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台報告
編輯台報告 Editor's Note
1
Cinema saved my life
文 / 陳若怡 ˙ 夜貓子電影院策展人
夜貓子電影院正式開張的第一個影展,是 2006 年 11 月的侯孝賢影展,至今年 11 月正好滿十週年,於是我 們著手準備十年回顧影展。翻開十年來長串的片單,要用打字機打出來的話,大概要敲三個月才會完成(當 然如果像《巴黎野玫瑰》的貝蒂那麼執著瘋狂的話,也許只消三天三夜),因此我們構想幾個不同的主題, 忍痛割捨,從歷年來放映過的電影中,每個主題挑選六部作品。今年秋冬影展首先推出三個主題:「所有的 出走,都是為了歸返」、「獻給在愛情裡的人」、「誰控制過去誰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誰就控制過去」, 邀請舊雨新知前來回味與探新。 與此同時,夜貓子電影院少少人力的團隊決定要發行影展報,刊名為「夜貓子電影報」,在回顧影展期間限 量發放,觀眾設定為原本就喜歡看電影的人,「喜歡」不代表一定要是重症影痴或是研究者,只要對電影充 滿喜愛,就是我們的讀者。這份報紙不僅只單純提供放映資訊,而是分享我們對電影的看法,並且透過專題 企劃試圖從中延伸出一個可以交流與再思索的空間。不管讀者將是否認同我們的觀點,但是我們期望報紙的 文字會令讀者萌生「去看電影」、「再看一次電影」的念頭,我們的心願便滿足了。 第一期的內容安排上,主要搭配十年回顧影展第一個主題「所有的出走,都是為了歸返」,副標題是「鄉愁 是綿綿細雨的九份,是多霧的希臘冬天。」除了簡介十年回顧影展第一個主題所放映六部影片之外,我們企 劃了三篇專題:「上路,該怎麼回家」,從往返異地所搭乘的交通工具,帶出鄉愁之思;「不是我自己想離開」 談《風櫃來的人》關於出走與依戀;「家鄉在遠方」則呢呢喃喃身處異地的鄉愁懸念。這些是我們詮釋「鄉 愁」的方式。 電影不必淑世,但是我們始終信仰楚浮(Franois Truffaut)說的:「Cinema saved my life」,電影救贖 了我們,一輩子看幾部好電影,也就無憾了。
所有的出走,都是為了歸返
FOCUS 1
鄉愁是綿綿細雨的九份,是多霧的希臘冬天。
11/01
悲情城市
20:30
地點:清大蘇格貓底咖啡屋
電影介紹
A City of Sadness 1989 | Color | Taiwanese | 158min
二
文 / 張凱喻
導演:侯孝賢 Hou Hsiao-Hsien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影展最佳影片獎(金獅獎)/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柏林國際影展青年論壇單元
導演介紹
── 一九四五年,九份林家有四兄弟,大哥
『 除了電影,我什麼也不會, 是個傻瓜,做的只是本分事。』
文雄繼承父業,成為地方土豪,死於幫派衝
侯孝賢 Hou Hsiao-Hsien(1947 -)
故事在日本天皇終戰的放送聲中拉開序幕
突中。老二文森受日軍徵召為軍醫至南洋打 仗,下落不明。老三文良受日本人之召至上 海當翻譯,日本戰敗後以漢奸罪名入罪,精 神大受打擊。老四文清失聰因而不必當兵, 遂以攝影為業。後來文清與好友寬榮的妹妹 ──寬美結婚,然其暗中資助寬榮的地下組 織,最後仍逃不了被拘捕的命運。最後一幕 中, 年 邁 的 林 阿 祿、 痴 傻 的 文 良 以 及 兒 子 們的遺孀圍坐在桌旁吃飯,悲情似乎正在蔓 延……
鏡位,讓人物直接在鏡頭底下說故事的導演; 同時也是臺灣新電影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特有 的敘事方式與美學風格,使「侯孝賢」三字成 為各大影展的常客。他不斷挖掘、反思並記錄 下臺灣不同時期的歷史樣貌,帶著我們穿梭於 過往及當下,在聲色光影間擺弄情緒、尋獲慰 藉,甚或思索如何面對、處理人生的課題。他 的電影就像一脈流泉,緩緩地、緩緩地向前流 動,直至你心底。
11/05
扒手
六
19:30
地 點: 清 大 合 勤 演 藝 廳
Pickpocket 1959 | B&W | France | 75min
文 / 許伯謙
導演|編劇:羅伯 ‧ 布列松 Robert Bresson 演員:馬丁拉薩勒 Martin LaSalle、瑪莉卡葛林 Marika Green ★柏林影展金熊獎提名
堅持虛無主義、信奉無神論思想的米榭在賽馬場成功行竊後,便被這 項優雅的指尖技巧深深吸引,開始加入偷竊行列並陷入無法自拔的輪 迴。米榭有一位臥病在床的母親,在一次的探病過程中認識了一直照 顧他母親的鄰居珍妮,雖然真誠相待的珍妮與愛子心切的母親曾短暫 喚醒米榭的感情,但整日無所事事的米榭很快又將生活的重心放在偷 竊。最終,米榭被捕了。到獄中探望的珍妮表達自己的真情,米榭在 淚水中猛然覺醒,被所愛之人喚起心中埋藏已久的人性光輝。
導演介紹
『 我的手段愈多,善用手段的能力愈減。』 羅伯 ‧ 布列松 Robert Bresson(1901-1999)
羅伯 ‧ 布列松是法國知名的電影理論派導演,在其長達一世紀的生 命中共執導了 13 部長片,並且撰寫一本重要的電影理論書籍《電影 札記》(Notes sur le cinématographe)。 對布列松來說,電影是一門純粹結合影像與聲音的藝術,演員帶有太 多的戲劇表現和詮釋反而會誘發觀眾過多的情緒。因此布列松不但偏 好使用業餘演員,並且在拍攝過程中要求演員不斷重複演出相同的橋 段,直到完全消除任何戲劇元素為止,布列松將其稱之為他的「模特 兒們」(modles)。
侯孝賢,一位慣於使用長鏡頭、空鏡頭及固定
2
11/08
史楚錫流浪記
19:30
地 點: 清 大 合 勤 演 藝 廳
Stroszek 1977 | Color | Germany | 115min
二
文 / 吳君薇
導演|編劇:韋納.荷索 Werner Herzog ★義大利 Taormina 影展特別獎|德國電影評論大獎|德國電影大獎最佳影片
電影介紹
憨傻沉鬱的樂手史楚錫,甫脫身牢獄卻仍戒不了酒癮,遇上了同是天 涯淪落人的妓女艾娃,決定攜手奔赴新大陸,拋去一切重新開始。美 國淘金夢的故事開頭總都充滿希望:嶄新的貨櫃屋、穩定的新工作、 互相扶持的友伴,飄忽不定的史楚錫似乎不再流浪了。然而看似閃耀 的淘金夢背後,接連而來的殘酷現實卻壓得他喘不過氣。愛人遠走高 飛,他與老人肩起了來福槍打算洗劫銀行,但到底史楚錫是個徹頭徹 尾的魯蛇,連搶銀行這天都遇上公休,唯一也是最後的夥伴被逮捕, 剩下他一人。於是,史楚錫再度流浪去,到遠方。
3
導演介紹
『 我的角色沒有影子,他們都來自黑暗世界 』 韋納.荷索 Werner Herzog(1942 -)
荷索電影的關鍵理念不是敘述,而是他的凝視,電影是他對所看、所 感投入的激情在螢幕上的再現,那是一種學不來的風格,如此奮不顧 身。也正如荷索自己所說的:「我的角色沒有影子,他們都來自黑暗 世界,這樣的人物自然沒有影子。光使他們疼痛,他們默默地在那裡, 然後消失。我的電影是由異常強烈的迷戀所產生而成,而且我知道: 我看到人們尚未看到和尚未認知的事物,憑藉著創造、幻想和虛構, 我變得比那些官僚還要真誠些。」
11/12
永遠的一天 文 / 鄒宜萱
導演:安哲羅普洛斯 Theo Angelopoulos ★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亞歷山大是一位罹患絕症的詩人,醫生告訴他如果痛苦真的無法忍受 時,一定得記得去找他。就在他整理衣物時,發現了以前太太安娜寫 給他的信,雖然安娜已經去世多年,但那封信卻使他沉醉在過去的時 光。在買止痛藥的路上,亞歷山大救了一名因家鄉動亂而非法移民的 小孩,兩人穿梭在城市與邊界及對安娜的回憶之間,在和小孩相處過 程中逐漸清楚了安娜給他信中的點點滴滴,最後小孩決定搭船離開, 而亞歷山大決定不去找醫生,因為從那封信中,他明白安娜是多麼愛 他。
導演介紹
『 我們只是將內心的風景投射出來。 』 安哲羅普洛斯 Theo Angelopoulos(1935-2012)
安哲羅普洛斯是希臘新電影最具代表性的導演,1935 年生於雅典,父 親為政治犯,幼年時期經歷白色恐怖,國家的動亂、人民的悲情,使 安哲羅普洛斯早慧,對生命也有更深沉的體悟。在雅典拿到法律學位 後進入巴黎的高等電影學院就讀,曾為日報寫影評。作品細膩富有人 性,拍片風格獨樹一格,在醞釀的長鏡頭中表現多霧又多雨的希臘冬 景,景物中佇立的人影,感性而詩意的劇情,簡潔的台詞,以及超越 時空的溫柔情緒,讓觀眾沉浸與感動。
19:30
地 點: 清 大 合 勤 演 藝 廳
Eternity And A Day 1998 | Color | Greece . France . Germany | Italy | 137min
六
11/15
地下社會
二
19:30
地 點: 清 大 合 勤 演 藝 廳
Underground 1995 | Color | 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 | 170min
文 / 林杏惠
導演、編劇:艾米爾.庫斯杜力卡 Emir Kusturica ★坎城影展 金棕櫚獎|盧米埃獎 最佳外語片|電影旬報獎 最佳外語片導演
電影介紹
1941 年,納粹轟炸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勒,身為熱血共黨革命份子的 馬可與好友阿黑企圖聯手對抗德軍,阿黑因此受了重傷。馬可引領阿 黑與家屬躲進地下避難所,自己則搶奪阿黑的女人──嬌艷動人的演 員娜塔莉亞。馬可掌握了權力,並且變賣人們在地下生產的軍火來獲 取暴利。戰爭結束後,地下的人們仍篤信外頭仍持續著腥風血雨。 1961 年,阿黑與他的兒子無意間回到地面,撞見正拍攝馬可與阿黑過 往偉大事蹟的電影場景,阿黑射殺了扮演德軍的演員,把片場弄得雞 飛狗跳,但他仍舊活在對「法西斯王八蛋」的憎惡中,直至 1990 年代 再次遇見他的好友馬可與娜塔莉亞……。
4 導演介紹
『 我的電影裡有一種音樂感,傳達一種感受,而 不是理性的訊息。』 艾米爾.庫斯杜力卡 Emir Kusturica(1954 -)
庫斯杜力卡自布拉格電影學院畢業後製作過許多電視短片,於 1981 年 執導首部劇情長片《你還記得杜莉貝爾嗎?》便獲威尼斯影展最佳首 部作金獅獎。庫斯杜力卡的作品經常以超現實與嘲諷的手法,時而融 入自己熱愛的音樂元素,巧妙地跳脫嚴肅敏感的社會議題,呈現了歐 陸政治與民情交雜所產生的種種衝突與矛盾,訴說出人民於動盪之中 對安穩的渴求與哀愁,讓他受各大國際影展肯定,被譽為「全世界最 會得獎的導演」。
11/19
巴黎,德州
六
19:30
地 點: 清 大 合 勤 演 藝 廳
Paris, Texas 1984 | Color | UK . France . West Germany | 147min
文 / 陳劭敔
導演、編劇:文 ‧ 溫德斯 Wim Wenders ★坎城影展金棕櫚獎|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最佳導演
一片無垠的荒漠、一首詭譎的曲調、一位失語的男人……這是部奇幻 與寫實交織的公路電影。不同的道路,不同的旅伴,塵封的往事隨著 旅程逐步展開。面對久別重圓的兒子,一位父親要如何修補碎裂的親 情?見到分離多年的妻子,一位丈夫又會怎麼化解過去的愛恨情仇? 日以繼夜,在漫漫長路上走著,男人憑著張破舊的照片,想在飛逝的 景色中抓住自己遺落的身分。他看似在追尋誰的未來,又像被誰的過 去追逐著。去與留,分與合,這終究是段無止無盡的公路之旅。
導演介紹
『 現在,我做電影是為了發掘自己未知的事物,就 像個偵探一樣。』 文 ‧ 溫德斯 Wim Wenders(1945 -)
溫德斯是當今國際地位最崇高的德國導演,被譽為德國新浪潮的「新 電影三傑」之一,以拍攝公路電影著名。對於當代商業劇情電影,溫 德斯說:「性與暴力(sex and violence)都不是我的菜,事實上我 更喜歡薩克斯風和小提琴(sax and violin)。」他善於以哲理思考 呈現題材,敘事手法帶有如詩般的清新,優美的運鏡和配樂也是其作 品的重要特色。近年多拍攝紀錄片,如《碧娜 ‧ 鮑許》和《薩爾加多 的凝視》,登上電影路的另一座高峰。
上路,該怎麼回家
5
上路,該怎麼回家 企劃 / 徐文倩,廖芷瑩 文 / 廖芷瑩
尋找鄉及家的路途,該如何上路,又如何前往?離鄉幾哩之外,在哪種乘載工具上,會恍然想起家鄉的樣子?交 通工具除了是移動的載具之外,更為移動記憶的載體與路途風格的選擇。我們如何記憶一個地方,往往和如何移 動有很大的關連。交通工具改變了人對於時間和空間的認知,也影響了記憶的氛圍。
龜山島
搖晃的火車
每當蘭陽的孩子搭火車出外
提到有太平洋的火車,即想到《悲情城市》這部侯孝賢導演
當他從車窗望著你時
的電影。
總是分不清空氣中的哀愁 到底是你的,或是他的
匆忙上火車的閩南人:「你系叨位人?」 文清(很努力發出聲音):「挖系台灣郎」
黃春明 《龜山島》 寂寥的九份山城,落魄的年代,人們困在白色的霧中,走不 「出生和生活在台北,應該要承認一下自己是台北人才好
出去。片尾,文清帶著妻子與剛出生的孩子站在月台上等火
吧!」但心裡又覺得那裡塞滿一堆記憶中的烏煙瘴氣。不甘
車,背後是廣袤的太平洋,天色灰暗,火車還未進站,畫面
願。
旋即跳往全家人合影畫面。傷痕記憶,究竟是否已隨著火車 消散?(註 1)
身為一位在台北出生長大的人,每當提起故鄉,我還是常跟 人說到有龜山島的地方。因為記憶中,回鄉路途,跟著平快
被強迫噤聲的年代,仍需用盡力氣表示清白。文清在火車上
火車的節奏,打開舊式窗戶,浪花映入眼簾,和左手邊的龜
只不過想回家,卻因語言障礙而受到質疑。誰是台灣人?誰
山島打聲招呼,經過一個一個的山洞,之後抵達羅東車站:
又能坐在火車上,平安回家,火車會載著人們開往自由的故
這才是回家鄉。故鄉原本因為不易到達,而和時光一起醞釀
鄉嗎?
成想念的情緒。轉眼間,路途上會經過的山洞出口,變成了 快速的國道五號,遊覽車與自小客車相互競走奔馳,故鄉也
霧中的大船
變得容易到達,我的記憶和想念,變得有些尷尬。但是恍然
《永遠的一天》裡,詩人亞歷山大牽著小狗,散步於港邊時,
一想,其實自己也沒和想像中的家鄉一起承擔過些什麼,說
呢喃出氤氳的記憶:
自己是蘭陽的弟子,也太不好意思。
「一切都訴說冬天結束前,天光乍現映出船隻迷濛的剪
影,……安娜,我唯一的遺憾,是唯一的嗎?我一事無成,
最後成為無鄉之人。常想著,我們該如何回家?
續詩計畫毫無進展,只有零碎的字句。」
晚年患病的詩人,因為遇見一位小男孩,而開始一
小編私心:搭上你的歸屬
段小小的遊盪。旅程中,詩人與小男孩除了漫步、 開車於山路或搭上「回憶巴士」外,大船更是一個 重要的意象。旅居海外的亞歷山大,離鄉歸鄉都是
《我倆沒有明天》 Arthur Penn | 1967
離,映照詩人的孤獨身影,悄悄明白如何面對死亡 和理解永恆。
改編自美國 1930 年代的著名鴛鴦大盜 邦妮和克萊德的真實故事,電影描述
公路上流浪 《巴黎,德州》中,消失許久的 Travis 帶著兒子, 啟動灰藍色的小貨車(註 2),踏上尋找老婆 Jane
一對大盜情人以打劫為生,浪跡天涯。
上路,該怎麼回家
海,送走小男孩回鄉那刻,大船在霧氣迷茫之中駛
《逍遙騎士》 Dennis Hopper | 1969
的路程。熾熱的艷陽下,欲追尋的究竟在遙遠的何 方? Travis 見到思念已久的 Jane 後,在路燈下看 著母子重逢,而後開車離去,繼續流浪。
講述兩個車手駕車遊歷美國南部和西 南部的經歷,充滿惶惑、否定、叛逆 和悲劇的存在主義式公路電影,質疑
後來,幾乎沒有什麼機會坐火車回宜蘭。我知道, 龜山島還在左手邊等著,但是當代的無鄉之人,遊 蕩在不同想像與場域之中,來回穿梭,真正的家鄉
美國南方的保守思想。
《戀戀風塵》 侯孝賢 | 1986
也許只在自己情緒或記憶存留。 上路,我們該怎麼回家。
謝文遠與江素雲是青梅竹馬的朋友, 居住偏僻的採礦小鎮台北九份,兩人 前後到了台北努力工作,期盼能創造 出更好的將來。
《末路狂花》 Ridley Scott | 1991
謝文遠與江素雲是青梅竹馬的朋友, 居住偏僻的採礦小鎮台北九份,兩人 前後到了台北努力工作,期盼能創造 出更好的將來。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Walter Salles | 2004
描述南美知名革命運動者切·格瓦拉 於 1950 年代青少年時,與好友阿爾貝 托·格拉納多旅行於南美洲各國後, 萌生革命思想的故事。
《搖滾大叔的奇幻旅程》 深作健太 | 2014 中年日本男子意外地降落在馬來西亞 的一個偏遠地區的小機場,卻必須在 48 小時內去吉隆坡取消他女兒的婚約。
【註 1】侯孝賢導演的電影中,火車是一種經常出現的交通工具。不論 是《戀戀風塵》中,承載阿遠成長的場景,還是《南國再見,
幸運的是,他與一個熟悉日文的中國 卡車司機一起結伴前往吉隆坡,但路 上卻發生意想不到的事……。
南國》中,火車隱喻著舊時代的不再,都是侯孝賢電影中的經 典畫面。 【註 2】Travis 開的車是 1959 年 FORD 公司出產的 Ranchero,是一種 compact pickup truck(小型貨卡車)。
◎ 電影介紹摘錄自維基百科
6
不是我自己想離開
不是我自己想離開 文 / 許伯謙
出走,也許不是為了追尋彼岸的美好生活,只是看 不見持續駐足當下的理由,如同進入一個幽暗的迷 宮,不斷徘徊打轉,永遠無法找到露出曙光的出口。
7 本期影展主題選映的《扒手》,由法國理論派導演布 列松編導,敘述年輕男子米榭整日無所事事、毫無依 託,而逐漸將生活重心寄託於「扒手」—被米榭認為 是一件優雅的藝術。母親逝世後,米榭再也找不到生 活的依歸,因此選擇出走,完全著迷於行竊這項指尖 藝術。直到在獄中被相識已久的年輕女子真誠感動, 才再度歸返。若看不見留在當下的任何希望,寧願選 擇出走—無論是地理或精神上的,儘管彼岸充滿著未 知與不確定。出走後的歸返令人欣慰,但這是否代表 安頓,抑或是再次認清終將離開的現實?
風櫃來的男孩 侯孝賢導演自傳式的電影《風櫃來的人》,描寫四名 不是我自己想離開
生活在澎湖風櫃的青年,在日漸凋零的老漁村中百無 聊賴,僅能透過嬉戲、打架來發洩青春過剩的精力。 夕陽西下,年輕男孩們靠著面海的牆角,意識彼此正 值無限燦爛的青春時光,但留在風櫃的唯一目的竟然 僅是為了等待兵單。因此其中三人決定前往高雄工作, 只盼望能逃離所處環境,而不是為了追求美好理想或 特定目標而啟程。
8
封存對父親的感情牽絆 主角阿清是決定前往高雄的其中一人,在他的家庭生 活中,媽媽總以責罵代替溝通、理解,無法了解年輕 男孩心中壓抑已久的衝勁。阿清在家中唯一的心靈寄 託是父親,但這依靠卻無奈的僅能建築在過往與父親 相處的童年記憶。在戲院看電影看到出神,想起小時 候跟著父親到球場看他打棒球,父親卻不幸被球擊中 額頭,自此失去思考能力,阿清與父親的牽絆也就此 中斷,永遠封存。既然唯一的依靠早已成追憶,自然 沒有繼續留在風櫃的理由。阿清收拾行李步出家門時, 看了一眼便毅然離開,而父親仍舊面無表情看著前方, 十幾年來擔任光陰的證人,見證風櫃如何送走阿清。 童年回憶是永恆的依戀 抵達高雄後,三人發現都市生活並不如想像中順遂, 工作內容也非輕鬆有趣。阿清有時觸景生情,便再度 想起與父親相處的快樂時光,勾起返回風櫃、重溫舊 時美好的思鄉之情。然而,雖然嚮往,但卻又遲遲未 能打定主意動身返鄉。直到收到家中寄來的限時信, 得知父親過世的消息才立刻返鄉奔喪。門前那張陪伴 父親度過後半生的籐椅再度喚醒過往回憶,此時阿清 才發現自己依戀的不是風櫃這個家鄉,也非任何一位 家人,而是早已消逝,僅存在記憶中與父親相處的童 年回憶。 出走之後,阿清與家鄉的連結建立在對父親的想念, 但矛盾的是這思念卻構築於回憶,而非風櫃。父親過 世後,風櫃更沒有任何留住阿清的理由,他不得不走, 儘管高雄沒有夢想,而家人也冷嘲熱諷的希望阿清留 在風櫃。試圖歸返,也許會找到依靠而安定,但更大 的可能是看清現實,並繼續踏上未知而漂泊的旅程。 風櫃再次送走阿清,不是他自己想離開。
MOVIE |《扒手》Pickpocket |
1959 布列松
《風櫃來的人》The Boys from Fengkuei | 1983 侯孝賢
家鄉在遠方
9
家鄉在遠方 文 / 陳容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橄欖樹》 故鄉,總會直覺性地聯想到出生之地、熟悉之地,那些拐彎窄小 的巷弄,或是囂喧著十年如一故的繁華街景。或是更早些年,棲 居在上一輩父母記憶裡的切片:在街口伏趴著看那滿地彈珠滾, 或是人人手裡抓著飛散著、名為光陰的書頁,任憑風吹雨淋,在 肅穆的戒嚴時代敘寫青春。楊德昌鏡頭底下的台北街頭,《一一》 裏頭,青春之心那樣飄杳卻又篤定,看盡了大人之間的遊戲,搖 搖頭彷彿說著:我不願成為那樣的大人。同時卻又放手不了手裡 抓著的情感或是癥結之處,牢牢緊握在手,久了生變,於是歲月 也跟著快步走開,身體漸壯,成長總是來得比預期中還要迅速。 所有人,終將告別童年的故土,走向大人世界的新紀元。故鄉在 心裡底處,卻也在遠方。人們記憶中的台北,是什麼模樣呢?中 山高架橋下的錯身而過與分離,所有對白和情思,吹散在風裡。 舊時的台北街頭,在拆遷與汰舊換新的過程裏,撕去老的面容, 鑲嵌上新的建築物,拓寬了曾經窄仄的街道。面容竄改的故城, 還是家鄉嗎?故鄉留在記憶的夢裡,需要被再再召喚;而故鄉的 影子呢,老早便消融在上一個世紀最後一個黃昏霺光裏。 終究所有的人都長大了,拉扯著彼此的衣角褲邊,推擠彼此、聚 攏向時代的新的尖端。學會在離家背景時以手肘衣襟擦去眼淚, 刻意挺直的背脊,預告著往後離家的五年十載。於是,家鄉變成 背後的那塊沃土,夢裡的景象,曾經歡笑嬉鬧的失樂園。現實與 以後的日子,橫豎在眼前,像是《一一》裏那些終究告別童年的
附錄:精選片單
繫緊鞋帶,預備上路。
出走與歸返,所有含淚行走的時刻,我們陪著你:
家鄉在遠方
人們,把諸多個「為什麼我們要長大呢」的問句往心裡收,
於是也有可能走得太遠了一些,鄉愁蟄居在異鄉情調過為 濃厚的小舖裏,成為氣味濃厚的異鄉調味料,以及一張張 薄而扁、按時計算的通話卡。新移居的住民,工作、掙錢,
《一一》 楊德昌 | 2000
換得一處暫且睡下,隔日晨裏復又起床打拼。《台北星期
面臨中年危機的 NJ,竟意外與初戀情
天》裏頭那張紅沙發,像是外籍移工們可以暫時安放痠疲
深感自責,毅然潛入山中修行。此時,
雙腳的休歇之處,也是艘船,一艘帶他們回到故土的船。 或是回到童年時候的失樂園。總覺得一對好朋友搬著紅沙
人重逢;不料老母親突然中風,妻子 大女兒初嚐愛情滋味,卻被捲入複雜的 情愛關係中。手裏老是揣著一台骨董相 機的小兒子,攝下所有生命的流轉和無 常。
發在街上走,簡直可愛極了,忽地嚴肅的、思念的、忍隱 著的,被安放在紅沙發上,如一艘回返之船,心搭載其上,
《台北星期天》
順流南返,尋路回家。
何蔚庭 | 2009
尋路回家,家也有可能在遙遙的遠方。《天堂邊緣》裏,
千里迢迢從菲律賓來台灣打拚,圓一個
失散在德國和土耳其的一對母女、折返兩國之間的父子,
發財夢,卻老是諸事不順。這個星期
其中錯綜複雜的關係,緊緊咬住了橫跨兩國之間的情愁。
發,因而展開了屬於兩個人的「菲」常
何方是家鄉的所在?認同之地是腳下的土壤、或是想像裡 家鄉的一方泥地?德國與土耳其的距離是那樣遙遠,跨國 的同時,也越過了歐亞之界。鄉愁被拉扯得極為愁長,絲
天,情同兄弟的兩人意外發現一張紅沙 星期天 ......。
《天堂邊緣》 Fatih Akin | 2008
絲絮絮被攪散在路上,童話裡的漢斯與葛雷斯,幾乎找不 著沿途灑在路上的麵包碎屑,月光顏色太淺,路太長,夜 很黑,彼此都是失根離家之人,尋不回走返家鄉的路。 一對父子與兩對母女,跨越國藉與性別 的情感交錯,六個人一齊闊別生死,展
也許,家鄉正在遠方。家鄉不是低聲吟唱的故鄉曲,而是 陌生土壤上新生的枝枒,我們也都是落葉,落了地,便生 了根。孩子們嘴裏說著新的語言,學會辨別不同文化符碼 下的涵意與故事,於是來到德國,《歡迎來到德國》,也
開一段愛、寬恕與諒解的旅程。
《歡迎來到德國》 Yasemin Samdereli | 2011
歡迎在這裡住下。文化總是交錯的,光影流竄,時代交替, 新的一輩有了新的慣習與喜好,懷抱住屬於遠方的鄉愁, 便不再輕言放手。
三個世代、橫跨兩邊國界,一輛踏上故 土的巴士,駛往故鄉。悲喜交錯的公路 之旅,娓娓道來土耳其第二代移民的身 份雙重認同故事。
◎ 電影介紹摘錄自維基百科
10
下期預告 COMING SOON
獻給在愛情裡的人
夜貓品味推薦
安妮霍爾
MIAO TASTE
伍迪艾倫
Annie Hall
文 / 陳若怡
廖克發導演-從《妮雅的門》談起 11
『 這部片有點像我的自白,故事裡面有我的鄉愁。』 恐懼吞噬心靈 移動與鄉愁
Ali : Fear Eats the Soul
廖克發導演是馬來西亞人,和家人從馬來西亞北部搬到南部的新山,在新加
法斯賓達
坡唸大學與工作就待了七年,偶然發現電影創作在台灣,竟然是一個可以就 讀的科系,27 歲的他決定報考台灣藝術大學。這一晃眼,十年又過去了。對 於「移動」,導演深有感觸。他的作品中經常出現移工元素,不僅只是因為 關注這方面的議題,更是一種發自內心深深的鄉愁。
同理與希望
卡比莉亞之夜
導演從小生長的環境中就充滿移工,和移工們相處、當朋友,是日常生活裏
Nights of Cabiria 費里尼
的尋常經驗。因此從《雨落誰家》(2012)到《妮雅的門》(2015),總可 以從移工的視角來敘說故事,呈現他們所承受來自家鄉的盼望與隻身外地工 作的心理壓力,而非突顯受雇者楚楚可憐的狀態。《妮雅的門》中,妮雅不 聽主人的話,把房間的門鎖起來,這也許可以給妮雅多一點隱私和安全感, 也透露出她叛逆的個性,是有尊嚴的、會說「不」的移工。
城市之光
故事的結尾,妮雅在彷彿夢境般的暈黃燈光中回到菲律賓的家,和家人共進
City Lights
晚餐,有種魔幻寫實的意味。導演想呈現的,是努力過著生活的人們,即使
卓別林
現實有時是殘酷的,但是仍然有溫暖,仍然要抱持希望。 《妮雅的門》不只是移工們的故事,而是一種在外地的你我化不開的鄉愁。
鄉愁計畫 廖克發導演將鏡頭帶回到自己的故鄉馬來西亞拍攝紀錄片《不即不離》,翻
重慶森林
開家族相簿,探尋阿公當年參與馬共的一段過往,期望大馬人能夠一同重新
Chungking express
凝視與思索這段一直不可觸碰的政治話題。歷時四年終於完成,這部片在今
王家衛
年台北電影節映演時大獲好評,今年 11 月 25 日將展開全台公開上映。
工作團隊 STAFF 發 行|清大藝術中心 策 展|陳若怡 影片介紹|張凱喻、許伯謙、吳君薇、鄒宜萱、林杏惠、陳劭敔(依電影放映順序) 專題企劃|陳容、徐文倩、許伯謙、廖芷瑩 攝 影|黃薇倢 美術設計| Eg CHEN、展現廣告設計公司 場 實
務|合勤藝文服務小組 習|潘聖云、蕭延儒
聯絡資訊 CONTACT 主辦單位|清大藝術中心 服務專線| 03-5162017.5162222 參考資訊|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NTHUNIGHTCATS/ 部落格 http://nightcats.blogspot.tw/ Instagram:9catsmovie,https://www.instagram.com/9catsmovie/
綠光 The Green Ray 侯麥
特別活動 EVENTS 二 《安妮霍爾》放映 & 映後座談 11/22 講者|李信瑩.清華大學人社院學士班兼任講師 20:30 - 23:00
電影場次表請見影展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