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壇 羅馬書 3:25-31
主恩寬容 我心得義 林鴻祐牧師 講於 14 1109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福音宣揚 羅馬書討論了基督教信仰最根本的核心問題,什麼是福音。單單就「福音」 而言,希臘文原意就是「好消息」,和合本聖經譯為福音。英文翻譯為 Gospel, 乃是從兩個英文字結合的, good spell(story, message)合成 gospel。德文翻譯為 Evangelium,就是直接引用希臘字的 euangelion(希臘字母,U 和 V 是同一個字母, 沒有 W)。希臘字就是由兩個字組成的,eu 和 angelion,前者是「好」之意思,後 者是「信息」,尤其後者 angelion,信息之相關字就是 angel 使者,傳遞信息的使 者,或者,我們今日翻譯為天使。顯然地,「好消息」沒有腳不會自己走,卻必 須有傳遞好消息的人們。「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如經上所記:報福音、 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 (羅馬書 10:15)好消息,需要報福音傳喜信的使者,若沒有人傳,好消息無法 被知道。那麼,好消息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喜歡什麼樣的好消息呢? 人人都喜歡好消息,這個世代,我們想要什麼樣的好消息?的確,我們都需 要好消息,在一個變動的世代裏,在一個消息混亂的社會裏,我們需要指點的方 向,我們需要比別人早一步知道好消息。例如,比人們早些知道上市公司的變化 , 比市場早些知道油價、匯率的變化,比對手早些知道原物料的漲跌價… .。甚至, 我們也幻想只有我知道那一張彩券會中獎,事前只有我知道比賽的結果、放榜的 結果…等等。這些,其實就是這些人世間的資訊數據,卻成為現代人眼中的好消 息。然而,這些日子來,整個台灣講的都是壞消息,今天這些家的食品不能吃, 明天那些家的有問題。今天報的是染色油,再來報的是餿水混油…。講來說去, 都是壞消息,在台灣沒有安全的食品,因為我們不知道哪一項是安全無虞的…。 有沒有好消息呢?當然有,希望我們成為報好消息的使者,在朋友、親人當中, 成為好消息的宣揚者!可是,人們要什麼樣的好消息呢?我們宣揚又是什麼樣的 好消息呢? 顯明為義 保羅說,「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 (羅馬書 3:23)所以, 上帝的義,因為相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這是福音。裏頭講到「罪」 、 1
「世人都犯了罪」、「上帝」、「上帝的義」、「榮耀」等等,這些似乎不是現 代的台灣人所關心的事情,自然地,不被當成好消息。人們希望不勞而獲,希望 好運天上來,希望家財萬貫、希望被財富選上….太多希望太多想要。然而,這些 是不是好消息呢?真是好消息嗎?老實說,我們所渴望這個人世間的「物」,是 好消息,也常常是惡夢的開始。難道財富不好嗎?不,財富很好,非常好。既然 我們活在人間,就脫離不了財富。我們也脫離不了吃吃喝喝。也吃也喝是我們在 這世界的必需,而這些都是世人所要的,我們必須努力才能得吃喝享用滿足。只 是,人世間的滿足之外呢,我們一切統統都滿足了嗎?保羅所說的,罪,乃人遠 離生命的滿足,那從出生以來的生命滿足。西方心理學說,人需要自我實現。然 而,生命的滿足不單單自我實現,乃在於連結於生命的創造者,上帝。可是,什 麼是連結於上帝呢?這說法聽起來,很抽象,也不太具體。財富,我們眼睜睜看 得到,即使看不見的權力、地位、面子,我們也深深感受得到。可是,看不見的 上帝,在哪裏?又什麼是連結於上帝呢?看不見的事情,何來的重要? 所以,這個神學的講法,常常被很直接簡單化,例如,信耶穌就心想事成, 求什麼就有什麼…。這樣的說明,也不是不對,但是太簡化。因為,在這世上, 有沒有擁有,只不過是人生的一部份---擁有錢多錢少,擁有大房子小房子,甚至 沒有房子…擁有地位或沒有地位…都只是人生的一部份。畢竟,擁有也有它的時 間階段,如傳道書所說的,各樣的事情,在這人世間之下,都有它的時段性、階 段性,並沒有辦法一直傳續到永遠。我們都擁有許多事物,我們也渴望更多還沒 擁有的事物---永無止境。失眠的時候,不需要擁有名貴床鋪;生病的時候,不需 要日夜努力賺錢;人生在世,也許不需要擁有太多的地位、權力,可能一位真心 的好友更可貴。然而,真心的好友,會不會有一天也反目成仇呢…這世間的一切 , 隨著我們的年紀衰邁,都將漸漸過去。活著,終究必須面對死亡。那麼,今日汲 汲營營、追求不斷的想要擁有,再來呢! 福音告訴我們的滿足,不是這人世間的需要、擁有,這些都有時間性階段性, 這些也都會過去,人在時間之前,沒有永恆。可是,沒有永恆之前,人卻追求永 恆。同樣,人如何能滿足,不在於一餐必須花費多少,即便一顆饅頭也滿心歡喜 。 保羅說,「上帝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因為信耶 穌基督,上帝的恩典臨到,因為耶穌基督的救贖,就白白的稱義。」這是最清楚 福音的內容,雖然使用的詞彙離我們很遠。「義」,正直、正義,字根意思是 「給( )…方向」、「建造」。若用創造故事來說,就是在一片混沌黑暗中,上帝說, 就有了方向,例如,光與暗就分開,水與陸就分開。若用人性來瞭解,「義」就
是人之德性,人應當具有的性質,如同光與暗分開一樣,人也必須從混沌不分之 中,分別出來。另一個聖經的用詞描述,「分別」為聖。簡言之,人在花花世界 裏,找到正直的道路,有正義的道可依循。 挽回我們 關於大自然,日月陰陽,自古以來,人們瞭解有區別。然而,人內心是否也 有光明與黑暗之區別呢?那麼,又是「誰」來決定光明與黑暗之區別?人世間的 糾紛不斷,因為人人各自要決定是非黑白。於是,人世間需要法庭、法官,甚至 需要立法者,為人世間立下「公正」的法,並由「公正」的人施行判決。問題是 , 需要被審判的人,哪來的公正行審判呢?古老的哲人莊子已經看透這人世間的不 可信任,他說,「竊鉤者誅,竊國者侯」。鉤,乃莊子時代男子身上的衣飾,若 偷了這衣飾者要被判死刑。可是,若偷了整個國家的人,卻被稱為國王、皇帝, 一點罪也沒有,反而,還變成審判別人的人。那麼,人世間的公道正義在哪裏? 沒有,一點也沒有。可是,我們內心又渴望正直公義,不願意被屈辱抹黑對待。 然而,我們也清楚人性軟弱、黯黑之一面,畢竟人世間的冤枉太多,不明之冤、 欺壓、詐騙、惡意…更多。然而,沒有光明之路嗎?難道竊國者侯是正當的?若 人世間只有成王敗寇的叢林法則,那麼,我們不必在乎任何的光明正義了。 「 上帝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上帝的義 因為他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3:25)上帝是全然正義與光明,那麼, 沒有人能在祂面前站立得住,因為世人都犯了罪。然而,上帝寬容我們,在耶穌 基督的血,因著我們的信,顯明上帝的義。我們相信有正義,我們相信有上帝, 我們相信有光明,而且,這正義光明的上帝會改變我們,在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流 血,顯明上帝赦免人的罪。所以,當我們信上帝,我們倚靠耶穌基督的挽回,我 們要改變!在耶穌基督,我們直接向上帝禱告,我們要改變!我們對於人生的想 要、擁有,觀念要改變;我們對於人世間的人情世故,做法、價值要改變;我們 對於生命活著之態度,意義要改變!為此,生命的態度、價值、意義改變,不再 照著自己想要的,而是追尋上帝的正義。人世間依舊是人世間,紛紛擾擾依然到 處都是,然而,我們信就必確立在上帝的正義。 堅持義路 人必須常常回到自己,思想自己的言行。古有名訓,吾日三省吾身。不過, 常常我們省察的是別人,無法「反」省,因為看不見、不想看、不願看自己的黑 暗。在聖靈的感動下,「我」會明白我的有限,我的過錯,我必須悔改,我要回 到正義的路。縱然人世間的糾葛紛擾,卻「我」渴望走正義的路。雖然過錯、迷 3
路常常發生,卻「我」知道我必須回家,回到上帝的家。這是生命的安息與滿足 , 不是世上任何事情能替代的。這是存在最根本的最後意義與價值,全然在乎上帝 , 不在人間。然而,「我」依然在人間走過,步步留下恩典的足跡,以及堅持義路 的人生選擇! 所以,當我信耶穌基督,我就捨下自己,我願意上帝來改變我。不是因為我 遵守律法,或能力如何,卻單單在於我體認到生命的滿足。基督教信仰不是反物 質、反財富,反而,十七、八世紀歐洲的資本家大多數是基督徒,甚至,大部份 都是長老教會信徒,因為他們知道要兢兢業業努力工作,深深體會這世上的工作 是上帝給的使命,必須用盡一切心力來完成。成就是為了彰顯上帝的榮耀,不是 為了個人的享受。因為價值、意義更在乎於生命的滿足。今日依然,我們要為自 己生命找到圓滿的價值與意義,我們希望改變,我們信耶穌基督,在上帝恩典, 堅持義路。這是基督徒的堅持與信仰。為此,我們生命的態度會改變,我們會尋 求上帝,我們禱告上帝,我們會問問上帝:我應當如何。許多過去覺得理所當然 的事情,今日,我們必須想一想,真的要如此行嗎!我們會被聖靈改變,當我們 心存謙卑尋求上帝。我們會看見上帝的榮耀,當我們把自己交託上帝。我們漸漸 明白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往往不在我們想要擁有的,反而,更多時候是在我們放 下時,更清楚顯明上帝的榮耀。# 問題討論 1. 寬容別人,對我們而言,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一項嚴格的考驗。因為 對方得罪我,對方辜負我,用仇恨報答我付出的一切。談談我的寬容經驗,曾 經如何寬容,甚至免了對方的債。 2. 我們要寬容別人,尤其那些惡對待我們的人,很困難。那 麼,我們如何得到上 帝的寬容呢?常常我們比較自己比他人好,可是,誠實面對上帝,我如何能得 到上帝的赦免呢?談談我的想法。 3. 在耶穌基督裏,我求上帝赦免,也同時,求聖靈改變我。讓我敏感到我必須改 變的部份,我就認真面對它。談談我信主和還未信主之前的情況,兩者之間的 改變、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