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果嶺海濱發展、綠在油塘?!
P.3
橫水渡輪盛一時
人跡海務漸凋零
P.2
油説 - 性別空間專訪、社區隨筆
P.4
特約專欄
第九期
編輯 / 楊雅怡 校對 / 陳威諾 設計及排版 / 張禮皓、柯曉楠、王吉吉 文 / 樹心、爛船
攝 / 爛船、竟夕
三家村擁有多達 150 年的歷史,棚屋、漁船、渡輪或茶果, 一事一物也反映著這鄉村的歷史及文化。早年三家村已有 渡輪往返筲箕灣 ; 西貢區居民及海鮮物流亦曾依賴三家村 渡輪往返市區。三家村獨特的面貌透過人們的參與及使用 的空間,慢慢發展出與別不同的文化特色。 在城市急促發展下,三家村渡輪碼頭的載客量大不如前, 不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事物彷彿失去了存在價值,許多無 形的文化、回憶、歷史老店不斷被淘汰,甚至古蹟文物亦 沒有生存空間。當我們嘆息這城不再是熟悉的地方時,重 新認識和尊重本地文化,是我們牢記原本味道的良方,好 讓這些文化、歷史和回憶的載體不會就此失去。
從橫水渡到渡輪碼頭
鯉魚門只是三家村旁邊進入維多利亞港的海道名稱,只是 不知在何時,香港人將其稱之為鯉魚門。 不少人一聽見鯉魚門,自然就會想起海鮮,但原來這裏海 鮮行業的興盛,背後原因竟是與「道友」有關。據《明報》 報導,上世紀五十年代,三家村對外陸路交通不便,村中 只得水警定時泊岸。由於警力不足,執法不勤,許多在對 岸西灣河船塢工作的工人都會乘船到村裡吸毒,故村中毒 品市場活躍。每天下午,特別是「太古船塢」放工或換班 後,由筲箕灣去鯉魚門的渡船都擠滿乘客。 後來這班「特別的乘客」帶旺了附近賣糕點、粥、粉、麵、 飯、糖水等的店家。有些人在路經渡船碼頭兩傍擺賣的魚 販時,順道選購些活海鮮到附近茶居蒸炒作菜,這可說是 鯉魚門「海鮮飲食業」的雛形。
渡輪的艱辛
三家村渡輪碼頭位於三家村崇信街,現時由「珊瑚海船務」 營辦兩條來往西灣河、東龍洲的航線。油塘酒灣早於十九 世紀初已出現小碼頭,村民可以乘坐渡仔 ( 即由槳、 櫓、 帆推動的小渡船 ),或沿古道攀山越嶺出村。三家村當時 盛產的石礦也是靠渡仔運出酒灣到廣東沿岸。二十世紀 初,港島筲箕灣、西貢將軍澳及九龍灣水道一帶已有機動 街渡,較落後的三家村卻只有手搖的渡仔。歷史掌故專家 蘇萬興指出,直至 1930 年代「三順利電船公司」成立後 才引入柴油推動的「電扒」,改善水路交通。由於電扒引 擎聲非常嘈吵,所以俗稱「哇喇哇喇」。經過幾度易手, 新三家村碼頭由 1970 年代啓用至今。 早於上世紀,渡海小輪曾是香港人跨越維多利亞港的主要 交通工具。隨城市發展,海底隧道及地鐵陸續通車啟用, 市民有更多方法往返香港島及九龍,渡輪亦漸漸成為上一 代人的集體回憶。三家村渡海小輪曾是附近居民依賴的 「過海」交通工具,但在時代巨輪下,只好無奈地成為懷 舊產物。
在三家村碼頭看海的街坊
模仿曾灶財「九龍皇帝」筆跡的外牆
油塘街坊與釣魚發燒友的聚腳點
渡輪曾是港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六十年代曾有人 說,只要在尖沙嘴碼頭坐上幾天,就必定會遇到認識的朋 友,可見市民對渡輪的依賴。然而,近年隨著陸上交通的 發展,多條海底隧道及過海鐵路的開通,渡輪港內線的重 要性逐漸下降,轉變成輔助角色。翻查立法會資料,2008 年西灣河—三家村航線的總乘客人次為 213,000,即平均 每日 600 人次;至 2017 年已下跌至 190,000 人次,平均 每日 500 人次,而根據運輸署的統計,1978 年渡輪佔公共 交通乘客總人次 8.3%,到了 1998 年已大幅下跌至 1.6%, 到今年 10 月更只剩 0.8%,可見以渡輪作為主要交通工具 的市民已寥寥可數。船公司更曾於 2014 年申請停辦西灣 河至觀塘及三家村航線,幸好最後與運輸署達成調整票價 協議而得而延續,難怪林鄭月娥更以「集體回憶」來形容 天星小輪的營運。
三家村渡輪碼頭旁有一個避風塘防波堤休憩處,可見對岸 西灣河及太古城的景色。從鯉魚門牌坊需多走一段路才到 達休憩處,自成一角的地理位置及美麗的景色成為附近街 坊及釣魚人士的「隱蔽聚腳點」,雖然污水排放及異味問 題多年來仍為人咎病,但每逢假日仍吸引一家大小或市民 消遣及享受釣魚樂。 本是油塘居民的楊先生就是休憩處的「常客」,他表示自 己釣魚技巧不佳,因此難以釣到魚獲,但即使如此,他空 閒時仍會來享受垂釣之樂。
在碼頭內擺設的帆船模型 三家村避風港泊滿了漁船的景象
珊瑚海船務有限公司營運的「珊瑚海」於 1991 年接手經 營三家村渡輪航線。現在,與三家村渡輪碼頭相關事物的 設計充滿復古情懷。船務公司曾在 2016 年翻新船隻,並 邀請本地藝術團隊為其中一艘船塗鴉,繪畫出漁村風貌; 船艙內亦放上漁網、乾草及鳥籠等懷舊裝飾;碼頭內亦放 置不少懷舊擺設,如張保仔號帆船模型,冀望乘客加深認 識本地漁村文化,達到推廣效果。碼頭外牆原有模仿「九 龍皇帝」曾灶財的街頭塗鴉牆壁,惟最近粉漆成紅泥色外 牆,令原來本土特色的裝潢失色不少。
碼頭的隱藏歷史 談起三家村,大家可能認為她是屬於鯉魚門的一部分,但 原來這純屬誤解。中大歷史系系主任張瑞威教授曾指出,
正在釣魚的油塘街坊楊先生
重陽節當日,居於將軍澳的阿新亦帶同女兒到休憩處釣 魚,他稱以往會在鯉魚門燈塔附近垂釣,後來聽過釣魚商 戶的介紹後,便改往休憩處。他表示三家村的地理位置方 便,而且環境優美,故帶同女兒一起享受釣魚樂。
渡輪仍舊航行,人跡卻已零落
每三個月一期
今期印刷數目:4000 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