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果嶺海濱發展、綠在油塘?!
P.3
橫水渡輪盛一時
人跡海務漸凋零
P.2
油説 - 性別空間專訪、社區隨筆
P.4
特約專欄
第九期
編輯 / 楊雅怡 校對 / 陳威諾 設計及排版 / 張禮皓、柯曉楠、王吉吉 文 / 樹心、爛船
攝 / 爛船、竟夕
三家村擁有多達 150 年的歷史,棚屋、漁船、渡輪或茶果, 一事一物也反映著這鄉村的歷史及文化。早年三家村已有 渡輪往返筲箕灣 ; 西貢區居民及海鮮物流亦曾依賴三家村 渡輪往返市區。三家村獨特的面貌透過人們的參與及使用 的空間,慢慢發展出與別不同的文化特色。 在城市急促發展下,三家村渡輪碼頭的載客量大不如前, 不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事物彷彿失去了存在價值,許多無 形的文化、回憶、歷史老店不斷被淘汰,甚至古蹟文物亦 沒有生存空間。當我們嘆息這城不再是熟悉的地方時,重 新認識和尊重本地文化,是我們牢記原本味道的良方,好 讓這些文化、歷史和回憶的載體不會就此失去。
從橫水渡到渡輪碼頭
鯉魚門只是三家村旁邊進入維多利亞港的海道名稱,只是 不知在何時,香港人將其稱之為鯉魚門。 不少人一聽見鯉魚門,自然就會想起海鮮,但原來這裏海 鮮行業的興盛,背後原因竟是與「道友」有關。據《明報》 報導,上世紀五十年代,三家村對外陸路交通不便,村中 只得水警定時泊岸。由於警力不足,執法不勤,許多在對 岸西灣河船塢工作的工人都會乘船到村裡吸毒,故村中毒 品市場活躍。每天下午,特別是「太古船塢」放工或換班 後,由筲箕灣去鯉魚門的渡船都擠滿乘客。 後來這班「特別的乘客」帶旺了附近賣糕點、粥、粉、麵、 飯、糖水等的店家。有些人在路經渡船碼頭兩傍擺賣的魚 販時,順道選購些活海鮮到附近茶居蒸炒作菜,這可說是 鯉魚門「海鮮飲食業」的雛形。
渡輪的艱辛
三家村渡輪碼頭位於三家村崇信街,現時由「珊瑚海船務」 營辦兩條來往西灣河、東龍洲的航線。油塘酒灣早於十九 世紀初已出現小碼頭,村民可以乘坐渡仔 ( 即由槳、 櫓、 帆推動的小渡船 ),或沿古道攀山越嶺出村。三家村當時 盛產的石礦也是靠渡仔運出酒灣到廣東沿岸。二十世紀 初,港島筲箕灣、西貢將軍澳及九龍灣水道一帶已有機動 街渡,較落後的三家村卻只有手搖的渡仔。歷史掌故專家 蘇萬興指出,直至 1930 年代「三順利電船公司」成立後 才引入柴油推動的「電扒」,改善水路交通。由於電扒引 擎聲非常嘈吵,所以俗稱「哇喇哇喇」。經過幾度易手, 新三家村碼頭由 1970 年代啓用至今。 早於上世紀,渡海小輪曾是香港人跨越維多利亞港的主要 交通工具。隨城市發展,海底隧道及地鐵陸續通車啟用, 市民有更多方法往返香港島及九龍,渡輪亦漸漸成為上一 代人的集體回憶。三家村渡海小輪曾是附近居民依賴的 「過海」交通工具,但在時代巨輪下,只好無奈地成為懷 舊產物。
在三家村碼頭看海的街坊
模仿曾灶財「九龍皇帝」筆跡的外牆
油塘街坊與釣魚發燒友的聚腳點
渡輪曾是港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六十年代曾有人 說,只要在尖沙嘴碼頭坐上幾天,就必定會遇到認識的朋 友,可見市民對渡輪的依賴。然而,近年隨著陸上交通的 發展,多條海底隧道及過海鐵路的開通,渡輪港內線的重 要性逐漸下降,轉變成輔助角色。翻查立法會資料,2008 年西灣河—三家村航線的總乘客人次為 213,000,即平均 每日 600 人次;至 2017 年已下跌至 190,000 人次,平均 每日 500 人次,而根據運輸署的統計,1978 年渡輪佔公共 交通乘客總人次 8.3%,到了 1998 年已大幅下跌至 1.6%, 到今年 10 月更只剩 0.8%,可見以渡輪作為主要交通工具 的市民已寥寥可數。船公司更曾於 2014 年申請停辦西灣 河至觀塘及三家村航線,幸好最後與運輸署達成調整票價 協議而得而延續,難怪林鄭月娥更以「集體回憶」來形容 天星小輪的營運。
三家村渡輪碼頭旁有一個避風塘防波堤休憩處,可見對岸 西灣河及太古城的景色。從鯉魚門牌坊需多走一段路才到 達休憩處,自成一角的地理位置及美麗的景色成為附近街 坊及釣魚人士的「隱蔽聚腳點」,雖然污水排放及異味問 題多年來仍為人咎病,但每逢假日仍吸引一家大小或市民 消遣及享受釣魚樂。 本是油塘居民的楊先生就是休憩處的「常客」,他表示自 己釣魚技巧不佳,因此難以釣到魚獲,但即使如此,他空 閒時仍會來享受垂釣之樂。
在碼頭內擺設的帆船模型 三家村避風港泊滿了漁船的景象
珊瑚海船務有限公司營運的「珊瑚海」於 1991 年接手經 營三家村渡輪航線。現在,與三家村渡輪碼頭相關事物的 設計充滿復古情懷。船務公司曾在 2016 年翻新船隻,並 邀請本地藝術團隊為其中一艘船塗鴉,繪畫出漁村風貌; 船艙內亦放上漁網、乾草及鳥籠等懷舊裝飾;碼頭內亦放 置不少懷舊擺設,如張保仔號帆船模型,冀望乘客加深認 識本地漁村文化,達到推廣效果。碼頭外牆原有模仿「九 龍皇帝」曾灶財的街頭塗鴉牆壁,惟最近粉漆成紅泥色外 牆,令原來本土特色的裝潢失色不少。
碼頭的隱藏歷史 談起三家村,大家可能認為她是屬於鯉魚門的一部分,但 原來這純屬誤解。中大歷史系系主任張瑞威教授曾指出,
正在釣魚的油塘街坊楊先生
重陽節當日,居於將軍澳的阿新亦帶同女兒到休憩處釣 魚,他稱以往會在鯉魚門燈塔附近垂釣,後來聽過釣魚商 戶的介紹後,便改往休憩處。他表示三家村的地理位置方 便,而且環境優美,故帶同女兒一起享受釣魚樂。
渡輪仍舊航行,人跡卻已零落
每三個月一期
今期印刷數目:4000 份
2 / 專題 / 2022•11 /《集油》/ 第九期
誰偷走了我的海濱? 文 / 狐狸、KK、昆仔
攝 / KK
職業訓練局(下稱職訓局)將於茶果嶺建立可容納 6000 人的新校舍,同時也會配合有關部門和計劃,並將茶果嶺 海濱一帶建設成公眾用地,整個計劃預計 2030 年落成。
會議員譚文豪,到城規會秘書處請願,並呈交了約 2 萬4 千封反對信,要求城規委員聆聽居民的意見,反對是次規 劃申請。
李煒林:嚴重影響交通、民生 茶果嶺海濱發展計劃可追溯至 2014 年,當年港府邀請職 訓局,一同就提升職訓局形象和質素規劃。其後,2017 年的施政報告正式提出在茶果嶺建立新校舍。港府於同年 修訂該計劃項目,並在 2018 年的城市規劃委員會(下稱 城規會)的會議中得到通過。目前的設計仍然沿用該修訂 的方案。 翻查啟德海濱發展專責小組第四十二次會議的紀錄,文件 指出整個計劃會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會重置兩個五人 足球場、兩個籃球場、觀眾台,重新佈置偉樂街以及重置 石油氣加氣站,目標於 2025 年完成。第二階段是建立多 學科的新校舍、4.5 公頃海濱空間,以及 1 公頃公眾用地 (包括 1,600 平方米的滑板場),目標於 2030 年完成。 2021 年,港府就以上計劃的前期工程向海濱事務委員會、 觀塘區議會展開討論,並表示已進行公眾諮詢,但在諮詢 後,具體方案並沒有明顯變動。今年 7 月,雖有少數建制 派議員明言反對,但合共 4 億 5930 萬的工程撥款依然在 立法會的財務委員會通過,並預計於 2024 年申請第二期 的工程款項。
麗港匯景多人反對 望撤回規劃申請 自港府提出計劃起,便引起區內不少居民及相關組織的關 注。時間回到2017年,城規會就茶果嶺海濱興建職訓局校 舍提出諮詢,當時麗港城業主委員會及匯景花園業主委員 會代表等共30多人,聯同時任麗港城區議員鄧咏駿及立法
前任觀塘區區議員李煒林 表示,茶果嶺海濱發展計 劃不是一個良好的規劃, 或會帶來交通及人口擠塞 的問題。「如果你喺茶果 嶺海濱起 VTC 校舍,咁 到時一定會有車輛同噪音 嘅影響」李無奈地表示。 據估計,新興建的職訓局 前任觀塘區區議員李煒林 校舍將會容納多達 6000 名員工及學生,對該區的交通及民生帶來嚴重的影響。除 此之外,李更表示海濱用地乃珍貴的環境資源,應用作當 區居民休憩之用,用作校舍發展乃「下下策」。「喺茶果 嶺海濱起校舍係咪真係咁有需要?如果你係附近居民,你 都想放工放假,有個海濱畀你去休息吓啦!」李反指出, 現時政府大力提倡環保節能,重置石油氣加氣站又會否有 自相矛盾之嫌?
諮詢工作欠完善 居民意見未被重視 政策諮詢的作用在於促進社會對政策議題的討論,通過聽 取市民的意見,令計劃能更符合大眾期望和需要。教育局 表示茶果嶺 VTC 項目經過多次諮詢,當中 2017 年的公聽 會是唯一一次公眾諮詢,其他則只開放予議會和委員會。 公聽會上,居民代表多次表示公眾諮詢不足。諮詢過程的 文件並非最新版本,甚至在修訂項目刊憲後,不少居民仍
綠不在油塘? 區內回收箱逐個捉
文、攝 / 花見、亨利、哈比、甘藍
香港首間紙包飲品盒回收漿廠「喵坊 MilMill」近期不 獲科技園公司續租一事成為全港討論熱話。據環保署在 2021 年發表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顯示,全港每 日平均棄置約 10,800 噸都市固體廢物。當中約 25 %為紙 料,20 %為塑料。在如此龐大的棄置量下,大眾除了靠 「喵坊 MilMill」每日回收約 20 萬個飲品盒外,更應實踐 源頭減廢,從根本紓緩問題,因此完善的回收配套及措施 同樣重要。今期《集油》將檢視油塘公共屋邨、屋苑及商 場,考察本區的回收配套,一探油塘人的回收習慣。
未得知有修訂的項目。 被問及會否有後續行動,李煒林無奈地表示:「應做嘅都 做曬」。他表示海濱用地資源珍貴,反而職訓局校舍可考 慮遷移到其他地方,如北部都會區,並希望繼續向政府爭 取反對區內重置石油氣加氣站。目前九龍東共有四個石油 氣加氣站,除計劃中的氣站外,全數均位於九龍灣商貿區 內。本報記者曾到現場觀察,發現偉樂街加氣站於下午時 分常常大排長龍,等候加氣的的士和小巴排至茶果嶺道, 阻塞交通。假如日後再發展海濱和興建校舍,加氣站對周 遭的影響定必會更加嚴重。
偉樂街加氣站的長龍𨒂至茶果嶺道
政府共建維港委員會曾於 2006 年提出「海港規劃原則」 ,當中提到「應盡量減少利用海旁地帶作公用設施裝置」 。無論是校舍或是加氣站,不少市民都認為是與「還海濱 於民」的宗旨背道而馳。李煒林亦表示,如政府日後要發 展其他海濱用地時,應多參考其他海濱發展方案,如中環 海濱等,並多尊重居民的意見。
環保站和觀塘的「綠在裕民坊」回收便利點。而在油塘只 有兩個回收流動點,分別每週三上午 10 時至下午 1 時在嘉 榮街(近油塘中心第四座)對出行人路;及隔週一下午 2 時半至 5 時半在高俊苑俊滿閣 C 座對出空地擺設攤位。 然而在問卷調查的 82 封回覆中,發現「綠在區區」對油 塘的影響力有限。有 49 %受訪者表示「不知道油塘有流動 回收站」,反映「綠在區區」流動回收點宣傳不足,在油 塘欠缺影響力。區內居民需要捕捉流動點的時間、地點, 才可以參與回收。然而本區流動點每星期只設一至兩次, 而且回收流動點僅得兩個,所以有 27 %居民即使知道油塘 有流動回收點,也未能抽空到場回收,令人感到惋惜。 大眾重新關注香港環保業,反思產業該何去何從確是好 事,也讓我們重新審視油塘回收配套。在改善配套的同 時,身體力行實踐源頭減廢同樣重要,大家不妨走前一 步,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為環保出一分力,嘗試參與廢物回 收,並養成習慣堅持下去,這樣才能解決問題之根本。
油塘真的有地方回收紙包飲品盒? 本報透過社交媒體發佈問卷調 查,94 個回覆中有 60 %受訪者 並不知道油塘有相關回收站,或 許你不相信油塘有紙包飲品盒回 收點,但其實是存在的!油塘有 兩個街坊能接觸到的紙包飲品盒 回收點:一是位於大本型 Aeon 一樓的收銀處旁邊;另一個是在 油翠苑地下往油塘邨方向的電梯 大堂內。各位街坊可以清洗乾淨 紙包飲品盒後,拿到以上地方回 收。不過知悉這兩個回收點的居 民似乎不多,而且只得兩個也略 為不足,到底油塘是否欠缺完善 大本型 Aeon的墨匣和紙包 的回收配套? 回收桶
油塘各屋邨屋苑的回收筒數量
苑、油美苑)及 3 間商場(鯉魚門廣場、大本型、油塘中 心)。經點算後發現三色回收箱的數量最多,逾半三色回 收箱旁設有玻璃回收,能滿足大眾基本回收需要。 但油塘部份現有回收筒位置較隱蔽或筒上指示不清,例如 油麗邨豐麗樓的回收筒,擺放在後門附近的陰暗處,位 置不方便之餘,回收物亦已放滿,長遠或造成衛生問題。 此外,不少回收筒放在被陽光直射的地方,導致回收筒上 的招紙曬至褪色,或令街坊不清楚筒上的分類指示,降低 回收意欲或放錯回收物。加上,雖從圖表中可見油塘回收 筒種類不少,但「綠在區區」現可徵收至少 8 種回收物種 類,可見兩者仍存有距離。
近半油民未聞回收流動點
回收筒隱蔽指示不清 配套或未夠完善 油塘每個屋邨和屋苑都有基本回收配套,但回收種類未算 多。本報一共走訪 4 個公共屋邨(油塘邨、油麗邨、鯉魚 門邨、高怡邨)、 4 個居屋屋苑(高俊苑、高翔苑、油翠
「綠在區區」是環境保護署在全港十八區設立的回收網 絡,擴充可回收物,除三色回收外,更會接收小型家電、 電腦用品、鋁罐、紙包飲品盒、慳電膽/光管、充電池 等。最接近油塘的定點回收有九龍灣的「綠在觀塘」回收
回收箱上放滿沒有處理好、無法回收的廢物
回收冷知識 啡膠樽? 啡塑膠?
細心留意家樓下和路邊的塑膠回收 箱,即使是一樣的啡色筒,上面的貼 紙也有些微分別。事實上,現時大部 份塑膠回收箱寫上「膠樽」,代表只 能回收樽型塑膠,包括飲品膠樽和個 人護理用品膠樽。那麼其他類型的塑 膠呢?現時政府在九區的公私營住宅 放置塑膠回收先導計劃的回收箱,除 膠樽外,也可回收膠袋、外賣膠容 器、發泡膠、膠餐具、光碟、包裝氣 泡膜等。要注意的是,只限印有「先 導計劃」的回收箱才可回收上述塑 膠。
第九期 /《集油》/ 11.2022 / 油說.社區 / 3
油
說 Instagram:@onebookhalf_genderspace Facebook : 一坪半性別空間
文/吉
攝 / 竟夕
我 在 空 中 樓 閣 談 論 性: 性 小 眾 與 社 會 在觀塘這個急促得使人窒息的地區,你怎能想像得到藏 了一個如此恬靜的小空間。 房間的環境一眼就能看盡。雪白的牆壁、藤製的坐墊,配 上各種木傢俬,頗具日系風格。中午的陽光打進房間的仿 木地板,填滿了整個房間;也打出了幾片彩色的鱗光,在 地板上遊走。「呢個係啲太陽能嘅裝置,當有太陽嗰陣就 會見到彩虹嘅光喺地下。」一坪半的創辦人 Janice 說。 這道彩虹反映著一坪半性別空間(一坪半)的創立目的 — 推廣性別平等和性小眾平權的組織;早在大學時期已經參 與性別平權組織 Action Q 的 Janice、Erica 和 Louise,在 2021 年 8 月毅然決定成立一坪半,在觀塘租用一個小空 間,為性小眾提供一個情緒的避風港。有正職的 Janice 主 要負責平日晚上及週末的活動;其餘兩人的工作不困身, 則負責日常運作。 對性最多疑問的人,往往都是身處探索階段的青少年。 Janice 表示,她們的客人的確以年輕人為主,「30 歲都 有,但 40 歲以上就比較少。」由於一坪半每月第一個星 期六都會免費開放予中學生使用,因此最近多了中學生客 人,他們更會積極參與活動,成為名符其實的「熟客」。 Janice 淡淡地說了一句:「其實我哋主要都係做熟客; 可能佢哋因為 feel connected(感到被連結)先成日上嚟 啦。」
出,性教育的議題其實很闊,學校教授的只是冰山一角, 例如月經、生育等傳統的議題;但以中學生的年紀,他們 所煩惱的反而是親密關係。Janice 曾遇過一名女中學生, 當她一開口時想和她聊天時,該女生便哭了出來。言談間 才知道,因為她對自己性取向有疑問,想在中學時探索自 己的性別身份,但不知從何開始,加上家庭問題便流淚。 「當佢哋喺學校接受唔到呢啲資訊,其實佢哋嘅內心係勁 panic(恐慌),唔知點算好。」Janice 解釋道。 常常說學校是社會的縮影;當學校在性 / 別議題上都採取 避而不談的態度,更何況是社會。當然,隨著談性的活動 增加,加上出現更多有關性 / 別議題的新聞,社會對性 / 別議題的關注都有所提升;不過社會對性小眾的態度又如 何呢?他們會否受到歧視呢? Janice 指出嚴重的歧視很 少,但在社會上仍會遇到不少旁人的嘲諷。她遇過一些性 別認同與原生性別不同的男客人,因為性格陰柔而受到嘲 笑;甚至有客人光顧時會特意帶著女裝,一進房間就換成 女性打扮,之後才看書休閒。「對佢哋嚟講…相對上佢哋覺 得出面唔 safe(安全),未夠膽喺呢個空間外面做自己。」 Janice 說。 外面的世界不安全,自然是因為他人的側目、閒言閒語。 近年,社會上有不少抱著恐同心態的政客,大斥同性婚 姻 涉 及 國 安 問 題, 要 抵 制 不 良 文 化 云 云。 面 對 這 些 對
牆上貼上不同關於 LGBTQ+ 的海報
從油塘麵包店看社區 文 / 油長、昆仔
攝 / 爛船
早前網絡曾有媒體報導「油塘變成麵包大本營」。鋪天蓋 地的瘋傳,令油塘成為市民們茶餘飯後的熱話。談到社區 配套不均,到底油塘是否一個基礎設施完備且宜居的社區 呢?
也要到藍田或牛頭角。翻查資料,早在 2014 年區內便有 聲音要求政府在油塘興建分科門診。根據立法會 2019 年 的文件,醫管局將會在碧雲道地盤甲擬建房屋發展用地 中,設立公營診所,但預計於 2029 年才開始提供服務。
鄰近油塘站的鯉魚門廣場、大本型、油麗商場,平均服務 三至四條屋邨。先從「麵包舖」說起,從油塘站 A 出口出 發,短短十數分鐘的路程,我們就已經接觸到四、五間不 同類型的麵包舖,有中式蒸包點,亦有精緻的日式麵包, 五花八門。然而在價錢或選擇上均未如理想,例如區內都 是連鎖大型麵包店,價格偏高昂,最便宜的也要 8 元。假 如街坊想簡簡單單食一個價格親民的菠蘿包,也許要乘車 或徒步至相鄰的藍田等。
我們的社區正在走向看似日趨便利的環境,但環境衛生反 而變得更為惡劣。在油塘的街道上,少不免看見一些缺德 的行跡,例如:隨風飄來使用過的口罩、花壇邊擺放著一 兩隻用完的發泡膠碗。更甚的是屋邨內的垃圾房,不時出 現污水遍地,或者廚餘直接被丟棄在走火通道的情況。若 大家願意行多一步,把垃圾放進桶裡,大家便能享受更好 的居住環境。至少,不用看到滿地垃圾,也不用忍受異味。 也許重塑鄰里關係並非兩三日便可實現,但至少我們可以 形成一種默契、社區關愛的共識,共同建立稱心的社區環 境。
至於街市的種類,我們可以在油塘中心找到上一代的路邊 乾濕攤檔,其次就是康文署轄下,相對大型而更具規模的 鯉魚門街市和魚類批發市場。最後則是林立在商埸中的超 級市場,以及日後全新的鯉魚門廣場街市,有著各種街市 面貌。可是路邊的攤檔、舊式乾濕合一的街市、種種皆被 喻為「舊區」特色的店舖,卻慢慢絕跡油塘。 假使街坊生病了,你又會到哪裡求醫?縱觀油塘上上下下 的醫療服務,僅有零星的私營診所,最近的公營醫療服務
一坪半舒適的環境令客人得以放鬆心情
Janice 強調,性別議題的範圍十分廣,例如前面提及的 原生家庭和親密關係。不論有著甚麼取向,所有人都應該 關注,「唔係話自己係直就唔關事。」因此,一坪半的對 象包括任何性傾向、性別身份,甚至不同立場的人,目的 是提供一個自由空間去討論性別議題。「上嚟鬧我哋都 可以…我哋都幻想過會唔會有人上嚟鬧我哋。」Janice 笑 說。「地方係一回事,重點係人同人之間嘅關係。」當我 想 Janice 推廣人們光臨一坪半時,她說了這句話。一坪 半雖然只有一坪半的空間,但間中也會有多名客人同時光 顧。這些互不相識的人在偶然間相遇片刻,再偶然地開始 攀談,不知何時就成為了偶然的朋友。「我哋有客人甚至 係因為上嚟最後變咗做情侶。」所以與其說一坪半是一個 性小眾的避風港,不如說是一個平台,像漣漪一般慢慢將 不同人連結一起,為社會對性別議題的關注捲起一層浪。
中學生客人上來分享的問題是否都關於性別? Janice 指 出,家庭也是他們的主要話題,「因為原生家庭係最影響 自己」,所以他們會提及與家庭相關的煩惱;對同性戀者 而言則更甚:向家人「出櫃」成為了他們的難關。在其他 報導訪問中,她提到有基督徒家庭強逼自己女兒加入「拗 直」群組,希望「治療」女兒的「病」。Janice 表示這 些極端情況不多,但他們不開心的原因是源自家人的不支 持,「有好多家長其實支持同性戀,但唔希望自己嘅仔女 係。」使他們掙扎著是否應該「出櫃」。 客人對自己的性別認同和性別氣質有疑問,上來尋求答案 的也不乏中學生;這是否表示學校的性教育不足?「其實 點都唔夠㗎喇,但係我明性教育係好難做。」Janice 指
LGBTQ+ 性群不友善的人,Janice 表示,恐懼源自未了解: 人最怕是面對與自己不同、未知的事情。所以他們應該要 認識性小眾群體和支持同志群體,還要抱有一個開放的心 態討論性;而面對恐同心態,Janice 除了鼓勵異性戀人士 要向身邊性小眾的朋友表達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對他們的 性取向抱以平常心,普通地陪伴他們分享心事,已經十分 舒服。
談及一個宜居社區,不單要需要追求硬件上的完善,更有 賴街坊之間的配合和關心。若不能兼具,便只會淪為華麗 的空殼。正如近日大家經常分享的一句話:「人喺邊,屋 企就喺邊」。社區發展涉及很多因素,但人心才是最重要 的一環。只有人與人相聚,這才促成家,築成區,造就現在。
4 / 專欄 / 2022.11 /《集油》/ 第九期
以下專欄內容僅代表該團體觀點及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的立場
專 欄 近日,在「再工業化」的旗號下,元朗工業邨的紙盒回收 廠 MilMill 喵坊遭科技園迫遷,而古洞北的志記鎅木廠亦 因新界東北發展區而遭地政總署圍封收地,多個於鄉郊發 展的工業,例如醬油廠、製冰廠及環保工業等亦面臨沒頂 威脅1。然而,除了鄉郊,未來油塘灣工業區亦被政府銳意 改劃為「油塘灣綜合發展區」,勢將區內工業近乎趕絕。 油塘工業區內近 20 座工廈紮根已久,與社區息息相關:「淘 寶」倉、文化藝術工作、零售、食品款待等工商業活動, 有推動地區經濟及提供多元化原區就業機會的重要作用。 而市民對於這些藏身工廈的產業仍有強勁需求,這可從租 務市場印證—過去近十年工廈租金升幅近七成半,空置率 更長期處於 5 - 6% 的低水平2。 與 Mil Mill 事件一樣,油塘新規劃鮮少提及如何重置故有 產業。而目前這些產業若要大規模搬遷,所需要的成本及 影響實在是難以估算;一如過往的重建計劃,面對重置困
在「再工業化」政策下,工廈不斷被拆卸改裝,引入前景 未明的特定「高科技產業」。受政策和市場影響下,香港 各個工業區/邨用地面臨持續萎縮,油塘灣工業區正正是 活生生的一個寫照。
1 2
【不再的工業】僅存本地傳統鄉郊工業的沒頂威脅。請見 https://bit.ly/lrc-ntind。 工廈租金破新高 本地工業還有生存空間嗎?。請見 https://bit.ly/lrc-ind。
此外,油塘還屹立著東源街及四山街兩座熟食中心,長年 為工業區內之基層上班族、工人服務,在發展計劃下將一 如火炭、觀塘碼頭的「被消失」。
投稿
廣
難,不少中小企均考慮縮減規模或索性結業。新計劃將徹 底改變油塘區的地貌:臨海地段被規劃為 80-140 米高的住 宅與綜合發展區(CDA),將阻擋著避風塘側的三家村低 矮村落建築,而高尚住宅區亦將改變油塘區的社區構成, 未來三家村以至茶果嶺一帶的社區及經濟將面臨巨變。面 對影響如此深遠的發展,公眾諮詢卻相當缺乏,目前區內 居民所知甚少。
告
本土研究社 FB @localresearch IG @liberresearch YT @LiberResearchCommunity 本土研究社 https://liber-research.com/
回港前歐遊有感
距離返香港嘅日子仲有一個月,無論係今次歐遊定係未來喺香港嘅生活,都充滿不確定 同無法想像。今日唔知聽日事,生活以日計咁過而變得隨性。除咗安排好今晚住邊、活 在當下,冇其他嘢可以做到。 喺外地遊走,最吸引嘅唔係咩搜羅咗各地寶物嘅宮殿、博物館,反而係人文風景—街道 路牌、橫街窄巷、民居建築、店舖裝潢…呢度嘅人點樣喺呢度生活。當歷史一點點積累 成今日嘅面貌,當歷史根深蒂固咁埋喺民生,比割裂於民間、由官方主宰論述的博物館 更貼地咁反映出史實、更有趣。 街上兼具官方語言同方言嘅雙語路牌、用近岸海泥製成嘅牆壁、二戰火車路軌化身嘅欄 杆、領袖雕像上嘅塗鴉等等,同人共存共生,呢啲景色都形成嗰度獨特嘅風格。異於香 港所見嘅 T 字路牌、曾盛產花崗岩嘅斷崖、由紙皮石鋪成嘅唐樓、樓梯舖騎樓云云,尤 其係同人嘅互動連結。 李禹煥為 Lee Ufan Arles 題詩(中譯):「城市下有歷史,歷史下有故事,故事下有 連結」,「連結下有城市」似乎承接著呢首詩。 文 / 迎新 (標題為編者所擬,本無題)
廣
梅
告
子
黃
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如感無力,不如 睇好戲。
時
雨 文 / 賀壽
四季歌是港台獅子山下的新單元故事,由 陳英尉執導,講述一個平淡的倫理故事, 主角 ( 許素瑩飾 ) 自小被生母拋棄,人到中 年,某天突然收到生母透過紅十字尋親的 通知,究竟如何理順與生母,養母的關係 ? 全片沒有熱血,沒有慘情,沒有充滿壓抑 的鏡頭,沒有但求唯美把什麼也拍得很白 很簡約的畫面,有的只是平實地訴說庶民 的生活。波瀾不驚,盛載的卻是人的道德 與尊嚴。當社會越來越多空洞與虛偽的大 論述,四季歌卻向我們呈現道德善良原來 仍是觸手可及。
徵意見
我們十分重視大家 的意見。請各位透 過此問卷表達你對 《集油》的看法。
徵訂閱
請登記《集油》的 訂閱計劃﹐自由定 價支持我們的工 作。下期實體報將 直接寄到你家中。
無 論 網 上 還 是 實 體 報, 大 大 小 小廣告計劃集油一應俱全:網 上 廣 告 299 元 起, 實 體 報 650 元起。讀者遍布港九新界 油 (塘 區為主 ! ) 請即聯絡我們了解更 多。
徵廣告
同場加映 導演陳英尉數年前亦執導了另一套獅子山 下的流離浪蕩,兩個邊緣少女的故事,呈 現的仍是人的尊嚴與情義,亦屬精品。
關 於《 集 油 》 《集油》是由一班熱愛及關心油塘的街坊自發創立而成,我 們透過參加獨立媒體(香港)「社區新聞計劃」發行實體及 網上報章,希望能把油塘事、油塘人以文章、圖片等形式分 享出去,從而讓大家以更多不同角度重新認識及欣賞油塘。 支持團體
出版:集油媒體有限公司 承印:匯龍峰印刷有限公司 地址:觀塘工業中心二期五樓 B 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