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壇 加拉太書 6:14-17(69 285 400, 29)
新造的人 林鴻祐牧師 講於 15 0222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福氣 台灣人過年,照習俗,在門板上貼上紅紙的「福」字。福,對我們很重要, 不只福還有福氣,常常被使用言談之間。照傳統,「福」字要不要顛倒貼,我不 知道。「春」字卻必須顛倒貼,意味春到人間。可是,「福」字是否也要顛倒貼 , 來象徵福到這家了呢?還是,這家的福統統被倒光呢?這是漢人文化的解釋學, 往往這樣解釋可以,那樣解釋也可以;或者,這樣講不過去,那樣就可以說得通 , 隨解釋者之意念與解釋。無論如何,福,不需要刻意,就成為我們常常想像,常 常言談,常常描述的事情。每一天生活,日常對話裏,幾乎沒有逃離它的範圍。 一個人出生在大戶人家,則被羨慕地稱為福氣;小時聰明過人,我們也稱之福氣 。 另一方面,我們看見人發胖,則稱他或她發福。身材較寬廣的,被稱為福態,福 像。耳朵肥大,被稱為將來有福氣。假如一個人財富多,我們稱他或她福氣。又 一個人娶妻嫁夫,婚姻美滿,也同樣是福氣;甚至,娶妻四五位,相安無事(至少 我們外人不得而知),依然被稱為福氣。又一個人長壽子孫滿堂,也還稱是為福氣。 最後,一個人壽終正寢,我們依然稱之福氣;被埋在風水之地,事後子孫發跡有 成,我們也追溯他或她福氣(其實,風水只看男生的,誰管女生的呢---好像關係福 氣之事,只和男生有關,不關女生之事)! 看來,福氣在人生每一階段都出現,也被拿來當人生最好、最理想的階段成 就;事情不分好壞,單單就表面看,只有認定為有成就,也都被稱為福氣。請問 您,福氣嗎?哪一種的福氣?每到過年,尤其農曆年,人們總希望福氣到,人人 期待。問題是,到底什麼是福,又什麼是福氣呢?一般而言,人們以為金錢是福 、 健康是福、好胃口也是福…乃至於家世顯赫、社會名流、長壽、子孫滿堂統統被 當成福。這裏牽涉到一個重要的人生價值問題。如同音樂,不是音符而已,不是 合音對位,也不是樂風如何,更不是哪一位偉大音樂家寫的手稿,也不是哪一位 演奏家之技巧而已,還包括哪一位樂器製造師之傑作等等。然而,這些每一項都 不是音樂之所以成為音樂之原因,就是全部統統都合在一起,也還不是音樂之所 以成為音樂之原因。尚需要聆聽者之理解,化音樂為感人之音樂。換言之,音樂 之所以音樂感人,乃在乎這些種種因素之總成,加上聆聽者之心領神會,在那聲 音演奏之剎那。 1
為此,許多演奏家、音樂家都認為,音樂不單單音樂,更是靈魂之感召。同 樣的道理,福不是金錢,不是健康,不是家世顯赫,不是社會地位,不是子孫滿 堂,不是好胃口…這些統統不是「福」本身,卻在於人在這些條件下,在某個場 合之體認,對生命的體認,感受到福。福,假如金錢就能給與,則全世界最富裕 的國家裏,應該不會有自殺者,卻事與願違,自殺率居高不下。福,假如子孫滿 堂,則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應該最幸福,卻事實也不如此。當反問這些叫人幸 福的條件時,卻沒有單獨一項是真福。那麼,福是什麼? 真福氣 福字,甲骨文的字型,好像雙手捧著某些東西,獻上的姿式。它源自古代人 們向上天、神明祈求的姿式,引伸為向上帝祈求而想得的事物,謂之福。若這樣 瞭解,恰巧和希伯來人的想法不謀而合,福乃來自天上,來自上主,來自上帝, 而不是人間有之物。因此,我們稱呼人有福,已經將這個概念世俗化、普通化、 俗語化,失落它原本的意思。福,變成金錢、健康、長壽、家世顯赫、社會地位 及種種,人們在人世間所想要的事情。然而,這些未必是源自天上之福。畢竟, 金錢、地位、健康…等等都有其社會環境之共構,不是單單出於它本身,就能賜 福。例如,金錢若 處在一個金錢交換的世代,則一點用處也沒有。健康,若 處在人與人同住的社群裏,單單住在孤島上一人,也沒有意義。地位,則更 不用提,若非人們、社群共同歡喜促成,則一點價值也沒有。於是,歸根究底來 說,福乃天上來,在於上天賜給人們。至於福的內容,就不是人所能左右,卻出 於上天給與生命的巧妙安排與後來才能明白了。 上帝為各支派選擇了一個地方成為「立他名的居所」,雖然上帝嚴厲地禁止 百姓像迦南人們拜偶像那樣般來敬拜祂。因為人受時間與空間限制,不得不,必 須聚集在某一個時間、空間下,來求問上帝。摩西要百姓將「燔祭平安祭、十分 取一之物、手中的舉祭、還願祭、甘心祭、牛群羊群中頭生的 (申命記 12:6),統統帶到那個地方獻祭。燔祭,乃燒祭。祭,原文沒有詳述, 和合本翻譯為平安祭。十分取一之物,乃今日所謂的十一奉獻。舉祭,原文是高 舉雙手中的祭物,似乎這是形容獻祭之方式,而不在乎祭之意義與內容。還願祭 , 則是表達先前祈求的願望已經得到實現的感恩。甘心祭到底是什麼? 一般認為,這是引自出埃及記 35:29,「以色列人,無論男女,凡甘心樂意獻 禮物給耶和華的,都將禮物拿來,作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一切工。」取意自此 經文中的「甘心樂意獻禮物」。其實,這段經文之意思在於,男女甘心樂意獻祭 ,
作為耶和華吩咐之工作,換言之,樂意來工作,樂意為此來獻祭,出於個人甘心 樂意,一點不勉強,也非規定像十一奉獻那般。最後,「牛群羊群頭生的 乃屬乎耶和華。這一切,都是敬畏耶和華的百姓所必須遵守的。今日的我們, 是否也如此遵守呢? 當我們這樣做,「你們和你們的家屬,都可以吃,並且因你手所辦的一切事, 蒙耶和華你的上帝賜福,就都歡樂。」(申命記 12:7)這段應許是舊約祝福之標準 典範:四項的參考準則---和家屬在一起,都得到吃,手中所拌的一切事情都蒙上 帝賜福,歡樂。第一,人必須和家人在一起,原文意思,不只家人,還有家中一 切的人們,意味家裏的工人等等。而這對今日的人而言,已經沒有所謂的長工之 類,但家中也增加許多的成員,可能是外勞、幫傭,可能是寵物,可能是房客、 房東,可能是遠地寄居的親戚…。然而,現代人最大的問題,不在這些其它人同 住,只自己一人孤獨居住,不和任何人相處,頂多寵物同住而已。這不是祝福, 更不可能福從其中展開。第二,享受飲食乃生命大的祝福。人生在世,需要攝取 能源,飲食乃必然品。第三,凡手中所辦的一切事情,生活的舉止及工作,都得 到上帝賜福。第四,歡樂。人與動物最大的不同,不只會笑、會心情愉悅,更在 於發自內心的歡喜、快樂。這是福,來自耶和華上帝賞賜的福氣。 新造的人 保羅用更寬廣的心來明白基督信仰,因為成為基督徒不是受拘束,也不是信 奉一套教條,卻是耶穌基督成為我的救主!兩者有很大的不同,不是一套教條、 教義約束我們,乃在於我們體認耶穌基督成為救主。這是生命關係,不是死的信 念關係,乃是生命體驗、體認的關係。為此,保羅說,我沒什麼可誇口,只誇口 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落,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 而言,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這是動態的生命關係,在生命的一舉一動裏,尊 主耶穌基督為大,蒙受主恩典的帶領,感受聖靈的帶領。法利賽人很在乎律法的 規定,撒都該人在乎權力,卻耶穌在乎的是,人不是為安息日而設,卻安息日為 人而設!基督徒在乎的不是律法,也不在乎人想像所期待的所求必應,卻在乎屬 於主耶穌基督! 耶穌對我們說---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 20:35);教訓我們---白白領受,也 要白白捨去(馬太福音 10:8)。這些教訓告訴我們三件事情:第一,服事才是人生 的本質。當有人開始服事他人時,這個世界開始有人享受服務;有人付出勞務, 則有人開始得到。第二,施比受更為有福,在乎施與、付出才是祝福之開端。上 帝給人的賜福,遠非我們用世俗的想像所比擬, 必然等同於金錢、健康或社會地位。第三,白白領受,白白捨去,乃基督徒 3
的人生觀。換言之,俗世的一切,沒有什麼東西是出生帶來的,也沒有任何東西 死亡也帶走的。金錢,健康,地位,都不是祝福之本身,只不過藉道之途徑、方 法而已。若非有內心的歡喜,這些不過是塵世的累贅。 福,照西方人之講法,對的、好的、幸福的。然而,這單單從上帝而來。人 類耗盡一切努力,期待打造幸福的家園,卻只能在物質上努力,期待活得更久, 期待被歷史記得,得到社會尊敬。然而,這些 過人的想像而已,真正達成這樣情況的人們有多少,其中又多少人真正福氣 呢!就是福氣,又福氣多久呢?歡樂是幸福所必需的,可是,歡樂不長久;美好 容貌是人所追求的,卻總在年老而漸漸色衰。健康長壽的人固然值得羨慕,卻終 究越來越接近死亡。法哲人巴斯卡以為,人類最大的不幸乃在於他老不知道終究 有一天,他必須躺在四面八方看不出去的小盒子裏,一點氣息也沒有! 福之希伯來文字根,動詞也永遠是動詞,祝福、賜福,福本身就是加與的。 以信仰來瞭解,福單單來自上帝的賞賜,不屬於人間的,只能透過獻祭,求得上 帝的賜福。福,不是照人的意思來左右,雖然我們老想左右命運與遭遇。生命最 終的福氣,乃不必再期待將來,不再有未知的變化,而這正是我們所講的,終極 地與主同在,沒有時間的壓力,也沒有變化之威脅。然而,在最後之日還未到之 先,我們每一日喜樂,再一次要喜樂。# 問題討論 1. 談談我在新春假期間,曾經參加什麼樣的活動,或全家的活動,讓我有機會向 親友分享自己的信仰與經歷。談談我的經驗及分享在未信的家人當中,他們所 分享的內容與我們的差異。 2. 福氣,人人要。台灣人最期待無由因端而臨到的滿滿福氣,例如,天外飛來橫 財、無中生出的財富等等。這也是過年人們期待的好福氣。談談您對人生福氣 之看法,什麼才是堅定、持久的福氣。 3. 我們常常聽人講,屬靈的福氣。談談我所經驗過的屬靈的福氣,和世間一般認 為的福氣,有什麼不一樣呢。 4. 談談我在新年之後,最期待的事情。耶穌說,聽了教訓,照著去做的人有福了。 談談我的期待,如何成為新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