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違天示》與《芥種成樹》文章選輯

Page 1

《不違天示》 《芥種成樹》 文章選輯



前言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於 1947 年由計志文牧師在上海成立,工 作主要遍佈於東南亞各地。2022 年是中佈會開基 75 週年。「一 生七十古來稀」,接觸過計牧師的中佈會前輩都陸續主懷安息。我 1987 年開始接觸香港中佈會尖沙咀迦南堂,只能從長輩們如黃傅 明霞執事口中得知計志文牧師和中佈會的一二事。相信大部份在我 以後才來到中佈會教會的弟兄姊妹,對計牧師和中佈會的認識更比 我少。 一直以來,我們都主要靠兩本書來認識計志文牧師和中佈會。 一是黃燈煌牧師著的《孤兒之父》,另外就是計志文牧師的回憶錄 《五十年來事奉主》。這兩本書都是台灣中佈會送給香港中佈會的 禮物。多年來我們都把它們送給各堂會新受洗的弟兄姊妹。《五十 年來事奉主》的版權原屬中佈會擁有,我們可以隨時重印,只是 《孤兒之父》當送清存貨後便不再有了。 本於 2022 年是中佈會開基七十五週年,我由 2021 年 12 月開始,利用假期整理中佈會辦事處多年前交與各堂的一些古舊出 版物的影印本,陸續搜尋及整理香港中佈會的一些歷史資料,盼望 為中佈會的弟兄姊妹補充一些本會的歷史資料;其中有兩份十分珍 貴的材料,分別是 1965 年出版的《不違天示》及 1968 年出版 的《芥種成樹》。前者是計志文牧師事奉主四十年的感恩特刊,後 者是中國佈道會成立廿週年的紀念刊。透過前者,我們能從多位直 接認識計志文牧師的人,了解這位中佈會創會會長牧者的氣質。從 後者,我們可以看到中佈會在香港的發展步伐,當中列出了當時在 香港區的九項工作,包括地方堂會(九迦,港萬,港迦,聖道,感 恩),學校,出版社,托兒所等。這些記錄保留了這些堂會和機構 當時的名字和地址。其中有些工作現已結束,有些堂會後來搬遷 了,有些堂會的英文名字也在他們獨立向政府註冊時改動了。好些 提到的人名,我都曾經從一些老前輩口中聽聞,現在能透過記錄, 見到他們當時的事奉。本人從該兩份刊物摘取了部份文章,重新打 字,並按現代習慣把長句斷開,並改換了部份標點,又把文中一些 地名「現代化」,又在若干地方加上註釋。由於我手上的都是影印 1


本,閱讀文字是大致可以的,只遇到少數未能辨清的地方,但相片 方面則許多都無法看清楚。本小冊截取了部份文章的首頁及一些插 圖(附在末後),略為保留原書的一些面貌。但若要原汁原味,包 括認識其他地區的工作(如台灣,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 各位只好找來原冊或從影印本中品嚐。 另一位對香港中佈會的發展十分重要的前輩牧者是李啟榮牧 師。萬廣祥牧師早前替李牧師寫了傳記《基督的瓦器》,內有介紹 李牧師的生平並後來加入中佈會後在港的事奉。要多認識香港中佈 會的故事,弟兄姊妹務必讀那本書。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尖沙咀迦南堂牧師 關浩然 2022 年 1 月 5 日

2


根據此幅刊於《芥種成樹》的 1966 年組織圖的示意,非美國 (Non U.S.A)的中佈會地區組織(Field Organizations)與美國 的中佈會沒有組織上的嚴格從屬關係(特別用虛線連結),它們與 美國中佈會的聯繫乃透過會長計志文牧師、第一副會長李啓榮牧師 (港澳台區)、及第二副會長林子耀牧師(澳洲,印尼,新加坡地 區)。沈保羅牧師是第三副會長。

3


目錄: 輯自《不違天示》紀念刊,1965 福哉事主四十年 天示與天眷 神蹟 我對計牧師的印象 三件小事 為沐主恩有感 計牧師事主四十週年感言

計志文 李啓榮 計張多加 師道弘 孫栩仙 陳友梅 許保羅

頁6 頁 15 頁 17 頁 19 頁 21 頁 23 頁 26

輯自《芥種成樹》紀念刊,1968 香港工作之一:九龍迦南堂 香港工作之二:香港萬善堂 香港工作之三:香港迦南堂 香港工作之四:尖沙咀聖道堂 香港工作之五:聖道出版社 香港工作之六:聖道托兒所 香港工作之七:聖道學校 香港工作之八:大坑東感恩堂 香港工作之九:牛頭角聖道學校

頁 28 頁 33 頁 35 頁 37 頁 39 頁 41 頁 42 頁 45 頁 47

4


5


「福哉事主四十年」(計志文牧 師 1965 年事主四十年特刊《不違天 示》紀念專文) 作者:計志文 『凡敬畏神的人,你們都來聽,我要述 說祂為我所行的事。』(詩篇六十六: 16) 當日詩人把神為他所作的大事,述 說給敬畏的人聽,今日我也有同樣的感 想。 我從不信主的家庭出身,是一個罪人,墮落失敗,蒙神的恩 惠,使我得聞福音的好處。一九二五年,我參加上海奮興會,因主 道的激勵,使我大受感動,從此我立志奉獻為傳道工作。當時還沒 有神學院1,那時有一位年青而現在很出名的牧師,隨着他父親到 中國來,在遠東宣教會工作,我留意看他怎樣領人悔改,學習他的 講道方法,印象非常深刻,從他們的生活、工作、講道中,我得到 了很多幫助與造就。2一九二五年,石美玉醫生受主感動,奉獻自 己,專作主工,我有很好的機會跟她學習。有一次,她和我們兩個 少年人一同過湖,在船上有一個鐘頭的時間,她叫我們藉此機會向 船上的人講道,可是我們沒有對外佈道的經驗,膽子又小,以為那 又不是禮拜堂,怕人干涉,其實在船上講道的機會好得很,因為人 在船上,喜歡聽或不喜歡聽的也不能走,可惜我們一直沒有開口, 船到碼頭了,就失掉那美好的機會,沒有盡力傳福音,對不起主, 心很慚愧! 後來有機會跟丁牧師3傳道,也學習和提高了不少。我開始時 1

計志文牧師慣常把神學院稱為「神學」 ,沒有「院」字。這裡是少數的例外, 下文多處的「神學」 ,指的都是神學院。 2 可見計牧師是很會主動學習的人。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是因為有許多人正式 前來教他,而是他主動向許多人學習。這是早在計牧師年少時已經有的氣質, 正如計牧師主動學習英語,所以才接觸到伯特利中學,繼而接觸到教會,以致 後來跟隨耶穌,成了其中一位影響近代中國教會的傳道人。 3 指丁立介牧師。 6


做兒童工作,學些經驗。那時候我們登廣告,使有三百個小孩子到 我們夏令聖經義務學校來學習,當時全上海教會所辦的義務學校舉 行評比,結果我們的學校獲得了第二名。從那些經驗與實踐當中, 教我知道要用各種的方法,可以令人發生興趣,吸引人們來聽道。 當時我對於真理,仍不大了解,惟蒙神使用,神用各種方法鼓勵我 不要灰心,祂使我看見工作有功效:有一家人因我們的幫助而全家 悔改。他們房屋狹小,地方骯髒,當我們去和他全家跪下禱告以 後,他們因信主,生活雖窮苦,但面上所表現的喜樂、平安之屬靈 福樂,實在使我們得安慰與激勵。自石美玉醫生公開宣佈不再作醫 生而專心傳道以後,人請她去領奮興會,他常差派我們三個人去 4 ,我們沒有經驗,但神使用有經驗的人來協助我們,使他們彈、 會唱、會領禱。其後我們到廣西梧州,實在看見神的作為,一個禮 拜八百人悔改,神要我們學習專倚靠神;而不要常倚靠人。 我們先後到廣州聖潔會福建廈門各地領會,神的大能力與我們 同在。記得我們在興化5主領傳道人退修會的時候,有三百多教會 領袖赴會,他們都是有經驗的傳道人,會中講悔改重生,看來不是 笑話嗎?其實神知道牧師傳道人也要悔改!所以都有效果。在那裡 有一間安子中學,學生們都來赴奮興會,她們大受感動,流淚痛 哭,認罪悔改,當時那裏的禮拜堂能坐三千人,因在一九二七年教 會受逼迫時,禮拜堂工作備受影響,我們在一九二八年往那裏開會 6 ,創傷未癒,致未能滿座,但聖靈作工,一次會集,竟有千人得 救。 當時國內各處教會都處在不冷不熱,半活半死的光景,我心有 感動:若是組織一個佈道團到全國去奮興他們,那不是很好嗎?於 是回上海與林景康、聶子英弟兄及剛在中學畢業的李道榮弟兄一同 組織環遊佈道團。

4

根據《五十年來事奉主》一書第五章,以及計多加師母的「神蹟」一文,該 三人是計牧師及計夫人,和某位鍾遂良牧師。同行的年青人還有鍾牧師之妹 妹。 5 興化並不在南部,不屬他在廣州夏門一帶主領聚會的部分。計牧師說到這裡 聯想起他在鄰近上海地區的工作。 6 指開奮興佈道會 7


一九三零年佈道團宣佈出發,有人奉獻數百元作路費7。我們 同到華北,那裏有神學與樂道院中學,當時神大大作工,教會復興 起來。被人稱為中國慕廸的大奮興家丁立美牧師發起中國學生歸主 運動,是時我沒有神學經驗,神卻差遣我到他們中間的神學裏講 道,但我倚靠主,聖靈就作工。 一九三一年宋尚節博士出來講道,他性情古怪,人不喜歡接待 他,他由南方到北方,衣服不夠,天氣寒冷,狼狽不堪!他到了江 西,有一位牧師接待他開會,後來我請他加入我們佈道團,他很有 能力!我們到全國各地領會,靈火燃燒,多人悔改,大家和他一起 同工三年半。他大有學問,講道新奇,他針對罪惡,令人害怕,所 以多人不滿意他。 西國人到中國來傳道、開醫院、辦學校,都有差會作主。但對 於中國牧師傳道人可不負責,打仗時西差會撤退,教會受打擊,學 校停頓,學生走了,一了百了,總之,靠外人不行,才覺得必須要 奮興中國教會自立。 神聽禱告,靈火燃燒,人心渴慕,我們有時一天講道十次,查 經禱告用八小時8,飢渴慕道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教會所需要的是真理,不講屬靈的道,人不會受感動,一切不痛不 癢的道對人沒有幫助,我們每先講重生悔改,後講成聖,和聖靈充 滿並十架之道,記得有一個人流淚地說,他一生不知道主耶穌是為 而死,那太可憐了! 我們的佈道團是中國教會前所未有的,有彈、有唱、有講道、 有翻譯,令人百聽不厭。我們不存一點偏見或宗派,甚麼教會歡迎 我們,我們都去,不分派別,所以神很恩待我們。 三年半過去了,聖經說:「聚有時,散有時」,我們分散也是神 的旨意,因為有一位同工要到美國深造,另一位弟兄要管文字工 作,只剩下林景康牧師,宋博士和我到了長沙開會,一個電報叫我 到廣西,宋博士也要到南洋去,若是我們不分開,福音就不能傳到 遠方去。

7

按《五十年來事奉主》第七章,奉獻者包括石美玉醫生。 奮興聚會中用長時間禱告,講道時間有同工在背後同時禱告,都是伯特利佈 道團的作法。 8

8


神為我打開到美國傳道的門,中國人到美國開奮興會,可以說 我是第一個。從前只有西國差遣人來中國傳道,但在中國教會看不 見效果,現在中國人到美國傳道,他們見果子了!美國人士午後辦 公完了,沒有地方去,多在馬路上走來走去,為了方便他們,於是 借戲院向他們佈道,那時認識了歐伊文博士,他為我開了歐洲傳道 的門,使我能到英法各國為主工作。 歐博士鼓勵我寫書作見證,我把所寫的中文書譯為英文,他替 我修改,並帶我到出版社把我的書出版,我的英文見證書籍能以問 世,也是神所預備的。 在美國期間,我對伯特利有些貢獻,因為得到很多朋友的幫助 與同情,捐款收入,月有千元,對伯特利工作的發展,能略盡棉 力,也不是出於我的計劃,乃是由於神的領導。 第二次到美國是一九三九年,當時為甚麼去呢?中日戰爭已經 三年了,歐博士願意到中國來旅行,我赴美與他同來的。戰爭是慘 酷的,尤其是看見戰時小孩悽慘的景象令人觸目驚心,於是立志搶 救難童一千名。不久上海淪陷,香港繼之,我帶了一群難童逃到內 地,當時物價高漲,捐款匪易,孤兒們要吃要穿,怎麼辦?但神卻 安排一位軍官送米送衣,解決困難,感謝主恩。 那時,神感動我離開伯特利教會,計師母在內地身體不好,要 休養,我不能遠行。當胡遵理院長,石美玉醫生由美回來9,打電 報叫我回上海,計師母因體弱不能坐汽車,船票又買不到,只好等 候乘飛機到南京轉赴上海伯特利,藍校長一片好心,叫我主理教會 並安排住在神學裏。惟我有感動要憑信心出外自由傳道,所以不接 受伯特利所給我的薪金。 一九四六年我到香港灣仔循道會,九龍便以利會,浸信會等各 教會講道,那時上海很多富裕及有地位的人都遷到香港來。觀於國 內形勢急劇轉變,我寫信給伯特利藍校長,建議她快把神學遷來香 港,因為上海解放就沒有工作了,如遷來香港就可以繼續為神作 工。

9

戰後她們二人退休回到美國定居。 9


當時,我住在九龍巴色會(今之崇真會) 。一位好朋友賈醫生 打電話來請我一同吃飯,他說他想在國內發起青年歸主。我說,我 對於國內情況頗為熟悉,於是在一九四七年在上海開始做青年歸主 工作,在那時認識了幾位西國牧師,替他們翻譯。沈保羅牧師寫信 說願意來同工,我們每主日借上海舞廳用國語講道,使外省人也能 聽得懂,從此在上海先後成立了兩個教會:一個在中區,一個在西 區,主為我們安排的時候到了,有兩位弟兄送地皮給我們,建造了 孤兒院(上圖10)及傳道人子弟學校,後又在杭州與內地會合辦神 學(下頁圖)。11神的安排總是好的,只要我們肯步步跟從祂並遵 從祂的引導。 一九四九年二月初,芝加哥開年會,我是講員之一,本來時局 不好,我是中國佈道會的創辦領袖,怎能撇下所有同工而出國遠行 呢?後來我知道南京派代表到北京講和,討論時間估計總有幾個 月,我才決定首途,計師母初時仍留在孤兒院,後她病很重,我叫 她到香港休養,因為香港氣候暖和,易於復元,她才乘機到港。不 10

兒童樂園孤兒院及神學院的圖片取自彬寧著〈佈道家計志文〉載《大使命雙 月刊》86 期(2010 年 6 月) ,頁 28-31. (蒙香港迦南堂何展有牧師提供資料) 11 計牧師本身沒有受到正規的神學院訓練,只有聖經學校的基本訓練,但他十 分着重傳道人的訓練,在許多地方興辦神學院,訓練工人。伯特利教會的聖經 學校,後來也發展成為有規模的伯特利神學院。 10


是這樣,她就不會離開上海出 來,可見萬事互相效力,叫愛 神的人得益處。 我在美國知道上海『解 放』了,等到上海和香港通航 之後,我想和計師母乘船回上 海,豈知到了香港,上海被封 鎖,於是我留在香港佈道,若 用粵語,外省人不懂,於是借 快樂戲院用國語講道,粵語傳 譯,第一個禮拜開始,就有一 千多人來聽道,座為之滿,感 謝主!台灣工作的開始,也是 鍳於一九四八年國內人逃到台 灣。中日戰爭結束,人門回到上海不久,又再逃難。大家過流浪的 生活,心很難過。我對沈保羅牧師說:「你到台灣作難民的使徒, 去安慰他們」,於是在一九四八年底,那邊的工作就開始了。 一九四九年,我從外國回來,留在香港作工。一九五零年到廣 州一次,訪問各教會,然後回美國去。一九五一年由美回來及赴菲 律賓各地領會,三月十四日到新加坡去,那是由於韓戰開始,國內 人不能出來,香港人也不能到別處去。我到南洋去看看,準備於必 要時,可以把同工撤去那邊。到了新加坡之後,在禧年堂講道,全 堂座滿,多人流淚悔改。趙君影牧師說,新加坡很重要,最好能在 此開辦神學,當時我默不作聲,看主如何引導我們的前途。12 一九五一年在馬來亞13開荒,後來到了印尼。由於那裏有三百 多萬華僑,禮拜堂很少,牧師、傳道人更少。有些禮拜堂沒有牧 師,從前可以從中國請牧師來,戰後很難聘請,他們要我在那裏辦 12

計牧師在《五十年來事奉主》第 13 章解釋後來沒有在新加坡設立神學院的原 因,是他發現那裡已經有一所信仰純正的靈修院,也有三一神學院,所以他認 為毋須另開神學院,造成競爭。 13 英國眾多殖民地在 1957 年成立「馬來亞」聯合邦,1963 年馬來亞連同砂勞 越和新加坡等成立「馬來西亞」聯邦,1965 年新加坡被逐出聯盟獨立。計牧師 在此描述的時代,正值該地區政局多翻變化的日子。 11


神學,訓練傳道人,我也有些心意,但事工巨大,不是一件容易的 事,因為要經費、房屋、教員。由於我們中國佈道會向憑信心工 作,祇有將這件事交在恩主手中。果然,主垂聽我們的禱告,中國 佈道會東南亞聖道神學院就於一九五一年建立起來了。 我們在香港作工的第二年,澳門的工作也就開始了,現有小學 與孤兒院設在那裏。 泰國的工作是怎樣成就的呢?多年前,在馬來亞檳榔嶼14開退 修會,林佩義牧師作見證:「我在曼谷禮拜堂作牧師,心不平安, 因為我主張分別為聖,而教會領袖們說吃煙喝酒不算甚麼15,倘若 我辭職走了,豈不可惜,因我獨有居留權,別的牧師不能來泰居 留,且我認識很多佈道奮興家,若離開了,就沒有佈道家來,教會 更不能奮興。」會後,我和他談,我說我們可否合作?經費要多 少?他說,經費大約每月要三千元。於是我們開始合作,林牧師在 泰國開了一間聖經學校,有十多個同學,並設立伯特利堂教會16。 我們台灣也辦了一個聖經學院,因為缺乏同工,暫時停辦,現 在應另開辦,因為台灣人不能到泰國,也不能到印尼,孤兒學生快 要高中畢業了17,其中有很多要把自己奉獻給主,所以要訓練他們 14

即檳城 華人教會在那時普遍對煙和酒比較嚴格,視為放盪的事,與鴉片和花酒等扯 上關係,常說「嫖,賭,飲,吹」 。英美的循道運動也有禁酒,但西方人普遍對 煙和酒比較開放。從林佩義牧師所反映的情況,泰國華人之間的文化差異,在 當時被視為「聖潔」與「不潔」的課題。 16 根據《不違天示》記念刊的圖片集及事工介紹,計牧師說的「多年前」是 1959 年 7 月下旬,地點是檳城昇旗山。曼谷伯特利堂原為林佩義師母開辦,林 牧師從中佈會得經費資助,從曼谷楊實行夫人取得地皮,興建了四層大樓,地 下為「泰國基督教佈道會伯特利禮拜堂」 ,樓上三層作課室、宿舍、飯堂。聖道 學院於 1960 年開始,計牧師為名譽院長,林牧師處理院務。學院於 1984 年遷 到泰北清萊市美賽市(參何以嵩著〈主僕林佩義牧師的見證〉 《教牧分享》2011 年 9 月號,頁 29-31) 。留意教會的中文名不是「基督教中國佈道會泰國伯特利 堂」而是「泰國基督教佈道會伯特利堂」 ,可能是避免引來任何跟中國政權的聯 想,英文名則仍然是 E.C.F Bethel Church。九龍迦南堂及尖迦咀迦南堂的退休宣 教士伍國華牧師曾於 1996-2003 年在清萊的聖道學院任教華文部。 17 昔日上海的伯特利教會,起初辦了中學,後來因戰亂,再辦孤兒院和小學; 再因要訓練獻身傳道的青年(計牧師是第一批) ,開辦聖經學校。因此,伯特利 有孤兒院,小學,中學,和神學的幾個階段的教育。計牧師口裏經常說小學, 15

12


讀聖經,有了信仰基礎,日後他們有朋友有家庭,也不致於跌倒。 一九六三年,我們在九龍辦了一間小學18,學生一千多人,小 孩初入學時,衣服骯髒,吵架,說壞話,打架,可是入學祇不過兩 個月,就大有改變,家長們說:「你們的神很有能力,很快就把我 們的小孩改變了。」小孩們說:「爸爸喝酒,媽媽賭博,請你們來 幫助他們罷。」父母受感,慚愧淚下! 他們讀完小學之後,如果不繼續培養他們,他們易把從前所學 之道忘掉,以致前功盡廢,所以應當繼續訓練他們。中學要二十四 個課室,可收二千個學生,另再辦小學一所可收千人,經費龐大, 現已申請政府送地,神既創始,也必成終,祂所應許,在基督裏都 是「阿們」的,耶和華以勒,在祂的山上必有預備。19 現在,七個地區都有我們的工作:台灣,香港,澳門,泰國, 新加坡,馬來亞,印尼,其中有兩個孤兒院,二百多個孤兒;兩個 神學,學生八九十名;一個中學,及五個小學,幼稚園,託兒所 等。教會,福音堂,佈道所,一共廿三個,受訓的青年人二千多。 在這七個地區內每禮拜有四千多人崇拜主,此外還有文字佈道,生 命雜誌,新佈道單張,無線電佈道,同工共一百五十名。若再辦神 學,中學,同工要加到二百,青年人將有五千,此項重大的工作, 需要多人代禱。神是信實可靠的,祂不偏待人,西國教士在中國建 立教會,我們中國人亦一樣可以在外國建立教會。我不敢誇口,但 我要作見證,告訴各位神作了甚麼。 中國佈道會憑着信心,從一無所有而開始,現在所有的財產值 美金五十萬,其中沒有一個房子用我的名字,沒有一個機關我准許 掛我的照片,所有房產都已立案為不謀利機構的財產,不能出賣及 賺錢,按法律辦:我離世亦有人繼續,若無人繼續就按章程可交給 同信仰的教會辦。20 作主聖工,第一、要有信心,神能使無變有,祂命有就有,命 立就立,祂親口應許,就親手作成。第二、要認識神奇妙的引導, 中學,神學,可能源於這三個不同階段的教育,可見計牧師的教育藍圖。 18 大坑東的聖道學校。 19 中佈會在香港的教育工作,接下來的是牛頭角的聖道學校(小學) ,未有落實 計牧師在此處提出的中學計劃。 20 許牧師表述的價值,就是不搞英雄崇拜,一切只為福音。 13


不要看別的,不要看自己,看自己就不敢做,五餅二魚成為神蹟, 作主聖工常有神蹟。第三、要有忠心,不要求名求利求好處。第 四、要一無掛慮(腓四 6),靠主凡事能作(腓四 13)。第五、相 處同工,要彼此相愛,互相饒恕,教會工作上出毛病是多講真理, 少講愛心,所以我們做教會工作的:一,要少講話,多禱告;二, 不講是非,不講律法,多講愛心;三,不要發怨言,發怨言必鬧出 事來,人之偉大在乎赦免,不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主耶穌赦免 一切罪人,我們要有彼此相愛的心,人就看出我們是主耶穌的門徒 了。 中國佈道會之創立,目的是救中國同胞的靈魂,列位弟兄姊 妹,我們自己不愛中國人21,誰能愛呢?我們不救中國人,誰能救 呢?我們中國人不傳福音給中國人聽,誰還能傳呢?快起來吧!讓 我們分工合作,宣傳福音,高舉十架,救人靈魂,不要灰心,必會 成功的。

21

從計牧師的周遊列國的工作,他說的「中國人」是跨國的,並不是某國家政 權下的公民,而是某種「國族」意義下的「中國人」 。今日稱為「華人」的概 念,傾向「漢」族獨大。自民國開始, 「中華民族」這概念被提出來,原指 「漢、滿、蒙、回、藏」五大族的共和。計牧師說的「中國人」 ,較接近這種概 念。 14


「天示與天眷」 作者:李啟榮22 去年在美與計牧師言談,因知他至今年服事主已有四十週年, 在今年二月,計牧師一連地主領港九本會四堂之復興大會期內,同 工與長執有次聯禱會中,眾同意舉辦為計牧師事主四十週年感恩大 會。23 時間地點與會中分任秩序者,均先得計牧師的指導,由本 會港澳各單位各派一兩位代表為籌備會,會中定本人為主席,朱建 磯為文書,李崇明為司庫,許保羅為總務,以利進行,又定每堂付 三百元為大會的經費,其他單位酌力協助,好叫以將所領收的禮 金,承計牧師一向的犠牲愛心美意,在開支盡力節省範圍外,概撥 為籌辦本會中學的儲備金。24 印發請帖,酌定秩序及與計牧師在外佈道中的來往書信,雖頗 費時,但終底能夠依時開會,回想一切的成就,誠為上主的鴻恩, 我們名之為天眷 God’s Providence。 此次更為堅固我們對於天眷不違天示的人。天示乃 heavenly vision。保羅也有此人生經驗,雖在君王面前為主名受審訊時,他 還能見證:「我故此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徒廿六 19) 一個成功的會集,人事週到與和諧,固為重要,但神的恩眷, 必先祈求。六月天時,已入風季,所以本會各堂各人公私禱告中, 已多次為開會日之天氣祈求感謝主。會前數天曾有兩位風姐有侵襲 香港的可能,已掛過一號風球,但後轉了方向。六月七日早上雖有 雨,但下午放晴,天氣涼快。赴會雖有六、七百眾,但承香港汽水 公司惠送的七百枝汽水也飲不完。計牧師原定交月六日可返香港, 但從南韓沒有飛機直達香港,須先到東京。他定不到早一天或七日 上午之機位,早有來信言七日下午一時半才可抵港,已叫我們「心 22

李啟榮牧師是中佈會其中一位副會長,他 1960 年受計牧師邀請來港主持文字 出版的工作。在香港與萬善堂的舊會友一同推動復堂工作,1961 年萬善堂加入 中國佈道會。1964 年 10 月,萬善堂的新堂啟用。當時李牧師已把出版社的工作 交由李崇明傳道主理,自己則主力打理萬善堂的工作。 23 「去年」為 1964 年, 「今年」為 1965 年。當時中國佈道會在香港設立的地方 堂會有四間,分別是九龍迦南堂,萬善堂,香港迦南南和尖沙咀聖道堂。 24 當時中國佈道會尋求在香港辦中學。 15


急」。至七日上午得航空公司電話,計牧師的班機須在下午三時廿 分方能抵港,我們惟有更多的禱告,同時延遟了半個鐘頭開會。一 羣愛主的會眾兄姊很為安靜,忍待合作,也給予本會在澳門兒童之 25 家的樂隊利用了此等待時間演奏。感謝主在鄭牧師 開始講道不 久,僕僕風塵的計牧師到會了。會眾起立歡迎他到講台上。神對於 專心愛祂的人之應許又多了一次的應驗:「他若求告我,我就應允 他,他在急難中我要與他同在,我要搭求他,使他尊貴。」(詩九 一:14-15) 計牧師的感恩致詞中,叫許多人受了感動,因他真誠的自覺不 配,在許多事上不及他人。他嘗試實行:「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 別人比自己強」的教訓(腓二 3)。四十年來有甚麼成就的,統是 主恩,恰像鄭牧師以「主恩足用」為題所講之道。大會只以一個物 微意深的大號開合式鏡架送之為紀念禮,一面題字:「四十年來 不違天示 主施恩賚 成主大事」,一面放入幾張大會相片,以助 許牧師伉儷之留念。是日計牧師也領收了團體與個人的幾件禮物, 都交與大會兌為現款,歸為辦學用。懇求主繼續保守祂僕人克己所 奉獻的,如同既已成就的事業,來成就神的美旨。計牧師常言: 「每個錢都是神的,我們要善用和節用。為着節省時間,多作主 工,我坐飛機。但航程中,常多作中站停留領會,好叫一程的飛機 費用,能到多處作工。」願望主內同道同勞,更深體會此位已事主 四十年之僕人的心志和量度,才能說此次的感恩會真是有所成就 了。26 此紀念刊得本會聖道出版社李崇明同工搜輯資料與主編全書, 又得社同工馮承祐君協助規劃編排與校對,高潔君與鍾鑑全君幫助 寄發,畫家盧寶智君為封面題字,均順此致謝。

25 26

鄭德音牧師 本文作者李啟榮牧師年紀比計牧師還大,同樣忠心事主,得眾人愛戴。 16


「神蹟」 作者:計張多加 一九二八年一月十日之前一日,計牧師怱怱忙忙的佈道回來, 剃一個頭,洗一個澡,第二天我們在上海伯特利結婚。一個禮拜之 後,我們即應杭州浸信會之邀請,前去主理他們那邊的新春佈道工 作。禮拜堂是空的,每晚我們都得站在街邊唱詩,請人進禮拜堂聽 道。直等到禮拜堂坐滿了人,計牧師才上台講道。每晚如此,很多 人因此而悔改信主,這是我們的蜜月。我因學校開學,必須回校任 職,故手日人早先回上海。等到計牧師回上海剛剛到家,又應廣東 廣西及福建各地之邀請,前往主領各該地的奮興佈道,同行的有鍾 遂良牧師、鍾小姐(王峙太太),還有焦維真小姐及何守瑛小姐等 27 。我記得火口田時我們全校十分熱鬧,流淚的送他們走!但不久 接到計牧師吐血的消息!神警告我使我知道人生在世時間的短促, 應當乘着白晝多作主工!當發現計牧師染了那病時,同工們叫他休 息。那天晚上的聚會,已經準備由別位同工代他講道,誰知他聽見 唱詩的聲音時,心裏火熱,輕輕的起床,到台上去講道了。接下去 他還是沒有休息,一直等到夏天回到上海,緊接下去的是伯特利的 夏令會開始,他也是主講人員之一,極有能力。如此十分忙碌的十 天,神奇妙的醫治了他。 一九四三、四四年,仍是中日戰爭期間,我們到獨山時,正是 半夜。計牧師帶領一百多孩子及全體神學生,教職員待逃難(那時 全城的人都起來逃難),每人都要背起自己的行李,急急的步行, 翻山越嶺,辛苦萬分!爝小孩子們爬山行走感到困難之時,哭喊的 聲音使人心碎,在那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計牧師時時發出呼叫 孩子的名字,怕他們會走錯了路,在路上遇見汽車來到,就擋住請 他們接受我們的乘搭,於是將幾個幾個的孩子慢慢送上車子。但一 見到自己的人在路上辛苦的走路,他立刻下車,請他們上車,自己 再步行。他本來背上了被頭,手裏拿了箱子,後來愈走愈重,實在 太累了,只好將那僅有的箱子丟掉。因為天冷,不得不留下被頭, 等到無力再背時,連被頭亦只好忍痛丟掉。(有的女同工累的躺在 27

焦和何二位女士當時已是傳道人。 17


地上說:你們往前走吧!我走不動了。)到貴陽,大家已是筋疲力 盡。在短短的幾天中,人老了十年。到了畢節,不久又因不安定及 我們二個保育院缺少衣食,要去重慶設法,一路上奔波勞累,回來 時血病復發(我那時亦病)。我們對於工作已無能為力了!於是打 算離開工場 -- 因為那時已經勝利,一切已比較有辦法。計牧師忍 痛離開工場往重慶去檢查身體,雖然身體無力,但為主的工作心裏 更是火熱,他求主給他在休息時,每天還要領一次聚會,同時加上 旅行 – 那個時候的旅行是提心吊膽,時刻預備翻車的 – 如此一 路的領會佈道。到了重慶,去醫院照 X 光,發現他的肺部完全好 的!感謝主,祂在他身上行了神蹟!從那天起直到今天,他從來沒 有說: 「我要休息。」他累嗎?實在累!甚至在割症後傷處還未收 口,他就起來領會,往德國、歐洲一帶去工作。神在他那次行程中 特別賜福,不僅給他能力,更使許多人因受感動而樂意奉獻超過以 往的成績,以致能完成了我們在香港所建辦的聖道學校! 許牧師常在信上說,我十分的累!沒有力量起來吃早飯,只好 在床上吃,以便留一點力量好為一天的工作及聚會。神給他特別恩 典,他能靠在舖蓋上,坐在箱子上,在噪鬧的人羣中,公共汽車 上,火車站,飛機場,都成為他休息的床榻!因為沒有一個地方能 使他安心休息的,福音的火永遠在他的心裡焚燒着,使他不能安心 休息。他總是說: 「我休息的地方是在天父的家裏,祂的懷抱 中!」 計張多加於美國加州長堤 一九六五年六月十五日

18


「我對計牧師的印象」 作者:師道弘 約在一九四三年的時候,我仍在四川嘉陵江畔一間學校讀書, 團契裏的同學們,請計牧師到學校佈道,黑壓壓的一羣大學生們, 擠滿了可容三千人的大禮堂。28 我對他的印象是:低沉的沙喉嚨,他是孤兒,講到他的母親就 流淚,他所講的話語有一種感人的力量。 六年後,我在他第一次有同工的機會,歷時兩年。他為人直爽, 機智,但極有愛心,能寬恕人;自然,他周遊四方,宣講福音,對 教會行政,並不是他的本行。 之後,他每年回到香港,我都有機會看見他! 有一次我寄旅的房東在臥病中,交我轉一點錢給他,他收受了, 可能他並不記得何許人也。然而,神的僕人傳揚福音,接觸許多人, 怎能記得許多人名?可是,有人受感動,願意支持他的工作,而他 自己有一個大的代禱簿! 他自奉甚儉,而又不自私,我曾看見他那件乾濕褸着了多年, 處之泰然! 約三年前,我到尖沙咀一間旅店去訪問他:他正臥病,談得很 長;他真的老了。他的蒼老的快,和他的東奔西走,席不暇暖大有 關係!然而三年後,他又回到遠東,為主宣勞。 他有些傳道人的基本特質:常以聖經為念,宣揚基督的道;自 奉儉節,對人充滿愛心,而又有寬厚的胸襟。 有一些人雖然使他很失望,但他蒙聖靈的啟示,知道人不過如 此。他常講一句中國的諺語,說明此種光景: 「一升米是恩人,一斗 米是仇人。」 他事奉耶穌四十年,這是一個好見證。中國有幾個為主大用的 傳道人:宋尚節博士,王明道先生,賈玉銘老牧師等。余生焉晚, 未得聆宋博士的教益,而王先生和賈牧師,都有機會聽他們為主傳 信息,以計牧師而論,他可以列入此一行列。這倒不是說他跑得路 28

這時是計牧師躲避日軍,把孤兒帶到貴陽後,由貴州回到四川城市後的工 作。當時計牧師仍帶病在身,一邊治療,一邊作工。 19


多,乃是說他那傳福音的果效,青年得益者不少!今天在主工場上 的工人,有不少人受計牧師的影響! 我對他致遙遠地代禱,願主賜福他,給他有健康,有力量! 最後,也願向他說,可以暫時停下來,休息一段短時間,作一 些栽培後進的工夫! 他對聖經的熟悉,使青年人都感慚愧,但這證明他愛慕神的話 語,也付上了代價! 從他的果子而看他的見證:人們不能不說,他是主的良善又忠 心的僕人!因他獻上了自己,傳揚福音! 一九六五年四月卅日於菲島碧瑤華僑浸信會

20


「三件小事」 作者:孫栩仙29 神藉着計牧師四十年來所成就之偉大事功,非台灣區一隅之同 工所能描述。而計牧師足跡遍天下,每年蒞台停留之期門,為時又 甚暫,與同工間之過從較少。茲就記憶所及,簡記其生活上二三事 如次: (一)憶七、八年前,台區辦事處在台中時,計牧師曾於某次抵台 中小住。時台區主任沈牧師30全家赴美,筆者移住沈牧師住宅。計 牧師即下榻沈牧師之小客廳內。台中職員宿舍甚簡陋,而余家有小 兒女數人,與計牧帥隔室而居,深恐計牧師或不習慣,心常惴惴。 不意計牧師晨起絕早,在余家全體未起身前,計牧師已盥漱竣事, 並已在小客室內開始其「滴滴答答」的打字工作,日日如此。其生 活上之隨遇而安,從不擾人之個性,可見一斑。 (二)某年夏季,台中思恩堂教友某君約計牧師到其家午餐,並邀 余及另一同工作陪。計牧師欣然趨往。某教友住於一破舊之樓上, 且僅有臥室一間,炊爨諸事均在二樓露天平台上。時當盛暑,平台 蠅蚋紛集。某教友之夫人,為一山地女子31,平時無衛生習慣,視 蠅蟲如未覩。余不得已,只有持扇為之揮蠅。迨餚饌放置餐桌上, 余暗示計牧,勿食冷的,以免不潔。而計牧師飲啖自如,若無其 事,使主人無踧踖不安之感覺。使徒保羅說, 「向甚麼樣的人,我 就作甚麼樣的人,……為要多得人。」計牧師處世態度,值得我們 學習。 (三)計牧師常常自謙的說,他除了講道可以滔滔不絕之外,平時 對人的交際、應答、話語、極其稀少,一般不相熟之人,可能感覺 奇怪。這些話本人雖時常聞之於計失師口中,但未嘗注意及此。前 冬計牧師來台,住在天母兒童之家樓上。某日有「榮民總醫院」的 年輕「時弟兄」前來訪晤。時弟兄之父與計牧師為多年舊交,時君 29

作者是思恩堂的執事,後來被按立為長老 沈保羅牧師 31 山地人即原住民。本文反映當時城市人與山地人之間的文化及生活習慣的巨 大落差。計牧師則實踐出路 10:8 的教導。 30

21


刻與其兩姊奉母在台居住。這一家人,非常愛主,對教會及孤兒 院,時常奉獻。每次計牧師來台,兩姊一弟均熱烈迎送,並傾誠接 待。此次時君來孤兒院晤計牧,適值樓上客人甚多,時君枯坐樓下 守候。不久,計牧師始下樓與時君相晤。當時余正在樓下之辦公室 伏案作書,見計牧師面容莊肅向時君云:「你所說的三樣事情,我 一樣都不能答應你。」余當時為之愕然,以為時君或向計牧師有不 當之請求,以致被拒。故一面俯首辦公,一面側耳細聽,究屬何事 以致如此。繼聞計牧師云:「第一:你雖向榮民醫院請妥,為我作 免費住院檢驗身體,但我在港已經查過,故此不需要了。」「第 二:你們請我去吃飯,我此次來台,只在孤兒院內食宿不擬外出, 故此也不能答應你們。」 我此時才明白,時君之請求原來是他三姊弟對計牧師愛心之表 現,當我繼續聽下去「第三件事」是甚麼,因語細不可辨,故不知 所述何事,但偷窺年輕的時君,當時張口結舌,無言相對之狀,心 中不禁啞然失笑。神的老僕人在熟人面前確實是直直爽爽毫無客套 的。

22


「為沐主恩有感」 作者:陳友梅32 閱《生命雜誌》一九六五年四月份所出版的第一零二期,曾刊 䵧關於計志文博士事主四十週年感恩大會預告於六月七日(星期 一)下午三時假座香港九龍尖沙咀寶勒巷生命堂竹舉行感恩大會的 通知,頗有所感,故略為之敍: 計志文牧師於一九二五年獻身事主,走遍中外各地,為主宣揚 福音,他的腳跡何其佳美。屈指一算,我也於一九二五年春離滬33 南下星州34執教,遂與渠分道揚鑣,又豈料竟於一九五一年四月, 計牧師應邀前來星洲主講佈道大會時,我們得重相晤面,真有說不 出的高興。該時彼此一為事主而忙碌,一為教育而千里相隔,一旦 又相逢一地,其中大有主的奧旨存焉。憶一九二五年前,我們在上 海伯特利同工時,他是一位英俊翩翩少年,精神充沛,氣慨不凡。 每次宣傳主道,靈光煥發,使人易受感動。時至今日,他的儀表一 如當年,這真是天父特別恩待他,賜福他,因他為祂宣揚聖工之 故。 計師母少時原是一位佛教信徒,崇拜觀音娘娘。當她來伯特利 求學時,逐漸棄佛信主,就主。她是一位大家閨秀,態度溫柔,舉 止端莊,待人接物,和藹可親。當我在南島接到滬地朋友來信云: 「他們有情人,已成眷屬」。聽聞之下,深為喜慰。知她必能助他 事主成功,此乃上帝恩待他們,得有今日之成就,真我主之光。 溯自計牧師於一九五一蒞臨星洲佈道時,已奠下聖工根基,先 後在三個地區展開工作。首先便是訂購星洲現在的聚會所,一九五 三年底計師母才遷入主持,一九五四年初起每逢星期五晚七時半舉 行佈道見證會,到者近廿人。一九五六年三月十八日開始主日崇 拜,時間為上午十時。首先敦請徐頌光牧師講道,至今仍敦請各熱 心牧師們講道。第二區便是柔佛州北干那那35,也是於一九五一年 32 33 34 35

原書註,陳友梅姊妹寫本文時年七十一 即上海 即新加坡(以前稱星加坡) 本文於 1965 年 5 月寫作,當時北干那那(今馬來西亞的一個州)和星洲(今 23


展開工作,今年已是該地宣教十五週年,將於本年六月十三日舉行 感恩禮拜,以揚主恩。相繼而來的是柔佛丹杯工業區,也有本會之 教堂。總合三地區36信而受洗的及嬰兒奉獻的人數甚眾。(每次受 洗與嬰兒奉獻者均為計牧師親自主持。) 計師母於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中離星赴美,適鄭遂藍女士自柔佛 洲遷居本會附近居住,計師母遂將本會一切有關崇拜事交她維持, 她熱心事主,從未間斷,這都是主的安排。也適我在教育界己臻退 休年齡,故我於同年八月辭去柔屬峇株愛羣女校校長職來星,恰與 計師母比鄰,方感快慰,忽傳她去美消息,真使我五內欲裂。為何 與她緣慳若斯?更不料她夫婦倆交我二萬元,負起建造北干那那聖 堂的責任。我因受他們愛主的感動,故勉為其難的接受進行之。但 聖堂之樣本,係沙厘板屋37,經不起雨露的侵蝕,故欲改建為磚 屋;經多方祈禱,復得湯振家夫婦及各方人士協助之下,終於改建 成磚屋兩座(聖道堂與學校)。至一九六零年七月八日,全部竣 工,該堂建築費及內部設備費總共是二萬三千元以上。感謝主,後 能籌足該款,得以完成,此乃上主之恩賜也。 本會在星洲曾於一九六一年前向政府申請租借麥波申律空地為 建堂之用,已蒙准予考慮,故於六一年元月十四日欣逢計牧師六十 華誕,本會同道為他祝壽,因而他發起為建堂基金獻捐,同時他將 所有朋友送他祝壽的禮金也全數交入建堂基金,計達八千餘元,足 見他愛主愛教會之心切。38至一九六三年年終,加上歷年會友月捐 奉獻,此款已達一萬七千餘元。當時尚未得到政府批准,但地價日 見上漲,因而我又被計牧師指定購置巴爺里巴路新屋,並即時進 行,同時得湯振家夫婦協助,在一九六四年九月底辦完各種手續, 十月份開始租出,所有費用需二萬五千元以上,只不過久款四千

新加坡)是同一聯邦中的不同洲分,而文中所述年代,新加坡仍歸英國人管 治。1959 年新加坡取得自治邦地位。1963 年,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聯邦。在計 牧師事主四十年感恩會之後兩個月,1965 年 8 月 9 日,新加坡被馬來西亞國會 逐出聯邦,翌日獨立建國。 36 此三地區,皆為離現時新加坡北面不遠的馬來西亞地區 37 即鐵皮屋 38 多位紀念特刊的撰稿人皆稱讚計牧師對神家的全然擺上,完全忘我的態度。 這是今天的傳道者學效的榜樣。 24


元,照目前情況,不久該久款必能償清,以後獲得適當空地建堂 時,即將該樓出售。39 在主的恩典中,除了主日崇拜及每星期五晚會外,尚有計牧師 於一九六一年元月起開辦慈幼班一班,現已擴充上下午各一班,共 計兒童八十多名,其年齡均在七歲以下,藉使兒童幼小就知愛主。 每逢救主聖誕及復活節,彼輩兒童登台表演,那種天真活潑的姿 態,逗人喜愛,感動我們更愛主的聖工。 在這數年間,每年計牧師晤面數次,在他和顏悅色的激勵下, 使我更加愛主,在本會星洲七位執事中,我是其中之一。主揀選我 晚年付出棉力服事主,求主救我脫離一切苦惱,榮耀主的尊名。 一九六五年五月下旬寫於星洲

39

從此事可見計牧師能靈活運用錢財,當未能依時買得地皮,又逢地價高昇, 則轉而購入新房產保值,等候時機來臨。 25


「計牧師事主四十週年感言」 作者:許保羅40 當計牧師在國內已經聲譽鵲起之時,我才認識求主;到他離開 伯特利許久,我才進學院41受造就,所以計牧師在我腦海中印象是 有的,可是並不太深。直到我加入中國佈道會港澳區工作,建立了 同工關係,才有較深的認識,但他長年奔馳世界各地,留港的日子 很少,因此得承教益的機會仍不多。不過在同工十年來,有好幾方 面都對我影響甚深的,我雖不以他為曠絕古今的人物,但在我事主 的路上,就是以他為榜樣。他那忠良主僕的典型,也常勉勵我那踏 入事奉門徑的妻兒。 忘我工作 計牧師現在年登六十以外,但仍到處奔馳,熱愛主的工作,雖是極 遙遠的地方,最艱苦的工作,都在所不辭。愛護他的人關懷他的健 康,勸他不宜過於勞瘁。然而他一講到千萬人仍沉淪在罪惡之中, 但作工的人少,便悲從中來,悉力以赴。 照顧全面 中國佈道會在各個地區的工作,有數十個單位之多。他信任同工在 各個崗位上事奉,但他能掌握原則,統籌兼顧,分別指示。每一單 位工作,他都瞭如指掌。有向他請教的,即使在最忙碌中,也親自 很快的明確答覆,得着他親筆的書函。所以他雖非駐在一定地方, 但對各方面工作都能詳盡了解,且與各同工有緊密聯繫。 公爾忘私 計牧師環遊世界,傳揚主道,愛到中外人士敬重。但他一切都是為 主,個人享用可說極其淡薄。他不計較個人利益,也沒有所謂「私 人」。他對財物非常清楚,一切產業權從不用計牧師的名字,同時 他也不以中國佈道會所有為私產,反之,他所有的都交出來給中國 40 41

許保羅牧師為當時迦南堂的牧師,兼顧兩處迦南堂。 指伯特利神學院。 26


佈道會。 重用人才 他常在聚會上號召青年人奉獻,凡是有志為主使用的,他都量才差 派,信任不疑。所以他結交不少人士,他接納不少人才,他不嫉妒 同工的興起,也不妨礙同工的發展,且能諒解人的軟弱,真是非常 難能可貴。 眼光遠大 計牧師不但自己竭智盡忠,還常為傳道人缺乏而焦急。他認為中國 人要負起傳福音的使命,同時常謂人曰:「要作的工多,人手不 足。」故此他到處鼓勵中國人奉獻去傳福音。他為訓練傳道人才, 不計目前條件困難,辦有多間神學,中學,小學,孤兒院,文字佈 道。若非有遠大眼光和信心,面前工作已經夠滿足了,何必在這麼 重的責任下仍再付出重大的代價?

他持守真道,堅定不移,四十年的時間考驗,已經不算為短, 而他凡事禱告,且在禱告中常說:「神選召我們從不後悔,我們奉 獻也不敢後悔!」愛主愛人,這是凡認識他的人所公認的。但願上 主恩祐,照着祂旳應許:「他的日子如何,他的力量也如何」,力上 加力的在祂的忠僕身上,滿有工作果效,大得賞賜,讓繼起之傳道 者步武前進!

27


香港工作之一:九龍迦南堂 (E.C.F. Canaan Church, Kowloon) 地址:洗衣街 215 號42

蒙恩十八年 十八年來,神的恩典很豐富 的在本堂彰顯,我們回顧過去, 實在要讚美祂,感謝祂。面對於 未來的日子,又更充滿活潑的盼 望。深信主既然在本堂有所託 付,祂動了善工必成全這工。前 面的道路,祂必更與我們同在, 因此我們所須要作的工很多。換言之責任非常重要,而主所託付的 使命是給予我們整個教會的。不是少數人所能擔負,須要全體兄姊 同心協力,各盡其職,才能讓主的名被高舉,多人在祂面前蒙恩。 本文特為數算一下主給我們的恩惠,以見證主真的與我們同在,也 藉此激勵我們眾肢體,更體驗到靠主凡事得勝;另方面,在各個時 期主都分別使用忠心於祂的人。他們在主裏所作的工是不會徒然 的,將來所得的賞賜是榮耀無比的。 創立 當一九四九年秋季,國內局面緊張,許多同胞都南來香港,其 間不少是主內兄姊。八月聞主所重用的僕人計志文牧師鑒於同胞們 靈性的需要,在形勢惡劣的時候,更極需主的安慰、拯救,所以借 用九龍佐敦道快樂戲院開始主日的國語禮拜,可以說這是中國佈道 會在香港工作的起頭,也可以說這是香港在戲院舉行定期性傳福音 聚會的創舉。當時除計牧師和沈保羅牧師以外,還組成義務同工 會,合力推進聖工。在義工隊裏有吳永康、陳六琯、王仁度、王瑞 42

現時九龍迦南堂已遷往深水埗大埔道 70 號太子中心 1 樓。 28


英、余顯亮、鄧漢青、簡廉伯、簡國銓、徐亨、王之幹、張伯紳、 張師母等,辦事處設在昌華街和侯王道兩處。至一九五一年八月, 正式成立了地方教會,租用彌敦道二二九號二樓為會所。在此之 前,先後借用過靈光書室,育英幼稚園,陳伯賜醫生醫務所等地 方,並且得他們協助很大。後來因着工作的需要,把會友遷到茂林 街十號,主日聚會仍在快樂戲院舉行。少年團和主日學與及擘餅聚 會,則在吳淞街一五二號三樓。因為得救的人數加多,主日聚會和 各種聚會需要有比較寬廣安靜的地方,使發動建堂奉獻運動,選購 洗衣街二一五號為堂址,於一九五六年十月遷入使用,自此稱為 「中國佈道會迦南堂」。至五八年八月,快樂戲院因租約關係不便 舉行聚會,便改在彌敦道的大華戲院,以迄於今日。 近況 本堂於開始傳福音的時候,是以國語的聽眾為對象。每週週刊 也稱為「國語崇拜」,後來更適應當地粵語人士需求,便傳譯為粵 語,到現在仍本一貫作風,國、粵語並用。由一九五七年起週刊也 正式定名為「迦南週刊」。而每主日除了借用戲院為佈道聚會以 外,在本堂還有早、晚堂主日崇拜。參加人數以在戲院的為多,因 地點適中,交通方便。會眾雖來自不同的教會,然而對主的虔敬與 愛護本堂並無異致。參加本堂早堂崇拜的較晚堂人數略多,尤其在 每月第一主日舉行聖餐更見擠擁。現每禮拜二有家庭聚會,禮拜三 下午三時有婦女聚會,禮拜四下午八時有祈禱查經聚會,禮拜五下 午八時有慕道聚會,禮拜六下午八時有青年團契,主日上午有主日 學。在本堂受水禮或轉會為本會堂基本教友者共九百九十一名,兒 童及經常赴會而未有辦加入本堂手續者,尚未計在內。港九人口逾 四百萬,按照這比率誠然令我們很慚愧,因為沒有盡更大努力使更 多的人歸到主名下。但願主饒恕,加恩加力,讓我們在今後日子進 一步的引領迷失的人投向祂的懷抱。為了成就主的吩咐,往普天下 去傳福音給萬民聽,由一九六二年八月起,本堂借用香港青年中區 會所開始港區聚會,使居住香港區的教友不用跋涉前來九龍赴會, 也利用環境在當地領人歸主。經過兩年的工作,香港區聚會發展得

29


非常良好,在一九六四年十月份起正式成立「香港迦南堂」43,同 時本堂也改名為「九龍迦南堂」。從此,兩個姊妹教會在同一個靈 的引導下,繼續為主打那美好的仗。至一九六七年春,本堂更感於 向海外傳福音的重要,經過堂會商決組成「海外佈道奉獻小組」, 專為籌集款項供應海外傳道,尤其注重開荒工作,至目前為止已集 有基金將近五千元。相信我們甘心樂意與主同工,獻金數字會一天 天增加的。第一位受差遣出去傳道的同工邱立基先生,已在本年十 月首途赴越南開荒佈道,以後我們按月供給他的生活費用,使他在 那烽火漫天的南越44傳揚主名,建立教會,結果子歸榮耀與父神。 經濟 整個中國佈道會都是憑信心建立的,本堂自不例外。在成立 初期,總會負擔一切經費。但自一九五二年起,本會即自立自養。 45 每年經常費約達四萬元,從未有欠缺,足見主的賞賜豐足。而當 教會有特殊需要的時候,如建堂,捐助,濟貧……各兄姊均能本乎 肢體相愛踴躍捐獻。我們可以舉例,購買洗衣街堂址是八萬元,都 是由本堂籌集;並在一九五九年開始新的建堂計劃,至六四年十月 已經收到建堂款四萬八千餘元;除了購買官塘立成大廈一單位為宿 舍外,餘款八千三百餘元撥與香港迦南堂為建堂之用,本堂由一九 六四年十一月份起至目前為止,共收建堂款九千二百零三元六角 (連銀行利息在內)。總之,我們在經濟上得到豐富的供給,並非 由於眾信徒都是富裕之家,乃由於主的恩愛所感召,以致於大家都 樂意獻上,有共同的目標為要興旺福音,討主的喜悅。 人事 43

根據香港迦南堂自己的追溯,其堂慶是 1962 年,應以堂會實際運作開始計。 此處說的正式成立,似乎是從某個行政角度看,例如把處於九龍的「迦南堂」 冠名為「九龍迦南堂」 。 44 當時越戰(1961-1975)仍在進行中。 45 1952 年,計牧師主要時間花在東南亞開拓,計師母 1953 年到新加坡。香港 區的迦南堂成立三年即可財政自立,顯示當時已有各地區工作自立自養的意 識。從各地工作的匯報看來,計牧師(總會)主要支援新工作的開展,以及在 地區工作無法自養時加以扶助。 30


教會的事工固然是教會元首主耶穌基督所帥領,但很難得的是 許多主的忠心僕婢殷勤事奉,才有今天令人比較滿意的成果。首先 我們不忘記計志文會長策劃創設的辛勞,其餘幾位輔助他的總會同 工對本堂的工作貢獻實在很大。初期本堂同工有桑安柱牧師,王守 寰牧師,許民輝牧師,卓步鹽女士等;以後相繼有林景康牧師,謝 友王牧師,余啓津牧師,譚雲牧師,趙玉華女士,李玉珍女士,金 惠明女士,鍾道鐘46女士,謝志和牧師,許保羅牧師,蔡芸芳女士 多位,他們的任期久暫不一,但對主的忠誠與對本堂的盡職,對肢 體的愛顧是眾目共睹,著有成績的。中間還有許多主所使用的工 人,時常擔任本堂講席,對於造就信徒,拯救靈魂和協助本堂工 作,雖然我們不及一一在這裡提名報告,他們的勞苦終必得着主的 賞賜,我們也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不但專心祈禱、傳道的同工作 出那麼大的貢獻,在平信徒中也出現許多熱心為主,竭誠服務的兄 姊,成為教會不可多得的有力柱子,所以本堂先後按立繆啓緘,李 仁煒,陳伯賜,梁珠,黃傅明霞,濮宋俊英,閻呂純,徐傅燦芬, 胡榮均,汪香瀛,胡朱瓊琚,鄧漢青,余顯亮,黃劍英,楊啓鴻, 李崇熙,武宋顯道,孫明福,朱友菊,伍志剛,黃君豪等多位為執 事;林景康,樂虞廷,陳約,王文秀為長老;組成堂會共同策進教 會事工。而不少兄姊謙辭長老執事職份,但對教會各項工作,無不 悉力以赴。本堂人數日有增加,事務繁劇,目前教會同工只有主任 蕭文科牧師,傳道杜韻韶女士,幹事容巧珠女士三位,仍能進行順 利,牧養週全,這都是本堂全體弟兄姊妹在主裏面有生命的維繫所 致,也是本堂蒙祝福的重要因素。我們切盼主繼續使用,更加恩待 本堂的工作。 期望 主有說不盡的恩賜,應許「多種的多收」 。在過去的十八年, 我們已致力耕耘,也嘗試過佳美的果子。站在人那方面來說,根本 算不得甚麼,一切都是主的恩典而已,所以在成立迄今快要逼近十 九年的時候,一點也不敢自滿,更何足矜誇!但保羅說:「責任卻 已經託付我了」,設使不努力去完成,便辜負主的大恩,還說甚麼 46

原稿字體模糊,難以確認。 31


得賞賜?因此我們在數算主恩之後,願意與各兄姊共同勉勵的是: 「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 的教訓,責任人,警戒人,勸勉人」(提後四 2) 「傳道」是信徒應盡的天職,縱各人恩賜不同,但願意奉獻給 主的話 —— 不論金錢、才幹、時間 —— 主都一樣樂於使用。擺 在面前海外傳道與本地傳道同樣重要,我們教會、個人都蒙了主 恩,現今祂又給我們新的日子,期待我們有新的貢獻,巴不得存感 恩的心,順服主的命令,好預備領受祂更大更多的賜福! 本堂現任長執同工 堂會顧問:吳永康長老,樂虞廷長者 堂會主席:王文秀長老 副主席:陳約長老 主任:蕭文科牧師 傳道:杜韻韶傳道 幹事:容巧珠女士 本年當值長執 書記:李崇熙執事 司庫:黃劍英執事 司賬:黃君豪執事 探訪部:傅明霞執事 慈惠部:朱友菊執事 本堂長執:伍志剛執事,楊啓鴻執事,孫明福執事, 陳伯賜執事,鄧漢青執事,余顯亮執事,梁珠執事, 閻呂純執事,宋俊英執事,宋顯道執事,劉景輝執事, 張天相執事

32


香港工作之二:香港萬善 堂(E.C.F. Maan Shin Church) 地址:北角濱海街 5153 號 堂會簡畧 本堂初在廣州創立,當 時由倫敦差會47的傳教士祈理 信牧師夫婦在上西關萬善里 成立的,故名萬善堂。前後 有譚秉剛先生與梁偉持先生 為主任,後又遷至蘆狄西五 十號之自建堂址。至一九三 三年春季,李啓榮牧師就任 堂牧。抗戰期間,各項事工 特有發展,尤以慈善救濟工 作為最。每天施粥救助數百難民,繼而辦學,由小學而至中學,同 時開設童光孤兒院,建新院舍於下芳村與豐寧路。勝利後得美華兒 童福利會48津助,孤兒增收至五百餘名。一九五零年初,萬善會友 及員生等來港生活者甚眾。一九五一至五四年間,李牧師在香港禮 賢會任職,間有團契聚會。後李牧師赴美後,兄弟姊妹們亦常有聯 繫交通。一九六零年夏,李牧師自美回港,萬善家在主的恩導下, 於翌年農曆元旦假香港般含道禮賢會舉行團聚,與會者八十餘人, 即選李牧師,李知其,李晨光,伍旭川,伍池麗貞,朱維德,楊約 瑟等七人為團契委員進行發展團務,一九六一年三月間定購北角濱 海街四十八號三樓為團址,並進行復堂事工。六月底由楊約瑟,麥 桂盛等建道神學生藉暑假幫忙進行佈道工作。是年十月八日加入中 47

倫敦傳道會後來與其他來中國傳道的西差會所成立的教會合拼為跨宗派的中 華基督教會,以「合一非一」為精神。解放之後,只剩下在香港的「中華基督 教會香港區會」 。 48 美國的教會組織 33


國佈道會,遂定名為「基督教中國佈道會香港萬善堂」。同工有朱 建磯牧師,梁適岸姊妹分任傳道。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廿五之主日, 由會長計志文牧師主禮按立伍旭川,李崇明,楊約瑟,伍池麗貞, 陳謝玉金,萬陳笑容,簡譚月初,梁適岸八位為本堂執事,襄助堂 務。後因來會者眾,原址不敷應用,乃於一九六三年三月間定購在 濱海街五十一至五十三號的兩個舖位為新堂址。一九六四年新堂建 成,乃於一九六四年十二月十二日舉行開幕典禮,並開辦萬善小學 幼稚園。感謝主恩,原日四十八號三樓之舊堂仍用作副堂,新堂可 容座位三百多人。一九六四年三月廿三日正式加入香港華人基督教 聯合為會員。一九六五年七月十一日之主日,由李牧師主禮按立伍 旭川執事為長老。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十一日之主日,為本會在港復 堂六週年盛會,同時按立吳士凱,陳興祥,麥黎昭霞三位為執事。 一九六七年一月拓展距本堂約五英里之柴灣徒置區佈道工作,有成 人禮拜及兒童主日學聚會,分別在家庭及在大廈樓梯間舉行。後因 人數漸多,急需更大之地方應用。感謝神,五月間,蒙該地區之福 音學校允許於主日借用其校舍作聚會地點。該堂現正向政府申請撥 地自建堂址於柴灣。為應聖工之發展,於八月增聘女傳道李香蘭。 感謝主恩,在此七年間,祂所給予本堂的恩典與力量,至豐至大, 聖工日漸擴展,但願榮耀頌讚都歸與父上帝。 顧問:李啓榮牧師,李萬雲英師母 主任:楊約瑟 女傳道:梁適岸,李香蘭 長老:伍旭川 執事:李崇明,孔東華,伍池麗貞,陳謝玉金,萬陳笑容, 簡譚月初,吳士凱,陳興祥,李黎昭霞 堂委:謝力公,高潔,吳羅玉英,張建勳,陳鴻勝

34


香港工作之三:香港迦南堂 (E.C.F. Canaan Church, Hong Kong) 地址:軒尼詩道 72 號三樓 A 座49

滿是恩典 香港迦南堂簡介 主恩豐富,難於數算。惟我 們對於主的恩典都應牢記,且要 感恩,雖則主恩浩大,非口舌筆 墨所能盡述者。 一九四九年八月間,主引導 祂的僕人計志文牧師來港。感於 千千萬萬從內地來的同胞,處於 陌生的環境生活之下,言語不 通,多不習慣,尤以靈性上的需要更是迫切。計牧師為因應廣大僑 胞需要,特在九龍佐敦道快樂戲院舉行國語聚會。後因聽眾有半數 是說粵語的,遂改為國語講道,傳譯粵語,直至如今。這就是中國 佈道會九龍迦南堂的前身。 為了廣傳福音,擴展神的工作及便利香港區本會的信徒起見, 一九六二年八月,本堂徐亨執事商得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市區同意, 借出場地給本堂為主日聚會之用(地址:香港德輔道中廿五號安樂 園大廈十二樓)。於八月十二日開始第一次的主日崇拜聚會,成立 了中國佈道會香港迦南堂。嗣後又舉辦了禮拜三晚的查經祈禱會, 禮拜六晚的青年團契及主日下午二時的少年團聚會。從始,由九龍 迦南堂居港島之教會撥歸本堂為基本會友。同時也請居住九龍的部 份教友來港協助。後又有堅道聖道堂部份教友轉入本堂,當時的聚 會人數仍不甚多。

49

香港迦南堂現址為灣仔摩利臣山道 70-74 號凱利商業大廈 4 及 11 樓 35


感謝主!祂的恩手五年如一日似的扶持本堂。蒙祂不斷的帶 領,將得救的人數天天加給我們。在長執同工,弟兄姊妹同心合意 的禱告及殷勤的事奉下,使本堂不論在人數上,奉獻上,工作上及 傳福音各方面都按着時間有增加與長進。數年來共有卅二位弟兄姊 妹受浸加入本堂。現主日崇拜的人數平均已達一百七十人。在這人 數不多的教會,居然能在有所需要時便踴躍奉獻,神的恩典是多麼 豐富。 本堂鑒於加入教會的人數與時俱增,而這裏究竟是暫時租賃 的,仍有「寄人籬下」之感。為了能在神的家中自由的事奉神,同 人等經多次禱告,深感有籌建新堂需要。在主愛的激勵下,承主內 長者之督勉,弟兄姊妹同心合意下,特發起建堂奉獻運動。感謝神 的帶領,憑着祂的應許,復賴弟兄姊妹們愛主之熱忱,盡力奉獻及 籌募,乃於一九六六年四月間購置了香港灣仔軒尼詩道七十二號新 禧大廈三樓 A,B,E 三個單位(面積約二千餘尺),為本堂新 址。雖然目前仍差款四萬餘元,但深信主必藉着愛祂的人完成這聖 工。「因這殿不是為人,乃是為耶和華 神建造的。」(代上廿九 1)敬請愛主之兄姐們多予代禱。 自購得新堂後,本堂同人懷着新的盼望和熱情向着標竿直跑, 以期達成救靈的共同使命,故分別多次舉行奮興佈道大會,並在該 大廈附近分發單張,請人參加聚會。青年團契又於本年度發起「四 十青年歸主」運動。又為聯絡教友並協助佈道的工作,數位長執們 每週出發探訪,不遺餘力。致本堂各項事工正不斷地大大進展中。 香港迦南堂長老、執事、同工名表: 主席:吳永康長老 副主席:陳六琯長老 書記:顧炳元長老 司庫:王振芳長老,徐亨執事 司賬:陳紹炎執事 執事:王瑞英,劉詒誠,吳保羅,黃毓謙,楊全樸,呂錫恩, 李錫真,盧樹榮,林俊華,侯蘊芳,楊世文,何添,林惠生, 金素馨,伍碧球 傳道:陳佩華 幹事:麥成業 義務同工:陳瑛,吳約翰,熊錫之,郭韻玉,羅素勤,王萃淵, 李玉文,鄭竟成,王勝民伉儷,侯銘仙,周耀清

36


香港工作之四:尖沙咀 聖道堂(E.C.F. Holy Word Church in Kowloon) 地址:柯士甸道 102104 號三樓50

會務簡介 一九六四年,弟兄姊 妹們感到在尖沙咀地區極 需要有自己的禮拜堂,大 家同心禱告,求神務備。 當時適計志文牧師蒞港視 察及領會,也同感有必要 供應活水靈糧給該地區飢 渴慕義而失散了的迷羊, 使他們得安慰,得造就51。 由於主的應許,祂感動不 少愛主的弟兄妹妹積極支 持這項工作,又得計牧師之盡力幫助,補助開辦費四千元,乃在尖 沙咀柯士甸道一零二至一零四號三樓成立了聖道堂。該堂可容三百 多人聚會,且地點適中,交通極為方便。 該堂籌備初期,總會差派沈保羅牧師負責牧養,一九六六年因 沈牧師出外佈道,孫約翰牧師來堂服務一年。在這三年多來,會務 日有進展,每主日來堂崇拜者逾三百人,每週之婦女會聚會約五十 人,研經禱告會七八十人。在該堂領受浸禮者共一百八十多人,每 月奉獻收入平均七千元,庫存建堂奉獻約二萬元,感謝讚美主。

50

聖道堂現址為尖沙咀金巴利道 25 號長利商業大廈 5 樓 當時中佈會在距離不遠的大華戲院仍有國語的主日崇拜。所以這些尖沙咀區 的基督徒並不是尋求國語的「聚會」 ,而是想成立一個屬靈的群體,否則他們大 可以去大華戲院參加崇拜了。這提醒我們,教會乃是生活的群體,並不只是 「宗教聚會」 。 51

37


該堂現擬自購一樓宇作新堂,進一步租大會堂場地作主日崇拜 及佈道之用,因該堂務要用各種方法拯救一些人(林前九 22), 敬請代禱。 該堂長老、執事姓名列下: 長老:陳開清 執事:陳李毓仙,陸永金,劉百其,王文法,張碩興,陳培德, 陳樹敏,李維樑,徐羅得,尤吳澤漪,劉李芳,葉翁志馨, 殷俞德明,葉福英,張金士言 主任:貝福恩(代) 傳道:貝福恩

38


香港工作之五:聖道出 版社(E.C.F. Sheng Tao Press)52 地址:北角英皇道 983 號2樓

聖道出版社簡介 出版: 《生命雜誌》 ,福音單 張,佈道小冊及各種屬靈書 籍 聖道出版社成立於一九 四九年,為本會文字傳道機 構。該社十七年來從無間斷 的以文字事奉主。社址初設 於九龍南角道二十九號二 樓,新社址落成後,於一九 六二年六月全部遷到香港北 角英皇道九八三號二樓,增設門市部。這是一處人口漸見稠密的新 基地。 感謝神為該社成了大事,因為他們沒有任何差會的支持,而神 卻使他們從無到有;且按着祂自己豐富的恩典,運行在文字工作上 的大能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且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奇妙果效, 使該社設備成為一家已具規模的文字佈道機構。這是由於神藉着祂 所愛的兒女的愛心贊助,無微不至的支持與鼓勵,出錢出力的在文 字戰線上同心合意的事奉,因而能夠取得極大的成就。 該社十多年來藉着文字傳道,不受時間、空間所限制的優點, 清楚的將福音廣傳各地。不僅將屬靈的火在東南亞地區燃點起來, 如今更已蔓延世界各地。該社所出版的《生命雜誌》每期發行四千 多份,近年來更大量出版福音單張,佈道小冊及各種屬靈書藉,為 同道同工所樂用,為廣大僑胞所歡迎與喜愛。他們由於默默無聲的 52

出版社已停辦 39


撒種,孜孜不倦的工作,以致能長期的幫助教會,造就信徒,導人 歸正,拯救亡靈,榮耀歸主。

新社址奉獻禮拜致詞

李啓榮53 聖道出版社在香港至一九六二年已有十三年的歷史,但在一九 六一年前的名是中國佈道會出版部。因為中國佈道會屬下的機構, 多冠以「聖道」,如在各地之聖道禮拜堂,在印尼之聖道中學,在 九龍城之聖道託兒所等,我們出版部之新名為「聖道出版社」,所 以今天我們要感謝主。 一九六一年起,我們將原在九龍城租用之社址漸次遷至香港北 角,且購得寬大的新樓為新址,端賴主內各方兄姊之代禱指導和樂 助,特為章記建築公司給予我們例外的方便,所以今天我們要共同 的讚美主,與向各方人士表示萬分的謝意。 本社的門市部經售各種屬靈的書報與有益助的宗教用品,是新 的成就。從今天(一九六二年六月十六日)起,宣佈正式「營 業」, 所以要歌頌主,和請求各位多為本社宣傳與介紹「生意」, 好叫這在維多利亞島銅鑼灣以東地帶之唯一教會出版社,得以日趨 興旺;主的聖道,藉以推廣。 本社的經濟背景,比之其他同性質的教會機構54,算為很薄弱 的,而膽敢繼續為擴展如此的「賠本生意」,因知文字佈道與其他 的各種教會事工同為重要。呂振中牧師將林前九章 22 節譯作「為 要用各種法子拯救些人」,文字佈道,推銷信仰純正的書報,就是 拯救人「法子」之一。所以今天的奉獻禮拜,也為鼓勵信徒多盡力 於文字佈道,將必見到美好而滿意的效果,共同讚頌三位合一的真 神。 聖道出版社董事會: 董事:李啓榮(顧問牧師),李萬雲英,李崇明(主席),高潔(書 記),劉煥棠,王禮華,吳士凱,袁方揚 53

李啓榮牧師從美國來港,主要是受計志文牧師所託,發展中佈會的出版部。 他來港後大力發展,工作漸漸穩定。後來李牧師主力發展萬善堂,將出版社的 工作交給李崇明執事。 54 當時還有播道會文字部,證主出版社,浸會書局等等。 40


香港工作之六:聖道托兒 所(E.C.F. The Holy Word Nursery) 地址:九龍南角道 29 號二 樓 聖道托兒所近況 聖道托兒所成立於一九六 一年55,以基督的愛指導小孩養 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五年來教 導了不少的孩子認識耶穌,學 會祈禱,唱詩並帶引小孩子的 家長信主。雖然他們限於地方 及工作零碎繁瑣,只能收容三 十多個小孩,但也幫助了不少 勞苦大眾的家長,送了孩子送 來,可以安心工作,亦是造福社會的一項重要工作。 主任:段琨女士

55

中國佈道會出版部遷出後,地方改為托兒所。 41


香港工作之七:聖道學校 (E.C.F. Saint Too School) 地址:九龍大坑東棠蔭街56

聖道學校概況 籌建經費 一九五七年,本會會長計 志文牧師,作環球佈道,由日 本途次抵港,巡視港區所屬工 作。其時深感本港失學兒童眾 多,盼能藉此良機,開辦一所 平民學校,使兒童得有良好之 教育,更能帶領他們得聞福音 歸主,遂有籌建該校之動議。 一九六一年五月,蒙當局 批准本會註冊為不牟利有限公 司,成立董事會,申請領地建校。同年蒙當局批給九龍大坑東四四 九七段為該校校址,全部面積共一萬三千五百尺。一九六一年十一 月,由成發公司投承開拓地盤,用款五萬元。 一九六二年,平地完成。是年十月中旬,招標建造。新生建築 公司以四十二萬九百八十七元投承興造,圖則由夏功模建築師設 計。全校計有課室十二個,每室可容學生四十五人。上下午校可收 容學生一千零八十人。 建校經費,包括全部建築費,裝置費,設備費,共五十五萬 元。除向當局貸款二十五萬元外,其餘三十萬元,均由本會自行籌 措。計牧師於一九六二年在美割治膽石,創口剛愈,即為聖道建校 勞悴,奔馳歐洲各地捐款,始克完成。

56

目前該處的門牌為「棠蔭街 15 號」 。學校現時已停辦,早前曾改劃為女子中 學,預科書院,海外大學銜接課程之專上學院,國際學校中學等。 42


該校籌建期間,蒙余啓津牧師辦領貸款,監督工程,不辭勞 苦,以迄建成。 本校校監初由林景康牧師擔任,及後林牧師因身體軟弱告辭, 改由吳永康長老繼任為校監。計校董吳永康長老,陳六琯長老,徐 亨執事,翟朱亦男女士(後因身體欠佳退出) ,繼新任校董有顧炳 元長老,王振芳長老。 校務行政 該校為本會私立學校,毗鄰有政府津貼學校數間,學費廉宜, 教師待遇優厚。如非父神恩待,實難以支持。 一九六三年六月廿九日,校舍落成舉行開幕感恩崇拜,蒙計會 長親臨主持致訓。與會嘉賓主內同道三百餘人,情況熱烈興奮。同 年九月二日正式開課,就讀新生八百五十餘人。翌年續增至千人以 至額滿。學童除多數在本區者外,亦有來自較遠地區者。該校自開 辦以來,在校長教職員努力工作之下,成績斐然,甚得家長及社會 人士稱許。 教務方面:除依照教育司署規定章則辦理,全校分上午部與 下午部,每日授課七節,全學期授課為廿二週;並為增加學生學術 進步起見,每學年均舉行英文比賽,作文比賽,算術比賽,音樂比 賽,聖經背誦比賽,乒乓波球比賽等。 一九六六年曾參加小學升中試,本校派出同學十八人,成績優 異者一人,被派就讀喇沙書院。一九六七年參加小學升中試者三十 一人。 一九六六年七月廿一日舉行首屆畢業禮,畢業生共三十七人。 是日蒙林子耀副會長親臨致訓及頒發畢業證書暨各項獎品。一九六 七年七月十八日舉行第二屆畢業禮,蒙副會長李啓榮牧師親臨致 訓,頒發畢業證明書及獎品,畢業生共六十九人。校方致送新舊約 全書一本,以留紀念。 兩屆畢業生離校後,泰半升入中英文中學就讀,或於工業實用 中學就讀,小部份因家庭環境不好,而需就業者,均能如願以償。

43


訓育方面:為配合校務發展,本校訓育管理嚴格,學生不准 遲到早退及曠課。除每日有值日教師輪值外,並組織學生風紀隊, 以協助維持秩序。每學年均有班際秩序比賽與整潔比賽,防火演 習,防疫注射等。每日放學,均由值日教師領隊過馬路,以策安 全。每學年均舉行遠足旅行,使學生身生獲益。 經費方面:本校全年收費十個月,每月高年級收學費十八 元,低年級收費十六元。每年須歸還政府貸款二萬五千元。並設有 百分之十助學金額,以助家境清貧的學生。 靈性生活 本校為教會學校,向注重學生靈性生活。每日均有早禱,午 禱;每週均授聖經課;週一舉行聯合崇拜;每主日上午舉行主日 學,查經班及主日崇拜;週末舉行教職員祈禱會,學生少年團契週 會。此外尚舉行影音佈道,慕道查經,教職員培靈會,退修會,夏 令兒童聖經班,少年團夏令會,聖誕懇親聯歡會等。先後在本校受 栽培歸主之員生工友計有:陳耀祥,傅有全,李靖荃,蔡淑玲,蔡 淑霞,張美苝,邱玉蘭,李潔靈,曾玉英,陳景紅等十人。在病人 領洗而息勞者有區施瑞珩女士,及學生梁桂芳。以上均在迦南堂領 洗歸主。 人事動態 本校教師流動性頗大,惟創校迄今仍任教者亦不乏人。現任教 職員,計有校長陳使華女士,校牧朱建磯牧師,教務主任傅有全, 訓育主任高鍾琪,總務主任黃劍英及教師等共三十四人。 我們同抱的宗旨是,流淚撒種,歡呼收割,忠心事主!

校董會董事 吳永康長老(主席),陳六琯長老,王振芳長老,徐亨執事,顧炳 元長老等五位。

44


香港工作之八:大坑東 感恩堂(E.C.F. Grace Church) 地址:九龍大坑東棠蔭 街

感恩堂成立經過 成立日期: 一九六七年 主任牧師:朱建磯 亞伯拉罕所信的,是一 位叫死人復活,使無變為有 的神。這一位神是全能的 神,祂從不會誤事。祂是阿 拉法,祂是俄梅戞,祂是創 始成終的神。 當一九六三年秋,聖道 學校落成,計牧師早已有開辦教會傳福音的心意。感恩堂的名是他 定的,是紀念他在美國東部割治膽石後,因為感到神的恩典在他身 上豐富浩大,神保守,留存他的生命,他就要盡他的餘生再一次獻 在祭壇上,忠心事奉主。故此在他傷口剛痊愈後的六星期,為了本 校建築費的需要,他即動程至歐洲捐款。這一所學校的建成除了部 份是校董奉獻外,其餘大部份是歐洲基督徒所奉獻的,這就是感恩 堂的來歷了。 學校開辦第一年,本擬發展傳道工作,但校董會覺得學校與政 府所立的合約有抵觸,政府送地給我們是專為辦學,非准作其他用 途,若不依約,即違法了。所以數年來,我們只有在教職員和同學 中間做工夫,我們的聚會從來沒有停止過。直至本年一月,欣聞隔 鄰的宣道小學,遵正規向政府申請以音樂室補地價開辦教會,已獲 批准。我們也循此途徑進行。當時計牧師適值在港召開東南亞代表 大會,當這提案提出時,即獲通過。總會負擔補價及律師費用。乃

45


托希士廷律師樓辦理,蒙卓明達先生鼎力幫助,經多方交涉,以迄 完成。合計補償地價費用一萬一千五百元,另律師費五百元。 感恩堂遂於一九六七年十二月三日成立,可惜計牧師因身體軟 弱在星休息,未能趕來主禮,實屬遣憾!該堂兄姊過去已能同心合 意,興旺福音,把教會建立起來,今後工作的推進,必更事半功 倍! 該堂經費與工作,由於初創,都有極大的困難。他們每月大概 最少也要六百元的開支。工作方面,由於近千的學生及家長,需要 有更多的義務同工來幫助,這有賴於主內兄姊在禱告中,大力支持 了。 神的工作和福音是不被攔阻的,願祂成全!

46


香港工作之九:牛頭角聖 道學校(E.C.F Holy Word School) 地址:牛頭角新區57第三 座

牛頭角聖道學校校務 簡介 本會在一九六七年十月廿 四日獲政府撥給牛頭角新區新 型校舍一幢,計有課室二十四 個。全校設備耗費達港幣九萬 餘元,由本會負責支付。同年 十一月十五日開課。感謝神恩 領,一切事務順利進行,該校 於一九六七年十一月上旬,向 教育司署辦理註冊手續,該校 為上下午部政府津貼小學。註冊校董為李啓榮牧師,許保羅牧師, 劉景輝先生,李崇明先生,伍志剛先生。註冊校監為李啓榮牧師, 校長李汝雄先生,副校長舍海岳先生。目前上下午部共招收學生二 千一百六十名,教師共五十三人。 收費情況 該校學生每月學費四元,常費一元,學費低廉,廣大貧苦家庭 子弟多能獲入學受造就。一切學堂費每月由班主任彙交書記儲存銀 行,由校長稽核是否相符,支出則由校董三人聯簽。 教務與訓育 教學以中英文並重,並着重德智體群美五育之平均發展。改進 教育方法:採用及實施五段教學法,啟發及輔導學生自學,激發學 57

「新區」後稱「牛頭角邨」 。校舍現已拆缷,學校遷到油塘,現為特殊學校。 47


生潛能,刺激及提高其學習興趣。該校非單只傳授學生知識,對於 學生之品格德改造尤為重視,時刻培養學生之高尚人格與良好習 慣,實施執行週訓中心:幫助兒童自覺,自治,自動遵守校規之良 好品德。推行課外活動:養成兒童勢愛羣育及合作精神。舉行班際 秩序及清潔比賽:養成學生之良好生活習慣。 對於曠課學生即去函家長聯繫,約晤「問題兒童」及其家長, 定期家庭探訪,加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合作等。 宗教教育 本會辦學是在教育工作中事奉神,故該校是「高舉基督」,「榮 神益人」,讓廣大兒童從小認識救主,得着救恩源頭為立校目的, 由校牧許保羅牧師駐校負責宗教教育工作,使二千多兒童得着: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每天上 下午全校員生在上課前舉行早午禱,每週有主日學、主日崇拜、週 末祈禱會,全校教員及學生家長均獲得靈性修養機會。

48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