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6「萬事得益」-林牧師講章(電子書版)

Page 1

主日講壇 羅馬書8:26-30

萬事得益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林鴻祐牧師 講於15 0426

生活之道 東方哲學主張,「器不離道,道不離器。」什麼意思?存活者從事的 任何活動,終究產生道理。人,永遠是生命之器,而這器的活動,終究顯 出生命之道。那麼,這道是善道還是惡道、霸道呢?我們常常說,這是社 會裏的生存之道,無可奈何。然而,到底怎麼樣的道,才是生活之道、乃 至於生命之道?人類的社會成份簡單,就是人們組成其內,運作其中,個 人、家庭、社會…;只不過,這些組織一旦整合運作起來,變得複雜,彼 此關係連結,或衝突或和諧。從出生起,我們就緊緊地被鑲嵌這些社會關 係裏。有家庭、宗族、工作團體、朋友等等支持體系之各樣關係、有敵對 競爭關係、朋友忠義關係,乃至於歡喜憂傷關係,這些在在成為我們生活 的大半部份。我們為了生活,必須進入社會;我們為了謀生,也必須和社 會連結。由於這些關係的複雜、要求,我們被迫調整自己的堅持,不得不 妥協作法,為要順暢人生的社會關係。於是,我們成為社會的成員,努力 工作,調整適應,順應社會潮流,接受規範。這成為人生最大的學習---社 會化,漸漸地,我們以為這規範是不變的,必須接受的,沒有辦法改變 的,這是社會規則。 道,變成具體、剛性、沒有妥協空間,為了生存就必須接受的,人既 然成為社會人,就必須接受的規則與方式。於是,我們接受現實,喜歡也 好、無奈也沒辦法,被社會調整,被社會改造。每一個人各有個性,可是 集體成為社會,卻變成剛性不變的規則。我們在其中學習,在其中面對人 生挑戰。能適應者,在其中生存、發展,甚至,展現卓越成就。適應不良 者,痛苦萬分,必須強迫自己面對這些社會規則,強迫自己接受現實條 件,不能勝者退卻畏縮。可是,究竟人生應當如何呢?難道每一個人的人 生之道,都必須一模一樣,追逐眾所認同的成功、卓越嗎?東方思想告訴 我們,既然是器,就展現它的道;既有這道,也必須通過這器表現。器, 不必個個相同;道,也不必一模一樣。那麼,我們的人生,能否展現自己 之道?我的生命之道如何? 延續下去 生活,照其原本意思,叫我們延續下去,從這點到那點,好像腳底剛 1


剛離地,前往下一步之處。至於選擇在哪裏成為下一步落腳處,卻是另一 個問題。我們不必要跨相同的步伐,甚至,我們選擇各自不同的人生旅 程。因此,生活不只謀生,更在於叫我們延續下去。生活之道,並不是固 定不變的唯一道路,卻是我們每一個人生命延續,這一刻聯接下一刻。而 這延續之表現各有不同,照儒家的觀點,君有君之道,臣有臣之道,民有 民之道,江湖有江湖之道,歷史各有其道,各有各不同的方式。可是,這 些道卻彼此互不交流,我們卻樂意展現這道,以為我們呈現,發展,被看 見。 實際上,我們不是單面向的人,我們也不是標準化的社會人,我們是 個個有血有肉、歡喜也哀傷,快樂也痛苦的活生生的人。我們各自有個 性,不同性質,選擇亦不同,人生結果也大不同,各自照自己之道延續下 去。可是,這道理我們明白,卻往往我們追求相同的目標、想過相同的生 活、住相類同的房舍…。誰說我們都要過相同的生活呢?誰說富足豐富的 生活一定是光鮮亮麗的那樣生活呢?誰說保障的生活就是收入豐厚的輕鬆 工作?難道沒有其它可能?人人皆應如此? 其實,回到現實,戰爭、殺戮、死亡非常可怕的,一點也不優雅。猶 大或以色列國,中國歷代王朝也好,人類歷史在在證明:人類相處就是血 腥的殺戮歷史。可是,到底我們就此淪入殺戮、沒有拯救之霸道裏,還是 我們得以進入意義、開闊眼界之可能!聖經告訴我們,「不因此而沉淪, 不因此而滅亡,反而,在這人生的遭難裏,你的眼必看見王的榮美,必見 遼闊之地。」(以賽亞書 33:17)這是信仰之道,生命之道。也是讓我們持續 下去,叫我們從這困頓裏,跨向那希望之地的選擇。「信耶穌,有沒有 『效』?」『效』,往往在於我們執著自以為的方式和結果。可是,信仰 之道卻帶領我們進入充滿驚喜的生命美好。 不論現實如何殘酷,我們總有機會看見那美好的光明面;不論競爭多 麼地激烈,我們也總有可能選擇那開闊寬廣的人生路。如同以賽亞對百姓 所說的,世界並不會使這些殺戮消失,也不會使敵人變得仁慈、放過我 們,卻在於我們願意等候上帝,求上帝施恩我們,我們樂意用生命之道看 待人生,我們的眼睛必看見上帝的榮耀,必看見上帝賜給我們遼闊寬廣的 土地!只專注自己本身之問題上,永遠看不見身邊的美善;只管自己的生 存的人,也永遠看不見頂上有無數美好的星宿晨光。只在乎自己死活的, 永遠只在生死之間掙扎。 血氣之道 社會學者指出,過度追求大量生產,追求標準化、效率、成果,我們 2


都被社會組織切割成為細微部份,成為大機器裏的小螺絲,各管各的部 份,各盡所有力氣。因為如此效率之追求,我們被訓練成為單一需要的人 們,單一追求的人們,只關心相類同的事物。例如,我們在乎經濟變遷, 很關心成長率。我們是面貌、身型、言談觀點相仿的現代人,這人和那人 沒有差別。在社會競爭壓力下,嘆氣喘息謀得生存。我們也在現實的成就 壓力下,追求眾人以為美好的成功。結果,社會上被認為成功的人們,這 人和那人只是換了張臉---過相同的豪華生活,過相同的人人稱羨日子。那 麼,到底人之存在之最根本意義又如何? 社會的教導使我們總以為,只要擁有更多金錢,就擁有更多幸福。然 而,金錢換取來的,是豐富卻不一定幸福,是享受也不一定是美滿。更多 時候,這些豐富、享受帶來更大的災難。我們活在社會底下,我們都明白 「血氣之道」。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明白,基督的恩典在於因信稱義,而 不是靠行律法稱義。很明顯地,這是不同的人生之道。保羅說,「我因律 法,就向律法死了,叫我可以向上帝活著。」(加拉太書 2:19)我們能不能向 社會之律法「死了」?叫我們重新得著生命的光明?保羅說,「況且我們 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 的歎息替我們禱告」(8:26),『軟弱』,原文直譯「弱點、易受傷處、不堅 固」。整句直譯:然而,同樣地(聖)靈直接支持我們的弱點。因為我們不知 道應當如何照我們所必須地去禱告,然而,聖靈本身用言語講不出來的歎 息為我們所有一切祈求。請注意,我們怎不知道應當如何禱告呢?我們都 在禱告,基督徒、不是基督徒也都在禱告,天天禱告,為心中所想要的禱 告,誰都知道禱告的!因為我們自以為知道如何禱告,這卻成為我們最大 的弱點,在這弱點上,唯有聖靈用說不出來(無以言表)的歎息為我們祈求。 我們很困難「向律法(世界)死了」,根本上,「向律法(世界)死不 了」。我們逃離不了自己的約束,我們也逃離不了社會約束。唯有聖靈用 言語講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唯有時時發覺面對世界時,「我是釘死 在十字架上」,不然,永遠都活在世界裏。而發覺自己釘死在十字架上, 照保羅理解,唯有聖靈用言語無法表達的歎息為我們祈求。不然,我們是 辦不到的,即使偶爾清楚,轉眼就忘記了---這是我們生命最大的軟弱。如 彼得後書 2:22 所言,「豬洗淨了又回到泥裡去滾」!這是無法用言語、思 想解決,唯獨聖靈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 萬事效力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 召的人。」(8:28)原文直譯,因為我們知道:那些用愛加倍來愛上帝的人 3


們,萬(事)都將產生作用成美善於他們,就是他們被上帝呼召來完成目標 的。目標、旨意,原文的意思更直接:事先設定的。換言之,這愛上帝的 人們,乃事前就被上帝呼召並設定來完成使命的,萬(事)行動產生美善於他 們身上。這話深沉,值得我們細細體會---事前呼召、用愛加倍之愛來愛上 帝、萬(事)都作用出美善於這些人身上!而這「萬(事)」之意義深遠---什麼 叫「萬(事)」?好事是萬事,壞事呢?好過是萬事,困難、疾病呢?享受豐 富是萬事,缺乏困頓又如何?功成名就是萬事,落魄失敗又如何?怨天尤 人? 人生殘酷,對我們也很多的考驗。天天有人因為缺食餓死,卻同樣, 天天有人因為貪污偷盜而快速致富。不公平的事情,就在我們眼前。似乎 公義不存在這世上,反而豪奪搶取才成為主流。然而,我們就此隨波逐 流,甘心墮落?我們就此淹沒在社會潮流?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面對這 些殘酷,並且死在這些殘酷裏,反倒得以向上帝而活。我們必須有更多的 信仰堅持,多些信心,多些堅定意志,把自己轉向上帝。社會壓力很大, 一不留神,我們就消失其中,隨波逐流。然而,生命之道卻不在於此,反 在於上帝賜給我們充沛的活力。每一天的生活,看似一成不變,可是,活 力因子已經潛藏其中,我們樂不樂意歡然迎接呢!生命的活力,處處可 見,我們願不願意展開眼睛,看見上主的榮美,看見遼闊寬廣之地呢!願 上帝幫助我們,在死裏,得著生命之活,向上帝而活。萬事都互相效力, 包括好事、壞事,順途、逆境,歡喜、憂傷,豐富、缺乏…都將成就我們 生命的美好。不單單只有我們想要的,更多是超乎我們想像的,來自上帝 的安排。願我們體會上帝幫的助,眼睛看見上帝帶領的美好,得見上帝為 我們預備寬廣的人生。縱然困苦橫逆,競爭無情,卻我們心底有一個最深 的明白,萬事互相效力!# 問題討論 1. 回顧人生,起起落落。談談我最感到成就感的事蹟經過,及其對我的影 響。或者,談談我最感到失落的經過,及其對我的影響。這些都是人生 事,也是你我的人生經歷。 2. 到今日,哪些事情是我的遺憾,還沒能完成的呢?為什麼這些事情會成 為我的遺憾,又為什麼我不願意快快完成呢? 3. 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談談我對這段經文的體會。很 多時候,我們都只是埋怨,毫無作為。或許,更應該看看陽光依然普 照,感受無比熱氣!# 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