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6林牧講章

Page 1

主日講壇 羅馬書15:25-27

信服真道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林鴻祐牧師 講於150726

宣揚救恩 保羅提到他的宣教計畫,5:19,「甚至我從耶路撒冷,直轉到以利哩 古,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我們清楚耶路撒冷,然而,以利哩古是今日 的哪裏呢?以利哩古是羅馬帝國轄內的一個省,約在主前 167 年至主後 10 年,該地方稱為 Illyria,以利哩亞,羅馬人改成拉丁語發音,就是聖經中 所記載的,以利哩古(Illyricum)。地域範圍在今日阿爾巴尼亞至西邊克羅 埃西亞,北至波士尼亞境內,南至海邊。簡言之,就是隔著亞德里亞海, 和義大利東岸相對,北方臨接的匈牙利、奧地利古代也包括在以利哩古省 裏。即,所謂的巴爾幹半島的西半邊,也是耶穌時代的馬其頓之緊臨北方 地區。然而,從聖經或其它資料,我們都沒有找到使徒保羅來到此地的記 載。被羅馬帝國征服前的以利哩亞人,如同當時的萊茵河以東、多瑙河以 北的民族,都被羅馬人稱為野蠻人(Barbarians,其實,凡是羅馬人尚未征 服的地區,文化相對落後的民族,都被如此稱之)。在耶穌的時代,這些 「野蠻人」,的確,從今日現代人的眼光看,乃半開發的民族,即,沒有 現代文明,喜歡打仗、燒殺擄掠,甚至,還不太烹調,喜歡飲生血吃生 肉,沒有現代倫理規範,是以,被羅馬人稱為「野蠻人」。 保羅曾經往東至「野蠻人」地區,以利哩古,宣教嗎?從耶路撒冷到 以利哩古是一段漫長的旅途,地理相距約 2200 公里,因此,若保羅來此, 應該是透過海路,縮短旅程的耗時。我們相信保羅(或者,至少他派同工) 曾經來到此傳福音,因為在提摩太後書 4:10,保羅提及提多前往撻馬太, 而撻馬太就在以利哩古境內。至於為什麼沒有留下任何記錄,我們不得而 知,不過,對初代教會的宣教者而言,他們(不論彼得約翰或使徒保羅…) 都有很迫切的危機感,感受主即將再來的逼近壓力。因此,他們宣教、傳 福音不遺餘力,往四處宣揚耶穌基督救恩。全部的精神都集中在宣揚上, 幾乎沒有想像任何記錄、記載或歷史地位,因為主既然即將再來,在乎的 是主旨意成就,上帝國臨到!再者,初代教會成員大多社會弱勢者,生 活、生存就已經不容易,根本無從想像文字記載、記錄等史料流傳、保存 的細緻工作。然而,我們相信,保羅充滿聖靈的能力與熱情,不惜千里前 往以利哩亞宣教,建立教會。 2


往地極去 因為不願意建立在別人所立的基礎,保羅寧可前往基督的名沒有被宣 揚過的地區。這樣的講法,今日的我們不太容易明白,常常會造成下列的 誤解:或以為保羅比較自負,不願意和他人同工;或以為保羅獨斷,無法 接受他人的教導。其實,若回到初代教會的歷史時空下,我們將發現初代 教會之成立,全然出於上帝的恩典。首先,教會剛剛建立之初,根本沒有 「一本完整的」聖經,像今日我們任何一間教會所尊崇的聖經那樣。因 此,每個教會的信仰內容,各不相同,常常隨著宣教者之觀點而不同。教 會要一直到大公會議的召開,才漸漸形成一體的概念,那也是耶穌之後三 四百年的發展了。教會也沒有一體的組織或管理系統,各自為政,各自宣 揚,各自主張。所以,保羅不願意建立在別人所立的基礎上,我們應當能 夠體諒,畢竟他和彼得都還有外邦人是否必須接受割禮、猶太教律法之差 距,更不用提和其他的宣教者之間的教義差異了。 其次,保羅在乎宣教區在外邦,他深深體會自己乃上帝差派的外邦人 的使徒。因此,宣教區就在外邦,即,非猶太人地區。這是跨種族、跨文 化、跨族群甚至跨語言的宣教,尤其,在保羅的年代,前往陌生之地宣 教,那不單單充滿困難,更是危機四伏的事奉。我們從使徒行傳記載保羅 在雅典的宣教受迫害,就可以清楚他們的處境非常困難。然而,保羅卻以 此為生命呼召。關於羅馬,保羅認為有多次的阻攔,無法前往羅馬教會。 這幾年,他轉而想往士班雅宣教,希望途中能轉到羅馬教會。士班雅,就 是今日的西班牙。換言之,這是羅馬帝國的最西邊,相對的,以利哩古也 接近羅馬帝國的最東邊了。這告訴了我們什麼?保羅在他的處境下,卻想 嚮往羅馬帝國最遠之處傳福音。這是當時的地極,也是保羅身為宣教師的 企圖和委身。 台灣初代教會的早期宣教師,也都具有相同的異象和心志。馬偕牧師 來到台灣,1871 年,當時南台灣已經建立蘇格蘭差會的教區。他和李庥牧 師立下了君子約定,以大甲溪為界,北部成為馬偕牧師的宣教區,而當時 北部沒有任何一間教會。馬偕牧師一人勇闖北台灣,不只在西岸,也深入 東岸…我們很難想像當年條件下,一位外國人,靠著幾位本地信徒之幫 忙,深入平埔族甚至高山原住民的部落,冒著生命危險,向他們傳福音。 或有歷史研究者指出,因為平地漢人受民間宗教傳統束縛甚重,宣教成果 不彰,反而,平埔原住民容易接受福音,成果較顯著。不過,不論如何, 外國宣教師深入台灣深山部落,卻超乎想像的困難。然而,對這些宣教師 而言,就和保羅一樣,好像往地極去傳福音,理所當然。今日的我們呢? 我們往哪裏傳福音呢?人與人的距離,猶如地極般的遠,我們在乎周圍的 3


人們嗎?願意用基督的心志、基督的愛活在他們當中嗎?前往陌生人當 中,成為他們的朋友。我們在熟識的朋友當中,能不能成為他們生命的伴 侶呢! 更多愛心 基督徒,在台灣社會裏是少數。在保守的年代裏,基督教因為禮拜、 教義的內容和台灣大多數人們的民間信仰不同,常常淪為嘲笑的對象。例 如,基督徒在學校午餐時謝飯禱告,常常淪為同學嘲弄的對象。基督徒守 主日,也常常和一般人們的旅遊、外出活動衝突,而必須面臨掙扎。今 日,社會漸漸開放,基督徒也漸漸成為正面的形象,不再是受嘲弄的記 號。那麼,我們豈不更應該積極和周圍朋友分享生命的經歷呢!傳福音, 不是說服對方,也不是提出一套完整的理論或系統說法;傳福音,其實, 更多時候,就是陪伴在需要的人們之身邊,成為他們的真心朋友,歷經歡 喜、困難與憂愁。這樣,也許默默沒說什麼的傳福音,在聖靈的帶領下, 將顯出大能力。 25-26 節,保羅提到他將往耶路撒冷去。照上下文的意思,他目前處在 馬其頓或亞該亞等地。從耶穌時代的交通往來推想,保羅用行走的方式移 動,很緩慢,也很費體力,帶著馬其頓和亞該亞(即,今日的希臘地區)教 會捐款,前往耶路撒冷,為了幫助教會裏的窮人。27 節,保羅說,這是馬 其頓和亞該亞的愛心,歡喜樂意幫助耶路撒冷教會,因為他們得了屬靈的 好處。也就是說,他們從耶路撒冷教會弟兄姐妹的傳福音,得著屬靈的恩 典。因此,樂意幫助母會的需要,歡喜參與。這樣的關係,在今日的教會 裏,我們也都有過相類同的經驗,不論有沒有直屬相關的母子會關係,我 們都歡喜樂意幫助其它的教會,甚至教會的機構組織。因為,我們自己也 曾經受過他人的奉獻與關心。這是一項彼此分享的愛心行動,上帝恩典的 展現之一。然而,保羅特別強調,這樣的捐款,「其實也算是(馬其頓和亞 該亞教會信徒)所欠的債」! 還福音債 債,積欠的金錢、物品、人情、關係。保羅用來形容傳福音!「無論 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羅馬書 1:14)用金錢概念瞭解的話,我們明白保羅根本不欠誰錢,不欠希利尼人、 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不,統統不欠任何人的錢,也沒有任何債。同 樣,今日我們成為基督徒,或欠銀行債或向親人朋友借款,可是,我們不 認為自己欠陌生人任何的債。然而,保羅卻認為,福音之所以臨到我,我 4


就歡喜成為福音的使者,渴望連陌生人也得著福音,渴望到猶如欠他們 債,一定要還的態式。因此,捐款,照保羅的說法,不是我們捐出來幫助 別人而已,更不是我們行有餘力分給別人而已,乃是,我們必要做這樣的 回應,因為捐款,對虔信的人而言,是一種還債!歡歡喜喜的債,樂意甘 心地償還! 其實,這不單單是福音的使命,更是存活的生命態度!我們活在人群 中,活在環境裏,我們擁有的一切,其實,也都是「借」來的!我們既然 活在世上,就欠下不知道多少的「債」!金錢,其實,在乎整個社會的運 作才有意義;財產,也在乎人世間運行的規則才顯出價值。甚至,呼吸、 喘息,也來自上帝的賞賜,根本也不是你我能左右的。我們擁有生命美好 的「回憶」,也都在於親人朋友所給我們的美好。誰能說,我擁有世界 呢!從頭到尾,一切在乎周圍的美好,也在於我們甘心樂意參與其中,讓 美好更美好。那麼,誰說我們不是欠世界的債、欠環境大自然的債呢!台 語古諺說得好,「這世間是借我們居住的!」那麼,我們就欠這世間的 債,生命就是一段還債的歷程。只不過,它和還金錢債有點不同,在乎我 們歡歡喜喜,甘心樂意。 也許,我們不像保羅那樣胸懷大志,也不像他不建造在別人之基礎 上。然而,我們卻都活在人群裏,從來不離群索居。擁有「我的」財富、 財產,其實,樣樣都來自大自然,來自上天的賞賜,來自上帝的恩典。我 們只是歷史千百萬年中走過的一段,歡喜承受歡喜奉獻,甘心樂意。不是 你我多做了什麼,而是這一切只是理所當然,我們樂意如此!# 問題討論 1.我們都認為,私有財產權是現代文明社會的基本特徵。的確,我們「擁 有」財產,我們照意思「使用」財產。這樣的支配權,讓我們覺得人生有 目的、有方向,也叫人有自信。然而,到底人與「物」之間,我們真的能 說「擁有」嗎?台語古諺說,世間是「借」我們住。甚至,這個軀體也是 「借」我們住的。那麼,人之靈魂最終歸於何處呢?分享我的生命觀點。 2.保羅說,我欠福音的債。我們說,孩子出生,是來討債的。債,在人世間 裏非常普遍。常有人說,我不欠人,人不欠我。然而,我們統統都欠大自 然的債,人類毫不留情地從大自然汲取一切養份。分享我目前最大的債 務。 3.傳福音,最直接的行動就是「陪伴」。即,我們樂意與弟兄姐妹、和朋友 親戚在一起,陪伴他們經歷人生各樣的情境。或歡喜、或痛苦、或生或 死,一起走過生命,就是我們的見證。分享我傳福音中最叫我印象深刻的 5


經驗。#

6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