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外影像誌 Mumble Zine》#1

Page 1

issue #01

「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 –《畫外影像誌》

10.2016

zine

像 5.2016

issue #01 Through Our Eyes Photography Education Mumble Zine 畫外影像雜 Mumble Zine Programme issue -#01

mumble

5.2016



關於《畫外影像誌》

《畫外影像誌》是「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TOE) 於本年度開動的一項新計劃,意念是希 望藉由一本書創立一個平台,讓對影像有興趣的年青人多一個發表空間,讓他們有契機走在 一起胡思亂想,繼而實踐及創作。作為「憧憬世界」的延伸項目,我們希望《畫外影像誌》 能逐步發展,並將這個平台交由參與者主導,包括攝影、編採、印刷及出版等,鼓勵他們持 續創作。日後開放平台,讓更多對影像創作有興趣的青年人發表作品,也藉此機會令他人關 注近年的香港攝影發展。 去年,我們特意邀請資深的藝術家導師梁耀康(阿康)作試刊的負責人及編輯,「憧憬世 界」在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啟德」研究與發展中心營運後,阿康為計劃提供了許多富 有建設性的構思。《畫外》是他日思夜想後確立的書名,閱讀《畫外》時,相信讀者也能體 會其音。在阿康與統籌攝影誌計劃的Stella指導和協助下,學員進行創作及交流聚會,部分更 把自己的作品製成手作攝影書,實踐獨立出版的精神,最終完成《畫外影像誌》試刊。 期間,此計劃曾經差一點胎死腹中,現在終於能夠出版,感受良多。感謝阿康、同事 Alex、Stella 及Ruth、設計此書的Michael、各參與者及陳湘記出版社的付出。倘若我們相信 累積微小的努力能成就一件事,就算那是不容易被察覺的付出,其實一切也盡在不言中。 期望看完全書後,有興趣參與《畫外影像誌》的讀者會主動聯絡我們,並嘗試一起實踐這項 計劃,凝聚年輕的創作力量,實踐志向,謝謝!

黃淑琪 「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總監


目錄 Contents

p.3

序言 Preface

p.4 - p.5

參與者的話 Notes from Participants

p.6 - p.10

p.11 - p.59

畫外 Outer Voice

影像作品 Photographic Works

p.60 - p.61

p.62

畫裡 Inner Voice

個人簡介 Biography


序言 Preface

「畫外」,源自畫外音(Voice Over)一詞,是一種常見的電影敍事技巧,一道隱藏在光影背 後的聲音,客觀旁述畫面上的細節,同時描繪角色的情緒狀態,賦予影像不同層面的意義。 於攝影而言,攝影師在建構的畫面以外,也投放著個人的絮語或情感;觀者對影像之解讀與 感受,往往因個人經驗,引發起「畫面之外」的共鳴感。這可能是攝影的本質,框框以外可 有無限交流,也是我們把此影像誌命名為《畫外》的原因。

數碼攝影普及將近20年,配合網絡的高速發展,影像大量流通,看與被看的機會大增,可說 是進入全民皆攝影師的年代。在電腦或手機屏幕上,輕輕一刷就會出現無數新影像。但是, 回歸到攝影的原初狀態,還是把影像沖印於相紙之上,拿在手中的質感和重量,來得實在和 珍貴。出版紙本攝影雜誌,除了重現這種本質外,一連串經過編排的照片,能產生獨特的閱 讀邏輯,加強其故事性,相比網絡影像那種密集而紊亂的狀態,雜誌 / 書本能更有系統地把影 像連繫起來,形成清晰的脈絡。

攝影創作不應只以技巧的高低論其好壞,畢竟專業級的攝影器材垂手可得,相關技術亦能在 網絡上學習,我們更應重視攝影作為創作媒介,發掘作品的理念及可塑性。在《畫外影像 誌》的創刊號中,我們刊載了七位藝術家的作品。他們當中有「憧憬世界」的舊生,有正在 藝術院校唸書的學生,有的剛從院校畢業,有的並沒有受過正統的藝術訓練。或許,他們的 技巧生澀,未必達到專業水平,但這一群年輕人卻默默地在探索,用攝影觀察、記錄自己身 內和身外的世界。除了影像作品外,《畫外影像誌》亦設有《畫裡》及《畫外》欄目,以不 同角度了解和聆聽攝影的音律。

梁耀康 《畫外影像誌》主編


參與者的話 Notes from participants

張經國 Michael Cheung

It’s interesting how a photograph or a series of images could come to life in print. I have a great respect towards the team involved in creating a publication as it takes skill to make the layouts look effortless and retain the essence of the artist. Once you understand how much goes into creating a photo book, you would know how to differentiate something that’s a fad and a collectible.

周立進 Chow Lap Chun

跟展覽不同,攝影書刊的閱讀模式相對彈性,讀者的主導性較強, 他們能隨意選擇時間、地點,亦能把書刊翻來覆去。作品的效果並 非全然控制在創作者手裡,詮釋空間反而更大。書刊傳閱性強,能 讓更多人接觸到我的作品,接收更多意見和批評,擴闊我進步的空 間。

周兆豐 Chow Siu Fung

攝影本身的原意是紀錄,把一些「有趣」的日常事物拍 下來。透過不停的紀錄和拍攝,再把這些相片在書刊中 重新編排過來,是一件有趣的事。


吳兒隼 Ng Yee Jun

能認識到跟自己年齡相仿而又熱愛攝影的年輕人,彼此於創作上的 交流及溝通,讓我看得更多。不同性格創造不同的作品,這點十分 有趣。

李曉華 Li Xiaohua

從前攝影很少考慮印刷和紙質的部分,只會著重影像內 容和統一性。把影像和紙本結合時,除了要考慮兩者是 否配合,也要想像讀者翻頁時的經驗。印刷過程也要不 停作試驗,如顏色、尺寸、紙的厚薄等等。

黃妙善 Miusin

能夠認識一班喜歡攝影的創作人,然後一齊討論與創作,是一件開心的事, 讓我了解到,攝影可以不只是閉門的創作。

雅靜 Kchangi

感謝能夠參與,讓我看見比較不熟悉的景象,能重新以新的角度 去觀看自己的照片。紙本印刷的自由度較高,攝影上可以不用框 架限制著自己,走遠一點。


畫外 Outer Voice

攝影書不同於普通的照片集,它不單純把照片集合、組裝並印製成 書;它的重量和溫度,來自藝術家

/

攝影師自身的涵養,以影像配合

文字,形成一道流動的風景。每本書都可以是一個宇宙,內藏作者獨 有的世界觀。我們請來海內外與攝影刊物淵源甚深的單位,為讀者推 介一本深愛的攝影書刊。

《Everywhere, Gather Yourself, Stand》 - 清野賀子 (OSIRIS出版,2009年) 清野賀子,1962年生於東京,有著一段極其低調的攝影生涯。她從1995年33歲才開始從事攝影,之後只顧悶頭拍 攝,2002年40歲出版第一本個人攝影集《The Sign of Life》(生命的哀嘆),2009年出版了這第二本攝影集。但她的生 命和攝影生涯其實早在2007年45歲時便已自我​​終結。她的第二本攝影集《Everywhere, Gather Yourself, Stand》書名取 自清野賀子生前最喜歡的詩人保羅.策蘭的詩句,是攝影師自己生前就擬定好的。這本書的視線停留在清野賀子生前一直 居住的家鄉東京。在這本影集裡,我們看到了一個寡言的、靈魂永久天真的攝影師。我看過那麼多人拍攝過各種各樣的東 京,森山的冷漠、荒木的熱情、Takashi Homma的平和,可是清野賀子卻拍出了它獨有的靜謐,靜謐中又帶有些奇趣的怪 念頭。簡單、樸實的裝幀與整套作品的氛圍十分吻合。

/ 言由 (中國.假雜誌創辦人)


《底片》- 徐勇 (田園書屋出版,2015年) 在這裡我想談談中國藝術家徐勇的《底片》。1989年4月的北京發生了「八九學運」,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 有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天安門廣場要求民主與自由。時年35歲、帶著相機的徐勇也擠進了人群之中,並用 鏡頭留下了當年運動的場景 — 洶湧的人潮、怒吼的標語、疲憊的面孔、緩緩駛進的坦克……直到四分之一 個世紀過去,徐勇始將64張底片發表出版,並全部以負片呈現,讀者必須使用手機上的「反轉顏色」功能 才能還原現場的色彩樣貌。歷史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影像與真實的關係又是怎麼樣?這本書有著深刻的思 辨。

/ 李威儀 (台灣.《攝影之聲》主編)

7


《郊遊》- 蔡明亮 (印刻出版,2014年) 其實大可以不理,這是否一本關於電影的書,是否要看過這部電影才可能理解書中的世界。

一如蔡明亮的電影作品本身,是一面映照現實的鏡子,總是近乎固執地呈現各種存在於實際環境中的聲響、 時間的流逝。就算是再有所準備的觀眾,也難免在緩慢冗長的鏡頭面前走神,想到自己的生活,想到生命, 本來就是千瘡百孔支離破碎,每一個人,無一例外。

導演宣稱《郊遊》將是他最後一部長片,他感到身體逐漸崩壞,快要死了。這本書所承載的,遠不只是一部 電影的紀錄,卻是一位從未停止探問現實為何的創作者對於創作和人生的總結。

/ 黃思哲 (香港.獨立書店Book B 創辦人)

8


《坂本漫画! / Saka-Manga!》- Nicolas Chow (獨立出版,2010年) 最初,我被這本書吸引的原因,是它的尺寸和閱讀質感,剛好像一本日本漫畫。封面的彩色照片中,坐著 一位穿著筆挺西裝的日本老伯;內頁是百多幅黑白照片,捕捉了他的生活細節,抽煙、寫信、喝酒和早操 等,刻畫了這位逍遙的主人公。從照片中,老伯大多展現輕鬆的心情或興奮的笑容,像與鏡頭後的人分享 著甚麼。相片的編排比較隨意,每次拿起這本攝影小書,隨手翻到一頁,都好像有新的發現,察覺多點主 角的生活痕跡。書中只有少量文字,沒有交代老伯的身份背景,也沒有交代相片的故事或動機。最後, 跟據書中的兩個名字,Goro Sakamoto(坂本五郎)和 Nicolas Cho(仇國仕),終於能夠把故事連繫起 來。這是一本獨立出版的攝影集,仇先生是一位陶瓷藝術品的專家,他到日本與坂本先生的幾次拜訪,記 錄了這位備受尊重的陶瓷收藏家和這種正在消失的生活模式。

/ 梁耀康 (香港.《畫外影像誌》主編)


《Inbetween》— Marina Abramovic (CCA北九州+美琳社出版株式會社出版,1998年) “Seeing with the body.” 用你的身體去看,看到的,將會是甚麼? 1998年2月23日,Marina Abramovic展開了為期大約一個月的旅程,從德國出發,到達荷蘭,後來再 前往日本,從一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地方,Marina Abramovic遊走在不同的場所中間 — 機場、待客 室、巴士站、火車站、咖啡店、購物中心、大堂、酒店房間、體操館、溫泉。一邊走,她一邊思考著 自己經驗過的場景與事物,再把她的經驗組成了《Inbetween》一書。 在書裡,Marina Abramovic以圖畫、文字、影像、記事簿的日程、機票資料等等,還有她曾看過的漫 畫,來記錄她在這期間的各種想法與感受。她說這些不同的空間,就是她生活的地方,可供她收集 「印象」(impressions)與點子。

整部書以淡淡的粉紅色作主色,粉紅是櫻花的想像,是春天,也是交歡的表像。書的節奏跳躍而繽 紛,作者以想法串連影像,翻開這一頁,呈現眼前的是相片,下一頁,卻跳接到一堆資料上,再翻下 去,又跳到一些手稿上。 Inbetween,一直在中間,大概就是作者想要呈現的狀況,透過這些看似零碎的片段,我們可以重新 建構出對這位知名藝術家的印象,跟著她一起用身體去看世界。

/ 黃淑琪 (香港.廿九几出版社創辦人之一、《咔攝影及文化誌》及《可以居 — 白 沙澳鄉》之主編)


影像作品

Photographic Works


Chow Lap Chun

周立進


/ 此中有真意






18



Li Xiaohua

李曉華


/ 吽逗



23



我發現拿起相機出去時,拍 攝的都是一些風景。停留在 一個地點觀察著,過程很像 以前畫寫生畫。

25


Chow Siu Fung

周兆豐


/ 雜影無章


這是我經營多年的攝影創作合集, 已經不記得開始的時間,也沒有計劃結束的時間 。





攝影本身的原意是紀錄 ,每天,我也會有相機在 身(當然手機也可以,但我認為手機不是拍攝工 具),把一些「有趣」的日常事物拍下來。 或者 , 相片上的意念很雜亂 , 但我認為不停的紀錄和拍攝 , 再把這些相片重新編排過來,是一件有趣的事。



Musin

黃妙善


/ They born in the mess. 在混沌


36



如柔軟的紗覆蓋著城市幽靈的本 體,他們在纖維所交織小孔之間微 弱的喘息,慌亂地遁逃,等待第一 道刺穿瞳孔燃燒的光。



Michael Cheung

張經國


/ won’t open my eyes on the dance floor


A mere glance at a distance these portraits may call to introduce boundless possibilities inclined with gender representation, the deeper question that serves amongst this melting pot of characters lie more on selfhood.

42





When we do not see the face, but only connotations of skin, things get less definitive and blurred.



Ng Yee Jun

吳兒隼


/ 可以 不枯萎 嗎?

49






Kchangi

雅靜


/ 只是恰好 融化你的心





期待著有天能被發現是源自溫度。 不是因哪種奪目的色彩 , 不用讓你眼前一 亮 , 不用淹沒你的視線 , 只是恰好 , 恰好溫 暖得讓你融化。

59


畫裡 Inner Voice

本期雜誌的其中兩位參與者周立進及李曉華,除了刊載的影像作品外,亦以手造書的方式,利 用不同物料、印刷及排列方法,為其照片系列賦予一個更私密、更個人化的詮釋。兩本手造書

更於「翻閱相像 : 攝影紙本藝術節 2016」(14-29.5.2016,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及視藝大樓顧明 均展廳)中展出。

李曉華 從選擇相片、排版,到試驗不同紙張,每個過程都很像以前中學科學堂做實驗。例如要先把相 片分類,又要留意當中的邏輯,然後嘗試不同的排序,亦要試驗紙張和打印機的組合……平時 處事有點「求其」,不太有記性的我,也被逼要做很多紀錄,以免忘記或搞混了每個變數的配 合。

關於Photobook,我很著迷「翻頁」的動作。這過程很適合用作相片之間的過渡:空間的轉換、 時間的變化,都在翻頁的瞬間完成。在製作這本手造書,我把過去拍攝的一些看似毫無關係的 相片整合,尋找當中的邏輯,嘗試建構出一個旅程。

60


周立進 關於坦白,我突然想到,我們常墮進二元對立的陷阱,事件中只有對和錯,是和非,細想之下,所謂的 真相,是因人而異,會隨著時間和思想轉變。而如果坦白是指說出真相,那麼所謂的坦白也是因人而異 的, 沒有絕對的「坦白」。發現此一道理時,我們有如《抖室》中的小孩面對世界,感到無比的不安。

相片都是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期間拍攝的。我發覺一些相片中有著不穩定,物件似乎在活動, 但它們只是相片,沒有前文後理。所以我想到製造時間流動的假象,故以手翻書(Flip book)的形式創 作。每一本手翻書其實只是由同一張相片組成,有如不同章節。每一本手翻書的每一張相片都是有點變 化,有著影像隨著時間改變的錯覺,但它們都是同一張相片。 除了卡紙外,也用了半透明的牛油紙,造 出影像重疊的效果。 希望透過這些影像的浮動,表達人面對真相的虛無時的不安。


個人簡歷 Biography 梁耀康 Leung Yiu Hong 《畫外影像誌》主編 生於香港,曾留學美國七年,畢業於美國西北太平洋藝術學院,主修媒體藝術,於2013年及2016年出版個 人攝影誌《I need to be physically healthy because my mind is weak》,及 《If you want to quit, let’s do it tomorrow》,現為攝影教育工作者及自由攝影師 ,曾服務機構包括:天比高創作伙伴 、香港國際攝影節 、 何鴻毅家族基金及香港浸會大學等。 leungyiuhong.com

張經國 Michael Cheung 曾於公關推廣行業工作,現為自由工作者,專注發展自己的藝術事業。專研攝影及形象設計,其夢想為圖 像及紙本製作之跨領域藝術工作者。張亦為FRESH Magazine之創辦人,旨在發掘新晉創作人材。 www.themichaelcheung.com Instagram: @themcheung

周立進 Chow Lap Chun 香港人,現就讀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二年級。因生活在城市而被迫愛上看建築物, 也因為在城市生活而嚮往大自然。 周兆豐 Chow Siu Fung 現職平面設計師,由於工作上接觸很多數碼圖像,因此通常都是用菲林拍攝為主。 www.chow-san.com flickr.com/notitlexx

雅靜 Kchangi 喜歡記下對生活的共鳴,與人的連繫,感情的濃烈與消逝。攝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用著自己的方式, 展示著自己。帶著怎樣的心情按快門,通通坦然地呈現在照片上。 Instagram: @kchangi flickr.com/kchangi

李曉華 Li Xiaohua

1991年生於廣東,現居香港。 2014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以影像為創作主軸。現為攝影教育工作者。

黃妙善 Miusin 90出生,從事電影美術工作,副業為遊蕩者。 2011年曾於台灣 Mr Wu Art Space 舉辦小型個展 to photo exhibition。 flickr.com/miusin


主編 Chief Editor

封面及封底照片 Front & Back Cover Art

梁耀康 Leung Yiu Hong

周立進 Chow Lap Chun 周兆豐 Chow Siu Fung

統籌 Coordinator 梁耀康 Leung Yiu Hong

計劃參與者 Project Participants

蔡心怡 Stella Tsoi

張經國 Michael Cheung 周立進 Chow Lap Chun

設計 Designer

周兆豐 Chow Siu Fung

張經國 Michael Cheung

雅靜 Kchangi 李曉華 Li Xiaohua

文字校對 Subeditors

黃妙善 Miusin

張婷婷 Ruth Cheung

吳兒隼 Ng Yee Jun

蔡心怡 Stella Tsoi 顧問 Consultant 黃淑琪 Ki Wong

特別嗚謝 Special Acknowledgement 李威儀 Lee Wei ( I《攝影之聲》主編

/ Chief Editor, Voices of Photography) / Founder, Book B)

黃思哲 Wong Sze Chit(Book B創辦人 言由 Yan You(假雜誌創辦人

/ Founder, Jiazazhi Press)


承印 Printing 嵐丰設計印刷公司 Views Design & Printing Company

出版 Publisher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 「啟德」研究與發展中心 kaitak, Centre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ademy of Visual Art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國際標準書號 ISBN 978-988-19665-4-4 二零一六年十月初版 First edition published in October 2016

©2016 啟德 kaitak

本書文章及圖片皆屬作者版權所有,本書任何部份未經版權持有人書面許可,不得作任何形式之翻印,轉載或翻譯。 The copyright of each article and image in this book remains the property of the author(s).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s of this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electronic, mechanical, including photocopy, recording, or any information storage or retrieval system, without permission in writing from the copywrite owner(s).

本刊物內之意見乃作者個人觀點,作者將文責自負,該等意見不一定代表香港浸會大學立場。 Opinions expressed in this publication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who shall assume sole responsibility,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present the stance of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issue #01

「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 –《畫外影像誌》

10.2016

zine

像 5.2016

issue #01 Through Our Eyes Photography Education Mumble Zine 畫外影像雜 Mumble Zine Programme issue -#01

mumble

5.2016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