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第六期

Page 1

第六期 2022年10月

編輯:Roy、Edward、Ronnie︱設計:蕃薯、Patrick、Anna 記: Roy Edward、攝:Roy Edward

網台「非實力派」專訪

感嘆觀塘改變 慶幸還有歷史記載

香港的YouTuber可謂包羅萬有,由旅游、美食,到原創故事、 遊戲、時事評論等等,新奇的事物、角度和想法層出不窮。而似乎 與「創意」二字無緣的觀塘,竟能成為了一個知名YouTube Channel 的據點。早已被視為老舊的觀塘區,在一眾成員眼中,似乎別有一 番風味…… 非實力派Very Surprise在21年9月1日正式起家,開台以來一直 都在觀塘運作。Channel開台時日尚短,但早已凝聚一批忠實支持 者,這正是因為成員JonJon、Will、包包、Der仔、Euphemia及軒 軒,曾於其他YouTube Channel打響名堂。現時,非實力派以遊戲 節目著名,亦偶爾涉獵不同範疇的話題,現已在YouTube有逾7萬 位訂閱者。 而在起家之前,JonJon、Will、包包曾在Stakk分別擔任幕前及 幕後的工作。17年,他們決定另起爐灶,成為Whizoo的幕前骨幹成 員,而Der仔及Euphemia當時則以實習生身份加入團隊。21年,五 位以自負盈虧的形式,創立非實力派。後來亦透過熟人介紹,邀請 了理念相近的軒軒加入;便成為了今日的非實力派。

從Stakk到非實力派 與觀塘結下不解之緣 雖然非實力派在21年末才正式在觀塘活動,但早在他們效力不 同的網絡媒體公司時,便經常在觀塘區內出沒,先後在觀塘鴻圖 道、九龍灣宏照道上班。以前,成員們只屬員工身份,觀塘只是隨 遇而安的工作地點;然而當要為現時工作室選址時,他們最終還是 選擇留下來,繼續在觀塘區內紮根。對於搖身一變躍居負責人的他 們來說,成本問題自然是重中之重,「搵過唔同地點,但真係好 貴,而觀塘真係平租啲」;而觀塘工業區的廉價租金便解決了他們 創業起步的一大煩惱。 談及對觀塘的認識,成員包包、Der仔表示,因從小並非在觀 塘區長大,本來不曾認識觀塘區歷史;而軒軒更直言沒有想過會在 觀塘區內工作。不過自他們成為觀塘區內的上班一族後,便開始改 觀。雖然觀塘區近年多次被「打工仔」認為是「最地獄返工地點」, 但他們都不討厭在觀塘區內工作。對於每天奮鬥至凌晨時分的他們 來說,觀塘區的生命力才是亮眼之處,「每次通宵落街都會見到 人,咁樣先至唔會孤單」。不同於其他區的冷清,觀塘卻是「夜一 夜都有人」,亦從來不缺宵夜的選擇。一眾成員由無感到熟悉,縱 然未到熱愛,卻漸漸和觀塘這個地方有了連結。

每天走過觀塘區的大街小巷,或者以當中的不同事物作為拍攝 場景,他們除了樂見觀塘區的多采多姿外,亦切身感受其中的改 變。成員JonJon表示,他最為懷念的就是以往偶爾光顧的裕民坊食 檔,「嗰時成日蒲裕民坊,一係就企喺街邊篤串魚蛋,一係就坐喺 M記打躉」。他亦感慨,縱然回憶一一映入腦海,情還在,但曾經 的人和事最終抵不住歷史的洪流;就如舊日小販林立的裕民坊,如 今已是光鮮亮麗的大商場,舊人事終究會成為過去。 發展的巨輪片刻不停,觀塘的文化和回憶,也在一點一點地磨 滅。非實力派在見證觀塘改變的同時,亦開始意識到香港人對本土 舊事物的探索。成員JonJon、Will都指,作為香港YouTuber,他們 不想只為提供歡樂予觀眾,亦希望能夠透過他們影片將歷史紀錄下 來,「我哋就係有責任將我哋成長嘅地方話返畀而家嘅後生知,唔 想佢哋唔知道過去發生過啲咩」。

娛人亦希望娛己:期望成為多元化平台 雖然大部分成員在香港YouTube界已是「老前輩」,在拿捏觀 眾感興趣的內容算是駕輕就熟,先後在頻道內開設了不同的節目, 例如《答問1派》、《今天今天星閃閃》、《桌遊會館》等等。然 而成員JonJon坦言,過去大眾對他們的印象都是以玩樂為主,但他 們還是不願僅止於此,「唔想畀人哋覺得我哋好單一,只係識得喺 度玩遊戲」。為要讓非實力派更為多元化,一眾成員亦創作其他類 型的節目,例如《港版變變變》、《男丁風情話》以及《大腦莊史》 等,由大談興趣、到探究社區文化,可謂無所不包。 近年來,香港媒體屢受衝擊,而生存及創作空間再三被收窄; 非實力派亦不能倖免。為求突破,成員Wil表示需要善用資源,以社 會議題作引,例如市民進出商場需要使用安心出行,「所以我哋就 喺影片入面實測,經同唔經過商場返屋企需要時間嘅分別,想畀大 家知道件事有幾滑稽」。成員JonJon亦寄語香港媒體工作者,在努 力創作之餘,亦需要製造舒服和安全的創作環境,「無謂畫公仔畫 出腸,繼續衝擊條紅線。有啲嘢簡單講就得,明嘅就明」。不過, 他亦期望成員們在製作影片時,能透過每段影片帶出不同訊息,務 求為觀眾提供反思的機會。「香港每一刻都喺度改變,我哋究竟要 盲目接受定係選擇記得呢」,這亦是一眾成員創作時經常討論的問 題。 觀塘固然有給人陳舊、擠逼的印象,不過年月堆積之下,卻有了 把創意和想像力凝成不同光彩的生命力。漸漸扎根觀塘的非實力派如 是,工廈狹縫中的各式工作坊如是、街角樂而不疲的busker亦如是。 也許發展正漸漸把觀塘的舊文化、舊身份一一磨平;不過,舊日色彩 只是埋藏了在瓦礫中、狹縫中,一點一點地蛻變成新的光芒。

非實力派 Very Surprise #生而為人 #無限可能


互助不再 寫在互委會終結之前 記:Edward Roy、攝:Edward 自「完善選舉」制度創立以來,香港的政治環境可說是改頭換 面。而這由上而下的趨勢並未止於立法會及區議會,政府早在今年 一月宣佈,將會在2022年底前逐步解散全港1622個互助委員會(下 稱互委會),而僅僅擔任一樓之長的民選代表亦難逃「被完善」的 命運。 而觀塘區作為公屋「大戶」,亦是其中一個最多互委會的地 區,佔全數的八份之一多(共240個)。隨著互委會大限將至,這 次《觀》特意邀請到兩位在在互委會服務十多年的成員,為默默影 響社區的眾多互委會留下最後的足跡。

委員正是憑這份「做好社區」的精神,無論是爭取會址、解決 冷氣滴水還是通風問題,都鍥而不捨。不但對事事關心,甚至曾為 會址問題申訴到立法會。時至今日,高翔苑的每座互委會都已經擁 有所屬會址;會室中厚厚的會議記錄、通訊記錄以至是牆上各式的 合照和感謝狀,正是高翔苑互委會奮鬥多年的證明。

事無大小出盡力︰「佢哋係唔揼唔郁」 莫建成坦言,房署、管理公司都是「唔揼佢唔快」,每每遇上 問題,都需要他們多番據理力爭,最終才會有滿意結果。說到最深 刻的一次,林成和莫建成都一致指向大堂的通風問題。高翔苑當初 本以居屋作為設計藍本,所以電梯大堂與一般公屋不同,出入口均 採用玻璃門;可惜,高翔空有居屋的設計,卻沒有在大堂加裝冷氣 的成本。大堂通風能力極差之下,盛夏時更高達30多度,甚至有街 坊在等候電梯時中暑。林成、莫建成多次追問房署及管理公司,都 毫無回音。直到兩人找來記者將事件推上電視台,房署才肯極速回 應,終將大門改為通風力較佳的鐵門及在大堂內加裝風扇。 高翔苑面對的大大小小問題,大多都是在這種拉扯中「磨」出 結果。而房署和管理公司彷彿事不關己,抱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 心態;只有身為當邨居民的互委會才會熱心關注屋邨事務。正是藉 著互委會這個平台,能夠將居民的聲音變成了房署、管理公司都不 能忽視的力量,推動著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

互助不再 改變之路愈加困難

互委會是什麼 1982年,港英政府推行「地區行政計劃」,以鼓勵市民參與地 區事務,互助委員會便由此成立。後來隨著更多人熱心地區事務, 原以私人樓宇為對象的互委會迅速推展至公屋,至今公屋互委會更 是大多數。 互委會由層代表互選產生,最少需要三位成員組成(主席、司 庫和秘書),每三年需改選一次;而主要職責包括向地區聯絡主任 反映地區情況、舉辦活動促進街坊鄰里關係等。一般而言,私樓的 互委會可獲經費津貼,而公屋的則可獲免費會址。同時,互委會亦 在地區上有一定權力,除了可在區議會申請活動經費外,公屋互委 會更可在屋邨管理諮詢委員會(邨管諮委會)擁有投票權,參與不 少屋邨的管理事務。 (有關互委會、業主委員會及業主立案法團等不同居民組織的異同,可參 考《觀》第四期「居民組織懶人包」)

由無會址到萬事屋:「我哋唔係住幾年,係住一世、係養老」 由高翔苑入伙開始,林成(高麒閣互委會主席)和莫建成(高 安閣互委會主席)都一直為高翔苑的屋邨事務出心出力。談及多年 效力的互委會將要走進歷史,二人都是唏噓中帶點不安。常言萬事 起頭難,高翔苑互委會的最初卻比一般互委會來得更為困難。 高翔苑原屬於居屋,於04年時竣工。但當時政府因停售居屋而 致丟空多年,直至05年才被改建為公屋及政府宿舍。由居屋變公 屋,高翔苑入伙初期可謂問題多多︰整個屋苑因丟空多年,邨內設 施嚴重缺乏,就連互委會會址亦欠奉。 而林成、莫建成等互委會成 員,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逐步爭取。林成表示,當年當選互委會主 席致詞的第一句便是:「我哋搬入嚟呢個新屋邨,唔係淨係住幾 年,而係要住足一世、要養老㗎啦,(所以)要做好呢個社區」。

被問到今後何去何從,林莫兩人都坦言,雖然互委會帶來的權 力及資源將要失去,但一眾委員仍然願意堅持下去,「互委會只不 過一個名嚟,而唔係唯一嘅途徑去關心屋邨事務。要發聲、要改善 社區,仲有大把方法」。 然而可以想像的是,互委會多年來的努力奮鬥也只能隨著解散 而成為歷史。互委會委員們除了被剝奪會址和龐大資源外,更喪失 居民組織的法定地位。沒有互委會,便沒有居民代表可以出席房署 的屋邨管理諮詢委員會,而居民的知情權與發言權都可謂大受打 擊。居民發聲的前境,只能說是前路茫茫。


茶果嶺村 Cha Kwo Ling Village 攝:Ronnie

浮生半日

茶果嶺村於2019年被納入城規會《茶果嶺、油塘、鯉魚門分區 計劃大綱圖》中,以收回茶果嶺村寮屋區的私人土地作高密度房屋 發展。村內的原居民、租戶、商戶均有可能面臨拆卸的可能。 位於藍田與油塘之間的茶果嶺村,與麗港城、匯景花園只有一 路之隔,升斗市民是否只有大型屋苑和高密度的居住模式?近日的 港產電影《緣路山旮旯》以茶果嶺村作背景,村落的獨特風景和文 化又會否因城市規劃而在九龍區裏絕跡?

觀塘區文創小店推介

廿一由八Twenty One from Eight

夕拾x閒社

地址:鴻圖道59號鵬光大廈11樓

地址:巧明街109號榮昌工業大廈12C

一幅長長的玻璃牆,讓傢俱工場和精緻的Cafe相看不厭,這個獨特 的空間便是廿一由八。一邊是匠人用心打磨作品的傢俱工場,另一 邊則是放鬆享用咖啡、甜品的寧靜空間,這種獨一無二的體驗讓廿 一由八的來客總是絡繹不絕。而廿一由八亦偶爾會舉辦木傢俱工作 坊,讓客人親自體驗木傢俱的製作過程。

MeowBox Store 地址:開源道45號有利中心11樓B15 MeowBox Store坐落於開源道工廈小小的舖位之中,卻有著讓人目 不暇給的各式產品。即使整體空間不大,但實際上MeowBox Store 就是一個小小的市集;架上各種手工藝、衣服以及特色小食等都是 來自不同本地小商戶,就連在大商場、連鎖店也無法找到。另外, MeowBox Store更會不時舉辦閱讀會和分享會等,與同好交流。

攝:Edward

藏在工廈狹窄的走廊之中,一排排的書藉、寧靜的共享空間形成了 一種別樣的和諧—夕拾x閒社。夕拾x閒社正是書店「夕拾」與共享 空間「閒社」的結合,前者以販售香港獨立出版的書藉為主,後者 則是以出租共享空間及舉辦各式活動為主。來客除了來享受閱讀的 樂趣,亦偶爾可遇見讀書會、花藝、茶道等不同活動。

盆景星球 地址:巧明街106號冠力工業大廈1505室 在觀塘工廈森林的深處,形形色色的盆景卻彷彿形成了一個真正的 森林。與常見密閉的單位不同,窗外引入的陽光不但讓這個空間有 了一絲自然的感覺,亦對培育植物大有好處。這裡除了出售不同的 盆景、栽種工具等外,亦偶爾舉辦盆景工作坊,讓初學者一嘗培育 植物以及修整盆景的感覺。


觀塘舊區

一個老街坊的見證

觀塘始建於5、60年代,是全港第一個衛星城市、工業中心。居民主 要來自受九龍寮屋清拆影響的低收入家庭。牛頭角、油塘(鯉魚門)、藍 田(咸田)和秀茂坪(掃墓坪)等新建成的徙置區和廉租屋,當時一片荒 蕪,一應生活用品都要跨區採辦,觀塘裕民坊一帶便成為一眾低收入屋邨 人的衣、食、行和娛樂中心。

衣服及日常用品 在屋邨上學的孩子,每年的校服皮鞋都是在觀塘的排檔或中匯國貨、 珠江國資採購的。最先是一大一小的兩間百貨中匯國貨、珠江國資兩間, 後來又有主打外國衣物的大元百貨。一般街坊多會在輔仁街旺角小巴總站 旁的排檔或協和街、瑞和街一帶購買日常用品,過時過節或開學新衣才會 到國貨公司選購,大元也是後來整區比較富裕時才開設,街坊也是「看多 過買」。

觀塘的美食中心 說到美食不得不提天然底,天然底是指由同仁街老麥到裕民坊報攤之 間的相連唐樓樓下的一大片階梯式空間,向著裕民坊的一面是天然酒樓入 口,酒樓下面則是各種熟食排檔,是幾代觀塘人空肚早餐、放工醫肚、晚 上宵夜的飲食中心。最讓人難忘的是那裏軟滑像綿花的蘿蔔糕和極足料的 臘味糯米飯,尤其在寒冬夜裏,在昏黃的燈光與熟食的煙霧中穿過充滿著 食物香味的小巷,是一次次的五感衝擊,也是很多街坊最深刻的觀塘記憶。 裕民坊休憩處與銀都之間還有一條小巷,短短一條小巷就有明記、八 記、東記等幾家粉麵店。我們偏愛明記,一碗清湯腩河、一碗雲吞腩河、 一碟油菜腩汁、兩枝樽裝細汽水,至今仍然念念不忘。

假如閣下希望跟觀塘人分享觀塘事的話,《觀》社區報這個平台就最適合 不過了!只要是原創作品,包括文章、相片、短片、歌曲或圖畫,我們都 歡迎大家前來投稿,稿件請投至 kwuntongnews@gmail.com。來稿者請 註明標題、內文、筆名、聯繫方式及作者簡介。

當年寶聲戲院後面15c巴士站一帶的大排檔,規模堪比大 笪地。其中幾檔炒蜆東風螺會把桌子開在扶手欄杆旁,為了 要遷就高度桌子特別高,而坐位卻在欄杆的另一邊,於是要 在長櫈上再放一張張板櫈,非常有特色。深夜收檔的時候經 過,會看到遍地蜆殼和紙巾,蔚為奇觀!炒蜆檔被消失之 後,有一段時間又出現了一批跟食環打遊擊的熟食檔,會在 晚上10時之後才開檔,全盛時期遍佈整個裕民坊,盛況彷如 台北夜市。

娛樂中心 除了食,觀塘也是九龍東的娛樂中心,小小一個舊區就 有三家戲院。65年開設的寶聲戲院屬於邵氏院線,當年武打 片盛行時經常爆滿,又位處觀塘核心,相信所有觀塘人都有 過「寶聲門口等」的經驗,是觀塘的地標之一。而除了寶 聲,也有不少觀塘戲迷鍾情位處輔仁街的銀都戲院和通明街 的觀塘戲院。80年代是電影與電影院的黃金年代,那些年每 個週末帶著沒有期望的心去看午夜場首影,是不少觀塘人的 青春生活。 在網文大行其道之前,一眾書蟲都是靠「租書」頂癮 的。觀塘有兩家租書店,一家是在明記旁的凌記、一家是通 明街的良友。凌記返書比較快,由於就腳,生意較好。良友返 書慢,但人少,最重要的是書比較整齊,比較適合整套租。 隨著apm落成,觀塘的老城風味漸漸褪色。當然新一代的觀 塘人也有他們自己的觀塘故事,像「老麥」、「景福宮」劣 食等,留待他們自己分享吧。

後記 2021年凱匯落成,整條輔仁街已經在地圖上消失了,天 然底也在清拆中,圍繞著裕民坊一帶的觀塘老城已經慢慢淹 沒在時間的長河中。然而承載著觀塘人文氣息的老城卻沒有 消失,只是轉移到了裕民坊外圍。協和街如今仍然熙來攘 往、瑞和街依然是一條街市街、牛頭角道一帶還是充滿著庶 民的氣息。只要你願意,你仍然可以找到觀塘老城的味道。 頭盔:由於本文主要的倚靠一位觀塘人的記憶,沒有經過嚴 謹的考證和資料搜集,懇請各位觀塘人與及知識達人指正, 謝謝!

《觀》是由一群熱愛觀塘社區的青年創辦的社區報刊,理念源 於希望讓觀塘人能夠接觸更多觀塘區內所發生的事。本著「舊 觀塘,新角度」的使命,讓觀塘人以新視野去重新認識觀塘社 區,從而喚起大家的共鳴,再次凝聚力量,促進區內發展。 《觀》社區報每3個月出版一期,每期暫定印製 3000份,並打算於社區報街站、黃店及議員辦事 處擺放,供市民免費取閱。同時,《觀》社區報 亦設有Facebook專頁,發放觀塘區的大小資訊。 《觀》社區報現提供廣告服務,如閣下希望透過 《觀》社區報內或Facebook專頁內的版面進行 宣傳,歡迎以Facebook Inbox、Telegram、 Instragram或電郵其中一種方式聯絡我們查詢有 關事宜。

【香港獨立媒體】「社區新聞計劃」提供各區社區報團隊編採支援及出版資助。

眾籌:www.inmediahk.net/donate

承印:友利印刷有限公司 8/F, 26-28 Tai Yu Street, San Po Kong, Kowloon, Hong Kong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