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寒假泰北服務隊成果報告書

Page 1

2018 寒假泰北服務隊 成果報告書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泰北服務學習社 指導單位: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僑委會僑教處、國立臺灣大學學務處課外活動指導組 合作單位:國立金門大學陽光天使社 團 長:王賢慈 手機:0986-117-259 電子信箱:b04302209@ntu.edu.tw 公關長:潘佳琳 手機:0920-459-811 電子信箱:b05103003@ntu.edu.tw


壹、計畫緣起 p.4

目 錄

一、社團介紹 p.4 二、服務據點簡介 p.4 (一)服務地區:泰國北部清萊府、清邁府 (二)服務機構:中興中學、群英中學、熱水塘榮民之家、 培英中學、滿堂之家

貳、組織架構與成員介紹 p.7 一、招募甄選 p.7 二、組織分工 p.7 三、成員介紹 p.8

參、籌備活動日程與內容 p.21 一、籌備總時程表 p.21 二、志工青年訓練過程與影響 p.22 (一)社課培訓 (二)平服計畫 (三)學期中營隊 (四)急救訓練 (五)讀書會 (六)教案驗收 (七)工作準備 三、相關會議 p.23 四、行前準備 p.25

肆、泰北活動日程與內容 p.29 一、泰北活動日程 p.29 二、泰北服務活動介紹 p.35 (一)中興中學 (二)群英中學 (三)熱水塘榮民之家 (四)培英中學 (五)華校參訪 (六)Warm Heart Foundation 參訪


伍、泰北服務支出表 p.47 一、 按照項目 p.47 二、 項目支出圓餅圖 p.50

陸、泰北出團服務與反思 p.51 一、泰北文教 p.51 二、與歷史對話 p.58 三、服務觀&服務學習 p.67

柒、影像說故事 p.71 捌、泰北團活動執行成效評估與檢討 p.91 一、中興教案檢討 p.91 二、群英教案檢討 p.99 三、總檢討 p.109 四、未來展望 p.112

玖、田野調查資料 p.114 一、華校田調 p.114 二、大爹資料留檔 p.148 三、團員田野調查 p.164

拾、特別感謝單位 p.186 拾壹、聯絡方式 p.186


壹、計畫緣起

一、社團介紹 自 2009 年開始應泰北文教推廣協會之邀 請,隸屬於學務處課外活動組下的臺大海外 服務學習團開始前往泰北地區進行服務,連 續五屆皆到漂排中興中學及其他華校舉辦生 活營及教學活動,並從第二屆開始到熱水塘 榮民之家關懷泰北孤軍,擴大服務範圍、對 象及內容。 2013 年,秉持著對泰北地區華裔兒童及 熱水塘榮民們的熱忱及關心,我們邁向社團 化,成立泰北服務學習社。脫離任務型組織 的框架,不僅能擴大學生自主空間和強化人 力資源,亦能有效傳承社團經驗和資源,進 而利於服務據點的長期經營,我們期望藉由 社團化,使服務邁向「長期深耕」,與泰北 「建立永續夥伴關係」的方向。

二、服務據點簡介 (一)服務地區:泰國北部清萊府、清邁府 本社服務地區位於泰國最北端之兩府清萊府和清邁府,兩府總人口約 290 多萬人,以泰族 為大宗,但靠近邊境有超過 100 個漢人聚落或是以當第少數民族如哈尼、傣、拉祜族等為主 與漢人混居之聚落,這些地方是泰北華文教育的根基。 由於孤軍常駐,阻止了泰國共產黨在泰北的擴張,並且因協助泰國政府掃盪泰共而獲得泰 國居留權。現在這些孤軍的後裔,在泰國也擁有合法居留權。 在 1980 年代被傳播媒體報導後,有人開始關心這些孤軍及其後裔,引起國內救助泰北華人 的熱潮。其中教育是傳承中華文化的當務之急,於是幫助泰北孤軍開闢土地,建起簡陋的茅 草屋與課桌椅,開始教導泰北孤軍後裔學習華文。 現今泰北的各村幾乎都有華文學校,中華 文化也漸漸被重視,教學教材使用台灣所提供的教材,並學習正體字。在當時大多數泰北華 人嚮往有一天能把子女送到台灣升學讀書甚至於就業,這是當地華人家長們最大的夢想。由 於在泰北的華文教育十分重要,僑務委員會並在 1995 年辦理了「泰北專案」,專門協助泰 北地區義胞學習中華文化。 時至現今局勢匹變,當地青壯年居民絕大多數已取得泰國合法身分,來台灣升學已不是取 得身分的主要方法,許多人畢業後轉至泰國國內就業為主,來台升學就讀人數減少。儘管如 此,泰北華教仍然持續發展,根據 2016 年的資料,清萊府有 67 間華校,加上清邁的華校總 數超過 100 所,學生也不再只僅限於華人後代,甚至在班上可以見到泰族學生。泰北華教從 傳承文化走向傳承與實用並進,影響範圍也從漢人後裔達到更廣泛的不同文化之中。

4


(二)服務機構 1. 中興中學 民國五十九年,佐腳明、董光輝、李志雲和一群自緬甸逃難的中國人,到 此與阿卡族、拉祜族共同建立了新的家園。兩年後,正式定名為漂排村。民 國六十二年,為了下一代的教育,興辦中文教學,因獲得政府的批准,使用 臺灣提供的標準教材,校舍、操場等硬體設施與教師的薪酬,都由村人通力 合作、慷慨捐獻。民國七十年,改名為漂排中興小學,向中華民國政府匯報 立案。從此,在政府、救總、僑委會的輔導、明愛會與各界愛心團體的關懷 中,漂排村的經濟與教育都持續獲得改善,建起了教室、有了課桌椅、興辦 了茶業加工廠,村裡也開始有自來水設施。中興中學目前全校從小學到中學 部共 465 人,而事業有成的畢業生已成為漂排村的生力軍,除了自身努力 外,更重要的是有台灣政府、民間慈善機構、宗教團體及善心人士的鼎力相 助。本次服務對象為中學部中一至中三及幼稚班師生,約 90 人。 2. 群英中學 泰北清邁省芳縣密汪相鄉黃果園村群英中學,經過風風雨雨數十年,直到 西元 1990 年正式成立群英中學至今。在最困難創辦小學期間,連基本設施 都成問題的時候,幸虧得到台灣政府、僑委會、明愛會、中華救助總會以及 各方善心人士捐助,才順利把學校辦成功了。目前群英中學雖然硬體設備不 算完善,但仍可使用。現在最缺乏的就是師資,學校開 11 個班近 400 多學生, 本次服務對象為中學部中一至中三師生,約 70 人。 3. 熱水塘榮民之家 熱水塘新村是第三軍眷屬居住的眷村,過去稱為「光武新村」,取自「光 武中興」的意涵,後來改名叫「熱水塘新村」,因為村子裡有溫泉,而雲南 話的「溫泉」,就叫做「熱水塘」。熱水塘榮民之家是 1949 年國共戰爭留 在泰國孤軍的養老院,經過數十年來的歲月更迭,許多泰北孤軍已經在泰國 落地生根,後代子孫也融入泰國,而目前留在熱水塘榮民之家的孤軍,也從 最初的 300 多位逐漸凋零至今年的 6 位,也為本次服務對象。

5


4. 培英中學 1976 年,由國民黨孤軍帕黨指揮官沈加恩所興辦,以發揚中華文化,並提供文盲軍人及其 子女接受中文教育之所。歷經三十多年的歲月流轉,培英已由中文小學,發展為完全中小學 的規模。學生人數,亦由百餘人,增至目前的三百多人。 民國九十九年「溫暖之家」、「滿堂之家」、「懷恩之家」育幼院的創辦人,錢秋華女士, 熱情發起「幫培英學校改建新校舍」的計畫。考量校地未夠寬廣,因而計畫興建一棟兩層的 教學大樓,每層六間教室,並以「逢甲教學大樓」為名。「逢甲大樓」已於民國一百年三月 二十七日落成使用。至此,培英中學學生擁有了更好的中文學習環境。本次服務對象為小學 部三年級、四年級師生,約 60 人。 5. 滿堂之家 清萊滿堂村滿堂之家。臺灣的客家母親「錢秋華」女士,受到柏楊《異域》影響,於民國 七十七年在泰北成立三間育幼院,分別為溫暖之家、懷恩之家和滿堂之家,收容流落在泰緬 邊境、無父無母的孤兒,或者是家中經濟環境不好的兒童,並且投入超過五千萬臺幣,希望 他們藉由受教育,獲得希望,擺脫貧窮。本次服務對象為院童,約 20 人。

6


貳、組織架構與成員介紹 一、招募甄選 泰北服務學習社於每學期初舉辦新生招說會,廣招社員,所有入社團員平日除了社課參與表 現外,也綜合平服表現,並輔以書面審查,最後由上屆資深團員進行面試,挑選出合適團員 出團。本學年度首次與國立金門大學陽光天使社團合作,除了臺灣大學 9 位通過甄選的學生 外,還有經過金門大學嚴謹訓練後選出 3 位金門大學學生,共同組成 2018 年寒假泰北服務隊。

二、組織分工 本次泰北團隊組成為團長 1 人、幹部 6 人(含團長)、團員 12 人(含團長與幹部),以下列 出行政工作與教案撰寫分工情形: (一)團長(王賢慈):對內制定服務隊目標、監督團務總規劃,對外協同公關長宣傳服務 團內容,並安排行程安排、聯繫泰北校方。 (二)公關長(王賢慈):為社團對外聯繫正式窗口,積極爭取校內外贊助、補助機會。 (三)財務長(王昱富):協助泰北團的收支記錄結清、報帳。 (四)行政長(廖郁翔、黎妙詩):協助行程規劃、簽證與保險辦理,並規劃泰北當地交通、 住宿、生活等事宜。 (五)教學長(黃愉芳):規劃泰北團教案,並且追蹤團員撰寫進度。 (六)學術長(蔡文蔚):透過每個月兩次的讀書會,閱讀與泰北文史、服務心態相關書籍。 (七)團員:每位幹部皆身兼團員一職,包含臺灣大學 9 位學生與金門大學 3 位學生,共 12 位。 團員工作如下: 1. 教案撰寫與執行:每人負責兩份教案,以營隊目標與華文教學為主,結合學生感興趣 與自身熟悉主題,發想華文教案,並且至泰北華校執行。 2. 田野調查:每人以自身專長或興趣為出發,任選與泰北相關議題,透過與居民訪談、 現場觀察、文字影像紀錄,製作成田野調查。 3. 文字紀錄(8 人):負責記錄營隊課程當日情形、每晚反思檢討與心得分享,並撰寫 成果報告書。 4. 攝影紀錄(4 人):負責與整理每日行程與營隊課程攝影,並撰寫成果報告書。 7


三、成員介紹 (一)王賢慈 1. 系級:國立台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三年級 2. 負責工作與執行狀況: 擔任本次寒假泰北團團長一職,對內建立團隊、凝聚團隊共識,透過一次次發散與收斂的討 論過程,重新定位本次服務隊的身份與服務項目。同時,持續追蹤各幹部進度,以及確認所 有團員的身心狀況,都能夠在本次籌備過程中,付出與學習。對外,與泰北校方聯繫、安排 行程,與本校課活組合作機票招標、行程安排等行政事項。此外,協同公關長積極向外爭取 資源,除了實際的金錢贊助外,更期盼能夠向外推廣泰北的歷史背景與現況。 3. 自我期許: 再次出泰北團隊,並且擔任總召要職,對自己的期許分為兩個層次。奠基於 2016 年暑假的經 驗,這次的出團更期盼自己能夠深入了解當地歷史紋理、華校資源分配狀況、學生學習現況 與動機,以及面臨泰化嚴重、中國資源挹注,當地華校如何因應,並且帶領團員,透過引導 的方式,讓他們看見泰北的議題。同時,配合自身園藝系的科系背景,能夠以農產業的角度 來觀察泰國的農業發展狀況,並且獨立製作田野調查。 另一方面,則是透過擔任總召的過程中,完整學習帶領團隊,包含團隊溝通默契建立、互相 信賴與追蹤彼此狀況、對外尋求與媒合資院。此外,更嘗試以自身經驗,分享給團員諸如拉贊、 企劃書、辦活動等實際技能。

8


(二)蔡文蔚 1. 系級:國立台灣大學人類系二年級 2. 負責工作與執行狀況: 我主要負責的內容是協助和提醒團長,處理當地所面臨的情況以及在當地的雜務,若遇特殊 情況則負責代理團長的職權;教學方面鼓勵其他團員以及協助修正教學內容與方法。 在服務過程中團長有兩天因病休養,在她交代極為清楚的情況下,代理非常順利,圓滿完成 排訂的對外拜訪行程。教學方面,第一週大家沒有經驗的情況下感到慌張,每天帶和自己任 教同一班的夥伴進行檢討與修正,並適時在課堂上給他們看自己的教法去引發各自的教學方 法。 整體而言在團務工作上只有一個人的提醒,可能稍嫌不足,還是會有關鍵性事物有所遺漏, 例如我們都忘記要帶東西;聯絡時可能也需先把職務代理人說清楚以免造成溝通上的困難。 教學面則是自己可能要在國內的時候就先行示範,讓其他人得以提早進入狀況中。 3. 自我期許: 因為先前 2017 年暑假出團的緣故,已對當地有基本的了解和基礎的人際網絡。期盼藉由人類 學系的專業科系背景,泰北可以做為未來研究所文化人類學田野調查的田野地,加深自身與 當地之間的關係,也才有機會利用更多管道(諸如在書店演講等)將泰北情況推廣出去,使 更多人在乎我們所關心的人事物。

9


10

(三)黃愉芳 1. 系級: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二年級 2. 負責工作與執行狀況: 我在泰北團中負責的工作是教學長,負責追蹤教案撰寫的進度與掌握教案討論。 團隊建立初期,我們所有團員在宜蘭待了一天進行密集籌備工作坊,將所有的教案主題訂定 完成,確定每個人都知道負責的教案撰寫內容,也討論出每次驗收的進度。在驗收方面,由 於在當地面臨教室環境、學生程度等變數太大,有些內容需要重複調整與討論,所以多增加 一次驗收,以確認教案撰寫品質與符合預期的當地執行狀況;在社團與 TFT 為台灣而教組織 辦的一場社課後,我們發現一直以來我們都想給學生太多知識了,將導致學生無法吸收或是 一切都太以「我們想要帶給學生甚麼」為出發點了。TFT 的老師給我們的建議是訂定「學習 目標」將學生的學習階段化並有檢驗機制,以了解學生是否確實吸收,在之後的教案驗收有 逐步上軌的感覺。在實際進班教學後,發現學生年級程度差異極大,中一班教學甚至沒有用 到課本,只能就教案開頭延伸到學生能接受的簡易活動,例如介紹自己的活動。藉由活動過 程,我們也發現泰北學生普遍有兩個問題,一是沒有能力獨立寫一個完整的句子,二是非常 抗拒上台發表,他們需要用中文打稿,上台照著念,因此需要比我們想像中更多的從旁協助, 我們準備的教案內容幾乎沒有用到。但是團員們的臨機應變能力非常好,且第一堂課在泰北 社指導老師的協助下順利結束,第一天教案檢討後,大家對於學生的狀況有初步了解,後幾 天的教學順利許多,大家默契愈來愈好,教學調整也愈來愈順利。 3. 自我期許: 希望自己可以再出一次團,因為這次受人恩惠太多,總覺得也要當一次經驗傳承者才像是把 整個泰北出團的活動好好告一個段落的感覺;希望自己將這次去的感動好好放在心中,並將 學習到的東西不管是做事的方法還是生活方式落實在生活中。 同時,期盼能將經驗好好傳承,且可以將教案撰寫傳承或是班級突發狀況排入社課中,讓後 人在參訪學校或是進班教學可以不再像是無頭蒼蠅般。


(四)黃宇萱 1. 系級: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二年級 2. 負責工作與執行狀況: 我在團隊裡主要負責協助教案長處理所有關於教學的事宜,內容包含分配教學工作、監督教 案撰寫、制定教案時程、驗收團員教案、清點教案道具等等。出團籌備後期我也加入了公關 小組,幫忙拉贊。 教案的籌備大致上可分為前期與後期兩部分,前期主要是教案撰寫分配,我們將教案以學生 班級數量來分割。中興中學分為中一班及中二三班兩班;群英中學分別有中一、中二、中三班。 此外,我們為每天的教案制定不同的主題,根據主題延伸課程。後期主要是教案的驗收,我 們一共驗收了四次教案,每次驗收要求的教案完成度都不同。一開始主要是確定大家的教學 內容,之後會開始要求大家試教,展示自己的教學方式,並且練習如何與團員互相配合教學。 公關的部分我是負責聯絡企業,打電話至各大企業基金會詢問贊助意願,並且將資料記錄傳 承。 3. 自我期許: 我覺得這次的服務讓我認識到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在設計教案的時候常常沒有顧及教 學現場可能會發生的問題,或是沒有很好的規劃教學的形式及流程,因此我希望往後若有機 會再出團可以把這次不足的部分改正,或是將這次的經驗傳承給未來即將出團的團員們,盡 可能幫助他們,讓他們可以盡量避免重蹈覆轍。

11


(五)廖郁翔 1. 系級: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二年級 2. 負責工作與執行狀況: 針對行程安排,基於當地華校的需求、交通便利性及聯絡狀況與政治時局,我們採取相對較 為不順路的路程安排,以致於我們須增加交通時間與成本,並適時刪減部分的參訪行程,比 如先以中興中學為第一周的教學據點,刪減對緬甸撣邦、來果旺小學等地點的相關行程。 對於公關爭取資金贊助的工作,由於開始致電各單位拉贊的時間過晚,許多公司與非營利組 織之會計年度已結算,導致錯失許多獲得資金挹注的機會。然而,經由與其他公關成員的不 懈努力,我們總共爭取了超乎預期的金額,對整個出團的財務上有相當大的幫助。我亦持續 追蹤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申請的會外補助。日後若要出團,建議提早確認各公私單位之會計 結算時間、申請時間、申請需求條件,並做好追蹤與後續的聯繫工作。 針對教案的撰寫與教學,由於對於學生的華文程度未能事先獲得有效的指標資訊,更對當地 的教室設備、教學現場不甚了解,導致負責的許多教案未能完整執行教學,甚至導致整個教 案完全無法適用於學生,因此我們大多臨時更改教案、教材,並改變教學方法,如放棄投影 機教學改僅以直接講課為主,並提升個人教學技巧。這次出團我也協助將所服務華校的學生 程度、教室設備建檔,希望以後出團的志工在寫教案時能有所依憑,並加強教學技巧、班級 經營的訓練。 3. 自我期許: 出完團,我不但得到許多寶貴的經驗,不論是作為團體中的一員,抑或是作為一名來到泰北 的國際志工而言,不但開拓了更廣的知識視野,個人的心靈也有所成長。因此,未來我希望 能多多參與類似的服務隊或是學習、調查團隊,相信定能讓自己有所成長。我也會將這次出 團的經驗透過心得分享的方式記錄下來,並以成果展的方式推廣,讓更多人知道泰北的故事。 12


(六)陳彥如 1. 系級:國立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三年級 2. 負責工作與執行狀況: 在團隊中我主要負責攝影的工作,拍攝的主要內容為華校參訪。捕捉與校方談話、校內建築、 教室設備等照片,由於參訪時間大多一至兩小時,拍攝校內景物的時間較為不足,因此產出 的照片相對少。 在華校進行教學期間,我擔任助教的角色,主要輔導程度較差的同學以及提供主授課堂範例。 助教的角色可以使主授的課程進行更為順利,可以讓跟不上的同學掌握老師上課的進度,從 旁用更為簡單易懂的方式解說使其理解,也能促進其上課的意願與興趣。助教有時也讓主授 臨時增加課堂範例,像是演戲、說出自身生活經驗等,讓課堂上的互動更加多元,而不是只 有填鴨式的教學。 3. 自我期許: 期許自己可以將泰北的故事帶回來台灣,讓更多人知道泰北的現況以及歷史。可付諸執行且 有效的方式為將 25 天的經驗化為文字,以部落格的形式產出,使泰北與台灣的連結更廣為人 知。

13


14

(七)黎妙詩 1. 系級: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二年級 2. 負責工作與執行狀況: 關於志工基礎訓練和特殊訓練方面,我個人首先在台北 e 大學習網註冊賬號和熟悉網站內容, 之後整理出一份台北 e 大學習網的操作手冊讓團員們自行註冊並且完成線上的志工基礎訓練; 然後我再通過搜尋、郵件、寄信等方式和各個志工單位溝通,確認他們在 2017 年的 9、10 月 份是否舉行志工特殊訓練,之後再提醒團員們去報名和準時參加志工特殊訓練;完成基礎訓 練和特殊訓練後,協助團員們取得訓練證明和志願服務冊。這整個工作過程中完成得較為順 利,團員們也十分樂意參加志工訓練,結果很好。在這個過程中,我在尋找舉行志工特殊訓 練的志工單位中由於沒有詢問過前輩們的意見,導致花費時間很長,因此我在這次的傳承資 料中已經把接觸過的志工單位的網站等輸入好,讓下一屆團隊效率更高。 關於機票招標的工作,首先是與旅行社聯繫,並取得兩份已蓋章的估價單,同時完成商情分 析表和學校的財務勞務規格書一併送到學校的課外活動組,由課外活動組的負責老師檢查後, 交到採購組進行公開招標,期間要保持與課外活動組的負責老師的聯繫,一直跟進招標的進 度;有旅行社成功得標後,便交給旅行社個團員的護照資料進行機票的訂票,完成訂票後再 仔細檢查電子機票的各個事項,確保整個團隊能夠如期順利平安出發。本次機票招標結果是 成功的,在執行工作時我能夠與團長、旅行社、和學校負責老師保持緊密聯繫,確保機票招 標有在進行中,避免正式投標時由於時間拖太長而到時價格上升得太快,還有提前準備好團 員的護照影本,在旅行社得標後馬上進行訂票。機票招標工作是一項繁瑣長期的工作,我個 人覺得如果做到:事前完全清楚了解整個機票招標工作的流程和整個流程自己所需要扮演的 角色究竟是什麼,那麼整個機票招標會完成得更加順利。 3. 自我期許: 在之後的時間,我希望增加自己在電腦應用方面的軟實力,例如文書等工具更多功 能的發掘、 Photoshop、Sonyvegas 軟體的應用學習。


(八)林嘉蒨 1. 系級: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三年級 2. 負責工作與執行狀況: 在團隊中我是負責器材管理的部分,以隨時清點社團重要財產為主要工作。就執行情況來說, 於服務期間所攜帶的器材大多有使用到,使用率高達九成,但唯投影機的部分建議可以減少 攜帶數量或是不攜帶,因投影機的使用效果較差且負擔較重,在服務據點的轉移時稍顯累贅; 就器材清單的部分,建議可以活動項目作為分類單位,以避免進行教案時而遺漏器材;就器 材分配的部分,建議可以添購一個公用行李箱用來放置社團器材,以免器材分配至各團員之 行李箱時而造成遺失之風險,也不會對於團員的行李負擔加重。 在華校進行教學期間,我是擔任助教的角色,主要在課程進行時在學生一旁輔導其上課學習。 在一個班級中往往會有中文程度較差的同學,在老師上課的過程中,他們總是會無法確實掌 握老師上課的進度或是內容,因此助教可以發揮其作用,在一旁協助教學並做解說,讓他們 跟上老師所講授的內容,而促進其學習的意願,但可惜的是我們教學的時間較短,無法在短 時間內縮短學生們的程度落差,因此倘若能在一個據點加長教學時間,相信在學生的程度地 縮短上會有更明顯的成效。 3. 自我期許: 透過此次的泰北服務過程中著實學習了不少,希望在未來能更充實自我,並將我從社會中所 獲取的反饋給在社會中有需求的人,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一點。

15


(九)王昱富 1. 系級:國立台灣大學電機系三年級 2. 負責工作與執行狀況: 我主要負責出團前的保險與簽證、估預算、協助公關打電話及其他行政雜項、返國後的帳目 核銷。 除了帳目核銷是返國後的工作,其他工作在出團前都有確實完成,在執行的時候遇到最大的 困難應該是打電話。由於自己本身個性的關係,不太喜歡去請求不認識人的幫助,雖然最後 還是不喜歡打電話,不過最後還是有確實完成,其他方面沒有遭遇到太大的困難。 保險、簽證及估預算,如果有完整的傳承資料可以更有效率的完成;公關部打電話拉贊在我 們這屆整理出一份名單後,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社團的財務不應該再依賴少數私部門的大 宗贊助,應該多方接觸各個公、私部門,分攤每次出團的財務壓力,社團財務應該正常化, 負擔更多國內非出團的花費。 3. 自我期許: 希望自己在出完團以後仍能繼續落實服務的精神,繼續在學期中參與各種服務計畫,並將相 關經驗分享出去,期以自己作為影響別人的種子,發揚服務貢獻的精神。

16


(十)蔡玟煦 1. 系級: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二年級 2. 負責工作與執行狀況: 籌備過程中,我負責公關拉贊的工作、教案撰寫、成果攝影展的規劃。 公關的部分,我們希望透過這屆徹底地執行打電話拉贊並且記錄詳細狀況,建立完整的贊助 資料庫,重新製作一份拉贊名單,刪除完全沒有贊助計劃或可能性的單位,避免之後團員浪 費不必要的時間打電話拉贊。 教案撰寫的部分,根據我們出團後實際運作教案的經驗,發現學生程度的紀錄對於教案的整 體內容的設計比預期中更加重要,因此本次出團已有對於學生程度客觀的紀錄。此外,根據 與校方實際的對談、跟學生面對面的互動,我們發現對學生而言,比起閱讀,更需要口說以 及寫作的訓練。因此建議之後的團員可以設計更加活潑的教案,誘導學生思考及發表意見。 成果攝影展的部分,由於尚未執行、展出團員的作品,未能提出對攝影展的檢討。此外,攝 影展又是以往社團未嘗試過的成果發表形式,故在籌備上比較沒有頭緒、也比較不嚴謹。希 望透過這次的策展經驗,記錄下籌備時遇到的問題、籌備的 SOP,將來能夠提供給未來的團 員,讓他們在程序上能夠有所依據,對於攝影展的形式能比較有所掌握。 3. 自我期許: 當初會選擇出團,就是希望自己可以透過國外的志工服務,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並且了解志 工工作、建立服務觀。比起其他團員,我對於中華文化的傳承沒有什麼使命感,也沒有感覺 到回饋社會的義務性,因此出團時對自己沒有太多的期許,只希望自己可以盡可能地了解當 地,並且客觀的紀錄所見所聞。

17


(十一)潘佳琳 1. 系級: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二年級 2. 負責工作與執行狀況: 我是 2018 寒假泰北團的公關部部長,公關部的工作內容是協助泰北團與贊助商取得聯繫,並 持續保持聯絡,以爭取到資源補助。 從 2017 年 9 月留意公私部門補助大專院校社團活動的計畫,10、11 月密集的撥打第一波贊 助電話給宗教團體、人民團體、基金會等等,並準備計畫所需的文件。11、12 月寄出企畫書 和公文,或是進行簡報,並撥打第二波追蹤電話,確認贊助商的贊助意願和回饋方式。同時, 也需要與學校課外活動組保持密切聯繫,了解是否匯入贊助款,和開立收據。出團回國後, 協助贊助回饋,如成報、親自簡報和成果發表等,並將公關筆記傳承給下一屆學弟妹。 主要檢討和建議事項是傳承資料和掌握時間。有效的傳承資料能不平白花費時間就找到贊助 商,另外,因為各項計畫和各單位的申請時間都不同,所以要先把時程規劃出來,並有效的 執行避免錯過。 3. 自我期許: 歷經了 25 天的團體生活後,我開始注意一些生活上的小細節,比方說:吃飯前幫忙擺碗筷, 飯後幫忙擦桌子等等,這些小細節可以看清楚一個人家教和性格,我認為這是值得維持下去 和非常重要的。 此外,這次在華校遇到的學生們,他們利用早上的時間在泰文學校進行國民義務教育,然後 利用晚上的時間學習中文,而禮拜六早上更是六點就開始上課了。看到他們不像其他同年齡 的孩子一下課就玩耍,一放假就出遊,而是不斷努力精進自己的語言能力,也開始規畫職涯, 我一開始相當震驚,但也感到很欣慰,希望多了一種語言,能夠真正幫助他們未來的發展。 而於我而言,也應該去找尋自己的夢想和實踐之。 18


(十二)李辰恩 1. 系級:國立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三年級 2. 負責工作與執行狀況: 我主要負責教導學生的工作,也就是每天晚上的進班教學。針對自行編製教材的執行效果較 為不佳,主要是學生的程度與想像中落差過大,教材過於艱澀難懂,使用上較為不便。因此, 教學上需靈活彈性的變換教學方式,以適合學生的程度。另外,本次已建立學生程度相關資 料,錄製上課學生反應,以及電子檔對學生程度之描述,提供下屆出隊的教案方向建議,以 利未來設計之教案能更為貼近學生。 3. 自我期許: 首先,對團隊的意見,建議未來可嘗試直接授課學校教材,採取與當地老師教學雙向交流, 提升師資培育能力。第二,希冀青發署協助創辦一個泰北服務團交流網路平台,將各個團體 的資料匯合分享,團結各方的力量。或者協助發送新聞稿,增加媒體曝光率,甚至可以在各 團出隊後,辦理一個共同的成果發表會,可用簡報方式或者海報展覽方式,讓我們的出隊能 量分散出去,將泰北的需要與感動帶給更多人!

19


(十三)林政緯 ( 隨團老師 ) 1. 職稱:國立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 副教授 (十四)周崇熙 ( 隨團老師 ) 1. 職稱:國立台灣大學獸醫系 教授

20


21


二、志工青年培訓過程與影響 為提供團員足夠的服務訓練,並充實背景知識,服務訓練計劃為以下列之香木。經過兩學期 的服務訓練計劃,累計服務經驗,以期望社員們到泰北服務時能臨危不亂,且用心執行服務 工作。 (一)社課培訓: 社課內容為泰北華人文化、華教現況、孤軍議題等背景知識,並且透過「泰國常識小教室」 使隊員對於服務地區,不論是在政治、文化、經濟、教育、飲食等不同面向,都有深刻了解。 此外,邀請講師到社團分享實際教學經驗,以及在出隊後要以何種思維進入田野觀察。盼使 社員到海外服務能順利進行,並和服務對象建立良好關係,以及促進自我成長。 (二)平服計劃: 平服是關懷、陪伴獨居老人的服務。本社與弘道老人基金會合作,於學期中的四個週末會分 組拜訪內湖獨居老人。透過長期關係建立,對於我們來說,平服就像是去陪伴我們的爺爺奶 奶、陪伴朋友一般,還能夠藉由與長者的對話有雙向交流,分享彼此的生命故事增加社員人 生閱歷的積累。 (三)學期中營隊: 透過舉辦「創意閱讀營」,一方面訓練團員教案撰寫與團隊溝通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則是 藉由書籍閱讀,帶領萬華社區學童進行學習,盡社會關懷之目的。同時,期望能激發學員對 於閱讀的興趣,藉此拓展世界觀、啟發對於生活周遭的好奇心,成為社會關懷視野的人才。 (四)急救訓練: 透過參與臺大舉辦的海外急救訓練課程,由講師教導同學各種急救方法,並實作操演與測驗, 已被出團時的緊急狀況。課程包含包紮、搬運傷患以及 CPR,讓同學清楚了解各種急救的正 確方式,使團員在日後遇到類似狀況,能夠臨危不亂,發揮所學,將傷害降到最低。 (五)泰北讀書會培力: 由於出團到泰北服務前,必先充實泰北歷史文化等相關知識與服務心態,以利團隊能在當地 快速融入,反思社課中所學的背景知識,與當地互相參照,而有深刻體會。加深團員對於泰 北地區文史了解,以及建立正確服務心態。 (六)教案驗收: 從下學期開始的教案撰寫,到四次定期驗收,掌握所有籌備情形,並提供適當的建議與回饋, 期盼能夠帶給當地學生最有收穫的教學內容。 (七)工作準備: 在出團前舉辦為期四天從早到傍晚的營隊活動工作準備,使所有團員能夠在出發前,試教教 案、團員互相回饋、順流、練習活動。藉此訓練社員、團員的領導、溝通能力,以及教學能 力與耐心。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二、泰北服務活動介紹 (一)中興中學 1. 教案名稱:「中興中學課本教材延伸課程」 2. 日期:1 月 22 日至 1 月 26 日 3. 上課時間: (1) 第一節:17:00 至 17:45 (2) 第二節:18:00 至 18:45 (3) 第三節:19:00 至 19:45 4. 教學主旨:挑選中學生課本中的五位作者,以一天一 位的方式介紹。教材上,運用作者書寫的文章和流傳下 來的奇聞軼事讓學生們了解其嗜好、家庭、人生志向等 等。除了傳統的授課方式外,我們也將討論帶入教學中, 鼓勵學生們思考,也訓練表能力。

35


36


37


38


39


(二)群英中學 1. 教案名稱:「群英中學應用中文課程」 2. 時間:1 月 29 日至 2 月 2 日 3. 課程時間: (1) 第一節:18:10 至 18:55 (2) 第二節:19:15 至 20:00 4. 教案主旨:據歷屆服務經驗顯示,群英中學學生中文程度較佳,能與我們流利溝通,本次 的教學打破學校課本內容框架,藉由多元、且貼近學生生活的議題討論,例如引入科技、環保、 觀光等議題,搭配影片欣賞與議題討論,鼓勵學生勇於發言,進而使大家互相交流,盼能激 發學生的創意,同時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40


41


42


(三)熱水塘榮民之家 1. 服務時間:1 月 29 日至 2 月 1 日,共四天。時間約為 10:00 至 13:00。 2. 服務內容:兩兩一組陪伴六位大爹。在行前,我們有規劃出每日的活動內容,但實際執行 上陪伴的方式很多樣,依大爹們的喜好,有的會讀報紙,有的會散步聊天,也有和大爹一起 看紀錄片的。另外,我們也會幫忙打掃環境和採買日常補給品,而此次因為年節已近,我們 會寫春聯,並幫大爹們貼在房間門外,讓榮民之家有過年的氣息。下表為行前活動設計,與 當地實際執行狀況。

43


44


45


(四)滿堂之家 1. 服務時間:2 月 5 日至 2 月 6 日,共二天。時間約為 20:30 至 21:30。 2. 服務內容:我們將孩子大致分為年紀較長與年紀較小。年紀較長的孩子們通常會乖巧地坐 著寫作業,所以我們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課業輔導。若是課業已經完成的孩子,我們會和他 們聊聊近況,互相分享最近發生的事情。另外,年紀較小的孩子較好動,所以團員們會把他 們帶出教室,在走廊邊唱歌和跳舞,或是玩一些小遊戲,讓他們在整天的課程後,能有一段 放鬆的時間。 (五)培英中學 1. 服務名稱:「培英中學繪本閱讀教案」 2. 服務時間:2 月 7 日至 2 月 8 日,共二天。時間約為 18:00 至 20:25 3. 服務內容:針對小二和小三的學生,由一位團員帶領五至十位學生閱讀繪本。閱讀時以學 生們閱讀為主,團員們從旁修正其發音,並閱讀結束後,加強ㄅㄆㄇ正音的部分。此外,我 們也在服務的第一天先進行觀課,觀察老師們的教法和學生的程度,並做紀錄,使未來在培 英中學的服務可以更加有效率。 (六)Warm Hearts Foundation 1. 參訪時間:2 月 9 日至 2 月 10 日 2. 參訪紀錄與心得: Warm Hearts Foundation 位 於 清 邁 府, 由 Michael Shafer 和 Evelind Schecter 夫 妻 於 2008 年創立,致力於推動偏鄉少數民族的孩童教育以及創造在地的工作機會。 透過育幼院 的成立以及微型企業的經營,Warm Hearts 盡力確保孩童的受教權受保障,並且以設計及網 路行銷協助當地的婦女以及弱勢族群的紡織技能得以被外界看見,而增加收入以支撐家庭生 計。 在訪談中,Michael 帶我們反思「服務」的意義以及我們服務的原因。對他而言,服務出自 於人們互助的精神。在他的人生經歷中,獲得外界無數的協助,而如今他希望透過自己的能 力以及影響力幫助社會中無法獲得同等競爭機會的族群。 以往泰北團參訪的據點多為華校,透過與校方的訪談了解泰北地區的教育現況,而這次的參 訪帶我們從教育以外的角度認識泰北。我們不只看見一個 NGO 能對當地帶來多少的機會,更 看見服務更加廣闊的可能性。

46


47


48


49


50


陸、 泰北出團服務與反思 一、 泰北文教 依華校參訪及進班教學的經驗,綜合描述各個團員目前對「泰北中文教育現況」的了解,並 且以學生、師資、社會環境等面向,說明泰北華教在不同的地區所面臨的問題。 然而,泰北孤軍後裔第三代日漸泰化,小朋友對中文的興趣不大,學習中文多為家長要求, 一是中華文化傳承,二是提高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針對此現象,我們也持續思考日後還可 為小朋友們進行哪些服務,並且進行服務重要性的反思

51


52

(一)黃愉芳 以自己在當地的感受的話,我認為最大、最表層的問題便是師資,不只是師資訓練不足, 在偏遠地區甚至連老師都聘不到,而老師的薪水多數都不高,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一種是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大學校取得的資源相較多且完善,有些甚至與台灣的學校 差不多,越往山下走,學校規模越趨完善,學生風氣也因此有很大的不同,大學校的學生在 口說、閱讀方面會比較好,也比較能帶一些活的、思考的議題討論;小學校的學生就會以填 鴨式的方式為主,盡量以字詞延伸造句來帶。總體而言學生在上台發表與寫作這兩方面都很 差,不管是大學校還是小學校,學生學習中文的目的也不同,不再是老一輩的最初延續中華 文化的想法了,當地學生有很多是根本不了解這段歷史的,近年來華文教育變成是賺錢最快 速的方法,很多學生學習中文是為了到曼谷去當導遊,一個月便開收入三四萬,導致現在到 中文學校上課的學生並不是單單只有泰北華人,當地的少數民族也一起上華校,甚至連泰國 人都一起學中文,如此一來,華校的性質變得像是中文補習班一樣,到底還是不是照著建校 初衷在走呢?我們對當地來說又是否有必要呢? 不過,我目前認為我們日後仍可進行的服務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針對華文來做服務, 但是是針對作文與上台發表這兩方面來進行。第二類是以華文為知識載體,帶給學生們與他 們平常接觸不太一樣的看法或是世界,沒有好壞,但是希望他們可以對未來有更多想法,不 要只是專注於當導遊這個行業,因為很多當地的老師其實很害怕學生因為短期的導遊所帶來 的金錢效益,而忽視導遊這行背後許多的不確定性。這次的服務讓我覺得服務最重要的就是 相互成長,我在學生上學到了很多,我相信我們的到來有好有壞,畢竟世界上沒有甚麼事是 絕對的好的,我希望自己的出現也有給學生一點不一樣的想法,或是激盪彼此固有的生活狀 態也好。 (二)黎妙詩 個人覺得目前泰北華文教育整體來看是發展不錯的,有教師工會的設置、有各種藝文比賽 的舉行。各個學校的課程設置都是比較多元化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 於學生,接近一半的學生缺乏學習中文的動力,學習態度不夠積極。始終華文是在晚上上課 的,每天只有兩三個小時,學校為了不耽誤白天泰文學校的功課而不會指派中文作業,因此 在部分學生眼裡,學習中文的重要性其實不高。同時班級內學生程度差太多,程有度差的同 學更不願意學習,不願學習導致中文程度不好的惡性循環。 於師資,泰北華校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師資缺乏,追根究底,其實是資金問題。學校 沒有很多資金而老師的工資很低,因此願意來教中文的本地老師很少。而校長作為學校的領 導任務,他的想法和理念也會直接影響他是否會為學校不斷爭取利益和資源,是否會不斷想 辦法改善改善學校的問題。 於社會環境,有一個學校能否立案的問題,這個立案與否又產生了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 一般而言,大的學校有成果的學校會更吸引各方人士的關注,有可能吸引更多資源,而小學 校本來就小,有沒有機會展示自己,因此並不能獲得很多資源去發展。 對於我們未來可以發展的服務項目,我認為我們可以帶職涯探討相關的營隊,讓他們看到


還有未來是有很多選擇的,同時各種職業都要用到中文,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中文的重要性。 因此,去泰北進行華文教育還是有一定重要性的,主要是讓小朋友看到外面世界很大,接受 到一點新的刺激,這是本地的老師比較少做到的。但是就個人看法,我覺得服務者的收穫比 被服務者的收穫要大。 (三)林嘉蒨 我認為泰北目前多數的華文學校都面臨師資不足的問題,在師資不足之情況下更難以去要 求教學品質的提升,所以希望能引進更多的華文教師進入,並提供教師條件較好的薪資,以 留住教師,否則現階段都是以大冬瓜帶小冬瓜之方式,且教師皆多為短期任職,對於學生中 文程度也難以更有效的提升。 由於中國崛起之因素,其市場逐漸變的廣大,所以想要創造泰北學生在就業市場之競爭力, 我認為應提供其較應用性的中文,古文等國學常識較不適合他們,且內容枯燥,使得學生對 中文的興趣也開始降低,所以從生活用語到職場中文用語較適合未來之教材取向。 (四)李辰恩 我認為泰北不同的地區都面臨著共同的問題就是資源的分配不均,以及師資的匱乏,而社 會環境的影響主要反映在身處城市的繁盛程度,對於孩童接收的教育資源甚至是學習競爭力 都有息息相關,在山區的小孩對於課業的要求就不如平地的學童高。 說實在的,泰北的中華文化傳承,我倒認為做的比台灣還要好。而對於提高就業市場的競 爭力,可以將教材融入一些較生活化的對話,訓練孩童的表達能力,讓他們表演戲劇,是一 個很好的方式讓他們說中文表達。 (五)蔡玟煦 學生方面,我覺得比較大的問題是缺乏對中文的興趣以及家庭經濟的狀況。在中興中學和 群英中學,班上程度較好的同學家境相較其他學生也比較好。那班上程度較差的,和他們聊 過天後,發現許多是隔代教養、有的是單親家庭,然後家裡以農業為主要的收入來源。因此 有的學生假日的時候就需要到果園或茶園幫忙,自然地念書的時間就比較少。當然家長對學 生成績的要求可能也會比較低。至於對中文的興趣缺乏,我認為是因為平常的中文教學過於 填鴨、難度過高,導致學生在學習上無法獲得成就感。 師資方面,就我們去旁聽的建華中學討論。我旁聽的班級是教務主任上的華文課。簡述之, 非常無聊,學生反應也非常差。我分析的原因,第一,教師的個人魅力缺乏,可能教師本身 也習慣填鴨式教育,故不知道如何用其他方式教學。第二,教師的能力不足,聽課時發現老 師本身有些字音是發錯的,自然學生在學的時候,也會學到錯的。 在中興中學教學時,許多學生告訴我們,他們希望念完華校的國中之後就可以到曼谷當導 遊,而這個是許多校長不樂見的。因為一旦當上導遊,就會習慣導遊工作的高薪,加上導遊 不同於多數藍領工作,不需要進辦公室。而根據校長們所言,許多學生當過導遊之後,想要 尋求比較穩定的工作時,往往會因為無法適應規律的工作生活,而逼不得以繼續擔任導遊。 因此,我認為拓展學生對於無論是社會或是單純職業的視野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跟他們分享 職業類別,更重要的是給他們願景,讓他們把眼界放寬放遠。

53


(六)陳彥如 目前對於泰北中文教育現況的瞭解,以下就學生、師資、社會環境的面向觀察可得,華校 最不缺乏的就是學生,學生組成的不僅僅是華人,更有少數民族,甚至緬甸、寮國。也因為 社會環境的因素,使得許多少數民族也來學習中文,希望能夠改善生活。而師資是泰北中文 教育最為缺乏的,因為老師大多是大冬瓜帶小冬瓜,學歷大多國、高中畢業。鮮少有外來的 台灣、中國的老師來教導他們,即使有外來師大多是短期任教。 由於泰北孤軍後裔日漸泰化,因此我認為日後可以為小朋友們進行的服務內容可以更為多 元。以華文應用的課程為主,主要是引發小朋友們對中文的興趣,教學方式應活潑生動,不 應以填鴨式教學為主要方式。例如,中文歌曲的歌唱教學與歌詞賞析、演講技巧等。由於此 次在中興中學的教學,大多還是以古文教學為主,較難引發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 (七)廖郁翔 泰北華教主要面臨的問題便是教育資源分佈不均,許多位於交通相對便利的學校掌握了教 育資源的流向,且普遍有師資不足的問題。根據觀察,許多偏遠的學校缺乏教室與老師,導 致有兩年級併班教學的狀況,電腦設備也相當缺乏。即使在教育資源對豐沛的學校,許多老 師甚至僅有華校高中或國中的學歷。在外部環境方面,由於泰國在泰北實施泰化政策,華校 轉型為夜校,導致學生課業壓力增大,學習動機下降,以至於課堂出席率不高。除此之外, 泰文學校亦有中文課程,致使學生對於在華校上課顯得較無動力。 經歷這次的泰北服務,我們在教案的施行中發現他們並不都對於中文的學習毫無興趣,反 而許多人希望就讀泰國大學的中文系、抑或是當導遊。實際上,由於現今的國際政治經濟形 式,中文已成為就業市場相當重要的語言。我認為我們可以設計一些關於生涯發展的教案以 及中文的實際應用,讓他們可以了解自己未來的志向與興趣,並進一步伴隨著中文的學習發 展。

54


(八)黃宇萱 1. 師資不穩定 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會面臨師資不穩定的問題,泰北華校的老師主要來自幾個管道:當地老 師、台灣外派替代役、短期志工老師。由於華校經費有限,故老師薪資都不高,根據調查, 老師最高薪資大約一萬泰銖左右,最低薪資可能只有四千泰銖,甚至更低,因此許多當地老 師可能會因為工資太低而離職。至於台灣替代役老師或是其他國際志工都是屬於短期的,有 的只待幾個月,長一些的可能待上 1、2 年。這樣的情況導致學校師資極不穩定,老師流動率 過高。若是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學校就會經歷一段空窗期,或是只能找完全沒有經驗的老師 來幫忙代課。這對於學生來說也有非常大的影響。學生有可能因為不停更換老師而無法適應 不同老師的教法,甚至漸漸對學習失去興趣。 2. 教材老舊、不符合學生程度 (1) 華校參訪期間,我們到了一所位於清萊的滿堂村建華中學做參訪。與校長訪談期間,我們 談到了學校所使用的課本版本問題,才知道原來當地因為資源不足,有些科目(例如:公民、 自然等)直到現在還在使用民國 86 版,也就是說直到今天孩子們還在接收已經落伍的資訊, 比如公民課還在教三民主義。這在我們看來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但是由於一直沒有新的課本 帶入泰北,因此當學校需要用課本時,只能不斷的翻印舊課本。 (2) 此外,所有華校的小學部所使用的課本都是又僑委會所編的泰北版課本,內容相對來說較 簡單,也比較符合泰北的情況。比如:泰北版的國文課本都是白話文,學生容易理解;內容 也會設計與泰北當地歷史、文化等方面相關,使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比較有共鳴。但是從國中 開始,課本便全部改成了台灣南一版,從泰北版課本跳到南一版課本,中間的難易程度落差 相當大。學生突然要接受大量的文言文,以及一些與自己成長的文化背景無關的知識,讓他 們很難接受。漸漸的,就會開始出現大部分學生對於上課失去興趣,老師有教學生卻沒有懂。 3. 學生學習動機不明確 在泰北進行教學期間,團員之間常常在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泰北人為何要學習中文?為 何還要上華校?我們可以說這是因為他們是泰北的華僑,因此必須要傳承中華文化,但是這 是老一輩才會堅持的想法。新一代的年輕人更加泰化,對他們來說學習中文與其是為了傳承 中華文化,不如說是他們將來踏入社會的一大利器。很多學生學習中文的目標只在於將來能 夠當導遊賺錢,因此課本當中的文言文、或是公民、歷史、地理等科目的內容對他們來說都 沒什麼意義。況且,由於泰國政府並不承認華校,因此學生還是以泰文學校的課業為主,當 華文學校的課業已影響到他們在泰文學校的課業時,很多學生都會直接選擇放棄繼續唸華校。 最後,以我的觀點,我希望他們能夠一直傳承中華文化,我相信國家身份的認同並不影響 族群的認同。但是我們能做的的確很少,畢竟我們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年出現不到兩個禮拜的 志工老師們,說是志工,但是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兩個禮拜的時間不足以讓他們的中文 有飛躍的進步,也不足以傳承中華文化。傳承這件事情是需要時間去耕耘的,一代一代堅持 地做下去,那才能夠達到傳承的效果。如今泰北華僑泰化日益嚴重,他們的環境已經越來越 難讓他們保持着中華文化的傳統。現在還有一群長輩們在為傳承中華文化而努力,但是我無 法肯定若是哪一天新一代沒有人願意再繼續做下去,那麼也許泰北會再也看不見華人的色彩。 我想我們去當地唯一能夠帶給他們的就是不同的刺激吧。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很大,他們可 以擁抱很遠大的理想,然後努力去實現,而不是只有趕快畢業出來工作的這條唯一道路。

55


(九)王昱富 就我在泰北所見,我認為泰北華教普遍都有 (1) 文化傳承與身分認同 (2) 出路選擇受限的兩 個問題。第一個文化傳承的問題是新一代的小孩子日漸泰化,但他們父母那被卻還是深受中 華儒家思想的影響,這點尤其在群英中學校長的身上更能看出,校長那一代直接受到來自中 國父母的影響,但新一代卻是在泰國土生土長,有點像是現在台灣新一代的年輕人所面臨國 家認同與本土意識的崛起,我們的臍帶不再與中國相連,孕育我們的是台灣的土地,泰北亦 然,而在泰北更顯而易見的是泰語已變成他們的母語,泰化對他們來說將成為必經的道路。 第二點則是受限於泰北村落環境,對他們來說他們沒有太多受優質高等教育的機會,泰北小 孩的家中多務農,急需長子長女工作分擔家計,泰北小孩幫家裡採茶、工作都是理所當然, 畢業後多數選擇賺錢快速且容易的導遊為業,在我的認知裏,要達到階級流動的必要手段是 教育,在泰北,家庭環境限制了他們受教育的機會,多數孩子根本沒有心力接受更高階的教 育,獲得更有知識、技術含量的工作,這也是多數北校長所擔心導遊並不能作為長久之計的 緣故,但似乎校長也無法改變泰北小孩離鄉當導遊的趨勢。 對於服務項目,最好我當然希望能達到文化傳承的目的,但在相處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 到泰北小朋友的華文能力已經不足以承載這一目的了,他們要理解白話文就已經很吃力了, 要他們讀懂並理解文言文是天方夜譚。希望往後的出團能著重在溝通跟拓展他們的視野,華 文對他們而言作為謀生工具並不需要如我們母語人士深厚的文學常識,我認為精進中文能力 是他們自己有心才需要刻苦學習的事,而我們能帶給他們的就是讓他們看見這世界不同的面 相,帶給他們一些來自外界的刺激和思想。 (十)潘佳琳 以學生來說,在華校認真學習的誘因低。念好中文的確可以使你未來有更好的收入,但對 於仍在求學者,「賺錢」的動機是不明確的,他們往往不太清楚未來的方向,所以現在花下 課後的時間來學習對他們來說,學好的動機不大,效益也就不大了。然而,這個動機效益說, 不適用於為自己想比較多的孩子。在我們這次交的學生中,你會感覺到認真程度的嚴重落差, 對未來較有想法者會比其他孩子更專注於上課和寫回家作業及複習,儘管他們的中文程度不 好,但卻上課的態度與其他孩子明顯不同。 以師資來說,在清萊及清邁就能有明顯分別,但我不這點我不太確定是否因為我們再清來 去到許多小學校。清萊的許多小學校沒有適合的教師,大孩子帶著小孩子上課的例子很多; 但清邁的問題就較輕微,如熱水塘村與黃果園村的中學,都有較齊全的師資。 泰北的社會環境傾向讓孩子繼續待在泰國學習和發展,所以學習中文僅僅是為未來工作上 的錦上添花之舉。我認為日後,可以編列貼近生活的課程提升學生的學習意願,或是透過這 次的教學打開學生對學習中文的想像。 其實,我們的服務對他們來說可能是一種幫助,也可能是一種負擔。有些孩子可能會達到 我們的成效,而的確打開他們對未來的想像,開啟了某部分的開關。但對於大部分的孩子, 他們非常可能因為這堂特別的課,而認為平常的課程很無聊乏味,這種新收不回來的狀況會 成為很嚴重的負擔。但亦不是完全無法解決,我們可能會有兩種風格的教案,一為,相似於 他們平常老師的教學,就像是過去實習老師教學時,雖然個人風格和作法會有不同,但基本 上課程進行的狀態和步驟差異不大,故實習結束後,學生並不會有不適應的現象。而另一為, 完全代不同於課本的教案,類似於今年在群英的中文應用課程,我認為需要讓學生們了解這 一個禮拜要學的是什麼,會以什麼方式,並且會學到什麼;這樣就算是與平常課程有所差別, 學生也不會懶得聽,覺得是在玩樂,我們可以試著訂出評量方式,不管是小組積分或是紙筆 測驗。有一個成果期望去達成,並且事先告知就維持一個禮拜,便能有效解決未來不適應和 對課程不了解的問題。

56


(十一)蔡文蔚 泰北華教面臨到最大的課題是他們先天上無法挽回的頹勢與現實上的資源差距,此二者為 整個泰北地區的華文學校都會面臨到的問題。 1. 先天頹勢: 上課時間位於泰文學校的放學之後,這絕對會影響到學生的上課意願和學習動機,外加語 境和文化環境上的差異,當要一個成天浸淫於泰文、泰國中部的主流文化和泰文語境中的學 生,轉換成不同的語言和不同的文化,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2. 資源差距: 雖然以下會用很概括式且沒經過嚴謹推論的方式來敘述,我還是維持此看法。華文學校所 在地區的發展或許會影響到該地家長對於讓學生就學的意願,除此之外也會影響到能負擔學 費的高低、對於教育的觀念想法等。這會直接導致華文學校在學費收取上的困難,進而影響 到老師的薪資待遇、教學品質和人才流動,最後又回到能否吸引學生身上。如此循環周而復 始,難以跳脫。 在我的自身經驗中來舉例,A 校因為位於知名地點,不管係農業或是觀光業都較其他地方 發達,所以某種程度上擺脫上述循環,可提高學費和教學品質,甚至引進類似台灣公立學校 的福利制度等,在辦學上可說是成功的案例。B 校所在地區有他們高度倚賴的產業,整體發 展還不錯,但是我們在白天上學的時段都可以看到一些學齡的少年在路邊工作沒有去學校, 我們很難從這個案去推論,但是從和該校老師 ( 過往就讀 C 校 ) 長期的聊天過程中可以知道 他抱怨 B 校和 C 校的差異,認為 B 很多制度層面上都比不上 C,而該老師也只會再待一學期 便要返鄉。至於 C 校成為難以歸因的案例,因為有大量的外部援助幫忙致使其發展再泰北令 大多物華向難以望其項背,儘管該地的發展不甚高。或許我們從這幾個簡短的例子來看,城 鄉差距這件事難以歸因到所有的案例身上,但如果用資源上的差距或可簡單地去概括。 3. 小結: 以上我只簡單討論到整體層面現實和制度上的問題,對於學生的問題上因深入認識人數有 限,難以進行整體的敘述,況且以目前自己得知的資訊上,個人差異性極大,不管是來自不 同學校的學生或是來自同一所學校的學生,對於自身在華校的學習和自我的選擇都有非常多 的不同,故因此不加贅述。 在服務項目方面,本人以為會依不同學校來看是否需要作出調整,在簡短的一個星期之中, 我們能做到的頂多可能朝兩個面向去發展:其一為盡量不打擾到當地,以和當地既有教學無 縫接軌並且帶進一些我們自身觀點為目標,以達開拓學生視野以及能力的目的;其二是在當 地允許的情況下去帶給他們歡樂或是學校希望給予校方平常不能給予的面向,以朝能跳脫課 本、使用中文進入自己生活之中的目標前進,諸如王團長所提過的水果就是很好的例子。但 仍些許的困難有待解決: 我們絕大多數的團員非師培生,日常鮮少甚至近乎沒有接觸過中學團體教學的現實執行層 面,要用正規的教法甚是困難,對於當地學生的了解也有限,很難去掌握因材施教的原則。 其二在於,這很短期,文化的融合需要長時間的環境,所以有時淪為歡樂,像是廟會一樣結 束就沒了,回歸日常依舊無法增加實際應用的能力。服務或許是件雙向的事情,只是實際上 不會有所平等。我一直嘗試去在服務結束後和當地的學生或老師盡量保持聯繫,來減少服務 性社團一直被批判的「來了就走,然後呢?」的情況,但是在實際層面上,這不是我單面想 要就可以做到的,需要依賴雙邊的努力,失敗的經驗非常多,可是也有成功的部分,至少讓 學生長時間能練習使用中文來進行聊天和表達自己的能力。如果說在那麼多人裡面我們能拉 著一個人進步,那也勝過完全沒有,也算是有所幫助了!

57


二、 與歷史對話 我們之所以到泰北服務,很大一部份是因為 泰北孤軍的歷史,藉由團員在泰北的服務經 驗,以及陪伴熱水塘榮民之家的榮民。我們記 錄下我們的所見所聞,並把讓更多人看見泰北 孤軍的歷史。

58


(一)黃愉芳 關於泰北的這段歷史對台灣來說越來越不受重視,尤其是在宣傳社團的時候,聽到泰北會 有基本背景知識的人大多都已上了年紀,也不免有刻板印象認為我們社團中都是國民軍後裔 才會想去做服務,而年輕人通常都是對泰北一無所知,講起歷史還要開始搜索高中世界歷史 裡的一小塊記憶,對於中國來說,我自己是覺得中國對這塊地方的關注部論是在經濟上、教 育上的推行都很積極的在推行,也許在歷史上有黨派的問題,但是再怎麼說離泰北地理位置 最近的不是台灣,而是大多數老兵的故鄉雲南阿。對我自己的話,這段歷史很複雜,感覺泰 北有著這樣一段莫名其妙與我自身有淵源的歷史,但是自己卻不是很明白,到當地一直都有 一種既親切卻又奇異的感覺,歷史的影響至今還在,但是時間仍舊持續在行走,對於泰北得 未來,我很好奇。 此外,大爹對於我們來說就是歷史中的人物,有種遙遠、無法體會他們的處境的感覺,我 的大爹至今還停留在國民政府時期,收藏著中正紀念堂建堂十年的紀念書,每每看到書中的 蔣中正、孫中山,他都會很開心,他沒有讀過書,一懂事手中就拿上了槍枝,一路到現在, 在泰北當地,我們口中的「榮民之家」只是「養老院」,每每跟大爹坐在石椅上曬太陽就有 種寧靜的感覺,但是放眼一望,兩邊山坡上滿滿的塚墓及亂葬崗,卻直直的網眼裡刺,現在 看起來平靜的小徑,當時又是如何呢?兩旁的玉米都已枯萎,榮民之家的大爹也從一百多位 至今寥寥可數。 (二)黎妙詩 在 1949 年國共戰爭後 , 一批從雲南撤退的國民黨軍隊埋伏在泰緬山區中準備攻回雲南 , 儘 管當時聯合國要求撤軍回台 , 但是接到領導「明撤暗留」命令要守在那裡隨時準備反攻大陸。 因為是在泰緬邊境,軍隊幫助剿滅苗共和泰共,為了獲得泰國身份證留在泰國生活。然而, 獲得身份證的只是一部分人,幸運的他們可以在泰國安居樂業,然而還有一部分人並沒有獲 得泰方所承諾的泰國公民身份,因此只能留在山區的村落中靠著慈善團體、基金會的幫助生 存下去,沒有公民身份也就沒有護照,連回去找親人的願望也只是想一想。 因此出團前,對孤軍歷史了解更多的是整個時間線發生了什麼故事,知道將軍領導人物的故 事。出團後,個人深刻覺得其實關注和了解這段這段歷史只是一個起點,今天的樣子比昨天 更值得記錄下來,我們更應該關心他們現在的生活狀態。 本次在榮民之家的主要服務內容是陪伴大爹,整理和打掃大爹的房間,補充大爹所需物資, 與大爹一起剪紙、寫春聯並裝飾房間。 這次我與我的夥伴是陪伴查金旺大爹。大爹在戰場上因為被地雷炸傷而失去了左腿,疼痛 到今天都還在,因此查大爹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自己的房間。一開始的時候,大爹比較拘謹, 與我們沒有什麼話聊,第二天我們帶上電腦和幾部關於孤軍歷史的紀錄片給大爹看,因為影 片中歌聲和影像,大爹對過去的戰爭故事的記憶被喚醒,變得比以前活躍和主動,積極地和 我們聊起當年的故事。儘管大爹帶有濃重的雲南口音,我們大概只能聽懂 50%,但是我們抓 住語句中的重點重複去跟大爹確認,這樣子雙向的交流讓大爹感受到有人陪伴著他關心著他。 出團前並沒有特別了解到大爹對於記錄片的喜好,因此在這個方面準備得沒有充分,都是 在當地準備的;我們設計的教案大部分都是手作教案,其實對於大爹來說是很有難度的,而 且由於每個大爹都在自己房間裡,很難讓他們聚集到一起做手作,因此準備的大部分教案和 道具都沒有用上。

59


(三)林嘉蒨 在泰北服務的 25 天後,我對於泰北孤軍的歷史有了一些了解。據我所知,泰北的孤軍之 所以存在的原因,是因為國共內戰時期因戰略因素,而被迫留在泰國,以期能夠反攻大陸, 但事與願違,礙於種種因素也無法撤台,只能留在泰國為自己的生存權所奮鬥,漸漸的他們 就在此處落地生根。 我在出團前對於孤軍這一塊的歷史是前所未聞的,完全不知道還有另外一批同是中華民國的 人民在泰北浴血奮戰,所以透過此次泰北服務之行,不僅開拓了我的視野,更是對於泰北孤 軍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是確立了我來泰北服務的意義。 這次我是與黎妙詩夥伴共同陪伴查金旺大爹。第一次看見查大爹就讓我有很深的印象,因 為查大爹的左腿在戰時被地雷所炸傷,因而裝上了義肢,拄著拐杖的樣子讓人看了心疼,但 更多的是對大爹的英勇感到佩服。查大爹是一個內向的人,不善言談,所以我們多以在一旁 靜靜的陪伴為主,或是適時的播放關於泰北孤軍的紀錄片來引起共鳴,因此查大爹也逐漸的 開始分享他以前所發生的故事,也讓我們能夠對於眼前的活歷史有更多的認識,其中,有個 讓人感到心酸的故事,就是孤軍在考科考牙戰役中為了合法的身分奮戰,開心的是戰爭打贏 了,孤軍們也能在泰國合法的定居,但其實有很多的孤軍並沒有拿到身分證,喪失很多公民 基本的權利,甚至不能回到雲南去尋根,回家鄉的機會都沒有,僅能一個人待在榮民中心, 接受最基本的生活照顧,孤老的生活直到生命終結,這是我對於大爹目前所面臨之處境最不 捨的地方。 (四)李辰恩 老實說在出團前對孤軍的定義完全不瞭解,只知道是一群逃到泰北的定居下來的軍隊。但 在出隊後,實際看到文史館、指揮部,甚至是到榮民之家陪伴大爹這些活動的運作,讓我對 於孤軍三軍五軍的了解更加的清晰,對於泰北前一段歷史也有種實地探勘的踏實感。 (五)蔡玟煦 因為國共內戰而分別遷徙到泰國北部的清邁、清萊和台灣的國軍,因政治因素而無法回到 自己的家鄉。 對現在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而言,泰北的孤軍應該是中華民國國民,也是國民黨的黨員, 理應透過各式方式確保他們生活的安穩,一如照顧現在生活在台灣的人民。 對中國政府,泰北孤軍的存在以及被承認,象徵著中華民國同樣存在。近年來,中國政府對 於泰北的華人不斷給予資金、升學、工作機會,甚至是發放身分證,試圖拉攏當地華人。就 我看來一方面是為麼擴張中國的政治版圖,一方面是為了對抗中華民國政權。 對我而言,出於自我認同以及從小的家庭教育,我對中華民國歷史向來無法連結。但進了社 團之後對孤軍歷史有進一步的認識後,開始發現歷史不應該是侷限的,而是盡可能全面的了 解這個世界的演進,包容社會的多元。 雖然仍未將自身與國共內戰的歷史連結,但因為瞭解孤軍經歷過的苦難和他們的奮戰精神, 而能更設身處地的瞭解我們那幾天陪伴的大爹他的一些價值觀或試歷史觀。像是我所陪伴的 岩陸大爹,在第三天的時候向我們展示他的珍藏品:中正紀念堂建立十週年的出版品。他只 要翻到有軍服的衛兵或憲兵的照片,就會很興奮地指給我們看,然後露出非常燦爛的笑容。 從這點就可以看出大爹對於軍服、軍兵的熟悉及喜愛。根據我們與岩陸的聊天內容得出,他 十幾歲的時候就進入了軍隊,除了當兵,他沒有從事過任何工作。因為當了一輩子的兵,所 以對跟軍兵有關的東西會特別感興趣。他對軍服的喜愛也展現在他的日常穿著,像是我們拜 訪他的這四天他每天都會換穿不同套迷彩服。

60


(六)陳彥如 原先對於「泰北孤軍」的了解僅有歷史背景,只知道孤軍為第二次國共內戰後自中國雲南 退入緬甸北境的原中華民國國軍。現今孤軍與其後裔居於泰國北部邊境,與緬甸、寮國交界 地帶。泰北孤軍所歷經的戰役、撤台等故事多所不知。 出團後,從華校參訪、參觀義民文史館、造訪三軍五軍指揮部等地,在這些地方駐留都看到、 聽到不少這段憂傷的歷史故事,對於這段歷史不僅只有文字的描寫,更有情感上的不捨。 這次我到榮民之家陪伴張銀松大爹,大爹總是喜歡到處走走,就連第一天我們拜訪時,他也 是出外到山下逛逛,到處看看有沒有可以成為他的收藏品的東西。最特別的是,銀松大爹是 大爹中唯一識字的一位,因此他很喜歡讀報紙。雖然不知道他是否真的理解其中的內容,但 每次聽到他用雲南話讀每一個字都感到格外的有趣,明明是相同的文字卻有不同的讀音。 後來,和大爹聊天才知道原來大爹原本並非居於榮民之家,是住在榮民之家附近,三年前 才住進榮民之家。他的背景也和其他大爹不太一樣,來到泰國的原因也不盡相同。銀松大爹 出生於昆明旁邊的一個小鎮,但因謀生不易,從中國經過寮國、緬甸等地來到泰國。先前去 過美斯樂、美賽、清邁、曼谷等地,曾經幫助泰國人走私販毒,因此被關了 1~2 年。所以, 每次和大爹聊天總會得出一句「販毒不好,不要販毒」的結論,也可以從和大爹的相處中發 現大爹不愛拍照或許和過往的一些風霜有關,對於大爹的過往也蒙上一層淡淡的憂傷。

61


(七)廖郁翔 這段歷史對於台灣的意義與影響在於,這批國民黨的孤軍名義上仍是屬於在台灣的中華民 國國軍,更有不少已在當初撤軍回台之後定居於台灣。由於這段歷史淵源,他們現今仍受到 救總與駐泰辦事處的救濟。我雖然是歷史系的學生,出團前卻對這段歷史不甚了解,研究相 關之著作亦少。經歷過這次出團,發現乃是由於這段歷史多以口述的形式流傳居多。也讓我 從實際的造訪與觀察中更加了解這段歷史與泰北的關係。 大爹作為曾經的孤軍,卻因為政治因素而流落泰北,除了無法回到其原生的家鄉,親人們 也早已在戰亂之中離散。在泰國的身分證亦是由浴血奮戰,犧牲無數生命而得。現今只能生 活在熱水堂榮民之家,雖生活固定有人救濟,卻仍是孤獨,飽受親友離去之苦。 我和伙伴一起陪伴一位名字為蔣金發的大爹,是原屬於泰北孤軍第三軍的老兵。第一天一 進榮民之家,便已看到大爹從房間走出來。我們和大爹在榮民之家附近散步,順便聊聊與自 我介紹。大爹和學長說的一樣,常常出去散步但走不遠,他也相當健談,雖然語言仍然令我 們半知半解,但許多較為簡單的對話還是可以理解。他非常喜歡茶,談起茶就會比較興奮, 不過目前只能知道他喜歡喝苦茶。隨著氣氛越發熱烈,我們便播放關於泰北孤軍相關的紀錄 片給大爹看,我偷偷觀察他看著自己也曾經發生的故事雖不發一語,卻頻頻拭淚,足見對於 影片的共鳴,我們也相當感動。之後,我們也進到他的房間,發現他自己養了四隻可愛的小貓, 原來大爹常常餵貓、和貓玩,估計這就是他排解長年寂寥的方式吧 ! 除此之外,大爹更常在房間外的板凳上曬太陽。相處後發現他的日常便是在房間與外面板 凳之間走動,每回到房間基本上就會抽一根菸,不過有時也不一定。大爹常常說到喝酒、吸 毒不好,不知道是否與早年的經歷有關。 就這樣我們和大爹相處了三天,我們也一起都培養了一定程度的默契,即使彼此都靜默著 也不覺得尷尬。 第四天,卻發生了我們意想不到的事,也嚇到了。這天的我們與往常一般,持續陪大爹聊 天、散步,我卻注意到了,大爹隨身攜帶的鐵棍從來沒有見到他拿來當拐杖用或有其他用途。 我猜測,他是將鐵棍當作防身武器用了,可是怎麼也想不通為甚麼。到了下午,原本和緩的 氣氛卻變了調,大爹突然大聲喊了一些我們聽不懂的話,情緒相當激動,雙手不斷重複擺著 一些手勢。我們瞬間不知所措,更怕有危險,幸好團長這時跑來關注,我們便趁機出去了他 的房間,之後他仍然持續發作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直到超過一個小時在外面仍聽得相當清楚。 經過大媽與其他大爹的說明,了解到他時常這樣「發瘋」、喝酒,甚至會打人,而武器便是 他隨身攜帶的鐵棍。這時我們才真正的,看到了大爹的另一面。原來,大爹平日的生活是相 當封閉的,不太喜歡與其他人接觸,唯有作為志工的大學生前來,他才敞開心房,我們也才 能與他相處得如此愉快。 即使出了意外,由於是最後一天,我們還是決定前去向他道別。敲了敲他的房門,他卻相 當清醒的打開門,相當冷靜地說道:「好,下次再來玩。」於是我們猜想,這段時間可能是 他自我「情緒發洩」的時間,可能在回憶他的戰場生活或實況。 這樣特殊的經驗,讓我了解到我們並不只是在陪伴老人,而是我們必須在彼此不同記憶裡 的長河中,尋求一個交會點,搭起交流的橋樑,即使語言不通、理解不同,總能在一個空間 下共度一段美好的時光。

62


(八)黃宇萱 所謂「孤軍」,是後來人們對那群選擇留在泰北的軍人們的稱謂。在那個年代,沒有人認 為他們是孤軍,他們自己也不這麼認為,他們身上背負著『反攻雲南』的使命,而『中華民國』 政府就是他們誓死效忠的君主。1960 年,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在解放軍與緬甸軍的聯合打壓 下,撤出緬甸。當時候留在泰北的志願軍主要是三軍和五軍,一、二、四軍則撤到台灣與寮國。 我們去的熱水塘榮民之家是當初三軍在泰北的駐紮地,如今留在那裡的大爹也大多數是以前 三軍的軍人。 出團以前儘管已經在社課時惡補許多有關這段歷史的前因後果,但是我總是搞不清楚整段 歷史的脈絡,分不清三軍五軍的差別,一切都是似懂非懂,以致於我初到泰北當地時還沒有 進入狀況。後來隨著參訪了義民文史館、三軍指揮部、再加上大爹陪伴,讓我漸漸搞清楚所 有人、事、物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在陪伴大爹的那幾天,為了跟大爹能有共同話題,我才認 真的去了解他們以前生活的處境。 我想分享一則有關我在熱水塘榮民之家陪伴的大爹的故事。我所陪伴的大爹叫段興旺,第 一天見到他的時候,沒有人認出他,因為我們所有的照片是大爹 4 年前的樣子,但是我們見 到他的時候,他有些變了,以至於我有沒有認出他。比起 4 年前,大爹更瘦了,頭髮也更加 灰白。大爹的聽力不好,一開始我們不知道該如何跟他溝通,我們問了他許多問題,很多時 候他都是什麼都不說,僅僅對我們微笑點頭。我和我的伙伴——昱富不知該如何是好,所以 只好不停嘗試許多事情,看看大爹喜歡些什麼。第一天我們給大爹剪紙,大爹看到『春』字 樣的剪紙後,笑笑地收下了。後來我又翻出一張 2018 年的年曆給大爹,讓我驚喜的是,大爹 似乎很喜歡這張年曆,他看到年曆以後開始對我們說話,問我們今天是幾號,還不停指著年 曆上的月份重複唸著。當時我們覺得大爹也許喜歡唸一些文字或看一些圖畫,因此第二天我 們帶了兩本繪本去給大爹看。也許是因為視力不好,大爹在看繪本時顯得格外專注,他會盯 著一頁凝視一陣,然後點點頭,就表示他已經看好了,那我們就會幫他把繪本翻到下一頁。 雖然大爹沒有說話,但是我總感覺他其實也挺喜歡我們這樣陪在他身邊的。 陪伴的頭兩天我們一直無法跟大爹聊天,一開始我一直以為是大爹不愛說話,直到後來我 才發現原來大爹不是不說話,只是之前他一直聽不清我們的問題,所以他才沒有回答。我也 才知道原來大爹聽力不好是真的非常嚴重,我們必須要用吼的他才能夠聽到我們的問題,再 加上大爹以前一直都說的是雲南話,腔調與普通的國語有些不同,以至於大爹更難理解我們 問他的問題了。得知這點以後,我開始努力地跟大爹搭話,才知道了一些有關大爹的事情。 大爹說他今年 78 歲了,家鄉在中國雲南省龍陵縣,他從 20 歲開始當兵,如今住在榮民之 家,每天只能去餐廳坐一坐,在不大的園區散散步,如此而已。大爹從 20 歲起到現在,五十 幾年的漫長歲月裡,大爹前半部分在戰場中度過,隨時面臨著失去生命的危機;後半部分卻 只能與孤單為伍。在榮民之家,大爹沒有親人,他的家人在遙遠的雲南,他來到泰國生活以 後也沒有娶妻生子。我想我們大多數人都無法想像這些大爹每天的生活,他們就像一群被時 間所遺忘的人們,每天坐等日出夕陽,日復一日,就這樣走到生命的盡頭。 我只陪伴大爹短短的三天,陪著他的日子我覺得很簡單、很純粹,但是我卻無法想像自己 要是每天過這樣的日子,一直到死去,那該是怎樣的孤獨。那三天時間,每次我看著大爹坐 在餐廳望著窗外,一望就好幾個小時,時間到了就吃午飯,不知為何,那個景象讓我特別心疼, 但是我卻什麼也無法為他做。 這個時候,我就想到一位來泰北第二次的團員,他說過他會再來泰北第三次,來這麼多次 的其中一個原因也是他希望能夠盡可能的再回來看看大爹、陪陪大爹。之前我一直不懂得他 的心情,但是在經過這三天以後,我似乎懂了。

63


64

(九)王昱富 我對泰北歷史的了解僅止於一些名詞的認識,三軍、五軍、國共內戰、段希文將軍等等, 出團前後並沒有著重在認是泰北孤軍的歷史,所以認識差異並不大,但多了一份對這段歷史 的感情與憐憫。 在榮民之家最後一天,聽大爹講一些他的日常,還有他過去的生活,再到後來參訪義民文 史館,心中有一股油然而生的難過,牆上遙遠的故事都是大爹的親生經歷,好像我們的大爹 從來沒有過選擇的機會,我們習以為常的教育、自由、抗爭,從來不曾出現在他們的認知裡 面,他們的時間彷彿凍結在二十歲的那一刻,隨軍隊經緬甸來到泰國,他們的一生也似乎就 如此了,在聽到另外一位大爹因槍傷傷及腦部而無法控制自己的吼叫,我又看見戰爭的恐怖, 我看見不曾止息的槍林彈雨出現在大爹的生活中,戰爭早已結束,但大爹們的人生卻沒因此 完結,義民文史館中幸運的已經變一座座的石碑,不幸的卻還被困在人生的牢籠。 當我們在義民文史館祭拜完畢準備離開的時候,剩下潘佳琳還拿著香站在原地,我笑著問他: 「你在求什麼?」他跟我說:「我在跟他們說話,跟他們說你們的子孫現在都過得很好。」 他的話讓我感動又慚愧,我們好像早就忘了銘文上一個個的名字,都代表一個曾經活過的人。 然而在義民文史館中看到榮民之家的合照中,合照中的大爹人數一張張的減少,可以從一 張張照片中看到我們的大爹慢慢的衰老,在泰北新一代的華人身上可以看到雖然還保留著部 分中華傳統,但華文已經不再是他們的母語了,跟群英校長相處的這段期間,校長操著一口 流利的中文跟泰文,但在跟校長相處的期間可以深深感受到校長對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視,跟 身為華人的驕傲,「我們辦教育的不談政治,重要的是中華文化的傳承」、「泰國人很卑弊的, 表面上跟你很好,他們會在背後搞你。」,校長身上深深受到上一代儒家文化的薰陶,雖然 能夠講一口流利的泰文,在泰國長大、成家立業,但他卻區別華人與泰國人,這是我在群英 中學時一直感到矛盾不解的地方,這是他們上一代教育在它們身上產生的影響,也是他們即 將在中華文化傳承上會面臨到的問題,對於新一代的年輕族群,綁在身上的中華文化枷鎖漸 漸變輕,他們將會如何看待自己在泰國所處的位置。


(十)潘佳琳 雲南反共志願軍中的三軍和五軍因為任命、個人因素及地緣關係等等,沒有像一二四軍一 樣撤回台灣。而這批千人的武裝軍隊由緬甸遷移到泰國北部,他們實質上為逃難者,但又存 有武裝力量,故與當地勢力和軍人都處不來,且此時國民黨視其為叛亂團體,不提供任何的 軍援和物資援助,三五軍只能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剛好,泰國政府軍正在對抗寮共軍隊, 孤軍們以破釜沉舟的精神去打了考科考牙戰役,過程中因為泰國軍隊不配合作戰,而使孤軍 傷亡慘重,但這場戰役使得參戰者獲得泰國的身分,也穩定了孤軍待在泰國的現況。 而現今的泰北華人村落多與孤軍的後代有關,如美斯樂為五軍的駐紮地,唐窩則為三軍的 駐紮地,其中亦有許多為眷屬居住的村落,如熱水塘村、孟安村等。 作戰時,三五軍內有許多有名的領導人物。五軍的領導段希文將軍,和三軍的領導李文煥 將軍,他們都是戰爭時一言九鼎的大人物,也是現在孤軍後代最難以忘懷的兩位老軍長。而 陳茂修將軍是戰爭時期與戰爭結束之後,三軍和五軍間的溝通橋樑,他相當善戰,在三五軍 內都很有地位,另外,他也是很長壽的老軍長,於近年才離開人世。 出團後,這些原本只是寫在書上,或是念在蔡學士嘴裡的歷史都活了起來。親身走過邊境 的壕溝、將軍墓園、榮民之家、唐窩三軍的營地,每一個寸地、一張床、一個牌位,都震懾 了我,彷彿能想像當時的肅穆、生死、和緊張。可能有一天,我會忘記這些人名和地名,但 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泰北地區給我的肅穆和濃濃的懷念之感。 對台灣,泰北孤軍的歷史其實就像課本上的一頁,就像莫那魯道反抗日本、二二八事件清 鄉,這些運用過去與我們相同族群反抗的例子,教會我們要好好愛這個國家。 對中國,孤軍的歷史是很尷尬的部分。若站在中國教師的角度思考,他們與孤軍後代的祖先 都來自雲南,屬同鄉,卻擁有不一樣的意識形態和國族認同,所以我認為這段歷史是挺尷尬 的。然而,中國現在極力拉攏與華校間的關係,故未來可能會有改變,端看孤軍後代如何做 決定。 對我,這段歷史帶給我的感觸是我所反抗但又反抗失敗的。自從進入歷史系後,就漸漸明 白國族意識的產生原理,也開始瞭解其實這不是也不應該是天生的,但泰北孤軍的這一段卻 也常常會讓我感慨,不明白心裡是存在對於都身為「人」的一種同理,還是身為「一種族」 的同理,所以常常在反應時,我都會覺得很拉扯。 對於大爹,他們是很孤單的,但這世界上,孤單的老人確實不少。大爹們之所以孤單,是 因為他們所棄性命於不顧,而欲保衛的國家其實已經不存在了。另外,他們年輕時可能想保 衛的親人,可能也不在了,所以就日常生活而言他們的處境是孤單的。 政治上,他們可以說是愛國主義者尋找寄託的對象。因為他們的確是國家輸了之後,最可 憐但卻最勇敢的一群,故非常可能成為愛國主義者所嚮往與拿來討論的對象。 社會上,他們是被丟棄的,在戰爭之後,他們沒有可循的管道換跑道,故整個社會其實是 不需要一群只會打仗的過氣軍人,所以他們是被社會丟棄的。 在歷史上,他們的處境是悲慘但壯烈的,在一個國家將結束時的英雄們,所以他們的牌位 會被放在義民文史館,他們的故事會被拍成紀錄片,以及全台各地許多泰北社的出現。

65


66

(十一)蔡文蔚 盧漢投共滇境變色之際,不願投降的軍隊倉促離滇欲轉進至緬北,在過程中死傷慘重甚至 遭到殲滅,後只有少數部隊落腳緬北圖反攻與返鄉之機。但現實有如螳臂擋車,美方見該部 隊不願意被判國府而減少援助,國府派來協助成立的反共抗俄大學儘管培育出不少軍事人才, 但面對緬軍攻擊與反攻的後勤補給仍是非常吃力,第一次反攻失敗後一部份軍隊撤台,原駐 地軍隊整編成五個軍,也就是現今我們對三、五兩軍的稱謂由來。 後來李彌倒下後出現了省籍情結,指揮的柳將軍和部隊關係不佳甚至有誤會,再加上中共 以勘定國界的理由入緬同緬軍攻擊、緬甸至聯合國控告之下,情境可說是雪上加霜。戰敗後 的他們轉進至泰北,在名義上正式和國府脫離關係,僅有李文煥和段希文兩人所率的部隊接 下「苦撐待變」的指示,在泰北求生存,成為孤軍。 和國府脫離關係後,兩軍各自選定了自己的地盤,過著收過路費、做生意、打游擊的拮据 生活。在複雜的金三角山區,和少數民族、各路鴉片勢力、泰緬寮三國的共產黨軍隊和泰國 軍隊,有著變動的互動關係,時而結盟友好時而敵對。後來兩軍接受泰國軍隊的部署,最後 分別將軍部設立於唐窩、美斯樂並且將駐軍駐紮至泰緬和泰寮邊境,諸如三軍的帕黨、大谷 地等;五軍的密額等,來對抗泰共、寮共以求生存。長期的征戰後,在考科考牙戰爭中兩軍 聯合攻下該山,殲滅泰共,自此卸甲歸田獲得泰國身分,只是礙於行政體系的效率和孤軍內 部的問題,並不是如此全面獲得身分。 兩軍用各自的路去生存,五軍靠著段軍長高超的外交手腕獲得大量的外部援助而使美斯樂 欣欣向榮;三軍在救總援助時,因為上層和基層觀念之間的落差,而導致和五軍一樣走上內 部的分崩離析。而後期三軍發展的停滯,成了今日大家只知美斯樂而不知唐窩的情景。美斯 樂觀光客絡繹不絕,忠烈祠成了義民文史館,軍隊操練的地方成了度假山莊;唐窩的一切仍 然保留昔日的戰時地景,木造的忠烈祠、古老的軍部等。不管是兩軍的軍長墳墓形式、駐地 地景的現狀,某種程度上似乎都有他們各自的獨特性。 因對於歷史的了解皆是國內藉由文獻而獲取,出團的過程只是再次印證與體會地景和人之 間的關係,並且去對照自己對文獻的既有認識,尤其是在唐窩看見三軍軍部保留原有地景時 感觸尤深。在訪談中我則是獲得了一些文獻中不太能提及的事,算是此次最大的收穫,異域 中對於李彌的抹黑、話語權的獨厚某些人士和某些「英雄」的黑暗面等,在此就不加贅述。 如果無法在台灣獲取一定的文獻資訊量,到了當地獲得的認知有限甚至徒勞無功也絕對過於 片面,甚至會造成在溝通上的困難。 以前大概沒有想像過忘年之交這回事,直至泰北才慢慢了解這件事。第二次陪伴他,沒想 到他還記得半年前的我,而建立在一定的認識上後,我們的互動也就更加自然,不太需要去 刻意找話題,而是依循著他當天的情況來決定我們要做什麼事。從燒炭煮茶開始每件事都要 去觀察他的習慣,此乃上次沒有做到的事。整體而言就像一個正在田野見習的人類學學徒, 好奇每一個舉動,盡量去參與觀察,和上次相比,我們的互動更加日常,甚至一起直接用剛 打完木炭的漆黑雙手把肉和飯糰放在木炭上烤,吃了一餐獨特的午餐。 在聊天過程中,話題從去年的歷史轉變成這次的日常生活,讓我有興一窺當年的泰北生活 樣貌。例如最基本的香菸和點火,都會是我們的聊天話題,我甚至還開始被他嘲笑,洋溢著 歡笑。儘管看似順利,但人畢竟是個複雜的個體,還有許多事情沒有弄清楚,對於疲累的他, 有時也不知如何是好。 如果我們跳脫既有的框架去看,其實眼前的人不只是歷史本身,也是一個具有個人能動性 的個體,說實在有些地方頗像,我們會一起看著電腦螢幕,去回想我們各自在照片拍攝地的 種種回憶,看到漂亮的女生也都會笑出來。我身旁的彷彿是個年輕的他,一介凡人而少了歷 史和現實的沉重。 面對一個具有歷史的人,我們該用什麼角度去凝視?具備刻板印象的好奇,或許這是我們 無可厚非一定會帶有的,就像自己在田野裡很多時候還是比較偏向目的性的急於從報導人身 上得到自己想要的資訊一樣。如何去擺脫自己既有的凝視,而換成用日常生活的模式去相處, 或許是最困難的課題,但如果不這樣就難以去接近最真實的他,和做到不打擾日常生活的影 響。要有一個跨越空間時間的忘年之交,也不是記容易的事。


三、 服務觀&服務學習 本次出團雖名為服務,更多的卻是關於「服務」本質的反思,我們亦在不斷的爭辯與思考中, 理解服務學習的意義。

(一)黃愉芳 對我來說,這次服務的最後一站我們到溫暖之家參訪,跟創辦人對談之後,讓我想了很多, 我想服務大概就像創辦人說的服務就是在做得當下學習吧,我覺得服務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也不要想著你可以帶給他們甚麼,不要一開始就把自己定義在給別人東西的角色上,而是好 好享受服務的過程,跟服務的對象一起學習。 然而在這之前,會想出這個團就是因為之前參與的返鄉服務隊是短期的營隊服務,每年都 會到台南市不同的小學帶約四天的營隊,那次服務後讓我開始思考這樣短暫的服務到底有甚 麼意義,到底是辦給大學生玩的,還是去服務的?這讓我覺得服務是需要長期經營的,所以 才決定加入泰北社,希望可以待在長期的服務性社團。 (二)黎妙詩 良好的服務應該有的特質:我們所做的所說的要尊重服務對象;明確知道「我們能為他們 做什麼」;服務前、中、後的過程並不會給服務對象帶來幹擾和困擾。 「服務污染」一是真正環境的污染,在服務時留下垃圾、擾亂服務環境或者被服務者為我們 提供的吃住環境;二是思想、心理上的污染,我們所做的服務帶給服務對象都是正向的力量 嗎?有時候可能是帶來負向力量而不自知。尤其像是教育志工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被小朋友 看到,然後不懂得判斷好壞而隨意模仿。那麼,為了避免「服務污染」,我覺得最重要的是 在服務前、中、後的整個過程中都要不斷進行檢視與反思。 海外服務有體驗異國文化、拓寬國際視野的機會;海外服務需要更多時間、精力、金錢上 的支持;與服務單位和服務對象打交道、人情往來的不同方式;由於國內外的文化差異、價 值觀差異、生活方式的差異,在海外服務時看到的很多與國內不同的現象可能會帶來更多的 思考。

67


(三)林嘉蒨 我先前是參加在金門大學校內服務性社團,在金門各國小服務,以舉辦科學營對為主,以 啟發學童對科學領域之想法。整體而言,我認為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於服務內容不同、服務對 象年齡層不同,但都是屬於教育服務性質,同是希望這些小朋友不要因為身處偏鄉就接受現 況,引入資源讓他們也能學習到更多元的視野。 然而對以前的我來說,海外服務是不切實際的行為,我總是在想台灣就已經有這麼多的小 朋友需要我們的服務,那我們為甚麼要飄洋過海到其他國家去幫助其他人呢?所以我以前都 主要是進行在國內的服務,但這次參加了泰北服務團,讓我再重新的對於海外服務有了更新 的認識。對我來說,我從來不知道在距離台灣要遠不遠的泰國北部,有著同樣留著血液的人 民,但卻是說著泰文,有著最陌生的熟悉感。回溯歷史的源頭再反觀現今,台灣如此繁榮之 現況,人民也過著安逸的生活,但曾經在泰北浴血奮戰的孤軍們的後代卻面臨著華文教育資 源之困境,所以藉由到泰北進行華文教學服務,我想這也是對他們的一種補償吧。 (四)李辰恩 服務,是發自於內心的真誠地,且於對方是有益的,有實際上的幫助。然而,服務汙染就 是我們自以為給他們帶來些甚麼幫助,但事實上卻是給對方帶來原本生活模式或者思想上的 干擾。 國內服務與海外服務一樣的是服務的對象都是相較於弱勢的孩童,而差別在於我們出走台 灣,遇上泰北的孩童有了語言上的隔閡,以及孩童在教育上的方式的接受度有落差,更甚至 的是我們受限於海外服務的時間,可能無法達到預期上的服務效果。 (五)蔡玟煦 對我來說服務就是幫忙。服務可以是提供服務的一方主動提出的,也可以是被服務的一方 要求的。只要一方願意給,一方願意收,我認為就是服務。 在中興中學進班教學的前一天吃飯的時候我與鄰座的台灣老師、同團的文蔚聊起天來。那 位台灣老師基本上不太喜歡像我們團這種形式的志工團。他認為服務不該只是一週兩週短暫 的陪伴,而是提出長久的計畫、做出有效的改變。然而文蔚本著他人類學系的專長,認為志 工團應該帶到當地越少影響越好,最好當地可以保持原先的樣貌、繼續他們的生活。 那天的對談對我來說非常的衝擊。還沒出發到泰北時,我從沒想過服務污染的事情,一心 想著把最有趣、最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教案帶去。到了泰北、真的進班教學後,發現中文不是 他們單純學好玩的,中文是他們將來翻身最有力的工具。在泰北的二十幾天,我不斷思考所 謂的服務和服務污染。污染通常是指對原先的環境造成負面的影響。那這個負面是絕對的還 是相對的?污染是可以計算的嗎? (六)陳彥如

68

出團前我對於服務的看法便是作對於社會有益的事,但是歷經此次出團變扭轉了我既往的 看法,不再是以自以為是的心態去服務,而是身體力行,並富有同理心。這些道理你我都知道, 但知易行難,也是歷經這次出團我才認為服務並非字面上的要多麼高尚,而是擁有一顆謙卑 的心去實作去學習。 以往的服務經驗為陪伴弱勢孩童寫作業,主要是以國內的國小生為主。來到泰北的服務對 象更廣,有國小到國中的年齡層,泰北的學生一開始都比較害羞,因此需要花時間打開他們 的心房,外加有時語言不通,所以會相較在國內帶小學生的經驗有落差,這也是來到泰北後 學習到最多的地方,即使本身再有服務經驗,也是會碰到預料之外的事情,如何馬上調適與 改變也是我正在學習的。


(七)廖郁翔 我認為的服務定義相當廣,服務並不等同於市場的服務或交換,乃是根據除了自己以外不 特定的個人或群體,本著幫助的心,以客觀或主觀上對於物質上與精神上的需求,進行單方 面的滿足服務對象。然而,不論是何種形式或性質的服務,都難以做到單方面且完整的滿足, 在需求的客觀與主觀之間,亦有相當模糊的空間。因此,即使一段名為服務的旅程中有著相 當順利與良好的結果與回響,我們仍然不能肯定的說我們做到了「服務」二字。 國內服務與海外服務的不同在於志工訓練時必須增進對於國外地理環境、文化的了解,此 外亦必須在不同國家中,重新定義自我的身份認同與服務定位。 (八)黃宇萱 我認為良好的服務必須能夠實質性地滿足當地的需求,因為別人有需要、有困難才是需要 他人去服務。但是我覺得目前的我或是大學的服務性社團都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與其說服 務,我們更像是去學習的。老實說,打著服務志工的名號去當地 25 天以來,我其實是羞愧的, 因為我覺得我們做的事情遠遠不及服務,這趟旅程似乎對我們自己會更有利一些。我覺得「服 務」與「污染」是無法分開的,我們很難做到去到當地卻不造成服務污染這件事,除非我們 完全融入當地的生活,常住在當地,讓他們也罷我們納入生活圈子裡的人。否則對於他們來 說,我們就是客,一切的招待、交通、住宿都是污染,甚至於我們到當地去教學也是一種污染。 對我來說國內服務沒有帶給我像海外服務那麼大的反思。海外服務由於文化、語言、習慣 都不同,我們能夠拓展視野,發現很多不同的新事物。海外服務所得到的衝擊無疑大於國內 服務,事後會有很多不同的新想法出現。同時,海外服務需要更多的金錢支援,在行程安排、 交通運輸上也需要更多的成本。再加上海外服務能夠脫離生活的舒適圈,我們必須去適應另 一種生活習慣,這是非常好的體驗。 (九)王昱富 在 WarmHeartFoundation 我們跟負責人談論了甚麼是「服務學習」,我們談到為什麼到 海外服務、「what is Service?」 我很喜歡他給的答案,「Because we are all people」、 「It should be doing. It should be “Service Doing”」,我們為什麼到海外服務?我們來這 裡能帶給他們甚麼?不管在出團前或是在泰北期間,這些問題可能被討論了無數次,未來再 提起這段經驗可能又要問自己或是被問上無數次,每次討論到這個問題,我就會在心中擬答, 深怕我是回答的那個人,每次我想我都能給出答案,但至少到目前為止給的答案總沒辦法說 服自己,WHF 教授給的答案很漂亮,但那始終不會是屬於我的答案。 在泰北每次要以「服務」的名義自居總讓我感到羞赧,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所待過的據點, 總是讓我覺得自利大於利人,我感覺我們好挾著富裕社會帶來的權勢和地位,以一種無可抗 拒的高地位跟他們進行交流,每當遇到真正貧窮偏遠的學校,每當他們放低姿態、用帶有自 卑的語氣跟我們交流就讓我感到恐懼,恐懼處在富庶社會、富裕家庭的我是一個錯誤,恐懼 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從來不在,服務跟被服務的人好像從來就站在一個不公平天平的兩端,一 直以為的公平好像從來就只存在相信的人心中,當我們拿出紅包、校長伸手接過,這情景總 讓我在下意識感到害怕,害怕我們是不是在毫無意識的情況下做了一場交易,校長把毫不知 情的學生賣了,買受人是我們,以「服務」之名。 我認為如果以「環保」的角度來看旅遊這件事實在太過苛責,在異地移動的過程造成汙染 是必定的事,像是:飛機、汽車等交通,塑膠製品、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能夠嚴格要求自己 隨時隨地環保當然很美好,但旅遊的本質就是奢侈浪費,尤其現在隨便就是環球旅行,光飛 機造成的汙染就不是古時候馬車周遊列國能夠比擬的了,所謂國際志工造成的利弊也就見仁 見智了,除非是長期在地深根,不然拿心力談服務汙染根本是空談。良好的服務理應以接受 69


的對象為出發點,站在受服務的角度思考他們需要甚麼,這也是我們泰北社要檢討的地方, 在泰北的過程中,每次服務我都覺得我們才是泰北服務的中心點。 (十)潘佳琳 服務是不求物質回報的給予。 本來我覺得服務是不求回報的給予,但在社團待了一年和出團之後,我並不認為服務是不 求回報的,但回報的東西因人而異。對我,我需要從服務中得到成就感,成就感的來源有很多, 像是,擴展生活經歷、從孩子身上得到愛、能改變某些陋習和學習特異技能等等,這些回報 使我心裡認同服務是有意義的,所以身體願意去從事服務的工作。 良好的服務必須有效益。以泰北社來說,出團的成本並不小,除了金錢,還需要投入人力 和時間,故我認為需要把服務做到—能運用適當的成本滿足需求。效益很重要,但是服務隊 的短期性質往往無法衡量其效益,故除了效益以外,我認為服務至少要做到不留下服務汙染。 服務汙染是服務之後,在服務對象的心裡留下的汙染。服務後,看得到的污染容易解決, 但是在心態上的並不好解。舉個例子,如果今天家中突然來了很多客人,他們待你如同自己 的孩子,為你烹煮三餐,與你一同遊戲,也和你分享生活中的大小事,因為這樣,你們之間 的關係迅速升溫,但一個禮拜後,他們說要走了,也不知道下次什麼時間再來,並在離開時 和你說,我會很想你,我們保持聯繫,這時候,你會不會覺得心理很難受,需要花一段時間 才能忘記過去一個禮拜的美好回憶,可能做什麼都提不起勁,而一直想念已經過去的,在生 命中美好的過客。對於一個大人來說,我們都會不捨和難受,何況是對一個孩子或少年,他 們沒有預設的防衛心理,透過一再再的關心很容易就能進入他們的內心,但是突然的離開會 使他們不知所措,而我認為這個就是服務污染的其中一種形式,往往也是最難解決的。 (十一)蔡文蔚 我認為良好的服務應該是盡量去達成有我們和沒我們都不會有太大的差別,讓在服務的地 方上,不會讓人覺得我們有什麼特別而是和日常一樣。以本團所服務的地點來說,要做到這 點實在是有現實面的困難,因此退而求其次,盡量去了解和學習當地的文化,而不要帶有太 多的民族中心主義,就算難以拋除,仍宜自我內心咀嚼,不宜外顯。若以異樣眼光去和當地 互動,那我們和 20 世紀初的殖民者有什麼差別?甚至嚴重點可說像是當年吳沙一群人開蘭的 那種由上到下的舉動,而去忽略了本質,一味追求我們認為「好」,或是想要改變當地什麼。 服務汙染,則是幾乎絕對會造成的,亦如人類學家進入田野想要為田野做些什麼是一定會 對田野地造成不必要的影響一樣。我們或許會被當成客人看待,這樣去服務會對當地既有的 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如當地台灣老師說的,你們只要一去了學校就要大費周章去接待 我們,那你們不如不來啊?這非常的主觀,但在符合大眾多數道德標準的情況下,急需盡量 去入境隨俗。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十、李辰恩

88


89


90


捌、 泰北團活動執行成效評估與檢討 一、中興教案檢討 (一)中興中一班 1. 修改教案與檢討 總體概述:原本教案是填鴨式的,後來修改成口說與寫作的貼近生活的活動偏多,有少部分 的分組討論。

91


92


93


94


(二)中興中二、三班 1. 修改教案與檢討

95


96


97


3. 老師建議事項 (1) 整個班級的教學團隊要有每個人的模擬定位,舉例來說,蔡文蔚跟學生很熟又很搞笑,所 以事前可以先套好,臨時演戲直接找他,或是教學上有困難時叫他上台接棒。 (2) 如果有教學經驗的老人可以教第一天,可以讓之後幾天的主授知道班級風格以及如何調整 自己的教學模式,達成一種觀摩學習調整的作用 (3) 可以不斷複習、強調上課內容,每個字詞都要想好一個簡單易懂的解釋,例如多念幾次或 是舉很多的例子講解同一個詞語,不要想要塞很多東西給他們,這樣反而會有反效果,備課 時可以舉多一些自身相關的經歷給他們,他們的反應會很好。

98


二、 群英教案檢討(傳承筆記) (一)群英中一班 1. 修改教案與檢討

99


100


2. 班級程度描述 (1) 不會看注音,會讀拼音;閱讀能力極佳,看課本能基本讀出來;說的能力一 般, 日常對 話勉強可以溝通,很多東西的中文不能說出來,但是不會跑出泰文;聽力沒有問題,都能聽懂, 僅限於生活對話的聽說;寫單字沒有問題,基本上寫簡體字,但是語句不通順,寫作要給罐 頭格式,不然基本寫不出來。 (2) 數學:泰國的數學很生活化,中一到中三的數學進步的不會太多,面臨的問題是練習時間 不多,由於學校提倡傳承中華文化,因此數學不是教學的重點。 (3) 學生的整體學習態度較不佳,常常上課做自己的事,例如:寫泰文作業、畫畫、發呆等, 所以不適合帶討論的課程,以傳統的教學方式即可。 3. 整體檢討:教國文的備課很難,需要解釋的字詞太多,進度很難掌握;數學的教學門檻較 低;學生對於中文的專用名詞的理解極差,但我們又不能接觸到他們日常生活所用到的詞彙, 所以教非生活化的內容時要仔細斟酌。 4. 明年教案方向 (1) 可以帶一些生活實用、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如這次的理財記賬、書信) (2) 可以以課本為主,教正課,啟發他們對正課的興趣(如果要教正課,可以在來到的時候先 與老師溝通,先準備內容,然後課程教學安排在後面的幾天)(老師就住在旁邊,白天老師 都在)。

101


(二)群英中二班 1. 修改教案與檢討

102


103


104


105


(三)群英中三班 1. 修改教案與檢討

106


107


2. 班級程度描述 (1) 學生程度還不錯,他們雖然在中文學校唸中三,但是他們很多在泰文學校已經唸到高中了, 所以思想還挺成熟的。班上有幾個同學程度非常好,無論在聽說讀寫上都很不錯。學生的中 文表達能力很強,也都能夠理解我們說的話。班上有部分同學自信心不足,對於用中文表達 這件事情比較害羞,常怕講錯。 (2) 學生平常的上課方式比較偏向填鴨式教育,造成他們習慣接收,卻很少說出自己看法。他 們需要一些比較活潑的教學方式,多讓他們發表意見,擴大他們的視野。 (3) 至於中文應用方面,學生在說話以及寫作時的組織能力比較差,他們有詞彙量,也很有自 己的想法,只是在用中文組織成句子的時候常會發生語句不通順或是不會寫深難字詞的情況。 (4) 班上同學的中文程度算是平均,只是還是會有比較極端的學生,好的同學寫文章的時候懂 得運用修辭、深難字詞;程度不好的同學連寫出通順的句子都有困難。 (5) 這批學生小學的時候是學簡體字以及漢語拼音,直到中二的時候才重新開始學正體字 及注音,所以學生會比較習慣用簡體字書寫,但這對教學沒有什麼影響。目前學校小學部是 開始教注音符號。 3. 老師建議事項 (1) 如要帶需要討論的教案,那老師們事先準備一定要充足,包括:對於討論議題的理解、引 導的情境或論點、也要考慮到學生的背景(查一下泰國的資料,不要只以台灣的觀點來看), 建議可以將議題生活化,可以事先模擬教學現場情況。 (2) 建議寫教案的一開始就以班級為核心來討論 (3) 如果要帶寫作教案,老師們應該事先寫過,並且討論出一些學生想不到的點,多去設想學 生可能會碰到的問題,這樣才能確保上課的時候可以給學生足夠的引導,而不是空口說白話 4. 明年教案方向 群英中三班寒假完以後就畢業了。這班的程度的確很不錯,很適合帶一些討論課。但是寫作 方面,還是需要引導,因為學生缺乏想像力,而且組織句子的能力較差。

108


三、總檢討(王賢慈) (一)社課培訓: 社課規劃對於服務知能幫助有限。本學期社課內容大多圍繞在泰北孤軍歷史、田野調查、 泰北華文教育現況、泰國小常識等,多為泰北相關背景知識。然而,對於泰北孤軍歷史的講 述混亂、缺乏統整性;服務觀建立的社課,體驗經驗的重要性高過於講述,單就社課無法建 立服務觀,這類社課的設計沒有太大必要性;簡單泰文會話課程,要給社員多一點練習機會, 例如在上課前,先想好要上什麼,要如何讓社員做練習。此外,後半學期大量以修正教案和 討論教案為主的社課內容,可以減少,而是放入不論新生或是即將出團的成員皆受用的內容。 如針對據點示範一堂好的課程應該怎麼教,這樣出團的成員能知道各個據點的學生程度、實 際教法與建議,也可以使新生了解課堂會發生的真實情形,以掌握教案撰寫的方向。 本次培訓計畫,到出團後發現實質上,需要較為技術性的知識與能力。包含教學力的教學 技巧、班級經營、觀察學生反應、上台經驗、教案撰寫。其中強調教學教學實作,且至少超 過兩次,第一次能夠完全依照自己的想法,第二次則是條正過後的實作。希望使團員跳脫大 學慣用投影片報告的習慣,並請有教學經驗者在台下營造情境(例如吵鬧、不聽管教),在 實作後,請有經驗者點評,並且實際示範自己的教學方式。除了教學例外,還包含行政相關 經驗的公關、拉贊、企劃書撰寫、簡報表達、活動籌備、美編設計,由於出團後仍有需多成 果發表或贊助回饋的工作要做,然而不是每個團員都具備這樣能力,故希望透過社課時間讓 團員學習這方面技能。 未來社課除了朝向上述能力進行培訓外,可能夠在社課培訓中,使團員、新生對於泰北教 學現場的學生狀況、教學環境有近一步認識。藉由由出過團的團員分享在泰北的經歷,包含 華校狀況、教學經驗、陪伴大爹經驗、當地生活習慣、食衣住行育樂與台灣差異,讓下一屆 團員有心理準備與基礎認識,同時由於曾經經歷的關係,能夠清楚地講解當地文化與環境, 聽眾也更能集中注意力,確實了解關於當地的資訊。此外,知識性內容社課,可以設計能在 社課時完成的簡易學習單,一方面有該節社課產出,另一方面也不會造成社員負擔。 最後,可以增加與校內外教學、國際志工人員交流社課。 並不是每位團員都具有教學、活動辦理經驗,期盼上述能力透過學習,雖然無法保證訓練 後可以讓每位團員都教學出色,但是如果完全不訓練,只依靠個人魅力,那並不是每個人都 能擁有這樣的特質。 (二)平服計畫 平服經驗對於榮民之家陪伴有幫助。雖然榮民之家大爹們說的是雲南話,與我們語言不通, 但我認為語言不是最大障礙。困難的是如何開口關心他們、如何承受沒有話聊時的尷尬。透 過平服的過程,學習如何有耐心地與長輩相處,找話題與他們聊天,並且試圖引發他們的興 趣、增加自己面對長者臨機應變的能力。 其中,建議未來平服計畫需讓服務志工增加對於服務對象的基本認識,唯有先前對於長輩 的了解,才能順利展開話題。同時,避免相處過程中造成長輩不快。若長輩有特殊情況,例 如病症、性情特殊,也讓志工有所準備。此外,減少每次平服人數,一組四人以內,一方面 避免對於服務對象帶來困擾,另一方面冗員將造成的與長輩互動機會減少。最後, 為顧及平服對象心情,應限制去別組補平服次數的情形。 (三)工作準備 工準是出團前必要的準備過程,因為大家能夠長時間相處在一起,很多需要討論的事情可 以直接解決。 然而,本次工作準備對於出團的準備效果有限。由於許多出團需訂下的目標與事項未能在 工準期間排定,例如傳承資料建檔未能在出團前排定時間與目標;對於現場學生程度、教室 設備未能先掌握,導致教案的檢驗未能實際落實於服務現場;花太多時間在報告各華校狀況、 攝影展培力。最後,本次工準安排內容太多,對於每個項目所需時間估計不準確,中間又經 109


常發現有新的事情要做,導致時間不夠。 未來建議更注重在教案修正與班級試教、模擬教學狀況,增加相互協調與討論的時間;提 前清點道具的項目與數量,才不會等到工準最後一天才開始收拾,造成的慌亂;華校直接介 紹納入社課,並且配合紙本印製、每人一份,使我們在泰北參訪學校前有資料可以參考;宣 布行程時,可以結合地圖,讓團員在出團前對於泰北地區的空間有一定的概念。 (四)教案準備 教案事前準備,有助於了解課堂規劃,準備充足後,到現場的班級實際狀況,再去做刪減 較為容易。 撰寫教案前,應參考當地學生上課內容、學生學期情況、教室硬軟體設備。建議社團可以 購入我們在泰北服務據點所使用的中文課本,作為教案撰寫參考。 在教案撰寫上,將學生當成外國人學習中文,來做教案發想,避免要塞給學生過多知識量, 應以精簡教課內容、增加延伸活動,增加學生參與感為宜。其主題包裝要更為緊密、相扣合, 甚至以五天為一個大主題教案,並最後一天進行驗收。 然而,教案垂直(同一日)的寫法,讓大家只了解自己負責的當天教案,對於其他天的教 案都不太了解,且同校三個班級不宜用同一份內容,難度要有所區分。而水平(同一班)老 師之間的默契和溝通應要加強。 最後,教案要有延續性,經過出團實際教學後,進行檢討與改進,可以讓未來的團員奠基 在此基礎上直接沿用,同時,也好掌握學生狀況。並且,與泰北校方利用通訊軟體建立溝通 管道,除了做師資交流外,更可以掌握與追蹤教學和學生程度。 (五)教案執行 1. 中興中學:在教案設計上,本次依照校長的需求,設計與學生正式課程相關的延伸古人教案, 此外我們事前高估學生程度,設計較難的內容,與許多教學活動。然而由於中興中學學生中 文程度較弱,該內容對於學生而言,較為困難與枯燥,且教學活動因學生程度問題,並未實 際用到。 2. 群英中學:群英學生中文程度好,中學部聽說讀寫都具有一定能力,對於中文以抽象思考 的能力,學校動機相對高,不需要過於活潑互動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最初教案對於學生程 度未能掌握,導致設計的教案對於學生而言可能過於簡單。 3. 熱水塘榮民之家:每個大爹有不同性格和個人特殊狀況。每組準備一到兩個大爹手作教案 備用即可。先前設計統一教案,難以適用於所有人。往後建議可以多準備泰北孤軍相關影片, 可以引發大爹對於歷史事件的共鳴,並且讓每組團員決定陪伴大爹的方式,各組間也可以互 相交流。建議大爹分組建議每一組都要有一個比較聒噪的人,才能活絡氣氛,不會在陪伴的 過程中那麼尷尬。此外,採買大爹物資不應該放在第一天,因為有些人可能還無法與大爹溝 通,完全不知道大爹需要什麼,很難選擇物資。 (六)教學形式 應注意投影片的使用並非當地常見的教學方式,避免以做報告搭配投影機的方式填充教案, 使用久了學生會想睡覺,可以多練版書,和嘗試放慢上課節奏。 (七)教學行程 1. 從中興到群英的行程安排,為從較難教的學校到教學相對容易的學校。把教學行程集中在 前半部份,讓團員有精神去應付,避免到最後很容易進入倦怠期。然而,也需要考慮先進行 較為艱難的教學,對於團員信心建立是否有影響。 2. 滿堂育幼院與培英中學停留時間過短,使得教學執行無法完整,同時也無法對於學生程度 有充分了解。 3. 未來進入學校前,可先安排觀課。並且為確實了解當地學校與泰北華文教育的現況,應安 排與現場教學老師交流的時間(而非學校較無教學現場經驗的校長等行政人員) 110


4. 建議減少整體教學據點、增加教學停留時間,做更成期的教案規劃,並且檢視教學前後的 成果對照。 (八)參訪行程 參訪行程對於認識泰北華文教育現況的非常有幫助。 在行程安排上,應避免教同時間往返太長。此外,透過事前泰北地圖讓大家知道華校相對 位置,再由團員決定參訪的優先順序。 參訪前,確實清點禮品與攜帶負責人;列定訪綱,並安排每個參訪人員的發問時間與機會, 以增加參與度和參訪秩序。 參訪行程過程中,由於參訪華校過多,容易一直問同樣重複問題,造成團員在參訪過程中 的注意力下降;控制每次參訪時間在兩小時內,有時候快要結束了,可以趕快把話題收一收, 不宜再開放問題製造沒人問的窘境。 未來建議尋找尚未參訪過的華校進行參訪,以增加更多交流與連結。同時,集中參訪資源 相對匱乏,且需要服務的小學校為主,以開發更多需要外界志工協助的學校,也能將此資訊 分享給他校泰北團,利於引進更多資源給需要的學校。此外,除了與校方進行訪談的形式外, 可以將參訪行程多元化,例如一起上課、觀課、校園參觀等。 (九)日常行程 1. 每日檢討:每日檢討應嚴格限制每人分享時間,控制開會長度。以利後續各班教案討論。 順流時簡單介紹明天要參訪的地方,讓大家有所認識,且分配隔天攜帶物品與負責人,使工 作分配明確。若沒有重要的服務或參訪活動,建議刪減當日檢討,進行順流即可。 2. 每週檢討:週檢討耗時耗力,可以視團長決定調整。週會主持人要適時將大家拉回討論主體, 避免大家發表意見越來越偏離原本討論中興,也可以列一些問題讓大家討論。 3. 傳承資料建檔:應在出團前將傳承資料目錄、格式設定完畢,可以刪除過於瑣碎且不必要 的資料。排定每日或 3-4 日資料整理和檢討報告時間,才不會一次性建檔,容易忽略很多細 節,並且不會太勞累。建議不宜放在平日晚上、晚間要教學的下午,或是長途移動過後的時間。 資料傳承時,負責傳承的人,需要交些下一屆團員如何搜尋與使用資料。 4. 照片整理、粉專發文,應該按照原定安排時間與人力,按時完成。

111


四、 未來展望 ( 一) 中興中學 1. 中興中學是泰北團服務最久、也最穩定的學校,若好好經營,可以成為我們穩定據點。並且, 當地環境好,校方、社區熱情,以及當地社區環境、產業結構富有特色,助於增長團員眼界。 2. 中興中學面臨師資不足、台灣國中課本作為教材過於困難,許多老師都是由畢業學生擔任, 中文能力不好;教師熱忱低,導致中文能力無法透過有效的教育方法提升;學生因為家庭因 素無法全心投入學習等原因,我們認為中興中學有持續作為服務據點之需求性。 3. 中興建議教案 (1) 中興課程安排,一節上課 45 分鐘,通常學生只能專注 30 分鐘,建議可以留 15 分鐘問題 討論。 (2) 主題設計應引發學生共鳴,內容更為簡易有趣,並以輔導學生增進中文基礎為原則(例如 基礎字彙的使用、文法)。注重聽說讀寫能力,可以將一週的課程拆成幾個單位,分別訓練 四種能力。並且配合每個段落,教學完畢後提出一個貼近學生的問題,帶領討論,除了拉回 專注力外,也可以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覺得與自己生活相關。 (3) 未來可以嘗試直接教授原本學校課程,實質拉升學生程度,同時讓校方的老師觀摩交流。 事前透過學校行事曆了解上課進度,以課程內容延伸、字詞補充為主,輔以問題討論,以便 了解學生程度。之後可以延伸到一週的寫作教學,從字詞到句子。如果學生程度允許,便開 始教修辭、連接詞,最後進入文章寫作。年級較低的學生,可以先以上台發表單句為主。 (4) 採用觀課一節、教學一節,拉近與當地老師的距離,並且相互交流教學方法,才能從根本 上翻轉泰北的教育。 (5) 雖然溝通成本很高,但是我們可以利用每一學期的出團服務或拜訪,盡可能蒐集到我們需 要資料。我們可以與學校達成共識,每一年的某一科學校老師避開不教,等到我們去學校服 務的時候再教。儘管達到這個目標需要一段時間搜集資料、編輯教材、與校方遠端溝通,不 可能短時間達成。但是若我們以五年為單位去達成這個目標,我認為是可行的,甚至可以真 正讓我們在這間學校深耕,與學校成其達成共識。 (二)群英中學 1. 本次服務經驗,校方熱情,且認為該校有外國志工教學帶來刺激的需求,且學生與志工老 師年齡相近,相處融洽,溝通較無障礙。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對於口說發表、寫文章, 缺乏自信,並且缺乏對於議題的思考能力,故群英中學的華文教學服務,有其必要性。 2. 惟須注意該校學生處於簡體拼音轉繁體注音的過渡期,程度雖高,但尚未能完整掌握繁體, 若是書寫上會出現溝通障礙。此外,學生普遍程度高,身為大學生,能夠準備的教案知識量, 怕不及他們的程度。 3. 群英教案建議:第一天設計活動測試學生中文程度,讓該週教課的人先掌握學生狀況。此 外,群英較高年級學生可採取進階中文應用課程,例如寫作文,使他們更能通暢地組織文句; 引入職涯規劃、議題思考課程,訓練思考力;或是以五天課程籌備一場演講比賽,一開始先 教學生寫出自己的演講高,然後教他們如何成為一個好的演講者,以訓練學生的演講技巧、 台風、膽量。 (三)滿堂之家:滿堂之家院童大多缺乏關愛,有些有偏差行為,為我們較少服務的對象。 除了課業輔導外,志工老師可以增進院童口說能力。因為小朋友大多害羞不敢開口說中文, 採用互動式教學成效顯著,故滿堂之家有服務之需求性。 (四)培英中學:本次服務隊儘管校方邀請參訪與觀課,但是並沒有在觀課後,與我們討論 進一步規劃,似乎沒有未來合作的意願。而且,因為年齡代溝、與語言障礙,小學生教學的 成效較中學成效低。 112


(五)復華中學:校方主動提供學校行事曆與教學進度表,配合度高且表示有外界志工刺激 之需求。未來建議可以以學校教材為主。雖然溝通成本很高,但是我們可以利用每一學期的 出團服務或拜訪,盡可能蒐集到我們需要資料。我們可以與學校達成共識,每一年的某一科 學校老師避開不教,等到我們去學校服務的時候再教。雖然達到這個目標需要一段時間搜集 資料、編輯教材、與校方遠端溝通,不可能短時間達成。但是若我們以五年為單位去達成這 個目標,我認為是可行的,甚至可以真正讓我們在這間學校深耕,與學校成其達成共識。 (六)建華中學:學校規模相對大、電腦設備先進,此外本次觀課經驗無法得知學生整體程度, 應可以藉由營隊辦理了解學生程度。然而建華中學位於滿堂村,原訂計畫為至滿堂之家課後 輔導,如果再加上建華中學的長期合作教學,教案準備上會有困難。未來可以嘗試與校方做 師資方面交流,例如老師如何設計活動引發學生學習度動機、學校圖書館使用、網路資源使 用、線上教學平台使用等師資培訓的層面。 (七)星星育幼院:星星育幼院資源相對缺乏,有其服務之需求性。白天可以協助院長建設 相關電腦與圖書設備、菜園整理等庶務工作,夜間可以輔導院童。 (八)恩泉小學:從校舍外觀資源匱乏,急需外界資源之導入。儘管台大泰北團每年暑假會 到恩泉服務,主要以正音和字詞教學為主,但具體效益不大。可以連結他校泰北團、泰北相 關組織等更多團體在不同時程進入恩泉服務,以擴大效益。

113


玖、田野調查資料 一、 華校田調 (一)滿堂之家 錢秋華與夫婿欒謹國在台灣經營進口家具,於民國 77 年在泰北創辦「帕黨溫暖之家」、「懷 恩之家」,79 年創辦「清萊滿堂之家」,收容泰北孤苦孩童,自小學至初中,照顧生活起居 並提供學費,近二十年來照顧約七百名孩童。 錢秋華不僅善心照顧泰北孤苦孩童,更邀友捐 助泰北華校經費。 (二)光復高中 一、學校概況: 1. 地理位置:清萊茶房村 2. 簡介與沿革: a. 溯自大陸改革後,我義胞為抵抗暴政,先後輾轉緬、寮而在落戶安居。為傳承我中華文化, 居民於民國四十七年同心協力,暫搭茅舍開放光復國小,創辦人維康良惠先生,本校並於民 國五十年三月廿日正式向僑委會立案。 b. 民國六十四年,泰政府不允許開辦華文教育 ( 全國性 ),但為發揚文化,只得分散教學, 如在山神廟、基督教會、觀音寺、清真寺、青年會等地方充為臨時教室,從不間斷。民國 七十二年,周儀瀛校長增辦初級中學,得到僑委會及救災總會的支助,興建教室、製作課桌椅, 校務日上軌道。 c. 民國八十三年,本校永遠董事長 ( 真頓大師 ) 鑑於學校沒有活動中心及集會場所,向世界佛 教華僧會淨心長老請求,捐贈白聖大師紀念禮堂。 d. 民國八十八年增建教師會館,解決教師住宿及外地生無人照顧的問題。同年建淨心長老教 學大樓,九十一年建菩提教學大樓。另真頓大師及法照大師贈送四十部電腦,遂使學校軟、 硬體方面初具規模。為了讓學校能正常運作及保障,於民國八十九年正式向泰國政府民校廳 申請立案,成為泰北華文第一所合法學校。 e. 為因應社會需求及本地泰文中學並駕齊驅,於民國九十三年五月十五日增辦高級中學,同 時得到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ICDF 國合會 ) 的師資支援及僑委會的大力資助,另外菩提文教 基金的鼎力襄助,幫助了無數清寒學生,使其能安心就讀學習。為了將來的發展,原有的校 地不夠使用,學校董事會決定以泰幣五拾餘萬株在原有校地之後另增購二十萊的農地,作為 興建宿舍、圖書館及其他需要使用。感謝淨心長老、真頓大師、法照法師及各方善心人仕的 大力支持,本校預定於民國九十四年三月十日奠基破土興建兩棟男女宿舍。 f. 光復中學能有今日面貌,校務蒸蒸日上,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中華民國政府、國內外社 團及個人愛心人仕,尤其是淨心長老、真頓大師,真是我們茶房村的活菩薩,他們的慈悲、 辛勞,換取學子們的進步、成長,沒有他們就沒有今日的茶房村,更沒有欣欣向榮的光復中學。 3. 立案與否和立案的困難點:有申請立案,當初是透過鄉議會然後運用某種手法讓學校順利 立案,但立案時間點較早制度較鬆散,且鄉議會制度似乎要取消,導致其他華校接下來要模 仿光復的手法會有困難 4. 學齡範圍:幼稚班到高中,另外寒暑假期間還有招收來自曼谷的泰國學生學習中文,有時 這些人是全家大小一起來度假兼學中文,已經辦 17 年了 5. 人數:約莫 1200 多位學生 6. 學期制度與上課時間:上學期為每年五月至九月,下學期為當年 11 月至隔年 3 月 7. 上課時間:週一至週五下午 4:00~ 晚上 8:00,週六為早上 10:00~ 下午 3:00 8. 教室數目:待補 114


二、學生背景與當地條件 1. 附近戶數:待補 2. 學生族群組成:待補 3. 父母的工作性質:待補 三、學校營運方面: 1. 董事會:有設立董事會,且管制似乎很嚴,詳情不確定 2. 師資情況:總共 51 位老師,其中 21 位台灣的志工老師,12 位替代役 ( 例外情況 ) 3. 學費 ( 一學期 ):待補 4. 老師薪資:約 6 千到 1 萬 5. 學校與家長的溝通狀況:待補 四、學校教學方面: 1. 教學科目: (1) 高中:國文、歷史、地理、電腦、會計、英文、數學, (2) 小學:國文、歷史、地理、電腦、英文、數學 ( 待確認 ) 2. 留級制度:有,詳情待補 3. 教材使用:正規班制使用僑委會發的課本,即小學為泰北版課本,中學為南一版課本,高 中為龍騰版,但寒暑假開的中文補習班教材仍不確定 4. 拼音方法:注音,電腦打字方法不確定 5. 特色:該校在泰國國內知名度算是非常高,常常會有泰國政府來參觀拜訪或是新聞媒體的 報導 五、學校希望我們達成的方向 希望教學方向:目前看起來該校並不缺乏教學師資,且國北小太陽有長期在該校做志工服務, 彼此間似乎已有良好的默契,目前似乎沒有空間容納其他志工服務隊 六、校舍簡圖

115


(三)培英中學 一、學校概況: 1. 地理位置:清萊帕黨村 2. 簡介與沿革: (1) 民國三十八年,大陸版圖易色,國民政府遷台,滇緬邊境的忠勇國軍與眾多同胞,不甘喪 失自由,相率逃出,暫居緬甸邊境。國軍部隊亦於該地安養重整。後因國際情勢,以及緬甸 政府的不容,原隸第三軍的將帥兵卒,乃轉入泰北帕黨地區。「帕黨」於泰語中,為「層巒 疊嶂、地勢險峻」之意。此地早期為泰共所據。 (2) 民國五十九年,驍勇善戰的國軍,聯合泰軍一同進剿泰共。歷時數年,浴血奮戰,終克敵 制勝。忠勇的國軍,因此受到泰皇慰勉,奉令鎮守帕黨邊關。方得異域以為安身立命之所。 (3) 民國六十五年春,為了發揚並傳承中華文化,極具遠見的帕黨指揮官沈加恩先生,著手辦 學。藉此提供文盲軍士以及其子女接受中文教育的機會,免於失學之苦。培英學校於篳路藍 縷之下創設了。 (4) 民國七十二年,泰國政府無預警地接管泰北地區所有中文學校,下令禁止教授中文。此外, 更派遣泰文教士前來任教,全日教授泰文。此舉致使所有義胞子弟的中文教育,倏忽停息。 所幸,泰北地區各地迅速採取因應措施,以家庭補習的方式,持續中文教育。 (5) 民國七十五年,原「平海贍養中心」將長者全數邀至孟放「熱水塘榮民之家」後,房舍閒 置未用。帕黨培英學校,為延續中文教育,與現實需要,商請遷入。從此復校,上課至今。 (6) 歷經三十多年的歲月流轉,培英已由中文小學,發展為完全中小學的規模。學生人數,亦 由百餘人,增至目前的三百多人。是此,原先早已破敗不堪的舊校舍,不敷使用。 (7) 民國九十九年「溫暖之家」、「滿堂之家」、「懷恩之家」育幼院的創辦人,錢秋華女士, 熱情發起「幫培英學校改建新校舍」的計畫。考量校地未夠寬廣,因而計畫興建一棟兩層的 教學大樓,每層六間教室,並以「逢甲教學大樓」為名。「逢甲大樓」已於民國一百年三月 二十七日落成使用。至此,本校學生擁有了更好的中文學習環境。 3. 立案與否和立案的困難點:尚未立案,主要原因應是山區土地問題 4. 學齡範圍:幼稚園到國中 5. 人數:275 人 (2016 年 ),283 人 (2017 年 ),260(2018 年) 6. 學期制度與上課時間: a. 上學期為每年 5 月至 9 月,下學期為當年 11 月至隔年 3 月 b. 禮拜一到五為晚上 18:00 到 20:20 c. 禮拜六為早上 8:20 到下午 12:00 7. 教室數目: (1) 普通教室有 11 間:幼稚園兩班、小一到小六、中一到中三各一班 (2) 有電腦教室、大禮堂 二、學生背景與當地條件 1. 附近戶數:約 3000 人 2. 學生族群組成:大部分是父或母一邊有漢人血統,雙親皆是少數民族的學生較少,因此華 文程度都有一定的基礎 3. 父母的工作性質: 待補 三、學校營運方面: 1. 董事會:有設置董事會,詳情待補 2. 師資情況:共計 14 名教師,台灣老師 2 名,中國老師 2 名,其他皆為本地老師 ( 但有些有 到台灣留學過 ) 3. 學費 ( 一學期 ):幼稚班 1600,小學低年級 1800,小學高年級 1900,中學部 2400 116


4. 老師薪資:待補 5. 學校與家長的溝通狀況:待補 四、學校教學方面: 1. 教學科目:待補 (1) 中學:中翻泰 (2) 小學:造句 (3) 弟子規、數學 2. 留級制度:待補 3. 教材使用:國小使用泰北版課本,國中使用南一版課本 4. 拼音方法:注音,電腦打字法待補 5. 特色: (1) 舉辦 2017 的 329 運動會 ( 為一個附近盛大的活動 ) (2) 學校設在較高的山區,學生從泰文學校趕來缺乏時間用餐,因此校方有供應學生晚餐,同 時也因為設在山區,大型活動 ( 檢定 ) 較少附近有溫暖之家,主要功用為收養失去父母的孩童, 或是被父母拋棄的孩童,溫暖之家會有由錢秋華女士雇用的志工長期駐守,因此華文程度會 稍微好一些,( 溫暖之家的孩童也會到培英中學進行上課 ) 五、學校希望我們達成的方向 1. 希望教學方向 (1) 若僅有一週的服務時間,希望以國小低年級為主,增強聽與說的能力、協助正音,並且輔 以閱讀教案(學校有不少閱讀資源) 2. 其他模式 (1) 若我們要到該校服務,希望我們先進班觀摩培英老師的上課情形,再上課 (2) 服務期間希望以課輔的方式進行,也就是培英老師上一半時間,我們上一半時間。 六、校舍簡圖

117


(四)建華中學 一、學校概況: 1. 地理位置:清萊滿堂村 ( 猴子山 ) 2. 簡介與沿革: (1) 滇邊反共游擊部隊在緬境與緬軍激戰,為了眷屬及隨軍商人的安全,經徵得泰方允許後, 總部派時任軍參謀長李崇文先生,率領 580 餘非戰鬥人員進入泰境,尋覓落腳之處以安人員, 最終選定了地勢高拔、依山傍水的「滿堂」為安頓之福地,這便是泰北最早的中國難民村「滿 堂難民村」,而建華中學的前身即是「滿堂難童小學」。 (2) 民國四十三年,「難童小學」於建村不久後創立,由時任村長的李崇文先生擔任校長。最 初的課室則為竹籬茅舍,經費除由游擊隊總部發給有限款項外,仍須收取學生學費來維持, 但難民們衣食尚且難繼,如何有閒錢為子女繳交學費。 (3) 民國五十三年,村長改選,由王德華先生當選並兼任校長。其時,正值緬甸軍人政變後, 造成新難民潮湧入泰境,引起國際關注。大陸災胞救濟總會的方治秘書長親到滿堂視察,王 校長請求准予滿堂初中畢業生公費回台升學,承蒙方秘書長允許,當即挑選七名績優學生, 保送回台就讀員林實驗中學,是為泰北華校保送學生回台升學之始,也可說是泰北生活逐漸 好轉的契機。王校長任內,得同鄉親友的捐助及救總的支援,先後建築校舍三間,籃球場一座。 (4) 民國六十四年,王校長辭職遷台,任振先生被推為村長兼校長。任校長任內因得救總支援, 新建校舍二間外,並准予繼續保送學生公費赴台升學,為滿堂保送學生回台升學的全盛時期。 (5) 民國七十年,將「滿堂難童小學」正名為「建華中學」 (6) 民國七十二年,政策更改,需擁有泰國公民證者使得公費待遇,雖說如此,歷年來「建華 中學」獲得赴台升學的公私費學生已有 600 餘人。 (7) 民國七十四年,泰國政府因故勒令全面關閉華校,時任副校長任少淵老師居中應變,策畫 「建華中學」及時自動將學校大門關閉,並化整為零,將各班級分散至村子偏僻處、空置房舍、 乾燥豬舍等上課,故免於被徵收的厄運。 (8) 民國七十七年,全村人民公推黃科先生繼任會長兼任校長,黃校長為人急公好義,公正不 阿,且愛才善任,敢作敢為,為地方所愛戴,更因交遊廣闊,任職期間,不論是官方或民間 團體,社會熱心人士,不斷蒞臨訪問指導,或捐助經費,使校方的硬體設備逐漸完備。黃校 長任內因領導有方,是「建華中學」脫胎換骨,蓬勃發展的階段 (9) 民國九十一年,黃校長因年事漸高,理應單位,遂向董事會推薦李心賢副校長擔任校長, 並修改規章,將學校的行政、財務與村自治會分離,村自治會長不再兼任校長。 (10) 民國一零一年,「建華中學」於 11 月 23 日成功向泰國政府教育部申請泰北華校登記立案, 學校經營合法化。 (11) 現任董事長為前任校長李心賢,現任校長為朱希田。 3. 立案與否和立案的困難點:已經成功立案,土地因為經過某些程序已經合法化,所以立案 上並沒有遭受太大的困難 4. 學齡範圍:幼稚班到國中三年級 5. 人數:約莫 720 人左右 6. 學期制度與上課時間: (1) 上學期為每年 5 月至 9 月,下學期為當年 11 月至隔年 3 月 (2) 禮拜一至禮拜五晚上 18:00~20:30(每堂課為 45 分鐘) 第一節課:18:00 ~ 18:45 第二節課:18:50 ~ 19:35 第三節課:19:45 ~ 20:30 (3) 禮拜六 8:00~16:00(每堂課為 45 分鐘) 7. 教室數目:教室總共 20 間,另有幼稚園一所 ( 含教室 4 間,遊樂場地一處 ),大禮堂,籃球場, 行政辦公室 2 間,圖書室、視聽教室、電腦教室、實驗教室各 1 間。 118


二、學生背景與當地條件: 1. 附近戶數:滿堂村約有 100 多戶人家,但此處交通方便,常有其他村的人來上課 2. 學生族群組成: (1) 約莫 7 成 5 學生為漢人,約 1 成為泰國人,剩下 1 成 5 皆為少數民族 ( 傣族,傜族,阿卡 族為首 ) (2) 學生大部分來自滿堂村,也有一些從外地來就讀的學生。 3. 父母的工作性質:待補 三、學校營運方面: 1. 董事會:設有董事會 2. 師資情況:總共有 28 位老師,其中 19 位兼任班導師 (1)(2017) 有替代役老師 7 名;(2018-02)有替代役老師 2 位 替代役老師主要負責的科目是英文課 & 數學課 (2) 剩餘為本地老師,或是從建華綜高師範班來的實習老師 3. 學費 ( 一學期 ): (1) 幼稚班 1000 泰銖 (2) 小一至小三 1500 泰銖 (3) 小四至小六 2000 泰銖 (4) 中一至中三 3000++ 至 4000 泰銖左右 4. 老師薪資:8000 泰銖左右 5. 學校與家長的溝通狀況:學生要報名都必須有家長同意,學生缺席會通知家長 6. 獎助學金制度:有獎助學金,資金來源主要單位有校友會、泰華婦女會、台達電基金會、 馬來西亞護訓基金會(每年平均有 50 個名額) 四、學校教學方面: 1. 教學科目: (1) 中二、中三:國文 5( 堂 ) 英文 4 數學 3 地理 2 歷史 2 電腦 1 理化 1 公民 1 (2) 中一:國文 5( 堂 ) 英文 4 數學 3 地理 2 歷史 2 電腦 1 生物 1 公民 1 (3) 小學四到六:國文 英文 數學 生倫 自然 社會 (4) 小學一到三: 國文 數學 自然 社會 (5) 幼稚園:國語 數學 常識 2. 評分制度: (1) 學科分數:段考佔 60%,平常分佔 30%,課堂小考佔 10%,泰國人通常不留級 ( 會在成 績放水 ),華人不足 60 分會留級,無限次 (2) 操行分數:基本分為 82 分, 3. 教材使用:國文國中為南一版課本,小學為泰北版課本,社會為國編版,歷史、地理、公民、 自然課本為民國 82 年版 4. 拼音方法:注音,電腦打字(注音輸入法、無蝦米、漢語拼音輸入法) 5. 特色: 為泰北地區少數有合格立案的華校,因此通過正式管道能獲得不少資源,像是從僑 委會申請替代役老師就必須要是合格立案的學校才能申請,因此周邊學校有時會透過建華中 學申請後再請替代役老師調往其他學校 五、學校希望我們達成的方向 1. 希望教學方向: a. 理科實作活動:設計實驗相關的課程,提升小朋友對於理化、生物等科目的興趣, b. 提升華文興趣活動:又或是設計一些活動相關的課程提升小朋友對華文學習的興趣 c. 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演講或寫作訓練 119


2. 不需要幫忙教導主要科目 3. 有些學科的課本版本過舊,希望我們可以從台灣帶來新版的課本(需要跟校長接洽) 六、校舍簡圖

七、校舍照片

120


( 五 ) 復華中學 一、學校概況 1. 地理位置:清萊昌孔縣聯華新村 2. 簡介: 泰國昌孔縣,村子取名叫昌孔難民村,65 年在被迫遷至目前的聯華新村(後改名)。 聯華跟其他村子不一樣的是:當年帶兵打戰的長官先後都隨軍撤台,只留下殘餘老兵,胼手 胝足,集思廣益的共同努力促進生活,因此生活比其他村子較為辛苦。復華高級中學現有教 師 13 位,,學校面積約 8 萊。復華高級中學地處清萊省昌孔縣回所鄉,距縣城 30 公里,僅 以湄公河隔寮國迴賽相望,昆曼公路通過昌孔縣,從復華到中國雲南西雙版納僅 3 小時,未 來發展潛力很大,又距清萊機場僅 90 公里。我們預計在此全心全力推行「弟子規」生活化(含 學校,村莊等)的工程,在加上常規教育課程素質的提升,期能達到正規水平,以期能吸引 正處於行徬徨無措的中國社會為人父母,可以考量選擇到復華學習中文:同學更能學習我中 華民族賴以維繫五千年的固有「教中教孝」的傳統道德文化,還有也可以學習泰國文化,如 果機緣允許也會考慮興辦大專院校,如此泰北的孤軍眷村才能夠長長久久的運轉下去。聯華 新村有 450 多戶人家,村民以漢族為主,次有哈尼族(阿卡族)、苗族、羅黑族、白夷族等, 生活以務農為主,主要的農作物以種水稻(看天雨播種)為主,旱稻次之,其他經濟作物有 龍眼、荔枝、芒果,因農業用水嚴重缺乏而收成不能自給,近年有部分也也有種橡膠樹。泰 北目前各村中大部分青少年多以嚮往城市生活為主,因此村中多留有老弱年小者,為求前輩 們用生命和鮮血扎下的基業不要在我們這一代沉淪和滅亡,只有加強教育,喚起共識,共同 為泰北的未來付出心力!因此在此非常時期誠懇祈求 仁慈的 孫先生恩賜予慈悲助我們的一臂 之力,讓我們把泰北華教的再起工程完善為禱!學校的挑戰和願景:時下泰北華教處於沉淪 階段,守住「教中教孝」的傳統教育精神以刻不容緩,尤其是為民族在海外保存復興中華的 薪火,更需要眾志成城和全方的努力,如此才對得起為創建中華民國犧牲奉獻的先賢先烈和 用生命及鮮血忠貞留守泰北的戰士,同時也才對得起子子孫孫!因此,一、四校有需要進行 「教改」工作,希望能走出一條屬於泰北的華教之路!二、為長長久久之際,四校必須走出 一條以產業養活學校的事業!如此才能守著泰北華教!才能對未來民族復興大業有所期待! 註:四校分別是復華、道濟、普門、蓮花,四所學校是同一個校長。 3. 立案與否和立案的困難點:尚未立案,主要應是土地問題 4. 學齡範圍:幼稚班到高中 5. 人數: (1) 中一 13 人,中二 12 人,中三 22 人 (2016 年 ) (2) 學生 258 名,13 個班級 (2017 年 ) 6. 學期制度與上課時間: (1) 每節課 40mins,休息時間 5mins (2) 星期一至星期五(18:00 開始):幼稚班上三節課;一年級到高三上四節課至 21 點。 (3) 星期六(9:00 開始):上課至 15:10 7. 教室數目: (1) 高中教學樓有 3 間教室 1 間辦公室 (2) 初中教學樓正在重建,待補 (3) 小學教學樓有 3 間教室 1 間辦公室 (4) 福兆教學樓一樓有 4 間教室 &1 間圖書館,二樓有 1 間電腦教室 二、學生背景與當地條件 1. 附近戶數:約莫 300~400 戶 2. 學生族群組成:待補 3. 父母的工作性質:許多學生是父母在曼谷或其他地方工作,請祖父母代為照顧小孩,當地 產業主要為農業 121


三、學校營運方面 1. 董事會:待補 2. 師資情況:學校裡面大部分老師是本地學生回來任教,並沒有替代役 3. 學費 ( 一學期 ):約莫 2000~3000 銖 4. 老師薪資:待補 (1) 薪資較為微薄(老師也在現場,不好問具體數字),有幾位老師白天會去泰文學校教中文。 5. 學校與家長的溝通狀況:待補 四、學校教學方面 1. 教學科目: (1) 初小(一、二、三年級):國文、數學、英語、注音、弟子規、三字經 (2) 高小(四、五、六年級):國文、數學、英語、書法、電腦 (3) 中學:國文、歷史、英語、倫理、書法、電腦註:學校預計下一學年度刪除小學部所有數 學課,可能增加漢語拼音的課程(by20180207) (4) 註:國一、國二學習國內歷史;國三到高三學習世界歷史 2. 留級制度:有。 3. 成績: (1) 分數組成分為作業分和段考分(比例不清楚),學期結束後 50 分及格分。 (2) 處於 49~50 分之間的,學生可以有一個試讀的機會,根據第一次段考的成績決定是否可 以繼續升級。 4. 教材使用:國小為泰北版課本,國中為南一版課本,國中課文很難全部上完,因此學校會 在學期開始時開會決定本學期應該上哪些課,以文言文為主。 5. 拼音方法:大部分為注音,很少人使用漢語拼音 6. 特色:待補 五、學校希望我們達成的方向(2018 寒假) 1. 希望教學方向:帶一些生活化的教案,如之前帶的學各種水果的中文。 2. 要求:帶一些作文的書籍過來,希望讓學生可以模仿寫作。 六、校舍簡圖 註:國中教室因為橫樑有問題,目前處於重建中。(2018 寒假)

122


七、學生程度與相關紀錄:(2017 年) 1. 學生從學校畢業之後的方向:部分學生會去念泰文大學,幾乎沒有去台灣念大學的(早期 的時候會有) 2. 學校考試方向:學校大致上皆是考課文的註釋,一個學期考三次段考(每 7 周一次),一 次大約考 3~4 課,一個段考之間有 5 次隨堂測驗 (1) 考試內容分為 i. 字義測試 ( 多為課本上字詞意思的背誦 ) ii. 辭義測試 ( 多為課本上字詞意思的背誦 ) iii. 改正錯字 ( 學生表現較差,大多數無法辨認錯字 ) iv. 填空題 ( 題目多為課文挖空讓學生填空,但多數題目挖空的地方為一些形容詞或名詞, 然後又沒有給學生填空的選項,基本上沒有將課文背誦下來是填不出來的 ) v. 默寫 ( 課文背誦,學習意願較低落的學生通常會直接不寫 ) vi. 文翻譯 ( 大約有一半的學生能在這部分得分 ) vii. 修辭測試 ( 大部分學生的理解都不錯,能正確判別是用哪種修辭 ) viii. 多音字義測試 ( 算是字義背誦,有背有分,學生應該會有破音字的概念 ) ix. 問答題 ( 問的內容多是課文賞析或是課文概念的深入思辨,幾乎沒有學生可以正確回答 3. 學生程度: (1) 中一班: i. 口說方面:大概三分之一狀況最好的人,口語表達方面可以很順暢,但是使用字詞方 面會比較弱一些,像是球鞋、拖鞋他們都只會說鞋子,中間三分之一的人雖然說話沒有很流 暢,但可以清楚得了解他的意思,最後三分之一的人,有時候只能用一些簡單的單字,要稍 微猜一下意思 ii. 認字方面:基本上還算可以,請他們一起念課文的時候,大概只有我們原本預定要教的單 字會念不出來,因為辨認他們程度的時候只有念課文以及玩遊戲的時候,可以確定的是他們 認字方面還是有所差異,但具體上如何比較難講,像是有人不會認電風扇,卻知道電風扇是 什麼東西,也有人會認電風扇,如果以後要教認字的話可以從他們日常生活會接觸到的東西 下手,像是拖鞋、吊飾之類的。 (2) 中二、三班: i. 基本溝通沒有問題,但很多名詞聽不懂,所以盡量用簡單的詞彙溝通。 ii. 學生秩序很好,叫他們安靜都會聽話。 iii. 班上程度落差大,需特別關照比較落後的同學。 iv. 都很認真,邊念課文他們都會邊把讀音抄上去,因此可以唸慢一點、多念幾次讓他們熟悉 讀音。 v. 基本上都使用注音,拼音較少。 (3) 高中班:高中三個年級一起合併上課,但其實學生程度與年級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學生們 基本的日常對話與口語能力不錯,除了少數同學程度較差加上比較害羞所以很難清楚知道學 生們的口說能力,大部分學生都有能力用中文與我們做簡單的聊天並表達他們的想法。 學生 們的閱讀與寫作的能力比較弱,許多學生都是靠著隔壁能力較好的同學來抄答案,閱讀時基 本字都還是需要另外注音,不過學生自己注音的能力有些小問題,ㄢ、ㄤ等字還是會搞錯, 所以他們自己記讀音時還是會用泰文來標示。寫作時因為字彙量的關係,即便是程度最好的 學生,也很難寫出超過 100 字的內容,而且寫出的東西通常沒什麼內容,但很離譜的文法錯 誤也比較少見。上課時,高三的上課狀況最差,相較於其他年級非常懶散而且常會做自己的 事,由其是程度較好的同學,但明年也就畢業了所以也不會再教到他們了。因為許多高三的 學生其實泰文學校已經畢業,現在大多是已經開始工作或是在家混時間,所以對學習已經不 再有熱忱了。但後來提到關於職業相關的介紹、寫作與對話練習的課程,高三還是很願意跟 著寫並問問題。高二人數最多,但來的都是女生,雖然點名單上有男生,但這幾天完全不見 蹤影。高二有幾位程度較好的同學,也是少數會主動回答上課問題同學,很有學習的熱忱也 123


會主動問老師問題,上課問問題沒人有反應就問她們吧。高一人數較少,程度比較平均,並 沒有程度特別差的學生,上課都很認真,不過一年級的同學比較害羞,回答問題都比較被動。

八、歷屆傳承資料 1. 復華中學的老師教學較填鴨,僅從考卷的內容觀察來看,他們應該通常是請學生將注釋背 下來,所以在教案設計方面尚請盡量將教案設計得比較填鴨一些,讓學生不用再重新適應另 一種模式的教法,填鴨的方向可以是 (1) 在編寫課本的時候將注釋的部分空下來,請他們上課再做填寫 (2) 或是一些課文填空的方法 (3) 盡量不要用演講的方式或是平常報告的方式只用 PPT 上課

124


( 六 ) 中興中學 一、學校概況: 1. 地理位置:清萊漂排村 2. 簡介:漂排中興中學。離開亞洲公路,向泰北山區蜿蜒前進,經過輝鵬、滿星疊,進入群 山環繞、茶香四溢的小小村落,此地,就是位處泰緬邊境,盛產茶葉的漂排村。民國五十九年, 佐腳明、董光輝、李志雲和一群自緬甸逃難的中國人,來到荒無人煙、猛獸出沒的邊界山嶺, 與阿卡族、拉祜族共同建立了新的家園。一座座簡陋的茅屋,逐漸形成小小的村落,八十多 戶人家,六百四十多人,兩年後,正式定名為漂排村,由佐腳明擔任村長。刀耕火種是主要 的農耕方式,人們看天吃飯,過著貧困的生活。幸而是發現當地野生的優良茶種,逐步衍生 出漂排村今日蓬勃的茶業,成為大多數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民國六十二年,為了下一代的 教育,興辦中文教學,因獲得政府的批准,與臺灣人士鮑大平先生襄助,成立那孟治平分校, 由李志雲擔任校長,董光輝擔任董事長。使用臺灣提供的標準教材,校舍、操場等硬體設施 與教師的薪酬,都由村人通力合作、慷慨捐獻。民國七十年,鮑先生的後人另在永泰村成立 治平學校,同名之累,使漂排村無法獲得中華民國政府的補助,在村裡自治會的決議下,改 名為漂排中興小學,向中華民國政府匯報立案。從此,在政府、救總、僑委會的輔導、明愛 會與各界愛心團體的關懷中,漂排村的經濟與教育都持續獲得改善,民國七十二年起,建起 了教室、有了課桌椅、興辦了茶業加工廠,村裡也開始有自來水設施。民國八十三年,中興 小學增設了中學部,並於九十四年成立李圖分校。發展至今,已培育出二十六屆小學畢業生、 九屆中學畢業生,包括在臺灣大學就讀的優秀學生。目前的漂排中興中學,共有教師十三名, 四百多位學生。分設幼稚班;小學部一到六年級;中學部一到三年級。李圖分校則設有小學 部一到三年級。主要教授科目包括小學部的國語、數學、道德、社會。中學部的國文、英文、 電腦、數學等。週一到週五,每日下午五時至八時,授課三小時;週六則上全天班,授課六 小時。現在的中興中學座落在村中的小山頭上,進入學校,必須先攀爬陡峭的長長階梯,穿 過校舍的夾縫,才能抵達學生們朝會的中庭。各間校舍以中庭為中心,依照山勢興建,在教 室之間移動,就像攀爬一座小山。站在中庭,隔著結實累累的酸羊奶果,可以遠眺原來的校址, 不遠的路口轉角處,早已被徵收為泰文學校。將村中最平坦、交通最方便的土地,貢獻出來 做為學校,是泰北華人村自然而然形成的默契。雖然在泰國政府限制華文教學期間,原來的 華校都被徵收為泰文學校,使得村裡不得不另闢新地,條件也不如舊址,但是泰文學校與中 文學校並置、舊校址與新校址的鮮明對比,更是使人難忘村人對華文教育之重視。 3. 歷史:漂排村位於清萊省美髮農縣滿星疊鄉北部海拔一千多公尺的泰緬邊界。 民國五十九年十二月份建村,屬第六組。 民國五十九年以前這裡是一片猛獸出沒,遙無人煙的荒山野林。 民國五十九年,佐腳明、董光輝、李志雲三人汗從緬甸帶來的落難中國人,與當時的阿卡、 拉祜族等少數民族在艱難的環境中蓋起了小茅屋,那時約有八十多戶人家,六百四十多人口。 民國六十一年,正式定名為漂排村,由佐腳明先生任村長。村民過的是刀耕火種,靠天吃飯 的貧苦生活。當年村民發現這裡天生的好茶樹,就用心地進行了調理 民國六十二年,難胞不段增多,為了能傳承中華文化,創辦了補習班;後因台灣人鮑大平先 生的幫助,又得到泰國政府的批准,成立了孟那治平分校,每年度的教材都是按時從台灣得 到的,當時的校長為李志雲先生,董事長為董光輝先生。建立校舍、開辦操場以及教師的薪 資等都是全村民眾通力合作、自力克服而得來的。 民國七十年,台灣政府得知海外華校的種種困難,就撥了一些款項來支助各學校。漂排學校 雖有名額,但錢領不到,因為原鮑大平的遺人在另一個地區成立一個村落曲永泰村,並且把 漂排治平學校的名稱都拿走。同年,漂排村成立了自治大會,董光輝先生任會長間董事長、 李志雲先生任副會長兼校長,幹事為:李保林、龔景和、石安明、李自能、陳克雲等。那時 漂排村得到清萊辦事處楊卓英主任及陳茂修將軍的幫助,把漂排的學校改名為漂排中興小學 校,經向台灣政府彙報立案。 125


民國七十一年後,在台灣政府救總、僑委會的關愛和支持下,各方便都不斷的成長。 民國七十二年起,建立了教室,有了課桌椅,辦起茶葉加工廠,有了自來水設施。這些事都 是得到台灣各單位方面大力援助得結果。後來在救總和陳將軍的幫助和指導下,引進了優良 的茶葉品種,舉辦了幾次農業講座,提高了村民的科技知識。 民國八十二年榮膺村村長李克雲兼董事長,李志雲校長間自治會長。 民國八十三年成立了如今的漂排中興中學,後又得到了台灣明愛會及其他愛心慈善機構的救 助,學校不斷擴大增長。 現在漂排全村有三百四十五戶人家,一千九百八十三人,教師十四人,學生三百三十五人。 到去年為止已畢業了第十四屆的畢業生,他們有的在深造,有的已經事業有成為漂排村的生 力軍。我村也被泰國政府援助予模範村的光榮稱號。 民國九十七年,董事會改選,馬蓮祖任董事長,李學文任現任校長。 4. 立案與否和立案的困難點:尚未立案,村莊的山區皆是違法開墾 5. 學齡範圍:小學至初中 6. 人數:全校 465 人,中學部初二初三合班上課約 20 人,初一班約 15 人 (1)2018 寒假 中一:18 人 中二:13 人 中三:7 人 7. 學期制度與上課時間: (1) 周一至周五 17:00~19:45 第一節 17:00-17:45 第二節 18:00-18:45 第三節 19:00-19:45(各班狀況不同,中二、三班級 19:30 下課) (2) 周六從早上 9:00 到早上 11:45 放學 8. 教室數目:待補 二、學生背景與當地條件 1. 附近戶數:約 300 多戶,村莊建立至今約 42 年 2. 學生族群組成:少數民族與漢人約是一半一半 3. 父母的工作性質:村莊裡大部分都以農業為主,多數種茶,農忙時會僱用緬甸的工人來幫 忙採收 ( 因薪資較便宜 ) 4. 當地生活簡介:待補 三、學校營運方面: 1. 董事會:董彬雲董事長,兼任村長,李學文校長 ( 老李校長 ),前任校長兼現任中興中學顧 問 2. 師資情況:待補 3. 學費 ( 一學期 ):待補 4. 老師薪資:4000 銖以上 5. 學校與家長的溝通狀況:待補 四、學校教學方面: 1. 教學科目: 小學部:中文、社會、數學 中學部待補 2. 留級制度: 有留級的制度,且並沒有限制留級次數 3. 教材使用:小學部使用泰北版課本,中學部使用南一版課本 126


4. 拼音方法: 注音 5. 特色:待補 五、學校希望我們達成的方向 1. 希望教學方向: (1)2018_ 老李校長希望我們以學校的課本內容為主,或許利用學校的課本內容再作一些延伸。 並且採用兩節正課,最後一節互動課方式進行。 (2) 校長也希望我們能和中興的老師多做交流,不是只以學生為主。 六、校舍簡圖

七、學生程度與相關紀錄: 1. 學生從學校畢業之後的方向:如果進行升學的話大部分會去大同高中或是建華綜高 2. 學生程度: (1) 初中班: 聽說能力好於讀寫。細部來看,聽力又比口說能力好,幾乎可以溝通無礙,但是 要公開上台講話基本上對他們來說有點困難。書寫部分則是跟不上自己說的話,例如學生可 以說出一個可能對他們來說比較難的詞,但是實際上他卻寫不出來,單詞如此,那完整的文 章能否完成,也許也有些困難尚待求證。至於讀的部分沒有機會可以有具體的發現,因此不 確定程度。 (2) 小六班:這次的教案主題是韓國流行文化及紐西蘭文化。為了激起學生們學習中文的興趣, 因此教學過程中參雜了許多影片。從他們課程的表現說明中文聽說讀寫的程度,以下: 聽, 大部分的學生在聽力這方面是可以的。雖然並非所有的單詞可以了解,但是因為前後文的呼 應,多少可以猜得到生詞的意思。 說,僅有少部分學生可以適時並通順回答提問的問題,他 們並非不懂得題目的意思,而是他們不知道如何用中文講出來。 讀,筆畫少的字與意思簡單 的單詞可以閱讀且明白意思,但是沒有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的概念,因此在遇到沒見過的 字,就索性不唸。 寫,他們不太能夠聽寫,頂多只能照抄版書。 (3) 小五班:基本上對話沒有太大的問題,如果國字旁邊有標注音學生也都念得出來,上課過 程中為了確認學生是否都有聽懂我想傳達的內容,我請他們用畫圖作為上課回饋,請他們畫 出指定的東西,透過此種方式,也再次確認班上大部分的學生知道我在上什麼,除了根據只 是照作之外,他們也會主動請老師協助他,例如我請他們畫出投影片中他們喜歡的景點,他 們會要求我顯示他們想要畫的景點 ( 就是將投影片滑到特定的景點 )。而且他們還蠻喜歡畫畫 的所以如果教案內有安排與他們互動的小遊戲,是可以在上課當下就得到回饋。 3. 小四班: 基本上上面的課文學生可以不需要注音就可以朗誦,除了少數單詞例如蒼蠅、水稻不太會讀 以外,文意理解上也沒有發上太大的困難。 127


八、當地生活與教學經驗(可以參考歷屆服務資料) 資料來源 :PTT 文章 : 僑委會泰北海外教育役漂排中興中學 Fri Sep 18 23:04:35 2015 以下為部分節錄 (一)生活簡介 食:村子裡食的機能較差,小吃攤很少,可說是幾乎沒有,通常早午餐都是自己煮來吃,下 午會有人賣拌麵、炒米乾等食物,一份十泰銖。村子裡也有可以買食材的地方,都可以用中 文溝通。口味的方面,這邊重鹹重辣,以雲南料理為居多,較少泰國料理。另外山民有打獵 的習慣,有時候會吃狗或是抓野味來吃,吃蟲也是常有的事情,或是去山裡摘野菜野果。水質, 這裡水質不好,最乾淨的水還是淡黃色,也只能請你適應,飲用水或是烹調用水,我會另外 去買乾淨的飲用水。一大桶 20 泰銖。 衣:冬天乾冷,夏天濕熱,都要注意多喝水,以免生病。雨季的時候要準備雨具,天氣也會 稍微涼一些,自己斟酌添加衣物,但不需要帶羽絨衣、雪衣等防寒外套,除非你天生怕冷。 洗衣服的部分,手洗,沒有洗衣機,校長家有洗衣機。 住:沒有冷氣、沒有無線網路、沒有熱水器。網路的話,可以去買行動上網的基地台(就是 大家說的網路蛋),建議買 AIS 的 AIS 3GPOCKET WIFI,TURE 公司也有出,但山上不一定 收得到訊號。,基本上 AIS 專賣店或代理商都有賣,如果泰文不能通的話,就請告訴學校, 學校會找人帶你下去買。清萊 central 百貨裡面有 AIS 直營店,那裡可通英語。洗澡的部分, 我都是用熱水壺燒熱水洗澡,夏天天氣夠熱,就是洗冷水。 泰國是熱帶國家,學校又在山區,時常有蚊蟲或是小動物出沒 行:漂排中興中學,位於滿星疊山區。以距離來說,學校到滿星疊車程半小時(最近的 7-11), 到美章車程兩個小時(最近的大賣場),到清萊市區車程三個小時(最近的百貨公司)。 從我的學校去滿星疊,沒有大眾交通工具,想要下山,必須請人載你下去,或是搭便車。在 滿星疊要搭雙條車下山的話,也盡量早點下去,因為車子是不定時發車(滿八人發車)從美 章市場要上車也是相同。 (二)學校狀況 1. 泰國學制為五月開始為上學期,九月底結束學期,十月為寒假,十一月開始為下學期,三 月中放假,四月為暑假。四月是泰國潑水節,也是泰國新年。 學校性質是中文補習班,上課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下午五點至七點四十五,週六八點半至下午 兩點四十五。一週二十節課,通常每個老師都是滿堂,老師須提早半小時到校。開學時校長 會說明規定。 當地學生程度普遍不佳,所以不要上太快,有時候可藉由翻譯來讓自己的課程順利進行(這 就必須先備課)。漂排村的共通語言是雲南話,不難學,差不多聽個兩個月就會了(但也是 要看個人語言天賦),再來是泰文,另外此地少數民族數量多,各種方言都流行。 我都是以中文講解中文,學生都能接受,但必須用簡單明瞭的語言解釋,並要說明字詞之間 的差別意義,碰到很難說明的東西,尤其是抽象名詞或是泰國當地沒有的東西,我便會借助 網路資源或翻譯,請教當地老師也可以(當地老師的泰文中文程度都不錯)。 2. 學生組成:漢人(雲南人)、阿卡人、拉祜人、緬甸人,平均來說,以緬甸同學的中文程 度較好,再來是阿卡人,通常漢人同學的中文程度最差。 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秩序差,且在青少年的風暴期,常會有失控行為,這些,老師必須先 做好心理準備。有些陋習是無法一朝半夕根除的,與學生的磨擦會很多,至於處理方法就因 人而異,在此不多贅述。 3. 校方:我個人採取一種「好寶寶集點法」,一開始高度配合,甚至於有點委屈,可是相對的, 服役後期,我與學校的每一個人都相處很融洽,提出的要求也幾乎有求必應。我努力融入了 當地,讓當地接受了我,雖然知道我是個過客,但也視我如親人。我個人認為,既然你都來 到這個地方了,就努力接受這一切,也不要妄想你要改變整個泰北的教育現況,就你所能, 努力幫助學生,學校交代的事情,好的事情盡量做,反正,就把自己是想來當志工的,不要 抱怨太多,雖然有點鴕鳥精神,但抱持快樂的想法,你這一年會過得愉快一些。 128


( 七 ) 一新中學 一、學校概況: 1. 地理位置:位於清邁地區的唐窩(距離清邁 128 公里之差巴干縣熱水塘新村,唐窩是軍隊 住的,熱水塘是眷屬住的 ) 2. 簡介:原駐清萊以東的第三軍李文煥將軍部,移駐清邁府芳縣唐窩的一大片土地,軍民合 力披荊斬棘成立光武新村(現改名為熱水塘新村),移入部份軍眷,先在(米站)成立補習班, 隨即成立一所學校,取名為中興中學及附屬小學,即現在一新中學的前身。( 原址為現在泰文 學校 )。佛曆 2531 年遷到現址為一所獨立的中文中學。位於三軍駐紮地,接受較多來自各界 的補助,救總在教育、生活上幫助泰北最多,同時校友的資源也很龐大,在興建新大樓的時 候能從校友身上募得很多經費,因此可以維持低廉的學費與不錯的硬體環境,教學品質也很 高。 3.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PP78/ 4. 立案與否和立案的困難點:尚未立案,畢業證書不被泰北政府認證,主要是土地問題 5. 學齡範圍:幼稚園到高中 6. 人數: 1736 人 (2016 年 ) 1827 人 (2017 年 ) 1836 人 (2018 年 ) (1) 幼乙班:173 人,分 4 班 (2) 幼甲班:177 人,分 4 班 (3) 一年級:175 人,分 4 班 (4) 二年級:180 人,分 4 班 (5) 三年級:159 人,分 4 班 (6) 四年級:124 人,分 3 班 (7) 五年級:128 人,分 3 班 (8) 六年級:140 人,分 3 班 (9) 中一班:127 人,分 3 班 (10) 中二班:109 人,分 3 班 (11) 中三班:114 人,分 2 班 (12) 高一班:76 人,分 1 班 (13) 高二班:38 人,分 1 班 (14) 高三班,46 人,分 1 班 7. 學期制度與上課時間: (1) 上學期為每年五月至九月,下學期為當年 11 月至隔年 3 月 (2) 禮拜一至禮拜五晚上 6:30~8:00 (3) 禮拜六早上 8:00~12:00 下午 1:00~3:00( 社團課 ) 8. 教室數目:上課教室約有 41 間,有電腦教室 2 間,圖書室 1 間,其他待補 二、學生背景與當地條件 1. 附近戶數:1800 戶家庭 2. 學生族群組成:約莫 1500 人為漢人,約莫 200 人為傣族,約莫 100 人為泰人。有外地來 念書的,如唐窩、安康村、立德等,學校沒有宿舍,所以要住在村子開的。 3. 父母的工作性質:務農多,到附近食品加工廠打工。

129


三、學校營運方面: 1. 董事會:董事會可以影響校長人選,村子裡分成四個區域,一個區域選出 4 位董事,最後 一共產生 16 位董事後再由這 16 位董事自己開會決定出董事長,主要功能是解決經濟上的問 題,幫助學校募款。 2. 師資情況:沒有任何替代役老師 (2017 年 ),老師一周約上 12 節課。有三位自聘教師 ( 僑 委會每個月給 500 美金 ),一位台灣老師 ( 副校長 ) 3. 學費 ( 一學期 ): (1) 幼稚班、一年級:900 銖 (2) 二、三、四年級:1100 銖 (3) 五、六年級:1500 銖 (4) 初中部:1800 銖 (5) 高中部:2300 銖 4. 老師薪資 ( 校方不願意透漏太多 ): (1) 第一等:5600 銖 (2) 第二等:6500 銖 (3) 第三等:7500 銖 (4) 第四等:8500 銖,因薪水不夠生活,老師白天多有副業 5. 學校與家長的溝通狀況:設置有家長會的狀況,但似乎並不是很常態或是很固定化,有時 候是全校的家長會,有時候是各班級的家長會,不管是何種,家長會為一學期一次。 6. 董事會成員 (1) 董事長:張鴻才 (2) 校長:沈慶敏 四、學校教學方面: 1. 教學科目: (1) 小學:國文 ( 台灣課本 )、華文 ( 泰北版課本 )、數學、其他待補 (2) 國中:國文 ( 台灣課本 )、英文、數學、歷史地理 ( 二選一 )( 詳細待補 )、電腦、作文 (3) 高中:英文、國文、歷史、地理、電腦、作文 2. 留級制度:只要不足 60 分就不能往上升學,留級次數無限制,但老師會評估學生狀況, 若有學習障礙的孩子會放水讓他們可以順利升級。 3. 教材使用: (1) 國小泰北版課本 (2) 國中南一版課本 (3) 高中課本待補 註:國小、國中課本可以全部上完,但高中課本必須要選課上,以文言文為主 4. 拼音方法:注音,電腦使用行列輸入法 ( 類似倉頡輸入,只是較簡單 ) 5. 教師配置:國小四年級以下,由班導師擔任該班的全科老師;五年級以上才有分科別由專 任老師進行教學。 6. 特色: (1) 有辦中文檢定考試 (TOC),一共分六級,初級、進階版、中級、高級、流利級強制要求中 一至高三的學生都報名參加,分數的計算似乎有將考試之前的輔導課的出席次數算入成績。 (2) 設有社團課,有才藝學習或是運動社團,主要都由學校老師帶領學生參加,社團時間是強 130


制參加的,出席成績會影響到學期成績,社團活動的詳細內容可以再補充。 (3) 開始舉辦第一屆藝文比賽,以前都是去清萊地區參加比賽,但清萊地區較遠,清邁地區其 他偏遠地區的學校較難參加,因此開始嘗試在清邁地區舉辦。 (4) 其他華校國中畢業來就讀一新中學的高中時學校並沒有補救課程的設置,有時會造成學生 無法跟上進度而自請退學。 7. 學生畢業後動向: (1) 台灣唸書:去年、今年 2 個 (2) 泰國繼續升學:40% (3) 很多人選擇去當導遊 五、學校希望我們達成的方向 1. 希望教學方向: (1) 課本內容為主 (2) 校長有提到學生有一窩蜂當導遊的情況,如果我們能夠提供類似一個下午左右的演講或課 程讓他們對未來有不同的見解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3) 幫學生辦一個類似運動會的活動,有各項目的競賽如籃球,羽球,網球等。 六、校舍簡圖

131


( 八 ) 聖心中學 一、學校概況 1. 地理位置:清邁孟安村 2. 簡介: (1)1961 年滇緬前國軍九十三師第五軍段希文軍長進入泰北孟安村建立基地,過三年,五軍在 移至美斯樂建立基地,其實應是孟安村史之起,也正是華文教育的開始, 1966 年,「孟安小 學」成立,由李源擔任創校校長。1980 年王文華校長奉令擔任孟安村自治會長,並兼華校校 長,不料 1983 年間,泰國政府在某種壓力下,下令關閉中文學校,但教育刻不容緩,華文教 育遂轉入地下暗地流動教學,歷經幾年無固定場所的教學,對文化傳承的堅持,終獲泰國政 府的寬容認可,恢復教學,並在中華民國政府、僑務委員會、中華救助總會及各界善人士支 持下,校內軟硬體設被日益改善,因學生人數增加且鄰近村落位有中學,遂在 1997 年更名為 「聖心中學」。 (2) 本校迄今歷經李元、王文華、崔翹文、朱茂林及王紹章等五位校長,每位校長均不計私心, 無薪奉獻村中子弟教育,以身作則,教育孟安子弟飲水思源、回饋己力。 (3) 本校設置幼稚園至中學三年級,現有學生 504 人、教職人員 19 人,校舍有四座,教室共 計 14 間、電腦教室、會議室、教室辦公室及禮堂各一間,並在全體村民的齊心奉獻及善心人 士支持下,以 7000 餘車砂土,於 2014 年 12 月間建造運動廣場一座,供全體村民及學生使用。 教材係使用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提供泰北版及台灣出版之教科書,齊心為弘揚正統中華文化 盡心力。 3. 立案與否和立案的困難點:尚未立案,主要是因為山區土地問題,且王校長對於立案持保 留態度,認為立案並不能帶給學校太大的好處 4. 學齡範圍:幼稚班到國中三年級 5. 人數:531 位學生 (2017 年 ) 6. 學期制度與上課時間: (1) 上學期為每年五月至九月,下學期為當年 11 月至隔年 3 月 (2) 上課時間為週一至週五晚上 5:00~8:30 (3) 週六 08:00-11:45/13:00-15:00( 課程內容主要為表演、朗讀、唱歌跳舞等 ) 週日社團形 式學書法 7. 教室數目:14( 有冷氣 ) 8. 附註:現任校長目前任職清萊教師工會會長、義民文史館副主委 二、學生背景與當地條件 1. 附近戶數: 700 戶 (165 戶華人 ) 2. 學生族群組成:有 9 種民族,長頸族、大耳族等等,組成比例大概四分之一華人 ( 大多已 經混血 ) 3. 父母的工作性質: 務農 三、學校營運方面 1. 董事會:待補 2. 師資情況:總共 14 位老師,有 4 位是從台灣過去的志工老師,其他皆為本地老師 3. 學費 ( 一學期 ):800 4. 老師薪資:待補 5. 獎學金:有 6. 學校與家長的溝通狀況:校方和家長溝通出缺席情況,請假只要家長同意寫請假單即可, 而學生未到課會打電話或回家找。 132


四、學校教學方面 1. 教學科目: (1) 國文:有包括口說,約占總成績 15%。 (2) 數學 (3) 電腦: 中一:中打 中二:word.ppt.excel 中三:威力導演製作影片、中泰電子書 2. 留級制度:有留級制度 ( 缺 30 節且嚴格要求 ),無限制 3. 教材使用:國小是泰北版課本,國中是康軒版課本 4. 拼音方法:注音,電腦打字注音、拼音皆有 5. 學生程度:中三:古文教學但詞彙量不足、生活用語用於作文 6. 特色:學校有安裝給學生使用的 WIFI 會在下課時開啟,校長表示安裝這個 WIFI 後學生準 時上課的比例提升許多。 7. 測驗方式:給範圍出 50 題給 10 題 8. 升學:臺灣高職建教合作、泰國的大學、臺灣的大學 ( 較少,就讀海清班 ) 五、學校希望我們達成的方向 1. 希望教學方向:若要到學校服務的話,教學時間拉長兩週比較合適。 六、校舍簡圖

133


( 九 ) 中華中學 一、學校概況 1. 地理位置:清萊回鵬村 2. 簡介:1971 年開村,中華中學於 1975 年向僑委會申報正式成立,為楊鵬一手建立,其前 身為中華補習班。 3. 立案與否和立案的困難點:尚未立案,原因待補 4. 學齡範圍:幼稚班到高中 5. 人數:823 位學生 (2018 年 ) 6. 學期制度與上課時間:上課時間為週一至週五晚上 5:00~8:00 7. 教室數目:18 二、學生背景與當地條件 1. 附近戶數:900 多戶 2. 學生族群組成:華人占 60%~70%,少數民族占 30%~70%,且少數民族較為認真學習。 3. 父母的工作性質: 父母多為在本地或是到曼谷打零工,村裡老年人口偏多。 三、學校營運方面: 1. 董事會:有董事會有實質上的運作,具有監督學校運行之功能,校長須接受董事會及村長 之質詢。 2. 師資情況:總共 22 位老師,有 3 位是從中國過去的志工老師,其他皆為本地老師 3. 學費 ( 一學期 ):2000 泰銖 4. 老師薪資:7000 泰銖 5. 獎學金:待補 6. 學校與家長的溝通狀況:待補 7. 辦學方式:中華中學為以學養學之方式辦學,透過收學費的方式供給教師薪水,羅懷信校 長說明約 10%~15% 的學生繳不出學費,但仍可就學直到畢業。 8. 外部資源:大陸曾派教師至學校;校長與僑委會聯繫,說明其師資的需求。 四、學校教學方面: 1. 教學科目:國文、英文、數學、電腦 ( 以打字輸入為主 )、書法 2. 留級制度:有留級制度,但除非是程度太差,基本上不留級 3. 教材使用:南一版課本,也使用中國課本 4. 拼音方法:注音,電腦打字注音、拼音皆有 5. 學生程度:待補 6. 特色:待補 7. 測驗方式:待補 8. 升學:目前已有 300 人回台升學,多就讀台北商業大學。 五、學校希望我們達成的方向 1. 希望教學方向:待補 2. 對於泰北服務團的看法:認為其對學校有所助益,透過短期的教學能夠提升教學素質,加 強教師的讀音。學校教師多為初中、高中畢業,以大冬瓜帶小冬瓜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的 素質也較為低落,除非教師透過自學的方式增進自我能力,像是校長初中畢業也能教導高中 生,就是以自主學習的方式,到臺灣上兩年正音班的課,以提升自我教學能力。校長說明短 期教導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藝文比賽的表現更為優異,像是在作文、演講及朗讀等項目能表 現得比沒有服務團的學校更好。 134


六、校舍簡圖

135


( 十 ) 恩泉小學 一、學校概況: 1. 地理位置:清萊回馬村,新回馬村 2. 簡介:位於山區,新回馬村是由扶輪社幫忙建造完成,恩泉小學也是由扶輪社幫忙建造, 78 年成立,由於新村是憑空建造出來居民並不多,因此學生都從較遠的舊村來上學,學生放 學後搭乘校車回家,學校資源較匱乏,但與清萊教師工會仍保有良好的聯繫,因此可以從教 師工會那邊得到補助,缺乏老師。 3. 立案與否和立案的困難點:尚未立案,但立案問題似乎不會是恩泉小學目前需要解決的問 題中排序較前面的。 4. 學齡範圍:幼稚班到小學 5. 學生人數:99 位學生 6. 學期制度與上課時間:目前已是 11 屆畢業學生 上學期為每年五月至九月,下學期為當年 11 月至隔年 3 月 上課時間:週一至週五下午五點到六點半 (2016 年 ) 週一至週五下午四點 ( 四點半 ) 到六點半 (2017 年 ) 7. 教室數目:目前總共三個屋子,六間教室,教室之間的隔音非常差,不同教室之間相互影 響非常嚴重,第三間新建築已在 2017 年底完工。 二、學生背景與當地條件 1. 附近戶數:約莫 190 戶,約 700、800 位人口,包含上寨和舊回馬村,華人佔 20 幾戶。 2. 學生族群組成:有少數民族和華人,村子居民以少數民族占多數 3. 父母的工作性質:絕大多數為農業 三、學校營運方面: 1. 董事會:應該沒有類似的組織存在,校務主要由校長負責 2. 師資情況:全校包含校長共三位老師,三位老師中有一位是本地學生回來服務,目前因為 老師都已在地有結婚生子所以已經穩定下來。 3. 學費 ( 一學期 ):不一定為錢,有時校長也會收家長的農作物當作學費,另有教會團體有認 養學生的制度,每個月會交付比較大量的米糧,因此在交付的同時會請學生列隊來確認該學 生是否在學校上學。 4. 老師薪資:兩位老師各 4,700 元 / 月,校長薪資 6,500 元 / 月。 5. 學校與家長的溝通狀況:沒有家長會,有問題時由家長親自溝通。 6. 資金來源:天主教明愛會與總教,明愛會每月捐 13,500 元,總教每月捐 4,000 元,主要 支出教師的薪資。 四、學校教學方面: 1. 教學科目:中文,其他待補 2. 留級制度:沒有留級制度 3. 教材使用:泰北版課本 ( 由僑委會出版課目:華語、數學、社會、電腦等科目,經學校主 動申請即可獲得。) 4. 拼音方法:注音 5. 特色: (1) 全部的班級都需要校長協助才能進行教學,因此聽說校長有事外出時,學校會暫時關閉。 (2) 學校有文化大學留下來很漂亮的牆面。

136


六、校舍簡圖 (2018/01 月校舍已新建 )

七、學生程度與相關紀錄 1. 一年級和幼稚班:有觀察到本地老師在教他們一些數字或是注音的讀法,上課情況有點混 亂,學生與老師溝通大部分都使用泰文,本地老師與他們溝通時通常時 6 成泰文 4 成華文左 右。( 此為短暫在旁觀察所留下的紀錄,僅供參考 ) 2. 二年級:因為小學中文程度還不是很好,所以不分聽說讀寫方面。基本上注音有一些困難, 有些人還不太會辨認注音,大約六成左右,剩下的辨認注音沒有特別大困難,但是把注音組 合起來讀還是不太熟練,請他們上台參與活動時可以鼓勵他們和朋友一起上台效果會較好。 ( 此為 2016 年暑假的情況,2017 年暑假並未參與二年級的教學,因此未作資料更新 ) 3. 三、四年級:有許多學生是剛剛入學,在加上家裡也並非華人家庭, 所以這些學生是完 全沒有中文基礎的,需要從最簡單的開始教。學生對於注音的使用還不熟練,有部分的學生 仍需要泰文拼音的輔助才能順利地讀出注音。可能是完全聽不懂的關係,學生們時常會發呆, 理解力也比較差,需要台下教師不斷的提醒才能回到課堂上。有時上課時的活動太複雜或是 兩者太相似的話,學生很難理解,需要教師們耐心的多多示範幾次,數字的念法基本上都算 順暢。 4. 五、六年級:基本上中文可以溝通,但並沒有辦法聽懂很多詞彙,因此較為抽象的東西或 是較為複雜的東西常常沒有辦法傳達得很清楚,但如果是與他們生活相關的東西例如:排隊、 水果之類的東西,他們本身對這樣東西就較有概念時,對於中文與東西的連結就較為容易,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堂課中盡量不要同時塞太多東西,像是解釋你準備要教的詞彙時,盡量 不要是用另外一個詞彙來解釋,因為有很大的機率他們對另一個詞彙也是不太了解,請多用 肢體語言,而肢體語言也可以請在旁管秩序的老師配合演出。另外一個重點是,一堂課中盡 量不要教超過 25 個詞彙,然後在教詞彙的同時可以搭配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肢體語言或是圖 卡,每教完 5 個詞彙左右時便可以重複剛剛的圖卡或肢體語言讓他們複習一下剛剛學到了些 什麼。

137


( 十一 ) 大同中學 一、學校概況: 1. 地理位置:清萊滿星疊村 2. 簡介:滿星疊小學於 1968 年成立,成為當地第一所華文小學。當時學校中只有 2 位老師、 36 位學生以及茅舍教室 2 間。1975 年 3 月 1 日,滿星疊小學更名為滿星疊中文學校,隔年, 因遷居滿星疊的華人漸多而改設為中學,並聘請當時在美斯樂華校擔任校長的孫斌先生擔任 第一任校長。孫校長決定追隨孫中山先生「世界大同」的理念,為校取名為「大同中學」。 成立至今近 50 年,大同中學學生人數也迅速成長,由當時草創的 36 位學生,到如今的一千 名莘莘學子,學生的來源除了華裔之外,還有當地的跨境族群如泰族、擺夷族 ( 傣族 )、哈尼 族 ( 阿卡族 ) 、拉祜族、傈傈族、苗族、傜族等等。縱使學生族裔多元,但來到學校後都是以 學習中文做努力,並成為學習上的夥伴,代表學校的理念除了使學生知書達禮之外,也在正 為促進世界大同的和諧社會盡一份力。 3. 立案與否和立案的困難點:尚未立案,主要是因為山區土地違法問題 4. 學齡範圍:幼稚園到高中 5. 人數:950~960 人左右 (2017 年 ) 6. 學期制度與上課時間: (1) 上學期為每年五月至九月,下學期為當年 11 月至隔年 3 月 (2) 上課時間:待補 7. 教室數目:小學部與初中部為每年級各 2 班,高中部為每年級各 1 班 二、學生背景與當地條件 1. 附近戶數:約莫 400 戶,但為附近少數辦有高中的學校 2. 學生族群組成:一半是華人,另一半是少數民族 3. 父母的工作性質:有些沒有工作,其他多為打零工維生 三、學校營運方面 1. 董事會:有,但有名無實。 2. 師資情況:總共 32 名老師 (2017 年 ),主要來自台灣、香港、新加玻、緬甸、中國 3. 學費 ( 一學期 ):約莫 2000 銖左右 4. 老師薪資:待補 5. 學校與家長的溝通狀況:待補 四、學校教學方面: 1. 教學科目:國英數為共同科目,另設有歷史電腦等專業科目,高中部有技職教育 2. 留級制度:有 3. 教材使用:國小為泰北版課本,國中為南一版課本 4. 拼音方法:注音,有拼音和注音兩種輸入方式 5. 特色:當地之前為坤沙的根據地之一,因此居民對於坤沙的印象多半十分正面,不同於國 際對於坤沙的印象 五、學校希望我們達成的方向 1. 希望教學方向:目前該校長期有台灣百合團志工前去服務,暫時不缺乏任何志工資源,因 此並未做這部分的詢問

138


六、校舍簡圖

139


( 十二 ) 群英中學 一、學校概況 1. 地理位置:位於清邁地區的黃果園村 2. 簡介:1972 年創立,附近以種植龍眼、橘子、荔枝、大蒜、蔥為主要作物。黃果園村群英 中學。泰北清邁省芳縣密汪相鄉黃果園村群英中學,創辦於西元 1970 年,為群英小學,經過 風風雨雨數十年,直到西元 1990 年正式成立群英中學至今。在最困難創辦小學期間,連基本 設施都成問題的時候,幸虧得到台灣政府、僑委會、明愛會、中華救助總會以及各方善心人 士捐助,才順利成章把學校辦成功了。目前群英中學雖然硬體設備不算完善,但仍可使用。 現在最缺乏的就是師資,學校開 11 個班近 400 學生。 3. 立案與否和立案的困難點:尚未立案,土地問題與師資沒有師範學歷 4. 學齡範圍:幼稚園到國中 5. 人數:380 人,中學部 60 人 (2016 年 );398 人 (2017 年 ) 6. 學期制度與上課時間: (1) 上學期為每年 5 月至 9 月,下學期為當年 11 月至隔年 3 月 (2) 禮拜一到五 18:10~20:00 第一節 18:10-18:55 第二節 19:15-20:00 (3) 禮拜六早上 6:00~8:00,8:00~9:30 休息,9:30~11:30 7. 教室數目:11 班(幼稚園 2 班、小一到小六、中一到中三) 二、學生背景與當地條件 1. 附近戶數:約 200 戶家庭 2. 學生族群組成:95% 都是華人,剩下 5% 為少數民族 ( 伍校長可能對這方面並不是非常清楚, 因此資料可能有誤 ) 3. 父母的工作性質:打零工或是農業,此部分不是很確定 三、學校營運方面: 1. 董事會:由黃果園村的村委會兼任校董會 ( 董事會 ),村委會一共有 9 個人,由村民選舉出 來的,可以決定校長人選 (2 年一任 ),主要功能是在學校需要興建新大樓的對外募款,其他 關於學校的重大項目變更也需要經過村委會的同意,像是科目的刪減或是教材的運用 2. 師資情況: (1)2016 年:無替代役,有中國的老師 (2016 年 ) (2)2017 年:無替代役,沒有中國老師,但預計 8 月會到,舊的中國老師在 3 月已先離開, 其他還有 11 位本地老師 3. 學費 ( 一學期 ):約莫 1000 到 2500 4. 老師薪資 ( 校方不願意透漏太多 ): 約莫 4500 到 7000 5. 學校與家長的溝通狀況:待補 四、學校教學方面: 1. 教學科目:國中國小皆是:國文、數學、社會,電腦有時可能因為會電腦的中國老師沒來 就暫時停教,未來想要推動書法課程,且社會科可能會停教(仍需董事會同意) 2. 留級制度:有,無限制次數的留級,總平均低於 60 則留 3. 教材使用: (1) 國小國文用泰北版課本,數學用大陸課本,社會用南一版 (2) 國中國文用南一版課本,數學用大陸課本,社會用南一版 4. 拼音方法:注音、漢語拼音都有教 140


5. 特色:待補

五、學校希望我們達成的方向 1. 希望教學方向:職涯、華文應用相關 2. 不用擔心沒有教正式課程會影響教學進度,因為各班老師都是根據自己的教學進度決定考 試範圍 3. 校方希望能夠透過我們,帶給學生不同的視野(而且我認為學生的華文程度很好,可以進 入到交心和分享的教案程度) 六、校舍簡圖

141


( 十三 ) 建華綜合高中 一、學校概況: 1. 地理位置:清萊滿堂村猴子山 2. 簡介:民國三十八年,戍守雲南的國軍第八軍、第二十六軍,輾轉自雲南撤至緬甸,民國 四十二年、五十年兩度撤回台灣,部分轉滯泰北。目前泰北共有九十一個義胞村,八十二所 學校,其中十六所設有初中部,教師約有四百五十位,學生約一萬八千人。但是華文教育最 高僅能初中畢業,自從國府停止了泰北留台學生的公費名額後,很多家庭無法供養子女赴台 留學。另一方面港澳台來泰投資的華商日漸增多,中文需求日增,遂起興辦高中之念。清來 區陳茂修將軍,聯合此間義民賢達、熱心人士及各初級中學校長,於 1996 年 10 月 28 日組 成籌備委員會,積極規劃滿堂村建華綜合高中建校事宜。後幸得國府教育部、僑委會等單位 支援,台、泰、港地區熱教育之宗教團體和個人慷慨捐輸,終於 1998 年 10 月 15 日開工,各 項設施和設備陸續購置齊全。教學大樓和大禮堂於次年 7 月 15 日竣工,圖書館、男女生宿舍 義於稍後陸續建成。電腦室、教師宿舍、和餐廳綜合大樓則到 2005 年落成啟用。,學校日 間設泰文部,校名為「美賽高級職業學校」,於 2000 年 5 月,獲泰國清萊省教育廳獲准立案, 夜間設中文部,於同年 8 月呈報國府教育部及僑委會備案,並獲清萊省教育廳獲准為日間泰 文部附設的「高級中學部」,故建華綜合高級中學是中泰雙方都合法立案的學校,於 2002 年學校招考新生兩班,同時在台灣招募志工教師,5 月 18 日正式開學,開啟泰北華文高中教 育的新里程。創校迄今已邁入第 12 年,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學校在穩定中壯大。類似職業學 校,位於文教區,附近地價較高,教育盛行,高中內部有分泰文部和中文部,兩者人事獨立 運行,有各自的電腦教室,但算是同一所學校,因為前任董事長聲望很高 ( 陳茂修將軍 ),所 以接收到各界較多資源,硬體設備很好。 3. 立案與否和立案的困難點:已經成功立案,土地因為經過某些程序已經合法化,所以立案 上並沒有遭受太大的困難 4. 學齡範圍:高中 5. 人數 (1) 自 2005 年到 2015 年的畢業生約莫每屆 80~100 人 【高一 121 人 高二 89 人 高三 85 人 (2016 年 )】 【高一 3 班 高二 4 班 高三 4 班(2018 年)】 6. 學期制度與上課時間: (1) 上學期為每年五月至九月 (2) 下學期為當年 11 月至隔年 3 月 (3) 禮拜一至禮拜五晚上 6:00~9:30 (4) 禮拜六上午 8 點上到中午 12 點 7. 教室數目:無法計算,可以參考校舍圖去推測 二、學生背景與當地條件 1. 附近戶數:滿堂村約莫 100 多戶,但學生多從外地前來就讀,住宿生多 2. 學生族群組成:學校並未做統計,因校長認為族群並不是影響中文學習的因素,少數民族 卻名列前茅的人大有人在 3. 父母的工作性質:待補 三、學校營運方面 1. 董事會:有董事會的設置,董事會成員是義務性的 2. 師資情況: (1)(2017 年 ) 現任教師 19 位,大部分聘自台灣,學歷均在大學以上,其中在地教師約 4 位 ( 在 台留學後回來任教 ),國合會遴派志工教師 2 位,委會補助自聘教師 4 位,代役 8 位 ( 此為特 142


殊請況,以往約 2,3 位 ) (2)(2018 年)現任教師 17 位,大部分聘自台灣,學歷均大學以上,僑委會補助自聘教師 5 位, 國合會志工老師 2 位,在地教師約 4 位 3. 學費 ( 一學期 ):加起來約 5000 銖,3500+ 電腦費 600+ 雜費 500 4. 老師薪資:約 10050 泰銖,部分中文部的行政人員白天也有上班,薪資可能有所不同 5. 學校與家長的溝通狀況:待補 四、學校教學方面: 1. 教學科目: (1) 高一為基礎課程,是位赴台升大學的學生或在泰國進入各大學深造而設置,主要科目有: 華文、英文、數學。另外有:歷史、地理、物理、化學、文化教材 ( 論語 ) 生物、生命科學、 電腦 ( 中英文輸入、文書處理、計算機概論、漢語拼音 ) (2) 高二以後分科別,有華文、資訊、師範、商業四大科,基礎課程有:華文、英文、數學、 文化教材外、英語會話、基本的電腦課程 i. 華文科:增進學生華語文聽說讀寫能力。除上述基礎課程外,另增設華文應用閱讀測驗、華 語表達會話、華文社會與文化、漢語語言學、華文應用寫作、華語表達演說 ii. 師範科:培養泰北華校小學老師、學校經營管理種子人才。除上述基礎課程外,另增設教 育概論、教育心理學、教育行政、教材教法、班級經營、教育實習 ( 至隔壁的建華中學實習 ) iii. 資訊科:希望培養電腦技術人才。除上述基礎課程外,另增設資料庫 (Access)、威力導演 (Powerdirector)、網路與應用、影像編輯 (Photoshop)、(Photoimact)、動畫 (Flash)、電腦 組裝、程式語言、排版軟體 (Indesign)、向量繪圖 (Illustrator)、網頁製作 (Dreamweaver) iv. 商業科:培養商界人才。除上述基礎課程外,另設初級會計、商業概論、企業管理、行銷學、 經濟學、國際貿易實務等課程。因為建華綜合高中只有高中部,因此學生會從各地來這裡就 讀,因此學生程度差異會較大,程度較差的學生有課輔制度 2. 留級制度:學校採取學分制,畢業學分 138,學分必須至少修滿 128 分且通過二科電腦檢 定(師範科 & 華文科學生必須通過泰北地區華語文能力測驗第二級,高級)才能順利畢業, 每學期會有補考機制。學生可選擇重讀。 3. 教材使用:使用台灣龍騰版課本 4. 拼音方法:注音,打字方式為無蝦米 5. 特色: (1) 學生年齡範圍很大,也有泰國的大學生來念因為沒有國中和小學 (2) 該校的入學門檻為持有任一中文學校的國中畢業證書,沒有入學考試,也沒有按照學生程 度分班制,只有針對學生各別的弱項科目進行課後輔導。 (3) 為泰北唯一兼具高中與高職雙重特質的華校,結合了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與技術型高級中 等學校之課程,讓學生適性選讀以因應學生的需要。 (4) 以學分計算的學校,本校三年所修為 138 學分,學生必須通過 128 學分且通過二科電腦檢 定才能畢業。 (5) 有圖書館,藏書超過兩萬冊,並設有電腦可供使用。 (6) 中華民國電腦教育發展協會 (MOCC) 授權承辦泰北地區電腦技能檢定,核發中英文證書已 20 屆。 (7)2009 年起,承辦泰北地區華語文能力測驗 (TOCFL) 的試務工作,至今已 8 年。 五、學校希望我們達成的方向 1. 希望教學方向: (1) 課本內容為主,且希望如果我們要到該校服務,教學盡量以長期為主 (2) 但若辦理活動的話,一兩天也是可行的,可以設計讓學生了解大學科系的內容 143


六、學校課表及行事歷 行事歷:

課表:

144


七、校舍簡圖

八、校舍照片

145


( 十四 ) 興華中學 一、學校概況 1. 地理位置:清萊府美發弄 ( 皇太后 ) 縣美斯樂鄉 2. 簡介: (1)1963 年滇緬游擊部隊第五軍軍長 段希文將軍帶領游擊部隊軍民開闢了美斯樂,為了讓後 代子孫能學習中文,創立興華中學,可以說是泰北地區最早創辦的中文中學。 (2)1985 年泰國教育政策改變,原來的校舍遭到沒收改為泰文小學,中文課程被迫以分散補習 方式教學,這種情況歷經八年之久。 (3)1993 年政令稍懈,興華中學獲得台灣僑委會核撥 50 萬元經費,於原忠烈祠 ( 現在校址 ) 建蓋八間磚瓦平房教室,重新開始教授中文。 (4)1999 年學生人數漸漸增加,再次向僑委會申請資助 30 萬泰銖,並發動台灣、緬甸、泰國 各地校友募款,集資 500 餘萬銖,興建第一棟兩層式教學大樓。 (5)2001 年正式成立校董會,為學校行政督導單位。 (6)2005 年延聘旅台校友楊成孝先生接任校長,以「重振母校,再造興華」之理念,積極興 革校務,推行教改和擴增校內硬體設施。 (7)2006 年獲台灣扶輪社暨各界熱心人士、歷屆校友等捐資興建電腦教室、圖書室、儲藏室 綜合建築一棟,開始教導電腦課程。 (8)2009 年學生人數已增加到 500 人,原有平房教室已破舊不堪使用,董事會和校方再次發 動募款,籌建第二棟綜合教學樓,一邊募款一邊興建,直至 2012 年初才完成,現已投入使用。 3. 立案與否和立案的困難點:尚未立案,因土地問題且楊成孝校長目前並不打算推動立案 4. 學齡範圍:幼稚班到初中 5. 人數: (1) 總人數 (2018):744 人 (2) 校長提到目前人數已經飽和,不希望再多招學生。 6. 學期制度與上課時間: (1) 上學期為每年五月至九月,下學期為當年 11 月至隔年 3 月 (2) 幼稚園:周一至周五 16:00 到 18:00 (3) 國小:周一至周五 16:30 到 19:10,週六早上 8:30 到 15:45 (4) 國中:周一至周五 16:30 到 20:00,週六早上 8:30 到 15:45 (5) 放學後學生會留下來打掃環境至 20:30 左右。 (6) 周六早上有一個半小時左右的朝會,朝會內容包括唱泰國和中華民國國歌,校長、主任訓 話,學生上台演講。學生上台演講的依照年級有不同的形式,小一到小三是朗讀文章,小四 到中三是演講,演講內容以平實的作文或是學習心得為主。 7. 教室數目:平房磚瓦教室一間、兩層樓鋼骨水泥教室一棟、圖書室一間、四層綜合用途大 樓一棟,教室數目待補 二、學生背景與當地條件 1. 附近戶數:約 7000 人左右,絕大部分為雲南人,其他有阿卡族、瑤族及擺夷族等多個民族。 2. 學生族群組成:約有 53% 是華裔族群,剩下 47% 為少數民族 3. 父母的工作性質:留在美斯樂多為老人及小孩,老人多數以務農 ( 茶、咖啡 ) 為主,在外地 工作的父母以觀光業 ( 四成 ) 為主。 三、學校營運方面 1. 校友會:新制以一個畢業班級為校友會的組成,主辦新春晚會、協助募款。 2. 董事會:有董事會的設置,主要是產生董事長之後,再由董事長將董事會的成員找齊,因 為董事會沒有薪水可領,加上僅負責查帳,不得干預校務,因此董事會做事的意願不高,實 146


質上並不能對興華中學有強力的監督作用,董事會主要作為募款的對外窗口。 3. 師資情況:總共有 20 位老師,1 位自聘的台灣老師,2 位緬甸老師,4 位中國老師 ( 會正 體字及注音 ),其他皆為本地老師 4. 學費 ( 一學期 ) 幼稚部 2000 泰銖 小學部 3000 泰銖 中學部 4000 泰銖 +500 電腦維修費 教師子女免付學費。 5. 老師薪資: 幼稚班工讀生:6000 泰銖 ( 白天在泰文學校上學,晚上來教書 ) 幼稚班老師:8000 泰銖 小學部老師:12000 泰銖 中學部老師:15000 泰銖 有三節獎金、生日慰問金、年終獎金 ( 約 1~2 個月 ) 有年資計算:教學滿一年加 500 泰銖,之後每年加 100 泰銖,以 20 年為限度,目的是為 了降低教師流動率。且設有教師福利金,對外向校友募款,目前有五十幾萬。用途有教師旅 遊,也類似退休金的制度,可以在老師退休後仍提供一點小保障。 6. 學校與家長的溝通狀況:一年會有一次的親師會,且校長會帶老師一年做一次家庭訪問 7. 獎學金制度:曾經有過,但失敗。當初施行的方式有點像貸款,提供學生學費到建華綜高 念書,但畢業後須回興華服務三年。 四、學校教學方面 1. 教學科目: a.4 種國文科目:造句造詞、看圖說故事、演講、華文 b. 數學 ( 佔成績 10%)、英文 ( 佔成績 10%)、電腦 ( 初中部才有,中一著重在盲打跟文書處裡 )、 書法 ( 一周兩次 ) c. 中三班會去考華文檢定 2. 留級制度:有留級制度,且不限次數 3. 教材使用:國小泰北版課本、國中南一版課本 4. 拼音方法:注音 ( 堅持繁體 ) 5. 希望教學方向:待補 6. 特色: 興華中學在大力推動書法課程,不只學生要交書法作業,連老師一學期也必須要交 出兩個書法作業 五、校舍簡圖

147


二、大爹資料留檔

姓名:張銀松 年紀:自稱 50 歲 ( 屬兔 ) 背景:出生於昆明旁邊的一個小鎮,但因謀生不易,從中國經過寮國、緬甸等地來到泰國。 先前去過美斯樂、美賽、清邁、曼谷等地,曾經幫助泰國人走私販毒,被關了 1~2 年。原居 住於榮民之家附近,三年前才住進榮民之家。 個性 喜愛安靜的環境讀報紙以及簡單的繪本書籍平時會到處走走甚至到山下的村子,比較 坐不住(不適合看影片) 生活習性:喜歡亂撿蒐集東西,像是吸管、牙刷、酒瓶等物,比較不愛洗澡也不抽菸。 需求物資:報紙、書籍 外表特徵:時常戴帽子且蓄鬍,穿夾腳拖,身上會有味道。

148


2018潘佳琳、陳彥如 一開始大爹講話語速快且常常講一長串的雲南話,所以我們常常聽不懂大爹再說什麼。由於 大爹身體的味道會讓人有點不舒服,要先做好心理準備。 第一天 01/29 我們準備剪紙教案,但大爹沒興趣,我們就直接送他已經完成的作品,之後就拿出中興課本 給大爹看。大爹看到李白的生平介紹時,邊朗讀邊看,提到安祿山叛國時,他很激動地說:「這 樣不好。」還有翻看後面學習單的部分,大爹看了後覺得很有趣,就笑了兩三聲,不過再過 不久他就直接把課本丟在一邊不看了,可能是課本有點無聊。不久後,我們就陷入尷尬了, 我們想問他一些簡單的問題,包含今天中午要不要幫他買午飯?有沒有缺什麼東西?但大爹 可能聽不懂,也可能不想理我們,後來我們決定用寫的,畢竟他剛剛的閱讀能力這麼驚人, 大爹看了說:「可以了,可以了。」我們滿頭問號的結束了這一天。 第二天 01/30 大爹喜歡閱讀,我們準備報紙給他看,但他拿到報紙後隨便看看就說,要拿回房間有空的時 候再看看。之後,他也是一如往常到處走來走去,就發現了也住在榮民之家的周老全,他正 在玩狗,大爹就走過去拿了他的電蚊拍,周老全就生氣地吆喝拿著棍子作勢要打銀松,銀松 就馬上放回去離開了。由此可證,大爹真的喜歡亂撿別人的東西,所以要小心自己放在公共 區域的東西,他可能會拿走。接著,我們就到餐廳裡面,大爹就說要等人剃頭髮和開會,所 以我們就一直坐在裡面有一搭沒一搭的問話和發呆。後來,一貫道的傳教人士過來看看大爹, 但感覺他們跟大爹不是很熟,有說到洗衣阿姨也是一貫道的信徒,一貫道很照顧這裡。 第三天 01/31 我們準備了影片教案,一開始我們送大爹一盒紫晶酥,想利用紫晶酥引誘他看影片,但大爹 卻直接拿到房間說要晚點享用,所以我們就直接播放影片給他看,他堅持站著看,中途我們 想請他坐下,就打斷了他看影片的興致,馬上走到別的地方亂逛。後來,我們又用報紙吸引 他的注意,但是他比較喜歡看報紙,所以就沒怎麼看影片,影片教案失敗。原訂幫忙大爹清 潔房間,但大爹婉拒了我們說他房間很乾淨。大爹房間確實是擺放整齊,就是有股味道而已。 最後,要離開前我們就看到大爹在打掃自己的房間。 第四天 02/01 由於前幾天的經驗,我們就一樣準備了報紙給大爹和寫春聯。和大爹的講話的方式也比較了 解,要先叫他大爹~他才會有反應,雖然他好像一開始也搞不清楚是不是在叫他,說話時要 慢一點用單詞拼湊,有時大爹心情好或是比較激動的時候會拍拍你。今天有群英中學的老師 來和大爹聊天,才知道一些大爹的背景,而且大爹還說出一些貌似人生哲理的話(我們實在 聽不太懂雲南話啊)。寫春聯的時候,大爹很專注地看大家揮毫,還有念出來那些字並且說 寫得好!因為大爹甚麼都不挑,所以我們就給他我們寫的「春暖花開」和「迎春納福」。最後, 離別前大爹也一再地叮囑我們販毒不好,販毒的泰國人很壞等等,可以感受到大爹的溫暖。

149


2017關於這次的陪伴大爹,我在過程中是感覺我自己做的很差,所以說出來的情況可能跟實際出 入比較大。( 可以參考陳廷的那篇 ) 我想可能在當時我還沒做好準備,然後又是一對一比較手足無措,尤其剛開始我本來想自我 介紹,但感覺他好像不懂,當下真的沒有靈機應變,我認為應該嘗試以寫的跟他說。然後情 況又繼續惡化了,因為我聽不懂他說什麼,只好盡力去聽但又聽不懂,只好看他笑的時候也 跟著笑,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教案的部分,我認為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跟他說 ( 因為感覺他可能聽不懂 ),但我現在想起來 可能是要講大聲點。 最後一天我以為找到了解決辦法,事實上是找到了,就是陪他一起看書籍、報紙。但那些報 紙書籍是我們原本教案要用的,悲劇就發生了,那時我有聽懂他說他要那些東西,我當下有 跟他說那些不行,但他還是拿走了,我想說大家的教案還是需要那些東西,於是我做了不對 的事 ~ 偷偷拿一些出來,然後之後他就很不開心。老實說,事情發生至此,我只能期待他不 會放在心上。整體來說跟他相處應該是不難,但我就是沒做好阿。 希望下屆能做好,這裡給的建議是多帶點雜誌報紙送他,然後每天跟他一起讀報之類的,他 也會比較開心。

150


姓名:岩陸(發音:矮陸)或是李老六 年紀:70 多歲(自稱 50 歲) 背景:屬於三軍,阿卡族,曾駐守帕黨 個性: 一直笑、不停地笑,會重複同樣的話,很潮。 生活習性:喜歡抽菸、喝酒、私闖民宅,回到房間後喜歡將收音機開到最大聲,讓整個榮民 之家都聽到。喜歡到處走路,體力很好;因為沒有牙齒,都吃糯米粉;總是穿全身迷彩服; 膝蓋上面的皮膚有類似乾癬的症狀,他會不時的抓癢,買藥和肥皂給他,他覺得沒用,自己 會去採草藥,他說草藥很有用。使用的語言是雲南話參雜阿卡話,很喜歡用手到處指,不識字, 自我定位為台灣人,很喜歡軍服和台灣的照片 需求物資:我們送他的物資中只接受毛巾,衣服他有很多,基本上也只穿迷彩服;杯子要送 塑膠的,不然會摔破

151


2018- 黃愉芳、蔡玟煦 第一天等大爹等了一個小時,因為他去買菸跟打火機,菸是草菸,他帶我們去他的房間, 把門打開、將收音機開到最大聲,告訴我們他很喜歡分享收音機聲音給大家,後來在我們半 逼迫之下帶我們去山下的觀音寺,然後沿路他會試圖跟路上的人聊天但是大家都不理他,村 中普遍大家都認為他頭腦不好,後來帶我們進去一間在廟邊的溫泉店,因為他認識溫泉店的 老闆娘,後來他繞了一條有點坡度的路走回來。 第二天,他帶我們私闖另一戶民宅,基本上我們就是一起聊天,大爹和他們的聊天方式基 本上是大爹自己在自言自語。 第三天,大爹晚到一個小時,因為他去前一天過世的張四的家裡拜訪。後來我們就在他的 房間外面坐在板凳上聊天。他首先拉一拉自己的迷彩外套,我們猜測他要表達的是跟他一起 穿迷彩服的都過世了,或是他會特地穿迷彩外套是因為去拜訪張四的家人。他後來用比手畫 腳的方式告訴我們,他沒有念過書、只有當過兵沒做過其他工作,後來還拿出中正紀念堂建 設十周年的照片書跟我們分享,只要看到軍服或衛兵他就會用很開心地用手指。 第四天,他在我們要離開前的半個小時才出現。聽大媽說是又去張四家,會去個五天。我 們去問段興旺大爹,他說他可能是去喝酒。終於看到大爹的時候,他有點酒氣,我們還是一 如往常地無法理解他在講什麼。這天的小插曲是,他出門的時候忘記帶鑰匙,我們原本很擔 心他會永遠被鎖在自己的房間外面,結果他可以爬窗拿鑰匙,再出來解鎖。那個窗戶的高度 絕對不是一個正常七十歲老人可以爬的高度,更何況他又只喝酒跟糯米粉,可見老六體力真 的好,讚嘆讚嘆。 2017- 王崇怡 我和行祐一起陪伴老六大爹,老六他的智商已經跟孩童差不多,最常看到他的表情便是笑 容,也不知是真的開心還是如何,當人生大半都奉獻給了戰爭,晚年甚至因此無法歸鄉,也 沒有組家庭的能力,孤獨終老,這樣的人生還能笑得出來嗎?身邊同袍逐漸凋零,漸漸地只 剩自己一人,為自己所信仰的國家奉獻如斯,最後只能默默地離開這個世界,除了我們以及 其他志工團還有誰會記得他們?但老六還是笑著。聽說這裡最初有一百餘人,最後只剩下十 人不到,未來又會是如何呢?會到只剩一位大爹獨守這三、四排房舍繼續生活下去嗎?希望 未來能有個妥善的處理方式,身為學生我似乎也只能這麼希望而已。 老六的年紀和其他大爹相比算小,精力一直很豐沛,第一天見面就帶我們到處走走看看, 甚至是帶我們到村落看看,途中參訪許多人的家,他們都表示聽不懂他在說什麼,但都知道 他是榮民之家的那位大爹,某方面來說老六也算是人脈極廣的。雖然陽光熾熱,但其實能這 樣到處走走看看是還不錯的,透過老六擅闖別人家聊天還可以知道更多事情。老六只會說雲 南話,但因為沒有牙齒,他的雲南話比別的大爹還要令人費解,後來發現只要沿著他所指的 方向看過去,重複一些聽得懂的關鍵字,在他笑的時候也跟著笑他就很開心了。 在榮民之家的最後一天,照例一開始看到的是老六,最後離開見到的也是老六。這天是我 負責的教案,其他人帶大爹做紙粽子,我和黃山為大家做麵疙瘩,但似乎不太穩,這裡十分 感謝孟邑儒的幫助,沒有她大家可能午餐後就要拉肚子了。早上剛見到老六時,他似乎喝了 酒,見到我和易行祐,一直哈哈大笑,也不知在笑什麼,笑到直拍我的背脊、肩頭,不知所 以然的也陪他一起笑,到午餐時間老六方冷靜下來。最後要別離的時刻,給老六留了我們的 拍立得合照,我和易行祐在今天才跟他說我們的名字。後來我以為老六在跟我聊天,只見他 不斷的說臺灣,又重複三個音節,當下假裝聽得懂回覆他,後來才發現他是在念我的名字, 一遍又一遍的,念出我的名字,說我來自臺灣,當下除了感動,更多的是感謝,我從不希望 老六能記得我,畢竟我們只是來做個短暫的服務,也不是每年來,下次來的都是新面孔,為 此要求他記得我們我以為是蠻自私的舉動,但聽到他反覆唸著我的名字,只為了記得我是誰, 心裡真的無盡的感謝。

152


最後離別前,老六用泰文和我說:「謝謝你們,非常非常的謝謝你們。」 當時眼眶馬上湧起淚水,卻不敢任其落下,因為要趕往清邁站的火車,我們道別完後便匆 匆離去,我一直拖到最後才上車,直到看不見老六的身影才默默掉下眼淚,但即使如此也無 法改變什麼,只能將我在泰北的所見所聞帶回臺灣,讓更多人知道大爹的事,而老六的本名 是岩六,這會是我最深刻的回憶,記得他的名字、他的笑容以及他的身影,是我所能做到的 最大的敬意。 2017- 易行祐 而我和崇怡負責的對象名叫老六,事前就聽說他是幾位榮民裡面最年輕,最有活力的,到 了那裡,我們第一眼見到的榮民就是老六,果真名不虛傳,在其他人還在房裡休息時,老六 早早就拿著他的收音機到處趴趴走。一開始我其實有點不知道該做什麼,因為老六沒有牙齒, 他講的話我完全聽不懂,所以我也沒辦法跟他聊天,後來問他聽得懂我說什麼嗎 ? 他點頭, 但我覺得我講的東西他有時候也不懂,所以我們三天下來真的是一直笑加上各種比手畫腳, 我覺得就算沒辦法聽懂,但還是要看著他的眼睛認真聽他講,這是最基本的陪伴。即使這樣, 我覺得這三天下來老六和我們還是玩得蠻開心的,因為他有帶我們去下面的熱水塘新村走走, 雖然太陽很大,但我們還是走了不少地方,他有時會停下來用手指來指去,想要叫我們看什 麼的樣子,我大多都不知道他在指什麼,但我還是會點點頭,試著拼湊他想表達的;很謝謝 老六在我們幾乎都聽不懂的情況下還是這麼努力為我們導覽,他真的是個很活潑的人,常常 我在笑的時候他也跟著笑,縱使我們兩個都不知道自己在笑什麼。除了陪伴外,我們還有幫 老六做了一個杯墊和一個紙種子,他似乎不理解杯墊的定義,但我知道他很喜歡,因為他要 我們把它貼在他的房門上,我很慶幸他喜歡;另外我們還送他一頂帽子,因為我覺得他常常 出門散步會需要遮陽,而且這三天都有看到他戴帽子;拿到帽子後他還一直跟他原先有的帽 子換來換去,雖然不知道為什麼要換來換去但看到他開心得笑了我也覺得很開心。 後來在開檢討會時發現不少團員都對離開榮民之家感到難過,但我不會,我想是因為在這 三天裡面,我發現老六在這裡是很開心的,直到最後老六都笑著目送我們的車子,看到他過 得開心我也就放心了,我想這才是最重要的。 在前面我們去了不少地方,見了不少人,聽了不少歷史故事,但只有見到一兩位真正的孤 軍,見到的人多是孤軍後裔,在榮民之家,我見到了五位老榮民,真的有種說不上來的感動。 去年原有六位的,只是其中一位在中間這段時間走掉了,真的很遺憾,要是他們全都離開人 世,會有多少人記得他們,想到這裡我就覺得很難過,但聽到黃山說大爹歸土後,也許就能 回到雲南了,我覺得要是這樣就好了,我想把他們全都記住,就算只有我一個人也好。我花 了一段時間去找老六的真名,後來看到一個似乎是名單的東西,知道他叫岩六,我會永遠記 著的,不只是老六,還有其他五位,這是我對他們的尊敬。

153


2015- 鄭道 大爹不識字,所以只要與字有關的教案 (ex:寫春聯、書法 ) 都 pass,其他較案也興趣缺缺, 不過折紙飛機的時候大爹很有興趣的看著我折,而且知道我再折飛機,但大爹都拿飛機去逗 狗,然後我精心製作的豪華戰鬥機就被擊落了,我就改折比較弱的一般飛機,結局一樣是被 小狗 k.o,但至少不會有心痛的感覺。 大爹會帶著我到處去看看,一開始是榮民之家裡面和附近,第二天就是下山到村子裡逛逛。 大爹身體狀況似乎不錯,走路又快又遠,不過要注意更其他人先說一下,不然大家已為你逃 跑或是被綁架了。大爹會幫你向不認識的人用獨特的語言打招呼,其他人也不知道他在幹嘛, 就會用看神經病的眼神看著你們倆詢問的眼神看著你,這時你要有義氣的站出來,大聲的說: 對,我倆就是一夥兒的神經病你好,我們是台灣來的服務隊。 雖然大爹不識字,但對報紙雜誌的接受度很高,很喜歡看圖片,會對女性圖片有過度的幻想 與連結,然後興奮的用手做出他所想的動作 ( 左手食指與拇指圍成圈,右手食指穿過其中做 往復運動 ),再對著你發出友善但別有意義的笑聲。 老六與其他大爹似乎關係不佳 ( 被排擠 ),原因是腦子不正常。但不用擔心你也會因此也跟著 被排擠,你要擔心的是你腦子不正常。 大爹會想要爬樹摘水果給你吃,或是單純的想要爬樹,請阻止他,不要滿足他的表演慾,不 然他會驕傲,或是從樹上摔下來,前著不會怎麼樣,後著很危險。 除了爬樹還有其他可能會有危險的事發生,例如幫壞掉的電視插上插頭,這樣做不危險除非 電線是短路的,可惜電線就是短路的,所以很危險 ( 就會有火花和爆炸聲這樣而已,小燙傷 這種程度拉 ),所以請隨時注意安全,守護小鎮的和平。 如果大爹帶著你走到一個看起來像是別人家裡的地方,然後有狗一直對你大聲汪汪叫,不要 懷疑,你真的走進別人家裡面了。我當時很膽小的選擇了帶著大爹逃跑,希望你能拿出葛萊 分多的勇氣,向著偉大的別人家裡探險,然後發現藏在那裡的大秘寶,成為海賊王。 如果大爹走一走突然走進草叢或是樹林裡,請用眼神默默的守望他的背影就好,不用跟著走 過去,除非你有觀察記錄他人上廁所的習慣或是也想一起上廁所。 大爹平常會坐在戶外的石椅上抽菸,如果要一起的話請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超級超級超級 世界無敵多的毛毛蟲,密度大概就是一坐下去,一個泰北團的毛毛蟲就死翹翹了這麼多。 大爹說話還蠻神奇的,常常一大堆東西糊在一起,目前還不清楚是哪一國語言,但其實大爹 會一直重複說,加上一些關鍵字和肢體動作,所以意外的好猜大爹想表達甚麼,鑑於大爹腦 子不清楚,聽得懂他講甚麼的我大概也不太正常吧。

154


姓名:李朝相 年紀:70 有找 背景: 一、祖籍雲南,於緬甸生長,可操中泰緬三語,12 歲於緬甸的猛薩進入了軍隊而始抽菸。歷經 戰爭諸如帕猛、帕黨和考科考牙諸戰役,似乎曾使過砲和槍,在軍隊裏面是擔任小隊長的職務。 二、手上有少數民族語言的刺青,據說是當初在緬甸抗戰時代為了避免中國和人的身分被識破 所以偽裝成少數民族而刺的刺青。 三、因為在帕黨待了很長一段時間,所以對於帕黨的地景非常的熟悉與懷念,對於考科考牙戰 役的場景回憶也甚是清晰 四、對於紀錄片中 ( 邊城啟示錄、那山人這山事、聚焦泰北金三角:被遺忘的異域 // 影片檔案 可以在 youtube 找或是找文蔚拿 ) 的人物他以前看過的話記憶非常清楚 個性: 一、看到照片或是影片會變成像小孩子一樣,疲累的時候沉默少言,有精神的時候可以一直說 一些以前的事,非常的堅持與固執。 二、必須要跟他熟一點他的話才會多,記憶力不差,很喜歡看過去待過的地方如帕黨和唐窩的 照片和影片 生活習性: 一、 有養好幾隻貓,基本上平常只吃甜食而不太吃飯菜,飯菜會拿去餵貓,稱貓為喵 二、抽菸和喝茶是生活之中最常做的事 三、活動範圍僅限床上,除了上廁所之外不會下床 四、小腿已完全無肌肉,手部仍然非常的有力 五、所有東西都放在他手可以拿到的範圍之內,包含一根出去用的枴杖、夾木炭的夾子、砍木 炭用的大刀、所吃的食物、看時間的手機、拿東西用的木棍、熱水瓶、茶杯、茶壺、吃的食物、 燒炭的火爐、木炭放在床底下 六、床墊因為長期臥床所以很少清洗 七、會直接把飯糰放到木炭上用吃炭的夾子夾著烤到焦為止 八、平時不洗手 九、房間會有尿騷味 十、不會開窗戶,房間昏暗只有一盞日光燈 十一、愛吃甜食 十二、講話非常清楚 需求物資: 一、沒有濾嘴然後有黃色標籤的緬甸菸 (20 根一包的 ) 二、原味的 EURO 蛋糕、草莓口味的方形蛋糕 ( 在 TESCO 買是 ELLE) 三、大量的木炭 ( 冬天的時候越多越好 ) 夏天的時候大概就還好 四、茶杯都無清洗需要幫忙清洗 外表特徵:兩頰凹陷、沒有幾顆牙齒、皮膚黝黑、腿部無肌肉 155


2018- 蔡文蔚 第一天早上到了大爹依舊在睡覺,起床後依舊泡茶抽菸和文蔚聊天,發現大爹和去年相比 更不喜歡吃正餐的食物了,去年還會看到米干說喜歡吃,今年好像只吃甜食軟軟的蛋糕。後 來亂扯扯到如果沒有打火機那以前怎麼生火抽菸,大爹說有三種方法 ( 我有點忘記了,之後 的人有機會可以問 ) 所以其實從陪伴過程中的日常舉動去延伸聊天話題是個不錯的選擇,這次的聊天話題以過 往日生活為主比較少歷史的部分。大爹今天話多,還拿手杖敲電腦想要看帕黨的照片,讓他 看了很高興。 第二天文蔚拿了兩本大字的佛經去送給大爹,大爹和文蔚唸了一陣子,之後繼續日常對話 閒聊,依舊看了照片,大爹對於照片裡面每個女生都非常有興趣。今天也見識到大爹平常燒 炭的火事怎麼升起來的,一塊大炭、數塊碎炭,火力非常好的長型火種,一根就足以讓整盆 炭燒起來,大爹除了利用炭火暖身還會利用炭火燒水來泡茶。( 雲南話的水燒開了是水燒著了 ) 第三天文蔚清洗大爹的茶杯,塑膠杯非常的難洗,而泡茶的杯子汙垢都變成黑色始終不洗的 理由是因為洗了會漏水,所以之後不用洗那個泡茶杯。 還播放了和去年一模一樣的影片 ( 邊城啟示錄 // 只播一半、被遺忘的異域:聚焦泰北金三 角、那山人這山事片花 ),大爹依舊看的津津有味,不會覺得厭煩眼神發光,甚至比去年暑記 想起了更多他在影像中看到的人是過去認識的人。 第四天大爹明顯累了,今天多數時間默默無語,一起烤了昨天的糯米飯變成烤飯糰,一起 把烤肉直接放在黑炭上烤肉加熱,一起吃了大爹久違的正餐,儘管今天大爹一直睡覺,可是 他吃了飯和烤肉 ( 他不喜歡飯 ),午餐的餃子也吃了四個,感覺很過癮,覺得很好吃。最後就 默默地坐在床邊陪他,途中不同時間點有兩位中年男子來找他,一位只會講泰語,似乎是來 送藥的,見識到了大爹的泰語能力。最後送了一個打火機和大爹道別,大爹把文蔚當成了朋 友,約定七月再見。今年的大爹已經不想走出房門和大家一起拍大合照了,不知是今天較累 還是體力又更加衰退。戰士暮年退居一隅令人不勝唏噓。 2017- 蔡文蔚、鍾沛君 106 年暑假陪伴天數總共三天,多數由文蔚負責和大爹聊天,沛君則是坐在大爹對面的床 聆聽,手作教案全部由沛君負責,清洗茶杯的工作也由沛君負責。 第一天的中午在沛君不在的時候文蔚陪大爹使用膠帶去黏大爹珍藏的佛經超過一個小時, 過程中幾乎都沒有講話,但在這過後文蔚和大爹似乎培養出了默契,大爹的話明顯變多。 第二天幾乎都在聊戰爭的事。 第三天我們則是讓大爹看影片和照片,大爹看到帕黨的照片非常的高興,甚至聽到影片中 的軍歌聲,原本已經遺忘怎麼唱的他也開始不由自主地唱了起來。文蔚覺得其實藉由影片和 照片,讓大爹想起很多他以前遺忘的事,是個非常好用的工具,最後用紙膠帶幫大爹把牆上 所有的東西都黏過補強一遍,並使用沛君的拍立得相機拍下三人的合照,兩人簽上名後黏在 牆上作為送給大爹的紀念,大爹最後友走出房門和大家一起拍照。 ( 文蔚 107 年 2 月 4 日憑記憶與美樂補記 ) 大爹是一個比較安靜的人,喜歡一個人抽著菸聽著佛樂。除了上廁所以外,一直都待在房 間裡,不怎麼想要走動。在陪伴的過程我也不是很擅長,有簡單的問一些問題聊聊天,不過 實在是聽不太懂大爹在說些甚麼,只有幾個詞語能聽懂來猜大爹的意思。在教案的執行上, 大部分是我們自己做,而大爹在旁邊看,其實大爹也會注意我們的一舉一動的,我們沒有剪 刀的時候,甚麼都沒有說大爹就把自己的剪刀遞過來。做東西的時候基本上不參與。而大爹 算是一個會整理東西的人,想要把東西都放在定位,像是我們把折好的色紙放在櫃子上,隔 天來看到大爹把色紙好好的放在一起排排站。中途有一隻大爹養的幼貓,時不時的會來撒嬌 來玩,大爹很喜歡貓咪,我們好像在一起逗弄貓咪時距離悄悄拉近。聽說有之前的一個學姊 跟朝相大爹很好,所以我相信大爹也是很願意跟我們接觸認識的,加油吧 156


姓名:蔣金發 年紀:87 歲 背景:屬於三軍,原籍中國雲南 個性:開朗,平易近人,可溝通,有時會暴走 生活習性:平常會鎖門,志工可能要喊一下。 不太愛睡覺,早上八點吃早飯,中午兩三點 吃午餐,不吃晚餐。常常抽菸 ( 約十根以上 ),會出門散步但走不遠 ( 約房間到山下 ),偶爾 會去買菸草。他會自己清理自己的房間、杯具。 需求物資:大爹說不需要什麼物資,也似乎不太喜歡別人清理他的東西。

157


2018- 廖郁翔、李辰恩 第一天 : 我們一進榮民之家,便已看到大爹從房間走出來。我們先和大爹在榮民之家附近散 步,順便聊聊與自我介紹。我們發現大爹和學長說的一樣,常常出去散步但走不遠,大爹也 相當健談,雖然他語言仍然令我們半知半解,但許多較為簡單的對話還是可以理解。他非常 喜歡茶,談起茶就會比較興奮,不過目前只能知道他喜歡喝苦茶。接著,我們讓大爹看關於 泰北孤軍相關的紀錄片,大爹看了感覺是相當有共鳴的。後來進到他的房間,發現他自己養 了四隻貓,餵貓、和貓玩也是他的日常活動之一。 第二天 : 一到達便看到大爹在榮民之家外的板凳曬太陽。在相處後發現他的日常便是在房間與 外面板凳之間走動,每回到房間基本上就會抽一根菸,不過有時也不一定。大爹常常說到喝 酒、吸毒不好,不知道是否與早年的經歷有關。 第三天:大爹一早就在門口抽菸,我們先陪他聊天吃芋頭酥,之後就很有默契地有時聊天有 時沉默,因為大爹沒念過書,所以他讓別人念給他聽,於是我們就念了一本相關原始人的童 書給大爹聽,也從書中許多原始人的活動與大爹討論他過去的生活,大爹也都很健談的,說 他之前做過甚麼的,整個過程是很愉快的。後來他又回到他的房間裡抽菸、照顧他的貓,我 們出來房間拍了一個大合照,感覺大爹蠻喜歡拍照的,拍完後都說很帥很帥的。 第四天:寫春聯 今天的狀況比較特殊,因為大爹沒有讀過書,不識字,所以寫春聯大爹也不清楚。因此我們 持續陪大爹聊天,散步,其中發現大爹都會隨身攜帶一個鐵棍,但從來沒有見到他拿來當拐 杖用或有其他用途,我們猜測他由於一些早年經歷,將鐵棍當作防身武器用。早上的氣氛都 相當愉快,然而到了下午,我們和他聊天的過程中,大爹突然大聲喊了一些我們聽不懂的話, 情緒相當激動,雙手不斷重複擺著一些手勢。我們怕有危險,便離開房間,之後他仍然持續 發作相當長的一段時,超過一個小時。經過大媽與其他大爹的說明,了解到他時常這樣“發瘋”、 喝酒,甚至會打人。然而,最後一天我們還是前去向他道別,他卻相當清醒的打開門向我們 道別。我們猜想這段時間可能是他自我“情緒發洩”的時間,可能在回憶他的戰場生活或實況。 希望未來服務他的志工注意這點,並進一步探討其中原因。 2016- 陳頤 我們服務的另一位大爹叫做蔣金發,和蔣大爹打招呼時他正在庭院坐著曬太陽、一邊抽菸。 蔣大爹很熱情,跟他問問題都會很熱心地回答,說著說著不時會笑出來,雖然講久了鄉音會 越來越重,不過我想最重要的是讓大爹說說話、放鬆心情,而不是像逼供一樣為了滿足自己 的求知欲不惜讓大爹回憶慘痛的過去吧。不過幸好蔣大爹似乎已經對征戰的過去看開了,甚 至有時候不經過我們提起自己便會對在軍隊中時候的事情侃侃而談。 此外,大爹也很有精力,在談話的期間偶爾會起身出去做自己的事,或是就在房間裡坐著 板凳卷自己的煙草、泡泡茶,很少看到他疲倦,臉上也永遠掛著一絲微笑。殊不知,那微笑 背後大爹所背負的沉重包袱。蔣大爹曾經是李文煥將軍麾下的軍士,自己更是參加過對日抗 戰。他提到在緬甸山中的歲月。那段時間因為是非法待在緬甸境內,所以常常被當地軍隊驅 逐,只得長期躲在山中。由於炊火會生煙,煙會透漏軍隊住紮地點,所以大多時間無法烹飪 熟食,只能靠著乾糧充飢度日。大爹也跟我們說,在這時候抽菸除了讓手不要閒下來之外, 也是驅蚊的好方法。說著說著偶爾大爹也會越說氣氛越沉重,幸好大爹心境轉變很快,沒有 讓那氣氛延續。我個人在陪大爹聊天時,也盡量不一直問關於軍中的事,偶爾穿插著一些生 活的部分,比如說大爹的嗜好、或是退伍後的日子等等,以避免造成大爹心理上的負擔。 158


2013大爹是猴年 8 月 16 日 10 點出生,今年 78 歲,有兩個哥哥一姐姐,小時候最喜歡的事就 是打陀螺了,問大爹現在打不打陀螺,他只笑說 :「現在老了,不打了。」 除此,大爹也喜歡 打麻將,但問大爹現在還打不打麻將啊 !! 他如同剛剛一樣笑著回答 :「現在年紀大了,腦子不 靈光了,不打了 !!」大爹在 17 歲時加入軍隊,18 歲時對日抗戰,一路從雲南撤退到四川,而 在戰爭中,大爹在一次作戰中,被子彈擊中右腦,休息了一個半月,這次的受傷也使得大爹 半邊眼睛看不清楚,半邊耳朵聽不清楚,接著,在抗戰末期終於傳來日本投降的消息,就在 大家沉浸在戰勝的快樂之中時,因為共產黨亂起來,老總統下令快點撤退到緬甸,就在大爹 25 歲時,大爹與軍隊一行人徒步走了兩到三個月撤退到緬甸,當時指揮官是王新章,參謀長 是馬俊國,沒隔多久,軍隊又從緬甸徒步兩個月到泰北,當時大爹 40 多歲,那時軍隊為求泰 皇讓他們暫時居住在這,協助泰國政府打苗共,大爹很驕傲地說當時泰國軍方征剿兩年的苗 共,他們兩個月就打贏了,主要是帕黨、考柯、考牙三次戰役,大爹還笑說當時泰國軍隊的 策略不好,才會打了那麼久,50 歲時大爹到榮民之家安養,他說他每天只喝茶、吃點心就不 餓了,什麼東西都喜歡吃,每天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散步,還一直強調自己身體太健康了然後 覺得很幸福,有一次無意間問到大爹想不想回家,大爹也只是笑笑地說 :「沒有 PASSPORT 阿,沒辦法回去。」聽著大爹的口氣,感覺他似乎已對此釋懷了 !! 陪著大爹一起回家掛燈籠時, 發現大爹家真的滿遠的,但一路上看著大爹走路臉不紅氣不喘的,還走得比我們還快,身體 真的很硬朗,看著大爹的背影,真心希望大爹能一直這麼樂觀幸福的活著,身體永遠健康。

159


姓名:段興旺 年紀:78 歲 背景:屬於五軍,原籍中國雲南龍陵縣 個性: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聽力不好,可溝通但說話要非常大聲。 生活習性:9 點起床,起床後會先吃早飯,吃飯很準時,大概中午 12 點會吃午餐,午餐只吃 餅乾。大爹不喝酒、不抽煙,因為胃不好。喜歡開餐廳的門,白天喜歡待在餐廳。愛乾淨, 會自己洗碗、杯子,吃完飯一定會用手帕擦嘴。大爹只要出門就一定會鎖房門,他大部分時 間都不會待在房裡。 需求物資:年曆、有圖案或是字很大的書,其他生活用品可以問大爹需不需要(ps:一定要 很大聲地問,不然大爹聽不清楚就只會微笑點頭)

160


2018- 王昱富、黃宇萱 一開始沒有人認出大爹,他自己從房間走出來,群英校長問他年紀和名字,我們才知道他 就是我們要找的大爹。然後我們就開始跟著大爹走,大爹先到餐廳開門,然後我們三個人就 一直坐在餐廳裡。剛開始我們試圖跟大爹講話,可是大爹好像不太喜歡講話,都不理我們。 所以我們開始剪紙送給大爹,他看到成品還蠻開心的。 大爹脾氣真的很好,平常我們無論給他什麼他都會笑笑地收下。我們一開始有問大爹需要 什麼物資,可是可能大爹不知道我們在說什麼,所以什麼都問不出來。我們就只好胡亂買了 一些毛巾、手帕、人字拖、擦蚊蟲叮咬的藥膏,還送了兩件衣服、便當盒、餐具還有陶瓷杯子。 但是這些東西感覺大爹都不是很需要,後來我們才問出大爹的胃不好,所以以後可能可以買 一些幫助消化的藥給他。 前面三天大爹都不怎麼跟我們說話,一開始我們一直以為他不愛講話或是聽不懂我們在說 什麼。直到第四天才知道原來他聽力真的很不好,跟他說話要非常大聲,用吼的程度,他才 聽得到。如果他聽懂了,基本上有問必答,所以如果要跟大爹溝通,記得一定要講很大聲。 大爹吃東西速度很慢,而且喜歡用手掰成小塊然後再吃,所以如果要送大爹食物,可以盡量 送一些容易咬的或比較軟的。 大爹說他唸書唸到國小四年級,可以認一些字,但是不會寫。所以以後去找他可以帶一張 新的年曆,大爹會很開心。也可以帶一些字比較大的繪本給大爹看。 大爹說他是五軍的兵,他 20 歲就從雲南到緬甸,然後才去到美斯樂,在美斯樂待了三十 多年。大爹一直說人老了病很多,年輕人沒有病。 大爹行動力還蠻好的,雖然他走路都喜歡柱拐杖,但是他可以蹲下再站起來沒有問題,走 路除了比較慢之外也沒有任何問題。有時候他會在院子裡鋤草或用繩子把草綁起來。總之大 爹還蠻喜歡找一些事情做的,白天都會在餐廳坐著,不會待在房裡。 2013今年 75 歲的段興旺大爹,身體硬朗,耳朵有些重聽,說話時需要用大一點的音量大爹才聽 得到。大爹平常喜歡四處走走幫忙打掃,還有照顧其他需要幫忙的大爹,大爹說他的休閒娛 樂是到附近的雜貨店買汽水和餅乾,特別是甜的餅乾大爹最為喜愛。 大爹是基督教徒,每天會上教堂禱告,平時會看台灣新聞,了解台灣的最新時事,所以對台 灣的國民黨與民進黨也有所耳聞。 大爹於民國 27 年出生,家鄉在雲南省龍臨縣的外界鄉,家中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大 爹的姊姊後來出家成為尼姑,而大爹的哥哥們,在戰爭當時已經娶了老婆有了小孩,所以他 們當時選擇親共,待在中國大陸,以換得相對安穩的生活,選擇不像大爹這樣隨著軍旅辛苦 過活。大爹在 15 歲時進入家鄉的興山小學就讀,18 歲時被軍隊派到緬甸種田,在緬甸待了兩 年。民國 49 年,大爹被調到泰國跟隨吳榮昌將軍帶領的軍隊,在來龍山做步兵,爭剿苗共, 民國 52 年,大爹加入泰北的第五軍,跟隨李文煥將軍、段希文將軍鎮守在美斯樂。這段時間 的爭戰生活十分苦悶,大爹說他們假日可以到市集去逛逛,是他們生活中唯一的樂趣,而大 爹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信仰基督教。大爹於民國 71 年住進榮民之家,一直到今年,在這裡度 過了三十多個年頭。

161


姓名:查金旺 年紀:74 歲 ( 屬猴 ) 背景 15 歲當兵。(12 歲當兵 -2018 寒假版本 ) 沒有讀過書。出生在緬甸,一家人為緬甸華僑, 因為國共內戰爆發,被迫與家人分離,哥哥查添福已在臺灣安家,而且沒有來找過查大爹。 經歷過考柯考牙戰爭,但仍無領取到泰國公民證。 個性:神智清楚,是個內向的大爹。如果不主動發言、開起話題,大爹也不太會說話,會靜 靜的看著窗外。 生活習性:大多躺在床上休息、會抽菸、泡茶。大爹平日有兩餐,早上九點多跟下午 2.3 點。 ( 所以我們一般 12 點吃飯的時候,大爹通常不一起吃。但是還是可以問問看,他會收下便當, 下午再吃。) 會說普通話,有時雲南腔調重,簡短的回應可以聽懂,但大爹有時會比較激動說 話比較快,就有可能有八成都聽不懂。 需求物資:薄荷棒、打火機、香菸、水果、喜歡榴槤味的餅乾 ( 甜的偏軟 )、泡麵、胃藥 ( 先 詢問大爹是否需要 )、假花 ( 大爹的桌上有一束放了十多年的假花,可以幫他換新的 )、更新 年曆 ( 泰北文教中心提供 ) 幫忙洗電風扇 ( 但 2018 年寒假拆不下來,僅擦拭外框 ) 外表特徵:被地雷炸斷而截肢的左腿,由慈濟捐助一副義肢。短距離移動時,很少會裝上義肢, 會拄著拐杖行進。截肢處偶有陣痛,大爹摸著殘肢喊著腳疼,還會吃止痛藥。 162


2018- 黎妙詩、林嘉蒨 因大爹不會主動說明他的往事,可以藉由播放泰北孤軍影片的方式來與大爹互動交流,進 而變得有話題聊,更為熟絡。大爹很喜歡看影片,在看了影片之後會變得比較多話,可以提 出關於影片裡的一些問題,像是戰時指揮官沈加恩的事情,藉此了解他經歷戰時的一些情況。 大爹有個很好的習慣,就是每天早上都會疊被子,而且晚上有時候會吹電風扇,可見大爹 身體之硬朗。 他很喜歡問我們是否有愛人 ( 幾乎每天問 ),這個話題可以逗笑大爹,他會笑得很開心。 這次的教案是剪紙跟寫春聯,大爹基本上都不參與,都說我們做就好,建議可以一邊做一 邊跟大爹聊天,讓大爹看著我們做他也會很開心。 大爹基本上除上廁所外不會出房間,也不太跟其他大爹聊天,但第四天陪伴大爹時,大爹 人竟在外面,原因是去幫過世的張四大爹家看家。 幫大爹清潔房間僅需清潔電風扇,如要清潔其他地方的話,要先詢問大爹,但大爹基本上 都會說不需要,或是要放甚麼東西也要先詢問過大爹。 提醒事項:可跟大爹聊歷史,從他們的口中觀察對於兩岸關係的不一樣視野,大爹興致一來 願意談談過往的故事,其實可以講蠻久。 只要大爹神情怪異或是都不說話,可能是大爹的身 體不適,只要在一旁安靜地陪伴地大爹即可。在榮民之家時,盡量至少有一個人在房內陪伴 大爹。避免讓女生單獨在房內、與大爹靠得太近。 2016- 佳君 教案參與狀況:他不太願意自行動手做美勞或是包餛飩,僅管我們努力說服 ; 他仍笑著拒絕 : 「大爹不會。妹妹弄就好了。」但是水彩畫的部分,可能因為比較簡單,在我們的鼓勵下嘗試。 他在房間自釀了一些水果醋和藥酒,我們相處的大部分時間裡,大爹不斷地勸我們喝酒、喝 醋。我幾乎每種都喝到了,大爹的酒還蠻濃的。但建議不要吃、喝大爹的食物,除了衛生和 健康問題外,那些食物都是大爹用自己的零用錢買的,儘管他熱情的和我們分享也請盡量不 要碰,因為有時候大爹不太喜歡吃大媽煮的飯菜,而那些就是他用來果腹的糧食。 另外,大爹和我們的聊天內容主要就是上屆來陪伴他的雅涵,大爹每天都會拿出他和雅涵 的合照給我們看很多次、並不斷稱讚雅涵,看得出來大爹真的非常非常喜歡雅涵。 2016- 王賢慈、金宗穎 過往經驗,曾有人被大爹趕出房間,不過這次沒有發生此狀況。 建議在大爹心情不佳、腳疼時,可以選擇靜靜陪伴,或跟彼此聊天,不必急於和大爹互動, 讓他好好休息。 大爹應該算是蠻健談的,可以關心他身體狀況、這些時間有沒有哪些服務團體來看他、他 們做了什麼,也可以聊聊天氣,還有大爹也自己種些蔬果,等等等都可以聊聊。 覺得不必過度有壓力,輕鬆自然聊聊即可,不必害怕一些安靜、空白的時間,基本上不可 能一直有話聊。 大爹雲南腔頗重,估計至少有五成是聽不懂的。起初空白的時間常會讓我很惶恐,建議可 以靜靜地在旁邊做做教案的手作或自己的事情,不用覺得會尷尬什麼的,空白的時間其實再 自然不過,光是靜靜地陪伴本身就很有意義。 大爹很少參與教案,總說「我不會啦,你們作。」建議可以跟大爹說明我們今天要作什麼, 然後作的部分我們自己來,最後拿成品給大爹看,甚至商討成品可放置於房間何處,或者想 辦法讓大爹一起參與些簡單的事情。像是這次有寫書法的時間,原先問大爹寫個名字之類的, 但發現太困難,於是我畫了一個圓圈,讓大爹拿筆試試看,大爹也真的拿起筆畫了一個圓圈, 雖然不太圓,但能讓大爹參與真的令人十分開心,我個人覺得遠勝於我們為他做好的任何一 件作品的成就感。 建議不要吃、喝大爹的食物 163


三、田野調查 1. 黃愉芳 (1) 田調主題:泰北華校福利社販售的零食 (2) 田調動機: 因為泰北華校在夜間上課,小朋友從泰國學校到華校上課總是會嘴饞甚至需要自行解決晚餐, 所以上課前可以看到小朋友端著泡麵吃或是買甜甜圈、熱狗等,但是甜甜圈跟熱狗並不是天 天有,下課時很多小朋友會到福利社買零食餅乾,甚至有外面的攤販會進駐,小朋友還會跟 攤販討價還價呢,這些零食跟我們國中小學時在福利社中看到、吃到的很不一樣,想多了解 當地小朋友的成長過程,加上本人也愛吃,遂做此田調。 (3) 未來應用: 這份田野調查一開始的動機便是想要多了解泰北的小朋友一些,對於泰北的飲食習慣也有更 多的了解,由於服務的兩間學校地理位置都不是很市區,所以附近完全是沒有超商或是便利 商店的,學校的福利社長的就像是台灣早期的柑仔店,這些零食跟在便利商店看到的很不同, 每包都單一價五元,跟台灣早期一樣,令人有一種懷念的感覺。 在飲食口味方面,不管是泰北地區對於煉乳的熱愛,連蛋餅都喜歡加煉乳,還是對於酸與辣 的喜愛,不管是在正餐還是零食方面,有多酸辣的搭配,讓我更加了解泰北地區的生活習慣; 也希望下一團的團員看了這份田調之後,在買餅乾當有獎徵答禮物時有一份大略的清單可以 參考,或是在第一天怕跟小朋友沒話聊的時候可以以此為話題展開,他們下課的時候通常都 會直奔福利社買零食,可以跟著去看看,他們會比較不害羞、願意講話。

164


(4) 田調內文

165


166


167


168


2. 黎妙詩 (1) 田調主題:泰國的繽紛色彩 (2) 田調動機: 在去泰國之前,總想著可以去做與自己專業相關的田野調查,可是到了當地發現資源空間有 限而只能放棄。而後,我決定以自己在泰國的 25 天接觸到最深刻的事物作為我的田調主題。 在泰國,我感受最深的不是火辣辣的天氣、各式各樣的美食,而是刺激我眼球的繽紛色彩。 作為一個視覺性動物的我,在泰國被繽紛色彩的包圍後,我覺得可以更深入了解一下泰國的 色彩文化,並把自己看到的、學到的記錄下來,從而作為我的田野調查。 (3) 未來應用: 通過在泰國的觀察以及在網路上的資料搜尋,對泰國的色彩文化更加了解。顏色作為重要的 視覺元素,在泰國我看到了,色彩不僅應用在泰國人日常生活的裝飾、分類、提醒等功能上, 還擴大到在觀光景點、紀念品等領域,帶來了旅遊業的經濟效益。因此,我覺得我們自己也 可以學習怎麼運用色彩這個醒目的視覺元素去達到自己的目的,如學習上有提醒功能、藝術 上有吸睛功能等。 (4) 田調內文: 從整體來看,泰國色彩的特點是純度高、對比強烈、色彩運用豐富等,其色彩表現出來呈現 出浪漫、裝飾和象征的味道。這些色彩在泰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可以看到。色彩同時是 可以反映情感的,繽紛的色彩反映出泰國人樂觀、熱情、活潑、理想等性格特征。 個人覺得,泰國的色彩文化中很鮮明的一點是把多種顏色塞在同一個物體、同一個空間來提 供分類、吸引等功能。 在接下來的正文內容,我將泰國色彩的文化分為建築、招牌和街景這 三個方面去呈現。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3. 黃宇萱 (1) 田調主題:泰北華教所面臨的問題 (2) 田調動機: 這次去到泰北,我們一共參訪了 13 所學校,其中包括服務的三所中學:中興中學、群英中學 以及培英中學,還有中華中學、大同中學、星星育幼院、恩泉小學、聖心中學、一新中學、 興華中學、建華綜高、建華中學、復華中學。 在與學校校長及老師們的訪談當中,我們也聊到了許多有關華校所面臨的問題。因此這份田 調筆記我希望就自己訪談當中所聽到、看到的事物做一個整理,以期望對未來要出團的團員 有所幫助。同時,也能夠提醒自己,許多問題現在的我還找不到解決辦法,但是我希望未來 有一天我有能力幫助當地。 (3) 未來應用: 我希望這份田調筆記能夠讓未來要出團的夥伴們,在到泰北當地以後可以認真的去思考如今 的泰北華教模式對當地人來說是好是壞。大家認為他們有需要改變嗎?要如何才能夠改變? 同時問問自己有沒有能力能夠幫助當地,而不是僅僅抱著出國看一看,走馬看花的形式而已, 畢竟泰北這個地方有一段與台灣密不可分的歷史。 此外,我也希望這份田調筆記能夠帶給對於教育這塊有極大興趣的伙伴一個推動力,未來大 家到當地也許能夠更深入地研究教育之於民眾最大的意義在哪裡。我們作為短期的服務性團 體,看起來並不能為當地解決現有的問題,那為何我們還要去呢?我們到底還能夠為他們做 些什麼? (4) 結論: 我認為泰北華教如今需要做出一些改革,就我這次到泰北的經驗發現,華校太過依賴僑委會 資源,以至於無法滿足當地學生真正的需求,只能被動地接受,別人給什麼,他們就只能用 什麼。即使是清萊有成立清萊教師公會,能夠解決的問題也非常有限。教師公會主要是作為 僑委會以及泰北各校之間的溝通橋樑,將學校的需求告訴僑委會,然後再分配資源。 回歸到我們這些短期的志工團體,究竟能夠為當地做些什麼?是不是只有不停地造成服務污 染,還是其實我們也有能力去幫助他們做出一些改變。這個問題,我想我如今還找不到答案, 短短的三個星期還是不足以讓我完全掌握泰北華教的現況。也許在我們眼裡不合理的事情, 對當地校方來說也是逼於無奈,我們尚無法理解他們的難處。但我希望這份田調筆記能夠幫 助我把這些事情放在心底,未來也許有一天,我真的能夠為他們盡一分力。 (5) 田調內文: a. 前言、 這篇田調筆記是我根據在泰國所見所聞整理而成的,並且加入我的個人看法,因此內容所傳 達的信息非常主觀,僅供參考。若想更全面的了解泰北華校情況,建議多看不同的資料以及 不同人的建議。針對華校情況的概述若有誤,也請多多包涵,因為這些資料都是在與校方訪 談的過程中記錄的,難免會有誤差。 b. 華校所面臨的問題、 i. 普遍問題: 師資不穩定 : 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會面臨師資不穩定的問題,泰北華校的老師主要來自幾個管道:當地老師、 台灣外派替代役、短期志工老師。由於華校經費有限,故老師薪資都不高,根據調查,老師 最高薪資大約一萬泰銖左右,最低薪資可能只有四千泰銖,甚至更低,因此許多當地老師可 能會因為工資太低而離職。至於台灣替代役老師或是其他國際志工都是屬於短期的,有的只 待幾個月,長一些的可能待上 1、2 年。這樣的情況導致學校師資極不穩定,老師流動率過高。 若是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學校就會經歷一段空窗期,或是只能找完全沒有經驗的老師來幫忙 代課。這對於學生來說也有非常大的影響。學生有可能因為不停更換老師而無法適應不同老 師的教法,甚至漸漸對學習失去興趣。 175


教材老舊、不符合學生程度 : 華校參訪期間,我們到了一所位於清萊的滿堂村建華中學做參訪。與校長訪談期間,我們談 到了學校所使用的課本版本問題,才知道原來當地因為資源不足,有些科目(例如:公民、 自然等)直到現在還在使用民國 86 版,也就是說直到今天孩子們還在接收已經落伍的資訊, 比如公民課還在教三民主義。這在我們看來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但是由於一直沒有新的課本 帶入泰北,因此當學校需要用課本時,只能不斷的翻印舊課本。 此外,所有華校的小學部所使用的課本都是又僑委會所編的泰北版課本,內容相對來說較簡 單,也比較符合泰北的情況。比如:泰北版的國文課本都是白話文,學生容易理解;內容也 會設計與泰北當地歷史、文化等方面相關,使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比較有共鳴。但是從國中開 始,課本便全部改成了台灣南一版,從泰北版課本跳到南一版課本,中間的難易程度落差相 當大。學生突然要接受大量的文言文,以及一些與自己成長的文化背景無關的知識,讓他們 很難接受。漸漸的,就會開始出現大部分學生對於上課失去興趣,老師有教學生卻沒有懂。 圖 1:培英中學泰北版課本

學生學習動機不明確 : 在泰北進行教學期間,團員之間常常在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泰北人為何要學習中文?為何 還要上華校?我們可以說這是因為他們是泰北的華僑,因此必須要傳承中華文化,但是這是 老一輩才會堅持的想法。新一代的年輕人更加泰化,對他們來說學習中文與其是為了傳承中 華文化,不如說是他們將來踏入社會的一大利器。很多學生學習中文的目標只在於將來能夠 當導遊賺錢,因此課本當中的文言文、或是公民、歷史、地理等科目的內容對他們來說都沒 什麼意義。況且,由於泰國政府並不承認華校,因此學生還是以泰文學校的課業為主,當華 文學校的課業已經影響到他們在泰文學校的課業時,很多學生都會直接選擇放棄繼續唸華校。 圖 2:群英學生上台發表未來的升學打算。

176


ii. 特定學校發生的問題: 資金不足: 泰北華校主要資源來自於僑委會,其次是一些基金會或是台商贊助。雖說都說資源是平均分 配,但是大家都知道一些非常偏僻或規模很小的學校所得到的資源一定會比較少。因為基金 會以及台商所接觸的學校都是比較有知名度、規模較大的學校,而偏僻的學校就只能一直默 默無聞。在我們拜訪的所有學校當中,資源最匱乏的當屬恩泉小學了。恩泉小學原本只有 4 間教室,直到 2017 年 3 月才剛建好 2 間新的教室,並且才新增了 3 台電腦。目前學校包含 校長在內,只有 3 為老師。因為學生很窮,所以校長只向學生收白米當作學費,但是這樣也 造成學校沒有經費運作,老師拿不到薪水,就只好離職。 圖 3:恩泉小學唯一的廁所。

圖 4:恩泉小學全景圖,右手邊為去年 3 月剛剛建好的教室。

當地老師專業能力不足: 去到泰國的第二天,我們到曼谷拜訪童大使,一起聊了一些有關泰北華校的議題。其中,大 使提到希望推動泰北的數位教學,並且提供了幾個台灣的數位教學平台。數位教學是一種非 常利於解決師資不足問題的方法,但是在去到泰北當地以後,我發現數位教學無法在泰北實 施。原因在於泰北網路並不強,大多數學校雖然都有安裝網路,但是無法提供太多學生同時 使用。其次,若要推動數位教學,首先必須要老師能夠很熟練地操作。但是當地的老師完全 沒有網路數位教學的使用經驗,有資源卻不懂得如何運用,那麼那些資源就是形同虛設的。 推動數位教學是必須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才可能達到成效的,但是泰北當地沒有人去訓練學校 的老師應該如何使用網路資源,老師不懂得運用,那要如何指望學生能夠運用呢?

177


4. 林嘉蒨、李辰恩、陳彥如 (1) 田調主題:泰北華校校長以及清萊教師公會遴選制度 (2) 田調動機: 泰北華校經營具有自主獨立性,且當地政府未提供任何資源與補助,甚至在泰國教育的制度 下是非法成立的,儘管在辦理學校是如此辛苦,但由於歷史背景與中華民國有相當關係的連 結,泰北華校更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為宗旨辦理經營學校。 在此背景下,一個學校的領導者 – 校長的職務責任就顯得更為重要,資金與師資得由學校自 己設法籌組。據我們所知,泰北華校的校長並非像台灣必須經過關關層級考試任職,學歷也 可能沒有國中畢業,那麼一個學校的校長是如何遴選出來的,就讓我們相當感興趣。 (3) 未來應用: 透過此次校長的田野調查中,了解到一個學校通常以公推或選舉之方式選出其校長,以村子 裡較為具有聲望的仕紳擔任,其中也有以校長為家族企業的形式出現,且發現擔任校長的人 士多為有其他職業,校長並非其本業,而是還有兼職其他工作。在田野的過程中,有看見了 許多權力鬥爭之間的黑暗面,也看到當權者在握有權力時,是認真的為學校在付出心力,由 此可見,不論地區繁榮或是落後,權力的輪替與爭奪都是存在的,只是相較都市來說,泰北 地區華校的選舉制度較為不嚴謹,董事會的規模也較小,但在這次的田野調查過程中,著實 獲得了不少收穫,未來倘若在想在泰北區域選舉做一份論文或是報告,可以從校長選舉方面 先做進一步的認識。 圖一、與中華中學校長訪談結束後合照留念

圖二、與恩泉小學校長訪談

178


(4) 田調內文: (一)校長遴選方式 華文學校校長通常為地方產生,須向僑委會 ( 大使館分支 ) 報備。而校長遴選主要為公推以及 選舉兩大方式。 1. 公推方式: 過去多採公推方式,推派村中有受過教育的仕紳擔任校長。 2. 選舉方式: 現今則以選舉的方式選出校長,採舉手或是不記名投票之方式選出,通常為一戶一票,或是 與會人士投票。 (二)校內董事會遴選 1. 董事會簡介:雛形為村中自治會,由於過去運用自治會的力量設立華校,其資源可支持華 校運作。華校的運作日益成熟,再加上學習中文的學生越來越多,因此僑委會希望各學校成 立董事會,但各校是否有實質上的運作就不得而知。目前董事會運作最為成熟的學校為建華 綜高且循著台灣模式經營的學校。以前泰北最高學府只有初中,直到 2002 年建華綜高的成 立,因此當時所有初中的校長都是董事會的必然董事。 2. 董事會之功能:具監督校內財務以及對外募款之功能,而校長須接受董事會及村長之質詢。 3. 董事會的成員:主要為村內仕紳、熱心校友以及前任校長所組成,大多是自願幫忙或是校 長應邀,而學校也不會支薪給董事會。 (1) 村內仕紳:有一定社會地位以及身份的知識份子被推舉或是校長應邀擔任董事。 (2) 熱心校友:學成而歸的校友有人脈及資源可以幫助學校募資。 (3) 前任校長:由於前任校長有行政經驗,因此新任校長會找尋前任校長協助擔任。 (三)清萊華校教師公會: 1. 簡介 2004 年,在僑委會、清萊雲南會館馬應光會長、菩提文教基金會真頓法師及創會顏協清會長 協力下成立清萊教師聯誼會,透過組織,能夠讓來自中華民國的資源有系統地擴散至清萊華 校,同時為了向泰國政府立案,也將組織由聯誼會改為公會。 教師公會成員由各校校長、教師所組成,公會理事長由清萊 600 多位教師投票並選出,多依 經濟能力、熱心、公正之條件最為選擇理事長之標準,任期為兩年。 2. 會員制度:三個月舉辦一次理監事會(無給職) (1) 現任會長:聖心中學校長王紹章 (2) 四位分區副會長 a. 美斯樂的楊成孝副會長 b. 滿星疊張明光副會長 c. 滿堂朱煥英副會長 d. 帕黨的景泰英副會長 3. 主要功能 (1) 僑委會與泰北文教界間的積極溝通橋梁 (2) 扮演華校聯繫的角色 (3) 資源匯集處,例如:台商僑務捐款可補助各華校。 (4) 華校軟硬體設施補助申請窗口 (5) 照顧會員教師 a. 退休安養基金制度:每個月從教師薪資扣 150 泰銖給教師公會以及任職學校再支付 150 泰 銖給教師公會作為退休安養基金。 b. 急難救助金:急難傷病最高 1 萬銖,不幸身故慰問金 5 萬銖。 (6) 舉辦活動 a. 漢字文化節 b. 329 青年運動會 179


5. 王昱富 (1) 田調主題:華校網路設備與數位教學 (2) 田調動機: 起初在台灣因自身所學為電機相關,就萌生了調查泰北當地華校電腦、手機使用狀況作為田 調主題的想法。在 1 月 19 日拜訪大使時,大使提到以數位資源作為解決泰北華校教學資源不 足的解方,當時便確信要一探各華校電腦教學的情形,並期能找出網路、數位教學是否能作 為翻轉偏鄉學校資源不足的方法,還有網路除了作為與流行娛樂接軌的媒介,是否還能夠作 為一個幫助、行銷當地的角色。 (3) 未來應用: 本田調可作為往後有意做相關田調主題的參考,奠基在本份田調之上,篩掉已調查過或不必 要的問題,甚而做更進一步內容的探討。 在其他方面,如有善心人士或企業有意做電腦設備的捐獻,也可參考本份田調,考慮那些學 校更需要這些資源,哪些學校除了相關的硬體設備外,還有其餘相關需求也需社會善心人士 的貢獻,皆可再從本田調中討論。 對於關心泰北數位教育的相關人士,則能再進一步探討手機在泰北使用狀況等主題,本次參 訪中,有部分較傳統的校方認為手機可能造成教學現場的某些問題,與台灣情形類似,網路 引發上一個世代與新世代的思想上的衝突,可為再做討論的主題。 至於要以數位資源進入泰北解決當地師資問題,本次沒有聽到正方意見,因此實難下判斷究 竟好不好,但在結論部分當地老師所指出的部分,實為外來數位資源所需改進,需要在探討 解決之道的地方。 (4) 田調內文: a. 前言 調查內容著重在上課內容與硬體設備,都是依據與校長、電腦老師的訪談內容,本次參訪因 行程緊湊,部分學校只能根據少數的談話內容填寫,沒能參訪各間學校的電腦教室,也因此 造成此次調查各校內容深淺不一,為此田調遺珠。 b. 調查內容 i. 中華中學網路狀況 (1) 電腦數量目測約 40~50 台 (2) 硬體設備不佳,RAM 大小為 1G (3) 上課主要的內容是 word、ppt、excel、打字 ( 軟體為泰文 ) 鍵盤無注音符號,拼音、簡繁都教 (4) 電腦教室沒有連網,辦公室有 (5) 據中華電腦老師所說,連網似乎沒有太大的困難,目前已經有申請,等新電腦設備進來後 就可連網 (6) 電腦維修跟網路主機問題缺乏相關技術人員,老師希望能有相關人才對老師進行培訓 (7) 中四 ( 約有 70 人一起上電腦課 ) 開始就有電腦課,一直上到高中 (8) 老師缺乏進一步相關技能與知識,據悉曾接受僑委會的指導 ii. 大同中學 (1) 主任稱,手機、電腦使現在的小孩子變得不好教,使小孩子見識更多了 (2) 據老師所說,上課主要以文書處理為主,網路普及率高,人人幾乎都有手機可以連網 (3) 有收到之前大使所稱之數位教育資源 (4) 有 Facebook 專頁 iii. 星星育幼院 (1) 有相關網站,1 年只維護一次,每年由來訪的大學生幫忙 (2) 沒有電腦設備,也沒有能力負擔 ( 電腦可能非當前應挹注的資源 ) 180


iv. 恩泉小學 (1) 有三台電腦,沒連網,無電腦教室、電腦課 (2) 連網 1 個月要 600~700,學校無法負擔 (3) 無相關老師 (4) 校長認為電腦課對他們來說費用太高,也不實際 v. 中興中學 (1) 學校有 WIFI、電腦室、電腦課 ( 上課內容待補 ) (2)2018/1/23 去的時候,學校在更新電腦室的網路線 ( 免費 ),校長說學校一直在進步 (3) 同學有手機,下課時會玩手機遊戲 ( 男生 )、女生會跳舞、討論 TFBOYS、韓團,對於韓 文也有一定程度的認識 (4) 可以加學生 FB、IG、Line 等社群軟體 (5) 男生平常看電視會看足球、世界大戰等 vi. 聖心中學 (1) 電腦拼音、打字都接受,只要是正字且打字速度夠快即可 (2) 中學才有電腦課,教中打、word、excel、PPT、泰中電子書製作 (3) 校長有臉書,並常在連書分享近況 (4)※ 有一位有想法的台灣老師 上課內容包括 : 用手機拍影片、威力導演剪輯、放字幕、作卡拉 OK, 據老師所說 : 學生在泰文小學的時候,就會學一點程式語言、Snapshot( 不確定老師的發音是 不是如此 ) 老師的在教學上的想法是希望讓他們自學,他認為現在網路的東西變動太快,希望培養他們 自學能力,並有經營 Facebook 粉專 : 簡單學泰語 他提到數位教材的最大問題是中文介面,大部分所謂台灣人帶來的數位網路、平台沒有經過 篩選,需求並不符合泰國本地,如果要以數位教材解決當地問題,必須要有以外地華僑 ( 以 泰國為例 ) 為本位設計的數位教材,也需要有人教導操作等問題。 以均一平台為例,均一並無教授華文的課程,其他科目都以華文教授,不符合泰國當地需求 vii. 群英中學 (1) 學校有電腦室、電腦課 (2) 學校有 Wifi (3) 原來無電腦老師,2018/1/27 來訪學校時,學校新聘到一位電腦老師、一位數學老師。 (4) 電腦課上的是文書處理,電腦老師原為中文專業,在中國職業為老師。 viii. 一新中學 (1) 有電腦教室數間,1 間有 50 台電腦 (2) 上文書處理、簡單會計。 ix. 興華中學 (1) 有兩間電腦教室 (2) 初中後開始上電腦課,上課內容為打字、簡單文書處理 (3) 會收電腦維修費 x. 建華綜高 (1) 有資訊科 (2) 有 2 間電腦教室,1 間 40,中文部與泰文部分開使用電腦教室 181


(3) 電腦教室的網路不穩 (4)( 資訊科 ) 高一到高三教計算機概論、英打、中打、文書、試算、簡報、photoshop、 indesign、photo impact、動畫製作、網頁製作、程設、illustrator、電腦組裝 ( 普通科與 資訊科授課內容有別,但大致相同 ) (5) 電腦授課內容會視老師專長能力做調整,各科老師也會支援電腦授課 (6) 有電腦檢定 ( 中英打、試算、文書處理等 ),資訊科須通過 3 科,普通科須通過 2 科 (7) 校長認為數位教學在泰北行不通,因泰北原來就缺乏師資,數位教學還是需要老師操作指 導及維持秩序,無法解決泰北師資不足問題 xi. 復華中學 : (1) 有電腦教室、電腦課 (2) 會教打字 ( 注音為主 ) (3) 因為孩子會玩手機,規定不准帶手機到學校,被沒收須找家長取回 (4) 電腦設備為泰北常見的形式,相較台灣一般學校老舊 xii. 培英中學 (1) 有電腦課,會教打字

182


(5) 結論: 所調查學校皆為此次泰北團所參訪的學校,除恩泉小學、星星育幼院外,其餘都是中學。 恩泉小學、星星育幼院因規模太小、經費不足,除了無足夠電腦設備外,也沒有能力維持網 路或設備維護所需費用,筆者以為他們當前第一要務都非電腦所能提供,就算有電腦及網路 也無相關師資或人員可以提供教學,實難以數位教學資源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困境。 中學校教學普遍有電腦教室、電腦課,且多以打字、文書處理為主 ( 見圖 7),依規模可以將 學校劃分為中小型跟大型學校。中小型學校以中華中學為例,問題在於 (1) 硬體設備過於老舊 (2) 老師能力不足,硬體設備如圖 4 中所呈現,如與台灣中小學電腦相比明顯不足,只能執行 簡單的功能,且除老舊外,部分學校的電腦數目在應付龐大的上課人數顯得吃力,在排課方 面是不間斷的使用電腦 ( 見圖 5),不能確定學校是沒有能力負擔,還是在執行預算上,電腦 設備並非要務,能確定的是學校確實有在逐步更新設備,例如在中興中學時便遇到技師正在 更新網路設備,多數學校電腦教室及設備都為企業或善心人士所捐助,在參訪的過程中常可 見牆上有感謝某某企業的匾額 ( 見圖 9);在參訪中華中學與電腦老師談話的過程,得知老師 曾受僑委會指導進修相關課程,根據談話內容,老師希望能有相關人才對他們進行培訓指導, 內容包括電腦設備及網路維護等,這也是筆者在參訪多間學校後認為較可行的辦法,開設相 關課程替當地老師進行培訓,課程可以是教學方面或是網路架設維護方面等技能性訓練課, 增進當地老師的相關知能。 大學校因參訪行程緊湊,沒有辦法一窺電腦教室的樣貌,但與中小型學校相比,似乎並無資 金不足的問題,問題同樣在於師資,像是當地老師流動性高,外地,如中國或台灣來的老師, 通常不會久待,上課內容除最基本的打字與文書處理,其餘就是視老師個人能力,以建華綜 高為例,上甚麼內容是以老師會甚麼就教甚麼,老師常從其他科別借調,英文老師也可能因 他會某項電腦技能便替學生上幾堂電腦課,上課老師通常也因此不為相關科系畢業,像是群 英中學的電腦老師原為中國的中文老師,師資來源仰賴中國或台灣來的老師,聖心中學算是 其中幸運的例子,聖心有一位來自台灣有想法的電腦老師,教的內容也較多元、有創意 ( 見 前文調查內容 ),其中讓筆者驚豔的是拍影片經營 FB 社群的部分,在參訪之前筆者曾思索怎 樣才是除了文書處理外,真正能帶給學生一些有用的內容跟技能,聖心老師的例子或許是一 個解答,他強調所謂自學概念,也與筆者在電機系所學概念不謀而合,只是此次因時間不夠 沒有機會有更深入的訪談。 至於華語數位教學能否解決當地師資不足的問題,從此次參訪經驗中,得到的答案都是「不 能」。此次參訪中有提到相關問題的受訪者分別為聖心中學的台灣老師與建華綜高的校長, 兩者所指出的點類似,像是偏鄉中小學校的師資原就不足,就算使用數位資源,還是需有老 師在旁指導,聖心老師進一步指出在台灣可行的數位教學資源並非以泰北學生為出發點,所 教授內容、中文使用介面,都不符合當地需求,華文學校以學習華文為主要目的,但對於外 來平台來說,中文是母語,只是學習其他內容的媒介,並非學習目的本身,這是之所以這些 數位教學資源無法進入泰北的緣故。 筆者認為要解決泰北當地問題,還是要從培育當地師資著手,中國、台灣來的老師只能解決 一時之需,而非治本之道,如能定期辦理相關課程給當地老師或學生,或能緩解當地電腦教 學內容貧乏的問題。

183


184


185


拾、特別感謝單位 1. 感謝服務據點: 中興中學、群英中學、熱水塘榮民之家、滿堂之家、培英中學,能夠讓我們有機會到貴單位 服務,以及一路上協助我們的一新中學、大同中學、聖心中學等各個華校,作為我們在泰北 最強的後盾。 2. 感謝指導單位: 教育部青發署、僑委會僑教處 3. 感謝特別贊助: 昇恆昌股份有限公司、及成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銀行文教基金會、 漢儒文教基金會/華儒青 年關懷基金會、新北市私立慈音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民進黨青年部、台中市樂成宮、 臺灣省城隍廟、台北市東和禪寺、高雄市三塊厝興德團、芝山巖惠濟宮、苗栗縣南庄鄉獅山 勸化堂、臺中市贊化堂以上贊助單位。

拾壹、聯絡方式 團 長:王賢慈 手機:0986-117-259 電子信箱:b04302209@ntu.edu.tw 公關長:潘佳琳 手機:0920-459-811 電子信箱:b05103003@ntu.edu.tw

186


發行:國立台灣大學泰北服務學習社 總編:王賢慈 編輯群:王賢慈、黎妙詩、王昱富、蔡文蔚、陳彥如、李辰恩、林嘉蒨、潘佳琳、蔡玟煦、 黃宇萱、黃愉芳、廖郁翔 影像攝影:蔡玟煦、黎妙詩、陳彥如 版面設計:蔡玟煦 封面 / 封底設計:蔡玟煦 187


特別贊助單位:昇恆昌股份有限公司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