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8林牧講章

Page 1

主日講壇 路加福音 18:9-14(62B 246 307B)

誠心禱告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林鴻祐牧師 講於16 0228

義與不義 新約聖經裏的「義」,一個特殊的概念,對東方文化而言,陌生 而不太容易理解。因為被翻譯成「義」,於是,我們將它理解為義 氣、正義、義理、義勇、義憤等等。之所以如此翻譯,應該是受到英 譯影響,因為英文將之翻譯為 righteousness,本意就是對、正確、合 宜、義。那麼,猶太傳統到底如何理解「義」 ?義,本字是 dike,英 譯為正義,justice。舊約傳統下,這字和五經律法緊緊關連在一起。而 律法最核心的意義在於,維繫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透過律法建立宗 教的合宜、正確的倫理,實踐了律法,也保證了人與上帝之和好關 係。古希伯來傳統認為,萬有從上帝而來,所有律法也來自上帝。既 然上帝的律法,那麼,就不會錯也不會失誤,這律法是 justice,因為 它本身就是 justice。律法的道路是 justice,確保了我們的生活與平安。 這是舊約信仰的根本信念。 不過,這樣的理解尚必須進一步深思。既然上帝給了律法,那 麼,律法是文字,還是,律法是精神?律法是靜態的不變文字敘述, 或者,律法是動力的、隨時各樣的情況展現各種變化調整?若說律法 是 justice,那麼,justice 是一套不可動搖、堅定不可改的文字陳述?或 者,justice 也因應各樣的條件和環境因素而變化?可是,若變化,那 麼,justice 還是公正公義公平嗎?這兩者的思考,成為律法、justice 之 最大思考內涵;同樣,這也成為法利賽人和耶穌對律法、對 justice 的 理解之徹底不同。 然而,英譯為 justice 恰當嗎?dike 原文的本意是,指出方向、給 方針、建立。因此,它有兩個意思,一是動詞之指出,二是指出的內 容、方向(名詞)。換言之,既指出也點出內容為何。兩者互相依存的概 念,即,指出,才有指出的內容;而內容,才明白指出之所以存在。 這說明了人類生活的原始特質,我們需要方向,我們需要方向內容。 換言之,法律這一類的規範,不論簡單的規矩、習慣、傳統、或正式 文件確定的法條、法令、法律,這些都是人類生活之必須,雖然我們 常常覺得它們不必存在,或不覺得它們存在,卻都一直存在著。因為 我們需要方向,再怎麼討厭這些的約束,現代人說我要自由,不要任 何的約束,我行我素。其實,「我行我素」正展現來另一套規矩和習


慣而已。問題在於恰不恰當,義不義了。 合宜關係 舊約律法規約,乃叫人活在與上帝合宜的關係裏。這是猶太人對 律法的理解,為此,人不計一切實踐律法。這話沒錯,只不過,耶穌 認為,律法不單單指出、更不單單在於被指出的內容,更重要在於這 律法乃建立在上帝是 dikaios(dike 的形容詞,也可當集合名詞),即,漢 語翻譯為,上帝是公義的、行公義者。上帝行使指出、建立,上帝指 出了內容(內涵),更重要,上帝是這整個行動的主動者。換言之,律法 不是一本書,律法不是一堆條文,律法更不是死守著這些規定照著 走。律法在乎上帝,義就是上帝,而上帝是不停止的行義者,一直行 使公義的主動者。既然主動者,就不是死灘一片不變的文字,或一卷 書或法令條文。 耶穌向「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就藐視別人的」設一個比喻。照 原文直譯,那些『有自信、認為自己是義人的』,看輕、蔑視其他人 的人。因此,和合本翻譯「仗著自己是義人」不太合乎原意,因為意 思變成他已經確定自己是義人之身份,而且仗勢靠著這樣的身份。其 實,原文意思指他有自信,自以為守律法並實踐,已經達到義人的階 段,因此,他看不起其餘的人,因為他認為其餘的人都跟不上他的守 律法及實踐律法。耶穌向這樣的人設一個比喻。什麼意思?顯然地, 耶穌對這樣的人不以為然,對他們提出警告,不過,耶穌用含蓄的方 式,即,設一個比喻給這樣的人。誰能訂自己為義人呢?這是今日我 們的問題,同時,也是耶穌對這樣的人提出的警告。 義,遵守規矩、律法、傳統,一般而言,合乎道德的。猶太人認 為,義,乃關於人與上帝之合宜關係。實際上,因為實行律法之故, 猶太人把這關係視為極端外在形式的衡量。即,義,就是照律法規定 的所有大小細則走。若一個人履行這一切的規矩細則,那麼,他就自 認為、自信是一位義人,一定能夠被上帝接納且得上帝歡心。因此, 比喻裏,耶穌說,「上帝阿,我感謝祢,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 奸淫,也不像這個稅吏。」的確,這樣嚴格執行律法細則的人自然稱 許自己的努力,自信稱義,自以為理所當然被上帝接納,比他人來得 努力及稱義。尤其,稅吏根本就是猶太人的全民公敵---居然護著外人 (羅馬統治集團)欺負自己同胞。猶太人認為,若上帝行審判,稅吏一定 受最重極刑!此外,這人更進一步宣稱,一周禁食兩次、並捐一切所 得之十分之一。耶穌時代,敬虔猶太人必須這樣做,這使他們成為 「標準的」猶太教徒。 沒錯但是 不過,這「標準的」猶太教徒到底是不是「義人」呢?一個人的 3


「義不義」,就依照實踐律法細則、規定與否決定嗎?猶太人認為 是,且相對地,稅吏幾乎沒有任何機會和「義」有關連。羅馬帝國幅 員遼闊,已經大到超過羅馬人能夠直接統治的範圍。皇帝不得不將一 些地區交付分封王,即,派定地方族長、外族領袖成為羅馬封爵。至 於稅收,也透過這些族長領袖實施統稅收。即,規定數額往上繳,至 於多徵收的部份成為徵收者之利益。於是,稅賦不斷被墊高,百姓苦 不堪言,對這些收稅者恨之入骨。耶穌提出更重要的反省:誰才是真 正的義人呢。 這稅吏遠遠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他來到聖殿禱告,應 該這人是猶太人只是擔任稅吏。來到聖殿禱告,卻又遠遠站著,因為 他深深知道自己曾經犯下許多的錯誤和罪惡。一方面想求得上帝的赦 免,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罪孽太多,似乎不應該求赦免。至此,比喻 告訴我們兩種人來到聖殿禱告。這叫我們連想到台灣的情況,人們到 廟裏祈神問卜,通常為了什麼事情呢?像比喻中講的這兩種人:或在 乎自己行言舉止合乎道德而自信自誇,或在乎自己惡行而悔改祈求神 明赦免?顯然地,兩者皆非。通常,台灣人既不在乎自己的道德如 何,更不會尋求神明的赦免。來到廟宇,台灣人只有一個目的,祈求 心想事成,財富健康平安好處全歸己。沒有人在乎謹慎且嚴格地遵守 法律、道德,也沒有人在乎罪孽深重必須尋求上天赦免。何以見得? 當賊都能成為神明時,就不論這些道德價值,單單在乎一己欲望成真 而已。 這也是保羅神學洞察之所在,他說,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 顧念所不見的。的確,義人不在於外在看得見的行為舉止。因為我們 常常說,表裏不一。的確,法律、道德、習慣、規矩、法條…這些人 間組織的必然,都只是外在的行為準則與模式,並無關乎那人的內心 想像。然而,我們卻要求一個人表裏一致。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老師 對學生的帶領,甚至,老闆對於員工也是帶人必須帶「心」。人的 「裏」是什麼?「心」又是什麼呢?我們也說,口服心服。顯然地, 這意味著常常口服心不服,只是表面上的同意,內心卻一點也不願 意。那麼,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哪一部份呢?表面上的順從,還是打從 內心的同意?答案已經非常清楚了。心,乃人性也是靈性所在乎的熱 切投入、熱情、真誠。 誠心禱告 稅吏遠遠站著,不敢舉目望天,捶胸悔改禱告說,上帝阿,開恩 可憐我這個罪人。(原文直譯,上帝阿,使我這個罪人成為恩典的。) 「開恩可憐」,原文的意思是使…成為恩典的。而此處的「恩典」和 新約聖經裏常講的「恩典」不同字,乃 hileos,意思是在上者(如上帝) 挪去不看我這個罪人的罪孽,將雙方的阻隔障礙挪去。這和一般講的 4


charis,也翻譯為恩典,意思有點不同。Charis 強調的是「喜樂」狀 態,hileios 則強調挪去阻礙,也同樣回到歡喜快樂。所以,稅吏自知 是罪人,和上帝之間有隔閡,必須除去,卻靠自己不能,只能卑微地 祈求上帝挪去障礙。至於上帝肯不肯,那根本就不是罪人所能奢求或 決定的。 耶穌對這段比喻下了結論,這稅吏「回家去」,比那法利賽人倒 算為義了。這給我們重要的提醒:每一次我們來到教會,參加禮拜。 到底我們參加之後,「回家去」如何?有什麼樣的改變否?顯見地, 法利賽人照例準時到聖殿禱告,沒有缺席過,也非常在乎這件事情, 卻他回家去,還是法利賽人,沒有改變。反而,這稅吏來到聖殿祈 禱,回家去,已經被稱為義了!反而,這人符合了上帝給人指出的生 命方針!他得到稱為義,恢復與上帝之間的合宜關係。 很清楚,上帝不在乎人社會上的身份,國王也好、皇帝也好,富 人窮人、貴族平民…這些人世間的層級分等,實際上,對創造萬有的 上帝一點意義都沒有。因為這些人世間身份,既一點不增加,也不減 損上帝的榮耀。祂根本不在乎這些。反倒,謙卑人的悔改,成為上帝 施恩的關鍵。當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在原文裏,直譯為: 阿們阿們我告訴你們。即,誠心所願、實實在在打從內心說出,我告 訴你們。順從真理,不在於外在形式,因為常常有口無心。實踐真 理,也不只合乎規條,更在乎內心阿們,誠心所願。我們是否誠心所 願地悔改,誠心所願地事奉主,誠心所願地敬拜主呢!願上帝幫助我 們,每一次的禮拜,每一次的禱告,我們都謙卑悔罪,我們都歡喜遇 見主。# 問題討論 1.談談自己親子關係:和父母之關係,或者,和子女、孫女的關係,在 其中的「誠心實意」之表現,或者,只是「有口無心」之說說,或 者,「有名無實」的彼此關係等等。舉例分享我在其中的人生體會。 2.向著上帝,我們也是如此,必須真心誠意來到主面前。談談我的觀 察,有些行為很像法利賽人,表面一套,背後又一套。有些態度像稅 吏,雖然外貌不揚,卻誠心悔改。在社會裏,哪一類的人多呢?我們 常常說,很多偽君子,寧可真小人。分享我自己的經驗。 3.上帝在乎的是誠心實意的真心悔改。分享我的得救經過,在什麼樣情 況下,我的心軟化,於是悔改,信主。#

5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