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的消逝,意義與經驗的生產 無展覽美術館與虛擬資料庫展演 撰文/詹育杰
本文試藉由沒有實體展覽空間
(Tino Sehgal)的情境作品,或關
同地成為高度控制管理下的產物。
展出實體作品、一切虛擬化的
閉威尼斯西班牙館的桑蒂亞各.西
這也因變通和開放性是新自由主義
「無展覽美術館」(NO SHOW
耶拉(Santiago Sierra),將日常生
的金科玉律之一,在後福特主義和
MUSEUM)的網絡展演模式,與
活或社會實踐等藝術外的活動如現
網絡全連結的時代,(意義)開放
其蒐藏展示的「無物」(Nothing)
成物般地引入藝術語境,於是,展
的程度是精密控制選擇的結果,以
藝術,來探討近年來藝術「作
示搬演的動作變得更為清晰可見,
求利於在市場上流通,更便於建立
品」、「物件」定義的飄移,藝術
更可明確地觀察到藝術清空內部、
連結。當下的市場機制或美術館也
生產從製作有形藝術品轉到生產非
大口吸納向外擴張的脈絡。
都漸漸能夠處理和控管此類過去難
物質知識與經驗,以及實體美術館
正如葛羅伊斯所說,當代藝術不
以理解、歸類和販賣的作品。
朝向虛擬檔案資料庫發展等現象。
再是「結果導向」地完成藝術產
●「使用」的美感經驗與其再現
●物的擴張與作品的消失
品,而是以文獻檔案的形式體現在
過去藝術難以忠實呈現美感經驗
當我們談論藝術作品的「去」物
藝術計畫中的主體生命經驗。而
(如面對自然的體驗),只能將啟
質化消失無形,特別是在近年來唯
「無展覽美術館」中大量成為無物
動美感經驗的「物件」拜物地奉為
實論影響蔓延各學科領域,以及藉
的收藏「作品」,展示的正是用以
藝術品(如再現自然的畫作),即
數位化的概念達到(非)物質的平
驗明真身的大量「文件」,藉以印
使是當年極為挑釁、宣言式的觀念
面化,連結實體物質和無形知識文
證說明主體的藝術實踐和製造生產
藝術,當它從概念上的挑戰成為當
化,一方面說作品「消失」,另一
的經驗,除此之外空無一物。自觀
代藝術的制式極簡美感,顯然落入
方面體現的,則是「物」之定義的
念藝術以降,藝術實踐便由完成
相同的問題。
擴張和延展。如今,物件亦是知
「作品」的產製,轉為相對開放的
反觀近年來經驗即藝術的論點和
識、言說、經驗物、情感物、社會
「過程」,「作品」相較於「過
作品已漸漸成為主流,當直接地製
關係、事件、行為等。反觀藝術作
程」是最後明確完成的終點,一個
造美感經驗成為重點,尋求「再
品自杜象以來的去物質化消逝或擴
封閉而不再開放可變的狀態,於是
現」的作品顯然平行轉移到尋求
展,朝向後觀念普遍化的知識生
「作品」的定義亦同時在於完成固
「被」使用;「使用」在此不單指
產,符號意義製造的走向,早始於
化或保持開放的問題。於是產製
作品有利、有用於受眾,而更是有
符號資本主義當道,虛實不斷翻
「作品」與否成為一個「開放」與
對話及共鳴,發生關係與互動。透
轉、不斷生產成為普遍經驗之前。
否的問題,一個如同選擇形式或媒
過「使用」產生美感經驗,更需強
虛擬化的「無展覽美術館」館藏
材的問題。
調的是受眾「主體」的美感經驗,
從傳統的觀念藝術作品——如只有
如今,當由生產有形的物質性物
也就是在於接收相對開放的作品後
畫框沒有畫,無聲音樂或運用看不
件,轉為生產無形如「過程」或知
的回應,且是作品預留給觀者個別
見的物質、空氣、空展間,到近年
識的非物質性物件之際,當擴張定
定義詮釋與想像投射的空間。而受
來明言製造經驗和情境的藝術作
義的「物件」也成為生產和流通的
眾主體的藝術「實踐」,最簡而言
品——如編舞藝術家諦諾.塞格
標的物,即使貌似開放,他們也相
之即是美感經驗的生產,也就是他
346
們自己面對藝術的意義生產動作。
克萊因(Yves Klein)1958年以降,
館」,以啟動作品的語言文字論
「無展覽美術館」亦收藏直接
十幾件曾展出空無一物展覽空間的
述,和虛擬資料庫館藏展演的表
將計畫歸類為「工具」的藝術團
作品齊聚一堂。除了空蕩蕩的展
演性作結。一般的藝術作品在美
隊Superflex的作品〈超級展覽〉,
間、文字說明(簡介,手冊,報導
術館收藏時,總是伴隨著大量的
探討展覽的附加價值與美術館機構
等),完全沒任何東西可「看」、
文件說明、描述、紀錄、論述、
的品牌效應。計畫如同分析精品名
可「感知」,於是作品訊息的重要
宣傳資料、歷史、公文、保險、
牌般,分析美術館自開館以來象徵
決定性、作品意義的產製與圍繞它
權利、產權、處理程序等。作品
價值的成長歷史。於是展覽形同一
的各式文字生產的關係立刻浮現。
躺在出入管制的倉庫中時,裝箱
個增值的機器,參訪者成為展覽真
●意義與知識文化的生產
包裹雖伴隨大量的文件卻並不可
正的生產者,製造出關鍵的附加價
當藝術作品意義的產製並不單侷
視見。而當作品被取出,在半公
值。
限於作品的製作生產,而是所有圍
共空間的展覽空間中公開展示,
●需要敘事啟動的弱美感經驗
繞作品的文字論述生產,如:新聞
一次一次在不同的展演中被「啟
當作品不再是有形物件,而是
稿、邀請函、文宣、覽傳、目錄、
動」與「表演」,並製造意義與
知識、言說、社會關係或事件等,
解說、評論、座談、報導等,他們
經驗。而作品的這兩個時刻,這
作品不可能單獨存在,而是需要受
影響作品的接收、意義的產生,同
兩個不同的存在狀態卻在「無展
眾的「使用」互動,意義才得以
樣參與作品的建構,如同作品的一
覽美術館」資料庫館藏的虛擬網
順利產出;沒有受眾主體的「使
部分。於是,作品意義的產製絕不
絡展覽中同時發生,出入管制的
用」,作品完全無法成立。在此同
光是藝術家,而是所有藝術圈內人
倉庫,成為無牆的複合功能展
時,也可以發現作品的敘事導向,
的共同工作,他們都是文化知識生
間。
它需要足夠時間使受眾能夠產生
產者。這同時映射出藝術作品生產
一般伴隨館藏的這些大量文
美感經驗。「無展覽美術館」的
的社會性環節,它必須要被公開、
件,使物品得以成為藝術品,並
收藏中不論是安迪.沃荷著名的
討論,否則無法製造意義的加值。
使它得以以藝術品作用與現身。
〈睡〉、謝德慶的〈一年行為計畫
如同當下符號資本主義的前導,
作品如同這些訊息的集合體,每
(無藝術)〉,或毛瑞茲奧.卡特
藝廊總是非常小心控制任何關於作
次展出都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在
蘭(Maurizio Cattelan)和一群全球
品的文字生產,因為他們非常了解
不同的情境及語境中啟動。而在
雙年展的一線藝術家,一塊在牙買
這對作品市場售價的影響,控制、
「無展覽美術館」的館藏中,這
加度假的偽雙年展計畫6th Caribbean
管理意義賦予的過程是當下絕對關
些作品本身就不以物質性物件存
Biennal,都是極為依賴時間敘事的
鍵的工作。過去藝術家大部分的工
在,只能以文件的形式現身,於
行為導向作品。
作是手工製造者,在認知經濟的當
是它的館藏展出就比龐畢度中心
如看著睡覺的單調影片,空無一
下,他大部分的工作也轉型為製造
的「空,回顧展」還更為是藝術
物同時是激烈挑釁的行為,也是與
意義、製造社會關係、製造形象和
文件的集合,虛擬的展間比空無
生活毫無界線的無聊,作品經驗與
行銷管理。而除了藝術家身分的飄
一物的展覽「空間」還更完全沒
其意義的強弱,全然是兩回事。如
移,藝術圈權力中心由早先藝評移
有身體經驗,十足是藝術作品的
2012年在卡塞爾文件展中,萊恩.
挪至策展人,當中極大原因亦是因
虛擬資料庫,美術館在此成為大
甘德(Ryan Gander)展出的那一陣
為他直接介入作品意義產製的前製
量資料的服務提供者,等待被參
風,雖是空無一物的展覽空間,強
作階段,而藝術家更形同服務提供
訪者「使用」閱覽,資料等待被
烈的體感經驗是完全不需要文字言
者,不斷提供可承載賦予意義、可
讀取和轉換為螢幕上的文字和影
說啟動的。反觀「無展覽美術館」
供展示的新作品。
像,製造受眾個人化的參訪經
的另一個參照點,龐畢度中心2009
●資料庫館藏的表演性
驗。
年展出的「空,回顧展」,展出自
最後,讓我們回到「無展覽美術 2015.12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