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5「不要怕,只要信」-林牧師講章(電子書版)

Page 1

主日講壇 路加福音12:22-31

不要怕,只要信 林鴻祐牧師講於14 0525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文明自豪 現代人說,這是 22K 的世代,即,縱使大學畢業,孩子們找到的第一 份工作也是低薪的工作,不只低,甚至低到無法養活自己的低薪。的確, 經濟條件不穩定,影響我們的心理,影響我們對社會的信任,影響我們對 周圍人們的好感,影響我們對生存的積極參與動力。因此,我們希望選出 來的總統有作為,希望政府改善環境和提升社會、生活品質,塑造友善的 社會環境,使我們安穩地工作並生活。只是事情往往不照我們想的,反 而,越走越困難,越來越不像樣。總統沒有作為,政府無法施展,人們辛 苦度日,生活沒有想像的優質,反而,越走越下坡,越來越困難。我們很 擔心自己沒有出路,我們也為下一代擔心,他們的未來更沒有出路。看不 見前景,不知道現在應當如何。 可是,現代科技進步的世代裏,我們接受高等教育,受科學薰陶、理 性觀點的訓練,我們認為靠自己的手能夠打造美好的社會,靠自己的努 力,這世界的一切都能夠被改變,只要我們努力,只要我們勇敢地邁向 前。我們有最好的科技幫忙,我們有最完善的行銷策略,我們也有最縝密 的計畫與行動,我們把一切的可能都設想了,連災害的控管也納入考量, 沒有任何意外發生叫人吃驚,因為窮盡想像的意外都在計畫裏被納入意料 之中的設想與安排。這是最精準的現代人做事的現代態度---事先完整縝密 規畫,事中全力以赴,甚至不擇手段,事後檢討流程疏失,建立下一次的 強化計畫與預備。 無所適從 所以,現代人眼見為憑,只靠自己的手完成,這一切才是真的;不 然,所有的一切都是虛假。現代人緊緊握住手中的財產,才覺得生命踏實 而真切。現代人認為一切都有理,講理就好,講理就能完整全部的計畫。 這是今日世代的主流思維,也是我們判斷世事的標準。因此,立法成為社 會推動最重要的核心,立下大家都遵行的法律,立下理性辯論之後、最適 合大家也最滿足大眾的法律,讓社會維持穩定運作。我們也努力更新教育 體系,希望透過人性化的教育方式,讓下一代有更好的知識水準、生活品 味和品德。另一方面,我們也期待下一代在國際上有更強的競爭力。這些 1


都是我們思考並努力的方向。 一切都在我們理性的努力下建造,卻我們發現----今日,居然連搭大眾 運輸工具也成為一件非常可怕的冒險,隨時都可能喪失生命!捷運,全世 界極少數的國家才能擁有高度發展之交通工具;也極少數國家能讓百姓安 心出門,快捷抵達目的地,又經濟實惠。我們也驕傲地宣稱,普及的大學 教育,人人都有學校念,甚至,到處博士碩士。然而,這些努力的成果, 卻一點也不能保障我們出門的安全!最叫我們自豪的大學生,成為冷酷殺 人不手軟的魔鬼。我們一切的努力,培養出來竟然是這樣的結局!那麼, 我們要倚靠什麼呢?我們努力為將來打算,也透過各樣的計算、控制、預 算,期待未來都能照所期待的一步步完成。我們也都這麼認定,目標導 向,才能催促我們向目標前進,直到完成為止。可是,這些超乎我們能掌 握的,比意外還意外,比想像得到的更困難瞭解 …就這麼闖入我們的社 會,在生活裏塑造最深的恐懼…及人與人之完全不信任。 不願恐懼 東京地鐵的毒氣殺人事件,波士頓馬拉松比賽爆炸案,乃至於九一 一,還有日本的三一一福島核災…這些打擊人的事件。我們發現,受害的 人們不願意被這些恐懼威脅,不要因為害怕而不敢過正常出門的生活,不 要因為恐懼碰上恐怖份子而躲在家裏自怨自艾。不,我們不願恐懼而退 縮,反而,在恐懼威脅下,坦然地向前,我們有信心。「我們永遠只能從 過去的每一個經歷反省,思考串出其中的相關連;可是,我們永遠無法預 測將來會遇到什麼,又接連會發生什麼事。然而,從過去的相關連之一件 事情連著另一件,構成了今日的「我」;那麼,我們也相信,明天的遭遇 一件又一件,也將接連地延續成為未來的「我」。而「我」之所以如此篤 定,因為我們有信心。」這段話不是我講的,乃是出於賈伯斯對哈佛大學 畢業生所講的一段話。 的確,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將如何。迷信的人算命、問半仙、求籤 詩,以為能從這些模擬、曖昧的字裏行間,找到開啟未來的鑰匙。於是, 迷信的人永遠大有人在,即使已經高度科技社會裏,依然如此。我們永遠 不知道明天如何。趨勢大師告訴我們,未來會這樣,未來會那樣…然而, 我們卻期待的是我明天真真實實之遭遇及結果。誰管它趨勢如何!假如明 天我們就不在了,這些神準預測的趨勢又如何,誰在乎呢!可是,我深深 清楚:我不願意被恐懼束縛,我要坦然過每一天的生活,我要歡喜迎向未 來。 在乎那當在乎的 2


耶穌對門徒講了一段非常特殊的話:「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 憂慮吃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因為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 (路加福音 12:21-22)這段經文和馬太福音之安排不太一樣,雖然內容一樣。 我們往前看,12:13,記載了這段經文之起因:「眾人中有一個人對耶穌 說:夫子!請你吩咐我的兄長和我分開家業。」天底下的事情,沒有比分 家業、分遺產、分財產來得重要!因為這關係了「我」得到多少,「我」 能擁有多少,「我」未來能享受多少。因此,人世間最大的幸福,就是分 得家產;最大的災難,也是分得家產。因為擁有,平白多出許多的家產, 這是幸福。可是,為了分家產,兄弟姐妹鬩牆相告,彼此翻臉不認,形同 陌路。那麼,家產多、遺產多是祝福嗎?不見得。 我們需要財產,讓我們在世上生活,享受,甚至,過一點點奢侈的滿 足。若能夠靠著分家產,而不必自己努力賺取,豈不更好呢!分家產,從 耶穌的時代,直到今日廿一世紀,依然是留給家族最大的災難與詛咒,雖 然我們人人渴望更多的家產。然而,分家產永遠沒有公平的,也永遠沒有 皆大歡喜、滿意的。拿到的人,都覺得別人拿的比我大份。公義論的作者 羅斯認為,最公平的分配就是,將財產分等份的人,讓不能分配的他人先 選取,擁有分配權力的人最後取。可是,家產卻是人人取,誰有不讓誰來 分配,誰能成為這分配者呢!誰是最公平的仲裁者? 生命之主 有人找耶穌分財產給兄弟兩人,卻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要謹慎自 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 (路加福音 12:15)!而關於這「免去一切的貪心,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耶穌用 兩個比喻說明,一是無知的財主之比喻;另一就是今日所讀的經文,不要 為生命憂慮吃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倒不在於吃喝不重要,而是若要 憂慮的話,我們應當先憂慮生命如何。人的生命時間有限,應當用在什麼 樣的事上?耶穌說,「因為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換言之,關 心吃喝的投入程度,是否用超過的程度關心生命之需要呢!關心穿什麼之 熱忱程度,有沒有用超過的程度關心身體之需要呢? 我們關心孩子要吃什麼要喝什麼,我們關不關心孩子的內心在想什 麼?我們關心穿什麼,材質、樣式、花色、品牌…無所不講究,然而,我 們關不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在台灣,我們已經創造了空前的豐富世代, 尤其在台北市,便利的生活環境,選擇多更多的享受,甚至,紙醉金迷。 然而,人與人之關係越來越冷淡,甚至,無由緣故地殺人。到底文明的成 就是為了什麼?我們提升十二年的國民義務教育,卻品德如何、生命價值 3


如何、對生命態度如何…卻一點也管不著!大學每年教出無數的高等教育 學子,卻視旁人如草芥?人為什麼活,又人為什麼死,難道這些都沒有意 義,連別人的生命也沒有意義嗎?假如這些都沒有意義的話,吃喝什麼、 穿戴什麼其實也都不需要了。 不要怕 只要信 「你們只要先求祂的國,這些東西就必加給你們了」。信耶穌,不是 為了有求必應。信耶穌,為了追求上帝國。上帝國在乎人的生命滿足,在 乎人與人之彼此關係,在乎人敬畏上帝。上帝國在於信心、盼望和仁愛, 顯明在我們的生命裏。一個人有信心、盼望與愛心,對這世界之視野就不 同,充滿歡歡喜喜的喜悅,面對人生各樣的挑戰。我們必然需要吃喝,可 是,我們卻不像動物整天只為覓食而活動。我們努力工作賺錢,我們希望 過更好的生活,卻我們在乎的是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能否透過這些努力彰顯 出來。 國與國之間,只有戰爭、掠奪?人與人之間,只有競爭、優勝劣敗? 生活,只有汲汲營營賺取更多的財富?生命,只是毫無理由的賺錢再賺 錢?那麼,耶穌提醒我們,上帝國應該成為我們的期待,我們必須思索生 命的根本價值。擁有財富萬貫,卻家人四分五裂、怒眼相向?擁有最進步 的城市便捷交通系統,卻人人自危、彼此懷疑、誰也不相信?擁有最豐富 的吃喝享受,卻我們不知道這吃喝之後人生將如何,那麼,努力再努力的 這些成就,為了什麼呢?主耶穌說,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都將賜給 你們!# 問題討論(請每一位都擇一、二項分享) 1. 談談我為什麼或如何來參加野外禮拜?被邀來的?主動報名的?被勉 強 來的?反正沒事就來的?盼望我今日從頭到尾,都有歡歡喜喜的心情。 2. 分享我的「三長兩短」,即,三項長處、兩項短處。又說說看,這些長 處或短處,對我有什麼意想不到的結果或發展?分享我的快樂經驗。 3. 先求上帝的國與義。或許,我還不瞭解這是什 麼 ,但是,談談我的心 情,當一個社會連出門搭車,都要冒生死之危險時,那 麼,我們的建設 與努力,有什麼意義呢? 4. 基督徒認為,生命裏必需有信心、盼望和仁愛。除了這三項,再多的 豐 富也缺了根本的意義。談談我的看法。

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