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期中工作坊進度報告@逢甲

Page 1

科技部科國司想像⼒力與創新思維融⼊入⼯工程與設計教育計畫 - 期中報告

(102年12月01日 至 105年11月31日)

總計畫主持⼈人 康仕仲 / 臺⼤大⼟土⽊木系教授│臺⼤大教務處副教務⻑⾧長 周瑞仁 / 臺⼤大⽣生機系教授│臺⼤大教發中⼼心主任兼副教務⻑⾧長 劉佩玲 / 臺⼤大應⼒力所教授│臺⼤大智活中⼼心主任


i.EDU創新⼒力教育平臺⼦子計畫團隊 ⼦子⼀一

教與學之間 - 創新⼯工程教學模式之評估與驗證 ⺩王秀槐 / 臺⼤大師培中⼼心教授

⼦子⼆二

設計新美⼒力 - 科學、美學、新媒體素養下培育跨域創新想像⼒力教學模式 陳聖智 / 政⼤大傳播學院碩⼠士學程助理教授、鄧怡莘 / 臺⼤大共教中⼼心副教授、侯惠澤 / 臺科⼤大應科所副教授

⼦子三

天涯教室 - 無限揮灑想像的⼯工程圖學 康仕仲 / 臺⼤大⼟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子四

虛實競合式學習 葉丙成 / 臺⼤大電機系副教授、林顯達 / 政⼤大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子五

⼯工程未來⼒力 - 跨領域⼯工程創新設計課程發展 謝尚賢 / 臺⼤大⼟土⽊木⼯工程學系教授、宋玫玫 / 淡⼤大未來所助理教授 、賴仕堯 / 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 陳希⽴立 / 臺⼤大機械⼯工程學系教授

⼦子六

海⾓角實驗室 - 創意機電⼯工程實驗資源跨校整合與共享 周瑞仁 / 臺⼤大⽣生機系教授、洪敏雄 / ⽂文化資⼯工系教授、宋明弘 / 逢甲⼯工業⼯工程與系統管理系副教授

2


出席者

總計畫暨⼦子三:康仕仲 教授 、曾逸群 ⼦子四:吳冠融 ⼦子五:謝尚賢 教授、賴仕堯 教授、宋玫玫 教授

邱懷瑤 、施冠佑 ⼦子六:周瑞仁 教授、宋明弘 教授

、楊朝麟


教 信念

創新

課程

⼦子計畫⼆二 - ⼦子計畫六:實踐於⼯工程教育 觀察體驗 反思回饋

想像能⼒力 應⽤用科技 創新設計 跨域合作


計畫研究框架:創新⼯工程教與學 (⼦子計畫⼀一成果)

教學

教學

信念

創新

Why

What

課程 經營

How

學習

成效 Impact

• 教學信念的形成

• 創新教學⺫⽬目標

• 教學實施策略與流程

• 學⽣生核⼼心能⼒力進步

• 信念引導教學創新

• 創新教學⽅方法

• 營造團體學習氛圍

• 學⽣生學習態度與回饋

• 創新教學⼯工具 • 創新教學評量 5


⼦子計畫⼀一:教與學之間-

信念

創新⼯工程教學模式之評估與驗證 課程 !

教x 學

!

!

創新 探索教師教學信念對課程設計 的影響,分析課程設計要素與 教學策略,並評估創新⼯工程教 育如何增進學習成效。

發展3⼤大教學要素、創新⼯工程6⼤大核⼼心能⼒力指標及問卷。 透過3個學期,針對8堂創新課程,107名學⽣生在課程學 期初、末進⾏行問卷前後測,分析課後核⼼心能⼒力的進步率。 訪談6⾨門創新⼯工程課程的助教與學⽣生,理解不同課程設 計要素對班級經營、學習成效的影響,改善教與學間的 落差。

成效 !

! !

!

期刊論⽂文:1 (及3篇審查中) 研討會論⽂文:2 教材製作:7 受邀演講:14

!

專書論⽂文:1


於國、內外舉辦多場創新教學⼯工作坊, 分享創新⼯工程教育課程設計理念及經驗!

7


⼦子計畫⼆二:設計新美⼒力

- 科學、美學、新媒體素養下培育跨域創新 想像⼒力教學模式

信念

數位內容 x 傳播設計

課程 !

!

創新 開發創新應⽤用的APP,並建⽴立 學習成效模型,以檢測在科學、 美學與新媒體素養下,學⽣生的 美⼒力與設計⼒力。

104年於開設兩⾨門研究所課程⼀一年期: 1042「互動科技 - 媒 材、感知與設計」18⼈人,及1041「想像敘事與互動基礎」 26⼈人。 在兩⾨門課程中,由學⽣生所開發實做的成品共11多種,包含 app軟體、⽂文創⼩小物及AR⼿手機互動遊戲等;⽽而透過與故 宮、經濟部⼯工業局、研勤科技等產學合作的過程,學⽣生亦 能從產品開發的情境中思考其設計脈絡。

成效 !

期刊論⽂文:6

!

產學合作:5

!

研討會論⽂文:17

!

專書篇章:1

!

開發軟體:3


修課學⽣生藉由從課程實作與產業的連結中,參與規畫設計APP, 並參與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獎勵計畫,以及數位桌遊與互動玩具開發

9


⼦子計畫三:

天涯教室 - 無限揮灑想像的⼯工程圖學

信念

跨國課程 x 跨域合作

課程 !

!

創新 透過實體與虛擬整合,發展符 合⼯工程需求之教學模式、學習 環境與互動模式。

開發 Virtual BIM Reviewer 線上多⼈人同步 BIM 檢核系統、 P-bot互動視訊機器⼈人,以作為線上課程跨域學習的輔助 ⼯工具。 開設全球化專案團隊課程,包括5個國家、7間⼤大學、8位 教授及290位學⽣生,並將過程經驗彙整⾄至課程網站,藉此 推廣經驗。

成效 ! !

! !

期刊論⽂文:(1篇審查中) 研討會論⽂文:5 舉辦研討會:1 舉辦⼯工作坊:5

!

!

軟硬體平台:3 專書論⽂文:3


全球化專案團隊課程,五國七校同步線上合作學習 11


⼦子計畫四:

虛實競合式學習

信念

課程 !

遊戲 x 學習 !

創新 創建 Edventure 遊戲平臺, 讓學⽣生分組協作,共同設計⼯工 程題⺫⽬目與攻略解題;透過⼩小組 間的競爭與合作,⿎鼓勵學習者 主動參與,並由協作歷程中⽣生 成形成性評量。

⺫⽬目前使⽤用過Edventure的⼈人數已達529⼈人,包括台⼤大的機 率與統計、⻑⾧長庚的微分⽅方程,同時也與⾹香港科技⼤大學及 新加坡⼤大學接洽規劃合作中。 於台、港、中國、新加坡等地各校演講,推廣BTS教學法, 並受邀⾄至 Coursera conference及Google Research 分享創新教學設計經驗。

成效 !

! !

軟硬體平台:1(Edventure) 受邀演講:9 出版書籍:2(機率驚艷、為未來⽽而教)


學⽣生們在Edventure相互合作、競爭的實況轉播! 13


⼦子計畫五:

⼯工程未來⼒力 - 跨領域⼯工程創新設計課程發展

信念

課程 !

未來思考 x 跨域合作 !

創新 建構跨領域團隊合作學習鷹架, 導⼊入未來思考與參與式規劃設 計教學模式,幫助學⽣生進⼊入真 實場域解決社區問題。

開設跨⼟土⽊木、建築城鄉、機械及未來學領域設計課程, ⾄至今共開設3⾨門課、7個班、55位學⽣生參與,並建⽴立課程 網站輔助學習與推廣教學經驗。 發展⼀一套包含3⽇日期初⼯工作營、4階段社區參與設計,及 成效評量訪談法的跨領域學習課程模式。

成效 !

! !

研討會論⽂文:2 舉辦研討會:1 舉辦⼯工作坊:5

!

! !

軟硬體平台:1 受邀演講:2 出版書籍:3


以跨領域團隊合作學習課程,培養學⽣生未來建構⼒力! 15


⼦子計畫六:海⾓角實驗室

- 創意機電⼯工程實驗資源跨校整合與共享

信念

課程 !

雲端平台 x 實驗室 !

創新 開發雲端系統,整合與分享跨 校系機電⼯工程教學實驗資源, 建構⼀一套創新的教學模式,使 各地師⽣生能透過遠端監控進⾏行 學習,打破時域、地域與領域 之限制。

!

開發海⾓角實驗室雲端服務平臺,⺫⽬目前已與臺⼤大植物⼯工廠教 學平臺實體連結,並開發對應之教案腳本以開授機電相關 課程。 已有超過296位學⽣生修習配合計畫開授之創新課程,其中 112位學⽣生為使⽤用此雲端平臺之機電相關課程。 連續三年舉辦創新創業相關之⼯工作坊,主題包括TRIZ、微 控制器、通訊、專利、團隊協作等,以培育學⽣生或種⼦子師 資,累積82⼈人參與。

成效 ! ! ! !

期刊論⽂文:1 會議論⽂文:1 教材出版:1 受邀演講:19

! ! ! !

⼯工作坊:3 教材製作:1 軟硬體平台:1 專利:2


透過海⾓角實驗室雲端服務平臺與機電系統(植物⼯工場系統)之結合, 使不同學校的學習者皆能有效跨地進⾏行學習。

17


產出與成果

(統計時間⾄至2016/03/31⽌止)

典範創新 ⼦子⼀一

創新⼯工程教育的成效評估 ⼦子⼆二

數位創新想像⼒力教學模式 ⼦子三

跨國跨域的學習空間 ⼦子四

虛實競合的學習平台 ⼦子五

跨領域團隊的學習鷹架 ⼦子六

學習資源共享的雲端平台

學術發表

活動舉辦

具體成果

成果推廣

期刊論⽂文

研討會

教材製作

受邀演講

3

11

44

研討會論⽂文

⼯工作坊/演講

軟硬體平台

27

13

6

7

(及4審查)

專書篇章

6

專利

2


2016年度預期成果 經過兩年的課程創新設計發想、教學實驗及核⼼心能⼒力問卷的發展,i.EDU計畫已 發展若干創新教學⽅方法及⼯工具,⽽而本年度我們也預計將成果編制為創新課程設計 ⼿手冊,以作為下⼀一階段創新⼯工程教育典範轉移、教學案例共創的推廣⼯工具。

19


謝謝



期刊論文 1.

(子一)王秀槐*、黃金俊(2015)想像力知多少?想像力四元模式的建構與量表發展。教育研究期刊,第61輯,第4期 ,頁 63-­104。DOI: 10.3966/102887082015126104003

1.

(子二)Chen, S. C., and Chen, H.-­ H.* 2015. How does creativity mediate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traits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A study of multimedia engineering students. 資訊傳播研究, 5(2),73-­86.

1.

(子二)Huang, C. M. and Chen, S. C.* 2015. Smart tourism: exploring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delicacy scenic spots using visual-­based image search technology.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764-­765, 1265-­1269. (EI)

1.

(子二)陳聖智 (2014. 6)。數位想像力: 智慧生活與行動載具共構新價值體驗(Digital imagination: new value and experience co-­constructed by smart living and mobile devices)。臺北市終身學習網通訊季刊 (65期:行動載具新生活),1-­ 10。

1.

(子二)陳聖智*、劉芳、曾威智 (2014. 9)。高齡者教育與多媒體應用—內在、外在因素與創新行為對教學與學習成效之影 響。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2(2),153-­170。

1.

(子二)Chen, S. C.* 2015. Seller’s Optimal Credit Period and Delivery Number in EPQ Models when Production Costs have the Learningby-­ Experience Effects. 管理學報(Journal of Management), 32(4), 385-­398. (TSSCI)

1.

(子六)Weijane L in, Hsiu-­Ping Yueh, Jui-­Jen Chou. 2014. Electronic Pet Robots for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Education: A Project-­based Learning Appro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Vol. 30, No. 1, pp. 231– 239. (IF:0.29, 2012) 31/34, EDUCATION.


專書及刊物論文 1.

(子一)Wang, Hsiou-­huai (2016). Dangling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and the reformist: Reality shocks for student teachers amid the tide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a test-­oriented culture. In Chinese Education Model in a Global Age.(pp.149-­162 ). Singapore, Springer Sigapore. Online ISBN: 978-­981-­10-­0330-­1. DOI: 10.1007/978-­981-­10-­0330-­ 1_11

1.

(子二)陳聖智。2015。在地文化「藝」起來─「數位文創設計」之科技跨域創新。教學是一種志業:教學行動研究案例 分析,陳幼慧主編。

1.

(子三)張玉連、曾敬梅、郭泰延、康仕仲。2015。製作MOOC's課程的經驗與建議-以臺灣大學工程圖學課程為例。中 國院校研究案例(第4輯)。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武漢,中國。(ISBN 978-­7-­5680-­0888-­4)

1.

(子三)Tseng C.-­M., Chang, Y.L., Kang, S.C.(2015). Efficient T ransformation of One Engineering Graphics Course: A Flipped-­Classroom Example from National T aiwan University. In ASCE Special Issues: Monograph “Transform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rough Innovative Computer Mediated Learning T echnologies.”

1.

(子三)康仕仲。2015。跨國天空教室 全球化團隊專案合作。營建知訊(388期), 頁56 -­ 61。財團法人臺灣營建研究 院,臺灣。

1.

(子六)周瑞仁、祝飛鴻、張桂祥、黃國棟,2014。周瑞仁主編,系統工程實務與應用。滄海圖書資訊公司。


專利 1.

(子六)周瑞仁、洪敏雄、林世崧、林銘彥:生物生長雲端服務架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發明專利證書,發明第I514334號,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中華民國104年12月。

1.

(子六)周瑞仁、方玫文、林銘彥:生物生長監控與參數擷取系統。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發明專利證書,發明第I505772號,經 濟部智慧財產局,中華民國104年11月。

全部成果詳目 excel https://goo.gl/APB3nU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