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台北_The Uncanny under Generic

Page 1

The

Living

Under

Generic City

不完全台北 | Home nor House



我們如何閱讀一座城市?似乎我們無法精確的道明一座城市的 記憶與生活。台北就是一座看似沒有明確記憶的“Generic city” ,在追求便利與效益的過程裡,我們塑造了一座相似的 城市。但無法辨別的表皮之下,卻是城市人對於慾望最強烈的 彰顯。城市人的冷漠被掩蓋在大量的違建之下;對於生活最原 始的想像,是否依然存在?或者,建築只剩下成為居住容器的 功用?

不完全台北

NOT COMPLETLY TAIPEI 家屋 | 容器

HOME NOR HOUSE

張志豪 / CHIH-HAO, CHANG

林家如/ CHIA-JU, LIN

+ Heterogeneity + Symbolic + Generic + Postmodernism + Identity

“House is a machine for living”當建築師的意志構成了永 恆的當下,期盼著生活按照美好的腳本演繹,填充著所有設定 好的場域。個人意志終究會屈服於容器的框限或者反抗這樣的 上帝意念?但當家屋擁有擴張的可能時,那是對於生活以及家 的追求?或只是慾望的無限繁衍? House or Home是自始不斷脫離的兩個家;現代主義的教條下 我們忽視了生活的複雜性,排除了多餘、追求著純粹,不斷的 再裝潢、遷居成為了我們追尋歸屬的方式 Buy a Home or Rent a House?當我們擷取城市生活的慾望, 看見慾望彰顯背後的本質,以型態重組屬於台北的生活方式。 當家屋擁有了身份性是否能回歸這座由眾多意志所構成的城市 ,如同我們外在的軀殼般擁有個性,在軀殼與軀殼的互動中創 造出屬於我們的生活模式以及彼此的歸屬感 透過觀察構成45%台北的五層樓步登公寓重新尋找慾望最原始 的彰顯方式;再次的定義建築的元素、使用、關係尋找再次台 北的可能性



當城市裡的我們只剩下9坪的容身之地家與 人與城市成為逐漸遠離的三者 在效率與成本的滾動下 容器框定了我們的生活與慾望 當廣普使城市變得陌生 我們如何定義由家屋構成的城市?



So...a House is... Effectiveness Affordable In order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Is that a Home? or...?



不完全台北 Not completly Taipei 我們如何閱讀一座城市?似乎我 們無法精確的道明一座城市的 記憶與生活。台北就是一座看 似沒有明確記憶的“Generic city” ,在追求便利與效益的 過程裡,我們塑造了一座相似 的城市。但無法辨別的表皮之 下,卻是城市人對於慾望最強 烈的彰顯。城市人的冷漠被掩 蓋在大量的違建之下;對於生 活最原始的想像,是否依然存 在?或者,建築只剩下成為居 住容器的功用?

不完全台北 並非永恆的當下 追憶的過往 而是真正的自由 擁有選擇留下的權利

Home nor House 記憶之所|廣普|秩序



城市的建構 Urban construction

Rewriten City

Aldo Rossi

構成城市記憶的元素 集體記憶

當我們看向城市似乎可以隱約的辨識出他的 樣貌,就像是在”看不見的城市”這本書中所 描述從不同面向所見的威尼斯。

<Typology> Can be remembered City

Colin Rowe

北京,是由很多不同元素不斷翻新複寫的城 市,就像Aldo Rossi所述的,由這些記憶的 元素構成了我們對於當下的定義。

作為空間的建築 作為符號的建築

<collage city> Island city

慾望的島嶼

<DELIRIOUS NEW YORK>

Unrecognize City

City impression 44.47%

定義與失意 < ? >

複層下的日常紋理

REM KOOLHAAS

東京,整座城市由町目所構成我們可以清楚 的定義出不同街道以及區域的特色,就像 Colin Rowe所說的拼貼城市。 曼哈頓,一座由慾望所構成的島嶼,每座高 塔都是一個世界,電梯打開的每層樓也是另 一種欲望的烏托邦。 台北,我們對於他的第一印象或與來自於那 些地標建築,但真實構成的卻是這些44.47% 的四五層樓步登公寓,所以台北是一座...?



城市的迷失 Undefine City

失去自我的

廣普容器 士林

松山

內湖

北投

景美

萬華

內湖

大安

木柵

永春

士林

中正

當我們在台北這座城市中遊蕩,我們似乎無 法清楚辨識出你身處的位置、區域;這十二 張圖是在台北不同的角落拍攝,當我們擺放 在一起的時候似乎他們顯得一樣,或許有人 會說這些一樣來自於外在的加建物吧?那我 們抽離顏色後...似乎也顯得相似吧?這些熟 悉的元素構成了我們整座城市的記憶,更多 的細節在我們熟悉後逐漸被抹去辨識的必要 ,但當我們在國外看見一棟這很台灣的建築 又來自於什麼呢? 當這座城市如同一個完整的背景一般,似乎 Rem Koolhaas曾經描寫過相似的城市,他稱 作這樣的城市為-- Generic City,一個可 以被不斷附加上去永遠不會顯得突兀的城市



XS

每個花紋都不一樣 一定要可以插傘

晚上可以裝滷味

S

自備大洋傘 大片開窗金三角

各種很閒的媒體報導

小片的 都會被 撕掉

用銅板轉的開的鎖

信箱要在門上 雙開+紅色

門把一定不見

看似無法辨識的城市真得如同表象一般的均 質嗎?我們對於這座城市真的沒有絲毫記憶 嗎?家鄉真的稱上為家鄉嗎? 永遠是 最大片 的貼紙

瓦斯表 還能看

今日 隱藏 菜單 翻桌率

不知道幹嘛的帆布

L 順著指標走就到家了

不怕偷的氣密窗

大家都看的到

一定要曬的棉被

老闆說 很重要 要三次 永遠找不到鑰匙的逃生門

這是同間店

冷氣機很怕熱

澆水一定亂滴的花園

複層下的日常紋理

M

大家 要隨手 關門

泛黃的燈

城市的記憶 The Memory of Element

在”路上觀察協會”裡面寫道”路上湯姆森”這 件事情,湯姆森意喻著看似華麗卻毫無用處 的虛假,而路上觀察協會他們對於城市這些 殘留具有痕跡的記憶物進行了紀錄,這些記 憶物暗示著曾經的使用以及城市的過去。而 當我們看向了台北的街頭,似乎存在很多我 們看似日常但卻被忽略的物件,這些物件構 成了我們熟悉的城市生活。



1957

城市的輝煌 The Glory of City

1956

1950~

空間脫離

直通與迴轉

多重進入

四五層樓的步登公寓其實都是國軍潛移來台 後最佳的居住容器,有一段文章這樣寫道:

陽台/客廳/餐廳 腰上進

廚房/陽台/垃圾口

現代主義原型

陽台/客廳/餐廳

現代主義原型

1950

1962

1967

Photo: 水城台北

唐樓

街屋

軍眷

現代主義下的生活過往

空間脫離

“在聯合新村之前台北也有公寓,是二 樓式與三樓式稱”市民住宅”始建於五十年代 末七十年代初,七樓式電梯大廈開始風行; 隨即十一樓的、十五樓的;慢慢這裡成了垂 直的都市。樓高了,本以為看得遠,卻不想 看到的仍是對面同高的樓想在陽台上閒站都 不甚宜了,後陽台更是你家洗衣機生與他家 炒菜聲相互唱和。若以為樓高了不遭小偷, 顯然不是,以前牆上的碎玻璃瓶如今改成鐵 架網子。” 而當這些現代主義建築為了更滿足我們對於 居住的慾望需求,逐漸轉變成社會所需要的 隱私、層次、以及生活性;這些對於居住的 反思成為了我們日常所見的三房兩廳以及傳 統步登公寓中的居住元素。



19923戶

聯開宅 都更案 公宅 107年 41件 進 行

追求數據的城市 Pursuing the City Data 但是,我們如今的市長卻開始追求著更高的 容積率、居住比例,更多的居住戶數,最有 效率的土地使用,最佳產業的結合,更完善 的機能;以機能與數據為導向的公共住宅, 逐漸喪失了居住本身的需求以及永續的可能 ,建築師的意志在高塔鑄成的當下就成為了 永恆,為居住者留下的空間就是建築師意志 准允定義為家的容器。 我們能租一處住所,但那永遠無法稱作”家”



CHT.02



前言-自由的複合 About MakeUse 我們的城市的45%是由這些四五 層樓的步登公寓所組成,但看 似均質的城市背景下卻存在著 城市生活慾望的居住模式。或 許是對家歸屬的紅色大門,或 許是住商混和的公共與私密交 雜,或許是相離卻相連的居住 關係;這些異質的家屋構成了 常民對城市生活的再定義,但 卻又再次地回歸於城市的背景 之下



01

自由的家 Unrestrained home 在”後窗”這部電影裡面描述了 一個居住者本身生活的彰顯, 透過細長橫跨模矩的容器,看 見了生活的透明性 而這看似毫不起眼的違建,卻 橫跨了私人以及公共,它突破 了模矩的限制,更為浮誇的擴 張了自我居住的慾望



02

樓上的房客 Upstairs tenants 模矩的限制不再侷限住居住的 可能,在建築之外創造了另一 種戶與戶間的聯繫 或許,背後是一種需要聯繫卻 又想各自脫離地兩者;或許, 只是隔壁的屋主不願意賣,於 是買下了樓上;或許,有太多 太多的可能



03

獨家獨院 Fantasy home 在Rem Koolhaas的狂詹紐約裡 他描述了在塔的世界裡,每一 層都是人們對於慾望的想像, 那都是可能存在的烏托邦 而這棟在辦公室上方的獨家獨 院,卻創造出了人們對於居住 最瘋狂的幻想



04

自由的複合 Free compound 最初時只是單純額外的逃生動 線,但當二樓也想開始對外營 業後開設了另外的理髮廳,一 樓在附加物之下留下了一個開 放且沒有招牌的入口;動線連 結了公共卻也共存了獨戶的居 住,在陽台以及樓梯間分別定 義出了不同使用的可能



05

停車請上樓 Island of desire 最慾望的公寓裡不只是居住的 無限擴張,更是台北人對於交 通便利的追求,它創造了每一 戶都能停車機車都能以最短步 行距離到達”家”的可能,住戶 間不需要在樓梯間相互招呼, 而是在速度下讓家擴展到了整 座城市



06

後巷小徑 Trailway trail 在廚房與廚房無法相互到達, 創造了一個不曾使用過的路徑 ,它由城市的街道直接地抵達 屋頂的公共,或許當初是為了 維修的方便;或許是為了逃生 的可能。但終究創造出了一個 異質如同湯姆森的後巷小徑



07

暫時的記憶 Temporary memory 城市記憶除了永恆物以及暫時 物外,更有一種短暫、隨時都 可能消逝的記憶物,這種短暫 構成了另一種建築的透明性, 也是短暫對於生活的想像,它 並非沒有記憶,而是記憶投射 的對象,曾經,我們都是如此



08

紅色大門 The gate to home 在回到家之前,我們都會經歷 一個永遠熟悉的大門,這座城 市裡充斥著這樣的大門,但對 於住在”家”的人,每一個大門 都是不同的,永遠沒有重複的 那座。它告訴著我們,屬於我 們彼此的家到了



09

理應相遇 Shouldn’t miss 在這座城市裡我們渴望相遇, 渴望他人的到來;但我們害怕 迷失,迷失在整座相似的冷漠 中,於是我們不斷宣示 告訴你,我在這



10

新時代標語 FBI Warning! 當在城市裡的我們不再擁有對 於家鄉的歸屬,信仰,是我們 相信而寄託的一切 南無觀世音菩薩 我們用彼此都理解的語彙描述 這座城市裡的過去



CHT.03



前言-城市的意志 About BackGround “House is a Machine for Living”從台北所觀察到的特殊 生活模式卻似乎與柯布所提出 的居住機器有著某種層面的相 似,在柯布的白色小屋中透過 主人的身分性創造了特別的空 間連結方式;而在我們社會裡 常見的活動與使用關係也成為 特殊的空間模式。”Learning from Taipei”如何透過解構尋 找台北特別的生活關係以及空 間變動的可能性?



最上方的公共 外掛動線

分別的單戶與公共 跨單元公共

平面的直接與高層的距離 單元疏離與緊密

公共、單戶、半私人 動線、陽台、廊、半公共

公共成為最私人 均質上的特殊

The Variability of Living

多戶後的公共 集體的記憶性



01

小台北 Taipei Again 元素的複合、拼貼或者台北的 再現,透過抽離將城市翻轉, 外加的街道立面成為建築內部 的空間,台北以便利與機能所 構成的荒誕將成為居民生活的 日常

Invisible Taipei

Endless passage

Slit back lane

Pocket space



02

慾望的家 Home of Desire 透過生活觀察的轉化,創造居 住容器的身份性,居住的便利 、對於陽台的渴望、複合使用 的可能、可望打破冷漠的相遇 ...這些成為我們對於生活的最 瘋狂的想像,透過複層空間的 操作創造永恆的小宇宙以及外 層間的擴充性

/關於轉角/ 你說 我們會在這裡相遇 轉角處嗎 你說志明與春嬌 還是志摩與徽因 那複雜的關係 那偶遇的悸動 你說 你想擁有一處轉角 會有女孩在那裏偶遇 你們會相撞嗎 還是保險會理賠?

01

Staircase house

樓梯之家

02

Balcony house

03

Water Tower house

水塔之家

04

Occasional house

陽台之家

偶遇之家



03

生活擴展 Life amplifier 都市觀察轉譯而成的三維模型 ,研究特殊慾望狀態下對於生 活所可能產生的空間使用狀態 以及特殊的空間模式。 以雙皮層的方式將生活的擴展 收在由牆所界定的範圍內產生 特殊的空間模式;當慾望成為 了中介領域,生活將產生第二 層次的互動模式。



CHT.04



前言-集體的意志 Collective Will

後巷小徑 Trailway trail

理應相遇 Shouldn’t miss

獨家獨院 Fantasy home

自由的複合 Free compound

停車請上樓 Island of desire

樓上的房客 Upstairs tenants

紅色大門 The gate to home

自由的家 Unrestrained home

新時代標語

Warning! Please note

在我們過去的生活裡其實存在 著許多空間核心的精神、狀態 ,特殊的成員關係或者相處模 式,以及我們對於生活方式的 想像。對應著台北製造中所觀 察到的常民生活模態,是否能 在以5m*11.5m兩層樓模矩約30 坪的大小中創造出具有身份性 的家屋原型?



01

後巷之家 Alley House 從那刻開始 光從天上蔓延 伸入了居所 伸入了想像 你說你不需要這一切? 羔羊無權話語

巷弄間 相望與不可觸的關係;聽而感知存在的疏離 在炒菜的油煙中隔離開來的望 澡堂的霧帶來彼此的朦朧



02

里長之家 Chief House 一切 都是為了社會 為了金錢為了信仰

里長家 情緒發洩之所 政治、慾望、情感都會在這裡獲得告解 最後的信仰核心



03

為父之家 As a fother House 那群人說 在這裡 你是王你是主 一個月後你才驚覺 這裡除了塵埃一無所有

為父的傲嬌 最神聖不可及的權力之所,卻是權力者最脆弱的庇 護所;疏離在這裡發生,冷漠下的感知也在這裡發 生;介面,成為彼此相近了解的那道牆



04

理髮廳之家 Barber Shop House 離家事少薪水高

社會的效率 為了更美好的未來,我們可以犧牲青春犧牲當下犧 牲過往;理髮廳連結了彼此,不論過去我們是什麼 身分,在這裡你是老闆、你是員工、你是客人



05

晒衣場之家 Drying Yard House 其實 你們不需要看見 我們擁有的相遇

當中庭留下了,不會再有人在這裡感受陽光,一切 的虛仍是由實所定義出來,掛起了衣服我們隔絕了 彼此,收起了衣服我們看見了彼此;但或許,我們 會拉上門簾再次地相隔。



06

婆媳之家 In-law’s House 他說 我們在這裡 可以感受到彼此的存在 但我們卻不曾相見

他們住在一起,卻又彼此分離;兩者的距離來自於 血緣與世代之間;兩者的相識來自於日常與生活之 下;孩子使彼此相熟,孩子也使兩者成為一體。



07

陽台之家 Balcony House 我只要 最華麗的衣裳 最時尚的容顏 反正衣服只是穿在外頭

陽台過去是我們擴充私人生活的場域,但當公共開 始介入形成了場域,界定開始產生了變動;透過領 域的變化產生與城市不同的互動方式,生活與生活 的顯現成為了相同或者不同的兩者。打破家的外殼 ,或者先打破永恆不變的表情。



08

叛逆之家 Rebellious House 我要一個 超大的廚房 我們會在這裡一起度過 每天的九十分鐘

當代人總認為著,我們仍需要最大的公共空間,我 們才能產生更多的交流,在強迫性社交之後我們能 打破科技與社會的冷漠;但真實的是這不可逆的趨 向。仍擁有著最大的公共性真的能使人產生聯繫? 或者只成為華而不實的謊言?



09

神明廳之家 Worship Hall House 其實 你們不需要看見 我們擁有的信仰

在機能之下,空間的使用追求著便利以及效率的使 用;精神性逐漸在理性與成本下消失,家不再具有 延續、身分與核心性,家屋成為支應所有人的使用 容器。神明廳之家,以信仰為核心的居住模式,我 們渴望著保庇以及安寧。



精神性

身份性

核心性

個別性

集體性

個人精神性

獨自性

生活延續性

個人核心性



當建築本身具有了一定的身份性後,就如同人的外在軀殼一般,建築與建築的介面會開始產生不同的界定方式 間,這樣的空隙被身分所界定,建築開始由室內蔓延至公共 打破House的界線,是將牆的界定破碎化,產生流動於私密與公共間的連結 住屋構成了城市,慾望構成了家屋;當慾望成為城市建構的秩序時,街道將回歸於我們的生活 家的歸屬感是透過選擇的自由意志以及身份性產生 而建築是支應一切生活的可能



CHT.05



前言-廣普下的記憶 Home Under Generic 能表明身份的容器真的是家屋 嗎?當容器成為 具有身份的軀 殼後,下一步是尋找打破軀殼 的方式。不同的身份性透過連 結創造出變換身份以及容納不 同使用者的可 能,隨時間的變 動下,使用者逐漸轉換家庭的 結構、核心、生 活方式。家屋 在模矩的組合下,創造出可以容 納不同階層的 公共以及私密性 ,”<家>範圍的定義不只是房子 本身,更包含了抵達的路徑以 及前院、後院”由家屋身份性所 定義的半公共創造了打破容器 框架的可能。

現有:共48戶住宅 所有權人:22人(14戶)+台電 平均年齡:7O~8O歲 身分:台電員工



老 60

中 40-59

僱用

派用

員工年齡分布

青 29-39 老 60

中 40-59

青 29-39

台電人員結構

目的性的交叉動線

封閉性的活動邊界 相似的廣普性

外擴的公共服務性 過往的秩序性

1973航空照

現況居住結構

基地紋理狀態

基地狀況 基地是台電舊有的員工宿舍用地,產權為台電企業以及部份的舊有員工;作為基地的自辦都更,台電預設此地繼續作為員工宿舍使用,未來將 繼續以只租不賣的方式繼續經營,而台電的人員結構逐年具有年輕化的趨勢,故大多於租屋期間內皆具有可能的人口改變







一 樓 平 面 圖



二 樓 平 面 圖



三 樓 平 面 圖



四 樓 平 面 圖







這是一個對於生活想像的當下劇本,身份性填充後創造了家屋與家屋間 的聯繫,公共與私密的混和成為了相互定義的可能。家屋間的空隙是被 身份所定義的公共,家屋間的分隔是感知彼此的介面。由身份所延展而 成的社區創造了我們對家的歸屬感,當家的界限不再永恆不變,眾多的 個人意志構成了我們這座城市



2O3O | Taipei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