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壇 路加福音20:45-21:4(73 190 297,11)
甘心樂意獻上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朱麗娟牧師 講於16 0508
真實信徒 這是一段非常典型路加福音之記載,雖然分成三段短短內容,也 各不相同關注重點,但是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之重要信息。文士 (漢羅譯本,經學士),原文本意是書寫者,或者,抄寫者。古代社會, 抄寫及讀、懂文字的人們非常少,除宮庭貴族、廟宇殿堂裏外,一般 大眾不識字,若能數數字記記帳,已經非常了不起。宮庭裏的文士, 抄寫或撰寫(或捏造)皇帝及帝國的歷史;廟宇殿堂裏的文士,當然,就 是抄寫及解釋經典等等。兩千年前,耶穌的時代,在中東地區,能夠 識字,還能夠寫字者,已經是非常高科技了。因為知識、智慧、傳統 都靠抄寫、書寫及解釋,一代傳過一代。抄寫聖經的這些猶太人文士 叫我們驚喜,因為他們歷經千百年,所抄流傳下一代又一代的抄本, 相去不大,非常可靠,可見得文士是非常嚴謹的一群人。 可是,因為嚴謹、身賦重任,文士也變成驕驕之士,久之,自以 為高人一等,擁有文字論述權力:寫一個人香,世世代代都認為他 香,寫一個人臭,世世代代也都認為他臭。因此,他們擁有社會崇高 地位,自以為是。因此,耶穌提醒百姓,提防文士,他們好穿長衣遊 行,喜歡人們在街上向他問安,又喜歡坐高位,首位。即,他們喜歡 出風頭、被看見,自以為高高在上。可是,耶穌卻警告,他們私下卻 侵吞寡婦家產,假意作很長禱告,一方面私心滿滿,一方面裝出非常 敬虔,顯出自己禱告很長。換言之,耶穌認為他們是虛假的人。 倒不是文士一定成為虛假的人,問題在於,他們享受慣了社會的 尊榮,原本他們只是事奉聖殿聖事的抄寫者,久之,成為社會的貴 族,把這些尊榮當成理所當然,卻一方面還顯出自私、貪婪。甚至, 不惜說謊、假造,騙得寡婦的家產。穿著長衣,一般認為,就是他們 在聖殿裏事奉、執勤所穿的事奉長衣,顯出自己地位高超。喜歡人們 向他們請安,使他們感覺位居在上,同時,坐位安排當然也居首不居 尾。做很長的禱告,卻心裏是另一回事,一點也不相信自己禱告的內 容,只是一場表演而已。因此,他們成為虛假的人。在耶穌的觀點 裏,有就說有,沒有就說沒有,人理當真實活在上帝與世人面前。顯 然地,文士不是耶穌的門徒。
寡婦小錢 財主把捐款投入捐收庫裏,清澈聲音,叮叮咚咚,一長串聲響, 顯出財主奉獻許多,旁人聽見,不由自主地認為這人果真愛上帝,奉 獻一大筆金錢。然而,不久一位窮寡婦出現,東閃西躲,怕被人看 見,也怕被人聽見,因為她只有兩個小錢,投入庫裏,叮咚兩聲就沒 了,卻這聲響叫寡婦羞得無以自容,深怕引來他人的非議。的確,奉 獻投入的很少。可是,耶穌卻稱讚她所奉獻的比眾人還多。為什麼? 因為一般人將有餘的,拿出一部份來奉獻。這婦人很缺乏很窮,卻將 自己僅僅有的一切都奉獻上了。兩者,哪一個重呢?其實,兩者之奉 獻,耶穌並沒有指責富人的奉獻,卻讚美這寡婦奉獻之多更多。因為 在意的不是數量問題,而是心情、信心問題。就數量而言,寡婦只是 兩個小錢,可是,這婦人將僅僅所有這兩個小錢,通通都奉獻上了! 耶穌稱讚她,「把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換言之,在這奉獻之後, 她一無所有了。 為什麼這經文描述的是「窮寡婦」,而不是一個窮人?窮寡婦代 表什麼意義?窮,是沒有經濟能力;寡婦,沒有丈夫;在耶穌的時 代,寡婦沒錢幾乎沒有辦法在社會上生存,我們可以從路得記之記 載,得到一些類似,路得和婆婆非得到波阿斯的田裏拾穗過日,不 然,無法生存。因為窮寡婦困頓,沒有幫助,因此,僅有兩個小錢成 為最重要養生之用,或許,多維持她不到一天或至多一天存活。將這 僅有的所有,奉獻給上帝。這不容易,尤其對一個沒有任何其它幫助 的寡婦。這是一個困難的選擇,僅有的這麼少,上帝阿,讓我這麼命 苦,不只丈夫過逝,還一窮二白,僅僅剩下兩個小錢…我當然可以用 這僅有的一點點,讓自己走下去,可是,我能用什麼奉獻給上帝呢? 作者沒有描述這婦人內心裏怎麼想,也沒有多描述她來到聖殿的 行為。僅僅就是「投了兩個小錢」。耶穌稱讚她,因為眾人都奉獻自 己有餘的,唯有她明明知道自己不足,還將僅有的獻上。行文都沒有 提到這婦人的想法或內心思考,單單就用她的行動帶出所有的關心與 注意點。窮,並不因此不能事奉上帝;窮,並不因此不被上帝接納, 反而,在兩個小錢的事上,天國是屬於這寡婦的。當然,富人的奉獻 當然很好,數額很大,影響也很大。可是,僅僅只是所有有餘的一小 部份,何足掛齒呢。顯然地,上帝國的價值是不同的,我們應當警 醒。 無私的愛 不僅因為這是窮寡婦身上發生的事情,同樣,在每一位母親的身 上,我們也看到徹底完全奉獻,不求自己好處,為成就孩子最大的美 3
好。這是無私的愛。因為全然獻上,就看不見自己的困頓和需要。 人,鮮少如此,因為自私自利、只顧自己的好處,根本看不見他人, 更不用說上帝了。人世間,人踐踏別人為求自己出頭,用盡各種計謀 騙人害人,使盡一切虛偽手段。卻,母親看孩子,不單單孩子,更是 自己的孩子,那屬乎自己的一部份逐漸地長大、成人,如同施洗約翰 之角色,他必興旺,我必衰微。人世間的愛,在母親之愛顯出最平 凡,但也是最高貴的無私,顯明我們乃照著上帝的形像造的,每一位 都非常尊貴,每一位都被細心無私地呵護。 母親的愛,不是有餘裏拿出一部份,乃是徹底全部、看不見自 己、單單看見孩子的愛,顯明在我們的人生裏。「母親怎樣安慰兒 子,我就照樣安慰你們。你們也必在耶路撒冷得安慰。」(以賽亞書 66:13)上帝國的意義在於,我們如何付上自己的生命。這也是耶穌所講 的,捨己來跟隨我。捨己,重點不在於人擁有什麼沒有,乃在於人真 正所倚靠、相信的心志信念。捨己,漢羅譯本翻譯為,看無自己, 即,看不見自己一切的需要,單單看見主,雖然自己老是有許多的需 要。無私的愛,母親的愛也是如此。背起十字架來跟隨主,也是如 此。 科學進步的時代,人們知道科學可以完成許多事情,證明許多事 情。可是,終究還有許多事情,科學沒辦法成就。連小孩子都知道 DNA 科學鑑定可以「證明」親子血脈關係。可是,我們瞭然於心,不 管什麼鑑定永遠無法證明母親和孩子之緊密關係!單單知道生物關係 之親子,不代表這是母親和孩子。甚至,在人間,我們也常常看見, 養母比親生母還要母親,所付出的遠非任何人能比擬。因為母親和孩 子,不是科學驗證之關係,更不是證明與否之關係,乃是出於內心全 然無己,完全奉獻的甘心樂意。這,單單出於愛,不是出於其它。母 親,不是生孩子的那一位,而是全然付出無私的愛之那一位。 母親疼愛子女,上帝給與她最重要的天性與使命。時代再怎麼進 步,和千百年前的母愛,依然不變。也許形式不同,也許作法不一 樣,但是,母愛之本質卻沒有改變過。或許,有新時代的母親,有新 時代的子女,徹底顛覆並改變母愛親子關係,但是,整體而言,母愛 依舊是人性根本。因為子女,母親就不計較,甚至,犧牲自己也不在 意。這是上帝在世上的顯現,給我們一位無私愛的母親,給我們一位 捨己的母親。 甘心擺上 接著,路加福音記載,有人討論聖殿用美石和供物妝飾的,這一 切都如此美好。卻耶穌說,論到你們所看見的這一切,將來日子到 了,在這裏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21:5-6)。用什麼表 4
達神聖呢?用什麼表達敬畏呢?人類終究脫離不了人性迷思,自以為 用最貴的東西、最有價值的東西、金錢用最多的費用施工,才能表達 人內心的敬畏,與向神聖之付出。於是,廟宇、禮拜堂、聖殿越蓋越 高,越蓋越富麗堂皇,越蓋越大座,裝飾越金壁非凡…彷彿越大越貴 重花費越多的話,越表達敬畏與莊嚴。自古以來,每個宗教都逃離不 了這迷思,連基督教會亦如此,總是以為蓋得越高越大越貴花費越 多,就是越敬虔。耶穌老早就說過,這一切所看得見的美好,很快就 消逝,什麼都不見了。聖殿,就是一棟建築物罷了,在歷史的戰爭 裏,消逝無蹤。在日光之下,沒有什麼事情不會被時間所消逝的…重 要的,反倒是人內心相信什麼呢! 在這世上的一切,都會過去。偉大年代的偉大建築,終究敵不過 這世界的時間。即使細心仔細的保存管理,也還是敵不過地震火災戰 爭等等的天災人禍。人們在乎眼睛看得見的,殿堂最直接的。在人的 有生之前,眼見的也是最直接的,最被接受的。可是,轉眼之後,一 切都歸於塵土。而其中,最早歸回塵土的竟是人類自己!那麼,人們 是否從這歷史的灰燼裏,得著生命的啟發呢? 文士的地位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上帝的話,不是抄寫的 人。建築美好的禮拜堂,當然是件美事,但是,唯一最美的是人心向 著上帝,如同保羅所說的,你們就是上帝的殿!在這世上被看輕的窮 寡婦,連生存下去都很困難,卻將她僅有兩個小錢全然奉獻給上帝。 這是無私的愛。母親節,我們感謝母親生養之恩,更感謝的是,母親 無私的愛將上帝的愛清楚顯明在我們人生。願上帝賜福每一位母親, 歡喜快樂,恩典滿滿。# 問題討論 1.母親節,現代人習慣全家聚餐,一起慶祝。分享看看,我用什麼樣的 禮物或方式感謝母親,或者,我身為母親,曾經收到過什麼樣的母親 節禮物或感謝方式,最叫我難忘的。 2.身為母親的我,談談看,為什麼為母則強,在各樣的情況下,為孩子 不惜一切付出,到底這是什麼樣的心情。若我不是母親,那麼,分享 看看,曾經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我的母親不顧一切為了護衛或照顧 我。 3.西方俗諺說,上帝為照顧每一個人,創造了母親。簡言之,母親之 愛,將上帝的愛顯明了。這是無私的愛。分享我對無私的愛之經驗或 見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