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菁培計畫103年度成果實錄

Page 1


CONTENTS: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教育部103年度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學習實錄

計畫簡介

04

數位媒體組

06

郭千華 / 黃靖媛 / 許智傑 / 賴邦妮 / 陳佑誠 / 易鴻耀 / 許祖齊 /

平面設計組 廖佳韋 / 蔡

38

竤 / 潘冠廷 / 高千雅 /

產品設計組

66

鄭宇婷 / 蔡博安 / 熊元培 / 王文儀 / 林彥廷 / 黎芸姍 段欣妤 /

海外培訓學校簡介

102

P 02 - 03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除了上述國外知名學府外,亦安排學生至知

預期成果

名業界實習:例如法國特效製作公司 Mikros Image、以及日本知名指標動畫公司多邊角動

( 一 ) 國際觀與多元文化觀的設計專才

畫公司 (POLYGON PICTURES Inc)。數媒組同

透過選送國內設計菁英前往國外名校或機構

學亦至法國 KNIGHTWORKS、Dandelooo 動畫

進行培訓,以求擴展且提昇我國藝術與設計

公司、美國 Augenblick Studio、平面組同學

相關系所人才之國際競爭力及國際視野,並

亦申請至美國舊金山社交服務公司 Zynga、

以此激盪出多彩多姿的創意作品。

Media Arts Lab 實習,獲得各種實務工作經 驗。也同時深獲各個合作實習公司好評

( 二 ) 強調國外產業實習機會,累積種子學員實作 經驗

數位媒體

( 二 ) 獎助內容:對學生之獎助項目參照當年度教 育部公佈之公費留學補助標準。

除了正規課程之外,亦有產業界實際實習參 訪機會,讓課程上的學習得以有實際應用的 機會。

教育部『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簡介 ( 三 ) 結合國內產業界,建立良好產學合作機制 邀請多位優秀的專業人士,提供參與學員各 方面產業界的最新動態與學習機會,並藉由 計畫緣起

辦理方式

教育部「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是為配合

( 一 ) 校園學習與產業實習並重:

與專業人士互動的過程中,使學員能更進一 步深入學習並了解業界的實際情況。

行政院所推動的國家重點計劃「文化創意產業」發

103 年度分成「數位媒體組」、「平面設計

( 四 ) 擴展學習成果,形成設計教育接軌之回流體系

展計畫,以及教育部相對應之「大學校院藝術與設

組」與「產品設計組」三組,由承辦學校尋

海外培訓學員歸國後成為種子學員,在校可

計系所人才培育計畫」,希望藉此營造文化創意產

求與國外知名學校或公司合作,採取政府全

提供珍貴的培訓經驗與同儕共同成長,並於

業人才的培育與提升產業界優質人力的菁英計畫。

額補助方式,公開甄選 18 名具潛力之優秀學

研習營期間給予或分享海外相關培訓經驗給

生赴國外進修、訓練與實習一年,期返國後

未來參與海外菁英培訓計畫之學員,形成知

本計畫期冀以學校現有資源為基礎,整合國際教學

能帶動同儕之學習效果。本年度擇定合作之

識與經驗傳承、回流的學習體系。

資源,延伸產學合作教學之溝通網絡,並全額補助

英、德、法、荷、美、日、紐、澳、加地區

讓國內藝術與設計領域的優秀學子,前往海外一流

進修培訓學校及機構包括 : 英國皇家藝術學

的藝術與設計學院或公司培訓,藉此擴展學生國際

院 (Royal College of Art)、德國柏林藝術學院

視野,並增進學生的專業能力,加強跨領域文化創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Berlin-Weissensee)、

意產業人才培育,帶動文化創意產業整體的發展與

法國高等資訊視覺傳播學院 (Supinfocom

水準的提升。以期提升國家的國際競爭力。

Valenciennes)、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onology)、美國藝術中心設 計學院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美國

辦理單位

普瑞特藝術大學 (Pratt Institute)、帕森設計學 院 (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南加

教育部 103 年度「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

州大學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以行政協助委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數位媒體系負責

創意設計學院 (College for Creative Studies)、

承辦「數位媒體組」與「平面設計組」國外合作學

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 (Musashino Art

校知洽談、甄試簡章訂定、學生甄選、出國輔導、

University)、千葉大學 (Chiba University)、多

成果發表及教學推廣等相關事務;「產品設計組」

邊角動畫公司 (POLYGON PICTURES Inc)、加

則由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承辦。

拿大雪爾頓學院 (Sheridan College Institute) 等以上 16 所學校。

P 04 - 05


DIGITAL MEDIA 數位媒體組 許祖齊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 日本 Polygon Pictures Inc. 易鴻耀 / 實踐大學 / 法國 Mikros Image 陳佑誠 / 實踐大學 / 法國 Supinfocom 郭千華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 美國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黃靖媛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 美國 Pratt Institute 許智傑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 加拿大 Sheridan College 賴邦妮 / 實踐大學 / 英國 Royal College of Art

P 06 - 07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數位媒體

許祖齊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 GO Polygon Pictures Inc. / 日本

「Polygon Pictures ─傳統與革新的交叉點」 公司簡介 ポリゴン ‧ ピクチュアズ (Polygon Pictures Inc.,以下簡 稱 PPI) 創立於 1983 年,是世界中有名的 3DCG 動畫製作 公司,擁有國內外 300 多位工作成員,是日本國內分工 非常完整的動畫公司。以 Transformers Prime 獲得 Daytime Emmy Award 後,陸續開始製作長篇全 CG 動畫、電影、 遊戲、展覽投影等多種數位影像製作,是作品非常多樣化 的公司,更開創先例公開販售動畫製作模型。於 2013 年 與馬來西亞 CG 公司共同成立 Silver Ant PPI Sdn. Bhd,更 進一步提高生產力。

山賊の娘ローニャ主視覺

實習內容 我參與了三個專案,一是山賊の娘ローニャ,二是ツムツ ム。而第三個專案因為目前公司尚未公開對外發表,故現 階段無法分享詳加介紹,只報告我分配到的工作。

參與專案 1:

近年代表作品: 亜人 シドニアの騎士 山賊の娘ローニャ

山賊の娘ローニャ (Ronia the Robber's Daughter) 專案簡介: 在森林某處的廢棄城堡裡,居住著馬提斯率領的強盜集 團。某一天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中,馬提斯的妻子拉維絲 生下了他的女兒,之後他們將小女兒命名為羅尼亞。 長大的羅尼亞某日來到森林遊玩探索時,相識了一位名為 畢爾克的少年。之後羅尼亞雖與畢爾克成為朋友,但也發 現畢爾克是父親馬提斯的死對頭、另一強盜集團領袖波爾 卡的兒子,而羅尼亞雖與畢爾克的來往、也開始影響兩方 之間的關係。

負責內容: 角色動畫製作 山賊の娘ローニャ ( 全 26 話 ) 是我進入 PPI 第一個接觸 的專案。主要負責的部分是 25 話的角色動畫,以及 18、 21 話和收錄於 DVD 特典的動畫修正。

山賊の娘ローニャ中負責的場景

P 08 - 09


參與專案 3: 遊戲動畫製作

專案簡介: Motion Capture 角色動畫編輯、Unreal Engine4 遊戲測試

負責內容: 角色動畫製作 剛進這個專案時其實抓不太住到底需要對 Mocap 的資料 編輯到什麼程度,畢竟 Mocap 的演員的演技需要保留, 但 是 又 必 須 將 它 更 進 一 步 變 成「Animation」, 偶 爾 會 有做得太過火、變成一般的動畫作品,而不是「Motion Capture」。其中有一段時間因為這個專案的測試組需要人 手,所以被調去幫忙遊戲測試,在這裡首次接觸到 Unreal Engine4 這個遊戲製作軟體。後來因為島田先生看了我編 輯的 Animation 後把我調回來繼續編輯 Capture Data。對 於編輯 Mocap Data 越來越上手,經手的場景也越來越多, 能得到島田先生與 Seri 負責人的稱讚真的非常開心。 ツムツム主視覺

實習心得: 參與專案 2:

一年之前我萬萬沒想到能夠獲得在 PPI 的實習機會。想當 初在雲科的辦公室裡與島田先生、愛子小姐以及口譯面 試,我真的緊張到腦裡一片空白。我想視訊對面的翻譯也 對我的英文能力感到困擾。

ツムツム (TSUMTSUM)

專案簡介: ツムツム是以迪士尼推出的益智型消除遊戲《LINE: Disney Tsum Tsum》為基底製作的短篇動畫,登場角色包括米老 鼠、唐老鴨、小熊維尼等迪士尼人氣作品角色。以各個角 色為了拍最後的大合照為劇情基底,每話 2 分鐘。

大學學到東西在進入職場之後是派上用場了,但是真的不 夠。大學 4 年間學到的充其量不過就是基礎,資質好一 點的人能夠比其他人站的前面一點,真正汲取經驗的時期 是在進入職場之後。前幾天跟島田先生與同事聊天,島田 先生說我的長處是理解力很強,只要講過這個部分要怎麼 處理、要用什麼方式呈現,我交出來的成品不會比其他人 差。但是也叮囑我,經驗累積的速度每個人的差別是很大 的。不論進入業界多久,一年的時間裡或許有人能夠成長 得令人驚豔,但有些人卻會是停滯不前。透過腳本,理解 導演想要的表演是什麼,而自己能夠怎麼表現,這些都是 主管在是否續聘員工的基本考量。我目前還需要加強的部 分是 Posing 跟 Spacing。如果在角色的關鍵影格我再做得 更徹底,表現出來的 Animation 就會更理想,線條也更漂 亮。另外一個優勢是我能聽得懂日文。PPI 雖然外國人很 多,口譯也多,但是還是比不上直接溝通來的有效率。拿 得出同樣工作成果的外國人與日本人,日本企業當然以錄 取日本人為優先,畢竟能夠溝通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語言 是我的優勢,再加上工作能力,「それはツチの武器と思 う」。

負責內容: 角色動畫製作 第二個專案ツムツム ( 全 12 話 ) 是收穫非常多的一個專 案。我在這個專案只有短短不到 2 個月時間,SV 的渡邊 先生不只教授我身為動畫師應該注意的部分,更細心的用 我能理解的日語幫我上課,例如角色剪影、攝影機動作與 視覺反應時間對場景切換的影響力。另外ツムツム別於 山賊の娘ローニャ,登場角色不是人形,這也是進入這個 專案非常新鮮的部分。從大學以來只有以人形角色製作動 畫,雖然不能參與到最後,但是能接觸這個專案真的非常 榮幸。

在 PPI 實習的 1 年間,除了累積實務經驗以外,我也開始 思考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Animation 的類型非常多樣, 3DCG、アニメ、遊戲一樣都叫做 Animation,他們之中有 那些不一樣,而我又想從事哪種作業為主?以發展性來 說,NHK 曾經製作一部紀錄片「アニメーションは七色

PPI 內部一景

の夢を見る」,主要採訪宮崎吾朗與米林宏昌兩位吉卜力 的動畫導演。宮崎吾朗在採訪裡曾經說過:「山賊の娘ロ ーニャ如果成功了,會在歷史上留名的。」而在ニコニコ 上網友們對ローニャ的評論,發現真的也有人這麼認為。 日本的 2D 動畫 ( アニメ ) 在世界中一直是屹立不搖的市 場,起初大家並不看好這類 3DCG 方式製作的動畫,然而 最後大家能夠接受,並且喜愛這部作品,於是アニメ產業 有了新的發展空間;最近公司製作的另一部劇場版アニメ 《亞人》也是有別於一般アニメ的製作方式。另一方面 遊戲的 Animation 是以 Motion Capture 的檔案為基礎,動 畫師再將演技不足、表演錯誤的地方做調整。其實這種 類型的 Animation 並不比普通的 Animation 來的輕鬆。導 演在場看的是 Mocap 演員的演技,而進到 Maya 裡面之後 的 Animation 因為又加上攝影機的移動與變化,有時候更 必須修改整段 Animation 演技。我最後這個遊戲的專案其 實也做得非常開心,畢竟是從來沒有碰過的動畫類型,非 常新鮮。而且又是有名的遊戲,能夠被列在工作人員名 單裡,真的非常興奮。會進入這個業界的人絕大多數都是 基於興趣跟喜好才會做出這個選擇,能夠做自己喜歡的 作品、做出令自己滿意的作品,真的會是每一天進步的動 力。未來我還是會持續以動畫師為目標邁進。 日本的動畫產業真的不斷的在進步求新,不只在 2D 一直 在進化,3DCG 也一直在成長。這是非常時間密集的產業, 在追求品質的同時,如何與客戶之間協調,達成共識,拿 出高水準的作品。在 PPI 有專案的管理系統,能夠有效率 的掌握案子的進度,我想這是非常值得學習的部分。能夠 在這家這麼大的公司實習,認識這麼多業界的高手,從他 們身上獲得許多寶貴的經驗。與他們一起共同製作這些有 名的作品,成為其中的一份子,真的非常榮幸。

ツムツム中負責的場景 P 10 - 11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數位媒體

易鴻耀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 GO Mikros Image / 法國

「巴黎職場見識世界水平」 關於… 我 是 獲 選 103 年 教 育 部 藝 術 與 設 計 海 外 菁 英 計 劃 的 易 鴻耀,受訓的地點是位於法國巴黎的 VFX 公司 MIKROS IMAGE。當初是把這個計劃當成磨練自身實力與見識世界 水平的機會。我來自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雖然不 是與整個特效產業有直接的關係,但扎實的美學教育提供 了非常堅實設計能力,所以我便是靠場景以及角色的概念 設計爭取到了這次的實習機會。 MIKROS IMAGE 則是一間由法國發跡的國際級特效工作 室,尤最早的法國巴黎、比利時,甚至在加拿大都有他們 的分公司,業務範疇也相當廣,基本的電視廣告、比較要 長期籌劃的影集,以及他們從前年開始投入資源的院線動 畫,跟這間工作室合作的導演,也來自世界各地,也不乏 亞洲導演,像是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就是請這間公司 負責特效。

場景的概念圖及完成的模型,打光部分是由其他人負責的

工作點滴

儘管是不擅長的工作,但危機也可以是轉機 :

雖然我是以實習生的身分進入 MIKROS 的,但在工作上, 公司通常仍會希望以你最得心應手的技能,直接投入到工 作上,但真正能讓你有源源不絕的案子的則是能對應各式 工作及軟體的靈活性。

後來有一支教育性質的企劃,也是我在 3D 建模上的初體 驗,客戶們要求一座室內實驗室,我也是先後出了幾個版 本的 2D 設計後,企劃負責人希望我順道完成實驗室的 3D 模型,這可就頭大了。我在面試這公司的作品及中確實有 附上一些 3D 模型的作品,但都是一些零碎的細件,用來 豐富場面,從沒獨挑過大樑,現在忽然迸出這麼一份工 作,一時之間也不知如何反應,但我十分想證明我能勝任 這份工作,在透過 Youtube 找了一大堆 3D 的教學錄像, 連同同事的友情提示下,完成了這第二份艱辛的工作。比 較可惜的是,這支影片沒什麼人氣,雖然我們盡力提供我 們的專業,但包裝上還是蠻貼近給小孩子看的科普節目, 或許也是在說我離做大案子還有一段距離要走。

先從概念做起 : 我在 MIKROS 的第一份工作就加入了一部還在製作初期的 影集,並會他們出場景概念圖,客戶想要一座水壩出現在 幕中,我的工作內容便是以非常快的速度做出不同版本 的水壩給客戶參考,這是非常有創造性的工作。雖然造 型至上,但縝密的搜尋參考資料也是做概念設計很重要的 一部分,像是如果這支影片有他的時代背景,我們變不能 拿超過那年帶的設計去拼湊概念圖,這份工作要的是一座 1970 年的水壩,我就不能給他 2000 年後的設計,這也 使得這第一份工作格外有了挑戰性。

當初提供給他們水壩的設計,前前後後也出了 15 個不同的版本

P 12 - 13


這是一支有關戰爭的電影,另類的的”低成本”戰爭片,我負責 了部份的 3D 模型與環境地貌,比較可惜這支電影大概只能在 DVD 店找的到

我最後待的部門是環境設計,這跟物件建模又完全是令一 回事,為了提供給環境藝術家很好物理模擬環境,我得建 出鉅細靡遺的環境模型,包括地貌與山壁,藝術家們可以 用造出來的場景模型,達成很多壯闊的螢幕造景,像是可 用於 2D 上的合成,或是用 3D 模型的表面資訊,去生成 幾可亂真的泥土,更甚者,泥土裡的細節,石子或是樹枝, 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都是可以在 3D 環境中重現的。

漂流物,還有浸在洪水裡的工場

也許是在作模型時間接養成的興趣,我後來也用多餘的時 間去練習 3D 雕塑,像是 zbrush 以及 mudbox,跟先前在生 產線上的作品,雕塑又更強調藝術性表現,也是我著實感 到興趣的一塊。比較可惜的是我待的時間不夠長,要不然 還有機會接觸到更多應用著個技能的工作。

由於實驗室表現不錯,後來陸陸續續接有了不少模型的要 求,也漸漸掌握精要,也算是另類的開拓了事業的版圖。 以下是要用於前一支我負責設計水壩的影集中,洪水所需 的漂流物,那一幕是靠 3D 模型去模擬及妝點出來的,前 後花了將近一個月,作了一大堆的家具還有一些建築物, 在製作模型的寫實度與精緻度有顯著的進步。雖然距離這 部影集發佈還有一段時間,但後製和環境設計部門的主管 都蠻喜歡這些模型的,也被用在後續的一些企劃中,我的 名子也會被放在那些企劃的花絮裡。

實習結束之後

夜景的合成,上圖是拍攝的素材,下圖是合成,上司希望我先不 要刻太細,對於剛入門的人來說,抓到大體形狀及光影比較重要

回到台灣之後,我得繼續我未完的學業,也會用在學校的 時間,思考與準備未來所遭遇的挑戰,經歷這次歐洲的訓 練,我的能力雖獲得提升,但將來的職業之路,可說是又 長又遠,有時想到外頭還有多大的世界,更多厲害的人, 就會覺得有點氣餒,但如果換一個方向來看,挑戰與精盡 自我不也是一輩子的習作嗎?我在 MIKROS 學到了許多確 實的專業技術,但整個產業的硬體軟體也是不斷的在更 新,如果對於現有能力過於滿意,在迅速成長與演進的市 場下,遲早也會被淘汰。而不光是電影,特效產業也是一 門有遼闊邊際的專業,不光是前期的概念設計與模型,後 期合成階段的粒子模擬、環境合成也是十分專門的職位, 對於還是學生的我,未來仍有很多的可能性,這次開了眼 界,知道這世界的遼闊,將會更堅定我的雙腳,邁出扎實 而穩固的下一步。

新的挑戰

感言

後來有一支教育性質的企劃,也是我在 3D 建模上的初體 驗,客戶們要求一座室內實驗室,我也是先後出了幾個版 本的 2D 設計後,企劃負責人希望我順道完成實驗室的 3D 模型,這可就頭大了。我在面試這公司的作品及中確實有 附上一些 3D 模型的作品,但都是一些零碎的細件,用來 豐富場面,從沒獨挑過大樑,現在忽然迸出這麼一份工 作,一時之間也不知如何反應,但我十分想證明我能勝任 這份工作,在透過 Youtube 找了一大堆 3D 的教學錄像, 連同同事的友情提示下,完成了這第二份艱辛的工作。比 較可惜的是,這支影片沒什麼人氣,雖然我們盡力提供我 們的專業,但包裝上還是蠻貼近給小孩子看的科普節目, 或許也是在說我離做大案子還有一段距離要走。

真的十分感謝教育部提供了這次的機會,讓我們接觸到了 世界的水平,特效以及 3D 動畫一直都是全球娛樂產業相 當重要的一環,台灣也有不少接軌國際的影像特效工作 室,當中也不乏國際級的人才,他們也是十分努力的,在 實踐自己的價值觀的同時,也試著找出台灣特效產業的出 路。這個海外菁英計劃以十來屆,我認識的學長們也都開 設了自己的工作室,當中也有 MV 界的大導演。雖然動畫 產業在台灣不算太新,但新世代的影像特效的確也才剛起 步,這個計劃創造了許多人才流進台灣業界,為這新興產 業注入了活力與動力。如果有可能,我希望這個計劃能夠 擴大實施,成為台灣學子培養國際競爭能力的強大推手。

臨摹羅丹的練習與一些自己的頭部雕塑作品 P 14 - 15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右頁圖:前製討論用的概念畫 左圖:牧羊人小組準備的討論用故事版 下圖:colorboard 局部

數位媒體

鮮明強烈的表現風格

陳佑誠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所 GO Supinfocom / 法國

高手雲集的北方小村 Supinfocom 是一所目的明確的動畫學校,以培養出可以直 接進入影視產業的人才為目標,除了鼓勵感性的發揮,更 嚴格的教導了一套管理規則。正因為每年都有四十來個自 我主張強烈的學生準備投向業界,最後一年的團隊作業成 為格外重要的訓練。 藉由這個培訓計畫,我直接加入了該校的五年級畢業班, 參予他們最後的考驗,以五人為一組完成一部短片,並交 由老師和業界人士審核。 課程的安排完全圍繞著小組動畫的製作,週一到週五每天 九點半到校,有不同專業的老師會準時出現,輪流到各組 針對進度討論。每個現身的老師履歷上都有數個如雷貫耳

的專案名稱,小時候看過的動畫,知名的品牌廣告,占據 遊戲主機霸權的幾款名作,他們看完進度後的回饋相當直 白,哪些做法行不通,如果想達到某個目的,有哪幾種可 能的途徑。 學生在前四年受過嚴密的基礎訓練,在四年級以一部一分 鐘的個人短片作為總驗收,因此大抵上已經明白影片的製 作流程,和自己擅長哪一個環節。 我加入的小隊專案名稱是”THE SHEPHERD”( 以下稱牧羊 人 ),是一部緩慢陰鬱的驚悚片,講述一個牧羊人在森林 裡撿回一隻虛弱的羔羊而後開始厄運纏身,進而一步一步 失去所有的東西。

我在台灣時自知對顏色不敏感,用色一律偏灰以策安全, 到了這裡卻被指派了顏色腳本的工作。 導演要求了一種陰影濃重對比強烈的風格,顏色則像早期 只有一兩塊色版的印刷那樣,以純色平塗。黑白的部分我 還能掌握,但顏色一直被認為太單調,反饋一直是”再 強 !"”再鮮豔 !",等我終於跨過了調色盤上的禁區,才開 始收到滿意的回應。 這裡的師生很重視”第一眼感受到的刺激”,教授曾把我 的圖縮到指甲大小,問我看不看得見畫面裡是什麼,我搖 頭,所以這些圖都不過關。由於電影中很多畫面只閃現一 兩秒,如果沒辦法在瞬間傳達強烈明確的印象,觀賞者會 需要花額外的力氣去辨別,負擔逐漸加重,然後訊息將被

忽略流逝。我用同樣的方法驗證以前自己的畫,絕大多數 都糊成一團。或許靜靜的看一分鐘可以讀出很多細節,但 在動畫裡,一分鐘必須塞進去的畫面往往十倍於此,而且 超過五分鐘,觀眾就會疲倦。 教授會對著分鏡一張一張問,這一鏡什麼最重要?如果它 不重要,為什麼逼我盯著它看?我不斷的修改強調主要訊 息,隱藏次要的,掌握要領後,教授要我減少作畫時間, 從一開始一天三張,變成兩小時一張,最後一張不能超過 一小時。除了掌握效率,更重要的是在動筆前,理解自己 將要表達的重點所在。

P 16 - 17


技術的洗禮 抱著千里來取經的心態,我原本打算在此學習所有的環 節,但很快就眼花撩亂,真正參予的除了前製,就是模型、 動畫、材質和後期合成。 牧羊人專案的視覺風格有相當的實驗性,單靠 Maya 的算 圖引擎沒辦法得到接近理想的結果。 教授會提供可能採取的選項,但真正的結果還是需要學生 自己去實驗才能取得。 導演以 Zbrush 塗抹每一個物件賦予它們凹凸紋理,每個物 件都有泥塑一般的表面質感,負責算圖與合成的同學找到 一種方式,能把一個物體算成三個區塊分明的色階,而不 是擬真情況下那種有漸層的光影。除此之外,他分開導出 了影像中的遮罩、光向、深度、速度等等通道,這些算出 來的東西只算是原料,必須進到 Nuke 調配比例,合成出 最終的結果。 這當中用到的軟體和算圖引擎對我而言是全新的,利用諸 多通道進行最終合成也是完全陌生的概念,這個方法在算 圖結束後能以很大的自由度調整影像,可以衍生出來的風 格也無遠弗屆,不僅在這個專案,未來製作的影片中,透 過這個方法,效率和品質都可以大幅提升。

上圖:用 RGB 區分色階的算圖 中圖:合成成品 下圖:在 Nuke 裡依據概念畫調整色調

兩間公司的實習

兩間公司的實習

為了進一步培養在產業中實戰的能力,培訓計畫的一大重 點在於學期結束後進入業界實習。我一直嚮往法國動畫風 格的活潑與多樣性,因此搜尋目標也完全放在注重角色 動畫的公司上。最早接納我的公司是巴黎的 Dandelooo 和 Papy3D。Dandelooo 位於 Bastille 一座老工廠內部, 我跟 隨導演 Antoine Rota 為公司的新原創動畫影集進行前製, 並一起建造動畫資料庫。 影集是 2D 手繪卡通,我們需要為每個角色畫走路循環, 以及為數個基本表情畫中間格,這些資料會在正式影片中 被大量的重複使用,從而減少時間成本。不同於電影動畫 ,電視影集的成本和時間通常被極度壓縮,如何用最少的 資源達到最大效果是永遠的首要課題,我在參予過程中重 新體認到關鍵動作的重要,長達一秒的動畫中,兩張語意 清晰的關鍵格,中間以兩格動線流暢的補間串連,效果有 時強過 30 張細密的補間,這種魔法成功的關鍵在於動畫 師能不能找出最好辨認、同時又最有趣的主要動作,強的 動作能給觀眾暗示,只要再用中間張稍作引導,就能被理 解成力度更大的表演。身為動畫王國的日本,其業界長年 與有限的預算搏鬥而發展出的”貧窮動畫”是這個概念應 用的成功典範。

我一直很想做一段拉小提琴的角色動畫,但琴一拉動,琴 弓總無法搭在弦上,手指則死死黏在把手上,姿勢一換弓 就會插進琴裡,提琴手只好擺著漂亮的姿勢不敢動。技 術本身或許不值得誇耀,但少了技術會喪失很多自由。 我想像中的法國遍地都是幸福的提琴手,富裕、悠哉、是 在雲端捧著紅酒,用才華震懾凡間的一群仙人,直到親眼 見到他們也會一週沒洗澡,睡在地上,一次一次的失敗, 躲起來抹乾眼淚鼻涕再回到電腦前。他們討厭加班,所以 上班聚精會神。我曾經羨慕的提琴、舞鞋,他們只是投入 更多時間、策動更貴的人力去建造出來。 我造訪了羅浮宮、聖母院和出現在名著中的遺跡,在各個 名校、公司裡看見形形色色的藝術家,親眼見識他們的文 化上的富裕,但已經不再幻夢般的羨慕。他們對所造之物 的嚴肅和毫無保留的專注在背後撐起這座高塔,這種優渥 是他們經年累積所得。 我由衷感謝本計畫把我送到到夢想已久的土地,他們產業 中的活力、豐富與先進會成為我永遠的資產,而與他們共 事的經驗,更將成為我未來的工作中最好的實際典範。

第 二 間 實 習 公 司 Papy3D 成 立 於 2007 年, 位 於 巴 黎 的 Place d'italie,主要與其他公司聯合製作獨立短片,也承 接博物館、廣告或電玩的動畫委託。我在九月加入他們, 參與 Franck Dion 的新短片,這位導演是插畫和停格動畫 出身,2007 年開始執導數位動畫,並在安錫、日舞、凱 薩等影展獲獎。他的新作 Une Tête Disparait 由 Papy3D 負責動畫表演,平台是 Cinema 4D,帶領我的兩位前輩雖 然精通手繪動畫,卻沒有碰過這個軟體。所幸物件製作和 Rigging 是由別的公司承包,單就操作角色而言,跟 Maya 等軟體幾乎沒有差別,我們很快的上手,心思放在如何表 演上。 主角是一個動作急促的老太太,而且沒有頭。試著讓她表 演才發現”她在看哪裡”、”什麼東西分散了她的注意力” 這樣的情節非常依賴頭的動作或是視線,沒有了頭,肩膀 的狀態變成最重要的表情。這給我們一個機會重新思考, 不依賴對白和臉部表情,怎麼用身體的其他部分表現出完 整的情緒。共事的兩位經驗豐富的動畫師本身也是好演員 ,他們知道怎麼傾斜身體,用什麼手勢、多大的力氣,來 把角色的想法送到觀眾眼中。

上圖:Dandelooo 公司作品 下圖:導演 Franck Dion 的動畫作品 Monsieur COK, 2008 年由 Papy3D 製作

P 18 - 19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獨立製片能力的養成 南加大的第二學期,同學必須單獨製作一部短片,無論你 使用任何媒材、技巧,必須在學期結束完成短片,這被視 為碩士學生第一的要面對的重要階段與挑戰,因為這就好 比以後工作,截止日期到的時候作品就必須完成,做得再 漂亮,沒按時交出來就功虧一簣。Trixy Sweetvittles 是課 堂的指導教授,平時監督進度與給建議,她大概是從我進 入南加大,最為嚴謹與嚴格的老師,雖然大家在近 4 個月 的故事發想、設計、實際製作、後置,短短的時間內,算 是一步一步走得很踏實,正是因為有時間壓力與責任,大 家都拼勁去把部好動畫給生出來。

數位媒體 在教育風格上,我發現這裡非常重視學生自我挖掘的能力 與對作品負責的態度。因此,同學提案的時候,老師絕對 不會告訴你,他覺得這個概念不好,或是應該用什麼媒材

郭千華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 GO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 美國

前言

南加大最閃亮的招牌 - 全美排名第一的電影學院

2014 - 2015 間,一年又兩個月,我來到全美第一的南加 州大學電影學院,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高手學習,處身在洛 杉磯 - 世界最重要影視重鎮之一,不論任何大型展覽、動 畫展演活動,都非常活躍精彩。在這裏,我認識許多業界 資深的電影製作人與藝術家,並接手最夯最火的消息,也 在 All Those Worlds LCC 公司實習,和 Jacquenlyn 博士合 作製作三維應用程式。幸運地,繼洛杉磯後,我來到了法 國迅速成長的 KIGHTWORKS 影視製作公司實習兩個月,更 深層地接觸影視工業的製作流程。

USC School of Cinematic Arts 為全美國第一的電影學院, 大導演喬治·盧卡斯等傑出的電影人都曾在這裡當過學 生,南加州大學在電影教育上可說是非常知名與享有盛 譽。這裡第一年兩學期的課程是非常緊湊與踏實的,學校 希望學生能夠同時接觸深廣的知識範疇,於是,在第一學 期,我們主要接觸的是傳統迪士尼式的繪畫能力與概念的 養成,Tom Sito 教授為迪士尼的最具影響力的動畫師之 一,在一學期的課程,教導我們動畫該把握的重點、分鏡 的發展;Lisa Mann 教授則在短短一個學期,讓學生嘗試 使用近十種不同媒才來進行實驗性動畫。

更適合;他們希望我們從做中學,盡情地多方面嘗試,如 果發現某個環節不對,那學生必須有能力去獨立面對解 決,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製作電影極為重要的部分。所以, 海外菁英計畫重點之一,是期望同學能透過海外學習,與 產業接軌,實習固然是最直接與有效率,但我在南加大 學習的一年中,對我在接下來兩個公司實習,帶來莫大的 幫助與推力。南加大讓我獨立製片的能力更進步,我在這 裡經歷了無數夜晚熬,在工作室噴淚努力,看著自己的片 子從無到有,而且還在全班第一個完成 3D 片子,並且大 大得到教授與同學的肯定與讚賞,對我來說,一學期獨立 完成片子不但讓各方面能力提升,更讓我在實習更得心應 手。

作品 Cabin Caper 劇照

除此之外,南加大固定每週都請來重量級的人物,像是 迪 士 尼 首 席 動 畫 大 師 Glen Keane、LAIKA 動 畫 公 司 老 闆 Travis Knight、知名德國影像藝術家 Max Hattler、伊朗動 畫之父 Noureddin ZarrinKelk、資深電影製作人 Raul Garcia 等等的人來學校,在週三給學生做演講與分享,讓校園的 生活能夠跟業界接軌。

作品 Cabin Caper 角色設計

P 20 - 21


!!! !!! !!! !!! !!! !!! !!! !!! !!! !!! !

! ! ! ! ! !

!!!! ! !!

左:Haier Baywatch 動畫小廣告,右:Big&Bug!

左:Haier Baywatch動畫⼩小廣告,右:Big&Bug! 左:Haier Baywatch動畫⼩小廣告,右:Big&Bug! 左:Haier Baywatch動畫⼩小廣告,右:Big&Bug! 左:Haier Baywatch動畫⼩小廣告,右:Big&Bug! 左:Haier Baywatch動畫⼩小廣告,右:Big&Bug! 左:Haier Baywatch動畫⼩小廣告,右:Big&Bug! 左:Haier Baywatch動畫⼩小廣告,右:Big&Bug! 巴黎 KNIGHTWORKS 實習 左:Haier Baywatch動畫⼩小廣告,右:Big&Bug!

左上圖為 Jacquelyn Ford Morie 博士演講的圖片;右上圖為 Kik Haynes 講解與示範此應用程式開發的一基礎概念; 下方兩張圖片則是我替這個 App 建的角色模型,左為達文西,右是他的學生。

圖為Jacquelyn Ford Ford Morie博⼠士演講的圖⽚片;右上圖為Kik Morie博⼠士演講的圖⽚片;右上圖為Kik Haynes講解與⽰示範此應⽤用程式開發的⼀一基礎概念; Haynes講解與⽰示範此應⽤用程式開發的⼀一基礎概念; 圖為Jacquelyn 洛杉磯 All These Worlds LCC 實習 下⽅方兩張圖⽚片則是我替這個App建的⾓角⾊色模型,左為達⽂文⻄西,右是他的學⽣生。 下⽅方兩張圖⽚片則是我替這個App建的⾓角⾊色模型,左為達⽂文⻄西,右是他的學⽣生。 在結束南加大的學校課程後,我在洛杉磯找到了歷時近三 個月的實習機會,All These Worlds 公司不是一個做動畫 的工作室,他們傾向創作屬於 Virtual Reality 虛擬實境等 互動媒體作品,例如他們曾為美國太空總署 NASA 合作發 展互動式媒體的計畫,或是幫 US Army 製作出能夠釋放壓 力的互動程式等等,這公司也有諸多學術方面的作品與研 究。Jacquelyn Ford Morie 博士看過我的作品集之後,便主 動跟我聯絡,希望我能跟他們一起進行一的 Augmented Traveler 的互動 App 專案。我跟 Jacquelyn 做討論,她告訴 我,他們想要製作一個能夠透過手機或平板電腦展映的一 款應用程式,透過技術將互動媒體帶入教育,不但能夠讓 觀光客及時即刻在歷史中學習,非常方便好玩,我也對於 實習的負責的內感到容躍躍欲試。 於是,我在 Augmented

Traveler 這個計畫中,發揮自己的長處,我替他們做了角 色的三維建模與材質處理;Jacquelyn 也聯絡專業人士來 處理把我在 Maya 完成的角色與 Unity 結合。在 All These Worlds 實習的時候,Jacquelyn 博士採取開放的態度,我 們雖然來回開會非常多次,收集了各式各樣的資料,很多 時候,她給我一個大方向,我必須得自己做功課,再把進 度做出來,給大家看過,彼此給意見;大多的情況,並非 單純的你說我做的狀況,我在實習過程,我能夠自己設計 角色,再把角色給慢慢磨出來,賦予屬於自己的質感,這 三個月雖然忙於實習的進度與成效,我因此也收獲良多, 感到非常的自由與充實,成果也讓 Jacquelyn 博士非常滿 意!

法國的騎士製作 KNIGHTWORKS 是一個即有潛力的公司, 如果你能夠去看他們的網站,你會發現他們的廣告動畫經 驗非常豐富,即使才成立五、六年的時間,KNIGHTWORKS 的客戶很多是來自世界上極為有名的大品牌或是知名公 司。創始人之一兼創意總監的 Umaru,在我第一天抵達公 司時,便和我做一對一的談話,他問我我想做哪方面的動 畫、興趣、擅長的部分等,再依我們的能力安排適合的 工作。我告訴他,我想練習角色動畫與角色建模,所以 Umaru 給我安排幫忙製作 Haier 客戶的宣傳性動畫,這些 動畫大約是 10 秒左右的小廣告,主要的工作就是依照腳 本把機器人角色的動畫調出來。我目前兩個的兩短動畫短 片,將會被上傳到 Haier 的臉書專業,作為行銷短片。第 一天來公司,他們開門見山直接告訴我,3D Max 為他們 公司主要的使用軟體,跟其他公司比較不同,由於我以往 習慣 Autodesk Maya 來做動畫,所以不會用得趕快學,這 也是他們直接讓我先調動畫的原因了,動畫軟體的概念是 共通的,使用不同的軟體,不會打亂調動畫的概念;我也 非常快速便適應 3D Max,在 Umaru 的指導下,順利完成 了ㄧ個動畫小短片和打擊遊戲的示範影片,也協助其他兩 部 Haier 機器人動畫廣告畫的分鏡。

另外,我在實習後半段參與了”Big&Bug“短片的製作, 這是 KNIGHTWORKS 和巴西的動畫公司合作 拍攝的短片,為一實拍與三維動畫結合的卡通風格片子。 Umaru 提醒我們製作動畫要注意的流程與細節,調動畫、 算圖,一雙善於觀察細膩的眼睛非常關鍵;參與這些動畫 短片的製作,我看見影視產業如何在跟客戶溝通中,達到 友善且效率的合作,後續實際製作的流程裡,我體驗怎樣 把想法妥善表達出來,在作品中展現創意,也能夠讓客戶 滿意。法國實習,除了在業界學習的經驗,老闆 Umaru 很 親切,常常告訴我們,應該把生活的創意想法記下來,多 寫故事,珍惜時間不斷追尋,熱愛電影的人,就要勇敢擁 抱你的熱情,不要讓困難把夢想給澆熄;正巧,我再次聽 了賈伯斯在史丹佛大學的演講,他在演講結束,多次強調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我也順勢把它作為我接下來 的生活中,一個學習的最佳推手。在法國兩個月的實習, 除了收獲外,更認識本地很多專業電影人,我期望自己在 往後的學習旅程,最終把這份能量與經驗帶回台灣。!

uelyn Ford Morie博⼠士演講的圖⽚片;右上圖為Kik Morie博⼠士演講的圖⽚片;右上圖為Kik Haynes講解與⽰示範此應⽤用程式開發的⼀一基礎概念; Haynes講解與⽰示範此應⽤用程式開發的⼀一基礎概念; elyn Ford 下⽅方兩張圖⽚片則是我替這個App建的⾓角⾊色模型,左為達⽂文⻄西,右是他的學⽣生。 下⽅方兩張圖⽚片則是我替這個App建的⾓角⾊色模型,左為達⽂文⻄西,右是他的學⽣生。

P 22 - 23


外觀。老師帶了許多漂流木,希望我們運用漂流木的質感與自己內心想法結合來創 作。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Digital Animation Studio:: 這堂課的教授是一位影視製作人,因此我從她身上並沒有 學到重要的動畫知識,卻學到了很多電視與電影的分鏡技 巧與說故事的方法。他介紹了我們許多有名的電影與導 演,如舉世聞名的 Hichcock 教授要我們分析 Rear window 這部作品 , 了解導演運鏡手法與每個鏡頭內所蘊含的訊 息。當然也要學生透過該手法創作屬於自己的故事,腳色 設定與故事的進行每周都會有新的進度規劃。以下為我在 該堂課的作品 ,Jerry 與 Jedy 為兄弟 , 一位絕頂聰明而一位 愚笨至極。

數位媒體

黃靖媛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所 GO Pratt Institute / 美國

「庸碌塵世的一縷清流」 從來沒有出過國的我,對於探索這顆大蘋果,充滿的是各 種想像與嚮往。剛下飛機時,看著各式各樣的人穿梭於走 道之間,我心裡想著,在這座各種文化混雜撞擊的城市, 必定可以帶我經歷從沒有過的冒險。Pratt 的數位媒體系一 直以多元性與藝術性文明。與一般學校不同,這裡重視的 不是你身後的技術與基礎,而是你獨特的想法。 在這裡就讀完一年後,我也有了深刻的體會。以下是課程 介紹: 校內課業 Digital Animation Studio: 這 一 年 下 來, 讓 我 收 穫 最 大 的 是 一 堂 叫 做 Digital Animation sutdio 的課,教授是哈佛大學心理系所畢業, 因此他非常重視作品背後的意義。老師每週課堂作業絕 對有閱讀書籍,搜尋作品與提出異議。在三個月的學期 裡要做出三個作品。每個作品所要代表的涵義便是某個 藝術家或某個藝術時期的中心思想。其中有個作品就是 Cognitivism 認知主義。內容即為提倡者認為,我們生存在 這個世界上,便是以我我們的所學來建構這個世界。我們 學習的就是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個體透過解圖訊息代碼來 生成這個世界觀。但又和解構主義不盡相同,後者是指當 我們拆解某個物體,將其碎片組合起來後又能獲得新的意 義。這樣的作業讓我絞盡腦汁。左思右想還是很難想到作 品的開頭。以前的我只想著如何使主角獲勝或如何使反派 使壞,從一而終的製作敘事動畫使我從沒有涉獵到作品深 層涵義。我嘗試將這個思想放入我的作品之中。作品開頭 便是一個洞,旁邊放了一個手套。在所有觀賞者第一直覺 會是 : 有人掉進這個洞裡了。我認為在被許多現代科技與 架構影響的同時,觀眾傾向在看到真正故事之前總是難以 忽略立即出現的預設立場,無論是好是壞,這便是我學到 的一切事物自建立這個透過雙眼看的世界,我們架構給自 己的世界。故事結束在這個男子被洞中怪物吞噬殆盡。這 個怪物又蛻變成一模一樣的人類。這樣的循環象徵這個世 界的認知也不斷在迴圈。

Painting: ​D在這裡的繪畫課也使我大大開了眼界。因為我自國小便一 igital Animation Studio:

直就讀美術班直到高中 , 我一直接受的是學院派的教育, ​這堂課的教授是一位影視製作人,因此我從她身上並沒有學到重要的動畫知識,

但在這裡完全不相同。每堂課並不是都搬出石膏像或靜物 卻學到了很多電視與電影的分鏡技巧與說故事的方法。他介紹了我們許多有名的電影 或拼貼圖片來練習,而是真正的創作。老師是一位非常 和藹的話本畫家,她鼓勵學生自由的創作,不需要受到 手法與每個鏡頭內所蘊含的訊息。當然也要學生透過該手法創作屬於自己的故事,腳 外在的侷限。而為了讓學生自由揮灑,教授每堂課都介紹 色設定與故事的進行每周都會有新的進度規劃。以下為我在該堂課的作品,Jerry與 不同的美才讓我們使用。例如用白色的粉彩鉛筆繪製在黑 Jedy為兄弟,一位絕頂聰明而一位愚笨至極。 色紙上,用和平時由黑到白相反的由白到黑去創作。附圖 這張作品是我最喜歡的創作,名為空。看起來和素描極為 相似,實則不然。畫板為表面覆蓋一層漆的銀色薄板,而 筆為銀針筆。創作的方法是用極細的銀針筆在板上緩慢的 刻,依據刻的力道把不同層次的漆刻落形成作品的外觀。 老師帶了許多漂流木,希望我們運用漂流木的質感與自己 內心想法結合來創作。

與導演,如舉世聞名的Hichcock 教授要我們分析Rear window這部作品,了解導演運鏡

校外實習 校外實習

Augenblick Studio 實習: Augenblick Studio 實習: 除了上課外,我也抽出僅剩的時間在期 除了上課外,我也抽出僅剩的時間在期 結束雲科大訓練營後,與我保持聯繫,幫我 結束雲科大訓練營後,與我保持聯繫,幫我 Painting: 作與實習的網站與資料。我順利的找到Aug 作與實習的網站與資料。我順利的找到Auge 校外實習 在這裡的繪畫課也使我大大開了眼界。因為我自國小便一直就讀美術班直到高中, 紐約著名的獨立動畫工作室,唾棄主流動畫 我一直接受的是學院派的教育,但在這裡完全不相同。每堂課並不是都搬出石膏像或 紐約著名的獨立動畫工作室,唾棄主流動畫 Augenblick Studio 實習: 靜物或拼貼圖片來練習,而是真正的創作。老師是一位非常和藹的話本畫家,她鼓勵 有諷刺與警示意味,並以血腥與暴力的方法 學生自由的創作,不需要受到外在的侷限。而為了讓學生自由揮灑,教授每堂課都介 有諷刺與警示意味,並以血腥與暴力的方法 除了上課外,我也抽出僅剩的時間在期末準應徵實習工作。Mark Farguh 紹不同的美才讓我們使用。例如用白色的粉彩鉛筆繪製在黑色紙上,用和平時由黑到 American 等等。以下為Sutdio內部景觀與作 白相反的由白到黑去創作。附圖這張作品是我最喜歡的創作,名為空。看起來和素描 American 等等。以下為Sutdio內部景觀與作 結束雲科大訓練營後,與我保持聯繫,幫我檢視了作品集與個人網站,並提供 極為相似,實則不然。畫板為表面覆蓋一層漆的銀色薄板,而筆為銀針筆。創作的方

P 24 - 25

作與實習的網站與資料。我順利的找到Augenblick Studios實習長達三個月,

法是用極細的銀針筆在板上緩慢的刻,依據刻的力道把不同層次的漆刻落形成作品的

紐約著名的獨立動畫工作室,唾棄主流動畫強調藝術特色與獨立思想。每件作


結語 校外實習

這次藉由菁英計畫出國,在美國學校就讀與公司工作,讓 我受益最大的是自己對於藝術的眼界拓展許多。以前自己 所沒有學到的知識,在這一年中蜂擁進入我的腦海中。除 了接觸更多創作的方法與思維外,也學到如何正確求職與 培養工作觀念,大大提升自己實力與正向人生觀。

Augenblick Studio 實習: 除了上課外,我也抽出僅剩的時間在期末準應徵實習工 作。Mark Farguhar 老師在結束雲科大訓練營後,與我保持 聯繫,幫我檢視了作品集與個人網站,並提供了找工作與 實習的網站與資料。我順利的找到 Augenblick Studios 實 習長達三個月,該公司是紐約著名的獨立動畫工作室, 唾棄主流動畫強調藝術特色與獨立思想。每件作品都帶有 諷刺與警示意味,並以血腥與暴力的方法表現,如著名的 Super jail 與 UglyAmerican 等等。以下為 Sutdio 內部景觀 與作品。 我有參與其中的動畫影集,名稱為 The Jellies 主角是被水 母家族領養的男孩,有一位富有到不合理的朋友與鯨魚朋 友。透過這個專案,我深刻的瞭解到不同的國度便造就了 不同的工作職場文化,而文化的差異則反映了東西方人思 想觀念的巨大不同。

1. 工作型態與態度 美國人不提加班,他們希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排 斥工作狂。下班時間一到,大多數人會立刻離開公司並開 心地向大家道別。他們強調個人特色,畢竟當初錄取員工 時,就是看到他們身上的特質。不以客戶的需要為至上, 美國的工作室會基於自己的原則適度向客戶妥協,若客戶 強勢的需要某種風格或作品,他們則會請客戶另請高就。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老闆和員工身上,當我的上司在交代我 作品取向時,不會告訴我應該如何做,而是告訴我成品是 什麼樣子,讓我自己去發揮。他們認為個人有個人特色, 每個人皆是世界上獨一無二,不應該去約束或塑造他們。 2. 分工細膩 當我進入這所公司時,第一個專案叫做 Rubble King. 是一 個美國早期黑幫文化的紀錄片,動畫風格強烈且重視高度 細節。我幫忙上色,清稿,並完成。在和上司的互動中, 發現他們對員工是非常的有禮貌,且分工非常完整細膩。 不同部分的責任歸屬在誰非常明確。因此當我對於作品有 問題,總是可以非常快速獲得解答。不但使我的工作增加 效率,也使我對於美術風格掌握更加熟練。

我有參與其中的動畫影集,名稱為 The Jellies 主角是被水母家族領養的男孩,有一位富有到不合理的朋友與鯨魚朋友。 透過這個專案,我深刻的瞭解到不同的國度便造就了不同的工作職場文化,而文化的 差異則反映了東西方人思想觀念的巨大不同。 1­工作型態與態度 美國人不提加班,他們希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排斥工作狂。下班時間一到, 大多數人會立刻離開公司並開心地向大家道別。他們強調個人特色,畢竟當初錄取員 工時,就是看到他們身上的特質。不以客戶的需要為至上,美國的工作室會基於自己 的原則適度向客戶妥協,若客戶強勢的需要某種風格或作品,他們則會請客戶另請高 就。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老闆和員工身上,當我的上司在交代我作品取向時,不會告訴 我應該如何做,而是告訴我成品是什麼樣子,讓我自己去發揮。他們認為個人有個人 特色,每個人皆是世界上獨一無二,不應該去約束或塑造他們。 2­.分工細膩

P 26 - 27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數位媒體

許智傑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所 GO Sheridan College / 加拿大

北境的動畫搖籃

相輔相成的課程設計

Arc Rangers! 成為多倫多動畫上班族

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的 Sheridan College 是北美動畫界的 老字號學校,像是迪士尼或夢工廠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團隊 裡,都可以看到 Sheridan 校友的蹤跡。2015 年奧斯卡最 佳動畫入圍名單的 5 片之中,就有 3 片是畢業生擔任導 演或要職。Sheridan 在北美累積的名聲主要來自他們的 四 年 制 傳 統 動 畫 學 士 課 程, 我 所 前 往 的 電 腦 動 畫 系 在 Sheridan 屬於類似台灣的學士後學程,為期八個月的課程 課程設計比較偏實用取向,幫助學生更加打好動畫製作的 基礎觀念,並在畢業前完成一部個人製作的動畫短片。

在 Sheridan 八個月的期間,對我來說最受用的是學到角色 表演在動畫中的重要。系上有門由戲劇系老師教授的表演 課,像訓練演員一樣來教我們如何扮演角色,思考角色的 性格、處境和目的,進而賦予角色生命。一名出席朋友喪 禮的失意中年人,和打算在面試好好表現一番的青年,身 體姿勢和動作的方式就會差非常的多;兩手交叉放前象徵 防禦,給人焦慮的印象、胸腔向前則帶有自信旺盛的感 覺。另外還有像是演員的動作設計會考慮到鏡位,通常會 避開背對攝影機的動作,這些表演方面的小細節要是有留 意到的話,對動畫演出會增色不少。

由於在 Industry Day 的表現獲得了肯定,我在畢業後進入 多倫多的動畫公司 Arc Productions(後簡稱 Arc)工作, 職位是 rigger。

另外,系上也有安排我們和傳統動畫系的二年級學生一同 上人體速寫課,這邊的速寫課講求的是理解,而非畫的精 細與否,肌肉、骨頭等知識是為了幫助學生的動畫能有一 定程度的合理性,使人信服,重要的是知道在一個姿勢 下,這塊骨頭和那塊肌肉會出現在什麼地方,而不是隨便 擺放位置加上去而已。老師也鼓勵我們多去動物園或戶外 寫生,觀察活的物體,而不是只看圖片臨摹。學校每週晚 上都有免費的人體素描時段可以讓人練習,每天會更換來 的模特兒,大家都來的很勤。而 Sheridan 動畫系的學生平 時也就會拿著素描本畫圖,校內或是戶外都能看到,他們 把練習融入生活中,變成很自然的一件事。

我參與的專案裡有很多不同種類的動物角色,有四足動 物、也有鳥類;有的生物有甲殼,有個生物有羽毛,有的 生物有像龍蝦甲殼那樣很多節的尾巴,很多角色都有需要 設定的功能,比單純只是人型二足動物還要複雜許多。組 裡比較資深的 rigger 一開始先將所有動物歸納成幾大類, 完成各分類裡最主要角色的 rigging,定出統一的規格,後 面的人再根據基礎型下去作其他角色的設定,並依角色間 的差別作細微的調整。

北美的學習風氣比東方更強調自主和意見交流,每項作業 除了帳面成績外,老師都會對學生的表現給予明確的評語 和建議。來到這邊才逐漸感受到當地學生對於專業的講 究,他們會問一些聽起來很簡單,似乎不該問的問題,但 老師總是能對那些簡單的問題作沿伸的討論,我很佩服他 們精益求精的態度。 系主任 Mark Simon 是經驗豐富且老派的美式傳統動畫人, 以前曾經來過台灣的動畫公司工作,他提供的建議乍聽起 來是二三十年前動畫才看得到的表現手法,但套用在電腦 動畫上卻也可以幫助角色更加活靈活現,動畫產業很需要 這樣的經驗傳承,台灣在技術方面其實並不比國外差,但 在基礎以及觀念的培育上還是有不少能夠改進的空間。

在正式進入動畫的流程之前,需要透過 rigger 替 3D 模型 加上「骨架」和「控制器」,類似於用來操縱人偶用的線 或繩子,動畫師們才有辦法能模型來製作動畫。rigger 在 團隊裡屬於比較技術取向的分工,負責解決問題,在專案 的初期作好工具的設定,以便動畫師使用,並根據動畫師 反映的意見作工具的改良。

公司內使用的 rigging 設定系統需要使用到一種叫 python 的語法,好將繁瑣的操作整合起來變成簡單的一個按鈕就 能執行,提高製作效率。

工作上每天有五到十分鐘左右的日會(daliy 或 round)時 間,同組的 supervisor 和 PM 會依序到每個人的座位來作 進度的確認和討論,而 PM 將討論的內容記錄下來,貼到 專案管理系統 shotgun 上去,方便隨時確認;公司裡只有 rigger 的座位被安排在同一區塊,方便大家互幫忙解決技 術問題。 在 Arc 的上班時間大約是每週 43 小時左右,一般是朝九 晚六,週五可提早一小時下班,基本上只要小時數有到、 工作有完成,不會有人硬性要求上下班時間,大部分人一 到時間就都離開了,很少有留下來超時工作的。有時專案 進度比較緊急,會需要工作到一週 60 小時,不過公司通 常會最少提前一週告知需要加班,要管理部門同意後才能 正式加班,也會在加班的那週提供員工免費的晚餐。對於 娛樂產業來說算是挺理想的工作環境,這樣也比較有餘力 能夠再去進修或是陪伴家人。 Arc 屬於製作型的公司,除了一部叫 Ormie 的短片外,並 沒有其他屬於自己的作品。今年接到很多知名客戶的案 子,甚至有久違的院線動畫片,看來公司短期間內還是會 專心在製作上面了。

我的畢業作品是部兩分鐘的角色動畫短片,北美這邊比較 喜歡學生在一個有限的長度裡把內容給作到好,而不要分 散製作的力氣導致質量下滑。我想這可能和北美動畫業界 分工細有關,大部分人傾向專精特定幾項專業,像是畫分 鏡的可能從入行後就一直畫分鏡到退休,除非自己主動追 求,否則不太有機會跳到別的分工。因此普遍認為,作為 展現所學成果的畢業影片最好還是能著重在自己的強項, 幫助就業。

P 28 - 29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數位媒體

賴邦妮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所 GO Royal College of Art / 英國

「恣意蔓延的創作風景,皇家藝術學院」 倫敦,新的旅程 Royal College of Art 皇家藝術學院位於倫敦肯辛頓的博物 館區,是一間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藝術與設計殿堂。我以 參 與 Post Experience Programme 的 身 份 跟 Communication School 動畫系的學生們一起學習一年。迎新說明會上老師 們不斷強調,這所學校最珍貴的資產就是 「人」,這個 環境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想法互相碰撞,是個藝術 設計領域的大熔爐。

RCA South Kensington 校區

專業課程與創作環境 1. 觀察力和敏感度的訓練 RCA 的學業一年分為三個學期,在第一學期的 Elective 我 選了 Rhythmanalysis,是一門從視覺跟聽覺上的韻律結構 為基礎的創作課程,乍看下好像跟我們所熟知的動畫沒有 那麼直接的關係,但是它卻是從更大的範圍切入動畫教 育。這堂課從觀察這個世界、還有移動圖像本身的韻律跟 結構開始,因為 Rhythms、motion、timing、structure…這 些都是構成動畫跟動態圖像不可分割的要素,學會觀察、 分析這些特質,才能更精準地在作品中表現想要傳達的訊 息。我們到街上進行速寫、錄音和錄影,接著不拘形式提 出各自的觀察結果,每個同學的切入點跟表現手法都非常 不一樣,常常蹦出令人驚豔的作品,在這樣的環境下,同 儕的影響力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個人,它不會立即顯現效 果,不過卻緩慢又深層地進行著,這是 RCA 最珍貴的地 方之一。 系上蠻注重在韻律方面的訓練,所以請了音樂家、舞蹈家 來上過課,我們也使用過 RCA Animation Film Experiments Lab 裡 1960 年 代 的 Rostrum Camera 拍 過 動 畫、Battersea 校區的暗房拍攝過作品。老師們總是鼓勵我們開心玩、不 要害怕跟抗拒任何新的想法、從我們各自的觀察中嘗試不 同的方法表達感受,沒有人會告訴你什麼是對的,事情沒 有絕對,作品的方向和所選擇的道路必需靠自己判斷。來 到 RCA 學習動畫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以當導演為未來目 標,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們,讓這裡的創作風格很多 樣化。

RCA Battersea 校區

P 30 - 31


2. 多樣的工作營

3. 關於 Sound 的訓練

學校請了很多在業界上的專家、經驗豐富的的學長姐們回 來舉辦工作營,我很喜歡這樣子的交流,一方面可以了解 RCA 的畢業生在職場的流向,上課中同時又可以得到他們 對學生作品的 feedback,這是很直接、又進步很快的方式。 像 是 畢 業 學 長 的 工 作 室 Animade 舉 辦 的 Embody voice workshop、 擅 長 使 用 低 限 度 的 線 條 跟 色 塊 的 動 畫 導 演 Jonathan Hodgson 辦的 Drawing in London workshop 、敘事 風格獨特的導演 Kristian Andrews 帶的一日動畫工作營… 藉由這樣一次次的練習,做動畫本身漸漸就變得並不是那 麼嚴肅的事,有時可以很簡單很有趣,而這些經驗讓之後 面對作品的心態上更成熟些。

在 RCA 我覺得最有收獲的課程之一就是關於 sound 的訓 練,這是我在台灣不曾接觸過、但是又對動畫製作非常 重要的專業素養。RCA 的地下室有一間非常大的 sound studio,大部分的時間我們都在這邊上課。第二學期系上 安排了跟 National Film & Television school 合作的工作營, 這裡的後期混音室 Dubbing Theatre 在英國的影視產業歷史 上頗負盛名,1920 年左右電影產業開始蓬勃發展,這間 工作室負責了很多作品的混音工作,現在也是培訓專業混 音師的學校。

老師們都非常在意你在創作的過程能不能樂在其中,常常 把 ”Do you enjoy it?” 掛在嘴邊問,我想這也是為什麼 RCA 的作品總是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原因吧,作品能不 能引起共鳴,其實跟創作者本身有沒有誠實面對自己有很 大的關係,如果自己都覺得勉勉強強,對於觀看者是很一 目了然的事。

Letterpress Workshop

( 上 ) 上課請演員來錄製我們劇本需要的 voice、( 左下 )Life drawing workshop 、( 右下 )Drawing Studio

NTFS 的老師盡可能得把後期混音最關鍵的觀念交給我們, 他上課的方式是先放一次靜音的電影片段,讓大家先分析 視覺上的資訊、聽聽每一音軌的聲音,分成小組大家輪流 到佈滿各種控制鈕和軌道的混音台混音,接著就是重複多 次的混音、分析、混音、分析。這個工作需要極高的專注 力,同樣素材會在不同的混音方式下有著極細微變化或是 截然不同的結果,環境背景混雜著非常多聲音,但是有時 可以刻意強調風聲、車聲、腳步聲,音量的強弱和進入、 消失的速度、留白的氛圍、加上音樂的感覺…每個抉擇都 微妙地影響了整體感覺。Sound 有時也能表達角色的心境 跟觀點,音樂很容易會過度引導觀眾對影片的感覺,如果 光靠音樂去彌補影像敘事不足的部分,可能會過於喧賓奪 主而失去最重要的故事重點,這點必須非常注意。如果沒 有上過這門課,真的不會意識到混音也是這麼專業的一個 領域,有老師引進門後對 sound 的敏感度一下就提升上來 了。 這些讓我重新思考了動畫的 sound design 上能怎麼安 排。電影、動畫這些製作過程,大方向可以掌握,但是細 節上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期成品的模樣,雖然有劇本、分鏡 照著走,但是經過影像的剪接、音效和音樂的安排,一樣 的素材都能營造出千變萬化的結果。

( 依次序上至下 ) Sound mix in RCA Sound Studio 錄音中 Dubbing Theater in NTFS

P 32 - 33


專案參與和展覽 第三學期我參與了兩位二年級學長姐 Tara Wood 和黃威凱 的畢業動畫製作,也是我第一次用水彩跟炭筆直接在燈箱 上做動畫,製作過程比預想的還要繁複耗時,不過手繪呈 現的是最直接的手感,這些就算花再多時間在軟體裡校正 和模擬筆刷,也很難呈現的,也難怪這裡大部份的學生都 願意花時間坐在燈箱前追求那樣的質感。藉由這樣的合作 參與不同媒材的動畫作品,這些經驗讓我在自己的創作上 更勇於嘗試不同的方式。 第一個學期末我參與了班上同學自主發起的展覽,在 RCA Steven Building 為期四天、展出自己創作近況。二月初 我 也 參 加 了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的 Work in Progress show,我展出了上學期 Rhythanalysis 課程創作的動畫、還 有 Embody Voice Workshop 的作品,二年級學生的畢業製 作也在進行中,藉由這次展覽對一般大眾展出,有非常多 人來 RCA 看展。

( 上圖 ) 期末歡送畢業生跟 Peter Blegvad 一起同台表演 ( 下圖 ) 跟系主任 Joan Ashworth 合影

自我提升與動畫創作

上圖:動畫專案合作 1、2 下圖:Work in Progress Show、Animation 期末展覽

過去我習慣用 Photoshop 跟 Maya 做動畫,真正在紙上、 燈箱上作畫是從 RCA 開始,某種意義上真的是重頭開始 學動畫。進入第二個學期後我開始創作新的動畫短片,是 一部關於父親與兒子的 2D 逐格手繪動畫,我花了非常多 時間發想故事、嘗試不同的媒材,試圖做出不同於以往的 風格的突破。每個月固定跟我的指導教授 Tim Webb 多次 討論作品進度,前後重畫了五次分鏡,各種細節也是反覆 討論了好多次,教授點醒了我創作時的盲點、不停地提出 問題讓我思考,每次的 tutorial 都收獲豐碩。我在 RCA 實 際製作動畫盡情使用這邊的資源,這一年來跟日本的作曲 家合作、自己錄音跟使用 Sound Library 完成 Sound Design 、跟錄音師學到了很多業界上使用的知識、在 Dubbing Theatre 做了 Stereo 跟 5.1 兩種版本的混音,在模擬戲院音 響的環境下,所有的聲音都被放大檢視,一點細微的變化 馬上都能感覺的出來,對於以後有機會上映作品的動畫學 生來說,有這樣專業的環境能學習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

P 34 - 35


Battersea Darkroom 沖洗作品

倫敦影像工作室參訪

結語

學期間我去參觀了位於東倫敦的兩間影像工作室 Nexus Studio 和 Blinkink Studio。這兩間工作室的作品都曾經得 過 Cannes Loin Grand Prix,像是 Nexus Studio 的 “Back to the Start” 還有 Blinkink 的 “Monty's Christmas” ,系上 安排這樣的參訪活動幫助我們實際去了解當地動畫產業規 模跟業界氛圍,對於未來進入職場非常有幫助。英國的動 畫工作室大部份以製作廣告動畫為主,委託案來自世界各 地不光只是本國而已,動畫製作員工變動率蠻大,隨著一 個專案結束就會重組一次,仲介在這邊有著重要的功能, 工作室也會藉由仲介找適合的動畫師、模型師、美術設計 等,當 free lancer 接案的設計師也不在少數。

我很感謝能有這樣的機會到 RCA 學習一年,在教育部獎學 金的支助下,我不必太過擔心經濟的問題,因而能專心學 習跟創作。RCA 是一個創作風氣非常自由的環境,一整年 下來跟老師們的討論、跟同學一起上課感染的創作氛圍、 在無處不是藝術的倫敦,這些經歷打開了我很多視野跟創 作欲望,也漸漸讓我覺得好像可以繼續創作下去,對於 當動畫導演這個夢想變得更具體知道要怎麼一步步前進。 對即將進入動畫產業的我來說,這一年提供了很紮實的基 礎, 這些經驗跟感受都是我生命重要的寶藏,接下來我 會帶著他們繼續創作動畫,希望有一天能讓更多人看見我 的作品。

P 36 - 37


GRAPHIC DESIGN 平面設計組 高千雅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英國 Royal College of Art 廖佳韋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美國 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 蔡枏竤 / 國立政治大學 / 美國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潘冠廷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 美國 Pratt Institute

P 38 - 39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字體設計工作坊 由字體設計工作室 Colophon Foundry 設計師帶領同學進行 六週的字體設計課程。每個同學的設計風格都很不一樣, 裝飾性、手繪、活動識別字體等等,指導的設計師也針對 每個不同的設計給予建議,這也讓大家有了更大的發揮空 間以及可能性。

平面設計

高千雅

上圖:Across RCA 課程 下圖:type workshop 上課情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碩士班 GO Royal College of Art / 英國

關於

開放自由的學習環境

Royal College of Art (RCA) 皇家藝術學院,是一所專門提 供碩士與博士學位的藝術學校,沒有學士學位,也是倫敦 知名的藝術設計學校之一。學生人數精簡,許多課程是一 對一教學。

每學期只有一堂必修課,但是會有許多的校內、校外課程 讓全校同學參與。在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培養設計基礎實 力,找到屬於自己的設計語言。

RCA 位於倫敦 South Kensington,海德公園南邊,雖然沒有 大的校園,但是學校臨近 Royal Albert Hall 皇家音樂廳, V&A-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 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Science Museum 科學博物館。學校在兩個校區分別有多個展覽廳, 正式上課前,學校已經舉辦了很多的展覽與講座。 2015 QS 全球大學藝術設計排名,RCA 為全球最佳藝術學 院。2015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the Royal College of Art been ranked as the Number One 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 in the world. 學校的資源是各系所共享的,可以依照自己的設計需求在 各系所尋求專業的協助與指導,包含玻璃製作、織品、珠 寶製作、金屬加工、版畫印刷等專業設備與專業教學人 員,每個製作工坊也會定期舉辦 workshop,讓有興趣的學 生報名學習,讓學生能在校園內完成設計作品。RCA 屬於 研究導向的學校,鼓勵學生找到自己個人的設計風格。學 校鼓勵跨領域學習,各科系間的合作非常頻繁,跨領域的 學習也讓學生更具競爭力。

Across RCA每學年的第一個學期,Across RCA 是很多學生非常期待, 為期一週的課程。 Across RCA 結 合 了 學 校 各 科 系、 倫 敦 的 設 計 學 院、 設 計 公 司 和 機 構, 如 Helen Hamlyn Centre for DesignRoss Atkin Helen Hamlyn Centre for Design 、UCL Urban Design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entre 等等。透過建築、互動設計、不同領域的交流與 美 感 學 習, 累 積 了 更 多 元 的 設 計 能 量。 我 選 擇 的 課 程 是 Geometry Structure,16 個 RCA 的 學 生 和 14 個 Princes School of Traditional Arts 的學生一起上課。課程分成兩 個 部 分。 第 一 個 部 分 Geometry of Structure, 第 二 個 部 分 Arabesque Design – form and symmetry。Geometry of Structure 借由探討幾何的造型原理與結構的研究,思考藝 術創作全新的可能性。重新認識幾何的造型意義和本質。 先在教室內完成小型的幾何結構,最後一天在學校旁的公 園,一起組成一個大型的幾何空間結構,透過大型的結構 說明了環境因素會影響我們對空間的感受與認知。

P 40 - 41


Type workshop 作品

RCA 校內展覽 RCA Work-in-progress Show P 42 - 43


做中學的實驗精神 在這一年的學習過程中,能創作出的作品雖然有限,但是 在於設計思考、態度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在 RCA 的課 堂中,結果遠遠不及設計過程重要。創作的過程、找尋靈 感的方式,都是教授希望我們重視的課題。找尋靈感,思 考創作理念然後最重要的是做出來,而不僅僅在腦海中想 像,需要將想法實體化的實驗精神。每一次的嘗試,可能 會是個錯誤,證明了自己某方面能力的不足,但每一次都 能從中學習,也能一次次的更好。

第一學期選修課有 Design Without/ Visual Editor/ Book of Mind/ Exploded Screen/ Space Programme/ VX/ Rhythmanalysus. 我的選修是 VX( Visual Explanations):關於視覺藝術的研 究與創作。每堂課都會隨機抽一個主題,在一個星期中研 究探索視覺的可能性、創作,於下一個禮拜發表。是一個 緊湊、具有挑戰性的課程。第一堂課隨機抽出主題進行創 作,發表討論後會進行下一階段的創作,共有三個小主 題 -< YOUR WAY HONE >、< The Horse is dead, long live the horse>、< Oxymoron > 十二月到了學期末,VX 課程也告了一段落。我們從每週 的作品中,找到自己認為最值得深入研究、探討的作品, 利用期末的兩星期,完成比較完整的作品呈現,並在最後 一堂課發表,在學校展出。這三個月,在每週的設計檢討 中,每個同學和教授給的建議,好像都能讓自己重新審視 作品對於不同觀者的意義,也能藉由這些建議知道自己是 否有準確的傳達作品背後的概念。在這堂課學習到的另一 件事是,要不斷嘗試新的視覺表現,不要總是在腦海中想 像,要真的做出來,不論結果如何都會是個獨特經驗。

上圖:Adaptation/Interpretation 期末展覽 左圖:Adaptation/Interpretation 上課情形

上圖:Visual Explanations 上課情形 左圖:Visual Explanations 課程期末展覽

Adaptation/Interpretation,以視覺設計詮釋文學作品,在 幾本指定的小說中,選擇一本分析、研究,找出適合的概 念視覺化。課堂中也會找不同領域的教授一起討論,最後 完成一件完整的系列作品。以影像、插畫、平面設計或是 Sound Design 詮釋。教授也會依不同的領域給予建議。比 起最後的作品,這堂課更重視的是分析文學作品轉化成設 計作品的過程。我選擇的文學作品是作家 Anne Carson 的 < The Glass Essay > 。 第二學期課程除了每週一次的 Adap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外,每週也都會有不同領域的設計師講座。在每週的課堂 中,除了發表創作理念外,也同時進行作品概念的分析。 同學分別選擇不同的故事分析創作。這堂課的挑戰在於在 進行作品的創作之前,必須先完成嚴謹的文學分析,才能 進行下一階段的創作。雖然都是 Visual Communication 的 學生,但在作品的創作上,類別包含了平面設計、插畫、 影像也有同學利用了聲音設計來詮釋所選擇的文學作品。 二月參與課堂討論的設計師是來自紐約的 Gareth Long,是 一位藝術家同時也是設計師,在美國與加拿大舉辦過多次 的創作展覽。在討論的過程中因為這樣的背景,所以在和 同學討論作品的過程中能提供很多跨領域的參考建議。 三月 Adaptation/Interpretation 的課堂參與者是一位設計編 輯,針對同學所選的不同文學作品給予視覺詮釋、創作上 的建議,因為在出版領域,所以對於作品的發表很有幫 助。最後作品的發表形式很多元,可以是影像、出版品、

海報等等。雖然對於文學作品的視覺化是很主觀的,但是 必須要有意義、讓觀者能找到作品與文字的關連、共鳴, 相對來說是個很有挑戰性的呈現。第三學期開始幾週,是 繼續第二學期的 Adaptation/Interpretation 延伸 workshop。 Workshop 也是上學期課程的評論分析與總結。課堂上分 成兩組,the Speakers and the Watchers,the speakers 先針 對同學的作品進行評論分析,接著由 the watchers 組別針 對 speakers 對於作品的評論提出想法建議與檢討。每一件 作品重複一次討論。透過逐一的分析討論與建議,每一位 同學可以得到很詳細的回饋,對於未來作品的創作很有幫 助。 Adaptation/Interpretation 的課堂創作作品展覽於學校藝廊 展出 < THE READER OVER YOUR SHOULDER >,In a variety of mediums, the work has been produced as a free adaptation of different aspects in a variety of short stories, including texts by John Cheever, Anne Carson, Tove Jasson and Gabriel Garcia Marquez.

學期結束後也參加了比賽,< The Glass Essay > 系列創 作 獲 得 了 2015 ADAA-Adobe Design Achievement Awards -Adob 卓越設計大獎的 Honorable Mention 優異獎。

P 44 - 45


業界實習 - KNIGHTWORKS 實習心得 學期一結束就到巴黎的設計公司 KNIGHTWORKS 實習。成 立於 2009 年的 Knightworks 設計公司,客戶有 CHANEL、 Hermès、LVMH、L'Oréal、Coca-Cola、IKEA、Peugeot 等。 Knightworks 設計公司有三個部門:影視製片部門、廣告公 關部門、視覺動畫部門。目前實習部分主要在平面設計方 面。Knightworks 給設計者很大的自由空間,無論是時間 上還是創作風格方面。在實習期間也得到 Knightworks 設 計團隊很多的建議與幫助。 第一個項目是廣告腳本,為一個家電品牌繪製明年度的廣 告腳本設定。主題:開學季、聖誕節、新年、世界盃足球 賽等主題。每個廣告設計案都有著非常多的解決方案,而 一位好的設計師可以針對每個問題,運用最淺顯易懂的方 法溝通所要傳達的概念。這幾個廣告腳本的案件,也給我 了這樣的挑戰,試著找到適合法國文化的解決方法與創意 概念。

第三個負責的項目是品牌設計案 - 巴黎餐廳品牌設計 < La Table du Loup > 由於餐廳老闆主要溝通是以法文為主,所以大部份的設計 方向是由藝術總監以英文說明的。在過程中,也會感受到 東西方的文化差異,以及對於美感不同的要求。設計概念 的發想也需要思考沈澱的時間,但必須要在客戶要求時間 的範圍內完成,很有效率的規劃思考的時間以及設計步 驟。餐廳品牌 logo 業主希望以狼的影像為主,營造狼於 野外的高傲孤寂感但同時需要加入一點用餐的溫馨感。因 為 < La Table du Loup > 是一間餐廳兼酒吧,所以在 logo 設計上加入了酒瓶元素,並以香檳中的氣泡結合星星的意 象,呈現溫馨浪漫的氛圍。在實習期間設計了六種方案, 最後業主選擇的結合大地天空與餐桌意象的設計。Logo 選 定後在菜單設計上提出了三種設計,業主也選擇了其中一 款設計。很開心這次的設計能被客戶採用。

Knightworks 廣告腳本草圖

第二個項目是動畫影片 < The Butterfly Lovers > (梁山伯 與祝英台) 的插畫設計 - 角色與場景插畫。這個專案是 Knightworks 的公司宣傳影片之一,所以發揮的空間很大, 藝術總監讓我依照自己喜歡的風格,定位角色場景。在插 畫製作前,蒐集了很多相關的資料,包含了歷史場景、 先前的動畫參考等等,並在插畫中呈現傳統中國的元素, 同時也兼具現代感與些許的趣味性。雖然是熟習的故事題 材,但是不管對於題材有多熟悉與理解,這些了解都因為 只是源自於所生長的文化,如果要有更獨特的創作,必須 跳脫框架,全新的思考。這是我在這個插畫案學到的經 驗。 上圖:Adaptation/Interpretation 創作過程 下圖:Adaptation/Interpretation 創作作品

上圖:La Table du Loup 品牌 logo 草圖 中圖:La Table du Loup 品牌插畫設計 下圖:La Table du Loup Branding Deisgn

P 46 - 47


總結 出國學習並不只是在課業方面,生活中也會有許多挫折, 包含文化方面的差異、認知等。這一年在倫敦上課和巴黎 實習的日子,跨國際、跨文化 - 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不同 的人,互相討論、交流,是人生中很具有挑戰性、很美好 的學習經驗。 很感謝這一年有這個機會學習體驗,並重新尋找自己的定 位。感謝教育部提供的機會,未來也會帶著感恩的心繼續 努力。

上圖:Knightworks 設計公司工作環境 下圖:Knightworks -Communication Agency

Illustration for < The Butterfly Lovers >-SKETCH P 48 - 49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平面設計

廖佳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碩士班 GO 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 / 美國

「紐約到舊金山 – 看見設計的未來」 啟程

平面設計與科技的衝擊

2014 年約四月,接到了精英計劃承辦人的通知電話,開 啟了我人生的全新一頁。當時的我正在準備師大設計研究 所的論文,煩惱畢業後找工作的類型,完 全沒想這樣天 外飛來的機會,會就此改變我對未來的規劃。在紐約學習 的短短一年中,我發現自己無論是學習態度或與人相處都 成熟許多,而且更清楚自己未來的方向,在我回來台灣的 短短兩周內,便快速找到適合的工作。這一切都要感謝教 育部精英計劃給我這個機會。

在平面組所有學校中,DT 是一個比較特別的科系,內容 類似 MIT 的 Media Lab,我們大量接觸了更種最新的科技, 無論是偏硬體類的互動裝置以及虛擬實境,或是軟體類 UIUX 設計都結合在我們的課程中。由於帕森學院仍是隸 屬於 The New School 底下的大學系統,我們除了大量的實 作課之外,也有很多理論課能充實自己。我在學期間選修 的 Narrative & Dynamic System 更是改變了我過去對 於遊 戲及互動裝置的看法。在兩學期中,我不僅僅在實作課裡 學習到技術,也在理論課裡豐富了很多知識想法。猶記得 剛到設計與科系學系時,對於課程內容的不確定和動搖, 和一開始抱持著來學平面設計的想法互斥,沒想到最後居 然收穫如此豐富,並就此改變我對於平面設計的狹隘想 法。

紐約帕森設計學院 DT 新生合照

作品 Sleep Walker 虛擬實境遊戲前導畫面

Claim yourself as a designer 學習歷程回顧在 Parsons 的整體課程,一開始入校即被要 求學習寫程式,從最簡單的 Processing 開始,接著進入基 礎的網頁設計以及互動裝置設計,到後來手機 ios。我認 為國外課程與台灣最大的不同在於,國外老師總是鼓勵我 們把夢做大, 鼓勵我們去想一個較大的概念,不要侷限 於自己技術與工作的限制 。 在學校時,老師都會要求學 生以真正的設計師身份來要求自己,我們必須對自己的作 品負責,我覺得這是很好的態度,在學校時就能不對細節 馬乎。我當時選擇了以夢境為主題的遊戲,利用 Motion Graphics 做前導預告,在使用 Unity 將遊戲寫入 VR 虛擬實 境中。

P 50 - 51


Thinking like a hacker

實習經驗

尾聲

在帕森,我從一開始對於過多科技課程的不適應到後來慢 慢可以理解不同程式語言的作用以及觀賞許多藝術與科技 的精彩結合,開始可以理解科技在我們未來生活中不可或 缺的角色,即便是單純的平面圖像設計,都無法完全避免 在未來必須和科技接軌的命運,因為科技緊貼著人類的生 活在進步的,而若不是這個計劃給我機會,我可能要到更 晚才能體會它的重要性。

關於實習面試, 我儘量多投幾間公司來累積自己的面試 經驗。我覺得尋找工作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學習跟人對話, 在課堂上雖然教授都會鼓勵學生發言,但在並沒又被限定 需要發言的場合下,能說到的話還是相對少的。可是今天 要面對業界的面試時,就必須要要求自己溝通清晰,條理 分明,為了讓業主對你有興趣,也要讓自己盡量發問和表 達意見,這樣一個月下來,自己對於表達的恐懼降低不 少,在面試裡也更可以正常發揮。最終在學期結束前塵埃 落定,決定離開紐約去舊金山 Zynga 總公司開始為期三個 月的實習,舊金山可說是美國科技重鎮,未來想以多媒體 為方向的我,更是應該來觀摩。

在有幸得到這一年的學習機會之後,我對於設計之路感到 更為確定。並隨著科技,設計也走在社會發展的前端,能 夠發揮並推進的領域非常遼闊。這一切若沒有先前在學校 的學習,以及之後在實習公司的實際應用,都無法深切的 體會出它的重要性。在工作的三個月裡,因為在工作上必 定要與同事們溝通,被作出準確及快速的回覆,我不僅僅 在英文口語上有長足的進步,在思考訓練上也有很大的成 長。在國外,人們工作的方式是非常仰賴彼此間的討論與 批評。大家都會盡量說出自己的看法與觀點,並不會因為 職等的差別而有所保留,我希望在回國之後,也能保持這 樣平等的態度,並積極面對自己的工作與挑戰。

關於實習工作,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被分配到了設計部 分, 能有很多機會接觸不同的工作內容。剛開始也是多 以廣告為主,主管希望先以簡單的平面設計讓我開始熟悉 公司的工作節奏和我們品牌的限制。我從最簡單的手機廣 告開始做起,在過程中被訓練如何雕琢細節,之後開始幫 忙一些簡單的動態效果,因為團隊裡除了我之外並沒有熟 悉動畫的設計師,所以很多時候我都必須自己學習摸索, 但即使同事們沒有軟體技能,他們的美感經驗和意見回 饋,都不斷的督促我將實力發揮到最大。在他們越來越信 任我的能力之後,開始讓我著手設計在我們新開發產品裡 的 icons 與 UI,我負責了部分的 插畫與 UI, 剛好他們需 要的風格是我擅長的向量可愛風格,使我在工作中得到很 多成就感,同事們也非常滿意我的成果。實習結束時,我 們實習生必須在所有同事面前展現自己三個月來的作品, 我也得到很多正面的鼓勵和讚賞。最重要的是,自己參與 過的工作,最後能被正式使用在產品上,這對我來說是最 大的肯定。 雖然這三個月只是實習,但我卻真正感受到 了國外公司在實際工作上的流程與態度,無論是他們對時 間和人力分配的重視,以及鼓勵每個員工發揮專才的精 神,這一切寶貴的經驗都是只待在學校無法體會的。

回想起來,由衷感謝教育部與雲林科技大學和帕森設計與 科技學系給我這個機會,我肯定的認為若沒有這一年的訓 練,我此刻一定無法像現在一樣對於未來的目標勇往直 前。除此之外,也希望這樣的經驗,仍對未來在職場工作, 對台灣的設計業能有所貢獻。

Words With Friends 設計作品

在 Creative Coding 課堂上利用麵包版所做的迷你房子,內部有燈 光和風扇,可以不同的物理 Sensor 去調整明暗和強弱

Zynga Words With Friends 設計團隊合照

P 52 - 53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多元彈性的課程架構 MDP 分 有 Lab 以 及 Field 兩 個 路 線, 各 別 再 分 成 兩 年 及 三年制的課程規劃。三年的第一年稱為 Dev Year,Lab 及 Field 的學生一起上課,第二年之後開始分流,並加入兩 年制的學生。 Dev Year 主要的課程有 Dev Projects、Creative Technology、以及 Critical Histories。Dev Projects 的課程 設計是由 MDP 的教授們輪流針對不同主題進行授課, 四週討論一個主題並設計作品,課程非常緊湊。Creative Technology 主要是讓我們學習使用 Arduino 來建立互動的 Prototype(原型),但也涵蓋了 HTML、CSS、JS 等基礎 的網頁互動語言。Critical Histories 教授各領域的基礎論, 包括哲學、符號學、建築學、媒體學、後現代主義等等, 以討論課的形式進行,課前學生需要閱讀大量的指定參考 文章,並於每週上傳當週的閱讀心得。主任表示今年重新 設計課程的用意,是想要將這幾堂課貫串起來,組織成一 個能夠相互影響、加深課程之間互動交流的學習式。另外 在開學的前幾周,MDP 為新進學生設計了許多工作坊,包 括木工、雷切、程式設計、活字排版等,為的是讓學生能 在未來製作原型時可以迅速上手。

平面設計

蔡枏竤 國立政治大學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 GO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 美國

「重新思考設計的樣貌與可能」 前言

MDP 前身為該校的平面設計研究所,在現任主任 Anne Burdick 的規劃之下,逐漸轉型成為目前的媒體設計研究 感謝教育部提供這個難得的機會,讓加州的這一年成為我 所。雖然名稱叫做媒體設計,但在 MDP 裡面做的事情, 人生中很重要的轉折,ArtCenter 所帶給我的,除了實質學 乍看之下卻完全與傳統的媒體設計完全沾不上邊:我們不 習到的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對於「設計」的重新想像。 討論怎麼架網站、不研究 Motion Graphic,卻在焊接電路 板、培養細菌、討論太空宇宙。其實這間研究所的核心價 值可以用一個問句來代表:「身為一個設計師,在現今這 未來的設計思考 個世界裡的意義為何?」因為社會不斷在改變,沒有一個 人知道設計的未來樣貌長得是什麼樣子,所以我在這一年 ArtCenter ter College of Design / 座落於加州洛杉磯附近的 Media Design Practices / 政治大學 蔡枏竤College of Design 為美 的短暫停留中,感受最深刻的,就是這裡在訓練學生學習 國知名的設計學府,以紮實的訓練和與業界強大完整的連 「學習的能力」,進而可以不囿於傳統限制,隨著未來的 結聞名全球,目前擁有 South Campus 以及 Hillside Campus 脈動去發展未知的設計,也因此 MDP 其實廣納許多像我 兩個校區,我就讀的 Media Design Practices(MDP) 位於南 一樣,非專業設計背景的學生,例如我自己是就讀大眾傳 校區,距離 Pasadena 市區大約五分鐘車程。South Campus 播,其他也有來自文學、物理、建築等領域的同學。在這 目前只有 MDP、Grad Fine Art/Illustration 進駐,因此學 樣的環境裡,大家可以將自己的專業加入設計中,擴大設 生能夠使用的空間非常足夠,MDP 甚至擁有一整個 Wind 計想像的領域與呈現方式的可能,但不可諱言的是,也因 Tunnel( 風洞實驗室 ) 作為全體教職員生的研究 / 工作 / 教 育部提供這個難得的機會,讓加州的這一年成為我人生中很重要的轉折,ArtCenter所帶給 此會有同學缺乏設計的實務知能,因而在執行專案時遇到 學區域。近年來 ArtCenter 逐步收購南校區週邊的建築, 除了實質學習到的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對於「設計」的重新想像。 許多障礙,導致最後作品不盡理想。 並計劃將山上校區的行政機能慢慢轉移到南校區,因此南 校區的重要性將會在未來逐漸提升。

新思考設計的樣貌與可能

的設計思考// 南校區入口、Wind Tunnel 裡每一位學生都有一個自己的工作區域

Concept Year的期

木工工作坊

第二年(Concept Year)的學生都固定會有五個各為期四周的專案 ,包括自動駕駛車、微生物、模擬、穿戴式裝置、太空(每屆主 生在緊湊的四周裡需要從概念發想、模型發展、一直到做出可行 的是,Concept Year同一時間只需要設計一個大專案,Dev Ye 課時間以外,教授也會在making lab與學生一對一討論概念、解 設計非常開放,所以不同年級的學生也很容易就可以互相彼此支

( 上圖 ) 木工工作坊 ( 下圖 ) Concept Year 的期末評論,邀請 Intel 的工作人員來講評

多元彈性的課程架構// 木工工作坊

Concept Year的期末評論,邀請Intel的工作人員來講評 MDP Lab+Field Track

第二年(Concept Year)的學生都固定會有五個各為期四周的專案,都是跟設計界最新的主題相關 ,包括自動駕駛車、微生物、模擬、穿戴式裝置、太空(每屆主題仍會視情況小幅度調整)。學 生在緊湊的四周裡需要從概念發想、模型發展、一直到做出可行的測試原型。但與Dev Year不同 的是,Concept Year同一時間只需要設計一個大專案,Dev Year則是三個小專案同時進行。在授 課時間以外,教授也會在making lab與學生一對一討論概念、解決程式的問題;因為MDP的空間 設計非常開放,所以不同年級的學生也很容易就可以互相彼此支援、討論、協助作品紀錄等。

ArtCenter逐步收購南校區週邊的建築,並計劃將山上校區的行政機能慢慢轉移到南校區,因此南 校區的重要性將會在未來逐漸提升。

MDP Lab+Field Track

P 54 - 55

MDP分有Lab以及Field兩個路線,各別再分成兩年及三年制的課程規劃。三年的第一年稱為Dev


穿戴式裝置、太空(每屆主題仍會視情況小幅度調整)。學 ,包括自動駕駛車、微生物、模擬、穿戴式裝置、太空(每屆主題仍會視情況小幅度調整)。學 生在緊湊的四周裡需要從概念發想、模型發展、一直到做出可行的測試原型。但與Dev Year不同 模型發展、一直到做出可行的測試原型。但與Dev Year不同 的是,Concept Year同一時間只需要設計一個大專案,Dev Year則是三個小專案同時進行。在授 設計一個大專案,Dev Year則是三個小專案同時進行。在授 課時間以外,教授也會在making lab與學生一對一討論概念、解決程式的問題;因為MDP的空間 設計非常開放,所以不同年級的學生也很容易就可以互相彼此支援、討論、協助作品紀錄等。 與學生一對一討論概念、解決程式的問題;因為MDP的空間 也很容易就可以互相彼此支援、討論、協助作品紀錄等。 第二年 (Concept Year) 的學生都固定會有五個各為期四周 的專案,都是跟設計界最新的主題相關,包括自動駕駛 車、微生物、模擬、穿戴式裝置、太空(每屆主題仍會 視情況小幅度調整)。學生在緊湊的四周裡需要從概念 發想、模型發展、一直到做出可行的測試原型。但與 Dev Year 不同的是,Concept Year 同一時間只需要設計一個大 專案,Dev Year 則是三個小專案同時進行。在授課時間以 外,教授也會在 making lab 與學生一對一討論概念、解決 程式的問題;因為 MDP 的空間設計非常開放,所以不同 年級的學生也很容易就可以互相彼此支援、討論、協助作 品紀錄等。

使用者在與別人視訊用餐、品嚐食物的同時,會有感應元件讀取餐 的所有Dev Project以及Creative Technology的專案中各選一個並加以結合 食物接觸,依據不同組合來產生不同的聲音,因此這整個經驗變成 與演出的角色與定義。 念、以及一項自學的新技術的作品。在這之前會先進行一個名為Ideas Fa 需要將過往的作品統一公開展示給所有MDP的教授,並說明自己在這些專 Dev Year 在課程設計上可以說是從發散到聚合,在一年的 各種不同的文化之中,並且重新賦予這項文化一個新的意 最後幾周會要求我們從上學期開學以來的所有 Dev Project 同的特性,以此為出發點作為最後一個專案的設計方向。在MDP上課大多 義。 行設計,我們選擇了「未來食物」進行發想,將美國文化中一種叫做TV Dinner的飲食文化移植到 以及 Creative Technology 的專案中各選一個並加以結合, 未來的情境之中。美國傳統的TV Dinner通常是方便觀眾在看電視的時候食用,但我們這個專案想 設計一個包含兩者概念、以及一項自學的新技術的作品。 一討論概念,然後不斷循環「觀察」、「動手做」與「修改」的過程。老 使用者在與別人視訊用餐、品嚐食物的同時,會有感應元 探討的是,如何轉換這樣的經驗到各種不同的文化之中,並且重新賦予這項文化一個新的意義。 在這之前會先進行一個名為 Ideas Fair 的活動,我們每個 件讀取餐具的揮舞狀況、以及和哪一種食物接觸,依據不 使用者在與別人視訊用餐、品嚐食物的同時,會有感應元件讀取餐具的揮舞狀況、以及和哪一種 人都需要將過往的作品統一公開展示給所有 MDP 的教授, 用意,是希望我們能夠在第一年就可以培養出這種快速修改原型的能力。 同組合來產生不同的聲音,因此這整個經驗變成了一場即

食物接觸,依據不同組合來產生不同的聲音,因此這整個經驗變成了一場即興演出,轉換了觀看 並說明自己在這些專案作品中發現了哪些共同的特性, 興演出,轉換了觀看與演出的角色與定義。 Concept Year的期末評論,邀請Intel的工作人員來講評 以此為出發點作為最後一個專案的設計方向。在 MDP 上 與演出的角色與定義。 課大多數時間就是跟老師一對一討論概念,然後不斷循環 這些豐富的經驗都讓我眼界大開,讓我在設計時會考慮到 行設計,我們選擇了「未來食物」進行發想,將美國文化中一種叫做TV Dinner的飲食文化移植到 第二年(Concept Year)的學生都固定會有五個各為期四周的專案,都是跟設計界最新的主題相關 「觀察」、「動手做」與「修改」的過程。老師表示如此 的面向更廣,所發想的執行策略也更多元。除此之外,在 未來的情境之中。美國傳統的TV Dinner通常是方便觀眾在看電視的時候食用,但我們這個專案想 探討的是,如何轉換這樣的經驗到各種不同的文化之中,並且重新賦予這項文化一個新的意義。 設計課程的用意,是希望我們能夠在第一年就可以培養出 這裡交到的許多朋友也都來自各種不同的背景,多元的人 ,包括自動駕駛車、微生物、模擬、穿戴式裝置、太空(每屆主題仍會視情況小幅度調整)。學 使用者在與別人視訊用餐、品嚐食物的同時,會有感應元件讀取餐具的揮舞狀況、以及和哪一種 食物接觸,依據不同組合來產生不同的聲音,因此這整個經驗變成了一場即興演出,轉換了觀看 這種快速修改原型的能力。 脈網絡也是來到這邊所獲得非常寶貴的資源之一。 生在緊湊的四周裡需要從概念發想、模型發展、一直到做出可行的測試原型。但與Dev Year不同 木工工作坊

Field track的教授在Colloquium分享暑期研究計劃 與演出的角色與定義。

的是,Concept Year同一時間只需要設計一個大專案,Dev Year則是三個小專案同時進行。在授 課時間以外,教授也會在making lab與學生一對一討論概念、解決程式的問題;因為MDP的空間 設計非常開放,所以不同年級的學生也很容易就可以互相彼此支援、討論、協助作品紀錄等。 作品紀錄

MDP每一周都會邀請校外講者/教授/學生 究的專案,這不僅讓學生能夠拓展對於設 更是一個讓我能夠迅速熟悉設計語彙的機 非常豐富,除了固定與Intel、NASA、微 ,作品參賽的管道也很多元,因此同學中 Design Expo、IxDA、SxSW、RedDot、 的佼佼者。另外我也有趁這一年跟班上同 博覽會的Design to Feed the World學生 展。該展開放全球設計學校報名,針對六 米蘭世博

米蘭世博

Field track 的教授在 Colloquium 分享暑期研究計劃

MDP 每一周都會邀請校外講者 / 教授 / 學生來分享他們目 前正在研究的專案,這不僅讓學生能夠拓展對於設計的視 野,對我而言,更是一個讓我能夠迅速熟悉設計語彙的 機會。另外 MDP 的資源也非常豐富,除了固定與 Intel、 NASA、微軟等知名企業合作課程,作品參賽的管道也很 多元,因此同學中不乏得過 MicrosoftDesign Expo、IxDA、 米蘭世博 SxSW、RedDot、Core 77 等等大型獎項的佼佼者。另外我 也有趁這一年跟班上同學合作報名了 2015 世界博覽會的 Design to Feed the World 學生展,很幸運地獲選參展。該 展開放全球設計學校報名,針對六大項不同的食物主題進 行設計,我們選擇了「未來食物」進行發想,將美國文化 中一種叫做 TV Dinner 的飲食文化移植到未來的情境之中。 美國傳統的 TV Dinner 通常是方便觀眾在看電視的時候食 用,但我們這個專案想探討的是,如何轉換這樣的經驗到

作品紀錄

Dev Year在課程設計上可以說是從發散到聚合,在一年的最後幾周會要求我們從上學期開學以來

米蘭世博

P 56 - 57


洛杉磯也聚集了許多知名企業,尤其是娛樂、設計等相關產業,並且與新創公司聚集的舊金山也 不遠,因此可以實習的機會非常多元。ArtCenter有個非常專業的職涯中心,會協助學生進行實習 媒合、面試輔導、Cover Letter撰寫、以及針對作品集給予修改建議,對於我們這些非本地人而言 ,這項資源非常的珍貴,可以讓我們了解如何針對美國企業/工作環境做適當的準備。

Good則是Media Arts Lab為了先準備好蘋果公司未來可能的走向(投入公益活動)所成立的內部 機構,主要是製作公益性廣告,目前主要客戶是關注環保議題的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以及 教育改革的Emerson Consulting。我在Mal for Good裡主要擔任的是協助創意團隊執行提案稿的 設計,因為面試時幾位主管非常喜歡我的平面、字體設計以及影片剪輯的能力,因此實習的這十 週裡特別針對這幾個部分,分別在兩三個專案中擔任這類的職務,在這裡的經驗不僅讓我了解一 MAL forGood Good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所執行的設計 MAL for 為為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所執行的設計 個大型創意公司的組織生態,也學習到如何在預算限制與客戶的要求下執行最有效的創意。不過 由就職時有簽保密條款,因此無法透露工作內容。 尋找實習的管道有很多,除了網路上各種人力銀行外,學校也有提供一個網站專門讓各設計公司 張貼招募啟事,MDP則還有許多畢業校友提供他們就職公司的實習機會。我最後是到MAL for 資源豐沛的西岸重鎮 GOOD實習,他們是廣告公司TBWA\CHIAT\DAY旗下Media Arts Lab的內部機構。Media Arts Lab負責所有Apple的形象廣告,最近才以World Gallery by iPhone 6拿下坎城廣告大獎。MAL for 洛杉磯為西岸最繁華的城市之一,藝文資源也是數一 尋找實習的管道有很多,除了網路上各種人力銀行外,學 數二的豐富。光在 LA 市中心就有 Disney Concert Hall、 Bonaventure、The Last Bookstore、Art District 等等著名的 藝文場所。散佈在南加州的 MOMA、LACMA、Huntington Library、Getty Museum 這幾座美術館則擁有截然不同的館 藏,從中古世紀到現代藝術、雕塑到園林設計,也時常有 特別展覽或是演講的機會,可以接觸到許多美感的刺激, 對於設計系所學生來說是非常珍貴的資源。 洛杉磯也聚集了許多知名企業,尤其是娛樂、設計等相關 產業,並且與新創公司聚集的舊金山也不遠,因此可以實 習的機會非常多元。ArtCenter 有個非常專業的職涯中心, 會協助學生進行實習媒合、面試輔導、Cover Letter 撰寫、 以及針對作品集給予修改建議,對於我們這些非本地人而 言,這項資源非常的珍貴,可以讓我們了解如何針對美國 企業 / 工作環境做適當的準備。

另外我還透過朋友介紹,幫忙一個洛杉磯的知名太鼓表演 團體、以及聯合國婦女權能署的洛杉磯分會製作活動宣, 這些經驗都讓我漸漸熟悉美國各類型組織在遇到設計時, 會提出的不同需求 / 預算 / 執行方式。

另外我還透過朋友介紹,幫忙一個洛杉磯的知名 分會製作活動文宣,這些經驗都讓我漸漸熟悉美 預算/執行方式。

校也有提供一個網站專門讓各設計公司張貼招募啟事, MDP 則還有許多畢業校友提供他們就職公司的實習機會。 我最後是到 MAL for GOOD 實習,他們是廣告公司 TBWA\ CHIAT\DAY 旗下 Media Arts Lab 的內部機構。Media Arts Lab 負責所有 Apple 的形象廣告,最近才以 World Gallery by iPhone 6 拿下坎城廣告大獎。MAL for Good 則是 Media Arts Lab 為了先準備好蘋果公司未來可能的走向(投入公 益活動)所成立的內部機構,主要是製作公益性廣告,目 前主要客戶是關注環保議題的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以 及教育改革的 Emerson Consulting。我在 Mal for Good 裡主 要擔任的是協助創意團隊執行提案稿的設計,因為面試時 幾位主管非常喜歡我的平面、字體設計以及影片剪輯的能 力,因此實習的這十週裡特別針對這幾個部分,分別在兩 三個專案中擔任這類的職務,在這裡的經驗不僅讓我了解 一個大型創意公司的組織生態,也學習到如何在預算限制 另外我還透過朋友介紹,幫忙一個洛杉磯的知名太鼓表演團體、以及聯合國婦女權能署的洛杉磯 與客戶的要求下執行最有效的創意。不過由就職時有簽保 密條款,因此無法透露工作內容。

結語

當初在參加這個計劃的時候,我從來沒有想到報名平面設 計組,結果卻到了一個如此特別的地方。在 ArtCenter 這 一年的學習,除了讓我跳脫了原本對於設計範疇與方式的 想像,以及對於設計的核心概念有更深一層的思考,也改 變了我對於未來生涯的規畫。最後再次感謝教育部提供這 個機會,讓我們可以看到更廣的世界,並將國外經驗帶回 台灣與大家分享,也希望因此能讓國內的設計界不斷提 升。

分會製作活動文宣,這些經驗都讓我漸漸熟悉美國各類型組織在遇到設計時,會提出的不同需求/ 預算/執行方式。

結語

結語

P 58 - 59

當初在參加這個計劃的時候,我從來沒有想到報 當初在參加這個計劃的時候,我從來沒有想到報名平面設計組,結果卻到了一個如此特別的地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溝通媒介的基礎:Typography I & II 字體課程分為 Type I 與 Type II 並在兩個學期分開授課, 透過教授單元式作業回歸基本面並循序漸進,課程中老師 安排了一連串的作業 (Composition) 讓我們了解各種字型 的美,加入構成概念不但讓我們懂得如何控制空間的平衡 更加讓我們欣賞字體的巧妙之處。 Composition1-5 為 type 1 的核心課程,從簡短到複雜層層 堆疊,透過習作讓同學瞭解畫面構成並非僅是素材的拼湊 更重要的是從最基礎的構成將畫面定調進而增加元素,版 面構成不再只是空憑感覺,而是有邏輯概念演進的程序。

平面設計

潘冠廷

Typographic+Inform Design 延續上學期 Typography 課程中 所學到基本字體編排與空間美感搭配的技巧,應用到這學 期獨立製作書籍的專案中。在老師簡短介紹字體學與圖表 設計應用與載體媒介後,便要求我們開始尋找紐約相關的 題目並收集資料作為獨立書籍製作的主題。而我挑選的題 目則是挑選紐約摩天大樓主題,蒐集不同建築的歷史、背 景資料、完成年代、高度等等……進而從中視覺化與統整 資料內容。設計的形式則採用 papercraft 作為設計主軸。 隨著課堂的進行,教授一對一與同學來回討論並修正書籍 的概念、形式、編排技巧,從非常實務導向的觀點給予同 學回饋。值得觀察的是,pratt 教授因為自身都有各自的工 作,在課堂中不令色給予同學直接的幫助,甚至要求同學 帶原始檔案到課堂上並作直接的修改,是非常直接有助益 的教學。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碩士班 GO Pratt Institute / 美國

前言

傳統名校的扎實訓練

8 月 14 日初來乍到紐約,所聞所見是都是新的視覺刺激 與經驗,在電視網路上才能看到的場景如時代廣場、大都 會博物館、古根漢美術館、帝國大廈等等都真實地呈現在 眼前。感謝教育部提供這個機會讓我能夠在學習專業的同 時也有機會體驗該地人文風情與生活方式。

Pratt 一直以來都是非常知名的藝術學校,在今年 QS top universities 調查世界藝術學校排名中也名列第五名。Pratt 共分為布魯克林(主要)校區與曼哈頓校區,而我主修的 Communication Design( 簡稱 ComD) 位於曼哈頓 14 街與第 六大道。14 街聯合廣場為曼哈頓下城主要交通樞紐,上 承曼哈頓中城下接布魯克林區,附近有知名書店如 Barnes & Noble 同時也有 parsons 和 school of visual art 等校與知 名設計公司 Interbrand,是設計人才輸出的重鎮之ㄧ。紐 約是文化大熔爐這一說在進入 pratt 後讓我有深刻的體會, 來自世界各國的學生在同一個空間腦力激盪,彼此互相學 習,除了設計專業透過認識各國文化也對整個世界觀有一 番全新理解。

此外緊湊的課程當中,教授也抽空進行活字版印刷戶外教 學體驗。其中較印象深刻的是在活字排版的同時需要考慮 到字母間的字距的問題,為了調整字距間的比例就需要將 空隙較小的字距加入鐵片調整,戶外教學讓我們從傳統活 子版印刷理解原理並應用到軟體上調整字距的概念。

P 60 - 61


語言與圖像的轉換 Visual communication Visual Communication 是 pratt 極為重要的一堂課,任務是 需要構思一項研討會的視覺。教授 ann morris 特別著重於 前期資料搜集程序,並要求我們尋找能夠代表研討會主題 語彙的參考圖片並製作成教授特有的 matrix 格式, 也第 一次了解到圖像分為 SYNTACTIC 與 SEMATIC 造型與意義 兩種,如何搜集兩者間不同比例的造型與意義圖像是該作 業最具挑戰性的任務。此方法對於標誌設計式極具參考價 值的前置作業資料搜集方法。同時該課程也讓我理解到視 覺傳達設計並非只是圖像間的造型替換,更重要的是意義 溝通的明確性。學期的過程中教授會先快速瀏覽牆上的作 業請同學找出顯眼的設計,說明其特色與原因後在個別進 行編排的檢討,然而並非顯眼就達到目標,海報內的每一 個圖像都被放大的檢視是否有傳達出意義而非只是吸引目 光的照片。課堂中老師常常強調設計的優雅性,意即用最 少的設計元素達到最多的溝通目的,也是讓我感到印象深 刻的地方。

延續 Visual Communication I 的思維。教授 Ann Morris 告 訴我們她嘗試不去喜歡 logo 的外觀與形式,唯一注重溝 通效率,即便僅僅是 logotype 也要有能夠傳達品牌訊息的 能力。但是並非無限上綱的套用 brand identity 到所有媒 體上,任何應用都需要有理由。由於我主題是關於地下公 園,在訂定 signature/logotype 後,便是一連串的品牌行銷, 教授要我們自行規劃視覺識別應用系統的範圍,可以是網 頁,手冊,海報,廣告等等。在過程中我也作了提袋包裝 紙等等,也引來教授質疑設計紙袋的適當性並告訴我設計 並非只是視覺上的編排,思考流程與合理解決問題才是設 計的核心而我也學到並非只是將週邊盡可能量化,呈現品 牌的獨特性與市場有所區隔才是 branding 品牌行銷的精神 所在。

P 62 - 63


跳脫平面思維與三維整合 Packaging Packaging technology: mat & method 是隸屬包裝學群的課 程,在眾多同學的推薦下因緣際會選擇了這堂課。Pratt 教授 Thomas Delaney 在業界工作的同時也展現其實務經 驗實際且直接的回饋給同學。除了親自上機示範刀模線 (dieline),安全線 (safety area),出血線 (bleed) 的製作外 教授在課堂前段也不忘給予同學基礎的印刷相關知識,雖 然本身在國內就有一定程度的瞭解,但是學習各項專有名 詞對於客戶間的溝通與專業性展現都是非常基礎且極為重 要的。 雖然進度緊湊但教授 Delaney 也不會忽略設計應該有的流 程,一切不論是 logotype, symbol 或者包裝外觀圖案以及 概念發想 story board 等都需要經過鉛筆速寫並達成共識後 才能進入電子檔的階段。其中商品品牌個性的建立在教授 眼中是最為重要的,雖然課程過程中往往教授會與學生有 不同的意見,在我眼裡就是客戶與設計師的對話,如何滿 足客戶的要求同時能夠產出自己喜歡的作品是設計師對設 計熱情維繫的命脈。

尋找機會與參加競賽 經過一年培訓的洗禮,無論在思考層面或者實務應用上都 帶來了極大的幫助,在受過 Pratt 的訓練後我認為平面設 計比起視覺上更重要的是製作前的思考,在想清楚客戶端 的目標以及產品在市場的定位,蒐集現有資料後產出更新 的想法。經過一年後對我來說所謂的創意分為視覺面與思 考面,如果能在思考面上不斷有新的思維就能夠活化視覺 的趣味性而非一昧參考別人的作品。平面設計雖然是僅是 呈現在 2D 空間 , 背後卻是有無窮的思考深度,西方國家 的設計並非是為了簡約而簡約,是為了讓客戶與觀者能快 速且清楚的明白作品的訴求。在紐約這個步調飛快的環境 下唯有顯眼且易懂的資訊才有機會被人看到,同時也能映 證在尋找工作機會上。 實習部分我在四月底也迎來了第一次的面試。Mother design 在紐約是極富盛名的公司,能夠有機會參與面試過 程對我來說是非常難得的經驗與自我評估。該公司再硬體 設備提供員工非常舒適的環境,是紐約許多設計師都想加 入的設計團隊,尤其是每次面試的名額十分稀少更增加其 門檻。雖然面試過程極為順利但據了解最後沒被挑選上的 原因是對方並沒有看到我對於加入 mother design 的熱情, 換句話說再面試過程很少主動提出問題是沒有錄取的原 因。縱使錯失了極佳的機會,但是該公司也提供我許多意 見,並要我持續加油精進。

在投遞履歷的過程中我也順便整理了學期中的作品,在 Type II 書籍設計的部分也有幸入圍 ADAA(Adobe Design Achievement Awards),對於未曾入選過國際競賽的我來說 是非常大的鼓舞,並豐富我的履歷,最後也得到跨國設計 公司 2x4 的實習邀約,雖然最後因為時間安排配合的問題 沒有成行不過我認為準備好了在紐約這個市場需求極大的 地方絕對有每位設計師的一席之地。

結語 感謝教育部提供一年的獎學金讓我能夠細細品味紐約的人 文風情,雖然課程步調緊湊但是每每走在紐約的街頭,各 種有趣的事物令人會心一笑,壓力隨之散去。如同知名歌 曲的歌詞裡寫到:由夢想築成的都市叢林,你可以為所欲 為,當你踏在紐約,這裏的街道讓你耳目一新 ,霓虹燈 令你鼓舞 讓我們聆聽紐約在訴說些什麼。紐約的一角一 瑀好似都能提供設計靈感 Pratt 的每個教授都會在課堂提 到,最好的教室並非在而是在這座城市。紐約一直是我夢 寐以求能夠生活的城市,我的人生因為這一年而點亮,最 後,再次謝謝教育部的支持提供設計界的學梓有機會親臨 世界第一線的城市,紐約對於學生不再遙遠,藝術與設計 海外菁英計畫協助我們跨越空間的藩籬、提升國際觀且大 開眼界。 P 64 - 65


PRODUCT DESIGN 產品設計組 鄭宇婷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 美國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蔡博安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美國 College for Creative Studies 熊元培 / 實踐大學 / 英國 Royal College of Art 王文儀 / 國立交通大學 / 荷蘭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林彥廷 / 實踐大學 / 德國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 黎芸姍 / 國立成功大學 / 日本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 段欣妤 / 國立交通大學 / 日本 Chiba University

P 66 - 67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產品設計

鄭宇婷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創意設計學士班 GO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 美國

前言

ART CENTER 學校與學生

這次前往美國,如同好萊塢電影中的內容,帶著遠大的勇 氣與期望,隻身前來尋找自己的美國夢。 擁有 85 年歷史的 Art Center 位在洛杉磯的一個美麗的城 鎮 Pasadena,學校雖小但是卻五臟俱全,擁有各種的設計 與技術資源,工廠的種類(金工、木工等)、機器的使用、 用具的提供、教室的種類等,都因應俱全。學校同時擁有 多樣化的科系:產品設計、平面設計、動畫、藝術、攝影、 交通工具等,讓這裏的課程變得更為有趣,擁有一些各種 不同領域的學生一起合作的設計案子,甚至是學校走廊牆 面上的張貼都會非常有趣,各式各樣的文宣或是個人的作 業報告,可以感受到各自的特色。 我進入的是產品設計系,這裏的課程安排與台灣實為不 同,課程名稱等同設計的主題,學生自由選擇,並且每堂 課在任一學期都會開課,雖有三個學期,但每個學期都會 有新生與畢業生,並且他們會盡量接洽贊助商進入學校課 程,讓學生與業界能夠即時連結,獲得廠商贊助設計。 後續融入 ArtCenter 的環境與上課氣氛,不僅是結交許多 朋友也和老師結下深刻的友誼,在這剩下的半年,我當上 了華人學生會會長,並且成為一堂 Visual Communication V 的助教,協助老師且給予學生評語,在這樣多方位角色 的嘗試下,讓我擁有更不一樣的經驗以及視野,讓我了解 實作的快樂與如何賣出自己的設計。

Art Center 的學生有將近一半以上為亞洲人,雖然主要語 言仍是英文,但是仍能在各處聽見各種方言,如中文、廣 東話、韓文、日文、西班牙文等,讓我感受美國就是一個 民族大熔爐的國家。這裏的學生格外認真,選課或做事都 非常有主見,與我交流的朋友們,每一次談話都是在思考 各自未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設計師,所選修的課與設計作 品皆是能幫助未來工作的方向。除此之外,該校於每隔三 個學期,系主任與老師便會進行學生面試,要求他們必須 整理出自己的作品,並且有所規劃,倘若面試失敗,便無 法繼續修進階的課程,我想,這就是學校不停地在鼓勵學 生找到方向,而非盲目修課。 同時,學校擁有一個藝廊,擺放每學期老師挑選出的優秀 作品,讓我感到驚訝的是,許多學生會對於作品能否放進 藝廊,視為自己的成就、備受肯定的榮耀;當大型活動時, 業界或嘉賓也會被帶領至藝廊,觀賞學生們的作品,開啟 學生們與業界對話的另一種機會。同時,學校走廊也是一 個多變行動展覽空間,百分之百的開放讓學生能在牆面上 任意創作與張貼,許多課程的老師甚至是將期末發表安排 至在走廊上,讓你能看見各個科系的學生豪放創作,因此 每次經過都是一種驚喜與期待。

ART CENTER 學校與學生

課程分享 一、Sponsor Project : VANS Sustainability Design【VANS 永續設計】 這堂產品設計課(六):永續設計,與一家美國有名的滑 板鞋公司 VANS 合作。在這堂課中,我感受到做設計是不 能只待在教室中體會與設計,必須親自體驗,課程初期老 師們時常帶領我們各處參觀,了解究竟何謂「永續」、「環 保」;例如要求我們蒐集一個禮拜的垃圾,了解每一個人 所製造的量究竟有多少,之後便帶去回收中心實地演練資 源回收,這樣的方式,讓我們都能深刻感受人類的消費力 量與造垃圾之力有多強大!除了了解「永續」外,我們也 被邀請前往 VANS 公司參觀,了解他們的品牌與直接和公 司的人進行訪談,尋找設計的機會點,在多次與 VANS 人 員接觸後,我發現他們都樂於分享與溝通,學生與企業的 主管互相對談時,更不會因為互相身份與年紀的懸殊而有 所差別,讓我學習應該要勇於發言,而對於企業,若你無 法發出自己的聲音與言論時,等於沒有對這個團隊付出, 大家反而會忽視你。 其中,在這次的小組合作下,對我來說,溝通是這堂課面 臨的最大障礙,在與自己的隊員討論時,會因為腦袋裡中 英文邏輯的糾結,無法快速傳達自己的意思,另外也感受 到美國與台灣的美感和觀念不同,這裏的設計充滿著手感 與誇飾,相較於東方的秩序與內斂頗有差異,最後感謝同 學們的關心,最後我們的設計成功地在 VANS 本營順利發 表完成,並且獲得現場的肯定。

第一項作業:拆解生活中的電子產品進行發想。

二、Wearable Technology Design Studio 這是一堂產品設計系(Product Design)與互動介面系 (Interaction Design)共同新開的課程,由 MIT 畢業的老 師來帶領。課堂中,我們必須理解簡易版的程式編寫,而 每個禮拜都有小型的小組作業,透過實作來進行設計,每 個模型都被要求必須要能夠真實運作。老師的帶領方式也 與其他 ArtCenter 老師不同,每個作業的出發點都是由不 同的角度和方法讓我們嘗試設計。 從生活中拆解電子產品,重新找到新生命 第一份作業,是要求從生活中找出有趣的電子產品,並將 此產品進行研究和重新拆解,另外做出一個新奇、有趣的 新作品。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並非以傳統的方法,要求我 們找到問題,而是希望我們用直覺找到有趣的東西,並邊 做邊想其應用與概念。我與一位美國人同組,在許多跳蚤 市場和賣場搜尋,最後選擇一台老舊的收音機進行拆解, 這是一種特別的體驗,即使原來知道本身的原理,但實際 拆解後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在這項作業中,我們將收音機 的調頻,改成實際用身體去控制,同時搭配情人節的到 來,將之命名為「Will you be my antenna?」,當耳朵靠 近傾聽任何物件或人時,對方是否會調整成你所愛的頻道 呢?

P 68 - 69


三、Visual Communication V | TA 這是一堂幫助學生運用數位軟體快速表達自己的設計想法 之課程,兩位年輕的老師來自迪士尼與 SONY,以極度熱 忱與幽默的態度讓這堂課變得非常生動。在第二個學期我 修了這堂課,從中學習到許多發表的技巧與快速溝通的方 式,每個禮拜的主題都不一樣,從 LOGO 設計、品牌策略、 空間設計等樣樣有,他不限制你任何的想法,只要你能說 得出口,任何天馬行空的想法,在這堂課都行得通。在第 三個學期,老師特別主動找我擔任他們的課程助教,協助 點名與技術指導,從學生身份突然晉身成助教,這對我來 說是一項挑戰。或許是台灣人害羞的本性,剛開始都不是 很會對同學們的作品評點,但老師們的鼓勵,開始會對大 家的作品給予建議和評論,我發現,評論作品與設計作品 是兩回事,評論是需要更清新的思路,在更短的時間內, 給予幾秒鐘最精確的評語。

四、課程心得總結 三個學期,我總共修了 12 堂課、36 學分。每堂課都是一 種新奇的挑戰,認識各種不同科系的同學,更累積許多不 同類型的作品。 結語 對我來說,Art Center 的設計教育方式與台灣頗為相似, 最大不同便是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們,在不同文化的融合 下,再加上美國鼓勵學生發表意見的教學風格,讓整個上 課的氣氛變得很不一樣;老師與學生之間就像聊天一般的 交流,甚至是直接在教室走動或站著聽課都沒有關係,教 室的氣氛是活躍的、流動的,與台灣課堂死氣沈沈的感 覺,實在落差很大。同時,業界與學界之間的合作機會更 多,以及即使電腦時代的稱霸,仍然保持一些傳統手感的 討論和發表方式,每堂課都帶給我許多收穫,同時也是在 重新審視自己的能力幾分。在這寶貴的一年內,更結交知 心朋友群,假期中行經許多城市與國家公園,感受美國的 土地之大,體驗許多大自然的美妙與人類渺小的感覺,甚 是有一種希望的產生:「這世界的大難以想像,絕對不會 沒有容不下我的位置」,對於自己能夠來美國交換一年, 非常感恩,也很珍惜這段與 ArtCenter 之緣。

左圖:Food Design 的實體食譜設計:積木食堂 右圖:擔任課程助教,對著同學們進行示範發表

上 圖:Wearable Technology 的最終作品:Wearable R.I.P 告 別式,探討人類「舒適」的感受。 中左圖:此堂課之期末作業 - 利用產品設計進行影片評論 中右圖:期中作業,替可口可樂進行品牌規劃之產品設計 下 圖:Packaging Design 包裝設計,後來有被 the dieline 報導。下方為連結: http://www.thedieline.com/blog/2014/12/11/ student-spotlight-packaging-ii-projects-from-artcenter-school-of-design 備註:更多設計作品細節,皆節錄在個人網站上: http://yuutdesign.com。

P 70 - 71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思索 : 產品設計科系之我所欠缺及可在此多加學習到的能力

CCS 課程分享

一來到產品設計科系的上課樓層,可感受到濃濃的認真學 習氣氛,每個同學除了最基本的手繪外,還很認真的操練 Photoshop 2D 渲染電腦繪圖能力,而這正是我所最欠缺的 那一部分,於是我便下定決心,要在這一年裡大大增進此 項技巧的熟練度與專業度。

產品設計 SENIOR STUDIO

產品設計

蔡博安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GO College for Creative Studies / 美國

驚艷 : 美國汽車城

震驚 : 全美第一的汽車專業學校

來到美國的前兩周,屬於國際學生交流與理解美國文化的 適應期間。這段日子對我來說每件事情都是新鮮度滿分, 一開始學校就辦了很多活動給我們。我去看了 DMC 博物 館,還有底特律的 AUTO SHOW,以及 FORD 汽車博物館, 另外也去感受了底特律老虎隊的棒球現場威力。CCS 也是 對學生的戶外生活有很多的照顧。

在 CCS,所看到的國際生十個裡頭會有九個是慕汽車設計 專業之名而來就讀,可見其科系的熱門與專業度。在這所 學校的學生們都很重視自己的課堂學習以及作業繳交,另 外老師對於作業量更是私毫不手軟,一定要逼學生達到極 限階段、挑戰每個學生的最大限度,這也造成了一周兩三 天不睡覺的常態,且在自修室你永遠不會是孤單的一個 人。

這 是 我 在 CCS 上 學 期 收 穫 最 大 也 最 累 的 一 堂 課, 課 堂 內 容 和 過 程 和 台 灣 的 產 品 設 計 課 程 有 些 類 似, 像 是 發 現 問 題、 尋 找 CONCEPT、 概 念 發 想 SKETCH、 進 行 FORM IDEATION,最後思考使用的 FUNCTION DETAIL 及 SCENARIO,並且使用 3D 軟體讓產品呈現出真實感,以便 在最後提案時能更打動人心。課堂老師 Apollo Paredes 十 分照顧我,不僅對我的 CONCEPT 多次的修正與討論,並 且扎扎實實的要求我的 SKETCH 數量以及質量。此次的課 程我以牛仔褲的洗潔這個問題為出發點,找尋替代洗衣機 的方式,搭配不同的清潔方式做出新穎的家電設計。另外 考量色彩與材質的搭配,思索屬於會購買此類家電設計產 品的消費者風格,並且也要搭配室內空間的思維進入設 計。全心投入的努力所產出的作品,也獲得了此堂課的最 高分肯定。由於我研究所生涯都是團隊合作的設計作品, 此次個人獨力完成設計作品,對於我有很大的正面鼓勵和 非凡意義。

產品設計展版呈現、產品設計 2D 渲染圖呈現

清楚目標 / 莫忘初衷 由於我本身是非設計本科的大學出身,到了研究所才進 入工業設計的領域,缺乏過往的紮實基礎訓練。在 CCS 除了修習產品設計系最具代表性的重點課程和產學合作 課之外,也希望能藉由這所北美評鑑第一設計學校,增 進和訓練我所想加強的技能,像是手繪和電繪的 Visual Communication;另外希望能藉由木工家具課程來補足製 作模型的能力;也期望可以多接觸自己有興趣的交通工具 設計相關課程。這一年交換的機會難能可貴,也是我學生 生涯的最後一年,當我錄取菁培計畫的第一天我就告訴自 己,一定趁這一年好好努力,並且做足準備、自信的迎接 未來的設計職業生涯。 積極爭取 / 不輕言放棄

上圖:AUTO SHOW、DMC 博物館、FORD 汽車博物館 下圖:汽車科系教室的展示海報、自修室夜未眠、某次汽車 VISCOM2 熬夜製作的作業

汽車設計系的專業課程一直是 CCS 的重要主軸之一,我也 對此興趣濃厚,但我在跨系選課的過程中也遭遇挫折。汽 車設計科系的系主任質疑我在汽車內裝 Sophomore Studio 的課程難以跟上同學的進度與能力,並且礙於我是交換生 的身分,他們希望將修課的機會優先留給學校的本科生, 但我依然不放棄任何能學到我想學習項目的機會,畢竟一 年公費交換機會難得,不趁這時候認真學習,有枉台灣教 育部的栽培;沒有學到我所想學的,我也會感到懊悔。所 以我努力爭取到了選課的最後一天,展現誠意和不放棄的 精神,並且積極告訴老師們我在這段期間的進步,最後總 算獲得首肯,選到了想修的課程,也證明自己表現不俗。

Senior Studio 課程作業、Senior Studio 電腦排版 產品設計展版呈現、期末發表當日

P 72 - 73


Visual Communication ( 產品設計 VISCOM 3 / 汽車設計 VISCOM 2&3) 國外的手繪和電繪課程名稱叫做 Visual Communication, Level1 是基礎透視和形體的練習;Level2 是針對專業主 修科目的手繪練習,例如各種各樣的產品或汽車手繪; Level3 的課程則主要針對電腦繪圖。 產品設計 VISCOM 3 David Byron 老師一開始教導學生畫護目鏡,讓學生了解 形體上的光陰變化外,還練習了鏡面的表現方式。再來第 二階段是安全帽的設計練習,形體的變化雖變得圓潤些, 但如何畫出圓的立體感又不失去自己原先的設計方案, 卻也是一個困難之處。最後老師給一個開放式的 OPEN PROJECT,而我選擇汽車設計作為最後的提案作業。

汽車設計 VISCOM 2 這是一門汽車設計科系的大二手繪課程,主要流程為一開 始先繪製產品 SKETCH 圖,並規定產品的設計裡頭要包含 圓的概念和造型;一個半月後才開始進入這堂課的主軸─ 畫車子外觀。這堂課的老師 Bryant Wu 非常的仔細與耐心, 他會記住每一個同學每次交作業所做到的進步、點出下次 還要再改進的地方,倘若有不足處,他也會一而再、再而 三地耳提面命提醒著你,並且也會在課堂上秀 DEMO,來 幫助學生進步與學習。

汽車設計 VISCOM3 課程作業展示

電繪護目鏡作業、電繪安全帽作業、電繪汽車練習

作業內容一對一講解檢討、課程老師示範 DEMO

汽車設計 VISCOM 3 汽車設計的 VISCOM 3 倒是挺特別的,此堂課跟產品設計 VISOM 3 相同之處是主要上 DIGITAL DRAWING 的部分, 但又不同於產品設計 VISCOM 3 老師的仔細示範與教學, 這堂課的老師 Bryant Wu 在做電繪教學上較為自由自主化 一些,但汽車設計系的同學都相當主動上進,每個人都會 自行上網找尋教材和喜好的風格,彼此討論揣摩並互相教 學,因此每個人都進步得很快速。

P 74 - 75


SHINOLA STUDIO 包件設計手繪、期中和老師討論設計提案、打樣後成品、小組討論、成品製作中 木工彎曲家具製作、木工家具製作

木工家具及木工彎曲家具課程

汽車設計內裝 Sophomore Studio

由於我本身大學是理工科背景出生,並沒有模型實作經 驗,所以來到 CCS 我便決定要修一堂模型課,而 CCS 有 木工家具相關專業課程,我也對家具設計有所興趣,便這 樣栽進家具製作的領域。從草圖概念發想做起,將椅座、 椅腳一根一根地費力做出,看著自己的設計案逐日完成, 十分的有成就感,也在這堂課理解到所謂手工製的藝術及 難度,以及木工技術的專業。下學期另外選修了木工彎曲 家具課程,此次我的客廳茶几設計作品為結合彎木變形的 工法,來達成太極兩儀的意象。過程中 Ray Wetzel 老師和 我討論很多細節及製作上可能會遭遇的困難,協助我一一 想出解決辦法,讓我順利完成作品。

此課程前半段針對汽車內裝手繪的基礎能力訓練;後半段 則以汽車設計競賽作綜合性的課程教學。每個同學都依照 汽車設計競賽的主題提出不同的 IDEA,並且多量多樣的 提出概念 SKETCH,把以前磨練的基本功徹底發揮利用, Alikan 老師也依照學生不同的主題,給予不同的建議與評 論。之後各式 SKETCH 開始進入電腦繪圖製作的階段,以 及四個 page 的排版;此階段結合了 VISCOM 的功力以及 這堂汽車內裝設計 STUDIO 的過往練習,也可以在兩個老 師不同的風格與指導下,更跳躍式的進步。我的競賽主題 方向朝著大眾運輸與個人載具的結合做為出發,為了設計 具有未來感的造型,找了許多有科技感的海中生物作為靈 感 (Inspiration),然後持續發想下去。最重要的是思考整 個概念使用上的流程和細節,Alaskan 老師也不斷地提醒 這著點,很高興能獲得這樣完整的汽車概念設計經驗。

產學合作:SHINOLA STUDIO

結語

產品設計 SHINOLA STUDIO 算是最新鮮的一門課程,也是 我所修的第一堂業界贊助課程。這堂除了產設的老師 Greg Darby 外還有另一位平面視傳設計的老師,可以從中獲得 不同領域上的專業建議。課程主要分成兩大進度:小組團 隊 RESEARCH 和個人提案與作品打樣。每個同學依照研究 資料,從中找到自己有興趣發展的產品路線,並做出個人 提案。將大量的 SKETCH 與老師和 SHINOLA 設計師討論, 並做出簡單的 VBL model 來呈現產品設計的提案。之後 著手製作結案發表的最終模型 PROTOTYPE,SHINOLA 公 司也派遣皮革件的打樣師傅指導。我以男性的 Messenger bag 為主題,想改變 SHINOLA 過往成熟的風格,增加一些 年輕元素的叛逆感。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能到國外學習,除了一圓出國留學的夢 想之外,還因為這個機會接觸到許多想學習的課程,並且 大幅提升自己的能力,收穫非常多。菁培計畫提供難能可 貴的機會讓自己可以在一年期間快速累積超越許多年的實 力與經驗,希望未來的學弟妹們都能把握,不僅如此還要 能妥善利用時間,充分使用這段期間寶貴的每一分每一 秒,不要讓自己有任何的遺憾。

與系主任和成大老師合照 汽車內裝課程作業、內裝作業和競賽提案展版、老師課堂 DEMO 展示

P 76 - 77


在Royal College Arts的這幾個⽉月,實際上說是完成了六個projects 但是我卻以為 真正的獲得不在 在Royal 在RoyalCollege Collegeofof ofArts的這幾個⽉月,實際上說是完成了六個projects Arts的這幾個⽉月,實際上說是完成了六個projects但是我卻以為 但是我卻以為真正的獲得不在 真正的獲得不在 08-2015 這些有型的內容 這些有型的內容 ⽽而是此⾏行認識的這⼀一群優秀的夥伴。 最重要的,在藉由離開南⽅方的台灣島,橫跨歐 ⽽而是此⾏行認識的這⼀一群優秀的夥伴。 最重要的,在藉由離開南⽅方的台灣島,橫跨歐 這些有型的內容 ⽽而是此⾏行認識的這⼀一群優秀的夥伴。 最重要的,在藉由離開南⽅方的台灣島,橫跨歐 亞⼤大陸到另外⼀一座北⽅方的英格蘭列嶼,這過程給了我⼀一⾯面牆,⼀一個破洞,讓我窺視我⽣生活⻑⾧長⼤大的地 亞⼤大陸到另外⼀一座北⽅方的英格蘭列嶼,這過程給了我⼀一⾯面牆,⼀一個破洞,讓我窺視我⽣生活⻑⾧長⼤大的地 亞⼤大陸到另外⼀一座北⽅方的英格蘭列嶼,這過程給了我⼀一⾯面牆,⼀一個破洞,讓我窺視我⽣生活⻑⾧長⼤大的地 ⽅方,⼀一段距離,讓我不⾄至於過度矯情與⾃自溺在⺠民族主義的無形枷鎖。我重新整理我所思考的台灣 與 ⽅方,⼀一段距離,讓我不⾄至於過度矯情與⾃自溺在⺠民族主義的無形枷鎖。我重新整理我所思考的台灣 ⽅方,⼀一段距離,讓我不⾄至於過度矯情與⾃自溺在⺠民族主義的無形枷鎖。我重新整理我所思考的台灣與 與 ⾝身為台灣設計師的我 如何⾃自⽴立于這後殖⺠民下的⽂文化拼貼現象,並且討論其中的內涵,思考著設計進 ⾝身為台灣設計師的我 如何⾃自⽴立于這後殖⺠民下的⽂文化拼貼現象,並且討論其中的內涵,思考著設計進 ⾝身為台灣設計師的我 如何⾃自⽴立于這後殖⺠民下的⽂文化拼貼現象,並且討論其中的內涵,思考著設計進 九月 26 日,香港發起了雨傘革命。從台灣的太陽花運動, OBJECT MEDIATED INTERACTIONS : Sound Object College of Arts的這幾個⽉月,實際上說是完成了六個projects 但是我卻以為 真正的獲得不在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入社會雕塑(Social Scupture)的可能性。 ⼊入社會雕塑(Social ⼊入社會雕塑(SocialScupture)的可能性。 Scupture)的可能性。 FUTURE NORMAL 一波波的世代抗爭從靜默進入了街頭。 新的制度下 我們一年級會先在一學年三個學期裡,走過 的內容 ⽽而是此⾏行認識的這⼀一群優秀的夥伴。 FOR OVERSEAS STUDY 最重要的,在藉由離開南⽅方的台灣島,橫跨歐 IN ARTS AND DESIGN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V&A) 恰巧的正在展出 FUTURE NORMAL 每個新的 platform, 每個 platform 分配三到四週。目的是希 另外⼀一座北⽅方的英格蘭列嶼,這過程給了我⼀一⾯面牆,⼀一個破洞,讓我窺視我⽣生活⻑⾧長⼤大的地 一系列的 Disobedient Objects 展覽 , 展出了過去與現在正 望我們在二年級之前確實了解每個 platform 的內涵與實際 這是⼀一個快速且即時的team project,與開學的第⼀一天, ⼀一年級與⼆二年級就被 隨機的分配到⾃自⼰己的組 在發生的抗爭,人民用什麼樣的方式,自主性的產生草根 距離,讓我不⾄至於過度矯情與⾃自溺在⺠民族主義的無形枷鎖。我重新整理我所思考的台灣 操作方向為何?二年級即可直接開始 graduation project. 第 這是⼀一個快速且即時的team project, 開學的第⼀一天, ⼀一年級與⼆二年級就被 隨機的分配到⾃自⼰己的組 物件與開放式設計。當然了,香港的雨傘,最即時的事件, 別,我們被賦予的⼀一個任務是 去思考 什麼會是未來的顯學(Future Normal),兩週後 每⼀一組 個⽉月,實際上說是完成了六個projects 但是我卻以為 真正的獲得不在 二個要準 platform OBJECT MEDIATED INTERACTIONS,這次也 設計師的我 如何⾃自⽴立于這後殖⺠民下的⽂文化拼貼現象,並且討論其中的內涵,思考著設計進 也在這次展覽中呈現了,反過來的,這次展覽所印製的開 ⾯面具,也被⾹香港⼈人在佔領中環時即時的拿去應⽤用於對抗催淚⽡瓦斯。 ⾯面具,也被⾹香港⼈人在佔領中環時即時的拿去應⽤用於對抗催淚⽡瓦斯。 那個禮拜,我的背包上 總是多了 總是多了 別,我們被賦予的⼀一個任務是 去思考 什麼會是未來的顯學(Future Normal),兩週後 每⼀一組 要準 是小組合作,也同樣與產業結合,這次的對象是音響公司 備好⼀一個video 以及每個⼈人的個⼈人作品 去表現我們所謂的未來。 在這個作品中 我跟我的組員主要討 那個禮拜,我的背包上 的這⼀一群優秀的夥伴。 最重要的,在藉由離開南⽅方的台灣島,橫跨歐 放設計防毒面具,也被香港人在佔領中環時即時的拿去應 塑(Social Scupture)的可能性。 SONOS。Design Projects 與 Information Experience Design ⼀一條⿈黃絲帶。 ⼀一條⿈黃絲帶。 備好⼀一個video 以及每個⼈人的個⼈人作品 去表現我們所謂的未來。 在這個作品中 我跟我的組員主要討 用於對抗催淚瓦斯。 那個禮拜,我的背包上 總是多了一 蘭列嶼,這過程給了我⼀一⾯面牆,⼀一個破洞,讓我窺視我⽣生活⻑⾧長⼤大的地 論的重點 是在過去的每個階段的時代背景下 都有當時被漠視亦或是被歧視的⼀一群⾮非主流。 ⾛走上街 交流搭配組成各小組, 嘗試運用軟體與硬體 讓各組設計 條黃絲帶。 論的重點 是在過去的每個階段的時代背景下 都有當時被漠視亦或是被歧視的⼀一群⾮非主流。 ⾛走上街出一個聲音的物件。 度矯情與⾃自溺在⺠民族主義的無形枷鎖。我重新整理我所思考的台灣 與 頭為⾃自⼰己的⼈人權爭取基本的⽔水平線。 不管是 black power, womeans right, 到 queer movement,都 頭為⾃自⼰己的⼈人權爭取基本的⽔水平線。 不管是 black power, womeans right, 到 queer movement,都 于這後殖⺠民下的⽂文化拼貼現象,並且討論其中的內涵,思考著設計進 為時代的進步 寫下了⾒見證與 ⼀一步步的⽴立下基⽯石!在這個基礎下,我整理了⼀一個短⽚片,先是快速的回 產品設計 為時代的進步 寫下了⾒見證與 ⼀一步步的⽴立下基⽯石!在這個基礎下,我整理了⼀一個短⽚片,先是快速的回 的可能性。 顧當代歷史上,⼈人類⽂文明,對於不理解到放下防線互相接納的過程,從最早的⿊黑⼈人⺠民權開始,到後 熊元培 顧當代歷史上,⼈人類⽂文明,對於不理解到放下防線互相接納的過程,從最早的⿊黑⼈人⺠民權開始,到後 來婦⼥女⾛走上街頭,以及近期的同志運動。影⽚片到中間,我們開始闡述我們認爲未來的街頭運動將朝 GO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 來婦⼥女⾛走上街頭,以及近期的同志運動。影⽚片到中間,我們開始闡述我們認爲未來的街頭運動將朝 FUTURE NORMAL FUTURE NORMAL FUTURE NORMAL 階級與世代的抗爭發展,世代間的不公平 可從每個國家的退休福利⾦金政策看出端倪,⽽而這樣的抗爭 Royal College of Art / 英國 階級與世代的抗爭發展,世代間的不公平 可從每個國家的退休福利⾦金政策看出端倪,⽽而這樣的抗爭 已在⻄西班⽛牙,義⼤大利揭開了序幕。這是⼀一個資本主義下的後遺症。我們如何去解決,設計師(資本 已在⻄西班⽛牙,義⼤大利揭開了序幕。這是⼀一個資本主義下的後遺症。我們如何去解決,設計師(資本 這是⼀一個快速且即時的team project, 開學的第⼀一天, ⼀一年級與⼆二年級就被 隨機的分配到⾃自⼰己的組 這是⼀一個快速且即時的team project, 開學的第⼀一天, ⼀一年級與⼆二年級就被 這是⼀一個快速且即時的team project, 開學的第⼀一天, ⼀一年級與⼆二年級就被隨機的分配到⾃自⼰己的組 隨機的分配到⾃自⼰己的組 消費主義的美容師)如何⾃自處,成了我們開始學期的第⼀一堂課。 消費主義的美容師)如何⾃自處,成了我們開始學期的第⼀一堂課。 ⾯面具,也被⾹香港⼈人在佔領中環時即時的拿去應⽤用於對抗催淚⽡瓦斯。 那個禮拜,我的背包上 ⾯面具,也被⾹香港⼈人在佔領中環時即時的拿去應⽤用於對抗催淚⽡瓦斯。 那個禮拜,我的背包上總是多了 總是多了 別,我們被賦予的⼀一個任務是 去思考 什麼會是未來的顯學(Future Normal),兩週後 每⼀一組 要準 別,我們被賦予的⼀一個任務是 去思考 什麼會是未來的顯學(Future Normal),兩週後 別,我們被賦予的⼀一個任務是 去思考 什麼會是未來的顯學(Future Normal),兩週後每⼀一組 每⼀一組要準 要準 ⼀一條⿈黃絲帶。 ⼀一條⿈黃絲帶。 備好⼀一個video 以及每個⼈人的個⼈人作品 去表現我們所謂的未來。 在這個作品中 我跟我的組員主要討 備好⼀一個video 以及每個⼈人的個⼈人作品 備好⼀一個video 以及每個⼈人的個⼈人作品去表現我們所謂的未來。 去表現我們所謂的未來。 在這個作品中 在這個作品中我跟我的組員主要討 我跟我的組員主要討 在 Royal College of Arts 的這幾個月,實際上說是完成了 NORMAL 論的重點 論的重點 是在過去的每個階段的時代背景下 都有當時被漠視亦或是被歧視的⼀一群⾮非主流。 ⾛走上街 是在過去的每個階段的時代背景下 都有當時被漠視亦或是被歧視的⼀一群⾮非主流。 論的重點 是在過去的每個階段的時代背景下 都有當時被漠視亦或是被歧視的⼀一群⾮非主流。⾛走上街 ⾛走上街 六個 projects 但是我卻以為 真正的獲得不在這些有型的內 容 而是此行認識的這一群優秀的夥伴。 最重要的,在藉 頭為⾃自⼰己的⼈人權爭取基本的⽔水平線。 不管是 black power, womeans right, 到 queer movement,都 頭為⾃自⼰己的⼈人權爭取基本的⽔水平線。 不管是 black power, womeans right, 到 queer movement,都 頭為⾃自⼰己的⼈人權爭取基本的⽔水平線。 不管是 black power, womeans right, 到 queer movement,都 快速且即時的team project,寫下了⾒見證與 開學的第⼀一天, ⼀一年級與⼆二年級就被 隨機的分配到⾃自⼰己的組 由離開南方的台灣島,橫跨歐亞大陸到另外一座北方的英 為時代的進步 ⼀一步步的⽴立下基⽯石!在這個基礎下,我整理了⼀一個短⽚片,先是快速的回 為時代的進步 寫下了⾒見證與 ⼀一步步的⽴立下基⽯石!在這個基礎下,我整理了⼀一個短⽚片,先是快速的回 為時代的進步 寫下了⾒見證與 ⼀一步步的⽴立下基⽯石!在這個基礎下,我整理了⼀一個短⽚片,先是快速的回 格蘭列嶼,這過程給了我一面牆,一個破洞,讓我窺視我 被賦予的⼀一個任務是 去思考 什麼會是未來的顯學(Future Normal),兩週後 每⼀一組 要準 顧當代歷史上,⼈人類⽂文明,對於不理解到放下防線互相接納的過程,從最早的⿊黑⼈人⺠民權開始,到後 顧當代歷史上,⼈人類⽂文明,對於不理解到放下防線互相接納的過程,從最早的⿊黑⼈人⺠民權開始,到後 生活長大的地方,一段距離,讓我不至於過度矯情與自溺 顧當代歷史上,⼈人類⽂文明,對於不理解到放下防線互相接納的過程,從最早的⿊黑⼈人⺠民權開始,到後 RCA RCA 的Design 的Design Product, Product, 在去年換了系主任。因此系上的制度也有所變動。如果有在關注 在去年換了系主任。因此系上的制度也有所變動。如果有在關注 RCA的相 RCA的相 video 以及每個⼈人的個⼈人作品 去表現我們所謂的未來。 在這個作品中 我跟我的組員主要討 在民族主義的無形枷鎖。我重新整理我所思考的台灣 與 來婦⼥女⾛走上街頭,以及近期的同志運動。影⽚片到中間,我們開始闡述我們認爲未來的街頭運動將朝 來婦⼥女⾛走上街頭,以及近期的同志運動。影⽚片到中間,我們開始闡述我們認爲未來的街頭運動將朝 來婦⼥女⾛走上街頭,以及近期的同志運動。影⽚片到中間,我們開始闡述我們認爲未來的街頭運動將朝 關新聞 關新聞 應該也看過討論⽂文章,外界來看是霧裡探花,也對此⼀一改變毀譽摻半。我倒是抱持著給他⼀一 應該也看過討論⽂文章,外界來看是霧裡探花,也對此⼀一改變毀譽摻半。我倒是抱持著給他⼀一 身為台灣設計師的我 如何自立于這後殖民下的文化拼貼 是在過去的每個階段的時代背景下 都有當時被漠視亦或是被歧視的⼀一群⾮非主流。 ⾛走上街 階級與世代的抗爭發展,世代間的不公平 可從每個國家的退休福利⾦金政策看出端倪,⽽而這樣的抗爭 階級與世代的抗爭發展,世代間的不公平 可從每個國家的退休福利⾦金政策看出端倪,⽽而這樣的抗爭 點時間的態度來觀察。簡單來說 點時間的態度來觀察。簡單來說 DP DP 把之前系底下的九個Platforms(由不同設計師獨⽴立主導)收編 把之前系底下的九個Platforms(由不同設計師獨⽴立主導)收編 階級與世代的抗爭發展,世代間的不公平 可從每個國家的退休福利⾦金政策看出端倪,⽽而這樣的抗爭 現象,並且討論其中的內涵,思考著設計進入社會雕塑 已在⻄西班⽛牙,義⼤大利揭開了序幕。這是⼀一個資本主義下的後遺症。我們如何去解決,設計師(資本 已在⻄西班⽛牙,義⼤大利揭開了序幕。這是⼀一個資本主義下的後遺症。我們如何去解決,設計師(資本 為五個不同屬性,包含了1.EXPLORING 為五個不同屬性,包含了1.EXPLORING EMERGENT EMERGENT FUTURES, FUTURES, 2.OBJECT 2.OBJECT MEDIATED MEDIATED 的⼈人權爭取基本的⽔水平線。 不管是 black power, womeans right, 到 queer movement,都 已在⻄西班⽛牙,義⼤大利揭開了序幕。這是⼀一個資本主義下的後遺症。我們如何去解決,設計師(資本 (Social Scupture) 的可能性。 oject, 開學的第⼀一天, ⼀一年級與⼆二年級就被 隨機的分配到⾃自⼰己的組 INTERACTIONS, INTERACTIONS, 3.DESIGN 3.DESIGN AS AS CATALYST, CATALYST, 4. 4. DESIGN DESIGN FOR FOR MANUFACTURE, MANUFACTURE, and and 5. 5. DESIGN DESIGN 消費主義的美容師)如何⾃自處,成了我們開始學期的第⼀一堂課。 消費主義的美容師)如何⾃自處,成了我們開始學期的第⼀一堂課。 進步 寫下了⾒見證與 ⼀一步步的⽴立下基⽯石!在這個基礎下,我整理了⼀一個短⽚片,先是快速的回 消費主義的美容師)如何⾃自處,成了我們開始學期的第⼀一堂課。 去思考 什麼會是未來的顯學(Future Normal),兩週後 每⼀一組 要準 THROUGH THROUGH MAKING. MAKING. FUTURE NORMAL 史上,⼈人類⽂文明,對於不理解到放下防線互相接納的過程,從最早的⿊黑⼈人⺠民權開始,到後 ⼈人作品 去表現我們所謂的未來。 在這個作品中 我跟我的組員主要討 這是一個快速且即時的 team project, 開學的第一天, 一 上街頭,以及近期的同志運動。影⽚片到中間,我們開始闡述我們認爲未來的街頭運動將朝 新的制度下 我們⼀一年級會先在⼀一學年三個學期裡,⾛走過每個新的platform,每個platform分配三到四 的時代背景下 都有當時被漠視亦或是被歧視的⼀一群⾮非主流。 ⾛走上街 週。 ⺫⽬目的是希望我們在⼆二年級之前確實了解每個platform的內涵與實際操作⽅方向為何?⼆二年級即可 年級與二年級就被 隨機的分配到自己的組別,我們被 代的抗爭發展,世代間的不公平 可從每個國家的退休福利⾦金政策看出端倪,⽽而這樣的抗爭 RCA 的 Design Product, 在去年換了系主任。因此系上的制 直接開始graduation project. 第⼆二個platform OBJECT MEDIATED INTERACTIONS,這次也是⼩小組 賦予的一個任務是 去思考 什麼會是未來的顯學(Future 九⽉月26⽇日,⾹香港發起了⾬雨傘⾰革命。從台灣的太陽花運動,⼀一波波的世代抗爭從靜默進⼊入了街頭。 平線。 不管是 black power, womeans right, 到 queer movement,都 ⽛牙,義⼤大利揭開了序幕。這是⼀一個資本主義下的後遺症。我們如何去解決,設計師(資本 合作,也同樣與產業結合,這次的對象是⾳音響公司SONOS。Design Projects 與 Information 度也有所變動。如果有在關注 RCA 的相 OBJECT OBJECT MEDIATED MEDIATED INTERACTIONS INTERACTIONS : Sound : Sound Object Object 九⽉月26⽇日,⾹香港發起了⾬雨傘⾰革命。從台灣的太陽花運動,⼀一波波的世代抗爭從靜默進⼊入了街頭。 Normal),兩週後 每一組 要準備好一個 video 以及每個 Experience Design 交流搭配組成各⼩小組, 嘗試運⽤用軟體與硬體 讓各組設計出⼀一個 根據前面作品 你可以發現在這次 Design 聲⾳音的物件。 Products 換了系 關新聞 應該也看過討論文章,外界來看是霧裡探花,也 新的制度下 我們⼀一年級會先在⼀一學年三個學期裡,⾛走過每個新的platform,每個platform分配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V&A) 恰巧的正在展出⼀一系列的Disobedient Objects 展覽, 展出了 步步的⽴立下基⽯石!在這個基礎下,我整理了⼀一個短⽚片,先是快速的回 人的個人作品 去表現我們所謂的未來。 在這個作品中 我 的美容師)如何⾃自處,成了我們開始學期的第⼀一堂課。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V&A) 恰巧的正在展出⼀一系列的Disobedient Objects 展覽, 週。 展出了 ⺫⽬目的是希望我們在⼆二年級之前確實了解每個platform的內涵與實際操作⽅方向為何?⼆二 主任後的改組,系上變得很重視 團隊合作與 共同創作, 對此一改變毀譽摻半。我倒是抱持著給他一點時間的態 跟我的組員主要討論的重點 是在過去的每個階段的時代 過去與現在正在發⽣生的抗爭,⼈人⺠民⽤用什麼樣的⽅方式,⾃自主性的產⽣生草根物件與開放式設計。當然了, RCA 的Design Product, 在去年換了系主任。因此系上的制度也有所變動。如果有在關注RCA的相 RCA的相 直接開始graduation RCA 的Design Product, 在去年換了系主任。因此系上的制度也有所變動。如果有在關注 project. 第⼆二個platform OBJECT MEDIATED INTERACTIONS,這次 於不理解到放下防線互相接納的過程,從最早的⿊黑⼈人⺠民權開始,到後 這是一個跟之前相當不同的地方,當然在同學間 這樣 過去與現在正在發⽣生的抗爭,⼈人⺠民⽤用什麼樣的⽅方式,⾃自主性的產⽣生草根物件與開放式設計。當然了, 度來觀察。簡單來說 DP 把之前系底下的九個 Platforms 背景下 都有當時被漠視亦或是被歧視的一群非主流。 走 合作,也同樣與產業結合,這次的對象是⾳音響公司SONOS。Design Projects 與 Informati ⾹香港的⾬雨傘,最即時的事件,也在這次展覽中呈現了,反過來的,這次展覽所印製的開放設計防毒 關新聞 應該也看過討論⽂文章,外界來看是霧裡探花,也對此⼀一改變毀譽摻半。我倒是抱持著給他⼀一 關新聞 應該也看過討論⽂文章,外界來看是霧裡探花,也對此⼀一改變毀譽摻半。我倒是抱持著給他⼀一 同志運動。影⽚片到中間,我們開始闡述我們認爲未來的街頭運動將朝 的改變也引起了不小反彈與討論。 在放寒假前 project 3 (由不同設計師獨立主導)收編為五個不同屬性,包含了 Experience Design 交流搭配組成各⼩小組, 嘗試運⽤用軟體與硬體 讓各組設計出⼀一個 聲⾳音的 ⾹香港的⾬雨傘,最即時的事件,也在這次展覽中呈現了,反過來的,這次展覽所印製的開放設計防毒 新的制度下 我們⼀一年級會先在⼀一學年三個學期裡,⾛走過每個新的platform,每個platform分配三到四 上街頭為自己的人權爭取基本的水平線。 不管是 black 點時間的態度來觀察。簡單來說 DP 把之前系底下的九個Platforms(由不同設計師獨⽴立主導)收編 點時間的態度來觀察。簡單來說 DP 把之前系底下的九個Platforms(由不同設計師獨⽴立主導)收編 Plateform Catayist 的教授先給了我們一個思考的方向, 我 週。 ⺫⽬目的是希望我們在⼆二年級之前確實了解每個platform的內涵與實際操作⽅方向為何?⼆二年級即可 1.EXPLORING EMERGENT FUTURES, 2.OBJECT MEDIATED 間的不公平 可從每個國家的退休福利⾦金政策看出端倪,⽽而這樣的抗爭 power, womeans right, 到 queer movement,都為時代的進 直接開始graduation project. 第⼆二個platform OBJECT MEDIATED INTERACTIONS,這次也是⼩小組 為五個不同屬性,包含了1.EXPLORING EMERGENT FUTURES, 2.OBJECT MEDIATED 們被賦予的一 為五個不同屬性,包含了1.EXPLORING EMERGENT FUTURES, 2.OBJECT MEDIATED INTERACTIONS, 3.DESIGN AS CATALYST, 4. DESIGN FOR 合作,也同樣與產業結合,這次的對象是⾳音響公司SONOS。Design Projects 與 Information 步 寫下了見證與一步步的立下基石!在這個基礎下,我 幕。這是⼀一個資本主義下的後遺症。我們如何去解決,設計師(資本 Experience Design 交流搭配組成各⼩小組, 嘗試運⽤用軟體與硬體 讓各組設計出⼀一個 聲⾳音的物件。 INTERACTIONS, 3.DESIGN CATALYST, DESIGN FOR MANUFACTURE, and5.5.DESIGN DESIGN MANUFACTURE, and 5. DESIGN INTERACTIONS, 3.DESIGN ASAS CATALYST, 4. 4. DESIGN FOR MANUFACTURE, and 整理了一個短片,先是快速的回顧當代歷史上,人類文 ,成了我們開始學期的第⼀一堂課。 THROUGH MAKING. THROUGH MAKING. 明,對於不理解到放下防線互相接納的過程,從最早的黑 THROUGH MAKING. ⾯面具,也被⾹香港⼈人在佔領中環時即時的拿去應⽤用於對抗催淚⽡瓦斯。 那個禮拜,我的背包上 總是多了 ⼀一條⿈黃絲帶。

RCA 的Design Product, 在去年換了系主任。因此系上的制度也有所變動。如果有在關注 RCA的相 關新聞 應該也看過討論⽂文章,外界來看是霧裡探花,也對此⼀一改變毀譽摻半。我倒是抱持著給他⼀一 點時間的態度來觀察。簡單來說 DP 把之前系底下的九個Platforms(由不同設計師獨⽴立主導)收編 為五個不同屬性,包含了1.EXPLORING EMERGENT FUTURES, 2.OBJECT MEDIATED INTERACTIONS, 3.DESIGN AS CATALYST, 4. DESIGN FOR MANUFACTURE, and 5. DESIGN THROUGH MAKING.

OBJECT MEDIATED INTERACTIONS : Sound Object

Derelict Land Art-Five Sisters John Latham

A Hundred Mile Walk Richard Long

Fontana Mix John Cage

人民權開始,到後來婦女走上街頭,以及近期的同志運 動。影片到中間,我們開始闡述我們認未來的街頭運動將 朝階級與世代的抗爭發展,世代間的不公平 可從每個國 家的退休福利金政策看出端倪,而這樣的抗爭已在西班 牙,義大利揭開了序幕。這是一個資本主義下的後遺症。 我們如何去解決,設計師(資本消費主義的美容師)如何 自處,成了我們開始學期的第一堂課。

Derelict Derelict Land Land Art-Five Art-Five Sisters Sisters OBJECT MEDIATED INTERACTIONS : Sound Object OBJECT MEDIATED INTERACTIONS : Sound Object 九⽉月26⽇日,⾹香港發起了⾬雨傘⾰革命。從台灣的太陽花運動,⼀一波波的世代抗爭從靜默進⼊入了街頭。 九⽉月26⽇日,⾹香港發起了⾬雨傘⾰革命。從台灣的太陽花運動,⼀一波波的世代抗爭從靜默進⼊入了街頭。 John John Latham Latham 九⽉月26⽇日,⾹香港發起了⾬雨傘⾰革命。從台灣的太陽花運動,⼀一波波的世代抗爭從靜默進⼊入了街頭。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V&A) 恰巧的正在展出⼀一系列的Disobedient Objects 展覽, 展出了 Victoria VictoriaAnd AndAlbert AlbertMuseum Museum(V&A) (V&A)恰巧的正在展出⼀一系列的Disobedient 恰巧的正在展出⼀一系列的DisobedientObjects Objects展覽, 展覽,展出了 展出了 過去與現在正在發⽣生的抗爭,⼈人⺠民⽤用什麼樣的⽅方式,⾃自主性的產⽣生草根物件與開放式設計。當然了, 過去與現在正在發⽣生的抗爭,⼈人⺠民⽤用什麼樣的⽅方式,⾃自主性的產⽣生草根物件與開放式設計。當然了, 過去與現在正在發⽣生的抗爭,⼈人⺠民⽤用什麼樣的⽅方式,⾃自主性的產⽣生草根物件與開放式設計。當然了, ⾹香港的⾬雨傘,最即時的事件,也在這次展覽中呈現了,反過來的,這次展覽所印製的開放設計防毒 ⾹香港的⾬雨傘,最即時的事件,也在這次展覽中呈現了,反過來的,這次展覽所印製的開放設計防毒 ⾹香港的⾬雨傘,最即時的事件,也在這次展覽中呈現了,反過來的,這次展覽所印製的開放設計防毒

,⾹香港發起了⾬雨傘⾰革命。從台灣的太陽花運動,⼀一波波的世代抗爭從靜默進⼊入了街頭。 nd Albert Museum (V&A) 恰巧的正在展出⼀一系列的Disobedient Objects 展覽, 展出了 在正在發⽣生的抗爭,⼈人⺠民⽤用什麼樣的⽅方式,⾃自主性的產⽣生草根物件與開放式設計。當然了, 傘,最即時的事件,也在這次展覽中呈現了,反過來的,這次展覽所印製的開放設計防毒

A Hundred A Hundred MileMile Walk Walk Richard Richard Long Long

P 78 - 79


links between lofty ideals, reality and people. Similar to philosophers, future designers will become the culture generators of the world by laying the brick foundation of policy-making efforts. She sees designers designing not just objects, but also scenarios based on objects that will help people DESIGN THROUGH MAKING : soundconsequences and food DESIGNING DESIGN 這讓我思考與著墨著如何詮釋 NATION, 這個既模糊又脆弱 understand the of their choices ! 的概念 ! 放假這段期間,我重新翻閱之前寫下的想法還

Lepecki 在聯合報提出(1997) 這種在當代時空裡的東⽅方加上東⽅方,⻄西⽅方加⻄西⽅方 者與被殖⺠民者的 拼貼與融合,感覺得出林懷⺠民創作思維裡有種政治性,如同法 (Gilles Deleuze)所提出的『遊牧思維』(nomad thought),在既有的規範之外的 “流浪者之歌“, “⽔水⽉月” 與 “稻⽲禾”。

時間拉回冬季, 趟巴黎,在遊⾏行中 周遭⼝口號聲不斷 是查理)。 我雖不認同法國對 但我依然被這些 由的⼈人⺠民所感動

試想,當今名廚,除了會挑動你的味蕾 也必須具備著視 覺創作者的敏感度。在這個基礎下,我把時間往後推,我 了系主任後的改組,系上變得很重視 團隊合作 認為未來的廚師,除了視覺上給予使用著感知之外,勢必 然在同學間 這樣的改變也引起了不⼩小反彈與討 是需要更多的感官享受。聽覺,廚師除了是味覺與視覺的 把關著,未來他 / 她也必須是作曲家。 先給了我們⼀一個思考的⽅方向, 我們被賦予的⼀一 我運用 ready-made object and post-production process, 設計 了三道實驗,先讓體驗者用耳塞阻擋了耳朵的聲音傳導, 再藉由吸食,咀嚼,與口腔震動去了解口腔內傳導聲音的 根據前⾯面作品 你可以發現 在這次Design Products 換了系主任後的改組,系上變得很重視 團隊合作 方式。 與藉由三道從味覺到視覺直至聽覺都完整包覆的實驗,我將 共同創作,這是⼀一個跟之前相當不同的地⽅方,當然在同學間 這樣的改變也引起了不⼩小反彈與討 論。 在放寒假前 project 3 Plateform Catayist的教授先給了我們⼀一個思考的⽅方向, 我們被賦予的⼀一 再進一步研究,做出一個新的食器,“聽”的食器。運用

著視覺創作 為未來的 更多的感 來他/她

ss, 設計 導,再藉 ⽅方式。

,我將再進 ne 體驗上, ,在不影響 。

有⼀一些概念與論述!慢慢重新整理,⼤大概理出 些脈絡。在RCA 除了每週DP系上會固定找來過 當我決定面對海洋東南亞與那成千成萬的島嶼! 去畢業的學⽣生或是在創業或業界⼯工作的設計師 來分享(我們稱這講座叫 Designer Talk),學校 另外有⼀一個平⾏行的架構,Critical & Historical Studies (簡稱CHS)。算是⼀一個論⽂文前製的論 壇,裡⾯面主要在藉由講座與辯論來打開我們批 判性思考的⽅方向。以Etical Design 作為本學期 綱要,introduced五個關於道德設計相關的議題 :Ethical Agendas: the Virtues and Vices of Design / Ethical Objects and the Ethics of Display / Mobility and Morality / What is a Nation? / A Business Approach to Ethical Design。 我特別的對於What is a Nation? 感到 放假這段期間,我重新翻閱之前寫下的想法還有一些概念 興奮, 並與我平時所思考的道德設計與設計責 與論述!慢慢重新整理,大概理出些脈絡。在 RCA 除了每 任所呼應。討論這題⺫⽬目的教授是⼀一個來⾃自巴⻄西的graphic designer,她舉例商品包裝,平⾯面設計,以 週 DP 系上會固定找來過去畢業的學生或是在創業或業界 ⾄至於當時歐美流⾏行的 World Fair 的⽂文化呈現⼿手法,來討論設計在殖⺠民⽂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在要去 在臺北有許多時候我們並不會認為我們是島嶼的子民,長 工作的設計師來分享(我們稱這講座叫 Designer Talk),學 思考這個問題乃⾄至於去實踐成為改變的⾓角⾊色前,就以⽅方法論來說,我引⽤用Joseph Beuys 所說的 期以來臺北的人民習慣了在盆地裡生活,盆地裡有小咖啡 校另外有一個平行的架構, Critical & Historical Studies ( 簡Sculpture is a term deÞned by Social Sculpture來概括這個複雜的邏輯。 Social Joseph Beuys 廳,咖啡廳外有摩登的都市叢林,也許有許多孤獨的靈魂 稱 CHS)。算是一個論文前製的論壇,裡面主要在藉由講座 試想著遠離臺北,不過那也是好瀟灑的從登機踏上了流浪 based on his theory of the Òextended deÞnition of artÓ (Erweiterter Kunstbegriff). The theory REFLECTION 與辯論來打開我們批判性思考的方向。以 Etical Design 作 needs everyoneÕs 臺 postulates that society is a natural organism which input to的步伐,只在小小的矩形機窗向外望,才清楚地看見 survive and evolve.容 為本學期綱要,introduced 五個關於道德設計相關的議題: 北有兩條河環繞,除了北邊的白沙灣,其實三面都是望不 我進⼀一步引申,也就是說 如果我意於⽤用設計來執⾏行⼀一定程度的社會雕塑(改變),個體的社會介⼊入 Ethical Agendas: the Virtues and Vices of Design / Ethical 盡的海岸,與滿到咽喉的消波塊,在台北生活 可以一整 是必要的,我必須認清⼀一個事實:設計是政治的(Design is Politic),⽽而設計師本⾝身必須成為policy Objects and the Ethics of Display / MobilityDesign and Morality / 年與河川與海洋失之交臂。 因為中華民國在台灣,我們 maker。Paola Antonelli, 紐約MOMA Curator,曾經在訪談中,討論關於未來設計師的⾓角⾊色時 What is a Nation? / A Business Approach to Ethical Design。 說到 designers will become the reference point for policy makers and anyone除了學習短暫的台灣的地理歷史外,大多數的文化背景知 who wants to create 我特別的對於 What is a Nation? 感到興奮, 並與我平時 識依然是在憲法下的中華民國內涵裡。其實如果我們理性 links between lofty ideals, reality and people. Similar to philosophers, future designers will become 所思考的道德設計與設計責任所呼應。討論這題目的教授 來看,當我們都只在學習一種與切身無語的文化行動,實 the culture generators of the world by laying the brick foundation of policy-making efforts. She sees 是一個來自巴西的 graphic designer,她舉例商品包裝,平 designers designing not just objects, but also scenarios based on objects that質上就是殖民文化的另一種實踐。縱使我們都普遍認知中 will help people 面設計,以至於當時歐美流行的 World Fair 的文化呈現手 華民國在台灣是現實的基本定義,但是不代表我們不能釐 understand the consequences of their choices !

這讓我思考與著墨著如何詮釋 NATION,這個既模糊⼜又脆弱的概念!

這是1⽉月 7⽇日查理 後的第⼀一個週末 激揚的⼈人群中。

當我決定⾯面對海洋 東南亞 與那成千成萬的島嶼!

在臺北 有許多時候我們並不會認為我們是島嶼的⼦子⺠民,⻑⾧長期以來臺北 體驗上,廚師將為每道菜提供聲音,藉由放在耳後的 震 動器,在不影響正常溝通的前提下,為下一步的食物體驗 的⼈人⺠民習慣了在盆地裡⽣生活,盆地裡有⼩小咖啡廳,咖啡廳外有摩登的 DESIGN THROUGH MAKING : sound and food 做前置實驗。 都市叢林,也許有許多孤獨的靈魂試想著遠離臺北,不過那也是好瀟 試想,當今名廚,除了會挑動你的味蕾 也必須具備著視覺創作 灑的從登機⼝口踏上了流浪的步伐,只在⼩小⼩小的 矩形機窗向外望,才清 者的敏感度。在這個基礎下,我把時間往後推,我認為未來的 廚師,除了視覺上給予使⽤用著感知之外,勢必是需要更多的感 官享受。聽覺,廚師除了是味覺與視覺的把關著,未來他/她 楚地看⾒見 臺北有兩條河環繞,除了北邊的⽩白沙灣,其實三⾯面都是望不 也必須是作曲家。 盡的海岸,與滿到咽喉的消波塊,在台北⽣生活 可以⼀一整年與河川與海洋失之交臂。 因為中華⺠民國在 我運⽤用ready-made object and post-production process, 設計 了三道實驗,先讓體驗者⽤用⽿耳塞阻擋了⽿耳朵的聲⾳音傳導,再藉 由吸⻝⾷食,咀嚼,與⼝口腔震動去了解⼝口腔內傳導聲⾳音的⽅方式。 台灣,我們除了學習短暫的台灣的地理歷史外,⼤大多數的⽂文化背景知識依然是在憲法下的中華⺠民國 內涵裡。其實如果我們理性來看,當我們都只在學習⼀一種與切⾝身無語的⽂文化⾏行動,實質上就是殖⺠民 藉由三道 從味覺到視覺直⾄至聽覺都完整包覆的實驗,我將再進 ⼀一步研究,做出⼀一個新的⻝⾷食器,“聽”的⻝⾷食器。運⽤用 bone ⽂文化的另⼀一種實踐。縱使我們都普遍認知中華⺠民國在台灣是現實的基本定義,但是不代表我們不能 condoctor 的震動與頭⾻骨的擴⾳音效果。未來在⻝⾷食物的體驗上, 廚師將為每道菜提供聲⾳音,藉由放在⽿耳後的 震動器,在不影響 釐清這樣的養成是否會對台灣的⼈人⺠民帶來⽂文化認同的斷層。 陳芳明在<殖⺠民地摩登>裡 也提到了這種 正常溝通的前提下,為下⼀一步的⻝⾷食物體驗做前置實驗。 台灣⼈人的模糊困惑,同樣的情事不斷的發⽣生,在⽇日治時期 法,來討論設計在殖民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在要去思台灣⼈人借由現代化運動⽤用來抗拒被殖⺠民的 清這樣的養成是否會對台灣的人民帶來文化認同的斷層。 考這個問題乃至於去實踐成為改變的角色前,就以方法 陳芳明在 < 殖民地摩登 > 裡 也提到了這種台灣人的模糊 ⽅方式,同樣的在戰後我們⼜又再⼀一次的借由現代化運動來阻⽌止再次殖⺠民。 論來說,我引用 Joseph Beuys 所說的 Social Sculpture 來 bone condoctor 的震動與頭骨的擴音效果。未來在食物的

時間拉回冬季,假期結束前,我去了一趟巴黎,在遊行中, 我拍下了這張照片,周遭口號聲不斷 “Je suis Charlie” (我是查理)。 我雖不認同法國對待移民與宗教的方式。但我依然被這些 高舉國旗,齊心捍衛自由的人民所感動。 這是 1 月 7 日查理雜誌被恐怖份子槍殺後的第一個週末。 我淹沒在共和廣場,激揚的人群中。 REFLECTION REFLECTION

這讓我思考與著墨著如何詮釋 NATION,這個既模糊⼜又脆弱的概念!

DESIGNING DESIGN

困惑,同樣的情事不斷的發生,在日治時期 台灣人借由 概括這個複雜的邏輯。 Social Sculpture is a term defined 現代化運動用來抗拒被殖民的方式,同樣的在戰後我們又 by Joseph Beuys based on his theory of the “extended 再一次的借由現代化運動來阻止再次殖民。 當我決定⾯面對海洋 東南亞 與那成千成萬的島嶼! definition of art” (Erweiterter Kunstbegriff). The theory 林懷民從早期的創作以中華文化的背景思維的文本為主 postulates that society is a natural organism which needs 體從 “白蛇傳”,“薪傳”,到“紅樓夢”,直至 “九 在臺北 有許多時候我們並不會認為我們是島嶼的⼦子⺠民,⻑⾧長期以來臺北 everyone´s input to survive and evolve. 容我進一步引申, 歌”這齣 跨文化 (interculturral) 的轉折點,這一轉身,開 的⼈人⺠民習慣了在盆地裡⽣生活,盆地裡有⼩小咖啡廳,咖啡廳外有摩登的 也就是說 如果我意於用設計來執行一定程度的社會雕塑 始從外的文化轉而看內的深度。舞評 Andre Lepecki 在聯 都市叢林,也許有許多孤獨的靈魂試想著遠離臺北,不過那也是好瀟 (改變),個體的社會介入是必要的,我必須認清一個事 我以為 代表台灣的設計必須剔除 “⽂文創” 的標籤。 不需要⽂文化形式的⽂文本,⽽而需要的是創造⽂文化的精 合報提出 (1997) 這種在當代時空裡的東方加上東方,西 灑的從登機⼝口踏上了流浪的步伐,只在⼩小⼩小的 矩形機窗向外望,才清 神。在倫敦這培養⽫皿的時⽇日,以及在RCA 刺激我的批判思考, desinger is the culture generator 這 實:設計是政治的(Design is Politic),而設計師本身必 方加西方,東方加西方,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 拼貼與融 楚地看⾒見 臺北有兩條河環繞,除了北邊的⽩白沙灣,其實三⾯面都是望不 個邏輯,深植我⼼心! 須成為 policy maker。Paola Antonelli, 紐約 MOMA Design 合,感覺得出林懷民創作思維裡有種政治性,如同法國哲 盡的海岸,與滿到咽喉的消波塊,在台北⽣生活 可以⼀一整年與河川與海洋失之交臂。 因為中華⺠民國在 在藉由離開南⽅方的台灣島,橫跨歐亞⼤大陸到另外⼀一座北⽅方的英格蘭列嶼,這過程給了我⼀一⾯面牆,⼀一 Curator, 曾 經 在 訪 談 中, 討 論 關 於 未 來 設 計 師 的 角 色 時 學家德勒茲 (Gilles Deleuze) 所提出的『遊牧思維』(nomad 個破洞,讓我窺視我⽣生活⻑⾧長⼤大的地⽅方,⼀一段距離,讓我不⾄至於過度矯情與⾃自溺在⺠民族主義的無形枷 台灣,我們除了學習短暫的台灣的地理歷史外,⼤大多數的⽂文化背景知識依然是在憲法下的中華⺠民國 鎖。我重新整理我所思考的台灣 與 ⾝身為台灣設計師的我 如何⾃自⽴立于這後殖⺠民下的⽂文化拼貼現象, 說 到 designers will become the reference point for policy 內涵裡。其實如果我們理性來看,當我們都只在學習⼀一種與切⾝身無語的⽂文化⾏行動,實質上就是殖⺠民 thought),在既有的規範之外的思維,也才有後來的“流 並且討論其中的內涵,思考著設計進⼊入社會雕塑(Social Scupture)的可能性。 makers and anyone who wants to create links between lofty ⽂文化的另⼀一種實踐。縱使我們都普遍認知中華⺠民國在台灣是現實的基本定義,但是不代表我們不能 浪者之歌“,“水月”與“稻禾”。 ideals, reality and people. Similar to philosophers, future 釐清這樣的養成是否會對台灣的⼈人⺠民帶來⽂文化認同的斷層。 陳芳明在<殖⺠民地摩登>裡 也提到了這種 designers will become the culture generators of the world by 台灣⼈人的模糊困惑,同樣的情事不斷的發⽣生,在⽇日治時期 台灣⼈人借由現代化運動⽤用來抗拒被殖⺠民的 DESIGNING DESIGN ⽅方式,同樣的在戰後我們⼜又再⼀一次的借由現代化運動來阻⽌止再次殖⺠民。 laying the brick foundation of policy-making efforts. She sees designers designing not just objects, but also scenarios based on objects that will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 consequences of their choices !

我以為 代表台灣的設計必須剔除 “文創” 的標籤。 不 需要文化形式的文本,而需要的是創造文化的精神。在 我以為 代表台灣的設計必須剔除 “⽂文創” 的標籤。 不需要⽂文化形式的⽂文本,⽽而需要的是 倫敦這培養皿的時日,以及在 RCA 刺激我的批判思考, 神。在倫敦這培養⽫皿的時⽇日,以及在RCA 刺激我的批判思考, desinger is the culture desinger is the culture generator 這個邏輯,深植我心 ! 在 個邏輯,深植我⼼心! 藉由離開南方的台灣島,橫跨歐亞大陸到另外一座北方的 在藉由離開南⽅方的台灣島,橫跨歐亞⼤大陸到另外⼀一座北⽅方的英格蘭列嶼,這過程給了我 英格蘭列嶼,這過程給了我一面牆,一個破洞,讓我窺視 個破洞,讓我窺視我⽣生活⻑⾧長⼤大的地⽅方,⼀一段距離,讓我不⾄至於過度矯情與⾃自溺在⺠民族主 鎖。我重新整理我所思考的台灣 與 ⾝身為台灣設計師的我 如何⾃自⽴立于這後殖⺠民下的⽂文化 我生活長大的地方,一段距離,讓我不至於過度矯情與自 並且討論其中的內涵,思考著設計進⼊入社會雕塑(Social Scupture)的可能性。 溺在民族主義的無形枷鎖。我重新整理我所思考的台灣 與身為台灣設計師的我如何自立于這後殖民下的文化拼貼 現象,並且討論其中的內涵,思考著設計進入社會雕塑 (Social Scupture) 的可能性。

My favorite place in UK Dungeness My favorite place in UK Dungeness

P 80 - 81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完整的系所資源 模型加工方面,系上的工廠設備非常齊全,3D 印表機、 雷射切割、CNC、真空成形、車床等等都有,甚至還有材 料店,而工廠裡也有很多技師可以供學生諮詢。而軟體 資源方面因應課程規劃,建模軟體 (Rhino, SolidWorks)、 工程模擬軟體 (Simulink)、材料資料庫 (CES EduPack) 及人 因資料庫跟人因模擬程式等等學校都有提供。研究硬體方 面,針對不同需求有各種實驗室可以借用,為了做居家環 境的使用者研究,曾經借用一間布置成客廳的房間,隔壁 還有監控室可以控制錄音跟錄影。有特殊器材需求時寫信 給有該設備的研究實驗室,通常教授都很願意借用器材, 像是樂高機構模組或是壓力感測墊等等的。

產品設計

許祖齊 Advanced Concept Design 先由概念設計開始暖身!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 GO College for Creative Studies / 美國

TU Delft IDE/ Design for our future

整合產品設計 Integrated Product Design

TU Delft Industrial Design Engineering 是一個規模超級龐大 的系所,光是目前就讀的 Integrated Product Design 今年就 有一百五十幾個研究生,而大學部更是一年三百個學生, 要維持這樣系所,系上的教學方針每年都隨著學生課後給 的回饋以及世界的趨勢在不停的改進跟變動,所以學生們 也算是參與未來課程規劃的一員。除了大量與業界合作跟 當下的社會接軌之外,系上不同組老師也各有理論派系延 伸對設計更高層次的要求,例如 Design For Interaction 老 師所提倡的 Positive Design 就在講產品除了解除負面的情 緒(解決問題)之外,應該想辦法帶領人類進入正面的情 緒,因為解除問題所帶來的快樂是短暫的,而心靈的充實 是更高層次的快樂。

Integrated Product Design 是最接近台灣傳統工業設計教育 的一組,學習的範疇跨越整個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NPD), 而 重 心 放 在 偏 後 端 的 Conceptualization 跟 Embodiment,相較之下策略設計組跟互動設計組則位在前 端跟中前端。今年整合設計系的國際正式生約十來位,大 部分為機械系背景的各國優秀學生,像是麻省理工機械系 的女生,少部分來自各國理工大學的產品設計系 ; 至於非 TUD 直升的荷蘭學生則主要來自同是 TU 系統的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以電子及實作知名的工業設計 系),由此可略知 IPD 的定位。

說 這 樣 的 課 程 是 暖 身 實 在 是 太 小 覷 了 它。 課 程 的 一 開 始 先 選 定 有 興 趣 的 題 目 然 後 依 照 志 願 序 分 配 組 員, 我 跟 五 個 荷 蘭 人 一 組。 課 程 下 有 很 多 sub-courses, 包 含 Applied Ergonomics Exploration (AEE)、Design, Culture & Society (DCS)、Cyber-Physical Systems (CPS) 及 Product Communication & Presentation (PCP)。除了表技之外課程 乍看八股但實行起來都不簡單:AEE 要真的設計一個研 究並且寫成符合學術標準的報告;DCS 以 The circuit of culture 模型為基礎對某個產品展開調查,去探索那個產品 在不同 context 下的意義,並且寫成六七十頁的報告;CPS 要用 Simulink 去寫一個控制系統的邏輯,期中針對上課 內容考試,內容包括不同波段通訊方式的比較到解讀一個 控制系統並且用文字敘述,讓非常多人都重考。PCP 除了 表技之外,也有配合主課學習畫產品使用說明及影片分鏡 圖。

學校鳥瞰照

美術館簡報、美術館商店

在前半學期團隊每組要完成人因研究、文化研究、設計研 究最後以這些研究為基礎發展個人 Design vision。在下半 學期則開始個人概念發想,最終結果並不要求做出原型, 而是以一個三分鐘的短片表達概念,以及一份四千字左右 個人報告。 我們合作的公司是梵谷美術館,題目是提昇博物館商店的 消費體驗。由於有簽保密協定,合作方並不吝於提供資 訊,畢竟他們是花了錢請學生來幫忙提供一些新的想法, 提供充足的資訊對雙方都有益。梵谷美術館在一開始時邀 請我們到美術館聽規劃人簡報美術館的行銷策略、願景、 新的展覽方式、品牌識別等等。光從這樣看專業人士如 何規畫就學到很多,因為可以了解真實的世界是如何運作 的、要做到什麼程度,什麼問題是美術館管理者的最重要 考量等等的。

PCP

P 82 - 83


Advanced Embodiment Design 更艱難的挑戰 學期的這門課程主偏向實作,問題跟限制不像上學期處於 開放狀態,而是由公司提供,期中要交出一份研究報告, 而期末要交出可以運作的原型、影片、工程圖及記錄過程 的日誌跟結案報告。這學期一樣是六人團隊,我跟一個南 非同學還有四個荷蘭人合作,相較上學期的團隊組成多元 許多。而題目是改善吸塵器的跟隨行為,限定為在某個預 算下的純機構解。

測試新舊兩款導覽

在期中之後在個人概念發展用的設計方法為顧客旅程地圖 (customer journey map), 第一次使用設計方法去探索問題 還蠻新鮮的。本來對設計方法抱持著中立的看法,後來發 現沒有靈感時,有個方法在其實是好的,而且對於說服客 戶來說也有幫助,代表所做的決定都有一些研究在支撐。 最後的成品是藉由遊客藉由導覽系統在旅程的最後產出客 製化的產品,並可分享在網路上,除了替美術館增加收入 之外也能增加在社群網站上的曝光度。

這門課的 Sub-Courses 而且比上學期還要艱辛許多,包括 了 Advanced Design Enablers(ADE)、Applied Ergonomics Feasibility(AEF)、Product Experience(PE)、Sustainable Design Engineering(SDE)、Smart Systems & Technologies(SST)。 ADE 主要使用 SolidWorks 用數位模型去模擬跟分析物理 現象,像是材料的型變、應變分佈、流體力學等等。有些 分析動輒十幾個小時,期間也學到要用什麼策略去減少運 算時間。AEF 是使用人因方法跟工具去探索產品跟使用者 間的互動,我們藉由分析不同握把的舒適度歸納出握把的 人因設計準則。PE 讓我們在找不到造型方向時,使用了 metaphor 以及關鍵字做發想,搭配以使用者調查,制定出 造型的方向,甚至還使用了 SPSS 分析。SDE 主要在學習 Life Cycle Assessment 這個工具,我們分析了三個不同的 商業模型去延長吸塵器的使用壽命,比較碳排放量、水量 跟支出,以分析這幾個商業模型的利弊。SST 在學習電子 元件跟機構如何連結,智慧系統間的通訊方式以及學會畫 產品的 Architecture。我跟同學被分派到的題目是設計一個 系統追蹤國家公園內的千台腳踏車,在緊急情況時可以按 鈕呼救。比較了不同通訊系統的利弊及花費,找所需的電 子元件,畫出 Architecture,最後用 block diagram 的方式 去描述這個系統運作的程式邏輯跟細節,例如座標取樣頻 率等等。

上圖:SST_stateflow、SST_IOT 中圖:握把、AEF_ 掃描 3D 數據後逆向工程、AEF_3D 掃描工作營 下圖:ADE_SolidWorks 塑膠應變分析

現有吸塵器吸塵器拆解圖、AED 組員照 影片分鏡圖

P 84 - 85


上圖:PE_ 造型語意測試 下圖:自己設計工具去量測吸塵器重心、飛利浦提供的吸塵器無一倖 免、機構原型測試

設計課的前半學期,藉由文獻研究、設計方法以及大量的 Prototype 去找出對的機構,並且執行使用者測試去證明概 念確實改善了吸塵器,在期中評鑑過後,逐步將機構概念 變成真實的產品。

方法學-理論跟實務結合

台荷教育不同

IPD 有 幾 門 需 要 看 論 文 的 課 程, 包 含 Design Theory and Methodology、Internationalisation、Strategic and Sustainable Design 與 Managing Product Innovation。這些課 程的學習方式通常是比較真實設計案例跟文獻,並且以視 覺圖表及學術寫作完成作業。而理論涵蓋的範圍都是在國 際脈絡下工作的設計師未來所會面對的課題。

荷式學習跟台灣最大的差距是,這裡老師常常只出題目, 而解決方法是需要學生自己思考的。實際上在教室上的課 也很少,而且因為專案時間很吃緊,常常就指派幾個負責 跟該課程有關的組員去聽課,再回來 Summary。而跟老師 討論時,老師通常不會跟學生說下週應該要做什麼,而是 學生自己主導會議跟議程,甚至在面談前幾天就必須先寄 議程。而從大專題的課中也確實發現,規劃雖然不是設 計,卻大大影響了設計執行的成果。從這些旁枝末節中, 學生學會了很多做事的方法。我相信在這樣的教育下,學 生面對未來工作的徬徨是會比較少的。

下學期開始團隊分成一組負責內部設計,一組負責外觀 設計,還有兩個人主要負責文書報告,為了更有效率, 指派了 manager 來負責監控團隊及個人進度。外觀設計我 們以 PE 的研究方法切入,先定義關鍵造型語彙,全組針 對語彙 sketch,選出五組去找使用者針對語彙去排列關連 度,最後再以最適合的 sketch 由我跟另兩個組員繼續發 想外觀,然後 3D 建模,用 CNC 去驗證設計。設計內部機 構的組員,幾乎把飛利浦提供的吸塵器都拆壞了,包括很 貴的 Dyson。他們也有去看其他品牌的機構專利,嘗試做 出創新及避免侵權。由於我們的設計需要大幅減輕元件間 的摩擦,不同材料間的摩擦係數也需要納入考量。到了 第三個 CNC 外觀模型,我們開始把內外機構整併,準備 把檔案寄給公司輸出。期間需要很多的溝通,因為外觀 設計使用的是較容易作曲面的 Rhino,而內部機構使用的 是 SolidWorks,為了確定模型最後可以組合在一起,必須 不停的協調尺寸數據。由於吸塵器多以射出成形為加工方 式,殼厚有其限制,都必須納入考量。最後成果飛利浦非 常滿意,並且在課程結束之後請我們繼續想辦法改善模型 的順暢度,讓設計工程部門跟 Marketing 的人提案時使用。

結語 這一年來面對嚴峻的課業,放鬆之餘常常強迫自己去嘗 試新事務跟拓展生活圈,個人心靈方面成長了很多。從 一開始語言能力不佳畏懼溝通,到後來心態上逐漸轉變, 結交越來越多的好朋友,而且不局限於校園內,開始藉由 參與,逐漸了解這個國家的種種。一年前,我沒想過有一 天我會跟來自西班牙求職的中年婦女成為朋友,並且討論 人生的各種觀念與迷思,歐洲其他國家青年的困境;我沒 想過會與當地市民步行一小時參加二戰的默哀會,語言的 隔閡不能阻止我的感動;我沒想過會在路上認識藝廊經營 人,在藝廊裡與藝術家們品酒共舞。這一年就像王家衛的 電影,孤獨、殘忍與美麗都濃縮在其中。我比一年前的我 更懂得生活以及人生的目標,謝謝教育部菁英培訓計畫。 設計方法 生活照-台灣之夜

吸塵器結果、RP 原型、成品拆解、CNC 驗證、機構設計

P 86 - 87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產品設計

林彥廷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 GO Wei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 / 德國

柏林的白湖藝術學院 (Wei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 柏林的白湖藝術學院 (Wei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 是 一所規模不大但五臟俱全的學校,所包含的設計學系如產 品設計、視覺傳達、時尚設計、織品設計等,及藝術學系 繪畫、雕塑與空間藝術策略。

Weiensee 的主軸課程是由各個科系的教授們依照他們的專 長領域來規劃項目 (Project)。每個學期學生可以選擇一個 項目,搭配理論課,或是 Rhino, Solidwork 等軟體課程以 及短期工作營。項目提供的教學內容相當多元而自由,以 我上學期選擇的互動設計“Seamless Transitions”為例, 在學期初透過工作營了解互動與數位基礎技術與知識,透 過開源硬體 Arduino 學習簡易編程,並由三位不同領域的 教授共同授課:互動設計背景的 Carola Zwick 教授、熟悉 各種編程與互動媒體的 Mika Satomi 教授以及深根工業設 計多年的 Nils Krüger 教授。此外,Weiensee 常見跨系修 課的學生,像這個項目是產品與織品設計兩系合作的共同 課程,因此修課的學生有的來自織品設計甚至時尚設計系 所,提供便捷的跨學術的環境。

若未選修其他課程,一週僅有約三天需要到學校上課與討 論,因此學習管理時間在這裡是重要的另一門課。雖然教 學風格自由,這裡的學生卻相當認真,常利用其他時間在 學校與組員討論,且就我觀察發現,德國學生總是對時間 的掌握有一套自己的原則,他們可以有效率的在工作時間 內作業,並於工作時間外完全放鬆,鮮少熬夜做事,充分 體現”Work hard, play hard”的精神。

產學合作

連結的好與壞

下學期我選擇加入 Barbara Sc hmidt 教授的項目 - “Sense & Serface”,研究材質的表面與紋理。Barbara 為德國知名 陶瓷品牌 Kahla 的資深設計師,因此以往的開設的項目多 半與陶瓷、生活、飲食、器皿等相關。透過整合業界的資 源,在項目裡 Barbara 教授邀請不同背景的公司、工房主 持不同材質的工作營,從陶瓷、熱成型氈到玻璃,透過實 作認識和探索材質本身特性與可能。

教授們盡可能地給予、連結所有資源,學生則選擇自己需 要的媒材或技術,是相對於慣於台灣將課程分門別類的方 式。因為將所學整合在項目裡,學生較不會因為學分壓力 而選修多餘的課程,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及想學的東 西,缺點是,項目的設定方向常過於廣泛,部分學生常會 感到難以聚焦。以我為例,像是上學期的項目”Seamless Transitions”,剛開始的提案我總會越級打怪,先想象最 後產出的輪廓,再推演前面的概念和可行性,似乎與我 所受的台式的設計教育邏輯不謀而合。大學時,產品設 計課常以物件品項(把手、坐具 ...)作為條件,要求學生 提出新概念。Carola 教授認為,「我不應該先預設我最後 的產出,那是對設計師本身的一大限制。應該要先擴大 (explore),讓自己成為某方面的專家,再來決定你會有什 麼產出。」

“Seamless Transitions” 探 討 關 於 虛 擬 數 位 與 物 理 感 官 之間的關係,並嘗試挑戰兩者之間的邊界,則是與 BMW 產學合作,由公司提供專業與方向建議,並在期末前往 BMW 慕尼黑總部進行發表。

項目裡,在概念接近尾聲時,教授會安排”Text Coach” —協助學生將案有邏輯的整理、撰寫以及翻譯的師。Text Coach 會參與後期的發表,了解每位同學作品的概念並給 予建議,以助於案初步撰寫。接著學可以與 Text Coach 約 時間討論。與 Text Coach 的溝通過程中,有助於再次釐清 己對於作品概念的問題點,避免時常埋頭苦做到後來卻失 了焦。除了 Text Coach 這項安排,教授們在展前甚至不惜 成本委託木工職人為我們訂製展板與展台。對於作品概念 本身以外也絲毫不馬虎,把一件事做到最好的態度,令人 驚艷。

P 88 - 89


工作營

文化、歷史與生活

Felt/Fleece Workshop

因為柏林的特殊歷史背景,在這裡總會感受一股未完成的 韻味,但卻富有生力與包容力。叛逆的個性從當地生活態 度以及整個城市的氛圍可以感受得到,滿地的碎酒瓶、一 層又一層硬是貼上的海報,以及大辣辣漆在街上牆上、年 份無法考據的塗鴉。作為外國人,對於德國與柏林的歷史 僅限於電影、媒體和文字敘述,對我來說並不那麼強烈, 一直到在這裡生活後才慢慢感受到。適逢圍牆倒下 25 週 年,沿著昔日柏林圍牆的路線立起了無數顆氣球燈,等待 著在活動開始的時刻被眾人釋放。隨風搖擺的氣球燈,似 乎在詮釋圍牆倒下之後、人們得到自由的喜悅,看似立成 一排長牆,但卻可以在燈與燈之間自由穿梭。齊聚在牆旁 的人們宛如跨年般,等待晚間七時,隨著氣球迎向天空慶 祝、歡呼、擁抱。

Sense & Surface 裡 的 工 作 營 之 一 - Felt/Fleece Workshop, 由 Weiensee 的校友 Elena Gerber 協同材料供應商 - Filzfabrik Fulda,探討如何應用熱成型氈 (Thermo-formable Flets)。特 別的是,這個工作營並不單包含在我選修的項目之下,除了 涵括產品設計、織品設計等不同系所的學生,還支援學期內 的其他項目欲利用這個材料為素材的學生及作品,頗具彈 性。 eLab Mini Workshop eLab 是近幾年 Weissensee 成立的互動多媒體工作空間,而 在這學期開始由 Mika 教授與助教系統化管理,讓不管是校 內外的學生都能更友善的使用設施和裡尋求幫助。除此之 外,這學期 Mika 教授也首度在 eLab 嘗試進行幾個小的工作 營,如「電路板製作 (Printed Circuit Board) 簡介」及「感溫 變色顏料 (Thermochromic ink printing)」,兩者都包含了基 礎介紹與實作。

在部分的區域,單位架設了大型露天螢幕,播放著圍牆移 除前後的紀錄片,述說一些當時的生活、政治緊張、抗議 的人群與他們的想法。這是讓我最驚豔的地方:當我看著 圍繞著螢幕的人群,不同年紀、來自不同地區、國家的族 群,這天之後,我才知道這些牆不是鋼筋水泥,而是一種 謹惕。他們仰著頭目不轉睛地看著螢幕,看著現在這個地 方,面對悲慘的過去、面對歷史。

Auguststrasse, 2015 Berlin Gallery Weekend

夏天的柏林漫步調

飲食,作為一種學習

綜觀幾個月下來的心得,氣候真的是影響我的心情的重要 因素。記得剛來的那段時間,入冬後夜長晝短的日子,心 情常隨著天黑而憂鬱起來;四月以後,白天的時間多了, 工作就不自覺地起勁。另外,德國的空氣偏乾燥,不如台 灣四季濕黏,於是戶外活動也相對活絡。五月初便有柏林 年度的 Gallery Weekend,透過 4-50 家藝廊、藝文空間的 串連,被邀請的藝術家,或是不請自來的,讓五月第一個 禮拜的週末處處充滿藝術氛圍;勞動節大家上街慶祝、大 鬧一番,把柏林最混亂的一條街 - Oranienstrasse 給塞滿; 公園裡更是時時充滿歡笑,唱歌跳舞的、發酒瘋的、曬日 光浴的,大概都愜意到忘記工作吧。

練得一手好廚藝常是留學生額外的收穫。幸運地,與兩個 同是異地前來生活的室友,非洲、日本、台灣,截然不同 的文化,強烈反應在生活習慣、物件與飲食上,對我而言 是一種相當正向的交流與學習。飲食反映了不同國家的地 理位置、氣候、文化及生活之間的緊密性。非洲喀麥隆的 料理,香料、辣椒必備,常將所有食材打成泥、煮成一大 鍋,可以當湯喝、可以沾麵包吃,煮一次可以吃好幾餐。 這樣的料理,映出該地區炎熱氣候(幾乎位在赤道上)食 材不易保存的特性,以及熱昏頭時需要相當刺激的味蕾感 受。日本則如同台灣,餐餐不離白米飯。也因為日台相近, 加上台灣的日式料理文化也行之有年,對身為台灣人的我 來說並無不適應的問題。 柏林的多樣性,也確實可以從飲食看出。除了各大德國超 市外,亞洲、土耳其、非洲等超市也遍及巷弄。每逢假日, 被譽為「泰國公園」的 Preussenpark 除了聚集了躺著給太 陽曬得柏林人們,還有一群泰國媽媽席地而坐,賣起各式 的泰國料理。有飲食,有對談,也許就有更多交流的可能 性,我想是這個城市最有趣、也很值得從生活中學習的一 項特色吧。

勞動節人滿為患的 Oranienstrasse

P 90 - 91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工藝家的搖籃:金工專攻 金工專攻的基礎課程為期三週,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習得 「 鍛 金 與 彫 金 」 的 技 法。 鍛 金 技 法 是 透 過 將 一 片 直 徑 18cm 的銅板敲打成可盛水容器的過程習得。整個過程必 須反覆重複「高溫加熱 > 冷卻 > 酸蝕 > 洗滌 > 敲打」的 過程 30 至 40 次,才能逐漸形塑出容器的基本外型。 經過鍛金技法形塑出容器基本外型後,便使用彫金技法在 容器外觀加入造型細節,最後在銅的表面鍍銀完成作品。

產品設計

黎芸姍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 GO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 / 日本

日本藝術與設計教育之翹楚:武藏野美術大學

工藝家與設計師的搖籃:工藝工業設計學科

武藏野美術大學為日本前三美大之一,培育了不少出色的 藝術與設計人才。在藝術與設計思想的刺激下,畢業生的 作品非常多元,像是油畫、日本畫、產品設計、空間演出 設計、建築、工藝…等等。擁有豐富學科的武藏美到了每 學期的期中、末都會舉辦小型的校內展覽,讓學生有機會 與學科外的人進行交流。而校內美術館也會定期舉辦助手 展與企劃展等,因此不時能夠看到一般民眾進入校園來欣 賞作品。

在武藏美眾多學科之中,我所在的工藝工業設計學科即是 培育工藝家與設計師的學科。這個學科裡又細分為幾個專 攻,分別是工藝類的金工、木工、陶瓷、玻璃、紡織,以 及設計類的工業設計、室內設計等專攻,在大一時所有學 生均有機會修習感興趣的專攻,並於大二時決定進入特定 專攻。每個專攻都擁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式與工房,獨特 的工房制度讓學生能夠擁有專心製作作品的空間。

上圖:ID 產設最終發表 中圖:UD 體驗、小推車測試、烤麵包機機構設計草模 下圖:基礎金工課題「鍛金與彫金」及後製鍍銀

工業設計師的搖籃:ID 專攻 在工藝工業設計學科裡面,我隸屬於工業設計(ID)專攻 3 年生裡的產品設計組(另有汽車設計組),經歷過品牌 設計、UD、家電、手推車等設計課題。品牌設計是從我這 一屆開始的新課題,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從產品企劃開始到 品牌建立、包裝設計為止的能力。這個課題除了使用性之 外,還十分重視產品所附加的感性價值,可是說是非常日 式思維的課題。UD(通用設計)方面,則讓學生們穿上 各種限制身體行動的裝備,並設計了幾項日常任務讓學生 們從執行的過程當中「感受」行動不便者的生活,並重視 運用 UD 檢驗表來評量設計。家電設計與手推車設計課題 則是除了重視使用性之外也重視機構設計。從拆解產品, 了解功能與結構之間的關係開始到最終模型為止,學生都 能從過程中了解到結構如何影響產品的使用性與造型,最 後提出合適的設計。課題重點橫跨造型 - 人因 -UD- 感性 品牌設計,這樣的課程讓 ID 專攻的學生擁有了扎實的產 品設計經驗。

武藏美 2015 Open Campus 展出巨大的空氣人形 武藏美美術館企畫展 P 92 - 93


設計思想教育:基礎設計學科 我另外修了一門基礎設計學科的課,叫做 Visual Communication。這門課雖然是以視覺傳達設計為主,但 更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透過設計過程思考事物的本質,是 很重視設計哲理的課程。這門課第一個課為「圓餅圖」的 設計,學生必須透過圓餅圖來引發人們對事物的共鳴。思 考過後我提出「多啦 A 夢圓餅圖」,成功獲得老師與同學 們的共鳴與喜愛。該作品也被選為本課堂的代表作之一, 在武藏美的 Open Campus 時公開展出。 第二個課題為團體課題,主題為複合式咖啡廳。學生們必 須自行企劃提供某種服務的複合式咖啡廳,並為其進行包 含服務、菜單(餐點)、餐具、服飾、伴手禮、廣告、店 內裝潢與建築外觀等設計。這個課題重點在於讓學生透過 團隊合作發現自己在團隊當中的角色。經過不斷的開會與 提案,我的小組最後決定發展一個所有餐點均為 100 卡路 里的咖啡廳。

研修旅行

結語

到了假期學科會舉辦研修旅行,通常以拜訪工藝家的工房 或美術設施為主,這次的金澤之旅便參訪了陶瓷、木工、 紡織等類型工房,並另外參訪了金澤 21 世紀美術館、兼 六園、東茶屋街等藝術文化之地。在這次的見學當中我感 受到日本在文創方面的設計之所以成熟,或許是因為職人 文化的存在。因為對職人的重視,文創商品不再只是消費 傳統元素的設計,傳統的本質與精神有沒有成為商品的核 心靈魂,並且比以往更容易地傳達到大眾的內心,才是衡 量設計是否成功的要因。

武藏野美術大學是一所藝術與設計資源豐沛的學校,而 其所在的東京都亦是一個頻繁舉辦大小展覽與活動的城 市。回顧這一年,我在武藏美同儕身上看到了追求卓越的 精神。他們不會因為獲得了好點子就停止探索,經常問自 己跟他人「能不能更好?」。我想不管是不是做設計,都 需要不斷地問自己這個問題,提醒自己一定有更好的下一 步。在設計方面,我學習到不要急著找問題,先花時間好 好想想問題對象的「本質」這件事。哲學式地認清對象的 「本質」後,就會發現看待問題的觀點跟著改變。武藏美 與東京這個城市所帶給我的刺激,除了成為我的設計養分 外,也是促使我變得更加成熟的催化劑。在這一年中我獲 得了許多人生的財富,而接下來我也將運用它們繼續地耕 耘。

參訪日立設計本部、IDEO x AXIS x takram design workshop

重視社會責任的企業:日立設計本部 春假期間我有幸在來自日立(Hitachi)集團的根本老師 (照片右二)帶領下,參訪了日立位在東京赤坂的設計本 部。此次參訪讓我感受到日立設計有著非常強烈的社會責 任感,並且十分重視 UD 與使用者經驗設計。 與 現 役 設 計 師 們 一 起 創 意 激 盪:IDEO x AXIS x takram design workshop 利 用 課 餘 時 間 我 參 加 了 IDEO、AXIS 與 takram 合辦的設計工作坊。由於參加這個設計工作坊的人 大多都是現役設計師,因此剛開始會因為自己輩份很小而 不敢發表意見,但創意激盪的結果反而是自己的點子被採 納為設計主軸,實在是讓我既驚訝又高興。

上圖:武藏美 2015 Open Campus 展出「多啦 A 夢圓餅圖」 下圖:Visual Communication 課題二「100 卡路里咖啡廳」之 建築&內裝模型、餐具模型、名片、伴手禮、菜單等

台日設計教育與環境比較 比較台日工業設計教育的差異,我想在想法方面日本比 較強調合理性、可行性與感性,台灣則比較強調創意與 創新。在技巧方面,日本強調手作能力,並且由於日本保 留了許多工藝製作的技術與精神,因此在結合設計與工藝 上比較能創造深度。在生活環境方面,由於日本人天生對 細節非常敏銳,因此設計也相對地強調細節變化,例如比 起使用 100% 或是 0% 透明度的素材,使用 20%、40%、 70% 等透明度的素材更會吸引一般人的注意,因此日本的 設計相對而言是比較纖細而豐富的。而日本的設計水平之 所以能在亞洲有一定的高度,除了設計師們非常努力產生 好作品之外,還有群眾已經被培養成只能接受好設計,不 達水準的設計就不會被購買。我想在台灣,我們也必須致 力培養群眾對商品的要求,當群眾將好設計視為理所當然 的品質時,台灣設計的水平也必定能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P 94 - 95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AROMA DESIGN 的期中發表

根深蒂固的生活態度

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所 GO Chiba University / 日本

來日本生活後,慢慢發現這個國家的貼心。舉例來說,日 本屬高齡化社會,去銀行辦事不難發現,座位旁邊會有一 個放拐杖的掛勾與雨傘掛勾,不僅讓老年人辦事方便,讓 一般民眾也倍感其用心;而填單櫃檯的用具齊全,也讓人 辦起事來格外舒暢。

千葉大學 設計管理研究室:小小聯合國

這樣貼心與細心的生活態度,已被落實在設計之中。人工 物設計論的第一堂醫療機器設計論,木田理事長帶來了很 多醫療器材讓我們觀摩與操作,這是很特別的經驗,因為 通常這些設備是在病人身上使用才會被看到,或是身處公 司中的開發員才能參與。理事長尤其提到糖尿病患者的針

產品設計

段欣妤

千葉大學是一所綜合大學,跨領域間的合作與交流廣泛不 設限。千葉大學設計學院在日本是老字號的品質保證,各 大設計公司都有其校友,資源相較豐厚。設計學院中,設 計管理研究室與文化設計研究室為主要兩大寶地,文化 設計研究室致力於發現並探索國內文化傳承與國外文化 之關係;而我所在的設計管理研究室在服務設計、互聯網 範疇於日本國內首屈一指;研究室的主席教授 渡邊誠教 授亦為千葉大學副校長,因此研究室的資源又更廣闊。研 究室有將近過 50 位研究生,三大間打通的研究室,開放

頭開發,因為糖尿病患者每天都需要注射胰島素來維持健 康,於是針頭的粗細會大大帶給他們不同程度的傷痛。日 本不斷的研發與開發,甚至改變針頭的製作方法達到更細 的針頭,讓患者使用起來無感。除次之外,還有服務設計 流程與操作流程對醫療器材的改變,像是針頭顏色屬不同 疾病使用,避免錯誤使用的風險。最後也示範血管擴張支 架的儀器。能開發出這樣精細的設備,除了同理心的洞察 力,更需要已落實在每個人心中的生活態度,讓企業不畏 失敗的為社會找到福祉。

使用的蘋果電腦區,數台大圖輸出機與帆布輸出機,以及 材料室及書籍區。因教授資歷的關係,研究室十分國際 化,每學期皆有歐美交換學生,上學期就有將近 20 位來 自世界各國的交換生。在這裡除了可與國際學生交流, 研究室本身與日本知名企業 HITACHI、TOSHIBA、SONY、 MITSUBISHI、FUJITSU 等有密切合作關係,每學期的工作 營、實習釋出、人才交流、課程開授,讓學生能與日本企 業的設計核心接軌。

( 左上 ) 餐廳設計期末發表 ( 右上 ) 感恩節大餐 ( 下 ) 阿茲海默症課程期末發表

P 96 - 97


傳統工藝的保存與延伸:日本生活歷史延續 日本職人一直是很受世界關注的話題。一個技術、工法的 延續與保存,本來就是不容易的事,但除了保存與延續之 外,日本傳統工藝甚轉變成現代社會的資源與和不同產業 合作應用的原料、元素。『用敏銳的能力觀察海陸生物的 屬性,從自然現象的微細變化觀察起。 - 野生の思考』, Bricolage 講求的是與材料、作業方式的一種對話。文化 設計論的第一堂課就有強大的衝擊,一上課植田老師就拿 出原生材料:稻草,跟大家說明古人應用稻草的特性及紋 理製作出置蛋網架。從原生材料一路說到一物全體活用的 不浪費。在現在資源、能源氾濫但其實已逐漸匱乏的時代 下,古人的智慧我們需妥善保存與深思;從這樣的概念帶 到資源循環的重要。 如同台灣,世界各地都致力於保留傳統文化;其一辦法是 加入設計元素,將傳統工藝技術與設計師作連結,讓設計 師應用傳統工藝產出能於現代社會中使用的物件,日本這 方面做的十分透徹。除此之外,傳統工藝的保存,也能將 原有材料繼續留存在社會上,就像原生物基因庫一樣的重 要。傳統工藝的保存不僅能留下過去文化,更能帶動地域 產業的興振。

FUJITSU 期末發表,耳機提案之簡報內容

FUJITSU 期中發表,位於富士通六本木的共創空間 HAB-YU http://hab-yu.tokyo/ 製作過程

服務設計? FUJITSU 的產學合作課程 這是大學部的課程,把一學期拆成上下兩大堂課,可以 自由選擇上下兩堂課的課題與講師。其中包括 FUJITSU 的 服務設計課程、校內教授的產品設計課程、音樂編成裝 置、穿戴裝置、俄羅斯老師的品牌規劃跟義大利老師的設 計思考課程。包羅萬象的面相讓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其興趣 與學習重點。我上堂課選擇 FUJITSU 的服務設計,而這門 課由設計主管金山先生授課,題目是:讓兩個在不同地方 生活的人產生溝通 ( 產物要包含聲音 )。這門課有趣的是 在個人產品產出前,老師系統性的分化組別,讓同學不斷 地跟不同的人溝通。我被分配到探討戀人的族群,作品是 將音樂與情緒做結合的新型態耳機,讓雙方能藉由音樂來 交流,並藉由了解對方情緒產生其他化學變化的溝通。 日本同學的想法有些很務實,有些很像日本廣告一向很 KUSO,非常日本味。

設計思考: 義大利的浪漫、EINDHOVEN 的執著、英國的實驗 研究室時常有國外交換學者蒞臨,上學期是德國互動設計 專業的老師,下學期則是一位在 Eindhoven 念完碩士,目 前在英國念博士的義大利籍老師 Giovanni。除了比較偏向 思考的設計 project 之外,有一相較有趣的課程,是英國 的阿茲海默症協會想針對一些會員舉辦義賣活動;他提供 大約 15 個會員一生的故事,我們必須針對故事,想一些 產品進行十件小量量產,最後寄回英國販售。這個 project 有趣的地方是,要先把故事視覺化,從故事中找出最能代 表主角的物件進行想法的具象化,再找出製作方法。這項

作業與義大利、澳洲、瑞典同學同組,不同文化的激盪擦 出有趣的火花,作品也獲好評。因為我們選擇木頭這個材 質,找到了日本有名的木頭店,店內的木材整理方式跟齊 全度讓人歎為觀止。

( 左 ) 阿茲海默症 project 組員照片 ( 右 )Giovanni 期末發表講解中

P 98 - 99


深入日本企業的核心:三菱電機之家電部門實習 由於研究室與日本業界大廠多有接觸並保有關係,有機會 在老師引薦下,與日本三菱公司面試。經過兩次審核,拿 到暑假實習一個月的機會,實習過程中,真真切切的見證 日本職場文化的用心與認真。還記得在台灣實習,公司時 常把設計師過量的基本工作交由實習生完成。在這裡,一 開始公司便配給實習生宿舍,免費提供食宿。工作上,根 據每個位實習生分配到的組別,製作設計其議題,並分配 給每位實習生一位正職設計師全程管理指導,每位實習生 最終需進行大型發表。我實習的部門為三菱電機的重點設 計研究所,旗下光是產品設計領域就分有 4~5 組,另外還 有介面設計、Solution Design、使用者經驗研究等等。因 實習時間較長,有機會參與日本實習生的大發表,實習生 大約 15 人,發表當天有將近 80 人的設計師(連設計研 究所所長都坐在底下傾聽),各大主管長官 Q&A 的踴躍, 可看出他們對實習生想法的重視。實習過程從 personas 到 市場地位到概念發想、personas 再確認,以及現有產品的 實驗;所有的設計流程和設計師的態度,讓我學習寶貴重 要的職場與設計經驗。最終發表後,甚至有主管保證我的 提案特點會放進開發產品中,體現了三菱電機對於任何一 個想法的重視,即便是實習生的研究提案。

結語:在日本學到的服務設計 最初來千葉大學的設計管理研究室,主要希望能學習日本 的服務設計精隨。因在台灣服務設計的課程並不普及,而 日本多方貼心設計與系統整合在亞洲非常知名。經過一年 後的學習吸收,我對於 Giovanni 的一句話還記憶猶新,他 說到,近年來服務設計這個名詞突然變得很有名,大家都 想學服務設計。其實他覺得很不可思議,對他來說,服務 設計這個過程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簡單不過的事情。像 是一名職業婦女,一早出門前,要先幾點起床準備早餐、 幾點叫小孩起床、什麼時間幫小孩換衣服,再規劃路線送 小孩上課,自己再去上班;這樣短短的行程規劃就是一套 服務設計,服務設計的不同只取決於人與介質。雖然我一 開始得知進入三菱電機的 Home System 部門實習有些遺 憾,因為當時最想進入的是服務設計單位,但經過一個月 的洗禮,認知到連家電設計的產品設計過程中,早就含括 了服務設計。而深入思考源頭的設計方式也是我最大的收 穫,越全面的設計思考問題探究,能更快速的帶出產品核 心。

上圖:成品與情境圖 下圖:位於新木場的もくもく木頭店 P100 - 101


海外培訓學校簡介 美國 /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 南加州大學 美國 / Pratt Institute / 普瑞特藝術大學 英國 / Royal College of Art / 皇家藝術學院 法國 / SUPINFOCOM / 高等資訊視覺傳播學院 日本 / POLYGON PICTURES Inc / 多邊角動畫公司 加拿大 / Sheridan Colleg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Advanced Learning / 雪萊頓技術學院 法國 / Mikros Image / Mikros Image 動畫公司 美國 /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 藝術中心設計學院 美國 / 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 / 帕森設計學院 英國 / Royal College of Art / 皇家藝術學院 美國 /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 藝術中心設計學院 美國 / College for Creative Studies / 創意設計學院 英國 / Royal College of Art / 皇家藝術學院 荷蘭 /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台夫特科技大學 德國 /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 / 柏林白湖藝術學院 日本 /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 / 武藏野美術大學 / 培訓課程:大學部 日本 / Chiba University / 千葉大學

P102 - 103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數位媒體

數位媒體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美國 南加州大學 GO

Pratt Institute 美國 普瑞特藝術大學

GO

簡介

資源

簡介

資源

成立於 1880 年,創校已有 130 年的歷史,位於美國 西南部洛杉磯市中心的南加州大學 (University of South California, USC),是美國西部最具規模、最古老,擁有 豐富設備、教學資源、堅強課程與師資的私立大學。它 同時也是「美國大學聯盟」(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 APRU) 的一員,一般簡稱為『南加大』。

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南加大,課程水準極受肯定,在美國新 聞與世界報導的排名上也從不缺席。尤其電影學院伴隨著 好萊塢的電影工業發展,造就了不少電影界的奇才,最著 名的校友是電影「星際大戰」的導演喬治 ‧ 盧卡斯和音 效大師班 ‧ 布特、達文西密碼的導演朗霍華、阿甘正傳 的導演羅勃辛密克斯、約翰米遼士、巧克力工廠的導演大 衛 .L. 沃爾普,這些校友在功成名就後以資金贊助學校的 發展,是校方豐沛的財源之一。

美國紐約市的普瑞特藝術學院 Pratt Institute 於 1887 年成 立,與紐約市其他兩所學校流行設計學院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帕森設計學院 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並 列為紐約『三大藝術設計學院』。

普瑞特藝術學院的教學宗旨即教育藝術家以及有潛力的學 生,使其成為社會上有責任、有貢獻者。在此基礎下,普 瑞特藝術學院希望學生能夠學習到美學的判斷、專業的知 識、共通的技巧以及技術性上的經驗。因此,學校鼓勵學 生申請校外實習的機會,將學術上的知識配合實際上的經 驗,能夠融合為學生自我本身的獨特性。而普瑞特藝術學 院的教師在教授課程時,更是將理論融合於創意應用中, 培養學生在畢業之後能夠擠身於領導者地位的能力。

學制

全美第一的影視藝術學院也是南加大中最出名的學院, 授予學位給文學考論、編劇、電影製片、電影創作。在 2001 年 , 新增了南加大互動多媒體部門,研究包括立體電 影、超寬銀幕電影、沉寖體驗電影、互動電影、電玩、虛 擬實境和行動多媒體等新媒體形態。

南加州大學的學制採用學期制 (Semester system),一個學 年共有春、秋兩個學期,而暑期課程則是依學生個人意願 修習或是申請實習機會。每一個學期約為長達三個月的 課程。每個學期當中,建議學生可修 2~3 門課較為適當, 其餘的時間則可用來參與實習課程。每個學期結束之後, 都會有長約一個星期的讀書週,並且於讀書週後舉行期末 考。

由於 USC 的學生每年需要製作大約 25 部的影片以及電視 劇,此製作的數量幾乎相當於一個主要的工作室一年的製 作數量,因此,學生對於硬體設施、劇場以及播放空間的 需求也逐年增加。由於畢業校友、產業合作夥伴的資助, 讓 Cinematic Arts 的學生能享有使用各種不同設施的機會, 並提供在學學生更多表現自己的環境。

普瑞特藝術學院所提供主修的課程大致上可分成建築及藝 術設計兩大類。其中的傳達設計系目標不僅在於幫助學生 增進專業技術的能力,更著重於教導學生如何將創意傳達 至觀賞者的腦海中,所以課程的設計包括四個面向,分別 為手、眼、思考和社會觀念。 普瑞特學院相信,學生們畢業之後是要創造出一個嶄新的 世界,所以課程將包含學生們對社會、對環境的認知,培 養學生擁有良好且正確的社會觀念,而多元且全面性的教 育方式,造就了目前分散於世界各地頂尖的創意管理人 才。

普瑞特藝術學院擁有 Digital Arts Lab,此為一專供跨領域 研究的研究室,讓學生可以在研究室中調查、創造與研究 藝術、科技和文化間的連結。以嚴謹的態度尋找出傳統 和新穎的想法中的連結,進而創造新的知識和創意的表 現,以符合日新月異的環境需求。學校中的 Pratt Design Incubator for Sustainable Innovation 則是一個支持有天份 的設計師、藝術家以及建築師的單位,這些設計師們來自 於 PRATT 社區,他們以商業設計連結了社會上的企業家, 讓這個單位可以贊助 社會和文化上的創新,而由這個逐漸壯大的專家團體得 利。如此完整的機制,提供給校內的學生許多可以實際參 與業界藝術活動的機會,並且增加學生的實習機會,不僅 能夠激發學生的潛能,更能夠在此機制中加速培養學生在 未來可獨當一面的特質。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數位媒體

數位媒體

Royal College of Art 英國 皇家藝術學院

SUPINFOCOM 法國 高等資訊視覺傳播學院

GO

GO

簡介

資源

簡介

皇家藝術學院 Royal College of Art (RCA) 創立於西元 1837 年,位於英國首都倫敦 Kensington 區,鄰近海德公 園,為世界唯一一所僅提供碩士及博士課程的藝術學院, 而其優良的教學及研究品質,更為學生提供跨藝術與設計 學科共 6 大學院、23 種不同領域的課程。RCA 在英國向 來有設計最高學府之美稱,也是美國雜誌 Business Weeks 評鑑為全世界之最的十所設計學校之一。

在藝術的領域中,RCA 鼓勵學生增進學習、知識以及專 業的能力,並且透過教學、研究和與產業的合作,讓學生 能夠將學習到的技能實際的運用於相關的工業以及商業活 動,進而運用於社會發展中。因此,RCA 希望能夠藉由對 於藝術家、設計者以及相關領域中的實踐家專業的教育, 來達成完美卓越的國際藝術標準。此外,更希冀在藝術與 設計相關的產業、學校以及技術的完美配合之下,提升該 校的教育、研究和實習的品質。

高等資訊視覺傳播學院 Supinfocom 設立於 1988 年,是歐 洲最早結合電腦技術與藝術的學校之一。目前已成為多媒 體電腦圖像製作領域的的頂尖學校。其課程內容以專業動 畫製作學習及小組合作為主,學生加入一年的動畫製作團 隊,全程參與近乎專業的動畫製作過程,並佐以專業教師 的指導及討論。高等資訊視覺傳播學院 Supinfocom 校本 部位於法國北方的城鎮 Valencinnes。

RCA 專精於藝術、設計、傳播等學門,聘請了約 100 位 極負盛名且都有個人品牌的專業藝術家及設計師來指導學 生,故每年吸引全球超過 850 名的學生就讀。此外,為了 提供學生最新的學術資源及資訊,RCA 會不定期的邀請客 座教授、講師及業界專家來講授相關課程。

學制 RCA 的碩士課程為期二年,與英國其他碩士一年期課程不 同。國際學生的學費雖然相當昂貴,但學校也提供許多獎 學金。RCA 入學門檻非常高,眾多畢業校友都在業界享負 盛名,如現任英國工業設計協會會長及 Dyson 吸塵器的發 明人 James Dyson、知名的普普藝術家 David Hockney、著 名的傢俱及工業設計師 Jasper Morrison⋯等。

正因 RCA 將教育與社會和產業需求的完美結合,學校亦 提供予學生完善的資源,以支持學生發揮自我的色彩,因 此該校學生在藝術設計上,能夠同時展現出高層次教育的 結果以及與實際經驗的配合,並鼓勵學生觀察藝術與設計 領域中相關的社會和環境變遷,並且透過與其他產業的合 作關係,讓學生的設計理念可以更兼具地域性、全國性以 及國際性。

1988 年法國政府為了促進電腦數位動畫的發展,由經濟 部出資辦學,是獨立於一般法國正規學制的五年藝術專業 學校。2001 年更開設 Supinfogame,致力於電腦遊戲的教 學。經過二十年來的洗鍊 Supinfocom 的學生畢業作品在 國際知名的動畫影展屢獲大獎,更在 2007 年獲得美國 3D world 雜誌獲選國際最具影響力的動畫學校。2001 年於 Arles 設立第二校區,2009 年在印度 Pune 成立海外分校。

學制 主要為數位影像領域,分為準備課程與進階課程,前者課 程為期二年,後者課程為期三年。高中畢業生可以從準備 課程念起,而學歷較高者可以嘗試直接報考進階課程。除 了傳統動畫外,準備課程也包括其它動畫技巧入門,讓學 生有機會接觸剪紙動畫等其它動畫形式。學生也可以用攝 影機拍攝實景短片,電影賞析也是少不了的必修課程。進

階課程中並包含劇本寫作與音效等課程,讓學生與電影製 作環節有所認識。 Supinfocom 的校風自由,重視如何激發學生靈感及獨立創 意的發想,更重要的是培養團隊合作,這也是該學校最重 要及獨特的教學精神。他們要求每位學生在畢業製作時都 需要找到自己的團隊,並一同完成一部動畫短片。

資源 Supinfocom 的學生從剛入學開始,階段性地從摸索開始循 序漸進,大量實地操作,延請國內外專業人士經驗分享, 為不同背景的學生找到相互理解的溝通點,但又保留個人 特質以及其各自沉澱累積的文化觀點,學校老師針對不同 的能力興趣來做一對一指導。前兩年學校安排基礎的藝術 訓練,像是素描、色彩學、雕塑、設計、電影分析等課程, 後三年則安排電腦繪圖,3D 電腦軟體、故事腳本、剪接、 音樂等,讓 Supinfocom 的學生作品成為國際動畫影展得 獎常客。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數位媒體

數位媒體

POLYGON PICTURES Inc 日本 多邊角動畫公司 GO

Sheridan Colleg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Advanced Learning 加拿大 雪萊頓技術學院 GO

簡介

特色

簡介

Polygon Pictures 是於 1983 年在東京都港區南麻布三丁目 成立的日本 3D 電腦動畫工作室,由於社長塩田周三精通 英日文,因此工作室裡匯集了超過 300 個來自世界各地 的人才,他們每天奉獻自己的心力於創作流行尖端的數位 內容。這家公司所製作的動畫,其內容包羅萬象,從資生 堂到 3D 電腦動畫的電視連續劇 okorosan,更有得到艾美 獎 的《Transformers Prime》、《Tron: Uprising》 和《Star Wars: The Clone Wars》等。Polygon Pictures 由製作資生 堂等電視 CM 起家,目前公司工作案件的委託多來自於美 國的電視動畫系列,並以此逐漸擴大公司的規模,2013 年,也在馬來西亞建立了一個合資的工作室,銀螞蟻 PPI 私人有限公司。Polygon Pictures 參與 2004 年由押井守所 導演的作品《攻殼機動隊 ‧INNOCENCE》中的 3D 電腦 動畫製作。2008 年亦負責製作押井守最新動畫電影《The Sky Crawlers》,並於 2010 年 Hasbro 與 Discovery 的合作 頻道 The Hub 播放所製作的 Transformers Prime- 變形金剛 的動畫作品。PPI 為電影、視頻遊戲、展覽、網站和智能 設備製作相關的數位動畫,運用高超的生產專業技術在日 本動漫界獲得國際間的認可,目前已經是日本首屈一指的 動畫與影片特效公司。

該公司為是日本 3D 動畫規模最大,也是分工最完整的 CG 動畫公司,業務多為國際性大型專案,因此公司裡有來自 各個國家的頂尖好手,並與世界知名的傳統動畫公司吉卜 力工作室合作,由擔任過《魔女宅急便》的角色設計師近 藤勝也負責人物設計,進行電視動畫《強盜的女兒》的動 畫製作,該影集由宮崎駿的兒子宮崎吾朗第一次執導。所 以同學在 PPI 該公司實習,不僅可以學習到結合傳統技能 以及 3D 動畫技術之外,更可以從各個專案中學到跨國際 文化素養以及溝通技能。

雪萊頓學院是加拿大著名的公立高等學院,建立於 1967 年,是加拿大藝術與設計人培育重鎮。雪萊頓學院有兩個 主校區,都位於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倫多附近,目前在校 學生共 15000 多人,來自全球 50 多個國家。

專長訓練 藉由一年的實習機會,參與公司的專案,增加實務經驗。 實習過程中必須要懂得如何思考、溝通,利用軟體的優劣 組合出最有效率的製作方法,公司裡還有提供 Workflow 工作流程等的文章,讓實習的學生有許多參考書籍及教學 DVD,以做中學來激發學生的潛能,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而公司裡的各個部門也會不定期舉辦教學講座,讓參與的 學生實際體驗到職場的工作模式,分享和討論各種和設計 相關的議題,讓學生即便還未出社會也能夠提前了解設計 的現實環境與做好心理準備,得以在未來的職場生涯裡發 揮所長。

設計、應用攝影、藝術基礎、工業設計、室內設計。 雪萊頓學院一直採行小班授課的教學方式,確保了學生的 課堂聽課品質,所有的課程都由專門的資深老師教授。同 時,該校的歷屆畢業生就業率一直領先於同類學院。

Sheridan 學院是動畫設計師的搖籃,有動畫界哈佛的美 譽。動畫學院的畢業生曾獲得四次奧斯卡提名,在美國好 萊塢供不應求。Sheridan 最有名的是動畫設計課程了。因 為其教授和學生們製作了鐵達尼號而出名。電影《魔鬼 終結者》、《侏羅紀公園》正是雪爾頓學院畢業生 Steve Williams 的作品。雪爾頓學院的畢業生參與製作動畫和特 效的還包括《阿甘正傳》、《星際大戰》、《史瑞克》、 《一家之鼠》、《埃及王子》以及製造了票房之最的《魔 戒》等人們耳熟能詳的諸多電影。

課程 加拿大雪萊頓學院開設的領域相當完備,設計領域是該學 院的強項,在加拿大乃至全世界都是十分著名的。共有三 個學院:數位媒體傳播、表演藝術、視覺藝術與設計,提 供了 100 多門課程。共有三個學院:數位媒體傳播、表演 藝術、視覺藝術與設計,提供了 100 多門課程。雪萊頓學 院聞名的動畫係隸屬於視覺藝術與設計方向。視覺藝術與 設計方向下涵蓋的領域有:動畫、藝術與藝術史、插畫、

資源 雪萊頓學院是加拿大最大的藝術學校,不只是能學習外語 的語言環境得天獨厚,亦擁有豐富的語言學習資源、業界 資源,學院的成功主要歸因於其卓越的教學水準和富於啟 發精神的領導管理。 雪萊頓學院亦是應用學習領域的知名學校,擁有卓越的創 造觀點,也擁有許多的研究資源,並設有許多研究中心, 例如:螢幕產業研究中心、進階產設科技中心等,此外亦 有先進的設備資源支援研究、與教學的進行。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數位媒體

平面設計

Mikros Image 法國 Mikros Image 動畫公司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美國 藝術中心設計學院 GO

GO

簡介

簡介

資源

Mikros Image 自 1985 年成立至今,為一所總部位於巴黎 的動畫公司,並在比利時、加拿大皆設有分公司,此動畫 公司致力於高檔視覺效果並且為後期製作產業的先鋒 。 Mikros image 的後期製作涵蓋各個領域 : 廣告、特色電影、 電視、視頻剪輯、視頻遊戲及企業傳播,製作團隊參與 過的主要作品有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異形 4、戀愛中的寶 貝、太陽照常升起,是一所負有盛名的動畫公司,還曾於 2010 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Art Center 位 於 加 州 的 帕 薩 迪 納(Pasadena), 擁 有 兩 個 校 區, 一 為 Hillside Campus, 一 為 市 區 中 心 的 South Campus。Art Center 的 校 風 開 放 且 求 新 求 變, 以 鼓 勵 學 生適應日益多元的科技進展、文化轉變和就業市場。Art Center 的大學部設有平面設計(Graphic Design)、產品 設 計(Product Design)、 攝 影(Photography)、 插 畫 (Illustration)以及最知名的交通工具設計(Transportation Design)。課程目的在於訓練學生建立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模式,以及讓創意構思更加完整。同時也要求學生的實作 能力和傳達能力。實作課程多為與企業的產學合作,強調 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專業的技巧。

Art Center 擁有頂尖的設備和資源提供學生使用,舉凡黑 白及彩色攝影 Lab、電影和攝影舞台、電影編輯設備、專 業錄影 ( 音 ) 工作室、版畫複製工作室、工藝技術中心、 展示空間、綜合圖書館等。校內設立許多的藝廊,其中又 以 MainStudent Gallery 最重要,許多學生的展覽皆由此展 開。另外,Art Center 提供 ”smart”classroom 的學習環境, 教室內配有 Intuitive panel-control system,可從眾多媒體 格式簡化學生的作品發表。

學制 Art Center 為三學期制,一個學年分為夏季班、秋季班和 春季班共三個學期,每一學期約三個月的時間。大學部為 選修和必修課程,研究所則有課程學習、工作坊學習、專 題討論和論文研究。新生在進入學校就讀前就必須確認主 修科目,規定學生們必需先選擇一門主修學科,否則不能 修習其他基礎科目。

除了上課教室之外,於 Hillside 校區提供寬敞且開放的 專案專用室,提供學生製作作品的空間及設備。為了因 應 South 校區課程的開展並解決學生來往通勤於校區的需 求,從 2012 年秋季開始,每週一至六從早到晚開設了接 駁專車來往兩個校區,此舉不但有助節能減碳,也希望學 生能多加利用接駁車通勤,減少 Hillside 校區每日車滿為 患的狀況。 每年有超過兩百家公司企業到該校招募畢業生,其中不 乏舉世知名的大型企業,諸如Warner Brothers Records(華 納唱片)、The Walt Disney Company(迪士尼)、Ford Motor Company (福特)、 Ogilvy and Mather(奧美廣告)、Virgin Records(維京唱片)、 Nike(耐吉)、Mercedes-Benz(賓士)… 等。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平面設計

平面設計

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 美國 帕森設計學院 GO

Royal College of Art 英國 皇家藝術學院

簡介

簡介

資源

皇家藝術學院 Royal College of Art (RCA) 創立於西元 1837 年,位於英國首都倫敦 Kensington 區,鄰近海德公 園,為世界唯一一所僅提供碩士及博士課程的藝術學院, 而其優良的教學及研究品質,更為學生提供跨藝術與設計 學科共 6 大學院、23 種不同領域的課程。RCA 在英國向 來有設計最高學府之美稱,也是美國雜誌 Business Weeks 評鑑為全世界之最的十所設計學校之一。

在藝術的領域中,RCA 鼓勵學生增進學習、知識以及專 業的能力,並且透過教學、研究和與產業的合作,讓學生 能夠將學習到的技能實際的運用於相關的工業以及商業活 動,進而運用於社會發展中。因此,RCA 希望能夠藉由對 於藝術家、 設計者以及相關領域中的實踐家專業的教育,來達成完美 卓越的國際藝術標準。此外,更希冀在藝術與設計相關的 產業、學校以及技術的完美配合之下,提升該校的教育、 研究和實習的品質。 正因 RCA 將教育與社會和產業需求的完美結合,學校亦 提供予學生完善的資源,以支持學生發揮自我的色彩,因 此該校學生在藝術設計上,能夠同時展現出高層次教育的 結果以及與實際經驗的配合,並鼓勵學生觀察藝術與設計 領域中相關的社會和環境變遷,並且透過與其他產業的合 作關係,讓學生的設計理念可以更兼具地域性、全國性以 及國際性。

帕森設計學院 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於 1896 年成立,

帕森設計學院共有全職或兼職的教職員工 700 多名。他們

座落於紐約市第七大道。1970 年與紐約新學院大學 (New

都是設計、藝術和商業界的成功專家。學校的國際學生約

School) 合併,紐約新學院大學是在 1919 年,由一群致力

有 1600 名。畢業生與校友遍佈歐美時尚界,師資多為業

於社會研究的著名學者包括歷史學家 Charles Beard, 經濟

界頂尖設計師。除了在面對設計的技術挑戰,更要求學生

學家 ThorsteinVeblen 和 James Harvey Robinson, 還有哲學

從服裝歷史理論中學習時尚的社會性。由於是強調設計的

家 John Dewey 建立而成。學校注重創新、藝術和設計,

專業學院,學生作品皆被要求具有優美流暢、清晰的思考

眾多的學者、商人都在該校進行過設計類的基礎和專業的

邏輯與自信的應對能力。一年一度的時裝秀與學生作品展

自由教育。

更是每個學生全力表現的重要活動。

帕森設計學院加入紐約新學院大學後,更名為 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自此開始發展、成長為全美最大、 最完整的藝術與設計學校之一。其中包括藝術、音樂、戲 劇、管理、設計等八個學院,並提供學生各方面專業設計 的課程,給予多樣化的設計概念,並讓學生學習到獨立及 團體設計上的實務經驗和理念,因而在學術及業界均享有 盛名。帕森設計學院的學生在這裡學習如何提高生活、工 作和創新的機會。學院將課程改革、技術創新和全球化眼 光相結合,共同關注設計業的未來。除服裝設計學院在格 林威治村,其他設計部門都在第五大道鄰近聯合廣場,大 學部加研究所一共 20 個與設計相關的科系。

資源 帕森設計學院,除紐約之外,也在法國巴黎設有分校,並 在世界各地也設有姐妹校,如多明尼加 、日本、韓國、 馬來西亞等,是一間國際化的知名學校。帕森設計學院為 設計學院的翹楚,有許多走在流行尖端的著名人士,均畢 業於此。例如名攝影師 Steve Meisel、Louis Vuitton 打響 服裝設計名號的 Marc Jacobs、山本耀司、Gucci 現任首席 設計師 Tom Ford、Donna Karan 等。

GO

RCA 專精於藝術、設計、傳播等學門,聘請了約 100 位 極負盛名且都有個人品牌的專業藝術家及設計師來指導學 生,故每年吸引全球超過 850 名的學生就讀。此外,為了 提供學生最新的學術資源及資訊,RCA 會不定期的邀請客 座教授、講師及業界專家來講授相關課程。

學制 RCA 的碩士課程為期二年,與英國其他碩士一年期課程不 同。國際學生的學費雖然相當昂貴,但學校也提供許多獎 學金。RCA 入學門檻非常高,眾多畢業校友都在業界享負 盛名,如現任英國工業設計協會會長及 Dyson 吸塵器的發 明人 James Dyson、知名的普普藝術家 David Hockney、著 名的傢俱及工業設計師 Jasper Morrison⋯等。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美國 藝術中心設計學院 GO

College for Creative Studies 美國 創意設計學院 GO

簡介

資源

簡介

資源

Art Center 位於加州的帕薩迪納(Pasadena),擁有兩 個校區,一為 Hillside Campus,一為市區中心的 South Campus。Art Center 的校風開放且求新求變,以鼓勵學 生適應日益多元的科技進展、文化轉變和就業市場。Art Center 的大學部設有平面設計(Graphic Design)、產品 設計(Product Design)、攝影(Photography)、插畫 (Illustration)以及最知名的交通工具設計(Transportation Design)。課程目的在於訓練學生建立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模式,以及讓創意構思更加完整。同時也要求學生的實作 能力和傳達能力。實作課程多為與企業的產學合作,強調 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專業的技巧。

Art Center 擁有頂尖的設備和資源提供學生使用,舉凡黑 白及彩色攝影 Lab、電影和攝影舞台、電影編輯設備、專 業錄影 ( 音 ) 工作室、版畫複製工作室、工藝技術中心、 展示空間、綜合圖書館等。校內設立許多的藝廊,其中又 以 MainStudent Gallery 最重要,許多學生的展覽皆由此展 開。另外,Art Center 提供 ”smart”classroom 的學習環境, 教室內配有 Intuitive panel-control system,可從眾多媒體 格式簡化學生的作品發表。

美國創意設計學院 (CCS) 於 1906 年由底特律藝術及工藝 協會創立,課程的範圍含括工藝、廣告設計、工業設計以 及攝影藝術。致力於提供優良的教育環境,培養優秀的 藝術家及設計師。CCS 的教育方針不僅希望發展卓絕的技 術,並且能激發學生們的潛力,使其在投入專業領域前便 有相當之準備,同時具有全方面的能力繼續自我教育與學 習。

地處汽車之城底特律的 CCS 是一間以交通工具設計起家 的學校,校方投注相當多資源在 Transportation Design 及 Automotive Design 領域中。也因與美國三大車廠如 Ford、 GM、Chrysler 等有深厚的地緣關係,讓 CCS 的汽車設計 系有許多與企業交流的機會,吸引許多有志於汽車設計的 優秀學生就讀。校內有專門的機構與諮詢中心如 Student Success Center 提供諮詢,協助學生在畢業後能夠順利找 到工作。除了每學期於網站上公佈今年有意願招收實習 生的企業,也有許多汽車大廠設立的獎學金可申請。校 園大樓之一的 Taubman Center,前身為 GM 的設計總部, 在底特律的「都市再利用計劃」下,重新翻修成為新校 區,作為都市更新的中心之一。Taubman Center 六樓有 24 小時開放的電腦教室 (apple 及 PC) 和各種學生空間及 輸出服務,還有噴漆室供同學使用。十樓有一整層樓的 woodshop,專門提供學生製作模型和大型作業使用。各系 上在教學空間裡增設給大四學生的工作室、小型攝影棚, 以及發表概念的展板和空間。為了讓同學學習上更加的方 便,兩個校園內各有一個書店,有各種學生上課會使用到 的材料、工具、教科書,以及生活用品等,在校園中的生 活相當方便。

學制 Art Center 為三學期制,一個學年分為夏季班、秋季班和 春季班共三個學期,每一學期約三個月的時間。大學部為 選修和必修課程,研究所則有課程學習、工作坊學習、專 題討論和論文研究。新生在進入學校就讀前就必須確認主 修科目,規定學生們必需先選擇一門主修學科,否則不能 修習其他基礎科目。

除了上課教室之外,於 Hillside 校區提供寬敞且開放的 專案專用室,提供學生製作作品的空間及設備。為了因 應 South 校區課程的開展並解決學生來往通勤於校區的需 求,從 2012 年秋季開始,每週一至六從早到晚開設了接 駁專車來往兩個校區,此舉不但有助節能減碳,也希望學 生能多加利用接駁車通勤,減少 Hillside 校區每日車滿為 患的狀況。 每年有超過兩百家公司企業到該校招募畢業生,其中不 乏舉世知名的大型企業,諸如Warner Brothers Records(華 納唱片)、The Walt Disney Company(迪士尼)、Ford Motor Company (福特)、 Ogilvy and Mather (奧美廣告)、Virgin Records(維京唱片)、 Nike(耐吉)、 Mercedes-Benz(賓士)…等。

學制 目前 CCS 僅提供 4 年的大學進修課程。學士學位畢業學 分為 126:包含 84 個技藝性領域和 42 個一般領域課程。 全校學生約 1200 人,校內略分為八大學院,共有 22 種 主修可以選擇。頒授課程與學位有:動畫及數位媒體 ( 傳 統動畫、互動媒體、影像與特效 );傳達設計 ( 廣告設計、 繪圖設計、互動傳播 );工藝 ( 纖維設計、金屬和珠寶設 計、玻璃、陶器 );純藝術 ( 雕刻、版畫、繪畫 );插畫; 工業設計 ( 產品設計、運輸工具設計、家具設計 );攝影; 室內設計。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

Royal College of Art 英國 皇家藝術學院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 台夫特科技大學 GO

GO

簡介

資源

簡介

皇家藝術學院 Royal College of Art (RCA) 創立於西元 1837 年,位於英國首都倫敦 Kensington 區,鄰近海德公 園,為世界唯一一所僅提供碩士及博士課程的藝術學院, 而其優良的教學及研究品質,更為學生提供跨藝術與設計 學科共 6 大學院、23 種不同領域的課程。RCA 在英國向 來有設計最高學府之美稱,也是美國雜誌 Business Weeks 評鑑為全世界之最的十所設計學校之一。

在藝術的領域中,RCA 鼓勵學生增進學習、知識以及專 業的能力,並且透過教學、研究和與產業的合作,讓學生 能夠將學習到的技能實際的運用於相關的工業以及商業活 動,進而運用於社會發展中。因此,RCA 希望能夠藉由對 於藝術家、設計者以及相關領域中的實踐家專業的教育, 來達成完美卓越的國際藝術標準。此外,更希冀在藝術與 設計相關的產業、學校以及技術的完美配合之下,提升該 校的教育、研究和實習的品質。

TU Delft 是荷蘭規模最大的研究理工大學,範圍涵蓋了理 工科學的各個領域,該校的主要使命,在於提供高水平 的科技教育並從事先進、創新的研究工作。TU Delft 約有 5,000 多位教職員工,學生數約 13,500 人。TU Delft 的研 究與教育品質享譽海內外。

RCA 專精於藝術、設計、傳播等學門,聘請了約 100 位 極負盛名且都有個人品牌的專業藝術家及設計師來指導學 生,故每年吸引全球超過 850 名的學生就讀。此外,為了 提供學生最新的學術資源及資訊,RCA 會不定期的邀請客 座教授、講師及業界專家來講授相關課程。

學制 RCA 的碩士課程為期二年,與英國其他碩士一年期課程不 同。國際學生的學費雖然相當昂貴,但學校也提供許多獎 學金。RCA 入學門檻非常高,眾多畢業校友都在業界享負 盛名,如現任英國工業設計協會會長及 Dyson 吸塵器的發 明人 James Dyson、知名的普普藝術家 David Hockney、著 名的傢俱及工業設計師 Jasper Morrison⋯等。

正因 RCA 將教育與社會和產業需求的完美結合,學校亦 提供予學生完善的資源,以支持學生發揮自我的色彩,因 此該校學生在藝術設計上,能夠同時展現出高層次教育的 結果以及與實際經驗的配合,並鼓勵學生觀察藝術與設計 領域中相關的社會和環境變遷,並且透過與其他產業的合 作關係,讓學生的設計理念可以更兼具地域性、全國性以 及國際性。

該校的優良設備、研究單位及學院是傑出的研究成果及教 育的基石,名列世界頂尖理工大學 (THES) 排名之中。而 且 TU Delft 與國際性企業、工業和研究機構都維持著緊密 的建教合作關係,許多學生得以在這些機構中實習成長。

學制 二年制理工碩士(MSc)國際性學程,是針對在理工領域 擁有至少一個理工學士(BSc)學位或同等學位的優秀學 生設計。理工碩士國際性學程不僅提供了學術訓練,還替 未來進入全球就業市場提供了絕佳的機會,每年吸引了相 當多學生爭相就讀。 每個科目的前 18 個月通常包含了學科理論、作業報告和 實驗實習。後 6 個月則將大部分時間花在論文研究與發 表上,其中包含了參加校內的進階研究計畫或進入業界實

習。為了確保學生能夠在兩年內完成理工碩士課程並取得 理工碩士學位,台夫特科技大學在學生的入學就讀前會進 行嚴格仔細的篩選。 校方會努力確保學生能有最佳的學習進度,包括提供個別 的導師與輔導人員。此外,校方也會特別注重協助學生改 善溝通技巧、專業發展和學術能力。

資源 Integrated Product Design (IPD) 是以具有系統性的方法來 進行產品開發。IPD 包含以下的設計面向:外形,功能、 用途、生產、銷售、經濟、永續發展、耐久性和處置或回 收。流程涉及各階段的產品生命週期:從評估、概念開發、 概念化、到原型設計和產品營銷。需要熟練的綜合設計能 力,設計人員必須仔細思考使用者、製造商和社會需求的 整體性。 IPD 課程重點在於,學習如何將在設計過程中,將使用者 提出的要求和問題具體融入設計產品中,尤其注重產品的 設計創新及產品服務組合。學生將學習如何執行設計,並 用最先進的方法和設計技術,規劃執行與管理複雜的產品 開發過程。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 德國 柏林白湖藝術學院 GO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 日本 武藏野美術大學 / 培訓課程:大學部

簡介

資源

「柏林藝術學院」的前身是二戰結束後不久由私人創辦的 「北方藝術學校」。兩德統一後,在柏林,該校仍然是除 柏林藝術大學之外的第二大藝術設計教育基地,風格方面 秉承了包浩斯傳統。由於位在首都柏林,又是藝術與設 計的專業學校,是德國人心目中工業設計領域的首選。學 校並積極與歐洲各校合作,爭取許多歐盟獎學金之國際交 換學生。並在 Hartmut Ginnow-Merkert 教授的倡議下,自 1998 年起與韓國、臺灣、香港和廣州合作了許多不同的 專案。

柏林藝術學院的地理位置位處於過去的東柏林,有繪畫、 雕塑、舞台設計、服裝設計、工業設計、織品設計、視覺 傳達等十一個設計學系,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修的 課,或到其他科系修課,學校資源豐富,有陶瓷、木工、 雷射切割、RP 等工廠,學生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工廠來製 作模型,每個工廠都有負責的人能夠教導學生操作與使用 機器,甚至學習製作陶瓷器具的技術,這些完整的設備與 資源能夠讓學生的創意與設計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學制 德國大學無學士學位,第一個學位就是碩士學位。德國的 學制是一年兩個學期,修滿十個學期則可以拿到 Diploma 學位,等同於台灣的碩士畢業。「柏林藝術學院」的課程 主要分為理論課以及實作課,理論課為設計史、設計方法 等理論課程;實作課則是設計課,在進入學校後的頭兩年 則必須修習基礎設計課程,大三以上的學生每學期都必須 選定一個主要的 project 進行設計,每個教授通常會主持 兩個 project,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指導教授或設計案。每年 之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會與學校簽訂一年的契約 讓獲獎學員赴德國研習一年,則是可以和正式學生一樣, 在一學期選修一門主要的設計課。

系上每個禮拜都會安排演講,無論是設計公司的介紹或是 設計師的工作心得分享,各種和設計相關的議題都能夠討 論與分享,讓學生即便還未出社會也能夠提前了解設計的 現實環境與做好心理準備。

GO

簡介

學制

武藏野美術大學創立於 1929 年(昭和 4 年),活潑開放 兼具纖細美感的美術精神在國外或國內皆享負盛名。武藏 野在東京擁有兩個校區,一為吉祥寺校區,另一為位在小 平市的鷹之台校區。學校授課主要以鷹之台校區為主,其 腹地交通便利,為極少數可以在熱鬧喧嘩的都市卻還可以 擁有優雅藝文環境的校園。

武藏野大學分為四至七月的前期授業與九至十二月的後期 授業,之後為密集的論文準備、畢業製作或入學考試,直 到三月中,學年才算是正式結束。

與外部的交流上,不僅有與國內的早稻田大學、國際基督 教大學、國立音樂大學、東京經濟大學、津田塾大學等有 密切的合作關係以外。校園內來自世界各國的國際學生數 量也相當可觀,藉由這個珍貴的國際交流機會,一方面讓 學生們相互獲得良性競爭,另一方面使彼此擁有國際觀的 設計視野。以就業方面而言,武藏野美術大學的實習制度 也十分健全。由於當今越來越多各式各樣的職業都需要有 美術相關技術的人員,因此在各種工作領域就職的可能性 就相對提高了許多。 例如以工藝工業設計系來說,畢業後廣泛任職於鈴木汽 車、東京電視台(TBS)、東芝、本田汽車、松田汽車、 國際電工、富士 Film、富士通、富士重工業、本田技術研 究所、三菱電機等企業。

資源 武藏野美術大學一直以來都以培養美術與設計為中心的 各種領域人才為主要的教學理念及目標,加上在 2005 年 與其他四所多摩地區大學共同組合成的「多摩 Academic Consortium」讓該校師生更有充分的資源利用,如承認學 分的跨校選修、圖書館的相互使用等。此外學校也會聘請 優秀業界老師教課,或是延請設計師及藝術家舉辦開放式 演講。武藏野大學常與企業產業合作,一為增加今後進入 職場的實際操作機會,另一方面讓學生們提早累積將來進 入社會的經驗。結合以上理念與充足的校園資源,讓武藏 野的學生們得到相當足夠的經驗與技術。


2014 MO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OVERSEAS STUDY IN ARTS AND DESIGN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 (CIP) 資料

藝想起飛 , 菁采絕倫 : 教育部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 計畫 / 學習實錄 . 102 年度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數位媒 體設計系編 . -- 臺北市 : 教育部 , 民 103.10 面 ; 公分 ISBN 978-986-04-1984-9( 精裝 ) 1. 藝術教育 2. 人才 3. 培養 903

103015534

產品設計

書名 : 藝想起飛 菁采絕倫 - 教育部 102 年度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 / 學習實錄 出版者 : 教育部 發行人 : 吳思華 發行單位 : 高等教育司 電話 : ( 0 2 ) 7 7 3 6 6 6 6 6 ( 轉高等教育司 )

Chiba University 日本 千葉大學

地址 : 1 0 0 5 1 臺北市中山南路 5 號

GO

出版年月 : 中華民國 1 0 3 年 1 0 月 版 ( 刷 ) 次 : 一版一刷 定價 : 新臺幣 3 6 0 元整

簡介

學制

千葉大學位於日本關東地區的千葉市,由於位置鄰近東 京,許多主要的國家型計劃都集中於此。千葉大學成立與 昭和 24 年 5 月 31 日,是由千葉醫科大學、同大學附屬 醫學專門部及藥學專門部、千葉師範學校、千葉青年師範 學校、東京工業專門學院、千葉農業專門學校合併而成。

千葉大學的設計科學學程提供兩年制的理工碩士課程和三 年制的理工博士學程,也是日本內少有將設計研究科設置 於工學院下的學系。學程內容主要目的是使生活和文化更 加豐富,期盼學生能更具寬廣的視野、多方面的思考能力 與積極的學習態度。

1949 年千葉醫學院和千葉示範學校合併為千葉大學,以 前進的精神培育具有高明判斷能力的創意人才。千葉大學 專業齊全,目前千葉大學為包含醫學院、工學院、理學院、 文學院、教育學院等九所學院的綜合性大學;也具備醫院、 國際教育中心與各式齊全的研究設備,此外西千葉校區所 新建的圖書館也於 2012 年正式啟用。

資源

千葉大學透過政府的補助拓展國際化,建立和國外學校的 合作案和產業合作。校內各項計畫中,以「J-PAC」的國 際交流計畫最為聞名,廣招世界各地的留學生來日進行半 年到一年的短期交流,也因留學生的人數眾多,學校在給 予留學生的生活支援系統也很完備,還特地設立國際教育 中心讓外籍學生學習日文。

由渡邊老師所帶領的デザインマネージメント研究室,一 向是以與許多日本的知名企業進行產學合作著名。學生透 過這些專案進行,進一步了解業界的思考模式,讓自己的 產出作品在充滿創意之餘,更增加了長遠的眼光及縝密的 思考。這樣的管道所提供的不僅僅是設計上磨練及磨合, 也給予了企業獵才與學生就職的機會。 此外,2012 年也開始執行 CODE Program,此教育計畫由 千葉大學發起,邀請美國、歐洲多個國家的學生到系上做 為期六個月的交換留學,期盼能藉多方的接觸與互動,培 育出未來領導日本創意產業的人才。

展售處 : 五南文化廣場 國家書店 三民書局 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 教育部員工消費合作社

地址 : 台中市北屯區軍福七路 6 0 0 號 地址 : 桃園縣中壢市合圳北路 2 段 9 5 巷 1 9 0 之 1 號 地址 : 臺北市重慶南路 1 段 6 1 號 地址 : 臺北市和平東路 1 段 1 7 9 號 地址 : 臺北市中山南路 5 號

電話 : ( 0 4 ) 2 4 3 7 - 8 0 1 0 電話 : ( 0 3 ) 4 3 3 4 7 3 8 電話 : ( 0 2 ) 2 3 6 1 7 5 1 1 # 1 1 3 電話 : ( 0 2 ) 3 3 2 2 5 5 5 8 # 2 2 9 電話 : ( 0 2 ) 7 7 3 6 6 0 5 4

GPN:1010301915 ISBN: 978-986-04-1984-9 著作財產權人 : 教育部 ( 本書保留所有權利,欲利用本書全部或部分內容者,需徵求著作財產人同意或書面授權, 請逕洽教育部高教司 ) 其他類型版本說明 : 本書同時登載於 1 0 2 年度藝想起飛,菁采絕倫 : 教育部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學習網站, 網址為 : h t t p : / / w w w . m e d i a . y u n t e c h . e d u . t w / e v e n t / 2 0 1 4 M O E / r e c o r d D M D _ 1 0 1 . h t m l 本書以創用 C C「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禁止改作」 3 . 0 台灣授權條款釋出,此授權條款詳細內容請見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3.0/tw/ 「姓名標示」部分請依以下引用方式標示著作財產權人 本書請依以下方式引用: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編),《藝想起飛,菁采絕倫:教育部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 學習實錄》。教育部發行, 2 0 1 4 年 1 0 月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