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壇 路加福音20:19-26(69 197 275,5)
唯獨榮耀上帝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林鴻祐牧師 講於16 0424
亡國哀愁 「天高皇帝遠」,被用來形容國土遼闊,皇帝位居京城,並無法 關照每一個地方鄉民的大小事,相反地,百姓生活自由度高,不受皇 帝約束。然而,這話只是個形容而已,畢竟每一位皇帝都想管理領土 裏的每一位百姓,從其中徵收更多的稅收。因此,或許人們看不見皇 帝,卻深深感受稅務纏身,尤其在戰亂年代裏,顯得更嚴重。巴勒斯 坦地,在主前 330 年代(在此之前,則一直被波斯帝國統治),被希臘大 帝亞力山大征服,被希臘及分封國統治,直到主前 116 年,猶太人獨 立,建立漢摩拉比王朝。 主前 63 年,被羅馬帝國征服,成為其殖民地。因此,耶穌的時 代,乃羅馬人統治猶大地已經超過六十年了,此後一直被羅馬人統 治,直到主後 636 年伊斯蘭王國佔領;不過,其間此地曾經短暫(主後 270-273 年)被羅馬軍人竄位稱王,脫離羅馬帝國,但是,一切卻依循 羅馬規模統治。所以,自從主前 587 年南國猶大亡國之後,百餘年的 漢摩拉比王朝獨立外,其餘通通在外族統治下。耶穌,出生伯利恆, 成長拿撒勒,從加利利開始傳福音的工作,一生都在羅馬帝國統治之 下。因此,耶穌乃羅馬帝國下,猶大加利利等行政區裏的凡夫俗子。 最後,被羅馬律法判死刑,釘十字架。 持平而論,羅馬帝國實在太大,皇帝只關心核心地點---羅馬及其 周邊地區,再者,關心帝國稅收。巴勒斯坦,對羅馬帝國而言,從來 不是重點區域,不只人口稀少,物產也不豐富,換言之,能上繳的稅 金有限。相對地,百姓的生活很清苦。據了解,耶穌時代的巴勒斯坦 平民,吃肉品之機會每年平均只有一次不到,其餘的日子通通吃素加 上乳製品。因此,葡萄酒成為非常重要的營養品,以補充飲食的極端 匱乏。而且,照考古研究,耶穌的時代,人們一天只吃兩餐。因此, 可以想像,耶穌的形象大概高高瘦瘦的,五官突顯。 羅馬帝國經統治轄下的人們區分貴族、公民、自由人、奴隸,卻 人口的三分之二統統都是奴隸。一般人家至少三、五個奴隸,若大戶 人家則上百上千奴隸也屬正常。何以需要這麼多奴隸?因為這是唯一 高級勞動力之來源,奴隸洗衣、煮飯、耕種、管理…所有大小事,都
有專責的奴隸負責。耶穌及大多數猶太人,雖然不是奴隸,但也不算 羅馬帝國的自由人。因為他們通通是被殖民的百姓。雖然沒有隸屬於 某家的主人,但是,卻也不是真正的自由人,因為受羅馬法律嚴嚴的 管制,不能隨心所欲。 居心不良 因為是殖民地統治,於是,耶穌被問到這個困難的問題。文士和 祭司長設局構陷,買通奸細假好親近耶穌,為取得不利證據告官於羅 馬巡撫。他們問,「我們曉得你所講所傳都是正道,也不取人的外 貌。乃是誠誠實實傳上帝的道…」至此,他們虛假誇張地稱讚耶穌是 正直人,誠實地傳講上帝的道。致命重點在於接下來的問話,「我們 納稅給撒該,可以不可以?」(20:22)此處的「我們」當然不只包括問 話者,更指所有的猶太人。被統治的猶太人納稅給統治者羅馬皇帝撒 該,可以不可以?這還需要問嗎! 歷史上,舉凡被統治的殖民地百姓,沒有一人甘心樂意上繳稅金 給帝國。不只外族異類統治,何必繳給自己的敵人,更在於,一般而 言,殖民地稅金都是最沉重的,比羅馬人本族區域的百姓負擔比例更 重的稅金。因此,沒有人願意!卻他們問耶穌,納稅給該撒(羅馬皇帝) 「可以不可以」? 照原文,exestin,意思是,納稅給皇帝「願意不願意、自由不自 由、可以不可以」,主要在於詢問意願:,樂意不樂意呢?若回答, 『我們樂樂意意納稅給皇帝』,那麼,羅馬人高興,卻徹底得罪了所 有猶太人,使耶穌成為猶太人公敵。若回答,『我們不樂意、不喜 歡、不願意納稅給皇帝』,那麼,猶太人當然歡喜,卻準備以此密報 巡撫,據此宣稱耶穌煽動百姓不繳稅給皇帝!這個應該才是這些宗教 領袖原本預設的結果,他們料想耶穌不敢得罪在場的猶太人,但是, 這樣就能夠取證據來告官於羅馬人了!因此,典型的,這又是另一個 兩難問題,耶穌這樣回答,那樣回答,都不行。這當然是惡意構陷, 否則,一般人根本不問這種問題,因為打從心底每一個人都不願意繳 稅給異族皇帝! 智者回答 這是險惡的情況,大家眾目睽睽看著耶穌怎麼回答這個問題,似 乎耶穌無路可走,怎麼回答都是死路一條。不過,稍稍有一點警覺心 的人都知道,當文士和祭司長大捧吹噓耶穌宣揚正道,乃誠實傳講上 帝的道等等時,就已經知道接下來一定是陰險的問題。他們先讓耶穌 立在明處,無處可躲,再接著問,為叫耶穌無從逃避。處身於羅馬帝 國法律之下的異族人,豈能提出一丁點的反抗企圖?更何況納稅是帝 3
國最敏感的話題,往往和異族反抗關連在一起,這問題成為險惡的殺 招,要致耶穌於死地。 23 節,耶穌看出他們的詭計,只好再一次使出他「實問虛答」的 本領,目的只是為了躲開殺機,同時,也叫對手無言以對。拿一個銀 幣來看,上面有皇帝的名號及人像。於是,回答說,「這樣,該撒的 物當歸給該撒,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這段話成為後世傳頌的經 典,尤其,當人們討論到政治與宗教之關係時,一定會被引用的觀 點。不過,在深入思考這段話之前,我們先想想為什麼耶穌要拿一個 銀幣回答。的確,在帝國之下,所有的貨幣自然出於皇帝的認證。從 過去到今日皆然,錢幣上面都是印著統治者之像及名字或年號。這不 單單貨幣之流通,更在乎這是帝國統治的榮耀宣揚,象徵皇帝親臨各 地方,雖然皇帝有的很懶,根本連出羅馬城都不肯,更不用說下到巴 勒斯坦的偏鄉地方了。 羅馬帝國統治之下,百姓使用皇帝像之銀幣也很合理。不過,猶 太人就有本事,在耶路撒冷尤其聖殿系統下,發展出獨特的文化及經 濟。文士、祭司長和長老應該很清楚這事,就是,人們來到耶路撒冷 聖殿敬拜時,所奉獻的,所獻祭的,都不應該屬於這世間的,不應該 屬於帝國的,不應該屬於個人私自的。為此,才有兌換錢幣之機制產 生,買賣聖殿獻祭專用的鴿子、牛、羊等等之生意產生。這些宗教領 袖告訴百姓,俗世的錢,不能納入上帝的殿。因此,帝國的錢必須兌 換成聖殿的錢幣才能被接納。同樣,自己私人養的鴿子、牲畜乃不潔 淨,只能賣給聖殿的生意人,再買另外屬於聖殿之潔淨的牲畜,以利 獻祭使用。 正因為這樣的觀點及作法,使得聖殿成為做買賣的地方。只要有 錢幣兌換,只要有寡占生意進行,其間就產生極大的不當利益,而這 些利益就養活了猶太教宗教領袖及這些生意人。為此,才有 19 章耶穌 潔淨聖殿的經過,畢竟聖殿是百姓向上帝禱告的地方,怎麼變成做生 意的地方呢!縱使這些宗教領袖宣稱這些單單為了潔淨緣故,卻實際 上就是生意,而只要有生意,就有人獲利,甚至,有許多的人為弊端 循私,雖然口口聲聲講的都是神聖、潔淨無瑕的理由。 唯榮耀上帝 持平而論,耶穌回答說,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上帝的物當歸給 上帝。這段回答只是當場堵住文士祭司長等人的陰險構陷,並不是為 了教導我們如何面對政治與信仰之間的關係。這回答只是叫對手無法 質疑,卻未必成為我們的生活準則。為什麼?因為耶穌留給我們很大 的想像空間!當他拿一個羅馬皇帝像的銀幣,我們清楚這是他所說 的,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的確,這些官方的銀幣,出自羅馬皇帝的 4
意思而印製。所以,皇帝的歸還給皇帝,這合理。可是,第二部份就 值得進一步思想了,什麼叫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呢? 假如我們相信上帝是宇宙萬有一切之上的創造者上帝,那麼,有 什麼不是屬於上帝的東西呢?在當場的回答裏,好像屬於皇帝的和屬 於上帝的,分屬兩個截然不同的區域,互不隸屬。可是,有什麼不屬 於上帝的呢?可惜的是,一般認為耶穌講的是兩個王國之觀點,屬世 和屬上帝,屬政權和屬天國之區分。其實,耶穌講這話的真實意義在 於,的確,銀幣印有皇帝的形像,所以屬於他的;可是,你們每一 位,在場的每一位,都印有上帝的形像,如同創世記所講的,人類是 照著上帝的形像而創造,那麼,既然如此,每一位都屬於上帝的!這 才是耶穌講這話的核心信息。 我們的確在政治統治之下,受制於國家。可是,這不代表我這個 人屬於它。納稅,在每一個世代,都是每一個人的負擔,從耶穌時代 或更早到今日,都一樣。我們也都納稅,但是,這不代表我們屬於這 個世界。同樣,我們也清楚每一個世代的政府,都無法避免貪污舞弊 的糾纏,只有程度多寡之分。如同耶穌所說的,屍首在哪裏,禿鷹也 在那裏(馬太福音 24:28)。而我們卻屬於上帝,照上帝的形像而創造。 為此,我們在人生裏,為要彰顯上帝創造我之美好,顯明上帝的榮 耀。至於政治、俗世、帝國…我們活在其中,不代表我們臣服它們。 反而,在其中,我們堅持彰顯上帝的榮耀,堅持顯明我被創造的美 好,就是分享、愛人、信心、盼望、無私…。這是生命的故事,也是 我們每一個人書寫生命樂章的經過。不是我有什麼才能,乃因為上帝 創造我,我樂意全力以赴,單單彰顯上帝的榮耀!# 問題討論 1.自古以來,沒有人不納稅的。只有納稅的多或少,而沒有不繳稅的。 現代國家更是如此,福利國家反而稅越來越重。談談我對納稅的態 度。 2.在現代人的生活裏,向政府納稅,逃不掉。那麼,當我們說,我們屬 於上帝的。我又如何面對上帝呢?十一奉獻乃教會流傳下來的習慣, 也是信心的學習和操練,透過奉獻,我們支持教會的事工。談談我對 奉獻的態度或困難。 3.無論做什麼,像是為主做的,不是為人做的。這是使徒保羅的觀點。 談談我的行事為人的學習如何,並分享信仰在我行事為人的幫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