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壇 羅馬書 7:18-25
真誠面對自己 林鴻祐牧師 講於 15 0308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窄門寬門 馬太福音登山寶訓裏,耶穌留給我們一段重要的結論,「無論何事,你們 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馬太福音 7:12)如上禮拜週報講章裏 所論及的。而在這結論之後,耶穌繼續講了一段雖然讀者不一定立刻明白意義如 何,卻叫人印象深刻的比擬:「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 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馬太福音 7:13-14)好像剛剛的結論,若我們要完成,就必須選擇進窄門,捨棄那 寬敞的大道。因為引到永生的,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也許, 歷程是困難的,耶穌警告我們,找到的人少! 人生有兩條路---寬門大道到死亡,窄門小路通永生。講起來很簡單,引伸為 人生故事或道理也很容易明白,但是,對我們的真實意義與選擇又如何?到底我 們眼中看見的門,是寬還是窄?我們目前選擇走的道路,是大還是小?從描述中 的兩種選擇、兩條路、兩個門等等之用法,自古講故事的人們很喜歡使用,因為 這容易形成強烈對比,形成聽眾或讀者迫切的選擇。不只如此,還讓聽眾或讀者 不由自主地必須立刻在兩者間,做一個選擇。古希臘羅馬的故事如此,東方的故 事傳統如此,今日現代人的故事也如此。我們也不禁要問:為什麼是兩條路、兩 個選擇,而不是三、四或五呢?當然,人生從來不是簡單只有兩條路可選,雖然 我們常常自我形容說,我來到人生的「十字路口」,其實,即使十字路口扣除自 己走來的那一條路之外,最少還有三條路供選擇! 人生十字路 同時,我們也清楚:人生之路,就算兩個選擇,卻在每一次選擇後,還繼續 有其它不同的選擇,這個之後,還有那個選擇…似乎,我們一生都無法逃避人生 的選擇。而因為生死、陰陽、黑白、上下、前後、內外…所有的觀念都循著對立 雙元發生,當然,講故事的人也常常循兩條線路發展故事,一正一反或一善一惡 , 讓過程充滿高度張力與豐富。古老希臘羅馬故事說,人死之後,兩條路,一通往 光明,一通往黑暗。舊約也不例外,申命記 30:15,人生禍福之兩條路,上帝的百 姓只得自己選擇;就算上帝預備了福氣之路,卻依然我們必須自己選擇。還活著 1
的時候,如此;死後,人們也都覺得,依然要面臨永遠光明或永遠黑暗的兩條路 。 當然,民間的傳統宗教,將這兩條路稱為極樂與地獄之別。人,永遠無法逃離這 兩條路。 也許,有人說,我拒絕選擇。無論如何,拒絕選擇也是一種選擇,就在選擇 與不選擇間,做了不選擇的選擇了。畢竟,生命不停止地向前,並不是我們拒絕 就能停止。我們能夠讓時鐘停止不走,我們也能夠停止一切的時間表,甚至,一 整天都不工作,把一切停下來。但是,我們的生命依然向前,肚子還是會餓,太 陽照常下山,生命一步步走向死亡,一天天老化,不會因為我們抗拒選擇而停止 這一切。人世間所謂的「回春」術,不過,延緩老化,甚至,掩蓋老化的事實, 一點也無法影響天天老化的現實。然而,死後的世界如何,卻是人類永遠的好奇 。 賽德克巴萊說,過了彩虹橋,進了祖先永遠的靈魂獵場---不過,這卻必須透過鮮 血。只是人們常常說,「我沒有選擇!」真的沒有選擇嗎?還是,只是選擇順從 形勢呢…甚至,不想抗拒現實的艱苦而自圓其說呢? 耶穌說,你們要進窄門(7:13)。那通往滅亡的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 人是多的。引到永生的,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這是一段值得 我們深思的講法:我們做什麼樣的選擇呢?耶穌這話並不是真實世界之描述,即 , 並沒有所謂的大道路小徑或寬門窄門,在真實的世界裏真真確確地找到。但是, 這話卻真真實實在我們的人生選擇裏,甚至,天天在我們的生活裏。不因為我們 住在大都市裏,或偏僻的鄉下裏而不同,我們都在這樣的選擇前。窄門與寬門, 小徑與大道,看起來很容易選擇;大多數的人們在乎的是看得見的部份:門寬大 , 人們容易進出,大道,容易的行走,耶穌說,這大道與寬門進出的人是多的。而 行小徑進窄門的人是少的。顯然地,這和道路無關,也不在乎材質如何,甚至, 和大小也沒關係,卻獨獨大小所引伸出來生命之路的想像。 人生之律 羅馬書 7:23,「但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把我擄去, 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這是保羅版的兩條路,窄門和寬門之故事。保羅 誠實地面對自己---「當我願意為善的時候,便有惡與我同在。」希臘原文直接翻 譯,我終究發覺這個定律:當我意願行良善的意願時,惡就和我在一起。即,好 不容易我堅定心志,努力朝向良善時,在意願良善而還沒有行出來之際,我就發 現惡已經在我身旁,已經對我產生影響,澆熄我行善意願的熱忱,模糊了我行善 的意願…這也回應了耶穌所說的,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到的人少。反而, 寬的門,大的道路,走的人卻多!保羅深深體會到,似乎人行善時,會有一時的
意志和意願,可是,這行善的熱情、衝勁終究很困難抵擋惡之影響而來的誘惑、 拖累、疲乏、麻木、沒有動機…。 惡,照保羅之體會,不是臨時的一次衝動,也不是性子急才有的,乃是「一 個(規)律」,即,它來了,又會再來,想要它不來都沒辦法,因為它就是再回來, 再出現,形成一個規則。每每我們行善時,內心就會有聲音…出自那惡者之誘惑 或迷惑:「我是好人才能行善啊…」「我比他們好,我才如此啊…」「他們就是 非我不可…」「我行好事,一定上天堂…」還有更多更多的迷惑。天底下最大的 罪惡莫過於「好人好事」獎賞了!可是,人們就喜歡如此,高調的行善,自以為 義…可是,另一方面,行善不欲人知,常常還被人誤解,以為我們什麼都不做。 此時,那聲音又起…「真不公平,做到流血流汗沒人知道…」「還被誤以為我們 什麼都沒做…」「還把壞事推給我們真正在行善的人…」…無窮無盡。 耶穌強調,小徑窄門引到永生;大道寬門卻導引至滅亡。永生與滅亡,才 是我們所關注的。只不過,關乎永生的道路,往往被忽略、看輕像小徑般,找著 的人們少,好像進入窄門一樣。相反的,關乎滅亡的道路,反而人們稱羨的,被 看重的,找到的人們多,走大道寬門。還記得光與鹽的講法,耶穌在此處同樣使 用「隱喻」的文學手法,即,直接講,但是,意思卻隱諱的,必須由受眾仔細思 想其中的道理,而且,每人所體會的不盡相同。 「因為按著我裡面的意思(原文是人),我是喜歡上帝的律。」(7:22)原文直 譯,因為依照(我)人裏面(according to the within human,這也是和合本之所以標上 小字之故),保羅用「within human,(人裏面)」這樣形容那是出於人之內在,不是 從外面來的。即,照人的內在,似乎保羅提醒我們,上帝給我們的內在,已經有 傾向、追求祂的特質,或者,用聖經的話描述,追求永生。我們追求永生,追求 光明,追求生命的美好。然而,7:23 說「但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此處的 「肢體」是複數,也就是人諸多感官之影響,諸多欲望的誘惑。「另有個律」, 原文本義是「我發覺諸多肢體中有不一樣、不同的律」,和合本說,「和我心中 的律交戰」。此處的「心」,希臘字還有另外的意思,「心智」或著「理智」。 翻譯成白話,意思是:我照著內心乃追求上帝的律,可是,我發覺我的感官欲望 卻有不同的律,和我理智的律戰爭,戰勝並俘虜了我,叫我落入感官欲望的罪之 律裏。 真誠自我 「你們要進窄門…路是小的」,人生的窄門如何?小徑在哪裏? 窄門小徑並 不是要我們偏偏與旁人不同,卻在乎我們對於「真」理之執著如何。是否「真」 的坦然真誠生活就未必如此了。真性情的人活著,有人性的拖累,卻也有人性的 光輝。不是毫無止盡地擴張自己的自由和權力,卻在乎認真面對自己人性之不足 。 3
因為我們深深知道罪之束縛,才明白恩典、自由的可貴。唯有我們思想生命的罪 愆,才得以體會拯救、福氣之美好。甚至,在明白罪必須在基督的十字架得拯救 , 我們才能坦然歡喜迎向死亡!因為知道這樣的道路,不是引導至死亡,乃反而永 生。耶穌在登山寶訓裡提醒我們,律法雖然如此告訴我們,可是,天國倫理更高 於律法之標準。 僅不以牙還牙,更要用愛心迎向前去,「要拿你的裏衣,連外衣也由他拿 去。」不只服從律法,還要用更大的付出,甘心樂意為對方多做一些。這不符合 人性。這是窄門。因為那寬大的門,乃人們樂意甚至迫不及待地以牙還牙,以眼 還眼。自然地,大道寬門的人們許多,窄門小徑的人們少。誰能夠被拿了裏衣, 還把外衣也交給他拿去呢!豈有不報仇討回的呢?然而,唯有我們堅持窄門小徑 , 才能明白人性之困境及基督福音之豐富。正因為我們正視人性的困境,才能體會 基督恩典的豐富,享受生命的憐憫與寬廣。不然,寬門大路,你我都理解,容易 的路,眾人的路,以德報德,以怨報怨,以牙還牙,自古以來被當成天經地義。 然而,這卻不是天國的道理,也不是人性解放之道。可是,人性實然受限欲望、 企圖,靠自己困難超越。於是,冤冤相報,成為世代的「真」理。但是,這是真 先知還是假先知呢?天國的小徑乃,生命唯獨來自上帝,審判也單單在乎上帝。# 問題討論 1. 談談我的想法,成為基督徒應該有什麼樣的款式;或者,談談一般社會認知下 的「基督徒」應該有什麼樣的表現。成 為基督徒,只是求保庇的一種方式?還 是,關於生命的體認與價值的認定?或者,只是參加 教會,認識新朋友?還是 , 真正體認生命的受困與豐富?談談我的看法。 2. 現代的教會形態很多,各式各樣。有強調神蹟奇事,有 強調方言,有 強調信息 , 有強調彼此關懷…這些都是好的,本來生命就有苦難,我們有許多需要得滿足 。 談談我的生命經歷,曾經經歷過神蹟奇事,曾經經歷信息給我的大能力。分享 之。 3. 在台灣,成為基督徒乃是少數,與大多數人不同宗 教信仰。談談我對自己堅持 基督徒身份認同之經驗與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