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3林牧講章

Page 1

主日講壇 路加福音6: 31-38

天父豐富賞賜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林鴻祐牧師 講於150823

人際之間 路加福音第 6 章對等於馬太福音的登山寶訓(第 5 章起),因為作者描 述,這是一段耶穌和門徒下了山,在一塊平地上,向眾人所說的教訓,因 此,也被後人稱為「平原寶訓」,即相對於馬太福音的「登山寶訓」。然 而,姑不論這段內容發生在哪一個地方,或高山上或平原上,或者,耶穌 在兩個不同場合地點,講了相同的信息…重要的是,這內容告訴了我們什 麼!馬太福音一開頭宣告八福,路加福音則是四福與四禍之警惕。不論哪 一段,或者,耶穌在不同場合講了不同的開頭,八福或四福四禍都有濃濃 的先知信息氛圍。「…有福了!」這是漢語及漢羅譯本的順序,若照原文 順序應該更具有強烈的震憾力,「有福氣的啦…」即,福氣是在句子的最 前頭,當成命令、宣告行使。聽眾聽到了「有福氣」,那麼,接著必注意 聽聽看,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有福氣,會不會我也在內呢! 有福之原文 makarios,這是一個普遍但重要的用詞,古老社會以來, 人們面對太多的不安、動亂、缺乏、困頓、戰爭…存活本身就是一件大 事,幾乎沒有比平安活著更值得慶幸的事情。為此,人們相遇時,互相祝 福對方,「makarios」,意思是,願諸神賜福保護你,願諸神帶給你歡喜快 樂。誰不喜歡福氣呢!誰不願意生活快快樂樂呢!因為生活實在有太多苦 處,福氣不起來,快樂也不長久,於是,台灣政府發明了奇怪的講法,小 確幸,後來我才知道,這根本是抄襲日本人的講法。政府無法提供快樂幸 福,用小確幸搪塞,為苦悶的生活勉強擠出一絲絲輕鬆感覺。問題是,根 本的快樂幸福還是找不到!「小確幸」,1996 年村上春樹與人合著的一本 插畫散文集,尋找漩渦貓的方法,提到這個詞,作者並加上解釋說,「想 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找到自己的小確幸(小而確實的幸福感),多少需要一些必 須遵守的個人規範存在」。這是小確幸的定義:小而確實的幸福感。 我們有福氣嗎?生活裏,快樂歡喜嗎?在處處不高興,找不到快樂之 道的時候,有人告訴我們還有小確幸…那麼,這小小確定的幸福感,真的 是我們想且能掌握的歡喜嗎?還是,這只是不高興裏的無奈呢…千百年 來,人心改變不多,眾人還是期待福氣,對東方人而言,更是如此。福, 上天神明保護一口田,讓農夫得收成。怎奈今日世代,不快樂不是因為不 努力而沒有成果,卻在於努力、比別人還努力,居然還不一定有成果!若


不是個人之問題,那麼,這就是大環境之問題。人很辛苦,卻孤力無法回 天。然而,眾志卻依舊可以成城。那麼,我們有「一起」的熱情與歡喜 嗎?果然,耶穌說,「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饑餓的人」「哀哭的 人」、「為主受壓迫的人」都有福了,因為上帝國要顯出生命的寬廣與接 納,讓受苦者成為有福,因為我們彼此成為一體。禍,不在於苦難、環境 惡劣而已,更在於人為富卻只顧己,飽足竟不管他人,只顧自己歡喜,喜 歡被人奉承的人有禍了!因為這些人都遠離上帝國。 愛不可愛的人 在這樣的理解下,我們才能體會耶穌為什麼第一告訴我們的,就是最 困難也不容易的「愛仇敵」。而馬太福音排在信息的最前頭並不是如此, 而是呼籲門徒成為世上的鹽、世上的光(5:13-14)。兩者形式不同,意義上卻 相通。鹽或光,顯明的是感染、調和、彼此連結。鹽,化入湯裏,不見形 式,卻有清楚的影響和不同的結果。光,照在黑暗裏,一丁點的光,讓整 個黑暗不見,充滿光明,這是清楚的影響也是不同的結果。有鹽沒有鹽, 對湯而言,大大不同。有光沒有光,對黑暗而言,天壤之別。同樣地,愛 不愛仇敵,對人類社會而言,幾乎是不能想像的巨大差別!我們能否接納 意見和我不一樣的人們?我們能否和敵人相處在一起?政治學上常常談論 到的,鷹派主戰,鴿派主和。然而,生命的價值在哪裏呢?這是一件簡單 的人生哲理,卻是非常困難的生命實踐。 為此,我們從歷史得知,戰爭是殘酷無情的,卻人類離不開戰爭,一 再而再,沒有止境。我們也期許世界大同,清楚人與人之間的良善關係才 是美好未來的關鍵,卻彼此之間隔閡、怨恨、無法接納…一再加深人際之 間的遠離。然而,耶穌在路加福音平原寶訓之第一條,光明正大地指出, 你們光愛那些愛我們的人,有什麼可以酬謝的呢?歹人賊首不也都這樣, 愛那些愛他們的人呢!再進一步,你們善待那善待你們的人,又有什麼可 以酬謝的呢!最後,你們借給人,卻期望從他身上取回酬謝,那又有什麼 可誇的呢!這是三個層次,人性的嚴格考驗。首先,愛那些喜愛我們的 人,人性的天經地義。第二,對我們好的,我們才會對他們好,這是基於 愛護自己。第三,借給人,當然就是要賺利息。這是基於謀利之心。可是 這三者,卻是一個比一個深入人性。 我們當然愛愛自己的人,東方人講:齊家、治國、平天下。家人、親 戚、朋友,終究是我們無可取代的疼愛。只是,這只是人性的基本出發而 已,因此,耶穌說,愛我們的人,我們愛他們,沒什麼好多說的,因為罪 人也如此。我們受人家的恩惠,要對他們感恩。這也不是什麼特殊作為, 因為罪人也如此。最後,我們有恩於人,自然地,要從他身上取得回報。 2


這更不能說什麼,只是顯出世界的根本道理而已,連罪人亦如此。上帝國 的規則,顯然比這些還要高,不然,我們和罪人沒有兩樣,上帝國和俗世 之國也變得沒有兩樣。在這樣的理解下,耶穌要我們愛仇敵,善待他們, 借給人不要期望償還。因為天父愛我們,也沒有期望從我們身上得到什 麼,甚至,在我們墮落、逃離的時候,天父依然等待我們回家。這是慈悲 的天父,我們的天父。 不過,耶穌給我們更大的挑戰,不只愛那些不可愛的人而已,而是, 要愛你的仇敵。這是生命最深刻的反省,也是最困難的自我面對。在台 灣,有許多的宗教也有許多教導,比如,某宗教教導,「慈悲沒有敵 人」。此話,初初剛聽的時候覺得有道理,可是,再深層地想想,我們就 了解世界並不是那麼簡單,以為我們只要心存慈悲,就不會遇到敵人。 不,世界是複雜的,很多情況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我樂意歡喜面對世 界,得到回應未必是歡喜的,常常反而更多的辛苦和痛苦!今日的世代 裏,人們有深刻的體認,不努力是一定不會成功;努力而全力以赴,還不 一定能夠成功!我們也都相信並接受這話。對於孩子,我們教導他們,這 世界充滿壞人,任何不認識的人都不能對他們釋出善意…哪裏來的慈悲沒 有敵人呢!我們也都深深體會到,敵人不會因為你我的慈悲就消失,反而 敵人在你我想不到的時候,就在你我前後。耶穌要我們,卻是勇敢地迎向 前去。敵人永遠都在,除去一個還有下一個… 愛仇敵 然而,主說,要愛你的仇敵!這挑戰的不是仇敵,而是我們自己。我 願不願意這樣行呢…這是人性深刻的考驗,我報仇都來不及了,哪來的力 氣愛仇敵,而且是我的仇敵呢!滿腦子都是仇敵對我們的欺凌,咬牙切齒 地,滿腦子都是我想報仇敵人的念頭…哪來的愛呢!法國文豪大仲馬留下 一部塊炙人口的偉大作品,基督山恩仇記。故事之所以引人入勝,因為太 多的冤枉、陷害、犧牲等等,和人世間的真實情況一模一樣。這不是故 事,而是自己親身的經歷,只不過,我們沒有像主人翁在十九世紀初期, 草草經過審問就被下到孤島監牢。但是,這些冤屈卻一個比一個真實,我 們不能忍受。因此,這個故事扣人心弦。主人翁在神奇的經歷中,從死囚 變成多金的遠方貴族,翩翩來到,進行一生最大的平反,找這些仇家一一 報仇!報仇的經過,也同樣地絲絲入扣,叫讀者的我們歡歡喜喜,好不容 易復仇了,以解心中的悶氣,即便現實人生的仇還是報不了,卻透過小說 的故事,稍稍解解內心的痛苦。這或許稱為小確幸!因為一點也沒有解決 真實世界的問題,僅僅透過小說,讓真實痛苦的你我得到一絲絲的心理慰 藉。 3


恩怨情仇,只有一個解法,即,耶穌所說的,要愛你的仇敵。什麼? 沒有報仇已經無法忍受了,居然,叫我還要主動愛仇敵?那,所有一切的 冤屈、欺負、壓迫甚至犧牲,到哪裏得到公義的審判呢?照耶穌的信息, 沒有,這世間不會有公義的審判,更不會有公正不阿的法官。希望透過公 正的制度,得到冤屈的平反,在這世間緣木求魚。也許,你會問牧師說, 耶穌真的這樣教導嗎?沒有直接如此講述,但是,他自己就是用這樣的體 會---自己被出賣,冤枉,構陷,草草審判,沒有下獄直接釘死,整個過程 不到半天。他用自己說明了這世界的不公義與沒有正直。然而,耶穌卻禱 告說,主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這不單單赦免對 方,更多的是放下了自己內心的怨恨… 要慈悲像天父,一樣不要論斷人,不要定人的罪,要饒恕人,就必蒙 饒恕。接著,耶穌留給我們一段超乎想像的應許:你們要給人就必給你 們,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裏…你們用什麼樣的 量器量給人,就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這提醒我們,不要論斷人,不要 定人罪,要饒恕人…等等,這些應該出於自己面對自己的決定,不是對方 用來要求基督徒的說詞。唯有真誠出於自己面對自己,上帝應許賜下更多 給歡喜付出的百姓!不是因為我們多好,而是我們真誠面對自己人性的軟 弱,而且,我們願意試看看,挑戰自己的人性限制---跨越自己的怨恨,主 動伸出手,向仇敵示善意…這的確是人性的挑戰,甚至,不可能的任務。 願上帝幫助我們,想清楚這件事,完成不可能的事情。# 問題討論 1. 天父賞賜是豐富的。這是本周經文給我們重要的信息,而這豐富建立在 我們也樂意歡喜慷慨地面對周圍的人們,包括仇敵。談談我的生命見 證,曾經經歷到經文所應許的,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滿滿我的懷 裏。 2. 面對敵人,如何處置?報仇,自古以來,理所當然的解決之道。雖然我 們也明白報仇,乃報來報去,冤冤沒有止息。但是,就是報仇。公平審 判,我也清楚這世界沒有公平,審判也都是歪曲的。那麼,耶穌要我們 愛仇敵。分享我的作法。 3. 真誠面對自己,沒有偽裝也沒有欺騙,坦誠面對自己。這是人生經歷中 最困難的部份,我還是喜歡我看得順眼的我,我想像中的我。可是,真 實的我如何呢?這,旁人無從得知,最親近的家人也未必明白,但是, 只有自己在夜深人靜時,誠實面對上帝、面對自己。分享我的經驗。#

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