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壇 羅馬書 6:18-23
永生今日 林鴻祐牧師 講於 15 0208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向上帝活 羅馬書第 6 章,關於基督徒受洗之意義。受洗,成為基督徒重要的信仰歷程 與生命轉折。不在於禮儀上的如何,卻在乎洗禮而來的意義。第一,保羅描述我 們是「受洗歸入耶穌基督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 (6:3)原文直接翻譯:我們 是受洗進入耶穌基督,是受洗進入他的死亡。這不是象徵的講法,也不是代表的 講法;而是,我們基督徒的受洗,真實經由受洗進入耶穌基督,進入他的死亡。 這是生命的體認,真實的經驗。6:4a,保羅更進一步解釋,「所以我們藉著洗禮 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 耀,從死裏復活一樣」。直接翻譯,我們通過洗禮,和他一同埋在墳墓裏,進入 (他的)死亡。也同樣,通過父上帝的榮耀,基督從眾死人當中被舉起來,我們將 走在生命之新樣中。這是平白直述的過程,保羅認為基督的死,和我們的受洗, 緊緊關連,而且,不只關連,還是同一件事情。 我們受洗,怎麼會和兩千年前的各各他耶穌被釘十字架的事情連在一起呢? 的確,兩者根本相差千百里。即便保羅寫書信的時候,也已經離耶穌被釘十字架 有一段日子了,可能相距廿、卅年之久遠。就算信徒中有人曾經目睹了這件事情 , 也已經是廿、卅年前的記憶了。對於「事情」,我們通常在乎的是「親眼目睹」 才是「真的」。然而,科學的觀察與描述,或許如此;對於歷史,尤其關於 「我」自己的事情,卻不盡然如此!因為,描述歷史時,也就是描述「事情」, 而當「我」描述時,「我」無法逃離這歷史事情與「我」的切身關係,有的是直 接的影響,有的是間接的、環境的、法律的、習慣的、文化的影響!當我們描述 日本統治台灣,這不單單只是一個事件,更是統治五十年之後的影響與遺傳。即 使年代漸漸久遠,卻這事情依然影響著今日的你我…,雖然我們大多數沒有親身 在場,卻依然受其影響,透過傳統、文化、習慣、代代教養等等。 受洗,從純粹的外表行為,僅僅教會的禮儀之一。可是,受洗的意義,絕不 單單僅止於此。保羅告訴我們,基督徒受洗乃歸入耶穌基督,也歸入他的死亡, 一同與他埋入墳墓,一同復活。耶穌被釘十字架、死、復活,不是過去的事件, 乃是你我基督徒生命的經驗,在受洗時經歷的生命體驗。舊的態度、生命價值、 習慣、傳統,必須有了一個決定---捨棄這些舊有的價值與習慣,和過去告別,選 1
擇新的人生道路。換言之,受洗叫我們感受生命價值的不同,我們做了選擇,我 們進入上帝的國度。然而,保羅也 是單純到認為一個人受洗之後,就全然和過去切斷,一點也不受過去影響。 不,保羅卻提醒我們:「我因你們肉體的軟弱,就照人的常話對你們說…現今也 要照樣將肢體獻給義作奴僕,以至於成聖。」因為我們從罪裏得了「釋放」。原 文用字是用「自由」之動詞,即,給與自由、解放、釋放、解脫、不受禁錮。 仰望救贖 我們成為基督徒,要接受洗禮。不是這洗禮的禮儀作為本身有什麼神祕力量, 乃在乎我們體認這洗就是耶穌基督之死、埋葬與復活!宗教學者一般相信,人類 的宗教意識是天生賦與,有兩個目的:第一,建構人類生存之宇宙穩定結構,人 們能夠在其中穩定地生存、繁衍、生活、生死…。這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穩定感, 我們都需要,也都強調這安穩維繫了部落、民族、國家的團結,正當化了人們在 社會各樣功能的角色與貢獻,各司其職,各有貢獻。因此,基本的關懷是安穩的 , 反對混亂的,甚至,也不追求個人特殊意義,只在乎個人在社會、團體裏的穩定 功能。因此,時間不是前進的,乃是循環的,一年復一年,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 讓整個社會基本上穩定地前進,個人榮辱不是這階段所關心的。 然而,第二,就不像前者的期待,此時,人們在乎的是個人的拯救、解放。 因為即使社會結構穩定進行,卻沒有個人拯救、恩典,沒有個人內心和平與和諧 的安寧,沒有只靠社會世俗機制就能完滿的生活問題,一切在社會巨輪之推動下 沒有天堂也沒有地獄,那麼,人之存活是否被擠壓到最底層最無人道也毫不重要 。 那麼,個人存活的價值與意義呢?在第一目的之關注下,如同舊約聖經裏描述的 以色列族群,在乎的是集體人格,民族成為一個人,重視的是集體的穩定及受威 脅。因此,出埃及、建立王國、亡國被擄、歸回…一次又一次的事件,都不是個 人之事件,乃是大時代的集體成為一人之事件。生死在如此的理解下,就變成非 常「保守」。例如,死亡歸回祖靈---(祖靈的意義在於死亡的祖先永遠都在、沒有 消失),人們總是相信死後和生前是一樣的,錢財要保留到死後,權力要延續到死 後,為此,古代皇帝國王要活人陪葬、台灣民間宗教習慣焚燒紙錢房舍,木乃伊 、 皇陵、風水因應而生。死亡,只是活著的另一種穩定結構之延續,只在乎穩定。 問題是,穩定往往只是共同的最低期待,再來呢?人與人之真誠相待呢?人生存 活的價值如何呢? 於是,「革命性」的生死觀,卻不是如此。耶穌已經先鋒式提出來,「因為,
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路加福音 9:24)使徒保羅更是清楚耶穌基督的講法,我們對於生死,不在於 維繫族群、社會之穩定,因為那是出於政治需要;我們在乎的是,單一個人在生 命之主面前,所強調的生與死。此時,「生」就不是單單柴米油鹽天天要求的經 濟需要而已;「死」也不是停止氣息入土為安。「生」與「死」,已經成為個人 認知的生命價值與意義之體認。保羅清楚地告訴我們,「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 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嗎?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 , 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 (羅馬書 6:3,4)人,不再倚靠他的族群氏族、組織、社會階層來看待,乃完全 作為一個可以被拯救的個人!而且,生與死無關乎團體族群大事件,也不在於生 理運作與否,全然在乎個人的生命價值與意義。這是全然顛覆性的革命觀點!拯 救,在乎「我」成為生命的中心。死,也在乎「我」明白生命的價值。 永生今日 然而,台灣人在乎賺錢,賺更多的錢,然而,台灣人不太問生活的格調與人 的品質如何;台灣人傳統上在乎的是風水庇蔭子孫代代,財寶滾滾而來;卻台灣 人不太過問子孫是否成才,是否大器,是否品德正直,堅守正義…。因為這些所 謂的人性意義與價值,和金錢比較起來,都變得不重要,甚至,一點也沒有幫助 , 可以看輕的、可以放棄的。因此,只要在社會上揚名立萬,就不管它是好事壞事 、 好人壞人。擔任政府官員、民意代表,誰在乎社會背景複雜,甚至,黑的勝過於 白的,欺善怕惡…。那麼,我們如何教導下一代走在公義的道路上,成為品德正 直的人呢!農曆春節即將來到,舉目可見的廟宇,無不以求財求富為導向,無不 以萬事順利、財源滾滾為訴求。到底,宗教給人的價值如何?假若,人活著僅僅 就如此汲汲營營,生死也只是能活著、活越久享用這些金錢的話,那麼,活著和 死了,差別在哪裏呢?台灣人習慣於維持一個穩定的社會結構,卻不進一步問, 在其中,「我」能如何? 保羅提醒我們,「我因你們肉體的軟弱,就照人的常話對你們說。你們從前 怎樣將肢體獻給不潔不法作奴僕,以至於不法;現今也要照樣將肢體獻給義作奴 僕,以至於成聖。 (羅馬書 6:19)羅馬書收信者,已經是受洗的基督徒,可是,保羅依然體諒他 們「肉體的軟弱,就照人的常話」來對他們說。而這段話之希臘原文直譯,因為 你們肉體的不堅定,就如同人對你們說話。Speaking to you as a human。這話不太 好翻譯,本來我們說話就是人在說話,可是,這裏強調說話像人一般。什麼意思 ? 3
顯然地,保羅也清楚,一個人受洗歸入主名下,不代表這人就脫離這世界、脫離 肉體的束縛。不,一點也沒有。可是,他受洗卻是真真確確地歸入耶穌基督名下 。 因此,「如同人說話」意味著,體諒肉體的影響。另一方面,從前把肢體獻給不 潔不法,現今也要「照樣」將肢體獻給義作奴僕,以至於成聖!顯然地,保羅明 白人有「自由」決定的可能,也勸基督徒要選擇將肢體獻給義!再者,保羅強調 「肢體」而不用「肉體」,顯見地,傾向於強調「行動」而更勝於「意念」。 當我們說肢體時,我們指的是手腳、身軀五官等等,在乎的是行動、行為。 所以,我們所做的,我們還是能夠決定,我們還是有自由選擇的傾向,並不是全 然的無能為力,也不是全然被環境所迫而不得不。不只我們自由選擇行為獻給公 義,還要因此「成聖」!「但現今,你們既從罪裡得了釋放,作了上帝的奴僕, 就有成聖的果子,那結局就是永生。 (6:22)希臘語的文法分析,直譯為:你們已經從罪遠離,已經被上帝奴僕,你 們就擁有進入神聖的果子,(你們就擁有)目標即永生。意義上,保羅在乎的是 「同時」,不是先後時序。即,擁有成聖的果子,就擁有最後目標永生!永生, 不是時序的最後階段,也不是未來才會臨到的某個時段。永生,就在我們選擇成 為上帝的奴僕,我們行為公義,顯出神聖的果子來的同時,臨到我們!「因為罪 的工價乃是死;惟有上帝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乃是永生。」這不在 於生老病死的生與死,卻在乎心靈之生與死,永生在現在此刻。# 問題討論 1. 談談我對台灣社會現象之感想---即將過農曆年,人們喜歡財富、追求財富、瘋 狂財富。其實,財富從來沒有不好,只是為了財富而什 麼都不顧,什 麼都不要 , 這樣好嗎?排隊搶頭香,搶第一盞平安燈…到底平安在哪裏? 2. 飛機失事,不是我們所願意看到的情況。然而,我們不知道 它會失事,也不知 道接下來又有什麼。可是,我們依然必須面對人生,面對每一天的挑戰。那 麼, 我的心情如何?分享我的心情故事。 3. 心靈需要平安,需要永生。談談我最近在什 麼樣的情況中,心靈平安,安穩地 度過,叫我心得歡喜。分享我的得勝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