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02 場次表 03 序 實在很喜歡是枝裕和|陳若怡 05 是枝裕和與台灣的距離|詹正德 09 電影簡介
專題文章 15 新生.安藤櫻|王欣瑜 17 致 銀幕母親 ── 電影、至親,以及樹木希林|張恆瑞 19 片刻永恆 ──《比海還深》與《橫山家之味》|白祐綸 23 成為怎樣的大人?──《比海還深》|張琳 25 日常走進是枝裕和電影|李諭樹 27 釀家家酒|林俐君 31 那些圍繞在男性周遭的故事|蕭淑文 33 是枝裕和電影中的批判與審判|王筱珺 35 「你也是容器嗎」── 是枝裕和所觸及的生死|許子芸
03
「電影並非由自己的內在產生,而是經由和世界 的相遇所誕生下來的東西。」 ──是枝裕和
日本當代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電影導演是枝裕和(1962 ~),在電視台近三十年(1987-2014)拍攝紀錄 片的經歷,培養出積極而敏銳的社會關懷,是一位持續著自我覺知、與當代對話的導演。作者風格鮮 明,同時善於挑戰各種題材,展現職人精神,包括家庭,時事,生死,記憶,血緣等,本專題主要選映 其 1995 年至 2018 年間劇情電影。其作品生活觸感層次豐富,描繪人性的明亮與脆弱(或殘忍),憾恨 與和解(或莫可奈何),一幅一幅的日常景框,在寧靜間走過四季。生命原來是周轉往復,也幸福,也 無常。
場次表
05.14 ( 二 )
05.18 ( 六 )
05.21 ( 二 )
05.25 ( 六 )
幻之光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橫山家之味
海街日記
Maboroshi
Nobody Knows
Still Walking
Our Little Sister
1995| 110 min
2004 | 141 min
2008| 114 min
2015| 128 min
05.28 ( 二 )
06.01 ( 六 )
06.04 ( 二 )
比海還深
第三次殺人
小偷家族
After the Storm
The Third Murder
Shoplifters
2016| 118 min
2017 | 125 min
2018| 121 min
2019.05.14-06.04 | 每週二、六 19:30 | 清大合勤演藝廳.自由入場 02
★ 所有場次放映 素材皆為 DVD
序
實在很喜歡是枝裕和
文
陳若怡
實在很喜歡是枝裕和, 一如我鍾愛侯孝賢導演的電影。
這樣既密且鬆的佈局方式,對演員而言也是一 種挑戰。王欣瑜的〈新生.安藤櫻〉一文以「新 生」形容第一次參與是枝裕和電影演出的安藤
要從是枝裕和的電影中找到他所崇敬的侯導
櫻,她的演戲資歷並不淺,然而她的所有準備碰
電影的氣味,可以從詹正德的導讀文章〈是枝
到了是枝裕和以後,只能以不作準備應對,那樣
裕和與台灣的距離〉找到線索,《童年往事》的
隨著時間前進慢慢長出角色樣貌的表演方式,是
高雄鳳山,是是枝裕和的父親向他訴說過的台灣
她未曾體驗過的,這次的拍攝經驗激發她揉和本
記憶,一個他當初未曾踏過的土地,卻在電影中
色與表演之間迷人的魅力。
尋到緊密的情感聯繫。情感聯繫並非外顯於影像 風格的相似,詹正德從是枝裕和初次接觸侯導、
手冊中其他專題文章,是由夜貓子電影院現任
請益拍攝經驗,細說是枝裕和在拍攝手法上的嘗
的工讀夥伴們所撰寫,大家自行擬定有興趣的題
試,一步一步更有企圖地演繹核心議題,提供理
目,有些以單一部電影作深入探討,有些則從二
解是枝裕和導演風格一種獨特的觀看方式。
至三部電影中找出共通的線索。確實,要從是枝 裕和電影中找出幾個經常出現的母題並不難,但
侯導給予《幻之光》的意見,讓是枝裕和嘗
是對於是否能夠找到足以貫串所有作品的元素,
試放下嚴謹的分鏡佈局,容許更多即興的變動空
恐怕要考慮比較久。這是因為是枝裕和不只是一
間,是枝裕和逐步作出調整,《無人知曉的夏日
位作者導演,同時也是一位職人導演。從接下 JR
清晨》便是一部在即興與佈局間掌握得宜的佳
九州新幹線的企畫案而拍成《奇蹟》之後,是枝
作。是枝裕和與四個孩子一起相處一段時間,上
裕和便放下「作者」的堅持,開始嘗試非原創劇
戲前順著他們各自鮮明的個性給予不同的表演指
本。接著《我的意外爸爸》是福山雅治主動對是
導,不要求死記台詞,這樣一來,角色間彼此
枝裕和提出參演的意願,是枝裕和打算拍出觀眾
的互動便非常自然。這讓我想到侯導《最好的時
們前所未見的福山雅治,讓他飾演父親,對角色
光》第三段〈青春夢〉,角色的居所設定著意安
表演有較多安排好的設定,回頭嘗試降低即興的
排,張震是攝影師,一個人住在三重,舒淇的家
作法。這樣兼具作者與職人風格的特質與創作企
是賣衣服的,住在靠近饒河夜市的後山埤,張震
圖,是我特別欣賞是枝裕和的地方。
騎摩托車載舒淇都要經過高架橋。侯導讓演員先
是枝裕和說:「關於電影導演到底是作家還是
住在戲中的居所,慢慢增加場景的細節,自然地
職人,恐怕對導演自身來說也是意見分歧吧。至
長出演員在場景中自己的生活氣味。 03
少我個人的認知是電影並非由自己的內在產生,
標題「日常景框」其實意欲映射的是觀影者的
而是經由和世界的相遇所誕生下來的東西。」
日常,如同主視覺設計的想法是用藍與綠兩色圍
(《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p.135)這段話也是
成框與矩形色塊,不取用任何一張劇照,那可以
我最初在策畫是枝裕和影展時,所 QUOTE 的摘
是和室、窗、海、梅樹、階梯……,讓觀影者自
要。這段話說明了他並非一再取用回憶的導演,
由想像。從是枝裕和所描寫的周轉往復的生命,
儘管他的電影充滿了個人成長的印記,但是從他
那些生活的觸感,陪伴我們行過四季,看見自
在 TV MAN UNION 電視台公司從紀錄片拍攝工
己內在的明亮與脆弱,憾恨與和解。最後我推薦
作以來,他的目光便不曾自世界的變動中抽離。
閱讀宮本輝的小說,電影《幻之光》改編自其同 名短篇小說,即使以《幻之光》作為處女作對是
影展最終呈現的是在限制之中長出的樣貌,我
枝裕和來說是偶然的機緣,但是對早稻田大學文
們選映是枝裕和電影在台灣有版權代理的部分,
藝系畢業的他來說,我認為那真是美麗的命運安
因為預算與場地的限制,又再割捨了《下一站,
排。我在電影《幻之光》中感受到文學性,是枝
天國!》和《我的意外爸爸》。但是我期待有興
裕和將宮本輝的小說中人的謐靜深邃的內在複雜
趣的觀眾可以在看過《小偷家族》之後從《我的
性描繪得相當深刻。是枝裕和說他自己身體裡存
意外爸爸》思考血緣與時間孰輕孰重,看過《無
在「電視 DNA」,那麼我就用「文學 DNA」來
人知曉的夏日清晨》之後再從《下一站,天國!》
概括他的紀錄片、劇情片與文字,我想那應該是
中去發現是枝裕和運用在電視台拍攝紀錄片的手
是枝裕和的創作繆思吧!
法與觀念。
陳若怡 清大藝術中心藝術企劃,誤打誤撞從中文系、博物館的學習領域闖入電影的世界,自 2010 年起負責夜貓子電影院影展策劃。 至今想起來都會微笑的策展經驗是 2015 年「此曾在.黃文英影像美術設計」專題影展,構思主題影展最煎熬的經驗是 2016 年「繆思影展」,籌備過程最多甘苦的是去年(2018)「浪與浪搖幌──邱剛健專題影展」。懶於看影評,喜歡從訪談或自 傳來認識導演,最近看到感動不已的電影書是《凝望.時代:穿越悲情城市二十年》。 04
是枝裕和與台灣的距離
文
詹正德
在《小偷家族》獲得 2018 年坎城影展金棕櫚 獎之後,是枝裕和可能已成為台灣觀眾最熟悉甚 至最喜歡的當代日本導演了,這固然是由於其過 去廿多年來的電影創作成績斐然所致,但其中應 該也有一部分是因為他與台灣的淵源使然。
是枝裕和與侯孝賢的聯繫 是枝裕和的祖父母當年因為同姓而無法在日本 結婚,兩人便跑來當時還是日本殖民地的台灣, 之後在高雄結婚生子,所以導演可以說是「灣生 之子」;他的父親在二戰期間曾在「偽」滿洲國 的日本關東軍服役,甚至成為蘇聯的戰俘曾遠去 西伯利亞。有過這樣的遠東歷史變動的傷痕經 歷,父親經常談起的卻是之前在高雄生活時的種 種回憶,只不過,是枝裕和未曾來過台灣,對父 親所描述的情景總是隔了一層模糊的想像,直到 他看了侯孝賢導演的《童年往事》,開場第一個 鏡頭就是鳳山,電影中的許多影像立刻讓他將父 親過往所言及的許多生活經驗及細節聯繫起來, 這種情感的聯繫所帶來的衝擊與震盪有多深刻其 實很可以想像。
拍攝手法的嘗試 1993 年是枝裕和來台拍攝紀錄片《侯孝賢與楊 德昌──當電影反映時間與歷史》時認識了侯、 楊二位導演,由於觀看《童年往事》的經驗,導 05
06
演自然與侯導較為親近(但他也曾表示對楊導極
是在『描寫喪失』,我個人則認為是在描寫『被
為佩服),之後拍攝第一部劇情片《幻之光》時,
留下來的人』。」(《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
又與侯導有所接觸,甚至請侯導引薦《戀戀風塵》
p.188)綜觀導演至今的十三部劇情片,均有此一
的配樂陳明章給他;《幻之光》完成後,侯導看
相似情結:《幻之光》裡糾結於曾經恩愛的丈夫
完對他說:「技巧很棒。問題是你在拍片前已將
莫名自殺而茫然不知所終的妻子,《這麼…遠,
全部的分鏡圖畫好了吧?」(《我在拍電影時思
那麼近》則是一群被「邪教」教徒各自遺棄的親
考的事》p.27),顯然那不是侯導拍電影的方式,
友分享彼此內心世界的愛恨交織,《無人知曉的
他坦言受到很大的衝擊,並決定在接下來的作品
夏日清晨》呈現的是被母親遺棄的少年身兼親職
中,回頭根據自己過去多年拍攝紀錄片的經驗,
照顧弟妹的艱險日常(但亦不失其樂趣);還有
嘗試不同的可能性。
《花之武者》裡被君主遺棄的浪人、《空氣人形》 裡被主人遺棄的充氣娃娃、《我的意外爸爸》裡
第二部作品《下一站,天國!》就是如此,將
兩個錯認養了對方兒子的家庭,以及《奇蹟》裡
鏡頭對著一批剛離開人間的人們,紀錄下他們敘
因父母離異而被迫分居兩地的倆兄弟;而在《橫
述一生中最值得留存的故事或情境,而且有一部
山家之味》呈現的是失去長子的一家人於其祭日
分是寫實的記錄,當片中的拍攝團隊為那些人們
重聚的時光,《海街日記》裡則是三個被父親生
「重現」回憶的片段時,也間接地更加清楚自己
前所遺棄的姊姊們如何接納父親死後所遺下的第
拍攝電影的理念,同時也讓他更有自信。
四個妹妹,至於《比海還深》則是父逝又與妻子
之後的《這麼…遠,那麼近》則進一步在角色
離異的潦倒作家在颱風夜難得與家人重溫往日溫
及情境設定後讓演員即興式地臨場發揮,這就比
馨時光,藉由疼愛他的老媽給他的一臂之力……。
較接近新電影時期侯導的作法了,只是影像風格
一個家人或過世或遠離或遁逃,遺留下來的家
完全不同。他坦言拍攝時演員太在意導演到底在
人(或者甚至是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如何過接下
要求他們什麼,「結果許多瞬間,所有出場人物
來的日子,是枝裕和幾乎每部片都有這樣的情節
看起來都像是導演本人一樣。」(《我在拍電影
設定,而且都是劇情關鍵的核心;《小偷家族》
時思考的事》p.122);儘管有許多不成熟之處,
則可以說是集過往電影之大成,是他電影之總
但他自己仍很喜歡,也針對缺失做了深刻檢討,
結,猶如《一一》之於楊德昌過往所有電影一般。
之後再拍《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就展現出更 加完整純熟的風格,該片也確立了是枝電影的核
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
心議題,成為他的成名作及初期代表作。
正因為表面上看來都是家庭的故事,是枝裕和 的電影經常被拿來解讀為新一代的小津安二郎或
核心議題的各種演繹
其接班人,但是在多次受訪中,他強調自己拍電
在此之後,導演所嘗試的就不再是拍攝方法,
影時從未考慮過小津,甚至說他在人物及空間的
而是針對核心議題所作的不同類型演繹,陸續有
拍法上「參考成瀨巳喜男還要更多些」,而他拿
古裝的時代劇《花之武者》、描寫未來的科幻片
來應付這類問題的答案最後常常是:「侯導的電
《空氣人形》,甚至是帶有推理懸疑性質的法庭
影離我最近。」甚至直承侯導於他有如「父親般
片《第三次殺人》。
的存在」。有趣的是,其實當年在侯導以《悲情
一般觀眾很容易認為是枝裕和電影的核心議
城市》躍上國際影壇之後,同樣也有相當多的世
題就是「家庭」,但這樣說法可能太過寬泛,我
界影人及媒體認為侯導深受小津影響,侯導則坦
認為較精確的說法是「被家庭(家人)遺棄」。
承早期拍電影之時甚至從未看過小津的電影,是
是枝裕和自己說過:「有人說我的電影整體而言
後來有機會看到時才深受感動及佩服。 07
是枝裕和與台灣的距離 侯導對於是枝裕和來說,那是一種與自身情 感有所聯繫的近,也是兩人同樣具有某種人文關 懷、甚至在個性及人格特質上的近,而這些幾乎 都是內在的,並非在影像上外顯的,畢竟侯導的 電影常常不重視戲劇性,每每在剪輯時拿掉因果 的情節,而是枝裕和電影的敘事因果、情節卻很 重要;侯導的長鏡頭美學也非是枝裕和所長,除 了《幻之光》明顯呈現出幾許「台灣新電影」的 氣味之外,如果不知道他與侯導的關係,便很難 會把兩人的電影聯繫在一起。 從小津到侯導,從侯導到是枝裕和,在電影創 詹正德
作的路上竟有著如此相似而又乖離的傳承關係,
曾任職廣告公司、楊德昌電影工作室、淡水河畔獨立書店「有
我們從他的電影中看不到明顯的侯導的影子,但
河 book」店主,現為友善書業合作社理事。左手寫詩、右手
在解讀是枝裕和電影的時候,卻不能忽略他與台
寫電影,長期在網路發表紮實深刻的專業影評。著有《看電
灣的距離,其實並沒有電影上看起來那麼遙遠。
影的人》一書,集結十多年來發表的影評。
08
電影簡介
「爸爸過去常常出海,他說當他感到孤單時,常看見一束美麗的光, 在遠處閃爍,召喚著他,我想這也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幻之光》
幻之光
祖母離去前的字字句句、前夫自盡 前的最後一面,出現在由美子多年來
Maboroshi
的夢中。孩子大了,由美子遠嫁走出 喪妻之痛的民雄,時間靜靜地淡去關 於前夫的往事。幾年後回到故居,見 景傷情之下心中的困惑、傷痛再次滋 長。新家庭帶來的光明反而讓她更擔
05.14 ( 二 ) 19:30
心再度失去。夾於兩者間徬徨,由美 子在新生活中咬牙向前,如同向著海 之彼端、那幻麗光影熠熠之處航去。 改編自宮本輝的同名短篇小說,為 是枝裕和首部劇情片。節奏稍緩卻透 過凝視鏡頭和貼近生活的畫面,引出 在處理傷痛之外,更為深刻的感觸, 並讓觀眾有充裕的時間細察鏡頭、配 樂傳達的意涵。
1995 | 110 min | 文 / 李諭樹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本片的劇本原型是 1988 年的日本巢鴨 兒童遺棄事件。故事始於一個夏日清晨,
Nobody Knows
為了順利入住租屋,母親帶著長子福島明 登門拜訪鄰居,謊稱只有一個孩子。事實 上,這個家庭由一個單親媽媽及四個同
05.18 ( 六 ) 19:30
母異父的孩子組成。母親的個性看上去 感性又浪漫,回家的時間一直以來不固 定,母親離家時,則由長子明照料弟妹的 生活,四個孩子擠在狹小的公寓裡頭勉 強生存。就如同他的英譯片名《Nobody Knows》,母親總是吩咐孩子們,不可以 離開家、不能被人看見,更別說是去上 學,就連在陽台晾衣服都得小心翼翼。某 天,母親告訴明她戀愛了,在那之後,她 留下一筆錢給孩子便再也沒有回家,四個 孩子就此展開無人知曉的生活…… 2004 | 141 min | 文 / 王筱珺 10
橫山家之味
夏日上午,橫山家為了難得齊聚的 日子,正忙著張羅午飯。年邁的淑子
Still Walking
與女兒千奈美,料理著幾道家常菜 餚。二兒子良多帶著妻兒回到老家, 狹窄的居室擠滿回憶,一家人吃著炸
05.21 ( 二 ) 19:30
玉米天婦羅,淑子與丈夫恭平開始講 述當年搬家前,那段偷摘鄰居玉米 的往事。良多低頭,15 年來始終沒 有擺脫的目光,此刻全都聚攏過來。 面對父母令人窒息的期待、大哥難以 直視的背影,還有繼子過分超齡的早 熟,自己始終只能有一搭沒一搭地回 話。那些明明再日常不過的情景,什 麼消逝了,什麼又被留下,卻總是來 不及弄懂,就隨著身後的海潮聲一點 點地遠去……
2008 | 114 min | 文 / 張恆瑞
海街日記
「小鈴,妳要不要來鐮倉,跟我們一起 住?四個人。」
Our Little Sister
在十五年沒見的父親告別式結束後,香 田家三姐妹意外見到了同父異母的妹妹淺
05.25 ( 六 ) 19:30
野鈴。大姐幸發覺鈴的繼母待她不好,在 父親過世後,鈴更是孤獨無助,於是與次 女佳乃、三女千佳在即將駛離山形的電車 上,對鈴提出同住邀請。鐮倉的秋天,鈴 正式入住了香田姐妹家。隨四季更迭,鈴 與姊姊們擁有越來越多家人之間獨有的默 契,平凡而溫馨的生活裡,逐漸加深彼此 之間的依賴,姐妹親情成為四個人生命中 最重要的支柱。
2015 | 128 min | 文 / 林俐君 11
比海還深
《比海還深》描繪的不只是一個平庸而失敗 的人生。主角篠田良多是一位只出過一本小說
After the Storm
的作家,生活失意潦倒。他在母親的家中翻箱 倒櫃,偷拿已逝父親值錢的遺物去典當;他沉 迷於彩券賭博,與妻子離婚卻始終不願接受事 實,連每月與孩子見面一次的贍養費都負擔不 起。為了糊口,他加入徵信社,專門跟蹤、調 查男女出軌的證據,並從中收取傭金。美其名
05.28 ( 二 ) 19:30
是為了尋找寫小說的靈感,其實是從那些同樣失 敗的、男男女女的關係中,試圖找到一絲慰藉。 當他私下與委託人的妻子見面,向她索取封口費 以達成銷毀出軌證據的協議,對方看著照片感嘆 一句:「我的人生,是從哪裡出錯了呢?」 良多恍恍然回到家裡,用重複沖泡過不知道 幾次的濾掛包沖了一杯咖啡,在便利貼上寫下 女子說的這句話,貼在雜亂不堪的書桌前。良 多的人生,又是從哪裡出錯了呢? 2016 | 118 min | 文 / 張琳
第三次殺人
背負 30 年前殺人前科的罪犯,再度因殺人罪 嫌與其自白被起訴。嫌疑犯一再反覆的供詞及被
The Third Murder
害家屬成為關鍵證人的翻轉,似乎都包裹著更大 的謎團。隔著會面室的玻璃,嫌疑犯聲稱能透過
06.01 ( 六 ) 19:30
感知了解辯護律師內心的想法,而原先純粹為工 作探尋真相的律師,不自覺地在偵查過程中看到 嫌疑犯身上重疊的自己,猶如那一抹犯案時噴濺 到臉上的血漬。「和人的意志無關,生命被挑選 著。」所有自我以為的選擇,或許只是被選擇後 的結果,人們具有生死的決定權嗎? 有別於以往作品多集中在家庭與血緣關係的 討論,是枝裕和在本片中嘗試性地透過類型片 手法探討更多生死、司法體制內相關課題,卻 也不失其獨到的觀點與表現方式。
2017 | 125 min | 文 / 許子芸 12
小偷家族
一個蝸居在破舊平房的五口之家,治 與妻子信代僅能賺取微薄的薪水,總是帶
Shoplifters
著年幼的兒子祥太行竊,而妻子的妹妹亞 紀則靠風俗業打工,初枝奶奶則不定期去 找前夫的未亡人取得一點生活費以支持生 計。某天,治與祥太發現了飽受家庭暴 力、獨自在寒夜中顫抖的小女孩樹里,便 帶她回家,讓她成為這個家庭的一份子。 非法藏匿樹里的家庭、始終不肯叫治父 親的祥太、年邁的初枝奶奶過世時不願叫 救護車而將遺體埋在院子裡的信代,直到 祥太因偷竊被抓到後,這個家庭內所有難 以言說的羈絆才被一一揭開……
06.04 ( 二 ) 19:30
2018 | 121 min | 文 / 林杏惠 13
專題文章
「一樣,對做父母的來講都一樣。沒有人可以恨的話,反而是我們痛苦。」 ──《橫山家之味》
新生.安藤櫻
文
王欣瑜
從《我的意外爸爸》中對血緣關係的思考,導
到導演劇組的獨特氛圍,在輕鬆、自然的狀態下,
演是枝裕和延伸發展出《小偷家族》的劇本。家
不做任何準備,隨著時間前進慢慢長出角色,對
族成員中,樹木希林和 Lily Franky 已是老面孔,
她來說是前所未有的體驗,也正好適合忙於育兒
也是最快確定的兩個演員;松岡茉優和安藤櫻與
的她。的確,跟櫻另部經典之作《百元之戀》先
原先角色設定有些差距,前者透過試鏡出線,櫻
吃胖自己、又在二週內迅速瘦下來的衝刺方式,
則是挺著大肚子外出偶遇是枝,是枝突然覺得她
真的是很大的對比。
和 Lily Franky 挺般配的,遂提出邀請。
因為電影定裝,櫻產後第一次呼吸到外面的新 鮮空氣;2017 年夏天,櫻來到海邊拍攝《小偷家
不陌生的角色,前所未有的體驗 媽媽角色對安藤櫻來說並不陌生,她 30 歲以前
族》的第一場戲,在劇本尚未定案的情況下,導
就演過母親,後來在日劇《家家酒》中飾演幫朋
演希望藉此確認每個角色的定位和距離。其後,
友照顧小孩的小酒館老闆娘,懷孕期間甚至在《寬
導演再邀請演員讀本,熟悉他們的聲音,逐步修
鬆世代又怎樣》SP 挺肚演出即將迎接新生兒的女
改台詞。修改劇本的工作不因重啟拍攝而間斷,
主角。不過,每每為戲劇奉獻全部身心的她,原
一直到隔年 1 月殺青,導演的手始終沒有停下來。
本打算為了小孩中斷演員生涯,即使難得如是枝,
誰是《小偷家族》主角?她第一個看穿
還是苦惱了一陣子。最後櫻決定相信巧合、相信
所謂電影主角,導演認為並非最常出現在畫面
緣分、相信孕婦的直覺,接演信代這個角色。
中的人,而是沒有出現在畫面、也能掌控整部電
怎麼引導演員表演,是枝粉應該都很熟悉了,
影的人,也可以說,是和導演同步呼吸的人。拍
不給童星劇本、口頭傳達台詞和動作,這次連
攝《小偷家族》第一場戲時,飾演奶奶的樹木希
Lily Franky 也首度不帶劇本到現場。櫻初次體會
林心血來潮,對著安藤櫻說出劇本上沒有的台詞:
王欣瑜 曾就讀清華大學台灣文學所,畢業近 10 年的老夜貓,主要以日劇和日影做為精神食糧,最喜歡的編劇是坂元裕二,最愛的演 員是安藤櫻,甚至為她成立粉絲專頁,雖然跟櫻本人的社群網站一樣,很看心情更新……。 15
「仔細看的話,妳還滿漂亮的。」導演後來回顧
是枝裕和:導演像是舉球員
電影時,讚嘆著樹木希林早在當時,就看穿這部
憑藉《小偷家族》再度橫掃各大日本電影獎項,
電影的中心命題了。
安藤櫻多次在得獎感言中向導演致謝。拍攝期間 正在探索身體和情緒上成為媽媽、面對母性的狀
而 Lily Franky 也認為,導演把電影裡面最重要
態,戲中的信代則是以完全沒當過媽媽的狀態來
的台詞「我是找到被別人遺棄的她,遺棄她的應
面對母性,導演擷取了部分真實的元素放在電影
該是別人吧」交給了唯一適合說這句話的演員。
之中。經過這次的拍攝經驗,也讓她敢於帶著不
櫻在《小偷家族》的戲份不算特別重,部分國際
滿一歲的小孩遠赴大阪,迎接晨間劇長達 10 個
電影獎項甚至把她列為女配角,但無疑地,在《小
月拍攝期的挑戰。
偷家族》裡,安藤櫻就是主角。
導演之於演員,是枝裕和曾以排球運動比喻:
不是每個演員都能坦然接受導演在現場隨時修
「我身高不高,因此一直擔任舉球員,舉球員必
改台詞的做法,在處事嚴謹的日本尤其如此,《橫
須思考如何讓其他場上五個人的能力加乘,成為
山家之味》的夏川結衣曾約法三章,一天最多修
超越五個人的存在,好讓面對任何比賽情況時,
改三次。櫻在片場也笑著跟導演抱怨,有次原本
都能獲得最終的勝利。對我來說拍電影就是如
說只是試拍,卻變成正式錄影;但那個讓凱特布
此,電影導演並非場外指揮的教練,反而更接近
蘭琪等坎城評審讚嘆的鏡頭,同樣是導演隨堂測
場上的舉球員。」
驗的結果。
安藤櫻認為,如果知道導演的真心話會覺得很
導演說這不是他可以控制的,他只能做到設
恐怖,而所謂的「恐怖」是建立在導演作品全是
定場景,至於能夠展現怎樣的情感,還是要看演
基於溫柔體貼,和對於人的思考孕育而來的。接
員的內在。櫻在海灘被稱讚漂亮的的那場戲,樹
演《小偷家族》不僅改變了安藤櫻的演員生涯,
木希林也曾稱許不管拍幾遍都能展現出突然被稱
也改變了她的人生規劃,在邊帶孩子邊工作的情
讚、有點困擾的臉部表情的她,的確是優秀的演
況下,她完成了日劇拍攝,準備回到電影的世界
員;而這個一鏡到底的鏡頭不是一次抵定,櫻依
了。
然維持情緒張力,也能看出其「內力」深厚。
16
致 銀幕母親 —— 電影、至親,以及樹木希林
文
張恆瑞
走出景框的現實感
母性的複多與張力
「……作為一個兒子,未能在人生中和生母相
樹木希林在《橫山家之味》中演出的淑子,
處更久,也許是我試圖將那種悔恨、想重新生活
或許是全片讓人感受到最多情緒反應的角色。
一遍的渴望、未能實現的心願,通過和希林女士
不似英格麗.褒曼在《秋光奏鳴曲》裡演出的母
的相處得到補償。」(註一)
親那般,時刻充滿著奪取與控制周遭一切目光的 慾望,或是吉川滿子在《我出生了,但⋯⋯》裡
祭奠樹木希林的悼詞中,是枝裕和如此寫道。
頭那般順服、被父權社會消音,淑子融合了部分
十餘年來未曾吐露之情,此時都已坦然。存於日
是枝裕和母親的性格,以及樹木希林本人的敢言
常,平靜然而深刻的景象同步回放,在突然心領
與幽默,成為一個可愛、可憎、可憐,卻又可以
神會的片刻,使人短暫感受到虛實間的界線消弭,
同理的角色。身處父職失格且曾被意外衝擊的家
如同是枝裕和的電影,總有什麼在時間推移中被
庭,淑子經歷過各種酸楚與痛苦,卻總帶著一抹
凝鍊出來,與生活疊合後隱約透出一絲既視感。
難以捉摸的微笑,以及時不時出現的驚人言行, 同處一室的情緒百態,也以淑子和良多為中心向
和樹木希林的緣分,對是枝裕和來說或許也是 如此。自 2007 年結識以來,兩人即持續保持密
外湧動。
切聯繫,不只在電影的合作關係上,下戲後的日
之後兩人陸續在另外四部電影中分坐鏡頭前
子裡,也常相約聚首,如同親人一般閒聊、互相
後,包括同樣由樹木希林主演母親的《比海還
關照,或者彼此爭論。談及過去的相處情形,是
深》,直到《小偷家族》開鏡不久,樹木希林對
枝裕和總是帶著幾分敬重,訴說樹木希林對他的
外表示:「這是最後一次和是枝導演合作了。」
關愛以及影響,那些共有的、涓滴匯流而成的光
深知自己來日無多,選擇以最無痛的方式放手,
景,無論發生在電影裡外,對一位嘗試叩問家庭
剛好也是電影裡初枝奶奶的寫照。不避諱直面年
與親情意義電影的導演來說,就像文本與行動反
老之後越來越不堪的樣子,同時掛心著身旁的晚
覆映照,互文出多部子題各異的影像作品,以及
輩,也是有別於《橫山家之味》及《比海還深》
自己與樹木希林的人生殊相。
弓長張,恆星的恆,瑞穗的瑞 認同感掉在人社院的動機系學生,今年大三但已預知高機率會延畢。升大一前阿巴斯過世了,入學後剛好趕上夜貓子電影院 舉辦紀念影展。2017 年「十年再見楊德昌」、與性別學程合作的「皆大歡喜」,還有 2018 年「浪與浪搖幌──邱剛健專題」 都頗有印象。私心特愛電影:《八又二分之一》、《光明戰士》、《美麗事,殘破世》。 17
中的母親形象。戲外的樹木希林也同樣在乎是枝
的哀傷中,於是將先前帶有自傳成分的構想加以
裕和吧,無論是否把他當作兒子看待,那份對情
改寫,《橫山家之味》作為療傷止痛作業於焉而
感的珍視與呵護,以及為了好好道別而不得不為
生,也正是製作這部電影,他的生命與樹木希林
之的割捨,其所賴以維繫的羈絆,都展現樹木希
開始有了交集。
林詮釋景框內外的母性時,所抱有的多重面向。
是枝裕和常說自己會根據與演員相處,或者觀
母親不只是一個相對於孩子的角色,亦非僅存於
察演員間平時互動的狀況,找出各自具有魅力的
劇本中的角色設定,而是具有喜怒哀樂的有機生
面向,加以調整後加入拍攝中。或許在他的創作
命體。
觀點中,當下確實如同帶著攝影機進到一個家庭 的生活場域,演員不僅賦予角色特定形體,而且
再次「被留下的人」 一名俄國記者曾在坎城影展期間,向是枝裕和
當下完全與那樣的關係模式貼合。在他眼中,母
提出自己的觀察:「常有人說你是死和記憶的作
親有一部分活進了樹木希林的舉手投足之間,成
家,但我不這麼想。你所描寫的是被遺留下來的
為表演的一部分,也完整了他對角色的想像。
人……」(註二)。
如今,是枝裕和又一次面臨失去至親之痛,那
2005 年母親過身後,是枝裕和經歷了一段傷痛
些從自身經驗生長出的角色,翻轉成為現實的參
期,大部分出於對過往的追憶,以及「總是有點
照,現在的他是被留下來的人。也如每一部電影
來不及」的懊悔。隔年,他開始思索透過創作來
裡那些留存於世間的人,是枝裕和的生活會踏著
接受、回應這個事實,同時要避免陷在失去至親
所愛之人的步伐繼續下去,創作也是。
註一|是枝裕和(2018.10.02),夏冰譯,〈是枝裕和悼樹木希林:她挽救了天涯孤獨的我〉,端傳媒(2019.04.22)。 來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81002-notes-kirin-kiki-hirokazu-koreeda/ 註二|是枝裕和(2017),《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台北市:臉譜出版。頁 188。
18
片刻永恆―─ 《比海還深》與《橫山家之味》
文
白祐綸
電影《比海還深》與《橫山家之味》皆探討家
「慢熟」也是一種成長
人之間的關係──有親情的支持、牽掛與牽絆,
「別以為當個像樣的男人那麼容易。」《比
同時也有著「來不及」。《比海還深》的良多是
海還深》的良多將這句話作為自己不務正業的藉
一位不務正業且「被離婚」的父親,執持著未能
口,同時也道出了他心中的矛盾與掙扎 ── 想
實現的夢想,直到中年才慢慢明白一些道理,這
成為有前途的男人,避免延襲父親的惡習而被社
是慢熟,也是來不及;後者的良多與父母之間都
會、家人嫌棄,卻還是在不知不覺中「跟隨」了
有著對彼此的期待,然而卻都慢了一步,同樣有
父親的腳步。他靠賭博與擔任私家偵探勉強維持
種來不及的感慨。
生計,無法接受妻子即將再婚的事實、沒有勇氣 成為他人的過去。然而,一場颱風讓一家人聚在
遲了一步的遺憾
良多母親家裡,在母親的刻意促成之下,他們被
《橫山家之味》片尾有段父子在海灘的對談,
迫回到過去「完整」家庭的狀態渡過一個晚上。
父親說未來要與良多他們一起去看足球賽,良多 當下一口答應,然而三年後父母相繼去世,約定
颱風夜裡幾個人難得對話,良多似乎領悟到何
來不及實現。這是不是因為親人「太熟悉」、「太
謂「釋懷」,放手才能從泥沼掙脫,而如果沒有
親近」而被我們放在「等候區」,因此沒有在當
犧牲的話就得不到幸福。片末良多發現父親生前
下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或者沒有實現答允的承
其實對他的小說讚賞有佳,這不僅象徵與去世父
諾。日月如流,當我們回神時,才嘆問為何人生
親的和解,更是和「不成熟自我」的道別。即使
總有太多遲了一步的遺憾?
許多事情已來不及,就像良多和前妻已不可能復
白祐綸 外文系大一。原本是「偏食者」,只接觸歐美電影,上學期加入影展服務的服務學習課程,因而被打開另一扇窗,開始接受 更多不同類型的電影。印象最深刻的影展是 2019 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巡迴展中所放映的五部原一男導演的的作品,其主題 與強烈的個人風格深深吸引著我。身為一枚影癡,特愛的電影是《異星入境》、《滅絕》與《艾蜜莉的異想世界》。 19
合,也不再有機會成為理想的丈夫與父親,但至少人生行至中年,慢熟的良多漸漸蛻 變,試著往前走下去。
片刻永恆 《比海還深》與《橫山家之味》兩部作品之間,同樣有著「來不及」的遺憾,而 是枝裕和在《比海還深》之中,以颱風夜給了父子二人一次完整的相處時光。良多表 達父愛的方式非常含蓄甚至有些笨拙,然而從彼此的互動卻深刻感受到父子的情感連 結。再回頭看《橫山家之味》,片頭是良多父親一個人腳步蹣跚,一個跑下階梯的年 輕人經過他,形成行走速度快與慢的落差;片尾的畫面則是父親、良多與繼子三人, 最年輕的繼子輕鬆地跑跳著,走在最前面。良多回頭看走最慢、喘著氣的父親,停下 來等待父親跟上,然後走在最後面。片頭與片尾兩個畫面呈現世代之間終究無法同時 並行的現實。正如同《橫山家之味》的日文片名「步履不停」,在快與慢的步履中, 良多對父親細微的體貼,是親子間溫馨的片刻,那麼,即使人生無可避免有著「來不 及」,但是就像刻印在觀影者腦海中父子間的步履,讓片刻變成了永恆。
「哪怕我已經這把年紀了,我從來沒有愛誰愛得比海還深過。」 《比海還深》 ──
成為怎樣的大人?──《比海還深》
文
張琳
張琳 經濟系大二。上大學後多了獨處的時間,便愛上老電影。原本喜歡寫寫心得評論,想把每個細節、情緒都挖出來好好收藏。 但電影看得愈多,現在只喜歡享受敘事,用印象記得電影。私心推薦《羅馬假期》、《亂世佳人》、《女人香》。 在夜貓與影想電影院合作的系列影展座談,其中兩部議題電影《大審判家》、《殺了七個人之前》尤令我深刻。透過電影醞釀 出的情緒,與映後理性對談,帶領我在惡的平庸、轉型正義、生命與國家權力之間的道德界線等議題中,進行一場深度思考之旅。 23
母親:「他把自己所有的缺點,都歸咎於我們
成為不想成為的人
生活的這個時代了。」
《比海還深》中,良多與徵信社同事前往某 高中,向一位與導師談戀愛的男高中生索取封口
良多的這句有感而發,其實令人相當心疼。整
費,在車內等待放學時,良多陷入回憶般地向同
部電影的眾多細節中,可以明白良多一直很抗拒
事分享著自己高中時候的夢想,問道:「你高中
(或恐懼)成為父親那樣的人。然而到了電影末
時想成為怎樣的人?」,同事回答他已經忘記了。
段的這場對話,他感慨的對象並不是父親,而是
當他們拿到錢,高中生用極度鄙視的眼神對良多
自己;換句話說,良多開始接受事實——他最終
說:「我長大以後絕對不想變成你這種大人。」
走到父親的年紀,也活成了父親的模樣。良多的
良多的眼神從無所謂瞬間轉為憤怒:「你給我聽
人生並沒有如他所願,他花了好多力氣在否定這
好,你以為能輕鬆成為理想中的大人,那可就大
件事,直到夜深人靜坐在兒時的餐桌前,他才終
錯特錯了。」他大可以認為那只是小毛頭狂妄自
於承認,並得出了為時代所迫這個無奈的結論;
大,不懂人情世故,但我們都明白,良多的憤怒
然而老母親若無其事的回應,卻犀利地指出了人
來自於高中生道出了他一直不願接受的自己。
生這場悲劇的罪魁禍首:自己。
在徵信社看遍男女不堪而扭曲的感情,良多
心理學中,有一項逃避自我的心理防護機制
與同事不禁感嘆現代人在關係中的虛假與可悲。
稱作「權威性格」,因為無法忍受個體的孤獨
「但是,我們不正是靠著這些人謀生的嗎?」這
與軟弱,權威性格者會傾向依附比自身強大的權
句莫可奈何的反諷使良多的落魄形象更加鮮明,
威——例如時代、命運,藉由削減自身的影響力,
令人不勝唏噓。活在這個逼仄的時代,卻不得不
減少一事無成的無力感。例如,良多相信「越活
感謝它,這究竟是幸還是不幸?當良多為了兒子
越平庸」是無可避免的社會法則,他說服自己「人
的贍養費苦惱時,出版社正好找他洽談一份新工
生不如意」是必須練習接受的課題,並將明白這
作──某當紅漫畫家正在構思一部以賭博為題的
樣的道理視為成熟的表徵。逃避自我分為兩個層
漫畫,需要「專家」來提供故事發想。良多放不
面,第一層是不願接受自我的軟弱,第二層是接
下身為作家的自尊,卻又因豐厚的酬勞而心生動
受了自我的軟弱,卻歸因於外在事物。《比海還
搖,他人生中最不齒的一種「專長」竟成為糊口
深》記錄了良多第一層從逃避到面對的過程,然
的一線生機。這些對比一再地刺痛觀眾,或許我
僅止於此,他沒有真正的從第二層逃避中解脫,
們也是一樣,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自己最不想
畢竟事實往往太讓人難以承受。
成為的人。
與自己和解
也許是時代的原因
是枝裕和的魅力在於用貼近日常的鏡頭,描繪
《比海還深》的英文片名《The Storm》,暗
出我們生活中種種不堪與平庸,而且有時候非常
示了颱風那一晚,篠田一家在同一個屋簷下的互
赤裸。就像是良多故作慷慨要買一雙高價釘鞋給
動,是整部電影情感的高潮。其中經典的一幕是
兒子,卻在結帳之前偷偷把鞋子刮花以騙取折價,
那晚深夜,睡不著的良多與因淺眠而起床的老母
儘管可悲,卻很能引起觀眾的共鳴,良多也只不
親,在餐桌前的對話。良多說他不明白已逝父親
過是想滿足兒子的期待。導演輕描淡寫良多的人
想要的究竟是什麼,老母親告訴他,即便老伴已
生,不帶任何批判,卻寫實得讓觀眾在心底默默
經過世多年,她還是沒能想明白。
想著:我們的人生,是不是也從哪裡開始出錯了
良多:「他的人生並沒有如他所願,很多事情
呢?《比海還深》敘述的不只是一個平庸而失敗
都是這樣,也許是時代的原因吧!」
的人生,而是在這樣的人生下,與自己的和解。 24
日常走進是枝裕和電影
文
李諭樹
一個鏡頭可以有無限延伸,一幕畫面可以有
深、重視家庭倫理的日本,家人間的離捨格外使
千百萬種解讀。在電影中,若要說能讓角色性格
人糾結,也讓同樣視「家」為社會根本,生長在
突出、鮮明,除了演技、對白要能夠到位之外,
台灣的我們特別有感觸。
用畫面、物件來與角色互動能創造出更深刻的形
視覺元素×日常
象。在是枝裕和的電影中,便常使用那些既日常,
導演多將主題聚焦在家人之間,但是描繪著各
卻又能顯示角色們性格的畫面、物件設計。
種不同的家庭樣貌。《我的意外爸爸》中,野野
是枝裕和電影×家庭
宮良多一家社經地位較高,公司、住所居高臨下,
是枝裕和的作品相當寫實,曾拍過紀錄片且
且一家人的生活畫面,無論是家居、外出時的場
尊崇大導演侯孝賢的他,擅長以直白的鏡頭描繪
景使用大量的黑白兩色的視覺元素,可以解讀成
人物生活,著重探討家庭中兩、三代間的關係,
家中被規矩劃分過於清楚的界線,或是父子之
家庭裡往往有人缺席。導演在取材上想要捕捉人
間關係看似很親密實則存在一觸即發的考驗,缺
們在離捨之間的成長歷程,而受儒家思想影響頗
乏中間容許溝通的灰色地帶;齋木一家場景的視
李諭樹 資工系大二,在大學短短兩年中,對 2018 年「紀錄與真實的對話」系列印象深刻,映後講座提供了許多對電影主題更多的 思考。推薦的電影是經典的《大河戀》,求學的日子一年過一年,離家的距離彷彿愈來愈遠,在主角諾曼身上總能看到相似 之處。 25
覺元素則是相對五顏六色,取景方面跳脫野野宮
式。因此當家中多了新成員時,三姊提議釀梅酒,
家餐桌、房間、客廳等主要的起居空間,更多的
讓自小獨立自主照顧父母的小妹淺野鈴,擺脫因
是家門口、庭院等看似不起眼卻是家人間共創回
母親是別人家庭的第三者所背負的罪惡感,真正
憶的地方,景框也相對較開闊,可以看到一家人
敞開內心去接納並且走進這個新家庭。而《比海
互動的遠景鏡頭。而《比海還深》的開場,可以
還深》中,良多的「賭」性源於小時候父親嗜賭,
觀察主角良多回母親家的整段路上的街景色調變
中年後失意不惜每月賭上自己的生活費來「增
化:從市區的繽紛色彩到國宅區幾近單純的白色;
進」他與兒子的情感。每一個灑下鈔票買彩票、
遊子返家,回到純樸之地,亦可解讀成良多的心
賭馬、買球鞋等行為,就如過去父親對他的方式,
境,從歷經紛紛擾擾、失意的中年男子退回到剛
直到那個颱風夜、以及當鋪老闆在結尾對他說的
開始人人稱羨、風靡一時的得獎作家;母親家中
一席話,才讓他有一番新的體悟。
的擺設一直沒變化,對良多來說正好是讓自己逃
日常走進是枝裕和電影
避現實的好地方。
導演曾寫過「我想創作的是有效利用好比文章
角色性格×日常
裡的『行間』、讓觀眾用想像力補足的電影。」
不同於前段講的家庭特色、形象,導演也透
用畫面說話,用日常的物件來刻畫角色的性格背
過角色的日常生活,形塑他們的性格,側重於個
景,是是枝裕和的電影能夠打動觀眾的原因。每
人的描繪。以《海街日記》為例,梅酒在日本的
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家庭、生活經驗,或多或少都
家庭相當常見且各有特色,梅樹是姊妹們家庭歷
能在導演的電影中找到熟悉的生活場景,我想這
代的回憶,「釀梅酒」這項活動更是連結家人情
就是他的故事傳神且能引起共鳴之處吧。
感的根基,就像是共同維護家庭的一種必經的儀
26
釀家家酒
文
林俐君
餐桌戲時常是劇情關鍵處。如何在有限的空間
心是互相成為象徵意義般的存在,所以明明是日
中,在無法繁複設計的動作裡,只憑兩三句話精
常,卻處處有戲。
準表現角色性格,如何讓漫不經心的常溫對話湮
《海街日記》的故事輪廓是:成長過程中缺
滅不了即將高溫爆發之角力,如何有節制地煽動
少父母陪伴的香田家三姐妹,與素未謀面、一時
起劍拔駑張,如何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各據何
衝動下邀請同住的同父異母妹妹淺野鈴,在同個
方,又該怎麼弄刀舞筷,行氣氛上的刀光劍影,
屋簷下共同生活的日常。鈴初來到香田家時是秋
若拍得精彩,是於畫面、於情節,色香味俱全。
天,隨劇情推演,電影收在隔年夏天的鐮倉海邊。
交鋒的對話一來一往餵飽了心裡看戲的慾望,一
鏡頭一併記錄了鐮倉的四季流轉,香田家院子裡
方面,卻又令觀眾感覺胃裡空蕩喧鬧,咕嚕升起
的青梅樹,便是春夏秋冬的直接體現。
食之慾望。
電影中有一幕是鈴在三個姊姊們的注視下,爬
當食物與戰爭——兩樣各自精彩的事物——
上老樹摘採青梅,初體驗香田家家族傳統—— 一
被關在同個畫面裡,眼花瞭亂會碰撞出某種好的
年一度的釀梅酒。梅酒的做法是,將青梅洗淨,
culture shock。《海街日記》裡,劇情每每到了情
泡水三至四小時以去除澀味,徹底晾乾之後,用
感流瀉關鍵處,總不離食與人的特寫,料理與人
林俐君 人社 20。最近常逼迫身邊的人聽我說冷笑話。初入學時,夜貓子電影院正舉辦阿巴斯回顧影展,於是我從走入影廳當觀眾, 接著繼續走到後台,榮幸地成為能夠操控影展工作的幕後大 boss,開玩笑的。私心特愛的電影是今敏導演的全部,也愛血腥 暴力獵奇恐怖驚悚,這是真的。 27
牙籤將之去蒂、戳洞,以利梅汁滲出。接著把冰
只是,青梅酒若不以青梅釀,改為藍莓,改為草
糖(或蜂蜜也可以)、酒如燒酎等蒸餾酒,以及
莓,改成蘋果,或就單一顆青梅,也許混搭各類
扎滿洞、好洩漏心中滋味的青梅,依序放入乾燥
果物,就不算酒了嗎?
玻璃罐中,封罐,置陰涼處,然後等待。釀時越
一樣能孕育出獨特且美好的滋味吧。而心靈飽
久風味越醇。
滿,卻放任五臟六腑響徹雲霄的空虛警報響,這
青梅釀成酒最關鍵的成分是時間。梅子只在未
才是最要不得、必須阻止的。身為人,要誓言維
熟時謂之青,在此彷彿一種隱喻。從一開始只是
護養分吸收、保持體內維生素的和諧,一切使腸
湊在同個大屋子裡的同父異母姐妹,還有些扮家
胃毀壞,飢餓感淪喪的情形都該加以杜絕,畢竟
家酒的尷尬與隔閡,到後來,漸漸已能理解彼此
沒有人何來家,總得先做個不餓的人,才有力氣
流露出來的情感,即便曖昧含蓄,但互相有種默
談何謂成家之不惡的人。運筆至此,突然有股衝
契。成為彼此最重要的家人的「釀家家酒」,釀
動想來點青梅酒不放青梅改用啤酒酵母釀,再配
成一壺羈絆不可或缺的材料也是時間。
點排骨酥湯不放排骨酥改放菜頭跟油蔥酥提味。 形式?名字?重要嗎?都是美食。
是枝裕和的電影母題常被認為是在探討「家」, 「家」的形式、「家」的意義。說到底,「家」
我已經餓到有些弄不清楚,是被溫情又帶點
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呢?當下我們所處的社會裡,
憂鬱氣息的《海街日記》劇情所感染,而有股冰
在「如何想像家」詮釋權的戰爭號角吹響後,
飲青梅酒的衝動,又或者,只是看了賞心悅目的
「家」的觀念在各方爭論不休下不斷被翻攪,形
電影畫面,就想來點酸酸甜甜的微醺,好讓自己
成大小波瀾,漣漪在各個角落震盪。「傳統」固
繼續沉醉在餘韻十足的清香裡。於身於心吃飽喝
然有其欲維持的價值規範,試圖守一理想秩序,
足,能這樣滿足睡去最好。
28
「活著的東西都是很費工夫的。」 ──《海街日記》
那些圍繞在男性周遭的故事
文
蕭淑文
蕭淑文 特教系大二。目前最深刻的影展,是 2019 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巡迴展中所放映的日本導演原一男的作品,我很欣賞他在紀 錄片中的投入與熱忱。推薦幾部印象深刻的紀錄片:《全身小說家》、《學習的理由》、《一首搖滾上月球》。 31
是枝裕和有不少電影圍繞著男性的角色,像是
中的女性角色經常說出不易被社會接納的想法。
《橫山家之味》的橫山良多、《我的意外爸爸》
像是《橫山家之味》良多的母親,長子為了救人
的野野宮良多、《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的明、
而溺斃,母親讓那個被救起的男子每年都來祭拜
《第三次殺人》的三隅高司等等。這些男性角色
他,甚至說出:「怎麼可以就這樣輕易地放過他,
通常都不輕易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想法,若想要知
要讓他記住呀!」這是她處理內心深處悲痛的方
曉他們的內心深處的想法,就必須從各種不同的
式。然而聽到母親的報復念頭,又被叮囑要當個
角度,完全了解他的家庭背景與感情聯繫才能辦
「真正的父親」的良多,一再地被提醒:他在家
到。那些訊息通常都藏在舉手投足之間,甚至有
人眼中不是完美的。又或是《第三次殺人》中
時來自觀眾自身的投射。
咲江的母親,對於丈夫賺黑心錢視若無睹,忽視
了丈夫性侵 咲江的事實,甚至要求咲江不要公諸
難以捉摸的內心
於法庭,這使得三隅試圖透過改變自白來保護咲
在劇情當中,男性角色總是看似較為冷漠,但
江,更讓案情與三隅的心思變得撲朔迷離。
若套入到片中的情境時總讓觀影者不禁思考:這 樣的情境下,怎麼可能如此平淡地面對?在《無
導演透過女性角色坦蕩蕩的言詞,突顯了身為
人知曉的夏日清晨》裡,長子明對於母親的離去
人都擁有的感性與自私,對照起總是語帶保留的
甚少透露情緒,也不輕易表現出思念母親的樣子,
男性角色,讓男性角色的內心看起來更像是深不
仍然每天為弟弟妹妹固定採買生活用品,在快要
見底的黑潭。
沒錢時就去找母親過去的情人要點錢,或是想要
關鍵性的決定
把母親的衣物拿去賣,卻不對母親的行為作出批
導演電影中男性角色總是被情境推動才做出反
判。《第三次殺人》的三隅高司,在最後反駁自
應,在《我的意外爸爸》中良多無法接受自己的
己不是殺人犯,究竟是為了他自己的清白,還是
孩子不如自己優秀,但是最終必需決定要留下慶
為了死者的女兒咲江?而這些未被表明的模糊情
多還是換回有血緣關係的琉晴,掌握在他自己手
感,或許是因為導演所刻劃的男性角色的存在是
中;而《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母親離去後,
為了讓觀眾用以投射,去揣測、期待角色的行為。
選擇繼續過著無人知曉的生活也由明來決定。 男性角色是扭轉局勢的關鍵,他們最後作出的決
男性角色的劣勢處境 在日本社會中,男性經常是家庭中的核心經濟
定,總能引人再三思索,即使沒有激烈轉折的劇
支柱,是威嚴的象徵,然而是枝裕和電影中男性往
情,透過角色面臨困境時所作出的細膩反應,提
往處在社經地位或是家庭關係的劣勢處境,這可
供了觀影者更深一層的反思空間。
能是導演的刻意安排。像是《橫山家之味》的橫山 良多,工作不被家人看好,連婚姻也常被拿來說 嘴,兄長的光環更總是罩在他的頭上。又或是《第 三次殺人》的三隅高司,自一開始就被冠上了殺 人犯的罪名,最後替自己反駁時也沒有人相信他。 《我的意外爸爸》中野野宮良多雖然擁有令人稱 羨的高社經地位,但是在家裡總是安靜而冰冷, 為了堅持血緣關係而甘願破壞與兒子的感情。
女性角色的情感對比 相較於男性,是枝裕和電影中的女性是情感 豐沛的一方,也經常流露出過份真切的情感,片 32
是枝裕和電影中的批判與審判
文
王筱珺
王筱珺 特教系一年級。對影視頗有興趣,各類型的電影都看,沒有固定喜歡的風格。最喜歡的電影是《後窗》、《真愛每一天》。 在夜貓子電影院的影展中特別喜歡 2019 年 41 屆金穗獎的選片。 33
是枝裕和擅長以緩慢的節奏提供觀眾練習解讀的空間:練習觀察人物細 微的表情、動作,然後反思在自己眾多的社會角色之中,習以為常而不自 知的盲點。導演擅長用長鏡頭和大量的環境音說故事,觀眾有足夠的時間 在諸多分鏡之中,擷取各種元素、了解導演欲傳達的意念、並整理自己對 電影的認知。他對現象提出批判,但是並不尖銳地作出審判。在劇情角色 的細膩刻劃中,讓觀眾放慢腳步看電影,也看生活、社會、體制。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改編自一個真實的社會案件,但電影的調性樂 觀許多。真實案件中,有個被悄悄埋葬的胎兒,小妹是被長子結交的朋友 誤殺;電影中則是長子一肩扛起扶養弟妹的責任,而且在察覺朋友偷竊之 後,便與他們斷絕往來……。全片沒有任何一句責怪媽媽不負責任的台詞, 導演選擇用相對溫和的方式呈現,側重於孩子如何默默地在社會的角落找 到生存之道。母親的下落,僅用小字條和通電話簡單帶過,她過著什麼樣 的新生活?後來有沒有回來?孩子們什麼時候才會被發現?這些都被導演 刻意留白。房東太太抱著狗到四個孩子家中催繳房租,也許是因為孩子們 在說謊,眼神中有種不確定感、表情動作不自然,只是呆望著房東;而房 東看見家中混亂的景況,好像猜到什麼卻選擇不上前探問究竟。這四個孩 子是真的無人知曉,還是這個社會裝作不知曉? 又如《小偷家族》的樹里尿溼床墊時的慌張透露了原生家庭的暴力、《我 的意外爸爸》慶多在新家飯桌上的不知所措反面強化了父親的無情、《第 三次殺人》咲江的寡言更是對體制與大人過錯的無聲責難。這幾部電影都 用安靜而緩慢的鏡頭,以小孩來指涉大人,透過對照的手法達到深刻的批 判。 《我的意外爸爸》中,護士因為嫉妒野野宮一家幸福美滿,掉包他們與 齋木家的孩子。照理來說,護士是推展劇情的關鍵角色,故事肇始於護士 心生妒恨,扭轉了兩個家庭的生活,但描寫她的篇幅卻非常少,即使是男 主角野野宮良多登門拜訪護士,也沒有興師問罪的劇情。導演用更多的篇 幅敘述一位父親修正自己的過程,如何面對各種不同的角色──父親、兒 子、丈夫、成功的職場人,如何替兒子打造好的成長環境?面對父母親相 反的建言應該怎麼做?他與妻子之間的矛盾何在?如何看待與自己截然不 同的家庭?隨著劇情的推進,我們陪著主角解決各種角色所面臨的難題, 也陪著他調整腳步,找到與兒子的相處之道。至於護士最後是否受到懲處, 得到一個伸張正義的結局,則留在故事之外。 是枝裕和說:「我的作品批判,但從不審判」,這裡的「不作審判」所 說的應該是不去「判刑」,單一而果斷地判定對或錯。比審判更重要的是, 為什麼孩子會被家暴?為什麼會有無人知曉的孩子們,為什麼人們要汲汲 追求好的生活?是什麼原因逼使人作惡?是枝裕和對社會提出批判,他的 不審判提醒了我們更應該在乎的是:這個社會究竟怎麼了?
34
「你也是容器嗎」—— 是枝裕和所觸及的生死
文
許子芸
許子芸 材料系大四。從大一下學期修「電影藝術」(今影展服務)服務學習課程開始,不知不覺在夜貓待到快要畢業的年紀,絕對 是因為愛(笑)。 印象最深刻的是 2016 年夜貓子電影院十週年精選影展,除了海報跟影展報太美,選片也讓我一次接觸大量經典電影,像是瘋 狂的《地下社會》和艱澀到懷疑人生的《潛行者》。最想推薦的電影是《戀夏 500 日》和《無人出席的告別式》。 35
是枝裕和多將敘事主軸放在親情與家庭關係
而社會仍持續運作。因此他藉由掠奪金絲雀的生
上,但在《第三次殺人》中,他試圖以他獨特的
命來當他人生命的主宰,寄信給當年放過自己的
角度來挑戰生死與社會議題。若單純將《第三次
法官表達欣羨之情,更希望自己生命的終結是經
殺人》視為以推理、懸疑為主軸的類型片來看可
由自我意志所決定。因此他從不親口說出真相,
能會稍嫌薄弱,畢竟一開始兇手的自白便減少了
只任由旁人去想像、拼湊事實,再祈求他人的信
觀眾尋找犯人的參與感;但若著墨於犯案動機與
任。第三次殺人,可說是司法體制殺了人,但明
牽連其中的家庭關係來看,這是部讓人無法停止
知所有人都在這一艘司法的船上,嫌疑犯仍執意
思考的精彩作品,也可和《空氣人形》所帶來的
玩弄司法以換取生命的結束,其實是他殺了自
人生體驗做進一步連結,探尋更多生者在生命中
己。
渴望找到的解答。
關於過程
關於生
在第一次殺了人之後,跨越殺人與否的鴻溝,
生死有關的對談首度出現在《第三次殺人》中
他拋棄了自己,也放棄了當時年幼的女兒,但其
辯護律師及其助理遠赴北海道尋訪嫌疑犯的女兒
實他並沒有恨意與其他感知,那之後的他只是一
未果,只聽聞她曾透露「要是沒被生下來就好了」
個容器,等待別人賦予意義。沒有了自我意志的
的想法而展開辯論。助理認為每個人生下來自有
人,就像容器一般,法官是盛裝司法標準的容器,
他的意義,所謂不值得被生下來的人並不存在;
學生是被倒入知識的容器,一切都在維持社會正
但辯護律師卻持相反意見,他認為每個人的出生
常運行。但這樣一來,自以為是人的我們,和被
並沒有經過個人同意,這些尚未誕生在世上的意
充入氣體的充氣娃娃其實無異。
志被無情忽視,而那些沒有對自己或他人是否值
人生過程裡,空虛是可能性,與一開始便體認
得存在於世上感到質疑的人,是幸運的。《空氣
到沒有互動會讓自己無法生存的充氣娃娃相比,
人形》某種程度也提及生死課題,初意識到自我
人們往往無法面對自身的空虛,以至於造成更多
意志的充氣娃娃彷彿嬰孩一般,在與人互動中漸
傷害。如果說生死皆非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生過
漸社會化,這是她的生。她是為了與他人產生連
程中卻又放棄了解釋自我的機會,那豈不是件很
結而被製造出的產物,無關乎她的意志。她的存
諷刺的事。過程中的我們對於成為容器與否是有
在,需要來自於另一個人的肯定與維持,同樣被
其意志的,當相信了這點之後,才有生存下去的
操控於社會力量之下。
可能。一如最後以為找到了所謂最終真相的辯護 律師,突然驚覺犯人原來只是一只容器,才從與
關於死 「無關乎個人意志,生命被挑選著的。」嫌疑
犯人重疊的情緒中抽離。儘管每看完一部是枝裕
犯的核心犯案動機也是如此,他憤怒於生命的開
和的作品常有傷感的苦澀,但最能觸動人心的還
始與結束都被一股不講理的力量所掌控,被留下
是那過程中重新摸索與面對自我所獲得的真實情
的人所能做的僅有在逝者生命終結時畫上十字,
感,如同你我當下的人生一般。 36
「這也算是告別嗎?」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負 責 群 策
展 清大藝術中心夜貓子電影院
展覽統籌 蕭銘芚、張晴文 主
編 陳若怡
執
編 林杏惠
撰
稿 王欣瑜、王筱珺、白祐綸、李諭樹、 林杏惠、林俐君、林宸瑋、張恆瑞、 張 琳、許子芸、詹正德、蕭淑文(按姓名筆劃排列)
校
對 林杏惠、林俐君、黃彥禎
美術設計 陳奕君 場
務 夜貓子電影院、合勤藝文服務小組
映前音樂 蔡庭萱 場務實習 王筱珺、白祐綸、吳昶諒、李昱辰、 侯鈞堯、張中立、陳與任 圖片來源 女兒洪、黃薇倢 劇照來源 迪 印
昇、輝 洪
刷 晶華彩印
手冊紙材 封面|維納斯凝雪映畫 240g 內頁|維納斯凝雪映畫 120g 印製時間 2019 年 5 月
執行編輯 林杏惠 人社一八級。總被是枝裕和的溫和撫平現實生活中的毛躁與憤 怒,而接下了手冊執行編輯一職,執行起來如同初步入職場一 樣的菜。愛了夜貓四年,畢業後成為老屁股還是要繼續藕斷絲 連,這是愛,也是榮幸地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