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敘》第四期

Page 1

2021年8月

屯敍

團 聚 屯 門 人 。記 敘 屯 門 事

004

第四期

編輯 // 黃俊邦、區嘉奇

經歷三次改朝換代:

友愛商場與 街市的歷史軌跡

上世紀七十年代,屯門發展成新市鎖。 面對持續增長的人口,香港政府於區內興建 多個大型屋邨。友愛邨及安定邨在這個時代

脈動下,分別於1979年及1980年落成。為 應付友愛邨及安定邨的日常生活的需要,友 愛街市及商場於1980年正式啟用。

文/ 區嘉奇

美 術 / Li l y W P L

公營時期

領展時期

1980-2005 2005-2017

基匯資本時期

2017至今

2005年之前,友愛街市及友愛商場由房屋署

2005年,房委會2005年出售180個屋邨商場、

時間來到2017年,基匯資本以50億元向領展

的各項設施都較簡陋,最明顯的差別是它沒有冷氣

愛商場及街市便交由領展管理。經營之初,就有

由,要求街市的商戶於2018年6月30日離場。由於

管理。跟今日「私有化」相比,當時的街市及商場 系統,光線亦較陰暗。不過,由於當時街市及商場 的服務對象主要為是從各地搬來屯門友愛的基層市 民,故鋪頭租金平、貨品價格便宜成為了街市的一 大特色。除此之外,翻查報導,專頁「香港公共屋 邨圖片集」版主梁瑋鑫在接受《蘋果日報》訪問時 曾指出,表面上友愛商場並沒有特別之處,但在設 計上其實暗藏很多為社區著想的細節,例如它預留 了很多空間供市民聚腳,而通往這場各樓層的斜道

設計,亦照顧到行動不方便人士的需要。(1)由此看 來,當時的商場及街市的作用除了消費購物外,更 重要的,是方便居民,以及凝聚社區。

街市及停車場設施予領匯(現改稱領展),自此友 傳領匯要求小店繳付高昂的租金,及提出難以接 受的條件,令小店不得不搬遷或選擇結業。到了 2012年,領展對友愛商場進行大型的翻新工程,

工程把友愛商場合二為一,新商場亦重新命名為 H.A.N.D.S,意指 HAVE A NICE DAY SHOPPING。

翻新工程把原有的半室外商場改裝成密封式商場, 裡面提供了空調設備。本報曾訪問了一名居住於友 愛邨,八十多歲的黃婆婆,她指:「有冷氣好好, 早起買完餸咪可以上黎抖涼坐下,唔使係屋企咁

熱。」可見改裝後的商場為長者帶來舒適的感覺。 不過,前區議員林健翔(友愛南)指:「裝修後係

有冷氣,但商場全部變左買貴衫貴鞋,年輕人唔會 係度買野,去都去市中心。長者唔會買年青品牌

啦,所以佢令到一班基層無辦法係區內買到生活所 需。」由於H.A.N.D.S走年輕時尚路線,其引入的商 (1)〈公屋有甚麼好指﹖你真是個怪人〉,《蘋果日報》, 2017年12月16日。

戶主要屬於貴價奢侈品品牌,一些居住於那裡的基 層市民並沒有足夠的消費力購買那些商品。

購入友愛商場及街市。當時基匯資本以翻新工程為 決策引起廣泛的爭議,基匯資本把計劃延遲至2019

年3月進行。2020年6月,翻新工程完成。管理團

隊除為街市注入了童話元素外,還在內部進行大規 模改裝,把友愛街市分成「食肆」及「街市」兩

部分,收窄了行人道,並將本來呈不規則形狀的鋪 位改建成長方形,各鋪位的空間在觀感上較寬敞。 加上店鋪內的光線非常充足,顧客進內購物時也較 舒適。前區議員林明恩(友愛南)肯定基匯資本的公

共關係團隊,認為跟領展相比,他們「非常樂意跟 大眾對話」,亦願意去關注街市的公共空間使用問 題。然而,對於街市私營化的管理方式,他仍感到 憂慮:「首先,好多商戶反映租金貴左;其次,在 售價上升的情況下會否加重基層的負擔,都使人 憂慮。」


P2

屯敘第四期

團聚屯門人 · 記敘屯門事 不類。」他分析:「街市同商場好唔好應以物價可唔可以配合當地居民生活 水平作為準則,例如呢度買餸同出去食差唔多,可能只係平少少,咁我不如 出去食﹖」他又指:「如果我係呢個商場食晚飯,價錢同市中心有名餐廳差 唔多,但原來它只係提供一般茶餐廳野食,咁我點解係度食﹖」

婆婆指可在冷氣商場消磨一整天

同樣於友愛居住了三十多年,今年九十多

市民對商場街市的變化意見兩極

歲的陳婆婆及黃婆婆則較喜歡今天的街市,陳婆 婆說:「商場裝修後開咗新茶樓,整到好靚㗎﹗ 野又好食﹗同埋有冷氣﹗」訪問時黃婆婆表示同 意:「係啊,起碼有冷氣冇咁焗,可以一層一層

文/ 區嘉奇

慢慢行,行完咪過完一日囉﹗」黃婆婆又指商品

美 術 / Li l y W P L

價格的提升對其生活構成影響,但也明白高昂的

友 愛 商 場 及街市啟用至今已有四十 年的歷史。經歷了兩次易手及

多 次 重 整 後 , 今日它們已面目全非。對 於街市拆卸、小店搬遷或結業、 商 場 改 裝 等 翻 天覆地的變化,市民到底 有甚麼心聲、心願及意見?

《 屯 敘 》 特 意 訪問了居住在友愛邨至少 二十多年的時代見證人,又搜

成本使物價上漲的道理,故認為這樣的發展「無 可避免」。她指:「野食貴就貴左,買野都要就 住就住,驚唔夠錢過世。不過佢地裝修咁貴,收 貴一啲都冇辦法。」

集 網 民 的 意 見 ,看看他們對友愛景觀的 變化有何心聲。

網 民:掛 住 可 玩「 猜 樓 梯 」的 超 市

街 坊:屋邨街市同商場應考慮當 地 居 民 生 活 水 平

與地」就曾發文指新街市「就像一間超市」,「從前濕溜溜的地下,黑漆漆

她指:「因為裝修後街市嘅食物價錢太貴,係呢度

嘈, 行咗半圈即刻走」。另一專頁「屯門舊照片」近年多次貼出昔日友愛商

三十多年前搬來友愛的玉姐最喜歡公營街市。 買一斤菜嘅價錢等於新墟兩斤菜,我有時都會係新

除了當區街坊外,網民亦曾就友愛街市發表個人看法。專頁「友愛的天

的空間,髒髒的感覺現在完全都沒有了」。但亦有網頁回應指「入面街市好 場的舊照,喚起一片懷舊風。有網民懷念超級市場可玩「猜樓梯」的雙層旋

墟買餸,唔係呢度買﹗」

轉梯;有人留言表示懷念昔日老店人事如友愛文具的姨姨、有人記得在添寶

眼鏡配第一副眼鏡、有人狠批領展是大財團,指責它「攪走晒d小商鋪,換

四十多歲的李生坦言不太喜歡現在的街市,他

晒連鎖鋪」。

批評:「街市就街市,突然加入『童話風』好不倫

去仍有待觀察。而問及不習慣的地方,叔叔輕輕皺眉道出:「都冇乜嘢,但比 較嘈少少,最好啲音響就唔好開啦,有時要同街坊傾下偈同打下招呼㗎嘛。同 埋(冷氣)太凍啦,我真係頂唔順。」語畢,叔叔又露出招牌笑臉。

見 證改 變 當 區 商 舖 指 區 內 欠 缺 消 費 人 流 距離街市兩層樓梯,在愛定商場(H.A.N.D.S)三樓,有另一間難得屹立 不倒的店舖。在門外,當眼的木造門框上有四隻黃色大字寫著「泰華傢俬」; 在門內,店內放滿不同的傢俬,背景播放著電台的聲音。店主叔叔看起來安然

文 / 余子晴 美術 / L il y WPL 經 歷 數 次 轉手及改變,每次首當其 衝受最大影響的當然是一眾商 戶 , 《 屯 敘 》 拜訪了兩家親歷三代變遷 的店鋪,讓我們一同聽聽他們 在 三 十 年 間 經 歷的故事,以及在其中觀 察到的大小事情。

面 對 革 新 三十八年老店喜見 「 進 步 」

在數次轉手後,友愛街市和商場的面貌早已全然不同,不論裝潢還是店 舖,都像改過頭換了面一樣。在一片連鎖店和新店中,金魚店可謂寥寥可數由 一開始堅持到現在的一家老店。金魚店的老板是一位常常臉帶笑意的叔叔,言 談中時常露出靦腆的笑容,雖然嘴邊的彎月被口罩遮蓋著,但眼睛瞇起時露出

的兩顆腰果清楚傳遞到叔叔的笑意。

故事的開始十分平實,為著生計,在老店主手 中把金魚店接過來經營,光陰似箭,一經營就已過 三十八年。見證著街市由「賣雞仔賣鴨仔賣雀仔」 的房署年代到現在已鮮有活家禽的出售,金魚店可 能已成為街市內唯一售賣活生生動物的店舖,而能 讓金魚店堅持下去的主因是叔叔對養魚的興趣和與 街坊聊天中的喜悅。在訪談期間,時不時有路過的 街坊與叔叔打招呼,叔叔便以笑臉回應街坊。

談及新街市的改變,叔叔認為街市有所「進步」,商舖種類增加,人流明 顯上升,亦比以前有更多年輕的人流,生意額亦因而有所上升,但能否保持下

自在,坐在放著設計圖的桌旁,一邊搧手邊的扇子,一邊聽著電台聲。起初邀 請叔叔接受訪問時,叔叔悠然地拒絕:「都冇咩好講」,但多談兩句後,卻又 漸漸把他獨特的見解娓娓道來。

歷經多年變遷,經過數次搬遷和裝修,目睹 左右的店舖來來去去,叔叔見證著商場從往日簡 樸的屋邨商場搖身一變成為匯集不同品牌的大型 商場。對於商場的發展,叔叔認為街市和商場的 性質有所改變,房署時代為服務性質,目的為當 區住戶提供現套,而轉手至領展直到現時再轉手 給基匯資本都為商業性質,因此有其商業考慮。

叔叔認為在領展接手後的新式裝潢為將愛定商場打造為大型商場,希望吸引區 外的市民,甚至吸引就近屯門站的內地旅客,但最後並沒有如期望一樣,因此 主要顧客來源依然為當區住戶。然而,以叔叔觀察,因友愛邨和安定邨是落成 逾四十年的公屋,住戶以基層為主,近十年更有人口老化的問題,住戶的消費 能力無疑較為低,商場內的時裝和新式商品未必能切合住戶的需求。他笑言: 「都七老八十,啲人流都唔係消費人流,去公園去休息嘅人流就多。」

談及變遷對傢俬店的影響,叔叔坦言因店舖已為老店,加上自己的行業較 為獨特,主要依賴熟客,因此未有太大影響。提及商店常常面對的加租問題, 叔叔淡然地回應:「都係咁做啦。」在整個訪談中,「都冇咩嘢㗎」、「咁有 乜計」、「都係咁啦」等的話語不時掛在叔叔口邊,能在此堅持多年,通透的 視野加上逆來順受的「佛系」態度相信是主要原因之一。


P3

屯敘第四期

團聚屯門人 · 記敘屯門事

不一樣的 攝影留住屋邨活力

文/ 區嘉奇

圖 / W illia m 美 術 / Ka t ie

公屋攝影師William:「冇可能要求公屋停留係四十年前嘅世界。」

William: 友愛邨的變化是人為 也是自然演化

一種已成為了習慣的生活雖為我們帶來熟悉感及安全感,但卻令我們

小時候,由於William的父親曾帶同他到屯門乘搭輕鐵,William因此

難免對區內的空間及人事失去感覺。可能很多屯門人都會把公共屋邨視

到圖書館翻查舊報紙膠卷紀錄後,逐漸熟知它們的歷史。

對身邊的事物失卻應有的感知。當接觸屬於自己的社區成為習慣,市民 作平凡及市井的象徵。但對於擁有攝影師、研究員這些類近「漫遊者」

跟安定邨及友愛邨結下因緣。最初William只知道兩個屋邨的名字,但後來

(Flâneur)身分的市民來說,公共屋邨的景觀總為他們帶來新鮮的體

最近十年,友愛街市及商場的管理由房屋署變成領展,再變成基匯資

成有趣的素材,並結合獨到的觀點,為社區生活注入動力。

並多了一條美食街,其變化之大,都令人摸得到舊公屋的生活型態正迅速

驗。透過不同形式的研究、創作、詮釋,他們將屋邨毫不顯眼的東西轉化

跳出思考框框 重新發現公屋的獨特線條及色彩 曾獲攝影大賽佳作獎,作品亦曾登於《國家地理》雜誌的本地攝影師 梁瑋鑫(William),從小就對公共屋邨有一份濃厚的感情。據他所述,公

屋能吸引其目光的原因是其美麗的外觀:「同唐樓唔同,唐樓線條比較混 亂;但公屋卻十分整齊,顏色好奪目,細個坐校車就好留意不同公屋嘅特 色。」說到公屋的特色,William指葵盛西邨的景觀使他印象十分深刻:

「葵盛西邨沿山而起。山頂、山腰、山腳都有一幢幢公屋大廈,因此比 其他公屋,佢更立體。加上那些升降機塔依附建築物而起,遠望就好似

『飛碟』一樣﹗」這些跟自然融合起來的人工規劃,為攝影師帶來無盡的

本;商場突然變成有冷氣的封閉式商場;街市去年又突然走童話風路線, 被推向邊緣的痕跡。對於以上變化,William這樣看:「房屋署管理下的商 場及街市店鋪賣咩商品,各類商店的數量都有規定,服務的對象主要係屋 邨居民。私有化之後,管理人主要從商業角度出發,故不會保留之前的規 定,而居民對公共空間的需要都不是他們規劃時的首要考慮。」他認為以 上變化可歸因於人為的因素,例如領展硬生生把屋邨商場變為中產消費的 商場就是典型的例子。然而,變化也是自然的演化,他說:「例如大排檔 變成美食廣場、美食廣場再變成今日一些精緻嘅食店,其實是市民飲食習 慣改變後帶來嘅結果,我們冇可能要求公屋停留係四十年前嘅世界﹗」他 又指,只要管理者對商場及街市的改裝,例如基匯資本翻新球場,增設小 食街等等令屋邨居民受惠,改變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靈感。William認為每個公屋都有獨特的線條及色彩,關鍵是思考模式的 改變。

攝影與生活一樣 需要跳出框框 曾有一段時間,William停止了攝影創作,原因是:「人人影嘅野都係 社區攝影是時間的紀錄,也是藝術

一樣,我好似搵唔到意義。」後來他突破了既定攝影思維,試試運用新的 方法拍攝,終於明白:「只要跳出框框,任何事物都其不一樣的色彩。」

由於從小對公屋的熱愛,加上二千年代中期保育風吹至香港, William參與了社區攝影的創作,並關注它的意義。William比較了新聞報

導式的社區拍攝跟藝術性社區攝影的分別:「當年友愛邨落成,房屋署署 長廖本懷來剪綵,如果你身分係記者,就會主力影廖本懷參與活動的過

程,紀錄的是一個特定活動的時間點。」注入了藝術元素的攝影則不同, 他說:「同一件事情,擇影師可能會用不同的手法呈現。例如拍攝一個阿 婆對剪綵表示不屑嘅神態,這是諷刺;在廖本懷剪綵時拍攝旁邊食店嘅叔 叔係度剪牛雜,這是幽默。」換言之,除了紀錄外,社區攝影還會透過不 同手法,再現歷史活動跟社區的扣連,賦予社會觀察的新觀點及新視角, 這是它的價值所在。

攝影如是,生活也如是,

或許我們都需要一些叛逆,平凡的東西才會顯得不平凡。


P4

屯敘第四期

團聚屯門人 · 記敘屯門事

街坊投稿

回家坐左邊

投稿人/ 心 圖/ 玉瑩

美 術/ Dennis

屯門公路對牛牛而言,是舊而可惡之事物。每隻牛牛早已過渡了對屯公的

可是人一天天的長大,我自然也漸漸對屯公旅程無感。一小時多的車程帶

尿」、「又炒車」等關鍵詞與屯公密不可分;即使沒有厭惡,也因為習慣而無

記得20歲初次踏足歐洲土地,從 Exchange 學校乘鐵路往 Brighton 的悸動。

新鮮感,甚至從來沒有過好感,就好像兒時被逼吃青豆般,只有厭惡。「忍 感。天天出城覓食的牛牛,每日進出屯門公路,習慣上車便打吨打機打電話; 而偶爾出城的,也不會對漫漫長路感到興奮。巴士玻璃窗隔絕了兩個世界,不 論外面風光明媚或風吹雨打,廂內的人都呆呆滯滯,坐等一小時流去。

小時候跟爸爸出城見識世界,他都帶我走上巴士上層右座。雖然很曬,但

我出城去上班上學,也帶我去過幾次機場,搭上飛機,見識更廣闊的世界。仍

車廂緩緩前進如電影的平移運鏡,窗外石磚平房、簡陋車站,即使是一草一 木,新事物收進眼內甚麼都美好,處處都用鏡頭紀錄珍藏。但有時拍得多了,

都不禁設地而處——我看為美好的,其實不過是當地人的日常吧?他們早已習 慣沿路掠影,廂內的人同樣也是呆呆滯滯。

我們樂此不疲。坐在走廊位的他常側身指出窗外,龐大身軀包圍著豆釘的我,

那次從英國回港後,牛牛如我再次踏上巴士,返回屯門的家。我放好行

、「這裏是深井!」。想必我當時是雙目閃爍地盯着海灣上的飛機,「哇」了

海闊天空正上映黃昏日落。幸好這天沒塞車,讓巴士旅程得以如電影運鏡般

讓我順着他指的方向外望:「你看,是飛機呀!」、「這條是青馬大橋呀!」 一聲,或是趴着窗,半懂不懂的聽他領我認識大世界。

李,走上上層左座坐下,呼一口氣,安定自己。我依傍窗邊,遙望窗外屯公, 浪漫。默然想起,其實倒過來,眼前這片早已見慣見熟的景色,也不正正是別 人的珍寶嗎?不不不,屯門一介平庸地區,有甚麼外人要無故來探訪呢。那麼

說,這片公路景致——遠山、近海、大橋、小港,其實是牛牛獨佔的風景;可 居高臨下,能環看海灣,只是我們鮮有去珍惜。偶爾也會全車人抬起頭觀察窗 外世界,通常是天上掛上一個特大咸蛋黃,或者眼下馬路攤着兩架破爛的車; 都是稀奇的事物,我們才意識到要記下。然而,既然最美的風景早已在身邊, 與其坐等時間流去,不如多發掘窗外世態。

平常回家塞車已是無力挽回的悲劇。既不敢奢求路路暢通,只求步上巴士 上層能覓得左座,看沿路燈火點綴屬於我們的風景,便是作為牛牛的小確幸。

廣告位招租 現時,《屯敘》參加了獨媒的社區報計劃的資助,報導有關屯門的民生、政治大小事。我們希望《屯敘》長做長有,繼續報導社 區新聞,要未來日子可自負盈虧,我們歡迎新界西商戶刊登廣告,價錢另議。

社區報要人 如果你喜歡寫作,渴望打破沉默,並希望為社區建設出一分力,歡迎 你投稿或加入我們!聯絡方法如下:

tuengather@gmail.com

@tuengather

來稿者請註明文題、筆名。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 者,並不代表本報立場,編輯部保留對所有稿件的篩 選權利。

出版公司: 香港獨立媒體網絡有限公司

關於我們 獨媒於2004年成立,致力為香港形塑不受政權、財 團、政黨支配的公眾空間,並積極推動公民記者的培 訓,為「社區新聞計劃」各區社區報團隊提供編採支 援及出版資助。 捐款支持

公民媒體,要靠公民繼續撐住!

承印: 新雅印務有限公司 香港九龍新蒲崗四美街23號利森工業大廈7字樓5室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