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壇 路加福音11:5-13
祈求就得著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林鴻祐牧師 講於15 1025
選擇 好撒瑪利亞人幫助落入強盜手中的那位猶太人,這段故事成 為後世傳誦的經典故事。故事如此,卻真實世界裏罕見如此。我 們透過這個故事,重新思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族群與族群的關 係。畢竟,這非常困難解決,甚至,連面對面都不願意!因為戰 亂,難民離鄉背井,敘利亞、伊拉克、土耳其交界的庫德族人, 必須逃離戰火不息的家鄉。雖然,同為伊斯蘭信徒,卻庫德族不 被阿拉伯族接納,周圍阿拉伯國家不願意接受他們,只能往更遠 的地方逃難。問題是,能逃到哪裏去?唯有往尊重人之基本人權 之地區,希望或許可能被接納,而找到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所 有難民都是可憐的,沒有人權的。然而,每個族群也有各自內部 的問題和麻煩,通常不願意再增加更多外來移民,添增更多的問 題和麻煩。那麼,到底什麼是人的基本權利呢?試想,若有一、 兩萬人的難民進入台灣,我們可能接納並安置他們嗎?更不用說 接那五十萬、八十萬或一百萬的難民了…這是個非常困難的問 題。連我們都做不到… 我們當然也希望和平,各個地區、種族能夠安然相處。可 是,事情都不是這樣發展,反而,越來越多的紛爭、衝突甚至戰 爭。人的思想、理想、夢想,終究追求最後的完美是世界和平。 可是,衝突、敵對,甚至戰爭、殺戮卻永遠是唯一的結果。感謝 上帝,讓台灣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沒有捲入規模的戰爭裏, 雖然曾經也有過金馬前線的國共砲戰,死傷不少,卻至少本島一 直都在免於戰爭的情況下度過。雖然冷戰時代的擴展備戰、肅殺 恐嚇,曾經使台灣社會噤若寒蟬,終究沒有發生戰爭,這值得感 謝上帝!更值感謝上帝的是,在沒有戰爭也沒有承擔不起的動 亂,台灣成為民主自由的國度,這也是世上難能可貴的成就! 雖然社會裏依然有許多的問題,也存在不少族群與族群間衝突、 歧視,但這些都沒有影響整個大局的發展。承平時期的發展,雖 歷經許多的經濟風暴,我們一步一步往前,成為今日的樣式。有 許多的前輩、英雄付出許多代價,甚至生命,爭取今日的成果。 在我們享受自由民主之際,也更應該有彼此更高容忍、接納、共 榮。假如,無法共榮,至少要彼此接納;若無法彼此接納,也應
2
該彼此容忍,讓族群在一起,成為上帝給台灣最好的禮物和見 證。 鄰舍 「誰是我的鄰舍?」這是律法師理直氣壯的問話,常常也是 我們內心向上帝的反問---意思是,我的鄰舍都已經照顧到了,難 道還有嗎?「鄰舍」,plesion,由 plesios 這個希臘字來的,原意 是「在旁邊」。不過,照原本字義的意思,在旁邊的鄰人,沒有 特定指朋友或敵人,一個概泛統稱。當耶穌說,愛鄰舍如同自己 時,這是一個「人」的根本問題。沒有特定指哪類的人們,或親 或疏、或近或遠,甚至,或友或敵,都不容區分。只要鄰旁(或 者,我所能觸及到)的「人」,就成為我關心的對象,甚至,我 「愛加倍」的對象。顯然地,耶穌又給了一個難度極高的挑戰: 我們必須接納旁人,甚至,我們必須關心照顧他們。然而,人與 人之差異和隔離,卻是無比高的隱形牆,隔絕成兩個世界。 然而,上帝和我們,有任何相干嗎?何以福音來到我們中 間?為什麼我們接受福音呢?這和今日所讀的經文有所相關,耶 穌又講的一個故事(5-13 節),比較不像比喻之講法:朋友半夜來借 三個餅,要不要借他呢?這裏,我們不是遇到「鄰舍」之問題, 而是熟識朋友。關係不同,感情不同,處理自然不同。可是,實 在是不對的時間,「半夜」,顯然地,若非緊急或困難的情況, 我們也不會半夜找朋友「借」三個餅。當然,這朋友是否能夠半 夜前往打擾,也是我們考慮的問題之一。雖然是朋友,卻這些都 也是考慮因素。然而,耶穌點出他的重點:第 8 節,「雖不因他 是朋友起來給他,但因他情詞迫切的直求,就必起來照他所需用 的給他。」 耶穌講了一個不是道理之道理:就算不是因為朋友起來幫 忙,也要因為請求的情詞迫切直說,打動了我們的心,因為不 忍,就起來幫忙。其實,照一般的道理,應該為了朋友,不論如 何,都要起來幫忙。為什麼?因為對方是朋友。可是,耶穌卻 說,就算不要因為朋友,不願意起來幫忙,卻要因為他情詞迫切 的直說,實在是講得太動容,沒有辦法不起來幫助他。雖然,已 經半夜,全家都睡覺了,已經關門,任何情況都平息了。可是, 聽見門外請求的迫切聲音,憐憫、不忍的心情猶然而生,也要起 來幫助他。 為什麼要講出這段不像比喻的假設卻很可能發生的情況呢? 我們很可能遇到,只不過,今日我們應該不會有半夜來敲門的, 卻很可能半夜來電話的,希望得到幫助的,來自熟識的朋友,甚 至非常親密的朋友。那麼,我們拒絕他們嗎?其實,我們也明 3
白,通常在半夜要求幫忙,一定事出有因,很特殊的情況,不 然,什麼事情也都可以等到天明再說。耶穌卻講了一個不是道理 之道理:也要因為對方情詞迫切的直說,就起來幫助他。 情詞迫切 我們向上帝祈禱時,祈求什麼呢?雖然我們常常彼此提醒, 禱告有五個重要內容,讚美、感謝、懺悔、代求、祈求。但是, 實際的操作上,我們常常跳過許多的步驟。我們忘記讚美,也沒 有每一次感謝,懺悔更是心有所感、或者心虛面對上帝時才有, 至於代求更是老被我們忘記,因為我們自己的問題就已經焦頭爛 耳。唯有,為自己的祈求,在我們的禱告裏,從來沒有被忘記 過!特別,那種常常放在心裏,常常想起,常常覺得不公平,常 常覺得自己要得到的,成為我們禱告內容。然而,耶穌要問我們 的是,我們的禱告之態度如何呢?「下命令」給上帝的態度呢? 還是,為他人而「情詞迫切的直求」上帝的態度呢?那麼,我們 必須好好想想,什麼樣的禱告是「情詞迫切的直求」?這段經 文,特別促使我們想想自己的禱告,如何情詞迫切的直求? 希臘字,anaideia,優雅的翻譯是情詞迫切,直接翻譯則是毫 不顧念顏面、面子地祈討。NRSV 譯為 persistence,KJV 譯為 importunity。都是關於堅持、強求硬要(有糾纏不休、死命糾纏到 目的達成為止)。不過,原文的不顧顏面,甚至,可以翻譯成厚顏 鮮恥,不只強求硬要,更不在乎自己的地位形象。換言之,完全 不管自己怎樣,全然要求對方一定答應所求。這就是「情詞迫切 的直求」。不過,對我們而言,常常不是為了朋友情詞迫切的直 求,而是為了自己的需要才如此。這人為了遠道來的朋友,因為 沒餅招待,為此而情詞迫切的直求,為求得三個餅。我們會如此 嗎?現代人之你我,真的也會這樣去死命糾纏、為了幫助朋友? 祈求聖靈 耶穌為什麼教導我們,「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 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 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11:9-10)?這段應許和上一個 故事,即,情詞迫切的直說之要求,有什麼樣相關?我們當然喜 歡祈求就得著,尋找就尋見,叩門就得開門,這是最簡單也是本 能之反應。任何一個宗教,所有的禱告,大都尋著這樣的期待而 前進。實際上,求就必得著,關乎的是上帝的愛,愛加倍的愛, 也就是向著我們的恩典。接下來的闡述說,父親絕不會給求餅的 兒子石頭,求魚卻拿蛇充當,要蛋卻得蠍子!父親給兒子的愛與 恩典,乃豐豐富富的!上帝的恩典夠我們用,只是,只是我們有 4
沒有當祂是上帝,敬畏上帝呢?更直接地問,我們是否清楚上帝 是天父,或者,祂只是求神問卜的財神爺或有求必應的有應公? 祈求,可是結果往往和我們所想有出入。尋找,得到的卻未 必是期待的。叩門,就被給我們開門,卻往往嚇一跳,因為和我 們想像的不同。我們所想要的,未必對我們是最好的。而天父要 講最好的賞賜給祂的子女,聖靈。這是路加福音 11 章最重要的應 許。雅各書 4:3,「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 你們的宴樂中。」到底應該祈求「什麼」呢?我們的心靈,在環 境誘惑包圍下,在自我感官、欲望、衝動的促動下,屈從了外在 現象之約束。即,什麼是我們的內心、心靈、意志…?絕大多數 的時候,我們說的內心、心靈或意志,其實,講的都是感官可見 的現象,我們所祈求的,不關乎心靈,單單在於感官可見的現 象。例如,祈求心想事成、事情照所期待發展,照「我」的利益 發展…可是,半夜到朋友家情詞迫切的直求,卻不在於「我」也 不在於我的「利益」,甚至,不顧「我」的面子…為了朋友來訪 之需要。那麼,耶穌所說,這半夜來訪的朋友之需要,指的是什 麼呢?當然,這不單單只是三個麵包而已!這無關乎「我」個人 欲望、需要、利益的情詞迫切。 耶穌說,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11:13)這 是值得我們今日思想的核心:若求而得不著,那麼,是不是 「我」所祈求的不是聖靈,或不關乎聖靈呢?或者,「我」得到 聖靈卻從來不被當成祈求就必得著?人世間的現象變化無常,人 的需要浮幻變動,我們常常以為知道所要的是什麼,卻最根本的 意志是什麼?活,顯明的是生命,那麼,生命所當展現的又是什 麼呢?耶穌說,天父一定會將最好的賜給祂的百姓,一定會賜下 聖靈給百姓,就在百姓當中。這是我們對生命的理解,願上帝幫 助我們,求就必得著。# 問題討論 1. 禱告、祈求,在每一個人的生命裏,都有不同的經驗和體會。 就算不是基督徒,也禱告也祈求。分享我的禱告、結果及體會 之經驗或見證。 2. 仔細地想想,我的每一次禱告。試想,若統統將我的每一次禱 告都錄音起來,並詳細地考察每一段祈求,每一次祈求,每一 個願望等等,歸納起來,試想我的禱告內容,大多是什麼樣的 祈求呢?仔細想想,並分享我的觀察與分析。 3. 耶穌說,天父必定將聖靈賜給祂的百姓。這話對你我是什麼意 思?我在不在乎聖靈賜下?在我的禱告裏,所祈求的應許實 現,要實現的是什麼?分享我的經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