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識的能量佔領美術館

Page 1

用知識的能量佔領美術館 赫西宏於東京宮展出〈永恆的火焰〉 撰文/詹育杰

瑞士籍藝術家湯瑪斯.赫西

展,他在當地土耳其移民社區展

紀念館,呈現正在思考中的哲學

宏(Thomas Hirschhorn)定居巴

出〈巴岱伊紀念館〉,並在2011

思緒,十年前的〈24小時傅柯〉

黎近郊移民眾多的歐柏維里耶,

年代表祖國瑞士在威尼斯雙年展

就已用傅柯的思想短暫「佔領」

2004年他的〈亞比諾危岌的美術

中展出〈抵抗的結晶〉。多年來

過巴黎的東京宮(在剛好24小時

館〉在當地國宅與居民一同搭建

在各大國際展覽,他以高能量臨

內,馬拉松式不間斷地,作家和

簡陋的臨時空間展出龐畢度中心

時手工拼貼風格(座右銘「要能

哲學家圍繞傅柯的現場座談和各

剪貼、標語、簡易Lo-Fi雕塑等,

的一批館藏。2002年卡塞爾文件

量,不要質感」)的各大哲學家

式文件展示,令觀眾宛如置身

途中漸漸發現不同空間區塊皆

的包括藝術家自己(如同波依斯

個動態的、不停歇的思考活動,

傅柯運作的大腦中)。十年後回

有鮮明的「功能」等待被「使

在1972年的卡塞爾文件展中,無

這正是標題「永恆的火焰」的由

到這已擴建為歐洲最大的當代藝

用」:吧台提供廉價的酒水、

時無刻出現在展覽現場,人們隨

來。他說明這火焰亦是藝術與哲

術展演空間,他邀請兩百位講者

引人駐足閒話家常;工作坊隨時

時可以與他攀談)、詩人喬瑟

學間,分享共同經驗的友誼,一

論壇區的座談活動和不斷燃燒的火焰

自主動手工作坊

284

吧台區提供廉價的酒水小食,讓觀眾自在的討論與留連。

在場和製作生產原則,每天到場

這不是一個互動的展覽,而是一

與所有免費入場的觀眾在兩個月

提供解放創造力的機會,四處閒

夫(Manuel Joseph)、哲學家史

同面對超越我們的巨大不可知;

的時間內,一同呈現〈永恆的火

置大塊保利龍等人大展身手,遍

坦威格(Marcus Steinweg)(他們

他的工作就在給予這個友誼一個

焰〉。

地都是大大小小的碎削如同遊樂

三人是多次合作的老朋友,老鄰

造形:永恆的火焰是活的,不確

一經過黑西裝警衛的東京宮大

場;圖書館區、視聽區、網咖區

居),組織製作紀錄團隊(網

定的,無法保證的,屬於將來

門安檢,映入眼簾的是由回收

都可坐下來,讓人閱讀、上網、

站報刊皆由現場的戰地辦公室

的,岌岌可危的。而不停地產生

輪胎和手繪布條標語構成的裝

看個DVD;兩個論壇空間提供

編輯製作,並提供給現場的觀眾

想法,就如同不斷拿出燃料來燃

置入口,引領觀者步下階梯到

演講討論等活動的平台,座椅圍

取閱),此外當然還有那群固定

燒、來分享。

佔據2000平方公尺,主要用廢輪

成一圈,中間就是那把永不停熄

輪班朗誦的年輕人。不論是否有

赫西宏眾多計畫中這個危急

胎搭起、區隔的空間(這15000

的火。(而空氣中難以忽略的油

現場觀眾,受邀講者的介入也被

的、不確定的、臨時性的狀態

個輪胎,對赫西宏來說是所有街

氣味、廢輪胎橡膠味,也提醒兩

視為是(知識)生產的一部分,

(如在國宅社區中展出龐畢度

頭抗議路障皆使用,普遍平凡無

個贊助機構的鮮明存在。)每

赫西宏首次在作品中不安排節目

中心館藏的〈亞比諾危岌的美術

奇的素材),混雜木料和簡單回

天都有幾位受邀講者:作家、詩

時間表,講者們自行決定介入的

館〉直接由標題點明)就是新自

收家具,四處可見他的招牌素材

人、藝術家、哲學家、教授等到

時間和方式。(筆者認為此決定

由主義經濟下雇傭乃至於生命的

淺棕色廉價膠帶用以固定、連結

現場參與,但刻意不安排固定時

是為了跳脫藝術圈趨於氾濫的類

無保證性所形成的當代「緊急狀

一切、包裹沙發等家具,手寫或

間表,只在現場公布當日到場講

學術座談活動,打破定時定量的

態」。而這個在後福特主義經濟

噴漆的厚紙板標示或標語、混亂

者,並在專屬網站和出版的報刊

的知識文化生產模式和排定檔期

下產生,持續生活在危急性中但

的場面令人立刻聯想到街頭抗議

上逐日記錄活動。此外現場不斷

的藝術展演呈現,不可預期性讓

不構成一個階級的這群人已逐漸

群眾臨時搭建的空間。高掛的大

聽到喇叭傳來人聲,原來是幾個

人必須親自到場「製造」真正的

取代無產階級。原本例外的緊急

布條標語都是未完成的句子,

輪班的年輕人分別坐在幾個角落

偶然巧遇。)赫西宏要在藝術機

狀態成為「風險社會」的常態,

引人在心裡寫完它們。我們漫步

對著麥克風誦讀書籍,旁邊羅列

構內創造公共空間,提供會面、

不斷成長不停求新求變求創新以

在龐大的空間中,四處滿布分

以哲學著作為主的壯觀書單。

對話甚至衝突的空間,可以花時

求生存,而藝術家遊戲即工作的

不清是誰留下的「創作」:圖片

根據赫西宏長久以來建立的:

間停留、去思考的空間。他強調

創意生活也已成為全民全年無休 2014.9 285


書籍朗誦和旁邊以哲學著作為主的朗誦書單

觀眾的作品,簡易Lo-Fi雕塑。

現場四處滿布觀眾的創意

免費提供的電腦和網路

提高生產的模範。(與展覽同

杯、討論、思考、創作、「動

社會功能與使用價值,多於美學

如同群眾在法國大革命中「佔

流市場的經驗可推論,社會運動

過程(包括受邀講者介入和言說

時,法國舞蹈劇場電影等藝文產

手」學習、生產意義。赫西宏

功能與展覽(示)價值。

領」皇宮,在學運中「佔領」街

最有影響的後續作用更在於發現

討論的知識生產過程,也所以記

業正發起大罷工,要求政府持續

策略性地使用日常材質和混亂的

但在今天,藝術家積極參與介

道和議會,〈永恆的火焰〉意義

替代現行(藝術)世界結構的另

錄此過程顯得極為重要),並完

救濟產業內系統性的失業。媒體

場面,而非當代藝術一貫高貴潔

入社會的態度已成為一場真誠的

的產生正在於我們「免費」「進

類方案是可見且可行的,而這更

全自由開放集體展出,如同開放

也大量討論比例大幅攀升的短期

亮的景象,讓人興奮地去遊戲、

遊戲,行動主義已成為藝廊裡

入」美術館,在裡頭暢飲,大談

需要想像力和不怕失敗的實驗精

直接民主讓人自由發表展示個人

雇傭合約和趨於常態的不穩定

去一展身手而不是安靜地保持距

拜物的偶像,的確教育如同經驗

自己的主張和想法,「自由」展

神,或許這正是長期而言藝術最

意見,或像是個釋出部分權利的

性。)而為保有競爭力,終生學

離;如同上個世紀初美國傳奇性

是一個轉變的過程,不過藝術家

出自己的創作,在短時間內充分

能夠在運動中扮演的角色(而不

策展人,形成部分真空狀態的可

習的能力更相形重要。正是在後

的黑山學院,強調實驗、動手

是否正在做經驗的貿易,實則搬

體現群眾的權利, 狂歡地暫時

只是立即性的創意視覺傳達),

能性空間。(展覽還是有東京

福特主義知識經濟的時代背景

做,強調過程、方法,而不是強

演變革的互動虛幻大戲?而且真

「展示」美術館的「公共性」,

也正是當我們觀察赫西宏的提議

宮館方的策展人佛朗薩克〔Julien

下,當我們走入赫西宏的作品時

調內容和有效率、可預期的結

正的觀眾到底是誰?像是近來流

但顯然赫西宏並不藉此抗議或批

如何被群眾使用時所會發現的。

Fronsacq〕負責)此舉實則呼應新

像是走進另類學校。實則可說是

果。赫西宏提供的是一個開放的

行的《獨裁者的進化》,如何演

評機構。真正抗議藝術機構的

同時當不是藝術專家的觀眾成

機構精神,引入或說收編原在體

一個歷史的不同面向,在1990年

可能性,這個巨大的裝置,整個

齣好戲才更是重點?原具抵抗

運動,在佔領華爾街風潮之後也

為赫西宏提議的積極使用者,並

制外的策略(如社會實踐、社群

代漸漸進入主流,在近年來完全

展場空間都是為觀眾設計的舞

傳統、為社群和具體改變服務的

相繼以「快閃」的形式出現在如

集體地貢獻產出以供展示,藝

藝術等)或策展人,以滿足活化

進入機構和論述書寫。)展覽做

台,等待被使用的工具,引導觀

公眾藝術,或重視策略有效性

紐約古根漢及倫敦泰德等幾個大

術作者、作品和觀眾的三元位正

機構體制的需求。一方面,這些

為媒材更勝於它的展示功能,

眾在空間中的行為,引發類似學

的行動主義藝術,這類原是少數

美術館。藝文工作者在街頭公民

同時發生漂移和消失。當藝術經

主流機構迅速吸納互動、對話、

提供觀眾一個共同在場的時空平

習的經驗,觸動個人身上莫名的

藝術家自發的社會實踐,現在進

教育後,重新帶上政治眼鏡回頭

驗與日常生活毫無差別,或成為

開放、合作的形式,並立即體現

台, 讓我們在美術館裡一同舉

轉變。在此顯然藝術(作品)的

入主流藝術論述,進入美術館,

檢視藝術圈的勞動環境、雇傭關

一連串過程,我們再也「看」不

於美術館中大量出現的教學性和

獲得市政府補助後,都像是自廢

係、權力結構、資源分配等根

見或辨識作品的存在。生產出的

參與性活動,但其核心價值卻無

武功。在保全的美術館內,藝術

本結構問題。(或例如2013年威

是無形的知識文化和無以計數的

太大改變。另一方面以樂觀的新

出版的日報供觀眾翻閱

286

(作品)的使用性和社會功能性

尼斯台灣館爭議的大量各式討

活動,是設計過的經驗行為和生

機構批評角度而言,再也沒有體

皆落入概念上的操作,被主流機

論。)我們很快會發現藝術圈內

活態度。而當藝術作品消失不可

制內外絕對二分的區別,進步的

構收編做可供消費的良心商品。

部的結構問題與外部大環境是相

辨識,也就自然沒有觀眾,更何

藝術機構內建自我批評機制,

當赫西宏把街頭運動場景搬進美

同的,也就是佔領華爾街運動最

況每個人都成為參與或使用者;

且以策展的角度進(介)入體制

術館,我們先是被觸目所及的混

成功傳達的1%對99%的問題,

我們一同積極參與使用赫西宏的

內引爆改變在相當程度上是可行

亂場面震懾,再來要不是興奮地

藝術(投資)市場呼應出的正是

提議,每個人都成為作者,如同

的,美術館是可能進化、打掉重

參與遊戲或討論,要不就像沒有

財富分配不均、社會系統性不公

群眾外包聚集個體力量,共同生

建的。而正如赫西宏在東京宮裡

時間久留的遊客,拍照留念後點

義的問題。而除非能延續運動的

產意義和創造價值。某程度上赫

點的這把岌岌可危的、可能會熄

杯啤酒和熱狗,我們實則很難完

根本精神和議題討論,其他任何

西宏的角色更像是工作內容複雜

滅的火,要改變要前進,絕對需

全拒絕參與,就算是對當代藝術

的挪用或再現都很難不落入收編

的策展人,在大量溝通協調管理

要繼續共同地添加眾人的知識能

再視而不見的鄰居也會進來免費

運動的批評。從歷史上藝術家走

組織的工作之下,他邀請所有觀

量才能不斷燃燒下去。

上網。

過1960、1970年代革命後拒絕主

眾現場集體創作,呈現創作工作 2014.9 28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