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青寶典》第九期

Page 1

第九期| 2021年10月

區 內 唯 一 社 區 報

呢個框框,等緊你嚟填滿!《葵青寶典》歡迎葵青街坊投稿,由社區消息、 各類評論,到文字創作、繪畫、攝影甚至食譜,2000字內,乜都徵! 同時歡迎新界西商戶刊登廣告,價錢另議。 有意見?想報料?馬上聯絡我哋! kwaitsingstory@gmail.com

葵青寶典 Kwai Tsing Story

kwaitsingstory_official

【葵青寶典】由葵青街坊於2019年下旬自發籌辦的社區報,希望透過與街坊共同發掘和關心 葵青區的民生議題,凝聚一起,實踐兩代共融之願景。 開始時營運經費來源是由獨立媒體(香港),現葵青寶典已獨立營運,主要營運成本包括: 印刷 及 運輸、郵寄報紙。 #紙媒有價,訂閱支持

四 個 劏 房 戶 的 故 事

關於我們

深 入 報 導 葵 青 人 事

編輯、設計及排版// 陳復悠

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後的傳媒論壇期間表示:「我曾經參觀

可是,坊間要求設立「起始租金」卻未有落實,所以在新法例開始前有業主

過有啲所謂嘅劏房,即分間房間,其實冇乜問題,佢係一個好大單位

趁「空窗期」訂立新的四年租約,以繞過新例規管。現在,即將要面對大幅

,分開得好合規格,屋宇署都話冇問題嘅,亦有啲後生仔鍾意多啲私

加租的憂慮正在劏房租戶間蔓延。

隱就住。」 葵涌區的唐樓,當中包括天台屋、青衣區的村屋、葵涌區的工廈等大多都有 根據運輸及房屋局於本年三月發佈的《「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

劏房出租。葵青寶典於月初進行了網上問卷調查,亦走訪了唐樓劏房(王氏

組報告》,估計現時全港約有100,943間分間單位(即俗稱「劏房」

夫婦及呀力)、天台平台劏房(劉女士一家四口)及工廈劏房(呂小姐),

),約226,340人居住其中。劏房存在的樓宇包括私樓、唐樓、村屋

了解葵青區內一些租房戶狀況及想法。

及寮屋、天台平台、工廈。當中種類包括板間房、閣樓空間、太空倉 、床位及天台屋。

究竟一個使人安樂的居所是怎樣的? 是否只得公屋及買樓兩種選擇?特首口 中所說的「後生仔」會是一眾劏房租客中的大多數嗎?

在剛過去的十月二十日,立法會通過《2021年業主與租客(綜合)( 修訂)條例》,預計明年一月下旬生效,屆時劏房業主需與租客簽訂 標準租約協議,租戶享「2+2」合共四年租住權保障,每兩年續租時 的加租上限為10%。另外,業主如濫收雜費、水電費等即屬違法,並 處以罰則。

探訪手記

記者:覃志敏 謝嘉豪

資深傳媒人譚蕙芸在她的作品《文字欲:回應時代的特寫新聞》中,講述她會在班房裡隨便挑選一兩位學生,請他們把書包裡的物件翻出來,逐一向同 學介紹,過程不時引起哄堂大笑。翻出來不是甚麽私人物件,不過只是文具、衣飾等隨身用品,但經譚老師解讀後,大家都覺得趣味盎然。 她指出:「如果我們用心看,物件好像一扇窗,讓我們窺見物主的內心世界。」 啟發我們今期「窺視」的專題—「劏房」 究竟人人有樓住,社會、家庭問題是否能完滿解決? 就讓我們看看劏房租戶們的故事,一起思考。


「 我 而 家 係 生 存 ,而 唔 係 生 活 。 」

希 望 自 己 的 下 一 代 過 得 舒 適 ,不 對 嗎? 記者:謝嘉豪 鄭弘智

記者:金田

劉女士年約40,育有二子,現居於葵涌石

儘管如今有更大的居住空間,但劉女士表示

蔭天台屋 呀力(化名) 五十歲,租住了屏麗徑附近「三無大廈」內的劏房居住,他現時靠從事搬運

劉女士一家四口現居於葵涌石蔭天台屋近

散工維生。因工作關係,屋內所有傢私、大型電器都是拾別人不要的。一個足夠一家六口

六年,月租六千八百元。天台屋面積方正

使用的Samsung大雪櫃放在不到八十呎的劏房內,顯得格格不入,呀力卻毫不介意。呀力

,當初劉女士帶著小朋友搬過不少劏房,

於九十年代來港定居,過往他以每月五千二百元租住旺角登打士街的套房單位(即有獨立

為了讓已成年的長子有獨立房間,故租住

廚廁),但業主每兩年加租一次,到一九年時租金已上升至超過九千元。因租金昂貴,呀

較大面積的天台屋幾乎是預算中的唯一選

力只能另覓較便宜的劏房居住。

擇。

呀力曾有一段短時間回福建鄉下居住,卻認為香港才是自己的歸宿。「始終喺香港廿幾年

劉女士來港多年,以往與長子住在石籬唐

喇,鄉下方面唔係幾習慣。」因年青力壯時的經歷和點滴都在香港度過,加上現時鄉下已

長子的生日願望仍是盡快「上公屋」。整個 天台原是分開四戶的,排污渠卻因接駁問題 必定經過劉女士的家中,所以屋內渠管長期 散發出難以忍受的臭味。劉女士形容:「邊 一家如廁我都會知道的,沖廁後水聲沙沙沙 響過不停。」每逢打風、下雨天情況更糟糕 ,因屋內牆壁和天花板均有裂痕和滲水問題 ,全家要趕快拿水盤盛水,不然就會一屋水 浸。

樓二樓平台的劏房,因面臨清拆而搬到另

無親無故,即使內地的生活開支壓力較小,呀力還是選擇留在香港。

「真係超級唔滿意(而家嘅居所)」 劉女

一間劏房,當時月租僅約二千元。狹小的

士如斯形容。「因為啲味真係好難頂。」

房間中,左邊放置一張四呎床,右邊是廁

疫情關係令呀力開工不足,但問及若果有穩定收入的長工(如校工),呀力便跟記者算起

所及木櫃,中間只剩下一條狹窄的通道。

來:「做散工一日大約有一千至千二蚊,當然有時因為俾工頭抽水,抽多兩、三層到我就

記者隨後轉到另一個話題了解劉女士平日的

長子舊時做功課只能使用摺檯,劉女士過

得返『八舊水』,做十五日,半個月左右就有萬零、兩萬蚊,但做長工一個月廿多日都要

生活和閒時的娛樂。她回答說:「平日個仔

路時只能抬高屁股行過,做家務時亦無可

返工,反問可以搵到幾錢人工?又都係搵萬零蚊,但就會好困身!」

返學之前都會帶佢一齊買餸,喺佢返學之前

避免會打擾到兒子學習。

訪問全程,呀力重覆了好幾次:「我而家係生存,而唔係生活。」

快手煮好啲嘢食,咁先有時間陪佢玩陪佢拼 拼圖。娛樂方面,伯娘會打電話約我在她附

長子埋怨自幼因生活環境惡劣,而導致學

近茶樓飲茶,佢住石籬,距離這裡不遠。」

習不佳。劉女士回憶,以前連煮飯都只能

房內一直有大大小小的蟑螂遊走,呀力對此處之泰然,直

但後來因疫情間堂食限聚,外出食飯也很危

在門口開一張檯煮,更不知道會不會打擾

指自己無工開就會留在家裡,甚少外出,一個男人晚

險,所以便減少了接觸。以前會有機構組織

到鄰居,這樣的居住環境令生活綁手綁腳

上無聊可以「打曱甴」作樂。有關房間的擺設和衛

一些遠足旅行或者參觀活動,她便會帶同兒

。劉女士其後產下幼子,一家四口住宿更

生狀況,呀力一概不太注重。問及三餐安排,他

子一同參加順便散心。但因為疫情關係,現

見狹窄,故特意搬到天台屋居住。以往劏

說:「而家每日三餐幾乎買外賣,有時做嘢嗰

在她有空便會帶同兒子到城門水塘遠足又或

房狹小的空間加劇了家庭衝突,壓力徒增

度有埋膳食提供。單身寡佬,求其食飽就得

。對於長子的學習及成長,劉女士一直感

,樓下唔遠已經可以買到盒飯。」 枯燥乏味

到非常自責,她期望能為家人提供更理想

的日常,仿佛是呀力口中「生存」的證據。

的居住環境,現時不單長子能擁有獨立房 間,幼子亦能在客廳中玩耍。

呀力早年因不良嗜好而導致離婚,隨後自己

者到公園遊玩,盡量避免呆在狹小的家裡。

「真係超級唔滿意(而家嘅居所)」 「因為啲味真係好難頂。」

一個媽媽的希望還是自己的下一代過得舒適 、快樂。

搬出居住,現時定期會見子女。他是個很健 壯的男士,有氣有力,做散工也不愁找不到一 個瓦遮頭生存下去,但他說這樣並不是生活。 能與家人同一屋簷下,未知道是否呀力心目中的 生活呢?

「 家 」 : 有 親 人 在 近 ,就 是 家 。

從 前 兩 地 走:在 港 工 作 、 北 上 居 住 一 場 疫 症 ,令 「 如 意 算 盤 」 打 不 響

記者:賴政淦

七十多歲的王氏夫婦,以往在縣城農村生活,退休後,其兒子擔心兩老在農村生活艱苦, 難以照應,所以六年前將他們接到香港一起居住。王生王太曾住在兒子們獲分配的葵青區

記者:黃采華 吕小姐

公屋單位,但因空間不足,決定搬到附近大白田街的劏房,該處地方狹窄,「上格床」更

約40歲,從事醫療相關工作,因為人工不高,希望租金

擺滿行李箱,牆上的層板東歪西斜,煮食用的廚具搖搖欲墜。他們初來港申請公屋時,不

平、有獨立廚廁、靠近工作地點,所以租住工廈劏房。

曉得配屋時規定最少一半家庭成員需符合七年的居港年期,以為可以像兒子在九十年代般 ,只等候兩三年就可以獲分發公屋單位(即俗稱「上樓」)。所以截至現時,他們雖排了

呂小姐原籍四川,來港多年,以往在酒店從事房務工作,及後轉

六年多,但仍未能上樓。

到醫院擔任醫療相關工作。由於學歷低,她只能選擇薪水較低的 工作,辛勞工作後總想住得舒適。呂小姐經常掛在嘴邊:「健康 最重要」。她過往日間在港上班,晚上回深圳布吉居住。她形容 那裡(布吉)住的地方較大、租金較便宜、物價亦較低。但因疫 情關係,打斷了這個兩地遊走的生活方式,只好在本港尋覓住所 ,朋友曾向她推介深水埗唐樓,但房間細、環境差,殘舊不堪, 輾轉才找到葵涌工廠大廈內的劏房「落腳」。

在擠迫的劏房中,他們需與其他租戶共用廚廁 ,衛生環境欠佳,時有怪味傳出,最近還有蚤

她表示現時的居住環境已算不錯,更提到:「呢度幾安全,樓下有 保安,夜晚嘅時候會關上大閘,淨係開一道小門。」居住空間尚算足夠,租金約四千元,並有獨 立廚廁。她補充道:「我單位係有窗㗎,每月要貴幾百蚊。」而問及工廈消防安全問題,她說: 「我住一樓都係想有咩事起上嚟,逃生易啲。仲有,我諗工廈電力裝置係供應大型機器所設置的 ,相比一般住房能負荷嘅電力供應定必較高,就算多間劏房一齊用電都無咁容易火警。」與此同 時,她知道緊急逃生出口的位置,並曾查看過相關路線沒有

患。但是他們還是笑言「都接受到」。王先生 經常到荃灣散步,以及與老鄉們聊天,更認為 現在的居所比起荃灣的劏房較好。面對惡劣的 居住環境,他們仍能透過社交和運動釋放壓力 ,平衡心理。顯然,劏房戶除了需要物質上的 支援,他們的精神健康亦值得關注。

被阻擋著,亦解釋道:「呢度全層都係住人嘅,冇人會擺貨 阻塞通道,業主有明確規定嘅。」

當王生王太被問到甚麼是「家」時,他們立即 表示:「有啲仔喺附近住就係家!」環境心理

除了「健康最重要」的口頭禪外,問及她理想的居所時,她

學家認為「家」的意義不只是一間房子,還代

立刻表示:「想有固定居所、穩定租金、交通方便、生活便

表家人之間的情感關係。「家」這概念在王生

利。」原來呂小姐已入紙申請公屋三年多,但她知道這幾年

王太眼中就是與家人一起生活,不用分隔兩地

並沒有大量新公屋落成,根本就沒有這麼多公屋可編配給申

,好好珍惜與家人的相處。

請人。她指朋友最近獲分配的公屋也是舊單位,甚至是兇宅 、或一些甚少人願意接受的單位,故此她估計自己也可能需 要輪候十年以上才能「上到樓」。 業主在樓層當眼位置張貼通告 呂小姐 牆身貼上朋友送的粉紅色墻紙,草草圍著床邊貼,這樣洗刷就方便

劏房沒有獨立廁所,如廁和洗澡需與其他住戶共用廁所。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