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種的比喻,告訴我們什麼? 林鴻祐 撰於 14 0518 耶穌講過一個比喻,撒種的比喻。這是共觀福音都有的比喻: 馬太福音 13:1-9。背景:耶穌在海邊,向眾人說這比喻。 1.當那一天,耶穌從房子裡出來,坐在海邊。 2.有許多人到他那裡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眾人都站在岸上。 3.他用比喻對他們講許多道理,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4.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 5.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 6.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 7.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他擠住了; 8.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9.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馬可福音 4:1-9。背景:耶穌在海邊,向眾人說這比喻。 1.耶穌又在海邊教訓人。有許多人到他那裡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船在海裡, 眾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 2.耶穌就用比喻教訓他們許多道理。在教訓之間,對他們說: 3.你們聽啊!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4.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 5.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 6.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 7.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他擠住了,就不結實; 8.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發生長大,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9.又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路加福音 8:4-8。背景:眾人從各城來見耶穌,他向眾人說這比喻。 4.當許多人聚集、又有人從各城裡出來見耶穌的時候,耶穌就用比喻說: 5.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被人踐踏,天上的飛鳥又 來吃盡了。 6.有落在磐石上的,一出來就枯乾了,因為得不著滋潤。 7.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一同生長,把他擠住了。 1
8.又有落在好土裡的,生長起來,結實百倍。耶穌說了這些話,就大聲說:有耳 可聽的,就應當聽! 這三段經文都是撒種的比喻,也同樣地,三處聖經都記載耶穌對這比喻的解 釋。三個版本比對一下,我們可以明顯地發現: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之版本,幾 乎一模一樣。然而,更仔細地觀察,我們發現---馬太福音在一開頭,又給我們一 個非常重要的線索:「當那一天」。卻,馬可福音並沒有如此說明,只是把耶穌 講這段比喻當成是另一件事情之開始。為什麼說「當那一天」?又「那一天」是 「哪」一天?作者要告訴我們什麼? 我們稍稍把經文往前推,即讀第 12 章內容,將發現在 13 章記載之前,12:1 告訴我們那一天是安息日,不只如此,耶穌為門徒在安息日所做的,和猶太教領 袖發生爭論。而安息日掐麥還算事小,更大的爭執在於耶穌醫治了手枯乾的人 。 14 節,法利賽人出去,商議怎麼除滅耶穌。接著,耶穌又醫治了被鬼附的人 (12:22),卻法利賽人聽見,就說「這個人趕鬼,無非是靠著鬼王別西卜阿…」再 一次,雙方又起爭執。對於這樣的評語,耶穌也意有所指地回應,「毒蛇的種類 , 你們既是惡人,怎能說出好話來呢… (12:34)最後,幾個文士和法利賽人挑戰耶穌行神蹟(12:38),再一次雙方起爭 執。以上,在這一連串的爭執之後,13:1,「當那一天」,也就是安息日發生這 些爭執之後,耶穌對眾人講了「天國的比喻」。因為耶穌說,用比喻是「因為天 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 (12:11) 因此,13 章的「七」個天國的比喻(我們有沒有注意到,為什麼是「七」個比 喻,不是五個或六個、八個,那麼剛剛好呢?),正是耶穌回應敵人之講話。而且 耶穌已經嚴明的指陳---不要自以為是猶太教的領袖,或法利賽或文士或祭司,這 些職份都救不了人,因為「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 了」(12:50)!文士,法利賽,祭司…這些都和遵不遵守天父旨意無關。當然,耶 穌如此說,他們一定是恨死了。 「當那一天」,耶穌一連講了七個天國之比喻,回應法利賽等人之挑戰、質 疑。而第一個比喻就是撒種的比喻,而且這比喻也是耶穌講時,特別強調「所以 你們當聽這撒種的比喻
2
(13:18)。這比喻內容簡要,3-8 節有四種撒種後的結果,最後一個勸勉(9 節)。 雖然四種情況,卻結局只有兩種,無法生產及生產眾多。很明顯地,在耶穌的解 說中,我們得到信息之兩個重點:第一,天國的道理是那撒出去的「種子」 (13:19),明白天國道理的,就是落入好土,並結出許多子粒來的結果。不明白天 國道理的,就是前三種在各樣環境下,就死亡了。第二,我們必須認清楚,比喻 的主角是「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顯然地,「撒種的人」才是整個信息之核 心。這天國的道理透過撒種的人,指耶穌基督自己,而散佈出去,被會眾、法利 賽人、文士或祭司聽到了,卻這些人的反應截然各不相同。 第一種,落在路旁,被飛鳥吃了。那些聽道的人,心不在焉,有聽卻沒有道, 一下子,聽見的道就不見了。成為耶穌的門徒,我們宣揚天國的福音,卻不代表 聽見的人都明白,甚至,有的很快就忘記。連耶穌自己傳道給眾人,也是如此。 若看路加福音的版本,作者生動地形容,種子落在路旁,「被人踐踏,天上的飛 鳥又來吃盡了」,多了馬太、馬可福音記載沒有的「被人踐踏。天上的(飛鳥)」, 這樣的描述讓比喻更生動。同樣地,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部份,路加福音也加上 「因為得不著滋潤」,讓行文更生動,這也是路加福音之特色。 第二種,落在土淺石頭地的,發芽最快,日頭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死了。 耶穌對這話之解釋是,人聽了道,歡喜道理,卻因心裏沒有根,一但遇見患難或 逼迫,就「跌倒了」(13:21)。這「跌倒」,後來就成為教會的用語,被用來形容 一個人信主後,卻因為種種困難、患難或迫害,就放棄信仰了。我們就稱之為跌 倒---意味著本來已經站穩固,但是,如今跌倒了。路加福音直接解釋為,「即至 遇見試煉就退後了」(8:13)。顯然地,路加福音作者把患難、逼迫,直接描述為 「試煉」,初代教會面臨的考驗。一個人信主之後,歡喜天國福音的道理,然而 , 不代表他從此一路順遂、沒有任何考驗。不,一點也不。即使成為基督徒,享受 天國的福音時,也必須面對生命各樣的考驗,尤其來自世俗社會的考驗。這是生 命的「試煉」。這試煉是來自外在的考驗:人們嘲笑基督徒的信仰,被未信的家 人所逼迫,因信仰而受挑戰的環境等等。 第三種,落在荊棘裏的,荊棘一長出來,就把這種子擠住了。馬可福音 4:7 特別描述說,因為被擠住了,「就不結實」。照耶穌的解釋,荊棘來擠住,乃人 聽了天國之道,卻因為自己對於「世上的思慮和錢財的迷惑」,心被這些事所擠 住,道就被擠住,不能結實。路加福音 8:14 之解釋中,除了世上的思慮錢財,還 加上「宴樂」,這些都是迷人之事,也是迷惑人之事。 3
第四種,至於種子落在好土裏,就結實了。請注意,這比喻提醒,天國道理 在人心裏的變化,乃如同種子落在好土,必須發芽、長大、結穗至成粒實,直到 收割的時候到,才結出許多子粒來。至於結子粒的形容,馬可福音說,「結實有 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馬太福音卻相反地說,「一百倍的,有 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路加福音則直接說,「生長起來,結實百倍」。照講 故事的習慣,馬可福音之描述比較原始,因為講故事者會讓聽眾有越來越大的期 待,越來越大的驚奇結局。因為,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由少 而多的講法,讓聽眾歡喜驚奇---居然三十倍還有成長到一百倍的呀。不過,學者 去研究到底一粒麥子落好土,能結出幾倍來、可不可能百倍…等等,這些問題大 概也太鑽營細節了,和比喻的信息沒有相關。關於解釋,馬太福音說,「人聽道 明白了」,馬可福音說,「人聽道,又領受」。路加福音則說,「人聽了道,持 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裡,並且忍耐著結實」。三者一比較,顯然地,路加福音更仔 細地說明這道在人心裏的變化,它強調人心必須是誠實善良的,同時,還必須忍 耐到結實。很可能,路加福音之時代已經是初代教會受迫害的時候,期勉信徒必 須「忍耐」直到結實。 整合以上,種子落在好土的部份告訴我們,第一,聽道是首先的(信心是從聽 道來的)。第二,聽道之後,要瞭解明白道理,即明白(馬太福音)、領受(馬可福 音)、持守(路加福音)。第三,以上都完備後,就必須忍耐,直到結實。試問,您 是哪一種類型的信徒呢?謝謝馨惠姐、淑華姐、美英姐、貴美姐、怡玫姐、文彰 夫婦、純敏姐的回答,我個別回覆您們之答案。請向淑理領小禮物。 本周題目:我們常常說,或聽牧師說,耶穌出來傳道「三」年。談談這個特 殊的教會講法,耶穌傳道三年,是從哪一段聖經裏得到的結果呢?這個問題更靈 活而必須用點時間想想,從四福音書找答案。提示,四福音書裏,沒有任何一處 直接明顯地說耶穌傳道「三年」。可是,又為什麼好像大家都這麼說呢?同樣地 , 請在 5/21 晚上 24:00 前 mail 給我,hylin4@gmail.com 願主賜福每一位努力讀聖經 的天路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