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KUA 張志豪
Inception and Destination 建築的實存
記憶 記憶 記憶 殘留空間
遺忘之場|記憶重塑|拉岡鏡射|建築時序|空間資訊殘留
“They know that, in their activity, thay are following an illusion, but still, they are doing it.....” --<Lacan>
“The Thanatos Instinct, it’s an impulse to destroy order and return to the former state of life. ” --<Freud>
因為害怕遺忘
所以立起一座座紀念碑
因為害怕遺忘
所以記錄每一刻的場景
人們想要擁有
所以閱讀起他人的記憶
人們想要擁有
所以寄託在數位的虛幻
當你以為你遺忘了 其實並不然 慾望的形成並非因為經歷 而是在於如何理解過往 我們不斷閱讀缺少的記憶 只因為我們想要擁有 完整的自己 虛幻的自己
城 市裡 的 人 / 社 會 下的人 已 經遺 忘 掉 慾 望的產生 以 及真 正 的 慾 望 他 們背 負 想 像 的 責任 閱 讀社 會 假 設 完美的人生 逐 漸 城 市 不 再 與想像脫節
因為 我們都被同 化 成為理想中的個體 這個場域不再需要滿足慾望 因為我們已經失去慾望的本 能
Lacan Mirror scene and the formation of "I"
Imaginary
Symbolic
自我的形成 是一種錯誤的認識 在鏡中逐漸構成自我 自我的形成 並非過去發生了什麼 而是在於自身如何理解
由非物質性組成 由最基本的需要衍生至需求 在無法滿足產生的落差 衍生初可望滿足的慾望 但慾望 並非慾望追求的目標 而是滿足的過程
Real
無法想像的完美狀態 是欲望追求的最高境界 但這樣完美的狀態 是不存在於現實 是由虛構的鏡像所組成 但一旦能被鏡像所描述 就失去實存
虛的意涵由實體承載,如同記憶的承載物;並非全面的場景,而是片段的物件 所帶有的意涵,是殘留之物 | 是片段之物 在”Inception”這部電影裡,對於夢境的描述 一種詭譎、時間性卻又無法判別的真實
當自我意識到理解的抽離,她會 選擇掙扎,試圖逃脫詭譎的夢境; 緩慢而持續的詭譎將顯現 片刻的真實| 零度
象徵界 個體
意識
實存
形
心智 世界
精神
環境 知覺
機能 定義
If house a home But It never was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Elsher by Edgar Allan Poe>
新哥特式和維多利亞 樣式的建築,具有過 去的身份,也帶有過 去家族的輝煌與束縛
--<August 2026: There Will Come Soft Rains by Ray Bradbury>
現代主義下的建築 是居住的機器 以馬拉松式的接力 擁有最宜居的想像
空間的詭譎 並非在於 他真是鬼屋 而是帶有 過去的殘跡
這些使用者 特定用於 錨定自身的 所有物
當主人死去後 建築 也隨之崩塌 建築具有 特殊的定位
居住的機器 將人從家事 解脫 回歸生活
擁有最移居的 尺度與關係 或稱作 最經濟與包裝
最後 當人離去 建築的死去 與整座社區的 死去無異
遺忘之所是記憶之所,遺忘先於記憶,記憶是遺忘的殘餘 遺忘之所並非弔亡、悲傷之場而是混亂與秩序的角逐之地 倘若,建築的形成是帶有記憶性的 並 非單一個體的經驗場景再現,而是一種集體意識的片段光景 在記憶的場域裡,人重回到想像的理解狀態 無意識的空間理,人重新在片段的痕跡理認知 此時,建築既是 容器 也是 個體 它乘載著過去也被當下所記錄 人們在它的 時間 與 片段 裡重新理解自己 人們以為他者是 真實的 所以留下了他們所認知的自己 這是一座集體記憶的重塑之所
或許,這裡只是一座孤島, 四周我望去,沒有存在什麼樣的影 只是一片虛無,或者說是
這裡似乎聽不見彼此的存在 一切的場景是如此的荒誕 好似一片片碎裂的記憶 我從未感到如此孤寂
你曾否看見我留下的痕跡
一片寂靜
我們嘗試勾觸到彼此 我們搭起了橋梁 升起了腳下的影 我看見了他 我看見了她 但那並非 我所看見的 她 緩緩的 撒入的光線帶走那片灰暗 我隱約看見 遠處的光影 那好似 一座又一座 隔離的島嶼
隱約間 我好像發現 一個人存在的可能 空間裡殘存著些許聲響 彷彿,有人正窺視著
我以為
我讀懂了
她
誰曾徒留這片光景
那是誰
是誰
我理應在城市卻迷失於此
場域裡遺留著 片段的痕跡 那是曾經存在的 證明 我在身後 沒有留下曾經的 隻字片語 只是日常烙下的痕跡 將 我 留下
我看見我所認為的
她
於使我們開始 以我們所想像的她 繼續記錄著這裡
畫下的每個她離去的影 拓下了每個她停留的痕
多年後我們才知道,那只不過是
時間她洗去了更多 片段留下的痕跡 抹去了僅存的 印記
我們
當承載之物的死去 將是過去的永恆
-金瓜石 -蟾蜍山 -九龍城寨 為例|
Site
一處迷霧 | 日常 | 物質化下的城市
空間的片面抽離,以片段的荒誕填補 在夢境與現實間殘留自我的虛幻
部分的紀念性與持續的生活共存 場域與個體間的知覺與意識交換正持續發生
生活的場域與夢境 正持續的互相消融 場域及夢境 這裡永遠 看的見過往
這並非單一個體的紀念性,而是城市集體弔念的過去 在自我與意識之下我們可以彌補逐漸所丟去
生的真實意義
Oxygen House DOUGLAS DARDEN
Ingrid Siliakus (Paper architect/artist)
Case
Object
-出生、活著和死去
-幻覺與夢境
-超現實主義與黑格爾
-需要|需求與慾望
-能指與所指承載之物-所
-生的本能|死亡驅動
追求的虛幻之物
-自我與主體
-遺忘之所|記憶之所 -集體記憶的清除|重塑 -城市化下建築的100種 死法
-圖騰|自我的標定物 -夢境的荒誕與真實 -場景的承載與時間 -感知與意識
-House & Home的脫節
-預設與介面
-幻想的載體
-紀念性
-空間資訊殘留與閱讀
-自我形成原理所衍生 的設計關係
-空間虛體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