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會訊 2016 第 1 期
|
潮來潮去
潮來潮去 「水者,地之血脈,隨氣進退而為潮」*。潮來,理想爬上了岸開始萌芽;潮去,信念隨著浪推展到你我心中。
面臨千萬年所未見的大滅絕危機。 但不幸地,多數台灣人對海洋的情感仍等待被喚醒;而那少數關心海洋危機者,當想到「我們可以做 些甚麼來保護海洋 ?」,往往想到淨灘、不吃魩仔魚、不買違法漁獲、或呼籲政府應保護海洋。然後, 沮喪地發現,沙灘的垃圾永遠撿不完,因垃圾源頭問題沒解決;自己不買魩仔魚,但更多國人依然消費; 想支持永續漁獲,但市場上的魚全混在一起,無從選擇;而海岸濕地,依然被偷偷地開發為觀光飯店或 工業區;至於設立海洋保護區或管制過漁的政策,無論個人再怎麼呼籲政府,卻永遠石沉大海… 為何會導致這些沮喪的結果?從國內外的環保史可發現,民主國家的環境決策都是各種壓力團體角力 的結果,以臺灣的海洋議題為例 ( 如不當漁法管制、海洋保護區設置、永續海鮮的認證系統建構與嚴格 執法等 ),都不是個人行動所能處理,往往得透過公民團體的群體行動,才能讓政府與國會抵擋私利團 體的施壓,真正來保護環境。 將解決環境問題的關鍵引導至個人小行為上 ( 如淨灘、不吃魩仔魚等 ),這其實暗示著環境問題與國家
讓我們學習群體的公民行動
政策、企業行為、及社會結構無關,責任都在不足的個人行為上,這是極不正確的思維。這些行為雖值
閱讀黑潮
寫給關心海洋危機的您
近年來的海洋學者不斷警告,汙染、海岸開發、過漁、溫室氣體造成的海洋酸化等因素,海洋生物正
年輕時,曾站在沿岸高處眺望海天,對遠方那片時而接近時而遠離的深色海水感到好奇。後來上漁 船捕魚及海上鯨豚觀察才逐漸明白,那片深色海流,是地球上的主環流,是一般稱為黑潮的北赤道 暖流。 黑潮的離或近,往往影響我拉上甲板的漁獲,也關係著我字裡行間躍浪的鯨豚身影。 好幾次,當船隻邁浪越過流界線進入黑潮主流,除海水顏色明顯差異,船邊浪流也忽而洶湧許多。 船速改變,感覺船隻被某種巨大的力量給抓住了。心裡明白,船下抓住我們的是臨近台灣且持續永 恆的最大天然力,是北半球流速最快的海流。 一葉孤舟,浮泛於不停湧動不息流轉仿如地球主動脈的能量上頭,常感覺船腹下盤繞著如星辰間龐 大無聲的恆動力量。那浩瀚的能量流通海島血脈,也時常激動我的心情。 許多年融在黑潮裡閱讀黑潮,我曉得,謎樣不為人知的海島身世與黑潮密切相關,我也猜想,自己 一輩子探索不得的生命答案,黑潮裡應該可以找到。
得鼓勵,但影響層面有限,重點應將個人行為連結到更大的集體行動上,如政策制定、法律訴訟、經濟 制裁與補償、替代方案尋求、國會遊說等,因為唯有由公民所展現的集體行動才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關鍵。 所以,這正是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最大的存在意義。雖然我們擁有一群無給職的熱血董事與志工,但 對於解決台灣海洋問題仍力有未逮,我們需要一個更專業的團隊,分析海洋議題、發展海洋教育、倡議
讀過幾年黑潮後,知道自己不一樣了。 1998 年籌創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往後,每年看到一批批年輕人踩上甲板,航行出海。黑潮給我 們共同的膚色和相似的表情。
海洋保育的價值信念與行動策略、督促國會及政府制定海洋政策與法令、與串聯零散的個人力量成為促 進改變的集體公民力量。而維持這專業團隊的財源,不能仰賴政府或企業的補助,因為這將讓公民團體
我始終相信,黑潮將改變許多人的生命航向,更相信黑潮將改變我們這座島的方向和命運。
失去獨立批判與引領社會的自主性,而必須仰賴你我的捐款,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才能繼續堅守海洋保 育的初衷。 這本會訊記錄著過去一年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努力的成果,在此,我真誠地感謝與懇請:您持續的捐 款是多麼的重要與神聖 ! 這些捐款提供一個能安身立命的穩定工作環境,讓我們聘請更多人才長期投入 這海洋保育的志業,也有助於台灣邁向成熟的公民社會。 讓我們藉由彼此的連結,共承這份為海洋保育奮鬥、同悲共喜的幸福 ! 最後,祝福您擁有平安豐碩的 2016 年,也祝福我們共同的家園 -- 台灣。
文 | 許世璋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教授兼系主任 2
* 引自王充,《論衡》
文 | 廖鴻基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作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