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預苦到復活

Page 1

0


引言

角度。這兩個角度如今大概 並存於會眾的意識中,但神 以下五篇文章是要在受 國與赦罪有怎樣的關係,在 難到復活的敘事中呈現「耶 許多弟兄姊妹的理解上是 穌作王」的主題。其中四篇 未整理的。而且在先入為主 是從 2017 年的預苦期到受 的慣性下,赦罪是首要的, 難周前後的講章編修改寫 之後才說神國。這幾篇文章 而成。它們如今已面目全非, 企圖向會眾指出,赦罪是在 增寫了很多內容,但還有保 「耶穌受難後得掌王權」這 留原貌的地方。「登場挑戰 個大主題下的一個特別分 的王者」是預苦期第一主日, 題。在神國與赦罪之間,神 「不請自來的王者」是棕枝 國永遠是重點,赦罪是為神 主日, 「召門徒同死的王者」 國服務。神國在一切中優先, 是設立聖餐日,「召萬國順 赦罪是支撐它的一條支柱。 服的王者」是復活主日。第 當我們的信仰圓融成熟時, 五篇「救恩與王者之勝利」 這個先後其實不是問題;因 是為補充前四篇信息的空 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 隙而額外寫的。附錄的「受 已一體,也無須分先後。但 難交響曲」討論四福音受難 當我仍在努力修補教會群 記的異同,是一次主日學專 體在實踐上的偏差時,這個 題日營的材料。 先後卻有特別的意義。 我所牧養的教會,一直 這幾篇文章嘗試提出一 以「赦罪」作為福音的最核 個範式轉移,用但以理書 7 心信息,認為一切新約文獻 章的「人子得掌王權」的異 都是向人講解罪人怎樣可 象作為理解耶穌之死的主 以因基督獲得赦罪。我十多 要藍本。這範式是以福音書 年的宣講與教導,在這赦罪 所記述的耶穌事蹟作為理 的主題下注入了「神國」的 解耶穌之死的最基本根據, 1


而不是以宗教改革中被特 別注意的一些新約書信對 耶穌之死的解釋。宗教改革 的關注,以羅馬書和加拉太 書對「因信稱義」的提法為 主,而不是福音書。但歷史 上,基督信仰是由耶穌的傳 道開始。福音書雖然成書晚 於新約書信,但它們所描述 的事件是一切新約書信所 解釋的事的根據。由福音書 開始,我們的重點會是神國; 由羅馬書和加拉太書開始, 我們的重點會是猶太律法 在耶穌復活後的角色,以及 猶太門徒與外邦門徒因信 而合一。不過在宗教改革的 歷史背景下,我們把「因信 稱義」放了在罪人如何得救 的問題下,忽略了「因信稱 義」原本的歷史處境其實是 回應民族共融的課題。首四 篇信息疏理四福音書對耶 穌之死的解釋,特別從耶穌 的受洗、預言、進城、受難 及復活看福音書的理解。我 對福音書經文的處理,無法 避開四福音之間的差異。 2

「受難交響曲」是為幫 助因被喚起這課題而感困 擾的弟兄姊妹而預備。四福 音的異同所涉及的題材很 廣,眾人對這題目有極大的 爭論。文中幾乎任何一個提 出的觀點,都可以找到其他 相異的意見。該文嚴格來說, 對四福音敘事的不同劇情 並沒有提出太多結論,懸而 未決的地方很多。該文其實 是提出一個解讀福音書差 異現象的建議,幫助弟兄姊 妹了解福音書的性質。如果 這討論引起弟兄姊妹的興 趣,坊間談論此課題的書汗 牛充楝,觀點迴異,不乏討 論。 本人十多年前讀過 Raymond E. Brown 的兩冊 巨著 The Death of Messiah, 但執筆之時此書已不在手, 記憶模糊,不曉得有多少對 經文的觀察是得自 Brown, 但他按劇情分析受難敘事, 已反映在「受難交響曲」之 中 。 關 於 耶 穌 之 死 , Scot McKnight 的 Jesus and His


Death 也對我有很深影響。 歷史耶穌的研究方面,John P. Meier 的 四 大 冊 A Marginal Jew 和 N.T. Wright(賴特)的多本耶穌論 著,如 Jesus and the Victory of God,Resurrection of the Son of God,Simply Jesus, How God Became King,The Day the Revolution Began 等 等對我有極大的啟發。賴特 的著作對耶穌作王及以色 列復興的主題有高度融合 性的論述,他的踪跡在以上 所有文章中都可見到,但我 對個別經文的看法並無完 全跟隨賴特。馬可福音研究 方 面 , Rikki E. Watts 的 Isaiah’s New Exodus in Mark; Robert S. Snow 的 Daniel’s Son of Man in Mark;Robert H. Stein 的 Jesus, The Temple and the Coming Son of God 都有份塑造我的想 法。Joel Marcus 的 The Way of the Lord, Morna Hooker 在 Black’s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裡的馬可福音

註釋,都是有採用的參考書。 幾 年 前 拜 讀 Helen Bond, “Dating the Death of Jesus: Memory and the Religious Imagination,” New Testament Studies. 59.4, pp.461–475. 改變了我一些 關於受難日期的看法。Allan T. Georgia, “Translating the Triumph: Reading Mark’s Crucifixion Narrative against a Roman Ritual of Power”,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the New Testament. 36.1, pp.17-38. 討論馬可福音的 受難敘事中,苦路與羅馬帝 王的勝利巡遊的迴響。Borg and Crossan 合著的 The Last Week 對馬可的受難記述也 有非常精彩既濃縮的討論, 雖然我並沒有採納以馬可 福音藍本作為耶穌最後八 天活動的劇情,也沒有接納 他們的一些結論。Shimon Gibson 的 The Final Days of Jesus 提供很多考古學的角 度,幫助我們評估經文的含 意。 3


目錄 1.登場挑戰的王者 2.不請自來的王者 3.召門徒同死的王者 4.召萬國順服的王者 5.救恩與王者之勝利 6.附錄:受難交響曲

5 18 33 48 61 80

作者:關浩然 2017 年 5 月,試印本 v1.05-111017 「信仰扎根班」參考資料

4


一、登場挑戰的王者

路加依馬可福音,補充自己 的資料而寫成。至於馬太與 路加的關係,有人推測它們 各自參考另一共同的文本 [Q],也有一些人認為路加 也直接參考了馬太,我傾向 後者。)三卷對觀福音都提 到天開了,聖靈像鴿子降到 耶穌身上,有天上的聲音宣 告「你(這)是我的愛子, 我(所)喜悅(的/)你」 (用字稍有不同),所描述 的情況大致與約翰福音相 符。四卷福音書都在耶穌登 場時介紹耶穌是「神的兒 子」。尤有進者,馬太和路 加記載耶穌在曠野受魔鬼 三次試探,其中兩次魔鬼都 衝着耶穌說:「你若是神的 兒子,…」(太 4:3,6;路 4:3,9) 。耶穌以「神的兒子」 的氣勢登場,甚至立即因這 個身份而備受挑戰,究竟 「神的兒子」是甚麼意思? 基督徒聽見「神的兒子」 這稱呼,很容易從基督神人 二性論和三一論來理解,以 為福音書作者說耶穌是三

四卷福音書都以施洗約 翰替耶穌施洗作為耶穌公 開工作的起點,並提到耶穌 在洗禮時聖靈降臨在耶穌 身上,隨後有天啟的信息。 約翰福音這樣說:「約翰又 作見證說: 「我曾看見聖靈, 彷彿鴿子從天降下,住在他 的身上。我先前不認識他, 只是那差我來用水施洗的 對我說:『你看見聖靈降下 來,住在誰的身上,誰就是 用聖靈施洗的。』 我看見了, 就證明這是神的兒子。」 (約 1:32-34)馬可、馬太,路 加這三卷被稱為「對觀福 音」 ,因為它們之間很相似, 可以互相對照。(按:學術 界主流的意見,認為馬太和 5


一上帝的第二位。但三一論 是在二、三世紀才漸漸成熟, 在福音書作者和讀者的時 代還未出現,他們不會採用 這種觀念來思考。福音書中 的「神的兒子」應該循舊約 的脈絡去了解。在以色列的 傳統下,「神的兒子」是指 在錫安作王統治的大衛後 裔,例如:「受膏者說:我 要傳聖旨。耶和華曾對我說: 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 你。」 (詩 2:7)「他必為我 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 的國位,直到永遠。我要作 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 (撒下 7:13-14)以色列的 王是至高者的兒子。約翰福 音中的拿但業就是這樣理 解,他說:「拉比,你是神 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 (約 1:49)我們對「神的兒 子」 的解釋,不能少於 「王」 , 或繞過「王」而急跳到後來 的三一論。 1.馬可的試探預示人子的 命運 6

三卷對觀福音都說,當 耶穌被揭示為「神的兒子」 後,他在曠野受到魔鬼的試 探/挑戰。馬可的試探故事 很短,「聖靈就把耶穌催到 曠野裏去。他在曠野四十天, 受撒但的試探,並與野獸同 在一處,且有天使來伺候 他。」 (可 1:12-13)馬可強 調耶穌與野獸在一起,並有 天使來伺候。之後,耶穌在 公開工作之初即與污鬼爭 戰,污鬼稱耶穌為「神的聖 者」(可 1:24;但 7:27)。 在幾個驅病趕鬼的故事後, 耶穌公開赦罪,並以「人子」 自稱(可 2:10)。把這些線 索連起來: 「野獸」的凶險、 「天使」的伺候,「神的聖 者」,「人子」;馬可可能是 要映襯出但以理書 7 章「人 子異象」。在但 7 的人子異 象中,但以理看見一頭又一 頭可怕的猛獸,牠們頭上有 角,殺戮吞吃,十分凶猛。 但以理看不明白異象的意 思,於是有天使來向但以理 解釋,獸和獸的角是指一個


又一個興起的帝國和它們 的王,而後來有一特別凶猛 的王要起來殘害神的百姓: 「我觀看,見這角與聖民爭 戰,勝了他們。」 (但 7:21) 又說:「他必向至高者說誇 大的話,必折磨至高者的聖 民,必想改變節期和律法。 聖民必交付他手一載、二載、 半載。」(但 7:25)異象中 的人子,按天使的解釋就是 至高者的聖民。在馬可福音 的曠野試探中「有野獸和耶 穌同在一處」,可能是暗指 但 7 中的獸與人子(聖民) 的碰面,是十分凶險的狀態。 如果以上的閱讀正確,則馬 可福音中的曠野試探就不 只是測試,而是聖民與撒但 的爭戰,是馬可福音日後種 種衝突的預演。耶穌作為錫 安的王,要擔當但以理書中 「人子/至高者的聖民」的 角色,將要被獸的角所勝, 交付邪惡的王一載、二載、 半載,然後才得「國度、權 柄,在天下諸國的大權(但 7:27)。 7

2.馬太/路加的試探預示 受難僕人的命運 馬太(和路加)刪去了 馬可的「有野獸與耶穌同在 一處」,但加入了「禁食」 四十天,這似是與摩西第二 次登西乃山寫法板的「四十 天不吃不喝」 (出 34:28)有 迴響。這主題配合馬太把耶 穌描繪成新摩西,帶領新以 色列從新壓制下解放(例如 摩西被法老追殺,耶穌也被 希律王追殺。摩西把百姓從 埃及救出來,耶穌也要將百 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馬太 把耶穌接受約翰施洗的時 候的天啟宣告,由「你是我 的愛子,我喜悅你」變為「這 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可 1:11;太 3:17) ,把私 人的領受變成公開的宣告。 上文提過馬太福音首兩次 的試探都衝着「你若是神的 兒子」,明顯針對天啟的信 息。路加基本上完全採用馬 太,只是把第二和第三試探 的次序倒轉,讓耶路撒冷成


為試探的終點,配合路加本 人將耶路撒冷鋪排到他要 敘述的故事的核心:路加福 音的故事乃由耶路撒冷再 到耶路撒冷,使徒行傳的故 事則由耶路撒冷到羅馬。不 少學者相信「我所喜悅的」 是指到以賽亞書中蒙揀選 的耶和華的僕人:「看哪, 我的僕人,我所扶持所揀選, 心裡所喜悅的!」 (賽 42:1) 這僕人是耶和華宣告要回 歸錫安後(賽 40) ,為作成 這 事 揀 選 的 ( 賽 41:8, 42:1)。這僕人要在地上設 立公理(賽 42:3) ,作眾民 的中保,作外邦人的光(賽 43:6),領以色列回歸,使 拜 偶 像 者 蒙 羞 ( 賽 42:16-17,43:8) ,耶和華要 使擄掠以色列的逃跑(賽 43:14),彷彿新的出埃及 (賽 43:16-17)。這僕人, 要承擔百姓的罪孽,成為贖 罪祭(賽 53:6,10) 。如果「心 裡所喜悅的」真的與賽 42:1 有關,則天啟的信息是宣告 耶穌要把錫安的王以及以 8

賽亞書蒙揀選的僕人,二者 融為一體,透過這兩個角色, 以色列要復興,列國要歸服 於耶和華。如果馬可在耶穌 的試探敘事中,刻意表達但 以理書的「人子」在耶穌使 命中的伏線,則馬太和路加 的曠野試探敘事,刻意表達 的就是「神的兒子」和以賽 亞書的「耶和華的僕人」的 伏線,回應天啟的信息。 在馬太福音後段,耶穌 預告自己要被交到耶路撒 冷的領袖手中受害被殺,然 後帶門徒登山,那時天啟再 次出現:「說話之間,忽然 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 們,且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 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 喜悅的。你們要聽他!』」 (太 17:5)在耶穌公開登場 (洗禮)和傳道事業預備結 束(受難)的關鍵時刻,馬 太福音都重覆這天啟信息, 顯示作者認為這信息相當 關鍵。如果我們比較三卷對 觀福音的登山變像的天啟 宣告,最早期的馬可和後期


的路加是「這是我的愛子, 你們要聽他。」重點是耶穌 作為以色列王,吩咐門徒要 聽從耶穌。馬太將登山變像 的天啟宣告與洗禮時的宣 告統一,把洗禮時天啟中的 賽 42:1 的「喜悅」保留着。 路加的抄本有異文「你是我 的兒子,我所揀選的,你們 要聽他。」(和合本採這異 文)這異文把賽 42:1 另一 個關鍵字「揀選」放進去。 以賽亞書的受難僕人主題 在馬太和路加被加強,這主 題在三次試探的敘事中亦 突顯出來。 (岔開一談,究竟福音 書作者從何得知耶穌在曠 野三次受魔鬼試探的故事? 按敘事的情節,當時除了耶 穌再沒有其他人。所以這些 故事只能由耶穌告訴他們。 但有人認為這些天啟和試 探故事只是由門徒杜撰,用 來表達他們日後對耶穌傳 道職事的理解。固然要完全 排除門徒日後為了向讀者 說明耶穌的身份而加進這 9

些經文線索,並不容易。但 耶穌本人如果曾經把自己 浸淫在舊約先知書中,他發 現自己被召演活以賽亞書 的受苦僕人的使命,也不是 沒有可能。如果耶穌曾受到 這感召,那麼他曾為此猶疑, 思想自己將遭遇的命運也 是可能的。假如門徒日後能 夠從耶穌的行動發現他跟 以賽亞書的受難僕人的關 係,我們有需要排除在耶穌 早期的思想和行動中,已有 這種意識存在嗎?讀者的世 界觀在此詮釋中扮演很重 要的角色。對於那些能肯定 某些人會認為自己的一生 與上帝的旨意有關係,對於 那些曾經歷異象異夢,或者 接受異象異夢存在的人,他 們較容易接受耶穌曾真實 經歷這些異象和試探。至於 這些試探是發生於耶穌內 心,還是帶肉身地發生在歷 史時空中,其實關係不大, 重點是試探對耶穌發出的 挑戰性。) 魔鬼既是針對「以色列


的王」的任務而試探/挑戰 耶穌,這些試探對「王」有 甚麼政治含意?

叫耶穌不是要保命,而是要 預備捨命,迎向死亡。神把 錫安的君王與受難的僕人 結合,魔鬼則設法把神所結 3.對以色列的王的三次試 合的分開。魔鬼挑戰耶穌的 探/挑戰 核心問題是:危難當前,王 的權力是用來自保,還是用 A・石頭變餅:危中自保 來保護別人?耶穌會是哪 食物是生存必須的。耶 一種王?他會像以色列國 穌禁食四十日過後,非常饑 以前的王嗎? 餓。在最需要保命的時候, 一位前香港立法會主席 他會先保全自己的性命嗎? 最近講了一句很有意思的 魔鬼建議耶穌可以變石頭 話:「好的領袖會把功勞歸 為麵包,充饑活命。 於團隊,把錯誤歸究自己。 耶穌若是錫安的君王, 壞的領袖把功勞歸於自己, 當危機來到時,他會不會優 把錯誤歸究下屬。」有權力 先考慮自己的安危?作為 的領袖,到底在遇到危機時 王者,會有一個疑問:「我 會保衛甚麼人?是優先顧 若不先自保,怎能繼續統 念自己的安全,還是優先承 治?」撒母耳記書裡掃羅王 擔別人的風險。一位要保命 為保護自己的王位,追殺神 的彌賽亞,就會捨棄別人。 所膏立的大衛。 神設立的權力,是用來保衞 耶穌回答魔鬼,說: 「人 沒有權力的人,而不是保護 活着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 有權力者自己。 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如 果天上來的聲音是拼合錫 B.聖殿下跳:顯權蔭庇 安君王和受難僕人,意思就 有人跟隨,才算是領袖。 是「神口裡所出的話」乃是 所以,你怎樣使一個未曾被 10


看成領袖的人,漸漸成為領 袖?就是你自己去跟隨他, 又叫人加入跟隨他。你怎樣 令一個領袖繼續作為領袖? 就是你繼續跟隨他,又繼續 呼籲人來跟隨他。你怎樣使 一個領袖漸漸不成為領袖? 就是你不去跟隨他,也叫人 不要跟隨他。當耶穌說, 「你 們聽見有話說⋯⋯,只是我告 訴你們⋯⋯」。這些話對當時 的領袖來說是何等討厭! 耶穌既要成為錫安的君王, 作百姓的領袖,他可以怎樣 爭取百姓的支持,怎樣吸引 百姓來跟隨他? 人家追隨某些領袖,有 時是因為有物質回報。例如 當人民肚餓時,你把麵包給 他。這種恩惠,造就了很多 政治領袖。所以有些獨裁者 會先把人民弄得半死,然後 再施一點恩惠,之後就有人 來支持他,說:「以前我們 饑餓,現在吃得飽足了。皇 上英明!」摩西為甚麼被百 姓怪責,就因為百姓以前在 埃及吃得好,有魚有肉,現 11

在耶和華差遣摩西把他們 由埃及帶去曠野,卻連充饑 的都沒有(出 16:3) 。的確, 在約翰福音 6 章,民眾因為 在五餅二魚的神蹟在曠野 吃飽,就想強迫耶穌作王, 又追尋耶穌的縱影,一直跟 踪到迦伯農。在迦伯農的會 堂裡,耶穌向他們說,「你 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 乃是因吃餅得飽。」 (約 6:26) 有人追隨領袖是因有物質 的回報。 但有些人追隨某位領袖, 不需要是已經得了回報。而 是當人發現某人原來有強 大的後台。魔鬼帶耶穌進了 聖城,叫他站在殿頂上,對 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 可以跳下去,因為經上記著 說:主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 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 在石頭上。」一個人在聖殿 的頂跳下來,他會跌死! (或者會吸引人拿手機 Facebook 直播)但如果耶穌 跳下來不但沒有死,反而有 天使來托着他,浮在空中,


像宮崎駿的動畫《天空之城 雷柏特》的女主角 Zita,靠 飛行石由天空慢慢降下。觀 眾看到她受到飛行石的「特 殊保護」,即時了解她有特 殊身份,乃是主角。故事後 來揭露她是雷柏特城的其 中一位皇室承繼者。當民眾 看得出你有 「強硬的後台」 , 就會來歸向你。雷柏特另一 位皇室承繼人卻是位野心 家,想倚靠雷柏特的強大科 技力量作後台,統治天下。 在不久前香港的特首選舉 中,許多選舉委員都因某位 候選人顯出了強大的後台 而紛紛公開表態支持。 魔鬼向耶穌表示:如果 你向百姓顯示你有「強硬的 後台」,人心就會歸向你。 耶穌不是也公開表示自己 是耶和華神所差來的嗎? 為什麼顯露一下後台會是 試探,究竟試探他甚麽?我 們須留意由聖殿跳下來而 不死,不只是顯示耶穌由誰 差來,而是顯示這差遣帶來 甚麼厲害的特權。這又回到

初衷,耶和華差遣耶穌作甚 麼,這職務會致死的嗎?魔 鬼叫耶穌追求無痛的差遣, 我們可以舉其他例子:禁食 卻不餓,被釘卻不痛,被殺 卻不死。二世紀的幻影說, 否認十架上的基督是真實 的肉身,因為他們認為真實 被殺的便不會是真的神的 兒子,神不會成為可敗壞的 肉身。今日香港,有權者再 要求特權,「特事特辦」好 像是潮流。香港特首的太太 涉嫌代女兒携行李闖機場, 事情擾攘,特首致電機場高 層涉嫌施壓,事後雖否認曾 施壓,但航空界和機場地勤 人員總工會都不接受這解 釋,事件引起香港社會很大 的鼓噪。特權令人回味,難 以抗拒,特別是當特權是用 來蔭庇你的時候。耶穌是不 是一個守得住初衷的王? 他的任務如果是作王及受 死,他會不會慢慢變成不肯 受死的王?尤其是當上這 種受保護的王時,也會有百 姓來支持他,而且可能還更 12


多。 2014 年 7 月 4 日,中國 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在首 爾大學的演講《共創中韓合 作未來、同襄亞洲振興繁榮》 中,這樣說:「加強人文交 流,不斷增進人民感情。以 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 交,勢去則傾﹔惟以心相交, 方成其久遠。國家關系發展, 說到底要靠人民心通意合。」 以利相交,是向人提供麵包。 以勢相交,是向人顯示後 台。

魔鬼的條件來成為錫安的 王呢?注意第二個試探和 第三個試探的環境條件是 剛剛相反的。第二個試探要 張揚,要人人都見到。若是 在極高的山,四處無人,耶 穌跳山而被天使所救,這是 沒有作用的,因為無人知道。 但是,如果第三個試探是擺 在聖殿的殿頂,叫人人都看 着耶穌拜魔鬼,這也是不行 的。這個試探必須是隱密的, 沒有人看到。魔鬼要求的, 是耶穌暗中拜一拜他,絕不 公開。為甚麼要在無人見到 C.人望高處:暗中背叛 的地方?因為這種事一被 在第三個試探中,魔鬼 揭發,就很麻煩。例如:香 向耶穌表示,他能夠把錫安 港最近有兩宗事件,都引起 君王的權力交給他,就是 公眾很大的反響。政府高層 「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 暗中改變了西九龍發展計 榮華」賜給耶穌。意思是: 劃,未經諮詢而推翻原定安 「我提供一條路,一條捷徑, 排,改為興建故宮博物館, 你可以不用走上受難的僕 事件曝光後成為政府的公 人的路,便能當上錫安的王! 關災難。另一宗事件是當立 只有一個很小的附帶條件。」 法會尚未處理好如何解決 人望高處,不擇手段, 「一地兩檢」的越界執法的 這是背叛的考驗。事成後, 法律問題前,高鐡已改變了 有誰會知道耶穌是因接受 原初的建制藍圖,加建羈留 13


室。當這新的建築藍圖被公 開,也搞得很麻煩。沒有事 情可以保證不會被公開, 「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 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 道的。」(路 12:2) 香港的歷史上,2010 年 5 月 24 日早上發生了一 件震動政界的事。當時香港 最大的反對黨的主席、副主 席,以及他們的一位資深立 法會議員,在中環文華酒店 上了一輛黑色豪華轎車,去 了干諾道西的「中央人民政 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 辦公室」。這政黨自從 1994 年成立後,一直被中央政府 視為反對派。這是他們第一 次與中央官員見面。但會面 卻是秘密進行的。事件曝光 後,民間對於這政黨與中央 官員接觸有不同反應。有些 認為接觸是好事,政治一定 涉及交涉。交涉也表示反對 派受到中央重視。有的人則 堅持絕不能接觸交涉。但也 有一定數量的人,認為關鍵 倒不是接觸或不接觸,而是

秘密地接觸,事件安排在暗 中進行。他們認為若不是事 件曝光,政黨會一直背着選 民行事。有很多過去支持這 政黨的選民認為這政黨失 信於他們。那一年的七一遊 行,演變為聲討這政黨的大 會。 「暗」是相當厲害的陷 阱。當別人看不見我時,我 是怎樣為人?在人面前,我 當然不會出賣朋友,也不會 拜魔鬼,但完全保密的話便 不同了。一個人的外表與裡 面,可以不一樣,傳道牧師 也可以是魔鬼的伙計。2012 年香港特首選舉,某候選人 當知悉他只獲得不足三百 票時,在鏡頭前仍難忍悲憤, 十分難過,因為他知道自己 被人背叛了。一些先前曾說 會投票給他的人,最後把票 投了給他的對手。中國教會 有這樣的個案。1983 出任香 港新華社副社長的李儲文, 以前一直是上海國際禮拜 堂的牧師。他在文革時,也 因教會牧師的身份受到批 14


鬥和酷刑。後來,他真的受 不了,便公開了自己的身份。 原來他一直是共產黨員,被 派入教會做思想工作。當然, 他公開身份後便沒有再受 到酷刑對待,但他也不能再 回到教會中工作,後來調到 香港新華社。一個人在沒有 別人看見的時候,他是甚麼 人便顯明出來。《禮記.中 庸》 :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懼乎其所不聞。莫現乎隱, 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 也。」儒家講「誠意」,真 誠。不是做給人看。做給人 看的話,當別人看不到就會 鬆懈。這就不是「誠意」 。 4.至於我們 這三個試探,是挑戰耶 穌要成為哪一種王,哪一種 「神的兒子」。昔日以色列 要求像列國一樣有王,「現 在求你為我們立一個王治 理我們,像列國一樣。」 (撒 上 8:5)以色列過去有很多 像列國一樣的王,耶穌會不 同嗎? 15

人生的試探/挑戰總是 扣着人生的目的和方向。 「冒險」是「安全」的試探, 「安全」也是「冒險」的試 探,你選甚麼,另一端就是 試探。 「好的」可能就是「更 好的」的試探。預苦期以耶 穌在曠野接受魔鬼三次試 探作為開始,沒有人生目的 的人,不容易察覺甚麼是試 探。可能對基督徒來說,當 今對我們最厲害的試探/ 挑戰,是使我們不去想我們 有甚麼人生目的:日常做做 禮拜,奉獻一點點收入,參 加一下聚會,便是基督徒的 生活。這種人生不需去想如 何服侍神,只讓人自以為比 別人少犯罪,便已經很有滿 足感。 回到耶穌的受試探,我 們會否認為:「魔鬼實在太 蠢了,耶穌又怎可能被你試 探?」但其實任何人,無論 品格如何高,過去如何堅定, 仍可以忽然被試探。平凡人 更不在話下。魔鬼不蠢,他 只須等候人的疏忽。一位香


港前任特首在上任前,曾表 示希望市民記得他是一位 清官。可惜當他在權力之中, 不用再向上級負責時,他便 收受不當的利益,結果最近 被法庭裁定有罪,被判入獄, 成為第一位入獄的前特首。 但耶穌受試探時卻仍未得 到群眾支持之前,甚至他還 未開始公開工作。為何魔鬼 選這個時候試探他? 香港每到選舉,都有很 多黑材料流出。曾有某政界 中人向記者透露,當他仍在 考慮是否參選時,他收到一 個電話,對方說絕不會公開 他的黑材料。提示不會公開, 就表示手裡掌握了一些東 西。這電話是政治恐嚇。黑 材料不一定是這人當公職 時發生的事,也可以是他未 當公職之前的事,甚至是屬 於跟公職無關的事。例如曾 有某特首候選人被揭有婚 外情,並生下了私生子;隨 後又再被揭住所違規僭建, 結果民意逆轉。(不過原來 後來當選的人,也同樣違規 16

僭建,並且自己更是一位測 量師。) 人在未得權力之前, 當仍然是藉藉無名的時候, 也不能輕率放任。我們的踐 行不斷塑造我們的品格,我 們的品格會轉化為第二本 性,在突發事件中我們的本 性便即時發揮作用,驅使我 們行動。 上面提到一些政治人物 的事例,不是作茶餘飯後的 話題,或是落井下石,或作 旁觀者。一來,這是因耶穌 受的試探既是王者的試探, 也是對一切統治者的探探, 二來,這是要提醒我們,如 果我們目前未有失足,不要 以為是因我們意志堅定,人 格高尚,其實只是因為我們 還未具備受到這些試探的 條件而已。但願我們謙虛自 省,不自高自傲。當你仍未 有權力時已扺不住,當擁有 權力時更抵受不住。在眾人 尚未留意你時,作為領袖所 需要的氣質就已經會被考 驗。你會不會是一位好領袖, 在你未成為領袖前已開始


決定。青年人們,你們將來 會在甚麼崗位辦事,會行使 甚麼權力,你目前並不知道, 但你們現在就要留心培養 自己的品格。你能否活出神 給你的召命,與你日常生活 中的操守有關。 教會領袖曾青黃不接, 很多人着意培訓領袖。但我 們也見到不少身處領袖崗 位的人,連做好一個人的素 質也未曾達到。權力使人腐 化,愈大的權力愈能腐化人。 今天的社會,不好好培育孩 子成為一個人,而是要提高 孩子的競爭力,培育他們成 為勝利者,這為社會埋下很 大的危機。有多少人只想做 王,只想享受權力的傲慢, 而欠缺為無權者服務的謙 虛態度?我們只是平凡人, 但人類受造,原是分享神的 管治(創 1:26)。好好做一 個人,其實並非無志氣。

17


二、不請自來的王者

「基督宗教」會在歷史 上出現,是因為在第一世紀 發生了一些事情,而最重要 的事,就是耶穌的死與復活。 棕枝主日揭開受難周的序 幕,以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 為主題,這故事皆記載於四 卷福音書。約翰福音與對觀 福音不同,耶穌在騎驢進城 之前已多次來往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的領袖也多次有 意 加 害 耶 穌 ( 約 5:18; 7:1,19,30-32; 8:20,37,59; 10:39;11:52-54,57;12:10 )。對觀福音則把耶穌與耶 路撒冷的相遇(包括耶穌的 聖殿行動),放到耶穌生平 的末段。但四卷福音書都表 示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城 18

後,過不了幾天,他便被耶 路撒冷城的領袖逮捕,先後 被猶太人和羅馬人審訊,最 後被羅馬人以「猶太人的王」 的罪名處死在十字架上。究 竟耶穌騎驢進城這件事對 耶路撒冷的領袖有甚麼含 意?這與耶穌的死有何關 係?對我們理解基督信仰 的主要聲稱,有沒有甚麼含 意? 1,君王進城 約翰福音描述有部份耶 路撒冷的民眾因拉撒路的 復活而信了耶穌(約 12:11) 當逾越節近了,人們開始討 論耶穌會不會也上耶路撒 冷過節(約 11:56)耶路撒 冷也有居民來到伯大尼看 耶穌。第二天,耶穌進城。 許多來耶路撒冷過節的外 地人,聽見耶穌來了,便拿 着棕枝去迎接他,喊着說: 「和散那!奉主名來的以 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 (約 12:12)民眾擁戴耶穌 為「以色列王」。耶穌得了


一個驢駒,就騎上了。對觀 福音的劇情有些不同,耶穌 是先騎驢,民眾才喊叫「和 散那」。馬可的記載中,耶 穌好像預先安排了驢駒,特 別要用這騎驢的舉動引發 民眾強烈的反應。這是說, 馬可的耶穌是有意鼓動民 眾,是向聖殿作出挑釁。約 翰解釋對於耶穌騎驢的事, 門徒當時還未明白,要等到 耶穌得了榮耀(即被殺及復 活)後,才明白撒迦利亞書 9:9 對這事的迴響: 「錫安的 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 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 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裏!他 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 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 著驢的駒子。」馬可在民眾 的呼喊聲中,有這說法: 「那 將要來的我祖大衛之國是 應當稱頌的!」(可 11:10) 突顯「大衛之國」的實現。 拿衣服鋪在路上,讓耶穌踏 上,像耶戶被擁為王的情節 (王下 9:13)。馬太的說法 是:「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 19

孫!」 (太 21:9)馬太突顯 「大衛的子孫」,即以耶穌 是王室的後裔,以正宗皇室 繼承者的身份進城。在路加 的版本中呼喊的是門徒,他 們說:「奉主名來的王是應 當稱頌的!」強調奉主名來 的是「王」(路 19:38)。路 加和約翰還有一點相似,兩 者都把耶穌騎驢進城之事, 與耶穌的神蹟掛勾(路 19:37) 。耶穌以「騎驢」的 姿態進城,刻意迴響撒迦利 亞書 9:9 的「錫安的王」 , 有民眾也擁戴耶穌為王。 約翰福音說上耶路撒冷 過節的人「拿着棕樹枝出去 迎接他」,這情節可能來自 每年修殿節所慶祝的事件: 馬加比革命者從希臘西流 基皇朝重奪耶路撒冷及聖 殿。按馬加比二書 10:7-8 「按著舉行帳棚節的儀式, 興高彩烈地慶祝了八天;回 想不久之前,過帳棚節時, 還像野獸一樣,藏在山上或 洞裏;為此他們都拿著花枝, 青枝和棕櫚樹枝,歌頌那位


賜他們能順利清潔聖殿的 天主。」(思高聖經)但馬 可記述的版本,民眾不是拿 着棕樹枝去迎接耶穌,而是 把樹枝鋪在地上,跟約翰福 音和馬加比二書有些不同。 如果當時的民眾真的有意 迴響馬加比革命的話,則耶 穌騎驢進城的行動的政治 意味甚高。二零一四年九月 廿六日,兩個香港學生組織 的成員要求行政長官選舉 加入公民提名,衝入稱為公 民廣場的政府總部東翼的 迴旋處,坊間稱為「重奪公 民廣場」。警方包圍學生, 引來大量市民湧來聲援,兩 天後引發歷時 79 天的佔領 運動。耶穌進城的時間接近 逾越節,逾越節是記念神藉 摩西帶領以色列離開埃及, 由外邦人的統治下解放出 來,成為耶和華的百姓。來 耶路撒冷過節的人,會有渴 望以色列在受羅馬控制的 大祭司和希律家族下解放 的加利利人。而耶穌作為一 位加利利人,如今以騎驢方

式進城,並有同行者擁戴為 王,對管治耶路撒冷的人來 說,這是一個極危險的訊號。 如果我們跳到故事的結束, 羅馬巡撫彼拉多以「猶太人 的王」的罪名把耶穌處死, 騎驢進城與釘十字架之關 係,呼之欲出。 還有一個歷史的補充。 耶穌由伯大尼到橄欖山,進 耶路撒冷,他是從東門進入。 而彼拉多在猶太人的大節 期,據約瑟夫的描述,是(夜 裡)由西邊帶兵進入維持局 勢穩定。這個東與西的對沖 進城,也可能反映耶穌對耶 路撒冷的一些意識。 2,約翰福音中的殺機 約翰福音 12:20-21 記 載耶穌進城後,與幾個希臘 人見面(指外省操希臘語的 猶太人,約 7:35) ,又與城 中的猶太人作些對話,「就 離 開 他 們 隱 藏 了 。 」( 約 12:36)約翰福音隨後記載 耶穌與門徒的晚餐,與門徒 談這世界的王、門徒群體的 20


聖潔合一等,然後耶穌便被 捕了。約翰福音沒有記載耶 穌進城後與人發生任何衝 突,但在此之前卻多次描述 耶穌與耶路撒冷的衝突和 猶太領袖對耶穌的殺機:  約翰福音二章,耶穌在 逾越節過節期間,推翻 聖殿買賣祭牲的檔子。 猶太領袖質詢耶穌行事 的權柄,要求耶穌給與 神蹟/記號。約翰記載 有百姓因耶穌所行的神 蹟而信了他(約 2:23) , 尼哥底母也談到耶穌在 耶路撒冷行了神蹟(約 3:2),但沒有記述耶穌 到底行了甚麼神蹟。  約翰福音五章,耶穌在 耶路撒冷,在畢士大池 治好病了卅八年的人, 而那天是安息日。耶穌 的辯解說「我父做事直 到如今,我也做事。」 猶太領袖「越發想要殺 他;因他不但犯了安息 日,並且稱神為他的父, 將自己和神當作平等。」

(約 5:18)耶穌稱神為 父,不是自稱為神。耶 穌隨後的講話,強調子 作父所作的。父把父所 要作的,分給子去作。 子就是父在地上的執行 人,是摩西律法所指向 的。無論如何,猶太領 袖認為耶穌越界,這事 牽起後來的殺機。  約翰福音七章開始提到 猶太領袖想殺耶穌。耶 穌暗暗上耶路撒冷過住 棚節,又與猶太人展開 辯論。耶穌強調自己的 教訓是與差他來的神一 致,他又質疑猶太領袖 無理加害自己,但猶太 領袖否認動了殺機,反 而指耶穌誣告他們,是 被鬼附的。耶穌再提到 他在安息日醫好一個人 (五章) ,並以在安息日 可行割禮辯護。耶路撒 冷的百姓有人懷疑是否 有官長開始相信耶穌是 彌賽亞(約 7:25-27)。 耶穌強調他自己才真認 21


識神,而耶路撒冷的領 的權柄。其中一個原因 袖和反對他的人,都不 是耶穌是外省加利利 認識神。有百姓信了耶 人。 穌,也有百姓因耶穌是  約翰福音八章,耶穌以 加利利人,排除他是基 光比喻自己(似是在光 督的可能性(約 7:40明節期間),又說:「你 43) 。法利賽人差人去捉 們若不信我是基督,必 耶穌,但差役沒有捉拿 要死在罪中。」 (約 8:24) 耶穌,「說:『從來沒有 講話後,有些人相信了 像他這樣說話的!』法 他(約 8:30)。耶穌再 利賽人說: 『你們也受了 說,他們要遵守我的道, 迷惑嗎?官長或是法利 便能得自由。事演變成 賽人豈有信他的呢?但 耶穌指斥猶太人的父是 這些不明白律法的百姓 魔鬼。於是猶太人稱耶 是被咒詛的!』內中有 穌是被鬼附的,是撒馬 尼哥底母,就是從前去 利亞人。耶穌再自稱, 見耶穌的,對他們說: 未有亞伯拉罕, 「我是」 。 『不先聽本人的口供, 猶太人便拿石頭要打死 不知道他所做的事,難 耶穌,耶穌躲藏,從殿 道我們的律法還定他的 裡出去了。(約 8:59) 罪嗎?』他們回答說:  約翰福音九至十章,耶 『你也是出於加利利嗎? 穌又在安息日醫好了一 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 個生下來便瞎眼的人。 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 有法利賽人認為耶穌雖 (約 7:46-52)耶路撒 然行神蹟,但不守安息 冷城的百姓,因耶穌起 日,所以不是由神而來 了紛爭,而大部份官長 的,又有人認為罪人不 和法利賽人不接受耶穌 能行這樣的神蹟(約 22


9:16-17)。耶穌與猶太 身份再引起關注: 「耶穌 領袖的糾紛到了這個時 在殿裏所羅門的廊下行 候, 「猶太人已經商議定 走。猶太人圍著他,說: 了,若有認耶穌是基督 「你叫我們猶疑不定到 的,要把他趕出會堂。」 幾時呢?你若是基督, (約 9:22)因瞎子認為 就明明地告訴我們。耶 耶穌是由神那裡着來的, 穌回答說: 「我已經告訴 猶太領袖便把瞎子趕走。 你們,你們不信。我奉 耶穌遇見瞎子,向他表 我父之名所行的事可以 露自己就是「神的兒子」, 為我作見證;只是你們 瞎子便信了耶穌(約 不信,因為你們不是我 9:35-38)。耶穌趁機表 的羊。」(約 10:23-26) 述: 「我為審判到這世上 當耶穌後來說「我與父 來,叫不能看見的,可 原為一」 ,猶太人便拿石 以看見;能看見的,反 頭打他, 「是為你說僭妄 瞎了眼。」耶穌講了羊 的話;又為你是個人, 圈的比喻,指羊能認出 反將自己當作神。」 (約 牧人,跟從牧人,不會 10:33) 耶穌用詩 82:6 跟從其他人的聲音,反 替自己辯護,指「父所 倒會逃跑。比喻中的賊、 分別為聖、又差到世間 強盜,就是指耶路撒冷 來的,他自稱是神的兒 的領袖。盜賊來進行破 子」並無不妥(約 10:36) 壤,要害命,牧人來叫 「他們又要拿他,他卻 羊得生命。對話再以猶 逃出他們的手走了。」 太人因耶穌是否來自神 (約 10:39) 而起紛爭告終(約  約翰福音十一章,耶穌 10:19-21)。 使拉撒路復活,這神蹟  耶穌在修殿節,耶穌的 令很多耶路撒冷的人信 23


耶穌就是基督,祭司長 和法利賽人聚集公會, 說: 「這人行好些神蹟, 我們怎麼辦呢?若這樣 由著他,人人都要信他, 羅馬人也要來奪我們的 地土和我們的百姓。」 (約 11:47-48)從那日 起,他們就商議要殺耶 穌。 (約 11:53)這事牽 涉到被羅馬鎮壓的危機, 意思是若耶穌被民眾認 同是彌賽亞(基督) ,羅 馬人會認為這是一次猶 太革命。 這些事前的衝突,以及 耶穌騎驢進城的事件,促使 聖殿的領袖捉拿耶穌。約翰 福音記載耶穌在彼拉多前 受審,彼拉多的問題是: 「你 是 猶 太 人 的 王 嗎 ? 」( 約 18:33,37)猶太領袖要求彼 拉多處死耶穌時,罪狀是: 「我們有律法,按那律法, 他是該死的,因他以自己為 神的兒子。」 (約 19:7)這 對話顯示耶穌與猶太領袖 24

的衝突,不是單純因為耶穌 沒有遵守律法(安息日), 而是他的自稱 (神的兒子) 。 耶穌在約翰福音裡一直自 稱是「神的兒子」,約翰福 音也稱耶穌為神的「獨生 子」。耶穌以自己為父神在 地上的代表,行父所行的, 說出從父所聽的,作父所差 的。耶穌的神蹟(醫治,使 人復活),愈來愈吸引民眾 支持他。愈來愈多民眾視耶 穌為「基督/彌賽亞」(約 7:41; 9:22; 10:24),猶太 領袖擔心隨時引發革命,羅 馬人便會來鎮壓,安定繁榮 的日子便將消失。 猶太領袖與耶穌的衝突, 最終聚焦在耶穌的「王者」 身份上。約翰福音在耶穌與 門徒進城後的晚飯中,三次 提 到 「 這 世 界 的 王 」( 約 12:31;14:30;16:11)這世 界的王要被趕出去,要被審 判。這事的結果卻是耶穌以 「猶太人的王」的罪名被處 死。約翰要表達的是,雖然 在表面上,這世界的王完全


勝利。(羅馬皇帝自稱神的 長和文士聽見這話,就 兒子。約翰福音裡,耶穌才 想法子要除滅耶穌,卻 是神的兒子。)但耶穌從死 又怕他,因為眾人都希 裡復活,並賜下聖靈,這世 奇 他 的 教 訓 。 」( 可 界的王敗陣,耶穌登基了。 11:18//路 19:47-48) 耶穌進城所為何事?約翰  祭司長、文士、長者來 福音的答案是,耶穌以王的 質問耶穌的權柄, 「問他 身份進城,打敗這世界的王, 說: 「你仗著甚麼權柄做 將永生賜給凡信他的人。耶 這些事?給你這權柄的 穌進城而多次被棄絕,最後 是誰呢?」 (可 11:28// 被殺,充份演繹序言中的這 太 21:23//路 20:2) 段話: 「他到自己的地方來,  耶穌說凶惡園戶的比喻 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凡接 抨擊猶太領袖(可 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 12:1-12),指這些領袖 他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 會奪取葡萄園,拒絕先 兒女。」(約 1:11-12) 知,也把園主的兒子殺 掉。但園主會把園子奪 3,對觀福音中的殺機 回,轉給別人。 「他們看 對觀福音在耶穌騎驢進 出這比喻是指著他們說 城後,記述了耶穌與耶路撒 的,就想要捉拿他,只 冷領袖的衝突。馬太和路加 是懼怕百姓,於是離開 都依馬可的次序記述這些 他走了。」(可 12:12) 衝突故事。衝突的主題都圍  法利賽人和希律黨人來 繞耶穌對猶太領袖的挑戰, 試探耶穌,問他可不可 以及他們對耶穌權柄的挑 以納稅給羅馬王(可 戰。 12:13-17// 太 22:15 推翻聖殿檔子,引用聖 22//路 20:19-26)。這 經指摘聖殿變質。 「祭司 明顯是一個要拿下耶穌 25


的政治陷阱,針對耶穌 實在不錯;除了他以外, 作為王/彌賽亞的聲稱。 再沒有別的神;並且盡 假如耶穌同意向羅馬納 心、盡智、盡力愛他, 稅,他就自我推翻自己 又愛人如己,就比一切 是王/彌賽亞。 燔祭和各樣祭祀好的  撒都該人挑戰耶穌關於 多。」耶穌見他回答的 復活的問題。在第一世 有智慧,就對他說: 「你 紀,復活的信念鼓勵革 離上帝的國不遠了。」 命者不屈於羅馬及其他  耶穌主動拋出大衛的謎 異教政權。政權雖可以 語,引用詩 110:1,問: 殺人,但神會使忠心於 「文士怎麼說基督是大 祂的百姓復活(馬加比 衛的子孫呢?大衛被聖 二書 7 章) 。撒都該人不 靈感動,說:主對我主 信復活,也是當時聖殿 說:你坐在我的右邊, 祭司系統的持分者。 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  文士向耶穌討教最大的 凳。大衛既自己稱他為 誡命(可 12:28-34)。 主,他怎麼又是大衛的 這故事在馬可裡是一場 子 孫 呢 ? 」( 可 討論,而不是惡意的挑 12:35-37)耶穌要提出 戰,馬太和路加則看成 基督是高高在上的王者, 是試探。馬可借耶穌與 不受當時猶太領袖對大 文士之間的對答,指出 衛式彌賽亞的想像限制, 聖殿的獻祭並不是誡命 這與耶穌理解自己的命 的核心,把日常生活對 運有關。人子要先被交 神對人的態度看成進神 出殺害,但三天後會興 國的關鍵,效果是將聖 起(興起也可指復活)。 殿的地位邊緣化。文士  耶穌譴責文士(可 說: 「夫子說上帝是一位, 12:38-40) ,這部份在馬 26


太福音有很大的擴張 (太 23:1-36) 。馬可把 耶穌譴責文士「侵吞寡 婦的家產」 ,作為貧寡婦 投入兩個小錢的引言, 顯出聖殿的運作,其實 正壓迫貧窮人。 這些衝突故事放在耶穌 騎驢進城及被捕之間,突顯 耶穌和猶太領袖之間的互 相排斥。耶穌推翻聖殿擋子, 預言聖殿被毀,對談間稱讚 一位把祭祀的地位放邊的 文士,指出聖殿在操作上產 生的欺壓,以凶惡園戶比喻 指斥猶太領袖的非法性,這 都註釋耶穌以王的姿態騎 驢進城的含意。這王要來審 判變了質的聖殿和她的管 理者。至於猶太領袖,就處 處抵擋這位不速之客,質問 他的權柄從何而來,挑戰他 對復活的信念,以納稅問題 挑戰他 「以色列王」 的身份。 這雙方的敵意,聚焦在大祭 司的審訊中。大祭司問耶穌 說:「你是那當稱頌者的兒 子基督不是?」耶穌說: 「我 27

是。你們必看見人子坐在那 權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 雲降臨。」大祭司就撕開衣 服,說:「我們何必再用見 證人呢?你們已經聽見他 這僭妄的話了。你們的意見 如何?」他們都定他該死的 罪。(可 14:61-64)他們把 耶穌解送到彼拉多那裡,要 求彼拉多處死耶穌。最後, 耶穌以「猶太人的王」的罪 名被處決。 約翰福音的殺機由耶路 撒冷的安息日爭議引發,再 發展成抨擊耶穌被鬼附。這 些爭議在對觀福音的加利 利故事中也出現,雖然事件 和場景不同,但主旨相同。 法利賽人(和希律黨人或文 士)因耶穌在安息日治病, 動起殺機 (可 3:6//太 12:14 //路 6:11) ,耶穌則辯說「人 子也是安息日的主」。當耶 穌宣告癱子的罪被赦免了, 引來非議,被指摘說了僭妄 的話(可 2:7//太 9:3//路 5:21),耶穌卻說「人子在 地上有赦罪的權柄」。文士


(或法利賽人)指摘耶穌被 別西卜附着,靠鬼王的能力 趕 鬼 ( 可 3:22,30// 太 12:24) 。對觀福音在加利利 的衝突中顯露這些爭議,突 顯耶穌與耶路撒冷聖殿的 衝突是圍繞「以色列的王」 而起,最後引致他的被捕與 被殺。

你是不是那要在錫安作王 的神的兒子,來帶領以色列 脫離異教政權統治的彌賽 亞。大祭司和猶太領袖當然 不會期望彌賽亞要來被罪 人處死以替以色列贖罪。這 並不是那時候猶太人對彌 賽亞的期望,而是由耶穌的 門徒提出的嶄新詮釋。 可能使基督徒感奇怪的, 4,以色列王政治不中立 是在整個耶穌騎驢進城到 棕枝主日記念耶穌以王 被處死的敘事中,耶穌被政 的姿態騎驢進城,最後被殺。 治謀殺是主線,而受難節記 基督徒相信耶穌被殺後第 念耶穌替世人贖罪(坊間多 三天復活,整個基督教信仰 讀成「頂罪」,即香港人說 都聚焦在耶穌的死和復活 的「頂包」)的論述,卻幾 之上。福音書講述的故事, 乎不見踪影,或只是零碎地 是耶穌挑戰聖殿的地位,但 以經文註釋的方式補充。耶 又被支持的百姓視為彌賽 穌也不似一個以和為貴的 亞,被猶太領袖視為危險人 溫馴傳道者,不是來說說幾 物,於是轉交羅馬人處死。 則智慧的箴言或比喻,或來 馬可福音裡,當大祭司問耶 醫治病人;他乃是衝着聖殿 穌:「你是那當稱頌者的兒 權貴說話,挑戰他們的權柄 子基督不是?」他不是問耶 和正當性,被視為煽惑民眾 穌,你是不是三一上帝的第 而惹動當權者的殺機。早期 二位聖子,以無罪之身來世 教會傳揚耶穌救贖世人,是 界贖世人的罪,使人死後可 相當清楚的。但耶穌以「以 以上天堂?他乃是問耶穌, 色列的王」的身份進場受死, 28


卻也是非常堅實的福音書 觀點,並且早在記載耶穌的 出生時已埋下伏線。馬太福 音記載耶穌的誕生,令從東 方來的幾位博士(星象家) 到耶路撒冷尋訪,「那生下 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哪裡? 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 來拜他。」 (太 2:2)馬太的 家譜中,「從亞伯拉罕到大 衛共有十四代;從大衛到遷 至巴比倫的時候也有十四 代;從遷至巴比倫的時候到 基督又有十四代。」 (太 1:17) 顯示馬太以結束巴比倫被 擄作為基督降生的標記。路 加也同樣有這個意圖,祭司 撒加利亞被聖靈充滿後說 預言,其中有:「在他僕人 大衛家中,為我們興起了拯 救的角,正如主藉著從創世 以來聖先知的口所說的話, 拯救我們脫離仇敵和一切 恨我們之人的手,向我們列 祖施憐憫,記念他的聖約- 就是他對我們祖宗亞伯拉 罕所起的誓-叫我們既從 仇敵手中被救出來,就可以 29

終身在他面前,坦然無懼地 用聖潔、公義事奉他。」 (路 1:69-75) 耶穌是大衛後裔, 要從仇敵解放以色列的彌 賽亞。路加福音描述耶穌的 門徒革流巴對耶穌忽然被 殺頓感錯愕: 「他是個先知, 在上帝和眾百姓面前,說話 行事都有大能。祭司長和我 們的官府竟把他解去,定了 死罪,釘在十字架上。但我 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 民 的 就 是 他 ! 」( 路 24:19-21)耶穌之死怎樣與 贖罪連結,在「救恩與王者 之勝利」一文會再述。我們 如今先反省這個救贖與政 治的摻合現象。 許多基督徒聽到「耶穌 基督是主」,即想到祂為我 們贖罪,是我們個人的救主 和生命之主。但「耶穌是主」 作為初代教會的認信(羅 10:9,林前 12:3,林後 4:5, 腓 2:11) ,原是主權的認受, 表示自己服在耶穌的權柄 下,承認耶穌是萬王之主, 不只是「個人」的「生命」


之主。主權的認信是最基本 的認信, 「神將他升為至高, 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 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 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 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 「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 歸與父神。」 (腓 2:9-11) 耶穌作為被羅馬處死的政 治犯,卻被他的門徒稱為萬 王之王,這是初信教會最吊 詭的宣告:「我們卻是傳釘 十字架的基督/彌賽亞,在 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 為愚拙。」(林前 1:23)十 字架隱藏了神的智慧,「就 是神在萬世以前,預定使我 們得榮耀的。這智慧世上有 權有位的人沒有一個知道 的,他們若知道,就不把榮 耀的主釘在十字架上了」 (林前 2:7-8)十字架的道 理,就是猶太門徒和外邦門 徒透過耶穌基督被處死所 達成的事而得榮耀。 「榮耀」 帶有王權的含意,整個論述 都帶有政治意義。 基督信仰由起初就帶有 30

政治含意。耶穌是「主」, 是超乎萬名之上的名,是天 上地下無不屈膝承認的主。 沒有不帶政治含意的基督 信仰,基督徒的責任是重新 把基督信仰的政治含意發 掘出來,與社會中其他政治 信仰對衡,而不是淨化信仰 中的政治含意。有些基督徒 把十字架視為處理個人罪 孽與刑罰的方法,忽視了十 字架是處決亂黨(「猶太人 的王」)的刑罰,也忽視了 基督信仰對「耶穌作王」的 宣認,「背十架」就是「作 亂黨而被處死」的意思,不 只一般的受苦頭。有的基督 徒主張教會應多講信、望、 愛,少講政治,但這種跟政 治切割的「信、望、愛」, 其實是被世人「淨化」了的 基督信仰。去掉基督信仰中 的政治含意,把政治全然交 付於世俗社會,叫教會專心 治理靈魂的事,這不是基督 信仰,而是宗教政策。像昔 日的耶路撒冷不歡迎不請 自來的耶穌,要除掉這位不


速之客,今天有些世俗主張 也不歡迎 「宗教」 介入政治, 要市民先脫下自己的「宗教 信念」才准許進入政治範疇。 他們認為資源分配的倫理、 婚姻家庭的倫理、權力制衡 的倫理,都應從非宗教的角 度來研判。宗教立場毫無妥 協餘地,只有衝突的下場。 政治須遠離宗教,才有協商 的出路。宗教須遠離政治, 才不會壓迫異己。他們忘記 了在國族主義和無神論政 權下發生的政治衝突與逼 害,並無異於歐洲的宗教政 治。吊詭的是,有基督徒為 保護基督信仰的純淨,免被 政治污染,主張教會堂會應 有意識地保持政治中立,不 作任何政治表態,認為宗教 跟政治無關。這種政治中立, 或許要比昔日英式公務員 隊伍更中立。這其實是要求 信徒群體擁抱一種叫「中立」 的政治立場,把受造世界交 給政府、政黨、財團去治理。 基督徒個人當然也可能會 在政府、政黨、財團中工作, 31

但基督徒會否只服膺這些 團體的運作邏輯與政治觀 點, 「受人錢財,替人消災」 , 「打好這份工」?小市民基 督徒既不在這些世俗單位 內工作,他們有沒有政治參 與呢?信徒群體/地方堂 會作為一個民間組織,在社 會的政治經濟運作上,有沒 有信仰角色?崇拜的宣講、 公禱的內容、主日學的教導, 要如何對基督信仰以及所 處身的社會作出反思和教 導?怎樣面對信徒群體內 部對這許多議題的不同意 見?以上這些問題,無疑也 十分複雜,但出路絕不是淨 化基督信仰中的政治含意, 隔絕於社會上的政治經濟 糾紛,而是反省教會作為教 會自身所持守的政治遠象 (例如在創造論、基督論、 教會論、終末論等的政治含 意),不斷對自己目前的政 治信念進行信仰批判,在內 部不同肢體之間進行開放 的聆聽與對話。香港的雨傘 運動把政治意識推到新高,


但地方堂會裡對政治和權 力的反省,卻遠遠落後於形 勢。 地方堂會迴避反省政治 和權力課題,不代表地方堂 會裡便不會「搞政治」。作 管治的不只是政府,地方堂 會中也會遇到管治上的課 題,例如領袖的產生與權力 更替、議會過程、資源分配 的課題、紀律的課題等。地 方堂會就是一個小社會,有 它自己的「小政府」 。牧師、 傳道、長老、執事等等,在 許多地方堂會往往就是「統 治者」(雖然這說法一點也 不討好,也有信仰上的毛 病)。我們若不從信仰來反 省政治和權力課題,可能只 表示我們已慣於從外面引 入政治和權術。信徒群體中 當出現紛爭時,我們的處理 方法,會不會是從世俗政府、 管理公司、或法庭學來的? 要求政府操作透明、對市民 負責的人,當自己管治時可 能很不透明。主張基督徒應 順服掌權者的人,當自己對 32

教牧長執不滿時,做法和態 度也可能與社運抗爭者無 異。這些政治操作本身未必 就不符合基督信仰,需仔細 審視判斷,但認為政治要跟 基督信仰脫勾卻是大錯。約 翰福音在耶穌騎驢進城到 耶穌被捕之間,竟用了四章 聖經談論信徒群體的特質 (約 13-17) 。教會群體本身 如何在異教社會中存在,本 身就是一個政治課題,也是 神學課題。昔日耶路撒冷不 歡迎耶穌來作王,今天的地 方堂會,會不會也不歡迎耶 穌來作王?香港教會必須 趕緊深切反省「耶穌作王」 的踐行意義。當世界看見王 時,他們想起彼拉多,或奮 銳黨,有些基督徒也只有這 兩種想像。但耶穌以撒迦利 亞書的王的方式進入耶路 撒冷,是帶來和平,除掉戰 爭的弓。他要向列國講和平 (亞 9:10) ,而不是講中立。 耶穌的政治不同於世界的 政治,但仍然是政治。


三、召門徒同死的王者

10:45b[ 或 有 暗 示 ] ; 太 8:17[直接引用];約 12:38 [ 直 接 引 用 ]; 彼 前 2:2425[直接引 用];徒 8:3233[直接引用];耶穌受難敘 事的情節貼近賽 53,如耶穌 被藐視,受鞭打,不開口等 1.由受難節到贖罪理論 等,以及直接引用賽 53 註 設立聖餐日和受難節, 解耶穌之死);以及一些新 圍繞着耶穌受難的事蹟,觸 約書信裡對耶穌之死的解 及基督信仰最核心的課題。 釋: 「神的兒子彌賽亞耶穌為  「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 何死在十字架上?」基督徒 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裏 對這問題的一個答覆,是耶 面成為上帝的義。」(林 穌代替我們受罰而死。因為 後 5:21) 我們犯了罪,得罪了上帝,  「耶穌被交給人,是為我 而我們若非有耶穌替我們 們的過犯;復活,是為叫 贖罪,我們就要受到上帝嚴 我們稱義。」 (羅 4:25) 厲的審判。罪的工價乃是死,  「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 所以神必須處死犯罪的人, 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 但神又很愛我們,所以神差 的,為要引我們到神面 耶穌來代替我們被殺。神看 前。」 (彼前 3:18) 見耶穌替我們頂罪,死了,  「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 於是不再追究我們。這是在 缺了神的榮耀;如今卻蒙 香港的基督新教中最流行 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 的解釋。它的聖經根據是早 救贖,就白白地稱義。」 期基督徒用以賽亞書 53 章 (羅 3:23-24) 來解釋耶穌之死。例如,可 33


這個解釋最初由主後十 一世紀的主教安瑟倫較系 統地整理,但要到宗教改革 後透過改革宗的神學才成 為新教裡的主流。從二千年 教會歷史發展看,這說法是 頗後期才出現。由於香港華 人基督教會所承受的信仰, 基本上都是從改革宗的教 會帶過來的,很多基督徒對 其他的看法相當陌生。

天使降臨的時候,也要把 那人當作可恥的。」(可 8:34-35,38)  「我所喝的杯,你們也要 喝。我所受之洗,你們也 要受。」(可 10:39)

2.耶穌之代死與同死 我們可以反省以下問題: 如果耶穌在十字架上代替 百姓受死(使百姓不用死) 就是耶穌對十字架唯一的 理解,那麼耶穌怎麼又會呼 召門徒與他同死? 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 捨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 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 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 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 的,必救了生命。…凡在 這淫亂罪惡的世代,把我 和我的道當作可恥的,人 子在他父的榮耀裏,同聖 34

我希望補充另一邊的故 事。在大公教會的歷史裡, 對神兒子耶穌基督之死的 主要解釋是爭戰與勝利: 「神的兒子彌賽亞耶穌,戰 勝了仇敵魔鬼,釋放受魔鬼 支配的子民。」 我稍為描述這兩個說法 如何影響我們對耶穌在十 字架上之死的思考。 我們所熟悉的說法,是 耶穌代替我們受死。針對的 是宇宙刑法被滿足,關注犯 法者在犯事後作出的補償, 處理我怎樣面對觸犯了刑 法而無法承擔嚴重後果的 困局。用今日的語言來說, 是屬於道德和法律的範疇, 關於「罪疚與補償」 。


歷史裡的主流說法,是 爭戰,是勝利,是針對神的 主權與統治,是正邪之戰。 用今日的語言來說,是政治 性的範疇,關於「罪惡權勢 的傾覆」。 大公教會歷史的主流理 解可以用耶穌本人所引用 的但以理書 7 章的「人子的 異象」作代表,安瑟倫及後 期對他的修訂方案,可以用 以賽亞書 53 作代表。

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 並且被殺,過三天復活。」 耶穌明明地說這話,彼得 就 拉 著 他 , 勸 他 。( 可 8:31-32)  於是教訓門徒,說:「人 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裏,他 們要殺害他;被殺以後, 過三天他要復活。」門徒 卻不明白這話,又不敢問 他。(可 9:31-32)  「看哪,我們上耶路撒冷 去,人子將要被交給祭司 長和文士,他們要定他死 罪,交給外邦人。他們要 戲弄他,吐唾沫在他臉上, 鞭打他,殺害他。過了三 天 , 他 要 復 活 。 」( 可 10:33-34)〔這第三次預 告也可能採用了賽 53,見 附錄的討論。〕

3.人子與義僕 在馬可、馬太、路加福 音裡,耶穌三次向門徒解釋 自己要上耶路撒冷,被殺, 然後復活。門徒理解他上耶 路撒冷是接受榮耀,雅各和 約翰來找耶穌,請求耶穌 「賜我們在你的榮耀裡,一 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 左邊」 (可 10:37)。

這位「人子」是誰?耶 穌是否只是引述但以理書 的典故,論到某位人物?很 多解經家都認為「人子」是 耶穌的自稱,耶穌在醫治癱 子時說「叫人知道人子在地

讓我們看看馬可福音裡 的預告受難的經文:  從此,他教訓他們說: 「人 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 35


上有赦罪的權柄」 (可 2:10), 天邊,都招聚了來。」 (可 「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 13:26-27) (可 2:28)。他又曾說「狐  「大祭司又問他說:「你 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 是那當稱頌者的兒子基 但人子沒有枕首的地方」 督不是?」耶穌說:「我 (太 8:20)。至少彼得認為 是。你們必看見人子坐在 耶穌就是「人子」,所以他 那權能者的右邊,駕著天 在耶穌第一次預告人子必 上 的 雲 降 臨 。 」( 可 須受許多的苦後,便上前勸 14:61-62) 退耶穌。 所以我們頗肯定,馬可 耶穌不單提到「人子被 福音的耶穌是從但 7 的「人 交出」、「受死」,也同時提 子受難後得勝」異象來理解 到人子「得勝」 、 「得榮耀」 。 自己上耶路撒冷受死。 例如:  「凡在這淫亂罪惡的世 代,把我和我的道當作可 恥的,人子在他父的榮耀 裏,同聖天使降臨的時候, 也要把那人當作可恥的。」 (可 8:38,這是緊接在人 子受害後說的,受害與得 榮耀一氣呵成。)  「他們要看見人子有大 能力、大榮耀,駕雲降臨。 他要差遣天使,把他的選 民,從四方,從地極直到 36

但 7 的「人子受難後得 勝」的異象大概是這樣的: 但以理看見異象:一頭又一 頭的獸,獸有角,狂囂,張 牙舞爪,破壞殺戳。接着但 以理看見天上的寶座。當地 上的小角仍然不知死活作 惡之際,獸的權柄忽然就被 奪去,有一位像人子的來到 神面前,得勝,掌權,有永 遠的國。  「那時我觀看,見那獸因 小角說誇大話的聲音被


殺,身體損壞,扔在火中 必交付他手一載、二載、 焚燒。其餘的獸,權柄都 半載。然而,審判者必坐 被奪去,生命卻仍存留, 著行審判;他的權柄必被 直到所定的時候和日期。 奪去,毀壞,滅絕,一直 我在夜間的異象中觀看, 到底。國度、權柄,和天 見有一位像人子的,駕著 下諸國的大權必賜給至 天雲而來,被領到亙古常 高者的聖民。他的國是永 在者面前,得了權柄、榮 遠的;一切掌權的都必事 耀、國度,使各方、各國、 奉他。」(但 7:24-27) 各族的人都事奉他。他的 權柄是永遠的,不能廢去; 比較但以理所見的,與 他的國必不敗壞。」(但 天使後來的解釋,聖民似是 7:11-14) 異象中出現的「一位像人子 的」。我們將這些線索連起 但以理看見這異象,不 來,耶穌認為自己與門徒必 明白,又害怕。接着有天使 須「背十架」上耶路撒冷, 向他解釋。獸乃帝國,角乃 在那裡聖民(耶穌及門徒) 帝國的王,而其中一王會向 會被交出,被獸的小角所折 至高者的聖民施害。聖民會 磨一載二載半載後(過三 被交出,受難,一載,二載, 天?)獸和角便被上帝審判, 半載。 (載是時間) 權柄被奪去,而至高者的聖 民便得到國度,權柄,和萬  「至於那十角,就是從這 國。耶穌在客西馬尼的園子 國中必興起的十王,後來 裡,吩咐門徒與他一同儆醒, 又興起一王,與先前的不 而不只是他一個人儆醒,是 同;他必制伏三王。他必 因為耶穌預料聖民(自己與 向至高者說誇大的話,必 門徒)要一同被交出,但門 折磨至高者的聖民,聖民 徒卻懵然不知。雖然在神的 37


保守下,劇情中原本的「聖 民」被交出,受折磨,卻只 由 「人子」 耶穌一人來完成, 其他門徒沒有被殺。

2. 四卷福音書,都保留耶穌 以「人子」自稱。耶穌若 採用這自稱,也可能反映 出但 7 對耶穌的自我意 識的影響。 3. 施洗約翰被捉拿處決,耶 穌既有意識延伸約翰的 工作,他也有理由相信自 己會步向約翰的下場。路 加福音保留了一個故事, 說處決施洗約翰的希律 想要殺耶穌,有法利賽人 通風報信,着耶穌小心 (路 13:31)。耶穌在耶 路撒冷講的凶惡園戶比 喻也暗示耶穌認為自己 會被殺害(可 12:8) 。耶 穌預料自己被政權殺害 一點也不出奇。 4. 用但 7 來解釋耶穌之死, 散佈很廣,滲透很深,形 式很多,必是很早期、很 權威的傳統。 A.不僅馬太與路加都沿 襲馬可,採納耶穌引 述但 7 的說法,連約 翰著作(約翰福音與 啟示錄) ,都散滿着但

[Excursus] 在這裡我稍為岔開一點, 討論一個歷史耶穌和文本 的問題:「如果耶穌真的曾 作這樣的預言,門徒後來怎 可能對耶穌復活完全不作 期望?有些人猜測這些預 言其實是基督徒為突顯耶 穌有超凡的預知能力而杜 撰的,又或者是後人安插的 情節,用來解釋耶穌之死並 非一宗政治意外。」 對此懷疑我提出一些看 法: 1. 福音書以外,新約著作中 以「人子」來稱呼耶穌, 絕無僅有(徒 7:56) 。 「人 子」這稱呼不是初代門徒 用來稱呼他們相信已經 復活了的耶穌的稱號。若 是初代門徒創作的故事, 為甚麼會稱耶穌為「人 子」? 38


7 的脈絡。約翰福音以 我們稱義」 (羅 4:25) , 耶穌被掛在十架上被 同樣是但 7 的人子被 殺,說成被舉起得榮 「交出」 ,以「被交給 耀,彷彿是登基作王 人」表示「被殺」。 (約 3:14) ,這是約翰 D.保羅關於「主再來」 挪用但 7 的異象。這 的經文,都挪用人子 種發揮不是來自馬可 來臨的場景(腓 3:20; 福音。 帖前 1:10, 4:15-16; B.馬太福音結尾耶穌得 帖後 2:1) 權柄並差遣門徒使萬 5. 馬可的預言版本令人尷 國歸服,路加福音的 尬。在馬可福音裡耶穌預 結尾耶穌升天,都不 言自己「過三天復活」, 是來自馬可福音,卻 但馬可的故事卻說耶穌 仍然是使用但 7 的典 在第三天復活(其實前後 故。 還不足四十八小時。週五 C.保羅論聖餐時,提到 下午斷氣,即在週五當日 他由比他更早的信徒 結束前死亡;週五傍晚至 中所領受的,源於耶 週六傍晚全日,週六傍晚 穌本人的說法: 「我當 至主日清晨前便復活。) 日傳給你們的,原是 這與保羅在林前 15:4 提 從主領受的,就是主 到,他從前由前人所領受 耶穌被賣的那一夜…」 的福音信息吻合: 「(耶穌) (林前 11:23)。這裡 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 的「被賣」 ,就是「被 活了」。這第三天復活的 交出」 ,正是但 7 的情 信息,在五十年代保羅到 節。又例如「耶穌被 哥林多傳道之前已經被 交給人,是為我們的 固定,若保羅是在三十年 過犯;復活,是為叫 代從門徒接收這信息,則 39


這固定的形式更是在三 十年代已經出現。馬可敘 事中出現的預測誤差,馬 太和路加都「修正」了, 他們說耶穌預告自己「第 三日復活」。其實馬可的 耶穌很可能是按但 7 的 一載、二載、半載來說「過 三天」,但耶穌復活後, 這個文學上的「三載半」 , 便被歷史上出現的「第三 天」取代。而馬可福音似 乎保存了一個早於在「第 三天復活」完全壟斷關於 耶穌本人如何預測自己 受害的早期說法。這個說 法也保存在馬太福音中 耶路撒冷人的說話中, 「大人,我們記得那誘惑 人的還活著的時候曾說: 『三日後我要復活。』」 (太 27:63) 6. 「復活」對於第一世紀的 相信復活的猶太人(如法 利賽人)來說,是一切義 人,包括列祖,在萬物復 興的新世紀中一同復活 承受永生,而不是某個人

物在歷史之中由死裡再 生,像病人痊癒那樣。這 不是說他們不接受死人 復活的神蹟,以利亞和耶 穌都行過這種神蹟;而是 說,耶穌的神國運動所引 發的「復活」期望,是關 於所有義人一同復活的 萬物更新,新世界秩序的 出現,死亡被傾覆等世界 性的終末事件,而不是單 獨一位人物在歷史中死 後再生,其他不變。 7. 綜合以上的觀察,我認為 馬可福音記載耶穌用但 7 的劇情來理解自己的 命運,並不是後期教會所 加的創作。這並不是說耶 穌必須曾「三次」預告自 己死亡, 「三次」可以是 作者營造的文學技巧。這 也不是說我們必須堅持 耶穌所預告的必須清晰 地包含一切細節: 「看哪, 我們上耶路撒冷去,人子 將要被交給祭司長和文 士,他們要定他死罪,交 給外邦人。他們要戲弄他, 40


吐唾沫在他臉上,鞭打他, 殺害他。過了三天,他要 復活。」這些細節可以是 作者為讀者「畫公仔畫出 腸」而講的,將歷史發展 的細節補充到耶穌的說 話中,預備讀者進入之後 的受難故事。歷史中,我 估計耶穌曾不只一次向 門徒用但 7 的人子異象 解釋自己的命運,所以這 記憶以各種方式散落在 不同的耶穌傳統裡,也以 各種形式出現。耶穌意識 中的人子「起來/興起 /rise/復活」(和合本把 「起來」 直接譯成「復活」 , 但這個字原本有多層含 意),配合但以理書的劇 情,聽在門徒的耳中,被 門徒理解為「得權柄」, 而不是「復活」。所以雅 各和約翰想到的就是耶 穌得榮耀後一個在他左 邊,一個在他右邊,分享 耶穌的榮耀。門徒可能想 像耶穌要與耶路撒冷衝 突(無刀的要買刀) ,預 41

備要受些苦頭,之後便得 權柄(興起來,rise to power) 。他們沒想到耶穌 會深夜被捕,於是落荒而 逃。而被捕後的事情急轉 直下,轉眼耶穌便被處決。 門徒夢碎,完全不知所措。 以上的歷史重構是我的 推測,到底事情是怎樣發 生,已埋在厚厚的歷史灰 塵下。然而,我認為確有 理由相信福音書的記載 大體上保存了真實的歷 史記憶,但 7 是耶穌刻意 留下讓人理解他的死的 線索。 [Excursus end] 4.命運共同體 回到耶穌「人子」一人 受苦的問題。既然在歷史中, 最後只有耶穌在邪惡力量 下受害,其他聖民是否因此 就不用受苦呢?耶穌之受 苦是對聖民的一個「道德榜 樣」,給我們學習,還是祂 與聖民形成了「命運共同 體」,耶穌所行所受的,門


徒也要行也要受?但 7 的子 異象,與賽 53 的僕人之歌, 在這方面有沒有分別呢? 帶着這問題,我們重溫 新約聖經的一些經文  「我所受的洗,你們也要 受。我所飲的杯,你們也 要飲」 。(可 10:39)  「在世上,你們有苦難; 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 勝了世界。」 (約 16.33)  「現在我為你們受苦,倒 覺歡樂;並且為基督的身 體,就是為教會,要在我 肉身上補滿基督患難的 缺欠」 (西 1.24)  「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 我們是上帝的兒女;既是 兒女,便是後嗣,就是上 帝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 嗣。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 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 耀。」 (羅 8.16-17)  「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 必與他同活;我們若能忍 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 (提前 2.11-12) 42

 「你要和我同受苦難,好 像基督耶穌的精兵」(提 後 2.3)  「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 忍耐,這在上帝看是可喜 愛的,你們蒙召原是為 此。」 (彼前 2.20-21)  「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 們,不要以為奇怪(似乎 是遭遇非常的事) , 倒要 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 一同受苦,使你們在他榮 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 喜快樂」 (彼前 4.1·2-13)  「我又看見那些因為給 耶穌作見證,並為上帝之 道被斬者的靈魂,和那沒 有拜過獸與獸像,也沒有 在額上和手上受過他印 記之人的靈魂,他們都復 活了,與基督一同作王一 千年。」(啟 20.4) 新約聖經中,門徒與耶穌不 斷在生活中「同活」,基督 徒作為基督身體的一部份, 投入耶穌的工作,一同受苦, 甚至被殺,最後一同作王。


耶穌是眾聖民的「先鋒」, 祂先死,後來我們與祂同死。 衪先「復活」,我們之後會 與祂一同「復活」 。而目前, 當我們肉身未死,當我們肉 身未復活,我們已經透過 「洗禮」 與耶穌同死,同葬, 同活。耶穌所受的洗,我們 也要受。耶穌所喝的杯,我 們也要喝。這是命運共同 體。

坦我們,保障我們比非信徒 幸福平安。好像我們是老闆, 耶穌是伙計。事實剛好相反, 這個「一同」是我們去參與 基督的生、死、復活、掌權。 「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 與他同活;我們若能忍耐, 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提 前 2:11-12)

在痛苦中,生命的重量 最真實地呈現出來。如果笛  「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 卡兒說「我思(感知)故我 字架,現在活着的,不再 在」。那麼,受苦的人所體 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 會的,會是「我苦故我在」 。 活。並且我如今肉身活着, 基督教的神,至高者,在祂 是因信神兒子而活」(加 的子民受苦的時候,在嗎? 2:20) 耶穌在十字架上呼喊說, 「我的神,我的神,你為甚 基督徒每天生活,不是 麼離棄我?」父神有沒有離 基督「代替」我們活,而是 棄耶穌?根據但以理書的 基督「與」我們一同活。我 「人子受苦與得勝」的劇本, 們必須注意,這個「一同」 , 我們知道至高者並沒有離 並不是指基督「陪着」我們 棄自己的聖民(而詩 22 本 走,我們去那裡,耶穌像保 身其實指向列國萬族敬拜 鏢那樣陪着我們,或好像褓 服侍耶和華,在「救思與王 姆那樣照顧我們,耶穌知道 者的勝利」 中會再談這個) 。 我們的需要,供應一切,偏 祂會為祂的百姓伸冤,粉碎 43


那惡者的力量。基督徒與耶 穌同受苦,父與子民同在, 替子民伸寃。

穌呼召你來參與他的苦難, 你要背十架跟隨耶穌,與他 一同受苦。人子所受的是甚 麼苦?是罪惡加諸在人身 5.聖餐反思 上的苦難,是一頭又一頭的 在耶穌設立聖餐日或受 巨獸所施行的強暴。這些獸 難節的禮儀中,當我們望着 「吞吃多肉」,「甚是可怕、 十字架,我們要思想兩方面。 極其強壯,大有能力」,有 一,基督替我背負的。二, 鐵牙吞吃嚼碎,又用腳踐踏 基督呼召我們與祂一同背 剩下的,還有一張會說囂張 負的。 話的嘴巴的小角。今天的社 會,「受造之物(仍然)服 你想到耶穌替你贖罪, 在虛空之下」 , 「受造之物仍 你是受益者。祂替你死,所 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 以你不用死。你須慎重面對 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我們 這事。父怎樣因耶穌饒恕了 知道受造之物勞苦歎息直 你,你也要因耶穌饒恕別人。 到如今。」這些「敗壞的轄 有沒有一些人是你一直使 制」,罪惡權勢所加諸的痛 你憤怒,你未能饒恕的呢? 苦,會不會現在正在戰亂的 你有沒有自己也難原諒自 災民和兒童身上出現,這些 己的地方,曾多次失信於上 災民和兒童受到化學武器 帝,活在虛假的屬靈面具之 的殺害,一個一個倒下,在 下?在場刊左邊的空位上, 痛苦掙扎中死去。又或者會 填上你所想到耶穌已為你 不會在背叛配偶的丈夫所 背負你的罪孽,你要再次真 加在太太和兒女上的苦痛 誠立志改過,並彼此寬恕。 中出現,有忍受不住痛苦的 女兒,與母親協議一同跳樓 另一方面,你要想到耶 自盡。又會不會在被伊斯蘭 44


國或其他恐佈組織所殺害 的人身上,他們被擄,被強 暴,遭槍決,被斬頭。又會 不會在「結石寶寶」的父母 身上出現,他們因維權的緣 故,由苦主變被告,在獄中 服刑。在世界各處,各種不 義和罪惡的權勢仍然殘害 着按神形像受造的人。在苦 難中最黑暗之處,基督在哪 裡,聖靈也在那裡,用說不 出來的歎息替人祈求。在場 刊右邊的空位上,寫上你聽 見基督呼召你走進那些黑 暗的地方,你要與他和聖靈 一同與在黑暗中的人同在。 這是教會的使命,也是你作 為「基督的身體」的成員的 使命。

苦難,而不是免除痛苦,是 恩典的另一面。 當我們準備要一同守聖 餐時,讓我們重溫林前 10:16-17:「我們所祝福的 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麼? 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同 領基督的身體麼?我們雖 多,仍是一個餅一個身體, 因為 我們都是 分受 (share in)這一個餅。」我們分受 (share in, partake)基 督擘開的身體,也分受基督 的苦楚。基督代替我們受苦, 說了一半的真理,剩下的一 半真理是我們要與基督一 同受苦。如果初信主時,你 已領受一半的真理,如今你 要補上另一半。如果在風調 雨順的社會中,你先領受了 一半的真理,那麼在急轉直 下的社會,你要快快領受另 一半的真理。

耶穌從你的生命中減去 了重擔,你也要照樣寬免虧 欠你的人。但耶穌也向你加 上他的重擔,是你要與基督 一同走進世界的苦難中。基 督徒蒙召得幸福,順利,難 題得解決,只是其中一種恩 典。基督徒蒙召與基督同受

埃及科普特教會,在棕 枝主日的崇拜中受到炸彈 襲擊。染血的詩歌集,燒焦 45


的十架,「受難周」以血肉 的方式臨在信徒中間。他們 與基督同受苦難了。中國內 地因阻礙拆十架而被捕的 弟兄姊妹,他們也與基督一 同受苦。

「有種已經到了窮途末路 的感覺」 ( 《對我而言神是什 麼?》頁 22 至 23) 。同時, 他再次經歷到信仰的危機: 「我生病住院時,在那裡看 到住院的小孩,我懷疑神。 有的小孩生下來就沒手沒 腳,說是只有三個月的生命。 為甚麼讓無罪的小孩子承 擔這樣的痛苦呢,我陷入沉 思。那時我懷疑神的愛。」 這份懷疑在 《沉默》 小說裡, 遠滕藉著受逼害的天主教 徒呈現出來。

最近被拍成電影的小說 《沉默》的作者遠藤周作, 寫過另一本論及他的信仰 的書《對我而言神是什 麼?》。中文大學崇基學院 神學院的邢福增教授,寫了 一篇文章〈從遠藤周作的信 仰世界看《沉默》 〉 ,從遠藤 周作的信仰經驗看他的小 說作品。

在小說裡,日本信徒問: 「為甚麼主要賜給我們這 麼大的痛苦呢?神父!我 們並沒有做甚麼壞事呀!」 面對信徒的質問,遠藤的小 說寫道:「我們沉默著。茂 吉和一藏也默默地凝視著 虛空的一點。我們齊聲為他 們唱最後的祈禱。祈禱完畢, 三人下山而去。」「祈禱」 真的可以填補「沉默」的空 虛嗎?兩位神父目放送三 人下山,走上「殉道」或「棄

(以下部份,乃節錄邢教授 的文章,稍作編修以配合本 文) 邢福增教授的文章中提 及遠滕一段患病經歷。 「1960 年,他因肺結核病入 院,1961 年病情惡化,動了 三次手術。患病的經歷,使 他懊悔自己的創作受影響, 後來因住院費及手術失敗, 46


教」的道路。 在小說裡,洛特里哥神 父最後選擇棄教,但遠藤同 時表達出,神父在懷疑中仍 然相信。洛特里哥神父在 「踏繪」時見到基督的面容, 聽到基督的聲音:「踏下去 吧!踏下去沒關係,我是為 了讓你們踐踏而存在的」 (《沉默》 ,頁 213) 。棄教後, 他再想起基督的面容,再聽 到「踏下去吧!你的腳現在 很痛吧…我分享你們的痛 苦,我是為此而存在的」。 神父說:「主啊!我恨你一 直都保持沉默。」基督回答 說:「我並非沉默著,而是 一起受苦。」

47


四、召萬國順服的王者

我觀察到一個我覺得頗 有趣的現象,外間的人稱這 幾天假期為 「復活節假期」 , 焦點放在復活節,相信除了 因為禮儀曆中也以「復活期」 為焦點,設立聖餐和受難對 社會大眾來說並沒有甚麼 意義,復活還至少「好意頭」。 基督徒知道這幾天有幾個 不同的記念,週四晚是記念 主設立聖餐日/濯足日。週 五是受難節,記念耶穌死在 十架上。週六是聖週六,記 念基督在陰間,攻破死亡的 勢力,晚上有光的慶典。主 日(今日)是復活節,慶祝耶 穌的復活。不過對很多基督 徒來說,其實是不太懂如何 慶祝復活節,復活節好像只 是受難節的完成(代贖成功, 救恩完成)。外間看來,復 活前的幾天假期,都是復活 節的「前奏」。但在基督徒 看來(特別是新教中的基要 派),復活節好像只是受難 節的「附錄」,節日的重點 仍在耶穌替罪人受難代死, 代死是重點,復活是死後的

受難節與復活節標示基 督信仰的核心事件,就是耶 穌的被殺及復活。復活節也 是很多教會替人施洗的日 子,象徵基督徒與基督同死 同埋葬同復活,是新生命的 開始。 因歷史原因,上週五到 今天的教會節期成為香港 的幾天公眾假期。基督徒用 甚麼角度來慶祝復活節,其 實直接受到我們用甚麼角 度去記念受難節所影響。我 們這樣記念受難節,便會這 樣慶祝復活節。 1.復活不是受難的附錄 48


「附錄」 。東方教會(正教) 的信仰重點是道成肉身,創 造者成為受造世界的部份, 使受造世界能分享創造主 的性情。西方拉丁教會(羅 馬公教)的重點在耶穌的死 和復活。本來死和復活是分 不開的,「耶穌被交給人, 是為我們的過犯;復活,是 為叫我們稱義。」 (羅 4:25) 但後來的發展,耶穌的代死 好像淹蓋了耶穌的復活。我 們檢查所唱的詩歌便會發 覺,耶穌之死往往連接代贖, 救恩,赦罪。但整首歌可以 沒有提到復活掌權。復活主 題的歌,可以沒有提到萬族 歸服基督。在我所服侍的教 會,我們平時也會唱耶穌受 死的歌,但很少唱復活的歌。 耶穌的死不知不覺已好像 獨立於耶穌的復活,代贖與 復活得勝脫了勾。其實我們 怎樣思想耶穌的受難,影響 我們怎樣理解和慶祝耶穌 的復活。 在設立聖餐日,我提到 49

有兩個理解耶穌上耶路撒 冷受難的聖經傳統。我們較 少提到的是但以理書 7 章的 「人子的異象」,而這傳統 卻是來自耶穌本人。他三次 使用但以理書 7 章的「人子 的異象」來解釋自己要上耶 路撒冷受死,在比喻和審判 的場合也同樣採用但 7 的 「人子的異象」,多次顯示 耶穌以此作為他了解自己 死亡的核心意識。在但以理 書 7,但以理看見一頭又一 頭的惡獸,但忽然「一位像 人子的」來到亙古常在者前, 得了權柄、國度、榮耀、國 度,使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 事奉他。天使向但以理解釋 這異象,獸是帝國,角是帝 國的王。天使解釋,聖民要 交在獸與小角的手,被折磨 一載、二載、半載,然後獸 的權柄會被奪去,國度、權 柄、列國的大權便交給至高 者的聖民,也就是異象中的 「一位像人子的」。耶穌向 門徒預告,人子要交在祭司 長、文士和外邦人手裡,受


戲弄,鞭打,殺害,過三天 他要復活。耶穌本人期望門 徒從「人子的異象」來理解 他的死。

由於耶穌與門徒是用亞蘭 文談話,而新約卻是用希臘 文寫成。耶穌如果直接引用 一處經文,作者用希臘文書 寫時,多半會採用流行的希 我們較熟悉的是以賽亞 臘文譯文(像我們用中文時, 書 53 章: 「他誠然擔當我們 多半會引用和合本)。但如 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 果耶穌不是直接引用某一 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神 處的經文,而是把幾幅聖經 擊打苦待了。哪知他為我們 的圖像揉合,再提出綜合的 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 論述。這樣的話,福音書用 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 希臘文寫成的對白,便不一 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 定能反映出舊約希臘文譯 們得醫治。我們都如羊走迷; 文的字眼。於是我們也很難 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 由福音書的對白,確認耶穌 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 是否有引用那幾幅圖像。但 上。」這似乎是第一代門徒 7 的「人子的異象」在對白 對耶穌之死提出的解釋,見 中很明顯,但對於人子的 於新約書信、馬太、路加和 「受難」是否有揉合了賽 53, 約翰。這並不是說但 7 才正 則學者意見不一。賽 53 中 確,賽 53 無效。我們毋須 耶和華僕人之死的意義是 排斥門徒在聖靈感動下對 「耶和華使我們罪人的罪 耶穌之死的進一步理解。在 孽都歸在他身上」 (賽 53:6), 我們自己的日常經驗裡,也 「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 會發現第三者對我們的認 (賽 53:10) 。但馬可福音中, 識也同樣有效。 耶穌三次預告自己死亡的 說話,都沒有賽 53 希臘譯 [Excursus] 文的關鍵贖罪字眼,唯一有 50


關的是「多人」,但這字太 普通,難顯示受難的目的。 可 10:45 的「贖價」 ,可 9:12 「(人子)要受許多的苦被 人輕慢」的「輕慢」,都不 是賽 53 的字眼。支持人子 的「受苦」受到賽 53 的影 響的論據,一般都比較迂迴。 我認為這種迂迴性已經向 我們表示,就算耶穌的受難 預告確有賽 53 的思想,他 都是稍為把賽 53 加進但 7 的藍本上,他的主調仍然是 但 7。這也是福音書後來的 敘事所反映的情況。 [Excursus end] 2.結合人子與義僕的兩條 進路 我們應該把這兩個傳統 配合,但怎樣配合呢?我自 己的取向,認為應該先按照 耶穌自己提出的但 7 作為藍 本,在這藍本上再整合其他 早代信徒找出的線索。但假 如我們倒過來做,用賽 53 做藍本,結果會不會有分別 呢?讓我們分析一下。

由賽 53 的角度看,是受 苦僕人替百姓受罰。這個僕 人受苦之後(姑勿論在原初 的經文中,這僕人的身份是 誰),達成的是百姓的罪過 不再被追究,自己心滿意足, 得到勝利與倡盛:「他必看 見後裔,並且延長年日。耶 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他手 中亨通。…他必看見自己勞 苦的功效,便心滿意足。有 許多人因認識我的義僕得 稱為義。…我要使他與位大 的同分,與強盛的均分擄 物。」 (賽 53:11-12)用賽 53 作藍本,復活節的意義就 是耶穌脫離死亡 (脫苦海) , 民眾得稱為義(我們有得救 的辦法),耶穌心滿意足, 地位升高,與位大和強盛的 平分秋色(耶穌勝利復 位)。 由但 7 章的角度理解耶 穌之死,他是透過自己被交 出,受折磨,經過一載、二 載、半載,之後讓神履行對

51


以色列的約,復興以色列 「審判者坐著行審判,獸的 權柄必被奪去,毀壞,滅絕, 一直到底。國度、權柄,和 天下諸國的大權必賜給至 高者的聖民」。耶穌的受難 是關乎耶和華與祂子民所 立的約,如何在一個又一個 異教帝國的權勢下,子民被 帝國不斷吞吃殺戮,在舉頭 一片沉默的時代下,耶和華 來為子民伸寃,擊退邪惡的 權勢,建立永遠的國,天下 的諸國的大權賜給至高者 的聖民。 「他的國是永遠的; 一切掌權的都必事奉他,順 從他。」但 7 的視野,是聖 民被害之後,普世諸國歸服 至高者。如果用但 7 為藍本, 復活節的意義就是罪惡權 勢被傾覆,神的國的成全, 及天下諸國向至高者的聖 民歸降。這至高者的聖民是 那被殺的耶穌。

有這些說法:  「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 我們是上帝的兒女;既是 兒女,便是…和基督同作 後嗣。如果我們和他一同 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 耀。」 (羅 8.16-17)  「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 必與他同活;我們若能忍 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 (提前 2.11-12) 用賽 53 為藍本,復活的 意義是關乎耶穌和因認識 他而得稱為義的人。用但 7 為藍本,耶穌復活的意義是 關乎權勢的傾覆與更替,以 及天下諸國歸降於彌賽亞 耶穌。兩者範圍疇不同。但 7 藍本的「領域」較大,賽 53 藍本的「領域」較小。 如果我們要去外地工幹, 住一個月。你會帶齊你行程 所需要的東西,包括公司的 文件,替換的衣物,辦公用 的手提電腦。你把一切都放 在旅行篋裡,帶去機場。你

重溫在設立聖餐日提過 的,耶穌與聖民結成了「命 運共同體」。新約聖經對此 52


的任務需要這一切的東西。 你可以把電腦手提包放在 旅行篋裡面,但你可以把篋 放在電腦手提包裡嗎?你 可以把一間房放在一間屋 裡,但你可以把一間屋放在 一間房裡嗎?小的可以放 進大的,大的放不進小的。

我們用羅馬書 1:1-7 來 檢查一下。保羅在羅馬書的 開始,提到「神的福音」和 耶穌的復活,我們看看他怎 樣論述「福音」和耶穌的復 活。

「基督耶穌的僕人保羅,蒙 召作使徒,奉派去傳神的福 如果我們從賽 53 來看 音。這福音,是神藉着眾先 復活的意義,復活節便離不 知在聖經上預先應許的。當 開我們罪得赦免(「他必看 中論到他的兒子:按肉體說, 見自己勞苦的功效,便心滿 他生為大衞的後裔;按聖潔 意足。有許多人因認識我的 的靈說,他因從死人中復活, 義僕得稱為義」) ,在這領域 立為神大有能力的兒子 裡,我們很難填入但 7 的視 (son of God in power): 野(權勢的傾覆與更替,以 他就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及天下諸國歸降於彌賽亞 藉着他,我們領受了恩典和 耶穌)。相反,如果我們用 使徒的職分,為了他的名, 但 7 作為藍本看復活的意義, 在萬族中使人因信而順服 我們可以在權勢傾覆更替 (obedience of faith among 和天下諸國歸降的大故事 all the Gentiles),其中 裡,填入「耶和華使我們眾 也包括你們這些蒙召歸屬 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 於耶穌基督的人。我寫信給 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 你們所有在羅馬、為神所愛、 蒙召作聖徒的人。 3.從福音檢視以人子作為 願我們的父神和主耶穌基 藍本的結合進路 督賜予你們恩惠、平安!」 53


(新漢語譯本) 關於這段經文,有三點 要先提一提。 一、保羅在書信開始先撮要 他將要闡釋的福音。 二、恩典與使徒的職分似是 重義語,因此不是指蒙赦罪 的恩典。因為在書信的結束, 保羅刻意回應書信開始時 的引言,那裡重提書信開端 關於保羅使徒職分及向外 邦宣教的事。「但我稍微放 膽寫信給你們,是要提醒你 們的記性,特因神所給我的 恩典,使我為外邦人作基督 耶穌的僕役,作神福音的祭 司,叫所獻上的外邦人,因 著聖靈成為聖潔,可蒙悅 納。」 (羅 15:15-16,和合 本) 三、因信而順服,在我們熟 悉的和合本中,譯為「信服 真道」。和合本的譯文讓人 聯想到相信某些道理。新漢 語譯本還原了原本文中服 從的意思。同樣,這可從書 信結束時保羅復述自己得 54

了宣教的職分後所作的事 中得到印證。「除了基督藉 我做的那些事,我甚麼都不 敢提,只提他藉我言語作為, 用神蹟奇事的能力,並聖靈 的能力,使外邦人順服」 (羅 15:18,和合本) 大家試回答以下幾條選 擇題,分別按賽 53 和但 7 的脈絡去閱讀羅 1:1-7。 1. 「神的福音」論到甚麼 主題? A.義僕耶穌替百姓背負罪 罰,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 醫治。 B.耶穌基督的君王身份並 他的復活帶給世界的統治 影響。 2. 耶穌的復活為他自己帶 來甚麼結果? A.看見多人因自己而被稱 為義,心滿意;得勝升高, 與強盛的平分秋色,分享擄 物。 B.被立為大有能力者,「神 的兒子」(以色列王)。 3. 耶穌復活對門徒有甚麼


影響? A.信徒不被定罪。 B.信徒被君王賦予任務和 職分。 4. 耶 穌 復 活 對 世 上 萬 族 (外邦人)有甚麼影響? A.他們也要來取得救恩,免 除罪罰。 B.普世都要歸降順服彌賽 亞耶穌。 5. 羅 1:1-7 中對福音和耶 穌復活的意義的詮釋,配合 那一幅藍圖? A.以賽亞書 53 章。 B.但以理書 7 章。

義。 4.其他從人子作為主要發 展藍本的論基督信仰核心 的經文 須留意的是,保羅絕非 唯一採用但 7 的脈絡來演繹 耶穌復活的意義。我們熟悉 的馬太福音 28:18-20「大使 命」,就是另一個採用但 7 人子受害後得權柄的典故 來演繹耶穌復活的意義的 範例。復活後的耶穌對門徒 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 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 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 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 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 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 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復活木、掌權、宣教、使列 國信服,有機地連結起來。 再舉一例,提前 3:16 的「敬虔(按:希羅世界裡 也指宗教教義)的奧秘」詩 歌也有但 7 的脈絡。作為詩 歌,它比敘事和論述更值得 留意,因為詩歌反映的往往

在這裡我想岔開一點, 提出一個歷史問題。猶太人 的信仰一直是民族的信仰, 不傳外人。何以耶穌的追隨 者,在相信耶穌由死人中復 活了之後,他們竟然跨過了 種族的界線,向外族人傳揚 「復活的彌賽亞耶穌已掌 權作王」的消息?一個重要 的原因,是他們按照耶穌所 留下的線索,由但 7 的藍本 來理解耶穌的復活的意 55


就是最重要的信息,似乎也 用在早期信徒的禮儀中。這 詩歌的主題與羅 1:3-7 相通, 「他(耶穌)在肉身顯現,被 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 傳於列國,被世人信服,被 接到榮耀裡。」(中文聖經 新譯本)「被聖靈稱義」所 指的不是耶穌被神審判後 罪得赦免,而是耶穌被聖靈 確認為清白無辜。在福音書 的敘事中,耶穌被猶太領袖 認定是迷惑眾人的假先知, 說僭妄的話,是邪惡勢力的 聯盟,冒稱是以色列的王, 這一切使耶穌被耶路撒冷 棄絕,交與外邦人處死。但 耶穌靠聖靈的能力從死人 中復活,被證明是清白無辜 的,他是真的彌賽亞。這是 「被聖靈稱義」的意思,與 羅 1:4「按聖潔的靈說,他 因從死人中復活,立為神大 有能力的兒子」相通。「被 傳於列國,被世人信服」與 「在萬族中使人因信而順 服」相通。歌詞描述耶穌的 身份被聖靈印證,被列國信 56

服,最後得着榮耀,這是但 7 人子的異象的藍本。 5.將義僕整合到人子受難 再掌權的大圖畫 回到兩條詮釋路線的問 題,羅馬書到底有沒有討論 耶穌代受罪使世人得赦免 的課題,即上面的(A): 1. 犯罪的人因耶穌的死而 得救?( 「世人都犯了罪, 虧缺了神的榮耀,如今卻 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穌 的救贖,就白白地稱義。 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 憑着耶穌的血,藉着人的 信,要顯明神的義。」羅 3:23-25) 2. 信徒不被定罪?( 「如今 那些在基督裡的就不定 罪了」羅 8:1) 3. 地上萬族要來得救恩? (「因神所給我的恩典, 使我為外邦人作基督耶 穌的僕役,作神福音的祭 司,叫所獻上的外邦人, 因着聖靈成為聖潔,可蒙 悅納。…我只提他藉我言


語作為,用神蹟奇事的能 力,並聖靈的能力,使外 邦人順服。」羅 15:15-18)

復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 上居首位。因為父喜歡叫 一切的豐盛在他裏面居 住。既然藉著他在十字架 我們發現「犯罪的人怎樣得 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 救」是存在的,但卻是放在 便藉著他叫萬有-無論 「普世歸降順服神的彌賽 是地上的、天上的-都與 亞」的框架下討論。小的和 自 己 和 好 了 。 」( 西 大的都重要,不排斥,但小 1:18-20) 的是放在大的裡頭。  「但基督已經從死裏復 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 我們再聽一聽保羅論耶 果子。死既是因一人而來, 穌基督的其他經文,看看這 死人復活也是因一人而 幅使天下歸服的大圖畫。 來。在亞當裏眾人都死了;  「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 照樣,在基督裏眾人也都 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 要復活。但各人是按著自 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這 己的次序復活:初熟的果 恩典是上帝用諸般智慧 子是基督;以後,在他來 聰明,充充足足賞給我們 的時候,是那些屬基督的。 的;都是照他自己所預定 再後,末期到了,那時基 的美意,叫我們知道他旨 督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 意的奧祕,要照所安排的, 的、有能的都毀滅了,就 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 把國交與父上帝。因為基 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 督必要作王,等上帝把一 在基督裏面同歸於一。」 切仇敵都放在他的腳下。 (弗 1:7-10) 儘末了所毀滅的仇敵就  「他也是教會全體之首。 是死。」 (林前 15:20-26) 他是元始,是從死裏首先 57


6.略述兩條進路在牧養關 懷上之差別 如果我們認為「耶穌復 活的消息」所關注的核心課 題是 A「罪人怎樣可以得救」, 那麼 B「普世歸降順服彌賽 亞耶穌」就會看成是罪人得 救的後果。不好好掌握「罪 人得救」的原理,就搞不好 「萬國順服神的權柄」。先 搞好「我如何得救」,才來 搞權柄的問題, 「基督作王」, 「順服」 、 「隨從聖靈」 等等。 門徒訓練放在「清楚得救」 之後,確認得救,再學做門 徒。

有聽從耶穌的吩咐,結果憂 憂愁愁地離開。門徒聽見耶 穌隨後作出的評語,驚歎: 「這樣誰能得救呢?」登山 變像時,天上的聲音說: 「這 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服 從)他」。耶穌對跟隨者的 要求,是要他們聽從自己。 「信」就是順服、服從。門 徒訓練放在「清楚得救」之 前。先作門徒,順服基督, 然後得救。當人確認耶穌是 主,歸從他,便得着赦免, 關注的先是承認耶穌是擁 有普世主權的主。「他吩咐 我們傳道給眾人,證明他是 神所立定的,要作審判活人、 但如果我們認為「耶穌 死人的主。眾先知也為他作 復活的消息」所關注的核心 見證說:『凡信他的人必因 課題是 B「普世歸降順服彌 他的名得蒙赦罪。』」(徒 賽亞耶穌」 ,那麼不搞好「歸 10:42-43)馬太福音最後的 降順服彌賽亞耶穌」的權柄 囑咐,關注的不是使萬民 問題,就搞不好「得救」 。 「信 「得救」或「赦罪」(當然 而服從」在先,「得救」在 並沒有排斥這些),而是使 後;只有聽從耶穌吩咐的人, 萬民作門徒遵守耶穌的教 才能得救。少年財主自小遵 訓。 守律法(蒙福,得喜愛,有 名聲,有德行…),但卻沒 這課題也與宣教有關。 58


假如用 A「罪人怎樣可以得 救」來看福音與宣教的關係, 宣教有很大動力是出於對 未得之民的憐憫,想到他們 死後面對審判的絕望,見死 不救太殘忍。正面地說,當 我們自己從福音得到了好 處,也應該想到把好東西與 別人分享,推己及人。這動 力來自個人的道德感(不要 自私,要分甘同味)。假如 用 B「普世歸降順服彌賽亞 耶穌」,宣教跟你個人的感 動無關,是耶穌掌權的後果 和他的差遣。 「我傳福音(耶 穌復活掌權,召萬國歸服) 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 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 有禍了,⋯⋯責任卻己經託付 我了。」 (林前 9:16-17)基 督徒不是因為憐憫才產生 宣教的理由(但不排斥這理 由),基督徒乃是因為相信 「耶穌是主」,所以必須宣 教。這兩個方向並不排斥, 但宣教與復活的關係在這 兩個方向上並不相同。對前 者來說,耶穌之「死」完成 59

了救贖,再吩咐門徒把得救 的方法傳開(宣教如開拓市 場) 。對後者來說,耶穌「復 活」掌權了,所以萬民必須 歸服於耶穌(宣教是實現主 權)。 這課題也與佈道有關。 假如用 A「罪人怎樣可以得 救」來看佈道,佈道對象必 須先發現自己是個罪人,並 且了解自己不信耶穌的話 會有可等悲慘的結局。他們 知道自己有禍,福音才有適 切的切入點。有時候,當佈 道對象是一位道德品格都 無可指摘的好人(像向耶穌 問永生,得耶穌稱讚的財主, 可 10:17-22),佈道者便感 為難,不知怎樣才讓他們體 會自己是罪人。假如用 B「普 世歸降順服彌賽亞耶穌」來 看佈道,則佈道對象本身是 怎樣的人並不重要,因為根 本的問題是耶穌的掌權,如 今召喚世人歸降順服他。世 人活在各種邪惡權勢之下, 犯罪的人,也同時受罪(「救


恩與王者的勝利」會再談這 個。)世界充滿苦難,而耶 穌基督要來收服這片失落 的大地,要驅逐罪惡的權勢。 福音的信息正是呼召一切 的人,不論好人歹人(罪人 也可以是好人),都要投靠 這位神大能的兒子,脫離黑 暗的權勢,遷到神愛子的國 裡(西 1:13),參與彌賽亞 耶穌的工作。

耶穌的復活是值得慶祝 的。因為 1)罪惡的權勢被 傾覆,最後的仇敵「死亡」 正等候它最終的結局。2) 神的彌賽亞已登基掌權,新 政權已興起,正號召天下萬 族的人歸服於祂。3)天下 萬族的人,因歸服耶穌基督, 如今可與神和好,同作神的 兒女,罪得赦免,得稱為義, 得享永生,並以神為樂。

7.耶穌復活為世人帶來的 盼望 基督已首先復活,基督 徒相信在終末的日子,一切 在基督裡的人也會一同復 活,那時新天新地將會圓滿 出現。用 A「罪人怎樣可以 得救」來盼望將來實現的復 活,眼界乃是我們與自己的 罪。用 B「普世歸降順服彌 賽亞耶穌」來盼望將來實現 的復活,眼界是新世界和新 世界秩序的來臨。在 B 裡, A 找到自己的位置。在 A 裡, B 是它外面的事,是附錄。

耶穌的復活是富挑戰性 的,因為權勢被傾覆,我們 受差遣,萬民被呼召。萬民 被呼召做甚麼?復活節是 很多教會舉行洗禮的日子, 受洗者是萬民中被召的人, 她們被召作甚麼?她們蒙 召順服神復活的兒子。

60


五、救恩與王者之勝利

稍為勾畫一個的框架,作為 前面四篇文章的補充。 1. 帶着哪個問題讀聖經 傳統上對耶穌的死和復 活的閱讀進路,是由「解決 個人犯罪後面對的刑罰」的 課題開始。福音書的進路, 卻是由以色列的命運開始。 馬太福音的家譜從亞伯拉 罕的應許開始講到大衛立 國,再由大衛講到被擄巴比 倫,再由巴比倫講到基督, 扣着的是以色列的命運。馬 太福音以新出埃及的角度 描述耶穌的降生,耶穌像新 的摩西,被舊王追殺。由列 祖的應許之地逃到埃及,神 由埃及召出他的兒子來(太 2:15;出 4:22)。路加福音 描述耶穌的出生,祭司撒迦 利亞被聖靈充滿說預言, 「(神)眷顧他的百姓,為 他們施行救贖。在他僕人大 衛家中,為我們興起了拯救 的角,…藉先知的口所說, 拯救我們脫離仇敵和一切 恨我們之人的手,...記念

新約聖經的核心信息是 耶穌經過十字架的苦難,勝 過仇敵,復活掌權,實現神 對以色列所作的應許,並號 召萬國的人順服歸降。從權 柄而言,這是天下列國歸降 順服神的受膏者彌賽亞耶 穌;從創造論而言,這是使 天上地下一切受造物在基 督裡同歸於一。但在論述這 個主旨時,好像要把原先佔 據核心的另一個主旨推開, 那就是基督徒常常說的「救 恩」 。耶穌基督為我們受難, 使我們得救。「得救」的課 題在新約聖經中比比皆是, 但如何與基督的得勝與掌 權連繫起來呢?本文嘗試 61


他的聖約,…叫我們既從仇 敵手中被救出來,就可以… 用聖潔公義事奉他。」(路 1:68-75) 。女先知亞拿見到 嬰孩耶穌,便「進前來稱謝 上帝,將孩子的事對一切盼 望耶路撒冷得救贖的人講 說」 (路 2:38) 。約翰的洗禮, 是耶穌公開傳道的揭幕。四 卷福音書都把施洗約翰的 工作指向以賽亞書 40 的曠 野中呼喊的人聲。這曠野人 聲要預備耶和華回歸錫安 的道路,向耶路撒冷報好消 息,「看哪,你們的神,主 耶和華必像大能者臨到。」 (賽 40:9-10)福音書關注 的課題是以色列的復興,以 色列的王耶和華的回歸(賽 43:15;52:7) ,而耶穌就是 這些事實現的關鍵。 如果我們帶着「解決個 人犯罪後面對的刑罰」的視 野來讀福音書的故事,我們 便會設法尋找關乎這課題 的線索,例如想從財主問求 永生的故事(可 10:17-31) , 尋找犯罪者如何得永生的

答案,結果財主遵守誡命而 得耶穌喜悅,便因要硬套入 「因信稱義」的格局,而弄 得有點尷尬。福音書中那些 看來「按行為」受審判的教 訓(例如太 25:31-46 山羊 和綿羊的比喻,太 7:24-27 登山寶訓的結語),都令人 有點不安。又例如當我們從 耶穌的比喻:「我就是門, 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 救。…我來了,是要叫羊得 生命」 (約 10-9-10),來尋 找犯罪者如何得救的線索, 我們便很可能忽略了這比 喻是由 9:39 開始,它原本 是用來比喻耶路撒冷/以 色列,將那些把某位承認耶 穌是由神那裡差來的瞎子 趕出會堂的法利賽人,喻為 爬進羊圈的強盜,但凡屬以 色列的羊,都能認出他們的 牧人耶穌的聲音。耶穌來到 以色列,是要帶來比律法更 豐盛的恩(約 1:16-17, 「恩 上加恩」)。這比喻的意圖, 並不是解釋怎樣解決犯罪 者面對刑罰的問題,而是對 62


比耶穌與猶太領袖對以色 列的影響。福音書中提到的 救贖、得救、救恩等觀念, 都須從以色列的角度來理 解。否則,我們會以為福音 書只是想向我們交代耶穌 到底是怎樣被殺,但最重要 的仍是新約書信中的救恩 教導,彷彿福音書是替新約 書信的「救恩神學」作歷史 註腳。其實剛好相反,福音 書的故事是新約書信所要 解釋的「事件」。福音書交 代耶穌所關心的課題,新約 書信向各地教會解釋耶穌 (特別是他的死與復活),跟 他們有怎樣的關係。兩個課 題相通,互相連結。但如果 我們繞過福音書而挪用新 約書信,繞過耶穌所關心的 課題而進入耶穌對我們有 怎樣的意義,我們便很容易 讀入讀者所屬時代的信仰 問題(例如改教者從宗教改 革時代的神學爭議閱讀新 約書信,無意中按着十六世 紀的問題來了解第一世紀 的文獻,忽略了書信原本處

理的第一世紀問題),要求 耶穌替我們目前的困惑提 供答案(路 12:13) 。我們必 須先了解耶穌所行,才能正 確了解耶穌對我們的救 恩。 2. 以色列的困局 按照以色列的聖經,世 人都是神按其形像所造,這 宇宙就如一座聖殿,神在其 中自己安設了反映祂榮耀 的像。當這世界由「神的形 像」所管轄,這個宇宙聖殿 便彰顯創造主的榮耀。但世 人不守崗位,違背了神的吩 咐,結果要離開神為他們預 備的土地。在園子裡有生命 樹,可以長遠活着,離開生 命之源,人便進入死亡權勢 下的生活。人的罪惡蔓延, 甚至地上的罪惡太大,神要 推倒重來,把旱地再浸於大 水之下。洪水之後,神在萬 族中揀選亞伯蘭,賜他土地 與後裔,要萬國因他得福。 亞伯蘭及他的子孫多次因 危機離開應許之地,下到埃 63


及。後來,亞伯蘭的子孫落 到埃及避旱災,在那裡成了 奴隸。神又從埃及召出以色 列,視以色列為自己的長子, 賜以色列人律法,要叫他們 在萬民中成為祭司的國,作 聖潔的民。可是以色列沒有 聽命,在曠野時已造金牛犢。 摩西將生死禍福陳明在以 色列人面前,吩咐他們要揀 選生命(守約,留在應許之 地,回到「伊甸」,就是生 命。流浪,離開應許之地, 就是死亡),但摩西預告以 色列必離棄耶和華,走上死 亡之路,被拋在列國之中。 歷史繼續發展,以色列人厭 棄耶和華作他們的王,要像 列國般立王治理他們。他們 的王首先帶領百姓敬拜別 神,也不行公義,社會中充 滿欺壓。神多次差遣先知警 告以色列,但以色列心硬, 當罪惡蔓延全國上下,神便 向他們發怒,把他們交到仇 敵手中,使他們失去國土, 失去王室,失去聖殿,失去 64

人民。以色列在異教政權的 統治下存活。 在耶穌的時代,以色列 人受到與羅馬政權關係親 密的希律家族統治,聖殿祭 司的不正統血統受到一些 猶太群體的質疑。加利利與 猶大省的以色列人,不同信 仰的以色列派別,以及處身 巴勒斯坦以外的猶太僑胞, 對於以色列的屬靈狀態,有 很不同的看法。有一些猶太 人仍然相信在表面的回歸 和輝煌的聖殿重建工程下, 其實以色列未曾真正的回 歸。耶和華的榮光仍然未回 聖殿,以色列背約之罪仍未 得着赦免。 3. 以色列的盼望 神透過眾先知多次多方 向以色列作出應許,將來神 要赦免以色列的罪(賽 40:1-2; 耶 31:34) ,會安慰 他的百姓(賽 49:13; 51:3; 52:9) ,使他們不再流徙(哀 4:22),從世界各處領他們 歸回應許之地,神也要回到


錫安作以色列的王(賽 52:7),神要與以色列另立 新約(耶 31) ,潔淨以色列, 賜他們新的靈,再造新的心 (結 36) ,重建聖殿(結 43) , 以色列的枯骨要復甦,再得 生命(結 37)。 這些預言是以色列在困 局中的盼望。當耶和華從壓 制以色列的仇敵手中救贖 以 色 列 ( 賽 41:8-14; 43:1-7; 14-21; 44:21-23; 50:1-3) ,領他們回到錫安, 祂自己也回到錫安作以色 列的王,那時就表示耶和華 赦免了以色列的罪(賽 40:1-2)。在回歸時期的書 卷中,但 9 完全顯示這種盼 望。但以理為以色列國的罪 禁食禱告,述說民族背約受 罰亡國的故事,並祈求神赦 免以色列的罪(但 9:3-19) 。 那時天使加百列便來告之 以色列復興的奧秘:「為你 本國之民和你聖城,已經定 了七十個七。要止住罪過, 除淨罪惡,贖盡罪孽,引進 永義,封住異象和預言,並

膏至聖者。你當知道,當明 白,從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 冷,直到有受膏君的時候, 必有七個七和六十二個七。 正在艱難的時候,耶路撒冷 城連街帶濠都必重新建造。 過了六十二個七,那受膏者 必被剪除,一無所有;必有 一王的民來毀滅這城和聖 所,至終必如洪水沖沒。必 有爭戰,一直到底,荒涼的 事已經定了。一七之內,他 必與許多人堅定盟約;一七 之半,他必使祭祀與供獻止 息。那行毀壞可憎的如飛而 來,並且有忿怒傾在那行毀 壞的身上,直到所定的結 局。」這段說話的細節該如 何解讀,在耶穌的時代也莫 衷一是。但由但以理的時代 算起,計七十個七年的話, 也接近耶穌的時代。這段說 話,提到六十二個七開始的 一連串事件,包括耶路撒冷 的重建及再被毀,艱難的時 候,毀壞可憎者遭到忿怒等, 但經過這一連串混亂的事 情後,當所定好的七十個七 65


完成後,「止住罪惡,除淨 罪惡,贖盡罪孽,引進永義, 封住異象和預言,並膏至聖 者」(但 9:24)其中「除淨 罪惡,贖盡罪孽,引進永義」, 正迴響眾先知的預言。 4. 以色列的救贖 福音書的敘事正是要指 出,以賽亞書(和其他先知) 的這些預言已在施洗約翰 的工作中啟動。當這些事發 生,不僅以色列的過犯得以 被塗抹,他們更要成為外邦 人的光(賽 42:6; 49:6), 作眾民的約(賽 49:8),素 不認識的國民要被召來(賽 55:4-5;56:1-8)。這是重申 神要藉亞伯拉罕使萬族得 福的揀選與應許。路加福音 記載耶穌的誕生時,祭司撒 迦利亞和先知亞拿的話(路 1:68-75; 2:38)就是回應 這種「以色列的救贖」 。 「救 贖」原本的意思是指在奴隸 市場裡從奴隸主的手中把 奴隸「贖」回來,「贖」是 主權和歸屬的課題,例如路 66

得記中,波阿斯「贖」拿俄 米的地。 「救贖」用在以色列方 面,既是把以色列從轄制她 的惡勢力中拯救出來,重歸 自己所有,但在另一個角度 也算是把以色列從神對她 的報應中拯救出來。以色列 亡國既是耶和華審判他們, 也是耶和華把他們交在仇 敵手中。將這「救贖」應用 到人身上時,救恩也有兩方 面,一是從神赦免人的罪過, 不再向他們發義怒;二是使 人從罪惡的勢力中得釋放, 歸自己所有。「他救了我們 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 到他愛子的國裡;我們在愛 子裡得蒙救贖,罪過得以赦 免」(西 1:13-14) 這兩方面都重要。犯罪 者在神面前承受他作惡的 因果報應,關懷的是道德律。 犯罪者在罪惡權勢的支配 下,無能為力,不能不犯罪, 他們作為神的形像受造,卻 失去應有的尊榮和自由,關 懷的是創造論和揀選論。對


前者,神的公義在於他出手 施行刑罰。救恩則是通過某 種辦法,讓神終止刑罰。對 後者,神的公義就是他記念 以色列/世人,把人從壓迫 的罪惡權勢中釋放出來歸 自己,甚或出手報應這些權 勢。當神這樣做,就是神的 拯救。出埃及的拯救,就是 神聽見以色列人的哀聲,記 念他向亞伯拉罕、以撒、雅 各所立的約,便從壓迫以色 列的法老手中解放子民,使 他們脫離災禍,歸於自己。 福音書裡提到的救恩,較多 從第二種角度看,像路加福 音中的祭司撒迦利亞和女 先 知 亞 拿 ( 路 1:68-75, 2:38)。然而很多基督徒由 於習慣了從某些保羅書信 段落的角度來思考救恩,於 是也從這種角度來讀福音 書中的救贖。

本) 、申命記(33 份) ,以諾 一書(25 份),創世記(24 份) 、以賽亞書(22 份) ,但 以理書也找到 8 份抄本。這 可能表示這些經卷在第一 世紀的猶太人中特別流行, 他們也最深入人的思想。恰 巧,它們也是新約聖經最多 引用的書卷。其中賽 53 的 耶和華的僕人和但 7 的人子 對我們了解受難與救恩,有 很大幫助。 在以賽亞書裡耶和華應 許以色列要得救贖的段落 中,強調以色列是耶和華所 揀 選 的 僕 人 ( 賽 41:8; 43:10; 44:1; 45:4 等等) 。 有時,這僕人是被斥責的, 眼 瞎 、 耳 聾 ( 賽 42:19// 6:9-10)。有時候,這僕人 是蒙稱許的,要「將有眼而 瞎,有耳而聾的民都帶出來」 (賽 43:8,10) 。這忠心的僕 人有時以單一個體的形像 出現,但有時以群眾的形態 出現。正面受到稱許的,似 是以色列中的忠心百姓,是 以色列中的「真」以色列,

5. 受難者的苦難帶來以色 列的救恩 在死海古卷中,流傳最 多抄本的有詩篇(39 份抄 67


這是賽 52:13-53:12 的受難 僕人,「耶和華使我們眾人 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以 他為贖罪祭」 (賽 53:6,10) 。 如果注意賽 53 的僕人在以 賽亞書中的脈絡,我們可以 見到其實在以賽亞書,受難 至死的僕人上下文,其實是 耶和華要把以色列人帶回 錫安(51 章),耶和華要在錫 安作王的好消息(52 章),以 及萬民尋求耶和華(55 章)。 以色列復興和萬民皈依,包 圍着受難僕人。 以諾一書並不在基督宗 教的正典中,但猶大書曾經 引用它,它是初代信徒間流 行的書卷。以諾一書演釋了 但 7 的人子的異象(以諾一 書 37-71) ,人子的異象在第 一世紀非常有影響力。四卷 福音書充滿了但 7「人子」 的影響(特別是對觀福音中 耶穌說人子受害和人子降 臨。約翰福音中人子被舉起 得榮耀。)在但 7 的人子異 象中,人子與至高者的聖民 的關係密切。在異象中,得

國度權柄的是人子,在天使 的解釋中,得國度權柄的卻 是至高者的聖民。到底「一 位像人子的」是不是所有至 高者的聖民?還是人子是代 表至高者聖民的一位人物 呢?這情況就像賽 53,到底 受難的僕人是全體以色列, 還是以色列中的忠心百姓, 還是以色列中的耶西的根 (賽 11)?經文有不少詮釋 的空間。受難的僕人和受難 的聖民/人子這兩個形像, 就是新約最常用來解釋耶 穌受難的舊約典故。 這兩個典故都有同一情 節,就是受難者經歷患難後 得勝升高:「所以,我要使 他與位大的同分,與強盛的 均分擄物。因為他將命傾倒, 以致於死」 (賽 53:12) , 「聖 民必交付他手一載、二載、 半載。然而,審判者必坐著 行審判;他的權柄必被奪去, 毀壞,滅絕,一直到底。國 度、權柄,和天下諸國的大 權必賜給至高者的聖民。」 (但 7:25-27)但 7 的受難 68


還有一個主題,就是天下諸 國的權都交至高者的聖民, 異教世界歸服於神的百姓。 受難及萬國歸降的情節,也 在詩 22 中。高呼「我的神, 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的 受難者,被眾人羞辱,被百 姓藐視,有野獸(象徵外邦 人//但 7 的獸)攻擊他, 「有 許多公牛圍繞我,巴珊大力 的公牛四面困住我。牠們向 我張口,好像抓撕吼叫的獅 子」(詩 22:12-13),「犬類 圍著我,惡黨環繞我」(詩 22:16),「求你…救我的生 命脫離犬類,救我脫離獅子 的口;你已經應允我,使我 脫 離 野 牛 的 角 。 」( 詩 22:20-21)當這受難者脫離 危險後,他稱謝神:「地的 四極都要想念耶和華,並且 歸順他;列國的萬族都要在 你面前敬拜。因為國權是耶 和華的;他是管理萬國的。」 (詩 22:27-28)受難者歷盡 患難後升高,得見萬國歸順 耶和華。福音書正是用詩 22 解釋來耶穌受難。 69

受難(被殺)與贖罪, 在利 16 的贖罪日禮儀中並 無直接關係。祭司亞倫兩手 按在羊的頭上,把罪歸到羊 的頭,然後這帶罪的羊便送 到曠野放生,帶到無人之地 (利 16:20-22)。獻上為贖 罪祭的祭牲,必須是完美的、 潔淨的(不能帶污的),贖 罪祭的祭牲的血是用來潔 淨的,是恢復祭壇為聖: 「要 取些公牛的血和公山羊的 血,抹在壇上四角的周圍; 也要用指頭把血彈在壇上 七次,潔淨了壇,從壇上除 掉以色列人諸般的污穢,使 壇成聖。」(利 16:18-19) 在原初的贖罪禮儀中,承擔 罪孽的羊毋須代死,乃是要 把不潔帶離民眾。 「贖罪祭」 並無 「受苦代受罰」 的含意。 但第二聖殿時期,出現了受 難與贖罪的連結。一小撮忠 心的受難者,期望能以自己 的受難,止息神因以色列犯 罪而向以色列全族所發的 義怒。這觀念表現於第二聖 殿時期的馬加比二書 7 章中。


那裡記載母子八人因堅守 律法而殉道的故事,兄弟六 人先後逐一殉道,最後輪到 最年幼的一人,這少年人仍 不受試探,「我要如同我哥 哥們一樣,甘心為祖宗的法 律,捨棄我的肉身和生命, 求上主早日憐恤我們的百 姓,並用苦難與災禍,迫使 你承認他是唯一的天主。願 全能者向我們全族所發的 義怒,在我和我哥哥們身上, 就此止息。」 (7:37-38,思 高聖經的譯文) 受難與「贖罪」的連結 出現於賽 53。如果我們按馬 加比二書的邏輯解讀這段 經文,這僕人的受難(經文 沒有說清楚神如何將這僕 人壓傷,是否交到仇敵手中 受害),使百姓的罪過所惹 來的義怒止息,神於是從仇 敵的手中釋放以色列。這邏 輯也可讀入但 7 的聖民受苦 中,「我觀看,見這角與聖 民爭,勝了他們,直到亙古 常在者來給至高者的聖民 申冤,聖民得贖的時候就到 70

了。…審判者必坐着行審判, 他(獸小角)的權柄必被奪 去,毀壞,滅絕,一直到底。 國度,權柄和天下諸國的大 權必賜給至高者的聖民。」 (但 7:21, 26-27)在對觀 福音裡,耶穌三次以人子受 難後高升掌權作模型,向門 徒講解自己的死。如果耶穌 也持有馬加比二書的概念, 則耶穌的目的會是透過自 己(聖民)被交出受難,止 息上帝對以色列百姓的義 怒,讓下一輪的事件被啟動, 就是仇敵被打敗,以色列得 復興,列國歸降,萬民朝拜 耶和華。但耶穌想到的仇敵, 並不只是羅馬異教政權,而 更是在許多人和事背後的 邪惡勢力。在對觀福音中, 耶穌起初便與污鬼作對,污 鬼認識耶穌為「神的聖者」 (可 1:24)。約翰福音稱這 仇敵是「這世界的王」,是 魔鬼(約 13:2),是那作惡 的(約 17:15) 。這魔鬼在猶 太人中工作(約 8:44),也 在耶穌門徒中工作(約


6:70),這魔鬼使猶太人犯 罪失去自由(約 8:34-35)。

架和復活,與神已經和好了, 另一方面從前壓制我們的 各樣仇敵已經被十架戰勝 6. 新約文獻中的眾多「贖 了(肉身,罪,猶太律法, 罪原理」 諸如此類)。這兩方面就是 耶穌之死帶來以色列及 上面描述的救恩的兩方面。 世人的救恩。但不同書卷對 我們瀏覽一些例子: 此有不同的解說,沒有劃一。  耶穌之死止息神的義怒: 有的提出爭戰及釋放的模 耶穌是挽回祭(贖罪祭 式,有的是代受罪的模式, /施恩座),大概是指止 有些說耶穌作為獻上的祭, 這祭止息了神的義怒, 有些是處理猶太律法的問 不再追究犯罪者 題,有些則是處理肉身問題, 「神的義藉着相信耶穌基 些是說耶穌作為大祭司。似 督,臨到一切相信的人身上。 乎所有作者都知道耶穌之 事實上,這並沒有差別, 因 死帶來救恩,從各種權勢下 為人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 釋放出來,得自由,得神的 的榮耀,得靠着神的恩典, 赦免,得新生命等等。針對 藉着在基督耶穌裏的救贖, 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釋放 無償地稱義。神以耶穌為贖 與救恩。同一作者也可以在 罪祭展示人前,是憑着耶穌 不同的書卷和課題下,作出 的血,藉着信,為要顯明神 不同的解說。這些不同的解 的義,因為他以忍耐的心寬 說不代表思想矛盾,而是顯 容人從前所犯的罪──就 示這些解釋是聖經作者因 是要在現今顯明神的義,讓 應受眾不同的處境和課題 人知道他自己為義,也稱相 而發展出來的,但它們對應 信 耶 穌 的 人 為 義 。 」( 羅 着一個基本的核心:一方面 3:22-26,新漢語譯本) 我們透過耶穌的死/十字 71


「他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 祭,不是單為我們的罪,也 是為普天下人的罪。…不是 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 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 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 (約 壹 2:2, 4:10)  耶穌與我們同死同活,

的咒詛;因為經上記著: 「凡 掛在木頭上都是被咒詛的。」 這便叫亞伯拉罕的福,因基 督耶穌可以臨到外邦人,使 我們因信得著所應許的聖 靈。」 (加 3:10-14) 「我說那承受產業的,雖然 是全業的主人,但為孩童的 既已死,就不再作罪的 時候卻與奴僕毫無分別,乃 奴隸,得釋放了。 在師傅和管家的手下,直等 「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和 他父親預定的時候來到。我 他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 們為孩童的時候,受管於世 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因 俗小學之下,也是如此。及 為已死的人是脫離了罪。我 至時候滿足,上帝就差遣他 們若是與基督同死,就信必 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 與他同活。因為知道基督既 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 從死裏復活,就不再死,死 的人贖出來。」(加 4:1-5) 也 不 再 作 他 的 主 了 」( 羅 「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 6:6-9) 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  基督把人從猶太律法的 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 管轄下贖出來,不再作 (加 5:1) 猶太律法的奴隸  耶穌把他的生命分享給 「因為經上記著:「凡不常 信徒,讓信徒與他同死 照律法書上所記一切之事 同活,分享勝利,而神 去行的,就被咒詛。」沒有 把我們的舊債一筆勾銷, 一個人靠著律法在神面前 藉着十架打敗仇敵。 稱義,…基督既為我們受了 「你們既然在洗禮中與他 咒詛,就贖出我們脫離律法 一同埋葬,就藉着相信那位 72


使他從死人中復活的神的 大能,也在洗禮中與他一同 復活了。你們以往在過犯之 中,肉身又沒有受過割禮, 原是死的,但神使你們與基 督一同活過來──他赦免 了我們一切的過犯, 把對 我們不利的罪債記錄,連同 攻擊我們的條款,都抹掉了。 這些他都拿走了,釘在十字 架上。他解除了執政者和掌 權者的權勢,藉着十字架, 把他們列在凱旋的行列中, 公開示眾。」 (西 2:12-15, 新漢語譯本)  耶穌之死替我們擔當罪,

而我們(與基督同)死, 在義上(同)活 「他並沒有犯罪,口裏也沒 有詭詐。他被罵不還口;受 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 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 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 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 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 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 醫治。你們從前好像迷路的 羊,如今卻歸到你們靈魂的

牧 人 監 督 了 。 」( 彼 前 2:22-25)  罪在肉身上起作用,而

耶穌來成為肉身,使罪 在他的肉身上被定罪 「因為生命之靈的律在基 督耶穌裏把你從罪和死的 律中釋放出來。律法因肉體 而變得軟弱,有所不能成就 的,神已經成就了:他差遣 自己的兒子以罪身的模樣 來,成為贖罪的祭,在肉體 上給罪定了罪名,好讓律法 所要求的義,在我們這些行 事不隨從肉體而隨從聖靈 的人身上,可以完全表現出 來。」 (羅 8:2-4,新漢語譯 本)  耶穌用自己的身體破除

了猶太律法所造成的敵 對,使外邦人和猶太人 在基督裡合一復和,也 與神復和 「因為基督自己是我們的 和平:他使雙方合而為一, 拆毀在中間阻隔的牆,以自 己的身體除掉了冤仇,除掉 了律法上的誡命以及其中 73


種種的規條,為要使雙方在 他裏面成為一個新人,締造 和平;他藉着十字架滅掉冤 仇,又藉着十字架,使雙方 成為一個身體,與神復和。」 (弗 2:14-16)  耶穌成為血肉之軀,與

一切人類相同,除掉魔 鬼,釋放被奴役的人, 又要在神的事上成為大 祭司 「這樣,既然這些孩子都同 有血肉之軀,他自己也同樣 成為有血有肉的人;為要藉 着死亡除掉那擁有死亡權 勢的,就是魔鬼,並釋放那 些因為怕死而一生被奴役 的人。 因為他幫助的並不 是天使,而是幫助亞伯拉罕 的後裔。所以他必須在各方 面與他的弟兄相同,為要在 神的事上成為慈愛忠信的 大祭司,為民眾獻上贖罪 祭。」 (來 2:17) 7. 罪作為加害人的權勢 香港華人基督徒較多談 我們因犯罪而受罰,基督救 74

我們免除這個刑罰。我們較 少留意另一邊,世人被罪惡 權勢所支配奴役,受其壓迫, 而神拯救我們脫離這些邪 惡的權勢。我們較注重犯罪 的意志(我們犯罪),而較 忽視客觀存在而支配着我 們的惡(我們真是苦 啊!) 。 新約聖經有很多地方把 罪看成一股控制着我們的 權勢,例如保羅說到「罪作 王叫人死」(羅 5:21),「不 要容罪在你們必死的身上 作王,使你們順從身子的私 慾」(羅 6:12), 「但我覺得 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 的律交戰,把我擄去,叫我 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 (羅 7:23) , 「我們並不是欠 肉體的債去順從肉體活著」 (羅 8:12) , 「死的毒鉤就是 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 (林 前 15:56)罪惡作為權勢, 也可以透過十字架被描述 成為進攻的兵器顯出來, 「他解除了執政者和掌權 者的權勢,藉着十字架,把


他們列在凱旋的行列中,公 開示眾。」(西 2:15,新漢 語譯本) , 「凡屬基督耶穌的 人,是已經把肉體連肉體的 邪情私慾同釘在十字架上 了」 (加 5:24) 。我們日常說 話裡牽涉罪的動詞,例如 「脫離」 、 「釋放」等其實反 映罪作為權勢的概念。 對「罪」作為在我們之 上控制我們的邪惡權勢的 敏感度不足,令我們傾向關 注「罪行」,而少關注「邪 惡」。罪行就是那些我們有 意志決定的行動(或不行 動),因為有意志才可追究 那行動者 (或不作行動者) 。 至於一些沒有任何人作出 意志決定的事,例如制度上 不流人血的欺壓,或結構性 的不公平,或文化的傳統等 等,這些惡找不到「罪行」 , 便無法追究。所有的「共孽 (業)」都顯得無能為力。 這進路叫基督徒多留意「個 人意志」扮演較重角色的私 人領域(例如婚姻與性)。 公共領域有太多意志參與,

責任分散,或糾纏不清, 「罪 行」難被辨悉(例如短樁、 鉛水事件,土地發展政策, 強積金對沖,外判工嚴重超 時工作等),基督信仰的指 導性不足。 但其實「罪」也是扭曲 和壓迫人的權勢,它不一定 在意志層面操作,它乃是滲 透一切的活動和關係,包括 社會結構、文化思潮、原生 家庭、社群歷史、經濟和權 力運作等等,也包括個人心 理、生理、身體等等,它支 配世界,敵擋神美好的旨意, 使人透不過氣來。罪人其實 可以是一個老實生活的好 人,完全沒有「意志決定」 去作惡,卻仍是在罪惡權勢 下的「共謀」,參與並維持 着壓迫人的邪惡力量。罪人 不是因為作了惡,違背了一 些道德律,才成為罪人,欠 了罪債。罪人乃是活在罪惡 權勢下的普遍人,被逼參與 一切壓迫,成為世間的惡的 「共謀」 ;其中意志軟弱者, 更在此以惡報惡,或把別人 75


作在自己身上的惡,發洩在 其他人身上,或去作奸犯科, 損人利己。不是因為我們作 了惡,才成了罪人,乃是因 為我們是罪人,我們無辦法 不犯罪。基督的救恩,要拯 救世人脫離罪惡的權勢(這 是得勝的基督,戰勝仇敵) , 也是為我們止息神的義怒 (這是贖罪的基督) 。 8. 由以色列再到全世界 上文提到新約裡的多元 「贖罪原理」顯示這些解釋 是聖經作者因應不同的處 境而發展出來的,但它們對 應着一個基本的核心。這個 核心與「以色列的歷史」有 密切的關係。我們見到福音 書述說的是以色列復興的 故事,但以色列的復興卻不 只關乎以色列,更是關乎受 造世界。關於耶穌受難與復 活的深遠意義,約翰福音指 門徒並非立時曉得,乃是後 來(在聖靈引導下)才發現 (約 2:17; 12:16; 14:16; 16:13) 。保羅也指神藉基督 76

所行的是隱藏的「奧秘」, 在耶穌復活後才顯明出來 (林前 2:7-8; 羅 16:26; 弗 3:8-11;提前 3:16)。 這幅事後才揭示的圖畫, 須回到「起初」而談。普遍 認為最早寫成的馬可福音, 由以賽亞書開始說耶穌的 故事,但他的故事可以理解 為「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 」 (可 1:1) 。馬太的故事則由 亞伯拉罕說起,路加再由亞 當開始,約翰則從創世之前 說起,這個趨勢是愈說愈前。 保羅既由亞當開始說起(羅 5:12; 林前 15:22) ,也由創 世之前說起(弗 1:4) 。以色 列的聖經其實是由「起初」 說起。起初,世人受造作為 神在宇宙聖殿中的像,賦予 管轄受造世界的任務,反映 創造主的榮耀。「起初」的 關懷,是人類社會的豐榮。 但人類失敗了。後來,神揀 選亞伯蘭,要叫地上萬族因 他得福。亞伯拉罕的後裔以 色列族的任務,是在萬民中 作祭司的國,作聖潔的民,


但以色列也失敗了,像起初 的人類一樣。以色列亡國被 擄,失去了土地、聖殿、皇 室、人民。但因耶和華對以 色列的愛,祂應許會在以色 列的眾民中,從大衛的後裔 中揀選忠心的餘民,要由這 忠心的餘民,再帶來以色列 的復興。當耶穌死而復活後, 他的門徒重新思考耶穌的 言與行,在聖靈的感動下, 找出了聖經中的這些線索, 便知道耶穌的復活,把歷史 推進了新紀元,如今是萬民 藉着聽從(聽從=效忠=信) 耶穌基督歸向耶和華的階 段。世人受造成為神的像, 反映創造主的榮耀,已再次 在基督裡新造的人開始。他 們要完成最初交給以色列 的任務,在萬民中成為祭司 的國,聖潔的民。這些人要 活現出耶穌的生、死、復活、 掌權、再臨的事,呼召萬民 順服這位以色列的彌賽亞, 脫離罪惡的權勢,接受聖靈 的更新,率先在現今活出新 天新地裡的生命,活出「起 77

初」創造人類時,期望人類 社會所活出的豐榮,直到天 地一切在基督裡同歸於 一。 從這個聖經的敘事看, 亞伯拉罕乃至以色列的故 事,是神把世界的罪惡平定 的方法。亞伯拉罕和以色列 的故事(整部舊約),不是 等候二千多年後耶穌基督 來臨前的枝節或毫無功效 的岔路。而是像下棋一樣。 你走一步,對手走一步,直 到結局。由起初到結局的每 一步都成就下一步,直到終 局。基督徒有時把舊約看成 是失敗的岔路,例如要向世 人證明「好行為無效」 、 「祭 司階級實驗失敗」 、 「禮義與 律法主義不及內心敬虔」等。 仿彿最重要就是創 1-3,然 後可以直接跳到羅馬書 4-8, 功德圓滿。(羅 9-11 當然也 只是岔路的「手尾」 。)這種 對新約聖經的解讀是因脫 離了以色列的視野來理解 耶穌的工作。


從聖經由創造到新造的 敘事角度,「犯罪者如何消 解罪孽的報應」只是神拯救 祂所造的世界的計劃裡的 一小部份,是整個計劃的 「和弦」,主調乃是地上萬 族如何脫離壓制與扭曲,重 拾受造的尊榮,重新擔負受 造時所托負人類的任務與 豐榮。人的關注點不是得救 後不再犯罪(謙虛一點說, 只是少一點犯罪),而是成 為彌賽亞耶穌的門徒,努力 跟從他,為他的國服務,歸 於一個群體。世人確認並歸 服彌賽亞的主權才是福音 的重點,赦罪是歸服的結果。 救恩是關乎普世萬民脫離 黑暗的權勢成為神的子民, 關乎在基督裡使天上地下 一切同歸於一。換句話說, 救恩是與受造世界得以自 由有關(羅 8:19-22)。 如果我們從這個由受造 到新造的故事裡掏空了以 色列的元素(神對亞伯拉罕 的揀選,透過亞伯拉罕的後 裔賜福萬民,彌賽亞的王權, 78

以色列的復興,萬國的歸服, 受造物的更新等等),把「救 恩」植入一個抽象的「道德 操作」的論述中。這個道德 操作的論述大致如下:「完 美無瑕的上帝與罪惡不相 容。祂創造了人類,向人類 定下了完美無瑕的道德法 規,能達到這法規標準的人, 死後可以上天堂,不及格的 人要落地獄受罰。可惜這法 規太完美,世人因原罪的問 題而不完美,沒有一個能靠 自己能力達到這標準,所以 人人都落地獄。神愛祂所造 的人,不想他們落地獄,但 祂又是公義的神,恨惡罪惡, 必須用地獄之火來懲罰罪 人,於是神十分為難。神為 解決這兩難,於是派自己的 兒子成為人,替人頂罪。神 於是滿足了祂的道德操作, 既嚴厲處辦犯罪者(或用地 獄刑罰犯罪者),又可以讓 祂所愛的人無須被殺(或落 地獄)。但任何人如果不接 受耶穌的頂罪(救恩),都 要自己承受道德不及格的


惡果。」(當然「頂罪」是 否公義,會是這論述裡的一 個爭論點。) 原初的聖經論 述是透過共同的世界歷史 取得救恩的普遍性,這但轉 向則企圖由抽象的人性論 及道德審判而取得救恩的 普遍性,這轉向弄出不少問 題。 以上的「救恩」論述轉 向,失去了神對受造世界的 關懷、神創造人類成為君尊 的祭司管轄受造世界的使 命、對罪惡權勢支配受造世 界的意識、地上萬族重新歸 服創造主的普世合一遠景、 人類乃至世界的歷史正邁 進新紀元等等;可以說,它 幾乎失去了一切重點,只剩 下對「犯了罪的人將來怎樣 面對威嚴的審判者」的非歷 史性、非社會性的個人終極 命運的關懷。這論述毋須 「王者」,只需能替人「頂 罪/頂包」的「代罪羔羊」 。 按這論述所針對的「困局」 而言,得救的人最重要的是

掌握得救的秘訣,堅守這秘 訣到底,以致得救。 聖經中遼闊的救恩視野, 由受造到新造,從以色列到 全世界,長久以來被約化為 「個人得救」的論述,令人 惋惜。

79


六、(附錄)受難交響曲:關 於四福音耶穌受難記的異 同

觀福音的耶穌講關於天國 的比喻,約翰福音的耶穌講 關於自己的比喻。對觀福音 的耶穌的關鍵詞是天國/神 國,約翰福音的耶穌的關鍵 詞是永生/生命。對觀福音 記載很多耶穌在加利利省 的活動,約翰福音記載很多 耶穌在猶大省的活動。對觀 福音與約翰福音的神蹟,只 有五餅二魚是相同的。對觀 福音中希律有很多角色,約 翰福音中希律完全不出現。 當然在諸多差異中,約翰福 音與對觀福音也有很多相 同的信息,例如大家都努力 把耶穌與以色列的傳統接 軌,又以耶穌作為百姓與神 之間的獨有通道,耶穌是耶 和華與以色列民族所立之 約的顛峰,耶穌的生平就是 以色列的神回歸祂的子民 中間,世界歷史透過耶穌的 死與復活已經進入新時代 等等。三卷對觀福音之間也 有明顯差異。馬太的敘事基 本上緊隨馬可,但路加則刻 意重新編排不少馬可的次

四卷福音書之間存有差 異,最明顯的是耶穌傳道的 時間和次序。約翰福音記載 耶穌三次上耶路撒冷,而馬 可及其他對觀福音(即馬太 和路加),則只記載耶穌上 耶路撒冷一次。約翰把耶穌 推翻聖殿擺賣的桌子的故 事放在耶穌傳道的開端(約 2) ,而對觀福音則放在耶穌 傳道的結尾(可 11,太 21, 路 19)。耶穌談吐的姿態也 不同,對觀福音的耶穌說話 節奏明快,簡單直接。約翰 福音的耶穌說話長篇大論, 愛循環重覆,寓意深長。對 80


序,這意圖也在路加的前言 中註明:「有好些人提筆作 書,述說在我們中間所成就 的事,是照傳道的人從起初 親眼看見又傳給我們的。這 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 察了,就定意要按著次序寫 給你」 (路 1:1-3)。如果 我們從靈修的角度讀經,反 省自己的生命,很少會思考 這些差異。但如果我們要發 掘個別福音書作者想藉記 載耶穌的事蹟而教導教會 的事,我們便有需要留意這 些差異。再進一步,如果我 們進入歷史耶穌的探究,這 些差異的挑戰性更大。四福 音是聖靈向教會說的話,歷 代基督徒抱着敬虔緊慎的 態度來讀這些作品,也嘗試 解釋它們的差異,我也不例 外。 在以下的討論,我預設 了新約學者的主流共識,即 馬可福音最先寫成,馬太和 路加採用馬可為藍本,補充 了他們各自的材料,但我沒 有預設馬太與路加都採用 Q

典,有可能路加直接參考馬 太。研究口傳和初代抄寫的 學者提醒我們,不要以為早 代信徒之間是靠文本抄錄 傳播耶穌的故事,他們是靠 口傳。因此在文字抄本存在 之前,口傳故事己流傳很廣。 我們不要假設後期的福音 書作者只是透過在他們面 前的抄本才接觸耶穌的故 事。早在他們拿着別人的抄 本前,這些在抄本中記載的 故事早己從口傳的方式多 次達到他們耳中,甚至可能 還有多個版本。早代的寫作 環境,也不會有一大張書桌 給寫作的人同時擺放多卷 文獻在面前編修。一些早期 的鑑別學的文本假設,現在 也受到質疑,例如[Q]。 透過以下的討論,我期 望向會眾展示一種面對福 音書差異的態度。在有限篇 幅下,以下的討論有些地方 我嘗試作出論證,有些則是 猜測,有些更只是斷言。讀 者自行判斷。 81


1. 耶穌在聖殿尋釁滋事 剛才提到約翰福音把耶 穌在聖殿裡推翻桌子、趕逐 牛羊的事蹟,放在耶穌公開 傳道之初。搗亂之後,猶太 人前來質問耶穌的權柄,要 求他給他們神蹟(記號)。 這次擾攘卻沒有立時奪去 耶穌的命。耶穌之後仍能自 由進出耶路撒冷(雖有危 機),直到他再次高調政治 性地騎驢進入耶路撒冷。如 果耶穌剛開始傳道,便上耶 路撒冷尋釁滋事,這可解釋 為何耶穌在加利利時,會有 法利賽人到來鄉郊監視他 (可 2:24,另可 7:1;8:11) , 法利賽人一般活躍於城 市。 如果這事真的發生在早 期,馬可有甚麼原因將這事 件放在他敘事的結尾?這 可能是馬可按地域鋪陳他 的故事:首先是耶穌在加利 利(可 1:14),然後是耶穌 由加利利出發的旅程(可 5:1;7:24;8:27) ,最後是耶 穌到猶大省(可 10:1),直

到耶路撒冷。路加進一步發 揮這「走向耶路撒冷」的佈 局,他在敘事中多次插入耶 穌前往耶路撒冷的註腳(路 9:51;13:22,33;17:11;18: 31; 19:11,28,41) 。 耶穌可不可以在他傳道 之初,以及在他要上耶路撒 冷受害時,兩次作出相同的 挑釁呢?如果耶穌曾兩次 挑釁,這也能解釋為何約翰 福音那次耶穌未有惹動殺 機,而對觀福音那次則有, 因為那是他第二次再作出 這種挑釁。有些基督徒出於 對一種對聖經性質的認信, 認為聖經提過的事必然按 字面地發生過,因此傾向支 持這說法,指約翰福音記載 了第一次事件,對觀福音記 載了第二次。但基於堅持聖 經與事實相符而接受這說 法,會產生一個吊詭的結論: 「福音書是可靠的,因為記 載的事情都有發生過;但四 卷福音書都不可靠,因為它 們令讀者誤以為只發生了 一次聖殿事件。」我們先分 82


析這兩個故事。 這兩個故事有相同的情 節:耶穌推翻桌子,引用聖 經斥責聖殿,引來猶太領袖 反詰,追問耶穌權柄(約 2:18; 可 11:28) 。但耶穌在 約翰引用的是詩 69:9,而在 馬可 則引用 賽 56:7 和 耶 7:11。約翰版本記載耶穌用 自製的鞭驅逐作祭牲的牛 羊,也趕走賣鴿子的檔子, 但馬可版本只提到驅逐賣 鴿子的人(花得起錢的人會 用牛羊獻祭,用鴿子作祭牲 的是貧窮人)。約翰版本針 對的是聖殿變了作買賣的 地方 (世俗化?貪財?…) , 而馬可版本關注的是聖殿 由萬民禱告的殿變成了賊 窩(剝削者的贓款天堂?自 由鬥士的變相巢穴?…)如 果說耶穌引用聖經斥責聖 殿的故事是由兩位作者分 別憑空構想出來,可能性不 高。如果說耶穌曾經兩次挑 釁,猶太領袖也兩次作出同 樣的反應,機會看來也不大。 可能是早期信徒流傳兩個 83

關於這故事的版本。至於為 何兩個版本中耶穌引用的 經文不同,會否是耶穌當時 引用了很多不同的聖經來 指斥聖殿,但流傳這事蹟的 見證人只各自抽取了他們 認為最具代表性,最能表達 耶穌心意的經文?如果是 這樣,我們就是看到不同門 徒對耶穌的行動和言說作 出不同的過濾和理解,選取 了不同的經文,關注聖殿的 不同毛病。又可能不同的經 文是來自記述者本身,是他 們自己選用不同的經文來 教導耶穌在聖殿的行動的 義理。這些經文到底來自耶 穌本人,還是來自最初流傳 這事件的見證人?這不易 確定。但這兩個版本都是正 典福音書的內容,都是被教 會確認為聖靈的默示,具有 同樣的教導權威。 如果說約翰的記載保留 了歷史的時序,即這事是發 生在耶穌傳道初期,而耶穌 最後一次上耶路撒冷時並 沒有作出這挑釁的話,那麼


對觀福音記載耶穌在聖殿 裡與聖殿權貴們的各種衝 突對質的故事(問權柄,問 復活,問納稅,說比喻等) , 也未必全部發生在幾天之 間,而可能是像約翰福音那 樣散布在耶穌傳道的那幾 年間上耶路撒冷過節的時 候。這是說,耶穌一開始傳 道便挑戰聖殿,而耶路撒冷 的權貴對耶穌的敵意,也是 幾年間一步步累積的(約 7:30-32; 8:20,59; 10:39; 11:52-54,57;12:10) 。這可 以解釋對觀福音書中,當耶 穌被捕前門徒的危機意識 都很低。假如他們剛於數天 前到聖殿尋釁滋事,又引發 一連串的對質,門徒的戒備 心似乎應該會提高一些。但 如果像馬可福音那樣是在 幾天內接連發生這些事,祭 司長有更大的理由要治死 耶穌。 福音書作者到底有多重 視他們記載的事件的發生 先後呢?馬可記載耶穌的 尋釁滋事的過程,是首先騎

驢進城,然後進入聖殿觀察, 再出城往伯大尼過夜。第二 天由伯大尼再進城,途中咒 詛無花果樹,然後進入殿, 趕出作買賣的人,推翻兌換 銀錢的人的桌子,離開耶路 撒冷。再過一天,見到無花 果樹枯萎(可 11:1-19) 。馬 太基本上保留了馬可的故 事,卻打破了馬可的三文治 式手法(把一件事拆開記敘, 中間放入另一件事,像三文 治 sandwich 那樣) ,一氣呵 成地敘述耶穌進城的事。耶 穌騎驢進城後,並沒有耽擱 一天,乃是隨即進入聖殿驅 逐賣買的人(太 21:12-17) 。 馬可放在兩次進城之間的 咒詛無花果樹事件,馬太放 在整個聖殿事件之後。在馬 可,咒詛無花果樹後要等一 天才見它枯萎,但在馬太的 故事裡,「那無花果樹就立 即枯乾了。」 (太 21:19)路 加也打破了馬可的三文治 結構,他把咒詛無花果樹的 情節整段刪去。而在耶穌騎 驢進城後,路加補充了法利 84


賽人斥責耶穌,以及耶穌為 耶路撒冷嘆息的事。從經文 的現象看,福音書作者對事 件的歷史時序和情節,有非 常大彈性的容納度。有些事 情,我們要接受我們無法確 定是在那時候發生的,就如 耶穌的聖殿行動。一次?兩 次?在前?在後?福音書 作者重視事件的意義,或者 遠多於事件怎樣在歷史時 空中發生。

的指摘(可 3:20-21, 22-30, 31-35) ;咒詛無花果樹的事 件之間,插入推翻聖殿買賣 祭 牲 檔 子 事 件 ( 可 11:12-14,15-19, 21-22); 又或者在醫治睚魯女兒的 事之間,記載醫治血漏症婦 人 的 故 事 ( 可 5:21-24, 25-34,35-43) 。馬可也同樣 在祭司長謀害耶穌的事之 間,記載了一位婦人用香膏 抹 耶 穌 的 事 件 ( 可 14:1-2,3-9, 10-11) 。所以, 2. 婦人以香膏抹耶穌 或者馬可並沒有意圖確確 約翰和馬可記載在耶穌 實實地說這事就是發生在 最後一次進耶路撒冷的行 逾越節前兩天,馬可三文治 程中,有婦人用香膏抹耶穌。 式編排的重點,似乎是說這 約翰記這事發生在「逾越節 兩件事須彼此解釋,但經文 前六日」 (約 12:1) ,而馬可 佈局可以令讀者產生這個 把這事記載在祭司長密謀 時間上的印象。約翰和馬可 除去耶穌的事中間,而最接 的故事地點都是伯大尼,非 近的時間指標是「過兩天是 議該婦人的角色都談到賙 逾越節,又是除酵節」(可 濟窮人,而耶穌的回覆都是 14:1)事件的日子不同。但 提到這抹膏是為自己的安 我們提過馬可有所謂「三文 葬而作,顯示在這事中耶穌 治式」的文學鋪排,例如在 有強烈的死亡意識。約翰的 耶穌家人攔阻耶穌傳道的 故事提到了人物的身份,婦 事件中,插入靠別西卜趕鬼 人是拉撒路家庭的馬利亞, 85


非議者是將來賣耶穌的門 徒猶大。在馬可的故事裡, 婦人和非議者都是隱名的, 但地點卻是「長大痲瘋的西 門的家」。馬太提到非議者 是耶穌的門徒,但沒有說就 是猶大。跟馬可和馬太最大 的分別,是約翰的婦人把膏 澆在耶穌的腳,再用頭髮來 抹耶穌,而馬可和馬太則是 澆在耶穌的頭上。在路加的 受難故事中,並沒有婦人替 耶穌抹香膏的事,但他另有 一個類似的故事,放在耶穌 公開傳道的初期(路 7:36-50) 。路加的故事與馬 可相似,屋主的名字都叫西 門。另一方面,路加也與約 翰相似,婦人是把香膏擦在 耶穌的腳,但路加的婦人是 先用頭髮擦乾自己滴在耶 穌腳上的眼淚,再抹上香膏, 路加提到玉瓶(三卷對觀福 音都有)而約翰沒有。路加 的故事與其他三卷福音書 都不同,它與死亡和安葬無 關,也與賙濟窮人無關。它 獨特的地方,是婦人被稱為 86

有罪的女人,以及對話是圍 繞蒙赦罪者回應的愛。(題 外話:後來的教會傳統把路 7 的有罪的婦人、約 12 的馬 利亞、以及見證耶穌復活的 抹大拉的馬利亞結合起來, 看成是同一人。路 8:2 提到 曾被鬼附的抹大拉的馬利 亞,慢慢在教會傳統裡演變 成了妓女。) 約翰和馬可/馬太所記 載的似是同一故事的兩個 版本,它們只在細微處有差 異。但為甚麼路加把馬可的 這個故事刪走,是他認為這 故事不重要?(但耶穌說福 音傳到哪裡都要提這婦人 所行的事!)是不是因為他 早前已有編入了一個相似 的玉瓶香膏故事,不想重覆? (但路加似乎又不怕重覆) 又或者是路加認為這個故 事容易令人誤解耶穌對運 用金錢的態度,為免再加以 解釋,索性整個刪去?我不 知道。 3. 過兩天是逾越節


四卷福音書都記載耶穌 受難的時候是安息日前夕 的下午,情節也大致相同。 猶太權貴為了不想讓屍體 在安息日留在十字架上,所 以在安息日來到之前把屍 體拿下。安息日後,婦女清 晨去到墓穴,發現耶穌的屍 體不見了。但對觀福音與約 翰福音有一處嚴重分歧,就 是耶穌被殺的那個週五,到 底是逾越節(馬可,馬太, 路加),還是逾越節的前一 天(約翰)?馬可指明耶穌 是在逾越節晚上被捕的(逾 越節是在傍晚日落開始)。 因為當天早上,門徒問耶穌 說:「除酵節的第一天,宰 羊的那天,你吃逾越節要在 那裡預備?」耶穌吃了逾越 節晚餐後,夜裡被捕,早上 受彼拉多審判,繼而被處決。 那時仍然是逾越節,直到日 落。 在約翰福音中耶穌也是 夜裡被捕,送到彼拉多的衙 門。「那時天還早,他們自 己卻不進衙門,恐怕染了污 87

穢 , 不 能 吃 逾 越 節 。( 約 18:28) ,意思是當日晚上才 是逾越節,所以如果早上染 了不潔,便吃不了逾越節。 「那日是預備逾越節的日 子,約有午正。彼拉多對猶 太人說:『看哪,這是你們 的王!』」 (約 19:14) 「猶太 人因這日是預備日,又因那 安息日是個大日,就求彼拉 多叫人打斷他們的腿,把他 們拿去」 (約 19:31)在約翰 的版本,受難後的安息日才 是逾越節。馬可的版本,受 難日已是逾越節。 有人主張指約翰和對觀 福音作者分別用了兩套不 同的曆法,一套是陽曆,一 套陰曆。但如今已少人支持 這觀點,因為沒有證據顯示 當時有兩套競爭的曆法,昆 蘭文獻中的曆法可能從沒 有被實質採用。而在約翰和 對觀福音中,耶穌皆有因安 息日與法利賽人起衝突,並 沒有顯示耶穌與法利賽人 和其他人在曆法上有差 異。


我們見到所有福音書都 把耶穌受難的日子與逾越 節拉上關係,但到底哪天是 節日,便出現兩個難以兼容 的版本。這是否表示其中一 個是歷史上準確,另一個則 有誤差?我們檢視這兩個 敘事的內部一致性。按馬可, 祭司長商議殺害耶穌時,提 出說:「當節的日子不可, 恐怕百姓生亂。」 (可 14:2) 但馬可說從祭司長、文士、 並長老那裡帶着刀棒的人 來捉拿耶穌的日子,卻正正 木就是越節。為甚麼忽然改 變主意?這些人「把耶穌帶 到大祭司那裏,又有眾祭司 長和長老並文士都來和大 祭司一同聚集。」 (可 14:53) 祭司長、長老、文士真的可 以當着逾越節這個大日子 聚集在大祭司那裡審訊耶 穌嗎?這些疑問令一些人 認為約翰的版本保存了準 確的日期。可是,約翰版本 的晚餐竟然就沒有聖餐禮 儀,而聖餐禮儀在最早期的 文獻裡,就是在耶穌被交出 88

的那一夜與門徒一同吃逾 越節晚餐的記憶(林前 11) 。 再者,在約翰的故事裡,因 耶穌自以為是神的兒子而 要殺耶穌的祭司長,竟然向 彼拉多說:「除了凱撒,我 們沒有王。」 (約 19:7,15) 熱心律法的祭司長真可能 這樣說嗎?在對觀福音裡, 祭司長、文士、法利賽人等 等耶穌的對頭,來試探耶穌, 問:「納稅給該撒,可以不 可 以 ? 」( 可 12:14; 太 22:17;路 20:22;約翰福音 沒有這故事)這群對頭為何 在約翰福音中忽然變成該 撒的忠實支持者?如果約 翰福音也有歷史可疑之處, 約翰的逾越節日期會否真 的比馬可更可靠?會不會 馬可和約翰都是基於一些 可靠的基本歷史記憶,再在 其上補充其他流傳於信徒 的情節,但一些敘事的次序 乃是出於作者自己的編排? 這些問題實不易回答。 4. 最後晚餐


新約文獻中最早寫成論 及最後晚餐的,是哥林多前 書。我們知道保羅是從早於 他成為耶穌門徒的人學到 這個聖餐的傳統:「我當日 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領受 的,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 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 擘開,說: 「這是我的身體, 為你們捨的,你們應當如此 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 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 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 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 行,為的是記念我。」你們 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 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 (林前 11:23-26) 在同一 卷書稍前的位置,保羅說: 「你們既是無酵的麵,應當 把舊酵除淨,好使你們成為 新團;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 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所 以,我們守這節不可用舊酵, 也不可用惡毒、邪惡的酵, 只用誠實真正的無酵餅。」 (林前 5:7-8) 約翰福音和對觀福音其 89

實用了不同的手法去表達 耶穌是新 「逾越節的羊羔」 。 上文提到,約翰福音把耶穌 之死放在逾越節的前夕,即 宰逾越節羊羔的日子,暗示 耶穌是新的逾越節羊羔。並 且,約翰記載耶穌沒有被打 斷腳,「他的骨頭一根也不 可折斷」(約 19:36),引用 出 12:46 和民 9:12 所規定 的,逾越節羊羔的骨不可被 打斷。啟示錄裡,羔羊和羔 羊的血都是書中重要的象 徵,與約翰福音互相呼應。 對觀福音則用了另一種手 法表達相同的信念。耶穌與 門徒吃的最後晚餐是逾越 節晚餐。在吃的時候,耶穌 拿起餅,說餅就是他的身體。 又拿起杯來,說盛載的是立 約之血。透過餅杯的象徵行 動,對觀福音把耶穌描繪為 新逾越節羊羔。 在對觀福音中出現多個 聖餐版本,其中以路加版本 中耶穌所講的話最接近林 前(路 22:19//林前 11:24) , 但林前的情節卻與馬可和


馬太相似,先分餅,再分杯。 路加的情節跟林前不一樣, 耶穌在飯後是先喝杯,再吃 餅,又再喝杯。路加兩次提 到「不再吃」 (路 22:16) 、 「不 再喝」 (路 22:18) ,與馬可 相似「我實在告訴你們,我 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 神的國裏喝新的那日子。」 (可 14:25) 馬可沒有任何 叫門徒重演或學效的意味, 耶穌的新逾越節晚餐是開 創性的,獨特的,一次過的: 並且彷彿期待神國很快便 會來臨,下一年的逾越節便 在神國裡慶祝。但林前和路 加都表示這行動是期望門 徒學效的:「你們也當如此 行,為的是記念我。」而唯 有馬太在「立約之杯」的提 法中帶出「使罪得赦」(太 26:28)的意義。在馬可, 路加,和林前的版本中,耶 穌舉杯所指的是「立約」用 的血。這「立約之血」指向 耶和華藉摩西在西乃山頒 十誡後與以色列立約的情 景:「摩西將血灑在百姓身

上,說:「你看!這是立約 的血,是耶和華按這一切話 與你們立約的憑據。」(出 24:8)這血在立約典故中, 並不是用來赦罪的。這些不 同的聖餐版本中耶穌所說 的話,有大致的共通點,但 卻各有特色。要還原歷史中 耶穌的講話,大概是不可能 的了。至少因為耶穌當時講 的是亞蘭文,而福音書都是 用希臘文寫的。但情況不只 如此,而是教會早期流傳的 聖餐版本,都已帶着不同的 記憶和詮釋。可以肯定的是, 在早期的門徒中流傳着聖 餐禮儀,也有人教導門徒重 覆進行這禮儀(林前 11), 但卻流傳着多於一個版本, 存在着多於一種對聖餐的 理解,例如赦罪。 約翰福音的最後晚餐, 完全沒有對觀福音的格式。 表面看來,它們完全不像是 同一頓飯,雖然他們分別是 所屬文本中記載的耶穌最 後一次晚餐。兩個晚餐傳統, 都有提到耶穌談到會被在 90


席的人出賣。但馬可的最後 晚餐敘事,可能留有「文本 合併」的痕跡。耶穌論被出 賣的那一組對話,與聖餐的 另一組對話,各自有一個引 入場景的片語「他們坐席正 吃的時候,耶穌說:⋯⋯」 (可 14:18) 「他們吃的時候,耶 穌拿起餅來⋯⋯」(可 14:22) 這兩個引入場景的片語,有 機會顯示馬可正在組合兩 個晚飯的故事,一個是關於 被出賣,一個是關於聖餐。 馬太保留了這雙重場景,但 路加則把兩個場景合成一 個,而且次序倒轉,先談聖 餐,再補上出賣。「…飯後 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 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 為你們流出來的。看哪,那 賣我之人的手與我一同在 桌子上。人子固然要照所預 定的去世,但賣人子的人有 禍了!』」 (路 22:20-22)路 加顯然是按他的鋪排拼合 了不同的故事,他在聖餐後 加上了門徒爭論誰為大的 故事:「門徒起了爭論,⋯⋯ 91

你們裏頭為大的,倒要像年 幼的,為首領的,倒要像服 事人的」 (路 22:26)馬可和 馬太都把這爭論放在耶穌 第三次預言受難之後,是在 雅各和約翰請求分享耶穌 的榮耀的故事裡(可 10:42-44;太 20:25-27)。 路加把這故事拼在最後晚 餐的敘事中,可能是因為在 這故事中有這一句話「我所 喝的杯,你們也要喝」(可 10:39;太 20:23 ) 。有趣的 是,路加接着的下一句話, 卻與約翰福音的最後晚餐 的場景十分相似,「是誰為 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事 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嗎? 然而,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 事人的。」 (路 22:27)這段 說話,彷彿是耶穌替門徒洗 腳的迴響。路加似乎知道一 個與約翰相似的「顛倒服侍」 的故事,把它併合在最後晚 餐之中。 約翰福音的最後晚餐與 對觀福音一樣,顯示耶穌有 濃厚的死亡意識:「逾越節


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 父的時候到了。他既然愛世 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 底。」 (約 13:1)約翰沒 有在最後晚餐中提到耶穌 以餅和杯指向自己的肉身 和血,反而約翰在耶穌行五 餅二魚神蹟後,在迦伯農的 會堂中的講論,曾作相似的 說法:「我實實在在地告訴 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 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 在你們裏面。吃我肉、喝我 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 要叫他復活。我的肉真是可 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 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 裏面,我也常在他裏面。永 活的父怎樣差我來,我又因 父活著;照樣,吃我肉的人 也 要 因 我 活 著 。 」( 約 6:53-57)耶穌喻自己為新 的嗎哪,由天上降下來的糧 食,與逾越節羊羔截然不同。 但相似的地方,是耶穌同樣 以自己的肉和血喻為飲食。 耶穌作為賜生命者,使人活 着。 92

如果保羅和路加的最後 晚餐,是耶穌透過晚餐中的 象徵行動叫門徒照樣捨己 「為你們捨的,你們也當如 此 行 」( 路 22:19// 林 前 11:24);約翰的最後晚餐, 就是耶穌透過晚餐中的象 徵行動叫門徒照樣彼此服 侍,大的服侍小的,「我給 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 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 (約 13:15)兩個最後晚餐的傳 統,都記載耶穌在濃厚的死 亡意識下,提到有人要出賣 自己,並與門徒吃了一頓有 象徵行動的晚飯。飯後耶穌 便被捉拿,受審,處死。然 而,這頓飯的記載和特徵卻 是全不相同。到底耶穌是在 同一頓飯裡,留下了約翰版 本的洗腳行動和對觀福音 版本的新逾越節餅杯行動, 卻是由後人選擇性地單單 保存了故事的一邊?還是 耶穌在將受刑的那幾晚,都 着力透過飯席間的不同象 徵行動,給門徒留下理解自 己之死的線索,而門徒便按


他們自己所重視的角度,記 載及解釋對他們有意義的 那一頓飯和當中的寓意? 同樣,這很難確定,而且還 有別的可能性,例如某些門 徒只在某次聚餐中坐席,而 有些門徒則所有聚餐都在 場,所以他們的「最後」晚 餐並不相同?我認為把耶 穌在席間用象徵行動來解 釋自己之死,看成完全是由 後來的門徒憑空創作出來 的故事(所以完全不同), 可能性較低。因為何必都採 用象徵行動呢?何不作一 篇清晰的演說,或舉一個比 喻呢?似乎在分歧的故事 背後,有一些真實的歷史記 憶。

逃跑。除了彼得,其餘十位 門徒都跑了(約翰提到還有 另一位門徒)。耶穌夜裡被 猶太領袖審訊(馬可和馬太 在夜裡先有小型的猶太審 訊;路加則把審訊放在天亮 之後,在全公會面前進行。) 彼得被人認出,但三次否認 是耶穌的門徒,然後雞就叫 了(馬可是雞叫兩遍之前, 其他福音書是雞叫之前)。 天亮之後,猶太領袖把耶穌 押去彼拉多那裡(路加提到 彼拉多先把耶穌押送給希 律,因為耶穌是加利利人) 。 彼拉多在眾人要求下,把耶 穌處死(馬可、馬太和約翰 都記載耶穌是先被鞭打,再 釘十架。路加則完全沒有提 耶到穌被鞭打,但在路加, 耶穌曾預言自己將受鞭打。) 耶穌和另外兩位死囚同釘, 罪名是猶太人的王。 福音書作者要告訴聽眾 耶穌被捕是配合聖經(和耶 穌)的預言。最樸素的是馬 可:「我天天教訓人,同你 們在殿裏,你們並沒有拿我。

5. 要應驗經上的話 四卷福音書對耶穌被捕 受審被處決的記載,有很多 共通點。例如被捕時門徒曾 有反抗,傷了一個僕人的耳 朵,但耶穌阻止反抗(獨有 路加提到耶穌治好了他)。 兵丁只捉拿耶穌,任讓門徒 93


但這事成就,為要應驗經上 的話。」 (可 14:49)馬可沒 有進一步提出應驗那段經 文的話(之前有引用亞 13:7)。馬可再次提到經文, 就是耶穌在十架上呼喊出 詩 22:1「我的神,我的神, 為甚麼離棄我?」 (可 15:34) 馬太(跟隨馬可)在最後 晚餐後,預言門徒都會因耶 穌的事而跌倒 (都逃跑了) , 引用撒迦利亞書「我要擊打 牧 人 , 羊 就 分 散 了 」( 亞 13:7),又在耶穌於公會前 受審訊,彼得不認主的情節 之後,加入了猶太自盡的事 件 ( 太 27:3-10// 徒 1:18-19) 。馬太解釋猶大自 殺,並用他的三十塊錢所買 的地,說是應驗了先知耶利 米的話。耶利米書中雖有買 地的情節(耶 32:6-10) ,但 那不是預言,而馬太引用的 其 實 是 撒 迦 利 亞 書 11:12-13。馬太的引經方式 引起很多討論。這是馬太添 加於馬可敘事的引經。 路加修改了馬可 14:49 94

耶穌被捕時的說話,路加的 版本是這樣的:「我天天同 你們在殿裏,你們不下手拿 我。現在卻是你們的時候, 黑暗掌權了。」(路 22:53) 路加沒有提到要應驗經文 的話。事實上,路加的受難 敘事中完全沒有引用經文 (刪掉亞 13:7),除了耶穌對 耶路撒冷的婦女的說話中 引用了何西阿書 10:8,但那 不是論耶穌的被捕受害。最 明顯除去引用經文的一處, 是: 「耶穌大聲喊著說: 『父 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 手裏。』說了這話,氣就斷 了。百夫長看見所成的事, 就歸榮耀與上帝,說:『這 真 是 個 義 人 ! 』」( 路 23:46-47)在馬可和馬太的 版本中,耶穌都有引用詩 22:1「我的神,我的神,為 甚麼離棄我?」但這情節在 路加消失了,百夫長的反應 也不同。由於路加的情節是 發生在「殿裡的幔子從當中 列為兩半」之後(路 23:45) , 而馬可的情節是發生在幔


子裂開之前(可 15:38) ,有 人提議會不會耶穌呼喊了 兩次,而百夫長又回應了兩 次?但如此拼合不同福音 書的努力也不易成功,因為 馬可說幔子裂開之前,耶穌 「氣就斷了」 (可 15:37)。 百夫長是在耶穌斷氣後才 回應。而路加則是說在幔子 裂開後耶穌才呼喊,然後就 斷氣,百夫長看見,再回應。 兩處都有耶穌呼喊,斷氣, 和百夫長接着的回應,但兩 卷福音的時序是難以勉強 拼合的。 (要將「十架七言」 排列次序,便會面對這些問 題,因為四福音的受難敘事 很難完美拼合。) 耶穌死時的情節,在約 翰福音有更大的出入:「這 事以後,耶穌知道各樣的事 已經成了,為要使經上的話 應驗,就說:『我渴了。』 有一個器皿盛滿了醋,放在 那裏;他們就拿海絨蘸滿了 醋,綁在牛膝草上,送到他 口。耶穌嘗了那醋,就說: 『成了!』便低下頭,將靈

魂 交 付 上 帝 了 。 」( 約 19:28-30)約翰的版本中, 並沒有對觀福音中耶穌死 時的「呼喊,斷氣,百夫長 回應」的情節,也沒有至聖 所幔子的裂開,但卻提到耶 穌把母親交給他所愛的門 徒。對觀福音記載耶穌死時 在場的,只提到婦女(可 15:40-41;太 27:55-56;路 23:48-49)。當然這並不排 斥還有其他人在場。 將約翰福音的受難敘事 與三卷對觀福音比較,可顯 出約翰額外關注耶穌之死 要應驗經上的話,也有特別 多迴響舊約聖經的情節。早 在耶穌進耶路撒冷不久,約 翰引用賽 53:1「主啊,我們 所傳的,有誰誰呢?主的膀 臂向誰顯露呢?」 (約 12:38) 又解釋說:「主叫他們瞎了 眼,硬了心,免得他們眼睛 看見,心裏明白,回轉過來, 我 就 醫 治 他 們 。 」( 約 12:40//賽 6:9-10)耶穌與 門徒吃最後晚餐時,說: 「現 在要應驗經上的話,說: 『同 95


我吃飯的人用腳踢我。』」 (約 13:18)這裡引用的是 詩 41:9「連我知己的朋友, 我所倚靠、吃過我飯的也用 腳踢我。」耶穌被捕時提到 「我父所給我的那杯,我豈 可不喝呢?」 (約 18:11)可 能要迴響賽 51:22「你的主 耶和華-就是為他百姓辨 屈的神如此說:看哪,我已 將那使人東倒西歪的杯,就 是我忿怒的爵,從你手中接 過來;你必不致再喝。」 (在 對觀福音中,耶穌說他所喝 的杯,他的門徒也要喝,可 能也是迴響這一段經文。) 耶穌被審訊時,強調自己一 直是明明的對世人說話,在 暗地裡並沒有說甚麼(約 18:20),可能是迴響着賽 48:16「你們要就近我來聽 這話:我從起頭並未曾在隱 密處說話;自從有這事,我 就在那裏。現在,主耶和華 差遣我和他的靈來。」至於 耶穌在審訊期間一度沉默, 「 耶 穌 卻 不 回 答 」( 約 19:9//可 14:61, 15:5) ,可

能是迴響賽 53:7「他被欺壓, 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他 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 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 他也是這樣不開口。」兵丁 在十字架下瓜分耶穌的內 衣,約翰評註這事說:「這 要應驗經上的話說:『他們 分了我的外衣,為我的裏衣 拈鬮。』(約 19:24),直接 引用詩 22:18。約翰最後說 耶穌要為要使經上的話應 驗,就說: 「我渴了。」 (約 19:28 ) 這 可 能 是 迴 響 詩 22:15「我的舌頭貼在我牙 床上」,兵丁拿上蘸滿了醋 的海絨,綁在牛膝草上,送 到耶穌的口,似是迴響詩 69:21「他們拿苦膽給我當 食物;我渴了,他們拿醋給 我喝。」當然,兵丁送上醋 給耶穌的目的,不會是為耶 穌着想,而是來玩弄耶穌。 在耶穌脫水的時候,給他送 上醋,既難喝,又使耶穌保 持清醒,捱受痛苦。耶穌被 兵丁用矛刺透(約 19:37), 引用的是亞 12:10「我必將 96


那施恩叫人懇求的靈,澆灌 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 他們必仰望我,就是他們所 扎的;必為我悲哀,如喪獨 生子,又為我愁苦,如喪長 子。」 這些舊約聖經,許多原 本都不是對將來的預言,但 約翰認為耶穌的遭遇,正是 這些經文原本要指向的最 終要發生的事。我的想法是, 當耶穌復活之後,門徒相信 耶穌之死並不是一宗歷史 悲劇或政治意外。他們(在 聖靈感動下)重新思考耶穌 所遭遇的事情,搜索聖經, 發現到多處與耶穌所遭遇 的事相似的經文。他們從這 些經文向聽眾解釋耶穌之 死其實完全掌握在父神手 裡,他們特別多用的是以賽 亞書和詩篇。約翰用經文註 釋的情節,其實好些都同樣 存在於馬可福音,只是馬可 和對觀福音的作者都未有 像約翰那樣直接引用經文 來註釋這些情節之發生是 「為了應驗經上的話」。 97

對觀福音也有些情節是 作者未有直接引用經文,但 卻用經文迴響。路加的受難 故事一直都跟隨着馬可的 鋪排,但其中彼拉多送耶穌 到希律審訊(路 23:6-17), 以及同釘的兩個罪犯與耶 穌的對話(路 23:39-43), 都是馬可和馬太沒有的。這 兩處情節強化了耶穌的無 罪:「我也曾將你們告他的 事,在你們面前審問他,並 沒有查出他甚麼罪來。就是 希律也是如此,所以把他送 回來,可見他沒有作甚麼該 死的事。」(路 23:14b-15) 犯人之間的對話同樣指出 這一點:「我們是應該的, 因為我們所受的,與我們所 作的相稱。但這個人沒有作 過 一 件 不 好 的 事 。 」( 路 23:41)這個「無罪」的主 題,在耶穌呼喊、斷氣、百 夫長回應的情節中也表現 出來。在馬可和馬太,百夫 長的回應是「這人真是神的 兒子」 (可 15:39;太 27:54) 。 在馬可的情節中,百夫長更


可能是在諷刺耶穌。但路加 的百夫長「看見所成的事, 就歸榮耀與神說,這真是個 義人。」 (路 23:47)路加除 了記載婦女在場之外,還有 這句話: 「聚集觀看的眾人, 見了這所成的事,都捶着胸 回去了。」 (路 23:48)捶胸 表示哀哭(路 8:52),懊悔 (路 18:13) 。百夫長見證耶 穌是義人,而耶路撒冷的領 袖處決了一位無辜的人,百 姓為此哀哭懊悔(另參徒 2:22-36; 13:28)。路加這 三處改動,可能是為了迴響 賽 53「他雖然未行強暴,口 中也沒有詭詐,人還使他與 惡人同埋;誰知死的時候與 財主同葬。⋯⋯因為他將命傾 倒,以致於死;他也被列在 罪犯之中。他卻擔當多人的 罪,又為罪犯代求。」(賽 53:9,12)因為路加早前在 最後晚餐之後,補充了這一 句話:「我告訴你們,經上 寫着說:『他被列在罪犯之 中。』這話必應驗在我身上。」 (路 22:37//賽 53:12)馬 98

太福音把亞利馬太人約瑟 稱為「財主」 (太 27:57), 可能也是迴響「與財主同 葬」。路加福音原是路加交 給提阿非羅大人的著作,這 人似是一個官。路加再三強 調耶穌的無罪,與他送呈的 對象的視野可能亦有關 係。 初代信徒反思耶穌之死, 以賽亞書是很重要的素材, 原因是整個耶穌的職事,都 是由施洗約翰的工作而來, 而施洗約翰的工作,就是以 賽亞書的耶和華回歸錫安 作王的工程。傳這個耶和華 回歸錫安作王的好消息,也 就 是 傳 福 音 ( 賽 40:911;52:7) 。對觀福音和約翰 福音一致以此開始敘述耶 穌的事工 (可 1:3;約 1:23) 。 後來施洗約翰下監後,聽到 耶穌所行的彌賽亞事蹟,有 感疑惑,打發兩個門徒去, 「問(耶穌)說:『那將要 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 候別人呢?』耶穌回答說: 『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


見的事告訴約翰。就是瞎子 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 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 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 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 了 ! 』」( 太 11:3-6// 路 7:19-23)耶穌的回覆,是 迴響以賽亞書的回歸異象: 「那時,瞎子的眼必睜開; 聾子的耳必開通。那時,瘸 子必跳躍像鹿;啞巴的舌頭 必能歌唱。」 (賽 35:5-6) 賽 35 的上下文,是耶和華 回來拯救以色列民,開一條 路,讓贖民歸回錫安。對觀 福音裡,耶穌講比喻也與以 賽亞書有關(可 4:11)。耶 穌在耶路撒冷挑戰聖殿領 袖,也是用以賽亞書(可 12:1-12//賽 5)。初代的門 徒很自然在耶穌復活後,回 到以賽亞書去思考耶穌之 死。多位學者注意到在馬可 福音 8:22-10:52 的段落中 「在路上」的場景,與醫治 瞎子的場景,與以賽亞書 40-55 中在曠野的「路」與 瞎子聾子得醫治有關(賽

42:16) 。馬可在這部份迴響 他在 1:3 對賽 40 的引用, 用以賽亞書的「主的路」來 描述耶穌上耶路撒冷的路, 意思是耶穌的錫安行程正 演活以賽亞書中耶和華回 歸錫安之路,原本由耶和華 親自完成的工程,現在由耶 穌來完成,這其實是相當觸 目的「高階基督論(high Christology)」。如果耶穌 的門徒看出耶穌與以賽亞 書 52-53 章的僕人的共鳴, 也會回頭用僕人的遭遇來 註釋耶穌的受難過程。耶穌 既有意識地執行以賽亞書 裡的回歸工程,他自己若有 意識地演活以賽亞書 53 的 僕人,也是十分有可能的, 況且這僕人在賽 53 之出場, 正是回應「耶和華的膀臂向 誰顯露呢?」而這也是回應 賽 52 關於福音和耶路撒冷 得贖的盼望:「那報佳音, 傳平安,報好信,傳救恩的, 對錫安說:你的神作王了。 這人的腳登山何等佳美。⋯ 耶路撒冷的荒場啊,要發起 99


歡聲,一同歌唱,因為耶和 華安慰了他的百姓,救贖了 耶路撒冷。耶和華在萬國眼 前露出聖臂,地極的人都看 見我們神的救恩了。」(賽 52:7,9-10)在這段經文, 傳福音、作王、救贖以色列、 耶和華的膀臂、萬國看見救 恩,都連在一起。賽 53 的 僕人,可以讀成是達成這一 切的「耶和華的膀臂」。如 果耶穌本人或耶穌的門徒 作出這個聯繫,既符合經文, 也符合耶穌在其他場合展 露的意識。只是如今在福音 書上出現的「以賽亞書僕人 迴響」,卻很可能是出於門 徒之註釋,把隱藏的含意揭 露。耶穌自己公開採用,要 門徒明白的,是「人子」的 藍本。 6. 歷史,記憶,教誨,文 學 如果接受我在上面對福 音書經文的分析和結論,會 不會動搖對福音書敘事的 信心呢?帶有觀點及大量 100

「後期製作(特技)」的敘 事,究竟是不是仍然可信? 聖經有沒有責任滿足現代 人對歷史文獻的期望? 有人注意到福音書有傾 向把舊約聖經(無論原初的 經文是不是預言性質)寫進 耶穌所遭遇的事情中,懷疑 整個耶穌受難記載都是從 舊約聖經堆砌出來的,特別 是 賽 53:3,7-9,12 和 詩 22:8,14-18,把經文「化成 歷史」。按這想法,歷史中 的耶穌,可能被處死後便像 其他無數死囚一樣,被草草 葬了,或者甚至是留在十架 上,成為野狗和鷹的糧食。 「屍首在哪裏,鷹也必聚在 那裏。」這種說法當然不會 相信耶穌後來真的肉身復 活(按:耶穌復活的記載, 同樣充滿難以協調的描述, 甚至比受難的差異更甚。) 另一方面,因為馬可福音的 耶穌受難情節,也有映射羅 馬君王勝利巡遊的意味,這 也使一些人懷疑受難敘事 是作者把神學信念「化成歷


史」的宗教小說。 但是,接受福音書對事 件的敘述有「後期製作」, 不等如它們沒有歷史根據。 正如雖然有些化妝師真的 能夠把人完全偽裝、 「易容」 , 但化妝也可以只是修飾,突 顯美態。大部份的化妝其實 都是這一類,電影演員的容 貌化妝後仍然保留着。 如果要全面從舊約找一 段經文來化為歷史,從福音 書的現況看,賽 53 無疑是 大熱門(另外就是詩 22)。 賽 53 在早期的基督徒文獻 裡,確實多次被用來解釋耶 穌之死的意義。不只直接引 用,也有迴響(例如腓 2:5-11 便可能是揉合了亞 當君王論,賽 53 僕人受死 再升高,及但 7 人子得萬國 尊崇。亞當君王論可參詩 8。) 但到底是甚麼驅使人把詩 22、詩 69、亞 13、賽 53 等 等都匯聚到耶穌身上?例 如馬可和馬太引用詩 22:1, 令人感覺耶穌是不是感到 自己被棄絕。但如果看整篇 101

詩,這是關於一位謙卑投靠 耶和華的受苦者被巴珊公 牛、獅子、犬類等「猛獸」 圍攻,但他指望地的四極、 列國萬族都來敬拜服侍耶 和華。這顯然不只是劇情上 的湊巧,而是對耶穌之死的 解釋。歷史的問題是,它究 竟來自耶穌本人,還是只是 來自耶穌的門徒的反思。如 果耶穌從來沒有顯出這種 意圖(無論耶穌在十字架上 有沒有喊出詩 22:1,留意約 翰福音的耶穌最後的話是 「成了」) ,他的門徒為甚麼 要硬生生注入這些元素? 如果耶穌的門徒能有這樣 的文學創造力,把不同的經 文串連到耶穌之死上,耶穌 本人為甚麼不能夠有這種 文學創造力,把自己的召命 與這些詩篇和經文串連上 呢?特別是當這些經文(賽 52-53;詩 22)原初的脈絡都 圍繞着列國要看見耶和華 對以色列的救恩,這與耶穌 的召命息息相關。要把所有 這些神學詮釋都繞過歷史


中的耶穌(有違這些經文本 身所指的),而歸因於後來 門徒自發創作的信念,這需 要對歷史動很大的扭動(門 徒都是滿有創意的讀經者, 而耶穌是個被自己門徒捧 成彌賽亞的呆子)。我認為 較自然的解釋,是門徒發揮 耶穌本人的意識,用不同的 文學方法述說和展露這些 意識,包括採用賽 53 和詩 22。門徒乃是在一個早存的 核心受難故事裡,替其中的 情節添加可幫助讀者理解 的線索。上文提到四卷福音 書其實有一個共通的劇情, 大致這樣:晚飯、預言被出 賣、寓意式行動、在園子被 捕、猶太人審訊、彼得三次 不認主、外邦人審訊、猶太 領袖要求處死、與另外兩位 犯人同釘十架。這個共通的 劇情,可能由不同的目擊者 見證所組合出來的。 約翰福音作者提到他的 內容來自一位見證人,就是 文本中稱為「主所愛的門徒」 (約 21:24) ,馬可並沒有告 102

訴我們他的資料來源,但一 些情節載有一些具名字的 人物,這些人名在後期的馬 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都陸續 被刪掉,可能顯示他們原本 是這些故事最初的見證人。 當時日過去,這些與劇情無 直接關係的人名便被省去。 教會傳統都把這馬可福音 的作者視為使徒行傳的馬 可,再沒有別的傳說。另一 方面,三世紀中期的優斯比 烏主教 Eusebius 引述二世 紀的帕皮亞主教 Papias 的 說話,說馬可從彼得的宣講 中取得福音書的材料。教會 的傳說固然未必都可靠,但 我們也可作參考。 約翰福音的見證人認識 大祭司,大祭司的宅院開門 的使女也認識他(約 18:15) 。 顯示這門徒經常來往耶路 撒冷,可能就住在耶路撒冷 附近,即他很可能不是加利 利人,自然也不是十二門徒。 耶穌公開的日間行動和教 訓,有很多見證人,但耶穌 被捕這事發生得很突然,且


發生在夜裡,只有很少見證 人。約翰福音的見證人如果 是「本地人」,在耶穌被捕 的突發事件中,當外地人除 了彼得之外都嚇跑了,但本 地人不只沒有跑,他還認識 派來捉拿耶穌的一個大祭 司的僕人,甚至還跟着他們 直進入大祭司的院子,並出 來帶彼得進內(約 18:16)。 這見證人提供了很多當事 人的姓名(替耶穌抹膏的婦 人是馬利亞,非議婦人的人 是門徒猶大,被削掉耳朵的 是大祭司的僕人馬勒古)。 他把耶路撒冷的環境描述 得很仔細,提到很多地標 (約 5:2,9:7, 10:23),不 像對觀福音那樣除了聖殿 之外再沒有其他地標,彷彿 視耶路撒冷城為一個單一 的地方。他在約翰福音裡的 最後晚餐中挨近耶穌,詢問 出賣耶穌的門徒的身份。耶 穌替門徒洗腳的那頓飯,他 也在場。這門徒和彼得是當 時唯一能進入大祭司院子 的兩個門徒,恰巧符合教會

傳統所說,馬可的資料來源 是彼得。按受難故事所記, 當耶穌受猶太人審訊時他 們二人都在場。但彼得三次 不認主後,就再沒有出現在 故事裡。那麼,馬可福音中 耶穌在彼拉多面前受審的 情況,資料從何而來?是耶 穌復活後,從耶路撒冷的門 徒中收集的見證所重構的 嗎?但對於耶穌被釘的情 況,馬可至少有一位見證人 「古利奈人西門,就是亞歷 山 大 和 魯 孚 的 父 親 」( 可 15:21) ,這人的兩位兒子是 初代教會所認識的,他可以 提供耶穌被釘的情節。約翰 福音獨有的情節,例如耶穌 替門徒洗腳的那一頓飯,耶 穌把母親交給這位主所愛 的門徒,都是來自那位猶大 的見證人所講的故事。耶穌 死在十字架上時,按加利利 的見證人所說,除了由加利 利來的婦人外,沒有(加利 利的)門徒在場。按這位猶 大的門徒所說,當時還有另 一個門徒在場,就是他自己。 103


關於安葬耶穌的人,對觀福 音說是亞利馬太人約瑟,但 約翰福音指除了這人,還有 尼哥底母(約 20:38-40)。 這位尼哥底母就是在耶路 撒冷跟耶穌私下對話的法 利賽人(約 3)。 這位「主所愛的門徒」 好像忽然在最後晚餐出現, 並成為受難敘事的劇中人, 但其實約翰福音之前提到 一件事:「有一個患病的人 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 就是馬利亞和她姊姊馬大 的村莊。這馬利亞就是那用 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 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 弟。她姊妹兩個就打發人去 見耶穌,說:『主啊,你所 愛的人病了。』 」 (約 11:1-3) 拉撒路復活後有人來看耶 穌, 「不但是為耶穌的緣故, 也是要看他從死裏所復活 的拉撒路。但祭司長商議連 拉撒路也要殺了;因有好些 猶太人為拉撒路的緣故,回 去信了耶穌。」 (約 12:9–11) 耶路撒冷似乎有很多人認 104

識拉撒路,他是不是就是那 位能進出大祭司宅院的「主 所愛的門徒」? 兩個福音書傳統在耶穌 受難的事上,大致上保持相 近的情節,是不是就是因為 他們都是基於目擊者的見 證再重組的敘事?對觀福 音多講耶穌在加利利的事, 而約翰福音多提耶穌在猶 大省的事,會不會就是因為 它們分別來自加利利的門 徒和猶大省的門徒?我認 為福音書作者們是發展一 個源於歷史的故事。他們放 大並註釋故事中的情節。這 既不是單純的 「預言應驗」 , 也不是單純的 「文學創作」 , 而是經過文學詮釋的真實 歷史。一些宗教對歷史不太 感興趣,例如佛教。它是一 個哲學體系,到底佛祖的歷 史生平如何,並不影響佛教 的體系。但基督信仰卻重視 歷史,因為我們說道成了肉 身,進入了世界的歷史,把 歷史帶到不一樣的終局。古 代世界是一個言說的世界,


文本是用來讀聽的,而讀聽 是為了教誨。司馬遷著的 《史記》,以人物的說話, 行動,劇情,來展示歷史人 物的氣節,作用是教誨。聖 經也有這種意圖。這些文獻 並不企圖提供一個中立的、 全視野的論述,而是為了教 誨人(路 1:4;約 20:31), 它們的論述都是帶着觀點 的,這些觀點就是早期基督 徒的信仰。我們可以進一步 問,是甚麼盼望令他們確認 一位被羅馬人處死的加利 利先知居然就是以色列的 彌賽亞(這樣說不汗顏嗎?) 為甚麼門徒和支持耶穌的 人會期望着彌賽亞的來臨? 為甚麼他們認為耶穌滿足 了彌賽亞的任務?他們是 活在怎樣的世界觀之中? 這些歷史問題,只能另文再 討論。 基督信仰相信道不僅進 入歷史,成為肉身,也讓當 時的歷史寫作成為祂的見 證。早期的信徒,目睹事件 發生,再思考它們的意義。 105

他們的記憶成為文獻。文獻 經過多重的編修和註釋,把 隱藏的顯露,畫龍點睛。門 徒沒有虛構耶穌的受難故 事,他們卻是用當時的方法 來註釋這事。被重視的歷史 事件成為記憶,記憶成為文 學,文學用作教誨。換句話 說,門徒所書寫的是在門徒 群體中被傳講的耶穌,他是 門徒群體集體的記憶,用作 教誨。聖靈藉着這些教誨, 使人繼續經驗這位人子耶 穌。早期最流行於基督徒中 間的福音書是約翰福音和 馬太福音,它們的抄本最多。 原因可能就是因為它們充 滿教誨言說,約翰福音甚至 透過耶穌的「我是」獨白, 把對觀福音中透過耶穌的 行動蘊藏的高階基督論用 話語直接和盤托出。 在某意義下,福音書像 報章上常見的政治漫畫的 筆觸。這些政治漫畫把人物 的特徵放大,我們一眼便能 認出畫中人是誰。畫出來的 人物與照片不同,照片是如


實的抄錄,愈高清愈好,但 畫像作者捕捉了人物特徵 的精髓,誇張地表達出來, 講究的是技巧。我們看到的 是畫家要表達的構圖和特 徵,而不是未經演釋的照片。 假如我們要從這四幅人像 畫或漫畫中剪拼它們最「無 添加」的部份,然後再拼起 來,我們得到的不是更真實 的圖畫,而是破碎的、不倫 不類的碎片。我們不會因此 更認識這位人物,我們只會 失去了畫家們刻意表達的 特徵,剩下肢離破碎的格子。 透過這四幅畫像,我們得到 的不是一個人物的照片,而 是一個人物由四位畫家繪 畫的四幅不同畫像。我們看 熟了這四幅畫像,就能辦別 出這位人物。在某意義下, 我們只有低解像度(解析度) 的歷史耶穌,卻是栩栩如生。 四福音又像交響曲,由不同 和弦合奏,由不同的樂器合 作。各種樂器並不一致,但 發揮特色,互相配合。又像 四部合唱,四部各有自己的 106

樂譜,自成一格,但合起來 則成為動聽的歌曲。 聖靈向大公教會的默示, 就是這四卷福音書。大公教 會一直按這四卷福音書來 認識耶穌,我們並不會因為 欠缺了高解像度的耶穌而 失去甚麼重要的信息。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