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壇 羅馬書 6:6-11
同釘十字架 林鴻祐牧師 講於 15 0125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獨一無二 保羅明白上帝是創造的主(以弗所書 3:9),創造萬物,在萬物之上(哥林多前書 15:27-28)。「上帝的殿和偶像有什麼相同呢?因為我們是永生上帝的殿,就如上 帝曾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 我的子民。 (哥林多後書 6:16)基督教的信仰傳統與告白裏,有一個堅實的信仰確立:我 們是上帝所創造的,在這世上獨一無二。換言之,沒有相同者,每一位都是獨立 特殊的。可是,保羅也明白,「在此並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 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為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 人之內。 (歌羅西書 3:11)顯然地,在每一位都是獨特無二的情況下,我們再多的彼此 不同,但也都在耶穌基督之下,祂住在各人之內,包括了我們的一切。這顯明, 我們彼此的不同、獨特、無二,卻顯出耶穌基督之共相。這共相在於聖靈之感動 , 在於基督之內住,在於上帝之恩典,在於我們同屬於基督,成為上帝的百姓!不 是我們變成一個模子,也不是我們一舉一動都一樣,卻在於我們同感於聖靈。 我們成為傳福音的使者,不是出於我們的能力或魅力,乃單單出於聖靈之感 動。同樣地,我們擁有特殊的生命特質,不在於實體如何,卻在乎我們有「延續 生命下去」的特殊方式。什麼意思呢?從身體結構而言,我們都在生理的限制之 下,這活的實體,有血管、器官、運作的方式…,雖然基因各不相同,但是,這 些統統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活的實體。於是,重點在於「活」的實體,與 「死」的實體,兩者有什麼不同?一般而言,我們說,活的,會動。死的,不會 動。活的,會生長。死的,會腐敗。從物質結構分析,其實沒有兩樣,幾乎無法 分別。可是,活的,卻使事情大大不一樣。新鮮的魚貨,我們在乎的是還沒有腐 敗;最好活生猛跳的活物。可是,剛剛在生死臨界點之際,我們實在很困難區別 兩者之間的物理、物質差別。對人而言,更重要的在於,當我們「延續下去」, 我們開展了存有。存有,不是空間,也不是時間,而是「我」意味著「我」處在 空間與時間。時間,不是客觀的分秒時,卻是對「我」的過逝之急迫感受;空間 , 也不是客觀的長寬高,而是對「我」在之真實明白。「我」不需要時鐘,「我」 1
仍然感受時間的消逝;「我」不會用量尺、即使「我」眼前被大牆阻隔而無法透 視,卻「我」仍然知道空間在眼前。 釘主十字架 我們為什麼要敘述這些,關於我之所以感受時間、之所以感受空間、之所以 感受生命的流逝…為了要說明保羅在羅馬書第 6 章所說的內容。依羅馬書 6:6, 「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 僕。」這段經文,傳統的教會信徒就接納為教義理解。可是,這段聖經,嚴格地 思想起來,卻不是你我所能明白的。為什麼?因為你我沒有任何一人曾經見證過 耶穌被釘十字架!更不用說「我們的舊人」了。同樣地,歷世歷代的基督徒、教 會信徒也統統都沒有親身見證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即使耶穌第一代的十二門徒 , 除非福音書記載的,耶穌所愛的門徒外,其餘統統在被抓的那一夜逃走,沒有人 陪同在耶穌的身邊直到他被釘死。甚至,照一般聖經研究者之推斷,使徒保羅也 沒有親身見證耶穌被釘十字架,更不用說羅馬書的受信者,身處於羅馬城的猶太 或外邦基督徒,也同樣都沒有親身見證了此事。那麼,何來的我們知道「和他同 釘十字架」呢?今天的世代,我們說,若沒有親身見證,至少也有錄影留做證據 , 至少也有聲音存檔做見證。可是,這些統統都沒有,連耶穌的容貌也沒有被畫留 下來。今日我們以為的耶穌之相,乃是後人的揣摩繪畫而成。 沒有人見證此事,何來的「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呢?這是 一項奧秘。這裏出現一項翻譯的歧義:『舊人』,照希臘文直接翻譯為英文是: old man,那麼,『old man』之漢語翻譯,應該是「舊人」、還是「老人」?「舊 人」和「老人」,好像沒什麼差別,可是,在漢語的思考下,卻大大不一樣。 「老人」指的是客觀年紀的老邁,比如,已經七、八十歲了。可是,「舊人」, 卻不是指客觀年紀多,比較是傾向於我所熟悉、認識已久的「舊」識。老,是客 觀的歲數問題;舊,卻是心靈瞭解、契合深淺的問題。老,是眼前我們看著日子 一天天過去的結果;舊,卻是我們存在的結果,和客觀日子、日曆沒有任何關係。 從眼前看得見的客觀事物而言,我們沒有人親眼見證了耶穌被釘十字架,更 不用說「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然而,從生命之實存體認裏,「和他釘 十字架」永遠不在兩千年前,而是隨時隨刻,就在我瞬間的生命存在裏,在我真 真實實的體認裏。保羅告訴我們,當我們如此體認,「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 作罪的奴僕」。這釘十字架,不是流血滿地,不是血流盡而心肺衰竭,更不是羅 馬人最嚴厲的死刑處罰。這釘十字架,不需要刑具、也不需要行刑的羅馬兵丁, 更沒有彼拉多洗手默許。這一切統統都沒有,除了發生在兩千年前各各它山上的
耶穌身上!可是,這一切沒有發生,卻在你我的生命裏「真真實實」發生了! 罪身滅絕 釘十字架,乃被釘者死在十字架上。羅馬帝國最殘忍的酷刑,只用在死刑犯 而且是最重的罪犯。自古以來,人類對於死刑之如何死,有著許多殘忍的發展。 殺頭而死,被當成最輕鬆的死刑。十字架呢,就被當成羅馬帝國最沉重的刑罰--不只受刑者在十字架頂上慢慢死亡,還公開昭告天下,以達殺雞儆猴之效!保羅 告訴我們,我們的「舊人」和耶穌一同釘十字架,使罪之身體不再有!這是保羅 的神學,也是保羅之「存在」。即,無關乎人的生與死,卻關乎人感受的生與死 。 在死,罪之身體不再有,因為這身體已經死了,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我們就不再 是罪的奴僕了。 望著十字架,是我們基督徒的生命經歷。因為知道罪(惡)是我們的重擔,無 法承受也無法勝過、卻實實在在於我們的存在裏。分別善惡果子之樹,就在每一 天的生活裏,在每天的十字路口之選擇裏。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也許,我們心 裏清楚區分,卻在選擇之時刻…必須抗拒那來自惡者的誘惑。沒有任何人知道 「我」的選擇如何,甚至,「我」實際的行動,也未必被人看見,卻「我」落入 罪(惡)之困境裏。自古以來,人就知道這個困境,是以,話說「紅塵滾滾」、 「何處惹塵埃」…如同佛教的人性觀:我等以為心上有塵埃,努力擦拭就能除去 ; 卻發現塵埃是無法除去的。於是,我等把心除去,如此就能除去任何塵埃,卻發 現心本來就沒有塵埃,何來的去除塵埃呢?可是,即然沒有這俗世的污穢,我們 又何來的善惡呢…我們又何來的覬覦、垂涎…的確,人類總以為自己能超脫,脫 離這世間的糾纏,並且,抗拒善惡的誘惑。甚至,只要把人性的道德提升,或者 , 看空無世間物,就沒有任何事情能影響人的心。然而,這可能嗎? 保羅認為,「我們若是與基督同死,就信必與他同活。」因為漢語的翻譯失 去了動詞之時態,我們若直接翻譯,就成為「若我們已經與基督一起死(過去式) 了,就我們相信將來必與他一起活(未來式)。」一定要先死了,才有將來活之盼 望;只有我們看死自己的罪身,我們才有未來與基督活的盼望。什麼意思?只有 每一次我們已經看自己的罪身死在十字架上時,我們才得以期望生命之活氣。那 不是客觀的時間,乃在乎意義、價值的確定,在於存在之體認。唯有當「我」體 認罪之束縛,「我」確定罪身已經和基督同釘十字架,「我」才得以仰望生命之 鮮活! 向罪死 保羅明白耶穌的死,在乎的不是歷史情況下的羅馬兵丁、猶太首領、構陷謀 3
害、門徒四散…卻單單在於「他死是向罪死,只有一次,他活是向上帝活著」 (6:10)!不在於兩千年前在耶路撒冷的那一場謀害的經過與歷史,卻在於耶穌向罪 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唯有如此理解耶穌的受苦,我們才明白十字架與我們有深刻 密切的關係。生死,無關乎呼吸氣喘與否,卻在乎善與惡。保羅要我們,「你們 向罪也當看自己是死的,向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卻當看自己是活的 (6:11)!這是生命的信息,這不是十字架的殘酷過去。在十字架,我們看見自 己的罪,我們死了;在耶穌基督,我們明白自己的活,在基督裏是鮮活的生命。 不被罪束縛,因為面向罪,我們老早已經死在十字架上。我們清楚仰望生命,因 為在基督裏,我們期許自己鮮活在上帝面前。 我們無法擺脫生命的許多束縛,可是,我們可以誠實面對它們。受苦、面對 苦難,很多時候說不出理由來,卻都必須經歷。然而,在經歷的過程,我們體會 被釘十字架,當我們仰望十字架時,就清楚耶穌基督之死,也在我們的罪身死了 。 我們期待上帝改變我們的命運,我們禱告上帝除去一切的困頓、辛苦。然而,十 字架的苦,就是我們在人生裏經歷的苦。正因為苦,我們才明白活著的極其寶貴 , 無可取代。讓我們一起為自己禱告,求上帝在耶穌基督裏憐憫我們,救我們脫離 這世界的苦。我也深深相信,上帝必定聽我們的祈求。然而,更重要的,我們必 須脫離罪,我們必須清楚自己向罪是死的,這是十字架的路,也是我們必然走的 生命路。唯有如此,我們得以重生。# 問題討論 1. 知識進步,科技進步,各樣的便利帶來更豐富的生活。然而,人的罪並沒有因 此而降少。談談我經歷了人世間的罪與惡,為此曾經受苦許多之經過,並談談 我如何經歷它們。 2. 十字架,成為教會、也是基督徒的記號。不單單只是一個記號,也是我們凝視 它,得著救贖的信息。每一次仰望十字架,每一次我們知道自己的不足,我們 明白生命從基督而來。談談我仰望十字架的經驗與見證。 3. 除非我們願意真誠地面對自己,否則永遠無法面對罪,也無法逃離它。當真誠 面對自己,就是與基督同釘十字架之開始,在那一體會裏,我就明白死了,且 在耶穌基督裏活了。談談我的同釘十字架之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