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壇 使徒行傳5:12-26(141 246 303,9)
我相信神蹟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林鴻祐牧師 講於 17 0115
自我合理 每一天的新聞,全世界發生的大小事情,台灣社會的人生百態, 通通化為一條條的圖文,有長有短,特別一點的有影片照像,呈現花 花世界的各種情況。這個世界,戰爭沒有停止過,伊斯蘭國向諸國宣 戰,更向西方國家展開恐怖報復。然而,自古以來,開啟戰端的民族 或國家,總以為自己有正當、正義的理由,「只好」執行不得不的 「正義之戰」,更有甚者,稱之為「聖戰」。即所謂的不得不打的戰 爭,而且,「我」方當然是所謂「聖」之一方,敵對國自然而然就是 「邪惡」一方。為正當化自己的行動,宣傳撐出侃侃而談的凜然大義, 說服群眾也說服自己;其實,發動戰爭的理由往往只是掩飾自己齷齪 的企圖,挺出大仁大義、救世濟民的大理由。所以,例如,發動第二 次世界大戰者,德國、日本、義大利發動侵略,也都有滿口仁義道德 之理由,以為自己是救世英雄。藉口乃人生百態,由小到大,無處不 發生。人類努力幾千年文明,依然無法使用和平方式來解決問題,戰 爭血淋淋,今日依然如此。 縮小到你我人生來看,經歷許多階段、不同的選擇、際遇機運、 困難險阻,親手完成許多的工作、成就乃甚至歡喜快樂的事情。有喜 有悲、有苦有樂、有失有得,並非每一件事情如我意,也並非每一件 事情不如我意。只不過,這些人生過程中,我們面對挫折、失敗,往 往選擇不同藉口自我合理,建立自己的信仰體系。而聖經中困苦的人, 莫過於約伯。當他遭受無數不幸後,無法接受這個從未曾想像過的悲 慘,第 3 章描述他對自己生命遭遇的怨嘆:「受患難的人,為何有光 賜給他呢?心中愁苦的人,為何有生命賜給他呢?他們切望死,卻不 得死,求死勝於求隱藏的珍寶。他們尋見墳墓,極其快樂。」(紀伯記 3:20-22)言下之意,人生之苦何其苦啊,為什麼我還要問這個這麼苦 的問題,來遭受比人生之苦還要苦的自我詢問:「為什麼」呢?的確, 人生遭受到患難已經夠苦了,竟然「我」還活著問這些苦「為什麼發 生」,豈不叫受苦中的我更受苦嗎?若在受苦中來死亡,就一了百了,
省卻了自己受苦帶來的一切麻煩!然而,最大的問題卻還在那個受苦 的「我」還繼續存活、清醒問這苦中之苦的問題呢! 對於人生事,我們需要「理由」,合自己情、合自己理的講法, 叫自己信服的藉口。啟動戰爭的侵略者、陰謀家需要為自己錯誤行為 正當化而設理由;做錯事情的孩子需要藉口為自己不當行動辯解,也 同時說服自己所以如此做;受苦的人們,更需要理由明白自己何以遭 受如此不平對待,或來自上天懲罰、或來自罪有應得…在一切的一切 藉口與理由統統沒辦法讓自己理解,台灣人往往就此「認命」,以為 那是出於命運之安排,甚至,上輩子的債,被「命」強押上身。約伯 感嘆道「因我所恐懼的臨到我身,我所恐懼的迎我而來,我不得安逸, 不得平靜,也不得安息,卻有患難來到。」(3:26) 兩者相較,我們卻覺得台灣人習性太過於「宿命」,把一切不能 解釋的,其實大多數都不想解釋的、不願去面對自己齷齪企圖的,通 通歸因「命」,凡事都是「命」,省卻自己解釋與責任。約伯之苦難, 窮盡一切的理由,通過三位朋友質疑詰問,卻無一答案,依然沒有結 果,約伯仍然窮究為何自己遭遇如此苦!讀約伯書的人們感慨於約伯 並沒有提出一個說服人的理由,可是,約伯記最大的說服力也正在於 此,人生縱使我們極其謹慎自己一切的言行,成為義人,卻依然無法 避免無端來的橫禍,並非我們用人世間慣常理解事情之「因果」關係 所能說明!或者說,人世間有些事情之發生,並非我們認為理所當然 的「因果」關係能解釋的。縱然如此,約伯一再反覆和他的三位朋友 辯說,思想這個無法解釋也沒有答案的苦難,用盡一切努力面對這個 說不上來的患難。反覆自我省察,在一切無解無回應之處,努力尋求 人生的解答,並不隨便自我搪塞理由。這正是人性所以高貴之所在。 細微聲音 約伯的朋友以利法說,「我暗暗的得了默示,我耳朵也聽其細微 的聲音。在思念夜中異象之間,世人沉睡的時候,恐懼戰兢臨到我身, 使我百骨打戰。」(4:12-13)人生,面對自己無法解釋的苦難,更深刻 於無法解釋的好運道。喜從天降的歡喜,三兩天漸漸化為平淡普通, 禍從天來的艱苦,卻重重打擊人的信心,叫我們必須沉靜下來,細細 思索人生之道。上帝在隱誨當中,是否也細細地向我們述說生命之道 乎?叫我們體認到些微的默示呢?初代教會,上帝透過使徒行神蹟奇 事,人們為此而信主。 有意思的是,5:12 特別強調眾人同心合意聚集在「所羅門的廊 下」。為什麼聚集在此呢?關連上下文,我們知道,因為彼得約翰在 3
這裏叫瘸腿的人起來行走!但是,更重要,也是間接沒有說出但事情 就是這樣影響的,人們將這裏當成神蹟之地,甚至,將這所羅門廊下 當成聖地!同樣,使徒也被當成聖者,甚至,神者,因為他們行神蹟。 因此,15 節,「甚至有人將病人抬到街上,放在床上或褥子上,指望 彼得過來的時候,或者得他的影兒照在甚麼人身上…」16 節,還有許 多病人和被鬼附的人們,也都得了醫治等等。人,期待神蹟,理所當 然,因為有所缺欠、有所期待、有所己力不能改變的困境。為此,人 們需要理由得神蹟…期待之情,甚至,「得他(彼得)的影兒照」也成 為想像神蹟就會發生的原因… 知曉人生道 對正信的基督徒而言,我們需要的不是理由,更不是影兒,卻是 靜靜地沉思並問自己,「要曉得耶和華是否賜我通達的道路與否」(創 世記 24:21)!理由、原因、藉口,大多只為了滿足個人想要、期待的 自我回答,而心靈需要的滿足,卻必須靜靜沉思,等候從上帝來的提 醒,聆聽那細微的心靈聲音。基督徒之作法,乃靜靜地看著事情進行, 無法再多說什麼。理所當然,我們嚮往人生通達的道路,一切的事情 盡如我意。可是,這卻不是常態,不盡然樣樣如我願所求。那麼,我 們對於人生「通達的道路」必須有不同的理解,否則我們永遠也無法 滿足對通達的道路之夢幻。我們需要細微的聲音,從上帝而來。 祈禱的時候,我們向上帝述說心中的祈願,深深盼望能夠實現。 台灣人祝福的話,「心想事成」。然而,虔誠信仰上帝的人卻在期待 心想事成之外,更在乎的是「要曉得耶和華是否賜我通達的道路否」, 更在乎我們是否行在上帝的道路上。彼得約翰所做的,大祭司和他的 同人,起了忌恨下手抓住他們,收在「外監」。這裏「外監」之翻譯 和原文有點出入,本來的意思是,「監看、顧守的監獄」,不是被關 在一間間牢房的,可能就是被監看且限制行動而已。當天夜裏,上帝 開了監守地方的房門,領他們出來,「你們要去站在殿裏,把這生命 的道,都講給百姓聽。」這才是那通達的道路,這才是真正神蹟之所 在:「叫人聽見生命的道」! 如何「曉得」?這是個大問題。「曉得」,原文是「知道」,希 伯來文的「知道」一詞之使用非常地廣汎,意義也非常多元。從男女 相知相戀到學習而得知,這些統統都是「知道」。這也是改教家加爾 文強調,我們必須真正「認識」上帝,才能夠真正「認識」自己;同 時真正「認識」人,也才能夠真正「認識」上帝,兩者處於辯證的關 係。此處的「認識」,也是希伯來意思的「知道」。所以,「知道」 4
從靜靜地等候默想,到努力學習為要認識,到男女忽然明白性別差異 的認識,到對人生意義的豁然開達之了悟...等等,這些統統是「知 道」,也就是創世記 24:21 所講的「曉得」。台灣人要理由,台灣人 有無數的藉口,但是我們「知不知道」,那個『人生通達的道路』呢? 相信神蹟 初代教會信徒,看見神蹟而受洗,人數增長。因為他們看見所羅 門廊下的神蹟---不可能的事情卻成真,人沒有辦法的卻改變,全然的 無能為力卻充滿活力神奇,因為發生了神蹟,彼得叫那人起來行走, 改變了他的生命。神蹟,何以能夠如此?有人這麼做,有人那樣求, 通通都是神蹟嗎?豈不應該人生之道才是神蹟呢?人生的重心不在於 生或死,不在喫或不喫,不在做或不做,卻在於我們根本生命之道在 哪裏?無論我們做什麼,通通是為主而做或為主而不做,其理自然。 追究一個原因、理由與藉口,徒然顯出自己心虛、為自己所意圖尋求 神聖的依據,或者,不願意確定自己生命根基在於耶穌基督。 因為我們深深知道,無論正常或無常,苦難或歡喜,失敗或成功, 所有萬事背後,有上帝的攝理,我們僅僅順從上帝旨意而行。無論遭 遇何事,我們都是屬主耶穌基督的人;無論遭逢憂喜甘苦,統統依靠 上帝恩典。彼得約翰回到殿裏,向眾人宣講生命之道。大祭司等人把 他們帶回公會前審判,聖經特別提醒,沒有用強暴手段,因為懼怕眾 人的憤怒。因為他們向眾人宣講生命之道,「你們倒把你們的道理充 滿了耶路撒冷…」(5:28)是的,神蹟在於我們所相信的,這道理要充 滿耶路撒冷,要因我們的宣講,遍及天下人間。# 問題討論 1.我們朋友中,各種宗教信徒都有。在台灣,拜拜成為最普遍的宗教 儀式。尤其在逢年過節或做醮之大拜拜情況,人們會邀我們前去 「吃拜拜…」我如何面對親友的好意邀約呢?表明自己信仰立場, 通常是最簡單的回答,談談我的經驗。 2.神蹟,我們在乎的往往在「神奇」。然而,神蹟更深一層的意義在 於「人生之道」,我們改變、明白人生之道。談談我人生經歷過的 神蹟改變。 3.台灣人最喜歡的人生理由,就是發財錢多多的人生,過年到處「恭 喜發財」。然而,對我而言,我的生命之道是什麼呢?我生命的神 蹟如何展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