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TKUA EA3 / JIEN-KUO INFO. CENTER PORTFOLIO

Page 1

Lo Kuo-Shuo TKU ARCH EA2 2016

Portfolio



2016-17

WINTER

TKU

ARCHITECTURE EA2


Content


TOURIST INFORMATION STATATION Huwei Chiankuo Village 基地分析

5-9

建築計畫&配置

10-17

Concept Model

18-23

Final Model

24-36


04


基地分析 歷史。基地觀察

05


歷史 眷村歷史脈 轉為神風特攻隊 訓練基地

1941

1944 1945初

1943

海軍航空隊駐紮於此地

180

270

360

1980

1960 1949

兵舍完工已有醫院、馬房 與庫房等軍眷設施

飛行訓練任務改為新兵訓練 中心,帶動虎尾商業繁榮

1996

1991 1986

1970

軍眷人數快速增加,老舊 房舍不敷使用

實施眷村改建條例,居民被 迫搬遷,眷村正式走入歷史

空軍基地完全廢棄

日本招降

戰況告急,日軍尋找更隱密地點, 虎尾郊區的後壁寮、竹圍子等地, 被徵收為軍事基地及眷舍

90

1945

偉恩颱風,重挫三村四村, 迫使大部分住戶安置於新的 國宅

因法令限制無法肆意擴建房 舍,人口開始外移

1994 並編為空軍防砲司令部, 官兵人數銳減,村裡只剩 不到一半的人口,幾乎為 老人

現今

1942

1936 1906

民國

日治時代

人力扛竹管厝搬離家園 並於後壁寮建立軍事基地

政府撤 退 ︐成為 安 頓官兵 與 眷屬的 房 舍

廖欽福先生在虎尾地區協 助日本人改建軍營

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 在虎尾設置了糖廠

2006

建國四村被徵收為雲林第 二監獄用地

450

新三棟

活動中心

建國一村 1.5

是一個充滿歷史人文色彩的農村型眷村 在歷史上人的移入移出 發現基地上各個時期的人們抱持著只是暫時居住的想法, 因此這裡的建築在每個時期交替後都會融合前人留下的東西 然後不斷增建將暫留變成久留的型態。

06


眷村建築,

民房的增建

馬廄的改建

是一種臨時性的建築, 基地中會以最簡單框的方式構成空間 隨著時間久了, 人對於居住眷村的心態由暫時轉變成久留, 因此 慢慢地人開始突破原本建築的介面 去增建、堆疊空間,或是碎化內部原本的空間, 原建築介面

增加使用的空間或是增加空間中多元機能的空間

後續的增建

所以我認為 對於 時代交替 的 介面 人們用不斷增建堆疊的方式突破建築物原本的空間限制 讓綠元素的介入 模糊了區域內建物間的介面關係,而強化了大區域間的界定 而現在基地中的綠元素就像人一樣突破原本的人造物 創造自己適合生存的空間 07


基地主觀分析 框 基地構成

量體排列

空間堆疊

內部碎化

框的介面形成

建物 重複連續

綠元素 重複連續

綠元素 穿插

08

連續的建物 -創造單點的消點

連續的綠元素 -創造 垂直向 兩個不同點的消點

穿插的綠元素 -創造 橫向 多個不同點的消點


介面 樹

模糊

用 交錯 模糊介面

從基地現況可以發現原先人為的介面界定 強化

會因為植物的穿梭讓介面被重新定義

用 疏密度 強化介面

而原先框連續建立的線性介面 從單消點的引導變成多消點的引導 直線構成空間

直線&摺線構成空間

多點放射交織構成空間

09


10


建築計畫&配置

11


空間型態

類別

空間名稱

使用者 空間屬性 民眾 業者 動態 靜態 工作人員 室內 半戶外 戶外 老人 中年 小孩 小農 (店員)

大廳(停等)

O

旅遊諮詢站

O

O

廁所

O

哺乳室

O

無障礙廁所

O

服務空間 給水站

O

(咖啡站)

O

市集

O

自行車停放空間

O

O

多功能展演空間

O

ATM

O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空間量 sqm&m

空間敘述

X

X

40

透明通透串流的空間

X

X

10

起伏變化地吧台空間

30

多功能性別友善空間

V

X

X

V

X

6

私密空間

V

V

V

6

易達私密空間

V

V

V

X

4

短暫地坑間

V

V

V

V

X

V

V

V

V

V

V

V

V

V

X

V

V

X

V

X

開放空間 X

散落 串流的空間

X

懸吊開放迴廊空間

X

回憶歷史文化、親近自然的空間

X

3

角落寧靜空間

管理室

O

V

X

6

明顯視野開闊的空間

倉儲

O

V

X

20

角落的空間

V

X

10

時空隧道

5

控制光線風量地通道

行政空間

多媒體

O

故事拼圖牆 展示空間 園區地圖 餐車 遮陽投影

12

V

V

V

O

V

V

V

O

V

V

V

V

V

V

V

O O

X V

V

V

X X

X

2

互動空間

V

X

X

0

流動展示空間

V

X

5

連接室外室內的空間


大廳

市集

旅遊資訊站

半戶外 展示空間

ATM

室內廁所

自行車 停放空間

哺乳空間

多功能 展演空間

咖啡站

室外廁所

基地印象

13


空間組織

餐車 ATM

市集

無障礙廁所

大廳 投影迴廊

多媒體

區域地圖展示

故事牆

哺乳空間

咖啡站 自行車停放空間

旅遊資訊站 倉儲

給水站

廁所

多功能 展演空間

利用 半戶外的展示空間 連結室內與戶外空間 以 多功能展演空間 為核心向外擴展 利用 展示空間 作為空間配置的帶狀主軸

14


空間序列圖(日間/夜間)

遊客

工作人員 戶外廁所

停放空間

基地入口

市集

展演空間

半戶外 展示空間

停放空間

大廳

旅遊資訊站

室內 展示空間

視聽室

室內廁所

基地入口

展演空間

管理室

大廳

旅遊資訊站

倉儲

民眾

戶外廁所

讓旅遊資訊站能在晚上的時候能為附近的居民 停放空間

市集

成為一個文化傳承的多功能廣場 像是蚊子電影院、戶外布袋戲表演等等 讓小孩可以重新看到傳統的藝術之外

基地入口

展演空間

也可以讓過去生活在建國眷村的大人們可以憶起過去眷村的回憶

15


基地選址分析 人流分析

軸線分析

建國二村

建國一村

高鐵雲林站 車輛

建國四村

建國三村

腳踏車

動線分析

橫向人流與眷村遺跡的軸線 縱向人流軸線

居民

居民 自行車 遊客(車) 遊客(大眾運輸工具)

16

自行車 遊客(車)


意象分析

活動中心

眷村建築意象 眷村入口意象

園區地標性物件

室外廁所 自行車 停放空間

市集

自行車 多功能 展演空間 給水站 停放空間

ATM 旅遊 資訊站

管理室

會議室

倉儲

大廳

多媒體

故事牆

投影迴廊

區域地圖展示

哺乳空間

室內廁所

咖啡站 投影迴廊

空間實虛分析

泡泡圖結合空間紋理

市集

投影迴廊

餐車

17


空間概念發展

透過時代轉變人為的介入以及綠色元素的介入 讓空間產生蔓延

利用線性消點的引導,將近到資訊站的人可以發現基地意象

18


Concept Model

19


Concept Model

A1:利用虛實的連續對比產生線性的空間 B1:實量體與虛量體的漸變讓空間產生線性引導 C1:利用點位的分布,產生兩條線性的蔓延、穿插

20


D1:利用實板與虛版的交錯創造線性引導的空間 E1:利用三角折板創造空間上的視覺消點,整體空間由 兩條線曲折穿插而成 F1:利用量體的虛實變化反應基地空間的虛實特質

21


Space Concept Model

22


空間配置

動線 進出 資訊站

廁所

哺乳 市集

服務台

展覽 廁所

多功能 展演廣場

展覽

展覽

起訖

展覽

展覽 市集

利用展覽空間作為串聯空間量體的元素 停放空間 起訖點 透過不同起訖點的串聯可以得到不同的資訊 早晚

G H G:將基地的眷村建築做一條延續的通道空間 H:將基地中的眷村建築視為起點向外蔓延出線性的空間穿插

23


24


建國眷村,在地方上是一個充滿著歷史人文色彩的地方 而對於虎尾而言,這裡是整座城鎮的一個起始點 對於雲林而言,這裡是兩項產業軸線的交會點

Final Model 消點。交錯

25


Final Model 我想讓建國眷村成為一個園區 一個產業與文化融合的園區 讓大眾可以先透過園區內的步伐 了解建國眷村的歷史,虎尾鎮的歷史,以及雲林縣的歷史 而在參觀的同時,雲林的農產業也能在這裡販售他們的產品 我的資訊站會是這個園區的入口 讓大眾可以在資訊站中了解一些歷史的資訊 讓小農們可以在周圍擺下小市集 並且能讓遊客讀到一點眷村的生活 而我也希望附近居民也能進到我的資訊站 重新體會過去眷村的年代

26


線性 利用 連續的折板 創造蔓延的空間

消點 用 線性的元素 創造空間上視覺的消點引導

錯層 利用錯層讓使用者可以利用不同的角度觀看眷村的建築 同時也可以以不同角度觀看市集以及活動廣場

7.2

4.2

0

27


B1 Floor Plan

1F Floor Plan

28


2F Floor Plan

3F Floor Plan

s:1/300

29


Perspective Drawing

30


屋頂配置圖

s:1/400

31


32

east elevation

south elevation

section B-B’

section A-A’


west elevation

north elevation

s:1/300

33


Materiality 水泥

I Beam

方管

整體材料與結構,在空間上從RC漸漸轉為鋼構 一方面回應基地中空間的特性 另一方面讓消點在空間更加明顯

34


Structure System

SC

RC

35


羅國碩 Lo Kuo-Shuo Tamkang University Group 10 Teacher: 林嘉惠老師 2016.11-2017.01 FB: Lo Kuo Shuo IG: ksl_mlarch

36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