolphin@ymail.com)。 長期的觀察工作有賴義工的支持和協助。如果有興趣 義務協助陸上觀察,亦請與 dolphin-lover聯絡。 船家的目的,相信只是為了賺取收入,無意傷害海豚。但在無意之間, 他們當中某些人的行為卻為海豚增添不少壓力。只有搜集更多資料,才 可以向當局反映情況,嘗試糾正那些影響海豚的行為,減低對海豚的滋 擾,同時亦令大澳的觀豚業得以成為可持續發展的行業。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53
在水中央
世 界 上 有80多 種 鯨 豚 , 當 中 分 為
鯨
(Whales)、
( Dolphins)和
海
豚
海
豚
鼠
(Porpoises), 而 科 學 家 則 會 以 鬚 鯨 (Baleen
Whales)和 齒 鯨 (Toothed
港竟住有兩種鯨豚,其他曾在香港水域短暫 出現的鯨豚也有15種之多,說起來也真令人 感到詫異。根據《世界鯨豚和海洋哺乳動物
江豚檔案
Whales)來分類。香港這個細小而繁忙的海
中華白海豚檔案
鯨豚 站 資訊
相片由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提供
(普林斯頓野生索引)》一書,香港名列世界 觀賞海洋哺乳動物的100個熱點之一。
學名: 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中華白海豚這個名字相信大家一點都不會感 到陌生。另一種較少人認識的鯨豚名叫江 豚,英文名稱為 Finless Porpoise,亦即無 背鰭的鼠海豚;鼠海豚是鯨豚家族中體型較
科:
Finless Porpoise
(Sousa Chinensis)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海豚科
科:
色;青年時漸漸變為粉紅色, 身上留有灰色斑點;成年時大 致為粉紅色,部分海豚保留少 許斑點。
隻駛近就會急急避開,加上深色的體色和沒 有背鰭,又甚少有空中翻騰的動作,要在野
江豚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
顏色: 初出生時深灰色,後轉為淺灰
細小的一群。由於牠們生性害羞,只要有船
外觀察牠們也有一定難度。由於這個原因,
學名:
體長: 1米至2.6
鼠海豚科
顏色: 出生時淺灰色,
後漸變為深灰色。 體長: 0.7米至1.8米 生境: 近岸海域
米
科學家對牠們所知不多,相信亦只有少數香 港市民曾在野外見過江豚。
生境: 近岸河口
漁護署制訂的
觀豚守則
漁農自然護理署其實訂有一套觀豚守則,目的是為觀豚船
觀豚守則
隻提供指引,以在出海觀賞海豚時遵守。但是,由於這套 守則不是法例,是否遵守純屬自願性質。
® 基本原則:必須離遠觀看,不要試圖觸摸、餵飼或 傷害野生海豚。
® 發現海豚後,應緩慢穩定地前進或停船,不要突然 改變方向,或企圖切入海豚游弋的路線。
® 在海豚五百米範圍內,同一時間只可有一艘觀豚
® 切勿把海豚母子
船,其他觀豚船隻應在觀豚範圍外停船等待,切勿
分開,也不可追逐海豚,或迫使牠們游往
同時圍觀一群海豚。
船隻、魚網及岸邊淺水處。
® 接近海豚時,應以低速與海豚並行,不可迎面駛向 海豚,只能以斜角從旁靠近,切勿突然改變航行方 向和倒後行駛。
® 在航行途中,如海豚游近觀豚船一百米以內,船主
® 觀豚時,船速不能超過五海里,與海豚應 保持最少五十米的距離。
® 如觀察跟隨雙拖船的海豚,請注意: 觀豚船應緩慢地改變方向,並隨拖網末端
應小心留意,並以低速穩定地前進,直至海豚與觀
的浮標行駛;
豚船距離超過一百米。
當拖網漁船收網後,不可即時加速離開。 應確定海豚散去後才小心以低速離開。
54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我們都是哺乳類 撰 文 :blackdogto 。攝影:甲蟲、Vivian、James。插圖:雀仔To
面紅怕醜仔
紅頰 獴 假
© James
如有讀者是經常到本論壇瀏覽的話, 也許會留意到有一種的哺乳類「常
客」,樣子生得十分可愛,一副傻氣,雙頰 通紅,好像是知道自己被拍了上鏡,感到害 羞尷尬的樣子。這「怕醜仔」就是今次的
獴科 Herpestidae 紅 頰 獴 屬 於 食 肉 目 (註 1)獴 科
紅頰獴 Javan Mongo
Herpestidae 動物。獴科曾經一直被劃入 在靈貓科 Viverridae (註2)之內,近年大
學 名 :Herpe
ose
體 長 : 約30 尾 長 : 約25 體 重 : 約0.6
stes javanicu
© Vivian
主角-紅頰獴 Javan Mongoose。
s
40cm 30cm
- 1kg
部份學者也將其獨立而自成一科。而獴科的特徵包括身體 細長、四肢短小、頭小而圓。若說到獴科最句代表性的動
獴科主要分布於非洲大陸,部份亦出現於亞洲和歐洲南部,
物 , 非 棲 息 在 非 洲 南 部 沙 漠 的 狐 獴 Meerkat (又 稱 沼
約有三十多個品種。全中國只有兩種獴科動物,分佈在南
狸)莫屬,牠們的族群習性和哨兵站崗的有趣行為,都成 為了很多生態紀錄片的題目。就如狐獴,獴科動物是以群
方,而這兩種獴都可以在香港境內發現,即就是本文主角紅 頰獴,和稍後將會介紹的食蟹獴 Crab-eating Mongoose。
居為主。 (註1及註2) 請參考本雜誌第一期【神秘的小貓─ 小靈貓】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55
我們都是哺乳類
無懼毒蛇 紅頰獴顧名思義,最明確的特徵是兩頰顏色 棕紅,像「怕醜仔」一樣。和其他食肉目動 物一樣,牠們性情兇猛,食性廣,而牠們原 來特別善長捉蛇,包括毒蛇,十分勇捍。
探索紅頰獴「常見」之
謎
一直以來,拍攝陸生野生動物,特別是在地上行走小型哺乳類,都有極高難 度。然而,本論壇卻經常會有攝影大師刊登紅頰獴的「沙龍」,似乎,紅頰 獴是一個例外吧? 原來,香港兩種獴科動物,包 括紅頰獴,都是少數的日行性 動物,晨昏的時候最為活躍。 因此,我們也較容易在日光充
© James
足的情況下遇上牠們。 另外,兩種獴類的臭覺雖十分 靈敏,但原來牠們的視力卻是
光天化日,大模師樣地現身。
紅頰獴也會像狐獴一樣雙腳企立,十分可愛!
© James
不太好的。只要攝影師保持安
靜和平穩地移動,很多時候牠們連自己被發現,甚至已經成為「攝影獵物」 也懵然不知。 但又話說回頭,其實紅頰獴是否真的如想像中那麼易見呢? 假如有讀者是行山愛好者,也許即使你走遍各大鄉郊樹林,上山涉水,也未 © 甲蟲
必有幸見過一隻紅頰獴吧?那麼為何牠在我們的論壇上卻變得那麼「常見」 呢? 正在監視四周環境
首先想一想,本論壇的攝影大師多數是「何方神聖」呢?原來他們大部份都 是野鳥攝影師。 喔,謎底解開了!原來,本論壇內所有的紅頰獴照片,其實全部都是在觀鳥 勝地-后海灣一帶拍得的呢!(包括筆者唯一一次目擊記錄,都是在該處)
© James
位於香港西北面的后海灣,存活著本港最大群族的紅頰獴。可以說,紅頰獴 在這特定的位置是頗常見的。而在后海灣一帶的群落,似乎是有群居的現象 出現,很多版友也拍攝到兩隻,甚至三隻個體同時活動的相片。 互相依靠
讀者如果想碰一碰運氣,可能要加入觀鳥的行列了。 當然,紅頰獴在新界其他地方也有分佈,包括新界中部、東北部等地,而且 族群有不斷擴散跡象。然而,后海灣一帶的族群始終是本港最優勢的一群, © 甲蟲
值得留意及保育。紅頰獴在港島及各大離島均沒有確實記錄,是正式的「新 界居民」。 似乎被發現了! 會否共同進退?
56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食蟹獴 看過了很多紅頰 獴 的照片,亦簡單介紹了牠 們,不如趁這個機會,也介紹一下牠的近親 -食蟹獴吧。 假如說紅頰獴是香港其中一種最常見的哺乳 類動物,那麼相反地,食蟹獴就是本港其中 一種最罕見的陸生哺乳類動物了! 食蟹獴究竟有多罕見呢?話說食蟹獴在上 一個世紀最後一次記錄是五十年代,隨後 消聲匿跡,一直被視為已經在本港絕跡。 直至到2001年,在一次全港性的紅外線相 機調查中,竟然再次發現牠們的蹤跡。 現時,食蟹獴只局限在香港東北面的郊
食蟹獴 Crab-eating Mongoose
學 名 :Herpe 體 長 : 約36 尾 長 : 約17 -
野範圍內出沒。
體 重 : 約1.8
stes urva 46cm
28cm
- 3kg
所以如果真的有人那麼幸運拍攝得到牠們的話, 很有可能就是本港首張食蟹獴的野外生態照片了!
這樣的話,我們首先要懂得如何分辨牠們,這兩種獴
「新界居民」的將來
的樣子相似,可以從以下幾點簡單辨別: (1) 食蟹獴毛色以灰褐色為主;紅頰獴則以紅褐色 為主;
很可惜,無論是在大西北活躍的紅頰獴,或是在東北邊境偷生的食 蟹獴,牠們的生存都受到新界項目發展的威脅:這邊廂后海灣土地 發展蠢蠢欲動,那邊廂政府欲開放東北邊境禁區。新界的郊區地方
(2) 食蟹獴從口角經面頰到頸側有一條明顯的白色 橫紋;
一直被發展商虎視眈眈,政府再持這種商業為本政策的話,新界土 地總有一天會全面淪陷,當中的野生動物也難逃一劫……
(3) 紅頰獴的面頰明顯棕紅色; 食蟹獴絕跡了半個世紀,現在能夠再重現於香港土地,我們不但未 (4) 食蟹獴的體型明顯比紅頰獴健壯粗大(實際上 體重有明顯分別)。 食蟹獴顧名思義會食蟹,主要是淡水河溪的溪蟹,
有好好珍惜,相反,現在反而企圖在牠們僅存的土地大興土木。也 許,在幾十年之後,當我們下一代編寫生態文章時,紅頰獴狀況會 改寫成「曾經常見」,而食蟹獴就會是「再度絕跡」了……
假如讀者有機會在新界東北面的河溪看見一些蟹殼
可能是食蟹獴所作所為。當然,實際上牠和紅頰獴
參考文獻
殘骸的話,除了懷疑是人為惡意的破壞之外,也有
孫啟元 (2002) 模糊的足印,郭良蕙新事業有限公司 石仲堂 (2006) 香港陸上哺乳動物圖鑑,天地圖書
一樣,食性是十分廣的,包括懂得利用特別的姿
楊奇森,岩崑 (2007) 中國獸類彩色圖譜,科學出版社
勢,把蝸牛向後擲到石頭,以弄破硬殼方便取食。
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 (2003) 中 國哺乳動物分布,中國林業出版社
究竟本港的食蟹獴是一直都存在而未再被發現,還
彭國棟 (2004) 台灣保育類野生動物圖鑑,行政院農業 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是在早年從中國南部遷移到港的個體,無人能知。
祁偉廉 (2008) 台灣哺乳動物,天下文化
但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牠們以小群族方式在
保育的生物群落之一。
鳴 謝
本港東北部苟且偷生。這一族群絕對本港最值得去
在此特別鳴謝版友雀仔To 協助繪圖動物插圖, 還有借出相片的版友甲蟲、Vivian 及 James。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57
冷暖爬蟲間 撰 文 、 攝 影 :blackdogto。攝影:littlelittle、貓魔鈴
就
如本人在創刊號說過,本欄「冷暖爬蟲間」除了會介紹爬蟲類動物之外,亦 會包含兩棲類類動物。正當我正考慮撰寫一篇有關「香港常見蛙類簡介」的
時候,還是心感猶豫不決。此時,有幸率先閱覽才子 chiujai 的精彩文章「我們身 邊的氣候難民」,文中正好有提及到大帽山的棘胸蛙,小弟歪念一發,決定搶先寫 一篇短文,簡單介紹這種本港最巨型的蛙類,沾一沾 chiujai 的光。
龐然
大
棘胸蛙
蛙
英文: Giant Spiny Frog 學名:Paa spinosa
© littlelittle
(同種異名:Quasipaa spinosa) 棘胸蛙在香港,可以用兩個單字來形容:「大」、「高」。
大
棘胸蛙的身型龐大.四肢粗壯
58
棘胸蛙屬於本港最大型的蛙類, 成蛙體長普遍超過10cm,最大的
高
說棘胸蛙高,當然不是說其身高,指的 是牠居住的高度,原來牠們是「高層住
差不多有15cm,據聞其身型比成
客」!棘胸蛙生活在海拔600至1500米的
年人的拳頭還要大兩倍有多!相
高山溪流,而在本港,牠們就僅分佈在
比起本港最細小的蛙-盧氏小樹
最高的大帽山,其狹窄的分佈範圍,為
蛙 , 其 成 年 雄 蛙 體 長 約1.5cm,
牠們帶來了生存危機(詳情請看稍後
單是長度已經相差10倍,若論到
chiujai《我們身邊的氣候難民》一文)。
體積,更是無法相比……
而棘胸蛙亦分佈在華南一帶及越南。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兩種棘蛙
棘 胸 蛙 屬 於 兩 棲 綱 無 尾 目 ( 蛙 類 ) 赤 蛙 科 Ranidae 叉舌蛙亞科 Dicroglossinae 的棘蛙屬 Genus Paa。
小棘蛙
© 貓魔鈴
本港共有兩種棘蛙屬蛙類,分別是本文的主角棘胸蛙 和十分常見的小棘蛙。 英文:Lesser Spiny Frog 學名:Paa exilispinosa
棘蛙屬的特徵,是雄蛙胸腹擁有若干黑色角質棘刺。
胸部及手指有 黑色角質棘刺
雄性小棘蛙
雄性棘胸蛙
棘胸蛙和小棘蛙的外表極之相似,但可以從以下辨之: 1) 棘胸蛙體型明顯粗壯肥大; 2) 棘胸蛙只分佈於高海拔山區溪流,而小棘蛙則廣泛分佈。
生存危機 棘胸蛙屬於瀕危物種,在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紅皮書(IUCN
絕的威脅。當中最著名的,可能就是白鱀豚,這種曾經生
Red List)被列為易危(Vulnerable)。棘胸蛙的數量,特別
活在長江流域的淡水豚,就是因為長江三峽的水壩工程,
是在中國,有大幅下降的趨
現今已經宣佈滅絕,而其他
勢。
很多淡水魚類及蛙類,很可 能已經步其後塵了。
牠們遇到的主要威脅是大量 被人捕捉食用,如此大型的
至於棘胸蛙在香港的情況又
驅體,被中國人視為肥美佳
如何呢?又面對了甚麼問題
餚,同時亦增加了被人發現
呢?說到這裡,筆者不得不
和捕捉的機會。我們真的有
向大家推介今期雜誌的其中
需要為滿足口腹之慾,把其
一篇精彩文章《我們身邊的 氣 候 難 民 》 (P.60), 當 中 你
他生物推至滅絕之路嗎? 禍不單行,與其他蛙類一
棘胸蛙喜歡站在高山急流石頭上 進行「水療」,自得其樂。
樣,牠們亦面臨棲地破壞的影響,中國內地的淡水生境, 隨著農業發展和大型水壩的建造,已經破壞得體無完膚, 各種生活在這些河溪的生物,包括棘胸蛙,恐怕也難逃滅
就會找到答案。
參考資料: 漁農自然護理署 (2005)蛙蛙世界,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費梁、孟憲林 等 (2005)常見蛙蛇類識別手冊,中國林業出版社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59
環境保護 撰 文 、 攝 影 :chiujai
我們身邊的
氣候難民 全
球暖化一詞相信大家並不感到陌生,當人類努力建立現代化城
市的同時,農地、工廠、住宅、交通正不分晝夜地排放著溫室
氣體,其濃度正以幾何級數暴增。大氣層吸收並困著過多的熱能,令 地球表面氣溫迅速升溫。科學家日以繼夜地分析和探究全球暖化對人 類帶來的影響及在經濟上的損失,然而,我們似乎一直低估了它對大 自然的影響。地球上龐大的生態系統正默默地承受著全球暖化所帶來 的惡果,而且其影響遠比我們預期中快速及嚴峻,筆者希望藉此 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環境正面對著的挑戰。
香港最高的山峰──大帽山
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有著多種不同生境,包括高地、風
胸蛙、高山短翅鶯、大草鶯、葛量洪茶、樂昌含笑、觀光
水林、低地次生林、矮灌叢、鹹淡水濕地、河谷等,這些
木、香港金線蘭、穗花杉等。
生境都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若數生物多樣性最高和最 豐富者,香港的高山地區可算是一代表。眾多學者普遍認 為海拔高於700米的山嶺屬於高山地區( Montane area)。 香港山丘眾多,但海拔高於700米的山嶺卻屈指可數,當 中 包 括 大 帽 山 (957米 )、 鳳 凰 山 (934米 )、 大 東 山 (869 米)、彌勒山(751米)及馬鞍山(702米)等。大帽山是香港
地縱使在夏天也不像低地般悶熱,海拔每升高一百米便會 降低攝氏零點六度,因此大帽山的山頂比市區如中環、旺 角低約攝氏六度,所以它提供一些不耐熱的動植物一個良 好的生長及生活環境。其二,高地的冬天往往比低地的更 寒冷、更漫長。另外,高地每年冬天也有機會出現霜凍現
境內最高的山峰,位處新界中部,延綿起伏,橫跨多個郊
象,薄冰覆蓋著植物的表面而令一些不耐寒的植物凍傷甚
野公園。它提供香港少有的高地氣候,濕度普遍較高而氣
至凍死。在大自然的戰場裡,耐寒能力較差的低地植物久
溫常保持在攝氏20度以下,每年平均寒冷天氣日數更多達
未能「攻佔」高山地區,因此溫帶植物如冬青、山茶、木
103.3天,是全港之冠。另外,大部份山谷人跡罕至,是
蘭等在香港的高地雄霸一方,常見於高山上。
不少動植物理想的生活環境,當中更不乏稀有品種,如棘
60
大帽山所擁有的高地氣候跟低地氣候有所不同。其一,高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羅浮冬青 Ilex lohfauensis Z 冬青科植物是溫帶常見植物,大部分冬青 植物都能適應高地氣候,上圖為羅浮冬 青,常見於大帽山上的矮灌叢。
棘胸蛙 Quasipaa spinosa Z 棘胸蛙是香港罕見的兩 棲類動物,分佈僅局限 於大帽山的河溪。
脆弱的生態系統環環緊扣,與自然氣候息息相關,氣候的 變化往往意味著生態系統的轉變。其實,地球自誕生以來 經歷了無數次的暖循環及冷循環,然而,自然的全球暖化
紅楠 Machilus thunbergii
育 聯 盟 瀕 危 物 種 紅 皮 書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提供足夠的時間及空間讓生物間找到平衡點。可是,人類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過量砍伐樹林、城市化、工業化以及過度畜牧令溫室氣體
Species 中 更 被 列 為 易 危 種 (vulnerable, VU), 有 保 育
的排放量急劇增加,增加全球暖化的速度,令生物難以適
的需要。這兩種生物在香港皆有分佈,並可在大帽山上找
應。千萬別以為受全球暖化影響而步向滅絕之路的只有遠
到它們的芳蹤。紅楠和棘胸蛙適應著高地所提供的溫帶氣
在北極的北極熊,原來跟我們同是香港居民的紅楠及棘胸
候,長久以來皆生生不息地繁衍著。可惜,不幸的是全球
蛙一樣受到迫在眉睫的威脅!
暖化令地球表面平均氣溫上升,換句話說,香港的夏天將 更炎熱、更漫長,而冬天則更短暫、更和暖。香港天文台
紅楠( Machilus thunbergii)和棘胸蛙( Quasipaa spinosa)
更預測2020至2029年以後香港可能沒有冬天,這或者對
是本港罕有的物種。前者是一樟科喬木,主要分佈在中國
我們的影響還是有限,在炎熱的日子裏,我們仍不難看到
東南部、日本及韓國;後者是兩棲類動物,也是本港體形
人們開著空調吃火鍋的滋味樣子。可是,生活在野外的動
最大的蛙類,主要分佈在華南地區。棘胸蛙在世界自然保
植物也怎樣面對這些挑戰呢?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61
環境保護
我們先談談紅楠所面對的內憂外患。紅楠如要繁衍下
是,牠們還未來得及飛到梧桐山呢!種子只會降落在不
去,需要有新的植株來取代老死或虛弱的植株。溫暖的
適合發芽的地方,所以紅楠要建立另一群落似乎並不樂
氣候有機會令種子不能正常地發芽,物種不能正常地自
觀。
然 更 替(recruitment), 將 是 群 落 步 向 沒 落 的 先 兆 。 再 者,植物開花結果的大前提是有合適的昆蟲助其傳播花 粉,使其成功結果。若然全球暖化令紅楠的開花期提早 或延遲,跟昆蟲的出沒時間有別,或者幫助紅楠傳粉的 昆蟲也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減少數量,這兩種情況都會 令紅楠不能正常繁衍下去。除了內憂,還有外患,紅楠 的生境主要集中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地,變暖的氣候 令一些原來只在低地生長的植物有機會伸延至更高的地 方 , 因 此 一 些 低 地 植 物 品 種 如 浙 江 潤 楠 (Machilus chekiangensis) 、 水 同 木 (Ficus fistulosa) 、 白 楸
那麼棘胸蛙的情況又如何呢?棘胸蛙主要生活在大帽山 700米以上的河溪附近,捕食小型甲殼類動物及魚類為 生。棘胸蛙是耐寒的生物,同樣適應著高地氣候。氣溫 上升迫使棘胸蛙向更高海拔(即更寒冬)的地方遷移,但 因山形的關係,愈高的地方,生存的空間便愈少,更何 況棘胸蛙還需要河溪的地方生存呢!棘胸蛙就像走進一 死胡同內,山嶺的高度有限,當氣溫升到某一程度,大 帽山再不能提供棘胸蛙所需的氣候,情形就如紅楠一樣 有可能導致地區性滅絕 (Local extinction)。
(Mallotus paniculatus)等 將 跟 紅 楠 爭 奪 生 存 空 間 。 從
紅楠及棘胸蛙所面對的困境只是冰山一角,地球上受全
前紅楠佔盡優勢,寒冬及霜凍助其排除低地植物的植
球暖化而面臨種群滅絕危機的動植物有如恆河沙數,實
株,確保紅楠有足夠空間生存,但如果將來再沒有冬
不能一一盡道。全球暖化的反饋並不單單衝著人類而
天,生長快速的低地植物將反客為主,只消十至二十年
來,萬物亦不能悻免。物種滅絕意味著生物多樣性減
將可遮蔽著紅楠,最後取而代之。如果大帽山上的群落
少,實對人類百害而無一利。試想想,我們所吃的蔬果
要在生境「淪陷」之後繼續繁衍,便要借助雀鳥之力把
全靠昆蟲傳播花粉、人們每天捕獲數以噸計的海產作為
種子帶到別的高山上,讓其發芽生長。前往更寒冷的地
糧食、絕大部分的醫療藥物都是由動植物裏抽取提煉出
方建立群落,紅楠需要尋找更高緯度(即北方的)、高度
來、傢俱和房屋所用的木材全由砍伐林木得來,雖說人
相約的山嶺,例如位處廣東省中部的梧桐山、白雲嶂、
類是萬物之靈,也不得不依賴大自然為生。無論從道
合 掌 山 等 。 距 離 大 帽 山 最 接 近 是 梧 桐 山 , 約 相 距21公
德、經濟和社會的角度出發,都應以保育大自然為首
里。當雀鳥吃了大帽山上紅楠的果實後,連續飛行到梧
任,否則最終吃虧的可是自己!
桐山上排泄出種子讓其發芽,這可行嗎?在香港,喙寬 (Gape width)足以嚥下紅楠果實的鳥類不多,最大機會 是 白 頭 鵯 (Chinese Bulbul)及 紅 耳 鵯 (Red-whiskered Bulbul)。牠們吃過果實後約20分鐘就會排出種子,可 大帽山較高海拔的生境大多以矮灌叢為主。
62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環境保護 撰文:mathew 攝影:mathew、littlelittle
及假如我是話事人 幾個為什麼
馬鞍山杜鵑實驗 香港杜鵑 © mathew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63
環境保護
2009年4月 , 版 友 littlelittle 在 馬 鞍 山 發 現 部 份 樹 木 上 有 特 別 記 號,並有子彈狀物體。及後得知是漁農自然護理署(AFCD)進行保 育杜鵑實驗。 知道是政府實驗後,我的反應是驚訝竟然有如此高風險的實驗。 冷靜下來後,滿腦子問號。 筆者希望可以藉此透過討論釋疑,同時妄想一下
© littlelittle
假如我是話事人的話,又可以作出什麼回應。 筆者有兩個立場要在一開始時說明: 1. 支持保育馬鞍山杜鵑; 2. 反對馬鞍山杜鵑原地保育實驗。 內文的問題建基於: 1. 生態多樣性十分重要; 2. 管理未瞭解的生境要額外謹慎。 © littlelittle
第一問 為何不作遷地保育? 有 版 友 引 述 AFCD 曾 經 嘗 試 用 種 子 育苗,但發芽率低,因此選擇原地保 育。可是,若發芽率不是低至零,還 是有部分成功吧!只是成本較高而 已,為何不研究如何提升發芽率? 筆者認同遷地保育有一定困難,但也 應有成功例子,就像城門標本林的杜
香港杜鵑果實(未成熟) © mathew
鵑,看那兒的狀況,不會是一直在那裡生長吧? 另一方面,有沒有考慮壓條法或硬枝扞插法?若已經嘗試各種方法皆不成功, 又可否公開分享一下經驗,讓後來者可以走少一點冤枉路呢?
第二問 按 Plant Ecology 2002 指,杜鵑在"陰影下的百分比"跟"開花數目"成 反比,因此政府才有是次實驗,目的是為杜鵑移走附近植物,增加日 照,同時增加杜鵑開花數目。然後又如何?未見有報導計劃詳情…… 按 AFCD 引述香港大學( HKU) 研究指,馬鞍山的杜鵑種群有衰退跡 象,即使是次實驗成功,看報章報導,馬鞍山杜鵑種群衰退是與生境 有關,難道那時再增加實驗範圍,在馬鞍山為杜鵑製造合適生境?還 是會再嘗試作遷地保育?(即是回到第一問) 華麗杜鵑 © mathew
64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第三問 馬鞍山(甚至香港)有上千種植物,為何偏偏 選中杜鵑? 生長在馬鞍山同屬杜鵑花科的毛果珍珠花, 數量不多,為何看不到有相應保育行動? 政府又可否說明如何判斷不同物種的保育價 值,讓有興趣人士可以參考?而不是從報章 看一些引述的片段而已。 毛果珍珠花 © mathew
第四問
筆者同意大頭茶是本地常見品種,可是馬鞍 山上的大頭茶上不時發現有栗寄生生長。 栗寄生族群會否也受到損害?還是栗寄生也 是常見物種,所以可被忽視呢?
第五問 農藥子彈對植物影響明顯,但毒 性會持續多久?對一些依賴樹木 維生的動物,特別是昆蟲,會否 也有連鎖的壞影響?
第六問 在9月份所見,部份子彈已經脫落,更有部 份填充物料流出。究竟那些是否農藥?若 是,其藥性還在嗎?而政府又有沒有應變 計劃處理這潛在的危害物?
癡人說夢之─假如我是話事人
按報章引述,遭毒害的樹木包括大頭茶。
假如我是話事人,早在計劃之初,我會嘗試遷地保育 (指育苗、壓條法或硬枝扞插法)。同時可以找大學、 康文署、區議會等單位合作。更可以搜尋有志研究杜 鵑的單位,藉此尋找資金及地點(例如苗圃、公園及 郊野公園)作遷地保育。 這計劃當然不是容易事,但對馬鞍山的生態衝擊會減 至最小。若成功遷地保育定必大事推廣,更甚者可將 本地杜鵑變為園藝種。相反亦可把計劃的結果總結並 刊登在部門刊物或學術期刊與公眾分享試驗結果。 若事件已經演變至現在的地步,我會立即宣佈終止進 一步的原地保育實驗,因為這是一條不歸路。 現在為保育杜鵑而犧牲50-60棵樹,遲些時候若要為 保育另一物種豈不是又要犧牲更多其他植物? 區區一個馬鞍山(甚至全香港),可以原地保育多少物 種? 生態上又可以承受多少犧牲? 現在倒不如把資源投放在監察實驗狀況,確保毒釘只 影響選中的樹木。同時可以招募義工,協助觀察杜鵑 及犧牲樹木的變化,令有興趣的人士可以進一步瞭解 實驗之餘,又可以藉由公眾參與減低反對聲音。
題外話:請不要隨便用米埔作例子說明人為干擾對保育的重要性。 二次大戰後,米埔已經有基圍的運作,而后海灣的泥灘已吸引著雀 鳥到訪。然而,馬鞍山在戰後以來沒有類似基圍的運作去吸引生物 的 活 動 , 生 境 的 演 變 有 著 本 質 上 的 差 異 。 (看 着 米 埔 泥 灘 年 年 升 高,有關單位什麼時候又會去管理一下?) 掉落地上的子彈 © mathew 參考資料: 1. Ng S.G. and Corlett R.T. 2002. The ecology of six Rhododendron species (Ericaceae) with contrasting local abundance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Hong Kong, China Plant Ecology, 164:225-233. 2. Given D.R. 1994.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Plant Conservation.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二 期 。2009年11月
65
察毫格理 撰 文 :Gary Chow
隨想
得
觀察自然生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人與生俱來就有一種 到 Owen的 邀 請 在 新 出
喜歡親近大自然的感應。上一代的人喜歡養雀鬥蟋蟀,現
版 的 E-Magazine上 撰
代的人開始懂得尊重生命,較為喜歡觀鳥影蝶。更甚者更
文,我毫不猶疑便答應了。但
會夜行探蛙,溯澗尋魚。五花八門的玩意,都是源自大家
之後再細心一想《香港自然生
對自然生態的好奇。
態論壇》的一貫作風,不禁越
發心寒……
因好奇而去了解,因了解而去珍惜,是很多生態觀察者所 經歷的階段。情況就正如觀鳥會,不知由何時開始,一班
如果大家有瀏覽《香港自然生
『睇雀佬』的圈子被定位為環保組織。曾經有圈外人問我
態論壇》都會知道論擅上對保
一個觀鳥組織與環保何干?這個問題很難解釋,但卻很容
育議題的言論都採取較激進的
易體會。只要你冬天到過米埔泥灘觀賞成千上萬的候鳥在
態度,可以算是保育界的左
泥灘上的壯觀的景象,相信任何一個正常的人都不希望這
派。左派所辦的報刊是左報,
片泥灘被破壞。
在左報上撰文那豈不是變成了 左仔?需知我曾經做過一些與《論壇》觀點不符的事情,
所以,要推廣保育意識,就是要讓更多人去體會大自然的
萬一我被翻舊賬,那豈不是會被打為『黑五類』,嚴重者
珍奇。隨著網上交流及數碼攝影的普及,生態觀察己並非
更有被公審之虞……
甚麼的艱深的學問,而只是一種對身邊事物的尊重。越多 觀察及拍攝身邊的環境事物,便越容易產生濃厚興趣,自
種種猜測純粹玩笑。儘管觀點與角度不同,但無論如何
然便會懂珍惜及尊重。
《論壇》鼓勵網上分享及交流野生動物的資料及相片,這 一點是絕對值得支持和鼓勵的。如果大家一直有關注本地
在人類社會中當一班人有共同的與趣或思想,不期然就聚
自然生態的新聞或消息,都會發現香港人對自然生態的觀
起來組織結社,討論及交流心得。過往幾年有不少網頁、
念與知識都增長得非常快。可能有人不認同我的看法,覺
報刊以及組織冒起,嘗試為自然生態愛好者提供一個交流
得香港人的保育意識仍然很落後。但相對於10年前,當時
的平台。可惜大多數都只是曇花一現便告消失。《論壇》
香港人才開始知道香港水域有一種叫中華白海豚,大家仍
算是較持久的一個組織,今次由網上隨意吹水提升至認真
未了解黑臉琵鷺是如何珍貴,更不明白『爛鬼濕地』有甚
製作的刊物,令生態知識更有效地向外推廣,吸引更多人
麼值得保育。10年後的香港人保育意識已提升了不少,假
加入這類活動。
日在濕地公園門口都會聽到小朋友嚷著要看黑臉琵鷺,在 大埔滘影蝶的朋友更不遜於九龍公園內的『龍友』(註:沙 龍攝影愛好者)。儘管數量並不代表質量,濕地公園的入場
人數並不反映真正懂得欣賞大自然的人,但至少現時認識 及接觸自然生態的途徑,確實比以往增加不少。
66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二 期 。2 0 0 9年1 1月
所以無論這本雜誌可維持多久,編風怎樣吹,其意識及誠 意是絕對值得支持的。就算冒著被遊街示眾秋後算賬之 險,這份雜誌是要挺的!
投 稿
希望大家把對論壇和雜誌的支持,轉化為更有力量的幫忙。 這個幫忙,就是你們的投稿,其實,情況和你們在網上發言 差不多,只不過發表的地方變了在這E-Mag,而不只是在論 壇上。 各位版友和讀者,請不要猶豫,盡快把你對大自然的感受和 見聞和大家分享。我們承諾,會認真對待每一篇來稿。 等待著,HKWildlife 編輯組 來件請 email 至 editor@hkwildlif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