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6林牧講章

Page 1

主日講壇 路加福音6:1-11(69 246 346,15)

安息日的主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林鴻祐牧師 講於150816

習慣與傳統 不自覺當中,我們養成許多習慣;不以為意之間,我們循著許多傳統 規矩走,雖然我們宣稱這是自由民主的社會,我可以我行我素。卻我們以 為自由自在之際,老早已經習慣了許多傳統,照規矩而行,其實一點也不 自由,卻自以為是。傳道者提醒我們:「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 長存。」(傳道書 1:4)道理很簡單,也沒什麼特殊,然而,道理卻不容易被 我們理解領悟,我們老以為能夠掌握一切直到永遠。人存活,從出生開 始。一轉眼,垂垂老矣,世界依舊,卻人老早不如往昔。許多勵志的教訓 提醒我們,把握光陰!卻歲月不饒人,一去不返,一代過去,一代又來。 這是生命的體會,也是感慨,或許,多了些許的無奈。然而,正因為如 此,生命益發顯得重要、無價!傳道者之所言,語氣裏透露無奈---一代過 去,一代又來,這我們知道也清楚。一代過去,下一代再來,卻終究都埋 入黃土堆裏…人類,看似一直有,卻一代來又一代走,通通進去土地裏, 而地卻永遠長存。 英文,habit,一般翻譯為,習慣、習性,引申為上癮,也有體格、體 質之意思。還有一個比較原本的意思,就是衣服、衣裝,尤其宗教服裝。 原本這個字的起源是拉丁字,hahitus,意思是情況、外觀、態度、穿著。 法文 habiter,意思則是居住之動詞。這個字在十四世紀的法國,被用來描 述普通的穿著,引申為慣常表現出來的習慣、習俗的表現。而在十九世 紀,這個字被英格蘭用來特指修道士或修女之穿著。什麼意思呢?修道 者,乃重點在於修道,道在人之上,因此,修道士不論男或女,個人特質 不重要,個人貌相也不值得在乎,所以,籠罩「我」的外衣,掩蓋 「我」、叫「我」不值得注意。因為,在上主之前,沒有任何人值得誇 許。習慣、習性,形成了我們行事為人、待人處世、選擇行動的某種像衣 飾般外袍,罩住原本個個皆不相同的你我。 宗教,離不開禮儀。信仰,必須和祭典、節慶、禮拜緊緊連在一起。 宗 教 , religion , 照 西 賽 羅 ( 羅 馬 帝 國 哲 人 Cicero) 之 講 法 , 源 自 拉 丁 字 relegere 動詞,意思是「go through again」一次又一次的行進。宗教之本 意,就是一次又一次行進,一次又一次執行,一次又一次周而復始地運 作。每一個宗教皆如此,一次獻祭需要再一次獻祭,一次做醮等待下一次 周期再做醮;基督徒以為耶穌基督一次獻上,永遠有效,依然要守每個主 1


日…其實,不單單宗教如此,日出日落亦如此,我們的生活也如此。傳道 者又提醒我們,「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風往南颳,又向 北轉,不住地旋轉,而且返回轉行原道。江河都往海裡流,海卻不滿;江 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傳道書 1:5-7)似乎,一再重覆,不單單我們 如此,大自然更如此,毫不猶豫地,一次又一次回轉再來。颱風來,颱風 過去,留下許多災害。這不是結束,而是下一次的開始。諷刺的卻是,我 們知道萬事皆重覆,發生的事還會再發生,有了的情況還要再發生,卻, 你我人生僅僅一次走過,歸回塵土。 法利賽安息 古希伯來人相信,創造七日的核心在安息日。「上帝賜福給第七日, 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上帝歇了祂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創世記 2:3)『安息』,希伯來發音為 sabbath,耶穌時代猶太人雖然大多數講希臘 語,卻將這詞音譯為希臘語,sabbaton。或者,另一個稱呼,「第七日 (天)」(參考創世記 2:2,出埃及記 16:26,希伯來書 4:4 等處),也被專門用來指 這特殊的宗教日子。就字義原本的意思,sabbath 就是休息、不工作,被當 成安息日之誡律,意思是徹底絕對休息、不工作,只有敬拜上帝。日後, 在耶穌的時代,安息日已經成為宗教禮儀的重要日子,必須嚴格地被敬虔 的猶太人遵守。因為這不單單只是宗教禮儀的一天,更是上帝揀選子民之 記號,百姓預嘗天上榮耀之日子。尤其耶穌之前百餘年的馬加比王朝,安 息日乃必須被忠誠地信守,即使與敵人戰爭中,也要嚴格執行守安息日而 寧可被殺,也不工作(即抵抗)!因此,在安息日,不救落入井裏的牲畜、不 搬運器具、不下田、不幫助任何人…等等,這些和寧可被殺也不抵抗比起 來,真是小小要求,不足掛齒!當然,法利賽人認為嚴格執行,乃理所當 然。 在這樣的理解下,我們比較清楚馬太福音 6:1-11 經文背後的意義。法 利賽人和文士為什麼那麼在意耶穌門徒在安息日用手掐麥穗…安息日耶穌 要不要幫助右手枯乾的病人…。連敵人在眼前,每個安息日都不例外,寧 可被殺,不可工作(即抵抗),居然平常安息日裏,發生掐麥、幫助他人(即 工作)呢!今日我們依舊不太明白為什麼法利賽人如此堅持守安息日;為什 麼馬加比時代,安息日堅定信守到我們無法接受的「非理性」---被殺也要 守安息日!今日,我們視之為「非理性」、甚至當成「瘋了」,當年在馬 加比王朝時代意義下,這「非理性」卻成為凝聚猶太人反抗希臘王朝之最 佳精神號召!極端主義的悲壯犧牲背後,乃是最堅實的民族主義煽動。耶 穌時代的法利賽人、文士,依然遵守這樣的傳統,期待以色列興起,抵擋 羅馬帝國。要求嚴格的極端,乃是亂世中凝聚向心力的最佳政治操作,古 2


今皆然。現代的軍國主義也不遑多讓:嚴整紀律,規矩制服,一致操演, 完整集會,齊聲口號,一樣宗教…法西斯不只存在廿世紀的納粹德國或義 大利、日本,其實,耶穌的時代老早已經存在。如傳道者所言,日光之 下,無新鮮事! 那麼,福音書為什麼留下這段耶穌「破壞」安息日規矩的記載呢?這 是冒猶太社會大諱的記錄,怎麼流傳初代教會呢!再者,這兩件事情的發 生,更是耶穌時代社會轟動的大新聞!或者,從猶太社會主流而言,大醜 聞!居然耶穌的門徒和他自己本身,統統不守安息日!這段經文告訴我們 幾件事情:首先,耶穌的門徒,照經文記載,似乎不是嚴謹的猶太教基要 派信徒。換言之,縱使法利賽人、文士要求高度嚴格遵守安息日,未必所 有猶太人皆如此。尤其加利利海邊的漁夫,日常謀三餐的勞碌已經拖累了 他們的身心,哪還有心情守那嚴謹的律法…只是加利利漁夫是勞碌大老 粗,起床就是工作,累了躺下就休息,餓了隨手抓了就食,睏了倒頭就 睡…這是彼得、安得烈,還有約翰、雅各的真實寫照。即便成為耶穌的門 徒,他們不是精緻高尚的讀書人,也不是精明利落的都市生意人,僅僅只 是求取溫飽、冒險捕魚的鄉下人。 耶穌真安息 隨手掐路旁的麥穗吃,即便在安息日,相信門徒漁夫的心裏想,「有 那麼嚴重嗎?」甚至,連想也沒想這件事會怎樣!反正,餓了,就吃吧! 大老粗,誰管什麼規矩誡律,何況,在遇見耶穌之前的平常日子裏,他們 常常這樣做,又有誰說過什麼呢…的確,所有的誡律被嚴格地要求,正因 為許多鬆散正在發生中,許多逃離正在裂解中,為了追求更強的純度,只 有極端嚴格,強制要求嚴厲的齊一。這是法利賽,也是現代的法西斯。那 麼,宗教信仰是什麼?這就是這段「破壞」守安息日記載之經文要告訴我 們的。就算我們這麼嚴格地遵守規矩誡命,一五一十照表操課,一致外 表、一致行動、一致狂熱、一致徹底、一致六親不認…,那麼,我們達成 了什麼?到底安息日徹底休息,意義上如何確立?若有口無心,有舉動無 內涵,那麼,呈現的劃一整齊代表什麼?守安息日,已經淪為討論牲畜落 水井不能救,那麼,牲畜落入溪流,可不可以救?再者,牲畜落入乾井 裏,可不可以救?又,萬一不是牲畜而是小孩,以上的情況可不可以救? 若自己的孩子可以救,那麼,鄰居的孩子呢?又,撒瑪利亞人的孩子呢? 還是,通通都不能救,即使孩子掉落,已經瀕臨死亡了…問題越問越多, 難怪猶太教的它目勒經典及解釋,越編越大本,現代社會前所未有過的問 題,也紛紛出現…例如,安息日能不能搭地鐵、公車,這算不算工作? 那,搭計程車、搭朋友的便車、搭不是朋友的順路車呢?問題層出不窮… 3


耶穌,我深深相信,厭煩的是這些無窮盡的言語口水,反正規定來規 定去,都是人加上自己的意思,形成了戒律被眾人死死地遵守執行。那 麼,意義如何呢?只是思辯上的強解,還是真心關懷執守戒律的「人」之 根本需要!若餓到發慌,守不守戒律還那樣堅持不可動搖?耶穌實際上沒 有回答法利賽人之質問,反而用大衛做了違反律法之舉動,堵他們的口而 已。在被追殺,饑餓情況下的大衛和隨從,顧不了那麼多了。其實,這只 是耶穌巧口引用典故回應而已,沒有根本回答法利賽人之問話。實問虛 答。 真正的回答,在第二個安息日醫病的經文裏。文士和法利賽人等著抓 耶穌的把柄去告公會。在安息日,耶穌要不要醫治一位右手枯乾的人,這 卻是個人主動的決定。換言之,耶穌要不要破壞安息日規矩,醫治手枯乾 的病人?耶穌提出一個更好的價值: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哪樣 是可以的?這是耶穌對法利賽人文士之回答。這意思沒有反對安息日應該 休息來敬拜上帝,而在於,若遇到緊急的時刻,救命或害命,行善或行 惡,當然有更高的價值判斷。因為這不是律師或法官對法律之見解攻防, 乃是生命出於內心,誠誠實實地歡喜守安息日,敬拜上帝。因此,當遇到 行善或作惡、救命或害命之選擇時,答案已經非常清楚了。因為敬拜上帝 在於讓善顯明出來,敬畏上帝而安息在於救人命更多,而不是利用宗教戒 律逃避行善與救命。我們不是律師法官,也不需要為律法辯解或爭執,我 們是上帝的子民,天父的兒子,我們就歡喜守安息主日,我們就歡喜在任 何時候,幫助需要的人,行善勝過行惡。這才是真正安息之意義。願主幫 助我們,不用以法鬥法,乃是真誠用心行出比律法還高的信仰。# 問題討論 1. 今日,基督教會為了紀念耶穌復活之第一日,我們都守主日,也就是七 日的頭一日,禮拜天。然而,守禮拜天之安息精神並沒有失去,我們就 是要這一天敬拜上帝,放下自己的工作,敬虔地參加禮拜。談談我的守 主日之經驗,曾經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沒有參加禮拜,又我的心情如 何。 2. 英國宣教師 Eric Liddell,原本被看好奪冠的奧運短跑選手,1924 年巴黎 奧運,他 22 歲所專長的 100 公尺比賽被排在禮拜天舉行。他是敬虔的基 督徒,寧可參加主日禮拜,放棄了比賽。練習了好幾年,因為守主日, 放棄比賽。於是,改參加 400 公尺比賽,得了金牌。得金牌之後,隔年 到中國宣教。43 歲,1945 年死在日本人的集中營裏。一生完全為上帝也 為中國奉獻。那麼,想想他,想想我,我應當用什麼樣的心情守主日 呢。 3. 不是死守日子之戒律,而是出於內心的主動,歡喜參與,誠實心靈,面 向上帝。拿香隨拜,只是形式。即使如此,人也只是坐在禮拜堂裏,一 4


點也沒有在做禮拜。分享我在每一次主日禮拜中的心境與靈感。#

5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