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Online Exhibition 在线视界 Zhaoonline is a leading chinese online trading company for art and collections, which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professionalism, honesty and authenticity - guaranteed. This April, Zhaoonline launched the new business of contemporary art by introducing a variety of refined artworks, including painting, sculpture, photography, print, digital art, and etc. Lately, Zhaoonline has been launching the online exhibition. This exploration will definitely reveal the new possibility for online art collec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赵涌在线秉持着“随时随地,快乐收藏”的理念,以专业、诚信、 保真的经营,立足於在线竞价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自今年 4 月起, 当代艺术板块於赵涌在线隆重开启,板块涵盖了“亚洲名家”、“名 家版画”、“艺术找家”、“国际大师”、“数字艺术”、“Why not ! 拍双”等颇受藏家瞩目的专场。近期,赵涌在线更将强档推 出在线视界,内容涵盖由知名艺术策展人高名潞策展的“意派∣ 世纪思维”、“艺术家专区”、“一画一展”、“拓展的边界- 中国当代雕塑”等重要展览,开启当代艺术於在线平台的精彩之旅。
1
Yi Pai - Century Mentality
意派 : 世纪思维
Yi Pai - Century Mentality 意派∣世纪思维
2
意派∣世纪思维 策展人 高名潞 《意派 : 世纪思维》展览由中国著名艺术评论家高名潞策展,几乎云集了 中国近 30 年来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高名潞提出了“意派”这一理论主 张,旨在总结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与辩证思考。 “意派”的重点在展示“思维”,而非风格。“意派 : 世纪思维”展览把 中国当代老中青八十多位艺术家的作品汇集在一起,从“人、物、场”的 不同侧重角度去展示他们的“意派思维”。展览不是要勾画由几个艺术家 所构成的风格流派,而是试图证明“意派”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方式,在 中国当代艺术中具有的普遍性。 一、把意派论放到现代性的历史中去讨论的可能性 《在意派论》一书中,我谈到了意派论的整一性,但是没有在现代性和中 国现代艺术的历史逻辑方面充分展开对“整一性”的讨论。有人把“整一 性”说成为政治的统一,精神的一致,这完全是误解。“整一性”的意思 是契合地、非分裂地、运动非静止地看待历史和事物。 “五四”时期奠定的“文化至上、结构中西、整一存在”三位一体的现代 性始终在发展,并且在和实用主义的主流或者“高调艺术”对峙之中共生 共存。显然,这和如何解读“五四”遗产有关。然而,恰恰是那三位一体 的“低调艺术”或者“低调前卫”,突出体现了意派的契合整一的文化价 值观和艺术哲学,它也是一种中国现代性的价值核心。我相信,这个价值 将在 21 世纪被充分发掘,尽管在 20 世纪它常常处於被压制和排斥的地位。 当我们回顾 20 世纪的艺术史时,我们看到,“意派”的灵魂实际上在中 国现代性最初出现的时候已经诞生,而随着历史的推进,其外在叙事方式 也在变换,但是其内核没变。 二、20 世纪初:未完成的“中西合璧”现代性 中国的现代性从一开始就不像西方现代性那样把道德、科学和艺术分离, 而是将三者整一性地融合在一起。然而,道德、科学、艺术作为现代文化 分科也影响了中国早期现代思考和实践,并成为具体艺术观和艺术实践参 照。在 20 世纪之初,“艺术革命”的口号被提到首要位置。首先冲击艺 术领域的是以陈独秀、鲁迅等人为代表的“革命派”,要想请进“德”、
3
Yi Pai - Century Mentality
意派 : 世纪思维
“赛”二先生,就必须“反传统”,革画的命,就要移入西洋写实绘画的 科学精神,他们取用外来,鄙视文人画国粹,这种“不挑房盖就不会开窗户” 的方法论上的偏激主张,实际上是基於反思传统文化的现代意识。这种对 绘画史的反思是基於文化伦理这一民族精神的问题之上的。 而“中西合璧”这种相对温和的主张也是出自对明清文人画传统的失望和 批评,以及对艺术所承担的现代责任的期待。然而,这些学者的“革命” 也好,“中西合璧”也好,毕竟只能停留在思想上,真正的美学实践还需 要艺术家完成。 20 世纪上半期的“中西合璧”的现代艺术必定被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的 正统、革命和国家意识的大众艺术边缘化。因为,首先,“低调前卫” 是知识分子个人独立思想的产物;其次,它的理念是文化至上,是建立在 长远的文化建树之上而非政治实用基础上的;最后,因为它的艺术语言是 精英的,不适合大众传媒,而“低调前卫”又不向流行时尚妥协,所以, 必定被边缘化,甚至消失。这个早期的中西合璧的现代性虽然符合长远的 现代性建设,但是不得不终止。 三、“理性绘画”与意派的关系 1、后“文化大革命”艺术的分裂 “后文革”时代的艺术仍然是被文革扭曲的产物。或者说是,它要么仍然 是“文化大革命”的“文化大革命”模式,比如“伤痕”;要么是绝对的 纯艺术,比如抽象美、形式美。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这段期间,中国艺术的现代动 力主要来自对“文化大革命”艺术的逆反,就像 20 世纪初的美术革命主 要针对传统文人画一样。但是,“文化大革命”后现实主义、唯美主义和 先锋主义实际上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被“文化大革命”模式规范着,是“反 ‘文化大革命’的‘文化大革命’”模式。它本身就是“文化大革命”后 处於激变之中的政治现实。他们极端性导致一种强烈的二元对立,比如政 治 / 纯艺术、现实 / 抽象等,由此产生的分裂性是“文化大革命”后艺术 的特点。 2、“理性绘画”:回归文化至上 在《理性绘画》一文中,我定义的理性是超越现实的意识;它是对真理而 非事实的判断;是人性的自由,但这里的人首先不是个人的,而是人类的, 不是当下的感性的,而是长久自在的。概而言之,理性绘画就是反直观化、 反局部化和反个性表面化的艺术哲学。而所有这些都和“85 美术运动”
4
的反现实再现的基本哲学有关。 理性绘画的理性实际上是一种对现实、政治和艺术之间支离性和琐碎性的 整体把握。通过感悟的方式把握世界,把握人、事物和情境的契合关系。 这就是对世界的“文化化”理解,文化是智慧的,是冥想、是近观。不是 被困惑、痛苦或者欲望所干扰的模仿和替代。简而言之,“理性绘画”就 是用艺术图像之中的“不是之是”的关系去表现某种自由冥想的艺术。 四、在体制与资本共谋的时代,只有“玄想”可以为艺术提供自由 在艺术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对西方现代艺术理论的核心 — 替代和再 现的哲学基础没有丝毫批判,相反仍然在模仿和追随。所以,这就是我们 提出意派论的本本出发点。意派的终极目的不是艺术产品,而是世界关系 和人性契合的回归。 今天,如果科技、工具理性和族群对抗已经无法企及我们的自由和理想的 境界,当政治和市场体制共同束缚着我们的自由和想象力的时候,唯一能 摆脱掉这些不理想现实束缚的就是“玄想”了。这里的“玄学”式的冥想 不是东方神秘主义,而是在艺术中寄存一种寄托,想象一种不可能的、不 现实的境界,让现实处於忙乱中的心绪有个归宿,让不理想的现实变得“ 理想”。这可能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五、结论:“文化至上、结构中西、整一存在”三位一体的低调前卫 “文化至上”即是把文化系统的建设视为艺术的根本,文化在中国历史 情境中是一种包容了政治立场、宗教倾向和行为实践标准的整一性概念, 它不同於西方现代主义那种与宗教、政治分离的的文化概念。因此,“意 派”拒绝任何政治上、艺术上或者宗教至上的极端分离和独立的艺术观, 相反主张文化至上的整一和契合。 “结构中西”是现代和当代中国情境中所必需的特定的创造性和方法论, 不是表面的中西形式、中西表象的组合拼凑。它呈现了建树体系的雄心。 艺术生活的“整一存在”,不是艺术为社会生活服务或者让作品反映生活, 而是艺术创作与艺术家的生活状态以及艺术家对社会空间的反应态度之 间的契合。传统“画如其人”有这个意思,但是“画如其人”更多地是从 风格和作品的角度判断作品的品质。当代的整一性是指艺术家、作品以及 情境之间的自然默契。也就是说人、物、场的关系。 ——节选自高名潞《意派∣世纪思维》
5
Yi Pai - Century Mentality
意派 : 世纪思维
徐冰 XU BING 1955 年生於重庆。 1977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1987 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 1999 年获得美国文化界最高奖 — 麦克 • 阿瑟奖。 展览 2001 年“文字游戏:徐冰的当代艺术”,美国史密斯国家博物馆,美国华盛顿特区。 2003 年“徐冰 — 第十四届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展”,福冈亚洲美术馆, 日本福罔。 2004 年“徐冰在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德国柏林。 2006 年“徐冰:现代艺术特展”,苏州博物馆,中国苏州。 2011 年“背後的故事 — 7”,大英博物馆, 英国伦敦。 2013 年“桃花源的理想 — 定要实现”,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英国伦敦。 2014 年“徐冰 — 回顾展”,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 2014 年“徐冰 — 凤凰”,圣约翰大教堂,美国纽约。
徐冰是一位对社会和文化有敏锐洞察力的艺术家,能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认清 问题的特质,并把各种文化语境和历史资源作为背景,用他特有东方人的智慧 和精致的艺术形式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艺术主张。他的作品中贯穿“禅”的思维 方式,而他对“禅”的表达为当代艺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徐冰的《背后的故事》系列作品向观者讲述了一段中国名画在二战期间在德国 和前苏联辗转的故事。徐冰根据历史从丢失的艺术品照片中挑选了三件中国画 作为素材,用特殊的方法复制了这些画。这些画是用一些树枝、垃圾等现成物 拼起来的,透过经过处理的磨砂玻璃隔层,呈现出树木与山石朦胧的轮廓,展 现出一幅具有东方韵味的水墨山水画。 作品提示人们,事物的美丽表面蒙蔽着不为人知的血泪故事。《背后的故事— 董其昌烟江叠嶂图卷》为徐冰以董其昌的《烟江叠嶂图卷》为摹本,进行再次 创作,旨在探讨中国绘画的独特性。此图描绘了烟雾弥漫的大江之上的崇山峻 岭,空灵的江面和雄伟的山峦形成巧妙的对比。数米高的装置由磨砂玻璃做成 的光箱为主体,以树枝、植物纤维、报纸等废弃物依照不同距离置於玻璃背后, 经玻璃作用形成中国水墨画影影绰绰晕染的效果。
6
《背后的故事—董其昌烟江叠嶂图卷》 於台北市立美术馆现场展示图 7
8
《背后的故事—董其昌烟江叠嶂图卷》 於台北市立美术馆现场展示图 7
Yi Pai - Century Mentality
意派 : 世纪思维
徐冰 / XU BING
背后的故事 — 董其昌烟江叠嶂图卷 Behind the Story - Misty River & Layered Peaks by Dong Qichang 2014 装置[综合 媒材] Installation[Mixed Media] 520×2185 cm 10
出版:《徐冰》专题论文集,Albion Editions 出版社,2011 年。 展览:“背后的故事 — 4”,中国苏州美术馆,2006 年。 “背后的故事 — 7”,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2011 年。 “徐冰回顾个展”,台北市立美术馆,2014 年。 11
Publication: "Xu Bing", Albion Edition Publication, 2011. Exhibition: Behind the Story No.4, Suzhou Museum, 2006. Behind the Story No.7, British Museum, 2011. Xu Bing Retrospective Exhibition, Taipei Fine Art Museum, 2014. 12
13
Yi Pai - Century Mentality
意派 : 世纪思维
李山 LI SHAN 1942 年出生於黑龙江兰西。 1963 年毕业於黑龙江大学。 1964 年就读於上海戏剧学院。 展览 2001 年“李山:子非鱼”,顶层画廊,中国上海。 2002 年“阅读 - 李山新作品展”,香格纳画廊,中国上海。 2004 年“李山近期小作品展”,香格纳画廊,中国上海。 2005 年“李山作品回顾展(1990 - 2005)”,中国上海。 2006 年“阅读 - 2003 - 2005 照片”,香格纳 H 空间,中国上海。 2007 年“人类的进化已到尽头:李山之阅读 - 李山个展”,香格纳 H 空间,中国上海。 2012 年“粉红微笑之后:阅读李山”,当代艺术馆,台北。
李山是早期中国前卫艺术代表画家之一,毕业於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七十年 代末期的李山开始新艺术创作,八十年代参与中国美术新潮运动,在 85 美术运动中 起到重要的作用。从七零年代中期,李山那些风格多变但总是围绕着某种原始情绪 的油画一度是迷人的,反复出现的形象是裸树,马,粗硬的人体和钱描面具,带有 后期印象派和稚拙派的痕迹。后来李山又在画布上涂绘费解的形状,它们常常成为 话题。
李山的作品《秩序》系列以黑色线条横纵交织,在画布上打满正方形的格子,其后在 格子中随意圈点。在被问及其创作构思时,李山表示,“我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格子) 符号和运用这样的一个黑颜色?我认为这种符号,本身既简单又含混,既明确又模糊, 这本身就有神秘的意味在里面。那么黑颜色呢也是这样的,有人在黑颜色中体会到的 是压抑的东西,恐怖的东西,严厉的东西等等,而我在黑颜色当中所体会到的只有神 秘。”这种神秘性由两方面的矛盾因素组成。一个是逻辑性,格子和圆点组成的逻辑; 另一个是个人经验性,这些线和圆点是不规则的、即兴完成的,它们具有自我表现性, 而宇宙的微观和宏观亦被这一方小纸囊括其中。
14
李山 / LI SHAN
秩序一 / Order No.1 1979 水墨 纸本 / Ink on Paper 51×73 cm 15
Yi Pai - Century Mentality
李山 / LI SHAN
秩序二 / Order No.2 1979 水墨 纸本 / Ink on Paper 54×76 cm
16
意派 : 世纪思维
17
Yi Pai - Century Mentality
意派 : 世纪思维
李华生 LI HUASHENG 1944 年生於四川宜宾。 现居成都,国家一级美术师。 展览 1983 - 1985 年“现代中国画巡回展”,美国八大博物馆。 1995 年“传统与创新 — 20 世纪中国绘画巡回展”,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德国。 2000 年“国际水墨双年展”,中国上海。 2003 年“开放的时代 — 中国美术馆建馆 40 周年”,中国北京。 2012 年“中国抽象艺术,80 年代至今:忆原”,中国北京。 2014 年“改造水墨:新的历史观”,中国南京。 2014 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中国香港。
我非常注意从黄宾虹到新文人画的山水,其中积墨的皴法有一种越来越密集的 倾向,这有一种抽象性,但是没有彻底抽象。1987 年陈向迅的抽象,尤其是 1998 年你(李华生)的作品出现,成为一种里程。 —栗宪庭 李华生具有实验性和典范意义的作品《1011》、《1014》虽然放弃了对传统 中国水墨画变化多端的书法性笔墨形式的使用,相反却更注重书法线条的特性 本身,将它限制在“线条痕迹”的层面上并凸显了它的纯粹性和自由性,使得 线条独立成为一种绘画语言。这些线条缓急分明、流畅婉转,线与线的交错分 割形成了富有秩序感的格局。虽然李华生放弃了山水写意的表现,却将传统水 墨画中的“气韵”、“意象”进行了新的阐释。李华生的笔墨,在如卧蚕吐出 的游丝一般的线条中,透发着中国传统哲学的韵味,弥散着淡淡而悠长的文人 逸气,意境深远。
18
李华生 / LI HUASHENG
1014 2010 水墨 纸本 / Ink on Paper 136×69 cm 19
Yi Pai - Century Mentality
李华生 / LI HUASHENG
1011 2010 水墨 纸本 / Ink on Paper 97×180 cm 20
意派 : 世纪思维
21
Yi Pai - Century Mentality
意派 : 世纪思维
张羽 ZHANG YU 1959 年出生於天津。 1988 年毕业於天津工艺美术学院。 展览 1992 年“张羽现代水墨艺术展”,比纳耶乌现代美术馆,俄罗斯莫斯科。 1993 年“张羽扇型绘画艺术展”,香港竹贤轩画廊,中国香港。 2001 年“张羽实验水墨展”,红楼基金会,英国伦敦。 2004 年“张羽实验水墨艺术展”,古豪士当代艺术画廊,美国纽约。 2007 年“指印:张羽作品展”,古豪士当代艺术画廊,美国纽约。 2008 年“指印 — 张羽”,苏河艺术(798),中国北京。 2009 年“心髓手动:张羽实验水墨作品展”,天津大学北洋美术馆,中国天津。 2009 年“张羽的 — 指禅 — 文化与精 神的探寻”,大象艺术空间馆,台中。 2014 年“张羽:指印 — 念,心经”,广东美术馆,中国广东。
张羽是“当代实验水墨”的核心人物,他以自己不懈的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实验和富有感 召力的组织能力,使中国的实验水墨进入到一个令人瞩目并且蔚为壮观的艺术景观的层 面。从上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在从事实验水墨艺术创作的同时,积极介入中国当代水 墨艺术的编辑出版、策划研讨等活动。1991 年他开始运用“指印”的方式进行实验性创作, 到 2001 年重新开始,并延续至今的“指印”系列作品,可以看出张羽实验艺术不断蜕 变的过程。他通过“指印”的行为方式,一方面将传统水墨的材料扩展到丝绸、胶片、 玻璃、水、指甲油等媒介,构成了作品文本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他与传统的修行概 念、仪式相结合, 即以一种现实日常生活的行为逻辑,解构传统水墨画中经典的形式、 语言与模式,从而使实验水墨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文化价值获得了一种体悟和重构。因 此,张羽指印艺术的修行方式,远非局囿於作品本身,它已扩展到水墨艺术在当下文化 语境之下寻求建构当代价值的新的可能性,以及涉及到中国当代艺术的现代转型乃至创 新和边界等一系列问题。 弥漫的指印所营造的静穆氛围,仿佛是一个修炼的现场,空灵与逼仄的视觉空间将观者 带入到了一种心理体验的境地。 “顿悟”、“冥想” 、“静思”、“观照”显示和发现出静与动、 冷与热、简与繁、疏与密的矛盾集合,以及中国传统的印鉴文化、契约画押,甚至指纹 的身份认定等等问题的触碰。我们在这种异质同构的关系里能够感受到沉默中的骚动, 冷峻中的热烈,无常中的永恒。因此,可以说张羽的身体力行的修行方式挑战了艺术家 身份所规定的所谓艺术概念的界限,也意味着对传统的传承和艺术的当代性转化。
22
张羽 / ZHANG YU
指印 2012.11-1 / Finger Print 2012.11-1 2012 植物质颜料 宣纸 / Plant Color on Rice Paper 56×99 cm 展览:“张羽:指印 — 念,心经”,广东美术馆,2014。 Exhibition: Zhang Yu: Finger Print–Intention and the Sutra of Mind, Guangdong Museum, 2014. 23
Yi Pai - Century Mentality
意派 : 世纪思维
张羽 / ZHANG YU
发生系列一(一组十二件)/ HappenNo.1 (A Set of 12 Pieces) 2014 透明亚克力盒、宣纸、墨、水 / Acrylic Box & Rice Paper & Ink & Water 66×66×(H) 38 cm×12 24
张羽 / ZHANG YU
发生系列二(一组三十件)/ Happen No.2 (A Set of 30 Pieces) 2014 透明亚克力盒、宣纸、水 / Acrylic Box & Rice Paper & Water 尺寸可变 / Variable Sizes 25
Yi Pai - Century Mentality
意派 : 世纪思维
梁铨 LIANG QUAN 1948 年生於广东中山。 1964 年入浙江美术学院附中学习。 1980 年赴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学习,获硕士学位。返国后任浙江美术学院副教授。 展览 2004 年“梁铨个展”,德国汉堡。 2005 年“墨,纸 — 中国当代艺术”,魏玛艺术馆,德国魏玛。 2006 年“梁铨个展”,朱屺瞻艺术馆馆,中国上海。 2007 年“第四届成都双年展”,中国成都。 2008 年“梁铨个展”,米萨瑟兰美术馆,美国纽约。 2014 年“空草澄泉 — 梁铨甲午忘茶个展”,台北。
26
梁铨长期以来一直被定义为中国最重要的抽象艺术家之一。他一直坚持 简单质朴的艺术态度,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抽象艺术创作,在中西方抽 象艺术概念的转换中,将禅宗概念放入抽象水墨实验中,以中国的方式 丰富了世界抽象艺术。在 2012 年的第 18 届悉尼双年展中,他更是对艺 术和哲学进行了一次新的探索。他的作品往往传达着一种理性与克制的 气质。这种气质的画面大都由拼帖与涂鸦组合而成。画家运用了宣纸、 水墨、色彩等多种材料的混合技法拼贴构成,用一种现代的手法构筑了 一个优雅且带有怀旧色彩的世界。画家用一种抽象的视觉艺术语言表现 出细腻而委婉的情感。 梁铨能够把形式元素从具体生活和历史记忆中隔离出来,能够在所有的 艺术实践层面上找到趣味要素和其他区别性单元。梁铨用传统的中国画 的托裱方式将裁剪的宣纸一块块、一条条地反复叠加拼裱在亚麻布上, 有时是水墨有时上色,而且让线条展开,如此的拼贴叠加让平面一直保 持了自身延展的可能性。同样这种态度彻底转换了传统平淡的创作方式, 是对当代虚无主义的内在回应。在这些作品面前,人们能够敏锐地感受 到一种舒缓的节奏,一种婉转的抒情,梁铨创造了一种同现时代的快速 相互抗衡的慢速度。
27
Yi Pai - Century Mentality
意派 : 世纪思维
梁铨 / LIANG QUAN
无题 1 / Untitled No.1 2014 水墨拼贴 宣纸 Collage of Ink & Water on Rice Paper 90×60 cm 28
梁铨 / LIANG QUAN
无题 2 / Untitled No.2 2014 水墨拼贴 宣纸 Collage of Ink & Water on Rice Paper 90×60 cm 29
Yi Pai - Century Mentality
意派 : 世纪思维
尚扬 SHANG YANG 1942 年生於湖北,四川开县人。 1965 年毕业於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 1981 年毕业於本院油画研究生班。 作品曾参加英国、法国、瑞士、德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澳大利 亚、韩国、印度及港、澳、台地区举办的国际艺术展,并被中国美术馆、上海 美术馆、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意大利雷维内皇宫青年博物馆、国外艺术机构 及国内外私人收藏。 展览 1984 年“第六届全国美展”,中国北京。 1997 年“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中国北京。 2012 年“日志与手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北京。 2013 年“吴门楚语 — 尚扬个展”,苏州博物馆,中国苏州。 2014 年“不朽的风景 — 中西美学殊途”,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中国北京。
在“85 运动”兴起之前,在中国画界最引起注意的一位具有现代风格的画家 是湖北美术学院的尚扬。他既有对现代艺术的敏感,又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 修养,他的画几乎不能用任何一种风格来概括,但能明显感到一种现代精神 的存在。也可以说,他用一种现代艺术的语言重新查实了中国的精神。在以 后十多年的艺术发展中,尚扬始终站在中国现代艺术的前沿,这与他的现代 造型语言与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和深刻的人道主义情怀是分不开的。 ——易英 作为对中国当代艺术有广泛影响的艺术家,尚扬的作品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 注和高度评价,他的《大风景》系列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不可或缺的风景。 《有阳光的大风景 - 4》的创作跨越十年时间,尚扬将成为中国古代艺术中 的抽象意识和散点式沟通运用於他具有象征意味的作品中,不同时空的形象 与现象散布在如天似水的空间,如同幻化着的应接不暇的思绪碎片,清净悠 远又迷茫,浑然中现出灵动的光,表达了尚扬对正在变迁中的人类家园的观 照与阅读。这件作品在立意和技巧上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展现了尚扬 对於每件作品都凝聚心力的态度,以及令人叹服的艺术气质与才华。
30
尚扬 / SHANG YANG
有阳光的大风景 - 4 / Big Scenery with Sunshine No.4 油彩 画布 / Oil on Canvas 118×168cm 出版:《大风景的谓叹 — 尚扬》,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 《艺术跟踪》第十三期。 《中国油画市场》总第十五期。 《新美域》2007 年第一期。 Publication: "The Sigh of Big Scenery", Sichuan Fine Art Publication House, 2007. "Track Art", Issue 13. "Chinese Oil Painting Market", Issue 15. "New Horizon", Issue 1, 2007. 31
1
Work Exhibition 一画一展
32
“一画一展”以知名艺术家的“壹”件作品为展,涵盖众 多知名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是一场梳理当代艺术发展脉络 的视觉盛宴。
33
1 Work Exhibition 一画一展
罗中立 LUO ZHONGLI 1948 年生於中国四川。 1982 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曾获第二届中国青年美展金奖、四川优秀作品奖。 1986 年毕业於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作品收藏於中国美术馆、比利时国家历史博物馆、台湾山美术馆。 展览 1985 年“罗中立个人作品展”, 美国哈佛大学,美国。 1987 年“罗中立个人作品展”,比利时驻中国大使馆,中国北京。 1995 年“罗中立个人画展”,国家历史博物馆,比利时布鲁塞尔。 1996 年“96 上海美术双年展”,上海美术馆,中国上海; 1997 年“上下五千年中国艺术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 2000 年“世纪之门 •1979-1999 中国艺术邀请展”,成都现代艺术馆,中国成都。 2001 年“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展”,巴西圣保罗。 2002 年“中国当代艺术展”,墨西哥。 2011 年“罗中立 : 置换的描绘”,苏州博物馆,中国苏州。 2012 年“原点的回归 — 罗中立的创作日记”,北京林正艺术空间,中国北京。 2014 年“思想解放与艺术开拓”,大都美术馆,中国北京。
罗中立被认为是 80 年代“伤痕美术”和“乡土写实主义”美术改革运动的代表人物。 在 1980 年代现代主义美术精英文化运动上,举足轻重,是中国绘画改革的主要 先锋。罗中立以一幅超写实主义作品《父亲》而一举成名,这幅画也被誉为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奠定了罗中立作为乡土派领军人物的地位。 他长期深入农村生活,体会农民的喜怒哀乐,有“中国米勒”的美誉。罗中立的 绘画天赋和才能使他在中国画坛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他执着的精神则赋予了他艺 术持久的生命力。 罗中立一直延续着农民题材的创作,以原生的文化状态来表现中国本土的文化经 验。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罗中立到欧洲留学以后,受欧洲 19 世纪以来绘画作 品的人文精神和本体意义所感染,回国后仍然以农民为创作母题,但表现手法有 所改变。摆脱了严谨写实追求,在形式上更为自由,笔法粗犷,层次肌理更为丰富。 艺术语言更为夸张,尤其是人体造型,强调语言的厚重、敦实的力与美。《盘算 之二》画面布景及色调充满农村气息,笔触粗犷随性,人物造型有种原始的力量。 罗中立以自由的心态以及敏锐的眼光捕捉农村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普通的场景, 以其强烈的山野气息,质朴而笨拙的形象,展现出原创的文化生态和表现性的中 国经验。
34
罗中立 / LUO ZHONGLI
盘算之二 / Deliberating No.2 1996 油彩 画布 / Oil on Canvas 97×130 cm 35
1 Work Exhibition 一画一展
程丛林 CHENG CONGLIN 1954 年生於四川成都。 1971 年入成都市艺校学习。 1982 年毕业於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1986 年结业於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班。 展览 1979 年“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中国北京。 1984 年“第六届全国美展”,中国北京。 1994 年“第二届中国油画展”,中国北京。 2004 年“程丛林油画素描展”,刘海粟美术馆,中国上海。 2011 年“程丛林 — 破格”成都春沙商业计划巡回展,中国成都。
程丛林是“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关注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 人们的生存状态,如实描绘他们的悲欢离合。不作夸张,不加美化,内 心负载亲眼所见,亲身所历的那些人物无怨无悔的生命状态。程丛林的 画风以朴实无华的写实主义艺术手法见长,倾向严肃、庄重和崇高的画 面氛围,意味深厚。 作品《首饰小铺》中艺术家描绘了少数民族妇女在首饰店前顾盼流连的 神情,充满了点滴的生活趣味。程丛林赋予他们人性的关怀,表现出人 物内心的精神力量。作品铺陈和用色厚重、纯粹,营造了整体画面凝重 的色调感,使人物的形象鲜明,并突出了人物的心理层面。
36
程丛林 / CHENG CONGLIN
首饰小铺 / Accessary Store 1990 油彩 画布 / Oil on Canvas 102×80 cm 37
1 Work Exhibition 一画一展
石冲 SHI CHONG 1963 年生於湖北黄石。 1987 年毕业於湖北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现为清华大学绘画系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 院副教授,美术分部副主任、绘画系副主任。 展览 2000 年“上海国际双年展”,上海美术馆,中国上海。 2002 年“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广州美术馆,中国广州。 2003 年“第三届中国油画展”,获中国油画艺术奖,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 2004 年“美术文献邀请展”,获文献奖,湖北美术馆,中国武汉。 2005 年“第二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 2006 年“首届中国艺术年鉴展”,中华世纪坛,中国北京。 2007 年“中国写实油画研究展”,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中国上海、北京。 2013 年“三官殿 1 号艺术展”,湖北武汉美术馆,中国武汉。
石冲创作的集结写实与概念的绘画作品不仅蜚声於中国当代油画界,而且 他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石 冲的绘画创作方式,既反映出他独具个性的创作意志及品格,也体现了他 对当代生活和文化消费所持的人文反思精神。石冲对视觉形式及其技术表 现有着特殊的敏感,那些看似矛盾、冲突、混乱无序的形象与事物,在他 的笔下呈现出严密的视觉秩序。石冲的写实技术,令学院派画家们叹服, 其新锐的视觉图像也在学术批评界引起反响。 “身体”是石冲艺术创作的一贯主题。他在传统与当代之间建立起一种互 补性的结构关系,以此创造出具有强烈当代意识的具象油画。《书写之二》 中石冲更强调笔意与物象之间一种互动生成的关系。水、空气及其他物质, 无论是有形、无形之物,在意到笔到的书写下,更显图像的生动。在石冲 作品面前,我们静静地观看身体,同时又超越身体本身,成为广泛意义上 的人和生命体的象征,体验由其造成的视觉“惊奇”感。
38
石冲 / SHI CHONG
书写之二 / Writing Ⅱ 2012 油彩 画布 / Oil on Canvas 120×90 cm 39
1 Work Exhibition 一画一展
刘国松 LIU GUOSONG 1932 年生於安徽,祖籍山东青州。 展览 1965 年“刘国松个展”,台北台湾艺术馆,台湾。 1967 年“刘国松个展”,诺勒斯画廊,美国纽约。 1979 年“刘国松、欧豪年双人展”,法兰克福博物馆,德国法兰克福。 1986 年 个展巡回於重庆、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地。 1995 年“台湾当代水墨画展”,法国巴黎台北新闻中心,法国巴黎。 2001 年“无际中华艺术大展”,美国纽约。 2014 年“刘国松个展”,香港汉雅轩画廊,中国香港。
刘国松被誉为是从事水墨革新,倡导中国画现代化的先驱艺术家之一。 他崭新地诠释了传统文人画所标榜的“笔墨”原意:“笔就是点和线; 墨就是色和面;皴就是肌理。”同时更提出“革中锋的命”、“革笔的 命”与“建立二十世纪中国绘画的新传统”的口号,掀起当时文化界的 轩然大波。时至今日,他的理论已广为海内外水墨画家甚至史论家所接 受,并形成一股潮流。看着目前中国水墨画界呈现的多元化风格与形式, 以及许多美术科系已开始从事现代水墨画的教学,就可知刘国松对中国 水墨画的开拓与发扬所做的贡献。 作品《爆发的春》焕发着盎然的春意生机,重峦叠嶂间虚实对比处理巧 妙。刘国松借山水带给观者一种纯粹的精神上的感动,由具象经过写意 幻化为深远的禅意哲学。整幅画作构图饱满且灵活,运用和谐的色彩、 流畅的线条,勾勒出苍翠的相互辉映的树木与草坪,陡峻的褐色群山和 天边飘渺的云,造就了画面令人难忘、荡人心魂的生命力。艺术家所营 造的艺术世界安宁寂静,既再现了客观,同时具有悠远的意境。
40
41
1 Work Exhibition 一画一展
刘国松 / LIU GUOSONG
爆发的春 / Outbreak of Spring 2005 彩墨 纸本 / Ink & Color on Paper 91.5×184 cm 42
43
1 Work Exhibition 一画一展
李容德 LEE YONG-DEOK 1956 年出生在首尔,毕业於首尔大学美术大学雕塑科和同大学研究生院。 作品为德国柏林市立美术馆、韩国现代美术馆、釜山市立美术馆、锦湖美 术馆等机构所收藏。 展览 1986 年“第五届大韩民国美术大展”,韩国。 1989 年“第六届大韩民国美术大展”,韩国。 2003 年“迁移 — 向后”,韩国。 2004 年“韩国国际画廊艺术博览会”,韩国。
李容德是韩国当代艺术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独辟蹊径,形成独特 的艺术风格,在雕塑观念的拓展和雕塑语言的更新上作出贡献,堪称当 代艺术的一位新的大师。李容德作品充满了时尚都市中的人们的每一个 细节,面对这件坐着的年轻时尚的女孩,作为雕刻的素材,没有比这些 更为合适、大众化和快乐的了。李容德的雕塑作品打破人们对雕塑传统 的理解,他通过真人的造型、翻制,采用凹陷和突出的部分形成对比, 让人产生奇妙的错觉。 艺术家运用阴雕的技法,使需要表现的部分凹陷,产生了摄影负片的视 觉效果,但近距离观察到的则是凹陷部分物质材料的缺失。李容德基於 他对东西哲学的深入研究,探讨影像的本质、人的认知以及时空问题, 无疑二元对立哲学与传统。在观众参观的过程中,作品揭示了虚 / 实、 有 / 无、来 / 去、过去 / 现在、立体 / 平面之间动态的辩证关系。
44
李容德 / LEE YONG-DEOK
睡 0414 / Sleeping 0414 2004 综合 媒材 / Mixed Media 119×180×(H)22 cm 出版:《影子的深度 — 李容德》,中国美术馆,2005 年,第 28 页。 展览:“上海艺术博览会”,2004 年。 “影子的深度”,北京中国美术馆,2005 年。 Publication:“The Depth of Shadow - Lee Yong-deok”,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2005, p.28. Exhibition: Shanghai Art Fair, 2004. “The Depth of Shadow”,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2005. 45
Artist's Online Exhibition 艺术家专区
46
“艺术家专区”涵盖油画、雕塑、水墨、水彩、素描、版画、 数字艺术、摄影、装置、行为等多种艺术形式,以独特的视角 诠释了现代审美趋势及人文精神的变迁与传承。
47
Artist's Online Exhibition
艺术家专区
李华生 LI HUASHENG 李华生被誉为是国内“新文人画”的典型艺术家。早年在成都时,李华生深谙 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尤其以钻研明清时期的写意山水见长。随后在美国的生活 经历使他的作品浸润了西方当代艺术的思潮,东西文明的碰撞交融中更增添了 对於新时代文人艺术的求索。
李华生 / LI HUASHENG
二峨印象 / Impression of Er' e 2000 水墨 纸本 / Ink on Paper 97×138 cm 48
李华生的创作经过了几个阶段的变化走向,《二峨印象》和《青衣江》在“新 文人”的基础上,集中研究了中国传统水墨的线条及晕染技法。依附於传统的 主题却又在表现形式上作出变化,从而内化了书写及其笔墨性。李华生的作品 所昭示的绝非是作品形态带来的视觉张力本身,而是对更深层次、更普泛意义 上“新文人”的精神与存在的挖掘与把握,也是艺术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对文化 价值的一种建构方式的生成。
李华生 / LI HUASHENG
青衣江 / Qingyi River 水墨 纸本 / Ink on Paper 97×180 cm 49
Artist's Online Exhibition
艺术家专区
孙良 SUN LIANG 1957 年生於浙江杭州。 1982 年毕业於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 展览 1993 年“第四十五届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威尼斯。 1994 年“孙良艺术展”,东京画廊,日本东京。 1996 年“孙良个人作品展”,美国纽约。 2002 年“银之魅”,顶层画廊,中国上海。 2003 年“玄妙人生”,中国香港。 2004 年“孙良画展”,英国伦敦。 2006 年“图像的创世纪 — 孙良油画展”,上海美术馆,中国上海。 2007 年“孙良画展”,上海张江美术馆,中国上海。 2014 年“博罗那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展”,中国上海。 2014 年“象界 — 上海当代艺术家联展”,中国上海。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孙良即以其具有实验性与探索精神的创作活跃於中国现代艺 术领域。九十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的 不断增强,孙良作为首批登上国际当代艺术舞台的中国艺术家先后参加了意大利威 尼斯双年展,德国卡塞尔文献展等国际当代艺术大展,从而享有国际性的艺术声誉。 近年来,在国内的各种重要艺术展览上,孙良那具有强烈个人风格和视觉冲击的华 美作品更是经常性地出现在人们面前,并广受关注与好评。有艺术家甚至这样认为, 孙良是当代中国最具有原创精神的艺术家,因为他的作品通常并不借助於现实中的 具体物象,更难辨别其风格的来源。画面中所有那些变换莫测的形象、符号、线, 完全是他自身非凡想象力的产物。他的作品引起了观者凭借内心世界的潜意识开展 变化不觉之联想,这种联想仿佛让人走进了一个被放大的血管,既具有一种生命的 存在感,又具有一种天然的陌生感。而正是这种若即若离的神秘感以及诡异的华美, 吸引了每一个人。 孙良的水墨作品《自然日志》系列,以回归传统水墨的方式记录当下真实生活的景 致,水墨画幅虽小,但方寸间趣意盎然。这些年,孙良不论走到哪里,知名不知名 的花花草草,趣味性十足的生物情状,都成为孙良笔墨赋彩的元素,这些水墨作品 构成了丰富的生活纪实,时而铁画锒钩,时而笔走龙蛇,时而随类赋彩,时而应物 象形……并赋予当下实时的落款。孙良极为享受与玩味这壹纯粹的绘画过程。笔墨 运用娴熟,能写青藤白阳的狂绢墨趣,也能作精准细腻的清新笔意。但孙良笔墨下 的落花秋草也非壹般意义上的气息,而是往往透着孤傲、凄美、孤凌、苍劲,不为 常人所在意之物,由此孙良对生命的体悟更为深刻了。 50
孙良 / SUN LIANG
自然日志 / Natural Diary 2009-2012 彩墨 纸本 / Ink & Color on Paper 30×50 cm×5 51
Artist's Online Exhibition
孙良 / SUN LIANG
自然日志 / Natural Diary 2009 - 2012 彩墨 纸本 / Ink & Color on Paper (D) 33 cm (each) 52
艺术家专区
孙良 / SUN LIANG
自然日志 / Natural Diary 2009 - 2012 彩墨 纸本 / Ink & Color on Paper 30×50 cm×5 53
Artist's Online Exhibition
艺术家专区
林季锋 LIN JIFENG 1984 年复兴商工美术科毕业。 1986 年就读东海大学美术学系国画组。 2011 年任东海大学美术系兼任讲师。 展览 1994 年“拈花微笑”,串门艺术中心,高雄。 1996 年“生欢喜心”,台湾画廊,台北。 2001 年“林季锋水墨个展”,敦煌艺术中心,台北。 2007 年“静观”,静宜大学艺术中心,台中。 2012 年“不二 — 2012 林季锋 经典在线”,东海大学艺术中心 ,台中。 2013 年“唯心 — 林季锋当代精笔水墨白描”, 佛光缘美术馆 ,高雄。
林季锋十余年来全心投入白描创作,其作品隽永情深,天然清雅,充满着灵性 之美。画作的每一落笔都严谨且富新意,凭借扎实的功力,以纯粹的线条来表 达,令人沉醉其中。白描作品的最高境界在於纯粹高洁,“用心”是艺术家一 直坚持的信念:用心学习,虚心请教。 对於每一张创作,他必定详加考证经典与佐证当时的器物,也融入了时代的创 新。例如:地藏王菩萨这张画作中的发式,采用的是平头短发,现代感十足却 又不显得突兀,颈上的项圈更是参考时尚品牌的珠宝造形;另外,阿弥陀佛的 卷发造形也是他创新的成果,他考究佛菩萨的时代背景而加以还原当时佛菩萨 的特征,於是有了这张卷发弥陀,摹古却不泥於古,每一落笔的线条都严谨且 富新意,他甚至坚持用白描技法来呈现佛菩萨的法相,如同欣赏男女高音清亮 圆融的音色,这完全靠的是扎实的功力,因为纯粹以线条来表达,无色彩的妆 点,不容许有任何的笔法错误,他在生活上力求朴素简单,作画之前必定做些 定心的功课,才伏案勾描。促使内在的思维呈现真诚大境,高贵升华。
54
林季锋 / LIN JIFENG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 说法图)/ Namo Manjusri Bodhisattva 2006 水墨 纸本 / Ink on Paper 66×133 cm 55
56
57
58
林季锋 / LIN JIFENG
十八罗汉 / Eighteen Arhats 水墨 纸本 / Ink on Paper 91×187 cm 59
60
林季锋 / LING JIFENG
燃灯授记释迦文图 Dipamkara Making the Prediction of Enlightenment to the Brahmin Sumedha 1995 水墨 绢本 / Ink on Silk Scroll 66×133 cm
61
Artist's Online Exhibition
艺术家专区
林季锋 / LIN JIFENG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 Avalokitesvara Bodhisattva 2006 水墨 纸本 / Ink on Paper 132×66 cm 62
林季锋 / LIN JIFENG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 Ksitigarbha Bodhisattva 2006 水墨 纸本 / Ink on Paper 132×66 cm 63
Artist's Online Exhibition
艺术家专区
朱雅梅 ZHU YAMEI 1969 年生於江苏徐州,毕业於华侨大学艺术系中国画山水专业。 展览 2003“今日美术馆首展青年美展”,中国北京。 2005“水墨精神 — 60 年代作品展”,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 2006“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展”,上海美术馆,中国上海。 2007“回 归 • 交 融 — 大 陆 香 港 两 地 艺 术 家 作 品 展”, 成 都 美 术 馆, 中 国 成 都。 2009“第三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展”,香港艺术中心,中国香港。 2011“视觉中国 — 中国新水墨东京特展”,东京中国文化中心,日本东京。 2012“云水之心 — 朱雅梅作品展”,视平线艺术,中国上海。
雅梅的画如同梦境。这梦境几乎都是黑白世界,宁静、清纯,玻璃杯似的一 砸就碎。这种梦境,她画了十来年的时间,一幅接一幅,一组接一组,每幅 作品都像连环画或组画一样不完整,恬淡之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一种 同她的年龄不大符合的深沉。黑白画在很多人的笔下往往一挥而就,结果流 於单调;在另一些人的笔下又可能弄得黑白分明,刻板呆滞。雅梅的画,一 遍一遍地染,厚而不腻,深沉而不抑郁。雅梅的画,你说新吧,它的境界很 古典,工具材料很陈旧;你说旧吧,她的画面又很别致新鲜。她的近作,有 着青灯古庙、空房独守的情调。 ——彭德
64
朱雅梅 / ZHU YAMEI
云山系列之三 Cloud and Mountain No.3 2014 水墨 纸本 / Ink on Paper 97×38 cm 65
Artist's Online Exhibition
艺术家专区
朱雅梅 / ZHU YAMEI
青城印象 / Qingcheng Impression 2011 水墨 纸本 / Ink on Paper 145.5×38 cm 66
朱雅梅 / ZHU YAMEI
聚 / Gather 2009 水墨 纸本 / Ink on Paper 142×37 cm 67
Artist's Online Exhibition
艺术家专区
马树青 MA SHUQING 1956 年出生於天津,现居北京、巴黎。 1976 年毕业於天津工艺美术学校。 1989 - 1994 年就读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自由绘画专业,师从 LUDI TROEGER 教授和 JERRY ZENIUK 教授,学习期间获得德国《KUNST RAUM DAXER》艺术奖学金。 1994 年移居法国,生活工作在巴黎、普罗旺斯,并举办展览。 2003 年回到北京,在 798 建立自己的工作室,从事绘画创作。 展览 2005 年“第二届北京国际双年展”,中国北京。 2009 年“现实的观察”绘画展,北京 798 卓越艺术空间,中国北京。 2010 年“中国当代艺术展”, 斯德哥尔摩现代美术馆,瑞典斯德哥尔摩。 2011 年“梁铨 — 马树青双人展”德国 GALERIEFAETH 画廊,德国。 2011 年“中国抽象绘画群展”,德国 GALERIE FRANK SCHLA 画廊,德国。 2011 年“空间 — 绘画”,德国杜塞尔多夫 SHIFANG ART 画廊,德国。 2012 年“在当代 — 中国油画双年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2 年“中国 — 德国抽象绘画展”,德国多特蒙特。 2013 年“彩 — 絮个展”,天津梅江会展中心艺术馆,中国天津。 2014 年“触摸个展”,香港奥沙画廊,中国香港。 2014 年“在场 — 第二届中国油画双年展”, 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4 年“进行时 — 马树青作品展”元典美术馆, 中国北京。
68
马树青 / MA SHUQING
五月 / May 2011-2013 油彩 画布 / Oil on Canvas 33×33 cm 69
Artist's Online Exhibition
艺术家专区
绘画不是再现我们看到的世界,绘画是另一个世界。时间、空间和色彩,这是我绘画的全部。以可视 的色彩将不可视的时间、空间在绘画过程中呈现出来,这是绘画的神奇所在。色彩之间的差别对我来 说只有两种:一种是透明的,另一种不是。 ——马树青
艺术家马树青创作的抽象绘画予人全新气象,交织着理性与感性风格特征;摒弃了之前对色彩线条抒 情表现,而专注对色彩、空间和时间构成形式的探索分析。正如他本人所说, “以可视的色彩来呈现不 可视的时间和空间,这是我的全部工作。”由此可见,尽管时间与空间是非物质、非视觉的,却依赖 於物质存在作为参照以及赋予物质意义得以显现。因此,马树青力图“想在画布上证明的不是色彩意 味着什么,而是色彩在我营造的时间和空间中本身是什么。”这意味着由色彩或色块所构成的形式是 通过他在不断刀刮或覆盖颜色过程中蕴育了时间和空间的观念,这才是他强调抽象画形式之於形式, 色彩之於色彩的意义所在。 ——黄笃
70
马树青 / MA SHUQING 远夜 / Night Far Away 2011-2013 油彩 画布 / Oil on Canvas 33×33 cm 71
Artist's Online Exhibition
艺术家专区
申凡 SHEN FAN 1952 年生於上海。 1982 年毕业於上海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现为上海华山美术学校教师。 2008 年艺术家居留项目,英国林肯郡 The Collection 工作室。 展览 1992 年“申凡,邱节画展”,上海美术馆,中国上海。 1993 年“上海三人展”,EAST - WEST 画廊,美国芝加哥。 1996 年“中国!现代艺术展 — 巡回展”,波恩当代艺术博物馆,德国波恩。 1996 年“ 国际沙龙展”,尼斯展览中心,法国尼斯。 2000 年“上海美术馆藏品展”,上海美术馆,中国上海。 2001 年“透明 — 非透明”,法国巴黎,比利时布鲁塞尔,西班牙巴塞罗纳。 2002 年“形而上 2002”,上海美术馆,中国上海。 2002 年“申凡画作 — 开拓抽象艺术於上海”,古德豪斯当代画廊,美国纽约。 2002 年“两位上海抽象艺术家:丁乙、申凡”,香格纳画廊主空间,中国上海。 2003 年“海上风 — 上海当代画展”,史丹芬广场建筑中心,德国汉堡。 2007 年“今日中国艺术周 — 棱镜 : 新媒体艺术展”,奥地利政府总理府画廊,奥地利维也纳。 2008 年“申凡个展”,Ravenscourt 画廊,俄罗斯莫斯科。
72
申凡,天然地具备抽象的气质与造型,远眺申凡如同一尊罗汉像,近观申凡却 像一座太湖石,包含着皱漏透瘦的气象。 — 张晴 申凡的作品以东亚哲学的方式获得一种新颖的图像形式,突出的是柔。当我第 一次看到申凡作品时,我立即被它们迷住了。我顿时哑口无言,忘却了上海这 个大都市的喧闹和繁忙。它们使我专注,我辨出了一种修道院式的宁静,这种 宁静令我提出把我引向自身的新问题。申凡的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游戏,而 是思想的体现。他的创作不仅仅是一种行动,而是一种态度。它们展示了东方 的神秘,体现了对升华的追求,没有被图像所限止,充满了禅思 — 取自於传统, 用之於现在,意之於未来。 —迪特·路特(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馆长) 申凡被认为是中国抽象艺术家中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25 年前的申凡以 水墨抽象发端,进而使用墨彩,后又以水彩、油画、综合材料进行不间断地实 践,艺术样式与表现手法及材料试验杂交的抽象方式缘此形成。进入 90 年代 申凡对色彩的实践有了一个转折,进入一种非色彩境地,开始仅仅使用单色作 画,如黑、红、白。基於此,申凡从丰富的色彩背后发现了单纯的精神与视觉 力量。2000 年之后,申凡的作品开始以简单线条的重复为特征。他开始直接 以传统纹样为切入点,从单色抽象面貌中脱颖而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 言。从申凡 20 年的艺术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创作的无论是何种艺术形式, 其艺术的根本气质与追求都是具有中国气派的当代性。 在这件《山水 — 纪念黄宾虹》中,线条潜在的无限可能正是线条赋予抽象作 品的最大魅力所在。而这种特有的韵律被申凡完全体现出来。艺术家在其中解 答了勃洛克艺术“无所不在”的问题 — 申凡的作品没有中心,没有强调或烘 托点,线条柔美而坚韧,密集而有序,仿佛是一个个有生命的线条有序游走, 展现自身活力的基调。总体而言,申凡在创作中采取了一种理性而克制的态度, 有一种不露声色的气度,这对於抽象艺术是一种值得赞赏的气质,而多种媒介 的综合运用更将艺术带入的纷繁美妙的跨界融合中。
73
申凡 / SHEN FAN
山水 — 纪念黄宾虹(3 版) Landscape - Commemorating Huang Binhong (Edition:3) 2007 74
装置[霓虹灯、安装板和金属框架,声音(2 小时),同步器 ] Installation [Neon Lights & Mounted On Board with Metal Frame & Sound (2 hrs) & Synchronizer] (H) 222×302×70 cm 75
Artist's Online Exhibition
艺术家专区
毛同强 MAO TONGQIANG 1960 年出生於中国宁夏银川。 1980 年毕业於宁夏大学美术系。 展览 1989 年“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北京中国。 2000 年“成都双年展”、“上河美术馆第二届学术邀请展”,成都中国。 2003 年“第三届全国油画展”,中国北京。 2005 年“花开花落”,斯民艺苑,新加坡。 “日复一日,毛同强个人影像作品展”,香港中国。 2006 年“海市蜃楼”,斯民艺苑,新加坡。 “攀升的力量”,升艺术空间,上海中国。 2009 年“意派:世纪思维”,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1 年“清晰的地平线:1978 年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寺上美术馆,中国北京。
作为一个中国当代艺术家,毛同强的装置艺术作品所呈现的“使命感”与“时 代性”特别的深刻,包括了人民、土地、生活、自然、环境、宗教⋯⋯都是 毛同强建构装置艺术形式与内涵的元素。 ——熊宜敬 在毛同强看来,如果中国的艺术家一直沿着西方现当代艺术的轨迹前行,那 么,只是步欧美的后尘,永远无法超越杜尚和博伊斯。不管是现成品,还是 装置艺术,它们从一开始就从属於一个语言系统,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史上下 文关系。因此,如果一位艺术家要真正超越西方,那就首先要与其拉开距离, 并立足於当代艺术的艺术史情景,从中国本土的历史与现实中去寻找突破口。 《工具》、《地契》、《经书》正是基於这种思路完成的,而它们也可以被 看作是毛同强装置艺术的“三部曲”。
76
毛同强 / MAO TONGQIANG
船 / Boat 2009 装置[钢架、镰刀(约 7000 把)]/ Installation[Steel Frame & about 7000 Sickles] (H)300×120×250 cm 展览:《意派:世纪思维》,高明潞策展,2009 年。 《清晰的地平线:1978 年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何桂彦策展,2011 年 。 Exhibition: Yi Pai - Century Mentality, Curated by Gao Minglu, 2009. The Clear Horizon: China Contemporary Sculpture Since 1978, Curated by He Guiyan, 2011. 77
Artist's Online Exhibition
艺术家专区
毛同强 / MAO TONGQIANG
经书 / Scriptures 2014 装置 [综合 媒材] / Installation [Mixed Media] 78
79
Artist's Online Exhibition
艺术家专区
原弓 YUAN GONG 生於 1961 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 展览 1997 年“原弓个展”,香港艺术中心,中国香港。 2000 年“90 年代流行图像展”,中国上海。 2008 年“北京 798 艺术节 — 主题展:艺术是什么”,中国北京。
“第四届中国宋庄艺术节宋庄进行时 — 野地穿越北京”,中国北京。
2009 年“反光 — 新艺术的纵深”,中国杭州、北京。
“废话 — 2009 成都当代艺术年展”,中国成都。
“叙事中国 — 2009 第四届成都双年展”,中国成都。
2010 年“3+1 各自表述当代艺术展”,北京大学塞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中国北京。 2012 年“哥本哈根艺术节”,丹麦哥本哈根。 2014 年“FIAC”,巴黎植物园和国家自然博物馆,法国巴黎。
原弓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自 90 年代 以来,原弓一直涉足中国当代文化的各个层面,他的创作以独特的方式介入社会、 事件和现场。2007 年 9 月原弓获《文化中国·年度人物大奖》。其作品《空香》於 2011 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主题展”,同年 12 月获《ICS 城市节拍》 年度 EDGE 艺术家奖。 装置作品“失控”源於一个拆除的脚手架,将其金属部件和防护网再次重组,创作 了一个大型的作品。其中每个金属部件的顶端都锻造成中国古代兵器的形状。中国 特有的武术 ( 太极 ) 中的一个基本原则 — 借力打力,也象征性地融入到了这些武器 之中。这既指创作过程本身就像一场斗争,同时也是暗示了这个作品特定的渊源出处。 2013 年,因为上海城市新项目,艺术家的工作室遭到了强迁。面对局势的无可奈何, 为了表达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个体的强烈抗议,艺术家以“夜袭”的方式切割了政府 动迁组搭建的铁质脚手架,并用这些事件材料作为概念,创作了这个名为“失控” 的作品系列。从个人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出发,原弓开始了另一个艺术层面的叙述与 表达,提出了对影响中国社会深刻变革的反思,质问了艺术家在当今社会中的位置 安放和作用。作品还涉及了关於破坏与重建、稳定与动荡、以及生与死循环的主题。 为 FIAC 特别制作的装置,其整体结构、颜色与植物园的绿色环境形成对话。完全组 装式的作品,可以让观众通过透明的防护网和金属部件间的空隙来感知周围的大型 建筑和花园。
80
原弓 / YUAN GONG
失控 / Out of Control 2014 装置[脚手架、链接件、防护网]/ Installation[Scaffolding & Links & Protective Net] (H) 500×600×800 cm 展览:巴黎植物园和国家自然博物馆。 Exhibition: Paris Botanical Garden and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81
Artist's Online Exhibition
艺术家专区
作品“动荡”是由三个手工制作的传统舞龙为基本材料解构后,结合抗 议标语以暗藏与卷裹的方式重新构筑的过程。行为表演“动荡”,是艺 术家原弓对中国传统舞龙的一个意象层面上的演变。作品将“动荡”这 两个字,拆解成四个组成部分,由此而设计出“汤”(tāng),“艹” (cǎo), “云”(yún),“力”(lì)四个片段。整个表演共约 30 分钟左右。其中最后一个片段“力”(lì),是这个作品的重点。整个 作品里充斥着声音、动作,以及演员身体的各种空间变化,形成由身体 与竹子、地板等的互动而出现的各种节奏意象。 “动荡”这个表演可以直接理解为社会动荡、国家动荡、世界动荡,个 体内外部的动荡。是原弓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在其自身生存背景环境 中的某些感受。或者说这个作品反映的,是以原弓为个体典型性的人, 在今天现代化文明社会生活中的某种遭遇。尤其是近 30 年来中国社会 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也更加凸显现代性的矛盾,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社 会氛围的自由。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的表象的繁荣与暗涵的社 会失控。最典型,也是最频繁发生的此类状况,就是中国各级城市建设 中无处不在的强拆。“动荡”是用当代的艺术方式去描述中国整个社会、 集体、国家与个人之间关系的动荡。在第四单元里,观众可以观察到个 体的被动与集体之冷漠的失控状态。在这里国家专政势力之强大,对弱 小个体的权利自由构成消解。作品中也涉及呈现及探讨了多种集体无意 识的存在。
《动荡》作品局部图 82
原弓 / YUAN GONG
动荡 / Turbulence 2014 装置[竹子、标语、舞龙的龙头]行为(急转弯小组) Installation [Bamboo, Sogans, Dragon Dance Bibcock] & Performance (Sharp Turn Group) (H)100×320m×320 cm 83
Artist's Online Exhibition
艺术家专区
肖鲁 XIAO LU 1962 年出生於中国杭州。 1984 年毕业於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1988 年毕业於杭州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 现工作、居住於北京。 展览 2013 年“首届拍卖双年展”,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中国上海。 2009 年“新艺术纵深邀请展”,西湖美术馆,中国杭州。 2007 年“龙的变身”,北京 789“创意广场”4 号场地,中国北京。 “中国行为艺术图片展”,北京 798“映艺术中心”,中国北京。 2006 年“违章建筑”,798 二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中国北京。 2005 年“以身观身 — 中国行为艺术文献展”,澳门艺术博物馆,中国澳门。 2004 年“越界语言 2004 音量调节”,798 时态空间,中国北京。 2002 年“长征 — 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美国纽约。 1998-2001 年 “缘起:全球观念艺术 1950 年代至 1980 年代” 展览在美国纽约、 波士顿、芝加哥、迈阿密及欧洲巡回展出。 “蜕变突破 — 中国新艺术”,展览在美国纽约、旧金山、西雅图,澳大 利亚悉尼,墨西哥和香港巡回展出。 1992 年“黄帝的新衣”,IRVING 画廊,澳大利亚悉尼。 1989 年“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
84
肖鲁是拿自己的生命体验做作品的艺术家,她 从女性心理和视角出发,以个人的爱情为创作 动机和线索,用艺术为自己疗伤。从 1989 年 轰动整个时代的两声枪响 — 作品《对话》, 到作品《十五枪》中对着自己的照片一连开 十五枪,这“枪毙自己”的行为,是让过去的 自我死去,并勇敢的面对和结束过去十五年来 感情上的痛苦经历。
85
Artist's Online Exhibition
艺术家专区
肖鲁 / XIAO LU
开火 / Fire 2004 行为 摄影 / Performance & Photography 240×255 cm x 2 86
87
Artist's Online Exhibition
艺术家专区
夏阳 XIA YANG 1932 年生於湖南湘乡。 1948 年毕业於南京师范大学。 1965 年进巴黎高等美术学校进修两年。 1973 年入纽约 O.K 哈里斯画廊成为其专属画家。 展览 1959 年“巴西圣保罗双年展 — 巴黎青年画家展”,巴西圣保罗。 1980 年“1950 –1980 美国具象绘画展”,克莱斯勒美术馆,美国。 1998 年“夏阳回顾展”,台中省立美术馆,台北。 1999 年“亚太三年展”,澳洲昆士兰美术馆,澳大利亚。 2006 年“梧桐下的秘密上海四人作品展”,视平线画廊,中国上海。
夏阳是在艺术史上影响极大的“东方画会”的创始人和主将,70 年代纽 约照相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在 50 年代就参加了圣保罗双年展,其 独特的绘画风格影响遍及欧美东亚。 夏阳重新检视东西方“正典”,引用古代典故的同时又创造出全新的视 觉表现形式,象徵着文明人身处现代社会产生的荒谬疏离之感,同时暗 喻着夏阳自况际遇坎坷的无奈喟叹,却也透露出参透世事后的豁达畅然。 夏阳画中的人物常常模糊而背景安定,动静之间主体人物仿佛发散出独 特的气场。虚实对比间尽显艺术家深厚的艺术功底。
88
夏阳 / XIA YANG
高山仰止 / Looking Up at Peak 2012 丙烯 画布、剪贴 纸本 / Acrylic on Canvas & Collage on Paper 275×190 cm 89
Artist's Online Exhibition
艺术家专区
夏阳 / XIA YANG
叔夜先生小歇 , 会有徐来清风 Mr. Shuye Taking a Rest and Here Comes the Breeze 2012 丙烯 画布、剪贴 纸本 Acrylic on Canvas & Collage on Paper 288×93 cm 90
夏阳 / XIA YANG
达摩西来 — 苇渡江 Dharma Coming From the West - Weidu River 2013 丙烯 画布、剪贴 纸本 Acrylic on Canvas & Collage on Paper 275×140 cm 91
Artist's Online Exhibition
艺术家专区
卜桦 BU HUA
1973 年出生於北京。 1991 年进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装饰艺术学系。 1995 年毕业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展览 1985 年“卜桦壁挂展”,香港艺术中心,中国香港。 2008 年“韩国釜山双年展”,韩国釜山。 2008 年“上海双年展 — 快城快客”,中国上海。 2012 年“打开天空 — 国际当代艺术展”, 重庆长江汇当代艺术中心,中国重庆。
卜桦是“果冻时代”中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她是青年艺术家里典型的“跨 界王”,她的动画 FLASH《猫》曾在网络红极一时,几乎包揽了国内外 顶级的动画大奖。而如今,作为成功转型的年轻艺术家,无论是在数字 绘画、插画、油画还是动画领域,她都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形式不 懈地突破。 她的作品特征不仅在於视觉上的愉悦,更在於它们能带给当代人群心灵 上的触动。她总能用荒诞不经的造型、浓艳绚丽的色彩打开当代人天马 行空的想象力,传达自己无拘无束的奇思妙想和作为女孩的一个个如水 晶般闪烁的纯真梦想。她运用动物、植物和建筑符号细致若微地构建出 了一个个超现实的乌托邦王国,整个画面空间营造出深邃的幻境,怪异 却井然有序,犹如一首首悲喜交集的交响乐章,画中的小姑娘更是引领 了“在当代”的人们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和感受连接未来的神秘世界。
92
卜桦 / BU HUA
宇宙的梦 – 8(独版)/ Dream of Universe No.8 (Unique Edition) 2013 艺术微喷 收藏级艺术纸 / Digital Print on Hahnemuehle Paper (D) 70 cm 93
Artist's Online Exhibition
艺术家专区
《2012 系列》是 2012 年画的末日主题。带有现实批判的 倾向,末日以人祸为主。人类的科技与智慧只是地球引力 场下的科学,渺小而脆弱……所有事实变换、战争权利、 灾变动荡都是人类的游戏。这是某一个小小的时刻,脑海 中呈现的末日,妖艳瑰丽,融化前的瞬间。小女孩尽管摘 下红领巾,但仍没忘记拿出英雄气概。该系列是卜桦 2010 年创作的重要作品,出版於陈幼坚设计的卜桦画册中。
卜桦 / BU HUA
2012 之一 (3 版 ) / 2012 No.1(Edition: 3) 2010 艺术微喷 收藏级艺术纸 / Digital Print on Hahnemuehle Paper 150×150 cm 出版:《BU HUA》,2013 年,第 113 - 114 页。 展览:“卜桦个人作品展”,香港 27 GALLERY,2012 年。 Publication: "BU HUA", 2013, p.113 - 114. Exhibition: Bu Hua's Solo Exhibition, Hong Kong 27 Gallery, 2012. 94
95
Artist's Online Exhibition
艺术家专区
卜桦 / BU HUA
2012 之 二 (3 版 ) / 2012 No.2(Edition: 3) 2010 艺术微喷 收藏级艺术纸 / Digital Print on Hahnemuehle Paper 150×150 cm 出版:《BU HUA》,2013 年,第 115 页。 展览:“卜桦个人作品展”,香港 27 GALLERY,2012 年。 Publication: "BU HUA", 2013, p.115. Exhibition: Bu Hua's Solo Exhibition, Hong Kong 27 Gallery, 2012. 96
97
Artist's Online Exhibition
艺术家专区
卜桦 / BU HUA
黑松白鹤 -1(独版)/ Black Pine and White Crane No.1 (Unique Edition) 2013 艺术微喷 收藏级艺术纸 / Digital Print on Hahnemuehle Paper 60×120 cm 98
99
Expanded Border - Chinese Contemporary Sculpture 拓展的边界 — 中国当代雕塑
100
拓展的边界 — 中国当代雕塑发展概述 策展人 何桂彦 在 1979 年的“星星美展”上,王克平、包泡的雕塑作品引起了美术界的瞩目。 事实上,在文革“解放思想”与其后的改革开放浪潮中,如果将“星星”作为 其中的一个起点,截至到今天,中国当代雕塑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是, 怎样去看待中国当代雕塑所取得的成果,尤其是在进行艺术史的梳理与书写时, 以什么样的角度切入,以怎样的价值标准予以衡量,至今雕塑界也没有一个相 对明确的标准。显然,不同的角度与不同的视野将决定我们如何理解、阐释、 梳理、书写这段历史。在我个人看来,中国当代雕塑“当代性”的显现也是多 层次,多角度的,其内在的发展轨迹同样是丰富多样的。即便如此,在梳理这 段历史时,我们可以大致从以下四个角度切入:1、在文化现代性的变革中,强 调中国当代雕塑本土化的发展轨迹;2、立足西方当代雕塑形成的谱系重新审视 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3、从学院的角度观察雕塑既有内部系统发生的激变;4、 从当代艺术的整体氛围与语境去看待当代雕塑的变化。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 我们都会发现,中国当代雕塑的“当代性”一直处於不断建构与流变的状态,而且, 它的发展始终有明确的针对性,不断在突破既有的边界。 如果从本土化的发展轨迹与文化现代性的诉求去看待中国当代雕塑过去三十年 的发展,它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艺术史语境,要应对的问题也很不一样。譬如, 80 年代初,中国当代雕塑的起步是发端於“反纪念碑性”,以及雕塑本体的回归。 那个时候,形式、语言的自治,特别是抽象雕塑,在当时的语境下是具有前卫 色彩的。80 年代中期,一部分雕塑家开始向西方学习,一批具有西方现代主义 风格的雕塑开始在雕塑界涌现。到了 80 年代后期的时候,由於受到“新潮美术” 的影响,特别是 1985 年劳申伯格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之后,装置艺术开始 出现,这对许多艺术家既有的创作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当然,装置对雕塑
101
Expanded Border-Chinese Contemporary Sculpture 拓展的边界 — 中国当代雕塑
也产生了冲击,因为现产品的使用,使得雕塑的边界趋於消解。就整个 80 年代 而言,当代雕塑面对的最主要的任务,按照批评家孙振华先生的阐述,还是“形 式革命”与现代主义意义的风格建构。不过,从形式变革的路径上看,主要有 四种类型。1、从学院的写实性雕塑出发,将创作的重点逐渐从内容、题材,转 到作品的形式与风格上。2、从民间文化、地域文化中寻求形式与风格的语言转 换。3、有意识地模仿、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语汇,赋予作品个人化的风格。4、 从本土的视觉文化资源中汲取养料,积极寻求形式语言的现代建构。 90 年代伊始,因外部社会文化语境的变化,以及当代艺术发展轨迹的改变,当 代雕塑自身的观念与面对的问题也同样发生了变化。以 1992 年“中国青年雕 塑家邀请展”、1994 年“1994 年中央美院雕塑五人展”为标志,中国当代雕 塑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接纳观念艺术的成果,完成语言形态的转变,并以积极 的态度介入现实文化语境中。此时,80 年代的现代风格、形式革命、抽象雕塑 等已不再具有当代性。90 年代中期,都市题材、解构雕塑、艳俗雕塑开始出现。 有必要提及的是,和 80 年代注重文化现代性的建设与“形式革命”有着较大的 差异,以 1993 年威尼斯双年展与 1994 年圣保罗双年展为转折点,表明中国的 当代艺术已逐渐卷入全球化的浪潮中。但是,在雕塑领域,除了极少数雕塑家 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雕塑的文化主体意识与文化身份保持着敏感外,大部分 雕塑家并没有涉及这方面的话题。同时,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90 年代末期 ,中国在海外的艺术家如徐冰、蔡国强、黄永砯、谷文达等掀起了一股新的创 作浪潮,那就是立足於全球化的语境与多元文化的立场,用一种国际化的当代
102
语言(主要是装置与多媒体)来转译、重构自身的“中国经验”。中国海外军 团的异军突起,不仅扩大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影响力,也对国内的艺术创作 产生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批艺术家的成功,强化了艺术家 重视作品的文化主体性诉求。事实上,就当代雕塑的语言学转向的情况来看, 到了 90 年代后期,这个过程就已基本完成。 2000 年以后的雕塑创作,我将其归纳为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有几个变化,首 先是涉及到一些新的问题。与 90 年代的材料、语言、媒介、文化身份等比较, 2000 年代以后许多作品围绕身份、性别、身体、剧场、时间、过程等话题展开。 其次,形态与风格呈现出更开放的姿态,不仅有效地接纳装置艺术、建筑艺术、 观念艺术的成果,而且,在形态上能融汇影像艺术、过程艺术的一些视觉方式。 在这种态势下,雕塑与装置的既有边界愈来愈模糊。第三,当代雕塑的思想资 源与理论话语也越来越丰富。同时,这一时期代表性雕塑家的作品有一些共性, 比如有明确的个人风格,能形成独特的语言面貌;能在既定的艺术史逻辑中提 出某些问题,或者在文化诉求上能有效地融入当代社会的文化情景中;最后是 要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个人方法论。第四个特点是青年雕塑家的崛起。这批艺术 家注重雕塑化的思维,但大部分作品都置身於当代艺术的语境,而不再局限於 既有的雕塑范式与观念中,作品呈现出“去雕塑化”的特征。
103
Expanded Border-Chinese Contemporary Sculpture 拓展的边界 — 中国当代雕塑
史金淞 SHI JINSONG 1969 年出生於中国湖北当阳。 1994 年毕业於中国湖北美术学院,就职於中国湖北省美术院。 现生活工作於武汉及北京。 展览 2006 年“哈克龙 — 2007 新产品发布会”,站台中国,中国北京。 “哪吒婴儿用品”,前波画廊,美国纽约。 2007 年“蓝图 — 龙威英才国际学校·春游”,玛蕊勒画廊,中国北京。 “设计 2007 — 圣诞快乐”,Avanthay Contemporary,瑞士苏黎士。 2008 年“婴幼儿用品”,前波画廊,美国纽约。 “自定义”,玛蕊勒画廊,意大利米兰。 “华山计划”,梯空间,中国北京。 “琰:史金淞新作展”,站台中国,中国北京。 2009 年“卸甲山”,空间站,中国北京, “华山计划 — 设计课”,上海四大空间,中国上海。 “戏剧·桃花散”,史金淞工作室,中国北京。 “拍碎王建国头骨的板砖”,西班牙国际艺术博览会,西班牙马德里。 2010 年“蚕室”,soma 美术馆,韩国首尔。 2011 年“过去”,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2 年“不可预知的戏剧现场 — 第一幕 - 零暴动”,忠泰生活开发艺术基金会,台北。 “游园”,安卓艺术中心,台北。 2013 年“首届拍卖双年展”,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中国上海。 “仪式结束,你们离开吧”,菲籽画廊,比利时布鲁塞尔。 “不可预知的戏剧现场 — 结局 — 并非结局”,忠泰生活开发艺术基金会,台北。 2014 年“说来你都不信 — 史金淞 / 项云双个展”,世界画廊,中国香港。
史金淞是一位对物品迷恋的艺术家,他善於表现“日常的设计性及其背后的权力性、 权力的暴力性、暴力的公共性”。他的作品多使用光滑、清澈、锋利、高贵、泛着 寒冷银光的不锈钢切割组合工艺,而装饰上极具巴洛克风格。镜面不锈钢金属表面 具有的光纤,把光吸收,又散射出来,使作品又具有一种零程度的性质。而同时又 具有一种现代性科技虚幻的逻辑,暗示着一种触觉上伤害的潜能。史金淞试图把自 己扮演成社会里面疯狂、欲望、荒诞的一份子,而进一步地把荒诞推向更极致。
104
史金淞既是雕塑家,又是分析家、寓言家,他作品的主题也许普通,而他作品的魅力在於能用看似普通的东西直指 你的心灵。从 90 年代末开始,史金淞用不锈钢钢板切割创作了《婴儿车》、《2004 设计 1 号—刑具》、《哪咤— 婴儿用品》、2006 年上海双年展参展雕塑装置作品《哈克龙》、《圣诞树》、《名兵利刃》,以及 2007 年的《倾 斜的实物—上海》、《鹤中指》等,在这些作品中,史金淞将自己看作当代文化的观念型解剖学家。他对熟悉的物 品重新解构和想象的过程,正揭示了左右着我们生活的看不见甚至想象不到的力量。
史金淞 / SHI JINSONG
同行者 / Fellow Traveller 2003 摩托车、工业垃圾、工业树脂 Motorcycle & Industrial Rubbish & Industrial Resin 105
史金淞 / SHI JINSONG
6.2 米迎客松 / 6.2m Pine 2005-2007 树、不锈钢螺丝 / Tree & Stainless Steel Screw 810×360×(H) 620 cm 106
107
Expanded Border-Chinese Contemporary Sculpture 拓展的边界 — 中国当代雕塑
焦兴涛 JIAO XINGTAO 1970 生於四川成都。 1996 年毕业於四川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展览 2006 年“首届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中国北京。 2007 年“物语 — 焦兴涛雕塑作品展”,季节画廊,中国北京。 2007 年“咏物 — 焦兴涛当代雕塑展”,香港艺术中心,中国香港。 2008 年“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展览中心,中国上海。 2013 年“零界 — 首届中国装置艺术双年展”,中国北京。 2014 年“解构与建构 — 中国抽象雕塑艺术展”,中国武汉。
焦兴涛是当代杰出的雕塑家,在雕塑创作中,他不断探索雕塑语言的可 能性,常以独特的观察视角挖掘现代社会的深层问题。《物语系列》是 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批作品围绕一些普通废弃物展开创作,试图用雕塑 的形式探讨“物”的内涵,他说:“物的下面被掩盖的是永远也无法知 道的真相与真实。” “物语系列”选择人们熟知的品牌进行弃物包装,一方面这些符号容易 被大众识别,一方面也具有特别的吸引力。“爱马仕”在这一系列的作 品中算是最为奢侈的品牌,所以在弃物的视觉冲击上也最为强烈,制造 了与它本身价值的巨大反差效果,可见是一件非常醒目的作品。系列作 品是用铸铜翻制的,给人最为直观的感受是艺术家对於包装的讽刺,包 装之内的东西与其外表总是有差距。包装本是消费品的附属品,与物品 的实用性无关,却在人们进入快速消费时代后显得越来越重要。焦兴涛 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现象并进一步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他将其归结为 物欲泛滥的结果。他发现我们始终被物包围,被物挟持,对物的欲望让 我们付出代价,最终物又被我们丢弃,就这样循环往复。该系列作品的 亮点在於他用残缺、破损的外观瓦解了品牌包装的意义,调侃了人们对 物质疯狂追求后的虚空。就如艺评家孙振华说的“焦兴涛放弃了这些物 品在登场时的闪耀和亮丽,而是捕捉他退场后的暗淡和寂寞。”
108
焦兴涛 / JIAO XINGTAO
无题 ( 独版 ) / Untitled (Unique Edition) 2007 铜雕、纸盒 / Bronze Sculpture & Paper Box 109
Expanded Border-Chinese Contemporary Sculpture 拓展的边界 — 中国当代雕塑
焦兴涛 / JIAO XINGTAO
拱(15 版)/ Arch(Edition:15) 2005 铜雕 / Bronze Sculpture 110
焦兴涛 / JIAO XINGTAO
橙(15 版)/ Orange(Edition:15) 2005 铜雕 / Bronze Sculpture 111
Expanded Border- Chinese Contemporary Sculpture 拓展的边界 — 中国当代雕塑
谭勋 TAN XUN 1974 年生於河北保定。 1997 年毕业於天津美术学院。 2001 进修於巴黎美院“安娜·罗歇特”教授材料研究班。 现任教於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 展览 2000 年“失缺 — 平衡 — 谭勋作品展”,空间画廊,中国北京。 2008 年“李明庄计划 — 谭勋作品展”,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中国上海。 2011 年“清晰的地平线”1978 年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寺上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2 年“个人方式 — 谭勋作品展”,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天津。 “伦敦 2012 — 中国艺术展”,伦敦皇家艺术院,英国伦敦。 2013 年“法国冬季艺术沙龙”,法国巴黎。 “无常之常 — 55 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意大利威尼斯。 “Why Not! — 首届拍卖双年展”,世博会博物馆,中国上海。 2014 年“无常之常 — 东方经验与当代艺术展”,卡尔舒特艺术中心,比德尔斯多波恩当代艺术 中心,德国。 “日常之名 — 中国当代艺术展”,蓝顶美术馆,中国成都。 “小逻辑 — 语言编码与话语表达当代艺术展”,侨福芳草地画廊 ,中国北京。 “共振计划:无形之形 — 国际当代艺术展”,北京当代艺术馆,中国北京。
谭勋诞生在一个中国画家的家庭,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得他骨子里有一种对中国文化的自觉性和 对山水的兴趣。谭勋的创作喜欢将遥不可及的山水风景拓印在日常物件之上。六七十年代的铝 质饭盒、老城拆迁废弃的木梁柱成为他的“雕塑”原材料,自然和人用过的物都成为历史,但 是对於今天的都市人而言,它们是对立面。 对於作品《李明庄计划》殷双喜先生评价说,谭勋擅长对材料综合的运用,他试图在现代工业 与现代信息的时代中,再一次恢复人的尊严,建立起我们与人文主义传统的内在联系。“它把 我们从日常的平凡中召唤出来,使我们回想起那种支配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生活的价值观;它 召唤我们向往一个更好的、有点更接近於理想的生活。”谭勋的这种精神气质可以称之为对神圣、 崇高等精神价值的信仰。人们正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信仰,从传统价值观中汲取必要的力量。 《3.3 ㎡》是谭勋演绎的意象茶海,嶙峋山石间,俯瞰万里江山。惬意品茶时,与山水为伴, 自有一种回归传统文人生活的体验。谭勋通过不同的视觉表达形式去挖掘材料的不同特性,以 中国古典结构的方式铺列,该作品可根据特定的空间,改变茶海的尺寸,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谭勋的作品向我们展示并证实了一种可能性,开放和理性的材料观将是雕塑语言的一个突破口。 他代表了雕塑语言对当代艺术语言规则挑战的回应和一种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112
谭勋 / TAN XUN
3.3 ㎡ (8 版 ) / 3.3 ㎡(Edition: 8) 2014 苏州御窑金砖、不锈钢板、铝板 Suzhou Brick & Aluminum & Stainless Steel 165×198 cm 113
Expanded Border- Chinese Contemporary Sculpture 拓展的边界 — 中国当代雕塑
谭勋 / TAN XUN
李明庄计划 — 柱头 No.4 (8 版 ) / Plan of Liming Village - Stigma No.4(Edition: 8) 2014 不锈钢 / Stainless Steel (H)73×34×31 cm 114
谭勋 / TAN XUN
李明庄计划 No.26 ( 独版 ) / Plan of Liming Village No.26 (Unique Edition) 2008 铝 / Aluminum (D) 60 cm×2、(D) 30 cm
谭勋 / TAN XUN
李明庄计划 No.30 (12 版 ) / Plan of Liming Village No.30(Edition: 12) 2014 白铜 / Cupronickel (H) 20 cm 115
Expanded Border- Chinese Contemporary Sculpture 拓展的边界 — 中国当代雕塑
李占洋 LI ZHANYANG 1969 年生於中国吉林省长春市。 现生活和工作於中国重庆、北京。 展览 1998 年“李占洋雕塑展”,中国美术学院通道画廊,中国北京。 2002 年“马年马上发”,创库诺的卡画廊,中国昆明。 2003 年“人间万象”,艺术文件仓库(CAAW),中国北京。 2006 年“场景”,麦勒画廊,中国北京、瑞士卢森。 2007 年“裸露的人性”,朱屺瞻美术馆,中国上海。 2008 年“租 — 收租院”,麦勒画廊,中国北京。 2009 年“性 • 情”,麦勒画廊,中国北京、瑞士卢森。 2010 年“李占洋 — 中国病人”,白盒子艺术馆,中国北京。 2014 年“关键链接 — 国际当代艺术展”,中国北京。
李占洋的写实叙事雕塑多来自艺术家对世俗生活的体验,他早期注重再 现真实生活。在 2000 年的时候,李占洋赴法国交流半年。对欧洲当代 艺术的学习和对国际艺术体制的初步体验,使得他对自我积累和中国的 人文底蕴产生了依赖,更加期望通过不断肯定自己来塑造个人艺术面貌。 李占洋的作品与传统的现实主义不同。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的当代艺术家, 并不是把现实真实地做进作品就完事。他在写实的同时也将不合常态的 甚至邪恶的因素揉进其中。他认为:很多邪恶的东西在人的体内打架, 时机一成热,有可能成为一种力量,一种很动人的力量。他在秉承鲁艺 艺风和川美收租院世俗写实之风的同时,又将形式的触觉探向了民间的 一些作法。把民间雕塑的粗率媚俗之风大胆地揉进雕塑之中。他的彩塑 在近一两年走到一种率直、大胆、粗俗、直白、艳丽的语言。有点像北 方二人转、地道的山野率直。 李占洋以其对社会现实的敏感洞察力,将市井生活的场面展示出来,他 的创作呈现出不同於普遍规范的学院风格,甚至强调一种与普通审美相 背离的现代艺术审美趣味。他所塑造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当代中国世 俗精神图像,充满了极强的冲击力与视觉张力,给人留下很深印象,其 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与对人性和社会的批判,更能引发观者进行深入的 关注与反思。
116
《收租院(4 版)》作品局部图 117
Expanded Border- Chinese Contemporary Sculpture 拓展的边界 — 中国当代雕塑
李占洋 / LI ZHANYANG
收租院(4 版)/ Rent Collection Courtyard(Edition: 4) 2006 铸铜 / Bronze Sculpture 586×50×(H) 65 cm / 25×30×(H) 36 cm 118
作品局部图之一
作品局部图之二
119
Expanded Border- Chinese Contemporary Sculpture 拓展的边界 — 中国当代雕塑
李占洋 / LI ZHANYANG
八万块(8 版)/ Eighty Thousand Yuan(Edition: 8) 2010 汉白玉 / White Marble (H)40×55×35 cm 出版:《李占洋—中国病人》,白盒子艺术馆,2010 年,第 69 页。 Publication: Li Zhanyang - Chinese Patient, White Box, 2010, p.69. 120
李占洋 / LI ZHANYANG
小憨娃 / Cute Child 1994 铸铜 / Bronze Sculpture 30×25×(H)40 cm
李占洋 / LI ZHANYANG
按摩 / Massage 1998 铸铜 / Bronze Sculpture 29×21×(H)16 cm 121
Why Not !Auction Biennale Why Not !拍卖双年展
122
Why Not !拍卖双年展由艺术家史金淞策展,旨在探讨当 代艺术生产力关系,该艺术项目聚集了一批创新而又兼具 思判精神的新锐作品,一系列具颠覆性的展览、拍卖将持 续登场。
123
124
125
Why Not! Auction Biennale Why Not! 拍卖双年展
肖鲁 XIAO LU
创作阶段:2013 年 10 月—2013 年 11 月 3 日 创作材料: 皮纸、一张桌子、坐垫、一张床、被褥、一箱 330ml 矿泉水、 一桶清水、信笺、笔墨、宣纸、书。 作品《皮纸间》发生在用皮纸搭建一个约 20 平米的空间。肖鲁效法 道家辟谷之法,七日七夜不进食,只喝水,看书,写字,画画,冥想, 日记。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体验身体能量的变化。
126
辟谷第一天:心慌。画“皮纸间”,写日记 12 页。 辟谷第二天:饥饿感,画“我看见了一条鱼”。读《星云大师解读金刚经》。画“无住生心”。体虚; 画“云梯”。读《路易斯巴拉干 Luis Barragan》的建筑。写日记 12 页。 辟谷第三天:做了一夜恶梦,体虚无力,画“虚谷”。写日记 10 页。白天睡觉。 辟谷第四天:身体的能量在虚弱中得到回升。写书法”WHY NOT? WHAT IS”中气十足。读克里希那 繆提《生命的注释》。 辟谷第五天:体能佳,读奥尔罕 • 珀慕克小说《雪》,画“生死结”,写日记 14 页。 辟谷第六天:略感体虚,画画题诗:“清心清体空对月,虚怀若谷皮纸间。”写日记 10 页。 辟谷第七天:画“空灵”,写日记 15 页。
127
肖鲁 / XIAO LU
皮纸间 / Rice Paper Room 2013 行为 / Performance 128
129
Why Not! Auction Biennale Why Not! 拍卖双年展
展望 ZHAN WANG 1962 年在北京出生。 1988 年毕业於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工作、居住在北京。 展览 2000 年“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上海美术馆,中国上海。 2003 年 “ 梦想与冲突 — 第 50 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造镜意大利威尼斯、 中国广东美术馆。 “开放的时代”,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 “中国当代艺术巡展”,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意大利罗马。 2004 年“ 中国当代艺术巡展”,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意大利罗马;路德维格博物馆, 匈牙利布达佩斯。 2006 年“超设计 — 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中国上海。 2007 年“媒介和传统的当代道路 — 中国当代雕塑十人展”,亚洲艺术中心,中国北京。 “前进中国 — Estella 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展”,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 2008 年“园林乌托邦 — 展望主题个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 “点石成金 — 展望雕塑展”,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 “新世界的秩序 — 来自中国的当代装置艺术与摄影”,格勒根尼美术馆,荷兰。 2010 年“反射 — 展望个展”,诚品画廊,台北。 “素园造石机 — 小时等於 1 亿”,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1 年“我的宇宙”,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中国北京。 2012 年“无所遁形 — 展望个展”,长征空间,中国北京。 2013 年“首届拍卖双年展”,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中国上海。 2014 年“应形 — 展望雕塑新作展”,长征空间,中国北京。
130
作为一位在材料与观念上极具实验精神的当代艺术家,石头一直是展望所迷恋和使用的元素。在 90 年代初经历了一系列观念艺术的试验后,展望力求将西方观念艺术的方法论与传统文人经典符号统一 在作品中。於是他使用现代工业的不锈钢材料手工打造出以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太湖石为原型的不锈钢 假山石,这在观念的层面上探讨了“真假的辩证关系”。在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展望用具有雕塑特征 的作品通过跨媒介的表现手法,对传统空间概念提出挑战。《假山石系列》是其代表作,它以镜面的 不锈钢拷贝了传统文人石,为观众提供了跨越古今的视觉体验。他的创作媒介还包括雕塑、装置,摄 影及多媒体等。 《寻找非物质》的实施目的在於通过拍卖寻找非物质,在我们的宇宙中,即使最小颗粒也仍然是物质的, 比如上帝粒子;而人类创作文化产品的精神部分也因为升值的期望而完全物质化了。我尝试通过出售 物质交换载体而不是物质本身,比如拍卖金钱,来寻找人世间的非物质因素。 ——展望
展望 / ZHAN WANG
寻找非物质 / Seeking Immateriality 2014 正版普通 100 元人民币(第五版) RMB 100 Yuan (5th Edition) 7.7×15.5 cm 成交价 / Realized:RMB 17,250 131
Why Not! Auction Biennale Why Not! 拍卖双年展
展望 / ZHAN WANG
寻找非物质 / Seeking Immateriality 2014 正版普通 20 元人民币(第五版) RMB 20 Yuan (5th Edition) 7.7×14.5 cm 132
展望 / ZHAN WANG
寻找非物质 / Seeking Immateriality 2014 正版普通 50 元人民币(第五版) RMB 50 Yuan (5th Edition) 7.7×15 cm 133
Why Not! Auction Biennale Why Not! 拍卖双年展
朱发东 ZHU FADONG 1960 年生於云南。 1985 年毕业於云南艺术学院。 现工作和生活在北京。 展览 1993 年“寻人启事”行为,中国昆明。 1994 年“此人出售,价格面议”行为,中国北京。 1997 年“生活方式”行为,中国北京、兰州。 “敬请参加最后 — 个雇佣朱发东的行为”,北京艺术博物馆,中国北京。 2004 年“图象中的朱发东”,中国云南。 2007 年“朱发东”,Espace Cultural Ample,西班牙巴塞罗那。 2008 年“朱发东”,Kohler Muller 画廊,荷兰阿姆斯特丹。 “寻找朱发东”,F2 画廊,中国北京。 “啊 ! 我们 — 中国三十年当代艺术展”,国家大剧院,中国北京。 2009 年“中国当代艺术回顾展”,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中国上海。 “内爆或聚变”,中美当代艺术交流展,尚元素艺术馆,中国北京。 “染纸倾怀之上作品展”,F2 画廊,中国北京。 “白兔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展”,白兔美术馆,澳大利亚悉尼。 2013 年“首届拍卖双年展”,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中国上海。
1993 年朱发东因《寻人启事》获得艺术界大量关注。1998 年因《身份证》 名声鹊起。他以开放的态度广泛采用各种手段,以跨领域的方式呈现出 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得到中国及国际艺术界的广泛关注,是当代中 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朱发东同样是注重生存状态表达的艺术家,他 的作品反映了艺术家对当代文化中的自我反省和批判,体现了对自我价 值的判断和质疑。 起初作品的成功与否取决艺术家的推销,只有卖出作品才会被制作出来。 近期媒体有关中心城市户籍如何如何值钱的新闻大量出现,进而又出现 一部分人拥有多个户籍身份,谁在卖身份?再后来又出了网络大 V 影视 大 V 等等,不难看出身份又和名利地位联系在了一起。这回就要看看身 份,名利,地位到底值几个钱?“身份证”逐个竞价将给出明确答案, 这一次无论结局如何都是《身份拍卖》要得到的,“只为绽放,不为欣 赏”! ——朱发东 134
朱发东 / ZHU FADONG
身份拍卖—项目申请表之张晓刚 Identity-Application Form: Zhang Xiaogang 1998-2013 A4 纸 / A4 Paper 29.5×21 cm 成交价 / Realized:RMB 2,112
朱发东 / ZHU FADONG
身份拍卖—身份证之展望 Identity- Identity Card: Zhan Wang 1998-2013 纸本塑封 / Sealed Paper 13×9 cm 成交价 / Realized:RMB 3,355 135
Why Not! Auction Biennale Why Not! 拍卖双年展
朱发东 / ZHU FADONG
身份拍卖 — 项目申请表之曾梵志、刘炜、隋建国、黄笃 Identity - Application Form: Zeng Fanzhi & Liu Wei & Sui Jianguo & Huang Du 1998 - 2013 A4 纸 / A4 paper 29.5×21 cm (each) 136
朱发东 / ZHU FADONG
身份拍卖 — 身份证之劳伦斯、徐若涛、庄辉、林菁菁 Identity - Identity Card: Helbling Lorenz & Xu Ruotao & Zhuang Hui & Lin Jingjing 1998 - 2013 纸本塑封 / Sealed Paper 13×9 cm (each) 137
Why Not! Auction Biennale Why Not! 拍卖双年展
谭勋 TAN XUN 我要做的事不是出卖某种作品或摆件,要的是一种体验方式与生活方式;是我们要在人 与生活,物与悟之间建构起我们所熟悉却未曾发现与感知的禅思与格物观道之澄怀;建 立一种当代社会、人与人文精神的行为之道。 ——谭勋 谭勋作品由一次性纸杯所呈现出的山河大地元气淋漓,博大而空灵,似是现代泼墨山水 扇面的图画,而它却是由一次性纸杯泡茶过程中经艺术家的日常化行为自然侵润而成! 内涵所要表达的不是画面本身而是当代艺术行为方式中幽默、通透的禅意与格物观道之 澄怀。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沙一须弥! ——唐尧
138
《六十个纸杯》作品局部图
139
Why Not! Auction Biennale Why Not! 拍卖双年展
谭勋 / TAN XUN
六十个纸杯 / Sixty Disposable Paper Cups 2010-2012 装置 [ 一次性纸杯、茶 ] / Installation [Disposable Paper Cups & Tea] 6×2.2 cm×60 140
141
Why Not! Auction Biennale Why Not! 拍卖双年展
赵赵 ZHAO ZHAO 1982 年出生於新疆。 2003 年毕业於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 获学士学位。 现生活在北京。 展览 2008 年“大泉沟”,中国艺术文件仓库,中国北京。 2009 年“5113,51 平方”,泰康空间,中国北京。 2010 年“心境 - 第三届上海当代艺术馆文献展”,上海当代艺术馆,中国上海。 “分享主义”,2010 大声展,中国北京、上海。 “3 + x”,CAAW,中国北京。 “ 无名站 — 中国 / 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展”,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中 国北京。 2011 年“赵赵之个展”,前波画廊,中国北京。 “游走”,亚历山大画廊,德国柏林。 2012 年“未来展”,中央美院美术馆,中国北京。 “水中捞月”,科恩画廊,美国纽约。 “ 图像、历史、存在 –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5 周年艺术品收藏展”, 中国北京。 “5 × 5 卡斯特罗 2011”,卡斯特罗当代艺术中心,西班牙卡斯特罗。 “51 平方米:16 位年轻艺术家”,泰康空间,中国北京。 2013 年“星空”,巴塞尔香港艺术博览会,中国香港。 “ON/OFF”,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中国北京 。 “首届拍卖双年展”,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中国上海。 “星空”,前波画廊,美国纽约。
142
这是一些模具,曾经用来将某物已有形态强行改变为模具制造者们想要的样子,以便成为某种需要的 组成部分⋯⋯ 很多的原因和艺术家的工作⋯⋯它们被改变了⋯⋯尽管它们看起来依旧强悍但多少有些⋯⋯ ——赵赵
143
Why Not! Auction Biennale Why Not! 拍卖双年展
趙趙 / ZHAO ZHAO
猛纳厉杀 — 浪 / Wood - Wave 2013 装置 [ 木材、铝板 ] / Installation [Wood & Aluminum] 120 x (H) 68 x 47 cm、151 x 41 x 95 cm 144
趙趙 / ZHAO ZHAO
猛纳厉杀 — 香水 / Wood - Fragrance 2013 装置 [ 木材、铝板 ] / Installation [Wood & Aluminum] 96 x 36 x 72cm、64 x 38 x 120cm、53 x 39 x 120cm、 110 x 38 x 35cm、140 x 39 x 43cm 145
Online Exhibition Sales & Inquiries 展览咨询洽购服务 ( 中英文 ):+86-21-23286866 总部(中英文) 赵涌在线上海客户服务中心 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蒙自路 763 号新富港中心 1 座 16 楼 邮编: 200023 电话: +86-21-23099900 传真: +86-21-64865555 邮箱: service@zhaoonline.com 赵涌在线北京办事处(中文服务)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大街 46 号天恒大厦 1202 室 邮编:100027 电话:+86-10-84608051 传真:+86-10-84608012 E-mail:beijing@zhaoonline.com 赵涌在线北京福丽特服务部(中文服务)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黄寺大街 23 号 B1051 摊位 邮编:100011 电话:+86-10-62028879 传真:+86-10-84608012 E-mail:beijing@zhaoonline.com 赵涌在线广州服务部(中文服务)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越秀中路 60 号天下宝贝城 A86 邮编:510055 电话:+86-20-66256080 传真:+86-20-66256080 E-mail:zhoubo@zhaoonline.com、xiaweihang@zhaoonline.com 上海卢工服务部(中文服务) 地址: 上海局门路 600 号 H058-H068 包房 电话: +86-21-63010169 赵涌在线香港办事处(中英文服务) 地址:香港中环德辅道中六十至六十八号万宜大厦 16 楼 1615 室 电话:+852-37962684/37962685 E-mail:calvinwong@zhaoonline.com 赵涌在线台湾办事处(中英文服务) 地址: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 59 号 13 楼之 1 电话:+886-2-27070190 传真:+886-2-27084073 E-mail:taipei@zhaoonline.com 德国办事处(德文服务) 地址:Platinweg 14, 30823 Garbsen Germany 电话:+49-5131-477898 传真:+49-5131-477899 E-mail:germany@zh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