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 Night CINEMA POST
編輯台報告 Editor's Note 編輯台報告
迎接 2017 異世界
文 / 陳若怡
你對「近未來」的想像是什麼?是像《雲端情人》帶著人性溫暖的科技世界,還是如《瘋狂麥斯.憤怒道》只剩廣袤 荒蕪的廢土? 這一期的主題是科幻電影,搭配十週年精選影展「誰控制過去誰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誰就控制過去」為題,從過 去七屆不同主題的科幻影展中挑選片單。包括:雷利史考特以菲利普.狄克的小說《生化人會數電子羊嗎?》為藍本 的《銀翼殺手》;塔可夫斯基以烏拉山核爆慘案為創作背景的《潛行者》;泰瑞吉連充滿象徵元素的《巴西》;大友
1
克洋從自己漫畫改編的《阿基拉》。除此之外,特別挑選幾年前在大衛柯能堡影展中沒有選入的科幻驚悚電影《錄影 帶謀殺案》,以及喬治米勒的衝鋒飛車隊續集《瘋狂麥斯.憤怒道》。 本期特別採訪到前藝術中心主任劉瑞華教授,聊聊當初在清大策辦科幻影展的原因,並提出科幻電影與小說文本之間 重要的關聯性。我們還整理 2007 年以來共七屆科幻影展片單,前兩年推介影史上超級經典的科幻電影,接著以不同 主題構思,包括外星人、外太空、機器人、超級英雄,還有近未來,這些主題皆可互相交涉,片單中附註的改編小說 資訊提供給讀者後續研究的基礎。 專欄的部分,「孤單,不寂寞《雲端情人》」這篇想藉由往昔和今日通訊方式的改變,探討人的「孤單」與「寂寞」。 「楚浮的科幻與浪漫《華氏 451 度》」作者侯德亮還在臺大電影社擔任社長時,經常大老遠跑來清大看電影,他當年 就是在夜貓子電影院觀賞《華氏 451 度》,向他邀稿這件事,本身便具有一種迷人的穿越意味。另外,本期新增「電 影音樂」專欄,作者余韋達是昔日夜貓子的夥伴,目前在線上閱讀媒體工作,音樂是他的生命,搖筆桿是他的患病, 之後將主筆音樂專欄。 十一月是泡影展的快樂時光,本期「夜貓品味」所要推薦的就是編輯群們在金馬影展一起觀賞的《顛父人生》,作者 陳容曾於德國交換一年,信手寫來直陳德國人外冷內熱的矜持。最後再推薦這期專題影展最終場《瘋狂麥斯.憤怒 道》,日期特意安排在 2016 年最後一天,邀請觀眾一起用「憤怒道」迎接 2017 年的異世界吧!
工作團隊 STAFF
聯絡資訊 CONTACT
發 行|清大藝術中心 策 展|陳若怡 影片介紹|陳芳儀、黃致豪、廖芷瑩、鄭曜綦、許子芸 專題企劃|陳容、徐文倩、許伯謙、廖芷瑩 特約撰稿|侯德亮、余韋達 主 視 覺| Eg CHEN
主辦單位|清大藝術中心 服務專線| 03-5162017.5162222 https://www.facebook.com/NTHUNIGHTCATS/ 參考資訊|粉絲專頁 http://nightcats.blogspot.tw/ 部落格 Instagram:9catsmovie, https://www.instagram.com/9catsmovie/
影展報排版設計|展現廣告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場 務|合勤藝文服務小組 實 習|潘聖云、蕭延儒
誰控制過去誰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誰就控制過去
FOCUS 3
科幻經典,所有願望一次滿足。
Videodrome 1983 | Color | English | 87min
12/23
二
20:30
地點:清大蘇格貓底咖啡屋
文 / 陳芳儀
★布魯塞爾國際奇幻影展 最佳科幻影片
電影介紹
錄影帶謀殺案 ★加拿大影展金尼獎 (Genie) 最佳導演
Max(James Howard Woods 飾)為色情影片電視台的負責人之一,想要
導演介紹
找尋具突破性的色情片。某日,朋友從衛星訊號中攔截到一段奇怪的節 目「Videodrome」,內容毫無劇情可言,只有逼真的 SM,呈現赤裸的性 暴力。Max 上節目認識的女友因個人嗜好,要求 Max 播放 Videodrome 助 興,兩人隨即陷入迷幻的性快感裡。但是,不久後 Max 發現自己開始產 生幻覺,身體似乎有些變化,難以區分夢境與真實世界…… 大衛 ˙ 柯能堡 David Cronenberg, 1943 -
大衛 ˙ 柯能堡是「肉體恐怖」類型電影的代表導演,也擔任演員,在 多倫多大學時就開始拍攝 16 毫米短片,頗獲好評。多以性慾、恐怖的 劇情與拍攝手法,探討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不同於多數驚悚恐怖電 影,柯能堡的恐怖不特別操作音效或速度上的驚嚇,而是著重肉體以及 心理上的扭曲、變形。柯能堡結合科幻與暴力美學,將暴力以原貌丟給 觀影者,「我想呈現出人類面對暴力時的本能反應,最真實、最粗糙、 最殘酷的那一面。」透過拍攝電影,柯能堡傳遞了恐怖的本質與真實。
2
12/17
巴西
六
19:30
地 點: 清 大 合 勤 演 藝 廳
Brazil 1985 | Color | English | 132min
文 / 黃致豪
★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最佳特殊視覺效果、最佳製作設計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
導演介紹
1985 年的《巴西》是令影壇為之一亮的科幻電影。電影中富含許多對未 來的描述以及超現實的想像,透過豐富的色彩及場面的調度,呈現出幻 想意境中的奔放狂想。片中優異的設計元素,增添了超現實世界的奇幻 感,透過黑色幽默的調侃去對比現實世界的枯乏與荒謬。 《巴西》片中的主角是位做著白日夢的異常份子,置身於資安受到嚴密 泰瑞.吉連
監控的世界體系下,他將心中那份對於自由堅持的夢想藏於心底,直到
Terry Gilliam, 1940 -
他遇到了出現在他夢中,等待著他的公主,夢想與現實的邊緣就此模糊…
泰瑞.吉連是英國導演,擅長以靈活的場面調度及豐富的美學設計展現 奇異的幻想世界。他的作品總是充滿高度的奇幻性質,大量超現實想像 與奇幻空間充斥其電影中,透過美學設計的渲染,呈現出悖離現實的荒 謬及浮誇。 在泰瑞電影當中,常出現對官僚主義及獨裁政體的厭惡,透過嘲諷、戲 謔式的口吻去闡述當權者的野蠻與無知。片中出現的超現實空間儼然是 在現實無法生存人民心智的一個出口,至少在這個空間裡,他們能自由 的享有自我。
12/20
電影介紹
銀翼殺手
二
19:30
地 點: 清 大 合 勤 演 藝 廳
Blade Runner
1982 | Color | English German Cantonese Japanese Hungarian | 117min
文 / 廖芷瑩
★英國金像獎最佳攝影、服裝設計、藝術指導
未來的世界必定有人類與類人類的共同生存:人們製造出複製人,他們
導演介紹
智商高超,卻成為世界的奴隸。在遙想的世界中,那時人們已經可以殖 民於另個星球,超越空間的限制,但複製人不能出現在地球,而銀翼殺 手即是追捕那些違反規定的複製人,在真實與虛幻的記憶中追尋真相, 在殘破的地表上抓住想逃亡的短暫「人造」生命。 雷利史考特 Ridley Scott, 1937 -
雷利史考特的電影風格與主題多元:從地域社會講到地球生命,近期 更有太空想像。不記得導演名字的觀眾,也可能觀賞過《異形》Alien (1979)或《神鬼戰士》Gladiator(2000),還是大受好評的《絕地 救援》The Martian(2015)。他今年 (2016) 獲得美國導演工會所頒發 的終生成就獎。 面對廣大的宇宙、偌大的世界,導演透過鏡頭帶我們思考現在的生命與 未來的可能。在他的電影中,角色總是處在死亡邊境,或許與他的自身 經歷有關,更和他關心人的渺小與孤寂環環相扣。例如,在他的經典作 品《銀翼殺手》Blade Runner(1982)的劇情中,雖然世界科技進步、
3
拓展更大的領域,卻到最後連自己的真實與否都無法確定,而面對時間 如雨般消逝時,人該如何繼續存在?
12/24
潛行者
六
19:30
地 點: 清 大 合 勤 演 藝 廳
Stalker
1931 | Color | Russian | 163min
文 / 許子芸
★坎城影展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導演介紹
二十年前,一顆隕石墜落至俄羅斯小鎮,導致大批人罹難,而此區域(the zone)也發生奇特的變化。那是個變幻莫測且四處充滿陷阱的地方,但 傳說裡面有著能實現人們最深層渴望的房間(the room),軍方因畏懼 其未知的力量導致無法收拾的後果,而將該區域封鎖。只是那房間的魅 力仍吸引許多受到時代折磨而感到絕望苦楚的人們前往,而作為嚮導的 人,便是能憑靠經驗和對區域的崇敬,避開所有陷阱、危難的潛行者。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1932-1986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屬於「後史達林時期」的新銳派導演。他的電影世 界總晦澀難懂且充滿詩意的象徵符號,創作主題指向形而上的精神超 越,關注孤獨徬徨的個體,如何透過覺悟而承擔起生命的苦難,最終獲 致精神的救贖。塔可夫斯基認為電影不是對時光的忠實「記錄」,而是 「雕刻」生命流淌的韻律痕跡。他形容導演的工作「就像雕刻家面對著 一塊大理石,心知完成的作品會有什麼特質外貌,於是動手將不屬於此 風貌的部分一片片鑿掉」。在他的作品裡,「時間之感」體現於自然景 物的遞嬗變化之中,化為視覺象徵的時間印記,召喚出信仰、道德、欲 望、救贖等電影母題。
12/27
二
19:30
地 點: 清 大 合 勤 演 藝 廳
AKIRA
1988 | Color | Japanese| 124min
文 / 鄭曜綦
★阿姆斯特丹奇幻電影節 銀色尖叫獎
電影介紹
阿基拉
1988 年 7 月,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2019 年,「舊東京」的人類從一片
導演介紹
廢墟中重建,巨大、失序的「新東京」拔地而起。某個夜晚,金田領頭 的暴走飆車族鬧事發生車禍後,暴走族少年鐵雄被押上軍方直升機,行 蹤成謎。在金田計畫營救鐵雄的同時,新東京的未來因一股稱為「AKIRA (日語,意指光明)」的超強力量變得岌岌可危…。《AKIRA》耗資 10 億日圓製作,由 15 萬張圖片組成兩小時的片長,甚至模擬真人嘴型的繪 大友克洋
圖,在當時堪稱劃時代的創舉。
Katsuhiro Otomo, 1954
大友克洋是在宮崎駿後,第二位將日本動漫推向世界舞台的重要日本動 畫導演。1983 年接觸動畫製作,五年後將自己的漫畫《AKIRA》動畫化, 在歐美掀起動漫潮,更成為往後許多科幻電影的鼻祖。從 1991 年作品 《老人 Z》用科幻背景包裝、反思日本社會高齡化危機,到 1995 年作 品《回憶三部曲》以相同方式反諷社會現實,無一不見大友克洋藉著細 膩畫風、性格鮮明剛烈的角色及毀滅與暴力的表象以達探討人性、群眾 心理、道德議題的目的。
4
瘋狂麥斯:憤怒道 Mad Max: Fury Road
2015 | Color | English, Russian | 120min
12/31
六
19:30
地 點: 清 大 合 勤 演 藝 廳
文 / 鄭曜綦
★ 2016 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影片剪輯、最佳藝術指導獎 ★ 2016 英國影藝學院 最佳動作設計獎
導演介紹
未來世界因為缺乏水、能源與糧食引發全球戰爭,戰後全球癱瘓、只剩 廣袤荒蕪的廢土。為求生存,必須以暴力割據土地,搶奪食物、能源, 使得時局一片混亂。軍閥「不死老喬」旗下的叛逃指揮官芙莉歐莎(莎 莉賽隆 飾)相信只要橫越荒蕪的沙漠,回到出生地,就能帶領族人重建 一個安全的家園。結識前公路巡警麥斯(湯姆哈迪 飾)後,亦敵亦友的 兩人同行,但在「不死老喬」的追捕下,尋找樂園的美夢是否有望? 喬治米勒 George Miller, 1945-
喬治米勒生於澳洲昆士蘭郊區,好學的他觀賞鎮上公映的電影,受到希 區考克的啟迪,對電影心生嚮往。大學習醫,1971 年在課餘製作一部 短片獲獎後放棄醫學,正式走上電影之路。他的影像暴力,不時透出溫 情:《衝鋒飛車隊》三部曲狂野剛猛,開末日幻想片的新類型;《羅倫 佐的油》溫柔講述一對夫婦的救子心切。嘗試執導動畫電影十多年後, 米勒在 2015 年用《瘋狂麥斯》向觀眾證明:在簡單粗獷的暴力美學中, 散發史詩般凝重和荒涼的氣質,是他最擅長的影像氛圍。
科幻是最 P o p u l a的 r 電影類型
科幻是最 Popular 的電影類型 「十部經典科幻電影中,我們刻意不選票房最賣座的, 反而希望能夠跟文學結合,這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 5
訪問、文字整理 / 許伯謙
劉 瑞 華, 生 於 1960 年。 1991 年獲得美國華盛頓大學 經濟學博士,返台後任教於清華大學經濟系至今,曾
任清大經濟系主任、清大藝術中心主任。擔任藝術中
心主任期間,於 年創辦夜貓子電影院,每週二、 2006 六 於 校 園 內 放 映 電 影, 在 2007 年 舉 辦 科 幻 影 展, 開
啟清大科幻影展的傳統。
採訪當天是清大運動會,冬陽和煦,校園中瀰漫著輕鬆愉快的氛圍,然而在圖書 館旁的戶外座位區等候時,筆者不免為即將進行的採訪感到些許緊張。正式提問 前,劉瑞華教授就先以帶有磁性的嗓音問起夜貓子電影院的現況,如同父親般關 心孩子最近好嗎,接下來便自然而然地聊到夜貓草創時期的點點滴滴。順著時間 脈絡而行,話題自夜貓創立來到科幻影展,除了策展期間的小故事,劉教授更深 入分享科幻影展的策展理念與意義—希望能將科幻電影與文學結合。 也許不少觀眾都忽略了電影與文學的關聯,特別是科幻電影與科學理論以及電影 科技密切相關的類型電影,然而許多科幻電影皆是根據小說改編而成。十週年精 選影展的科幻電影專題,除了延續科幻影展在手冊附上歷年科幻片單的傳統,更 特別標註小說改編的資訊。在觀影後回頭閱讀原著小說,或事先看過小說後再欣 賞科幻電影,都將會是不同於以往的觀影經驗。
作者論與類型電影下的策展理念 許伯謙(以下簡稱許): 清大夜貓子電影院於 2006 年創辦至今多以「作者論」為策 展方向,舉辦許多國內外大導演的專題影展。當初為何選擇 以「作者論」作為策展理念?
劉:的確有,因為現在很多人不曉得,當時舊圖書館的頂 樓有個小房間,號稱全台圖書館唯一特別收藏科幻小 說的地方,所以清華圖書館的科幻小說館藏很有可能 是全台灣最多的。
應該這樣講,2006 年以前藝術中心就有在放映電影,而我 進入藝中擔任主任並不是說什麼事情都要創新,有些東西其
許:科幻電影是由小說改編而成與採用原著劇本有什麼樣 的差別?
來介紹國家,但那時候沒有例行的電影活動。我這樣講是指 我當時並沒有特別的創意一定要來做電影,而且以前還有電 影小組,是學校的社團,學生也會辦活動。回到剛才講的「作 者論」,從藝術中心的角度而言,希望能使電影活動有點知 識性、學術基礎,所以就採取「作者論」。這樣執行起來也 比較容易,以一個導演為中心,放映一系列的電影。
劉: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其實 science fiction 在早 期那些大師開創這些文學類型時,滿堅持要根據科 學,有點像是在想像中還未實現的可能,科學上的可 能,而不是違背科學原理的想像。因此我們希望至少
P o p u l a的 r 電影類型
實是延續先前的。之前有一段時間是選國家,以文化的角度
科幻是最
劉瑞華(以下簡稱劉):
許:但最初的策展理念有這個動機存在?
在一開始時科幻比較硬一點,有一個以科學為中心的 基礎。這個想法的衍生問題是如何去達成目的,有沒
許:2007 年夜貓子電影院以「類型電影」的角度切入,舉 辦科幻影展的緣由為何?
有辦法判斷每部科幻電影中科學的真實性,因此當時 就想說根據評價很高、比較嚴謹的科幻小說,所以選 了十部,就從這樣開始。
劉:「類型」是個法文名詞叫 genre,如果從理論上去找,「類 型」最早是法國的電影筆記(Cahiers du Cinéma)在 撰寫影評時就已經提到。他們那時特別注意到的是具有 類型特色的導演作者,最有名的就是希區考克,他既是 作者,又開創了一個類型。以前可能是一位作者開創了
夜貓子電影院十週年精選影展 許:本次十週年精選影展中,除了主任沒有看過的《錄影 帶謀殺案》,這六部電影中你最喜歡哪一部?
類型,或是這類型之下有特殊貢獻因此受到重視,但後
劉:現在來講的話,可能評價高的是《Mad Max》。但《潛
來類型就不見得建立在作者的脈絡之下,有可能有些導
行者》是部永遠可以討論的電影,甚至是塔可夫斯基
演一輩子就只拍了一部好電影(笑)。後來的電影發展,
到後來他自己能掌控到什麼程度都很難說了,這部電
就一般觀眾觀影而言,選類型遠比選作者來的合理,而
影絕對值得看,但要去講他真的是非常難。 《潛行者》
且普遍,所以我們覺得採用類型電影的話,或許比較容
也是一開始我們想要放的,但一直放不進去,因為他
易吸引觀眾,當你選一個類型主題時,比較可以設想會
沒有辦法被歸類,後來我們把它放到「接觸 Contact
有哪些觀眾有興趣,因此自然地就選了科幻。
影展」,老實講那裡面完全沒有外星人,但可以把它 當作是對外星人電影完全顛覆的作品。
科幻電影與科幻小說的文本關係 許:在眾多電影「類型」中,為什麼選擇科幻電影呢?與清 大是一所偏理工的大學有關嗎? 劉:是的,是偏理工的,而且科幻在整個「類型」發展而 言,很明顯是最有動力的類型。其他類型如浪漫愛情一 直也都在,但科幻最特別的是它與電影技術的進步有直 接關聯,也因為科幻電影有這麼快速進步的科技在背後 支持,所以科幻這個類型就變得非常 popular。不過當 時我們在做科幻影展時,選擇比較反潮流的做法,2007 十部經典科幻電影中,我們刻意不選票房最賣座的,反 而希望能夠跟文學結合,這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這 十部電影中有九部是根據科幻小說改編,唯一沒有原著 小說的是高達的《阿爾伐城》,不過我們當然沒有刻意 說這些電影是由科幻文學改編的。
2007 年科幻影展海報
6
歷年科幻影展片單
*為小說改編資訊 地球末日記
白衣人
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 1951
The Man in the White Suit | 1951
* Farewell to the Master
亞歷山大.麥肯德里克 Alexander Mackendrick
勞勃.懷斯 Robert Wise
Videodrome | 1927
異形
外太空九號計劃
*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Alien | 1979
Plan 9 from Outer Space | 1959
雷利.史考特 Ridley Scott
艾德.伍德 Ed Wood
巴西
異形 2
Brazil | 1985
Aliens | 1986
泰瑞.吉連 Terry Gilliam
詹姆斯.柯麥隆 James Cameron
科學怪人
天外魔花
大都會 歷年科幻影展片單
佛列茲朗 Fritz Lang
阿爾伐城 Alphaville | 1965 高達 Jean-Luc Godard
華氏 451 Fahrenheit 451 | 1966 *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楚浮 François Truffaut
2001 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 | 1968 *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史丹利.庫柏力克 Stanley Kubrick
飛向太空 Solaris | 1972 * Stanisław Lem
塔可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新世紀福音戰士:序 Evangelion: 1.0 You Are (Not) Alone | 2007 庵野秀明 Hideaki Anno
鑽石宮 West World | 1973 麥克.克萊頓 Michael Crichton
星際大爭霸(迷你電視電影版) Battlestar Galactica (mini series) | 2004 麥克.萊墨 Michael Rymer
魔鬼終結者 2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 1991
Frankenstein | 1931
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 | 1956
*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詹姆斯.惠爾 James Whale
唐.席格 Don Siegel
詹姆斯.卡麥隆 James Cameron
科學怪人的新娘
突變第三型
駭客任務
The Bride of Frankenstein | 1935
The Thing | 1982
The Matrix | 1999
* Frankenstein
* Who Goes There?
詹姆斯.惠爾 James Whale
約翰.卡本特 John Carpenter
瑪莉雪萊之科學怪人
E.T. 外星人
駭客任務立體動畫特輯
Frankenstein | 1994
E.T. The Extra-Terrestrial | 1982
The Animatrix | 2003
史蒂芬.史匹柏 Steven Spielberg
華卓斯基兄弟 Larry and Andy Wachowski
*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肯尼斯.布萊納 Kenneth Branagh
華卓斯基兄弟 Larry and Andy Wachowski
2010
2009
2008
2007
7
失重的旅行
WEIGHTLESSNESS
失控的科技
SCIENCE OUT OF CONTROL
接觸
機器人
CONTACT
ROBOT/ANDROID/CYBORG
第五號屠宰場
落花流水春去也
X 檔案:征服未來
Slaughterhouse-Five | 1972
Charly | 1968
The X Files | 1998
機動戰士鋼彈: 哀.戰士篇
*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 Flowers for Algernon
喬治.洛希爾 George Roy Hill
雷夫.尼爾森 Ralph Nelson
銀翼殺手
變蠅人
無底洞
富野由悠季 Yoshiyuki Tomino
Blade Runner | 1982
The Fly | 1986
The Abyss | 1989
*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神通情人夢
大衛.柯能堡 David Cronenberg
Electric Dreams | 1984
雷利.史考特 Ridley Scott
詹姆斯.柯麥隆 James Cameron
接觸未來
魔鬼終結者
第三類接觸
Contact | 1997
Terminator | 1984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 1977
變人
史蒂芬.史匹柏 Steven Spielberg
* The Positronic Man
*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羅勃.齊密克 Robert Zemeckis
詹姆斯.柯麥隆 James Cameron
羅伯.包曼 Rob Bowman
Mobile Suit Gundam: Soldiers of Sorrow | 1981
史帝夫.巴倫 Steve Barron
Bicentennial Man | 2005
A.I. 人工智慧
侏儸紀公園
靈異象限
克里斯.哥倫布 Chris Columbus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2001
Jurassic Park | 1993
Signs | 2002
機器人奇諾丘
奈沙.馬蘭 M. Night Shyamalan
Hinokio | 2005
* Super-Toys Last All Summer Long
*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史蒂芬.史匹柏 Steven Spielberg
史蒂芬.史匹柏 Steven Spielberg
索拉力星
睜開你的雙眼
天降財神
Solaris | 1997
Open Your Eyes | 1997
The Man Who Fell To Earth | 1976
*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史蒂芬.索德柏 Steven Soderbergh
亞歷山卓.亞曼納巴 Alejandro Amenábar
*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尼可拉斯.羅吉 Nicolas Roeg
王牌冤家
潛行者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 2004
Stalker | 1979
米歇.龔德里 Michel Gondry
塔可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 Roadside Picnic
秋山貴彥 Takahiko Akiyama
獵殺代理人 Surrogates | 2009 *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強納森.莫斯托 Jonathan Mostow
機器戰警 RoboCop | 1987 保羅.范赫文 Paul Verhoeven
蝙蝠俠
Children of Men | 2006
Batman | 1989
*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 the DC Comics character of the same name
艾方索.柯朗 Alfonso Cuarón
提姆.波頓 Tim Burton
發條橘子
超人
A Clockwork Orange | 1971
Superman | 1978
*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 the DC Comics character of the same name
史丹利.庫伯力克 Stanley Kubrick
李察.唐納 Richard Donner
超世紀諜殺案
驚心動魄
地心引力
Soylent Green | 1973
Unbreakable | 2000
Gravity | 2013
奈.沙馬蘭 M. Night Shyamalan
艾方索.柯朗 Alfonso Cuarón
* Make Room! Make Room
攻殼機動隊 2.0
理查德.弗萊舍 Richard Fleischer
Ghost in the Shell 2.0 | 2008
浩劫餘生
X 戰警:第一戰
遺落戰境
Planet of the Apes | 1968
X-Men: First Class | 2011
Oblivion | 2013
*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 the Marvel Comics characters of the same name
* the graphic novel of the same name
法蘭克林.沙夫納 Franklin J. Schaffner
馬修.范恩 Matthew Vaughn
約瑟夫.柯金斯基 Joseph Kosinski
絕地再生
黑暗騎士
瓦力
The Island | 2005
The Dark Knight | 2008
Wall-E | 2008
* manga of the same name
押井守 Mamoru Oshii
時空悍將 Virtuosity | 1995 布雷特.倫納德 Brett Leonard
攻殼機動隊二 Ghost in the Shell2: Innocence | 2004 * manga of the same name
押井守 Mamoru Oshii
麥可.貝 Michael Bay
歷年科幻影展片單
人類之子
* the DC Comics character of the same name
克里斯多福.諾蘭 Christopher Nolan
安德魯.史坦頓 Andrew Stanton
捍衛機密
鋼鐵人
月球
Johnny Mnemonic | 1995
Iron Man | 2008
*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 the Marvel Comics characters of the same name
Moon | 2009
羅伯特.朗格 Robert Longo
強.法夫洛 Jon Favreau
鄧肯.瓊斯 Duncan Jones
2014
2012
2011
8
近未來
NEAR FUTURE
異形終結 Screamers | 1995 * Second Variety
克里斯汀.杜葛 Christian Duguay
太空漫遊 OUTER SPACE
小人物狂想曲
太陽浩劫
28 Days Later | 2003
American Splendor | 2003
Sunshine | 2007
丹尼.鮑伊 Danny Boyle
阿基拉
The Stepford Wives | 1975
Akira | 1988 * the manga of the same name
布里安 ‧ 福比斯 Bryan Forbes
大友克洋 Katsuhiro Otomo
新世紀福音戰士:破
衝鋒飛車隊
Evangelion 2.0: You Can (Not) Advance | 2009
Mad Max | 1981
庵野秀明 Hideaki Anno
SUPER HERO
28 天毀滅倒數
複製嬌妻 *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超 英雄
* the comic book of the same name
夏立.史普林.傑貝曼 Shari Springer Berman 羅伯.普契尼 Robert Pulcini
蜘蛛人 Spider-Man | 2002 * the Marvel Comics character of the same name
山姆.萊米 Sam Raimi
青蜂俠
喬治.米勒 George Miller
The Green Hornet | 2011
夢遊交易所
米歇爾.岡瑞 Michel Gondry
Sleep Dealer | 2008 亞歷克斯·里維拉 Alex Rivera
楚門的世界 The Truman Show | 1998 彼得.威爾 Peter Weir
千鈞一髮 Gattaca | 1997 安德魯.尼可 Andrew Niccol
末路浩劫 The Road | 2009 *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約翰.希爾寇特 John Hillcoat
* the character of the same name
綠巨人浩克
丹尼.鮑伊 Danny Boyle
世界末日 Armageddon | 1998 麥可.貝 Michael Bay
阿波羅 13 號 Apollo 13 | 1995 * the book “Lost Moon: The Perilous Voyage of Apollo 13”
朗.霍華 Ron Howard
2001 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 | 1968
Hulk | 2003
*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 the Marvel Comics character of the same name
史丹利.庫伯力克 Stanley Kubrick
李安 Ang Lee
特攻聯盟 Kick-Ass | 2010 * the comic book of the same name
馬修.范恩 Matthew Vaughn
功夫 Kung Fu Hustle | 2004 周星馳 Stephen Chow
守護者 Watchmen | 2009 * the DC Comics character of the same name
查克.史奈德 Zack Snyder
《華氏
《華氏 451 度》:楚浮的科幻與浪漫
4 5度 1 》:楚浮的科幻與浪漫
文 / 侯德亮
據說華氏 451 度(約略攝氏 233 度)是紙張燃起的溫度。據說很久以前,打火員 的工作是滅火,而非放火燒書,真的嗎? 純真自然的孩童演出、浪漫傷感的往復愛情,安端 ‧ 達努耶(Antoine Doinel) 各個階段的生命成長歷程,都是法國新浪潮健將佛朗蘇瓦 ‧ 楚浮(François Truffaut)最為人熟知的電影標誌。他身為電影史上最負盛名的作者導演之一, 同時也是高倡作者論的評論家安德烈 ‧ 巴贊(André Bazin)的忠實信徒、得意 門生,影迷們面對楚浮這唯一一部科幻片,恐怕較難以想像,有點不知如何估量。 老實說,筆者正是受此好奇心驅使,2007 年夜貓初次舉辦科幻主題影展時,特定 從台北來到清大觀看該片的。然而,倘若稍加追溯楚浮一向對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的高度尊崇,並細數他作品中所透露的少數類型電影元素(1960 年 的《槍殺鋼琴師》便是一顯例),那麼,楚浮嘗試拍一部經典預言小說改編的科 幻電影,也就不會太感意外了。可別忘了,他還接演過史蒂芬 ‧ 史匹柏(Steven
9
Spielberg)《第三類接觸》裡鑽研外星人的博士一角呢!
然也是一種寓言),作者雷 ‧ 布萊伯利(Ray Bradbury)
感受文字的魅力、體認知識的價值。電影劇本結構的調整,
從稍早的短篇故事〈打火員〉擴充發展成整本長篇小說。
化解了小說稍嫌頭重腳輕的問題,讓整部片的權重均衡許
小說的經典地位毋須再多的獎項來追封,例如雨果紀念文
多,不致現下俗稱爛尾的情形發生。私以為這些都是電影
學獎最佳長篇小說、美國國會圖書館評選二十世紀最具影
改編的細膩、用心與成功之處。
響力百大小說等等,改編而成的電影相形之下卻不若小說 佔據重量級位置,尤其當它被擺在導演楚浮一系列精采閃
「你是怎麼覺醒的?是什麼打掉了你手中的火炬?」
耀的傑作之中,不免稍嫌黯淡,容易被人忽略。但實際上,
「我們擁有一切快樂的必需品,我們卻不快樂。我環
我們就片論片,1966 年的電影《華氏 451 度》依然顯露出
顧四周,唯一一樣我知道絕對欠缺的,就是書。」
卓越的、不凡的、影像獨有的藝術價值,同時兼具原始文 本對人類未來社會發人深省的叩問、預言和意涵。前者如 女主演分飾二角不慍不火的適度表演、精美打造且精準傳 達未來感的美術設計,以及藉由剪接和簡單特效穿插男主 角蒙塔格的恐懼夢境和憂慮幻覺,這些都是視覺上才做得 到的呈現與感受。更要特別提及最後一幕,楚浮的場面調 度使多位讀書人在仿若世外桃源的叢林間來回走位、背誦 詩句,為電影創造令人讚嘆的一場謝幕,聲聲朗讀、句句 文采,保有人類知識結晶的火種,落雪紛飛下,留住希望 的餘溫。 《華氏 451 度》有文學成功改編電影所須具備的雙重性: 既要忠實傳達精神意旨,又有部分背叛之必要。電影劇本 最大的改動在結構權重與女主角的安排上,而這兩者又是 連帶影響的。打火員蒙塔格在電車上偶遇的鄰家少女克萊 莉絲,從小說僅僅第一篇章如幽靈般的短暫出場,到電影 裡被擴大到貫穿全局,特定時刻還對蒙塔格發揮了關鍵影 響力。原本小說裡私藏眾多書本、深具思辯力的老教授法 柏,在電影版本則是全然消失,他所扮演的反省觀點、指 示功能或智識影響,正是由克萊莉絲所取代。也因為這樣 角色消長的安排,蒙塔格和克萊莉絲相處互動的機會多了, 電影裡兩人之間或可看出隱隱的情愫悄然生成,增添了楚 浮一向最擅長的浪漫愛情成分,有別於小說中蒙塔格自始 至終與其妻子之間相敬如冰的冷調描述。再者,格外有趣 的一點是,克萊莉絲和蒙塔格妻子琳達兩個角色,皆由茱 莉 ‧ 克莉絲蒂(Julie Christie)一人分飾。如此刻意的 選角安排,不僅大大考驗著演員的表演功力,妝髮的辨識 度亦需足夠之外,兩名女子分別巧妙對應著蒙塔格看待女 性的現實樣貌與理想形象。至於結構上,電影將最高潮置 放在約略片子進行三分之二處,才發生老婦人與她整棟屋 子的豐厚藏書一同被燒毀的事件。小說在一開頭妻子企圖 自殺未果後,便接著讓這場激烈的戲碼上演。此事為蒙塔 格帶來巨大的衝擊,在他午夜夢迴,老婦決絕與書同歸的 堅定神情和身影,仍舊縈繞不去,並促其反思打火員存在
「你真是無可救藥的浪漫!」
4 5度 1 》:楚浮的科幻與浪漫
的意義、燒書行為的意義,漸漸開始願意翻開書本,或說 《華氏
《華氏 451 度》源自於 1953 年發表的一本科幻預言小說(當
活在二十一世紀當代的我們,無論觀看電影或小說《華氏 451 度》,呈現的科技感或許已不足為奇,提出的未來預言 可能有所偏差,但總該有一些不計功利的浪漫情懷,或是 復古偏好,以作為人類腳不停歇持續前行的動力。常有人 說數位閱讀冷冰冰,傳統紙本才有溫度,其實重點在於「實 感」。燒書沒能替蒙塔格帶來溫暖,重拾書本才是!進入 閱讀的世界,領受知識的洗禮,勇敢抵抗反智的、愚民的 體制,才是具備靈魂、流著熱血,一個真正的人。你我觀 眾,與指向未來的所謂科幻,都需要那麼一點點,熱情擁 抱書中知識的浪漫,不是嗎?
10
孤單,不寂寞
孤單,不寂寞 11
文 / 陳若怡
在展開文字之前,我先定義「孤單」和「寂寞」:孤單是一種狀態,是指獨自一個人,寂寞是 一種心態,是內心覺得孤獨,缺少陪伴且渴望陪伴。有些人雖然獨自一個人,但是不會感到寂 寞,有些人則在眾人包圍之中卻更加寂寞。這篇文章的構想立基點是科技的進步使得人與人之 間用來傳遞話語的媒介變得更加方便且快速,試著從王家衛的作品舉隅,以及史派克.瓊斯的 《雲端情人》,探討人在陪伴的需求得到滿足以後,是不是就能夠不寂寞了。 在王家衛的電影裡,經常見到主角在講電話,那是因為在九○年代以前,人們除了見面,只能靠著寄信、 家用電話與公共電話維繫人際關係;而史派克.瓊斯的科幻愛情電影《雲端情人》,則是想像未來的 世界裡人與人的聯繫更為容易,甚至 AI 人工智慧系統也走入人們的關係網絡之中。主角西奧多購買的 OS1 產品為他量身打造了一個女聲系統──莎曼珊,展開一段人與系統的「雲端愛情」。與前妻離婚的 史派克,是否因為莎曼珊的陪伴,而不寂寞了呢? 史派克說:「這部作品裡的許多觀念是攸關科技和我們所生活的世界,那會創造連結,也會產生疏離。」 也就是說,現代人的人際關係很大程度是透過網路互相連結,並且愈加倚賴,然而相對地,一旦連結 因某種原因而失效,便如同西奧多在莎曼珊更新系統短暫失聯的時候,那樣驚慌失措,那麼突如其來 地被巨大的「失去」所籠罩。
真實的接觸
人之所以感到寂寞,也許是因為心裡有話但是不懂得如何表
再談談身體的接觸。小張要去南美洲之前向黎耀輝道
達,或是不想說,覺得說了也未必會被瞭解,抑或既想被瞭
別,兩人右手勾著對方的肩膀擁抱,黎的內心獨白是:
解,同時又害怕被瞭解,害怕揭露脆弱的、自私的、悲觀的
「也許是我們變得熟稔,我抱著他的時候,只聽得到
自己,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也需要透過不斷地和內在自我對
我的心跳聲,不知道他聽不聽得到?」不需言語,便
話,隨著時間歲月來和成長共處。於是,寂寞的人失語。電
知不捨。而《雲端情人》西奧多因莎曼珊離開去找艾
影裡的西奧多和莎曼珊的相處,也曾經歷一段從初識、瞭解
米,發現兩人倚賴一段時間的虛擬朋友都從身邊消失
彼此的過程,也曾因感覺到對方的自我掩飾而產生誤解,而
了,但是他們還擁有真實存在的朋友,走到頂樓,眼
後漸漸坦露更真實的自己,並且體會到坦露自己以後的無比
前是閃閃爍爍的城市霓虹,兩人肩並肩坐著,好像在
快樂。為什麼對著 AI 可以?對真實的人卻不行?為什麼西
說:「還好我還有你,你還有我。」我認為導演對未
奧多對前妻凱瑟琳無法說出內心話,逐漸拉開彼此的距離?
來科技持著肯定的態度,他用暖橘色調構築出未來世
孤單,不寂寞
為什麼寂寞
界的想像,西奧多身上的衣服,辦公室、家裡的陳設,
對話是一種自我掏挖 王家衛的電影裡經常出現寂寞且失語的人,像《花樣年華》 周慕雲和蘇麗珍分手之後,大老遠跑到柬埔寨,在斑駁的岩 石柱上對著石洞訴說秘密。《春光乍洩》小張拿出一個錄音 機遞給黎耀輝說:「什麼都可以講啊,不開心也可以講,我 可以幫你留在世界的盡頭。」手拿著錄音機,卻說不出口,
都是橘色、黃色與紅色,而非冷冰冰的刻板印象。但 是同時並不否定人類真實交往的重要性,人際關係仍 然主要由真實的人所組成,所以導演在片尾的時候讓 西奧多寫信給前妻凱瑟琳,也許,藉由與莎曼珊交 往,西奧多面對了真實的自己,終於能夠說出心中對 凱瑟琳的歉意,終於能夠放下那段逝去的戀情了吧。
只是抽抽噎噎哭了起來,雖是沒有言語,也算是將他對何寶 榮無以名狀的愛傾洩而出了吧。
勇敢這件事情在戀情中多麼平凡,然而,能跳脫關係 斷裂後的寂寞,而重新發掘自己能夠孤單的能力,是
因此我認為,AI 並非理所當然可以成為傾訴的對象。相反地, 與莎曼珊交往是一段非常不容易的掏挖自我、面對自我的過
西奧多作為現代科技與人的交會之下,不封閉自我、 迎接世界也最有勇氣的人性展現。
12
程,因為透過說話,聲音的傳達與接收、回應,所感受到的 情感是非常細微、純粹,而且親密,無法隱藏。莎曼珊能察 覺西奧多的擔心或喜悅種種心情,西奧多也能發現莎曼珊的 嫉妒、自卑、關心……,而聲音的傳達與回應之間,西奧多 的心緒、經驗、回憶、感覺都在運轉著,話語落下的同時, 便是一次面對自我,這個過程,比文字還要直接,具有更為 衝擊的力道。
他孤單,但是不寂寞。
猜火車,將駛向何方呢?
猜火車,將駛向何方呢?
電影音樂專欄
文 / 余韋達
13
「世界在變,音樂在變,甚至毒品都在變。你不可能整天待在這裡空想著毒品與利吉 ˙ 帕普。(Ziggy Pop)」 20 年前,1996 年的 2 月,丹尼 ˙ 鮑伊(Danny Boyle)的電影《猜火車》(Trainspotting)在英國上映,故事講述 一群染上毒癮的愛爾蘭年輕人,於 1980 年代經濟蕭條的愛丁堡所經歷的各類遭遇。而《猜火車》的續集《猜火車 2》 (Trainspotting 2)即將於 2017 年 1 月在英國上映,劇中的角色們在二十年後重新聚首,而這群曾年少輕狂的年輕人:馬 克、法蘭柯、變態男、屎霸等人,究竟在這漫長的 20 年歲月間有了怎樣的變與不變,他們又成為了怎樣的「成人」,我想 是許多跟著《猜火車》一起從青年跨入壯年的粉絲們所引頸企盼的。
「是伊吉 ˙ 帕普。」 「隨便啦,我的意思是,這人已經死了。」 「伊吉 ˙ 帕普還沒死,他去年還辦巡迴演唱會,湯米有去看他。」 「重點是:你必須尋找新的東西。」 但有些關於《猜火車》的某些事情,我們是確知的。 首先,所有人都老了。不管是演員,或者是觀影的人們。 還有 David Bowie 掛了、Lou Reed 也是,New Order 跟 Blur 解散又重組、Pulp 卻解散又重組又解散了。 而 Iggy Pop、 Underworld 跟 Primal Scream 還唱著。(後兩者還分別於 2009 年與 2011 年來台灣開演唱會)。這些樂團與音樂 人的樂風橫跨英式搖滾、電子音樂、後龐克等,而他們的音樂都曾在《猜火車》片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網路尚不發達 的 1996 年,音樂資訊的取得不像現今這麼容易,《猜火車》的賣座,便將他們的音樂推向更廣大的群眾,進而對那個世代 年輕族群的音樂品味產生影響。因此,可說他們的音樂成就了《猜火車》這部電影,而這部電影也將他們推上音樂事業的新 高峰。
《猜火車》的觀影經驗,是絕對無法把影像與音樂分開來看的。因為當 〈Lust for Life〉爽快的鼓聲與伊吉 ˙ 帕普近乎呢喃的歌聲響起,腦 頭,以及他對著鏡頭的那抹ㄎ一ㄤ而帶著狂癲的微笑,搭配著《猜火車》 那一長段關於「選擇」的招牌式獨白;而 Lou Reed 陰沉的嗓音唱出「Oh, it's such a perfect day, I'm glad I spent it with you.」,就會 想到施打海洛因的馬克,如何陷落在腥紅色地毯裡,透過被遮蔽著的視 角,跟隨馬克被拖行至地表送醫的歷程;而片尾迷幻而節奏強烈的〈Born Slippy .NUXX〉一曲,更是在《猜火車》推出後,讓這曲原本未收錄在
猜火車,將駛向何方呢?
海會不禁浮現伊旺麥奎格所飾演的馬克與一幫友人如何狂奔於愛丁堡街
《Second Toughest in the Infants》專輯正式曲目中的歌,一舉攻下 英國單曲榜的第二名,也是電子樂組合地下世界( Underworld )至今 最廣為人知的歌曲。 因此當《猜火車 2 》即將上映的消息傳出,就讓人不禁好奇這一次導演 丹尼 ˙ 鮑伊又會將哪些音樂,選為這次電影的配樂?在目前所釋出的預 告片中,除了原先《猜火車》中就已經出現過的〈Lust for Life〉以及 〈Born Slippy .NUXX〉之外,也可以聽到 2015 年才發行首張專輯的新 銳搖滾樂團 Wolf Alice 的〈Silk〉。這次也是丹尼 ˙ 鮑伊與「地下世 界」的瑞克 ˙ 史密斯(Rick Smith)繼 2012 倫敦奧運的開幕式以及電 影《索命記憶》(Trance)之後,再度攜手合作配樂工作。 20 年晃然而過,世界變了,毒品變了,甚至連能做的選擇都變了。這列 火車,又將把我們帶往怎樣的視覺與聽覺的國度呢? 2017 年,讓我們 一起去電影院猜火車。
14
夜貓品味
夜貓品味 MIAO TASTE
文 / 陳容
《顛父人生》: 無厘頭的瘋狂幽默,顛覆父女關係的想像 「臉上的尷尬表情完全沒有遮掩耶,一覽無遺啊。」 剛走出影院,主修德文、深諳德國文化的朋友如是說。沒錯,《顛父人生》真實地呈現德國人性個裏的幽默感。多半時候 循規蹈矩的德國人,心裏其實悶騷得很,感情的豐沛都想偷偷藏起來、自以為藏匿技術高明,卻總是露出馬腳、讓自己陷
15
入「啊,慘了。」的尷尬情境中。一旦發覺自己像沒穿衣服一般赤裸裸地站在眾人面前,面部表情絕對百分百扭曲。
東尼厄德曼到底是誰? 《顛父人生》原文片名:Toni Erdmann,就是這位幽默異常的父 親的名字,導演瑪倫艾德(Maren Ade)結合自己父親的性格,以 及喜劇演員安迪考夫曼的幽默元素,將他們的名字偷偷挪動字母、 重組,創造出 Toni Erdmann 如此精彩絕倫的角色,悶騷的德國民 族性再次顯露無遺。
「你好,我是東尼厄德曼。」 擔任企業顧問的伊內絲(Sandra Hüller),邁入熟齡、事業有成, 平時工作忙碌,鮮少有自己的時間。因緣際會下,伊內絲的父親
在外地工作的女兒即使難得回家也在講電話
(Peter Simonischek)突如其來登門造訪,不由分說地直截闖入 女兒的工作和生活。看見女兒的不快樂,身為父親使盡渾身解數 地想讓伊內絲開心,喬扮成不存在的神秘人物「東尼厄德曼」, 穿梭在伊內絲的工作場合裏,不斷「脫稿演出」。 瑪倫艾德以幽默卻又不失其深度的影像詮釋父女關係、社會裏人 與人之間的的疏離和貼近,特殊的敘事手法和發人省思的幽默, 深深打入人心。本片於坎城首映時,打破影史紀錄,獲〈銀幕〉 雜誌最高評分,在台灣由海鵬影業發行,預定 12/30 於院線上映。
女兒正在唱惠妮休斯頓的 Greatest Love of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