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壇 羅馬書 5:6-11(127 271 453, 4)
和好人生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林鴻祐牧師 講於 15 0104
尋求歸宿 人一出生,哲人常常如此說,就朝向死亡前進。這雖事實,但卻多少感傷。 我們明明知道出生時的歡喜,終究必須面對死亡的嚴肅。然而,將出生與死亡換 另一種角度理解:我們也可以如此說---人出生時,和身邊周圍的一切、天地、上 帝融合在一起,自然地笑、自然地哭、餓了就吃、沒吃就鬧…生命最純真的方式 , 乃與萬有聯結,沒有區別。從一個角度而言,這也是經上所說,『耶穌看見就惱 怒,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上帝國的,正是這 樣的人。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上帝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 (馬可福音 10:14-15)這倒不是說上帝國裏都是小孩,而是小孩一般被認為是純真、 單純的代表,但是,此處更進一步說明,小孩子像嬰孩、小小孩階段,還未能分 別左手右手的階段,乃和周圍世界、甚至上帝聯結一起的,沒有分別的。這是人 生命起始,也是最接近上帝的樣式,沒有閃躲、沒有逃離,一切照著本然應當的 反應進行,沒有羞恥也沒有害怕,沒有面子也沒有人情。創世記形容這種階段的 情況:如上禮拜週報講道篇內容提到過的,『當時夫妻二人赤身露體,並不羞 恥。』(創世記 2:25)為什麼赤身露體不感覺如何?因為與萬有聯結成一體,男女 也成為一體,人與上帝也合為一,自然地,沒有任何事情是不妥的,也沒有任何 表現需要偽裝或說謊的或感到羞恥、害怕,因此,根本不覺得任何不妥。 然而,人生的歷程,嬰孩漸漸長大成熟,卻也是另一方面,成熟茁壯也是人 與人、人與萬有、甚至人與上帝之間的獨力、斷裂開,越斷越離越遠…吵架、說 謊、爭奪、不和成為人世間的社會常態,即使親兄弟卻依然不能免,甚至大打出 手。丈夫與太太之關係,越來越困難維持,無法合一,各自斷裂,越離越開,今 日世代裏婚姻關係搖搖欲墜…不僅如此,人與人的信賴、信用、信任關係也幾乎 不存在了,見到誰都必須提防,見到什麼都不能相信…於是,我們有黑心油風暴 , 有官員、議員收賄、有選舉買票的問題,我們有不相信哪一位官員的恐慌…。當 一切都有黑心疑慮時,我們彼此通通斷裂,沒有任何聯結,只有孤獨自己一人。 的確,今日世界推動並視為主流的是:不管他人的自由如何、只在乎自己、 我喜歡又何不可以…人人都是孤獨一人,不願意和周圍任何人、事、物聯結,也 不願意聯結於上帝,所有關係都是斷裂的…。現代人和父母沒話可說;和自己的 孩子也沒話可說;和朋友,雖然話很多卻言不及義;和工作夥伴在一起,卻防對 方防得很;和人做生意,承諾的都是胡說八道;對自己親人,口講關心照顧卻內 心盤算計畫…這情況,就是創世記所說的,「並不羞恥」背後已經意味著,現在
已經感到羞恥了,所以,『耶和華上帝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做衣服給他們 穿。』(創世記 3:21)換言之,當作者說,並不羞恥,表明自己的時候和亞當夏娃 之情況是不同的,他們不覺得羞恥;可是,作者卻覺得羞恥!什麼是羞恥?其實 , 就是不願意被看見,不願意在人前光裸展露、誠實不假,不願在上帝面前坦白… 人的歸宿難道就是孤孤獨獨一人?如同雅各所說的,『現在你們又要把這個帶去 離開我,倘若他遭害,那便是你們使我白髮蒼蒼、悲悲慘慘地下陰間去了。』(創 世記 44:29)當所有親人都相離,只剩下一個人,只有白髮蒼蒼、悲悲慘慘下到陰 間了…『陰間』,意象了最悽慘的結局,也是人只有孤獨一己,旁無他人,更無 他物,身邊什麼都沒有,手上也什麼都無法握有…陰間裏,只有絕對的孤獨,其 它統統無。難道,我們的一生歷程,就是往陰間走?難道我們所受一切的教育、 教養、社會養成…只為成就孤獨一己,直到最後死亡,進入悲慘陰間裏,連哭泣 也沒人知道,因為只有一己? 和好人生 『因為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著上帝兒子的死,得與上帝和好;既已和好, 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羅馬書 5:10)「和好」,是希臘字動詞,原意是「一 起、平行改變、交換」。意思告訴我們,我改變,你也改變,雙方的關係朝向正 面、積極的和平前進。意義隱然告訴我們,這和好是互動關係,動態關係,而不 是一廂情願的情形。使徒保羅提醒我們,在上帝兒子「死(亡)」,我們即便還是 當仇敵時,在這「死(亡)」上得與上帝和好,就更要因為他的「生(命)」得救。傳 統教義告訴我們,因為耶穌基督死,成為我們的替死,替贖了我們,使我們不必 接受死,而得到生命。即,在耶穌基督之生命,得到拯救。循著上述觀點,不單 單耶穌基督之死成為我們的替贖,這「死(亡)」使我們與上帝聯結,即,我們不 再是孤獨的個人,也不再害怕被他人看見、被他人專注…「我」必須脫離這世界 給我的孤獨、孤單、不信任他者、無法被他者信任、無法愛他者、也無法被他者 愛…這些一次又一次的隔斷、斷絕,將在耶穌基督的「死(亡)」被聯結起來,把 「我」與上帝聯結起來,我坦然活在上帝面前;把「我」與「鄰舍」聯結在一起 , 我真實活在人群裏。 耶穌告訴我們,『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 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 道理的總綱。』(馬太福音 22:37-40)『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 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翰福音 13:34)愛是生命聯結,是我 們在一起,不再是「我」。這也是保羅見證,『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 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上帝 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加拉太書 2:20)「愛」,是人與人之間的 2
聯結,不再孤獨,也不再斷絕。約翰一書 4:18,作者清楚解釋了愛就是聯結,既 然聯結就成為一,彼此沒有隔斷,沒有懼怕,也不會羞愧或擔心,因為『愛裡沒 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 完全。』 犧牲復和 這是基督徒的生命體會,也是上帝賞賜給我們的恩典:我們樂意分享分擔, 樂意幫助需要的人們,樂意成為生命的夥伴,樂意彼此關懷,這些努力的背後, 就是我們明白,只有愛裏,我們成為一,我們的生命連續,沒有隔斷、沒有孤獨 , 聯結於上帝,也顯明在彼此聯結!這就是上帝國,這也才是上帝賜給我們真正的 神蹟。這愛之所以在耶穌基督裏成就,正正因為「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 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 5:8) 保羅知道,即使上帝恩典如此豐富,卻我們依舊活在這斷絕的社會環境裏--充滿的依然是爭鬥、不合、怨恨、嫉妒、謊言…在這斷絕關係、刻意造成牆垣的 不連續、斷裂、隔離之孤獨裏。為此,我們遇到矛盾的選擇:唯有成為合一,彼 此不分而沒有羞恥也不必懼怕。然而,也正因為如此,彼此不分就是不分大小。 然而,人類歷史進展卻建立在組織化、規則化、科層體系化…所謂的有大有小化 ; 另一方面,這些也是孤獨化、個體化、彼此不相合卻只有上下制約。人世間是工 作的世界,我們無從逃脫工作,也無從逃離這組織規則嚴密的節制裏。人性上, 我們依舊必須面對人性的墮落、排擠他人、上對下、貪婪、欺騙、惡意、惡整… 各式各樣的不連續孤獨。唯一,完全排除這些惡之外的孤獨,才能逃離這些斷絕 、 隔離的不連續,那麼,這唯一的孤獨就只有「死(亡)」。只有「死(亡)」能逃離這 些罪與惡,卻保羅告訴我們,雖然能夠逃離,卻同時,罪與惡之結局就是「死 (亡)」。那麼,我們永遠無法自己逃離這些罪與惡。因為,一旦逃離,我們就已 經「死(亡)」了。若無法逃離,那麼,在斷絕罪與惡裏,我們一步步邁向「死 (亡)」! 和平使者 『誰能救我脫離這個取死的身體呢?』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基督已經為 我們死了!這就是保羅為上述困境所提出的唯一解答!只有上帝之「死(亡)」, 才能完成人的聯結,成為一。只有絕對聖者,也是同時絕對孤獨,的上帝死亡, 才能顯明上帝願意與人合一,或者,用保羅所形容的,在耶穌基督裏上帝與我們 和好。而這單單出於絕對神聖、也是絕對孤獨的上帝主動,而不是出於人的主動 或意願能成。只有在上帝犧牲自己的死亡裏,完成了我們與上帝的和好,也建立 了人與人之和好。為此,我們清楚,天上不再是地面上,若天上也像地面上有大 3
房子小房子、有貴族貧民…那麼,天上只是這不平世界的延伸,不是我們從聖經 領受到的恩典之源頭! 我們被出生,有太多的不明白。不明白性別形成,何以家庭命運、何以受教 經過、何以遭遇起落、何以遇見惡事好事…太多太多不明白了。叫我們自怨自艾 的人生經歷太多了,可是,這些不如意只有在自認受詛咒的仇恨裏,才叫「我」 成為孤獨,那是生命的枯萎,完全的絕斷、隔離。如何跨越這孤獨、絕斷、隔離 …唯有我們與上帝和好,我們彼此和好!獻祭,不再由祭司單獨擔任,乃在耶穌 基督裏,我們人人真實來到上帝面前,擁有全然坦誠,沒有遮掩,也不需要遮掩 , 沒有羞恥,也沒有任何懼怕。在西乃山上,摩西面向上帝有的是脫鞋趴在地上, 不敢抬頭之隔離;在各各他山上,我們面向上帝有的是十字架的愛與恩典,毫無 保留的擁抱與接納。因此,神聖在最平凡的人們彼此相愛裏顯明,聖潔在你我真 誠的關心裏顯明。上帝國,從來不在天上,在我們中間(路加福音 17:21)。# 問題討論 1. 人的罪,最大、最可怕的罪是孤獨,拒絕上帝、拒 絕他人,不願意溝通、交流 , 不願意和他人在一起,不願意愛人,也不願意被愛。雖然,人無法脫離他人而 生活,卻常常用盡各種辦法隔離他人, 謊言、欺騙、隔斷、愛理不理、貌合神 離…談談我的社會經驗。 2. 教會裏,我們在一起。參加小組,我們在一起。在一起,最在乎的是彼此的距 離縮短,甚至,無距離,彼此接納、相互扶持。當我們在一起,喜樂顯露,歡 歡喜喜;談論分享時,內心沒有任何負擔;談論困難時,也沒有任何顧忌。如 此,上帝國在我們中間。談談我參加小組歡喜在一起之經驗。 3. 基督教信仰認為,認罪悔改乃人回到上帝面前,坦然面對上帝、誠實面對自己 。 能不能誠實面對自己呢?太多祕密,太多自以 為 是,太多自己想像…只有 「我」誠實面對「我」自己。加爾文認 為,只有誠實面向上帝,「我」才能誠 實面對自己。談談我的生命經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