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3「滿心感恩 上帝應許必成」-林牧師講章(電子書版)

Page 1

主日講壇 羅馬書 4:17-25

滿心感恩 上帝應許必成 林鴻祐牧師 講於 14 1123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生命之喜 生命是一件奇妙的事,人來到這世上,出生時,嬰孩要到什麼時候才有「意 識」?嬰孩要到什麼時候才有「自我意識」?這是人類窮究各式各樣的研究、實 驗想瞭解的生命之謎。「意識」,只是生理之「自然」反應嗎?餓了會哭,飽了 會笑,累了會鬧會睡,歡喜時會愉悅…等等。我們認為,這些是動物本能的反應 , 或者,生理本能的反應。然而,又進一步問,為什麼有「本能」?「本能」是什 麼又如何發生的呢?科學家認為,本能是生物體趨向某一個特定行為之內在傾向 , 這傾向與行動不是靠學習而得的,也不是繼承而來的。簡言之,之所以有這特定 行為,乃「天生自然」的,不必學也不必教,例如,餓了就會哭鬧,而不是安靜 、 笑臉、愉悅。更複雜的「本能」,如鮭魚逆游返巢,是為了孕育下一代,甚至, 自己死亡的身軀,成為下一代的食物。這就不只單單哭鬧嘻笑而已,乃牽涉鮭魚 代代繁衍的重要生命「機制」。我們說,這些情形「天生自然」。果真如此?沒 有道理可說,這些行為「天生自然」、「自然而然」,自己就發生,沒有理由。 這是人類腦袋運作裏無法得到理由之行為,如同,我們也無法理解天上的星 星何其多,各照軌道運行,四季輪替,地球和太陽、月亮的距離剛剛好,既不遠 些也 近些,因為近了些,地球會被太陽光燒焦,不適合人類居住;若稍稍遠了些, 地球會因為太陽光照射不夠而冷凍,也不適合人類居住。就這麼,剛剛好,不遠 也不近,人類蘊孕在地球,享受四季變化。同時,千百億萬個星球,只偶有隕石 掉落,而且,大多數的隕石在大氣層就已經磨擦燃燒殆盡,不會落在地面上。同 時,若掉落的,也大多數都落在海裏,落在空曠地區裏,對人類居住的威脅,微 乎其微。這些,都是「理所當然」?都是「天生自然」?這是生命最大的驚喜, 也是超乎想像的驚奇。只不過,平常我們根本視而不見,覺得一切都很「自然」 無奇,不需要想像,更不需要思考,本來如此。 無可指望 保羅提到亞伯拉罕,在乎他向上帝的信心。這裏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信 上帝。「上帝」是叫死人復活、使無變成有的上帝。「信」是無可指望的時候, 因信仍有指望。這兩者成為這段經文最重要的信息!第一,17 節,「亞伯拉罕所 1


信的,是那叫死人復活、使無變為有的上帝,他在主面前作我們世人的父。」第 二,18 節,「他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就得以作多國的父」。保羅 闡述,上帝乃「叫死人復活,使無變為有」的上帝。原文直譯,使死人有活氣, 呼叫使不存在的東西成為存在。雖然這是直譯,但是,漢語上仍然沒辦法把原文 的意思說清楚。原文的意思是,死了的人(或物,原文並沒有特定)有了活氣,說 (呼叫,更具象的是,說、命令),就使不存在的事或物成為存在。弦外之音,作 者要告訴我們,這是創造的上帝,我們想想創世記的記載這麼說,上帝說要有光 , 就有光---上帝是用「話」、「道」行創造的。上帝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裏,他(亞 當)就成了有靈的活人---使沒有生氣的,成為有活氣了。當然,叫死人復活,也使 我們想起耶穌第三日復活。不過,更重要的是,上帝乃創造萬有的上帝! 第二的部份,保羅說亞伯拉罕「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就得以 作 多 國 的 父 」 。 這 段 經 文 之 原 文 不 好 翻 譯 , 英 文 直 譯 是 , who against( 或 譯 beyond) hope believed in hope.和合本譯為: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這 造成翻譯上的思路邏輯衝突:既然沒有希望了,怎麼又在希望裏相信呢!既然沒 有指望,又在指望裏相信(上帝)。或許,我們對這段經文加上一些些解釋:因為 亞伯拉罕在一切的希望都落空了,一切可以用得上人的方法全使上卻沒辦法時, 依然相信上帝而存有希望。換言之,照保羅的理解,盼望不是一個人用內心的力 量或假裝(所盼望的事情)已經有了的虔誠來對抗外在世界的需要或問題,盼望乃 是堅定不移地信靠上帝,抓住上帝的應許。這就是經文所說的,因信仍有指望。 信有盼望 盼望,乃奇妙的事。一個人有沒有盼望,影響他的心情和作為。懷著盼望的 人們,即便處於困難黑暗之境,也依然看見遠處的順境曙光。說「看見」,其實 在真實的環境下,人們並沒有真正用肉眼看見,也無法用肉眼看見什麼;而是因 為心存盼望,內心的眼睛「看見」即將來到的變化。我們養育照顧孩子,不單單 因為他們需要被照顧,而是我們看見他們的成長,甚至,看見他們的將來。照著 我們的經驗和期許、盼望,我們知道他們長大,會成為我們盼望的樣子!同樣地 , 我們努力工作,再苦也忍下來,因為看見將來的成就、好日子、舒緩生命的困境 。 之所以能夠如此,因為我們「看見」。信仰上,我們常常說「異象」,卻實際上 , 這不是用肉眼看見的,因為肉眼不會也不能看見未來的事,除非,這是出於盼望 的驅使,叫我們用心「看見」。感恩節,就是「看見」之節日。為什麼?因為在 北美移民困頓的環境下,安然度過一年,為收成而感謝上帝---在缺乏時,看見收 成即將來到、在豐收時,看見上帝之帶領。 保羅認為亞伯拉罕之所以成為多國之父、信心之父,因為他在一般人們判斷


之下已經完全沒有希望了,毫無任何自信之可能與環境下,他相信上帝的應許, 依然存著希望。這就是沒有指望下,因信仍有指望之意思。於是,我們遇到信仰 的逆理(不符合邏輯、想像規則之道理):既然已經沒有希望,又何來的希望呢? 既已經看破事情之不行,又何來的可能?照人的思路、邏輯,事情不能自相矛盾 的,既黑又白,既美又醜,這是人類思想無法並存的。亞伯拉罕正在如此困境裏 , 年紀已經老邁,任何人所能想像的可能都沒有,毫無指望;可是,在這沒有希望 的情況下,亞伯拉罕相信上帝,因著相信上帝,生出信靠上帝之希望。換言之, 這希望不是我想像事情之可能,也不是我覺得還有機會、還有成功成就之可能, 這希望是我已經絕望,任何可能的機會都沒有,我唯有信靠上帝,這是最後僅存 的希望,照上帝的意思而希望。 仰望應許 「並且仰望上帝的應許,總沒有因不信心裡起疑惑,反倒因信心裡得堅固, 將榮耀歸給上帝」(4:20)原文直譯,(亞伯拉罕)從沒有動搖於上帝的應許,即使通 過了不相信,也是如此。「動搖」,diekrithe,希臘字的本來意思是,通過(思考 後的)判斷、審判。換言之,這是非常人本主義的字眼與意義,也真切地描述人們 思想的『不確定』性。當我們仔細地用腦袋思考一切的前因後果、可能變化,之 後,我們對事情下判斷。事實上,這事情往往在我們的判斷下,我們的態度是動 搖的、會猶豫的。反而,那些直接就去做的,毫不經思索的,也沒有對不對、好 不好、有沒有用的思考,一點都沒有,直接就去做,甚至,反射動作,那麼,這 樣的行為反而是最堅定的,「不動搖」的。打從出生起,我們都沒有任何人思考 要不要呼吸,呼吸有沒有重要性。不,不必思索,也根本來不及思索,「本能」 地我們呼吸。同樣,我們「本能」地要吃要喝,「本能」地要抓住最安全、具保 護的地方。凡是「本能」之行為,我們想都不想,一點也沒有進入我們的腦袋思 考裏,因為這些事情太真了,毫「不動搖」。 那麼,相信上帝,就應該是如此毫「不動搖」,我們即使腦袋懷疑、動搖… 卻依然相信,像喝水進食、呼吸喘氣,那樣地自然,理所當然,根本不必考慮或 計算。這也是耶穌所說的,「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上帝 國的,正是這樣的人。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上帝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 不能進去。」(馬可福音 10:14-15,或參考路加福音 18:17)這裏所說的,要像小孩子 的樣式,才得以承受上帝國。而馬太福音則說得更明白,「我實在告訴你們,你 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18:3)耶穌 只要我們像小孩子,甚至,要「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著重點不在於 小孩子的天真,也不只是小孩子的無邪、自然,而是,小孩子的世界裏,所有的 3


事情都是理所當然,所有的事情照著「本能」走,一切天生自然。人不必多想, 也不必多慮,就是相信上帝,倚靠上帝,抓住上帝的應許。如此而已。不是我們 的能力、智慧、體能如何,單單在於信靠上帝。亞伯拉罕如此,你我也如此。 感恩滿滿 人為什麼不感恩呢?因為思緒太多,考慮太多,計算太多。許多美好事物, 往往時過境遷,就都被當成沒什麼,甚至沒價值。今日的世代,我們常常為 「物」感謝上帝,或者,為「物」埋怨上帝。實際上,這些只是感恩的一小部份 , 甚至,感恩的最不重要部份!因為,能叫我們歡喜呼吸著,叫我們有好胃口又吃 又喝,叫我們夜夜安眠,叫我們天天能和所愛的家人在一起…叫我們天天為工作 而渾身是勁的上帝,更是我們必須感恩的呢!因為一切的恩典,都從人活著開始 , 從你我的生命開始。這是感恩節的日子,我們像亞伯拉罕一樣,即使沒有希望時 , 我們「本能」地信靠上帝,抓住祂的應許,不管將來如何,就是交託給上帝,相 信祂必定帶領。雖然照我們的思考、計算、考慮,事情根本不可能成就,卻我們 交託上帝,依舊相信祂,還充滿盼望!# 問題討論 1. 接下來的禮拜四,乃美國之感恩節。我們也一起慶祝這個節日,倒不是因 為這 是美國人之節日,而是我們也一起感謝上帝,帶領我們經過一整年。談談我今 年裏,最值得感恩的事情,或者,最叫我難忘的事情。 2. 在社會裏,人來人往,我們也和他人往來。有些時候,我們有恩於他人,有些 時候,他人有恩於我們。當我們有恩於他人時,他人會不會記得感恩於我們呢? 又,當他人有恩於我們時,我們會不會記得向他感恩呢?談談我的親身經歷。 3. 生命本身,就是感恩,因為我們從上帝有所受。 舉凡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乃 出於上帝的創造與賞賜。亞伯拉罕在無可指望中,因信仍有指望。談談我的生 命故事,也有相類同的經歷。試分享之。#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