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校訓、校旗、校徽、校歌、吉祥物________________5
領航篇________________11 邁向全球著名大學
沿革篇________________19 傳薪一甲子,師鐸九州揚
發展篇________________31 一、校務發展 二、教學卓越
行政篇________________49 董事會 行政單位
課程篇________________73 一、課程規劃 二、品保機制 三、教學成效 四、成果導向 五、課程特色 六、教學評鑑
教學篇________________87 管理學院 資訊學院 傳播學院 法律學院 觀光學院 教育暨應用語文學院 設計學院 社會科學院 健康科技學院 國際學院 共同教育學院 新南向 兩岸暨境外生院
研究篇________________153 競爭型研究計畫 校院級研究中心
交流篇________________161 國際交流 兩岸交流
產學篇________________169 產學合作 企業輔導 推廣教育
活動篇________________183 專科時期 大學時期
實習篇________________193 校內外實習 畢業生就業 社會服務
校區篇________________203 台北校區 基河校區 桃園校區 金門分部 美國分校
資源篇________________231 網路資源 圖書資源
附錄________________241 組織圖(105學年度) 院系所沿革表 歷任一級主管任期表 大事紀要1957-2017年
4
校訓
校訓釋義 銘傳大學之校訓,除奉行國訓「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暨共同校訓「禮 義廉恥」外;自訂校訓,定為「誠樸敬毅」四字。其涵義為: 「誠」乃「誠實不欺」,亦即篤信無訛,表裡如一。 「樸」乃「質樸無華」,亦即樸素率真,不尚虛飾。 「敬」乃「莊敬自強」,亦即舉止端莊,敬事而信。 「毅」乃「剛毅有為」,亦即有進無退,百折不撓。 合而言之,「實事求是,奮鬥到底」。此即銘傳校風主要之特質, 其目的在於培養善良之風氣,俾諸生咸能成德達材,以備他日獻身國家社 會,得呈輝煌之事功。
5
校旗 Ming Chuan Flag
校旗釋義 銘傳大學之校旗為青、白、紅三色,象徵青天白日滿地紅,而基於 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所屬國土廣袤。綴以鷹揚圖 案,代表青年學子翱翔宇內,在教育機會平等憲政體制下,得隨志之所 向,鍛練身心,專精學業,馳效國家,施展抱負。其校譽之騰聞中外,有 以夫!
Symbolism of the Ming Chuan Flag The Ming Chuan flag's three colors of blue, white and red represent the sky, day and rich earth; moreover, they symbolize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of a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all that belongs to the state. As for the ascending eagle pattern, it represents young scholars soaring under equal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for all in a constitutionally governed state. These young scholars are following their aspirations, forging their bodies and minds, focusing on their studies, influencing their nation and unfurling their ambitions. The fame of this school spreads around the nation and the world.
6
校徽 Ming Chuan Emblem
校徽釋義 銘傳大學之校徽,係採鷹揚圖案,首、胸及兩翼青色,腹部為紅色, 襯以銀底,如運轉地球,周圍均鑲銀邊,外緣各綴中、英文「銘傳大學」 字樣。其設計之涵意,似在勗勉青年學子,宜如鷹之威武奮揚,目光敏 銳,振翮高飛,無遠弗屆,盤旋空中,騰聞中外。壯志凌雲,行健自強, 赤忱報國,前程無量。圖案採青、白、紅三色,俾諸生共同戮力咸為三民 主義之先鋒,建設三民主義之新中國。
Symbolism of the Ming Chuan Emblem The Ming Chuan Emblem comprises an ascending eagle, with its head, neck and wings in two blue figures, with a curved red figure at the bottom. The eagle appears on a grey background figure of a revolving globe. This is contained in a white circle with the university's name appearing in Chinese characters at the top and in English at the bottom. The meaning of the design is to encourage young scholars to lift themselves as the eagle does with its mighty wings, to have sharp eyes, to soar high and to not give up even though the journey is far, to spiral in ever wider circles from home outward to all the world. With unremitting efforts to healthily strive for continuous progress and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nation, they may enjoy unlimited potential. The three colors in the design: blue, white and red symbolize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of a democratic republic, a new China.
7
校歌 Ming Chuan Alma Mater 銘 傳 銘 傳 Ming Chuan, Ming Chuan 嘉 名 奕 奕兮 仰 前 賢 Named for our worthy fore-fa-ther. 山林 啟篳路 Hardships o--ver come,
風雨共 仔 肩 Persisting and strong,
艱難締 造 見 貞 堅 Forever de-ve-lo-ping.
挹 潭光 招 嵐 影 Grand campus scenes a-bound,
巍峨 黌 宇 氣象 萬千 Beneath broad can- o - py a - bove. 懋遷 平準 一堂 精 研 Research superb, Teaching first rate; 看 莘莘 學子 敬 業 樂 群 篤 行 崇 樸 All scholars here: a-chieve, pro-gress, il-lu-min-ate 發 揚八德四 維先 Raise up our val-ues, es-teem. 運 拓中 興 繫維 我 校 Our nation thrives, our school as well, 與 國同 庥億兆 年 Thus thriving, now, for-ever-more! 與 國同 庥億兆 年 Thus thriving, now, for-ever-more!
校歌釋義 銘傳大學校歌,由孫云遐作詞,凡九十有三字,由蕭而化作曲。在歌 詞中首先揭示銘傳校名,藉以紀念先賢。次言建校之精神,篳路藍褸,以 啟山林;風雨如晦,戮力同心;創業維艱,備著堅貞。復涉學校之環境, 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廣廈連雲,氣象莊嚴;懋遷平準,商事範疇;教學 相長,精研不倦。諸生奉行「禮義廉恥」四維暨「誠樸敬毅」四訓,作為 教育之準繩,勗勉諸生,共肩中興復國之大任,使銘傳之建校,與國同 在,永垂無疆之庥。
8
吉祥物 Ming Chuan Mascot
吉祥物釋義 這三款表情豐富、造型獨特的靛藍色「鯨魚」造型寶寶,係於2001 年12月由商設系陳建宏同學設計,獲得評審青睞,不但成為銘傳大學的吉 祥物,並同時取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審定,使本校成為國內第一所擁有吉 祥物註冊商標的大學校院。
Ming Chuan Mascot These three varied expressions of a unique indigo whale, were a model designed by Commercial Design student Chen Jian-Hong in December 2001, which won the favor of reviewers. Not only did this become Ming Chuan's mascot, it also became register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e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making Ming Chuan the first domestic university to have a mascot which is a registered trademark.
9
10
11
領航篇
邁向全球著名大學 壹、建構智慧校園 建構智慧校園,邁向全球著名大學,是我們努力的目標。這些年來, 銘傳智慧校園除整建校務資訊管理系統(M I S),完成基礎工程之外,更進 一步著手橫向連接,讓院系所聯繫與相互支援的功能強化,跨院系資訊交 流與創作更加緊密。而無紙張系統的落實推廣,更加速全校e化的腳步。 而推動教師行政化、行政專業化與學習多元化,可打造教學、行政、學習 三位一體,讓銘傳孕育以學習為主體的校園文化。另外Meeting Place的設 置,提供師生交流場地,隨時播放網路電視新聞與節目,更提供院系導覽 與來賓參觀景點,這些都是智慧校園的建設重心。 至於標竿學院結合大企業計畫,則在創造銘傳教育的新優勢。大企 業計畫是落實學生「畢業即就業」的重要一環,因為數位移動時代電商當 紅,大數據分析協助精確決策與行銷。落實7+1的實習課程,讓學生提早
12
了解適應業界最新發展趨勢與社會脈動, 大企業計畫就是推動各系所發展最新的競
貳、繼往開來 再創新猷 在新世紀高等教育激烈競爭中,本校
爭優勢,創造更多的就業特色與機會。 為了慶祝創校60週年,銘傳網路電視
以「全球在地化」的理念與實踐,作為有
台也即將開播,在2016年年底已完成硬
效克服未來種種嚴酷的挑戰。所謂「全球
體建設,台北桃園兩校區的電視牆(12片
在地化」,即是一方面要「全球知識在地
55吋螢幕)已安裝完成,數位典藏系統與
化」,將全球知識體系導入在地化的教育
內容蒐集正同步進行,最重要的還是「策
環境中;另一方面則是要「在地知識全球
展」,這也是展現系院及行政單位各自特
化」,促使在地知識體系在全球知識體系
色的重要平台。此外,為配合手機時代,
中產生影響力。此即所謂「全球為用,在
網路電視台設計APP便利師生從手機上接收
地為體」,它在思維與視野上必須具有全
最新訊息。今年校慶時,同步結合金門分
球化的理念高度,而在行動與實踐上則站
部廣播電台的開播,向全球發送最精彩的
穩在地化的基礎。 全球在地化最具體的實踐,即是藉
啦啦舞比賽實況,與全球校友、各國姊妹 校傳播對銘傳的祝福!
由「三創教育」的落實,體現「知識產業
V R虛擬實境是引領風潮的新趨勢,銘
化/產業知識化」的理念,一方面將產業
傳必須未雨綢繆、與時俱進,讓銘傳學子在
知識落實在課程與創業輔導中;另一方面
遊戲中學習。銘傳推展智慧校園是以實作中
則是將教學與研發所生產的知識,積極尋
心作為核心,對外以景點的提升作為教學特
求導入產業的生產活動中,進而提高產業
色,校內的社群運用、行政效能、創意教
的附加價值及競爭力。正如當代管理大師
室、生活系統、導覽系統、安全系統﹔透過
波特所指出的,高等教育的知識產出和人
APP全面整合教學、研究、資源、管理等資
力素質的培養,是當前產業競爭力重要的
訊系統。為了全面推動智慧校園,學校已成
一環。順著波特的見解,我們也可以說,
立專案小組,由校長擔任召集人,學術副校
藉由教學創新及研究創新而獲得之資源,
長、行政副校長及秘書長擔任副召集人,另
勢足以推動大學總體發展。本校除了掌握
設院召集人及系召集人,執行秘書則由研發
這個變動趨勢外,也正積極朝這個方向實
處處長及資訊網路處處長擔任,行政和教學
踐。
單位全面進行任務編組,透過策略規劃、協
大學經營的維繫與恆久,端視其品牌
調整合、專案審議、資源分配、運作管理、
價值是否繼續為社會所接受,這些可由社
發展期程、績效檢核等方式,快速打造銘傳
會肯定度以及辦學績效等指標加以測度。
智慧校園,以在高等教育創新的時代浪潮
品牌形象固然只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或無形
中,永續發展。
資產,但它對大學經營所具有的價值,在
13
領航篇
於它能為相關主體(校友、學生、家長等)
作為銘傳校務發展的重點(請參見下圖)。希
帶來利益,創造更高的社會評價及預期收
冀藉由這些擘劃與實踐,銘傳大學終能展
益,所以學校品牌價值是學校和社會大眾
現它的品牌價值,讓校友都能受到社會與
相互作用下的結果。本校即是藉由全面品
企業的信任、肯定其創新的能力、端正的
質管理的策略,推動卓越化教學、強化學
品行、正確的價值觀、高超的科技運用能
生競爭力、創新產研永續發展、建立友善
力、與高度的國際觀。
安全校園、塑造國際化大學等五大策略。
本校於2005年開始啟動美國高等教
為達成大學與產業接軌,強調產學合作,
育認證(M S C H E)的歷程,中間歷經資格
使畢業生學用無落差,並以「產學跨領域
審查(2005-2006)、自我評鑑(2006-
整合」作為教育核心,規劃精進卓越的教
2008)、自我研議(2008-2010)三個階
學、重點應用的研究、全面安心的輔導、
段,每個階段都經過M S C H E所委派的訪視
安全友善的校園、國際認證的大學等措施
小組依認證程序與評鑑標準予以嚴格評
銘傳大學黃金十年教育發展藍圖
14
估。經過2000天的準備,本校終於在2010
資源,誰就是最後的贏家。為了因應這波
年11月正式獲得M S C H E美國認證通過。銘
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所有大學都得努力
傳在獲得美國高等教育認證後,可在以下
要將自己蛻變成為掌握「知識經濟」的基
幾個層面獲得可觀的實質效益,包括大幅
地,不僅要強化知識產權的開發,要調整
提升本校畢業生進一步國外進修的便利與
課程與教學的內容,更要加強各種專業人
效率,美籍學生來銘傳大學留學亦可申請
才的培育,同時也要配合發展終身學習的
美國聯邦貸款支援,解決學費問題。而台
機制,而這一切也都應與全球同步進行。
灣高等教育的國際認證從學門認證跨足到
簡單的說,現今的大學,絕不能被動的追
校務認證的範疇,以及國內大學的教學品
逐趨勢,也不能以掌握趨勢為滿足,更要
保機制亦可學習與國際接軌的經驗。
有領先趨勢的視野與胸襟。
為順應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趨勢,銘傳
第二,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數位
很早就展開落實教育國際化的種種作為,
革命正在全面改寫大學的面貌與內涵。從
包括擴大招收外籍生、營造優質雙語環境
校務行政、訊息傳遞、研發操作、資料管
與提升校內教職員國際化程度等教育國際
理、互動學習、遠距教學、績效考評等,
化目標。在擴大招收國際學生方面,2001
無一不流動在四通八達的資訊網路裡。而
年正式成立國際教育交流處,2002年開始
嶄新的數位科技、快速變化的資訊傳輸形
向全球招生,至2017年本校已有來自90餘
式、不斷轉換的師生網際互動平台、社群
國的國際學生,境外生人數超過4000人,
媒體的發展,讓師生得以即時進行有意義
名列全國第一,顯見本校辦理國際教育之
的社群溝通與經驗分享等,這些變化不僅
經驗已然有成。
打破了傳統校園的地理藩籬,改變了學子 傳統的學習型態,更建構了全新數位化社
參、迎接全球化變局挑戰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波助瀾之下,不僅 是台灣的大學,全球所有以「追求卓越」
會的學習形式。簡單的說,今天大學擁有 一批資訊素養堅實的教師,打造一個全面 數位化學習的環境,已經是大學具備競爭 力最起碼條件了。
為己任的大學,為維持永續競爭力,當下
第三,全球化時代最顯著的特徵之
都面臨若干無可迴避的挑戰。這些挑戰有
一,就是國際間的競爭日益加劇。特別是
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國際大環境的衝擊,這
臺灣加入W T O之後,高等教育市場向全
種衝擊也衍生許多全新的課題,這中間幾
球開放已是無可避免。這種趨勢迫使個別
項最值得重視的課題包括:
國家的高等教育體系必須在品質上不斷提
第一,「知識經濟」正快速主導新時
升,才能擁有在亞洲甚至世界的競爭優
代的競爭力,誰掌握了關鍵的技術與人力
勢,這中間最核心的競爭就是人才競爭,
15
領航篇
16
大學不僅要爭取全球一流的學者加入,也
企業應用為目標來重新塑造校園,藉由這
要積極培育最頂尖的專業人才,帶動科技
種產學間的密切互動,使大學校園成為產
產業的研發,才能迎接國際競爭的挑戰。
業界知識管理的基地。
簡單的說,今天大學不只是在與國內的其
除了國際大環境的衝擊外,臺灣社會
它大學競爭,而且是在和全球所有頂尖的
內部也面臨了若干前所未有的結構變化,這
大學競爭。
些變化也對國內的大學經營形成莫大的考
第四,如何具體落實「知識產業化/
驗。大學必須調整以往自居象牙塔的角色,
產業知識化」的理念,勢將成為新世紀所
積極自主發展成為知識經濟的基地,同時主
有大學在展現競爭力上無可迴避的課題。
動促進產學合作,加強技術研發與創新人才
這組理念會在當代受到重視,主要是在全
的培育;第五,隨著高等教育政策鬆綁,大
球化浪潮下,高等教育與產業競爭同步面
學院校數目激增,台灣高等教育普及率不斷
臨嚴峻考驗。一方面隨著社會快速變遷,
創下歷史新高,新世代找不到大學念的情況
高等教育已無法再固守象牙塔的門牆內,
早已不復存在,但相對的學生的素質卻未見
完全無視外在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各類
提高;相反的,卻出現基礎核心能力日漸下
型產業在技術升級、研發創新乃至終端服
滑的現象,其中以學生英文能力在亞洲評比
務上,都面臨知識產權、專利獨占乃至品
不斷倒退即是顯例。這些來自人口、政治、
牌經營的嚴酷競爭。這種雙重考驗讓高等
經濟與社會等非教育因素,讓大學經營的環
教育與產業發展必須擺脫各自本位,建立
境較諸以往任何時候都來的嚴峻。連同先前
一種準夥伴的關係。就「產業知識化」而
所提的國際大環境因素衝擊一併檢視,今天
言,在全球化浪潮的侵襲下,所有產業最
大學的經營與競爭,其實是處在多面作戰的
大的挑戰即是能否藉由創新的機制,將相
處境。
關知識資源轉化為市場價值與產業競爭
這也正是本校為何想要一再透過「全
力,以達到追求轉型、升級與創新突破的
球知識在地化」的理念,來闡釋銘傳大
目標。而大學能否相應的藉由「知識產業
學推動國際化及尋求M S C H E美國認證的原
化」的自我定位,積極的透過課程規劃、
因。一方面,銘傳藉由長年國際化經營的
教學設計乃至創新研發,自我調整為具備
基礎,水到渠成取得跨國的國際認證,成
知識產能的基地。將各類型專業知識的取
為與全球頂尖大學同步競爭的美國認證大
得與擁有,視為產業去經營;將專技知識
學;另一方面銘傳也從不忽視既有的優良
的應用,視為產業活動去管理。簡單的
傳統,堅持60年的創校理念,正如「人
說,今日的大學必須自我調整體質,轉化
之兒女,己之兒女」,同時要求所有老師
為可以將知識加工為生產資源的平臺,同
必須「既為經師,亦為人師」等,永遠都
時與相關企業尋求連結,以專業知識轉換
不會在學校創新與調整過程中被輕忽;相
反的,隨著時代步伐的推進,銘傳一直在
達6000多萬元,就是落實教育機會均等的
體制與管理上改革維新,但我們對若干固
理想,此種胸襟正是創辦人及全校教育工
有的傳承仍然珍惜,甚至比以往還要更加
作者「教育大愛」的無私表現。
強調。換言之,銘傳創校迄今的許多優良
哈佛大學強調博雅教育,落實大學
傳統,不僅沒有隨著國際化進程而有所流
學術、教學與學習的責任,恰與本校強調
失,反而更加發揚光大。因為在銘傳所謂
理論與實務兼重的全人教育相符合,尤其
「全球化」與「在地化」,從來不是對立
本校前程規劃處、重視學生學習、生活及
的概念,而是相互交融、相映爭輝的一組
就業輔導,更是前瞻的作法。至於哈佛大
「雙贏」概念。邁向全球著名大學則是我
學強調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性,重視
們接下來努力的目標。
終身學習,以及習得開創未來的教育,則 與本校培育服務國家和國際社會,且具責
肆、邁向全球著名大學 迄今已有381年歷史的哈佛大學, 2007年出現了第一位女校長傅思特
任感、高品德、團隊精神,以及全球視野 的專業人才教育相符合。本校設立國際學 院,營造國際化的教育環境,提升學生英 語能力等,都是我們堅持的方向。
(D r e w G. F a u s t),她在就職發表了一篇
全球化的高等教育競爭中,哈佛大學
題為「U n l e a s h i n g O u r M o s t A m b i t i o u s
的辦學績效、聲望及學術上的成就在全球
I m a g i n i n g s」(鬆解我們最具企圖心的幻
居牛耳地位。銘傳大學相較於哈佛大學雖
想)演說,這篇以國際化高等教育發展趨
然創校迄今只有60年的歷史,但在創辦人
勢,以及哈佛前瞻政策的重要演說。其內容
所建立的優良傳統學風,以及追求卓越的
意義深遠,且與本校辦學理念諸多雷同,其
崇高理想中,我們樂見銘傳的辦學宗旨、
中重點可歸納為四大項:一、強調高等教育
目標與人才培育的方向,幾乎與哈佛大學
創新發展的重要性;二、落實大學學術、教
F a u s t校長的治校理念完全相同。顯示本
學與學習的責任;三、建構一個不分貧富、
校辦學的大政策、大方針,符合國際一流
身世背景、或其他偶發狀況的國家精英人才
大學的發展願景。如何眾志成城,急起直
體制,並實施博雅教育;四、重視終身學
追,則是銘傳人必須戮力以赴之責。我和
習,以及習得開創未來的教育。
所有銘傳人一樣,都以身為銘傳一份子為
F a u s t校長希望哈佛能建構一個不分貧
榮,所有學校過去的成就,都是大家一起
富、身世背景、或其他偶發狀況的國家精
努力所獲得,因此大家仍要繼續努力,為
英人才體制,與本校創辦人「人之兒女,
銘傳下一個甲子再創顛峰,讓我們依照銘
己之兒女」的創校理念完全吻合,從本校
傳黃金再十年的教育發展藍圖繼續邁步向
協助學生就學的獎助學金及工讀金1年就高
前。
17
18
19
沿革篇
傳薪一甲子,師鐸九州揚 二度創校,方奠基業 本校原名「銘傳女子商業專科學校」,為我國最早由個人設立的女 子商業最高學府,係包德明博士與李應兆博士所共同創辦。創辦人等鑒於 我國過去對青年教育之失敗;且國家經濟發展落後,亟需培植商業專業人 才,並為提升女子教育水準,乃於1956年底申請設立女子商業大學,但 限於當時法令限制,在1957年3月25日奉教育部令准籌設專科學校,遂定 是日為本校校慶日。初擇定台北市圓山南麓為校址,陸續興建校舍,大 量添置圖書設備等教學器材。1957年9月,本校董事會奉教育部令准予備 案,由許世英先生任董事長。隨即召開董事會,遴聘包創辦人為校長,並 羅致一流專業師資來校任教。公告招生之後,在八百名考生中,擇優錄 取三百名,為第一屆新生,並於10月1日開學上課,是為本校創立之始。 1958、1959年各招新生210名、240名。至1959年9月董事會奉准立案、 1960年2月1日學校奉准立案時,學生已有六百多人,可謂規模初奠。詎 知1961年秋,奉政府令因位處要塞需遷讓校址。幾經波折,至翌年春, 購置士林福林路(今台北市中山北路5段250號)山坡地約2萬坪為新校址, 背倚圓山,面臨基隆河,地勢雄偉,風景優美,7月奠基興建,1963年2 月第一期校舍工程完工,遂遷入新校舍上課。5年半中,絃歌雖未中輟,
▲圓山時校慶校長切蛋糕
20
▲圓山時校慶大會後校長與師生歡呼
▲創辦人包德明博士、李應兆博士
但兩次覓地興建校舍,等同二度創校,創
右側為私人土地,地價要求太高,本校無
辦人等因而歷盡艱辛,方奠定基業。
力承購,左側有自來水廠的大儲水庫,無 法遷移。創辦人等乃向校外尋找校地,於
發展迅速,育才有成
1967年將自購之桃園縣龜山鄉購買新路坑 段及幸福段山坡地6萬坪(即德明路5號)轉
本校初設三年制日間部銀行保險、會
贈學校,並登記為學校用地,再報部請准
計統計、國際貿易及企業管理4科。1960
改院,又以校地未在學校附近而未准,本
年參加大專聯招,並增設商業文書科。
校亦暫時不再申請。到1989年秋,教育部
1963年增辦夜間部,分設銀行保險、會計
突然函知全台9所公私立三專籌備改院,至
統計、國際貿易及企業管理4科。1964年
1990年7月,本校經25年籌備改院,終告功
日間部增設商業數學科,夜間部增設商業
成。
文書科,並增辦五年制專科,分設銀行保
從1966年起,本校因時應勢發展相當
險、會計統計、企業管理及商業文書4科。
順利,增設學科有商業設計、觀光事業、
到1964年秋,本校由三年制日間部增加五
電子資料處理、大眾傳播等4科,而且到改
年制及夜間部成為3部,並由開始招生時的
院前,全校已有10科、192班、11,000在
4科增至6科,在校學生亦由300人增加到
校生,至1994年五專最後一屆畢業止,已
1,400人。於是與實踐家政專校、世界新聞
培育三專日間部33,224人,夜間部10,620
專校同時向教育部申請改院,於1965年1月
人,五專13,078人,合計畢業生56,922
核准3校籌備改制學院。本校乃積極籌備,
人。可謂步步求進,育才有成。
添購圖書設備,增聘副教授、教授,在 1965年底報部。1966年初教育部派2位督 學來校視察,對本校辦學認真嚴謹,管教 嚴格,學生守規好學,且重視英語教學, 除商文科(近於英文科)外,各科自入學至畢 業都有英語訓練及英語會話,均表稱許, 但認為校地較小,不合改院條件。不久教 育部亦以校地不足,需增購校地示復。 早年由圓山至泰北中學的福山地區 為保護區,不能建築高樓大廈,由於本校 兩位創辦人,以教育報國而辦學,乃蒙層 峰特准興建校舍。如今欲擴展校地,學校 ▲創校時圓山南麓校景
21
沿革篇
新闢校區,跨足桃園
22
成,故台北校區之整建與桃園校區之興建 必須同時並行。
由於本校一向以嚴管勤教為教育政
1991年至1996年,台北校區依次增設
策,學生在校既學有所獲,畢業後乃能學
金融管理系(1996年改財務金融系所)、經濟
以致用,且富敬業樂群精神,畢業生就業
系(1996年與統計系同遷桃園)、銀保系改
率幾乎高達百分之百,校風良好,蜚聲國
名保險系、管理科學研究所(1996年增加博
內外,教育部乃於1990年7月16日在九所公
士班)、應用英語系(1995年遷桃園)、法律
私立三專中首先核准升格為「銘傳管理學
系、傳播管理研究所、國際企業研究所。
院」,且為因應兩性平權時代潮流所趨,
此外,台北校區1992年增設夜間部,有國
改為男女兼收。第一年招收國際貿易、資
貿、會計、觀光、大傳、統計5系(1993年增
訊管理、會計、銀行保險、企業管理、商
加企管、商設、經濟3系),至1997年改大後
業設計、觀光事業、大眾傳播、統計等9學
改日間第2部,夜間部停止招生。1995年各
系,但新生人數僅限招一千人。
三專改制學院學校,試辦三專畢業生在職進
本校改院時,教育部已允許大學校
修班,利用夜晚上課,修習及格60學分,
院可在其他縣市設立分部,本校乃規劃開
授予學士學位,本校設資管、企管、觀光、
發桃園龜山校地,興建校舍,成立桃園校
財金、應英5學系(1999年併入二技在職專
區。直至1994年2月,第一期校舍始告落
班)。1996年設二技在職夜間進修專班,有
成,首批商業設計系900名學生由台北校區
國企、企管、財金、風保、經濟、資管、應
遷入桃園校區上課。由於校園遼闊又有水
英、應日、大傳等9系,各招生1班,修業3
土保持及環境保護等開發先決條件有待完
年,修及格72學分,授予學士學位。
桃園校區則在1994年增設中文系及室 內設計系(1995年改應用中文系、空間設計 系),1995年增設商品設計系,1996年增 設應用日語系,觀光系由台北遷入桃園, 1997年資管系亦遷至桃園。 至改大前,全校已擁有日間部4個研究 所碩士班、1個博士班、17學系,共133班, 學生7,106人;夜間部12學系,47班,學生 2,168人;全校合計180班,學生9,274人。
23
沿革篇
改名大學,更上層樓
餐旅管理系、數位媒體設計系、都市規劃 與防災系、生物科技系、醫療資訊與管理
本校升格為學院後,承續商專時期的
系、公共事務系所、國際事務所及教育心
教育方針,並以「人之兒女,己之兒女」
理與諮商系、教育研究所、社會與安全管
的襟懷,教育關愛學生,學生均能勤奮向
理學系等。
學,重視品德,畢業生普受各行各業歡 迎,歷年學生就業率均首屈一指,辦學成 果已為社會各界肯定。於1997年夏奉准
24
遠赴離島設校、開班
改名「銘傳大學」。改大後,積極增聘高
1995年金門縣「教育考察團」到校
學歷師資,並有計畫鼓勵專科時已在校任
訪問,希望本校能秉持為國育才的傳統校
教的講師進修博士學位,或以研究著作送
風,到金門設校,以提高金門地區的教育
審提升等級。圖書儀器及教學設備亦快速
水準。包創辦人兼校長一本早年艱困創校
添購,繼20年來資訊化校園後,所有教
精神,乃決心在金門設立分部,為外島民
室都有E化及冷氣設備,且可作校內視訊
眾奉獻一份心力。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
教學、校內外遠距教學。改大後,除少數
在1998年12月28日,獲教育部同意籌設金
學系改名外,系所也快速成長。台北校區
門分部。金門分部位於金沙鎮田墩地段,
改名的的學系有:國貿系改國際企業系、
2012年3月21日正式核准本校成立金門分
保險系改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桃園校區有
部,設立傳播與觀光學院,招收大學部陸
統計系改應用統計資訊系、空間系改建築
生、國際生、台生及僑生,並於2014年3月
系。增設碩士班的學系台北校區有:風險
首度於身為僑鄉的金門設立「海外華裔青
管理與保險系、會計學系、法律系、財金
年技術訓練班」(烘焙科),讓來自金門、台
法律系、科技法律系、廣播電視系、廣告
灣、大陸與國際的年輕人,共聚一堂,相
系、新聞系、數位資訊傳播系等。增設碩
互切磋與學習。此外,本校亦獲教育部同
士班的桃園校區有:經濟系、應用統計資
意,於2004年9月在馬祖設立「公共事務
訊系、應用英語系、應用中文系、應用日
學系碩士在職專班(連江班)」,2006年9月
語系、資訊管理系、資訊傳播工程系、資
起,由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前往馬祖
訊工程系、觀光系、設計管理系、設計創
設班,凡此均足以見證本校為離島地區民
作系、媒體空間設計系。
眾服務的熱忱。
兩校區亦新增學系,台北校區有:
2003年初,本校更將1990年6月由桃
華語文教學系。桃園校區有:電腦與通訊
園成功工商讓售給本校,毗鄰本校桃園校
工程系、電子工程系、休閒遊憩管理系、
區的一棟4層工學大樓教室及體育館,整修
第一屆美國分校研究生畢業典禮
▼
金門分部校舍動土典禮
▼
擴建,於9月開始,供社會科學院的公共事
成立之在地化大學獲得認證。2016年本校
務學系、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社會與安
再度接受美國中部各州高等教育評審會實
全管理學系使用,為桃園校區增添教學、
地訪視,全校教職員生認真投入,終能再
運動及社團活動空間。
次獲得MSCHE為期十年再認證殊榮。 此外,為了能夠將銘傳大學的教育推
國際認證,跨國校區
向國際,讓台灣的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 本校積極籌設美國分校,終於在2012年4月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本校除積極
獲美國密西根州政府同意,並與該州州立
投入國際化教育外,為確保教育品質符合
賽基諾大學進行展業合作(joint venture),教
國際教育發展方向,本校主動參加國際評
育部於2013年7月核准設立,使銘傳大學
鑑。經過5年三階段的評鑑,終於在2010年
美國分校成為台美兩國政府共同核准成立
11月18日獲「美國中部各州校院高等教育
之唯一境外大學。2014年6月23日校長率
評審會」認證,銘傳大學正式成為亞洲第
領學校相關主管與校友於美國分校為新校
一所美國認證大學,不僅是亞洲第一所美
舍進行揭牌儀式,揭開銘傳跨國辦學的新
國認證大學,而且是第一所由非美國背景
里程。首屆銘傳美國分校研究生歷經700多
25
沿革篇
個日子的淬鍊,終於在2016年完成碩士學
學環境。透過「高科技、高感性、高品
業,並順利踏入職場,留美發展,繼續以
質」的教育,把學生培育成為具備國際視
專業實踐夢想,努力迎接人生挑戰。
野、全球競爭力與豐富人文素養的高競爭
另外,本校管理學院自2014年參加
力人才,提供教職員一個溫馨舒適的教育
A A C S B認證以來,目前已進入正式認證階
環境,因為唯有如此,才能幫助銘傳人
段,A A C S B相當肯定銘傳大學在商管教育
實現共同的理想,「持續成長、追求卓
上的表現,我們也期待2017年5月順利通過
越」。在這樣的教育理念與具有特色的教
AACSB認證,成為全台最快不到三年即獲得
學方法營造下,學校的一切教學、行政措
認證的大學。
施都朝向「國際化的教育」、「高深化的 研究」、「科技化的教學」以及「系統化
專業人文並重,理論實務並行 本校是一所專業教育與人文科學並
的輔導」大步邁進。在誠、樸、敬、毅的 純樸校風薰陶下,養成銘傳人優雅的風格 與特質。
重、理論與實務並行的高等學府。素來對 學生的教育秉持著兩個基本精神:一是, 發揚優良的立校傳統,以勤教帶動嚴管,
26
推動十力教育,強化學生職場能力
重視紀律、講求效率,落實理論與實務結
新的世紀在資訊衝擊與數位變革引領
合的教學方法,重視經師與人師並重的師
下,職場環境已然產生劇變,因此培養符
資素養;二是,創造先進的教育模式,採
合大趨勢變革的優秀人才,已成為近年來
用高科技的教學與管理設備,再透過全面
銘傳大學教育的重心。為了塑造學生因應
品質管理,形成獨樹一幟的教育模式。
新世紀職場挑戰與應對多變環境衝擊的能
本著這樣的教育精神,展現的教育理念
力,銘傳大學特別從德、智、體、群、美
即是「重視品德陶冶」、「理論與實務
五育均衡的傳統教育,延伸擴大為十力教
並重」、「為國家培育高品質的優秀人
育,培植學生擁有多面向的具體能力以克
才」。銘傳不僅重視學生的專業知識,也
服各類職場挑戰。十力就是道德力(德)、
重視學生畢業後的出路。除了課程規劃和
知識力(智)、體能力(體)、群體力(群)、美
現實社會結合外,各系更依據本身教學需
感力(美)等五育,與企劃力、溝通力、國
要,設置了各種工廠、實驗室、數位媒體
際力、科技力、就職力等五項職場基本能
實習教室、各國文化教室、藝術中心、實
力。十力不僅是一種內涵與素養,更是
習旅行社與旅館、廣播電台、電視台、虛
一種可以驗證的具體能力,本校藉由相
擬攝影棚等實習場所,提供學生真實的教
關課程、活動及專業證照來推動十力教
安徽省政府致贈本校劉銘傳銅像
▼
北區9所大學成立優九聯盟記者會
▼
育,各項教育過程與成果均紀錄於學生的 e-portfolio中,隨時可以驗證學生學用合一 的實作能力。 另外,本校為貫徹六十年來重視英語 教學,期望達到教育國際化的理想,從學 校開辦起,一直設置英語教學中心,學生 自入學至畢業每學期每週有1小時英語訓 練、1小時英語會話(以1學分計),會話教師 多由英美語言國家人士擔任;各研究所碩 士班亦安排2年英語文課程。改大後更設國 與傑出校友合影
▼
際學院,分國際事務碩士、國際企業與貿 易、新聞與大眾傳播、時尚創意管理、旅 遊與觀光、資訊科技應用與國際事務與外
綜觀今日之規模及績效,包校長以當初設
交學位學程,招收外籍學生,歷年外籍生
立大學之心願及教育報國使命均已達成,
人數均超過數百人,居台灣各公私立大學
爰於1998年,請辭校長職務,經董事會
前三名。設國際學院的目的,即在促進教
一再懇切慰留,惟以辭意甚堅,始勉予同
育國際化,目前已累計招收90餘國學生,
意,並敦聘為終身名譽校長。董事會旋依
在校國際生人數已超過4,000人,高居全國
本校遴選校長辦法,於同年11月9日遴選李
之冠,確已成為一所國際化的大學。
銓博士繼任校長,經教育部核准自1999年2 月1日起接篆視事迄今。
完成教育報國使命,創辦人功成身退 本校創辦人兼校長包德明博士,於
李銓校長承先啟後,開創銘傳新猷
1957年創建本校時,原擬籌設大學,因受
李銓校長於大學畢業後,負笈赴美,
當年法令限制,乃與其夫婿李應兆博士共
在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校區取得電腦碩士學
同創辦「銘傳女子商業專科學校」,並以
位,進入西屋公司服務多年,表現優異,倍
嚴管勤教、術德兼修、理論與實務並重、
受肯定。在返台出差洽公之際,因目睹當年
科技與人文兼顧為教育方針,以期為國育
包校長和李創辦人治校的辛勞,1977年毅
才,報效國家。創校之初,篳路藍褸、艱
然決然辭卸高薪職位,返國襄佐校務;其夫
難締造,經不懈奮鬥,戮力經營,辦學績
人沈佩蒂女士亦於1979年辭去嬌生公司高
效深受各界肯定與佳評,可謂譽滿中外。
階職務,夫唱婦隨同為銘傳的校務經營奉獻
27
沿革篇
28
心力。李校長襄佐包校長期間,完成美國南
化、國際化之教育宗旨外,亦積極推動
加州大學教育管理博士學位,先後任大眾傳
「全球知識在地化、在地知識全球化」的
播科主任、教務主任、副校長兼教務長16
教育理念,推展創新、創意與創業的三創
年之久。因其為人正直,富同情心,愛護同
實作教育,更以知識產業化;產業知識化
仁,因而全校和衷共處,同感溫馨,獲得全
的產學合作教學方法,推動校園大企業計
體師生的愛戴支持。
畫,達成學院企業化,企業學院化的教學
李校長接任校長以還,除維持本校
方針。經由教師行政化,行政專業化與學
原有的優良傳統外,並以教育國際化、校
習多元化的整合,將教學,行政與學習完
園智慧化、研究高深化、輔導系統化、學
整結合一體,不使教學與行政脫節,而行
習終身化、校區多元化為治校理念,矢志
政與教學也能統整因應學習的需要,充份
弘揚文教,為國育才,並循妥善規劃之藍
做到教育以學生為本位,校園以學習為中
圖,穩定成長,賡續發展,務期建設銘傳
心的施政主軸。尤其面對高科技與網路時
成為一所海內外馳名的國際級大學。
代來臨,培育跨領域與多專長人才成為大
近十多年來,其辦學成績斐然可觀,
學教育的主流,因此銘傳的教學逐步以跨
已獲教育主管當局一再肯定,亦蒙業界領
領域學程與十力教育的核心能力培養做為
袖大量引用畢業生,社會人士亦以子女能
主流課程,科技整合與知識滙流乃成為各
來校就學為榮。李校長身為創辦人之幼
院系學生均需歷練學習的經歷。
子,多年來對學校貢獻,實不負創辦人所
為此,銘傳大學積極打造智慧校園、
重與董事會所期。銘傳本來是由創辦人獨
推廣線上課程與網路電視台,使學生成為
立領導經營的教育事業共同體,現已成為
學習的主體,老師提供高智慧的教育內容
紮根台灣,放眼世界而為社會、為國家,
讓學習更有趣、更方便,徹底打破過去刻
亦為世界培育高級科技、人文及管理人才
板的教育方式。翻轉教室讓師生有更多的
之大熔爐,更無負各方對我校的愛護協助
互動,學習更有成效。同時配合銘傳網路
與熱誠支持。銘傳大學目前設有管理、傳
電視台的開播、V R情境教室的啟用、創
播、設計、資訊、觀光、教育暨應用語
新樹線上教學的登場,開啟未來教育新模
文、健康科技、社會科學、法律、國際學
式。這些教育新法推動實施以來,成效已
院、共同教育學院、新南向暨兩岸及境
然逐步展現。根據世界最具影響力的英國
外生院等12個學院,現有學生人數超過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於2016年9月公布
20,000人。
的全球最佳大學排行、遠見雜誌台灣最佳
近年來李校長除賡續推展一念三化,
大學排行與《C h e e r s》雜誌於2017年2月
即人之兒女、己之兒女;卓越化、專業
甫公布之大學辦學績效調查,銘傳大學均
進入排名,成為私立大學少數進榜的最佳
進入排名,彰顯本校在卓越的教學外,亦
大學。前兩項調查是依據教學、研究、論
擁有優異的研發能力、產學創新實力與國
文引用、國際聲望、產學合作等五大指標
際能見度,證明銘傳大學「以教學為主,
進行評比,被認為是最具影響力的全球
研究為輔,邁向國際化綜合大學」的辦學
與台灣大學,而大學辦學績效調查則是
目標已在實踐。而正走向60歲的銘傳大
《C h e e r s》雜誌邀請全國151所大學校長
學,即將邁入新的一甲子,李校長與全校
進行互評,選出心目中辦學績效最好的學
師生、校友更持續努力,提昇教育品質,
校,銘傳也進入台灣辦學最佳大學。
務使銘傳大學成為日不落校的全球著名大
從全球最佳大學與全國辦學績優大學
學。
29
30
31
發展篇
一、校務發展 校務研究展望 本校於104學年度即已推行校務研究,為落實推動校務研究的運作, 2015年8月成立「校務研究辦公室」為專責推動單位,並以「推動雲端校 務分析,促進學生學習成效」為目標,在招生、學生學習成果及畢業生調 查的研究分析上,確實從巨量數據資料中,挖掘出校務精進的方向,並將 分析結果具體鏈結回饋到校務策略應用。 為落實校務研究分析與校務應用與資源配置的整合,本校以時間序 列為基底,完整紀錄從招生入學、學生在學學習到離校的各項議題分析, 並採行P D C A的品管循環流程,從初始的課程設計與規劃,正式及非正式 課程的教學與輔導,到各層級的學習成果檢核,乃至於最後的學習成果彙 整、反思及再回饋,各階段作業皆已全面系統化,以利數據的蒐集。是 故,系統保存之龐大寶貴資訊,足以因應在學生學習成效分析上各面向之 議題,並應用分析結果,具體回饋予學生、教師、系、所、院與校等,作 為校務管理策略調整之參考依據,滾動式地有效調置校務資源的投入,以 提升校務之發展。 本校依照招生入學、教學品保、學習輔導、離校畢業,以及教師升等 制度等面向的研究分析,以擬定有效的校務資源分配策略,將學校的校務 資源,包括人力、物力以及財力,有系統、有效率地投入招生事務、學生 學習成效的提升、個別化輔導的措施、提高留校率與畢業率,以及強化教 師升等制度。全校的學院、學系、處、室、中心可以集中力量於特定的招 生、學習成效及畢業成果等重大議題的研究,分析結果由下至上的回饋於 校務發展應用。 未來,本校將透過組織運作、專業人力資源與校務研究機制,針對招 生、畢業生流向、學生學習成效評估及提升機制,擬定執行計畫並提出配 套措施,建立以資料為導向、證據為本的決策模式,並以滾動式的校務分 析,應用於校務資源配置,以達提升學生學習與成就、教學品質保證與改 善,以及永續經營與績效責任之辦學承諾。
32
銘傳大學管考機制
MIS系統第一期整合功能
管考機制 本校為完善落實管考機制及配合美國國際認證需求,於2009年6月於行政會議中通過 「全校評量計畫」並公告實施,全校評量計畫中完整說明全校評量機制之建立目的、階段 任務、組織結構及機制建立之重要原則與內涵等。 在推動全校評量工作的過程中,亟需有一能統籌、彙整全校評量機制運作之校內單 位,因此本校於研發處下設「研究暨評量組」,投入專職人力與資源,推動全校評量機 制,執行機構研究與評量任務;重要職責包括以下項目: 一、評量知能教育訓練:規劃與推動全校人員之評量工作坊與研習。 二、協助評量工作之推動 三、彙整機構評量報告 四、建立機構研究與評量網站 五、提供機構評量之專業諮詢與協助 六、公告、協調及其他評量相關工作 此外,本校更於2015年8月成立「校務研究辦公室」,由校長擔任主任,學術副校長擔 任執行秘書,專責督導各項前瞻性校務研究議題之推動,並據以制訂決策及配套措施。 為有效檢視、追蹤管考執行成效,本校以P D C A管理循環模式,落實管考機制之推動。 此外,藉由每週一召開行政會議,全面參與管理,檢視過程與成果,作為修正校務發展方向 及策略之依據。本校管考機制包含「由上而下之管考過程」及「由下而上之評量過程」兩部 分,如上圖所示。「由上而下之管考過程」是藉由擬訂合理明確之管控指標(量化暨質化指 標)及3年預估值,定期檢視、追蹤管考各項量化暨質化指標之達成率,並透過檢視各項K P I 指標與全校重要評量報告分析結果,瞭解並強化執行成效;而「由下而上之評量過程」旨在 形塑評量文化,藉由各單位評量報告的分析檢討,訂定改善策略,落實策略的執行,提升各 單位之自我檢視與改進能力。執行管考與評量過程更藉由不定期召開校務發展相關委員會, 諮詢校內外委員建議,適度予以調整計畫執行內容,並即時擬定各項因應策略。 104學年度開始,本校新增學院參與103學年度全校重要評量報告審視,透過審視、回 饋、討論,共同擬定有效決策;此外,定期於行政會議中進行校務盤點及教學單位績效指標 成果簡報;以持續精進之管考作為,達到提升與導引校務發展之目標。 此外,為更有系統地整合各層次的資訊,支援管理者管控、決策的活動,於2016年2月 完成包含5大面向27項功能之MIS系統(第一期)之建置,如上圖所示,期能即時進行管控,使 組織運作及決策更具效率。
33
發展篇
二、教學卓越 最近三年卓越計畫成果(2014-2016) 本校秉著「人之兒女,己之兒女」的理念,深刻體認每個銘傳學生 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故2015-2016年教學卓越計畫以「全人教育、學 以致用」為主軸,在此策略下,與全校師生們一同思索如何在更聰明的 「教」,激發更認真「學」,發現與激發師生無限可能。這幾年,本校有 許多傲人的成績,足以證明教學品質的提升,主要成果如下: 2016 「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補助」127件-全國第二名、私校第一名 2016 「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創作獎」榮獲8件-私校第一名 2016 傳播學院與品設系連續二年榮獲教育部課程分流計畫 2016 學生創新創意競賽表現優異:「U-s t a r t」績優團隊獎、新北映像微 電影冠軍、全國花燈競賽優等 2016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全球最佳大學排行榜位列801+名,兩 岸三地排名第65名 2016 本校通過美國大學評鑑(MSCHE)十年再認證 2016 營造學生學習與生活友善優質的環境,榮獲教育部105年「友善校 園卓越獎」,全國大專校院唯一獲獎 2016 連續六年榮獲時報廣告金犢獎「最佳學校」 2016 電通系:RoboCup Japan Open機器人日本公開賽榮獲亞、季軍 2016 境外生占全校20.52%,外籍生、陸生、海青班:全國第一名 2016 應日系獲台灣日本研究學會主辦2016全國大學校院日語即席演講比 賽第2名 2016 廣銷系獲新北市青年政策校園影片「我的青攝時代」競賽優選 2016 品設系獲105學年度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第二屆全國休閒健康 盃旅遊行程設計創意競賽」大專組第一名 2016 法式滾球隊獲中華民國大專專校院105學年度錦標賽三項冠軍 2016 都防系國土減災規劃設計研究中心再次通過金門縣災害防救深耕計 畫審查,獲330萬元第三年產學合作 2016 觀光系獲2016南投觀光首都盃遊程競賽冠軍
34
2016 廣銷系帶偏鄉小孩組營隊及職場體驗,獲台灣LG電子舉辦「第二屆敢夢計畫—希望傳 愛活動」網路票選第一名 2016 餐旅系獲中華兩岸旅遊產學發展協會主辦2016兩岸觀光被青年玩家特色主題遊程規劃 競賽大專組第一名和主題組第二名 2016 電通系在北京獲國際機器人足球聯盟2016FIRA機器人世界盃大賽二金一銀四銅 2016 本校獲教育部推薦為「105年度國家防災日全國大專校院地震避難掩護演練績優學 校」 2016 數媒系獲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華夏文明.薪火相傳」修學旅遊徵文優勝 2016 都防系獲中華城市管理學會「看見、城市」城市經理人微電影創作競賽特優 2016 資傳系獲現代婦女基金會主辦第二屆「Love Is Respect 愛,尊重」影片徵選大專組第 二名 2016 應日系獲2016第33屆日本航空杯日語演講比賽冠軍 2016 數媒系獲工研院協辦「2016搶鮮大賽」Special Topic類「Juiker揪科創意貼圖競賽」冠 軍 2016 國企系劉婉瀅、傳播學院顏瑋永、數媒系劉禹彤獲東森電視、海峽衛視兩岸主辦「青 春最強音 SHOW出好聲音」冠軍 2016 品設系獲台中市政府主辦2016台中盃全國創意大賽設計發明學生組金獎和銀獎 2015 「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補助」144件-全國第三名 2015 「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創作獎」榮獲5件-全國第六名、私校第二名 2015 《Cheers》雜誌「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排名位居私校第八名 2015 師資培育中心連續三年獲教育部精進師資素質計畫 2015 外籍學位生815位、大陸學位生417名、海青班437位-全國第一名 2015 電通系:FIRA世界機器人大賽榮獲2金、4銀、2銅 2015 近十年有6位教授獲全國私立學校十大傑出教師「弘道獎」 2015 畢業生畢業一年後待業率為3.23% (該年20-24歲待業率為12.99%) 2015 品設系獲德國紅點設計優異獎、德國iF設計概念獎 2015 連續四年榮獲時報廣告金犢獎「最佳學校」 2015 連續五年榮獲教育部品德教育特色學校 2015 教育部中長程計畫獎勵近六年每年皆超過一億元 2014 觀光系主任林青蓉榮膺教育部全國傑出通識教師(全國共4位) 2014 「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補助」113件-全國第二名,僅次於台大
35
發展篇
2014 「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創作獎」全國百件榮獲4件-全國第三名 2014 大陸學位生招生就讀人數四年來累積431名(大學部+研究所)-全國第一名 2014 《Cheers》雜誌「2014年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排名私校第六名 2014 《Cheers》最佳大學指南調查,本校畢業生畢業6個月後就業率為全國綜合大學第三 2014 品設系獲德國紅點獎、德國iF設計獎 2014 連續三年榮獲時報廣告金犢獎「最佳學校」 2014 本校學生出國交流人數相較2010年成長125% 2014 外籍學位生750位、海青班362位全國第一名 為全面強化學生就業競爭力,讓學生能夠畢業即就業,且在職場能發揮所長,成為一個 敬業的專業人才,本校2015-2016年教學卓越計畫將以「全人教育、學以致用」為旨,強化 大學教育在認知、技能及情意等三大領域教育目標的均衡發展,以培養學生具備專業知識、 高度技術及正確態度的共通基本職能及專業職能,期望透過教學面向的「鍛造教學成效」子 計畫,課程面向的「活化優質課程」子計畫,學習面向的「強化學以致用」子計畫,以及國 際化面向的「擴展國際教育」子計畫的協同合作,結合銘傳大學14萬校友的豐沛資源,全面 推動校、院、系與企業結盟,讓學校教育能夠具備足夠的產業知能與資源,配合職能融入教 學、產業課程重構、通識引領專業、豐實雲端資源、發展學用課程、擴增自學教室、三創特 色教育、學習123、全面產業接軌、全球實習就業等重點策略的推動,以及全面兩年英文課 程由外籍教師授課的強化,讓學生在畢業前即完成1項跨域學分學程、2個職涯課程進路、3 張專業能力證照,並以企業實習與產業專題的頂石課程(Capstone Course)進行畢業前的學習總 體檢,透過「產學實務接軌」、「職能融入課程」、「三創整合學習」及「全球就學就業」 等四大計畫面向,實現「全人教育、學以致用」的理念,讓本校學生具備國際視野及高度就 業競爭力,期能於畢業後五年內成為產業的中堅幹部,在管理行銷、數位傳媒、資訊應用、 生物科技、設計文創、觀光休憩等產業,為國家社會培育優質的產業實務人才、樂活創新人 才與國際就業人才。
卓越計畫組織架構 為了推動並持續執行教學卓越計畫,本校於2008年度教學卓越計畫起,即設置「教 學卓越計畫委員會」,由校長擔任主任委員、學術副校長、教務長、學務長、研發處長、 財務長、秘書長及各子計畫主持人為當然委員,並敦聘校內外學者專家為諮詢指導委員, 負責擬定教學卓越計畫之發展重點與特色。另外,為有效推動並執行教學卓越計畫,特成
36
本校推動教學卓越計畫之組織架構
「全人教育,學以致用」教學卓越計畫整體概念圖 立「教學卓越計畫辦公室」,下設推動小組、管考小組及稽核小組,負責計畫之推動、管 考與稽核,統合校內的教學單位(各系、所、院),輔導單位(教學暨學習資源中心、前程規 劃處),以及行政單位(教務處、學務處、國際教育交流處),從教學、課程、學習與國際化 等四個面向著手,共同推展教學卓越計畫之各項子計畫,並負責追蹤、檢討、管控計畫之 執行成效,定期向教學卓越委員會及全校師生提出執行報告。在計畫執行過程中,計畫辦 公室亦負責主動收集來自企業、校友、家長、老師、學生、行政人員及海外夥伴等各界的 寶貴建議,並在計畫結束後展示計畫之執行成效。此計畫組織架構順利完成本校2008年至 2014年之教學卓越計畫推動,2015-2016年計畫延續發揮此一組織架構之功能。
37
發展篇
卓越計畫重點特色 一、計畫實施組織架構 為培養學生就業競爭力,讓學校所學能為企業所用,本校2015-2016年度教學卓越計 畫,將在既有基礎上,發揚本校「人之兒女、己之兒女」的教育理念,持續朝「卓越化」、 「專業化」及「國際化」的教育目標,以「全人教育、學以致用」為旨,並以學生能力加值 為主軸,強化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各階段的教育養成,從大一的職涯探索與共同職能養成,到 大二的基礎教育與理論建構,到大三的專業養成及實務融入,到大四的產研專題和實習接 軌,期望透過鍛造教學成效、活化課程分流、強化學以致用、拓展國際教育四大子計畫的協 同合作與有效分工,在學校教師及業界師資的協同合作下,運用結盟企業與畢業校友的產業 支援,重構產業課程,透過優質化的課程分流,搭配豐沛的雲端學習資源,以及強化聽說讀 寫的外語訓練,在職涯探索的協助下,讓學生能夠依照自己的興趣與特質,配合教學助理輔 導及線上數位輔助課程,進行適性化的學習,有效彌補自己的弱點並發揚自己的長才,期能 透過課堂上的正式課程、課外活動的非正式課程、以及校園文化環境的潛在課程,充分發展 學生在認知、技能及情意的各層次能力,並經由產學實務接軌、落實課程分流、學生能力加 值、全球實習就業等策略,引導學生在畢業前完成1項跨域學分學程、2個職涯課程進路、3 張專業能力證照,最後在畢業前,更全面以企業實習與產業專題進行學習總體檢,透過扎實 的學理基礎,結合實務實作經驗,強化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並確保學生所學確實能為所用, 培育出產業實務人才、樂活創新人才與國際就業人才。更期望學生在畢業後五年內,可以順 利成為企業的中堅幹部,並將所知所學回饋母校,讓本校教學能持續精進卓越。本校除致力 培育銘傳學生外,亦將透過區域資源分享,輔導金門區域內學校,運用數位學習平台,進行 教學資源分享,並與高中結盟合作,協助高中達成「多元(課程)、特色(教學)、均質(學生)」 的優質學習,提升學生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整體學習成效,為國家社會造就更優質的人 才。整體計畫架構與概念如P37圖所示。
二、計畫特色 銘傳大學以「人之兒女,己之兒女」為教育理念,以「卓越化」、「專業化」及「國 際化」為目標,希望培育出產業實務人才、樂活創新人才與國際就業人才。本校是一所重視 教學、發展應用型研究之國際化綜合大學,從畢業生流向調查顯示,大學部畢業生平均約 有15%的學生於畢業後繼續升學,其他85%的學生除服役外,均於畢業後投入就業市場,因 此,培養學生學用合一的能力,讓學生具備高度就業競爭力,實為本校的重要教育方向。
38
教學卓越計畫重點特色 銘傳大學推動教學卓越計畫以來,把每個銘傳學子視為自己的兒女,希望提供銘傳學 子最好的教育,期待銘傳學子在畢業後有較佳的社會新起點。因此,配合歷年計畫的推動, 已經在基礎面的教學環境與軟硬體資源上有完備的建置,配合後續制度面的推動設置,在教 師、課程、學生,以及國際化面向已有完整的設計規劃。整體來說,在大學教育的供給面上 已有良善的基礎,因而順利通過美國大學認證,成為亞洲第一所美國認證大學。銘傳大學建 構了全球排名第五的雲端數位學習平台,學生在校期間獲科技部大專學生參與研究計畫補助 全國排名第二(私校第一),學生畢業六個月後的全職工作比率為全國綜合大學第三,再再證 明銘傳大學致力推動教學卓越的用心已經獲致初步成果。為培養學生全面就業競爭力,讓學 校所學能為企業所用,銘傳大學2015-2016年教學卓越計畫,在既有基礎上,發揚本校「人 之兒女、己之兒女」的教育理念,持續朝「卓越化」、「專業化」及「國際化」的教育目 標,以「全人教育、學以致用」為旨,並以職能融入為主軸,致力於「鍛造教學成效」、 「活化課程分流」、「強化學以致用」、「擴展國際教育」等四大目標的精進。 為持續推動發展教學卓越計畫,秉持著好還要更好的「卓越化」目標、行行出狀元的 「專業化」目標,以及具備全球視野的「國際化」目標,在2015-2016年的教學卓越計畫, 充分運用既有的基礎,以加值學生能力為主軸,從過往強調優化大學教育的供給面,轉而更 關注學生學習的接受面,讓學生從肯學習,到能學習,再到愛學習,期望學生在大學的學習 各階段,從大一的職涯探索與共同職能的培養,到大二的基礎教育與理論建構,再到大三的 專業養成及實務融入,以及最後大四的產研專題和實習接軌,都能夠接受到最優質的教育與 輔導,因此本計畫將推動大一全面實施職涯探索,讓學生能即早了解自己的職涯面向,即早 規劃自己的學習;再者,透過各種教學獎勵機制,包含教學優良教師獎勵、教師多元升等制 度等,有效激勵教師投入教學,配合產業課程重構的推動,以及課程分流的實施,確保學生 在課堂所學,必能在職場所用,結合豐沛的雲端數位學習資源,讓學生可以隨時隨處進行自 我補救學習,不再因錯失一堂課而產生學習障礙。同時,本計畫將鼓勵學生組成學習群體, 運用同儕學習力量,激發自己和同儕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過程中學習表現優異及學習進 步顯著之個人及群體,將擴大給予獎勵與表揚。另外,針對學習發生障礙的學生,本校將實 施全程學習預警機制,由班級導師定期主動給予關懷,搭配定期在課程上的形成性評量,以
39
發展篇
及課程教學助理的課後輔導,配合同儕學習群體的陪伴,讓學習有障礙的學生,能即早發現 並即早輔導,能快速步入學習軌道。此外,本校將持續推動在校四年的英語教育,除傳統的 讀、寫能力外,更將強化聽、說能力,透過每學期聽、說、讀、寫能力的考試測驗,配合本 校外籍師生數量的優勢,讓學生在校園中即能體驗地球村的文化,培養學生國際移動的基礎 語文能力。最後,畢業之前將全面運用頂石課程(capstone course)的推動,透過學生實作畢業 產研專題和參與企業見習實習活動,讓學生在實作和操作過程中,自我整合運用所學,驗證 所學,期望能發現自我不足後,懂得利用各類各式學習資源,自我補強不足,讓自己在社會 新鮮人的起跑點上,有好的開始,畢業後能在職場上有好的成果。 為確保本計畫以加值學生能力為主軸的規劃能有效實施,並產生優質成果,推動全面 性的評量與檢核回饋機制,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適時檢視學習成效,調整學習腳步, 讓自己更具有競爭力。在新生入學時,全面實施新生職涯探索及語文能力測驗,讓學生更 加了解自我,且可預先擬訂職涯學習方向,訂定學習加值的基礎。此外,為有效實現全程 學習預警,各必選修課程將全面定期實施形成性評量,能即早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即早 進行補救輔導,讓學生的學習不再只是期末考前一兩天的熬夜。再者,為確保學生基本能 力的養成,訂定有基本能力畢業門檻,包含中文、英文、資訊、運動、服務學習等共同基 本能力,以及各學系所訂定之專業基本能力,學生必須達到這些基本能力的檢定標準始得 畢業,藉此確保學生在畢業時具有最基本的共同能力。為讓學生有明確的成果指標,學校 訂定學習123的成果檢核指標,經學系積極推動學生在畢業之前,完成1個跨領域學分學 程,完成2個職涯課程地圖進路,取得3張專業證照,透過學生達成情況的完成度,學校得 以定期檢核各學系學生在追求學習卓越的具體成效,並即時實施檢討改善策略,務求學生 在學校能學有所獲,畢業後更能發揮所學於職場,讓學生具備高度就業競爭力,達成本計 畫「全人教育、學以致用」的目標。 為培養出年輕學生的宏觀視野,本計畫由外在國際化環境、整體校園語言、專業能力 提升推動境內外國際移動,建構多元化之國際大學校園氛圍。鼓勵學生強化語言能力及專 業技能,增進海外連繫提供學生境外修業、參與國際志工及國際競賽機會。為落實學生專 業知識與技能,建構學生創新想法及學習國際觀的知識,在推動國際化的基礎上,鼓勵表 現優異的學生,能赴海外見習、實習的計畫,配合國際學習交流計畫及全球姊妹校簽約合 作下,推動全球實習就業,讓學生赴海外進行為期一個月至一年的實習機會,以增加學生 國際視野及全球就業競爭力。 本校2015-2016年教學卓越計畫以「全人教育、學以致用」為旨,分別由「鍛造教學成 效」、「活化課程分流」、「強化學以致用」及「擴展國際教育」等四個子計畫來推動。
40
子計畫一 鍛造教學成效概念圖 這四個子計畫將在總計畫的統合下,期能透過分進合擊,協同合作的方式,有效達成培養 全能學生,達到學以致用之目標。
三、教學卓越計畫結構 子計畫一:鍛造教學成效-產學實務接軌 本子計畫以鼓勵教師投入教學品質的改善,以提升教師教學成效,期望達成「擴充教 學資源」、「發展特色教學」、「鏈結產業教學」及「永續教師發展」等目標。在擴充教 學資源方面,將持續擴大教學輔助資源的建立,深化教學助理的效能,並深入探究已執行 多案的課程重構優秀成果,且加入當前產業訊息,以改善教師教學內容及策略。在發展特 色教學方面,將辦理創新且深入的教師教學知能研習,結合MOOCs引入教學、Moodle線上檢 核及討論等運用數位技術實現創新教學特色,引領教師教學精進,並擴大鼓勵教師參與教 師成長社群,透過同儕學習,提升教師創新教學知能。 在鏈結產業教學面向,將賡續推動最受學生歡迎之產業雙師授課,透過鼓勵教師參與產 業調查及研習,增強教師產學知能,進而帶領學生專題結合產業,邁向產學無縫接軌。在永 續教師發展方面,將推動教師多元升等制度,除原本研究升等外,結合學校特色推動教師教 學及產學升等,鼓勵教師積極投入教學活動,深耕教學,知行合一,並透過教學觀摩互評、 課程評鑑,配合彈性薪資的推動,強化教師教學獎汰。因此,執行鍛造教學成效計畫將達成 產學實務接軌的目標,培育產業實務人才。
41
發展篇
子計畫二 活化優質課程概念圖 子計畫二:活化課程分流-落實課程分流 本子計畫係以整體計畫之課程改進,透過課程結構及內容之改革,達成學用合一;以 「職能融入通識」、「產業進入課程」、「充實雲端學習」及「學習輔導檢測」為目標。在 職能融入通識方面,將致力發展「實務型通識課程」的通識教育整合專業課程與通識課程, 並透過行動導向及問題導向之學習,引導發展學生多元學習,及非正式課程的融入,強化學 生基本素養,並進行通識能力檢核,以有效改善通識課程。在產業進入課程方面,將透過核 心課程、專業課程、實務接軌課程、及產業職場實習課程之四大領域課程進行分流策略,採 實務融合、職場初探、職場體驗及職場實境4個步驟,循序漸進,加值學生職場能量,並透 過「實務型」課程的開設,持續優化教學資源,包含系所特色教室建置,深化證照、實務、
42
子計畫三 強化學以致用概念圖 及軟實力等特色課程,並配合職涯課程地圖,有效引導學生跨域學習並發展職能。 在充實雲端學習方面,將持續擴增本校雲端自學資源,並融合課程分流「實務課程」 的開設,進行實務教材的建置,發展雲端學習社群,擴增數位教材,推動數位課程認證, 且積極推動區域資源分享。在學習輔導檢測方面,持續以P D C A 的過程進行學習檢測外, 將注重課程進行分流後,對於實務型、融合實務型課程之學習檢核,將進一步進行規劃, 找出實務型、融合實務型課程的檢測標準及作法,以期透過有效的檢測,了解實務課程進 行的成效,做為改進的方向。同時在校際間資源整合與分享的方面,將輔導金門區域內學 校,運用數位平台,進行教學資源分享,並與高中聯結合作模式,達成高中「多元(課程)、 特色(教學)、均質(學生)」的多元化優質學習成效。因此,執行活化課程分流計畫將落實課 程分流的目標,培育產業所需專才。 子計畫三:強化學以致用-學生能力加值 本子計畫係負責確保學生學習成效及就業競爭力,以「推展全人教育」、「營造學習 風氣」、「精實人才培育」及「提升就業能力」為目標。在推展全人教育方面,以充分發 展學生潛能及培養完整個體為目標,透過深化服務學習、弘揚優質品德、形塑良好態度等 策略,鼓勵學生參與社團,提升情意知能涵養。在營造學習風氣方面,將透過學生自學社 群的推動,提供優質的自學環境,搭配本校優良的傳統導師制度,以及「形成性」的即時 學習預警與檢核,即早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給予輔導與支援,及提升自主學習精神,強化 學生學習歷程。在精實人才培育方面,將對學生能力做進一步的盤點,藉由UCA N職涯評測 平台、學生英語能力檢定、專業證照的取得等全面了解學生能力,並針對學生能力的不同 給予適切的協助、輔導,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成功能力加值,並且鼓勵學生參與跨領域
43
發展篇
子計畫四 擴展國際教育概念圖 產業專題、專利申請,激發學生創意。在提升就業能力方面,本校相當重視學生學用合一 及實務學習,將從學生入學到畢業,從職涯探索診斷,到發展共同職能、打造專業職能, 再透過校外企業參訪、見習、到全校全面企業實習與企業專題,提升學生就業爭力,並落 實畢業生長期追蹤及就業輔導的機制,持續輔導待業校友就業,讓每位銘傳畢業生都能順 利為國家社會所用。因此,執行強化學以致用計畫將達成學生能力加值的目標,孕育樂活 創新人才。 子計畫四:擴展國際教育-全球就學就業 本子計畫係負責整體計畫之國際化發展,以「國際文化交流」、「深化外語能力」、 「精煉國際專業」及「擴大國際視野」為目標。在國際文化交流方面,在美國大學認證及 3,000位以上境外生的良好環境條件下,將持續辦理跨文化活動,營造國際化校園,擴大本 校國際合作對象,讓銘傳學子具備宏觀的國際視野。在深化外語能力方面,本校所有學生 接受四年英語授課,其中二年由外籍教師授課教學,另外,將持續開設外語輔導課程,舉 辦各類外語競賽,持續鼓勵學生考取外語能力證照,並提升證照品質,推動校內境外生與 國內生共同進行專案或專題,擴大校內學生之合作。在精煉國際專業方面,將持續精進全 英語學程,鼓勵學生考取國際證照,增加跨國就業競爭力。在擴大國際視野方面,鼓勵學 生參與交換、交流與短期海外移地教學,進而參與海外留學,激勵學生參加國際競賽,進 而推動全球實習就業。因此,執行擴展國際教育計畫將達成全球就學就業的目標,讓銘傳 人成為能為國際所用之人才。
44
近五年卓越計畫重要關鍵績效(2012-2016) 關鍵績效 重點績效指標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教學助理輔導課程占總課程比率
38.25%
38.7%
38.82%
35.8%
38.63%
教師帶領學生專題研究與產業結合
30件
146件
176件
214件
241件
雲端教室使用人次
100萬人次
139萬人次
160萬人次
176萬人次
198萬人次
數位平台Moodle平均每日登入人數
3.2萬
3.4萬
3.5萬
3.5萬
3.7萬
校外實習爭取合作廠商
322家
400家
475家
757家
907家
學習輔導改善學生成效
98.33%
97.53%
97.67%
98.30%
98.31%
大專生科技部通過件數
84件
80件
113件
144件
127件
學生證照考取張數
24,135
30,940
38,432
50,314
51,590
美國分校
規劃設立
成立
全球招生
已有第一屆 畢業生
姊妹校
115
128
128
132
142
參與國際競賽人數
43人次
56人次
89人次
95人次
100人次
執行成果摘要 2011-2012年計畫以「成果導向、學用合一」為旨、2013-2014年計畫以「全人教育、 學以致用」為旨,2015-2016年續以執行,以學生為本策動計畫之執行,強化大學教育於認 知、技能及情意等三大領域教育目標均衡發展,培養學生具備專業知識、高度技術及正確 態度的共通職能與專業職能。透過教學面子計畫「鍛造教學成效」、課程面子計畫「活化 課程分流」、學生面子計畫「強化學以致用」以及國際面子計畫「擴展國際教育」等四個 子計畫的協同合作,結合本校14萬校友資源及達907家之企業結盟,提供全校師生充足的資 源輔佐與產業知能,持續強化教師產業知能,積極引進業界專業師資參與規劃學用課程, 不僅推動職能融入教學、產業融入課程17門,更完成職涯課程地圖516份,輔以課堂外之非 正式課程及潛在課程,以及學校基本能力會考和校外專業證照畢業門檻制度的推行,善用 本校既有之國際化優勢,以及畢業前兩年英文課由外籍教師授課。藉由上述策略之推行, 105年本校已有1,204位學生至少完成1個跨域學分學程、達成7,012個職涯課程進路、平均
45
發展篇
每位學生擁有2.9張專業能力證照,為確保每位銘傳畢業學子都能具備高度的共通職能及專 業職能,更全面實施以企業實習與產業專題作為畢業前的學習總體檢,讓同學提早接觸產 業,進而於職場上發揮所長,具備多一分全球就業的競爭力,成為國家社會所用的專業人 才,以達成本計畫「學以致用」的目標。 在本校教學卓越計畫全力推動及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下,2011-2015年間獲致許多成果, 並均有顯著成長,茲列部分項目如下: 重點成效 一、推動專業必修課程和英文小老師制度,提供學生學業輔導服務,加強學生學業能力; 2011年聘用2,391位教學助理,占全校課程35.45%,2012年聘用2,500位教學助理, 占全校課程38.25%,2013年聘用2,731位教學助理,占全校課程38.70%,2014年聘用 2,474位教學助理,占全校課程38.82%,其中超過70%開課於大一及大二課程,103學 年度第二學期共聘用1,166人。 二、透過462家廠商產業調查,強化本校教師掌握市場產業趨勢,追求產業知識化,教師皆 表示參與此活動後,可有效地鞏固對產業實務的認知與能力,將其調查結果融入課程 中,並且願意積極投入,達到產學合一之成效。 三、鼓勵結合產業需求的專題研究和實作,各系教師除執行產業調查外,更帶領學生進入 產業和廠商合作,引導學生依專長領域結合廠商的需求與產業接軌,進行241件學生專 題研究,達到知識產業化。參與此計畫之風保系已聘請中華民國產物保險商業同業公 會祕書長擔任課程諮詢委員,有助於課程之設計。師生也正式與該公會的會員公司訂 產學合作案,參與之學生表示透過參與此計畫可以深入了解產業的動態並對訂定未來 的職涯非常有幫助。 四、數位學習平台Moodle包含雲端教室、自學網站、題庫,提供師生各項數位資源,96學年 度上學期啟用至今,登入人數高達5,176萬人次。Moodle是本校最受師生歡迎的系統, 也成為提升教學成效的利器。 五、精進整合課程地圖,包括共同基本能力、專業核心能力以及學分學程,提高課程地圖 參考性,並依據社會變遷之職涯要求調整職涯及課程的相關性;持續進行課程與職涯 相關性之分析,整合及調整課程地圖。目前已完成職涯地圖516份,不僅增加升學導航 與證照分級,實際導入課程規劃,並結合通識修課建議。 六、從校園日常生活推廣品德教育之扎根,建立學生正面的品格涵養,以MCU HERAT為中 心理念,透過生活教育的指導並舉辦德育校園活動,將品德教育融入校園,營造善良 風氣。各學系共同成立實習暨就業輔導委員會,透過設立健全制度與相應措施,推動
46
學生參與校外實習與企業見習,並有超過90%學系設立畢業門檻,使學生能提早熟悉職 場環境,累積學生就業競爭力,完善在學最後一哩課程。共爭取合作廠商達907家,並 有41.8%學生參與實習。 七、根據高信效度之預警名單,由各單位落實預警制度並針對學生須加強部分提供完善的 輔導措施與學習資源,增進學生學業能力。以學生為出發點的輔導課程,輔導學生其 成效改善達98.31%。 八、透過輔導與獎勵雙軌制度,鼓勵學生參與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提升學生自主學習、 創新思辨、資料整合、團體執行能力,並由指導經驗豐富之教師及有獲獎經驗之學長姐 加以輔導協助,在全校師生整體努力下,2014年通過件數達113件,位居全國第二,蟬 聯私校之冠,2015年通過件數再創新高,達144件,2016年通過件數再創新高,達127 件。 九、透過施行獎勵與輔導措施,激勵學生考取專業證照,並提供學生專業證照分級地圖、 詳細考照資訊並開設輔導課程,提升校園整體考照風氣,使學生在校期間即可提前為 就業做好準備,提升學生就職力,展現未來競爭力。平均每位學生擁有3張證照,充分 展現就業競爭力。 十、加強與國際姐妹校合作,擴大辦理交換學生移地學習與海外實習活動,鼓勵學生至海 外進行課程學習,增加學生國際參與人數。本校發展出多元學生出國研習的獎勵管 道,提供學生更多樣性的國際學習,促使學生在未來就業上更具有國際力和競爭力。 2016年積極締結姊妹校及雙聯學校計142所,增加學生國際交換與交流機會。 十一、除有韓國、蒙古教育中心,更拓展設立美國分校,擴大美國認證大學效益化,增加 學生海外聯繫機會,2016年通過美國MSCHE再認證審核,取得認證最長的十年期認 證。 十二、鼓勵教師海外研習,精進教師專業及語文能力,研習結果投入於課程規劃及實際授 課,回饋於教學之中,另外訂立獎勵、補助辦法,鼓勵教師參與國際會議,後續亦 回饋於教學,協助學生拓展國際視野,教師亦能精進自我知能,全面培養全校性國 際風氣。2013-2016年共計37位教師前往美國、新加坡等地研習外語授課。 十三、鼓勵學生參與國際競賽,培養學生思考、創新、研究多面向能力,並透過參與國際 競賽活動,增廣自身見聞,開拓國際視野。學校亦提供提供專業優質教育環境,啟 發學生潛能參與國際競賽,培育具備國際競爭力。2016年度計有80位學生參與各類 國際競賽,並獲得傲然成績。
47
48
49
行政篇
董事會 本校董事會於1957年9月奉教育部核准備案,首任董事長為許世英先 生,1964年10月許董事長逝世,改選王雲五先生為董事長,1979年9月王 董事長逝世,改選周雍能先生為董事長。1986年3月周董事長逝世,改選 王紹堉先生為董事長迄今。 銘傳大學董事會為學校最高決策機構。董事會之組成依「財團法人銘 傳大學捐助章程」辦理,並依「私立學校法」規定陳報教育部核備。本會 置董事九人,監察人一名;董事長由當屆董事互選,董事會身負學校資產 管理暨校務監督之法律、義務與責任,對外代表學校,對內為最高決策單 位,董事會議以合議制運作,確定校務發展決策及方向。多年來本會均依 大學法、私校法與教育部相關法規及創辦人與董事會教育理念治理本校, 依職權執行任務,各董事尤能同心協力,謀求校務之發展,凡依職權通過 之各項重要決議案,均依法報請教育部核備後由校長全力推動執行。 由於本校董事會本身具有管理與監督的角色,因此於2010年訂定第1 版內部控制制度以健全人事與財務等權責,發展出良善的自我管理機制。 同時符合教育部期許,在大學實施內部控制,提升校務自治的比重。 銘傳大學於2016年4月11-13日,接受美國中部各州高等教育評審會 (Middle States 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 MSCHE)實地訪視,王董 事長、陳耀生董事與沈大川董事親自出席評鑑會議,並協助本校順利通過 美國MSCHE再認證審核,取得該認證最長的十年期認證,再度蟬連全台灣 唯一擁有美國認證的大學,同時也是亞洲第一所通過美國認證的大學。 MSCHE評鑑團卡發諾主席於評鑑時就對本校董事會公開肯定: 就他所知在 台灣的大學並無董事會自評的文化,銘傳董事會卻能創先實行外部評鑑, 代表台灣高等教育管理與MSCHE的標準一致。再者,本校董事會編製董事 會手冊,使董監事均能據以監理校務,對校務發展的制度化,更為重要 的里程碑。因此美國MSCHE評鑑團體對本董事會校務管理,給予極高的評 價。 2016年9月30日舉行第16屆第10次董事會議選舉第17屆董事,共計 選出王紹堉、陳啟明、沈大川、陳耀生、李選士、李綺年、李嵩、溫冰、
50
吳佩華等九位董事。並由王紹堉先生續任董事長,其他董事多為政界耆宿、企管名家,或 為教育專家。本校董事會亦經教育部評定為「組織健全,董事對校務發展甚為熱心」,足 見本校董事會已獲國內外教育機構的認可,由渠等領導銘傳校務當可再創發展榮景。
51
行政篇
銘傳大學董事會歷屆董事名錄
52
第一屆
自成立於設校之初,至1968年8月31日止。董事長許世英先生,董事包德明、李應兆、周 兆棠、于錫來、金克和、應昌期、徐鼐、張志智諸位先生。
第二屆
任期自1968年9月1日起至1971年8月31日止。董事長王雲五先生,常務董事包德明、李應 兆、周雍能三位先生,董事周兆棠、于錫來、應昌期、袁樞真、張志智、金克和、徐鼐諸 位先生。
第三屆
任期自1971年9月1日起至1974年8月31日止。董事長王雲五先生,常務董事包德明、李應 兆、周雍能三位先生,董事周兆棠、于錫來、應昌期、袁樞真、張志智、李林、李綺年諸 位先生。
第四屆
任期自1974年9月1日起至1977年8月31日止。董事長王雲五先生,常務董事包德明、李應 兆、周雍能三位先生,董事于錫來、徐鼐、金克和、應昌期、袁樞真、李林、李綺年諸位 先生。
第五屆
任期自1978年5月28日起至1981年5月27日止。董事長周雍能先生,董事于錫來、應昌 期、袁樞真、金克和、王紹堉、徐鼐、李一之、李達如諸位先生(自本屆起不設常務董 事)。
第六屆
任期自1981年5月28日起至1984年5月27日止。董事長周雍能先生,董事于錫來、應昌 期、袁樞真、金克和、王紹堉、徐鼐、李一之、李達如諸位先生。
第七屆
任期自1984年10月8日起至1987年10月7日止。董事長周雍能先生,董事于錫來、應昌 期、袁樞真、金克和、王紹堉、徐鼐、李一之、李達如、游貴諸位先生。周董事長逝世 後,改選王紹堉先生繼任。
第八屆
任期自1988年1月13日起至1991年1月12日止。董事長王紹堉先生,董事于錫來、應昌 期、袁樞真、金克和、徐鼐、李一之、李達如、游貴諸位先生。應昌期先生辭職後,補選 李立中先生為董事。
第九屆
任期自1991年1月13日起至1994年1月12日止。董事長王紹堉先生,董事袁樞真、金克 和、徐鼐、李達如、游貴、楊承厚、李立中、李之華諸位先生。徐鼐、游貴兩位先生逝世 後,補選陳楚菊、王漢鐘兩位先生為董事。
第十屆
任期自1994年1月13日起至1997年1月12日止。董事長王紹堉先生,董事袁樞真、金克 和、李達如、楊承厚、李立中、李之華、陳楚菊、王漢鐘諸位先生。袁樞真、李達如兩位 先生移民國外;楊承厚先生逝世後,補選陳啟明、俞爾戡、沈大川三位先生為董事。
第十一屆
任期自1997年1月13日起至2000年1月12日止。董事長王紹堉先生,董事金克和、李立 中、李之華、陳楚菊、王漢鐘、陳啟明、俞爾戡、沈大川諸位先生。王漢鐘先生移民國外 後,補選陳耀生先生為董事。
第十二屆
任期自2000年1月13日起至2003年1月12日止。董事長王紹堉先生,董事金克和、李立 中、李之華、陳楚菊、王漢鐘、陳啟明、俞爾戡、沈大川諸位先生。俞爾戡、金克和兩位 先生逝世;陳楚菊、李立中兩位先生移民國外後,補選李選士、李林、李嵩、石之瑜四位 先生為董事。
第十三屆
任期自2003年1月13日起至2006年1月12日止。董事長王紹堉先生,董事李之華、陳啟 明、沈大川、陳耀生、李選士、李林、李嵩、李綺年諸位先生。
第十四屆
任期自2006年1月13日起至2009年1月12日止。董事長王紹堉先生,董事李之華、陳啟 明、沈大川、陳耀生、李選士、李林、李嵩、李綺年諸位先生。
第十五屆
任期自2009年1月13日起至2013年1月12日止。董事長王紹堉先生,董事李之華、陳啟 明、沈大川、陳耀生、李選士、李林、李嵩、李綺年諸位先生。李綺年辭職,98年6月24 日補選Ping Wen(溫冰)為董事。李之華逝世,2012年10月25日補選Luesukprasert Lamoon(吳 佩華)為董事。
第十六屆
任期自2013年1月13日起至2017年1月12日止。董事長王紹堉先生,董事陳啟明、沈大 川、陳耀生、李選士、李林、李嵩、Ping Wen(溫冰)、Luesukprasert Lamoon(吳佩華)諸位先 生。李林逝世,2015年11月25日補選李綺年為董事。
第十七屆
任期自2017年1月13日起至2021年1月12日止。董事長王紹堉先生,董事陳啟明、沈大 川、陳耀生、李選士、李綺年、李嵩、Ping Wen(溫冰)、Luesukprasert Lamoon(吳佩華)諸位 先生。
53
行政篇
行政單位 前言 銘傳大學的品牌價值必須透過高品質的教育與管理來確保,因此全面 品質管理是必要的途徑。任何組織要推動全面品質管理,必須先做好基礎 工程,在大學必須先做好:業務標準作業流程、學生滿意度評量及建制數 位學習與數位內容,方能實施全面品質管理。因為全面品質管理主要是以 「人」的價值做為前提,強調人性化參與管理,「從上至下」全面動員, 對組織的工作流程進行持續改善,以「從下到上」、「賦予活力」與「參 與決策」的精神,激發成員發揮潛能,追求顧客滿意,做為每位成員的終 身職志。爰此,所以銘傳大學的行政一向強調「沒有個人英雄,只有群體 英雄」的團隊合作。 本校實施全面品質管理,行政運作必須推動顧客至上的理念。對內 部顧客而言,符合上級教育行政機關所訂的教育宗旨,獲得家長及社區的 肯定。另外,以顧客為中心的教育活動,一定要保持價值中立,與教育無 關的活動或干擾均應避免;同時,對於弱勢族群或低學習成就的學生, 給予積極關懷與協助,充分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將全面品質管理應用在學 校行政上,可以發揮無限的想法與創意,過去「如無缺點,不必改進」的 觀念,在銘傳已變為「事先防範,可保零缺點」的想法,並要求所有同仁 「第一次就做對」。 透過品質管理的訓練,包含制定全面品質管理教育訓練課程、發展行 政資訊系統,辦理PDCA(規劃、執行、檢核、改善的管理循環系統)流程管 理方法、統計分析、標準作業程序、工作說明書、查核、評鑑等專業知能 訓練,提升行政人員的品管知能,經過嚴格的課程及訓練,有效提升了本 校實施全面品質管理的基礎,並逐步發展卓越大學的品牌價值。以下對本 校所有一級行政單位簡介說明如後。
54
校務研究辦公室
祕書處
校務研究(Institutional Research,簡
秘書處業務於創校之初由校長室秘書
稱I R),大學校務研究緣起於20世紀初,
綜合處理,其後伴隨學校校務蒸蒸日上,
在美國高等學校內部是一項相當重要的工
行政業務擴增,乃於1966年設置秘書室,
作,歐美等先進國家的大學皆有設置校務
至1990年為配合部訂大學組織規程正式編
研究辦公室。
制為秘書處。
由於現今台灣高等教育環境受到少子
歷任主任秘書為張萬涵、王德新、陳
女化的衝擊,教育資源的競爭與競合,大
德昭、張世祿、鈕則誠、王祿旺、金鑫、
學治理與拓展財物之複雜等問題,顯著增
洪孟啟、陳振南等,現任主任秘書為樊中
加了大學校務制訂決策的難度,為提升校
原。秘書處自建制以來在諸位先進盡心奉
務專業管理效率,教育部從2015年開始希
獻,努力營造之下,為學校制度典章奠立
望國內高等校院都能夠透過校務研究的力
堅實基礎,傳承優良工作傳統,協同各單
量來確保校務的永續發展。
位推動校務並日漸精進。
銘傳便根據學校發展規劃及校園文
秘書處為直屬校長之行政一級單位,
化草擬了校務研究辦公室設置要點,即:
由一群具有服務熱忱的工作團隊組成,在
「銘傳大學校務研究辦公室設置要點」,
主任秘書帶領下,秉承校長的指示,協助
該辦公室於2015年8月1日初步設置運行,
本校各行政、教學單位順利推動業務,並
組織章程於同年11月25日經董事會議通
辦理文書、校友聯絡、新聞、公共關係、
過,於次年2月2日經教育部正式核定。
稽核等事務,以促進校務協調統整、和諧
本校校務研究辦公室由校長兼任主任 親自領導,學術副校長任執行秘書。
團結。為此秘書處同仁必須具有強烈的責 任感,誠摯的服務心與高度的榮譽感,以
為達成研究議題事項之資料分析與制
及先公後私為校奉獻的自我期許。我們以
訂決策之目標,結合了教務處、學務處、
此自我惕勵,亦盼望所有銘傳人支持鼓
研發處、前程規劃處等關鍵單位共同參與
勵。
形成多元團隊,並針對研究議題邀請校內 資訊、統計、教育相關專長師長參與研議 分析,加乘組織運作能量,使效益極大 化,有效建構科學化的校務管理,以利校 務決策的客觀與品質,促進校務的永續卓 越發展。
教務處 教務處職掌為規劃全校教學計畫,綜 理全校教務業務,執行各項教學支援服務 及招生宣傳工作,考量教務系統的環境及 其參與實體之關係,包括教師、學生、系
55
行政篇
所及教務同仁實體。教務處期望對實體功
策略的研擬、制定、推動與檢核。此外,
能有所提升並提供最佳的服務,訂定「追
統籌教務會議、全校教師教學研討會、校
求優質的教學服務與學習環境」為宗旨,
慶學術研討會、銘傳學刊及名譽博士學位
追求卓越的教學、學習與課程,並精進教
授予等業務之辦理與推動。四、招生中
師的教學品質及學生的學習成效。依此宗
心:以「招收高優質具潛力且有心向學的
旨規劃出教務處的目標如下:一、精進課
學生」為宗旨,整合全校資源,執行各項
程特色。二、雲端學習平台。三、全面成
招生宣傳計畫及策略,使展現學校及各學
果評量。四、強化系所招生。五、促動教
系特色,藉以吸引大量優質的學生就讀,
師發展。六、薪傳教師典範。
並提升學生入學的量與質。五、教學暨資
並依業務推動需要,分別設立註冊、
源學習中心:以「整合與強化資源,提供
課務、綜合業務組及桃園教務組等四組及
師生優質的教學與學習服務」為宗旨,以
招生、教學暨學習資源兩中心,負責全校
期透過有效整合與強化既有之資源、提供
學生之學籍、課程、成績管理、招生、教
師生優質的教學與學習服務,提升教師教
師教學及學生學習輔導等相關工作。
學效能,發展學生學習知能。六、桃園教
依循教務處所訂的宗旨,各單位設立
務組:以「行政服務優質化」為宗旨,期
之宗旨如下:一、註冊組:以「追求服務
望藉由與台北教務處各單位的縱向溝通聯
的便利性、正確性及公平性」為宗旨,負
結及桃園校區各單位的橫向溝通聯結,提
責全校學生學籍管理、成績處理等業務,
供桃園校區全體師生高效率及高品質的教
同時受理輔系、雙主修、學分學程、證件
務服務。
申請、休退學及轉系等作業,期能透過流 程簡化及自動化的建立,達到教師及學生 服務之便利性、正確性及公平性。二、課 務組:以「追求學生學習及教師教學之提 升,並提供便利的課務服務」為宗旨,以 期透過資訊化的服務協助系所課程開設、 學生選課及學生學習評量等相關課務工作 更便捷及有效率,促進學生學習成效並提 升教師課程教學品質。三、綜合業務組: 以「追求招生策略多元化及招生業務流程 化與自動化」為宗旨,以達招生作業的有 效性。主要協助學系辦理各學制對外招生
56
學務處 學務處以加強、支援和實踐學校使命 為宗旨,以「HEART MCU」為核心價值: Happiness健康快樂、Endurance恆心毅力、 Autonomy獨立自主、Responsibility認真負 責、Teamwork團隊合作、Moral品學涵養、 Caring愛心關懷、Universal Vision全球視 野;負責營造溫馨安全友善校園環境,以 支援學習、教育和服務學生需求,並培育 學生責任感、高品德、團隊精神、健康生
活和全球視野的人格成長。學輔業務推展
保、輔導教育」之環境保護目標、四省
十項工作特色:完善生活輔導機制、營造
「省電、省水、省油、省紙」之資源管理
活力團隊精神、落實安全友善校園、住宿
政策及目標、五安「人安、事安、物安、
租屋舒適安心、精進僑生陸生輔導、健康
時安、心安」之安全校園,為全校師生打
促進活力加倍、人文藝術兼備校園、e化資
造友善及安全之校園環境。
訊服務校園、強化心理三級預防、促進全 面職能發展。
總務處下設事務、出納、營繕、採 購、桃園校區總務五組,各置組長一人。
學務處設有:生活輔導組主要藉由
另置秘書一人及職員若干人,辦理總務有
就學補助、獎助學金、工讀服務、導師制
關事宜。同仁始終秉持著積極主動完美的
度和系統化諮詢服務,提供學生完整和健
信念,以及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為本校
全的輔導。課外活動指導組則協助社團發
各單位提供最適切而有效的支援。
展,推動本國生和境外生互動,期使學生
面對全球局勢的變遷,為提升本校
具有企劃能力、領導經驗、團隊合作和良
競爭力,將持續按照近程、中程、長程發
好人際關係。衛生保健組以提供學生傷病
展計畫逐年擴建,將依序執行台北校區新
醫護、保健知識和促進學生健康為使命。
建電梯案、桃園校區國際村興建案、各單
住宿服務組以學生住宿安心、租屋放心為
位特色景點建置,以及相關硬體設施更新
宗旨,旨在提供學生良好管理服務的住宿
工程。此外,為提高教學品質,也將持續
環境和優質的賃居服務輔導。僑生暨陸生
改善校園整體環境,提供全校師生安全舒
輔導組以提供良好資訊和輔導服務、辦理
適的教學環境與活動空間,以發揮教學功
節慶聯誼、參訪旅遊,以滿足僑陸生學習
能,營造更優質的校園文化與環境。
與生活需求為工作目標,期使僑陸生安心 求學。軍訓室則藉由全民國防教育,培育 學生具備國防通識和愛國情操,強化生活 輔導、意外協處、防制菸毒危害,維護校 園安全。
人力資源處 人力資源處現有人員除處長一人由 教授兼任外,另有編制內職員5人及約聘 人員2人,主要業務包括:一、規劃各項
總務處
人事規章,二、管理人事資料,三、規劃 教職員員額編制,四、辦理教職員之聘用
總務處秉持本校一念「人之兒女,己
及離職,五、落實教師評審制度及職員考
之兒女」之教育理念、二願「綠能生態、
核辦法,六、辦理各項保險作業,七、辦
健康永續校園」之願景、三標「節能、環
理教職員敘薪、改敘,八、辦理教師資
57
行政篇
格送審、升等及職員升遷,九、執行人力
化之教育為目標,然而為達到學校教育理
調派、教師借調,十、辦理教職員退休、
念,胥賴穩健的財力支持,俾能按計畫推
撫卹、資遣,十一、執行職員考勤管理,
進校務發展,故本處以「服務卓越化」、
十二、辦理臨時、兼職及編制外人員各項
「支出減少化」及「資訊透明化」三大目
業務,十三、辦理教師休假研究,十四、
標為發展方向,以達到學校推動國際化、
鼓勵教職員在職進修,十五、獎助教職員
提高教學研究及服務品質的目標。
悅讀會,十六、推行教育訓練,十七、獎
財務處是以服務為導向的工作團隊,
勵資深優良教職員工,十八、獎勵優秀職
秉持親切熱誠專業態度,以「正確記錄並
工,十九、獎勵專任教師學術研究、參加
明確表達財務資訊,以為校務推動與發展
國際性學術會議,二十、實施各項人事業
之張本,使學校得以永續發展」為準則,
務電腦化等。
以校長之指揮及監督外,更依據學校財團
綜而言之,人力資源處遵循本校校務
法人及所設私立學校會計制度之一致性辦
發展策略,推動健全的人事制度,整合及
理會計業務,包括預決算編製、帳務處
活化教學與行政單位人力,提高銘傳大學
理、財務審核及統計與預算執行及控制
整體競爭力。
等。 財務處一方面配合業務的運行表達業
財務處 學校財務及會計管理業務隨著環境 之變遷,已日益受到重視,會計制度之良 窳,關係學校能否健全發展及建立社會大 眾對私立學校之信心,為此,自1957年 「銘傳女子商業專科學校」創校時本校便 同時設立會計室,配合學校改制成‘本處 亦更名為財務處為本校一級單位,目前設 處長及副處長各一名,下設會計及審核二 組,現今財務處的編制除處長及副處長 外,共11名成員在崗位上為全校同仁提供 服務。 銘傳以「人之兒女,己之兒女」為教 育理念,並以達成卓越化、專業化及國際
58
務之績效,另方面保證收支的合法並維護 所有關係人應得之權益,並透過有效的監 督與考核俾使本校之財務收支更為健全, 藉由單位內部權責劃分,更讓本處工作流 程與權責明確化,提高工作效率。 財務處依銘傳大學會計制度落實財務 會計之核銷、監督等各項功能,並建構完 善之預算編審制度,同時加強各項經費支 出之事前控管及執行,使經費之使用更為 合理及有效益,按時提供財務資訊,接受 內部與外部的單位監督,對內提供報表及 分析資料作為校務改進之參考,對外提供 報表呈送主管教育機關,公開財務資訊, 建立學校威信以示信於社會。
圖書館 圖書館是大學發展的心臟,本校在圓 山成立時,即排除萬難斥資興建一座六角 形兩層樓的圖書館。1963年一月遷校於士 林福山現址時,學校撥出兩間教室分別作 為臨時圖書室及閱覽室。同年十月即在行 政大樓旁,興建一座新式圓形四層樓圖書 館。1980年學校改制為學院,圖書館遷至 商學館大樓,並更名為圖書館大樓,以迎 合大學發展之需要。1998年十月桃園校 區圖書館大樓竣工,這座現代化的七層大 樓,為本校圖書館發展寫下嶄新的一頁。 2008年台北校區圖書館全面整建,使用空 間由原來的三層樓擴增為五層樓,各樓層 之設施與配置亦煥然一新。2011年配合金 門校區啟用,同時建置完善的圖書室。本 校為感念兩位創辦人的卓越貢獻,台北校
維護、圖書資訊系統的維護與管理、電子 資源推廣活動、資訊檢索服務。 主要服務項目包含:圖書暨視聽資料 借還、跨校區調閱圖書、圖書協尋、參考 諮詢、圖書館利用教育、讀者諮詢、館際 合作、資料薦購、外籍生櫃台英語服務、 學生服務學習、學科主題服務、校友及校 外人士圖書資源參考服務。 近年來,由於資訊科技與網路媒體的 蓬勃發展,使得館藏資源與相關服務也有嶄 新的面貌。除了傳統的服務外,本校亦積極 致力數位圖書館的建置。目前,本校圖書館 電子資源的質與量,在全國大專校院中,已 名列前矛。未來,配合學校邁向亞洲頂尖、 世界知名學府的願景,圖書館將不斷求新求 變,繼續提供豐富的資源、完善的設施與優 質的服務,以成為師生教學與研究的堅實後 盾,並豐富師生的校園生活。
區與桃園校區圖書館分別命名為:「德明 紀念圖書館」與「應兆紀念圖書館」。 圖書館歷任館長為:倪寶坤、李育
研究發展處
藩、趙在田、李銓、方蘭生、黃大偉、羅
在各項校務快速推動的同時,教學及
綸新、莊耀輝、楊健貴、陳振南、何祖鳳
行政單位間的相互配合、支援,便扮演積
館長則自2002年迄今。
極性與關鍵性的角色,而本處具備了居間
圖書館編制有採編組、閱覽組與資訊
協調、服務的功能。根據各教學、行政單
組。採編組負責承辦圖書暨視聽資料之採
位的發展需求,召開協調會,研擬具體可
購、驗收、登錄、書目建檔、分類編目、
行方案,並付諸實施。
新書目錄編製與通報。閱覽組負責圖書資
研究發展室1991年成立,1996年與
料之閱覽流通、期刊採購、參考諮詢、讀
原出版中心之企劃組、出版組合併,擴編
者利用指導、推廣活動、館際合作服務。
為本校一級單位。2009年增設評量評鑑
資訊組負責電子資源及資訊設備的引進與
組,制訂全校評量機制,改進教學與教育
59
行政篇
品質。2011年企劃組、出版組轉至秘書處 項下,並改為新聞組。2012年加入研究暨 產學組,負責科技部及產學研究計畫案相 關業務。2014年產學相關業務併入新設立 之創新暨產學營運處,所餘之研究業務將 與評量評鑑之業務合併,並更名為「研究 暨評量組」。研究發展處下設「校務發展 組」及「研究暨評量組」。 一、校務發展組-主要工作為研擬各項 整體發展計畫等,其工作重點如下:策略 規劃、中程校務發展計畫研擬與彙整、校 務暨財務資訊公開化,總量、增班系所相 關作業,預算規劃與分配相關作業,校內 專題計畫相關作業,台北校區教師研究室 管理相關作業,教育部學術活動補助經費 申請相關作業,教師評鑑相關作業,校務 盤點、重要績效指標(K P I)分析管考,研發 處公文處理,競爭型計畫相關作業。 二、研究暨評量組-本組以形塑本校評 量文化為宗旨,其工作重點如下:評量業 務、全校重要評量項目統整分析、研擬及 彙整,教師指導學生參與競賽獎勵業務,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相關業務,教育部大 學校院校務資料庫彙整,教育部私校獎補 助量化資料庫彙整,辦理自我評鑑及校務 評鑑業務,研究中心評鑑相關事務,教育 部統合視導業務,學術性專書與專章獎勵 業務,教學單位重要績效指標分析管考, 教師研究輔導獎勵業務,協助辦理M S C H E 國際認證,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相關業 務,學術自律文建彙整。
60
資訊網路處 資訊網路處原名為電子計算機中心, 成立於1968年9月,第一位中心主任由楊正 甫先生擔任,為因應時代趨勢,於1990年 更名為電腦中心後,1998年再次更名為資 訊網路處至今。 初期以IBM SYSTEM為主要系統。1980 年11月起採用HONEY WELL 迷你型電腦, 外接四十多部終端機做為本校校務行政電 腦化發展及學生上課使用。1983年率先引 進八位元個人電腦,成立實習機房以供學 生上課實習使用。1984年擴建十六位元電 腦教室二間。1988年為提昇本校教學及研 究風氣,成立U N I X超微型電腦教室。至今 所有教室已經100%全面E化,電腦教室也擴 增至29間。 本處為加強資訊安全管理,於2008年 7月通過ISO27001資訊安全管理認證,成為 全國第一所「跨多重校區」獲得此一認證 殊榮的大專院校。並於2009年榮獲「資安 實踐獎」的極大殊榮。 資訊網路處自成立至今,逐步建立與 協助導入全校校務行政電腦化業務與校內 外資訊服務。隨著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 秉持著創校的【一念三化】精神,持續不 斷以建構科技化、人性化之數位校園,利 用網路達成資源共享、資訊互通,進而提 高教學、研究與行政效率為要,朝向科技 整合化、行政電腦化、效能躍升化以及系 統安全化等四個目標。
進修推廣處
桃園校區行政處
在「一念三化」的理念之下,除了
桃園校區行政處是一個以教學、研究
正規的學制之外,本校為一般的社會大眾
與文化發展為目標所組成的專業團隊,為
也提供各式學分班、非學分班之課程,而
桃園校區全體師生提供高品質、高效率與
且也承辦特定機構委託辦理的專案培訓活
負責任的服務與支援,並協調校區內各單
動。這是鼓勵社會大眾「持續學習、終
位間的相互合作。
身學習」,提升生活及工作品質的基本目
桃園校區行政處下設教務組、學務
標。在此一目標之下,進修推廣處的各項
組、總務組、夜間行政組及成功行政暨能
活動發展,都以強調實務性為導向,致力
源管理組共五組:一、教務方面,以行政
成為社會終身學習體系中的「專業職能訓
服務優質化為主要目標,期望藉由與台北
練與社區教育」中心,滿足社會大眾對於
校區教務處的縱向溝通及桃園校區各單位
知識、技能、或工作生活態度等領域的學
的橫向溝通聯結,為師生解答教務方面之
習需求。
問題;二、學務方面,落實學務處及軍訓
各項培訓課程的展開,都以特定的培
室使命為主要目標,以營造校園環境支援
訓目標為依歸,開發課程內容、延聘合宜
學習、服務學生需求,藉此培育出有責任
師資、與設計教學活動;必要時,又加入
感、高品德、具團隊精神、健康生活及全
參訪行程,引導整體的培訓活動豐富而精
球視野的人格成長;三、總務方面,秉承
彩。不論是技能性的實作課程、或是理念
總務處之指導,以支援教學及服務師生為
性的溝通課程、或者交流性的研習參訪課
最高原則,並建構安全、舒適、整潔之校
程,都能夠實踐特定的培訓目標。所以,
園;四、夜間行政方面,延續、銜接日間
各項培訓活動的展開,隨著培訓需求的多
行政工作之協調、轉達,支援教學、學
樣化發展,逐漸的從靜態的課堂講授式教
務、總務行政工作,以服務師生為宗旨並
學,增加到各種參訪行程之設計安排,課
確保夜間校園安全與安寧;五、成功行政
堂研討交流與分享等;培訓活動的形態多
暨能源管理方面,以服務成功校區之師生
樣化,是近年來最大的轉變。
為宗旨,藉由迅速協調、處理解決教學、
進修推廣處,一直努力於成為社會大
行政事宜協助提升老師施教與學生學習之
眾的終身學習好伙伴,不論是何種培訓主
效能;同時,亦致力於全桃園校區各項用
題,只要是有利於身心健康發展與提昇工
電、用水、用油量之節約能源管制工作,
作生活品質的課程主題,都將不斷的推陳出
希能透過節能率的提升,為綠色校園及愛
新,持續引領社會大眾不間斷的終身學習。
護地球資源貢獻一份心力。
61
行政篇
金門分部 銘傳大學在創辦人包德明博士與 李 銓校長:「興學報國、不計成本」的堅持 下,1995年接受金門縣政府暨縣議會的聯 袂懇請,毅然決定到金門設立分校。在不 斷向教育主管機關溝通與爭取後,終於在 1998年12月28日,獲教育部正式核准籌設 金門分部,並於1999年購得位於金門縣金 沙鎮田墩地區15公頃土地,以作為校區基
為小而精緻的大學。 金門分部的未來發展,目前正朝向六 大中心進行:Education (教學聯合中心)、 M e d i c a l (醫學健檢中心)、M e d i a (媒體推 廣中心)、Entertainment (休閒實習中心)、 Wedding (婚禮婚照中心)、Hotel (旅遊住宿 中心)、Yacht (遊艇碼頭),期能加強產學合 作、實習培訓,以增進學生的實務能力與 就業競爭力,達成「建設金門大學城、邁 向國際觀光島」的地方願望。
地。 然而,在大環境因素與各種條件的限 制下,本校乃決定先籌設研究所碩士在職
62
基河行政處
專班,以提供金門鄉親在地進修;自2000
基河校區自2007年2月正式啟用後,為
年起,先後設立6個碩士在職專班。如此,
落實學校一念三化的理念,提供基河校區
不但讓有志繼續深造的金門鄉親,不需再
師生優質的服務,特別設置基河行政處,
遠渡重洋,赴台上課,亦能兼顧目前的工
以服務基河校區之師生為宗旨,提升教
作,迄今,已為金門地區培育了超過350位
學、研究與文化發展為目標,執行基河校
碩士級的菁英,也間接提升了金門地區的
區日(夜)間之各項行政事務之運作,並
文化內涵和國際視野,進而促使金門各方
協助教務、學務、圖書館暨其他行政(教
面的蓬勃發展。
學)等單位推行相關業務。另並為在職進
金門分部歷經多年的努力規劃,第
修學生或授課之師長提供各項相關服務,
一期校舍建築已於2011年7月完工,且於
以延伸並支援夜間教學工作;進而對基河
2012年正式招收大學部新生,並以觀光
校區夜間校園安全維護,期能營造安心、
與傳播兩個專業領域的學生為主。此外,
寧靜、平和之學習環境。
並在僑務委員會與金門縣政府的鼎力支持
基河行政處行政組織設處長一人,下
下,2014年起,更於金門首次開設「海外
設4組,共14人。分別為行政資源組、產
華裔青年技術訓練班」(以烘焙科為主),讓
品創新組、創意設計組及庶務組。行政資
來自金門、台灣、大陸與國際的年輕人,
源組負責銘傳基河會館管理、推廣國際專
有機會共聚一堂,相互切磋與學習,也為
業認證考試中心及品質與時程控管等;產
兩岸青年學子提供一個教育交流平台,成
品創新組負責開發創新產品、推廣教師研
究成果及學生創新作品及產學合作商品化
級所面對的問題與需求,我們規劃了一連
等;創意設計組負責校園活動視覺創意之
串的完整服務;藉由演講、座談、個別及
規劃與設計服務、刊物編輯設計、平面媒
團體諮商及工作坊等多樣化活動,將生涯
體、廣告、包裝設計及品牌、企業形象識
適應、自我探索、人際和諧、學習輔導以
別系統設計等;庶務組負責綜理基河校區
至於畢業後之生涯抉擇與安置等一併融入
各項庶務事項、督導執行日間行政業務及
輔導目標暨工作內容。針對大學階段青年
夜間各項工作之支援、督導基河校區安全
的心理特質與不同年級、需求而設計不同
維護之協調、聯繫、處置(反映)並呈報
的服務重點,如校園環境與校園文化的適
每週之校園安全工作紀錄,並強化環境清
應、自我的了解與悅納、人際關係與溝通
潔維護與落實環保等。
能力的增廣、問題解決能力與決策能力的 提昇、積極人生觀的確立與未來職涯規劃
前程規劃處 在政府積極培養高素質人才以維持 國家高度成長的政策下,每年培育之大專 學生人數逐年成長,大專學生實已成為社 會中重要的一環。大學階段為個人人格成 長、生涯定型的重要關鍵時期,不僅影響 個人未來的人生模式,更進而影響整體的 社會發展。因此大學教育除專業知識技術 的傳授外,更需顧及學生人格養成、價值 觀建立、問題解決及生涯規劃之能力,方 能達成「教育即生活」之目的。
的落實。 為協助學生達到適才適所的生涯目 標,本校前程規劃處下設二中心:諮商輔 導中心、職涯發展中心,提供銘傳學生全 方位的服務及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本校 台北校區及桃園校區均設有前程規劃處, 為協助同學在就學與就業的適應與發展, 自成立以來本處的服務頗受學生好評,亦 獲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及勞動部勞動力發展 署等多方肯定,更常為各大專院校參訪的 對象,在生涯發展此一環上,本校已發展 自有特色。
秉持全人教育之理念,前程規劃處以 觀念嶄新、方式創新、態度關心、感覺溫 馨,推行全面性學生輔導工作,包含心理
國際教育交流處
輔導、學習輔導、生涯輔導及服務學習。
為了迎合全球化發展的趨勢以及大中
期能讓同學由入學起,即能有全方位的生
華區域經濟圈的整合,本校國際教育交流
涯發展與規劃。由於生涯輔導是從學生的
處自90學年度起,由原公共事務處國際文
生涯覺知、生涯準備、生涯定位到生涯抉
教組獨立成軍,同時間推展國際學院,積
擇的一個完整過程,因此我們針對不同年
極開拓與國際校際交流合作。2006年,銘
63
行政篇
傳大學招生及交換交流業務日益拓展,為 更有效整合國內外招生事務,更將進修推 廣教育之國際推廣組與華語訓練中心歸併 入國際教育交流處,以廣招各國學生及僑 生前來本校就讀。 配合本校於2016年6月24日通過美國 M S C H E再認證審核,取得該認證最長的十 年期認證,國際教育交流處業務設立遠程 重點發展在穩健學校國際化運作目標及推 廣,中程業務則以國際化的理念,落實與 海外學術交流的各項規劃與執行工作,近 程業務則在落實各階段發展國際招生與學 生交流事宜。 本單位業務上分為國際事務、華語訓 練中心、海外青年技術訓練中心三組,並 整合相關資源,強化銘傳整體形象,以利 招生宣傳業務進行。且為全校師生提供多 元國際化教育資源及管道,進而提升銘傳 的國際競爭力方向持續進行。 未來國際教育交流處將更多元推廣台 灣高等國際教育、拓展海外內學生交換交 流活動及開發海外生源計畫,同時積極推 廣國外學校發展雙學位合作計畫、美國分 校暑期學分班及夏日學校課程體驗安排。 另外,則鞏固現有交流學校的情誼,維持 良好互動,增加雙向交換學生名額,開闢 交換教師的機會,積極邀請海外教師來台 授課及國際大師講座等,為本處持之以恆 努力的目標。希望透過上述與更多知名的 研究大學建立落實合作關係,提升銘傳與 國際間的學術交流。
64
大陸教育交流處 大陸教育交流處的前身為中國大陸研 究中心,成立於1992年,由李銓校長兼 任之;1996至1997年爰由沈佩蒂主任繼 任,組織更名為大陸研究室;後續繼任之 主任分別為:樊中原(1998-1999)、廖蒼松 (2000)、王震南(2001-2010)。 為因應學校階段性發展目標,特於 2010年於國際教育交流處下設置大陸事務 工作辦公室,初期業務重點在於配合學校 國際化的運作,負責大陸地區姐妹校學術 交流的各項規劃與執行工作,希望為全校 師生提供多元的教育資源及管道,進而提 昇銘傳的國際競爭力。2011年為因應100學 年度開放陸生來台就讀之政策,乃將大陸 研究室與大陸事務工作辦公室整併,並於 該年9月成立大陸教育交流處。由楊開煌擔 任首任處長至2012年,再由觀光學院院長 陳耀竹繼任處長至2014年7月31日,後續由 原任國際教育交流處劉廣華副處長繼任處 長至今。 在組織上,大陸教育教交流處,設 有處長、副處長職缺,由校內專任老師兼 任,領導單位運作,下設有行政組、交流 組、以及大陸聯絡組處理相關行政事項。 大陸教育交流處主要負責大陸地區 姐妹校學術交流各項規劃與執行工作。同 時,也針對大陸學生的各項行政、課業、 輔導、生活相關需求提供服務與協助。
國際學生顧問室 秉持著對成立宗旨「在關心中服務、 在輔導中教育、在互動中成長、在瞭解中
對外,我們扮演單一窗口的角色,除了協 助新聞發佈及安排校園參訪外,並參與地 方相關活動,形塑學校形象,與社區共成 共榮。
學習」之衷心承諾,積極地從事對國際學 生之服務與輔導、媒體關係之培養與深 化、及蒞校訪賓之接待與導引(桃園校
藝術中心
區)。在多項職能中,我們積極投入,期
銘傳大學是一所重視科技、人文與管
許提升師生、校友、媒體及社區間之良性
理之高等學府,60年來,經歷創辦人包德
友好關係;藉由精心規劃與努力,獲取雙
明博士及校長李銓博士之卓越領導,本校
贏的成果。我們提供每位國際學生專業的
重視十力教育,尤其重視學生道德教育及
協助、營造融洽友善的生活環境,指導他
藝術素養。2001年,李校長指示,在校園
們善用時間、精力,發揮學習潛能,在人
內成立藝術中心,黃建森教授執行籌劃;
性化、科技化及資訊化的校園中健全成
2002年3月,本校建校四十五週年校慶日,
長。
桃園校區及台北校區藝術中心正式成立, 國際學生顧問室主要服務項目為:
一、諮詢-傾聽學生的聲音、解決學生遭
在創辦人及校長剪綵之後,開幕首展呈現 在嘉賓及師生眼前。
遇的難題、協助學生融入校園生活,扮演
藝術中心為銘傳大學一級單位,隸
著亦師亦友的角色。二、紀律-配合學
屬校長直接督導,為強化藝術中心職能,
務,指導學生瞭解學校校規及與自身相關
特設立「藝術中心諮詢委員會」,委員會
生活要求,期以啟發與鼓勵引導學生人格
由李校長兼任主任委員,委員包括本校設
之健全發展。三、合法居留-提供簽證及
計、教育暨語文學院及藝文學科教授。藝
居留證等相關諮詢服務,並協助學生取得
術中心事務由中心主任黃建森教授掌理,
合法居留身分,如居留證之申請。四、醫
並禮聘陳德昭教授、鄧成連教授及蔡信發
療保險-提供完整的全民健康保險及團體
教授為顧問,導覽由蔡麗娟教授及趙開萬
保險之諮詢服務,幫助學生了解兩種保險
老師擔任。
之規定及保障項目,協助學生加入其所適
中心之任務,大抵涵蓋舉辦作品展
用之保險種類。此外,適時提供學生緊急
覽、典藏藝術作品及舉辦藝術講座。十五
醫療協助服務。五、公共關係(桃園校
年來,本中心舉辦顏文毅水彩展、高至尊
區)-對內,我們經由相關資訊的蒐集與
攝影展、陳瑞富油畫特展、中國紫砂壺
溝通,在學校與師生間扮演聯繫的角色。
展、蔡明典油畫展、吳可文創作個展、瑞
65
行政篇
士3D動畫大師作品展及陳鴻榮收藏展等
創新育成中心專職同仁具備青年創
數十多檔次,並將以觀音文物展作為創校
業、資訊、網路、文化創意、創新服務等
六十週年之獻禮。
產業專長與輔導經驗,長期參與各部會創
中心未來之發展,主要將配合學校政
業輔導計畫,擔任創業顧問,熟悉各部會
策,提升學生藝術水準,年年擬定計畫目
輔導資源。成立至今,累計培育企業數達
標,融入學校發展總體目標,逐步邁向國
110家,協助企業投
際化、資訊化及在地化。
過政府補助計畫達1650萬、獲得獎項數達
增資達4.2億元、通
38件。在主管機關經濟部的肯定下,曾獲
企業創新育成中心 創新育成中心於1999年成立,配合經
頒最佳育成中心獎、婦女創業獎、青年創 業獎、最佳育成特色獎、最佳人氣獎、績 優輔導人員獎等獎項。
濟部以科技為主導,培育中小企業廠商之 政策,整合銘傳大學完善之專業師資與設 備,提供良好的創新培育環境,期使產官 學合作能蓬勃發展,以創造中小企業競爭 力。
66
體育室 本校自建校以來,即以文武合一、 術德兼修為施教方針,實施德、智、體、
中心位於台北士林捷運站旁,培育
群、美五育並重教育,秉持教育部頒布
重點為資訊電子、資訊軟體、數位內容、
大專院校實施方案,積極推展體育運動教
多媒體傳播產業等領域,配合進駐廠商需
育,六十年不遺餘力,業已建立健全的組
求,整合銘傳大學各院系所專業人才及技
織與制度,並獲得優異的成效。
術,透過產學合作,提供專業化、特色化
體育室組織健全,教職員計有28位,
與精進化的育成服務。在外部資源方面,
教師運動專長優異,分別指導運動代表
則配合企業之需求,協助取得投資、融資
隊,表現傑出,每年進行教師教學評量、
與商機媒合機會,更進一步建立企業與政
教學研習與學術研討會,以提升體育教學
府、研究機構的聯盟合作。
品質。本校體育課程為大一至大三必修,
創新育成中心提供培育辦公室新創企
大四則為每學期2學分之選修,為鼓勵同學
業辦理公司登記及進駐使用,提供商業、
重視健康體適能,實施大二下學期免修大
行政支援服務,如:電話、傳真、影印、
三體適能檢測,鼓勵達到健康體適能標準
郵件收發、文書處理等服務,並辦理「創
之同學,得免修大三體育課,成為體育教
業小聚」講座及交流活動,促成育成企業
學之特色措施,各年級之體育教材及綱要
商機交流。
內容依『銘博大學體育課程授課大綱』實
施。開課項目有籃球、排球、桌球、有氧
越獎學金、劉夢九先生體育獎學金,以獎勵
舞蹈、有氧瑜伽、高爾夫球、保齡球等12
表現優異的運動員,並於畢業典禮前舉辦歡
項目,學生可自行上網選課,對身心障礙
送畢業運動員餐會,校長皆親自蒞臨會場,
的同學,另設置適應體育班。
頒發紀念品及獎牌,另設五育全能獎在畢業
本校積極辦理師生各項運動競賽,培
典禮上表揚優秀運動員。
養師生團隊精神與榮譽感。過去六十年,
穩健成長的銘傅,六十年來推展體育
運動代表隊,在包創辦人德明博士與李校
運動不遺餘力,對未來學校體育的推展,
長銓博士大力支持和鼓勵下,教練與隊員
將以達成下列目標為發展方向:一、提升
發揮團隊精神,參加全國大專校院各項錦
教職員工生健康體適能,協助師生規律運
標賽,屢獲優異成績,為校爭光。本校女
動,發揮「在校有運動,終身都運動」之
子手球隊自專科時代成軍以來,己蟬聯大
健康觀念。二、定期舉辦體育教學研討會
女乙組手球錦標賽38屆冠軍,技巧性頗高
及體育學術研討會,鼓勵教師進修與升
的體操隊亦獲得大女乙組體操錦標賽25屆
等,更新教材與教法,提升教學與研究品
冠軍。每年以專款培育的男子足球隊,多
質。三、培養優秀運動選手,強化校隊科
位是國家代表隊成員,男子足球隊在92年
學訓練,為校為國爭光。四、舉辦春、
大專校院甲組足球運動聯賽獲得冠軍,獲
夏、秋、冬運動競賽,促進校園運動風氣
頒獎金1,100萬元。亮麗、擁有充沛活力
與活力,凝聚班級系所向心力、榮譽感、
能夠揮灑青春色彩的啦啦舞蹈隊,在全國
運動道德觀與團隊合作精神。五、推動運
大專校院啦啦隊錦標賽獲得12屆舞蹈組冠
動志工,培養服務學習之正面價值觀。
軍,並經常受邀演出。男子籃球隊在籃球
六、推展社區體育活動,建立友善社區服
聯賽第二級亦有優異成績,因而晉升第一
務,學校資源與社區共享。七、鼓勵師生
級與體育科系球隊競爭。
參與國際性體育交流,提升國際視野與競
從89學年度教育部開放體育績優生招
技水準,為校爭光。
生後,本校即對體育績優學生開始辦理獨 立招生,每年以高額經費來培植優秀運動 人才,除了提升高競技水準外,讓體育績 優學生有更多元專業學識與就業管道,亦 培養多位運動員獲選為國家代表隊隊員之 榮譽,進而達成為國事光之目標。 為鼓勵優秀運動員為校爭光,除了平日 加強課業輔導,並設立體育獎學金、追求卓
兩岸研究中心 「兩岸研究中心」是本校校長為重視 學校與大陸相關大學智庫及研究單位之交 流與合作,前瞻兩岸發展趨勢,妥善照顧 好來校就讀陸生,而特別成立的學校一級 單位,於2012年8月開始正式運作。
67
行政篇
本中心功能為:一、與大陸大學(聯合 舉辦學術研討會,進行合作研究)及研究單
法務室 法務室成立於2010年,負責處理本校
位進行學術交流(學術研討會,合作課題研 究,互派研究人員蹲點訪問)。二、協助本 校學生(含大陸學生)尋找赴大陸重點大學 交換、學習或實習。三、與大陸相關大學 研究所尋找與各類高校研究及學術合作之 機會。四、每年舉辦有關大陸發展與兩岸 關係之學術研討會。五、被動協助本校各 院、系向政府承接兩岸及國家安全相關之 研究計畫。六、關注教育與學界動態,適 時提出學校相關學術發展前瞻性報告,提 供本校發展之參考。七、思考科際整合, 為本校培養未來人才之可能性。 兩岸關係的走向一直是台灣發展最為 重要的外生變數。大陸快速發展、大陸的 對台政策深深影響著台灣。 本校校長李銓博士為銘傳學子著想, 為強化銘傳學生的競爭力,特別強化本校 對兩岸關係、對中國大陸發展之理解,在 成立了「兩岸研究中心」之後,交代本中 心除強化自身的研究工作之外,進而希望 成為兩岸關係學術研究、學術交流之平
各項法律事務,主要內容為提供本校各單 位業務相關法令諮詢,並出具法律意見; 協助本校各業務單位相關契約之審核、修 正及撰擬;協助本校及各單位相關規章之 解釋、修正;協助處理訴訟、非訟事務, 並根據案件需要擔任本校民事及行政爭訟 代理人。目前編制上置主任一人,下設職 員一名,承主任之命,辦理本室各項業 務。 本室業務同律師執業一般,都是高門 檻、高風險的業務,從事者既要有良好的 專業基礎和相當的行政歷練,更需嚴謹務 實的工作作風和誠信擔當的從業精神。從 事此職需嫻熟民法、訴訟法、行政法…等 自不在話下,對於公部門的解釋令函如教 育部的函令更要留心,否則處理教育事務 將無從依循,而常常補強法律相關知識規 章可說是基本功,易言之,要能應付各項 疑難雜症維護本校權益是本室的責任。 本室亦對校內師生開放,受理一般 性法律疑義的諮詢,學校內部固然較為單
台。 自本中心成立以來,秉承校長指示, 並在其指導之下,迄今(2016年)已辦理之 活動如下:學術研討會8次、學術座談會14 次、專題講座/論壇3次、參加兩岸學生夏令 營4次。
純,仍由人所構成,各色成員的參與宛如 一個小社會,相互分工、彼此協作,且此 小社會並不自外於外邊社會體系,產生更 大、更多的協作,而有人的地方自有各式 有形無形的衝突,難免也會產生法律上的 問題。無論是個人行為不慎造成糾紛,或 是業務上疏失甚至有違法令規定等情形,
68
相信都不會是大多數學校成員所樂見的。
師生在台、美二地交流,自成立以來,
有鑑於此,本法務室的存在即是為此景
每年均接待該校菁英學生亞洲研習團
況,為本校師生的各項法律問題嘗試給予
(Roberts Fellowship Program),也接待該校
專業解答及建議。
赴台之華語研習團(SVSU Summer Mandarin Program)。美校也利用暑假期間和本部協辦
美國分校 繼本校在2010年通過M S C H E國際認證 後,2012年4月18日獲密西根州政府核可 設立美國密西根分校。密西根分校於2013 年創立,假密西根賽基諾州立大學(Saginaw Valley State University)校舍成立分校營運處 進行合作辦學。塞基諾州立大學座落於密 西根中部鄰近休倫湖的Saginaw City,是所 設備齊全且以媒體傳播藝術與科技為主的 學府。 2014年中美國分校校舍搬遷至7,200 平方英呎(約202坪)的獨立空間,分校入口 與側門均設立中英文校牌,內部設有3間教 室、1間會議室、3間教職員辦公室、半開 放式的華語學習角,設立開放式互動教學 /自學空間以及接待區,並與塞校共用運動 中心、游泳池、體育場、健身房、宿舍等 運動設施。目前開辦有雙聯制跨領域「華 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暨「新媒體與傳 播管理碩士學位學程」,乃結合銘傳與塞 校師資共同開設的全英語授課學程。課程 設計著重跨領域、跨文化的全英語溝通之 情境教育,畢業生均授予本校及塞校雙碩 士學位。 美國分校亦竭力促進銘傳生和塞校
「移地教學」與華語營活動及美東遊學團 活動,倡導學生國際觀,並推升本校在當 地的知名度。 In 2012, the University received accreditation from the Middles States 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 MCU officially established its branch on the campus of Saginaw Valley State University (SVSU) in 2013, which is known as Ming Chuan University-Michigan Location (MCU-MI) and is recognized by both Michigan State Government and the Taiwan Ministry of Education. Situated at the home campus of Saginaw Valley State University (SVSU), Michigan location is an international jointventure of Ming Chuan University and SVSU. In 2014, MCU-MI moved to its current location in Gilbertson Hall on SVSU campus. Michigan location now covers a total area of 7,200 m2 and houses three classrooms, one conference room , along with three offices for faculty and staff members. Students of MCU-MI enjoy full access to the resources on the campus of SVSU, which include athletic complex, sculpture exhibition center, Melvin J. Zahnow Library, and more. MCUMI offers two graduate degree programs. One is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CFL)’; the other is ‘New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69
行政篇
Administration (NMCA)’. These programs are
1月更名新南向暨兩岸及境外生院將本校國
taught cooperatively by faculty of Ming Chuan
際教育推向高品質更卓越的新境界。
and Saginaw Valley State University at the home
為更落實和深化對大陸暨國際的境外
campus of SVSU in University Center Michigan,
學生服務和照顧,本諸本校一念三化的教育
U.S.A.
理念,本校新南向暨兩岸及境外生院的成
Michigan location also actively promotes
立,使境外生相關的輔導服務和教學能更落
academic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wo
實和整合,讓每一位境外生除了專業的學習
institutions. Over the past years, MCU-MI has
學有所成,更希望他們能把銘傳當作人生的
hosted more than a hundred students from SVSU’s
第二個家,因此我們必須整合從招生、生
‘Roberts Fellows Program’ and ‘Summer Mandarin
活、學習、就業等方向進行全方位的輔導照
Program’. It also provides summer study experience
顧和服務,銘傳所有同仁都相信,只要我們
for MCU students from ‘Learning away from Home
提供最優質的教育內容與環境,並且提供成
Program’, as well as ‘Study Abroad Program’ on
新的服務和照顧,未來學生就能成為社會有
the campus of SVSU. MCU-MI will continue to
用的人才,而校內這些整合性的工作即是由
devote itself to offering high quality education and
兩岸暨境外生院負責推動和執行。因此本院
cultivating global citizens.
主要工作內容有:一、協調校內境外學生生 活、輔導、教學事務之安排;二、管控相關
新南向 兩岸暨境外生院
境外生各計畫之執行與境外招生策略計畫之 研擬;三、校外生教學品質管控,以及校內 教學相關事務的協調;四、整合校內資源,
由於本校多年來努力朝國際化發展,
提供陸生和境外生最優質的照顧和服務;
並且通過美國M S C H E的國際認證,因此由
五、配合國際化推動,鼓勵境外生完成台灣
境外申請進入本校就讀和研習之學生日趨
學習學業後,申請前往本校美國校區或姊妹
增加,因此在李校長指示下,特別成立新
校繼續深造。
南向暨兩岸及境外生院負責統籌境外生之 相關事務,以達到本校「人之兒女,己之 兒女」教育理念,希望來自海外的境外學 生在銘傳的學習期間,也能如同本地生一 般獲得盡善盡美的照顧和關心。於2013年 9月5日正式成立兩岸暨境外生院,2016年
70
創新暨產學營運處 在豐富的教學資源及多元的學生環境 下,結合產、官、學、研的資源,再創銘 傳大學下一個黃金十年。為強化與產業的 對話,校長自2014年起推動「大企業計
畫」,鼓勵學院鏈結教師研發能量、發揮
之傳播及新媒體發展特色。
人力專長及創新技術等,成立創新暨產學 營運處,綜理產學合作相關業務。
網路電視台之執行目標:一、收集並 展示校內新聞,促進校園資訊流通、協助業
本處以創新、創意及創業支援推動大
務推展。二、展示數位典藏,以多元方式行
企業計畫為使命,協助教師專業技術與產
銷學校形象,增加曝光度。三、製作V R數
業媒合。近年來電子商務崛起,創新、創
位教材,提供優質的知識內容,並在各式載
意、創業的三創商業模式,帶動了微型創
具展示,推廣數位學習。四、採用最新的雲
業議題。自104學年度起,初步規劃以校內
端技術,建置數位媒體雲,並提供實習場
創新中心商品為銷售項目而建構電子商務
域,例如雲端智慧、大數據分析和影像處理
平台,開放學生在平台上實習創業,佐以
等課程,提升學生職場競爭力。五、以先進
產學合作模式延攬產學師資進行創意發想
的技術建置展示中心,數位內容以最佳效果
與腦力激盪,模擬一般企業員工如何行銷
展現,讓到校的貴賓印象深刻,提高學校聲
創新商品,學習以社會企業的角度參與創
譽。豐富的人機互動技術是學生最佳的實習
新開發的過程,合作企業提供之業界經驗
場所,增加實務經驗。
且企業保證菁英學子的實習與就業(創業)機
網路電視台管理處以最新的雲端科
會,落實我校推動「全球知識在地化、在
技,整合管控本校數位資產,打造知識交
地知識全球化」及「知識產業化、產業知
流和永續學習的網路平台,終極目標為加
識化」的教育發展主軸,達成學生「畢業
強教職員生對學校的向心力、延續銘傳於
即就業」教育與現實社會無縫接軌。
新媒體傳播的發展特色,以及提升銘傳於 學術專業領域的知名度。
網路電視台 傳播領域為銘傳的一項重要特色,新 媒體傳播更是近年主要的潮流。為強化校 園資訊流通,收集與展現師生創作成果, 協助學校業務推展,故於2016年2月成立 銘傳網路電視台管理處,專責媒體內容的 收集、處理、保存、展示及相關技術的發 展,並建置媒體雲及展示空間,期望成為 學校對外發聲的單位,對內政令宣導、分 網路電視台
▼
享資源和數位典藏,強化學校於網路時代
71
72
73 73
課程篇
一、課程規劃 完善的課程規劃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上事半功倍,本校以基本能力、核 心能力、專業實務能力及職涯導向為基礎,完成課程架構的發展及課程地 圖的整合。
課程架構圖 (一) 基本能力 學生除具備各系所要求之專業核心能力外,與生活、學習、社會、生 涯相關之共同基本能力亦需儲備,讓共同基本能力成為就業能力的基礎。 在共同基本能力上,本校已訂定「英語能力」、「資訊能力」、「中文能 力」及「體適能」,並依「銘傳大學畢業資格檢定實施辦法」明訂學生必
74
須達到基本能力的要求始得畢業。目標為
學習歷程並通過審查。各類檢定方式屬考試
透過共同基本能力執行結果,修正課程內
類別者也都訂定測驗藍圖,屬審查類別者已
容及教學方法,有效輔導學生通過基礎核
訂立評量尺規,以明確規範評量標準。
心能力之評量標準。
(三) 跨域學分學程
(二) 核心能力
知識技能多樣化方能符合社會多元發
各系所皆已建立並完成專業核心能力
展的趨勢,學系以系統化的檢視課程,推
指標作為課程規劃之準則,以強化學生專業
動跨院系多元學程、調整專業融合其它專
核心能力之養成、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長的課程結構,透過修習跨域學分學程課
學系所訂定的專業核心能力檢定標準,包
程,厚植學生的職場競爭力。
括:1.通過系所舉辦指定範疇之會考、2.完
為培養本校學生能具備專業以外的第
成畢業論文或畢業專題,並通過審查、3.完
二專長、第三專長,教務處於97學年度推
成實務實習指定時數並通過審查、4.參與學
動各系所下修畢業學分及擴大承認外系學分
術研討會、通過論文審查並發表論文、5.參
數,並調整課程架構為必修學分、專業選修
加展演或比賽並通過審查、6.完成修習專業
及跨系選修。目前全校36系下修畢業學分至
學程或跨領域學分學程、7.完成指定積分的
128學分(建築系因五年制下修學分至146學 分)。
75
課程篇
二、品保機制 在學生學習上,如何透過有效的評量工具量測學生學習效果,瞭解學 生已具備何種能力,達到何種標準作為教學目標、策略改進及課程內容調 整的方向,藉由教師與課程互動之成果呈現,對課程進行審議、整併以深 化課程特色,此乃為課程品質保證的重要工作。 因此,本校各系、各級課程委員會均有其課程品保機制運作,將學 期評量結果回饋在課程的設計方面。同時,課程委員會設置辦法納入校內 外學者專家、產業界及學生代表(含畢業生)參與機制,並建立課程檢討機
課程品質保證雙迴圈示意圖
76
制。所有課程的修正皆須完成系、院、校
涯相關之能力需要儲備,這些皆將與專業
三級三審程序,並經教務會議審議通過,
能力成為就業能力的基礎。本校將持續推
簽請校長核定後正式實施。課程實施後,
動全校性基礎核心課程,用以增強學生中
教師若有教學建議,可透過系務會議、系
文、英文、資訊等基本素養,培養學生資
主任等管道反應,學生可透過班會、系學
訊的識讀力。
會、系辦公室、校長信箱等管道,期中實
因此,系所遵循P D C A 的過程,全盤
施的教學評量問卷與課業的聯合輔導會
審視教育目標、基本及核心能力,完整系
議,皆可作為教學反應平台。
所之職涯規劃及學用合一精神,進行修課
(一) 多元評量方式
建議及學習分析,滿足學生近程、中程及
多元化教學評量方式可分為:一、學
未來學習目標規劃;依據學習成果檢測,
期中評量:由各系依學校教學評量內容或
聘請校內外專家,反思課程規劃模式,完
自行設計之評量項,於學期中執行。二、
成、檢討課程檢核機制;依據分析結果及
學期末評量:由教務處依學校所訂統一評
建議修正課程內容,將學術型、實務型、
量項目,於網路上進行施測。三、教師自
非正式課程納入學習成果檢測,以強化學
行施測評量:教師可自行設計問卷內容,
生各種課程學習及創意能量。
置於教學平台上,並指定時間及受測幅度 加以施測。四、平時教學反應:學生可隨 時透過教學平台進行教學反應。 (二) 落實教學評量 各學期教師評量平均成績未達70分 者,視為教學評量未通過,單科課程教學 評量成績不佳者,由院系及教資中心進行 輔導。教學評量問題除徵詢各院意見進行 強化外,並遵循委員意見,以期逐年提高 門檻。以更具體嚴格的措施,規範受輔導 教師參與教學研習與觀摩的義務,以及輔 導期間暫停提出升等的權利等的作為,全 力來強化教學輔導追蹤措施。 (三) 學習成果檢測 大學生除了要具備就讀學系之專業 核心能力,更多與生活、學習、社會、生
77
課程篇
三、教學成效 本校戮力規劃各項教師教學成長措施,鼓勵教師積極投入教學活動, 深耕教學,知行合一,落實成果導向式教育,以期提升教師教學成效,透 過「擴充教學資源」、「永續教師發展」及「鏈結產業教學」等面向,來 強化教師的教學成效,朝向「深耕教學及知行合一」方向邁進,讓教師們 不僅熟知教學精進方法,並確實操作在任教課程之中,實踐知行合一,有 效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鍛造教學成效示意圖
78
(一) 擴充教學資源 本校在教師專業成長機制與持續優質 雲端教學平台上已有完善的基礎,且持續
勢,搭配產業雙師的授課,給予學生在校園 內所能獲取的最佳產業實務經驗。 (三) 永續教師發展
推動精進教師教學知能,特別強化教師在
為鼓勵教師永續成長及發展,並致力
職能融入教學,產業課程重構,實踐課程
投入教學工作,本校提供全方位的教學輔
分流,落實學生早期預警,鼓勵學生國際
導與獎勵措施,包括舉辦多元教學、教材
移動之各項知能。在教學及學習資源的擴
研創、學生學習、學習評量等相關的研習
充上,將運用往年成果,整合各項成果發
活動,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創新教學工作
表會、專家講座紀錄,將優良個案教材、
坊,鼓勵教師進行課程重構計畫以及數位
線上影音解題及課程內容分享在雲端平
教材的錄製計畫,並鼓勵教師成立專業成
台,並透過智慧型引導及檢索機制以及雲
長社群,辦理獲獎勵教師的經驗分享等,
端e-T u t o r的服務,讓教師和學生能夠更方
除辦理各種教師能力加值研習與活動外,
便快速的尋找到所需的數位內容。
本校更積極鼓勵教師進行專業發展,並給
(二) 鏈結產業教學
予獎勵促使其持續成長。為給予教師投入
培育學生具備就業競爭力,畢業後即
教學的永續支持,推動教師多元升等,依
能為企業所用,是本校的重要目標。2015
此,從教學評量,到教師評鑑,再到教師
年本校共遴聘產業教師515人次,讓學生能
升等制度,建立明確且一致性的推動方向
夠藉此了解產業實務概況。期望透過教師產
及檢核標準,健全教學專業支持系統,如
業培訓、調查、訪談等,增加教師產業經
教師同儕教學精進、教師社群、教學觀摩
驗,並將產業知能融入課程中,推動產業課
互評、教師彈性薪資等,期望給予教師永
程重構,讓課程內容即時反應產業的最新趨
續的支持與發展。
79
課程篇
四、成果導向 本校重視學生的學習,更重視學生學習的成效,而成效的展現是否呼 應學院、系所預期的目標,並為職場所需,一直列為努力的方針,致力於 推動「以成果為導向的教與學」,以此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為確保學生學習成效,學系參考產業趨勢、雇主、校友與師生的意 見回饋,完整訂定學系的宗旨、目標,及基本與核心能力,並與U C A N的 專業職能充分的整合。透過建立相關課程的測驗藍圖及評量尺規標準,進 行成果檢測及分析,提供課程地圖及學生學習歷程參考,使學生瞭解整體 學習成果,以職涯為導向,整合通識與專業之專屬學習地圖,結合課程及
成果導向課程架構圖
80
職能,協助學生規劃未來職涯方向,使就
程大綱及教學規劃書系統、2.Do階段之教學
業與學習不再迷途,亦使學生在畢業後能
平台系統、3.C h e c k階段之學習成果檢測系
迅速與社會職場接軌。故在成果導向課程
統及4.A c t階段學習成果反思整合系統。並
這目標上,以評量核心能力、匯聚課程評
就單元評量及課程教學評量結果分析,發
量、檢核課程規劃、適性學習引導四個面
展評量改善策略,作為課程檢討修正的依
向發展,以完整進行課程的規劃及檢核,
據,並聘請專家學者進行課程成果檢討及
其因應措施包括:
提出建議。
(一) 評量核心能力
(三) 檢核課程規劃
建置完備全面成果評量檢測平台,整
依據學習成果檢測,聘請校內外專
合課程測驗藍圖、評量尺規衡量標準及完
家,反思課程規劃模式,完成並檢討課程
成建置審查類科課程評量尺規衡量標準、
檢核機制;並依據分析結果及建議修正課
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及教學課綱。並針對
程內容;將非正式課程納入學習成果檢
學生整體學習成果及強弱項目、程度分
測,以強化學生非正式課程學習及創藝能
析,發展評量改善策略,作為課程檢討修
量。
正的依據及修正的方向,進而精進課程內
(四) 適性學習引導
容,使其更符合所訂之目標。 (二) 匯聚課程評量
以職涯為導向結合通識之學習地圖, 每份地圖清楚建議各年級應修科目及配
建置完備單元評量及教學反應評量平
合的通識課程,每一課程可連結至課程大
台。遵循P D C A的腳步,規劃整合各階段檢
綱,透過課程大綱,學生可清楚了解各課
核過程相關工作及系統,以進行各階段的
程的規劃、內容及核心能力之獲取,作為
資料收集及評量工作,包括1.Plan階段之課
選課參考及導引。
81
課程篇
五、課程特色 在資訊快速變化的時代,傳統的教學方式、教材已逐漸無法滿足學生 學習的需求,學校教師需要更多元的教學方法,方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 動機,讓學生能從肯學習、愛學習,最後學得好。教務處持續鼓勵教師善 用創新教學工作坊或教師專業社群所提供的教學方法,透過教學精進實驗 計畫,落實在課堂中,讓學生的學習能更有成效。 此外,教師將職能融入教學,讓學生除了在課堂上能夠吸收到職業專 業的硬實力之外,亦能在課堂上獲取溝通協調,解決問題,領導統御等軟 實力,讓學生具備高度就業競爭力,並透過系統化的機制,強化教師在共 同職能的認知,引領教師如何將職能融入教學,並透過職能評測,檢討回 饋來循環精進。
發展特色教學關聯圖
82
(一) 實踐多元教學
通過學習的考驗。透過早期診斷機制,能
傳統大學授課多以講述方式進行,然
有效縮短學習障礙的時程,讓學生的學習
而教務處持續鼓勵並支持教師實踐多元教
輔導能提早發動,讓學生不再因學習困
學,透過創新教學知能的引進,以及精進
難,而產生學習中斷,早期發現學習上的
教學實驗計畫的實施,來持續提升學生的
問題,即早導正錯誤的觀念,有效降低學
學習成效。在教學方法上,鼓勵教師依據
習可能產生的障礙,進而提高學習的成
創新教學知能實施精進教學實驗計畫,例
效。
如:引進MOOCs概念的單元模組教學,結合 Moodle雲端數位學習平台實施教學,善用個 案討論教學方式等,來強化學生參與課堂 活動,引發學生學習動機。 (二) 職能融入教學 本校以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為主軸, 除了長期在課堂上所培養的專業領域硬實 力外,亦需要就業必備的溝通領導、解決 問題、領導統御等整合性及跨域移動的就 業軟實力。因此強化培訓教師在專業職能 及共同基本職能(溝通表達、團隊合作、顧 客導向、問題解決、主動積極、抗壓性、 創新求變、學習能力、成就導向)的認知, 引導教師將職能融入課程,並在課程教授 過程中,配合課程分流的實施,適度融入 職能教育,以期學生在畢業時,能具備就 業所需的硬實力及軟實力。 (三) 全程學習預警 教務處致力推動學習預警機制,透 過課程的期中評量,發現學生在學習上的 問題,並立即導入輔導系統,藉由授課教 師、教學助理、班級導師及同儕協同學習 等機制,引導學生找出問題所在,進而克 服困難,回到學習的軌道上,到最後順利
83
課程篇
六、教學評鑑 本校教學評鑑係以「制度化」、「務實化」及「國際化」三個面向 進行規劃。「制度化」包括評鑑項目與效標以及實地訪評流程之標準化, 形成一個有制度的評鑑模式;「務實化」強調評鑑結果應做為單位績效評 估、資源分配、系所招生名額增減(退場)、組織調整及中程校務發展計畫 修正之依據;「國際化」乃融入原高教評鑑中心與國際認證(如M S C H E、 I E E T及A A C S B等)之理念,期能透過完善的自我評鑑機制,持續提升學校 辦學成效。 本校迄今已完成第一週期(2001年至2010年)大學校院系所評鑑、 2011年校務評鑑工作及第二週期(2012年至2016年)大學校院系所評鑑。 (一) 評鑑目的 本校延續第一週期系所評鑑「確保系所提供學生一個優質學習環境」 之穩固基礎下,進而持續精進學校績效,以「確保學生學習成效」為第二 週期評鑑之主軸,其目的如下: 1. 瞭解各系所確保學生學習成效之機制與運作成果。 2. 確認各系所確實落實學生學習成效評估機制。 3. 促進各系所建立品質改善機制。 4. 協助各系所發展辦學特色,以符應業界實務需求,邁向教學卓 越。 5. 根據評鑑結果,做為學校校務發展相關政策參考。 (二) 本校評鑑特色 根據上述五大評鑑目的,本校評鑑具有下列特色: 1. 強調各系所皆依據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於各評鑑項目自主舉證 說明評估學生學習成效機制之落實情形。 2. 重視各系所性質之差異,發展其學生學習成效評估方式,進行自 我檢討改進。 3. 評鑑項目設計從教師本位轉為學生本位之績效責任,強調學生學 習成效之品質保證。 4. 系所之學術與專業表現評估標準,聚焦於深化學生學術研究能力 與強化學生生涯競爭力,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84
5. 強調系所畢業生生涯發展追蹤機
Education, MSCHE)規定,每年應進行自我
制建立與落實,並廣納多方意
評量。各單位自我評量內容,必須依本校
見,進行自我改善。
教育宗旨與目標及各項策略規劃,進行單
6. 評鑑委員組成以「專業同儕」為
位評量工作,包括評量計畫擬定、結果分
原則,同時重視評鑑委員之遴選
析、提出改善策略等,藉以檢視各單位業
與資格。
務及教學執行及改善成效。
7. 強調系所蒐集內外部互動關係人
本校各學系在第二週期自辦外部系所
意見,建立自我改善機制並加以
評鑑中表現優異,備受評鑑委員肯定,37
落實。
個受評單位(76個班制),已於2015年10月
8. 評鑑結果採認可制,由專業同儕
完成外部系所評鑑,並將評鑑結果認定申
進行品質判斷,分為「通過」、
請書提交至高評中心認可,第二週期之評
「有條件通過」及「未通過」三
鑑亦於2016年10月24日奉教育部函文(臺教
種認可結果,評鑑結果做為學校
高(三)字第1050145464號)認定本校自我評
校務發展相關政策參考。
鑑結果為「通過」,本校免接受通識教育
除上述特色外,本校因通過美國大學
暨第二週期系所評鑑,有效期限自2015年
認證,根據美國中部各州校院高等教育評
至2020年止,不僅確保學生學習成效,也
審會(Middle States Commission on Higher
持續維持高教育品質績效。
85
86
87
教學篇
1
管理學院
管理學院 沿革 本校設立於1957年,當時名為「銘傳女子商業專科學校」,1990年 改制為「銘傳管理學院」,當時全院(即全校)設有國際貿易、資訊管 理、會計、銀行保險、企業管理、商業設計、觀光事業、大眾傳播、統計 等九系。1997年銘傳管理學院改制為「銘傳大學」,全校設置管理、應 用語文、設計、法律四個學院。自此管理學院成為銘傳大學規模最大的學 院,當時除了企業管理、國際企業、財務金融、風險管理與保險、會計、 經濟、應用統計與資訊等七個學系外,還包括資訊管理、大眾傳播、觀光 事業三個學系,後來此三個學系分別轉型為學院。
現況 2016年2月,因應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A A C S B)認證之需要,經濟 系及應用統計與資訊學系改隸為社科學院。現今管理學院下設有企業管理 學系、國際企業學系、財務金融學系、會計學系、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五 個學系,學生人數超過4,800人,為本校最具歷史,規模最大的學院。本 院設有E M B A(高階經理碩士在職專班),各系亦設有碩士班與碩士在職
北區EMBA聯合舉辦菁鷹高爾夫球賽,本院是北區EMBA創會的六校創會會員之一,目前已有11個學校聯誼活 動(左圖)。黃旭男院長率領EMBA學生赴中山大學參加2016年全國EMBA馬拉松接力賽(右圖)。
▼
88
管理學院 (School of Management)單位組織表 單位名稱
主管姓名
系所秘書
專任教師
兼任教師
學生人數
管理學院
黃旭男院長
趙香雅
--
--
--
管理學院
俞洪亮副院長
趙香雅
--
--
--
企業管理學系
洪廣朋主任
謝金燁
32
28
1,191
國際企業學系
陳綉里主任
林昱伶
25
12
991
財務金融學系
李修全主任
連孟萱
29
17
1,049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邵靄如主任
邢燕玲
17
11
709
會計學系
李貴富主任
賴彩娥
19
21
884
林頂立執行長
趙香雅
--
--
27
高階經理碩士在職專班
備註 : 教學篇系所教師人數係本校人資處105(下)學期統計數據。(以下各院同)
▼
專班。企業管理學系與國際企業學系除設 有一般碩士班外,另設有I M B A及I B T專班 (全英語授課之碩士班),企管系更設有
學系特色 企業管理學系
博士班。銘傳以商管起家,管理學院是本
企業管理學系具有堅強師資陣容,
校學生人數最多、教師人數最多、班別最
並推廣專業分組學程化,包括品牌行銷學
多,也是本校最早設立博士班的學院。
程、數位營銷學程、整合行銷學程、組織
2011年7月,本院加入A A C S B國際認
與人力資源管理學程、投資與理財規劃學
證之會員,2014年6月通過「資格認證申
程,學生可依興趣選擇二個學程專業發
請」審核,2015年5月通過「認證計畫書」
展。企管系亦積極增設專業教室,將理論
審核。本院在兩年內從資格審核申請進入
結合實務以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現有專
實地訪視階段,足見本院之努力與辦學品
業教室包括電子化企業實驗室、創業與就
質。本院預計於2017年通過AACSB認證。
業實驗室及物流管理實驗室三間。
本院稟承誠、樸、敬、毅之校訓,
為強化學生出路輔導,企管系開設
重視理論兼具實務之教學特色,在歷年來
職涯相關課程及及實習課程,輔導學生未
Cheers雜誌所做的1000大企業最愛大學生調
來生涯規劃,並輔導學生考取各類相關證
查,均名列企業最愛之學校前20名內,所
照,企管系已連續9年榮獲中華民國E R P協
訓練之學生在職場上之表現深受企業界的
會頒發證照推廣優等獎。此外,企管系大
肯定。茲簡述各系特色如下。
專生科技部專題計畫通過件數,連續4年皆
89
教學篇
1
管理學院
為全國企管系第一名;企管系學會社團評 鑑連續11年獲得評鑑特獎;104學年度十力 檢核通過率亦為全校第一。 國際企業學系 國際企業學系以培養對外貿易與全 球企業專業人才為主,共分兩大主軸,一 為對外貿易與行銷,二為對外貿易與金 融。其中,「對外貿易與行銷」之主軸著 重在國際企業經營相關專業知識,主攻國 際銷售人員培養、外貿行銷專案秘書、國 企管系建構物流管理及企業電子化管理教學環境 (a)、國企系承接產學計畫之商圈行銷活動,進行中 壢商圈一日遊活動 (b)。
際貿易實務人才、國際商務秘書人才培訓 等專業人才為主;「對外貿易與金融」之 主軸則強調國際金融專業人才、外匯金融
▼
人才、國際投資、跨境金融人才為主。此 外,國企系特別強調學生實作經驗、舉辦 行銷、財務等競賽與展演,培養學生實務 操作經驗。 財務金融學系 財務金融學系主要培養具道德觀、重 視團隊合作與溝通、具國際金融視野、具 批判性思考之全方位財務金融專業人才為 宗旨,期許能夠培養具科技力與國際觀之 「科普金融+發言人」。現有「虛擬金融 交易實驗室」,透過平台逼真虛擬交易系 統,讓學生更加了解實務與其背後理論基 礎的關聯性。除核心課程外,積極輔導學
會計系學生暑假投入企業實習的學生 (a)、風保所 學生移地教學至山東財經大學參訪合影 (b)。
▼
90
生參與企業實習,並進行職前訓練,以協 助實習生應用專業學科知識於實際工作場 所中,讓學生透過多元方式了解金融專業 知識及實務之應用。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兼重保險經營管 理、財務風險管理、實體安全制度等相關 課程,以培育整合型風險管理(E n t e r p r i s e Risk Management)與保險專業人才。課程設 計兼顧理論與實務並重,廣邀國內外產、 市場脈動之敏銳度,掌握國際保險市場現
李校長歡迎AACSB認證顧問羅思院長,感謝協助管 理學院爭取認證 (a)、風保系舉辦「長照2.0,壽險 業參與全民健康照護大未來」座談會 (b)。
▼
官、學專業人士蒞臨演講,提升學生對於 況與風險管理發展趨勢,以利與就業接 軌。此外,本校風保系為全國唯一自創風 險評論(Risk Review)期刊之學系,系上教師 亦積極參與政府部門與業界之產學合作研 究案,在重大保險政策與風險管理議題上 均有重大貢獻。 會計學系 會計系為因應國際化與電子化的潮 流,課程設計除強調會計專業、商管知識 及企業倫理之外,尚重視學生語文表達與 使用電腦之能力。為達學用合一的教學目 標,大學部三、四年級以實務應用課程為 主,不僅聘任業界師資,更與產業界進行 多面向合作,協助學生有效整合會審租稅
財金系協助外國學生學習到財金專業 (a)、會計系 每年舉辦學術研討會,邀請校外學者蒞臨演講並與 本系師生進行學術交流(b)。
▼
91
教學篇
1
管理學院
理論與實務。此外,會計系開設企業實習課
實務兼顧,力求學生橫跨財務金融、資訊科
程,安排學生前往會計師事務所或一般企業
技與數據三大領域,並具備邏輯思辯、溝通
進行實習,使學生在進入職場前,就能熟悉
技巧及國際視野,透過個案教學方式,期許
產業運作實務。
培育學生成為推動台灣金融科技人才、新創 事業、金融事業轉型的重要推手。
未來發展
四、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一、企業理學管系
風保系每年皆會安排學生到各大保險公
企管系除持續營造優質的學習環境及強
司進行實習,並引進保險業核保理賠行政系
化師生專業表現外,也將致力提升本校與他
統,例如壽險V-Life system,將理論與實務
校企管系之差異化,並因應趨勢所需發展創
結合,提升學生進入職場之準備與競爭力。
新學程及相關課程,例如「創業與就業學分
系上透過專業課程英文授課方式,提升學生
學程」。此外,企管系未來將與國外大學結
專業英文閱讀與議題溝通之能力,此外,系
盟,推動彈性學制,例如3+1學制,讓學生
上亦透過「國際大師專題講座」及「移地教
可多元學習,提升學生的國際視野,同時,
學」方式,增進國際交流,開拓學生國際視
結合業界資源,發展實務課程,增加企業實
野。
習機會,擴大學生與企業暨實務之接觸面。 五、會計學系 二、國際企業學系
會計系為活化教學與課程設計,強調國
因應未來就業趨勢的改變與挑戰,國企
際會審趨勢與社會脈動結合,加強實務性導
系除依市場人力需求導向調整課程內容外,
向的內容,注重學生口語書寫溝通與決策分
將繼續培養學生學中做的理念以及企業實
析能力之培養,並鼓勵學生拓展關懷視野與
習,使學生畢業即能與就業接軌。
落實服務精神。此外,系上持推動產學合作 與落實產學合一之目標,育成學生的專業態
三、財務金融學系
單位運作,鼓勵現職教師至產業進行研究調
設立「互聯網金融與數據分析學分學程」、
查,增聘學有專長產學界人士至系上開課。
「國際金融與創新管理學分學程」、「公司
未來亦會積極持續辦理系友講座及辦理聯誼
治理學與社會責任學分學程」,讓學生具備
活動,加強系友間之人才、資源交流,凝聚
充實之專業知識,以迎接金融科技化與金融
系友們的力量,培養系友之向心力與情感。
國際化之挑戰。財金系課程設計強調理論與
92
度與團隊合作之精神,深化健全教學與實習
因應金融科技與國際化之浪潮,財金系
財金系學生在校慶啦啦舞競賽中的精彩表演
▼
▼
會計系學生在校慶啦啦舞競賽中的精彩表演
國企系赴日本福岡大學進行移地教學,參與學生穿 著和服,實際體驗日本文化。
▼
企管系舉辦創意行銷企劃大賽活動,提供學生一個 發揮所學的舞台。
▼
每年校慶創意啦啦舞比賽,讓同學們可結合專業思維發想無限創意,亦可展現院系一家人的團結與傳承。
▼
93
教學篇
2 1
資訊學院 管理學院
資訊學院 沿革 銘傳大學為配合國家經濟發展趨勢,邁入智慧創新型社會,於88學 年度整合校內相關系、所資源,成立資訊學院。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目前 共有資訊管理學系(所)、資訊傳播工程學系(所)、資訊工程學系(所)、電子 工程學系(所)以及電腦與通訊工程學系(所)等五個學系,並成為銘傳大學 招生數第二大的學院。
現況 資訊學院以培育高品質資訊與電子科技整合應用人才為宗旨,藉由理 論教育與實務訓練,培養具創造性思考、分析能力、團隊精神、及全球視 野的專業人才。學院現有之五個學系/所,為一個完整的資訊、電子相關 教學、研究、服務之統合體系,並不斷朝多元化發展。此外,外文與資訊 為本校教育之兩大核心,資訊學院亦負擔全校非資訊學系之電腦課程之教 學支援任務,對於校園之資訊基礎建設,以及各專業領域的資訊應用與管 理,提供全校性的諮詢與推動能量。 資訊學院為提升教學品質,自96學年度開始,推動資訊工程、資訊傳
參與國際性競賽 (a) 2016 RoboCup Japan Open 競賽 (日本愛知2016/3/23-31)、(b) 2016國際智慧人形機器人 競賽:HuroCup(全能)競賽 (2016/5/13-15)。
▼
94
資訊學院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單位組織表 單位名稱
主管姓名
系所秘書
專任教師
兼任教師
學生人數
資訊學院
楊健貴院長
余珮瑀
--
--
--
資訊管理學系
李永山主任
鄭文茵
25
6
755
資訊工程學系
李開暉主任
陳怡安
18
7
458
資訊傳播工程學系
陳菁惠主任
邱盈心
15
7
469
電子工程學系
林鈺城主任
余昭靜
11
15
478
電腦與通訊工程學系
江叔盈主任
吳佳薇
13
9
442
播工程、電腦與通訊工程、電子工程學系 之工程與科技教育認證(IEET),目前皆已完
三、培養新興媒體與資訊科技結合的整合 性應用能力課程規劃。
成第二周期的認證,使本院的工程教育品 質獲得國際標準的認可。為配合學校跨院 整合之政策,提倡「科際整合」觀念,已 與校內管理、設計、語文、傳播、觀光、 健康等學院,進行跨領域研究合作及學分 學程,以符合未來學術研究的趨勢潮流。
電子工程學系 一、培養軟硬體整合能力,課程設計符合 電子產業需求,包括物聯網、光電、 半導體三大領域。 二、注重理論與實務,培養學生具有分 析、設計及製作能力的教學設計。
學系特色 資訊管理學系 一、 符合產業需求的課程規劃 二、紮實的軟體創新與管理能力之培養 三、良好的實習制度,達成畢業即就業的 目標 資訊工程學系 一、利用瘋狂程設系統的程式撰寫能力養 成課程。 二、以資訊技術為基礎,強化學生動手做 能力的應用型專題研究。 三、培養網路通訊、物聯網、資料探勘及 大數據研究人才。 四、培養學生具備互動媒體程式開發的能 力。 資訊傳播工程學系 一、媒體創新應用能力培養的專題研究。
三、培養創意與電子應用能力。 電腦與通訊工程學系 一、培養電腦與通訊科技整合性應用能力 的課程規劃。 二、推動系統開發、應用能力的機器人相 關研究中心。 三、移動通訊與智能應用能力的培養。
未來發展 資訊學院以培養跨領域專業人才為目 標,積極朝向V R研究、機器人研究、智慧 行動裝置與物聯網a p p研究、大數據資料分 析研究、半導體光電研究及互動多媒體研 究,以學分學程和跨領域學分學程,來引 導學生有方向性計畫性的選課。同時,為 達成本院之教育宗旨與目標,經由系所主 管及教師代表共同討論及產學界人士之諮 詢意見,擬定各系的未來發展摘列如下:
二、理論與實務並重的證照課程。
95
教學篇
2 1
資訊學院 管理學院
資訊管理學系 資訊管理學系之前身為成立於1969年 之電子計算機科,為國內資訊相關科系之領 航者,1981年改名為電子資料處理科;因 應國內資訊管理人才之需求,於1990年改 名為資訊管理學系,並於1997年成立碩士 班、2000年成立碩士在職專班。目前畢業 校友,遍布國內外,均為資訊界的翹楚。主 要在培養利用資訊科技,解決企業管理問題 的人才,目前,擁有25位專任教師,師資 基石-E R P研究中心、W E B/雲端運算中心、 大數據分析-企業智慧研究中心、及知識管
緊密的教與學活動 (a) 資管系參加全國大專校院資 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獲佳績、(b) 資工系辦理教師 教學觀摩。
▼
陣容堅強;四大研究中心,包括企業運作的
理與虛擬學習中心。 一、建立具有特色的系所 (一) 大數據資料分析中心 (二) 金融科技分析中心 (三) 行動應用中心 (四) 行動商務中心 二、培育多元跨領域人才 三、培養專業技術管理人才 資訊工程學系 資訊工程學系長期致力於各種資訊技 術領域的學理研究與技術開發,如影像處 理、聯網技術、資料探勘等,多年來已建立 厚實的基礎。未來,我們將致力於把這些技 術轉型為更具實用價值的應用,如影像處理 技術進一步應用在電腦視覺,讓人類能使用 更複雜的肢體語言和電腦互動。另一個發展 重點則是虛擬實境技術,虛擬實境技術可應
96
(a)資傳系VR實驗室、 (b)電通系機器人研究中心。
▼
用在虛實整合的環境中,將可讓諸如網路購
盛大且嚴謹的專題研究 (a) 2016 專題研究總審、(b) 2015專題研究畢業展。
▼
物、旅遊導覽、醫療、…等活動變得更加真
展重點,包括物聯網系統應用、光電及半導
實。聯網技術則將與各類感測技術結合,轉
體產業的人才訓練。本系亦結合本校資訊學
化為物聯網技術,藉由此技術對環境資訊的
院資訊工程學系、資訊傳播工程學系、電
採集與數據的傳送,將能夠對人類提供更完
腦與通訊工程學系及資訊管理學系的優秀
善、更無所不在的服務。資料探勘技術將與
師資與設備,學生可發展全方面的資訊、電
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等科技合作,為大數據
子、網路、管理的專業。現已設有大型教學
分析提供自我學習與調適的能力,使其能被
用電子實驗室一間;同時,為了支援本系師
更廣泛的運用在各種資料分析上,提供快
生之學術研究發展,已持續投入巨額資金,
速、準確的分析與預測結果,供決策者使
建立半導體專業實驗室、光電專業實驗室、
用。
晶片設計及應用專業實驗室、物聯網系統應 用專業實驗室與創客實驗室等五間研究型實
資訊傳播工程學系
驗室。未來致力於推廣7+1企業實習課程,
資訊傳播工程學系未來以互動多媒體
讓學生在最後一學期大部分時間可至電子產
技術與應用、物聯網為發展特色,互動多媒
業實習,在畢業時能與產業無縫接軌,提升
體是結合體感、影像分析、深度學習、巨量
學生的就業力。同時,每學期邀請產業界主
分析、擴增實境(A R)/虛擬實境(V R)/混合實
管、工程專家到系上做至少十場的專題講
境(MR)等技術,應用於輔助學習、協助銀髮
座,配合專業課程的雙師制度,設計貼近產
族照護與智慧生活等領域。物聯網則是運用
業的課程訓練內容,讓學生具備未來就業及
各種平台,創意發想結合數據收集、分析與
升學的競爭優勢。電子產業前景看好,人才
可視化,在智慧生活、金融、照護等領域之
需求持續擴大,系上畢業生一直以來就業相
整合應用。多年來本系深耕在互動多媒體與
對容易且薪資高,具有美好的職涯發展。
物聯網等技術,已建構軟體與硬體之開發及 教學環境,深具發展潛力。教學目標除帶領
電腦與通訊工程學系
同學一起進行相關研究,養成學生探索新技
電腦與通訊工程學系以整合網路通
術與創新整合應用外,並將關鍵技術融入課
訊、多媒體通訊與嵌入式系統之技術,著
程,以強化學生職涯能力,達到學用合一,
眼於智慧型機器人之開發與應用。以視覺
培育未來產業所需人才。
技術、體感互動技術、以及人機互動技 術,開發服務型機器人與智慧型機器手臂
電子工程學系
之相關應用科技。並且通過行動通訊技術
電子工程學系長期致力於培養電子工
與手機A P P開發設計,達到多機器人之群
程師紮實的理論基礎與實務經驗為主,課程
體合作,可以提升機器人服務之功能與效
規劃依現今電子產業人才需求,規劃三大發
率,增進人類生活之便利性與舒適性。
97
教學篇
3 1
傳播學院 管理學院
傳播學院 沿革 自李銓校長於1980年創立大眾傳播科時,便強調深入實務與不斷創 新,歷經大傳系至今日的傳播學院,本院始終秉持著「整合傳播」的理 念,追求「人文與科技對話」的教育精神,培養理論與實務並重,具備國 際視野的傳播專才,追求「傳播知識產業化」和「傳播產業知識化」的學 術卓越。 面向大數據與新媒體巨變時代,銘傳傳播學院掌握先機,從2011年 逐步加速進行數位匯流與媒體整合,成功地從傳統的傳播學院,轉型成為 新媒體、新趨勢的傳播學院。
現況 走過多年大一大二不分系的媒體實務實驗,培養出無數的傳播業界菁 英分子,為銘傳爭光;從2014年起更強化四系一所體質,凸顯新媒體暨 傳播管理學系、新聞學系、廣播電視學系與廣告暨策略行銷學系各自發展 與特色,特別結合新媒體平台、重新改造四系一所的課程架構,在五大實 習媒體的紮實訓練基礎上,分系招生與培育更多元多工的傳播新兵。
▼
98
結合實務與理論,舉辦雙師講座
▼
廈門理工專班同學參與郝柏村先生演講
在理論教學,本院引進最新傳播理
事、舞蹈與團隊合作。冠軍已成為傳統,
論,像開放新聞學、資料新聞學與大數據
更重要的就是創新與團隊合作早已融入本
等課程,進行媒體與數據整合實驗;每次
院的精神與傳承。
實驗不論成敗都成師生上課討論研修案
318學運帶來媒體革命,學生在搶奪話
例,精益求精,帶動了更多產官學合作的
語權中,擺脫了傳統的SNG車,成功地讓他
計畫,創造讓師生與業界接軌的良機。
們的訴求即時傳播到全世界。一舉將數位
在媒體實務上,本院設有數位多媒
匯流與媒體整合熔為一爐,帶動傳統媒體
體實驗平台,採取跨媒體、跨功能團隊運
的轉型與新媒體的勃興。特別是在社群媒
作,並進行數位匯流與媒體整合,培養更
體的互動影響下,不但廣告大量從傳統媒
多理論與實務兼備的新聞、廣播、廣告、
體位移到新媒體,更要緊的就是昔日的閱
公關、行銷、網路媒體、媒體管理及傳播
聽大眾早就解構成為移動時代的分眾或群
研究等專業人才。五大實習媒體全面E化並
組。「互聯網+」不但是顯學,更是未來發
且相互支援,讓學生在大三的媒體實務課
展的重要趨勢,媒體生存與發展之道顯然
程,全面投入與業界完全一樣的媒體環境
碰上了最嚴峻的考驗,媒體教育更不能再
與產製流程,學習現場的操作並在即時性
抱著過往的那套理論與實務操作,改變決
的壓力下完成作品,成為真正的媒體人。
定未來!
在媒體實習上,本院除了校內實習之
在因應這個巨變過程中,本院首先
外,當學生完成大三媒體實務課程之後,
進行課程改革。在獲得教育部與校方課程
便有一至兩個月參與傳播業界各大媒體實
分流計畫的補助,主要的就是全面檢視院
習的訓練,直接到媒體工作現場了解現在
內相關課程,廣邀國內社群媒體與新媒體
媒體產製的流程與發展趨勢。大四更有與
的年輕達人。由他
校外媒體合作的實習課程,讓學生直接到
體發展發展趨勢,現身說法來談他
媒體上班工讀,不但增加同學實戰經驗,
新興的媒體操練原理、技術與影響。兩年
更提高未來畢業即就業的可能性。
來,這些講師與講授內容不但富了師生的
媒體的訓練與養成教育既是講究創新
她們來講授最新的媒 她在
視野,也成為課程改革中重要的依據。
更是要求不斷學習;既是強調個人多元多
其次,大數據與大趨勢,一直都是
工的表現更是考驗團隊合作能力。本院從
本校務發展的重點方向,本院也在這個計
大一的新生盃合唱比賽就是常勝軍。學校
畫中扮演重要角色,除了支援銘傳網路電
最引以為傲的創意啦啦舞競賽,全校各院
視台的內容產製之外,另外,大平台整合
系最怕的就是傳院出場,各隊紛紛視傳院
工程既涉及跨院系合作,本院也參與了整
為假想敵,而傳院最擅長的就是結合說故
合工程的推動。這些整合實驗不但涉及平
99
教學篇
3 1
傳播學院 管理學院
傳播學院 (School of Communication)單位組織表 單位名稱
主管姓名
系所秘書
專任教師
兼任教師
學生人數
傳播學院
倪炎元院長
楊綺紅
--
--
--
新聞學系
孔令信主任
廖育萱
7
19
304
廣播電視學系
陳光毅主任
林佳蓉
7
16
314
廣告暨策略行銷學系
黎佩芬主任
王慧美
7
9
305
新媒體暨傳播管理學系
倪炎元主任
詹雪蘭
9
17
392
台、內容、物流、金流還有電子商務等,
廣告暨策略行銷學系
這些都是先進國家與企業目前正在努力的
廣告暨策略行銷學系前身為廣告學
重點及推動方,如何整合與企畫,變得非
系,廣告學系成立於西元1999年,成立
關鍵,而訓練這些整合與企畫工程 師相形
宗旨為培養具備跨領域策略性思考能力的
之下更顯重要,本院除了彙整上述這些實
廣告行銷人才。教育目標包括追求教學卓
驗結果並融合成為未來課程改革內容,更
越、訓練廣告與行銷傳播之專業人才與培
重視對未來傳播整合師及新聞企畫師的教
養學生國際視野三大目標。
育與訓練。
本系為培育未來優秀的廣告行銷傳播 人才,課程架構以廣告為核心,向外延伸
學系特色
五大領域,分別是由行銷、公關、媒體、
新聞學系
程。本系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教學
結合理論與實務課程的教育,培養具
模式,並透過「做中學」的概念,將理論
有責任感、新聞編採能力、數位匯流及國
落實於實務操作。此外,本系定期舉辦專
際視野的整合傳播、專業新聞人才。
題講座、雙師教學、研討會及積極帶領學
並有銘報、M O L跨平台與V R虛擬實境 實驗室等實習機會,結合新舊媒體的產製
100
創意、及消費者洞悉的角度來設計相關課
生參與校內外及國際性競賽等活動,提供 學生多元學習的環境與機會。
流程與實務操作,訓練學生多媒體的寫作
本系發展方向以培養具備跨領域、
創作能力。同時鼓勵學生進入媒體實習工
具策略性思考能力的廣告行銷人才,結合
讀,提前進入業界,體驗新聞演變與產製
廣告新興潮流趨勢設計課程,培養學生職
過程,讓學生得以盡早適應業界競爭的環
場競爭優勢。為使學生能夠快速與職場接
境,爭取「畢業即就業」之機會。
軌,學生可以藉由與國內知名廣告/公關/
行銷/媒體公司合作的機會,落實理論概念 的學習與強化專業技能。本系畢業生擁有 多元就業的機會,學生未來可以選擇在廣 告、行銷、公關、媒體代理、市場研究、 數位媒體等不同領域發展。廣告暨策略行 銷學系具備完整的課程設計、良好的師 資、豐富的設備資源、以及採公司治理的 二大實習媒體,相信學生在大學四年裡將 能夠接受到完整且全方位的訓練。 廣告系於104學年度更名為廣告暨策略 師生互動,產學接軌 (a) 銘報新聞與MOL即時新聞 上操作,強化學生競爭力、(b) 舉辦雙師講座,與 業界接軌。
行銷學系,以符合與時俱進的世界脈動, 建立學系品牌知名度及市場競爭優勢。
▼
廣播電視學系 本系為因應科技匯流多螢多用的新 媒體傳播時代,以及媒體環境變化和社會 多元化需要,積極設計完備的影音傳播教 育,課程分為廣播、電視、電影與新媒體 (網路、手機)四大類,內容則分為企畫 製作(節目、新聞、廣告)與影音創作兩 大類為主,相互配對,另外輔以行銷及經 營管理,藉以培養傳播媒體事業的廣播、 電視、電影之人才。為配合理論教學與實 務結合,強調影音內容創作及節目製播流 程訓練,本系實習單位設有銘傳電視台、 銘傳無線廣播電台( FM 88.3 )、銘傳網路電 視台、銘傳網路廣播電台、虛擬攝影棚供 學生演練。 學生實習活動 (a)學生在銘報即時新聞M O L (Medianews On Line)參與實做訓練、 (b)學生專注 製播廣播節目。
本系與本院其他學系、研究所秉持資 源共享原則,不論師資、教學或研究皆進 行跨領域之整合與交互支援,不但提供學
101
▼
教學篇
3 1
傳播學院 管理學院
生優良的教學品質,並促使教師進行跨學科
系亦設置跨院系之多項學分學程,提供多元
研究與整合。
學習機會,以利就業。透過舉辦各項專題講 座、提供產學合作機會,以培養新媒體傳播
新媒體暨傳播管理學系
的基礎專業能力、新媒體傳播實作能力、廣
本學系成立於2004年,係為因應傳播
博的基礎知識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新媒體
與資訊科技匯流的時代趨勢,藉由傳播、資
組織管理決策能力及國際觀與外語能力等六
訊與通訊科技等專業領域的融合,以整合傳
項核心能力。
播的教學模式,培養具有資訊科技與數位多 媒體應用能力的傳播專業人才。 本系深切體認新媒體不是未來趨勢,
本系更設有碩士班與碩士在職專班,提 供大學畢業同學多重升學管道,兼顧實務作 品與理論研究之多層次生涯規劃之需求
而是現在進行式,新媒體已經改寫了媒體產 業,也正在驅動社會改變,傳播教育必須依 據新媒體發展而大幅變革,惟有掌握新媒體 變革才能維持競爭優勢,配合本校黃金十年
102
未來發展
的規劃,傳院自103學年起四系分系招生,
面對大數據與新媒體巨變時代,最重要
為緊密連結傳播相關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的還是與時俱進,改變既決定了未來,在做
並於2015年更名為「新媒體暨傳播管理學
出改變的決定時,當下啟動了所有改變。
系」,全面更新教學內涵,以培養數位與傳
本院從2011年就決定從新媒體下手,
管兼備之全方位人才。是全台為一掌握「新
課程、教學與媒體實務的訓練就開始進行新
媒體」大趨勢之系所。
舊媒體的整合工程;如今更是把握機會加快
為培育e世代之傳播人才並符合職場
改變的腳步,讓本院的媒體教育改革工程全
需求,本系課程規劃一系列包括數位內容加
面朝新媒體發展,這在國內傳播學界中是獨
值、數據流量分析、數位行銷與電子商務、
樹一幟,也為銘傳開展了新的特色與招生亮
媒體經營與財務分析等專業課程,以打造
點。同時,開拓師生視野並強化整合與企畫
新媒體世紀的C E O。為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能力,落實在媒體操作和實務上,不但與業
本系重視學生動手實作之能力,學生作品可
界全面接軌,更讓同學及早就熟悉最新的媒
在數位多媒體實驗平臺上發表。此外,為結
體操作與產製模式,一旦進入傳播現場,可
合資訊、多媒體設計及傳播之相關知識,本
以發揮的空間與創意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傳播學院編輯中心(MOL)提供同學實習場域
▼
▼
傳院聲音專長的同學進行公開演出活動
學生進行廣銷系品牌實驗中心參訪景點介紹,專業 不輸行家。
▼
傳播學院積極參與校慶啦啦舞活動,年年皆能傳回 好成績。
▼
每年校慶創意啦啦舞比賽,讓同學們可結合專業思維發想無限創意,亦可展現院系一家人的團結與傳承。
▼
103
教學篇
4 1
法律學院 管理學院
法律學院 沿革 法律學院(以下簡稱本院)於1993年設立之法律學系,並於1996年成立 法律研究所招收碩士班學生,1997年配合本校改制大學,乃成立法律學 院。2006年增設財金法律學系、科技法律學系,並採大一大二不分系招 生,2008年法律學系通過教育部高等教育系所評鑑認可,2011年科技法 律學系整併至法律學系;採法律學系、財金法律學系分系招生。2014年 設立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財金法律學系碩士班。 本院基於配合社會發展之需求及專業分工之理念,目前分別設置法律 學系(含碩士班、碩專班)與財金法律學系(含碩士班),為二系二所規模之 學院。本院特別注重學生人格輔導,培養具備傳統法律專業、資訊與智慧 財產及企業與金融等領域所需,並具責任感、高尚品德、基礎外語能力、 資訊能力及人文素養之法律專業人才,以期貢獻社會國家。
法律學院 (School of Law)單位組織表 單位名稱
104
主管姓名
系所秘書
專任教師 兼任教師 學生人數
法律學院
汪渡村院長
鄭惠真
--
--
--
法律學系
李開遠主任
翁珮玲(系) 莊惠琦(所)
13
30
446
財金法律學系
劉秉鈞主任
高佳園(系) 莊惠琦(所)
11
14
244
現況 本院設立係以培育國家所需,並兼顧 培養現代社會經濟活動特定領域之法學專 才為目的,並具三項特色: 一、理論與實務並重:法律學屬規範應用 學門,本院系所於教學方法、師資聘 用與課程內容設計等方面,均結合理 論與實務之所需。 二、加強分科專業之訓練:為配合社會經 濟發展趨勢,本院學生除修習核心課 程外,均須接受特定領域分科專業訓 爭力,因此本院設有法律學系及財金
國際學術交流 (a)本院學子赴日本富山大學參與交 流活動、(b)日本富山大學教授蒞校座談。
▼
練,以加強本院學生就業與升學之競 法律學系;此外,為有效提升學生就 業競爭力,本院也積極推動「證照輔 導班」、學分學程及實習計畫等具體 措施。 三、著重英文與資訊能力之培養:本院配 合校方教育政策,學生各學期皆需必 修英文與資訊相關學分,同時積極輔 導學生參加英語檢定考試(全民英 檢、T O E I C等)與資訊能力檢定考試 (TQC),以取得未來得順利就業之基 本門檻。 本院教育宗旨:注重學生輔導,期 培養具核心能力、法律理論基礎穩固、有 實務知識,並具責任感、高尚品德、基礎 外語能力、資訊能力及人文素養之法律人 一、培育具責任感、高品德、團隊精神及
自發的學生活動 (a)班際盃辯論賽培養同學思辯能 力、(b)法治教育宣導活動,讓所學得以應用。
▼
才,貢獻社會國家。其教育目標為:
105
教學篇
4 1
法律學院 管理學院
服務社會熱忱。 二、培訓理論與實務能力兼具之法律專業人 才。 三、培育具基礎外語、並可吸收、應用國際 資訊之人才。 同時以培養具有法律學理與實務,及法 律與財金統合基本素養的人才,使其成為具 備以下本院核心能力:
律專業雙領域。 二、【專業就業專能力】要求同學參加基礎 法律專業會考及財金法律專業會考,以 兼具基礎法律及財金專業能力。 三、【理論實務雙結合】強調理論與實務之 結合,力求學生企業實習。 四、【職涯學涯雙規畫】設計多方位之職涯 學習地圖。
一、理解法律規範及其理論與實務。 二、運用思維判斷並解決問題。 三、溝通協調並清晰表達法律見解。 四、掌握資訊工具並運用於法律專業。
未來發展 一、追求卓越,提升研發能量
五、熟悉財金、科技與法律整合知識。
大學是追求學術之殿堂,必須追求學術
六、基礎外語能力及國際視野。
卓越,才能提升競爭力。 二、提高教學品質,因材施教
學系特色
培育優秀人材為大學最根本之職責,因
法律學系
e化教學方面,投入極大的心力,建置品
一、課程設計多元性之特色。
質優良之軟硬體,對提升本系教學品質
二、強化語文、資訊與整合分析方法之訓
有極大的助益。
練。 三、著重法律理論與實務結合能力與產學合 作。 四、積極參與社區法律服務及法律教育之宣 導。 五、針對學習障礙同學實施課業輔導因材施 教。 六、具跨院資源整合機制進行相關教學研究 合作。
106
此在教學品質上必須精益求精,本校在
三、加強與本校其他相關科系的科際整合 近時法律之運用不再是單純的法條運 用,為培養各相關領域之法律人才,本 院將就研究、教學等面向,加強與其他 科系科際整合之必要。 四、加強社區法律服務之深度與廣度 五、發展法學新興領域 將積極規劃符合未來國家社會需求之課 程,並計畫增設專業法律研究所碩士
財金法律學系
班,如科技法律研究所,以培養高級專
一、【課程規劃雙領域】兼顧財金專業及法
業之法律人才。
迎新活動串起同學間的情誼
▼
▼
國際學子專題分享,豐富學生視野。
標準的實習法庭,營造教學情境。
▼
法律學院學子投入校慶啦啦舞創意競賽
▼
法律學院以培育優秀之法律及財法人材為最根本之職責
▼
107
教學篇
5 1
觀光學院 管理學院
觀光學院 沿革 觀光學院以增進發展教育學生觀光、休憩、餐旅及相關專業學術,以 便在21世紀對於產業、國家、甚至世界作最佳的服務。本院亦強調學生在 工作或事業上應具有責任感、團隊精神、高道德標準和全球觀。 1967年,本校即設置觀光事業學科,2000年增設休閒遊憩管理學系 與餐旅管理學系,由三系組成全國首創的觀光學院,並採用「大一、大二 不分系」,以院為入學單位的專業學院,直至2015年才更改為觀光事業 學系、休閒遊憩管理學系、餐旅管理學系分系招生。
現況 成立於2000年,採用「大一、大二不分系」以院為入學單位的觀光 學院,不僅是全國首創的觀光學院,也是一所專業學院,下設有觀光事業 學系(含碩士班)、休閒遊憩管理學系、餐旅管理學系。學生在大一、大 二階段暫時不分系,修習校定共同必修科目,及部分院定專業基礎課程, 大二下學期時再依學生整體成績和志願決定就讀科系。104學年度起,觀
▼
108
學生積極參加各項全國性競賽,屢創佳績,深獲各 界肯定。
▼
來自國內外名校一流師資,學術專長多元,產 官學經驗豐富。
觀光學院 ( School of Tourism)單位組織表 單位名稱
主管姓名
系所秘書
專任教師
兼任教師
學生人數
觀光學院
翁振益院長
宋祖芳
--
--
--
觀光事業學系
林青蓉主任
潘佐璥
9
10
343
休閒遊憩管理學系
張軒瑄主任
曾冬鈺
7
7
292
餐旅管理學系
周勝方主任
吳玉如
8
25
542
光學院大一大二不分系將因應環境變遷, 考量三年級開始分系,對未來各系專業課 程分流、專業人才培養與企業實習之時程 過於緊迫等因素,改由分系招生。
學系特色 觀光事業學系 本系設有大學部、碩士班及碩士在
分系後,針對專業學習養成能提供較
職專班三個班制,依據國家社會經濟發展
優質且完整性課程規劃,透過校外實習能
趨勢、觀光政策施政方向、產業人力需求
使學生畢業即就業。本院學生來源新生名
等基本原則謀求發展,以培育具備高尚品
額分流至觀光事業學系60人、休閒遊憩管
德、積極熱誠之觀光旅遊專業管理人才,
理學系60人、餐旅管理學系60人。
建立觀光旅遊管理學術領先地位為具體目
為增長學生國際視野,提升學生英、
標。系所特色包括:
日、法等外語能力與實務運作訓練,本院
一、堅強的師資陣容
學生必須修習400個小時之實習課程,方
二、豐富的教學軟硬體
可畢業。同時為增進學生社會競爭力,觀
三、就業導向課程設計
光系設有「觀光旅行業經營學分學程」、
四、活潑的教學活動
「觀光導遊與領隊學分學程」、「觀光傳
五、強而有力的校友網路
播學分學程」;休憩系設有「休閒遊憩學
六、豐富的海外經驗
分學程」、「休閒運動學分學程」;餐旅
七、實習與就業媒合制度
系設有「餐飲業經營管理學分學程」、 「住宿業經營管理學分學程」等就業學分 學程,提供學生跨領域整合學習,於畢業 前取得學分者,另頒有學分學程證書。
休閒遊憩管理學系 本系藉由擴張,運用及差異化的休閒 遊憩專業知識,來提升人類的生活水準, 特別強調學生在工作或產業中應有國際
109
教學篇
5 1
觀光學院 管理學院
觀、責任感、團隊精神,以及高道德標準 的自我要求。本系從社會、倫理、文化及 經濟各種背景角度,提供學生優質、淺而 易懂的教育和學習機會,以便培養出一個 能夠應付與日俱增社會多樣化和全球社區 化嚴格挑戰的優秀國民。本系特色包括: 一、理論與實務兼備的堅強師資 二、與產業接軌的完整課程規劃 三、多元與生動授課方式 四、完整的證照輔導規劃 五、多樣化的實習就業媒合 六、提供新穎的教學軟硬體設備 八、充分與公私營單位產學合作
豐富的就學資源設備 (a)全國最專業的博弈情境教 室、(b) 設備完善中西餐教學廚房。
▼
七、提供豐富國際移動之機會
餐旅管理學系 順應世界觀光餐旅潮流與發展,推 動我國觀光餐旅服務業,餐旅管理學系於 2000年8月成立。本系以培育具備責任感、 高尚品德、創新能力、團隊精神及全球視 野的未來餐旅優秀領導人才,以服務國家 及國際社會為目標。本系特色包括: 一、延攬餐旅業界主管職之業師 二、設置教學旅館、中西餐教學廚房、烘 焙教學廚房、Caf'e 409咖啡廳、咖啡實 驗室等教學資源軟硬體設備 三、就業與創業導向教學模式 四、辦多樣證照考試輔導班 五、實務導向之校內外專業實習
110
完整的培訓課程 (a)休憩系辦理導覽解說培訓課程 (b)餐旅系專業熱忱的105大學個人推甄服務團隊。
▼
六、推動課程分流
未來發展 觀光事業學系 一、貫徹教學品質保證制度,保持觀光教 育領導地位。 二、整合理論與實務,強化以企業需求為 導向之專業人才培育。 三、凝聚校友力量,發揮產業影響。 四、整合學校與企業學習環境及資源,拓 展產學合作平台。 五、深化與觀光產業業者策略聯盟,開創 「空勤模擬教室」與中華航空公司合作模擬機艙客 服實務訓練,是觀光學院訓練學生進入航空公司就 業的重要實習設施。
企業、學校與學生多贏局面。 休閒遊憩管理學系
▼
秉持銘傳大學一念三化的教育精神與 目標,培育休閒遊憩領域高品質與高競爭 力的專業人才。 在課程設計上,持續落實論與實務的 結合,並配合產業、社會發展、政策調整 課程內容與課程設計,讓同學得以學以致 用。持續推動教師爭取科技部研究、產學 研究計畫,有助於活化教材內容,並貢獻 本系之專業於產業、社區發展。最後營造 良好的學習、研究、教學環境,讓教師與 學生在最佳的環境下授課與學習。 餐旅管理學系 一、增進創業教育模組 二、引領科技、傳播、設計等跨領域學習 三、擴大國際視野之海外實習 產學旅行社與台灣規模最大的雄獅旅行社合作經 營,提供學生旅行社經營管理實務操作環境。
四、提升教學資源設施 五、強化科技應用服務管理思維
111
▼
教學篇
6 1
教育暨應用語文學院 管理學院
教育暨應用語文學院 沿革 教育暨應用語文學院係由本校專科時期的「商業文書科」及「語言 中心」擴衍而成,在1997年8月學校改制為「綜合大學」後,即獨立成 為「學院」,是目前全國最早以「應用」為發展目標之「教育及語文學 院」。培育能配合時代潮流,因應社會需要,術德兼備的教育及語文人 才。
現況 教語學院設有1個獨立所、4個學系(內設有1個博士班、3個碩士班), 分別為教育研究所、應用中國文學系、應用英語學系、應用日語學系、華 語文教學學系,以及支援全校英語教學的英語教學中心等單位。 教語學院設在空間廣闊、環境幽靜,空氣清新的桃園校區,105學年 度計有專任教授13人、副教授31人、助理教授37人、講師24人;兼任教授 3人、副教授9人、助理教授32人、講師96人,學生2600餘人。 教語學院秉持學校一念三化之辦學理念,設定本院之教育宗旨為「培 養具有人文素養及國際視野之教育與中、英、日語專業人才」。
來自國內外名校一流師資,學術專長多元,產官學經驗豐富。
▼
112
教育暨應用語文學院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Applied Languages) 單位組織表 單位名稱
主管姓名
系所秘書
專任教師
兼任教師
學生人數
教育暨應用語文學院
林長河院長
黃玫徵
--
--
--
應用中國文學系
游秀雲主任
楊秀芬(系) 張郡玲(所)
17
29
500
應用英語學系
張其羽主任
胡國潔
23
20
878
應用日語學系
吳如惠主任
余雅禎
19
20
511
華語文教學學系
江惜美主任
謝和儒
12
10
480
教育研究所
張國保所長
劉思妤
8
9
175
英語教學中心
劉至揚主任
洪靜嫻
25
46
全校學生
為達成學院教育宗旨,學院特設「跨
過完整專業訓練,更本「人之兒女、己之
文化溝通」、「職場倫理與國際禮儀」、
兒女」之教育熱忱,循循善誘,受到學生
「海外研習」三門課程,供學院學生修
高度肯定。教師們設計將靜態教學變為動
習。其中「跨文化溝通」及「職場倫理與
態教學,例如透過戲劇公演,以配樂吟唱
國際禮儀」課程,有數週系由各系開課教
輔助詩詞教學;或藉e化設施進行教學;從
師輪流授課,提供學生更寬闊深厚的國際
事鄉野調查研究、撰寫報告;以及服務學
視野與涵養。教育學院具有下列特色,提
習等方式。以培養學生觀察思考之專業能
供學生卓越的學習環境。
力,及關懷社會的情懷。
一、課程多元實用
三、教學設備完善
「理論與應用並重,通識與專業兼
本院各系皆設有多間專業教室,例如
顧」為學院設計課程之原則,與傳統文學
口筆譯教室、電腦視聽室、中華茶道研究
院之課程,有相當區隔性。除對語文做紮
中心、五經研究中心、紅學研究中心、美
實之基礎訓練外,也加強諸如商業、觀
國文化中心、日本文化教室、日本商業文
光、翻譯及教育等多元專業課程,供學生
化教室等。開國內情境教學之先,深受賓
選擇,提升學生就業之競爭力。
客及師生讚揚。 四、充分出國的研習機會
二、教師素質優異,又深具教學熱忱 本院各系教師幾皆具有博士學位,受
赴各母語國家學習的機會,可以運用 所學,也可以體驗該國文化,對學生語文能
113
教學篇
6 1
教育暨應用語文學院 管理學院
力的增進大有助益。因此,本院應日系、應
程度差異形成之落差,進而強化其英語能
英系、應中系及華教系,每年都有學生至
力。俟整體能力提升並達於適當程度,即
日本、英國及美國、韓國、大陸之大學交
隨之進入專業分流階段。
換、短期研習及實習。其中應英系及華教
大二開始專業分流,依專業領域分
系,每年都有學生赴本校美國密西根州賽
為「國際商務與觀光」及「英語溝通與教
基諾(SVSU)大學移地教學,並從事華語教學
學」,學生依志願選定專業領域,修習相
實習。以104學年度為例,應日系有56位學
關專業課程。專業課程規劃原則,參照本
生,應英系有67位學生,華教系有36位學
系發展目標與市場專業發展趨勢及需求。
生,教育所有45位學生,分赴海外學習。
一、四年一貫的英語課程包含聽、說、 讀、寫訓練、文學及文化等課程,以
學系特色
升人文素養。
應用中國文學系 (碩士班)(碩專班)(博士班)
二、專業領域課程包括「國際商務與觀
全國首創以應用為名的中文系,與傳
光」及「英語溝通與教學」二個學
統「中文系」的最大差異,在於教學目標
群,特為訓練專業英語人才而設計,
與課程設計,皆強調符應社會需求。共有
提供語言教學、翻譯、商業管理、觀
學士班、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博士班
光等訓練。
四種班制;以及中等師資、華語師資、作
三、為提升學生成為國際公民之素養,本
文師資、影視動漫、中華文創等四種學分
系每年擬舉辦英、美、澳、日之移地
學程,提供學生多種職涯選擇。
教學,加強學生跨文化溝通之能力。
應用英語學系 (碩士班)
應用日語學系 (碩士班)
本系訂定的教學目標為提升學習能
一、「日語+專業」學用合一的課程設計。
力、培育英語專才及拓展國際視野,課程
日語教學、商業、觀光領域的日語人
的設計則依系定目標與專業趨勢而發展。
才輩出。
以大一、大二生為主的基礎課程,重 點在培養其英語說、聽、讀、寫之能力。 以利後續專業分流時,能順利接軌,從而 使得本系英語教育從基礎至專業得以連貫 一致。因此,課程規劃與設計,在基礎階 段力求與高中教育銜接,彌補學生英語
114
增進學生語文知識與語用能力,並提
二、大三可赴日短期留學一年,前往日本 12所大學,返校學分可抵免。 三、國內或日本實習機會多,日語結合實 務的紮實訓練。 四、學生在全國性日語相關競賽,屢獲佳 績。
華語文教學學系 本系的特色為培養對外華語教學,以 及雙語教學的優秀人才。在課程設計上, 著重理論與實務並重,傳統與創新兼顧。 透過外語學習、資訊教育,能將中英文應 用在教學或工作上。 一、理論與實務並重:從語音、語法、語 用等基礎學科,厚植學生華語教學基 本能力,四年英語課程、考取英語證 照,奠定學生教外籍生的基本功。此 外,多媒體的應用,華語文教材教 應中系:(a)本系不定期與海外姐妹校交流、(b)本 系設情境教室,如陳列仿宋茶道,讓人可品茶賞 壺,領受中華飲茶與茶道淵源的茶道研究中心。
法、華語教學實習以及撰寫專題論文 等,落實學生教學所需的能力。 二、傳統與創新兼顧:修習中國文化概
▼
論、華人文化與社會、文字學、漢字 教學、書法藝術,以傳揚優質文化。 另有華語教材編寫、國際禮儀與職場 倫理、跨文化溝通、海外研習與移地 教學,使學生懂得如何適應不同的職 場文化。 三、學用合一、術德兼修:有豐沛的實習 場域,如:擔任華語小老師、實習教 師、交換學生,學生可在國內外大學 華語文中心,以及海外的姊妹校,進 行實習、學外語等活動。 教育研究所 一、師資陣容堅強:教師質量俱優,教師 固定的office hours,師生相處融洽。 應英系:(a)日本四國大學訪問團參觀情境走廊、 (b)2015美國賽基諾大學移地教學活動。
二、理論與實務兼顧:重視正式與非正式 學習的啟發,強調服務學習的重要,
115
▼
教學篇
1 6
管理學院 教育暨應用語文學院
讓學生在實務學習中體驗做中學的真 諦。 三、教學資源豐富:教學設備新穎,充分 運用e化設備及M o o d l e教學系統,有助 於教學成效的提升。
未來發展 應用中國文學系 本系是國內首創以應用為名的中文 系,兼負中文應用與文化傳承的使命。展
四、專業成長互動多:安排教育大家談、
望未來,全體師生能因應社會需求與環境
專題講座、演講、研討會、研習及與
變遷,在中文教學、研究、應用上,持續
教育夥伴學校、姊妹所的交流合作、
革新與精進,並強化中等學校師資、華語
國際教育日等活動,增進師生專業成
師資、作文師資、影視動漫、中華文創等
長與互動的機會。
學程,增進學生競爭力,使應中系成為發
五、海外交流學習廣:發揮本校國際化的 優勢,提供師生海外教育研習、海外
揚中華文化的新典範。 應用英語學系
交流、互訪或實習的機會,並舉辦國
本著應用精神,跳脫一般英語系偏
際教育日全英文交流活動,提供學生
重於理論框架,期許學生可將所學之語文
應用英文溝通與交流學習的環境。
學術與能力結合商務、觀光、教學、翻譯 等專業實務,發揮競爭優勢。因應全球化
英語教學中心
趨勢,本系學生於求學期間到國外進修比
創辦人包德明博士高瞻遠矚,於建
率,年年攀升。展望未來,期許應英的學
校之始,即將英語文設定為全程校訂共同
生,希望人人皆有到海外進修的機會,為
必修課程。繼任校長李銓博士,更為此極
成為世界公民作好充分的準備。
具特色的英語文教育,灌注嶄新的教學理
應用日語學系
念。為落實本校此一重點課程的務實運作 與發展,「英語教學中心」因勢而成立。
本系1996年成立是全國第一個應日 系。「日語+專業」之課程設計、教學優異
本中心教學特色包括,訂定英文課程
的師資、雅緻的日本情境、職場能力的鍛
為校定4年共同必修,修習持續不中斷。課
鍊,日語教學、觀光、商務等業界之日語優
程之規劃,以實用為主,聽、說、讀、寫
質人才輩出,備受各業界肯定。國際化路線
四技並重。教材由校內師長自編,為本校
持續強化:如赴日短期研修、一年留學、日
學生量身訂製。聽力、閱讀、寫作採統一
本企業實習、赴日直接就業將是發展重點。
檢測,評量學生學習成效。定期舉辦英語
未來教學將策略性發展:日語觀光導覽、日
文相關之競賽及活動。
語商務簡報、通曉商務禮儀、貼心服務等軟 實力兼具的高階日語人才。
116
華語文教學學系 本系之特色為:兼具中英雙語師資, 培育教外籍生學華語的人才,以及中、英 雙語教學的人才。課程方面:一、強化海 內外實習機制,與產業結合,畢業即就 業。二、培植華語教學專業人才,本校美 國分部可提供畢業生進修「華語教學」及 「教育」雙碩位的進修。三、有充分機會 與海內外、兩岸大專院校進行學術交流。 本系民主開放,強化外語及資訊考照的能 力,有助於學生未來升學與就業。 應日系:(a)2015年度日本五千公里長征在北海道 函館車站紀念合照、(b)本系同學與北海道苫小牧市 「夜櫻金魚」團帶來日本YOSAKOISORAN舞蹈。
教育研究所 教育所創所以來,招生涵蓋金門、馬 祖及台灣北部各縣市教育人員,以培育教
▼
育研究人員、學校行政及中小學與幼兒園 教師暨適合產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人才為目 的。展望未來,將申請增設博士班、開辦 校長主任培育班,增進國際及兩岸教育交 流,冀達成為國家、社會及教育界培育更 多優質教育人才的理想。 英語教學中心 為積極拓展世界地球村的視野,以及 發展本校教育國際化的遠景,本中心也加 快改進與調整的腳步,急起直追。除持續 提升師資、擴增學生輔助學習之資源外, 更不斷進行教材與課程之修訂與調整,並 建構「銘傳英語文檢測」系統,以標準化 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效。期能確實掌握學生 專業之所需,使其具備就業或深造所應具 華教系:(a)2016/3校慶拉拉舞比賽活動、(b)迎新 宿營活動,歡迎剛入學的新生們。
有之英語文實力,以及能充分而順暢地發 揮應用英語文之能力。
117
▼
教學篇
7 1
設計學院 管理學院
設計學院 沿革 1997年本校改制為大學,同年成立設計學院,共有商業設計學系(大 學部與碩士班)、建築學系(大學部與碩士班)、商品設計學系(大學部與碩 士班、碩士在職專班)、數位媒體設計學系(大學部、碩士班、海外青年技 術訓練班、大陸專班)、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大學部與碩士班、碩士在職 專班)等五大學系;以及「國土減災規劃設計」、「福祉設計」等二大研 究中心,分別含括了「設計學」的重要三大領域─「環境空間、產品科 技、多媒體傳達」。 其中,成立於1966年的商業設計學系,當時是全台灣第一所使用 「商業設計」為名的大專院校科系;同樣的,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也是全 台在2002年首先結合規劃與防災為主體的學系,充份展現銘傳大學學系 的創新與結合應用科學、服務社群的深耕教學理念。
2017年設計學院105學年度第1學期全體專任教師研習會
▼
118
設計學院 (School of Design)單位組織表 單位名稱
主管姓名
系所秘書
專任教師
兼任教師
學生人數
設計學院
洪啟東院長
蔡秀玲
--
--
--
設計學院
李芝瑜副院長
蔡秀玲
--
--
--
商業設計學系
高志尊主任
李美燕
13
24
552
建築學系
李芝瑜主任
張照聆
10
30
322
商品設計學系
衛萬里主任
潘季宜
11
23
569
數位媒體設計學系
詹仕鑑主任
林禹伶
14
19
835
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
林文苑主任
王欣螢
9
17
251
現況 目前本院具有博士學位專任教師近七
平面及商品設計、繪畫、數位建築、 國土韌性防減災等人文藝術應用課 程。
成;因應北台灣氣候變遷、少子化與高齡
二、產學及實習課程結合的証照培訓與完
化議題,並綜合動漫、平面與產品設計、
善的畢業出路:擴大產學合作成果之
數位建築設計,以及城市防災規劃之「設
「實習課程」與「跨領域」學程,以
計學」研究、教學與產學推廣創新的學
及培養學生市場競爭力。目前,本院
院。今後將朝設立博士學程及跨領域的設
平均年產學合作績效近千萬元。
計傳媒學程而努力,期盼成為堅實以及完 整優質學制的智慧設計學院。
三、專業化、國際化及全球在地化之師生 的專業社會貢獻:藉由課程學習及作
秉持學校「人之兒女、己之兒女」
為亞洲第一所美國大學,學生在學期
的辦學理念,及「專業化、卓越化、國際
間之美、日、歐及中國大陸等著名高
化」的教學指標;本院著重「學以致用」
校的專業交流與進修機會,孕育設計
之教學成效,並積極營造國際化學習環
人才的社會(社區)貢獻及社群服務。
境,本院各系師生經常與世界各國大學進
四、綿密之系(院)友會的網絡資本奧援,及
行交流與互動,拓展師生國際視野與強化
具競爭力的學生畢業成果展:透過各
國際競爭能力。本院教學特色如下所述:
系網絡及實質的「系友會」結盟,以
一、專業課程的綜理及跨領域學習:跨界
及各系期中(末)成果展、畢業展,增加
之環境問題解決及市場需求導向的設
學生的就業和國際獲獎(i f、R e d d o t、
計課程規劃;如動漫、3D投影製作、
idobe)的機會。
119
教學篇
7 1
設計學院 管理學院
在包創辦人、李校長的領導與全力 支持,以及歷屆院長、系主任、老師們的 努力之下,設計學院不論在教師教學、研 究、服務、學生學習成果與表現上表現傑 出,海青班、陸專班同學人數更名列全國 第一名。從2010年起,我們的學生持續獲 得iF Design Award (德國iF設計獎)、Red Dot Design Award (德國紅點獎)、Adobe Design Achievement Award(Adobe 卓越設計大獎)、 Output International Student Award(荷蘭 Output國際學生大賞)、新一代設計獎(金點 參與桃園、台北設計競圖比賽及協助社區
教學成果:(a)數媒系經營海青班數媒科十年有成, 海外青年學子讚譽有加、(b)建築系利用校園空間, 進行實務課程操作。
▼
新秀設計獎)、時報金犢獎、4A創意獎等, 防災工作均深獲好評。
學系特色 商業設計學系 商業設計學系的前身「商業推廣科」設 立於1966年,為全國第一所大專院校的商業 設計科系,1972年改名為「商業設計科」 後,系名一直沿用至今。2002年本系設立碩 士班。多年來已培育無數優秀設計人才,對 於提升國內商業設計水準有實質的貢獻。 本系依據課程之特性,聘任不同設計 專長背景之學業界專兼任教師。課程涵蓋 視覺傳達設計、廣告設計、包裝設計、應 用藝術設計、數位多媒體設計等等。 本系教師經常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 獎、4A 自由創意競賽、育秀盃創意數位內
120
學生成果:(a)建築系畢業評圖專業且嚴謹、(b)品 設系投入2016桃園燈會,逗趣豐富的造型花燈獲 好評。
▼
內外各項設計競賽活動,例如:時報金犢
容網站設計大賽、金點新秀設計獎等,多 次包辦競賽首獎,表現十分出色。 本系學生學習風氣旺盛、團隊合作能 力佳,參與校內外活動主動積極,大專生 科技部計畫、國內外設計競賽績效卓越。 課程教學內容多元活潑、人文藝術與數位 科技兼具,國際大師講座、瑞士E P A C姊妹 校移地教學、交換生等活動亦廣受好評。 建築學系 建築系創設於1994年,成立之初原名 國際交流:(a)商設系同學赴瑞士E P A C進行移地教 學、(b)日本首都大學市古太郎教授師生一行人,至 都防系進行學術交流。
為「室內設計學系」以培養室內設計專業 人才為宗旨。1995年更名為「空間設計學
▼
系」以擴大學習視野及就業之方向。並於 1999年更名為建築學系,以提升學生就業 的專業性。 自2004年起成立媒體空間設計研究 所,透過以資訊科技(tech-instrument)作為接 榫建築設計和都市規劃的媒體數位平台。 2007年改名為「建築與都市防災研究所」 並於2009年配合教育部系所名稱整合計 畫,將研究所名稱改為「建築研究所」。 系上空間包含專業教室、設計工作 室、評圖空間、討論空間、及中庭展覽廣 場等。設計工作室中,每一位修設計課的 學生均有自己的專屬工作空間可24小時使 用,對團隊整合訓練、促進設計創意的激 發等等非常有幫助,並可運用設計學院共 用、設備完善之實習工廠、大展覽廳、高 教學設備:(a)設置於M204的動畫實務教室、(b)虛 擬攝影棚。
階電腦教室、攝影棚、暗房、素描教室等 空間進行學習。
121
▼
教學篇
7 1
設計學院 管理學院
建築系是包含理性的分析與感性的創
數位媒體設計學系
作,不但注重創作,也要求實用的空間藝
隨著網路媒體時代與數位設計技術的
術。建築是改善人類的住所和生活空間的
發展,數位媒體設計成為設計領域中耀眼
行業,但建築系的學生還會透過多元學習
的發展行業,而數位設計內容也呈現多樣
來觀察人的行為和心理、以及建築歷史對
及豐富的創意與商機,因此配合國家設計
現代的影響,並對應空間與大環境。專業
發展政策與未來設計專業發展,並因應數
課程包含設計、技術實務、理論歷史、電
位內容產業之創意與設計人才需求,規劃
腦表現法、綠建築/環境、與文化等方面。
成立數位媒體設計學系。
輔助教學活動包含了每週舉辦一次的演講
本系原名視聽資訊設計學系成立於2000
課、每學期的國際演講座談、跨校/跨領域
年,由設計學院商業設計學系分設而出,並
工作營、建築競圖、校外教學、國外移地
於92學年度起為因應數位時代來臨,正式
教學、評圖、成果展覽等。
更名為數位媒體設計學系。本系學生總數近 九百名,目前大學部每學年招生120人,研究
商品設計學系
生9人,境外生約有30人,招收廈門理工學院
本系於1995年奉准成立招生,隨著
專班約120人,另受行政院僑務委員會委託
「設計」之日趨重要所衍生之「管理」相
開設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數位媒體設計科,
關議題,亦成為企業所必須面對的重要課
每年一班訓練海外青年多媒體設計之專門技
題。為替國內業界培育中、高級設計管理
能。本學系之設立以培育網路多媒體設計、
人才、強化其設計經營與管理體質,復於
數位動畫、影視後製作影片、微電影以及電
1999年奉准成立國內第一個「設計管理研
玩與APP遊戲設計之數位設計人才為宗旨。
究所」。另配合國家推展「知識經濟」和 「終生學習」政策,於2002年成立「設
122
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
計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為業界設
因應全球氣候異變與極端降雨的城鄉
計人才提供一個再進修的管道與環境。至
環境重塑及整備(preparedness),過往的台灣
此,本系發展已具良好聲譽且有一定規模
高等專業教育欠缺空間規劃設計與災害減
與水準。
(避、防)災(m i t i g a t i o n)等管理專業技術
「設計管理研究所」於2010年與本
及研究人才培育;銘傳大學遂於2002年7月
系整併為「商品設計學系碩士班」,而為
成立都防系大學部、2003年5月學系正式招
進一步地配合產業趨勢和設計潮流,遂於
生;並於2010年通過教育部審核成立碩士
2015年更名為「商品設計學系創新設計與
班、2011年5月正式招生;2014通過教育
管理碩士班」,在職專班亦同步更名。
部審核成立碩士在職專班、2015年5月正式
2015年品設系韓國姊妹校鮮文大學共同舉辦「創意融合Design Thinking研習營」
▼
招生。本系專任教師均擁有國內外頂尖大
品設系畢業生主要服務於設計相關產
學博士學位,且都是助理級教授以上,全
業,包括3C產品設計、家具設計、交通工
學年維持9-11名兼任教師、生師比約23:1。
具、平面設計、數位媒體設計或室內設計
透過以教學為導向之市場實務和專
等。近年來,大學部畢業生報考國內外研
業研究的實用性論述為基礎,表現在:
究所比例亦逐年增加,無論就業或深造皆
一、教學專業:運用基礎地理資訊系統及
獲好評。未來亦將持續朝本目標努力。
數位化相關都市基本資料(地區災害防救
數媒系未來發展之目標:一、強調以
計畫、空間減災與災害體制管理、都市計
人文藝術基礎設計教育為本,數位設計科
畫、社區環境設計),用以結合核心課程
技為應用之訓練,規劃適合學生學習與符
的創意教學及田野體驗作實務演練;二、
合未來產業發展之數位設計教育課程,培
市場鑑別度及師生的社會貢獻:師生在校
養具人文涵養的數位設計人才。二、專業
共同執行政府重要委託計畫,並培養各種
化分組學習,學生依興趣導向規劃四年所
不同地方層級的專業人才,以及就業職場
學,並結合傳播、資訊學院跨領域學習,
需求。
達到數位設計人才培育及跨領域整合之目 標。三、推動校外實習與產學合作,落實
未來發展
理論與實務並重之課程規劃,並於寒暑假 推動跨國與校外實習,培育學生就業競爭
隨著全球化腳步的逼近,與全球華文
力。四、塑造多元學習環境,廣納來自世
熱的興起,商設系在維持原有的優良傳統
界各地之學子與學人,將各國數位設計新
外,也積極推展「專業實習」課程,要求
觀念和多元文化視野的新思維引入本系傳
學生到業界實習,以助其了解台灣廣告設
授,呈現多面向設計世界觀而努力。
計工作環境,俾利於將來畢業後能及時與 就業無縫接軌。
都防系將培育都市規劃與災害管理專 業的通才,具備全球視野與社會競爭力,
建築系則將以設計為主軸,落實課程
並區隔化市場專業需求,以創造生態永續
分類課程整合發展。配合銘傳邁向「一念三
之「台灣城鄉空間經驗」為責任;「國土
化」(人之兒女、己之兒女,卓越化、專業
計畫法」已於2016年5月1日正式施行,本
化、國際化)的願景,以人文涵蘊美學、深化
系展望未來,冀能成為北部-區域性之都市
專業能力、國際視野拓展為主軸,培養優秀
實務與學術研究之支援基地與網絡樞紐,
之建築專業人才,以創造優質的生活環境。
促使台灣城鄉環境可持續及韌性發展。
123
教學篇
1 8
管理學院 社會科學院
社會科學院 沿革 社會科學院於2007年9月(96學年度)設立,成立初期有三個學系及一個 獨立研究所,包含同年度新成立之「安全管理學系」及原隸屬共同教育學科 的「公共事務學系」、「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及「教育研究所」。100學 年起奉教育部成立「教育暨應用語文學院」,2011年8月1日起「教育研究 所」改隸屬於「教育暨應用語文學院」。為因應組織調整,「應用統計資訊 學系」及「經濟學系」原隸屬管理學院,於2016年2月起改隸屬本院。本院 目前包含五個學系「公共事務學系」、「社會與安全管理學系」、「諮商與 工商心理學系」、「經濟與金融學系」及「應用統計與資料科學學系」,現 有大學部、碩士班及碩士在職專班,為學制完整的學院。 「公共事務學系」發展是以先成立碩士在職專班為起點、並前進金 門、馬祖外島提供高等教育,再回歸成立大學部與研究所,於1999年成立 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碩士在職專班。2000-2010年年增設金門碩士在職專 班。2001年成立公共事務學研究所。2003年成立大學部公共事務學系,碩 士在職專班亦隨之更名為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2004-2006年增設連江 碩士在職專班,復於2012年恢復連江碩士在職專班招生迄今。
社會科學院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單位組織表 單位名稱
124
主管姓名
系所秘書
專任教師
兼任教師
學生人數
社會科學院
李進生院長
黃閔鈴
--
--
--
公共事務學系
王中天主任
黃檍如
10
13
332
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
朱春林主任
葉欣怡
9
18
357
社會與安全管理學系
虞義輝主任
張秋萍
11
27
400
應用統計與資料科學學系
林真真主任
林怡君
14
7
443
經濟與金融學系
徐耀南主任
鄧紫婕
13
12
497
2016年本院菁英至菲律賓僑校擔任志工
▼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成立於92學
社會與安全管理學系,業奉教育部核定,
年度,於94學年度更名為「教育心理與諮
2017年8月(106學年)起更名為「犯罪防
商學系」,復在諮商心理學與工商心理學
治學系」。發展重點包括犯罪防治、司法
兩領域發展得更明確後,97學年度更名為
社工,以及公共安全三大領域。現有大學
「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成為國內第一
部、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三個學制。
所結合諮商與工商心理學之專業系所,並
「經濟與金融學系」,在本校由專科
於97學年度成立碩士班,101學年度成立碩
改制為學院後,於1991年8月正式設立經
士在職專班。
濟學系,自88學年度起招收碩士班研究
「應用統計資訊學系」,為銘傳專科改
生。隨著金融創新以及金融與資訊科技的
制學院的第一屆,於1990年創立於台北校
結合,都使得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影響
區(原系名統計系),隸屬於管理學院。1997
更為緊密,為了加強金融與經濟之研究,
年遷至桃園校區並更名為「應用統計資訊學
於105學年度起奉准更名為「經濟與金融學
系」,碩士班於91學年度成立。順應大數據
系」,以發展為具備創新求變,建構在經
時代洪流,於105學年度更名為「應用統計
濟理論的基礎上,金融實務應用為主的優
與資料科學學系」,並歸屬於社會科學院。
質學系為願景。
「安全管理學系」,2011年更名為
125
教學篇
8 1
社會科學院 管理學院
現況 社會科學院目前共有公共事務學系、
二、 本系專任教師專長多元,能提供各學 制學生完整的公共事務學習歷程,且 多數教師皆有豐富的實務工作經驗;
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社會與安全管理學
三、 全國唯一擁有民意調查中心的系所;
系、應用統計與資料科學學系及經濟與金
提供民意調查學分學程,強化學生在
融學系等五個學系,大學部學生32班約
公共事務領域的研究及就業競爭力;
1800人、碩士班學生10班約70人及碩士在
四、 重視培養學生國際觀,有多元的國際
職專班8班學生人數約150人,總計學生人
交流經驗;包括與中國大陸的重慶西
數約2100人。本院師資學有專精,專任教
南大學簽訂碩士雙聯學位;每年暑期
師共有58人,延聘自國內外之專業博士,
辦理海外遊學參訪活動;每年皆有來
每年發表研究論文於專業期刊,以提升學
自美國、紐西蘭、菲律賓、日本、中
術素養,強化於教學內容。教師們同時兼
國大陸等相關領域諸多學者前來演講
任班級導師,與同學們建立深厚的導生情
與交流。
誼。此外,本院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規
五、 本系對提升外島高等教育貢獻良多,
劃多個跨領域學分學程,勉勵學生兼具實
近十餘年已在金門與連江地區培育超
作經驗並落實於畢業專題研究與碩士論
過上百名碩士人才,目前仍持續進行
文。
中。
學系特色
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 本系的第一個特色在於同時提供諮商
公共事務學系 本系目前共有三個學制,包括學士班 四個年級各一班;碩士班兩個年級;碩士 在職專班有台北與連江兩班。本系主要特 色有: 一、 是 全 國 第 一 所 以 公 共 事 務 命 名 的 系 所,教育目標明確,旨在培養公共事 務管理人才;自2007年第一屆畢業生 以來,共有超過30名學生考取國家考 試。
126
心理、臨床心理、工商心理三大應用心理 學的課程。搭配教育學程,大學畢業可以 取得中等學校輔導科教師或學校輔導教師 資格,碩士班畢業可以參加諮商心理師或 臨床心理師執照考試。 本系的第二個特色是有傑出的產學與 建教合作。本系專任老師都是具有多年實 務經驗的心理學博士,本系同時邀請在醫 院、學校及相關領域具有專業執照(如臨 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精神科醫師等)
的專業人才協助支援教學、合作研究與督 導學生,充實本系教學內容的深度、廣度 與可應用程度。 本系同時與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有 建教暨產學合作協議,碩士班諮商組的學 生可以到桃療跟隨精神科醫師進行至少一 學期的專業實習,這是全國唯一的諮商與 精神科合作範例。除此之外,本系與法務 部矯正署台北監獄、桃園市立龜山國中、 桃園市立壽山高中、中國天津市安定醫院 以及其他許多相關機構有密切的建教產學 學生交流活動:(a)香港浸會大學,理工大學及香港 科技大學學生來訪與經濟與金融系學生交流、(b)統 資與經濟系學生赴安徽移地教學。
關係,大學部與碩士班的同學可以到這些 單位見習或研究,在學校與實務界搭建起 跨越鴻溝的橋樑,讓所學可以發揮效果,
▼
在畢業後可以立即進入職場發揮所長。 本系的第三個特色是有豐富的國際 交流。每一班的學生組成就已經包含來自 多個不同的國家,在學期間還會有許多到 海內外其他學校交流學習的機會,少則數 日,多則一學期或一學年;也會有許多接 待他校師生來訪與學術交流的機會,提升 系所的國際化水準。 應用統計與資料科學學系 應用統計與資料科學學系,是歷史悠 久的基礎學系,順應大數據時代洪流,強 化巨量資料探勘與統計實務的結合。課程 特色涵蓋應用領域,著重於統計方法與資 料分析之電腦資訊實務應用、資料科學的 產學合作活動:(a)心理系與桃園療養院簽訂建教產 學合作、(b)公事系競爭型計畫結案報告。
巨資管理與探勘,並透過產業實習與企業 緊密結合。碩士班旨在提升學術研究暨統
127
▼
教學篇
8 1
社會科學院 管理學院
計實務諮詢能量,培育能獨立思考、兼備
方向。為使教學更加生動,學生在課堂即
理論與實務之研究與諮詢人才。
瞭解實務操作情境,本系特建置安全科技 實驗室、測謊實驗室供輔助教學使用。
經濟與金融學系
本系與美國S a g i n a w V a l l e y S t a t e
本系強調理論方法與實務應用的相
University的刑事司法學系(Department of
互配合,重視科際整合的發展與應用。未
Criminal Justice)簽訂交流計畫,學生托福
來將持續在既有的經濟理論基礎下,強化
成績達到一定標準後,可申請前往該系交
產業經濟分析與投資決策的連結。也因應
換,學習美國相關刑事課程。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結合資訊科技的
學生畢業可以報考相關研究所,或司
訓練,加強同學資料處理與分析的能力,
法、警政等相關國家考試,足見學生發展
並培育網際網路應用之能力,俾以提供新
多元化。
時代所需之數位金融人才。另外,為讓同 學及早進入職場,落實學用合一,累積工 作經驗,開設產業實習課程,提升未來就
未來發展 本校認真辦學、績效卓著,廣受社會
業競爭力。
各界及學生家長的肯定與歡迎。本院將持 社會與安全管理學系 社會與安全管理學系成立於2007年, 原名「安全管理學系」,2011年更為現
續提高教育品質,增進教學效果,提供學 生實習與就業之機會,並深耕教育國際化 理念與政策,進而培育優秀之人才。
名,業奉教育部核定,2017年8月(106學
配合全球化趨勢及知識經濟發展,
年)起將更名為「犯罪防治學系」。發展重
本院將調整系所教學內容,永續發展教育
點包括犯罪防治、司法社工,以及公共安
理念,期能「培育國家菁英、造就世界人
全三大領域。現有大學部、碩士班、碩士
才」為教育目標。
在職專班三個學制。 本系為全國私立大學唯一的犯罪防治 系所,特色在於理論及實務兼顧。本系大 三學生皆需參與實務實習(必修課程), 考量學生未來發展,前往實習機構領域極 廣,從司法機關、警察機關、社工機構、 私人保全,以及監獄看守所皆在其內,學
128
統資系與鴻海企業簽署實習合作備忘錄
▼
生可以透過該課程更加確認自己未來發展
新生合唱比賽經濟系表演搶眼
▼
▼
安管系邀請李昌鈺博士蒞校分享
安管系學子投入校慶啦啦舞活動
▼
公事系壘球隊戰績輝煌
▼
吳新興前院長帶領「社科院菁英赴韓國水原大學海外短期交流計畫」為期6天5夜的交流活動
▼
129
教學篇
9 1
健康科技學院 管理學院
健康科技學院 沿革 健康科技學院於2002年成立,初期設置醫療資訊與管理學系及生物 科技學系,95學年度成立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結合了醫療資訊、醫療管 理、生物醫學、生物技術、生物資訊、生物電子、醫學影像處理及醫療網 路科學等專業領域。 本院理念有三:教育學生,在尋求知識的環境中,訓練傑出的專業人 才;提升人類健康之相關研究;促使保障民眾健康之公共政策得以形成。 本院教育宗旨是培育學生成為優良的健康科技領域人才,每年舉辦畢業專 題成果展,展示學生專業研究與實務訓練。歷任院長有王金龍教授(2006 年8月-2008年7月)、劉國偉教授(2008年8月-2010年1月)、李安仁教授 (2010年2月-2010年7月)、李御賢教授(2010年8月-2017年1月)。現任院長 為吳慧中教授。
現況 為配合現代化國家之需求,產業市場變遷迅速,需要專業之人才來提 升國家整體健康科技產業。本院近年來在全體師生的努力下,課程規劃與 圖儀設施完備,各系通過高教評鑑及IEET中華工程教育學會認證,秉持持 續改善的精神精益求精,確保優質的教學品質。 本院歷屆畢業同學表現優秀,無論在醫療資訊與管理、生物科技或是
健康科技學院 (School of Health Technology)單位組織表 單位名稱
130
主管姓名
系所秘書
專任教師 兼任教師 學生人數
健康科技學院
吳慧中院長
黃淑娟
--
--
--
醫療資訊與管理學系
張可盈主任
曾靜儀
10
22
335
生物科技學系
林翰佐主任
金晴嵐
14
14
493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陳姵如主任
劉中惠
7
11
228
學生畢業專題成果展
▼
生物醫學工程領域,都培養了許多理論與
生物科技學系
實務並重的專業人才。銘傳大學對學生施
生物科技產業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
予全方位的訓練,本院學生除了專業知識
的科技產業,本校基於此以生命科學為基
與技能外,更同時具備了人文與科技的素
礎,成立生物科技學系,提供現代生物科
養,擁有團隊合作與獨立思考的能力,成
技新知,培育在生物資訊、生物技術、生
為社會發展趨勢所需求的人才。
物醫學及農業生技等領域之專業人才。歷 任系主任梁致遠副教授(2002年8月-2010
學系特色 醫療資訊與管理學系
年7月)、吳慧中教授(2010年8月-2017年1 月),現任系主任為林翰佐副教授。 為培育生技相關產業所需之研發、
醫療資訊與管理學系,現任系主任為
製程、品管及業務等專業人才,生物科技
張可盈教授(2002年至今,2016年張主任短
學系規劃的課程著重於學生理論與實作並
期出國研究,由李文立教授代理主任)。因
重,並且規劃生物技術學程、基因體學程
應就業市場的專業需求及醫療環境的快速
與食品生技學程等三個學程,學生可依其
變遷,醫療資訊與管理學系的所有的學生
興趣與職涯規劃做選擇。透過專題研究與
均有經過校外實習的訓練,學系積極尋求
相關生物科技產業合作,以培養競爭能
與外界醫療機構經營管理之經驗交流與合
力。2007年成立碩士班研究所,為一個以
作,以增加學生實習與就業機會。
強化理論與實務並重的學術單位。
本系2015年成立健康產業管理研究
本系已通過I E E T中華工程教育學會
所,研究、實務和教學並重。結合醫療、
認證,重視實作與應用技術,設有植物工
資訊與管理三大特色。如此教學特色,使
廠、水族專業實驗室及應用生物科技實驗
企業單位對本系學生有著良好評價,認為
室,作為教師研究與學生實作的場所。
學生是認真勤奮兼具活潑創意。
131
教學篇
1 9
管理學院 健康科技學院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知能,在課程設計上採理論與實務操作並
生物醫學工程為結合生物科技、電
行,特別重視學科間橫向整合的能力,除
機工程、臨床醫學等之高科技產業,致力
生物、醫學、工程外,尚有臨床醫學、專
發展醫療儀器、醫療設備、醫用材料、輔
利工程、人因設計等特色課程。
具、復健設備等方面專業產品,也是國家 發展的重點、世界先趨的目標。有鑑於此 銘傳大學本乎造就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未來發展
促進該領域之學術研究與專業能力,設立
醫管系:課程結合市場就業需求,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目前有「生醫光電與
規劃出不同職涯導向的模組,集醫療、資
訊號」、「材料與臨床工程」、「醫學電
訊與管理於一體的跨領域學系。同時以科
子」專業實驗室,以因應巿場需求,培養
技性、人文性、專業性、前瞻性為主軸,
能貢獻於國家社會之進步發展的學子。
加強學生在電腦資訊、財務管理、行銷管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於95學年度,由李
理、策略規劃、問題分析與整合及其他專
嘉陵副教授(2006年8月-2007年7月)創系,
業技能。使學生畢業後,能在競爭激烈之
由續任系主任陳玫蓉教授(2007年8月-2016
勞動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市場之新寵兒。
年7月)帶領下,已通過I E E T中華工程教育
醫管系畢業生出路可從事醫療機構的
學會認證,其教育目的在培養生物醫學領
企劃管理、醫療資料庫系統、醫學資訊網
域所需設備、儀器、耗材的專業人才。現
路的建構,或於醫療保健相關的廠商從事
任系主任為陳姵如副教授,系上有7位專任
管理與資訊部門的工作,或繼續深造,以
教師,228名學生。生物醫學工程涵蓋多個
獲取相關碩博士學位。
專業領域,為使學生能有深厚紮實的專業
生科系:規劃生物技術學程、基因體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與常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健康科學研究院、常州醫療器械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協定 簽約儀式
▼
132
學程與食品生技學程等三個學程,學生可 依其興趣與職涯規劃做選擇。 本系學生在經濟部生物技術研發成果 創意應用大賽屢獲佳績,並且利用生物科 技的專業,應用在銘傳大學校園內的環境 復育與生態保護計畫。生物科技學系畢業 後,可赴國內外教育單位繼續深造,亦可 朝學術界和產業界等領域發展。 醫工系:為使學生有較大彈性,選 擇有興趣的選修課程,設有專利工程師、 臨床工程師、醫療儀器研發工程師、生醫 域學程,讓學生培養專利法律實務,醫院 管理事務,產業研發以及軟體設計等次專
豐富的教學(a)生科系「超神奇抗菌噴霧劑」,榮獲 台灣創新競賽活動第二名、(b)生科系化學實驗室, 理論與實務並重。
▼
材料研發工程師、醫學資訊工程師等跨領
長。畢業前,每位學生均需完成專題、實 習等學習活動,目前更是積極擴展海外及 兩岸的產學合作,透過這些關係,學生不 但可以配合性向學習,更可以享受到學習 的樂趣,畢業後不但擁有學位,更是個個 學有專精,都是企業的搶手人才。 因此學生畢業後擁有多元化出路, 除升學外,可以擔任醫療器材之認證工程 師、專利工程師、設備工程師、軟體工程 師等;另外亦可擔任行銷服務、設計研發 之行業。 本院將持續培育符合產業需求之專業 領域人才,依據本校及健康科技學院的整 體發展目標,強化本土及國際化的發展特 色與跨領域合作,以提升醫療品質與保障 技產業有所貢獻。
全方位的訓練(a)醫管系碩士班學生參訪聯新國際醫 療上海禾新醫院、(b)醫工系學生畢業專題成果展。 ▼
民眾健康之相關研究與實務,以對健康科
133
教學篇
10 1
國際學院 管理學院
國際學院 沿革 本校自90學年度招收外籍生起,即設立台灣唯一獲教育部認定以全 英語教學之國際學院,正式邁入推動英文授課改革機制。初期設有國際 企業與管理學位學程(自102學年度起更名為「國際企業與貿易學士學位學 程」)、新聞與大眾傳播學位學程、資訊科技應用學位學程、旅遊與觀光 學位學程。 為能朝著穩定成長的狀態前進,持續推動各項國際化目標,提升學校 整體品質,相繼於95學年度設華語文教學學系(目前移至教育暨應用語文 學院)、電子工程學群(已停辦),96學年度設專業中文學位學程(自100學 年度起停招)、專業英文學位學程(自100學年度起停招),97學年度設國際 貿易與管理學位學程(自102學年度起整併至「國際企業與管理學士學位學 程」並更名為「國際企業與貿易學士學位學程」),100學年度國際財務金 融學位學程(自101學年度起停招)、國際事務與外交學位學程,102學年度 設國際企業與貿易學士學位學程,105學年度設時尚創意管理學士學位學 程。 目前國際學院共設有一個碩士學位學程,6個大學部學位學程。未來 將依據國際高等教育發展及產業需求增設課程,提供各類課程予外國學生 選讀,並提升本地生國際競爭力。
現況 本校100學年度計有8個全英語學程(含 碩士班),7個接受並通過教育部首次全英語 學位學程評鑑,評鑑結果,計有4個學程獲 得「極力推薦」及3個學程通過「推薦」等 級,100學年度及101學年度皆獲教育部補 助9佰萬元,顯見本校全英語學位學程,在 專業及語文方面極具水準。
134
國際學院 (International College)單位組織表 學系
系主任
系所秘書
專任教師
兼任教師
學生人數
國際學院
劉國偉院長
林志純
22
35
736
國際學院
李藍瑜副院長
林志純
--
--
--
國際企業與貿易學位學程
王淳玄主任
陳惠君
--
--
--
新聞與大眾傳播學位學程
張舒斐主任
林姿呈
--
--
--
旅遊與觀光學位學程
釋俊彥主任
戴淑敏
--
--
--
資訊科技應用學位學程
劉龍龍主任
劉詠欣
--
--
--
國際事務碩士學程暨國際事務 與外交學位學程
劉廣華所長
張惠婷
--
--
--
時尚創意管理學位學程
林瓊柔主任
詹宜書
--
--
--
自2006年2月大學法修正案通過後,學 位學程之設立更增進學術國際化之進展。 本校為加強國際教育合作使課程國際化,
學系特色 國際企業與貿易學位學程
特整合現有資源,並將課程架構進行調
本學程依據院務發展目標與願景、
整,不僅符合國內教育法令規定,還能與
全球經濟發展趨勢、全球產業人才需求與
國外高等教育學校接軌,開創有利於學生
學程特色,訂定發展計畫、宗旨與教育目
在國內外之就學管道與學習環境的契機,
標。因此,以幫助本土及國際學生培養世
提昇本校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以便在我國
界觀,同時發展國際企業相關專業課程,
在國際市場上更有足夠的競爭力。
藉由提供學生高品質的商業教育課程與訓
國際學院之成立幫助許多友好國家之
練,努力達成理論與實務並重為本學程宗
學生可以在合宜的環境學習,栽培訓練合
旨。而教育目標乃是培養學生具備商業專
於國家需要之人才。
業知識、全球職場競爭力、與國際視野。 並且依據教育目標與結合大學人才培育功 能與國家產業人才需求,訂定學生核心能 力。核心能力分別為:國際企業知識能
135
教學篇
10 1
國際學院 管理學院
力、計量與資訊科技應用能力、人際與團 隊溝通能力、以及案例與問題分析能力。 本學程四大特色如下: 一、不同國家與地區的學生來源:由於本 學程為全英語授課,且學生來自於全 世界五十多個國家,因此除了加強英 語表達能力之訓練,亦可以幫助學生 了解與熟悉多元的國際文化環境,以 期強化學生在未來國際企業環境中之 應對能力,並且奠定學生在未來從事 國際商業與管理相關工作之基礎。 二、國際化與資訊化的教學環境與師資: 本學程之師資多具有歐、美、澳等國 家之商學相關碩、博士學位。並提供 資訊化之多元學習資源,其包含雲端 教室(商學應用軟體)、Moodle數位學習 平台、自學教室、圖書與資料庫電子 資源、以及畢業專題指導資源等。 三、多元化專才培養之課程設計:本學 程將專業必選修課程分為四個領域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分別為企業經營管 理(b u s i n e s s o p e r a t i o n)、財務管理與 分析(f i n a n c e)、人力資源管理(h u m a n resource management)與市場行銷分析 (marketing),學生修畢規定課程後則頒 發證書。透過證書的頒發,引導學生 充實專業領域,以期於就業時更具競 爭力。 四、理論與實務結合:透過畢業專題報告 推動,以達到理論與實務結合之目 標。
136
本校外籍生參加校內校外各項活動競賽,除積極投 入、成績亦相當亮眼。
▼
撰寫、專業證照輔導以及企業實習的
新聞與大眾傳播學位學程
資訊科技應用學位學程
本學程特色除了以全英語授課以及提
電腦與通訊工業的突飛猛進,兩大
供全英語學習環境外,在課程內容設計、
工業技術逐漸的結合,使得資訊的傳播無
師資來源、實習機構、未來就業等面向去
遠弗屆。身處在資訊科技時代裡,資訊管
實踐傳播全球化的理念。更由於學生來源
理技術應用於高科技產業為必然趨勢。因
全球化,本學程觀察到業界對於具有國際
此,資訊科技應用學程之宗旨,乃為培養
視野傳播人才的需求,逐步與業界接觸,
具備資訊工程基礎,結合電腦通訊與商務
提供英語傳播人才、多國語言傳播人才、
應用的人才。此外,本學程為順應國內不
以及支援多國語言活動案的專業人才。接
斷追求國際化與全球化的時代趨勢,2001
下來就課程、教師及實習/就業三方面論
年成立國際班,2006年正式成立學為學
述:本學程畢業學分需求為128個學分,其
程,成為國內第一所以全英語授課的資訊
中依不同領域,分成新聞、廣播電視、廣
領域教學單位。
告公關傳播理論等五大專業,課程內容全
課程設計以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球化。除理論講授外,並輔以實務實作,
Machinery(ACM)推薦之CC2001課程模式中
配合校外實習及畢業論文寫作或畢業專題
的Imperative-first approach為基礎,以Topic-
製作,養成學生務實及專精的核心能力。
based approach為發展架構。近年以ACM IT
教師以講授及練習並重為原則;課堂
2008課程為依據,逐漸轉向Integration-first
報告及分組討論交替進行,藉以增強學生
approach之方向。此外,參考研究IS 2010
的組織力、表達力及溝通技巧。此外,因
課程,嘗試結合區域經貿、科技發展。
國際交流頻繁,在課程設計上融入跨國文
(ACM/AIS合作:Technology-Enabled Business
化交流及互動,增進學生對國際事務之認
D e v e l o p m e n t) 以「使用者導向」(U s e r
知與了解,藉以提升學生的全球視野,並
Centeredness and Advocacy)為規劃核心。
期以培訓出英語及多國語言傳播人才。
本學程已培育出多屆優秀的畢業校
在實務練習部分,授課老師依課程進
友,秉持本校創校60年培育人才的優良
度,安排使用校內實習媒體如廣播電台及
傳統,是本學程在各項挑戰中建立以全英
虛擬攝影棚。校外則與國、內外媒體單位
語授課並融合資工、資管新領域最大的動
結合,利用三年級的暑假至大四第一學期
力。並期許未來培育出更多國家棟樑,甚
間,作實地、實務、實用,至少288小時之
至國際生能將在本校所學而帶回母國之技
實習時數。學生因應了解各類媒體之現今
能及專業感到驕傲,這即與本校最崇高之
工作環境及職場運作情形,以利將來畢業
教育理念「邁向卓越化、專業化、國際
能馬上與國內外產業接軌。
化」之實踐。
137
教學篇
10 1
國際學院 管理學院
國際事務碩士學程暨國際事務與外交學位學程 為順應國內不斷追求國際化與全球化 的時代趨勢,並自我期許率先邁向「校園 國際化」之願景,秉承創校「理論與實務 並重」理念,在諸多國內大學院校政治與 國際事務相關系所之雷同的課程中,開創 新的道路,並成為國內第一所以全英語授 課的國際事務與外交大學部課程。 為彰顯本學程成立特色與存在價值, 於創立伊始即明訂「國際/全球治理」與 「外交」為兩條主要教學與研究軸線,期 能區隔並建立本學程特色與專業形象,以 符合未來國內及全球市場趨勢與需求。 為達成教學與研究國際化與全球化之 要求,本學程課程規劃於教授學生專業領 域理論知識同時,兼顧市場需求與趨勢。 師資延聘係考量兼具豐富專業經驗與紮實 的學術研究能力,期能理論與實務並重。 此外,為健全本學程學術國際化的基礎, 教學採理論分析、實證探討、時事分析、 個案研究、實務演練等途徑,強化研究生 對於國際/外交,全球治理與全球化的挑 戰與精準的研判能力,以提昇專業知能。 本學程師資側重於全球治理、國際政治經 濟、外交,兼及國際貿易和經營管理等專 長。此外,本學程招收學生中外籍生約占 一半左右,授課方式基本上採全程英語教 學,一方面培養研究生直接與世界知識與 資訊同步接軌能力,另一方面強化本學程 要言之,本學程成立迄今時程雖短,
138
學生親自操作專業設備,積極參加校內外各項比賽 與活動。
▼
師生之世界觀及國際學術交流能力。
然設立宗旨與發展目標,係以培育俱備國
時尚創意管理學位學程
際/外交,全球治理與全球化之國際級專業
本學程致力於菁英養成和打造多語
人才為導向。因此,本學程不僅著眼於培
教學環境,以英語教學並強化法語應用能
養人才蔚為國用,更以國際佈局為自我期
力,全力營造「歐洲菁英養成」的學習模
許目標。
式與環境:強化時尚產業商業管理知識、 跨文化溝通能力的訓練、深入國際企業實
旅遊與觀光學位學程
習,提升藝術美感認知能力。本學程廣邀
旅遊與觀光學位學程的成立,主要
管理學界專家與業界菁英雙師制、傳授最
目的是藉由全英語、國際化的教育環境,
新專業知識與經驗,並以透過時尚界各領
孕育培養國際觀光領域的專業人才。學程
域菁英人士的教學與座談,和定期舉辦國
成立至今已經15年,共累積了逾300位的
際研討會及講座提供本院來自世界各地的
畢業生。有別於台灣多數的觀光餐旅相關
學生與教師交流平台,建立獨一無二的時
學系,旅遊與觀光學位學程採用四年全英
尚管理教學品牌,提供學生高品質學習環
文的教學方式,招收台灣學生與來自於全
境,建構時尚高端管理人才培育基地。
球的外籍學生,在國際化、跨文化的環境
依據時尚產業世界未來市場走向,以
中,用全英文的教學方式學習觀光餐旅相
全方位的「創意管理」專業定位為核心價
關領域課程。
值,設定符合歐洲學制的課程內容,兼顧
本學程的教師包含來自不同觀光領域
世界市場人才需求和教學內涵,實習與理
具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並聘任具豐富業
論並重,是最具就業潛力的學程。為打造
界經驗的兼任教師,以期對學生傳授業界
時尚菁英人才養成環境,特別與時尚企業
最新的實務經驗與知識。本學程的課程設
洽商簽訂客製化「訂單式合作課程」,依
計兼顧理論的學習與實務的操作,涵蓋飯
據各企業人才養成培育計畫,協調課程與
店、航空、旅行社、餐飲等多元的觀光餐
實習內容,為企業訓練未來人才,學生在
旅相關領域。為使學生能在求學期間即能
求學階段,已經和企業主培養默契,並清
有深度的職場體驗與訓練,每位學生都必
楚專業工作取向需求,因此更能因就業目
須在畢業前完成觀光餐旅領域400小時專
標明確,強化個人職場知識與能力。
業實習,並完成實習報告。本學程學生在
目前與歐洲學校和企業合作,培養適
畢業後皆能順利就業,多任職於觀光領域
合企業之人才,學生依企業要求加強專業
的專業職務,包含旅行社的導遊、票務人
課程,就學期間即至企業單位實習,學校
員,航空業的空、地勤,五星級飯店的服
與企業雙方互惠合作,青年學子適才適所
務或行銷企劃人員、觀光傳銷局專員等。
發展,是最具全球企業展望的教育工程。
139
教學篇
10 1
國際學院 管理學院
未來發展
「時尚創意管理學士學位學程」,迎合國
銘傳落實國際化後的教育氛圍已如
際時尚市場人才需求,培育創意管理高等
同歐盟國家教育環境,多國籍、多種族、
人力資源,並提供世界各地學生拓展全球
多語言,成為台灣最具特色的多元文化教
化的就業學習平台。
育校園。英語已成為必備的教學、溝通工
為達成教學與研究國際化與全球化之
具,學生長期浸沉在多語言、跨文化環境
要求,課程規劃於教授學生專業領域理論
中,以英語語進行溝通協調能力與表達能
知識同時,特別強調兼顧時尚產業就職市
力,在國內的教學環境中是極為少見的,
場趨勢。師資延聘考量兼具豐富專業經驗
在教學實作層面上,更有別於國內一般學
之人才,強化「理論與實務」並重;另為
士學程。
健全本院學術國際化的基礎,並符合市場
國際學院積極融入歐美高等教育,講
人才需求,教學結合學習與實習,透過創
求理論與職場需求密切結合,培養高品質
新、創意實習與個案研究等途徑,培養學
的學生進入市場,提升就業質量,因此,
生商業管理能力、溝通技巧和對時尚美感
因此本院以學生英語教學為基礎,積極為
的敏感度。
學生開拓國際市場實習與學習機制,走入
此外,由於國際學院招收學生多為國
歐洲時尚產業市場,首要目標以第三外語
際生,因此授課方式基本上採全程英語教
法語為融入的工具,培養學生未來全球就
學,並將強化第三外語能力法語,培養學
業更具競爭力,相較其他以專業為主的大
生直接與時尚世界知識與資訊同步接軌的
學教學環境,多國語言的具體實習與學習
能力,並期能強化師生之世界觀與國際學
環境,將是本院未來另一特色。
術/實業交流能力。
由於歐洲時尚工業市場發展已趨成
簡言之,本院成立迄今,以培育具備
熟,故出口市場轉向世界新興國家,亞太
全球/國際經營之國際級專業人才為導向,
地區與大中華圈尤為21世紀的主要時尚消
雖成立時間僅短短十年,然畢業生卻已逐
費市場,消費實力甚至超越歐美國家,躍
漸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對國家社會貢獻
居世界第二,全世界時尚業主無不將銷售
所學。然本院並不以此為自滿,仍將秉持
主力投注於此,因此歐美年輕人均將結合
一如既往之精神,竭力培養優秀人才,蔚
傳統、技能和創造力的時尚業,視為最熱
為國用,並推及國際市場,提升國家附加
門活躍的職場,時尚管理學系亦成為熱門
價值,以「深耕台灣、放眼世界、立足全
科系,也是世界大學最佳碩士和管理碩士
球」的宏大格局自我期許。
排行榜的一大項目。
140
有鑑於此需求,本院於105學年開創
研討會得獎同學合影
▼
▼
快樂拍攝畢業照
專題成果展與指導教授們合影
▼
外籍生實際操作電腦
▼
與姐妹校南加大訪問團進行文化交流
▼
141
教學篇
11 1
共同教育學院 管理學院
共同教育學院 沿革 本校負責共同教育之單位,分四階段:第一階段,為「銘傳女子商 業專科學校」的時期,全校共同教育由教務處課務組、語言中心、體育 室與軍訓室負責相關課程的規劃、執行;第二階段,1990年本校改制為 學院,開設通識教育課程,並在既有之應用英語教學組、體育室與軍訓室 之外,成立「共同學科」,負責本校通識教育課程,後因學校整體考量, 裁撤「共同學科」,共同教育課程改由教務處課務組負責;第三階段, 1997年本校改制為「銘傳大學」,於1999年設置院級之「共同教育委員 會」,下轄通識教育中心、中等學程師資培育中心與體育室。共同教育委 員會擔負院級審核全校共同教育課程及師資,並協調、溝通、檢討、修正 各學院與各中心間的共同教育課程事宜;第四階段,2015年本校「共同 教育委員會」改為「共同教育學院」(以下簡稱本學院)。
共同教育學院 (Institute of General Education)單位組織表 學系
142
系主任
系所秘書
專任教師
兼任教師
學生人數
共同教育學院
沈佩蒂院長
鐘慧真
--
--
--
師資培育中心
唐蕙文主任
王雯黌
5
4
310
通識教育中心
劉久清主任
鐘慧真
11
42
全校
體育室
丁翠苓主任
吳明安
23
24
全校
共同教育學院通識教育中心主辦「藝術講座」,2017/3/1上午邀請國光劇團團長張育華博士蒞臨台北校區音 樂廳,進行專題示範講座「戲曲劇場的表演魅力」,由劇團帥氣質感武生戴立吾和青春靚麗旦角林庭瑜親臨 做動作示範。
▼
現況 負責本校的必/選修共同教育課程的單位如下: 一、通識教育中心負責「通識教育」課程。 二、師資培育中心提供全校學生修習中等教育學程之必/選修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由師 資培育中心提供;「各領域群科專門課程」由相關領域系所提供。 三、體育室負責「運動與健康」課程。 四、英語教學中心負責「應用英文」課程。 五、應用中文系負責「中國文學鑑賞與創作」課程。 六、資訊學院負責「資訊科技」課程。 七、學務處軍訓室負責「全民國防教育軍事訓練」課程。 八、前程規劃處職涯發展中心負責「服務學習」課程。
143
教學篇
11 1
共同教育學院 管理學院
單位特色 師資培育中心 師資培育中心自1996年起加入培育 中等學校教師的行列,每年招收107位優 秀的師資生。師資生須修習「教育專業課 程」、「各領域群科專門課程」,並至中 等學校實習半年,最後再通過教師資格檢 定考,方能取得教師證。之後可透過教師 甄試,開展個人教職生涯。 師資培育中心以培育一流的經師與人 師為目的,具體措施包含:建立師資生遴 選機制,規劃正式與非正式的優質課程, 提供師資生全方位之增能輔導活動,實施 導師制度,提供多元學習輔導制度,完善 支持學習與生涯輔導等措施。 歷年來本校應屆實習生的教師資格檢 定考試,及格率均高於全國及格率,成績 輝煌。 通識教育中心 本校通識教育中心強調全人教育,養 成學生能兼顧公私兩領域的生活,使學生 既為全球化現代公民,也是有品味的生活 家。 在課程架構上,除涵蓋人文、社會與 自然三大知識領域,更為建構學生通識的 基礎知識與拓寬學生的視野,而將三大知
144
師資培育中心(a)邀請國際生以多元主題的方式進行 英語角活動、(b)板書教學及比賽,藉以增強師資生 板書能力、(c)史懷哲計畫-輔導偏鄉弱勢孩童。
▼
識領域再分為核心與延伸兩大類,每一領
域的核心課程在使學生掌握最核心知識概 念與基礎知識,延伸課程則提供學生每一 領域知識發展的各種可能。 在教學實務上,通識教育中心經由多 元管道實現成果導向課程,任課教師運用 各類教學策略,並善用moodle教學平台,以 提升學習興趣及成效。 體育室 本校體育運動教育健全,並積極辦 理師生各項運動競賽,培養師生團隊精神 與榮譽感,每學年分四季辦理各項體育活 動,推展校園規律運動,培養師生終身運 動習慣。推展教職員工生體適能檢測,提 升師生運動知能;辦理體育競賽活動,培 養學生優質運動道德觀與團隊精神;發展 運動特色項目,強化校隊科學訓練;推展 體育教育營隊,協助社區體育營造;辦理 體育教學研討會,精進教師教學品質;辦 理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促進師生參與國 際體育交流;營造活力健康校園環境。
未來發展 師資培育中心 本中心以培育一流的經師與人師為目 的,未來發展可從以下四點說明: 一、提高教師資格檢定通過率,使優秀的 通識教育中心(a)生態攝影師洛桑帶領同學體驗生態 拍攝、(b)綠光劇團帶領同學肢體表達的體驗、(c) 駐校藝術家學生成果發表,展現銘傳創意。
▼
師資能獲得各校的肯定與支持。
145
教學篇
11 1
共同教育學院 管理學院
二、推動海外實習計畫,為海外台商學校 挹注新血,提升活力,並擴展師資生
五、重視品德教育、經典教育、人文與科 技的提升、利他性的落實。
的國際視野和國際行動力。 三、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變革,調
體育室
整教育專業課程的內涵,鼓勵師資生
體育室未來在學校體育的推展,將以
運用翻轉與創新的教學策略,並引導
激勵學生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運動能力、
師資生結合科技與人文素養,使教學
增進身心健康、養成終身規律運動習慣、
更貼近學生興趣和外界需求。
提升生活品質為宗旨,以達成下列目標為
四、加強夥伴學校的合作,協助鄰近與偏 鄉中學活化課程,提供相關教育服務 措施。
發展方向繼續努力。 一、提升教職員工生健康體適能,協助師 生規律運動,發揮「在校有運動,終 身都運動」之健康觀念。
通識教育中心 本中心以陶成學生公私並濟的全人教 育為目標,未來主要有五個發展方向: 一、導入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教學法,使 學生更能有效學習,促進、強化學習 成效。
研討會,鼓勵教師進修與升等,更新 教材與教法,提升教學與研究品質。 三、培養優秀運動選手,強化校隊科學訓 練,為校為國爭光。 四、舉辦春、夏、秋、冬運動競賽,促進
二、發展彈性學分課程,研發各類深碗課
校園運動風氣與活力,凝聚班級系所
程與微型課程,陶成學生各項通識素
向心力、榮譽感、運動道德觀與團隊
養
合作精神。
能力,拓展學習深度及構面。
三、發展更具彈性的課程架構,使通識課 程不再是個別發揮成效,而能以有機 課群的組合產生綜效。 四、研究合宜的評量方法,明確掌握學習 成效,提供通識教學自我檢視,持續 不斷改善,以提升教學及學習成效。
146
二、定期舉辦體育教學研討會及體育學術
五、推動運動志工,培養服務學習之正面 價值觀。 六、推展社區體育活動,建立友善社區服 務,學校資源與社區共享。 七、鼓勵師生參與國際性體育交流,提升 國際視野與競技水準,為校爭光。
體育室(a)校慶運動大會大隊接力賽、(b)多元運動校隊,發揮同學潛能、(c)體育性社團在校慶表現訓練成果、 (d)啦啦舞校隊勇奪UCC冠軍、(e)師生共同參與大學校際路跑賽,與其它大學學生一起跑出健康、跑出自信。
▼
147
教學篇
12 1
新南向 管理學院 兩岸暨境外生院
新南向 兩岸暨境外生院 沿革 本院與其他學院性質不同,並非教學與課程規劃單位,而係招生與生 活服務單位。 本院成立短短三年,但推動的相關活動和計畫成果豐碩,相關重要 活動甚多如:安徽省致贈銘傳大學劉銘傳銅像,由安徽省長王三運、中國 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及李銓校長共同揭幕、前國台辦副主任唐樹備參 訪兩岸文化交流中心、大陸海協會副會長、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 孫亞夫、安徽省張寶順書記、中華民國台灣同胞聯誼會汪毅夫會長等貴賓 參訪、與多所大陸985工程、211工程等高教簽訂學術交流協議、銘傳大
2016年5月14日“2016年澳門在台徵才博覽會”在台北校區逸仙堂登場。該徵才博覽會 共計澳台企業金20餘間赴台參展,提供超過二千職位空缺。
▼
148
學與廈門理工學院共同研發「金廈一號」 電動導覽車等活動。在本校秉持一念三化 的教學育理念下,對於兩岸和境外生的輔 導服務,在本院積極整合和執行下漸有成 果,希望未來能夠為境外生提供更完善的 服務而努力 。
現況
海青班33期校內畢業成果展
▼
受惠於創辦人與校長三十年來致力國 際化特色的支持,本校在新南向交流與合
各地大學簽訂學生交換協議,選派學生至海
作展現優良成果。
外實習,協助姊妹學校辦理華語文比賽,辦 理暑期學校邀請海外中學與大學生來臺認識
與華僑感情深厚
中華文化與語言學習。
銘傳自創校以來與全球各地華僑關係
本校於2005年首次參與中華民國僑務
良好,除每年國慶大典選派親善服務隊協助
委員會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招生,開辦科目
接待海外貴賓,更號召全校僑生參與國慶日
為多媒體設計科,並於隔年增設大眾傳播
慶祝大會;每年接待僑團、中小學師生至本
科,2008年增設烘焙暨餐旅管理科、2014
校參訪,本校亦積極回訪各地華僑社團與學
年增加金門烘焙科,在讀人數亦從2005年的
校建立良性互動。在高等教育方面交流更是
25人成長為2016年411人,預計2017年學生
頻繁,每年三月份邀請學者參加研討會,與
人數將達到500位。
各期海青班人數表
149
教學篇
12 1
新南向 管理學院 兩岸暨境外生院
外籍生人數成長 本校近五年,來自新南向政策涵蓋之18個國家就讀學位的外籍生人數逐年成長,自100 學年度268人、101學年度284人、102學年度390人、103學年度460人、至104學年度490 人;主要來自於馬來西亞、越南、印尼與泰國四個國家。
近五年來新南向政策18國之外籍生人數表 印 度
印 尼
馬 來 西 亞
菲 律 賓
泰 國
新 加 坡
汶 萊
越 南
巴 基 斯 坦
尼 泊 爾
斯 里 蘭 卡
澳 大 利 亞
總 數
2015
2
86
282
2
19
1
2
89
2
3
1
1
490
2014
2
70
254
2
26
2
2
95
1
4
1
1
460
2013
2
61
199
1
17
0
1
100
1
5
1
2
390
2012
1
39
152
2
12
0
1
75
0
0
0
2
284
2011
1
34
131
3
11
0
1
85
0
0
0
2
268
海青班34期北區聯合畢業典禮
▼
150
交流姊妹校 銘傳大學積極與各國的學術機構合作
本校與新南向政策結盟大學一覽表 國家
交流大學
泰國
暹邏大學 蘭實大學 愛博大學
泰國師範大學 聯盟 烏隆皇家師範 藝術大學 大學 吞武里皇家大 學
越南
河內經營與工 越南河內大學 藝大學 峴港大學 國立國家大學 外貿大學 宏德大學 國立工業大學 大南大學
交流,目前在新南向政策的範圍內,同泰 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與澳 洲的大學簽訂交流計畫,透過學者互訪、 學生交換、合辦研討會與比賽、短期交流 等方式,促進雙方師生互動、藉此熟悉彼 此文化異同,以提升兩校師生國際力。
未來發展 為確實掌握東協及南亞等國之教育服 務市場需求,發展「知己知彼」、「利他 共榮」的新南向人才培育計畫,新南向暨 兩岸境外生院將與各行政、教學單位持續
南方學院 韓新傳播學院 藝術學院 雙威大學 檳城韓江學院 達爾尚設計學 齊藤學院 馬來西亞 中央藝術學院 院 新紀元學 博藝廣告學院 英豪多媒體傳 院 播學院 菲律賓
召開跨單位工作會議,提出具體可行之策 略報告,作為各院系所招生、課程、師資
怡朗亞典耀學 校
印尼
彼得拉基督教 大學 諾門森大學 三寶壟學院
澳洲
拉籌伯大學 西雪梨大學
及環境準備的基礎;同時扮演溝通與互動 的平台,聚焦雙方關注的合作領域計畫,
米聯學院
巴淡國際 大學
澳洲墨爾本皇 南十字星 家科技大學 大學
擬定發展特色如下: 一、積極拓展陸生及境外生人數,以保持 全台灣高校境外生人數第一;
外招生宣傳活動,拓展更多元的境外 生來源;
二、配合本校國際教育計畫和大陸招生宣
五、積極拓展更多海外青年技術研習班、
傳計畫的推動政策,建構完整的境外
及東南亞外籍生和其他國際生生源,
招生宣傳策略和事務;
達到本校境外生倍增計畫目標。
三、加強與國外姐妹校和大陸高校交流,
新南向暨兩岸境外生院在李銓校長領
積極推動聯合辦學和研習交流等合作
導下,期能開拓新南向的實質教育交流管
事宜,維持兩岸學生交流互動;
道,深化與夥伴國家的學術交流,開創銘
四、整合國際交流處、大陸教育交流處海
傳教育史頁的新篇章。
151
教學篇
1
152
管理學院
153
研究篇
競爭型研究計畫 計畫演進 本校競爭型計畫始於98學年度,成立宗旨在配合本校十二大研究中心 之校務發展方向,及呈現各單位發展重點特色,積極提升整體績效,以利 爭取政府部門各項資源,有效擴大本校永續發展基礎。101學年度開始, 競爭型計畫著重方向在挹注教學單位建立特色及擴大研發質量,鼓勵院系 所發展具教學特色之專案計畫,於課程中融入創新教學模式,透過課程設 計、教學媒體的運用,以達到強化學用合一,提升學生競爭力。 隨著時代變遷及大趨勢的浪潮,105學年度開始,研發處規劃競爭 型計畫經費以挹注智慧校園建置、標竿學院扶植及V R研究中心之運行。 智慧校園由資網處統籌規劃,目前以無紙張系統及Meeting place為企劃主 軸,無紙張系統有效減低開會資料印製,在資料閱讀上更為便利;Meeting place則配合各學院特色呈現多元化的討論空間,讓學生即使在公共空間也 能隨時隨地休憩或討論課業。在標竿學院扶植策略,以院為單位提出該院 發展特色計畫,由校內師長組成審議小組進行評選並提出建議,做長期大 額經費挹注,期能發展成為國內特色/標竿,藉以推升其他院系發展。在 V R研究中心方面,為配合銘傳60週年校慶全力發展V R虛擬實境計畫,以 3個月短程規劃出3區簡易版的VR景點,並且以Prototype的形式呈現,不僅 增加學校情境教學景點,並在60週年校慶國際外賓齊聚的機會下,推廣銘 傳科技化的專業形象。
154
計畫執行成果
成果
(Standards Alignment Plan, SAP)」審核,進入 執行階段;於2016年3月通過「第一次年度
本校競爭型計畫自98至105學年度已辦
報告」(First iSER Update)審核,將於2017年
理8個年頭,共有82件計畫通過申請,挹注
5月執行實地訪視。管理學院努力爭取認證
經費近9,032萬元。僅101至104學年度產學
時程,自進入前導認證階段起,預計以三年
計畫案件已達56件、產學計畫金額達2753
時間完成這個艱難又具有意義的任務;設計
萬以上。為充實教學、研究環境,競爭型計
學院都防系國土減災計劃除強化現有產學資
畫中也建置多項特色景點空間,如資訊學院
源並應用於教學上,亦透過研究中心現有能
數位研究中心、設計學院國土減災規劃設計
量,發揮「體制內多角化發展」的創收與研
研究中心、建康學院水耕植物工廠、傳播學
發,還承接多項產學合作計畫以此打響銘傳
院虛擬攝影棚、社會科學院民調教室…等,
招牌;本校創辦的國際學術期刊International
足以顯示本校在教學、研究發展方面之重
Journal of Online Pedagogy and Course Design
視。
(IJOPCD),由共同教育學院院長沈佩蒂教授 在諸多計畫中,管理學院於100學年度
及資管系蔡家文教授擔任主編,並邀請11位
開始進行A A C S B商管認證,努力至今,在
SSCI期刊主編、1位SCI期刊主編擔任義務職
2014年6月通過「前導認證申請書(Eligibility
顧問,IJOPCD於2011年1月出版,並於2011
A p p l i c a t i o n, E A)」審核,進入前導認證
年11月被EI: INSPEC資料庫收錄,為本校重
階段;於2015年5月通過「認證計劃書
要國際學術刊物之一。
155
研究篇
校院級研究中心 概述 為鼓勵系所院集結產研能量,共同促進研究及產學發展,同時建立校 院系研究特色,本校於100學年度著手規劃校/院級研究中心,並於2012年 5月28日第238次行政會議通過「銘傳大學研究中心設置暨管理辦法」, 依循辦法成立銘傳大學產學暨研發推動委員會,以促進產學、研發與創新 育成績效,達成創新產研、永續發展之目標。籌備期間曾邀請海洋大學李 選士研發長蒞校進行該校研究中心營運及管理經驗分享,另分別參訪中原 大學及東吳大學,以擇其長處補己之短,強化本校研究中心設置及管理; 而各學院皆依據辦法規劃研究中心,現有研究中心則配合組織重整,提出 研究中心申請,並經銘傳大學產學暨研發推動委員會審議,100學年度共 計成立3件校級研究中心,16件院級研究中心。 2015年,為配合學校整體發展方向與策略,研究中心於成立三年後 進行首次盤點,盤點指標以多元、調整、彈性化方向進行,盤點結果通過 7件研究中心退場之申請,3件校級及9件院級研究中心持續運作;此外, 再次因應組織調整,銘傳大學產學暨研發推動委員會修訂為銘傳大學研究 推動委員會;藉由完善之相關機制措施,將研究能量做更充分整合,以達 綜效;更規劃以競爭型計畫經費挹注,搭配相關獎勵措施,以積累研究中 心之能量,扶植研究中心更加茁壯。
具體成果 目前,本校12個研究中心之重要成果如下: 一、人體運動科學研究中心(校級) 結合體育、資訊、生醫、設計領域,進行有關人體運動資訊擷取、分 析、應用之跨領域研究。近年來重要成果如下: (一) 人體運動資訊量測/分析/應用之整合性研究(2012-2014),經費 9,924,000元。 (二) 資訊科技介入帕金森氏症之整合式照護研究(2015-2017),經費 10,101,000元。
156
▼
(三) 發表期刊論文10篇、會議論文24
▼
人體運動科學研究中心-Motion Capture&EMG實驗(閉 眼)
觀光、餐旅暨休憩研究中心-學生至觀光工廠或其 他休憩場所擔任導覽員
四、企業暨金融法律研究中心(院級)
篇及參與校外競賽7次,並與德明
提供對企業與金融法研究有興趣之本校
科大、日本埼玉大學及桃園醫院
師生、校內外學者專家學者、產業界與
進行兩項產學合作。
政府機構等人士,一個交換意見之學術
二、夜市與商圈管理研究中心(校級) 以台灣夜市為討論對象,探討夜市價 值創造的行為模式,並發掘微型企業 群聚之相關理論基礎。近年來重要成
交流平台。近年來重要成果如下: (一) 與臺灣期貨交易所建立產學合作 計畫,金額近百萬。 (二) 中心主任獲上海仲裁委員會延請
果如下:
為仲裁委員,並實際參與商務仲
(一) 2011年8月起迄今,執行科技部整
裁。
合型計畫及產學合作計畫,總金 額累計達14,289,000元。 (二) 發表國際期刊3篇、其他論文著作
(三) 中心主任受高等法院刑事庭委託 任專家證人,並為其出具鑑定意 見書。
發表19篇,計畫執行教師仍持續
(四) 與清華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商
發表相關論文。未來希望與「觀
法研究中心、西北大學民商法學
光、餐旅暨休憩研究中心」跨院
院作學術交流,余雪明教授及中
整合,共同開發新產學合作案。
心主任分別受邀至清華大學及西
三、財務金融研究中心(校級) 以累積研發能量,將創新技術移轉至
北大學民商法學院講學。 五、新媒體科技發展研究中心(院級)
私部門;協助企業創新,提供財經諮
以兩岸媒體發展、數位化媒體未來趨
詢為目標。近年來重要成果如下:
勢、新媒體時代、未來影視娛樂、文
(一) 執行產學計畫累計12案,計畫執
化創意產業為發展方向。近年來重要
行經費41,155,313元整、管理費
成果如下:
總計1,779,984元整。
(一) 執行產學計畫經費2015年再創新
(二) 產學合作計畫之技術移轉收入共 計4,920,000元整。 (三) 經濟部科專計畫”財經語料詞義
高,達10,920,000元。 (二) 日本國立情報研究所主辦文字含 義比賽中文項目第二名(2014)
探勘平台建置及其於風險測度與
(三) 日本國立情報研究所主辦文字含
證卷異常報酬之應用3年期計畫”
義比賽中文項目第一名(2011)
獲選為績優亮點計畫,受邀於
(四) 國際計算語言學會(A C L-S I G H A N)
2016經濟部技術處學界科技專案
辨的中文分詞繁體中文第一名
成果發表會展示研究成果。
(2010)
157
研究篇
▼
國土減災規劃設計研究 中心-壯圍鄉及礁溪鄉歷 史災點現況調查
六、觀光、餐旅暨休憩研究中心(院級) 以承接觀光產業相關之計畫,提供專
4. 內政部消防署2016年常態性應變
業諮詢服務,發表質量均佳之相關學
管理資訊系統(EMIC)演練委託專業
術論文著作,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為
服務案。
目標。近年來重要成果如下: (一) 承接政府與企業之產學合作案總 金額超過5,000,000元。
5. 國土計畫-國土防災及國土復育促 進地區規劃委託技術服務案。 八、福祉設計研究中心(院級)
(二) 新 增 經 濟 部 工 業 局 國 際 亮 點 觀
整合本校教師研究能量及資源,達成
光工廠「手信坊」等合作對象
福祉設計研究實務化及跨領域設計整
(2015)。
合化之目標。近年來重要成果如下:
(三) 與 兩 岸 1 8 所 院 校 簽 署 「 海 峽 旅 遊教育聯盟」,舉辦國際學術研
(一) 2015年度執行產學計畫經費共達 1,765,652元。
討會,強化兩岸交流,中國國務
(二) 建構高齡者情境模擬教室。
院直屬中國國家旅遊研究院院長
(三) 執行科技部私校研發特色專案計
戴斌博士並親蒞本院與本中心參 訪。 七、國土減災規劃設計研究中心(院級) 藉由專業人才與各類資源的整合,提供
畫。 (四) 因應人口結構變遷趨勢之生活與 福祉設計研究(2011-2012),經費 達5,369,000元。
「都市規劃與設計」、「空間災害防患
(五) 發表國際期刊7篇,國際研討會論
與土地使用」以及「空間資訊系統應
文12篇,專利通過10件,國內外
用」等多重專業領域的研究發展環境與
專家來訪、座談、演講11場,國
專業服務。近年來重要成果如下:
際設計競賽獲獎6件。
(一) 2 0 1 5 年 執 行 產 學 計 畫 經 費 共 達
九、醫學資訊整合研究中心(院級)
7,673,000元,提供本系36位學
以加強國際醫療資訊交流,執行醫療
生參與產學研究工作,工讀金約
資訊整合系統之建置、研究與諮詢為
439,000元。
目標。近年來重要成果如下:
(二)2016年產學案5件,經費共達 9,272,000元。 1. 金門縣2016年災害防救深耕第2期 計畫。 2. 宜蘭縣災害防救深耕(第2期)計畫 委託專業服務(續約)採購案。 3. 新北市政府消防局辦理2016年整
158
合型社區防災工作計畫採購案。
(一) 與亞東醫院與長德醫院管理顧問 有限公司有固定之產學計畫,每 年維持3件(共300,000元)以上。 (二) 發表SCI醫學相關論文16篇。 (三) 協助健康科技學院與亞東醫院、台 北榮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辦理教 學與實習合作,並簽訂合約。
▼ 福祉設計研究中心-高齡者情境模擬 教室 ▼ 機器人研究中心-學生參加機器人競 賽作品
十、大數據研究中心(院級)
等相關資源與專業人力,從事智慧機
以資料探勘學術研究為基礎,強調應用
器人之相關技術研發、人才培訓、產
型研究,將學術研究成果與企業實務相
學合作及學術交流等工作,以提升台灣
結合,並以產學合作方式,帶動與企業
機器人產業的競爭力。101-104學年度
之緊密互動,促進資料探勘相關領域之
重要成果如下:
人才培養。近年來重要成果如下:
(一) 國際競賽12金17銀5銅1佳作。
(一) 產學計畫6件,總金額超過4,400,000
(二) 國內競賽4銀3銅6佳作。
元,技轉金額150,000元。 (二) 2016年度執行產學計畫包括智慧聯 網產品服務使用者分析工具開發;
(三) 科技部計畫15件。 (四) 期刊論文47篇。 (五) 產學合作9件。
消費者生活事件偵測分析;整合結 構化與非結構化大數據構建對上市 公司管理預警系統之研究。 (三) 建立雲端資料探勘決策分析平台 ISmartMiner。
未來展望 因應全球環境變化,本校積極研議大趨 勢(包括大數據、物聯網、機器人、影視動
(四) 完成大數據研究及開發環境之建
漫傳播等)相關議題,規劃以跨領域整合的
置(獲2014年競爭型計畫經費補助
形式,引導研究中心與社會環境變遷有更深
1,000,000元)
的連結,其研究內容包含:
十一、雲端ERP研究中心(院級) 發展以雲端企業資源規劃為基礎的學
一、互聯網與電商、物聯網對會計準則之 影響
習及研究環境,培訓以Cloud ERP為基
二、大數據下非財務性資訊的價值攸關性
礎之IT與管理整合人才。近年來重要成
三、因應工業4.0時代軟硬體結合之相關智
果如下: (一) 2015年執行產學計畫3件,經費共 200,000元。 (二) 2016年度執行產學計畫產學計畫3 件,經費250,000元。 (三) 支援「ERP學程」、「專題研究」 及「論文研究」等課程,培訓Cloud ERP基礎之IT與管理整合人才。 (四) 2015年參與校外競賽獲獎共3件。 十二、機器人研究中心(院級) 整合本校資訊、電子、通訊、自動化
慧財產權法 四、因應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權保護法制 五、物聯網、機器2.0時代與大數據影響下 的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行政思維 六、面對獨居時代的跨領域研究探索 七、餐旅資訊應用創新行銷研究 未來,本校更將致力於發揮研究中心 之多重功能,除了建立媒合機制推動跨域結 合,也希望成為學生實作、研究、學習之優 質場域,有效提升學生競爭力,進而展現其 亮點特色,提升本校聲望。
159
研究篇
160
161
交流篇
國際交流 銘傳大學在過去六十年,戮力推展國際教育,成果豐碩。不但成立國 際學院推展全英語課程,還通過美國國際認證,成為亞洲第一所美國認證 大學,更獲得台美兩國政府核准,在美國成立密西根分校,這些成就都證 明銘傳大學的國際教育領先國內其他院校。而兩岸暨境外生院的設立,則 透過該院積極推動和有效率的整合校內各項資源,對境外生提供優質與摯 誠的服務和照顧,做到銘傳用心、學生安心、家長放心的目標。此外,根 據統計資料顯示,本校陸生人數不僅名列全台之冠,畢業後繼續申請進修 碩、博學位的人數亦為全台之最,都足以證明本校國際教學上卓越成效。 為培育足以具備和世界競爭的國際化人才,本校自2006年即致力
歐洲30所 亞洲82所 北美洲33所
大洋洲4所
拉丁美洲1所
162
美國分校成立揭幕式:左為銘傳大學李銓校長,右為美國姐妹校密西根州立塞基諾大學畢尚賢校長。
▼
「美國中部各州高等教育評審會」(Middle
為求落實國際化辦學理念,理論與實
States 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簡
務教學、硬體建設與軟體建設、學術研究
稱M S C H E)認證,歷經2000天的努力,於
與產學合作等多方面平衡,銘傳大學自90
2010年11月18日順利通過美國認證,成為
學年度創辦全台第一所之國際學院以來,
亞洲第一所美國認證大學。2016五年期屆
除鼓勵推動全英語授課學程外,更秉持著
滿,本校再度向美國M S C H E申辦認證,並
追求全球化、教育國際化的觀點教育本校
於2016年6月24日接獲通知,通過再認證審
學生。為順應全球化之發展趨勢,幫助學
核,取得該認證最長的十年期認證。此一
生於全球化挑戰下建立自信,本校除將語
卓越的教育國際化成果,不僅獲得政府及
言學習列為重點加強科目,更致力於校園
社會各界的肯定,並奉教育部核定免參加
環境國際化、雙語化的目標達成。現階段
2011年度大學校院校務評鑑。
大學部計有6個學程:新聞與大眾傳播學士
隨後在教育部及美國密西根州教育廳
學位學程、資訊科技應用學士學位學程、
雙雙認可下,於2013年設立美國分校,設
旅遊與觀光學士學位學程、國際企業與貿
立「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與「新媒
易學士學位學程、國際事務與外交學士學
體暨傳播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兩個學程。
位學程、時尚創意管理學位學程。依據國
2014年美國分校線上報名系統順利啟用,
際高等教育發展及產業需求增設課程,提
103學年度第一屆畢業生於2016年學成後,
供各類課程予外國學生選讀,並提升本地
即獲得美、德等地工作機會的選擇,順利
生國際競爭力。碩士班部分則設有企業管
就業,讓學生出國念書、就業增加更多可
理研究所含博士班、國際事務與安全管理
能性,同時也提升美、加學生到本校就學
研究所。104學年度本校擁有外籍專任教師
的意願,強化本校在亞洲地區的競爭力。
數29名,名列全國第九,私校第五。在各
163
交流篇
學程的師生比,也都能維持一定的水準。
數為802人,連續三年全國排名第一。僑生
除專任老師之外,各學程也依特別專業考
人數758人,排名全國第3。大陸學籍生519
量,邀請多位學有專精以及具實務經驗之
人,排名全國第2。此外,本校已與國外大
學者專家授課。
學簽有合作協定,或正積極研發合作計畫
為增加學子國外學習機會、實習就
的高等教育機構,目前已簽訂共146所姐妹
業,本校積極於提升國際形象與能見度,
校。包含亞太地區姊妹校數量達72所,亞
落實與增進各國姊妹校彼此的交流和互
西地區8所,美洲地區34所,歐洲地區28
動,強化與國外姊妹校的合作關係,擴大
所,澳洲地區4所。與大陸地區簽訂合作姐
辦理交換學生移地學習。為持續秉持教育
妹校合計89所。
部鼓勵學校、學術研究機構或舉辦國際學
為培養出年輕學子的宏觀視野,由國
術教育交流活動原則,至今本校積極與世
際化環境、整體校園語言、學生專業能力
界各地不少大學校院建立友好的姊妹校關
提升到推動國際移動,建構多元化之國際
係,除建立合作模式、互派交換生、邀請
大學校園氛圍,鼓勵學子強化語言能力及
姊妹校教授學者來校舉辦講座、或至姊妹
專業技能,增進海外連繫,提供學子境外
校進行交流參訪,校與校間往來十分密
修業、參與國際志工及國際競賽機會。為
切。積極締結姊妹校及雙聯學校增加學生
落實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建構學生創新
國際交流機會。
想法及學習國際觀的知識。
104學年度境外生人數4,669人,佔全
在推動國際化的基礎上,鼓勵表現優
校學生1/4比例,較去年成長;外籍學生人
異的學生,前往海外見習、實習的計畫, 配合國際學習交流計畫及全球姐妹校簽約 合作下,推動全球實習就業,讓學生赴海 外進行為期一個月至一年的實習機會,以 增加學生國際視野及全球就業競爭力。除 國內實習就業外,全球實習就業對學生而 言,是給予在未來就業路上擁有更寬廣的 選擇及實現偉大夢想的可能。為落實學生 專業知識與技能,建構學生創新想法及學 習國際觀的知識。 為營造校園國際化學習環境,本校藉 由舉辦各項國際性活動,並以日常生活用
本校與澳洲西雪梨大學相互交流
▼
164
語之學習為主,讓學生透過多元化英語文
「2015鮭魚返鄉台灣教育展」休士頓記者會
▼
活動輕鬆愉快學習英語,如校園英語日、
赴海外研習至少一次。運用本校海外姐妹
英語角、國際教育日、Home Stay計畫、外
學校,推動教師海外研習,同時精進教師
交活動、外交青年大使、華語小老師、交
之專業及與語文能力。待教師自海外研習
換生Buddy Program等。
回國後,投入全英語學程之課程規劃與實
為精進國際人才之培養,本校暑假組
際授課,讓學生能不需出國即能體驗國際
織與培育英語授課教師,並配合教師休假
大學授課情況,培養學生國際化之專業能
研究,四年內所有全英語學程授課教師皆
力。
165
交流篇
兩岸交流 海峽兩岸廣泛的交流始自於1987年我國開放探親及1992年公布的台 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尤其在教育方面,亦已由初期的保守態 度發展到目前之開放。本校秉風氣之先,更在在政府政策之前即已擴大與 大陸高校的交流及合作辦學之趨勢。
締結姐妹校 大陸教育交流處在學術交流的層面上成效斐然,迄今已經與20所大陸 211高校、23所985高校、7所省部共建及57所知名高校建立姊妹校等共計 118所大陸高校建立合作關係,如圖一所示:
166
教師交流頻繁 由於本校在大陸姊妹校眾多,各種 言,大陸學者來訪人次於1993至2010年共
與大陸高校簽署合作協定統計圖
▼
教師、學生活動交流頻繁,以教師交流而 368人次,從2011年開始,以迄2016年, 由於交流愈趨頻繁,來訪大陸教師人次約 高達3700人之多。此外,亦有數十名姊妹 校教師長期或短期駐校訪學、研究、或進 行合作。同時,也在教育文化交流的基礎 上打開與大陸多層面、多地區的交流合作 關係。舉例而言,教育機構之外,另有安 徽省政府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以本校為
每學期陸生人數
▼
海外培訓基地,選送廳、處級幹部來台受 訓學習。
陸生人數大增 在教師及學術交流上卓有成就之外, 在學生方面,在校攻讀學位或進行交換、 研修之陸生人數每學期高達1400名左右。 自2011年起迄今,累計人數高達8871名學 生,如附圖二所示。 若以學生的身分別來看,則學位生與 專班生的人次(每單一學期累計計算)約略相 當,顯示本校無論在長期課程的規劃化上 或者是短期課程的訂定上,均能滿足陸生 值此建校六十年之際,大陸教育交流
歷年各校區各身份陸生人數統計圖
▼
的要求,如圖三所示。 處雖屬年輕單位,但對大陸交流相關工作
分利用本校為美國認證大學之優勢,有計
充滿信心,也做了遠程、長期之規劃,作
畫、有步驟的擴大與大陸優質大學之深化
為本校與大陸各高校交流來往的基石。充
交流。
167
168
169
產學篇
產學合作簽署合約
▼
產學合作 為結合理論與實務,落實產研合一,103學年度成立創新暨產學營運 處,強化及整合跨學院技術研發與產業鏈結,開拓創意、創新、創業之 機制與平台,提升教師產學合作績效與相關知能。因此,本校訂定許多 產學合作相關辦法,包含「產學合作實施辦法」、「產學合作計畫實施要 點」、「教師參與產學合作獎勵辦法」及「研究發展成果及技術移轉管理 辦法」等,讓教師申請產學合作計畫時能有所依循,對執行產學合作計畫 表現卓越之教師,於校慶時頒贈獎牌與獎勵金予以激勵,並協助教師進行 專利申請或技術移轉相關作業,鼓勵教師參與並積極爭取產學合作機會。
產學合作 近三年產學合作績效件數與金額呈逐年成長趨勢,顯見教師參與產學 合作計畫意願逐漸提高,也顯示本校在提升教師參與產學合作的推廣及獎 勵產學合作的措施上發揮成效,吸引教師踴躍投入產學計畫案的承接。 如設計學院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連續3年獲宜蘭縣政府委託辦理「宜 蘭縣災害防救深耕計畫」,補助金額高達1,466萬元,同時也獲金門縣政 府委託辦理三年期2015-2017年度災害防救深耕計畫,補助金額高達910 萬元、建築學系2015年度獲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委託承接桃園市龜山眷村 故事館專業營運案,補助金額400萬元;傳播學院新媒體暨傳播管理學系 近幾年亦積極推動及培育校園流行音樂創作人才,2016年度獲文化部及 嵐澄創藝工作室、映泰國際文創企業有限公司委託辦理「2016流行音樂 講座專案計畫」及「流行音樂產業摘星計畫-全國大專學生流行音樂創作 演唱競賽專案計畫」,共補助經費497萬元、承辦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 辦理兩岸新聞報導獎超過10年資歷;教育暨應用語文學院英語教學中心於 近2年加入教育部「伴讀台灣-全國大專青年社會參與」計畫,獲補助金 額近400萬元,該計畫是運用網路教學方式,推動數位人文關懷,以高等 教育資源關懷偏鄉教育生態,具體落實縮短城鄉數位落差,建立「數位學 伴—偕同學習輔導」團隊合作機制,讓大學生從服務的價值中學習負責, 啟發對社會議題之參與及關懷;管理學院財務金融學系與臺灣證券交易所
170
申請創新轉型計畫
▼
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申請科技部開發型產 學合作計畫案共獲補助金額129萬元、國際 企業學系獲奇思創意股份有限公司委託辦 理「2015客家美食大賞競賽」,補助金額 100萬元;資訊學院資訊工程學系近年也承 接檔案管理局委託辦理文書檔案管理標準 化服務案,共獲補助金額711萬元;觀光學 院休閒遊憩管理學系獲桃園市政府觀光旅 理案,近幾年共獲補助金額271萬元等等,
2013-2015年產學合作計畫執行總件數及核定金額統計表
▼
遊局委託辦理桃園火車站旅遊服務中心管 各學院產學合作績效表現亮眼。
專利技轉 在研發成果受專利智財保護觀念愈來 愈普及的情況下,自2012年度協助教師申 請專利智財。近3年來在發明專利獲證件數 上有明顯的增加,2015年度獲證發明專利 件數7件,相較2014年度獲證專利件數5件 (發明3件,新型2件),成長率40%。 獲證專利件數統計(2013-2015)
▼
獎勵 為鼓勵學術單位投入產學合作,自 2012年起訂有產學合作獎勵辦法,獎勵積 極執行產學合作計畫之教師。 未來將持續透過與產業界的對話,鼓 勵學院鏈結教師研發成果、市場需求與創 新商品,共同開發合作及提升產業化技術 之應用,精進智財專業能量。
171
產學篇
企業輔導 創新育成中心設立於1999年,以本校多年商業管理專長與資源優勢 為發展基礎,定位為以營運管理為主軸的育成輔導單位。本校創新育成中 心落實銘傳卓越化、專業化、國際化創校理念,以商學、管理專業師資與 資源為核心,「經營管理」為主要定位及發展特色,以「資源整合」、 「創造價值」與「服務創新」為發展理念,設定使命願景為:「建構創新 育成優質環境,培養師生創新創業能力,輔導中小企業創新育成,累積育 成經驗邁向國際」。創新育成中心中心以輔導中小企業「健全營運模式 (business model)」為輔導主軸,以「資源整合」、「創造價值」與「服務 創新」為發展理念,協助中小企業以「創新」的思維重新出發,轉型為 「高附加價值」產業,建構企業的定位與價值。
172
培育企業領域 創新育成中心以「知識經濟」、「服 務創新」及「綠色行銷」三項主軸,依據銘 傳大學之核心專長與區堿產業環境特質,鎖 定「資訊軟硬體」、「數位內容」、「文化 創意」、「創新服務」、「觀光休閒」產業 以及「婦女創業」為主要目標市場,提供專 業化、特色化與精進化的育成服務。本校育 成中心以經營管理為定位所建構之核心競爭 力,能有效發揮本中心專長優勢,將提供進 駐廠商之輔導服務,延伸至市場端,更能結 合其他研發導向育成中心之競爭優勢。透過 策略聯盟的互補、合作,完整提供進駐廠商 取得企業發展階段中所需的研發、商品化、 經營管理、法律、財務等能力。 創新育成中心配合政府政策,已成為 「青年創業輔導」與「女性創業輔導」之 重要據點,設置優質培育環境,包含企業 培育室、輔導諮詢室、會議室、展示區、 專業簡報設備...等各種必要軟硬體設施等, 供進駐企業使用。主要發展目標為:「強 化服務創新,發展育成特色」、「整合母 體資源,創造營運價值」、「促進產學合 作,實施研發成果」、「提昇服務績效, 建立品牌形象」。
打造士林青創基地 在「青年創業輔導」方面,本著在 地感情以及地利之便,成立「士林青創基 地」,輔導關懷在地小型或微型創業群
173
產學篇
聚。透過在地化輔導,提供商業服務業創
求。創新育成中心成立至今已有相當成果,
業輔導、新興科技應用導、政府資源運用
於2009年榮獲經濟部績優育成中心—最佳
以及產學合作等服務,從而提升學校社會
育成中心獎;2010年榮獲經濟部績優中小
關懷責任,並從中建立學校與社區之共榮
企業輔導人員獎;2011年榮獲經濟部績優
價值。以發展為「社區創業與教育中心」
育成中心最佳育成特色獎、最佳人氣獎;
為目標,以多年來累積輔導能量與經驗,
2012榮獲經濟部績優育成中心—青年創業
致力於地區文化創意產業、觀光休閒產
獎;2013年榮獲經濟部績優育成中心—婦
業、創新服務產業之輔導,成為與地方發
女創業獎。目前累積輔導廠商家數已達110
展共榮的育成服務平台。
家,協助廠商投
增資金額達到4億元,輔
導取得政府獎補助計畫也達到1仟5佰萬元。
投入女性創業輔導 在「女性創業輔導」特色方面,為
創新育成中心歷年獲得獎項
發揚本校關懷女性、重視女權之創校理念 與優良傳統,加速並簡化微型婦女創業個 案之進駐培育流程。更善用網路社群的力 量,號召關心女性創業的夥伴分享、交流 創業過程經驗以及輔導資源,並經由網路
年
2009 經濟部績優育成中心—最佳育成中心獎 2010 經濟部績優中小企業輔導人員獎
社群,建立網路創業輔導之管道,協助政 府、相關單位推廣女性創業活動資訊。結 合經濟部、勞委會各項創業政策及資源, 協助女性創業家取得政府資源,以實際行 動投入女性創業輔導,以聯合輔導機制,
2011
2013 經濟部績優育成中心—婦女創業獎 2014
輔導方雨管理顧問公司榮獲經濟部女性創 業菁英賽冠軍
2015
輔導大舟企業公司榮獲經濟部女性創業菁 英賽冠軍
2016
輔導弗洛思設計公司榮獲教育部大專畢業 生創業方案績優團隊獎
創新育成中心結合卓越計畫、創業學 程、創業實驗室、創業競賽等資源,整合 各院系所具輔導經驗教授,組成輔導顧問 團隊,打造良好的中小企業創新培育環境, 建立資源整合平台,以滿足企業的輔導需
174
經濟部績優育成中心—最佳育成特色獎 100年獲經濟部績優育成中心—最佳人氣獎
2012 經濟部績優育成中心—青年創業獎
協助女性創業團隊進駐育成中心。
近年經營成果
獎 項
創新育成中心歷年成果 項 目 輔導企業家數 輔導通過教育部大專畢業創業服務計畫 輔導企業投、增資金額 輔導企業取得政府獎補助計畫金額 輔導企業獲得獎項
成果 110家 7件 4.2億元 1650萬元 38件
175
產學篇
推廣教育 本校致力推動「持續學習、終身學習」的進修推廣處,近年來的業務 構成,大致上可以分為學分班、非學分班等兩大領域。學分班,是配合各 系所的學分課程推廣以及專業領域的學分專班推廣。近年來,在各系所學 分班的推廣業務上,配合學年度的上、下學期,分別展開,其學員人數變 化,如附表一。
100至104學年度學分班人數統計表 人數 學年度 104學年
103學年
102學年
101學度
100學度
隨班附讀碩士班
237
209
125
160
163
學士班
6
177
3
16
16
教育專班*
265
179
190
164
77
合計
508
565
318
340
256
*104學年包話,2班國際學院學分專班(22人)、1班應用系學分專班(1人)。
專業領域之學分專班,主要集中在特定的學術或專業實務領域,其歷 年來開辦班別多為教育研究所專班、國中小校長暨主任培訓班;103學年 因桃園捷運公司即將營運與其合作開設大眾捷運公司人才培訓專班;104 學年個別與本校國際學院及企業合作開設學分專班,105學年個別與國際 企業學系及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合作開設學分專班。今後將持續配合社會 發展趨勢與各系所專長領域,開發各式的學分專班。 非學分班課程,所牽涉的領域較為廣泛,包括承辦機關委託或與企業 合作辦理訓練課程與自行辦理之課程,如:提案爭取參與勞動部勞動力發 展署辦理的「產業人才投資發展計劃」與「失業者職業訓練專案」。爭取 臺北市職能發展學院委託辦理的各式職能進修課程計劃,提供各式進修課 程,提供台北市民提升專業技能。參與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 會的「小型企業人才提升計劃」,提供企業員工的內部與外部訓練課程。 而臺北市與桃園市政府教育局核可辦理的「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人員職前訓 練」課程,則是針對專業領域人員提供培訓活動。國家文官學院的「公務
176
人員訓練課程」,使本校成為國家文官學
術人員進修與取得證照的機會。財團法人
院對於公務人員培訓的基地。桃園市龜山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的訓練課程、臺灣日立
區公所委託辦理的「市民大學」,更是提
公司的「語文」課程、以及本處自行辦理
供龜山地區民眾進修與提升生活品質的學
之耳醫學研習、心靈水彩、陽宅風水、股
習環境。辦理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之「計量
市實務投資分析班等班,都獲得社會大眾
技術人員計量講習訓練班」,提供專業技
的普遍好評。
課程類別表 委託單位
課程類別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全國 經營策略領導統御管理、電腦文書應用、資訊運用技術提升、 中小企業總會-小型企 專業語文訓練、幼兒課程設計、顧客服務管理、品牌經營網路行銷、財務分析採 業人力提升計畫 購技巧、人力資源講師訓練、共通核心職能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1.「失業者職業訓練專案」-電腦類(Java程式設計、3D遊戲美術設計師、3D遊戲 動畫設計班)、專業人員培訓(觀光與導遊領隊人才、金融理財專業人才) 2..「勞工在職者進修計畫」-電腦程式設計、生活藝術、商務語文運用、攝影技 巧、影像實務、商業談判與說話技巧、品牌設計與管理應用、稅務法規暨財務報 表、不動產及股票理財規劃、通路規劃及策略運用班、行政業務專案英語簡報、 烘焙技能、3D列印商品開發實務、職業安全衛生法及實例解析班
台北市職能發展學院
管理職能培訓班(基層主管)、管理職能進修班、公寓大樓事務管理服務人員職能 進修班、3D列印技術研習班、創新與創業研習班、專案經理簡報技巧訓練班、魅 力口語表達藝術班、大數據分析與應用研習班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採購專業人員訓練計畫-基礎班、進階班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人員職前180小時訓練課程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
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人員職前180小時訓練課程
國家文官學院
公務人員晉升訓練
台灣日立公司
日語班、英語班
Autodesk certified instructor研討活動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 2014 TWNIC新一代網際網路協定教育訓練委託計畫案 中心 2015 TWNIC 新一代網際網路協定教育訓練 桃園市龜山區(市)
鄉民大學(市民大學)
177
產學篇
小型企業人力提升計畫-至公司辦理內部教育訓練
▼
▼
國家文官學院2016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等考試 錄取人員基礎訓練
龜山區市民大學結業典禮暨教學成果展
▼
▼
採購專業人員訓練計畫-基礎班
小型企業人力提升計畫-公司派員工至進修推廣處 上課
▼
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人員職前180小時訓練課程
▼
課程照片
178
除了學分班與非學分班之外,進修推 廣處也結合多種專業技能的培訓方法,把
截至104學年度地區別暨研習項目 序號
地區名
班數
要的培訓技巧,整合為研習營隊。加上銘
1
上海市
2
傳大學基河會館的住宿環境,構成短期培
2
山東省
1
國際教育研習
訓的最佳基地。這類的研習營隊,廣泛的
3
北京市
5
中、小教師研習、中、小校 長研習、研究機構
4
安徽省
24
中學校長研習、中學教師研 習、教育督導研習、社會人 士研習、大學教師研習
5
江蘇省
5
辦理這些專業營隊的能力,需要非常
6
浙江省
11
大學學生暑期研習、社會人 士研習、大學教師研習
慎密的行動規劃、生活接待、師資安排、
7
湖北省
1
社會人士研習、大學教師研 習
8
雲南省
1
大學教師研習
9
寧夏回族 自治區
4
教育督導研習、大學教師研 習
10
福建省
5
大學學生暑期研習、大學教 師研習
11
廣東省
3
中學校長習、社會人士研習
12
香港
1
大學學生暑期研習
合計
63
課堂講授、參訪研習、經驗交流等數種主
接受大陸各地省市及大學院校的委託,辦 理各式專業的研習活動。截至104學年度, 來自大陸12個地區,總共辦理過63個研習 營隊。
與學習氣氛的掌握等;這樣的經驗,使得 許多機構不斷的派員前來參與研習。這樣 的經驗,也複製到招收學生前往美國分校 過兩期,學生參與之後,對於國際視野都 有非常大的開展。
2015年安徽省教育廳培訓第11期-中學校長研修班
大學學生暑期研習
大學學生暑期研習
2016年阜陽師範學院教師赴台灣銘傳大學卓越教 學研修班
▼
進行暑期研習計劃,過去三年間已經辦理
研習項目
課程照片(大陸培訓)
179
▼
產學篇
江南大學至善學院創新研習營第4期-銘傳大學寒假班
▼
進修推廣處,秉持著為社會大眾提供
所參與之人數。不論是短期的培訓研習營
終身學習的環境,將持續結合各種培訓方
隊、或是定期上課的各式班別,或者獲得
法、研習項目,整合成為具有高品質的培
學分的學分班等課程,都是以提供高品質
訓基地。附圖1列示,自100學年度至104
培訓而自許的目標而努力。
學年度進修推廣處所開設課程之班級數及
100~104學度推廣開班及人次趨勢圖
180
181
182
183
活動篇
專科時期 1960年代的學生活動 社團活動-培養愛國、愛校的青年 為響應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加強文武青年感情交流」之號召,特與 私立大同工業專科學校聯合邀請邀請陸軍預訓司令部巍巍康樂隊假警務處大 禮堂,演出形象劇「戰鼓笙歌」。為配合團務指導委員會,在訓導處精心籌 劃下,成立合唱團,校方聘請名聲樂家及政工幹校講師擔任指導。此外,中 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團部為加強作戰軍心,鼓舞前方士氣,特籌組「中華民國 51年春節大專學生金馬前線勞軍團」,專赴金馬前線,慰問三軍將士,本 校同學為表示敬軍熱忱,依分配名額參與當時金馬前線勞軍團活動,並由同 學發起一人一物勞軍運動,俾使參加勞軍團之同學攜往前線,據統計收到勞 軍物品多達七百餘件。當時期學生活動反應當時的時代背景,在凝聚全民共 識、培養學生愛國的情操。學生成立的社團有三民主義研究社、話劇研究 社、平劇研究社、寫作學會、辯論研究社、英語研究社、攝影協會等,可以 窺見那時期的學生課外活動透過聯誼、話劇、平劇與藝文寫作欣賞、勞軍等 進行為主要的課外活動,對於來自大陸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精華的欣賞與接 受,如國劇、崑曲、國樂、書法,亦為當時學生課外活動學習的內容。
體育活動-文武兼備、強身建國 本校自建校以來,對學校體育的推展不遺餘力,當時包創辦人德明博 士,體認國際情勢,我處困境,並配合教育部國防體育政策,積極推動學生 運 競賽,以強身固本,為學校爭光。早期三專與五專學生,各有舉辦新生盃 壘球、排球、羽球、桌球、籃球、拔河與國防體育競賽等項目,為校內主要 體育活動。民國58年第一屆運 動大會(第13週年校慶)時,增列啦啦隊表演。 本校女子田徑、游泳、排球、籃球、體操、桌球及手球等代表隊(成 立時間甚早),表現優異。特別在排球隊與籃球隊方面,10年間數度榮獲 全國大專排球與籃球錦標賽冠軍,及校外運動競賽冠軍。當時,包創辦人 為勉勵同學之努力與為校爭光,特派女子排球隊遠征香港,在香港五戰五 勝,表現傑出。
184
1970年代的學生活動 文藝活動的興起與奠基
的生活、思想、文路的社團,邀請許多有 名作家,分享他們寫作的心得經驗,請指 導教授評閱同學的作品,當然也舉辦參
1970年代初期,社團數目成長為38個
觀、郊遊等活動,激發大家寫作的興感,
(除學會外),同學默默耕耘,每個社團有其
磨練自己的思考,鍛練自己的文筆。六、
發展與成長背景,現約略介紹幾個代表性
插花社,銘傳是一個女子學校,當然少不
的社團,以了解當時社團活動情形。
了要有此社團。當時分為初級、高級二
一、三民主義研究社,一個以復興
班,學費又便宜,吸引不少同學參加,插
中華文化,鼓舞民心士氣為己任的社團,
花活動不但能美化環境涵養人心,又能增
結合同學從宏揚國父遺教以達到深切體認
進生活的樂趣。七、英語演講社,早期的
並成為我們生命中的力量,進而恢復我國
銘傳,包校長就非常注重英語的訓練,往
固有民族的倫理與文化。該時期的動態活
往同學在會話部分不如手寫的流利,英語
動有勞動服務、仁愛工作、參觀訪問、電
演講社不但請教授指導英文會話,也注重
影欣賞等。靜態活動方面如歷史資料圖片
英語發音的正確。八、國劇社,民國38
的展覽、徵文比賽等。在研究方面由社員
年前後,國劇隨著軍隊播遷來台,當時叫
多方搜集資料,共同研究討論,並請專門
「平劇」或「戲」,本校的國劇社成立除
老師指導,及專家學者蒞校演講。二、大
了發揚忠孝節義和社會道德的風氣外,培
陸問題研究社,研析共產匪黨的理論本質
養學生欣賞中國國劇那種抽象化、故事
與陰謀手段,研究國際時勢的變化,而自
化、歌舞化綜合的演出,對於人物的動作
覺於此時代中的任務使命,使中心思想在
與唱腔、歌詞的認識,體驗這世界唯一獨
無形中堅定。足見當時青年學子肩負對使
樹一格的戲劇型態。九、昆曲社,唐詩、
代的使命與責任感。三、國畫社,「生活
宋詞、元曲、文之國粹,曲自元始有南北
就是藝術」,所有愛好國畫者,於逸仙堂
各七十客調,南曲即南宋戲文,自魏良輔
教室前的活動,使同學共抒胸中逸氣,在
創新腔為水磨腔,運腔婉轉聲調優雅,以
忙碌的生活中擷取一份寧靜,充實人生。
其居於昆山,故又名昆曲。本校昆曲社在
四、西畫社,是一個綜合性社團,以鉛筆
當時即聘請名師徐炎山先生指導唱工及師
素描、速寫、水彩等表現方式作為主要的
母張善薌女士教授做工。十、合唱團,本
課題,在繁忙的課業之餘,利用假日在校
校合唱團成立於民國48年,由國內知名度
園各美景角落或到郊外的寫生活動中,將
極高的李中和教授擔任指導,有團員近百
平日所學習的各種技巧發揮的淋漓盡致。
位,是當時學校所有社團中規模最龐大,
五、中國青年寫作協會,它是個關心妳我
歷史最悠久的社團,當時本校合唱團與其
185
活動篇
它大專院校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我們永遠唱
一、愛國自強運動
最新、最好的歌。除了上述的社團之外,
(一) 愛國自強基金捐獻運動
還有藝術造花社、書法社、演講辯論社、
1978年底,美國為與中共建交,宣
廣播學社、攝影學、吉它社、口琴社、國
布對我斷絕邦交,並廢止共同防禦條約,
樂社、話劇社、舞蹈社及社弘仁社、覺音
成為我國繼退出聯合國及對日斷交後的又
學社等等。
一次重大外交挫折。當時在我國外交陷於 極度低潮時,舉國上下民情激忿,難以抑
愛國自強運動、教孝月活動 到了60年代末期學生社團活動更加
發起全校師生員工愛國自強基金捐獻運 ,
蓬勃與多元,且活動內容更趨生活化,如
直到完成反攻大陸,任務絕不終止。此項
各系學會會舉辦各種演講比賽或專題講
運動一經展開,帶動全國同胞全面響應,
座,講演「如何做個新鮮人」、「性別平
紛紛起而效法,掀起全面的愛國熱潮,當
等」、「彩繪人生」等。話劇社邀請文化
時本校捐款數額高居全國大專院校之首。
學院、政戰學校講師作「舞台劇介紹」專
《銘專》發刊記載:「68年12月7日,包校
題演講。覺音社邀請校友主持「身心世
長率領本校師生代表將本校6至9月份全體
界」學術研討會。三民主義研究社與大陸
師生所捐獻的五十萬長期自強愛國基金,
問題研究社邀請政大教授談「台海對歭30
交由中國時報發行人儲 之代表接受。」自
年」。學生活動中心與各學會常聯合舉辦
此學校每年配合校慶或國家重要慶典活動
電影欣賞會。弘仁社除在本校餐廳前舉辦
時,由學校組成師生代表呈現政府有關單
季節卡片義賣外,還到仁愛育幼院舉辦各
位或交由各報社代為轉贈,自1978年12月
種慈善晚會。攝影學社在餐廳前舉辦攝影
至1986年12月共捐款新台幣一千餘萬元。
比賽。綜觀當時社團、學會活動每學期次
(二) 軍歌大賽
數就達到上百次之多,舉辦各項專題學術
為鼓勵同學愛國情操、團結意志、堅
講座,如「當代女青年如何適應社會」、
強信念、擴大文武合一教育、發揚本校愛國
「企業管理與商場經營」、「民主的爭
自強傳統精神,1977年起舉辦一年一度軍
辯」等,以及電影欣賞、拔河運動、趣味
歌大賽,全校每班均得參加組隊參賽,剎時
競賽、民謠演唱會、辯論比賽、國語演講
校園裡到處呈現雄壯的隊伍,整齊的步伐,
比賽、年終晚會,參加的各項足球、手
四面傳來激昂歌聲,為了爭取最高的榮譽。
球、巧固球等對外比賽,都獲得不錯的佳
二、推行教孝月活動
績。從活動中記載著銘傳社團的發展歷史 且社團活動都在持續穩定中成長茁壯。
186
制,本校創辦人兼校長包德明博士遂毅然
每年4、5月份學校循例遵照教育部命 令訂定實施計劃展開壁報、書法、攝影、
作文等比賽,孝親敬長模範選拔、專題討
(一) 製作宣傳海報及標語。
論、專題演講,及紀念先總統蔣公逝世紀
(二) 舉辦禮貌活動一系列的演講、漫畫比
念追思大會等活動。
賽,由學生活動中心服務、糾察委員
綜觀這時期的社團活動係為增進人
會及各學會組成示範宣傳及勸導隊,
際關係,砥礪品德學業、嫻熟民主運作的
輪流在校內外以行動示範並予勸導,
正當活動。鼓勵同學至少每人擇一社團參
如扶助老弱婦孺上下車、勸導同學排
加,藉由社團活動以陶冶身心、提高情
隊上下車等活動。
趣、培養高尚品德。
(三) 模範選拔表揚,由各班推選進行禮貌運 動表現最優的同學參加。
1980年代的學生活動 社團活動-推行「富而好禮」的禮 貌活動
銘傳學生在該項運動的推行期間熱心 參與、身體力行實踐,進而影響到整 個社會風氣。綜觀該時期的社團活動 除了發展各自特色的活動外,以配合
1980年代初期的工作在於培養幹部積
學校的主題活動,進行愛國、淨化人
極主動的精神,社團活動宣傳的工作加廣
心、團結精神及敬師孝親活動,以發
加深,訓練場地的提供,求新求變的活動
揚中華傳統文化。
內容,使社團更具活力,更多彩多姿。另
二、團務工作方面
外,除了傳承中華悠久歷史文化性質之社
本校配合救國團策訂年度校際比賽觀
團組織,如國樂、國劇、國術及各種地方
摩,年節慶典慶祝大會學生之策動,暑期
戲曲民謠(劇)研習、民俗技藝等社團,更鼓
及冬令青年自強活 動之遴選分配,以及救
勵成立美容、烹飪、手語、奕棋等社團,
國團臨時分配交付任務之執行。如響應救
以充實學生活動內容。
國團端午節前線勞軍活動,參與大專院校
一、推行「富而好禮」的禮貌活動
隊伍,分別在成功嶺戰車營區、隘門空指
為發揚中國倫理道德精神,加強校園
部營區、拱北工兵群營、海軍第二醫院、
倫理觀念,培養學生對禮貌的共識,學生
防衛部中正堂、西溪營區、五德營區演
活動中心於1985年12月發起這項運動,目
出,當時各報曾以大篇幅報導:「銘傳美
的為使學生將禮貌融於日常生活中,並切
麗的隊伍,勞苦功高,加上精湛的演出,
實遵守國民禮儀,進而促進團結合諧,提
司令官與全體官兵皆不約而同的起立鼓掌
昇生活品質,使銘傳學生成為禮貌的大家
歡呼,表示無比的敬意。」其中尤以包校
閨秀。此項活動動員了全校師生、學會、
長親自設計以拋繡球方式致贈慰問金,更
社團的力量。活動內容分:
為活動帶來高潮。
187
活動篇
大學時期 1990年代迄今的學生活動 學院時期社團活動—百家爭鳴、多彩多元 由於改制為學院及桃園校區新的系所成立,從此校園多了一批男生生 力軍,為社團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與朝氣,此外各類型社團如雨後春筍不 斷成立,其活動成果展現動態、靜態特色外,更常舉辦校外展演、全國比 賽、邀請校外團體演出及社會服務等公益活動,自此社團活動邁入了新的 紀元。 社團活動剪影 此時期新成立了扶青團、登山社、嚕啦啦、手語社、朝陽社、國標 社、傳薪康輔社、攜手群社、山薪社、龢聲合唱團、知音社、薪潮舞蹈社 等社團。
學院時期重要的社團活動有: 一、新生盃合唱比賽,為年度各系的重要大賽,由龢聲合唱團主辦,各系 新生無不卯足全力,利用課餘假日時間練習演唱,為新學期開始各系 新生爭取團體最高榮譽的重要比賽之一。 二、文藝季,1995年首屆文藝季為本校沉寂已久的文藝活動帶來暖暖詩 意,邀請校長敲響文藝鑼,由國術社表演「祥獅獻瑞」為文藝季帶來 好采頭。同時,有口琴社口琴現場演奏,龢聲合唱團、吉他社獻唱, 登山社「格達峰攝影展」,舞蹈社「丹斯獎」舞蹈大賽,國樂社與茶 藝社聯合主辦「音樂與暖茶對話」,日語演講比賽,文藝社舉辦「女 作家張愛玲作品書展」、座談會與徵文比賽,書法、國畫、巧藝、美 術、果雕、電影社團作品壓軸展出等活動為文藝季掀起高潮。 此外,如暑期海外遊學團,81年到美國聖瑪莉暑期遊學團及優秀青年 選拔,都是學院時期學生的重要活動。
大學時期社團活動—建立校園文化、營造全人發展 本校自1997年改制為大學後,社團活動朝向多元化、國際化發展, 以落實群育教育理念、提升學生群體力為主要任務,期藉由社團活動之推
188
動,培養學生具備團隊合作之精神,並強
心」—迎新演唱會及103學年度的「14金
化學生企畫、溝通表達、團體合作、人際
曲 銘聲傳奇」—迎新演唱會,每次都能夠
關係、問題解決等能力,增進學生未來職
吸引3千多位同學觀賞表演。母親節及尊師
場之競爭力和國際觀。
週的寄送感恩卡片和其他尊師孝親創意活
辦理社團活動的目的在於發展學生
動,也讓學生有機會透過活動向師長表達
良好的群性及人際關係、培養健康的人生
對其平日用心教導的感謝,並感念父母的
態度、熱忱關懷的胸襟,積極參與社區公
養育之恩。同時,台北及桃園兩校區的綜
益、社會服務工作,讓銘傳學生從活動中
合性社團(系學會)也積極辦理各項特色
或服務中,體驗生命的價值並學習成長,
活動如冬季舞會、金鳴獎歌唱大賽、馬克
也藉由人文藝術活動,提升與充實休閒生
盃舞蹈比賽等。
活及加強國際文化交流,擴展學生國際視
此外,為凝聚各系新生與學長姊的團
野,以促進全人均衡發展。為達成上述目
結向心力、使新生更快熟悉校園、及迎接
的,特規劃以下四大方向之主軸活動:
愉快健康的大學生活,每年11月均會舉辦
一、帶動中小學社區發展、服務教育優先區
全校性的新生盃合唱比賽,這個活動同時
為發揮大學生服務精神及社會責任,
也能夠使新生經由對校歌的練唱及詞意的
體驗「做中學」,積極鼓勵社團辦理各項
理解,明白本校創校宗旨及銘傳精神,並
帶動中小學、社區服務及教育優先區方案
能在課業之餘有多樣的休閒活動,藉此培
活動,在學期中及寒暑假都有許多社團如
養同學對音樂的熱愛,並增進新生間合作
弘仁社、慈青社、朝陽社、嚕啦啦、扶青
的默契及建立良好的群我關係,有校加強
團等社團,到偏遠或教育資源不足的中小
並促進兩校區學生間之交流與互動。
學進行服務。在社區服務方面則有弘仁社
而康樂性社團在近年來也開始辦理校
--啟明報讀、慈青社--社區環保日、聖安娜
際間同性質社團的交流及合辦活動,如兩
之家關懷,國樂社--重陽敬老音樂表演及關
校區的熱舞社、熱音社、爵士鋼琴社、口
懷植物人、探訪老人院、育幼院等活動,
琴社等社團,都透過辦理聯合成果發表會
透過服務工作培養年輕學子自助助人、己
及共同舉辦全國性活動的機會,增進彼此
利利人的美德,同時也在服務中學習與發
的認識也尋求各種合作學習、擴展活動多
展。
元面向的可能性。
二、舉辦跨校區及全國性活動,凝聚兩校區
另外,在體育性活動交流方面,舉
社團向心力
凡排球社、羽球社、足球社、國術社等社
迎新演唱會是每一新學期開始的重點
團,皆有舉辦兩校區個賽制交流賽及對外
活動,如104學年度的「閃耀銘星 傳進你
公開賽,吸引了許多學生團體報名參加。
189
活動篇
190
而台北校區於104學年度也首次舉辦了籃球
工作願景,傳承優良社團經驗,提升學生
及排球聯賽,不但在創意及宣傳上有突破
軟實力及就業力。
性的發展,也擴大了參與的人數。未來將
(一) 社團負責人暨幹部增能活動:由學生
持續辦理各項跨校區的社團活動及競賽,
會、學會委員會、社團委員會及各研
以促進兩校區社團相互交流、凝聚向心力
習籌備團隊,辦理各項研習活動,
並提供彼此觀摩學習的機會。
如社團負責人知能工作坊、九會聯合
本校社團積極參加校外或全國競賽
幹訓、社團聯合幹部訓練、社團菁英
更是成果豐碩,如銘心口琴社獲得第八屆
會、社團負責人研習營暨遴選活動
成大盃口琴無差別格鬥大賽三重奏組第二
等,聘請專家講師講授各項社團知能
名、創業社獲得2016年銘傳大學創新創業
專業,如團體動力、活動領導、社團
競賽績優獎、桃園校區學生會獲得105年
經營等。
大專校院學生會成果競賽暨觀摩活動甲等
(二) 社團經營師證照班:為厚植學生社團
獎、布利歐管樂團獲得105年度全國大專校
幹部之專業經營能力,提升社團活動
院學生社團評選暨觀摩活動康樂性社團優
之品質及滿意度,讓社團經營邁向專
等獎、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學會獲得自治
業化,透過一系列專業課程及考試檢
性綜合性社團甲等獎、跆拳道社在2016第
定,輔導學生考取社團經營師證照。
九屆弘光盃全國大學跆拳道錦標賽摘下三
透過此項專業的認證,可以有效地強
金一銅的佳績、銘心口琴社獲得104學年度
化社團經營能量並提升社團管理之效
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口琴四重奏大專組優等
能。
第一名、布利歐管樂團榮獲104學年度全國
(三) 群體力認證提升學生軟實力:群育教育
學生音樂比賽管樂合奏大專組優等、104年
的目的在利導個體的個性與群性、培養
度第一屆桃青傑出志工獎大專暨社會團體
群體意識、陶融社會道德、協和人際關
組優勝等,不僅為校爭光,也是所有社團
係,以促進個體發展,並學習自我控制
同學辛勤努力的成果。
及對群體事務之判斷,以成為良好的民
三、推動體驗教育,從做中學,傳承優良社
主社會的公民。本校為落實群育教育理
團經驗
念,積極推動群體力認證機制,通過認
社團活動及課外學習為落實杜威「做
證條件包括參與全校性競賽活動、參與
中學」教育理念的最佳場域,本校積極輔
學生社團經營與活動、擔任各級運動代
導各社團及學生組織辦理各項研習及訓練
表隊成員、參加校外各類團隊競賽等,
活動,透過體驗教育活動,結合工作坊及
使本校學生在發揮團隊精神、協合人際
講座形式,實踐本校辦學宗旨及各項學務
關係、涵養民主習性、提升領導才能等
方面,皆有傑出表現。
化知能研習,及配合台灣特殊節慶如
(四) 體驗護照實施計畫:積極推動一般同學
端午、元宵等特色活動,讓本地生及
及社團幹部建構個人體驗護照資料,完
外籍生更能融入校園環境,以活絡校
整記錄求學期間各項幹部經歷、活動參
園活潑朝氣。
與、獲獎、及服務等歷程,作為將來繼
(二) 海外研習及國際志工,培養國際宏觀
續升學、求職、或申請校外獎學金或其
為提升學生辦理國際活動經驗,拓展國
他事項時之官方佐證紀錄,俾能夠更凸
際交流及視野,國際商管學生會辦理
顯本校學生優於其他學校競爭者之優
各項海外研習計畫及國際志工服務營
勢,以加強職場之競爭力。
隊,扶青團也多次度赴新加坡拜會友
四、加強國際交流,擴增全球視野
會並邀請國外友會來堂訪問交流。另
(一) 加強國際生與本地生文化交流計畫
外自94學年度開始,會於寒暑假期間
呼應學校國際化辦學理念,社團在辦
辦理大陸中華文化研習活動,歷年來
理活動上特別以中西文化交流為主軸
已經到過上海,北京、哈爾濱、內蒙
來推廣外國文化,期望本地生即使是
等地參訪,積極進行兩岸學術及文化
在國內,也能體驗世界各地的多元文
交流活動。
化衝擊。本校自94學年度開始由國際
此外為了播種校園的文藝種籽,豐富
學院在校園辦理國際文化特色週,介
校園的藝文活動,培養銘傳學生對藝術文
紹各種不同外國文化,讓本地生對外
化的欣賞與涵養,自85學年度開始策劃首
國文化由好奇進而產生進一步接觸,
屆「銘傳文藝季」。每年5月、12月分別
以了解各國風土文物。此外國民外交
辦理「文藝季」及「另類文藝季」活動,
社辦理台灣文化巡禮,讓外籍生能更
至今已邁向第20年,成為本校最悠久的特
深入了解本國文化。同時也積極輔導
色活動。同時也鼓勵社團成立讀書會,希
國際學院學會辦理幹部訓練及研習活
望藉由多元廣泛的閱讀,增強學生閱讀能
動以強化其自治功能,使其能儘快熟
力,提昇擷取知識與資訊、理解分析及寫
悉、融入本地的環境。各社團也會邀
作表達與溝通能力,培養未來公民主動學
請外籍生一同參與,舉辦推展本國文
習、終身學習的能力。
191
192
193
實習篇
校內外實習 本校希望高等教育以學生為本,從學生之學習成效出發,培育畢業即 就業之人力,強化學生職場軟實力,進而促使學生就業及培養行銷自我職 能,減少業界培育人才成本,協助學生提升就業競爭力,以順利即時接軌 未來就業職場與產業需求。企業實習於學校與產業界的關係,既是學校之 「最後一哩」,亦是產業界中的「第一哩」,故本校規劃學生從新進大一 時,即以定向測驗了解學生生涯規劃及職場取向,並於在學期間內至業界 實習,充分了解未來職場的需求及狀況。企業實習不僅作為學生課程選課 之參考,也印證在學校所學是否能獲得發揮與應用在職場工作上。也藉由 業界對學生予以實務訓練與專業技術能力的培育,提升學生之實務經驗及 競爭力,並進一步建立良好的業界互動關係。
實習作業規劃 本校為推動校外實習,校院系皆成立各級實習暨就業輔導委員會,旨 在督導學生校外實習推展,解決校外實習之相關爭議。在學生學習方面, 由校級實習行政單位訂定全校性實習辦法,並授權各學系依其發展特色及 課程,自定實習細則或作業要點及其內涵,以建立與各學系教學目標適切 的實習運作機制,像是「實習課程安排」、「訂定認列條件」、「課程進 度」、「成績評量」等。 在校外實習機構評估或篩選機制方面,各學系依其規劃自行規範評 估內容,但皆以學生學習立場作最佳考量,並積極開發績優之實習機構, 逐漸淘汰不適合之實習機構,主要依據「實習工作內容」、「需求條件或 專長」、「工作時間」、「工作環境」、「工作安全性」、「工作專業 性」、「培訓計畫」及「合作理念」等評核指標。 學校實施校外實習課程前,皆與實習機構雙方簽署實習合約,合約內 容可依需求制定,相關內容包括實習職掌、合約期限、實習工作項目及名 額、實習薪資、膳宿、實習學生輔導內容及實習考核等項目,尤其考量學 生校外實習安全,除已有學生團體平安保險外,並建議幫學生加保意外傷 害險。另須留意合約相關法律問題,以避免簽署後衍生爭議。並會先行徵
194
求學生家長或監護人同意,或於新生家長
習單位,讓學生在優質且穩定的相關產業
座談會時,報告校外實習之各項規定,讓
中實習。藉由公司的長期培育與輔導,選
家長充份瞭解校外實習課程內容。
擇優秀學生畢業、服兵役後繼續在公司服
自104學年度開始,為創造產學雙贏局
務,且學生經由此長期的實習經驗可減少
面,推動整學期實習制度,提升學生實務
未來就業的適應周期,廠商亦可降低公司
能力,強化未來就業競爭力。由各學系依
新人培訓之時間與成本,因此,本校學生
其特色及產業發展趨勢,開設校外七加一
至公司進行整學期實習,將可提供實習公
實習課程,系所皆有計畫性地慎選校外實
司長期穩定之服務人力。
195
實習篇
具體成果 近年本校實習人數及時數皆逐年遞 增,101至103學年度間,學生校外實習人 數及時數平均成長率為27%以上,見下表。 時至103學年度,校外實習人數達成40%應 屆畢業生實習比例,顯見各學系對於推動 校外實習的努力。
就業調查背景與動機 本校貫徹「人之兒女、己之兒女」之 教學理念,於學生畢業後持續給予關懷與 追蹤,並適時給予就業資源與協助,且關 注畢業生升學、就業與生涯發展的情況。
學年度
實習人數
實習時數
101
920人
228,760.50小時
102
1,199人
299,606.31小時
103
1,501人
371,626.48小時
104
1,611人
440,440.56小時
未來展望
畢業生的寶貴回饋作為學校就業輔導,以 及各院系掌握就業版圖及課程規劃等相關 工作重要參據,供在校生做為標竿學習, 邁向「畢業即就業」。
里程碑
本校持續鼓勵學生提早體驗職場,建
2008年教育部高教司委託國立臺灣師
立正確工作態度,使系所及學生更瞭解產
範大學教育評鑑與發展研究中心開始執行
業需求,落實就職前後教育訓練。本校已
畢業生相關調查,本校開始編列相關人力
全面制度化企業實習,成立學生校外實習
與預算進行,並將回收資料(畢業校友就業
認證之校級單位,建置實習資訊平台,訂
情況、工作經驗、進修情形、學用情形及
定健全之校外實習辦法以及獎勵辦法,並
工作滿意度)作為就業輔導與各教學單位精
定期召開各系所實習暨就業輔導委員會,
進教學品質重要參據。102年年底完成畢業
以訂定各系學生校外實習法規與施行細 則,持續研擬加強實習機會之拓展以及學 生校外實習之動機,以達成本校學生皆參 與校外實習之目標。本校將透過實習業主 給予學生或學校相關回饋,再修正其系所 相關課程規劃,革新系所課程規劃,以利 更符合企業主期待,促進學用合一,俟學 生畢業後即可進入業界及職場,成為真正 的無縫接軌。
196
畢業生就業
生橫向應用平台,及時整合各單位調查畢 業生就業相關資料,統計出畢業生就業狀 況,本校於鈞部訂定100學年度畢業生起皆 須完成畢業後一、三、五年調查後,在103 年底建置完成前程規劃處調查研究中心, 完整運用CATI(電腦電話輔助調查)系統執行 畢業生調查。
就業調查流程 透過校內平台快速整理完成調查名 單,問卷則整合鈞部、校級與學院題項, 再來就是最重要的訪員招募,經過初步面 試與實作考核組合出調查團隊,經由一系 列的培訓和模擬練習後,再讓訪員進行調 查。在電訪督導專業的帶領下,訪員表現
歲青年人口就業表現不佳,可看出本校畢
出優越的臨場反應及溝通表達能力,使本
業生在職場的表現優異。
校畢業生調查回收成果豐碩。
上列兩張圖,為本校近三次調查(99畢 業後五年、100畢業後三年與102畢業後一
執行成效 本校畢業生畢業後一年調查回收率皆 逐年上升,101-102學年度調查回收率皆 高於八成,並以此為執行目標,期能掌握 畢業生的現況,可看出本校對畢業生調查
年)的就業相關比率長條圖,可看出本校大 學部與碩士班畢業生就業相關比率從短期 到長期的服役率、升學率、其他比率皆逐 漸下降,待業率均維持低檔,就業率均穩 定成長,可看出本校畢業生在職場的表現 優異。
的重視。本校近三次調查(99畢業後五年、 100畢業後三年與102畢業後一年)的就業相 關比率長條圖,可看出本校大學部與碩士
未來展望
班畢業生就業相關比率從短期到長期的服
期望在每一屆畢業生調查中,回收率
役率、升學率、其他比率皆逐漸下降,待
可逐步上升,透過畢業生完整回饋,強化
業率均維持低檔、就業率均穩定成長,尤
校務研究相關工作,提升學用合一與就職
其對應於整體經濟環境的變化及全國20-24
力,邁向銘傳就業百分百的目標。
197
實習篇
社會服務
服務學習能力檢定 本校服務學習分為「課程型」與「認
本校自2008年起,推動「銘傳大
證型」,學生得依個人意願,自由選修課
愛─L O V E M C U(代表L e a r n i n g O f f e r i n g
程型服務學習課程,而「認證型」服務學
Virtue Enthusiasm Mind Catcher Ubiquity &
習之相關活動本校則已經列為畢業門檻。
U n i v e r s e)」校園特色計畫,訂定「服務學
藉由推動服務學習課程、舉辦系列推廣活
習成為畢業門檻」等相關辦法,期望本校
動及組織社區服務團隊、國際志工服務團
學生能經由專業服務學習課程或認證活
隊…等,希冀學生們能從學習如何自服務
動,透過有系統的課程規劃或專案計畫指
過程中體驗其意義,進而培育學生成為兼
導下,進入社區從事服務工作,讓所學理
具睿智與熱忱的世界公民,不僅具有專
論與實務結合,進而在服務過程中獲得不
業、智慧、熱情,亦同時擁有社會責任感
同於教室的學習經驗。本校期待服務學習
與寬闊的視野。
不僅提供反思機會,讓學生聯結、思考專 業領域的學習,進而強化學習的效果;其 亦讓學生能從學習(L e a r n i n g)如何提供服務
198
服務學習活動
(O f f e r i n g)中體驗服務的意義,培育自己具
為推廣服務學習工作及推動服務學
備公民意識與美德(V i r t u e),激發對人與對
習之觀念及實務經驗,落實服務反思、分
生命的熱誠(Enthusiasm),最後成為自已、
享服務活動之體驗與心得,前程規劃處透
週遭他人與全世界所有人的心靈捕手(M i n d
過規劃多元活動類型鼓勵學生踴躍參與,
Catcher Ubiquity & Universe)。
如:服務學習專題講座、服務學習經驗分
學年度
開課數
修課人數
提供服務人次
提供服務時數
101
20
1,525
2,301
11,000
102
20
1,531
2,527
11,829
103
21
1,568
3,087
14,105
說明:101-103學年度專業服務學習課程執行成果統計 享會、反思體驗電影院、創意思考讀書會
實力。近三年專業服務學習課程執行成果
及志工基礎/特殊教育訓練。藉由活動的
如表所示。
舉辦,提供學生服務學習知能之提升與服 務成果分享與慶賀的空間。而前程規劃處 針對學生參與服務學習活動後之滿意度統 計,101學年度滿意度平均達4.0,102學年 度滿意度平均達4.1,103學年度活動參與 滿意度平均更達4.2,顯示學生在活動參與 上獲得正向的成長。
國際志工服務團隊 近年來台灣各大專校院皆積極推動國 際志工服務計畫,本校前程規劃處推動與 執行國際志工服務計畫,透過國際志工團 隊,協助學生成為一位主動的學習者外, 更進一步規劃善用本校國際化之優勢,以
專業服務學習課程
語言輔導或參與文化交流活動作為服務學 習項目,讓學生涵養接納多元文化之人文
「課程型」服務學習為各系專業課程
素養,培養學生對國際社會關懷之使命感
融入服務學習內涵(簡稱專業服務學習課
與責任感,履行世界公民之義務,並拓展
程),由各學系專業教師或通識中心教師依
國際視野,為個人能力加值。
個人意願開設。近年每年開課數均維持在
2011年起台灣與日本開始合作雙邊
20~21門課,修習服務學習課程學生人數每
「里山生態計畫」,本校8名學生透過此次
年亦持續成長。藉由教師系統性規劃之課
赴日本生態樂活里山服務,不僅從志工服
程,協助學生對社會現象與各項問題能更
務當中結交到在地朋友,更從概念實作,
認識與瞭解,能進一步思考現象之意義與
如學習許多里山工法知識、砍柴生火及山
探索問題解決策略,進而涵養接納多元文
中蔬食,在與社區組織共同進行森林保育
化之人文素養。此外,實施教學與服務結
的每項工作裡,近而更加認識里山道地文
合之課程,藉由從做中學的方式,增進學
化,透過完整里山計畫實踐,期盼未來能
生應用專業於服務學習,符合學用合一之
夠將經驗回饋台灣生態工作。國際志工服
教學理念,亦自服務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軟
務團隊也分別於臺北、桃園校區舉辦成果
199
實習篇
時間
地點
活動主題
2016/1/16-2016/1/27
日本關西地區大阪府名張市
2016寒假【森日里物】國際志工團
2016/7/15-2016/7/26
柬埔寨貢布地區
2016暑假【柬單夢想】國際志工團
經驗分享會,吸引百名同學到場聆聽,團 隊成員藉由影片、照片和簡報的播放,具 體呈現此次服務計畫的運作及當地的景 色,讓人彷彿身歷其境。在12天的國際志 工服務中,團隊成員雖無法帶給當地太多 的改變,但透過實際的服務等於是給自己 一個機會體驗並實踐,從服務中學習。
未來展望 未來,前程規劃處將持續推動服務學 習課程、組織國際志工團隊,培養學生國 際文化素養。藉由專業課程結合社區服務 落實學用合一,跨國界之志工服務,養成 學生開闊的國際視野、培養領袖能力。此 外,積極透過志工服務與志工精神的發揚 與世界互動、和未來接軌,讓學生進而願 意長期投入社會服務工作,實現自我,成 為一名優秀的世界公民。
2016暑假【柬單夢想】國際志工團-英語與數位教學計畫
▼
200
2016寒假【森日里物】國際志工團-森林保育計畫
▼
透過深入的接觸,使志工團隊與柬埔寨兒童相處融 洽,彼此更加接近
▼
▼
柬埔寨國際志工除英語教學外,更安排許多互動遊 戲
柬埔寨國際志工服務,服務內容主要為英語及數位 教學
▼
2016暑假【柬單夢想】國際志工團-英語與數位教 學計畫
201
▼
202
203
校區篇
▼1. 台北校區空照圖 ▼2. 桃園校區空照圖
五大校區 本校係以教學服務為主之綜合大學,現有校地面積約為38公頃,分別 在台北市士林區、桃園市龜山區及金門縣金沙鎮設立,另於2013年7月經 教育部核准成立美國分校。 台北校區(圖1)為創校發源地,自遷校到此後,陸續興建校舍,現 為管理學院、法律學院、傳播學院及國際學院所在地;有鑑於台北校區擴 展不易,適逢台北市政府於基河路興建之基隆河10號地興建國宅與商業服 務設施,即參與三至八樓之一般事務所空間競標,其位置距離本校僅800 公尺,並於2005年11月得標。現已規劃三至六樓為基河行政處、台北校 區研究所聯合辦公室及研究生研究室、上課教室及進修推廣處共同使用空 間,七、八樓則規劃為銘傳會館(提供師生、家長、校友及參訪貴賓住 宿地點),以舒緩台北校區的空間使用,計增加13,519.26平方公尺之教
204
學空間。因此,台北校區(含基河校區)興建至今已有11棟大樓(A,B1,B2,C,D,E, F,G,H,I,J樓),總樓地板面積約60,490平方公尺。 桃園校區(圖2)占地約19公頃,為本校發展史上之重要里程碑,自1994年完成第一 期建築物以後,即以每2年新增2棟大樓之速度快速成長,迄今已有16棟各類型教學大樓, 總樓地板面積亦成長約為131,500平方公尺;計有設計學院、觀光學院、教育暨應用語文學 院、資訊學院、健康科技學院、社會科學院及國際學院。 金門分部占地15公頃,於2011年8月完成綜合教學大樓及體育館等建築物並取得使用執 照,總樓地板面積為7,420平方公尺。金門分部設立至今碩士在職班已有多屆畢業同學,大 學部學生亦於2012年8月進駐,現正規劃配合兩岸發展情況及國內大環境之變化再作進一步 擴展。
本校校舍及土地面積 1981年
1991年
2001年
2008年
2011年
2016年
校舍面積公頃 台北
2.744
3.701
4.697
4.697
4.697
4.697
基河
0
0
0
1.352
1.352
1.352
桃園
0
1.212
9.44
13.15
13.15
13.15
金門
0
0
0
0
0.742
0.742
小計
2.744
4.913
14.137
19.199
19.941
19.941
台北
3.923
3.952
4.009
4.009
4.009
4.009
基河
0
0
0
0.222
0.222
0.222
桃園
15.17
18.563
18.855
18.922
18.922
18.922
金門
0
0
15
15
15
15
合計
19.093
22.514
37.864
38.153
38.153
38.153
土地面積公頃
美國分校係於2012年4月18日獲密西根州政府核可設立,開辦華語教學暨新媒體與傳 播管理碩士學位學程。2012年7月30日MSCHE來函認可美國分校的設立,假密西根州立塞基 諾大學(以下簡稱塞校)校舍成立分校營運處,同年10月於營運處舉行揭牌儀式及開幕酒 會。美國分校在2013年租約到期時,即與塞校協議,計畫搬遷至較大的空間,以因應103學 年度開學,急需教室、會議室、教職員辦公室等空間。在歷時不到一年的整修後,美國分 校在2014年中完成校舍搬遷。
205
校區篇
▼圓山南麓校舍
台北校區 1957年3月奉教育部令准設校,初擇 圓山南麓忠烈祠附近為校址,陸續興建校 舍,種植樹木,大量添置圖書館設備及教 具教材,由包創辦人兼任校長。招收銀行 保險科、會計統計科、國際貿易科、商業 管理科學生300人。1957年9月,董事會 奉教育部令核准備案,由許世英先生擔任 董事長,1960年9月奉教育部核准立案。 1961年秋奉政府另遷讓校址。翌年春獲國 防部協助,購台北縣士林鎮福林路首段山 坡地約10,000餘坪為新校址(即台北校區 現址,4公頃),背倚福山,面臨基隆河, 地勢雄偉,風景幽雅。7月奠基,1963年 2月完成第一期建築—明德樓(行政教學
206
大樓)及明道樓(教學大樓),遂遷移新 校舍上課,當時學科已有銀行保險科、會 計統計科、國際貿易科、企業管理科、商 業文書科及新設立之夜間部。同年10月 除增建教室外(明道樓擴建及部分增為三 層),並興建四層樓圖書館大樓(現改為 餐廳)一座,1964年7月再增教室—明道樓 增為三層及三層樓學生宿舍一座,可容納 240床位。台灣光復後,人口大量成長,出 生人潮適已達上高中或高職年齡,而政府 亦大力鼓吹發展技職教育,五年制專科學 校大量成立,本校亦奉令開始招收初中畢 業之五年制學生。1965年5月許世英董事長 去世,改聘王雲五先生續任。8月為紀念國 父百年誕辰,新建逸仙堂一座,作為大禮 堂兼體育館之用,1966年9月為慶祝蔣公八
▼台北校區圖書館(今學生餐廳)
秩華誕,增建大樓一座命名中正堂(明仁 樓),1967年7月及1968年7月各增建五層 教室大樓一座(明倫樓一、二期),1969 年增建運動場、看台及司令台。 1971年3月增建五層樓商學館—明智 樓一座,該樓總樓地板面積5,747.01平方 公尺,一樓作為學生餐廳、音樂廳,二樓 則為學生活動中心,郵局、康樂室、大會 議室,三樓則為普通教室及科辦公室,四 樓為特種教室—3間大打字教室,1間英語 訓練教室,五樓為2間英語訓練教室,由於 學校重視學生職場之必備技能訓練,打字 機、電動打字機,全為進口之原裝機種, 提供學生良好實習空間;當時主要貿易對 象為美國,為提高學生英語會話的能力, 特別加強語言訓練,除聘有外籍教師擔任 英語會話課外,亦提供有錄放音機設備之 英語訓練教室,使學生可自行錄音及放音 比較學習;另更與台北市銀行建教合作, 所設之實習銀行,除每日提供師生員工提 存款外,更提供銀行保險科學生得以實際 操作銀行存放款經驗。由於本校教師陣容 堅強,設備新穎,兼以校風嚴管勤教,畢 業生進入社會即能熟稔工作技能,深受各 界喜愛。1972年8月又增建完成五層教室大
蔣公九秩誕辰,特闢蔣公銅像園地,恭塑
樓一座—明義樓一棟,教室再增添24間,
蔣公銅像1座,用申崇敬懷念之忱,園地規
以滿足學生快速成長需求。1972年10月逸
劃及銅像塑鑄係由本校商設科名教授楊英
仙堂遭回祿之災,嗣即原址擴大重建,並
風所主持,園庭佈置花山特由楊教授親自
於1977年2月完成,除可容納3,500人集會
到花蓮礦場挑選並由海運到校園佈置,園
之禮堂外,另增加教室5間,學生活動中心
地布置花木扶疏,小橋流水,使學生多一
一處及韻律教室一間。1976年10月31日為
處休閒、閱讀空間。
207
校區篇
▼台北校區
間,1983年秋竣工啟用。 除校內校舍建築外,亦積極改善相關 設施,1967年添購士林區華榮街三層樓 房一幢,供作學生宿舍使用,後因該地區 發展成為菜市場集中地,晚上又成為夜市 飲食街,對需求寧靜場所之住宿生頗不適 宜,且士林鎮於1968年由台北縣陽明山管 理局改隸台北市政府後,士林區建設日益 興盛,校外房舍租屋便利,遂於1976年將 華榮街宿舍關閉,供學校保留考試卷倉庫 之用。1981年間購置天母宿舍一幢,供作 主管宿舍,1982年夏,於校區後山高處, 興建500噸水塔一座,並改善供水系統。 1986年初明德樓改建完成,再增加辦 公室7間。同年9月,完成全校教室閉路電 視化系統。1989年3月,行政大樓通往逸仙
208
1976年5月改建大門、圍牆及豎立黑
堂車道,獲李市長登輝協助,得予拓寬擴建
色花崗石金字校名牌一座,健身坡道階梯
及並將車道兩旁牆面布置為海報園地,並增
則用觀音山石塊舖設而成,校門旁,並設
建貴賓室一間,同時興建完成地下大水庫
有五彩燈光噴水池一座,使人一進入學園
(270噸)、警衛室、交通管制站及地下人
即有心情寧靜祥和感覺。1979年9月王董事
行道,使師生由中山北路下車後即可經由地
長辭世,改選周雍能先生續任。1979年闢
下道進入校園,不再與車道上車輛交錯,以
建攝影棚一間,負責錄製學校電化教材,
備人車分道之需。9月,銜接樓層間之陸橋
並為未來大眾傳播科設立之準備。1982年
亦相續完成,使明德樓、明道樓、逸仙堂
於原田徑場地上興建資訊大樓—明廉樓一
間通行更為順暢。1988年底,擴建資訊大
棟,其屋頂規劃供作操場,上舖設100公尺
樓(明廉樓第二期)完工再增教室6間,辦
直跑道及200公尺圈P U跑道各五條,室內
公室4大間。1989年完成福利社廚房新建工
並設球場P U地板材,計有室內排、網球場
程,並增加單身員工宿舍7間。同年8月於
各一面、羽球場六面。此外尚有電腦教室
明仁、明倫樓外側,興建二層構造梯廊一
10間、打字教室8間、普通教室10間,司
座,使行人得由地下道進入校園即可銜接梯
令台、貴賓室、辦公室及商設科專業教室2
廊逕到達明德樓,實施人車分道。
1990年奉教育部核准自1990年8月1日
1995年2月,台北新建學生宿舍落成啟
起改制為私立銘傳管理學院,男女兼收。
用。學生宿舍係地下一層地上七層之鋼筋混
這是本校發展史中一大重要里程碑,創辦
凝土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為8,260.27平方
人創辦高等教育之夙願得以實現,本校亦
公尺,地下一層及地上一層供做學生活動中
由技職教育體系轉變為高等教育體系,並
心,二至七樓提供男、女學生住宿用,可容
續向綜合大學目標邁進。79學年度專科畢
納752床位,並設有男女專責輔導人員照顧
業生多達3,500餘人,而學院之新鮮人僅獲
住宿生,本棟建築物位於校區高點,前面為
准有1,000名額,學生人數雖然驟減,但為
200公尺之運動場廣大平台,住宿同學可眺
本校長期發展需要,仍毅然決然地參加大
望觀音山及基隆河,景觀優美,深受學生喜
學招生考試。這段時期內,本校除積極開
愛,台北市區學生甚至要求進駐,惟因數量
發桃園新校區外,台北校區亦執行校舍更
有限,兼以台北校區交通便捷,而淡水捷運
新計畫,逐年拆除早期興建之較低層建築
線亦將於1997年啟用,故限制需為北部外
物改向上發展,以營造更多綠帶空間,改
縣市新優先。學生活動中心地上一樓有各社
建不易之建築物則加予整修。為配合男女
團辦公室、交誼廳及各專業教室;地下一樓
兼收需要,暑假期間,大量改建男廁所並
則有康樂室、表演室、韻律室及畢業生聯誼
增設2間多媒體教室。1991年夏,逸仙堂
辦公室等。8月,翻修運動場P U跑道及室內
增建教師研究室14間,及明道樓男女盥洗
球場地坪,學生宿舍周圍環境煥然一新。續
室各3間,並完成國際會議廳增建。1992
於逸仙堂內增設教師研究室20間,以增加
年間,陸續完成大會議室、行政中心辦公
教授駐校時間,俾益師生互動學習。暑假期
室、音樂廳、語言視聽教室整建裝修工
間明德樓,逸仙堂屋頂亦全部翻修,台北全
作,設備亦同時更新。而圖書館亦遷移到
區電信管線地下化。1996年暑假,台北校
新整建之明智樓一、二、三層,而原圓型
區完成高壓電地下化工作,9月完成排水系
造型之圖書館改為獨立空間之餐廳使用。
統改善工程。
台北校區更新計畫第一期工程—1964
為平衡兩校區發展,台北校區亦於
年建造之三層學生宿舍,委由柏森建築事
2001年暑假期間,整建明仁、明倫大樓,
務所規劃改建,並於1992年8月動工拆除改
外牆改貼磁磚,教室設備全部E化,每間教
建。暑假期間,亦於貴賓室屋頂加建國際會
室全部增設冷氣設備,並闢建學生直排輪
議廳一間,以增加學術研討空間。同年年底
練習場地,亦利用餐廳與圖書館間之擋土
台北校區衛生下水道汙水系統工程經北市衛
牆斜坡上架設木棧道休閒平台,擴大學生
生下水道工程處檢查合格後,接入北市衛生
露天樹蔭下休閒閱讀空間,同時整修逸仙
下水道系統,校園環境衛生更加完善。
堂內部並增闢台北藝術中心。
209
校區篇
2002年暑假,整修台北校區明義樓,
館空間,研究所研究生遷入上課及2008年
於91學年度開學完成。同年10月整修宿
初育成中心遷入基河二館一樓營運,由於
舍,並增建國際會議廳頂教師研究室20
原有空間騰出,為更充實台北校區圖書館
間,分別於2003年3月校慶日竣工啟用。
服務品質,遂將原有三層樓空間擴大裝修
2004年2月台北校區將逸仙堂頂樓韻
到五層樓,並將外觀加以整修;整修規劃
律教室拆改為17間教研室及整理明仁樓教
由校長特別助理李芝瑜博士主導,並由柏
育學程之外觀。2004年8月再於明德樓與明
森建築師事務所配合繪施工圖及監造。計
仁樓間之擋土牆上坡道上架設休閒區木棧
畫案於2007年10月開始籌劃,經與使用
平台,布置休閒椅供師生戶外休憩用,由
單位多次研商後定案,再報經「校園空間
於大樹成蔭,2005年更增設露天咖啡吧一
規劃委員會」審核通過,經由董事會核准
座,頗受師生歡迎,亦充分使用校園內空
後,以學校累計餘絀項目支應,於2008年3
間。
月招標,4月封館整修施工,並於當年10月 台北校區亦於2003年夏即著手規劃拆
除明德、明道樓改建為新綜合教學大樓,
整建之後為五層樓的建築,一樓為流
歷經多次修正,終於2005年10月通過都市
通櫃枱、新書展示區、中、西文開放式書
設計及土地開發審議委員會通過,續申請
架區及書庫,二樓為中文開放書庫、參考
建造執照水土保持審查中,新綜合大樓為
室及論文展示區,三樓為自學中心、影音
地下二層地上八層之鋼骨建築構造物,總
資料室及資訊檢索區,四樓為期刊學報及
樓地板面積為16,943.10平方公尺,預定
閱報區、行政辦公室、會議室等,五樓為
2007年8月竣工啟用。大樓設計地下一、
閱覽室。
二樓為停車場及國際會議廳一間,一、二
為因應台北校區住宿需求的增加,台
樓為行政辦公室,三、四、五、六、七樓
北校區進行宿舍整建工程,將原有宿舍6-7
為教室及學院系辦公室,八樓為主管辦公
樓,從2人房改為4人房,工程於2011年8月
室。行政大樓改建工程建造執照於2007年
完工使用。
4月取得,但因發包時,承包廠商要求避
2016年暑假期間,台北校區部分廁所
免物價上漲風險,要求學校負責提供主要
進行整建工程,明倫樓4間(二樓另新增1
建築材物—鋼筋與水泥或依實際物價作調
間)、明智樓3間及明廉樓10間,共計18
整,由於未可掌控因素太多,且已取得基
間。另學生餐廳及便利商店亦同時進行耐震
河一、二館替代空間,遂於11月放棄建造
補強工程。2016年8月更引進統一集團旗下
執照而停止。
之統一超商—台灣超商龍頭「7-11」進駐,
台北校區由於增加基河一館及基河二
210
完成重新開放。
希冀能提供教職員工生更為全方位之服務。
▼台北校區逸仙堂內部整修 ▼台北校區學生宿舍
▼台北校區
211
校區篇
銘傳會館
▼
基河校區 有鑑於台北校區擴展不易,適逢台北 市政府於基河路所興建之基河路10號國 宅,三至八樓之一般事務所空間尚未標售, 而其位置距離本校僅800公尺,本校遂於 2005年11月標購,現已規劃三至六樓為基 河行政處、台北校區研究所聯合辦公室及研 究生研究室、上課教室及進修推廣處共同使 用空間,七、八樓則規劃為銘傳會館,提供 師生、家長、校友及參訪貴賓住宿地點, 有助於舒緩台北校區的使用空間,計增加 13,519.26平方公尺之教學空間。 台北校區A、D樓拆除原址重建新高 樓規劃案,2003年5月委請柏森建築師設 計,經審查同意後,於12月向台北市政府
提出申請,本案需由台北市都市設計委員 會進行「都市設計」審查,經多次協調始 於2004年10月通過,續移轉建管處進行 「水土保持計畫」審查及「坡度」審查, 由於進度緩慢,恐影響建物2008年啟用時 程,又因2005年建材開始上漲,原規劃預 算不斷調升,2006年學校已發包施工之綜 合教學大樓(E E樓),已因材料上漲而受 影響,此時適逢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邀 請參與「基隆河10號地國宅公開標售或標 租」,由於其樓地板面積與A、D樓改建 後面積相近且鄰近台北校區,交通甚為便 利,仍經提報董事會通過後,陳報教育部 核准,由本校累積存款支應,遂參加2005 年11月台北市政府公開招標程序購得銘傳 會館(基河一館)。 基河一館係地下三層地上十四層R C 建築,本校使用範圍為前棟樓部分,門牌 為士林區基河路130號3-8樓。購置經費由 學校歷年累積餘絀及募款所得支應。使用 面積為13,519.26平方公尺,專用面積為 7,596.81平方公尺,施工期為2006年8月5 日至2007年1月30日。 基河一館啟用後功能:三樓規劃為基 河行政組辦公室、產學合作處、進修推廣 處辦公室、教師休息室及一般教室7間;四 樓為一般教室13間及學生研究室4間;五 樓為各碩士研究所辦公室、管理學院院長 室、一般教室8間、特別教室2 間、教授休 息室及資網處主機室;六樓有100人會議
基河校區剪綵
▼
212
廳一間、各所究生研究室8間、一般教室3
▼
▼
▼
基河一館入門 基河一館三樓大廳 基河一館六樓會議室
間;七樓為觀光學院教學旅館22間、辦公 室2間;八樓為總統套房一間、家庭套房一 間及套房22間可供招待學校貴賓使用。 基河二館全部面積有3,520.19平方公 尺,專用面積2,043.29平方公尺。一樓面積 1,022.6平方公尺,為育成中心遷移之用, 二樓面積192.1平方公尺,則為2 間單人教 師宿舍及一間職務宿舍;三樓面積828.6平 方公尺,計有20間套房寢室:4人房12間, 6人房7間,管理員1間,共計可容納90床 位。 整修基河二館為學生宿舍、單身教師 宿舍及辦公室使用。本校接獲台北市政府 邀請,基隆河10號地上興建之國宅尚有140 號1-3樓原為警備隊辦公室與宿舍待售(或 租),本校適有校外學生宿舍發展規劃, 遂於2006年6月28日參加標租並順利標到。 該標案本校業於同年9月完成三樓裝修工作 並啟用,提供台北學生住舍之用。 2015年8月基河二館租約到期,台北市 政府都市發展局有意公開標售,因本校已 於校外規劃完善且足量之學生宿舍取代原 有床位,遂未參與公開標售案。原位於一 樓之創新育成中心則遷移至捷運士林站旁 之新址,並於2016年1月27日正式啟用,育 成中心結合本校各院系專業及政府資源, 建構校園創業輔導平台,設置優質培育環 境,包含企業培育室、輔導諮詢室、會議 室等設施,提供進駐企業及創業團隊使 用。
213
校區篇
桃園校區 桃園校區位於桃園市龜山區德明路5 號,土地面積為19.2345公頃(含包創辦人 所購15公頃及以後陸續增購)與台北校區 距離約18公里,車程40分鐘。校園校區位 於國道1號與3號高速公路間,省道1號旁。 距三鶯交流道3公里交通便捷。 由於台北校區擴大校地範圍不易,但 為顧及學校發展需要,仍積極規劃開發桃 園龜山校區預定地—1968間創辦人捐贈之 私有土地—龜山鄉新路坑段土地15.166公 頃。該批土地因為龜山鄉實施都市計畫而 重編成大同段地號(保護區土地)及新路 坑段地號(山坡地保育區宜農牧用地)。 1989年本校再度獲教育部函准成立改制
214
學院籌備處,除向內政部申請山坡地保育 區土地用地變更編定為「特定目的事業用 地」外,亦同時向桃園縣政府申請開發許 可,同時增購夾雜於校地內之私有土地 1.8735公頃一併開發,用地變更編定及開 發許可之申請委由「山地工程顧問有限公 司」辦理。1990年初奉教育部核准,再購 得桃園保護區土地毗鄰之「成功工商」土 地1.9公頃及既成房舍四幢。 1991年8月桃園校區「用地變更編定」 規劃案獲得內政部同意,1992年3月桃園 縣政府核發開發許可,1992年10月取得整 地雜項執照,遂於1993年初動工開發校園 整地工程,另保護區土地變更為「學校用 地」案,省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審核修正 通過。
桃園校區建築規劃委請李祖原建築師
縣政府,但本校後來依前省政府都市計畫委
事務所辦理,第一期開發土地面積13.815
會大會決議辦法,將既成道路拓寬為15公
公頃,基地地勢為南高北低,東西南向為山
尺之用地,變更為「道路用地」,循公開展
陵線,中央為谷地,原為田地,北向則有德
覽無人提出異議方式而達成變更,拓路經費
明路通過。建築物規劃以南北向為主軸,由
亦再獲得當時呂縣長秀蓮全力幫助,撥交由
西北向設置學校正門,進入校園內環繞成U
龜山鄉公所執行。
字主幹道,由東北向出口,整地則採開挖平
1994年2月桃園校區開發工程及第一
衡方式,挖掘道路兩側土坡,回填到中央谷
期建築—設計大樓及第一學生宿舍竣工啟
地,以創造建築基地面積。開挖出來之平
用,商業設計學系師生900餘人由台北校區
台,用為建築校舍基地,而回填谷地之新生
遷入上課。自此,本校校務發展進入新紀
地,則規劃為400公尺之標準田徑場戶外運
元,同時擁有兩個校區。
動休閒區。校舍建築則分多期進行;1992
桃園校區開發工程包含有道路系統、
年底取得整地雜項執照後,本校即積極開發
給水系統(含進水庫及後山最高處建立之貯
並希望能同時興建第一期校舍建築,但因李
水塔各400噸)、電力、電信、資訊管線系
祖原過於忙碌,而改由曹開勝建築師事務所
統、排水系統、人行道、植栽、路燈、戶外
代勞。1993年初取得桃園縣政府核發建造
停車場、戶外籃球場、學校正、側門圍籬,
執照,第一期校舍建築工程遂與整地雜項執
田徑場地、護坡工程亦配合第一期建築物完
照開發工作,同時進行。
成同時啟用。第一期校舍建築之設計大樓係
值得一提的是,桃園校區預定地開發
五層樓之鋼筋混凝土建築物,總樓地板面
案本校早於1989年初即向桃園縣政府及龜
積為11,956.49平方公尺,該棟建築成回字
山鄉公所申請要求變更為「學校用地」,而
型,四周為教室及辦公室,中央設有二處採
年底甫當選就任之劉縣長邦友更以引進大專
光井,而一樓中庭為挑高之空間作為學生作
院校在桃園設校為其競選政見之一,而翌年
品展示空間使用。一樓設有聯合辦公室及圖
新當選之曾鄉長忠義,為促進龜山鄉早日繁
書室、電腦教室、更設有實習工廠,二樓則
榮,更與鄉民代表會呂芳銓主席及鄉代表、
為咖啡休閒室、校長辦公室、保健室、商設
村長等各界仕紳組成「銘傳管理學院到龜山
學系專業教室—暗房、絹印、攝影棚、素描
設校促進會」,全力支持本校建校計畫之推
教室等,三樓則為系辦公室及普通教室,
動,亦協調校園內部分原地主祖墳遷移事
四、五樓則為普通教室。
宜。桃園縣政府更提撥經費交由龜山鄉公所
第一學生宿舍大樓係六層樓之鋼筋混
配合本校建校進度拓寬德明路為12公尺,
凝土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為5,530.19平方
後雖因拓路基地地主失聯無法執行而遭撤回
公尺,一樓供做餐廳及販賣部,餐廳可容
215
校區篇
▼桃園校區設計大樓
系」則由台北校區遷入桃園。 綜合教學大樓係地下一層地上五層 樓之鋼筋混凝土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為 10,118.92平方公尺,該棟建築成廿型, 一邊為觀光學院使用,另一邊為應用語文 學院使用。地下室則設有學生活動使用教 室,一樓則為普通教室及兩間196人之階 梯教室,可供演講場地,二樓則為應用中 文學系辦公室及觀光學系專業教室及普通 教室,三樓則為觀光學院院辦公室及各系 辦公室、應用日語學系辦公室及其文化教 室、普通教室,四樓則有應用英語學系辦 公室及觀光學系專業教室設置,五樓為普 通教室。 第二學生宿舍為地下一層地上六層 樓之鋼筋混凝土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為 納350人用餐。二到六樓則供做男、女學生
6,296.65平方公尺,供作女學生宿舍。地下
宿舍,可容納420個床位。1994年9月新成
一層供住宿同學休閒康樂活動空間使用,
立之「室內設計學系」(後更名為空間設
一至六層為4人套房,可容納496個床位,
計)及「中國文學系」(後更名為應用中
由專責管理員住校負責照顧女學生。1996
國文學系)在桃園上課。
年9月初,設計大樓後側增建陶瓷工廠完
1995年4月,桃園校區第二期建築— 續由柏森築師事務所規劃之綜合教學大樓
216
成。此時桃園校區內計有7個學系,學生人 數已有2,300人。
(2004年正名為觀光語文大樓)及第二學
1997年5月桃園第三期建築—圖書館
生宿舍,動工興建。5月將一舍及設計大樓
暨行政大樓、體育館兼活動中心大樓動
間之戶外籃球場加裝夜間照明燈柱8盞,以
工興建。本校奉教育部1997年7月23日台
便利住宿生夜間打球活動空間。10月,側
(86)高(三)字第86087690號函核准自
校門警衛室,會客室及第二臨時機車停車
86學年度起改名銘傳大學。
場完成,再增校外住宿生停車便利。85年
9月圖書館暨行政大樓,變更設計加建
桃園校區第二期建築於8月竣工啟用,新
四層成地下一層地上七層建築,總樓地板
成立之「應用日語學系」及「觀光事業學
面積亦增加為10,940.34平方公尺。1998
▼ 桃園校區綜合教學大樓
年8月竣工啟用,地下一樓為停車場及機械 間,一樓為行政中心—行政中心聯合辦公 室、保健室等由設計大樓遷移到本大樓, 另有普通教室3間,二至四樓為圖書館,面 積有4,784.73平方公尺,五樓為大會議室及 28間教師研究室,六樓則為教師研究室計 有76間,七樓為主管辦公室。 體育館為地上四層建築,總樓地板面 為9,017.80平方公尺,一樓為集會場所,有 舞台機械房及1,500人集會場,二樓為三面 看台可容納450人,另社團辦公室6間及韻 律教室,三樓為標準籃球場及排球場,有 男女更衣室及淋浴盥洗室,四樓四面看台 可容納500人,5間活動中心教室及重量訓 練室、會議室等,屋頂採用日製薄膜頂, 透光率頗佳,白天可不用燈光。兩幢大樓 之間則規劃為「明園」庭園,設有小橋、
生研究室、專業教室及普通教室,五樓全為
流水簾幕、魚池、涼亭、花圃等設計造型
教師研究室計有50間,為資訊學院及管理學
優雅。同年9月,第一學生宿舍旁之便利商
院所在地,已於1999年9月配合開學啟用,
店販賣部及來賓盥洗室亦落成啟用,提供
資訊學院則由台北校區遷移桃園上課。 1998年10月包創辦人兼校長以本校已
來賓方便之處。 1998年11月桃園第四期校舍建築—資
改名大學,其創辦大學心願,教育報國使命
訊暨管理大樓動工興建,本大樓係地下一層
已達,遂向董事會堅辭校長職,後敦聘為
地上五層之鋼筋混凝土造建築,總樓地板面
終身名譽校長,88年2月校長由李銓博士接
積為12,425.89平方公尺。地下層為資管、
任。
統計、經濟學系學會工作室、普通教室、
由於桃園校區學生人數日益增多,
263人演講廳及機械間,一樓為專業教室及
為顧及用餐便利,增建第二餐廳工程亦於
普通教室,二樓為統計學系辦公室、教師研
1999年5月動工興建,89年2月落成啟用,
究室25間及專業教室、普通教室,三樓為經
本樓係地上三層之鋼筋混凝土造建築,總
濟學系辦公室、教師研究室25間、專業教室
樓地板面積為1,206.75平方公尺。一樓為
及普通教室,四樓為資管學系辦公室、研究
超商販賣部,二樓為快餐區,三樓提供麵
217
校區篇
食、點餐及冷飲服務。
218
漫步其上,甚感舒服。由於本校區係龜山
桃園第五期校舍建築—第三學生宿舍
供水管線末梢,水源供應較不穩定,本校
及400公尺標準田徑場新建工程,於89年
特別在地下停車場前加建900噸地下複式水
2月動工,5月變更設計,田徑場增設地下
庫一座,以確保用水不致中斷。2003年間
二層停車場,規劃可容納汽車60輛,機車
S A R S風暴流行時期,畢業典禮即利用
3,000輛,2001年9月開學啟用。
晚上在田徑場上舉行,夜間照明充足,而
第三學生宿舍建築係地下二層地上六
2004、2005年間桃園石門水庫因原水汙濁
層之鋼筋混凝土造建築,總樓地板面積為
無法供水風暴,並未影響本校正常生活運
7,727.06平方公尺。地下二層面積供作機房
作。
及停車場;地下一樓為書城與桃園藝術中
設計學院為擴大院內各系教師研究室
心;一樓面積1,140.28平方公尺,為快餐、
及學生作品展示區,仍申請將設計大樓增
美食部及商店街(眼鏡部、電腦商店)及
建為六層樓(原先建造時,即已預留增建
觀光學院之餐飲管理學系辦公室,後更增
設計),該工程由前建築學系主任溫子先
設龜山郵局銘傳代辦所,服務師生員工;
率同系上教授規劃,於90年8月動工,2011
二樓為教學旅館有14間可供校友、學生家
年3月校慶完成啟用,增建工程除鋼骨玻璃
長住宿用,亦提供餐飲管理學系學生實習
構造,將正面造型完全改變外,室內亦增
場所;三樓至六樓則為4人套房,共有78間
闢許多展示空間及教師研究室。
套房,可提供312床位。另原有紅土田徑場
桃園第六期校舍建築—科技大樓新建
地亦擴建為標準400公尺田徑場,跑道採用
工程,於2001年11月動工,於2002年9月
義大利MONDER產品,其地下設置二層
開學啟用。本大樓係地上七層之鋼筋混凝
地下停車場,地下一、二層樓地板面積各
土造建築,總樓地板面積為4,721.56平方
為4,300平方公尺,小計8,600平方公尺,
公尺。一樓為生物科技學系、醫學與資訊
除停車位外,內亦設有台電受電室、200噸
管理學系、電子工程學系、電腦與通訊學
貯水池一座。
系辦公室,二樓為電子、電通及網路實驗
為加強桃園校園管理及師生安全,改
室,三樓一般實驗室及教師研究室,四樓
建學校校門、圍牆工程,另增建田徑場看
為化學、生物、生技實驗室,五樓全為電
台及司令台工程,都於2002年3月校慶前完
腦語言教室,六樓教研室及普通教室,七
成,田徑場四角隅處同時亦增立夜間照明
樓為教研室及普通教室。
燈柱四支,使田徑場亦可供作夜間比賽場
有感於桃園校區學生人數增長快速,
地。田徑場內圈地坪則種植馬尼拉芝草,
且校外套房建築發展迅速,遂與附近明成
油綠綠草坪令人心曠神怡,住舍學生早晚
街上「日大興」建築公司合作,92學年度
▼
▼
▼
▼ 桃園校區行政大樓 桃園校區體育館 桃園校區學生活動中心 桃園校區明園
租用其興建之2人套房110間,供作學生宿 舍使用,並派教官及專職輔導員住宿照顧 學生;94學年度增加為112間。 校園校區校務發展快速,學生人數不 斷增加,教學空間需求配合成長,由於資 訊網路處所轄網路系統主機系統存放於設 計大樓空間難以擴展,且學校電腦專業教 室為維修及調度方便,經規劃擬將設計大 樓與觀光語文大樓之間之臨時性停車場地 收回,新建為一棟地上七層高之鋼筋混凝 土結構建築物,除一樓提供資網處辦公與 機房設施配置外,二樓以上設為英語組辦 公室及電腦語文教室使用,三、四、五、 六及七樓全為電腦語文教室使用,可充分 提供教學及學生練習使用。 本案於2003年4月委由邱垂睿建築師事 務所規劃設計,歷經本校「校園建築總體 規劃委員會」核可後,於10月發包施工,
219
校區篇
▼桃園校區資訊暨管理大樓 ▼桃園校區第二餐廳
11月決標動工興建桃園校區綜合教學大樓 (後更名資訊網路大樓,即C C樓),總面 積5,341.7平方公尺,並於2004年9月竣工 啟用。 2003年5月本校與成功工商達成協議, 將工學大樓收回整修為社會科學大樓,並 由桃園校區拓路連通成功校區,並埋設水 電訊資網管線,於同年9月竣工,公共事務 學系、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會計所及風 保所遷入上課。 2004年夏,配合社會科學院師生人數 成長,活動休閒空間需求,將成功工商讓 售之活動中心收回並整修為體育二館(活 動中心、體育館兼集會場),本案規劃始 於2004年8月,委由柏森建築師事務所規劃 設計,歷經本校「校園建築總體規劃委員 會」核可後,於10月發包施工,11月決標 動工興建,室內有五人制足球場一座、籃 球場、看台、男女球員更衣室浴室、盥洗 室、學生社團辦公室、韻律練習室及體育 教師研究室等,並於1990年9月竣工啟用。 而本校於1990年間向成功工商購得之土地 校舍至此已完成取得管理,土地部分已依 雙方達成和解條件所述完成分割工作,惟 尚未完成土地移轉登記之手續。 桃園校區第七期校舍建築—第二觀光 語文大樓(後更名綜合教學大樓,即E E 樓),該樓建造執照已於2005年9月初領 取,於2007年3月本校50周年校慶時啟用。 本樓總樓地板面積 14,609.76平方公尺, 係地下二層地上八層建築,為桃園校區內
220
▼桃園校區第三學生宿舍 ▼ 桃園校區標準田徑場
▼ 校史館
221
校區篇
▼桃園校區藝術中心
最高建築物,計有教室41間,地下停車場
植花木,基地採用透水路面,以達成基地
可容納76輛汽車。本樓位於觀光語文大樓
保濕及維護空氣清新。
之後,其建築配合觀光語文大樓之型式發
桃園保護區校地—龜山鄉大同段161號
展成連棟建築,兩棟大樓中央空地則圍成
等土地3.4567公頃,個案申請變更都市計
一座露天中庭,利用地形高差形成一處集
畫為「文教區—供銘傳大學用地案」亦於
會表演場所,可供語文學院及觀光學院師
2005年11月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第623
生交誼表演交流之展示空間。綜合教學大
次大會審查通過,本校亦準備將之規劃為
樓全棟教室並設有大型發電機設備,可提
國際村園地,屆時將可再增加約24,000平
供全校考試等重要測試場所用地,既使台
方公尺樓地板面積以供國際學院使用。
電停電,該棟大樓仍可順利舉辦考試,不
由於新學系增設或系所自然增班及學
受停電影響。另為達成節能減碳目標,本
校致力外籍學生招募,所需用之住宿及上
大樓增設雨水回收系統,經蒐集並簡易處
課空間亦需相對增加,遂於2005年11月規
理後可用於沖洗馬桶,大量減少自來水用
劃興建國際學舍,並於2006年5月動工,
量。屋頂則佈置為屋頂花園及屋面外增作
2007年7月竣工。該建築為地下二層地上八
遮陽設施,以減少冷氣耗能。戶外區域遍
層建築,總樓底板面積為7,142.42平方公 尺,地下一、二層可納225人之國際會議廳 一座,有口譯室及分組討論空間;一、二 樓中庭挑高,旁邊設分組討論室以及學生 宿舍之櫃台服務區,三樓至七樓為學生宿 舍,每層計有4人房12間,頂樓則規劃為學 人宿舍,計有2間2人房之宿舍,室內並有 客廳,簡易廚房設備;另設單人房8間,以 提供外籍教授來台教學住宿舍之便利。本 大樓規劃為國際學院學生使用,位於學校 側校門附近之宿舍區,與學生第三宿舍毗 鄰,計有學生宿舍60間,可容納240人。 2010年3月桃園校區正門旁通往成功 校區之「成功之梯」正式啓用,全長共145 階之成功之梯可望縮短師生往返由正門通 往成功校區之時間,沿途亦可欣賞龜山風 光,便利性十足。同時,為了配合校區的
222
▼桃園校區學校正門 ▼桃園校區資訊網路大樓
發展與行政管理的需要,亦完成了圖書館 大樓七樓多功能會館的擴建工程,提供具 多功能遠距會議與餐會的場所。 2011年1月為紀念建國100年並緬懷 國父對創建中華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民主 共和國之貢獻,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孫女孫 穗芳女士親臨本校致贈國父銅像一座,安 座於明園廣場;同年4月為感懷紀念劉銘 傳先生(台灣首任巡撫)積極建設台灣之 精神,故於綜合教學大樓前中庭建立「劉 銘傳紀念園地」,並安座劉銘傳銅像一座 (由安徽省長親臨致贈);同時,為加強 與劉銘傳故鄉安徽省之學術交流合作,本 校特與安徽省政府合作於綜合教學大樓四 樓成立「安徽教育中心」。 2014年8月底,完成體育一館三樓戶 外休憩平台增建工程,以提升優質校園環 境,給予師生多元之校園學習及休閒空 間,進而深化對校園之情感。 2015年1月,桃園校區持續推動並落實 各項節能措施,全校區環校道路路燈已全 面更換為L E D照明設備。同年4月,更新位 於學生地下停車場之一號蓄水池。7月,學 生第一、第二宿舍原鍋爐熱水供應系統亦 全面改為熱泵系統。同年12月,配合校園 整體規劃及未來發展目標,原位於國際學 舍之國際教育交流處與大陸教育交流處搬 遷至圖書館大樓一樓,並與兩岸暨境外生 院成立聯合辦公室,以期能提供境外生更 貼心、快速、方便之服務品質。 校區規劃與開發,自1989年開始,
223
校區篇
▼桃園校區設計大樓外觀增建 ▼桃園校區科技大樓
到1994年第一期兩棟校舍建築物啟用部分 學系由台北校區依規劃進度遷入上課,開 啟桃園校區新歷史,後陸續增建到2009年 止,已完成16棟建築。校園規劃區分為四 個使用分區:教學行政區、教學區、住宿 區及戶外活動區,建築基地已飽和,現準 備開發校門進口處尚保留3.5公頃土地為 擴建空間,近年正申請開發執照,準備建 築國際村建築及商店街及第五學生宿舍之 用。桃園校區內以環狀道路銜接各使用分 區;行政教學區內主要建築為行政大樓與 圖書館(Q樓)、資訊網路大樓(C C樓) 及綜合教學大樓(E E樓)與觀光語文大樓 (P樓);教學區則有資訊暨管理大樓(S 樓)、科技大樓(A A樓)、體育一館(R 樓)、第二餐廳大樓(U樓)、設計大樓 (M樓)、社會科學大樓(BB樓)及體育二 館(D D樓)等,住宿區現有第一學生宿舍 (N樓)、第二學生宿舍(O樓)、第三學 生宿舍(T樓)及國際學舍(FF樓)、第一 餐廳及便利商店等空間;戶外活動區則含 有夜間照明設備的400公尺田徑場、看台、 地下停車場、籃球、排球、網球場、高爾 夫練習場、漆彈場等設施。校園內除大樓 建築物、車道外,亦設有開放空間多處及 停車場地,戶外活動區即為主要之開放空 間,另各使用分區內亦設有集會廣場,可 提供小型集會之用,例如:觀語大樓與綜 合教學大樓間之露天中庭,綜合教學大樓 後之綠地區域可供師生討論之用,設計大 樓一樓室內中庭可供學院作品展示空間使
224
用,行政大樓與體育館間廣場可供園遊會 設攤之用,住宿區內一、二、三學生宿舍 圍成之花園中庭可供學生休閒使用。 105學年度原隸屬管理學院之應用統計 資訊學系及經濟學系更名為「應用統計與資 料科學學系」及「經濟與金融學系」,為配 合學校政策兩系調整至社會科學院,管理大 樓自2016年8月起更名為「社科大樓Ⅱ」。 校外主要連接道路為桃園縣道105號, 可連通省道1號,與台北校區距離約40分鐘 車程。龜山區(2014年12月25日改制)人 口1989年約為8萬人,但因學校設立後, 現已發展為14萬7千餘人,校園附近商店林 立、餐飲、休閒活動設施便捷,校園內有 學生宿舍4棟設立,餐廳3處,另有2棟體育 館及活動中心,可供學生活動,電影,舞 蹈表演之用。校園內植栽,經不斷移植大 樹及栽培,大樹蔭已陸續成形,更為校園 增加寧靜安詳之氣氛。
金門分部 本校為實踐創辦人包德明博士「興學 報國」、「服務偏遠地區」的教育精神, 自1995年起,便積極參與金門縣政府籌設 大學的計畫,經過多年的奔波與努力,於 1998年12月28日,獲教育部核准籌設金門 分部,並於1999年購得位於金門縣金沙鎮 田墩地區之校地15公頃,本校爰依據金門 縣政府承諾金門分部建校後,再將毗鄰第 二期土地15公頃讓售予本校,而以30公頃 土地之規模,分期規劃建設學校。 多年來,本校在金門除投下巨資購地 填土,並不斷修訂設校計畫,以期能規劃出 最符合金門地方發展,又能夠穩健經營的金 門分部。而在大環境不利因素與各種條件的 限制下,本校乃決定在2000年,先設立研 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繼續為金門鄉親服務, 並將金門教育層級提升至研究所階段,先後 設立了「公共事務研究所」、「應用中國文 學研究所」、「觀光研究所」和「國家發展 與兩岸關係研究所」等4個碩士在職專班。 經過數年的努力,不但令有志繼續 深造的金門鄉親,不需再遠渡重洋來台上 課,即能夠在地進修;更由於教育層次的 提高,為金門地區培育了超過250位碩士 級的高素質的公教人員和民間菁英份子, 間接提升了金門地區的文化內涵和國際視 野,並促進金門的發展。由於政府大陸政 策已逐步開放,本校積極加速金門建校時 程,於2011年8月完成金門分部之體育館、
桃園校區國際學舍
▼
225
校區篇
綜合行政大樓、警衛室等工程並取得使用
室,都可與世界接軌,與臺灣的同學一
執照,總樓地板面積為7,420平方公尺。金
樣獲得學習無障礙、資訊隨處來的方
門分部人員於8月17日進駐校區上班,並於
便。
10月30日舉行金門分部落成啟用典禮。 綜合教學大樓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
學習、實務操作與考證照的教學空間。
的閩南式建築,一進到大廳即是聯合辦公
並規劃專業烘焙教學暨考場廚房之建
室,所有行政組織與人員整合在一間開放
置,以符合教學品質與專業考場的需求
式的辦公室,學生有任何需要均可一次臨
規定,空間規劃如下述:
櫃即可獲得解決,不需再到不同的辦公處
— 學生操作工作台:學生實務操作工
所尋求服務。
作台之規劃,可以讓學生在技術教
綜合教學大樓一樓
師教學示範後,實際進行操作。每
● 圖書室:目前藏書已超過4,800冊,並有
個工作台設有大理石桌面,攪拌
100種以上的專業期刊及電子期刊與電
機,水槽,烘焙器具等。此工作台
子書,師生也可透過網路向台北及桃園
除了提供學生練習實務操作外,也
校區圖書館借閱書籍。
將符合考場教室之規範。
● 電腦教室:電腦教室提供學生最新型的
— 烘焙設備區:此區將規劃發酵箱,
電腦,不僅可作為語言及電腦教室使
烤箱,壓麵機,層架等烘焙設備,
用,課餘也開放同學上網查詢資料或撰
學生在操作練習製作烘焙半成品
寫報告。
後,拿至該區進行烘焙。
● E化教室:每一間教室都配備E化設備,
— 物料準備區:此區將規劃採購烘焙
包含:資訊講桌、電腦、單槍投影機、
產品所需原物料之放置,儲存,與
影幕、L C D T V等。使金門分部的教室成
發放作業。另外也放置冷凍藏冰
為無疆界的媒介,讓師生在任何一間教
箱。
金門分部大門
▼
226
● 專業烘焙教學暨考場廚房:提供學生之
▼金門分部活動中心 ▼金門分部餐廳
● 廣播電視製作中心:為金門分部傳播 學院學生出借錄音間及電視製作設備 所在,同時也是銘傳大學網路電視台 (I P T V)金門分部的根據地,其中設備由 學生協助管理,傳播學院廣播電視教學 設備皆由此單位提供出借,並負責實習 製作新聞及節目的運作,學生製播的節 目可在金門有線電視系統、銘傳大學網 路電視台及網路電台播出。 ● 學生活動中心:寬敞明亮的學生活動中 心,挑高的大廳設計,除可作為學生辦 理活動與集會外,亦可作為多用途會議 廳,舉辦演講與各類活動。 綜合教學大樓二樓 ● 醫務室:提供師生保健資源,提升疾病
型校園,利用電腦及網路為主的各種高科
防治之效能,強化金門分部健康學習環
技技術,建立自動化、知識化與人性化的
境與健康教學品質,維護學生健康身心
教育環境,為金門分部的發展締造無限可
與校園環境安全,間接促進金門地區公
能。基此,本校已針對金門分部的各階段
共衛生及社區發展,讓銘傳大學卓越
發展需求,採階段性建校時程,依序建設
化、專業化與國際化之動能,持續在金
金門分部。
門發光。 ● 諮商室:諮商室提供專業諮商人員進行 個別諮商晤談、心理測驗等服務。
本校深耕金門教育已10餘年,畢業的 學生人數,早己超過200多人,這些校友, 現今皆在金門各界位居要職,且能將其所
綜合教學大樓二至三樓為學生宿舍,
學貢獻鄉里,大幅提升金門的文化層次和
規劃為4人套房,採用刷卡式電子門鎖,房
國際視野,所以金門人對銘傳大學近年的
間內除床、書桌外,亦有冰箱、冷氣、電
奉獻,皆抱持肯定的評價,實見銘傳大學
話及網路可供使用。
對金門教育的貢獻,已是有目共睹。希冀
學生餐廳可容納216人用餐,除可提供
在階段性計畫的基礎下,逐步擴張金門分
三餐飲食外,平時亦可作為學生交誼休閒
部的規模,使金門分部的發展能朝向國際
的談心區。
級大學的水準邁進,進而為離島高教的提
未來,本校擬將金門分部建設為智慧
升與經濟發展再創新猷。
227
校區篇
▼美國分校
美國分校 美國分校初期先租用密西根州立塞基 諾大學(SVSU)校舍,空間包含3間教室、 3間辦公室、1間研討室等,面積為670平方 公尺,教學規模初期以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與E M B A等為主;圖書館、餐廳、宿舍以及 其他校園設備均和SVSU共用及共享。 為落實本校國際化的宗旨,本校在 2010年通過M S C H E國際認證後,更以此 為據點,研擬擴大認證效應、因應少子化 衝擊的策略,設立美國分校的計畫於焉誕 生,其目的一則向海外輸出台灣優質高等 教育,二則站在高等教育跨文化的前線, 培養思考全球化、行動在地化的國際人 才。2012年4月18日獲密西根州政府核可 設立美國分校,開辦華語教學暨新媒體與 傳播管理碩士學位學程。2012年7月30日 MSCHE來函認可(ENDORSE)美國分校的 設立,假密西根州立塞基諾大學(以下簡 稱塞校)校舍成立分校營運處,同年10月 於營運處舉行揭牌儀式及開幕酒會。美國 分校在2013年租約到期時,即與塞校協 議,計畫搬遷至較大的空間,以因應103學 年度開學,急需教室、會議室、教職員辦 公室等空間。在歷時不到一年的整修後, 美國分校在2014年中完成校舍搬遷。 美國分校現有7,200平方英呎(約202 坪)的獨立空間,仍坐落於塞校優雅的校 園中,入口與側門均設立中/英文校牌,內 部設有3間教室、1間會議室、3間教職員辦
228
公室、半開放式的華語學習角,再加上開 放式互動教學/自學空間以及接待區。 美國分校師資來源有二,一方面是以 校本部師資輪調方式進行,凡相關系所、 學有專精之專任師資,將借調赴美開課且 為全英語授課,二方面是塞校提供相關系 所師資,就近在美國分校開課。於美國分 校招生,是本校國際化的新里程,更是亞 洲高等教育國際化,史無前例的創舉,由 於課程採華語和英語並行授課,銘傳美國 分校的畢業生,未來將具有國際化、跨文 化、跨學程的實力。銘傳大學走出台灣, 成為國內第一所獲兩國政府核准在美設立 分校之大學,使台灣高等教育輸出國外, 提供出國念書的學生多了一種選擇。 未來兩校持續互助合作是可以預期 的,而銘傳大學因有賽校的支持也將繼續 朝全球在地化努力—全球化與在地化的結 合。同時,賽校亦將透過銘傳大學與亞洲 連結而更加茁壯其國際化成效。
▼美國分校
229
230
231 231
資源篇
本校設備購買須遵循銘傳大學採購辦法,視金額多寡,透過總務處採 購單位進行採買,並配合教育部規定單價達新台幣10,000元且使用年限為 2年以上者,方可列計為設備;未達規定者則為列管財產。表2為本校台 北、基河、桃園校區及金門分部近5年設備與資源數量,因舊有設備逐年 汰舊報廢,新購設備通常具多項複合型功能,可取代原有多個不同的單一 設備,且此種設備多屬列管財產,故數量呈現遞減趨勢。
100-104學年度設備與資源數量分析 項目
100學年度
101學年度
102學年度
103學年度
104學年度
25
27
27
27
27
台北10 桃園15 金門0
台北10 桃園15 金門2
台北10 桃園15 金門2
台北10 桃園15 金門2
台北10 桃園15 金門2
儀器設備類 (件)
25418
23749
22220
21592
21655
交通及運輸 設備類(件)
8238
8203
7546
7688
7690
什項設備類 (件)
73600
71589
67849
66029
64513
建築物 (件)
美國分校辦公傢俱與事務機器均由塞校贊助,供美國分校租用。 圖書與儀器設備方面,凡分校學生入學後即可於線上使用銘傳校本部 資源,進入圖書系統;其學籍也可登入塞校系統,故可以合法使用賽校所 有軟硬體設施,如進駐宿舍、使用圖書館典藏、運動健身設備等。除了兩 校圖書館原有的圖書資源外,在塞校席格爾教授(Dr. Kerry Segel)的籌劃 下,特地為學程在塞校圖書館設置了一櫃華語文教學相關的圖書資料,供 學程的教職員和學生參考使用,書籍種類包含教學法、華語聽說讀寫的學 習、漢字教學、華人社會與文化、商用中文、中國文學…等。在經費來源 的許可下,席格爾教授將會持續添購華語文教學相關書籍,為此學程專屬 的圖書資源增加其收藏量。
232
網路資源 本校E化講桌
▼
資訊網路處提供全校資訊系統的建設 與服務,包括基礎網路架構、教室E化設 備、電腦教室、數位化語言教室、虛擬攝 影棚以及雲端教室等相關服務。
一、基礎網路架設 本校已完成全校校園光纖網路之架 設,並整合圖書館自動化系統、辦公室自 動化系統、校務行政管理資訊系統及研究 教學系統等。該網路亦可透過個人電腦網 路系統使辦公室快速有效地取存、處理、 電腦教室
▼
分析和傳遞各類文書、影像、音訊等資 訊。並於士林校區、桃園校區、基河校 區、金門校區均安裝無線網路設備,後端
統與網際網路。
均採用Cisco Catalyst PoE 高速網路交換器。 室內涵蓋率已達98%以上,包括戶外型無線 網路裝置明園、環校馬路、成功之路、操 場、體育場與籃球場皆能無線上網,以便 利師生上課、會議及辦活動所使用。
三、電腦教室 目前台北校區有12間、桃園校區有15 間、基河校區有1間、金門校區有1間電腦 教室,共計29間電腦教室。教室除備有完
二、教室E化設備
整的網路連線外,並提供各教學軟體及多 媒體週邊設備。本處研發智慧網阻系統,
本單位於1990年10月開始進行教室E化
結合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工程,至今已100% 全面E化。目前台北校
Protocol)網路管理協定、動態網頁技術、
區有83間、桃園校區有197間、基河校區有
網路位址識別機制以及NTP(Network Time
25間、金門校區有4間E化教室可供一般教
P r o t o c o l)網路校時等先進的網路技術,
學使用。各教室配有E化桌、多媒體個人電
讓授課教師在電腦教室可以透過系統的網
腦、單槍投影機、電動投影螢幕、擴音系
路畫面,即時觀看所在教室的網路連線狀
233
資源篇
態,教師可封鎖全部或部分學生端電腦的
之外,學生虛擬場景之作品,也更趨成熟與
網路連線,讓同學能夠專心上課。但若是
深具美感,贏得貴賓之掌聲,目前每年也有
教師希望同學們使用網路下載教材或上傳
超過180次的參訪人次。
作業時,亦可以隨時解除網路封鎖。
四、數位化語言教室
六、雲端教室 「雲端教室系統」整合了硬體虛擬化
為加強學生外語能力之養成,於民國
技術(Hardware Virtualization)、遠端桌
1992年建立了雙向語言視聽教室,結合了
面(Remote Desktop)、以及AD(Active
「聽」和「看」的視聽教學設備,藉由本
Directory)等多項技術,提供全校教職員生
校自行錄製的教學影帶,透過生動活潑的
完整的雲端教室學習環境。本系統由「雲
畫面與聲音,以及與老師的互動式教學,
端教室」、「雲端資料夾」、「雲端主
使同學能更正確、快速、有效地學習外
機」、以及「雲端TQC」等子系統所構成。
語。於1998年將原本的類比語言教室,升
目前擴增虛擬雲端教室主機120台,虛擬雲
級為數位多媒體語言教室,在功能上更增
端教室平均每週上線人數超過4100人。
加了許多,使得外語教學,不只能如傳統
(一) 雲端教室:提供全校教職員生全年無
的同進度學習外,還能針對各自學習速度
休的電腦使用環境。使用者只需利用
的快慢,自行調整學習腳步,亦能透過網
學校提供的帳號,即可在校內外,透
路,能有更寬廣的學習環境。同學不但藉
過網路登入,並且使用所有校內合法
此設備獲得最佳視聽訓練,教師與學生間
授權的電腦軟體,其中包含M i c r o s o f t
之雙向溝通更可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的O f f i c e系列軟體、A d o b e的C r e a t i v e S u i t e系列軟體、以及研究所經常用到
五、虛擬攝影棚
234
的SPSS和SAS等統計套裝軟體。 (二) 雲端資料夾:提供全校師生整合性的
桃園虛擬攝影棚於2002年成立,購入
電腦桌面以及資料夾空間。使用電腦
第一套VizRT虛擬棚系統。2006年因應系統
教室電腦、E化教室電腦、以及「雲端
整合,進行整體系統之升級更新,至今亦持
教室」時,使用者只要選擇掛載「雲
續為了教學於行政參訪,進行整體的維護與
端資料夾」,便可即時存取個人化的
設備更新。而此系統與目前台灣各大電視台
「桌面」、「下載」、「音樂」、
採用的虛擬棚系統完全相同。目前因應參訪
「我的文件」等七個常用資料夾。
之需求,十年來除工作人員製作數十個場景
(三) 雲端主機:提供完全個人化的虛擬主
自學中心
▼
機服務,全校師生只要透過網頁介面
開發環境。目前,使用者已遞交了超
填寫專案申請資料,即可申請配有1
過1,500個專案申請案。
個CPU、2GB記憶體、100GB硬碟、以
(四) 雲端TQC:為配合推動TQC專業證照考
及固定IP位址的x86虛擬機器。使用者
試,在雲端教室裡提供教學軟體以及
可以在該虛擬機器上安裝W i n d o w s或
TQC練習檔及影片檔,可線上使用Office
Linux等各種系統,並且能夠不受限制
中文版與 TQC 考題練習,讓同學可隨
地自行架設需要的網路伺服器或軟體
時登入持續學習。
本校E化設備及電腦教室 地區 台北校區
基河校區
桃園校區
金門校區
項目 電腦教室
備註 電腦教室 : 6間
電腦、廣播教學系統、擴大機、
161台
自學教室 : 3間
195台
英電教室 : 3間
有線麥克風
E化教室
81間
會議場所
6間
遠距教室
1間
電腦教室
52台
E化教室
28間
會議場所
1間
電腦教室
電腦教室設備:
數量 439台
E化教室設備: 電腦、單槍投影機、擴大機、E 化控制講桌、有線麥克風
電腦教室: 1間
會議場所: 電腦、單槍投影機、擴大機、E
548台
電腦教室 : 8間
化控制講桌、有線及無線麥克
140台
自學教室 : 2間
風、遠距設備、攝影機、錄影設
326台
英電教室 : 5間
備
E化教室
193間
會議場所
6間
遠距教室
1間
電腦教室
73台
E化教室
7間
風、遠距設備、 攝影機、錄影
遠距教室
3間
設備
遠距教室: 電腦、單槍投影機、擴大機、E 電腦教室 : 1間
化控制講桌、有線及無線麥克
235
資源篇
圖書資源 一、各校區圖書館配置 台北校區德明紀念圖書館共有五個樓層,使用面積約900坪。一樓為 包創辦人德明博士紀念文物展示區、中西文書庫;二樓為中文書庫及學習 共享區;三樓為多媒體資源中心與自學中心;四樓為期刊室與寧靜閱覽 區,另設置一間會議室;五樓為24小時開放之閱覽室。館內閱覽席位計 656席。 桃園校區應兆紀念圖書館共有三個樓層,使用面積約1500坪,一樓 主要包含李創辦人應兆博士紀念文物展示區、參考書區、現期期刊區、學 習共享區、多媒體資源中心、自學中心、數位學習體驗區、舒活光廊和小 劇院;二樓部分主要收藏中日文圖書,包含富祺文庫,另設置數間討論 室;三樓則以收藏西文參考書與西文圖書為主,另設置一間會議室。館內 閱覽席位計869席。 金門校區圖書室空間五臟俱全,可滿足學生需要。目前圖書室空間主 要包括:書庫、期刊區、閱覽區、討論區、電腦查詢區、視聽區、新書展 示區等。
桃園校區圖書館命名為「應兆紀念圖書館」揭牌儀式
▼
236
▼桃園校區圖書館命名為「應兆紀念圖書館」揭牌後之李創辦人應兆博士紀念展 ▼台北校區圖書館命名為「德明紀念圖書館」揭牌儀式 ▼桃園館57週年校慶:包德明博士生平展
二、館藏特色
典藏多元豐富之休閒類、寓教類、知 識類等影音光碟與黑膠唱片等資源,採半
台北、桃園與金門等三校區圖書館內
開放流通方式。該區亦提供個人電腦、影
除了舒適的閱覽空間外,主要特色空間簡
音播放器、錄影帶播放器及獨立座位,以
介如下:
供觀賞多媒體資源。
● 創辦人紀念文物展示區 (地點:台北館1
● 小劇院/視聽室 (地點:台北館3樓、桃園
樓、桃園館1樓)
館1樓)
為紀念兩位創辦人包德明博士與李應兆
可容納10-20人的小劇院/視聽室提供播
博士,台北館與桃園館分別命名為「德明紀
放館藏資源使用,乃師生享受視聽娛樂之
念圖書館」與「應兆紀念圖書館」。紀念文
處。其中設有個人電腦與播放設備,亦可
物展示區持續播放兩位創辦人之中英文版影
支援小型會議或簡報討論。
音簡介,並陳列兩位創辦人之著作、勳章、
● 語言自學中心 (地點:台北館3樓、桃園
照片、文物等,以供師生與訪客追念。 ● 館藏展示區 (地點:台北館1樓、桃園館1 樓、金門圖書室1樓)
館1樓) 彙整語言學習之雜誌刊物,並設有數 台語言學習機,可掃描文字資料後自動朗
入館中庭處不定期舉辦各式主題活
讀,包含繁、簡中文、英文、法文、俄文
動或特展,亦設置影音設備,可連線播放
德文、日文、 韓文、西班牙語等多種語
即時消息新聞、簡報或館藏影片資源。此
言,使用者可藉此提昇語言能力。
外,依各館規劃適時播放不同主題之輕音
● 學習共享區 (地點:台北館2樓、桃園館1
樂、古典音樂或影片,可讓館內師生暫且 身心放鬆,並陶冶性情。 ● 多媒體資料中心 (地點:台北館3樓、桃 園館1樓、金門圖書室1樓)
樓) 以「分享、啟發、創新」為設計理念 的學習共享區,規劃多樣化的團體討論區 域,搭配舒適傢俱以及大型觸控螢幕和電子
237
資源篇
▼桃園館學習共享區一隅 ▼桃園館李創辦人應兆博士文物展示區
白板,讀者們可輕聲討論、交換意見,以達 分享更自在,啟發新想法、創意無弗界! ● 數位學習體驗區 (地點:台北館3樓、桃 園館1樓)
●富祺文庫 (地點:桃園館2樓) 收藏日本大阪大學前田富祺教授所贈 送約2萬餘冊的書籍,典藏年代自萬葉、平 安、中世、近世一直到現代,並涵蓋歷經
設置數位學習行動載具iPad,可供檢索
兩次世界大戰戰火的經典著作,乃提供本
電子資源和體驗數位學習。行動載具內含
校日文系所師生專業研究之專書叢集與獨
電子資源暨中西文電子書與報紙,師生們
立專門藏書場所。
可享受數位閱讀的便利性與互動性。
238
▼桃園館小劇院電影欣賞 ▼桃園館寧靜閱讀區:個人閱覽區
▼台北館自學中心 ▼台北館自學中心 ▼台北館學習共享區
▼台北館一樓 ▼台北館普通閱覽室 ▼台北館會議室
239
240
241
附錄
行政組織現況表 系所沿革表
242
243
附錄
歷任教學主管
244
管理學院
李銓(86)
黃旭男(87迄今)
國際企業學系
田樹滋(46-52)
趙蘭坪(53-65)
林葮蕃(66-68)
夏道平(69-72)
麻尚德(73)
會計學系
章長卿(46-50)
盛禮約(51-57)
朱立容(58-64) (73-78)
陳建昭(65-67)
張榮光(68-72)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李應兆(46-66)
李銓(67)
湯子炳(68-69)
黃天中(70-72)
常昭鳴(73)
企業管理學系
郭克悌(46-59)
孫洵侯(60-64)
朱衷梁(65-73)
常昭鳴(74-78)
王祿旺(79-83)
財務金融學系
黃建森(80-85)
李選卿(所83)
李進生(所8485)(系所86)
杜玉振(87)
盧陽正 (88-104.6.14)
設計學院
曾坤明(86-89)
鄧成連(90-93)
吳千華 (94-96.7)
鄧成連 (96.8-98.1)
吳千華 (98.2-98.7)
商業設計學系
蕭汝淮(55-74)
鄧成連(75-79) (83)(85)
曾坤明(80-82) (84)(86-89)
吳岳剛(90)
蔡明勳 (91-100.7)
建築學系
呂理煌(83-84)
梁銘剛(85-88)
溫子先(89-90)
徐哲文 (91-96.10)
梁銘剛 (96.11-98.7)
商品設計學系
曾坤明(84)
鄧成連(85-89) (所90-93)
梁桂嘉 (系90-91)
閻建政(系9293)(系所94100.7)
黃國珍 (100.8-103.7)
數位媒體設計學系
王年燦(89-90)
詹仕鑑 (91-101.7)
周文修 (101.8-102.7)
詹仕鑑 (102.8迄今)
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
洪啟東 (92-102.7)
吳杰穎 (102.8-105.1)
林文苑 (105.2迄今)
教育暨應用語文學院
陳德昭 (86-100.7)
呂木琳(100.8106.1)
林長河 (106.2迄今)
應用英語學系
鄭鵬(82-83)
施博賢(84)
沈吟賢(85-88)
應用中國文學系
陳德昭(系83徐亞萍 88)(所89-96.12) (系89-96.7)
陳溫菊(系96.8游秀雲 96.12)(系所 (98.8迄今) 97.1-98.7)
應用日語學系
林長河 (系85-88)(系所 89)(所90)
王敏東(系90)
林長河 (91.8-106.1)
教育研究所
鄭夙珍(90-91)
沈佩蒂 (92-97.5.28)
張國保 (97.5.29迄今)
華語文教學學系
劉廣華 (95-96.7)
王世平 (96.8-97.7)
楊小定 (97.8-101.7)
陳亦蘭(系89) (系所90-91)
吳如惠 (106.2迄今)
江惜美 (101.8迄今)
王兆璋 (92-101.7)
陳楚菊 (74-77)
陳耀竹 (78-81)
陳合良(79) (85-88)
黃金發(80-84) 簡雪芳(89-91)
楊承厚(74-77) 陳勝源(83)
連輕盈(84)
杜玉振 (系85-86)
李文瑞 (系82-84)(所 85-86)(系所 87-94)
張瑞晃 (95-100.8.15)
陳綉里 (100.8.16迄今)
官月緞 (92-99.9)
方偉廉 (99.10-103.7)
李貴富 (103.8迄今)
宋明哲(78-82) (84-86)(89邵靄如 黃建森(87-88) 90)(系所91(100.8.16迄今) 100.8.15)
鄭仁偉(85-87) 盧俊成(88-90)
翁振益 (91-103.7)
洪廣朋 (103.8迄今)
李修全 (104.6.15迄今) 楊錦潭(98.899.7)
林品章 (99.8-102.7)
洪啟東 (102.8迄今)
高志尊 (100.8迄今) 楊錦潭 施弘晉 (98.8-98.9.15) (98.9.16-99.7)
梁銘剛 (99.8102.8.15)
李芝瑜 (102.8.16迄今)
衛萬里 (103.8迄今)
蔡麗娟 (101.8-105.8)
張其羽 (105.9迄今)
245
附錄
246
法律學院
武永生 (86 -102.1)
汪渡村 (102.2迄今)
法律學系
武永生(82)(84鄺承華(83) 86)(所88-91)(所 (87-89) 95.8-97.3)
汪渡村 (系90-91) (系所92-94)
劉秉鈞 汪渡村 (系95.8-97.3) (97.6.11-98.1) (系所97.3-97.6)
財金法律學系
鄺承華 (95-96.7)
劉士豪(96.899.2)
吳珮君(99.3101.7)
顏廷棟(101.8104.1)
劉秉鈞(104.2迄今)
傳播學院
楊志弘 (88-97.7)
陳耀竹 (97.8-101.7)
倪炎元 (101.8迄今)
新媒體暨傳播管理學系
廖祥雄(69)
李銓(70-73)
楊志弘(74-83) (系所87)
莫季雍(84-86)
呂郁女 (大傳系88-93)
廣播電視學系
蔣安國(88-93)
莊克仁 (94 -98.7)
陳光毅 (98.8迄今)
廣告暨策略行銷學系
陳耀竹 (88-98.7)
郭秀莉 (98.8-101.7)
倪炎元(代) 邱琪瑄 (102.11(101.8-102.10) 102.12)
黎佩芬 (103.1.1迄今)
新聞學系
鄭植榮(88-93)
蔣安國 (94-96.7)
許志嘉 (96.8-98.7)
陳郁宜 (98.8-101.7)
孔令信 (101.8迄今)
資訊學院
何祖鳳(86-90)
陳振南(91-92)
賈叢林 (93-105.7)
楊健貴 (105.8迄今)
資訊管理學系
范光陵(58-63)
黃克東(64-74)
沈佩蒂(75-78) (系88-90)
鈕則誠(79-80)
李選士(81)
資訊傳播工程學系
王金龍(88-90)
賈叢林(91-94)
葉生正 (95-98.7)
陳菁惠 (98.8-102.1)
李權明(代) (102.2-103.1)
資訊工程學系
林妙聰(89)
何祖鳳(90)
陳振南(91)
楊健貴(92)
王豐緒 (93-96.11.15)
電腦與通訊工程學系
王金龍(91-93)
江叔盈(94迄今)
電子工程學系
劉國偉(9196.11.15)
劉傳璽 劉國偉 (96.11.16-97.7) (97.8-97.9)
賴志明(97.9.8102.7)
黃炳森 (102.8-105.7)
觀光學院
吳武忠 (89-98.1)
陳永寬 (98.2-101.7)
陳耀竹 翁振益 (101.8-103.8.9) (103.8.10迄今)
觀光事業學系
徐斌(57)(65) (69-71)
梅必敬(58-61)
鄧樹勛(62-64)
休閒遊憩管理學系
李貽鴻(89-99.1)
張軒瑄 (99.2-迄今)
餐旅管理學系
黃純德 (89-101.1)
陳柏蒼 (101.2-105.7)
周勝方 (105.8迄今)
健康科技學院
王金龍召集人 (95.8-97.9.7)
劉國偉 97.9.8-99.1)
李安仁 (99.2-99.7)
生物科技學系
梁致遠 (91-99.7)
吳慧中 (99.8-106.1)
林翰佐 (106.2迄今)
薛明敏(66-68)
林太榮(72-77)
李御賢 (99.8-106.1)
吳慧中 (106.2迄今)
李開遠 (98.2.1迄今)
劉忠陽(數傳系 陳光毅 93-97.7) (97.8-98.7)
陳耀竹 (98.8-101.7)
倪炎元 (101.8迄今)
何祖鳳(系8284)( 系所8587)( 所88-90)
盧俊成(91)
鄭毅萍 (92-94)
林至中 (95-105.7)
李御璽 (99.8-103.7)
李開暉 (103.8迄今)
陳耀竹(83)
李貽鴻(84-88)
李永山 (105.8迄今)
陳菁惠(103.2.1 迄今) 徐武孝 (96.11.1699.7) 林鈺城 (105.8迄今)
劉大貝(82)
吳武忠(78-81) 王大明 (89-96.11) (96.11-98.7)
陳永寬 (98.8-101.1)
林青蓉 (101.2迄今)
247
附錄
248
醫療資訊與管理學系
張可盈 (91-105.7)
李文立(代) (105.8迄今)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李嘉陵 (95-96.7)
陳玫蓉 (96.8-105.7)
陳姵如 (105.8迄今)
社會科學院
鈕則誠 (96.9-98.7)
黃建森 (98.8-104.1)
吳新興(104.2105.5.19)
劉國偉(代) (105.5.20105.7.31)
李進生 (105.8迄今)
公共事務學系
樊中原(90-91)
席代麟(92-94)
黃煥榮 (95-96.7)
張世熒 (96.8-100.1)
黃建森 (100.2-100.7)
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
鄭夙珍 (92-98.7)
蔡素妙 (98.8-100.7)
許金田 (100.8-105.1)
朱春林 (105.2迄今)
社會與安全管理學系
張平吾 (96.8-104.1)
范國勇 (104.2-104.8)
詹德恩 虞義輝 (104.9-105.12) (106.1迄今)
應用統計與資料科學學系
林秋華(79-83)
李世昌(84-88)
張慶暉(89-92) (系所93-99.7)
王智立 (99.8-102.1)
經濟與金融學系
李選卿(80-83)
謝振環(84-87) (系所88-89)
黃建森 (90-99.7)
徐耀南 (99.8迄今)
共同教育學院 ( 共同教育委員會)
鈕則誠 (81.8-82.7)
樊中原 (82.8-87.8)
林進財 (87.9-88.1)
樊中原 (88.2-99.7)
楊錦潭 (99.8-100.7)
師資培育中心
李銓 (85-86)
沈佩蒂 (87-104.9.14)
唐蕙文 (104.9.15迄今)
通識教育中心
鈕則誠(79-82)
戚國雄(83-84)
林進財 (87.9-88.1)
樊中原(85-86) (88.2-100.7)
楊錦潭 (100.8-105.7)
體育室
楊瑞蓮(58-82)
孫美蓮(83-86)
宋芳菲(87-92)
黃漢年 (92-95.3)
楊瑞蓮 (95.4-98)
國際學院
高少凡(92-93)
陳亦蘭 (94-99.7)
劉國偉 (99.8迄今)
國際事務與外交學位學程
高少凡 (92-97.1)
俞劍鴻 (97.2-97.7)
劉廣華 (97.8迄今)
國際企業與貿易學位學程
黃鎮平(92)
杜蕙生 (93-104.1)
王淳玄 (104.2迄今)
資訊科技應用學位學程
王立天 (92-106.1)
劉龍龍 (106.2迄今)
旅遊與觀光學位學程
李貽鴻(92-94)
張軒瑄 (95-101.7)
釋俊彥 (101.8迄今)
新聞與大眾傳播學位學程
王家驊 (92-100.7)
黎佩芬 (100.8-103.8)
張舒斐 (103.9迄今)
時尚創意管理學位學程
林瓊柔 (105.8迄今)
新南向 兩岸暨境外生院
李安仁 (102.1迄今)
林真真 (102.2迄今)
王中天 (100.8迄今)
陳德昭 (100.8-104.1)
沈佩蒂 (104.2.1迄今)
劉久清 (105.8迄今) 黃漢年(99)
王三財 (100-103)
丁翠苓 (104.8迄今)
249
附錄
歷任行政主管
250
創辦人
李應兆(46-80)
包德明(81-98.2.1)
校長
包德明(46-87)
李銓(88.2迄今)
副校長
李銓(69-87)
顏善邦(國際) (95.9迄今)
王金龍(學術) (99.2迄今)
陳振南(行政) (103.7迄今)
秘書處
張萬涵(55-70)
王德新(71-76)
陳德昭(77)
張世祿 (78-80)(82)
金鑫 (81)(85-93)
教務處
郭克悌(51-60)
趙在田(61-68)
李銓(69)(74-83)
王文思 (70-71)
王震南 (72-73)
學生事務處
李季燕(46-48;5051;55-65)
陶佩潛(49)
葉祖灝(52-54)
邱棨鐊 (66-67)
徐志霄 (68-73)
總務處
李育藩(46-65)
錢長松(66-70)
王震釗(71-74)
林民德 (75-78)
王希光 (79-81)
圖書館
楊春樓(53-57)
李育藩(58-64)
趙在田(65-67)
李銓(68-69)
方蘭生 (70-76)
人力資源處
雷治華(59-67)
林惠蓮 (68-101.10)
陳振南 (101.11迄今)
財務處
方玉瑚(62-64)
沈家祥(65)
林淑瑜(66迄今)
研究發展處
沈佩蒂(72-74)
王震南(75-79)
高少凡(80-82)
陳振南(83)
陳勝源 (84)
前程規劃處
姜立萍(80-86)
沈佩蒂(87)
許芳銘 (88-91.1)
翁振益 (91.2-91.7)
鄭夙珍 (91-93)
資訊網路處
楊正甫(57,59-63)
楊唯實(58)
陳盛重(64-70)
楊豐誠 (71-72)
沈佩蒂 (73-75)
進修推廣處
李銓(73-75)(77-81) (84)
徐鍾民(76)
岳台螢(82-83)
高少凡(87)
劉國偉(85-86) (88-95.10)
桃園行政處
高少凡(83)
李選卿(84-85)
楊健貴(86)
李銓(87)
林進財(88)
國際教育交流處
高少凡(90-94.12.31)
劉國偉 (95.1迄今)
創新暨產學營運處
何一華 (103.9-104.4)
胡秀華 (104.5迄今)
大陸教育交流處
楊開煌(100)
陳耀竹(101-102)
網路電視台管理處
蘇瑞元(105.2.迄今)
基河行政處
陳振南(95.2-102.10)
金門分部
樊中原(100.5迄今)
國際學生顧問室
王家驊(91迄今)
法務室
劉士豪(99-100)
武永生(101迄今)
財務金融研究中心
李進生(84-105.9)
盧陽正 (105.10迄今)
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
黃旭男(98.8迄今)
藝術中心
黃建森(90.9-97) (99迄今)
林育慶 (102.11迄今)
陳德昭(98)
劉廣華 (103迄今)
鈕則誠(83)
王祿旺(84)
洪孟啟(94-96)
樊中原 (97迄今)
林進財 (84-86)
林秋華(87-93)
王金龍 (94-103)
遲文麗 (104迄今)
袁保新(74)
陳松雄(75-77)
江澄祥(78)
王祿旺(79)
林進財 (80-83)
高少凡 (84-86)
楊瑞蓮 (82-99.11)
朱勝德 (99.11-102.7)
徐哲文 (102.8迄今)
黃大偉 (77-79)
羅綸新(80-82)
莊耀輝(83)
楊健貴 (84-86)
陳振南 (87-90)
何祖鳳 (91迄今)
林民德(85)
樊中原(86-96)
楊錦潭(97)
鄭夙珍 (98-100)
張慶暉 (101-103)
鄭夙珍 (104迄今)
藍三印 (94-96.2)
楊健貴 (96.3-97.6)
許瑛玿 (97.7-98.4)
林頂立 王智立 (98.5-102.1) (102.2迄今)
陳振南 (76-79)
鈕則誠(80)
呂光裕(81-83)
王金龍 (84104.8.14)
吳惠巧 (95.11-97.4)
陳振祥 (97.5迄今)
黃建森(89)
林長河(90-94.1) 徐哲文(94.2迄今)
丁明勇 (104.8.15105.4.30)
楊健貴 楊瑞蓮 (87-99.11) (99.11迄今)
蘇瑞元 (105.5迄今)
251
附錄
大事紀要 年月日
大事紀要
1956~1957 1956.07
創辦人兼校長包德明與創辦人李應兆發起建校工作
1956.12
購置圓山劉銘傳育幼院舊址為校址,開始興建校舍
1957.03.25
奉教育部核准設立「私立銘傳女子商業專科學校」
1957.04.15
董事會成立
1957.08
首屆新生300名,銀行保險、會計統計、國際貿易及商業管理四科
1958~1959 1958.04
完成第二期校舍建築計畫
1959.09
董事會推選許世英先生任董事長
1960 1960.06.16
發行第一期《銘專》半月刊
1960.07.06
第一屆畢業典禮
1961 1961.03.25
4週年校慶
1961.05
闢建新運動場
1961.07
增建圓山教室大樓第三層八間
1961.08
奉政府令遷讓圓山校址
1961.08
購置士林福山山坡地二萬餘坪為新校址
1962 1962.03.25
5週年校慶,教育部部長黃季陸蒞臨致詞
1962.05.22
師生捐款支援大陸逃港難胞
1962.07
台北校區新校舍明德樓(A樓)奠基興建
1963 1963.03.25
6週年校慶及福山新校舍落成典禮,教育部部長黃季陸剪綵啟鑰
1963.06
泰國國王蒲美蓬伉儷蒞訪
1963.08
參加大專聯招分發第七屆新生740名
1963.08.01
奉准增設夜間部,設銀保、會統、國貿、商管四科
1963.09
第二期教室大樓明道樓(D樓)落成
1964 1964.03.25
7週年校慶及圖書館(今學生餐廳)落成,假台北市兒童戲院公演「紅樓夢」
1964.03.25
《銘傳學報》第1期出版
1964.08
招收54學年度(第八屆)新生1,250名,新生人數突破千人
1964.08.01
三年制奉准增設商業數學科,夜間部增設商業文書科
1964.08.01
奉准增辦五年制專科,設銀保、會統、商管、商文4科
1964.08
女生宿舍明禮齋落成(已拆除改建)
1965 1965.05.12
董事會推選王雲五先生為董事長
1965.03.25
9週年校慶,「逸仙堂」落成啟用,總統府資政孫哲生、教育部長閻振興、董事長王雲五等 出席晚會,學生演出「四郎探母」劇
1966 1966.06.27
252
第七屆畢業典禮在逸仙堂舉行(早期畢業典禮和校慶,在中山堂舉行)
1966.08
三、五年制奉准增設商業推廣科
1967 1967.03.25
10週年校慶,在台北市中山堂演出平劇「宇宙峯」及「文昭關」二戲
1967.05
第三教學大樓明仁樓(現為B樓)落成
1967.6.18
第八屆畢業典禮,歡送第一屆夜間部畢業生
1967.08.01
五年制奉准增設國際貿易科
1967.09
第四教學大樓明倫樓(現為B樓)啟用
1968 1968.06
包校長應邀出席漢城國際大學校長會議
1968.06.13
第九屆及夜間部第二屆畢業典禮
1968.08.01
三年制奉准增設觀光事業科
1969 1969.06.23
舉辦三年制(第十屆)、夜間部(第三屆)及五年制(第一屆)畢業典禮
1969.08.01
三年制奉准增設電子科
1970 1970.08
增建第五教學大樓商學館明智樓(E樓)
1970.08
招收55學年度(第十四屆)新生,新生人數突破二千人,達2,300人。
1970.08
夜間部奉准增設觀光事業科
1971 1971.03.25
14週年校慶,舉辦第一屆運動大會
1971.08
增設夜間部電子計算機科,五年制增設觀光事業科及電子計算機科
1972 1972.03.25
15週年校慶,假台北市中山堂舉行晚會,演出話劇「錦繡年華」
1972.07.12
與美國IBM公司簽訂3-10型電腦訂租儀式,為國內及遠東地區首先使用電腦教學學校
1972.12
第6教室大樓明義樓(H樓)完工
1973~1974 1973.03.25
與台北市銀行合作,成立學生實習銀行
1973.03.25
16週年校慶
1974.03.25
瑞士《每日新聞》特派記者白衛理(Mr.Will Boehi)專訪本校電腦中心
1975 1975.03.25
18週年校慶,何應欽將軍、陳立夫資政蒞校
1975.04.28
設置先總統蔣公獎學金
1975.06.28
師生員工捐獻1966萬餘元贊助興建中正紀念堂
1976 1976.03.25
19週年校慶
1976.08
招收65學年度(第二十屆)新生,新生人數突破三千人
1976.10
教職員工退休辦法報部
1976.10.31
恭建總統蔣公銅像落成,由名雕刻家楊英風教授設計
1977 1977.03.25
創校20週年校慶暨逸仙堂重建落成典禮,教育部長蔣彥士剪綵
1977.08.04
亞洲女子足球協會在台北圓山大飯店舉行會員大會,香港、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 尼、日本及我國代表等與會,包校長任副會長,強力推展亞洲女子足球之領導與推行。
253
附錄
1978 1978.2.26-3.4 排球校隊赴香港訪問 1978.10.09
新建學校大門及校名碑,增建圍牆
1978.10
擴充學生餐廳之餐飲,提升現代化設備
1979 1979.03.23
大傳科主任李銓博士策劃新建閉路電視棚
1979.03.25
22週年校慶,前巴拿馬駐華大使席艾諾、前新聞局局長宋楚瑜與黎玉璽上將等人蒞訪
1979.8
成立女子足球隊
1979.10.04
與美國喬治亞州衛斯里揚女子學院結盟
1980 1980.01.24
與美國密蘇里州立東北大學姊妹學校董事Mrs. MAKEITA JAYNE蒞訪
1980.04.03
與美國關島大學校長DR. KOSA ROBERTO CARTER結盟
1980.04.09
首創全校師生員工長期愛國捐獻
1980.04
密蘇里州立東北大學、西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結盟
1980.04
李銓副校長赴美出席美國社區學院校長年會
1980.06.15
68學年度畢業典禮,衛斯里揚女子學院院長DR. THOMAS F. BOYD、菲律浦大學研究院院長 DR. RICHARD T.ANDERSON與會
1980.8.19
與美國柯克伍德社區學院結盟
1980.9.4
美國喬治亞州衛斯里揚學院授予包校長人文學博士學位
1980.10.06
與美國田納西州林肯紀念大學結盟
1980.12.18
美國林肯紀念大學頒贈李銓副校長榮譽商學博士學位
1981~1982 1981.03.28
24週年校慶,本校足球隊與法國台北足球聯隊友誼賽
1982.03.20
擴大舉行25週年校慶,師生捐獻新台幣150萬元作為政府研製戰機基金
1982.07.12
包校長、李創辦人訪問劍橋、牛津及倫敦大學,並就加強學生交流舉行會談,同時並會晤英 國國會議員安德魯.包登、威廉.賈瑞特
1983 1983.04.22
與美國黎韋斯克拉克學院結盟
1983.05.11
包校長、李副校長應邀訪問韓國姊妹校漢城大學
1983.05.12
兼國民外交世界總會理事包校長應邀赴韓出席世界國民外交總會亞洲年會
1983.05.21
韓國總統府資政李淑鍾博士蒞訪
1983.06.23
與美橋港大學結盟
1983.09
新建資訊大樓(F樓)完工啟用
1984 1984.03.24
李銓副校長獲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頒贈人文科學博士
1984.03.24
師生捐款200萬,感謝國防部金馬前線女兵
1984.03.29
李銓副校長與大專院校校長組團赴美訪問
1984.11.26
支持政府「掃黑行動」,捐款60餘萬元作為警察特別基金
1985
254
1985.01.10
姊妹校美國貝克大學交響樂團及合唱團蒞校演出
1985.01.23
全美社區專科協會等一行10人蒞訪
1985.01.29
包校長捐贈新台幣20萬元,贊助籌設東亞科學史博物館
1985.05.23
國防部表揚本校歷年捐獻自強愛國基金傑出表現
1985.07.17
美國奧克拉荷馬市大學教育友好訪問團蒞訪
1985.09.19
聯合國N G O文教組織國際大學校長協會總會,頒授創辦人兼校長包德明博士「國際大學校長 北亞區分會主席」委任書,並頒贈包校長「世界最傑出女教育家」獎牌
1985.10.07
《銘傳一週》創刊
1985.12.16
新建明德樓(A樓)前庭院休閒區及F樓運動場鋪設PU人工跑道
1986 1986.08.02
日本私立大學教授訪問團蒞訪
1986.09.22
耗資新台幣2,000多萬元的閉路電視系統正式啟用,本系統是東南亞唯一硬、軟體設備兼具, 並擁有多重功能的視聽教育設備。
1986.10.13
大眾傳播科成立校區電視台(1985.11.14開播)
1987 1987.01.06
與韓國培材大學結盟
1987.02.16
包校長率中華木蘭女子足球隊抵泰國,參加泰皇蒲美蓬60華誕御前表演賽
1987.03.25
慶祝創校30週年,出版《銘傳三十》年鑑
1987.06.07
開辦「銘傳文藝獎」
1987.08.04
薩爾瓦多教育部次長馬沙夫婦蒞訪
1987.09.28
包校長榮獲教育部「資深優良教師」獎
1987.10.07
第一屆銘傳文藝獎頒獎,包校長親臨主持
1987.12.04
姊妹校美國密西根州蘭星社區學院董事長麥克森•菲麗絲(Phyllisi Mckesson)蒞訪
1987.12.10
美國維吉尼亞州瑞雀門大學校長海爾曼夫婦(Dr. & Mrs. Heilman)蒞訪
1988 1988.01.24
奧克拉荷馬大學教育訪問團及1969年登陸月球的太空人史丹福將軍蒞訪
1988.03.31
泰國前總理杜尼巴莫親王夫人伍沙娜一品夫人蒞訪
1988.05.03
法國巴黎大學總校長阿瓦勒夫人蒞訪
1988.08.29
包校長獲頒艾森豪國民外交獎
1988.09.09
包校長獲全國體協頒贈「贊助全民體育有功人員」獎
1989 1989.03.24
澳洲大學聯合訪華團蒞訪
1989.03.26
本校與新加坡南洋美術專科學校、美國奧克拉荷馬市大學、馬來西亞藝術學院國際聯合藝術 展在本校舉行
1989.07.12
日本私立大學校長訪問團蒞訪
1990 1990.01.10
美國社區學院訪問團蒞訪
1990.04.20
第40次校務會議決議本校改制學院,男女兼收
1990.07.16
本校在全國三專中率先核准改制為「銘傳管理學院」,設國際貿易學系、資訊管理學系、會 計學系、銀行保險學系、企業管理學系、觀光事業學系、統計學系、商業設計學系、大眾傳 播學系等9個學系
1990.08.09
本校首次參加大學聯招
1990.08.09
招收首屆學院新生1,000名,男女學生兼收
1990.09.01
實施校園行政公文電腦化
1990.09.12
和美國田納西州藍巴斯學院結盟
1990.10.01
《銘傳校友》第1期出刊
255
附錄
1990.10.04
南非共和國Vista University 校長 SWB ENGLBRECHT蒞訪
1990.11.01
校園首創「無噪音廣播系統」啟用
1991 1991.02.08
李副校長率「台北大專學生藝術團」赴新加坡訪問
1991.03.24
改院第一屆校慶,校長包德明博士揭櫫管理透明化、教育國際化、課程專業化、學問高深化 四大發展目標
1991.06.08
本校新校印及職章正式啟用
1991.10.30
「中正國際文教基金會」成立,校長包德明博士任基金會董事,副校長李銓博士任基金會名 譽評議委員
1991.11.07
美國Marymount大學校長蒞訪
1991.11.11
通過「銘傳大學優良導師甄選辦法」
1991.11.14
包校長率隊赴廣州參加第一屆世界盃女足賽
1991.11.21
蘇格蘭大學校長等蒞訪
1992 1992.02.20
通過「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設置要點」
1992.03.02
創辦人李應兆博士逝世,享壽88歲
1992.08.01
應用英語系、法律系、夜間部經濟系、企管系、商設系設立
1992.07.22
包校長獲私教協會頒發大仁獎章
1992.08.01
本校第一個研究所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班成立
1992.10.02
包校長出任「世界國民外交協會」總會副主席
1992.11.20
包校長、李副校長主持桃園校區新建工程動土
1992.11.21
美國密西根Davenport College校長等蒞訪
1993 1993.01.10
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簽訂學術合作協議
1993.01.25
本校第1支大陸訪問團,由李副校長率領,訪廣州、西安、北平、天津、上海、杭州等地重 點大學
1993.05.12
與英國牛津大學西敏寺學院、美國蘭巴斯大學結盟
1993.06.04
英國Robert Gordon大學校長 Dr. Kennedy 蒞訪
1993.10.02
包校長擔任「台灣婦女代表團」團長,帶領女性民意代表184位,赴大陸參加「海峽兩岸婦 女事業與發展交流會」。
1993.10.07
中共領導人江澤民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包校長等台灣婦女代表
1993.10.08
北京大學頒授包校長最高榮譽「北京大學顧問教授」
1993.10.10
40位同學服務國慶大會嘉賓,國貿、會計和資管3系150名同學參加國慶大會
1994
256
1994.02.24
商設系搬遷桃園上課
1994.03.27
銘傳廣播電台正式按鈕,以FM105.3頻道播音開播,領先設立校園廣播電台。
1994.04.19
與日本產能大學結盟,首度和日本大學締盟
1994.06.04
舉辦82學年度畢業典禮,學院首屆及五年制26屆(最後一屆)畢業典禮
1994.09.28
世界國民外交協會第十一屆年會,由世界國民外交總會副主席、中華民國國民外交協會副理 事長包校長擔任籌備會主席
1994.12.02
美國夏威夷大學校長Dr. Kenneth Mortimer蒞訪
1994.12.09
包校長以亞洲女子足球總會主席身分,赴馬來西亞參加亞洲足球會議
1994.12.20
羅邦敏校友捐贈本校80萬元,作為校務發展基金
1995 1995.02.20
台北校區重建七層樓學生宿舍(明禮齋,G樓)啟用
1995.03.26
38週年校慶,與China Post、TIWC、達美航空公司、晶華酒店、希爾頓飯店等企業舉辦國際 園遊會
1995.03.26
校友總會理事長、永苓電子公司董事長張獻苓捐贈本校100萬元
1995.05.08
李副校長率領一級主管赴金門訪問
1995.09.26
與莫斯科經濟學院結盟
1995.09.28
包校長赴美達拉斯參加世界國民外交總會,會晤南加州、美東分會校友
1995.10.23
桃園校區校址更名為桃園縣龜山鄉德明路五號
1995.10.26
美Johnon & Wales 大學校長Dr. John Yena蒞訪
1995.11.23
教育部通過本校開辦「中等學校教師教育學程」
1995.12.30
包校長和商設系梁丹丰教授榮獲「中華菁英巨龍獎」
1996 1996.01.23
包校長榮獲國際傑人會中華民國總會頒贈第一屆「中國傑人獎」
1996.04.23
聯合國民間組織「國際大學校長協會」(I A U P)特使羅穆斯蒞訪,任命包校長為東南亞首席代 表,及聯合國「限武和平教育委員會」榮譽會長。
1996.05.12
包校長獲「中華民國和平婦女會母親節慶祝大會」傑出婦女表揚
1996.05.22
包校長獲聘總統府國策顧問
1996.05.25
女子木球隊獲第一屆全國木球總冠軍
1996.08.01
本校第一個研究所博士班管理科學研究所博士班成立
1996.09.06
西班牙Clniversity of Baleares校長等蒞訪
1996.09.15
包校長赴美參加世界國民外交協會第十二屆全球會議
1996.09.27
世界國民外交協會在第十二屆世界大會,頒贈包校長「地區領袖獎」
1996.10.22
美國衛里揚(Wesleyan)學院院長Dr. Robert k. Ackerman蒞訪
1996.11.08
包校長率領相關主管赴金門訪問
1997 1997.01.18
通過「銘傳大學專任教師學術研究成果獎勵申請辦法」
1997.03.31
包校長獲聯合國民間組織「國際大學校長協會」頒贈「服務20年卓越獎章」
1997.05.03
桃園校區圖書館和體育館兩棟大樓動土
1997.05.03
啦啦隊應邀在全國足球協會主辦「總統盃」足球錦標賽開幕表演
1997.05.09
女足隊獲「總統盃」足賽冠軍
1997.05.26
李副校長赴加拿大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第10次教育論壇會議
1997.08.01
本校由銘傳管理學院改制為銘傳大學,成為綜合大學,設管理學院、資訊學院、設計學院、 法律學院。
1997.09.18
本校加入「遠距教學課程」收播學校
1997.10.02
加拿大懷爾森大學校長Dr. Claude Lajeunesse蒞訪
1997.10.03
教育部、環保署、經建會、研考會、衛生署、內政部、金門縣政府、縣議會等相關單位實地 會勘本校申設金門分部
1998 1998.01.14
本校、東吳、陽明、實踐、文化等5所大學簽訂「八芝連圖書館館際合作組織」
1998.02.26
與俄羅斯財經學院、加拿大滑鐵盧等數十所大學簽訂「短期學生交換計畫」
1998.03.10
首次試辦大學申請入學招生
1998.04.23
李副校長以中華民國足球協會副理事長的身分,接待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足球協會主席卡西米親王
257
附錄
1998.06.14
舉行改大後首屆畢業典禮,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蒞校演講
1998.09.21
首度辦理網路選課及實施線上請假作業
1998.09.21
本校一級行政單位統一稱為「處」,電算中心更名為資訊網路處
1998.10.30
桃園校區圖書館、體育館落成
1998.11.02
實施校園「全面禁菸」
1998.11.24
李副校長率團赴日,訪問產能、明海、杏林等3所大學及新力公司
1998.12.28
教育部通過本校申設金門分部
1999 1999.02.01
創辦人包德明博士請辭校長職務,董事會敦聘為永久名譽校長。副校長李銓博士接任校長, 以維護銘傳固有教育傳統,朝向國際教學與研究大學為目標,推動銘傳大學成為國際學府。
1999.04.30
「銘傳之聲」無線廣播電台由校園電台轉型為傳播專業電台
1999.04.30
訂定「教師研究成果獎勵辦法」
1999.09.15
獲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核准成立創新育成中心
1999.11.06
李校長兼任中華民國外交總會副理事長,參加世界國民外交協會亞洲區年會
1999.11.09
世界國民外交協會前總會長、現任理事長Mr. William Conrad及副總會長Mrs. Mary Eisenhower Atwater(艾森豪將軍孫女)蒞訪
1999.12.27
文件自動輸出系統啟用,行政電腦化向前跨進一步
2000 2000.03.06
《 銘傳一週》電子網頁上路,提供即時校園新聞
2000.08.01
觀光學院成立,為全國第一首觀光學院
2000.09.07
李校長獲俄羅斯普列漢諾夫經濟學院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2000.10.15
李校長赴韓國漢城參加「第四屆亞太大學交流會識(UMAP)」
2000.11.07
包創辦人與李校長赴港參加世界國民外交協會第十四屆年會
2000.11.23
世界國民外交協會德國分會會長MR.Hans-Dieter Robel蒞訪
2001 2001.08.01
金門校區正式招生(89學年度),應用中文研究所、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開學
2001.09.17
桃園第三學生宿舍、運動場地下停車場啟用
2001.09.17
成立全國第一所四年全程以英文授課國際學院
2001.10.02
本校自行設計監製的e化教室啟用
2001.10.08
銘傳吉祥物上網票選,「鯨魚」奪得盟主
2001.10.11
桃園校區商店街啟用
2001.12.21
蒙古財經大學校長桑吉米亞塔夫、美國塞基諾大學副校長顏善邦等蒞訪
2002
258
2002.02.25
與蒙古奧特根天格爾大學(Otgontenger U.)結盟
2002.02.26
與美密西根州立塞基諾大學結盟
2002.03.07
英國亞伯丁大學Dr. Adrtan G. Marshall, Director, International Stadent Recruitment & Adissions Seroto蒞訪
2002.03.21
45週年校慶舉辦第一屆「兩岸大學校長論壇」
2002.03.22
45週年校慶舉辦第一屆「世界大學校長論壇」,由美國南加州大前校長/前美國駐印度大使 Hubbard博士及韓國大學校長卜在圭博士專題演講
2002.03.22
頒發俄羅斯普列漢諾夫經濟學院校長Vitaly Ivanovitch Vidyapin名譽博士學位
2002.03.22
45週年校慶首次在桃園校區擴大舉行
2002.06.01
桃園校區教學旅館試營運
2002.06.13
University Northumbia, UK 英國諾桑比亞大學蒞訪
2002.06.21
包創辦人榮獲國際奧林匹克委員頒贈「婦女與運動傑出貢獻獎」
2002.06.25
金門校區舉辦首屆畢業典禮
2002.10.05
李校長一行赴美參訪,FORT HAYS UNIVERSITY、SAGINAW VALLEY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KANSAS、PARK UNIVERSITY等多所大學
2002.10.07
校園無線網路建置完成,兩校區網路四通八達
2002.10.11
世界國民外交協會第十五屆年會,總會主席親頒創辦人包德明博士「終身成就獎」、李校長 「傑出領導獎」
2002.10.17
與英國亞伯丁大學(Aberdeen University)結盟
2003 2003.02.17
銘傳親善大使成立,協助推動招生及校園接待服務
2003.02.24
首位美國籍國際交換生David與本校進行為期一學期交換計畫
2003.09.29
桃園校區隔鄰的成功校區落成啟用
2003.10.16
與英國諾桑比亞大學結盟
2003.12.03
與北德州大學簽訂合作計畫
2004 2004.01.05
大專男子足球隊,勇奪大專校院甲組足球運動聯賽(UFA)冠軍,獲國內體壇最高的1,100萬 獎勵金
2004.02.12
台北校區新建教師研究室啟用
2004.03.05
紀念李創辦人應兆博士百齡誕辰,桃園校區圖書館命名「應兆紀念圖書館」
2004.03.10
美國密蘇里州薩斯市Park University與本校簽署合作協議
2004.04.22
李校長率團訪南韓,討論南韓推廣正統華語及提升華語師資等議題
2004.05.25
李校長賀上海大學組建10週年慶
2004.05.15
與美國密西根州塞基諾大學結盟
2004.06
教育部通過於連江縣設立「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連江班)」
2004.10.15
李校長於義大利國民外交協會第十六屆大會中獲頒傑出領袖獎
2004.10.22
成立教職員「悅讀生活推動小組」
2004.10.28
教育部蒞馬祖訪視本校連江縣在職專班
2004.10.30
李校長率30所大學校院前往泰國參加首屆「台灣教育展」
2004.12.27
頒授韓國宋基寅先生名譽博士學位
2005 2005.03.11
泰國Rangsit University校長Dr. Arthit Quraitrat等蒞訪
2005.04.18
李校長訪日本武藏野學院大學
2005.04.19
李校長率團參訪南韓釜山東亞大學,並簽署學術合作協議書
2005.05.05
通過銘傳大學教學特優教師獎勵辦法
2005.08.01
連江縣碩士在職專班成立
2005.08.09
圓夢助學計畫94學年度上路,「百萬清寒助學金、助學子圓夢想」
2005.09.01 吉祥物「鯨魚」通過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審定 2005.09.08
桃園成功校區體育二館啟用
2005.09.27
國民外交協會理事代表團蒞訪
2005.10.31
與韓國水原大學及水原科學大學結盟
2005.11.26
中華民國銘傳大學校友總會成立
2005.12.02
日本武藏野學院大學校長兼理事長高橋暢雄蒞訪
259
附錄
2005.12.05
購得基河十號國宅3至8樓共4089坪,規劃作為研究所與推廣教育、學人宿舍
2006 2006.01.12
頒授水原大學理事長李仁洙管理學名譽博士學位
2006.02.22
產學合作處成立
2006.04.22
李校長應邀前往美國洛杉磯參加美國社區大學年會
2006.04.26
李校長參加國民外交協會總會委員會(PTPI),訪加州州立富勒頓大學、加州州立長堤大學、 姐妹校南卡羅萊納大學等校
2006.05.16
非洲史瓦濟蘭外交暨貿易部長(H.E.M.M.Dalamini)蒞訪
2006.05.21
李校長赴韓國參加東北亞大學校長聯盟會議
2006.06.02
美國社區大學Mt.San Antonio College董事會主席 Judy Chen Haggerty, J.D./Esq. President, Board of Trustees 蒞訪
2006.06.09
與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富爾頓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Fullerton) 校長Dr. Milton Gordon 結盟
2006.06.17
公共事務學研究所連江班舉辦首屆畢業典禮
2006.06.19
通過「銘傳大學修讀學、碩士五年一貫學程辦法」、「跨院系所學分學程設置辦法」
2006.06.27
泰國Narathivas Ratchanakarin大學校長Mr. Chongrak Palasai蒞訪,兩校結盟
2006.06.27
與韓國安養大學結盟
2006.08.01
12名美國新墨西哥州暨加州州議會議員蒞訪
2006.09.01
聘顏善邦博士擔任副校長,推動MSCHE國際認證工作
2006.12.18
榮獲教育部健康職場績優獎
2007~2008 2007.12.3
本校承辦首次在台灣舉行的APEC教育論壇
2008.04.28
傳播學院前進北京協助奧運轉播工作
2008.09.22
通過ISO27001資訊安全管理認證,為全國第一所跨多校區通過此認證的大學。
2009 2009.02.01
包創辦人德明博士辭世,享壽103歲
2009.04.06
為紀念包創辦人台北校區圖書館命名「德明紀念圖書館」
2009.11.23
創新育成中心十年有成,獲經濟部頒最佳育成中心獎
2010 2010.3.23
李校長出版《銘傳崛起—邁向美國大學認證之路》
2010.9.20
李校長獲頒韓國水原大學名譽博士
2010.11.18
通過美國MSCHE認證,成為亞洲第一所美國認證大學
2011
260
2011.03
本校躍登全球百大設計學府
2011.04
劉銘傳紀念園區啟用
2011.09
招收第一屆大學部陸生68人,人數全國第一
2011.09
通過美國校務認證,教育部通過100年免校務評鑑
2011.10.30
金門分部舉行啟用落成典禮
2011.11
副校長顏善邦出版《The Marking of the First U.S.—Accredited University in Asia打造亞洲第 一所美國認證大學》
2011.11.16
教育所教授沈佩蒂與資管系助理教授蔡家文主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line Pedagogy and Course Design(IJOPCD)國際學術期刊,獲EI: INSPEC資料庫收錄
2011.11.18
創新育成中心獲經濟部產學育成研究成果「新興服務最佳育成特色獎」與「年度最佳人氣 獎」
2011.11.18
應英系賴珈伶以淡水老街主題,獲英國文化協會全國英語教案競賽台灣區冠軍
2012.11.18
應英系校友李家慧獲美國傅爾布萊特中文教學助教計畫獎學金
2011.11.24
商設系黃曉御以「重生」作品獲桃園縣政府主辦「桃園縣老街溪整體整治文化意象設計徵圖 競賽」冠軍
2011.11.26-27 體育室丁翠苓老師擔任100年度世界啦啦隊錦標賽台灣代表隊總教練,帶領11所大學專業舞 者在香港的全球賽中獲季軍 2011.12.7
本校獲教育部「全英語學位學制班別訪視」「極力推薦」最高評價,依據「精進全英語學位 學制班別計畫」,獲全國大學最高補助款900萬元,高居全國第一。
2011.12.12
國際國企巴祐寧獲教育部非洲留學生華語演講比賽冠軍
2011.12.12-14 美國Rockford College 校長 Dr. Robert Head蒞訪,兩校結盟。 2011.12.15
教育部核准本校金門分部設立
2011.12.15
與廈門理工學院合作打造「金廈一號」試車亮相
2011.12
100年度全國中正盃柔道錦標賽,國企系林沂靜獲第一量級冠軍,本校獲大專女子甲組團體 冠軍。
2011.12.21
本校主辦第29期海青班聯合畢業典禮,有本校、中國文化大學、靜宜大學、逢甲大學、環球 科技大學、大華技術學院、元培科技大學等8校參加,僑委會委員長吳英毅蒞臨道賀。
2012 2012.01.0
在台北國賓大飯店舉辦「第二屆銘傳校友全球年會」,來自美國南加州、北加州、美東、夏 威夷、日本東京、加拿大等海內外校友分會校友參加。
2012.02
育部核定101學年度新增數媒系碩士班、心理系碩士在職專班,原「應用語文學院」100學年 度更名為「教育暨應用語文學院 」
2012.0
資傳系以「互動多媒體」學程,獲教育部101-102年度網路通訊重點領域學程計畫之補助,2 年300萬元獎勵。
2012.02.10
都防系取得101年「宜蘭縣災害防救深耕」計畫案,計畫經費455萬元
2012.03.10
本校和桃園縣政府合辦「樹立典範愛地球活動」,李校長和桃園縣長吳志揚、國際獅子會 300G2總裁一起在桃園校區植樹
2012.03.12
連續第4年獲得教育部「101年度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特色主題計畫」補助
2012.03.23
李校長和日本白鷗大學校長森山真弓代表兩校結盟
101.03.23
李校長頒贈河北大學校長王洪瑞客座教授聘書
2012.03.23
本校和合肥師範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河北大學、上海理工學院、河南理工 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寧波大學、福建師範大學、廈門理工學院聯合結盟
2012.03.24
慶祝55週年校慶,總統馬英九親臨祝賀,在桃園巨蛋舉辦校慶啦啦舞競賽,首次有校友啦啦 舞表演。
2012.04.10
和雲南大學結盟,李校長獲雲南大學校長何天淳頒贈客座教授聘書
2012.04.16
和寧夏大學結盟
2012.04.19
美國密西根州政府通過本校在美設立分校
2012.04.20
和安徽大學結盟
2012.04.25
與香港中文中學聯會31所中學校長代表簽署交流合作協議
2012.05.02
獲教育部100年度私立大專校院學輔工作暨經費執行成效優等
2012.05.04
桃園縣政府觀光行銷局與觀光學院產學合作--桃園火車站旅遊服務中心,桃園縣長吳志揚與 李校長主持開幕
2012.05.17
李校長、副校長顏善邦赴美拜訪密西根州教育官員Messrs Mike Beamish and Jim Farhat (Michigan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Division)
2012.05.17-18 李校長訪賽基諾大學校長Dr. Eric Giberson,討論兩校合作開課事宜 2012.06.02
12國代表或大使蒞臨畢業典禮—布吉納法索、貝李斯、多明尼加共和國、尼加拉瓜共和國、
261
附錄
聖多美普尼西亞民主共和國、聖克里斯多福、史瓦濟蘭、索羅門群島、帛琉共和國、諾魯共和 國、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海地共和國、越南姐妹校河內經營與工藝大學副校長黎克朵等。 2012.06.07
與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結盟
2012.06.07
教育部長蔣偉寧、高教司司長何卓飛及立法委員楊應雄、陳碧涵、蔣乃辛等蒞訪金門分部
2012.06.19
校長宴請校友總會第3屆理監事、傑出校友余湘、王文靜,及捐款達10萬以上師友和企業
2012.06.260-7.31 應英系、華教系和師資培育中心45位同學,在華教系主任楊小定帶領下赴美國塞基諾大 學移地教學 2012.06.29
教育部核定本校101年度教育部獎勵私立大學校院校務發展計畫之獎勵及補助經費新台幣1億 2,564萬6,773元
2012.07.04
繼100學年度本校摘下國內首度招收陸生人數第一,101學年度招收大陸地區大學生再度以66 名蟬聯全國陸生錄取人數冠軍
2012.07.07-09 財金系承辦「2012年亞洲財務金融學會暨台灣財務金融學會聯合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台北 圓山大飯店舉行,副總統吳敦義蒞臨致詞。 2012.07.19
餐旅系黃子姍、品設系莊雯惠、生科系黃世昕等獲國科會「100年度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研究 創作獎」
2012.07.22
企管所簡心潔以「威權到順從內在運作機轉之探討」獲崇越科技主辦「2012崇越崇越論文大 賞」組織組最優論文獎
2012.08
資訊學院院長賈叢林「人體運動資訊量測/分析/應用之整合性研究」〈3年期計畫〉,獲私校 研發能量整合型專案計畫補助
2012.08.03
碩士研究生於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委員會辦理2012全國管理碩士論文獎9人得獎,全國第一
2012.08.20-25 電通系主任江叔盈率柯啟強、林光佑、吳俊德、楊心忠、林承儒等五人遠赴英國布利斯托, 參加國際機器人足球聯盟(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Robot-soccer Association, FIRA)」主辦 「2012年FIRA世界盃機器人足球賽:中型機器人組(RoboSot)」亞軍,中型足球機器人定位 賽第一,總成績第二。 2012.08.30
獲教育部101年度僑生輔導工作績優學校獎
2012.09.10
金門分部首度招生,24位新生分別來自大陸、台灣和金門
2012.09.18-20 李校長赴韓國參加皐雲學園35週年慶、水原大學30週年校慶、水原科學大學35週年校慶 2012.10.08
獲教育部101學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品德教育推廣與深耕學校計畫暨品德績優學校表揚
2012.10.11
和重慶大學〈985工程學校〉結盟
2012.10.12
和四川師範大學結盟
2012.10.16-18 法式滾球隊獲全國大專101學年度法式滾球賽一般女子組冠軍和男子組冠軍 2012.10.22
美國分校與密西根州立大學合作教學,獲兩國政府核准設立,李校長和行政副校長顏善邦為 美國分校(American Ming Chuan University in Michigan)舉行揭牌暨剪綵典禮。
2012.10.25
本校負責的美國台灣教育中心在美國洛杉磯舉辦「2012年鮭魚返鄉計畫第一屆台灣教育展」
2012.11.3-4
校友總會理事長葉傑生率高雄分會會長黃千瑜、桃園分會會長黃婉如、台北分會等65人訪金 門分部
2012.11.6-11 與江西財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985工程學校〉及中南大學〈985工程學校〉等校結盟
262
2012.11.10
資管系獲第17屆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自然環境資料庫服務應用組冠軍
2012.11.16
創新育成中心獲經濟部頒「最佳育成中心-青年創業獎」,中心輔導「殺價王股份有限公司」 獲101年度育成中心優質培育企業表揚獎
2012.11.16
電通系獲中華民國電腦學會2012 全國青年程式設計競賽程式設計組第二名/電通四乙林育 如、電通四甲林于又,演算法組第一名/電通二乙張一正
2012.11.22
李校長和安徽省副省長花建慧在合肥師院共植銘傳親緣樹
2012.11.23
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85工程學校〉結盟
2012.12
生科系王瓊渼、陳依婷、林佳君及鐘雨君在陳奕伸老師指導下,從破布子中發現全新種乳酸
菌「Lactococcus taiwanensis sp. nov.」,媒體大幅報導。 2012.12.25
與蘭州大學〈985工程學校〉結盟
2013 2013.01.04
兩岸暨境外學院成立,李安仁擔任院長
2013.01
表揚首屆銘傳大學傑出校友匯泰建設董事長盧明珠、商業周刊執行長余湘、聯廣公司董事長 王文靜
2013.01.09
與985工程大學南京大學結盟
2013.01.11
與上海大學結盟,本校為上海大學在台灣唯一簽約學校
2013.03.20
與日本名古屋外國語大學結盟
2013.03.22
企管系博士陳怡潔以親民黨不分區立委身分遞補立法委員
2013.03.22
浙江工業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寧波大學、寧波大學科技學院與本校結盟
2013.03.23
56週年校慶,秘書處策劃「情繫銘傳-梁丹丰畫筆走過的歲月」畫展,並出版梁丹丰教授手繪 44年銘傳校園畫冊
2013.03.23
李校長出版《Producting Glocal Students:The Gloc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培育全球在地 化學生: 全球在地化高等教育 – 以銘傳為例》英文書
2013.03
資傳系102年再獲「教育部網路通訊重點領域學程計畫」和「教育部資訊軟體人才培育推廣 計畫」補助
2013.03
品設系入選德國iF設計概念獎前100名
2013.04.22
國際學院承辦「101年度國際合作發展專題研究獎助計畫」及「101年度國際發展合作論文競 賽」研討會,國貿學程林伯格、丘美雅分獲學士組農漁業國貿學程、商業與管理第一
2013.04.24
銘傳、文化、世新、東吳、淡江、輔仁實踐北區七所私立大學交流平台,建立7私大競合, 打造華人圈的常春藤聯盟。
2013.04.24
舉辦《情繫銘傳—梁丹丰畫筆走過的歲月》新書發表會及原作展覽
2013.04.26
商設系獲第十屆育秀盃創意獎首屆微電影類首獎
2013.04.27-5.1102年全國大專運動會獲8金5銀2銅佳績,體操隊羅慧心獨得6面金牌,木球隊蔡瑞伃、羽球 隊陳詩玲奪冠。 2013.04.29
大陸海峽兩岸研究中心主任孫亞夫蒞校專題演講
2013.04.30
與大陸985工程和211工程學校學校東南大學結盟
2013.05.04-05 獲101學年度合球錦標賽冠軍 2013.05.07
資工系獲教育部「社群應用軟體人才培育計畫」補助
2013.05.09
與法務部行政執行署簽署「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暨桃園分署與銘傳大學實習計畫合作協議」
2013.05.13
與安徽財經大學結盟
2013.05.18
應日系獲2013年全國大學生日語配音賽團體獎第一及最優秀團體獎,謝佳勳同學獲優秀配音 員獎第一
2013.06.08
桃園校區畢業典禮頒贈美國密西根州立賽基諾大學校長吉博森先生〈Dr. Eric R. Gilbertson〉 名譽博士學位
2013.06.19
教育暨應用語文學院提出「台灣宗教文化之專業語文教學設計與研究」整合型計畫,獲國科 會提升私校研發能量專案計畫補助$1,578,000元
2013.06.28
本校獲教育部「大學校院創新創業扎根計畫」創新創業課程開設與發展計畫補助
2013.07.10
教育部核定銘傳大學美國分校籌設,本校成為唯一台、美兩國同時核准設立的大學
2013.7.20
與南京大學結盟
2013.08.05
師資培育中心獲教育部精進師資素質計畫補助
2013.08.05
國事所承辦外交部NGO國際人才培育活動
2013.08.23-31 電通系獲在馬來西亞舉辦FIRA世界機器人大賽4金5銀
263
附錄
2013.09.05
兩岸暨境外生院揭牌
2013.07.15-23 MSCHE副總裁費笙(Dr. Christy Faison)蒞美國分校實地訪視,李校長親赴分校受評,教育 設施、暑修課程與華語營獲得肯定。 2013.08
美國分校招生,招收華語文教學碩士班研究生四名
2013.08.07
《銘傳一週》FB上路
2013.09.11
與哈爾濱大學結盟
2013.09.13
生科系乳酸菌研究大突破,陳奕伸帶領同學在台灣的菜心及花椰菜中發現一株新種及新亞種 的乳酸菌,新種菌以福爾摩沙命名,新亞種乳酸菌以台灣命名。
2013.09.15
國民外交協會(PTPI)世界總會會長艾森豪女士蒞訪
2013.12.07
設計學院院長洪啟東、都防系客座教授陳兩全獲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協會頒贈最高榮譽「計畫 獎章」
2013.10.08-16 李校長訪姐妹校吉林動畫學院、中央財經大學,和吉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北京師範大 學、北京交通大學結盟,首度和大陸高中—大連理工附屬高中、北京語言大學附屬大連高中 策略聯盟。北京師範大學為傑出校友舉行「包德明博士生平展」。 2013.10.16
財務金融中心自2010/11獲經濟部補助3年期在地型產業加值學界科技專案計畫「財經語料辭 義探勘平台建置及其餘風險測度與證券異常報酬之應用」,並以「文詞探勘技術之文件分類 方法」取得新加坡專利
2013.10.30
本校與中華航空公司、雄獅旅行社、台灣中航信簽訂產學合作計畫
2013.11.05、06 與西安交通大學、鄭州大學結盟 2013.11.08
商設系張芳妙等4位校友創作《讀冊》以台灣古書院的意涵和建築特色,獲荷蘭OUTPUT國際 學生大獎
2013.11.13
與經濟部工業局龜山、林口、觀音、大園、平鎮、中壢、幼獅等7個服務中心簽署產學合作
2013.11.19
廖苑羚等四位校友創作的「快樂設計」獲全球知名ADOBE卓越設計大獎(ADAA)finalist獎
2013.11.19
創新育成中心獲經濟部績優育成中心婦女創業第一名
2013.12.10
華語中心與全球漢語教學總會授權合格教學單位和華國際中文學院簽約,共同推動線上華語 師資培育與線上國際認證考試
2013.12
美國分校通過MSCHE認證
2013.12.05、09 與大陸中山大學和安徽大學結盟 2013.12.13
李校長獲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頒贈名譽博士學位
2013.12.26
本校和湖北日報傳媒集團董事長簽署合作協議
2013.12.30
資傳系執行「教育部五通訊科技人才培育先導型計畫」獲「優良學程學校」殊榮
2014 2014.01.01
本校43位親善服務隊,首次在中華民國103年(2014)元旦升旗典禮領唱國歌和國旗歌
2014.1.13
表揚第二屆傑出校友上銀科技公司總經理蔡惠卿、龍寶建設公司董事長張麗莉、李奧貝納公 司執行長黃麗燕
2014.01.14
李校長2012-2013擔任財團法人中華民國私立學教職員退休撫卹離職資遣儲金管理委員會董 事長內,積極推動私校教職員退休公保給付改為年金月退制,獲立法院三讀通過。
2014.01.19-26 教務處主辦「兩岸創意營銷營」,以多元創意課程,讓浙江、寧波、福州、寧夏、寧波等 107位陸生來台體驗台灣企業行銷經營文化
264
2014.01.23
教育部公布最新國際學生統計資料,不含港、澳、陸及僑生,本校以754人,居全國之冠。
2014.02.01
資工系獲教育部「社群應用軟體人才培育計畫」核定補助
2014.02.01
資傳系連續4年獲教育部「大專校院資訊軟體人才培育推廣計畫補助」,本年度提出「創新 軟體人才培育模式推動計畫」互動多媒體領域計畫
2014.02.07
C h e e r s C雜誌《2014最佳大學指南》,本校獲企業最愛私校第六,近七成以上校友畢業後找 到工作
2014.02
本校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認證系統認證評鑑授證
2014.03.04
李校長主持第33期海青班金門烘焙科「始業典禮暨海青班教學成果展」。
2014.03.22
創校57週年,服裝設計師廖佳琳策劃金釵服裝秀,首屆畢業20年男生校友林東邦等返校祝賀
2014.04.21
李校長頒贈大陸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席會會長汪毅夫榮譽講座教授聘書
2014.04.28
旅美校友郝小蘭繼2011」捐贈3萬5千元美金位母親設立「張樹蘭校友獎學金」,再捐贈5萬 美金設立「美國分校帳樹蘭校友紀念獎學金」和「郝小蘭圓夢獎學金」
2014.05.18
企管系校友劉邦禹在奧墨爾本舉辦的2014世界盃測師大賽獲得世界冠軍
2014.06.21-28 李校長率校友總會暨全球各分會校友赴美國密西根州分校參加揭幕啟航(6/23),祝賀姊妹 校密西根州立賽基諾大學校長畢尚賢就職 2014.08.01
陳振南教授升任行政副校長、原行政副校長顏善邦轉任國際副校長
2014.08.25
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論文獲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委員會主辦2014全國管理碩士論文獎,得獎人 數全國第二,私校第一。
2014.09.03
美國分校首屆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開學
2014.10.10
親善服務隊國慶禮儀接待30有成
2014.10.03
103學年度新生註冊綠97.34%創新高,總人數破2萬人,共20583人。
2014.10.08
《 銘傳一週》舉辦900期FB迎新、焦點集字、「新媒體的挑戰與發展」座談會。
2014.10.18-19 李校長率國內13所大學赴美西洛杉磯和舊金山主持美西台灣教育展 2014.10.23
觀光系主任林青蓉獲教育部第六屆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表揚
2014.12.15
傳播學院和品設系獲教育部補助大學校院推動課程分流計畫補助200萬元
2015 2015.01.01
都防系設立國土減災規劃設計研究中心續承接第二期宜蘭縣(400萬元)、金門縣災害防救 深耕計畫(900多萬元)
2015.01.20
表揚第三屆傑出校友頑石公司創意總監程湘如、世紀奧美公關公司總顧問丁菱娟、商業周刊 副總主筆吳美慧
2015.01.21
與日本旭川大學結盟
2015.02.27
富士比雜誌公布2015年亞洲商界權勢女性50強排行榜,2014傑出校友、台灣上銀科技總經 理蔡惠卿是國內唯一上榜者
2015.03.20
58週年校慶舉辦劉銘傳治台史蹟展
2015.03.21
58週年校慶,邀請1969年五專第一屆畢業生返校
2015.03.21
與日本富山大學和泰國暹羅大學結盟
2015.03.31
社會科學院舉辦台北市長柯文哲施政百日滿意度調查結果
2015.04.17-19 李校長赴吉隆坡參加第二屆馬來西亞校友會主辦銘傳之夜 2015.04.18-19 法式滾球獲全國大專男子組冠軍 2015.04.22-25 李校長訪李應兆創辦人的母校金山中學,與暨南大學和汕頭大學結盟 2015.04.23
老爺飯店董事顏瓊姿當選校友總會第四屆理事長
2015.04.27
銘傳大學校定十項基本能力檢核辦法公告
2015.04.29
廣電系聲音專長課程,發行首張CD〈我們的小故事〉
2016.05.21-24 木球校隊蟬聯女子團體組冠軍 2015.05.23-24 電通系在教育部國際機器人型機器人競賽獲四項冠軍 2015.05.26-28 李校長和美國賽基諾大學校長畢尚賢訪韓國水原大學 2015.05.26
管理學院獲國際高等商管學院聯盟(AACSB)函知,無條件接受本校認證計畫書,是認證過 程中的一項突破。
2015.06.03
前副總統呂秀蓮應社會科學院邀請蒞校演講「柔性國力」
2015.06.01
務會議通過銘傳大學教師升等辦法修正案,因應多元升等制度,採學術研究型、應傭研究型
265
附錄
及教學研究型三種。 2015.06.11-12 畢業典禮首次頒發十力證書 2015.06
在桃園和台北為4605名畢業生舉行三場畢業典禮,首次邀請傑出校友演講—黃麗燕、蔡慧 卿、丁菱娟,史瓦濟蘭等12國大使前來觀禮。
2015.07.06
第五屆陸生來台就讀,本校以154人蟬聯陸生錄取人數最多的大學2011年開放招收陸生以 來,連五年招生人數居全國之冠。
2015.07.11
第三屆全球校友年會在紐約舉行,由美東校友會承辦,李校長專程與會。
2015.07.15
通識教育中心駱芬美和康才媛老師合開網路課程「華人歷史與文化」獲教育部數位學習認證 通過,認證期間2015.7-2020.6
2015.08.01
成立校務發展中心(IR),學術副校長王金龍兼執行秘書
2015.08.01
104學年度增設都防系碩專班、醫管系健康產業管理碩士班,傳管系更名新媒體暨傳播管理 系、廣告系更名為廣告暨策略行銷系
2015.08.11
本校獲教育部核定104-105學生學習輔導補助計畫(起飛計畫),每年補助300萬元
2015.09.18
與廈門理工學院合作「海峽商貿學院」揭牌首批招收255名,開啟4+0合作模式
2015.09.22
與合肥師範學院合作「劉銘傳學院」揭牌
2015.10.03
金門縣政府贊助傳播學院在金門分部舉辦「金勇!金詠盃流行音樂比賽」
2015.10.03
本 校負責美國台灣教育中心,李校長率11校赴休士頓舉辦2015鮭魚返鄉教育展
2015.10
本校第四度(2009、2012、2013、2015)獲教育部品德績優學校表揚,2014年則獲北一區 表揚
2015.10
師資培育中心和教育研究所每年組成教育服務志工隊,前往越南、金門、廈門、馬祖等地移 地教學
2015.10.05-23 104學年度系所外部評鑑在三校區展開29系所、5學程、高階經理班和通識教育評鑑 2015.10.10
親善服務隊連續服務國慶大會嘉賓接待活動31年
2015.10.18-21 美國MSCHE評鑑團卡發諾主席Dr. John C. Cavanaugh蒞訪 2015.10.20
創新育成中心帶領企管所提出「百寶桌」創業計畫,獲2015兩岸青年創業競賽冠軍
2015.10.24
建 築系承接桃園市龜山故事館產學合作案,總經費400萬元
2015.11.10-12 與日本千葉大學、橫濱中華學校結盟 2015.11.17
傳播學院承辦2015兩岸新聞報導獎暨論壇,本校自第三屆承辦迄今已承辦17屆
2015.11
本校承辦2015TICA運動會,尼加拉瓜等 12國大使蒞臨銘傳
2015.11.24
本校主辦第十屆海峽兩岸名校兩岸事務負責人會議
2015.11.27
本校頒贈前副總統呂秀蓮榮譽講座教授聘書
2015.12.4
數媒系獲資策會舉辦104學年度資安競賽微電影冠軍及12項獎,是年度大贏家。
2015.12.09-12 與成都大學結盟 2015.12.12-13 男子壘球隊在全國慢速壘球錦標賽獲三連霸 2015.12.28
《銘傳一週》939期紙本全面改版,從全開四版改為二開八版
2016 2016.01
表揚第四屆傑出校友洛杉磯寶爾博物館董事長劉秀枝、卓蓉服飾公司董事長廖佳琳、螺陽文 教基金會董事長何美慧
2016.02.01
經濟系和統資系,由管理學院移併社會科學院
2016.03
推動全職實習 7+1課程啟動
2016.03.08
獲教育部105教學卓越計畫補助5千萬元,自95年迄今累積獲得11年獎助金(96年獲得重要 特色領域人才計畫$2,300萬元),總獎助金額為5億8,450萬元。
2016.04.09-14 美國MSCHE評鑑團卡發諾主席Dr. John C. Cavanaugh等8位委員蒞校進行再認證實地訪評 2016.04.14
266
生物科技學系、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建築學系、資訊工程學系、資訊傳播工程學系及電子工
程學系等六系所,通過中華工程教育學會「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 2016.04.18
本校與信東生技公司簽訂產學合作
2016.04.27
27屆銘傳文藝獎首次在桃園成功二館舉行,新設主題文學「我的民歌時代」獎項
2016.04.28
本校獲教育部獎勵私立大學校務發展計畫核定補助經費1億2,157萬8,059元,創歷年新高
2016.05
本校獲科技部105年度大專生研究計畫127件,僅次於台大,是連續五年榮獲全國私校冠軍。
2016.05.06-13 十大學院15位教師赴美進行英語教師菁英培訓 2016.05.07
校長主持美國分校首屆畢業典禮,4位華語教學畢業生同時取得本校和美國密西根州立賽基 諾大學碩士學位
2016.05.08
啦啦舞校隊完成全國大專院校啦啦舞創意競賽四連霸
2016.05.11
與遼寧大學結盟
2016.05.13
李校長獲金門縣政府頒贈榮譽縣民證
2016.05.20
親善服務隊應邀擔任第14任總統和副總統就職典禮暨慶祝大會中服務嘉賓
2016.05.24
銘傳與東吳、淡江、文化、實踐、大同、北醫、輔仁、世新等九校成立優九聯盟,挑戰教育 新未來
2016.05.29
電通系在2016桃園市科技創造力機器人設計大賽、國際智慧人形機器人競賽、2016機器人世 界盃大賽獲亞軍
2016.05.30
資管系陳家華大學走訪七大部落,獲教育部優秀資訊志工獎
2016.05.31
李校長偕同韓國姊妹校水原大學校長李仁洙赴北京參加首屆「國際教育創新發展專業大會暨 國際教育創新發展聯盟」啟動儀式
2016.06.03-05 心理系舉辦「2016腳踏車慈善與環保之旅」花東行,此為該系第三屆進行單車公益行活動 2016.06.04-05 合球校隊2016獲全國大專合球錦標賽一般組和公開二級雙冠,創該球賽四連霸 2016.06.11-12 在桃園和台北為104學年度4588位畢業生舉行三場畢業典禮,邀請傑出校友何美慧、廖佳 琳、張麗莉專題演講。電子系許志雄在女兒鼓勵下,以63歲完成大學學位;心理系馬來西亞 僑生鄭楚築因車禍癱瘓,在母親林連香跨海四年陪讀下取得學士。 2016.06.11
《銘傳一週》FB首次採進行畢業典禮線上直播
2016.06.12
14國大使參加104學年度台北校區畢業典禮
2016.06.19
設計學院、傳播學院獲時報廣告金犢獎4金1銀4銅,本校連6年榮獲時報廣告金犢獎最佳學校
2016.06.24
勞動部補助國企系行銷與貿易秘書人才、企管系數位經營與電商產業、資工系網路探勘開源 應用三項就業學程共180萬元
2016.06.24
本校通過美國MSCHE再認證審核,取得該認證最長的十年期認證,再度蟬連全台灣唯一擁有 美國認證大學,同時是亞洲第一所美國認證大學地位。
2016.07
通過美國MSCHE國際再認證十年
2016.07.06-09 李校長率共同教育學院院長沈佩蒂、兩岸暨境外生院院長李安仁、國際學院院長劉國偉、設 計學院副院長李芝瑜等,赴美國關島進行學術交流,拜訪關島總督府副總督Ray Tenorio、關 島大學(UOG)校長羅伯特A.安德伍德、關島社區大學(GCC)校長Mary A.Y. Okada, Ed. D.,及駐 關島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胡琪斌等。 2016.08
國際學院時尚創意與管理學位學程招生
2016.08.11
品設系潘頁儒作品「寒友」獲國立故宮博物院「第六屆國寶衍生商品設計競賽」創意文具組 優選
2016.08.17
象徵公信力與代表性的企業社會責任獎項2016《天下雜誌》「天下企業公民獎」,2014年傑 出校友蔡惠卿擔任總經理的上銀科技連續十年獲獎、2014年傑出校友張麗莉擔任董事長的龍 寶建設公司首次獲獎
2016.08.30
本校獲教育部大專校院校園安全管理系統自主管理能力認可
2016.09.03-10.20 法律學院獲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補助,第三年承辦「2016兩岸民商法法律研究生論壇交流」 2016.09.05
本校獲教育部105年度友善校園獎,是全國唯一獲獎大學
267
附錄
2016.09.05
本校榮獲教育部國家防災日績優大專校院地震避難掩護演練優等獎
2016.09.09
與日本東北文教大學結盟
2016.09.14
與遼寧省東北大學結盟
2016.09.25
國際外交學程孫詩涵以越南語在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台北市服務站見習心得,獲教育 部青年發展署推動大專生公部門見習計畫競賽第一名
2016.09.25
加拿大銘華中文學校校長趙美然校友(1964年會統科)獲2016年僑委會頒贈海外師鐸獎
2016.09.25
國企系系友會會長、第六屆國企系碩士在職專班校友邱臣遠(98畢),現任A M I集團越南公司 及亞太區負責人獲選第七屆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青商會會長
2016.09.28
連江縣立中正國小教師程元鋒(教育研究所連江在職專班碩士)、金門縣立金寧國中教師許 瑞芬(公事所金門在職專班碩士)獲教育部2016年師鐸獎
2016.09.28
本校第十次承辦教育部師鐸獎、教育奉獻獎及資深優良教師表揚大會暨總統餐會
2016.10.2
與溫州大學結盟
2016.10.5
廣銷系校友廖思婷等創作紀錄片《Sima Tisbung Bav誰在山上放槍》獲教育部第3屆大專校院 學生原住民族文化特色數位影音競賽「MATA首獎」
2016.10.5
高雄商校輔導室主任陳玲玲(1977年三專會統科畢業)獲救國團2016年菁師獎(有民間師鐸 獎之稱)
2016.10.10
教育部長潘文忠頒獎感謝本校親善服務隊在國慶大典中提供專業服務
2016.10.11
數媒系校友徐千舜(2007年畢)設計桃園市吉祥物「ㄚ桃、園哥」,代表桃園市政府參加全台 吉祥物PK賽,以61124票勇奪網路票選第一,拿下「人氣王」
2016.10.11
商設系董妍珊、陳巧敏、楊淳婷、謝冠儒4位同學設計「裸市0.9」作品,獲A d o b e卓越設計 大獎「ADAA榮譽獎」
2016.10.11
國企所林學良「國際文化多樣性對跨國企業子公司社會績效影響之研究」獲台灣永續能源研 究基金會首屆「CSR學術論文獎」優秀論文獎
2016.10.11
與浙江師範大學結盟
2016.10.13
華僑實驗高中等校48位校長及教務、輔導主任蒞訪桃園校區
2016.10.15-26 女籃球隊獲中正盃籃球錦標賽大學女子組甲二級組冠軍,創二連霸 2016.10.17
李校長表揚科技部104年度大專學生研究創作獎都防系謝珮其、品設系周雪君、廣銷系林佑 達、新傳系吳詠霓、資工系傅清毓、安管系陳莉雯、企管系譚以婕及魏勤儷等8位同學
2016.10.19
由客家委員會指導,長榮交響樂團蒞校演出「哈克音樂會流行列車」
2016.10.19
與英國帝門大學De Montfort University結盟
2016.10.21
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第三期總考評蒞校實地訪視
2016.10.24
教育部函文本校自辦外部評鑑37個受評單位、76個班制,10個學院計有36個學系、所、學位 學程和共同教育學院通識中心,評鑑結果全數通過,有效期限自104年至109年止。
2016.10.26
與上海交通大學結盟,銘傳係該校首次與台灣結盟的私立大學
2016.10.27
與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結盟
2016.10.27
金門分部舉辦海清烘焙科教學成果展
2016.10.28
應英系王宥證、劉思涵獲2016文藻盃全國大專組英詩團體朗誦比賽冠軍
2016.10.31
與浙江省寧波的寧報集團簽署陸生實習合約
2016.11.03
與桃園敏盛醫院簽訂產學合作
2016.11.14-12.2 教育部首度開放106學年度學士班特殊選才招生,本校華教、資管、品設、生科、會計、 新傳系獲准招生
268
2016.11.25
教育部蒞校進行招生等統合視導
2016.12.06
2016年首度回歸民間主辦,由銘傳大學、台灣新傳媒文化發展協會及中華數位媒體教育培訓 協會共同主辦,愛爾麗國際醫療集團獨家贊助600萬元高額獎金,假台北誠品松菸文創園區
B2表演廳舉行頒獎典禮。 2016.12.07-09 本校榮獲中華民國大專專校院105學年度法式滾球錦標賽三項冠軍 2016.12.07
都防系國土減災規劃設計研究中心再次通過金門縣災害防救深耕計畫審查,獲得330萬元第 三年產學合作
2016.12.07
應英系舉辦第三屆全國高中生英語簡報比賽,16校20組隊伍參賽,內壢高中第一,高雄中學 第二,台中市立葳格高中第三。
2016.12.08
觀光事業學系以「御品茶梅」獲南投縣政府「2016南投觀光首都盃遊程競賽」冠軍
2016.12.09
安徽省政府致贈銘傳美國分校劉銘傳銅像舉行揭幕
2016.12.09
越南姊妹學校外貿大學(Foreign Trade University)校長裴英俊等一行8人蒞訪
2016.12.07-12 國教處處長劉國偉和陸教處長劉廣華陪同安徽省台辦主任張永、合肥師範學院書記徐成鋼和 國教處處長許俊農及省台辦處長裔淳,赴美參加銅像揭牌典禮,轉往紐約參訪銘傳美東校友 事業體,由美東校友會會長席望霓率領理監事熱情接待嘉賓。 2016.12.12
廣銷系帶偏鄉小孩組營隊及職場體驗,獲台灣L G電子舉辦「第二屆敢夢計畫—希望傳愛活 動」網路票選第一
2016.12.12
餐旅系獲中華兩岸旅遊產學發展協會主辦2016兩岸觀光被青年玩家特色主題遊程規劃競賽大 專大陸文化旅遊組第一和台灣文創主題組第二
2016.12.12-20 電通系在北京榮獲國際機器人足球聯盟舉辦2016FIRA機器人世界盃大賽二金一銀四銅 2016.12.15
本校獲教育部表揚「105年度國家防災日全國大專校院地震避難掩護演練績優學校」
2016.12.17
都防系蘇雯琪、馬家妤、莊東霖、徐宇涵、余軒誼、張瑋倪等獲中華城市管理學會「看見、 城市」城市經理人微電影創作競賽特優
2016.12.17
2014傑出校友、上銀科技公司總經理兼董事蔡惠卿獲頒2016李國鼎管理獎章
2016.12.18
應日系許育瑋榮獲2016第33屆日本航空杯日語演講比賽冠軍
2016.12.20
數媒系何昱萱、戴柔心、陳湘羚、劉明達以「大勢的幸福日常」,勇奪經濟部技術處主辦, 工研院協辦「2016搶鮮大賽」Special Topic類「Juiker揪科創意貼圖競賽」冠軍
2016.12.23
本校接受僑委會委託,承辦第34期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北區聯合畢業典禮、餐會及成果展
2016.12.30
國企系等青春最強音冠軍
2016.12.31
截至2016年與大陸結盟大學118所(985工程23所,211工程20所,省部共建7所,知名57所, 民辦11所)
2017 2017.01.01
為拓展東南亞生源,兩岸境外生院更名「新南向暨兩岸及境外生院」
2017.01.04
品設系獲台中市政府主辦2016台中盃全國創意大賽設計發明學生組金獎和銀獎
2017.01.09
包創辦人逝世8週年紀念音樂會暨表揚傑出校友--美國Ebinger Manufacturing Co.總裁盧曼菁、 台南警察局局長黃宗仁、昱泰貿易公司總經理楊慧芳。
2017.01.09
為升電裝公司董事黃淑媛捐贈一百萬元以母親的名義成立「劉美子紀念獎學金」
2017.01.22
中華足球協會首度舉辦「台灣足球貢獻獎頒獎典禮」,表揚亞洲足球與中華女足之母、本校 創辦人—包德明博士
2017.02.01
生科系教授吳慧中接健康科技學院院長,應日系教授林長河兼教育暨應用語文學院院長。
2017.02.09
本校與中國電視公司簽訂產學合作協議
2017.03.01、03 第36期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開學,台北大傳科、金門數媒科和烘焙科、金門烘焙科共303 名學員報到 2017.03.01
第三期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延長執行期間至106年12月,本校獲教育部核定補助106年延續 性計畫經費新台幣5,000萬元
2017.03.25
擴大慶祝60週年校慶,銘傳金門廣播電台、網路電視台開播,邀請牛津大學皇后學院合唱團 蒞校演唱,舉辦26場學術研討會、兩岸高等教育論壇、國際服裝秀、第四屆全球校友年會等 活動,出版《銘傳60》、《銘人風雲錄》、《北台灣一日輕旅行》等專書。
269
台北校區
台北市中山北路五段250號
桃園校區
桃園市龜山區德明路5號
基河校區
台北市基河路130號3樓
金門分部
金門縣金沙鎮德明路105號
美國分校
Gilbertson Hall, Saginaw Valley State University, 7400 Bay Road, Saginaw, Michigan 48710, U.S.A.
Taipei Campus/ 250 Zhong-Shan N. Rd., Sec. 5 Taipei, 111, Taiwan, R.O.C. Taoyuan Campus/ 5 De Ming Rd., Gui Shan District, Taoyuan City 333, Taiwan, R.O.C. Jihe Complex/ 3F, 130 Jihe Rd., Shihlin District, Taipei 111, Taiwan, R.O.C. Kinmen Location/ 105 De-Ming Rd., Jin-Sha Township, Kinmen County 890, Taiwan, R.O.C. Michigan Location/ Gilbertson Hall, Saginaw Valley State University, 7400 Bay Road, Saginaw, Michigan 48710, U.S.A.
270
271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銘傳大學六十(1957-2017) / 樊中原總編輯. -第一版. -- 臺北市 : 銘傳大學, 2017.03 面 ; 公分 ISBN 978-986-94597-1-6(精裝) 1.銘傳大學 2.歷史 525.833/109
106003777
銘傳大學六十(1957~2017) 出版 銘傳大學 發行人 李 銓 編輯委員會 召集人 李 銓 副召集人 顏善邦.王金龍.陳振南 總編輯 樊中原 執行編輯 銘傳大學秘書處 撰述委員 領航篇 沿革篇 發展篇 行政篇 課程篇 研究篇 交流篇 產學篇 活動篇 實習篇 校區篇 資源篇 教學篇
李 銓 樊中原 王金龍.鄭夙珍 樊中原 遲文麗 鄭夙珍 李安仁.劉國偉.劉廣華 胡秀華.陳振祥.黃旭男 楊瑞蓮.丁翠苓 王智立 徐哲文 何祖鳳.蘇瑞元 管理學院 黃旭男 法律學院 汪渡村 傳播學院 倪炎元 國際學院 李進生 社會科學院 劉國偉 共同教育學院 沈佩蒂
設計學院 洪啟東 資訊學院 楊健貴 觀光學院 翁振益 健康科技學院 吳慧中 教育暨應用語文學院 林長河 新南向 兩岸暨境外生院 李安仁
發行所
銘傳大學 (台北校區.桃園校區.基河校區.金門分部.美國分校) 111台北市中山北路5段250號 電話:02-28809725 傳真:02-28809724 網址:http://www.mcu.edu.tw 設計排版 銘傳大學 印刷 乙壬廣告印刷有限公司 定價 (精裝) NT$ : 1000元 版次 第一版 出版日期 2017年3月25日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註1:本表單位劃分屬功能區分並非職權管轄 註2:桃園校區另設有教資中心、進修推廣處、前程規劃處;圖書館等分支單位
製表日期:10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