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壇 路加福音 17:11-19(101 241B 452)
感恩 歸榮耀上帝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林鴻祐牧師 講於16 0214
大痲瘋 路加福音 17:11-19 記載耶穌醫治十位大痲瘋的故事, 而且,這是本卷書特有的記載。換言之,這是路加福音獨 有的故事,耶穌醫治了十位大痲瘋。「大痲瘋」病人,很 早就出現在聖經裏,出埃及記 4:6,摩西遇見耶和華,就 發生大痲瘋的事情。利未記 13 章用很長的篇幅描述大痲 瘋的「不潔淨」,嚴嚴地描述並定義不潔淨的人。其餘福 音書僅僅記載,耶穌去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另 外,馬可福音 1:40-42 記載,一位長大痲瘋的人求耶穌醫 治。除此之外,路加福音是整本聖經對大痲瘋的記載最多 的。 大痲瘋,現代稱為漢生病,乃十九世紀挪威人格哈德 漢生首先提出假說(1873 年),這是患者組織的病原體所 致,之後,才因技術進步,證實那是一種細菌,將這定義 為一種「病」。不然,千百年之前,主前一千年前的印 度、埃及等的古老記載中,就已經提到大痲瘋。該病英文 名源自拉丁語 lepra,本義是「鱗片」,因為患者的皮膚會 逐層地脫落,就像魚的麟片那樣。自古以來,這是絕症, 沒有任何藥物能夠醫治,於是,患者被百般歧視與迫害, 被禁止於社區之外,甚至,被燒死等等。因此,這大痲瘋 被稱為「天譴、業障」,不單單無藥可醫,更在於患者的 面貌外體嚴重地受害、形狀可怕。最有名的患者之一,就 是十字軍東征時期耶路撒冷王國的鮑德溫四世國王。直到 1940 年代之後,因為抗生素的出現,這病才可以被控制, 今日,我們已經根本不受其威脅了。
利未記描述大痲瘋「不潔淨」,不單單這病叫人看起 來很可怕、不潔淨,更在於這人在宗教上也「不潔淨」, 即,不能夠來敬拜上帝,甚至,被當成上帝懲罰的結果, 即,被上帝懲罰、唾棄的。佛教則稱為業障病,即人做了 惡事或上輩子做惡而得的懲罰。顯然地,這不單單是生 病,還被賦上社會、宗教及政治的種種意涵,讓這大痲瘋 更困難說明的了,而患者不明究裡地就被冠上許多的惡 名,被嚴厲地排擠對待。這也是路加福音特別記載這段經 文時強調,經過以色列和撒瑪利亞的地區,遇到十位大痲 瘋。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是不相往來,因為歷史的因素, 因為種族混婚的因素,因為政治的因素,因為爭奪敬拜耶 和華的主導權…等等因素。可怕大痲瘋居然把猶太患者和 撒瑪利亞患者混在一起! 讓族群打破藩籬和仇恨的,居然是可悲的大痲瘋,為 了把他們隔離在世人之外,歸為同一群的化外之民。這也 是人類歷史的諷刺,老是宣稱追求和平,世界大同,卻實 際上,各國各懷鬼胎,各自盤算,表面上的和平,只是掩 蓋自己的私心和利益,並無法達成什麼樣真實的大同。即 便聯合國也是如此,理想總是向現實低頭。然而,讓人們 同心合意,打破種族、國界的藩籬,居然是最可怕的天災 禍患!不預警的大地震、海嘯帶來的恐怖威脅,讓各國不 得不合作預防,Isis 的殘忍無分別的屠殺行動,讓各國不 得不通力合作防堵…這真是歷史的諷刺!原來,古今都有 大痲瘋呢!然而,人類社會難道只有苦難、恐怖威脅才能 將各國各族聚在一起嗎?難道彼此接納、和解、分享沒有 辦法嗎?
可憐我們! 耶穌進入一個村子,遠遠站著、迎面而來的十位大痲 瘋患者呼喊說,「耶穌,夫子,可憐我們!」(17:13)『可 3
憐我們』,不單單指可憐而已,希臘原文直譯是,耶穌, 主阿,(懇求你)施憐憫(我們)吧!這 不單單看這一群患者心生可憐,乃進一步,祈求耶穌能為他們做些 事!當然,最好就是得醫治,雖然他們沒有明確地講出來!特別地, 耶穌沒有做什麼,單單吩咐他們,「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 察看!」這是出於利未記 13:49 的規定。十位得著潔淨, 只有一位「見自己已經 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於上帝」,又俯伏耶穌腳前 感謝他。作者描述這段經過時,小心地沒有陳明耶穌用什 麼樣方式醫治他們,只是叫去給祭司察看身體,如此而 已。顯然地,這是醫治,一項神蹟。 然而,人們到底從這樣的經過裏,看見什麼呢?看見上帝 之神蹟,還是看見上帝之「憐憫」?換言之,看見醫治之 神蹟,還是看見信心? 經文僅簡單地描述,這人是撒瑪利亞人,將整段內容 隱而未講明的核心點出。隨著耶穌問了三個問題,第一, 潔淨的不是十個人嗎?第二,那九個在哪裏呢?第三,除 了這外族人,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與上帝麼?這三個問 題成為重要的反問,每一位基督徒都常常記在心裏,提出 來問問自己。第一個問題,得潔淨的是十個人。因為潔淨 在外表的身體,清楚可見。他們發現自己已經好了,沒有 大痲瘋的痛苦。這讓人歡喜若狂,難以想像。然而,這僅 僅只是表象。 在這世上,我們多多少少期求神蹟,尤其身陷於困 境、危機裏,我們更需要神蹟。然而,「神蹟」到底是什 麼呢?當我們內心期求神蹟發生時,已經期待事情照「我 們所愛的方式」進行,而且,這進行乃超過我們能力之外 的。例如,這十位期待的神蹟,當然就是直接地身體得醫 治,不再大痲瘋。在苦難中,我們也像他們期待神蹟發 生,救我們脫離苦難。當神蹟發生,我們歡喜若狂。只 是,十個人僅僅只有一位回來感謝耶穌。第二個問題,那 4
九個在哪裏呢?的確,這其餘的九人在哪裏呢?你我是否 也是這九人之一呢? 我們常常講,事過境遷,其實,往往是境遷事過。當 情況改變後,再怎麼歡喜、興奮,心情、事情終究會過 去。只是我們還記得神蹟嗎?我們還在乎曾經苦難中苦苦 期求上帝的煎熬嗎?第三個問題,這「外族人」回來感謝 耶穌,因為他是撒瑪利亞人嗎?作者若以所失,居然其餘 九位猶太人通通沒有回來,僅僅只有這外族人回來見耶 穌。一般我們認為,這段經文乃耶穌告訴我們,會感恩的 人未必是最靠近聖殿的人,反而往往離得越遠的、卻內心 充滿感恩。居然,一位撒瑪利亞人,猶太人最不屑為伍的 族群,回來感謝耶穌,並歸榮耀於上帝! 歸榮耀上帝 看見神蹟,或者,看見上帝的榮耀,試問:您看見哪 一項呢?也許,我們不以為這兩者有什麼差別。然而,耶 穌卻清楚地區別,並對這回來感謝的撒瑪利亞人說,「你 的信救了你了!」這才是福音之核心。十位大痲瘋患者得 著醫治,這是神蹟的醫治;然而,九位卻錯過救恩。這是 非常謹慎的不同,我們必須小心地提醒自己,看見神蹟, 看見醫治,深深恐怕我們錯過「救恩」。現代人尋找生命 的幫助,在各樣的危機和困境裏,尋求上帝的幫助。我們 祈求,我們甚至禁食,然而,提醒我們自己,千萬別「錯 過」了救恩。過年期間,台灣人拜拜求財富、求平安長 壽。這些都是人所需要,無可厚非。可是,有沒有人在乎 並熱切祈求救恩呢!「看見」財富、健康、醫治、好處… 很容易,因為一看就清楚,可是,在這些可見之物之背 後,我們看見了嗎? 撒瑪利亞人得著醫治,不單單病得醫治,更重要的, 他看見這醫治之背後,有一位超乎人類想像的上帝。而這 「看見」不是用肉眼看,乃在乎信心。這也是為什麼耶穌 5
說,你的信救了你了,(不是醫治救了你,乃是『你的』信 心救了你)。倒不在於眼力好不好,卻在於內心是否看見焦 點,並抓住生命的核心。的確,我們希望得醫治,我們希 望得財富,我們希望長歲數…太多我們的希望。可是,這 一切美好是否成為生命的真實美好,或者,只是滿足我們 一時的欲望呢?擁有健康的身體,卻為非做歹,豈不是做 惡更多更深?擁有財富,卻為非做歹,豈不更造孽深重? 常常我們以為,只要我得到…,我就…沒有問題。例如, 只要我得到財富,我就解決所有問題。然而,太多時候, 問題的開始都在擁有財富之後。 「你的信救了你了」,原文直譯,你的信心已經拯救 你了,或譯為,你的信心救你成為整全了。這在乎內心的 轉換,轉向上帝,心懷感恩。這不關乎於外在的世界,單 單在於內心的體認,生命眼睛的明亮。這也是耶穌所說 的,回來歸榮耀於上帝!將所擁有的、所享受的、所珍惜 的,歸給上帝。使一個人得救,到底是什麼東西呢?這世 界告訴我們,得救需要財富、金錢、經濟,得救需要健 康、享受、足夠。也對,叫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好,需要這 些每一項。如同,進步的國家像日本、美國、歐洲等等。 可是,叫我們的生命更好,需要什麼呢?生活過得更好, 很重要,但是,生命未必就此過得很好。進步的國家有各 種的享受,可是,人的問題依舊沒能解決,自殺、毒品、 生活及工作壓力、離婚、各種脫序…沒有因為進步、先進 而減少,反而,越積越多,問題也越困難解決。日本社會 問題並沒有減少過,反而,更多困難解決的社會脫序層出 不窮。 耶穌對他說,你的信救了你了。請注意,這時候,這 位撒瑪利亞人已經得醫治,大痲瘋已經除去,人生還有什 麼可怕的呢?不,人生可怕的還在後頭,縱使大痲瘋得醫 治,人生還得繼續,各樣的挑戰與困難,依舊迎面而至, 並不因為神蹟醫治就一切消無。這才是這段經文最核心的 6
信息。其餘的九位,歡歡喜喜自己得潔淨,被大祭司認 可,重新回到猶太社會,過著「正常」猶太人的生活。然 而,我們再思考深層一些些,這「正常」的生活其實反而 是最受挑戰、最受考驗的人生經歷,乃我們天天必須接受 考驗。生病,的確是人生很大的考驗。可是,健康的時 候,難道不也是更嚴厲的考驗呢?反而,生病時,沒有力 氣為非做歹,反而在身強力壯,擁有豐富時,人越遠來上 帝。人與上帝之間,健康、財富常常成為阻攔,反倒大痲 瘋才將這十位大痲瘋「逼到」耶穌跟前呢!# 問題討論 1.我們不像這十位大痲瘋患者那樣,得到耶穌的親口幫 助,病得醫治,被大祭司認可。可是,我是否感受到生 命經歷過程中,得著上帝的恩典呢?其實,太多的恩 典,在不以為意之間,我們不覺得怎樣,卻真真實實改 變了我們的生命。談談我的人生經歷。 2.撒瑪利亞人回來感謝耶穌,並歸榮耀於上帝。談談我的 看法,在我的身邊,有沒有哪樣的人像撒瑪利亞人那樣 呢?雖然不太被看見,不起眼,但是,卻在信仰上堅 持,顯出向上帝的堅定。分享我的經驗。 3.耶穌讚美他,歸榮耀於上帝。這代表,不論我的人生如 何,成就如何,都必須記將一切歸榮耀於上帝。因為我 只是上帝的僕人,盡所當盡的本分。分享我對生命的熱 情。#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