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度產品組海外學習心得-王浩頤

Page 1

|點擊標題可快速至該月份查看|

Art Center

110年度|產品組|王浩頤 國立台中科技大學

September 初抵美國

October

準備與心態

November 整體概況

December

成為RCA的一員

January

第�學期開始

February 期中進度

March

焦慮中的反思

April

第�個期末

May

自我的設計定位

June

創造差異

July

第�學期專案分享

August

結束前的反思與感謝

成果展紀實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September .2021 初抵美國

#前言

開學前三週先行抵達美國,前期大多時間都在尋找住處以及熟悉當地的環境,並與上一届的學長一起吃

飯請教就學以及生活的經驗。最終透過 ArtCenter 所提供 Off Campus Housing FB 社群找到了同爲

ArtCenter,但分別就讀 Entertainment Design 的韓國室友以及 Transportation Design 的美國室友, 正式開始了在 Pasadena 的生活。

在加州生活最大的挑戰是空間和距離,往往地圖上顯示開車五分鐘看起來不遠的地點,都要走上半個小

時左右的路程。在剛 settle down 還沒有買車、考取當地駕照的期間,需要仔細的規劃生活所需的採購

,且很大程度的仰賴 Amazon 以及 Uber 等等各種電商服務。不過加州多元的文化融合以及開放的氛圍

完全不會讓人覺得身處異鄉,尤其是 Pasadena 隔壁的 Arcadia、Alhambra 以及 Monterey Park 等區 域都是 LA 華人比例非常高的的區域,不論是吃飯或是採購都非常方便。

去 Pasadena DMV 考駕照。

Artcenter south campus。

#ArtCenter Orientation

由於疫情的關係,今年度 ArtCenter 的 Orientation 為期三天,並採用線上的方式進行。剛開始會由

Admissions office 介紹學校的各項制度以及教學元素,一開始就非常强調 ArtCenter 所重視 Critique 文化以及對時間的嚴格要求。之後有各自系所的新訓,認識 Chair of Department 以及 Director of

Product Design 等負責系上學生各種事務的人。不過由於菁培屬於較特別的計畫,大多不會和新訓所認 識的 Term � 學生一起上課,同時除了 Product Design 以外的學校人員大多不熟悉菁培的學生身份,在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剛開始選課以及申請工坊 demo 的時候需要和 Director of Product Design 聯絡取得幫助。 本學期 ArtCenter 處於 Hybrid 的方式進行教學,大多的課程會以線上 + 實體的方式同時進行。我在 Term� 總 共 選 了 四 門 課:Digital Product Design & Management、Sewing Lab、Chrononlentus、 VR modeling for footwear。ArtCenter 的 Studio class 都是 �hr 為單位計算,如果同一天有兩堂課其 實就會非常吃重,我在週四就是滿堂,加上中午需要從 South campus 到 Hillside campus 轉換校區上

Product Design Orientation。

#Digital Product Design & Management

這是一門和新加坡 INSEAD MBA 合作的線上課程。主要討論 Digital Product 的開發、測試以及管理,

UI/UX 的企業影響以及專案開發團隊的運作。由於與新加坡跨國合作,除了從 week � 才開始的課堂時 間以外,更多會需要配合時差在非課堂時間進行討論。課程中老師時常會將自己過去完全沒有電腦的設

計學習經驗,到如今大量資訊化的設計產業經驗進行分享,也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這堂課重視除 了設計師以外的觀點,並强調跨領域的合作。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Digital Product Design & Management 老師上課利用 Spotify Design 講解新形態的 UI/UX 發展。

#Sewing Lab

Sewing Lab 是一堂非常重視實作的課程,需要實際操作縫紉機,並在完成初階的作業後自己提案後續 要做的內容。課堂資源很豐富,有開放使用的布料室以及可以外借的縫紉機。這堂課讓我有機會接觸過

往台灣產品設計相關科系極少接觸的 Soft goods 以及 Wearable product,對於不同材料的構成以及理 解有非常多的幫助,而且隨著逐漸熟練縫紉機的操作也會慢慢覺得這是一件非常舒壓的實作過程。

ArtCenter 工坊需要經過 Demo 課程後才能取得使用資格 。

Be more creative every day!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Chronolentus

Chronolentus 是一門非常 High Concept 的課程,課程簡介中提到 Through the lens of time 透過時間

的觀點去看物件。大量探討了從時間的觀點出發,人的各項知覺以及現在生活樣態中的轉變。課程指導

老師就有三位,很多時候還會邀請各領域的業師一同參與。課程接觸範圍非常廣,從音效的視覺化以及 對知覺的影響,到現象學以及意向性對時間的感知,又或是 Husserl、Heidegger 以及 Sartre 等的哲學 觀點。這種極度學術性同時也非常主觀和個人化的設計討論在台灣的設計學習中非常少見,我覺得這樣

的課程非常挑戰我自己對於設計的認知,也會對設計的不同手法有很多新奇的認識。在課堂中,不管是 與老師還是同學的討論就是不停逼迫自己超越自己的思考,並用更廣闊的角度看待設計的過程。

Chronolentus week2:visualizing sound / Guest speaker: Will Thomas。

#VR modeling for footwear

跟台灣大多產品設計不同的地方是 ArtCenter 的 Product Design 非常重視 Soft goods+Wearables 的 設計。這堂課的老師是來自 lululemon 的 �D designer,也曾經和 adidas 合作過大量的 �D 專案,除 了課程主要教的 Gravity Sketch 以及 Substance 外,也很常以業界的角度分享 VR 設計的相關知識,雖

然是一門以軟體爲主的課程,但也非常重視每一次簡報的 storytelling,老師自己都開玩笑説自己大部 分的工作只有 ��% 在做設計,更多的 ��% 是透過 storytelling 説服主管自己的提案。雖完全線上的課 程,但卻非常有互動性,期中的課題是要為自己所選的品牌以及老師上課隨機抽到的品牌 /IP 設計聯名

概念的鞋款造型。透過這堂課完全改變我對過往建模的夢魘,而且系上有提供外借 VR 設備,也替我省 去很多煩惱和開銷。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VR modeling for footwear 老師用 meme 開玩笑 Houdini 到底有多麻煩。

有機會能來到 ArtCenter 其實始終令人覺得不可思議,每次經過 Hillside campus 橫跨在小小山谷之間

的 Ellwood building 還是會很贊嘆。校園的學習氛圍始終不停的鼓勵你繼續為自己的目標努力,傳説中 極度高壓和競爭的環境,其實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友善和支持,在這裡有著與衆不同的觀點一點都不是 問題,反而所有人都會正面的試著和你討論,讓自己有機會一直 refine 自己的認知。

Hillside 的入口。

ArtCenter 最為知名的 Ellwood building 橫跨山丘的橋型 結構建築。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October .2021 期中進度

在 ArtCenter 讀書的生活總是在平靜與忙碌間往復,除了課程的內容以外,也花了許多時間打點生活所 需的各種瑣事。為了買車和不同的 dealer 以及私人賣家交涉、為了考駕照親身體驗傳說中的 DMV 效率 ,以及參與各種各樣同學的個人 project 與測試都佔去了大半的空閒時間。時間管理與溝通成為生活的

重點,雖然沒有什麼閒適的生活,但在忙碌了一天後開車回家映著黃昏和一排椰子樹的加州生活還是頗 為浪漫。

很快就來到 ArtCenter 的第一個 Midterm,由於 ArtCenter 的課程非常重視過程的發展和設計的延續性 ,Midterm 不如原本預想的一樣高壓而嚴肅,反而更像是找到一個機會去檢視和整理這七週以來的想法

和思緒,並建立一個更為完整的表達手法。ArtCenter 課程順暢的連貫性以及課程緊密參與程度有著非 常強的沈浸感,引導我在生活中時常拓展與思考課程相關的內容。

參與同學的個人 project,探討透過對方的視角進行創造 。

ArtCenter Hillside campus。

#Sewing Lab

Sewing Lab 一直都是一堂很令人開心的課,老師十分鼓勵各自發展個人 project,也樂於幫助學生解決

中途遇到的阻礙。在前期完成許多基本的 tote bag 和 zipper pouch 等小物件的製作之後,老師會持續

教各種 seams 收邊和肩線轉角的縫法,一邊和各個同學討論 project。我在個人 project 中選擇重製 Yohji Yamamoto 早期的一件罩衫,在 pattern 和結構的資料都不夠清晰的情況下,老師願意花很多時

間幫助我摸索出可能成型的方法,也透過這個 pattern 的機會教導透過設計進行溝通的重要性,如何清 晰地透過設計過程的紀錄讓別人知道你的作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Chronolentus

Chronolentus 依舊維持著極度 High Concept 的課程概念,並在課堂上持續探索感官與時間的關係。其 中一堂探討氣味與嗅覺對應時間與記憶的課程,直接去到了位於 LA Chinatown 的 Institute for Art + Olfaction,並請到該單位的主理人親身示範如何調製氣味,了解氣味對認知與體驗的關係,並在課堂上

讓大家嘗試創造出如同下雨後的 LA 都市一樣的氣息。透過這些對於不同感官的探索課程,引導學生們 逐漸探索每個人對於如何呈現時間這個概念的提案。期中直接將個人的提案在課程中再度打散進行 brainstorming,不斷重複檢視思考的過程,是一個強調概念發展與規劃的體驗。

Chronolentus 其中一堂關於嗅覺的課程前往 Institute for Art+Olfaction。

Chronolentus 課堂發表。

Chronolentus 每週的 critique 時間是非常 casual 但同時也很聚焦於個人的設計觀點。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VR Modeling for footwear

VR Modeling for footwear 的期中 project 是要完成一雙品牌聯名的 footwear 設計。雖然是一堂以軟 體為主的課程,但依舊重視每一個型態設計的目的和意義是否切題,除了軟體的應用外,老師也很強調

每一個造型是否有其目的性和能否呼應到每個人聯名品牌的形象。我的期中題目是以法國登山品牌 Salomon 以及日本戶外用品公司 Snow Peak 的聯名概念作為發展,將 Snow Peak 的戶外營火支架的 X 字型結構應用到 Midsole 的外包架構中,創造連結鞋面與中底的支撐系統。也在期中的發表中提到兩 個品牌的標誌性色彩應用如何結合,並呈現在作品中。老師在期中發表的過程中,也持續和每個學生討 論如何改進建模和渲染的方式才可以創造出更好的效果。

即便是線上課程 VR modeling 的老師還是會很用心針對 每個人提案的造型和結構做出 critique。

VR Modeling for Footwear 期中的階段性發表。

#Digital Product Design & Management

這堂課以 Lean UX 作為主要的 reading material,然後將改善學校的 LM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作為與 INSEAD MBA 合作前的練習課題。由於時間的緊迫性,課程主要聚焦於 outcome 為

導向的使用者體驗改善,以創造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為目標去檢視現有的 LMS 如何變 得更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Digital Product Design & Management 線上上課。

Digital Product Design & Management 分 Concept 發表。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Digital Product Design & Management 與新加坡 INSEAD 商學院 MBA 共同上課。

November .2021 進入期末

�� 月的加州冷不防地進入冬令時間,除了時間調晚一個小時,天色也越來越早就漸漸暗下。原本沒放在 心上的細微變化,卻還是花了一些時間才逐漸調整好生理時鐘的變化。對我來說很像一段跨距被放大但

感受很細微的時差,剛開始適應總是有種很古怪的感覺,對工作和心理狀態都有些影響。�� 月同時也是 美國的 Veterans Day 和 Thanksgiving Holiday,由於我的課程大多在周四周五,剛好很多都位於假期 期間,雖然多了許多空閒時間,但大部分都在規劃準備期末各科的製作或各項材料採購與提案的修改。

ArtCenter 校園資源頗豐,一些基本的木材壓克力以及泡棉,材料工坊都有賣。但一些較為特殊的材料

以及電子元件的採購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還是頗為仰賴各個老師和同學熟悉的在地資源。這次期末 也為了採購電子元件特地跑去位於 Van Nuys 的電子材料行,因此為了材料東跑西跑而耗費大半天也是

蠻常出現的,為了省錢和方便在 Amazon 上訂零件或材料也是很常見(和同學時常笑稱作品根本就是 Amazon 跟 The Home Depot 的組合件)。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使用 MIro 將過程簡報攤開討論是 ArtCenter 常見的討論 方法。

110年度產品組

使用 MIro 將過程簡報攤開討論是 ArtCenter 常見的討論 方法。

#Chronolentus

在經過期中之後,課程更聚焦在個人的概念提案和期末的製作上,課程大多處於進度匯報及跟各個老師 的 One-on-One 討論時間。結合這堂課的主題—時間以及前期課程對感官的探索,我整理出了一個略為 抽象的基本概念。由於我個人認

時間本身並不存在,是一種需要借由現象表示的模糊邏輯,所以針對

期末的概念我提出了「基於時間這個觀念本身是混亂且不可預測的」,我試圖設計一套以混沌理論的蔡 氏電路(Chua's Circuit)驅動的茶道道具去表示時間的隨機性,以提出對時間這個概念的質疑。但跟

各個老師的討論中發現,我的概念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説太難以理解,而且具象化的過程也不夠明顯去呈 現背後的觀念。所以發展的過程中遇到蠻大的 setback,使得進度延宕不少。如何去面對概念發展的挫 敗,並產生更好的呈現方式有時候會很掙扎,但後續不斷地討論中逐步找到更好的方法。

Chronolentus 過程中的 Digital prototype。

Chronolentus 過程中的 Digital prototype。

#VR Modeling for Footwear

進入期末的概念提案,老師希望我們回頭檢視當初選擇設計的原因或是 Inspiration,並基於那個

Inspiration 去發展出一雙 footwear 的概念。我從頭回去檢視自己對設計或藝術的興趣很大來自建築的

影響,空間的構成和體驗的創造都成爲我在創作過程中所重視的要素。基於這樣的原因我的期末主題以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BIG (Bjarke Ingels Group) 一家來自丹麥的建築事務所作爲靈感,他們對空間構成的概念以及創意深深 的影響我對造型的理解。發展成 footwear 概念的過程中去解析了多個 BIG 的案例,並透過 scale 的變 化將其轉化爲功能性或意向性的造型呈現。

VR Modeling for Footwear 課程上對初步造型和 render 的討論。

比較熟悉 Gravity sketch 之後就和朋友開始做一些 Fun Project。 VR Modeling for Footwear 的期末概念發想。

比較熟悉 Gravity sketch 之後就和朋友開始做一些 Fun Project。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Sewing Lab

課程持續聚焦在個人的期末 project 上,如果對 Pattern 有任何疑問老師都很樂於解答,並幫助學生找

到最後的解決方案。很多時候也可以針對自己喜歡的樣子對 Pattern 進行修改和調整。隨著有越來越多

的縫紉經驗,也會慢慢發現每種布料以及材質的個性,要去適應不同的彈性,解決光滑布面在縫紉過程 中難以掌握容易跑掉的問題,對不同的布料類型需要不同的收邊和固定等等,都是一系列在過程中會遇 到的挑戰。這堂課并不是要把裁縫技術打磨到極緻,而是透過一些基本技法的學習重新去想象物件不同 的構成和可能性。

Sewing lab 縫製 sweatpants 的過程。

Sewing Lab 裁切 Pattern。

#Digital Product Design & Management

由於和新加坡 INSEAD 的課程安排,�� 月是這堂課最爲密集的一段期間。隨機分組與商學院 MBA 的組 員合作,課程中找了以香港和新加坡爲主要市場的共享辦公空間 app—Flydesk 的技術總監一同討論

Digital Product 的發展。課堂中有許多快速的 prototype making 以及概念的快速提案,像是一段非常

緊凑的 Digital Product Workshop,跟來自各種金融、行銷以及市場分析背景的組員合作是一項非常有 趣但也很有挑戰的過程。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Digital Product Design & Management 與 INSEAD 合作的課程請到 Flydesk 的技術總監加入課堂。

December .2021 期末總結

加州的冬天不如想象中的陽光明媚,夏天的乾爽隨著陽光被烏雲遮蔽而不復在,反而像台灣的冬天一樣

,時不時的下場雨透著濕氣再將寒意籠罩。�� 月隨著期末將近也變得愈發忙碌起來,完全就是靠著對期 末結束後假期將至的意念在堅持著。不過在忙碌的期末倒也是頗爲充實和有趣,隨著製作脚步的加緊越

來越熟悉 ArtCenter 的工坊運作,時常在老師或同學的 Studio 邊做事邊聊天到半夜。一路堅持到第 ��

周隨著每堂課的 presentation 一個一個結束真的有種如釋重負的感受,但轉眼也代表我在美國的時間很

快的就過去了 �/�。回顧在 ArtCenter 的第一個學期,能夠擁有這樣與原本學校非常不一樣的創作體驗 與課程都成爲我很重要的的養分,身邊的人總是帶來我從沒想過的 perspective 和 inspiration。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期末的 South campus workshop。

工坊的 Metal demo 展示如何使用 Plasma Cutter 激光切 割。

#Chronolentus

在經歷了感恩節假期後的課程很快的進入了以製作為主的階段,原先困擾我許久的表現方式也在與朋友

的討論後,取得了非常多的靈感和解決方案。將提案與老師重新討論後,三位老師也都為我找到清晰的 呈現手法而表示讚賞。很感謝當初在我卡在自己的想法時和我討論的朋友,也意識到概念真的是在不斷

地溝通中沉澱出來的,最後呈現效果是我當初意料之外的,真的是在過程中一步一步發展出來。在期末 的展示上最後選擇了更接近於 Installation Art 的方式去呈現,而不是以傳統的產品設計手法去表達,

算是自身探索更多跨領域嘗試的一種挑戰。最後在學期末發表後,三位老師拿了 Product Design Gallery 的推薦申請給我,雖然説我個人認為作品未臻完美,但能夠在 ArtCenter 受到這樣的肯定還是 十分令人開心。(Chronolentus 發表時被同學和老師堆成一座山 )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Chronolentus 期末的概念性茶具。

Chronolentus 期末的概念性茶具。

Chronolentus 的期末作品參加 Product design Gallery

爲了 Chronolentus 的期末使用電焊製作支架。

的推薦申請。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VR modeling for footwear

隨著課程往期末邁進,大多的時間都在 One-on-one 的專案討論,老師同時也會補充 VR 中不同的軟體

應用和操作方法,並鼓勵我們不要被軟體限制住。我在我個人以 BIG 為靈感的專案中也多次的修改造型

的方向與細節,即便是遠距的線上課程老師還是不厭其煩地花時間和每一個學生溝通。老師也鼓勵我們 善用自己學習到的技能去接案,在課堂上分享了很多 Freelance 網站。就算在最後的課程結束後,老師

還是很重視每個學生上課的感受,會一一詢問和溝通大家對於學期課程的想法和建議,很深刻的感受到 老師對課程的重視和參與。

VR Modeling for Footwear 的期末成果。

VR Modeling for Footwear 的期末成果。

#Sewing Lab

Sewing lab 後期的課程大多是進行個人 project 的實作,我原本所參考的 Yohji Yamamoto 的 pattern

在經歷了跟老師的多次討論後,還是難以理解整件衣服的構成方式,最後決定轉向較為容易理解和構成 的 Kimono 和 sweatpants 作為自己的期末 project。這堂課最大的幫助還是在於更加深了對 Wearable 的理解和軟材質的構成。而且取得 Sewing Lab 的 access 之後只要在學期間都可以使用 Sewing lab 的 材料與機具,是十分實用的技能與權限。

Sewing Lab 期末會將大家的 project 和過程都展示出來。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Digital Product Design & Management

由於 �� 月的密集課程,本堂課在 �� 周就結束了,跟 INSEAD MBA 的合作每堂課都有不同的產出。最

後 INSEAD 的老師也請我們針對課程內容去創造一個給 Product Manager 的 booklet,算是每一組對

課程內容的見解與統整。本堂課程與我的其他課程相較算是非常的商務取向和理論,并不是一個設計主

導的課程,而更多的是從產業的角度去看設計、商業以及科技如何交互合作去創造更好的 Digital Product。

Digital Product Design and Management 課 堂 中 使 用 Flydesk 素材快速製作的 High-fidelity prototype。

Death Valley。

學期結束後馬上就逃離了濕冷多雨的 Pasadena 跟室友來了一場 Death Valley 的露營之旅,在看不到

盡頭的沙漠公路中有種超越現實的魔幻感,空間被壓縮又延展,夕陽斜映在起伏的地形中仿佛置身沙丘 的世界,隨著側風掃過公路的沙塵都帶著迷幻的光暈,沙漠中的星空看起來觸手可及。總算能夠好好沉

澱自己的思緒和這一整個學期以來的獨特體驗。很期待接下來的未知與挑戰,相信 LA 和 ArtCenter 都 還有著太多太多等我去探索。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January .2022

第 2 學期開始 ArtCenter 的寒假有四周,是一年之中休息最久的一段期間,大部分的時間我都在逛 LA 周遭的各大美術 館 和 博 物 館。LACMA 和 The Broad 都 還 滿 推 薦 的,能 夠 近 距 離 接 觸 如 Jean-Michel Basquiat、 Jackson Pollock、Richard Serra 等等的真跡。趁著假期也走訪了各大建築師在 LA 周邊的建築,如

Frank Gehry 的 Walt Disney Concert Hall、磯 崎 新 的 MOCA 以 及 Renzo Piano 的 The Academy Museum of Motion Pictures。隱藏在 LA 路邊那些乍看略顯沒有質感的方塊體建築和大量的 Chain store 背後,其實有著在多元的時空背景以及文化交融下所培養出的獨特氣質。

在一月中開學前的前一周由於 Omicron 疫情的蔓延,ArtCenter 決定將前兩周全部改爲線上課程,有些 課程也從原本的實體課改爲整個學期都以線上的方式進行,導致我這學期最後只剩一堂實體課。原本以

爲校園會比上學期更加開放從而更加完整和沉浸的體驗 ArtCenter,卻因不可預期的疫情延燒攪局還是 略感無奈。本學期依舊以三堂設計專業課以及一堂 Humanities 作爲搭配。由於菁培身份較爲特殊的關 係,建議提早與系上 Director 討論選課事宜。 #Futures Studio

由歷年都會參加 SPOSAD workshop 的 James Chu 授課,不過我那届 workshop 由於疫情的關係其實 之前並沒有見過面。Futures Studio 是一門以 Future studies 為基礎出發的 TDS(Transdisciplinary

Studio)課程,匯集來自全校各個不同系所的學生。課程初期以 Macro trends 研究出發,一步一步進 行 futures wheel 以 及 Affinity mapping 等 分 析,對 趨 勢 進 行 歸 納 及 整 理。課 程 以 Future of Home/Work/Recreation/Mobility 為主題,透過推測設計 / 論述設計等手段探討設計未來的可能性。

Futures Studio 以 Futures Cone 介紹 4P 未來發展的可 能性。

Futures Studio 將 大 範 圍 的 趨 勢 與 資 料 搜 集 並 透 過 Affinity Mappping 的歸納找出未來設計的方向。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Futures Studio 解析傳統設計領域到論述設計再到推測設 計之間的關係。

110年度產品組

Futures Studio 介

紹 Speculative Design/Critical

Design/Design Fiction/Futures Studies 甚至到 Art 之間 的關係。

#Design For HAY/Danese/MUJI

這堂課的老師人在西班牙,但同時有一名人在 LA 的助教針對實作進行協助。以三大設計品牌北歐的 HAY、義大利的 Danese 以及日本的 MUJI 為設計主軸,學生可以選取自己有興趣的牌子進行設計。在

考量三個品牌的特性以後,我選擇以 Danese 為本學期的設計主題,一部分是深受 Bruno Munari 的 Design as Art 一書影響,一部分是對義大利的產品設計總是有種莫名的着迷。學期前期以品牌研究

心,老師鼓勵我們以清晰明瞭的 Moodboard 搭配 Keywords 快速的找到品牌的核心價值,不求多而繁

複的畫面表現,反而非常强調每一張圖片是否有被選擇和呈現的意義,Keywords 的用字是否準確具有 説服力,可能一塊簡單五張圖和字的 Moodboard 都會不斷被挑戰重來。我覺得這堂課重視對設計品牌

的研究以外也强調扎實的設計過程,最後需要以實際的材質與顏色等規格進行模型製作。老師在三個品

牌以外也會補充大量不同設計師的相關資料以及書本,時常以歐洲知名的設計師與設計單位為例,譬如 James Irvine、Industrial Facility、Angelo Mangiarotti、Ettore Sottsass 等等。

Design for HAY/Danese/MUJI 中以 Danese 等品牌的介 紹與分析出發。

Design for HAY/Danese/MUJI 課 程 簡 介 設 計 品 牌 的 Target Audience。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One Frame at a Time

One Frame at a Time 是一門以光影與投射爲主題的課,雖然屬於 Product Design 的課程,但一樣有 來自 Fine Art、Photography 以及 Film 的學生,課程内容也涵蓋多種不同領域。這堂課除了趣味性外 ,同時很好的平衡了理論和實作,譬如老師會一邊介紹 Abelardo Morell 的投影攝影作品,一邊準備暗

箱成像的結構,讓每個同學實際體驗成像的邏輯。每周都會以一個光影應用的主題爲核心討論如何進行 創作,作業也都會符合每周的主題概念。我覺得這堂很有趣的打破了對平面與立體、光與影的既定印象 ,讓我重新思考畫面與物件之間的關係。

One Frame At A Time 利用 Anti gravity lamp 介紹燈光如何創造動態錯覺。 One Frame At A Time 利用燈光與 �D Zoetrope 創造動態效果。

One Frame At A Time 老師示範直接以 Obscura 搭配脚架 以及藍曬紙在戶外成像。

One Frame At A Time Obscura 成像會是上下顛倒的。

#French Basic: Primer Lit Des

ArtCenter 的法文課絕對和你想象的不一樣,不從文法和發音教起,而是以法國文化、藝術、設計、文

學甚至到哲學等領域出發。更像是一堂英法混雜的文化研究課程。從杜象的達達主義到沙特的存在主義 又到西蒙波娃的女性主義,這堂課不會把語言學習困在枯燥乏味的發音與拼寫中,而是試著以文化內核 心鼓勵大家領略法文以及法國文化。課堂內容也非常多元,從對法國國寶貝葉挂毯的研究報告,到每個 學生以達達主義創作自畫像,乃至於法國的音樂、繪畫、詩集、汽車設計等等主題都包含在內。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February .2022 期中進度

開學初期總是需要花一點時間習慣每個老師不同的課程安排,有些老師非常按部就班、重視課程大綱的

安排,有些老師則是較為 flexible,願意根據學生的需求去調整。ArtCenter 的課其實還滿看不同老師的

特性,通常會決定你這個學期過的痛苦還是開心。每個老師的 Office hour 及他們的用心程度也各不相 同,需要多花一點時間去觀察這些差異並試著跟不同的老師溝通,畢竟設計本身就是一種溝通的媒介。

#Futures Studio

這堂課的分組我選擇以 Future of home 為主題,在經歷了前期的 Macro trends research 以及 Future

wheels 分析之後我選擇以 Megacities expansion 以及 Sea level rising 兩大趨勢為概念核心。將自己 的 研 究 主 題 和 組 員 們 的 研 究 方 向 放 在 一 起 去 推 導 未 來 的 Probable future、Plausible future 以 及 Possible future 會 是 怎 麽 樣 的,目 標 是 以 這 三 個 未 來 的 Scenarios 為 基 礎 試 圖 透 過 設 計 去 創 造 Preferable future。

這堂課關於 speculative design 的討論比較少,主要還是聚焦在 future studies 上。我一直認為推測設 計去提出問題,挑戰現有設計的可能性是對未來發展有價值,但一次在課後討論跟老師 James 聊起

speculative design 和 discursive design,他對設計的觀點仍然認為設計需要實際去解決問題,他的課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還是會采取比較保守的方式去進行設計流程,利用 Tribes/Persona、user journey 等去分析未來使用者 的需求,對於這部分我稍微沒法認同,但也是一個很不錯的 practice。

Futures Studio 中討論 Future planning 的要點。

Futures Studio 老師講解 Future Scenario 的範例。

Futures Studio 中對 speculative design 的討論。

#Design For HAY/Danese/MUJI

這堂課的進度非常趕,實際發展產品概念的時間並不是很多。老師們非常在乎實作的可行性與成本,强 調產品是否傳達出了品牌的核心精神。我覺得沒有很多時間去討論造型和那些現有品牌的設計師如何利 用簡單的造型創造獨特的巧思還蠻可惜的。最後我選擇以煙灰缸作為主題去討論現代吸烟人口減少的背 景下,這項經典的家居設計品的角色會如何改變。試圖在設計過程中重現 Danese �� 年代的經典設計元 素,並對當年的品牌精神進行現代化的轉譯。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Design for HAY/Danese/MUJI 的課堂提案。

110年度產品組

Design for HAY/Danese/MUJI 的產品定位和案例分析。

Futures Studio 中討論 Future planning 的要點。

#One Frame at a Time

One frame at a time 持續在探索不同的光影效果和視覺上的變化。課程中提到 �D zoetrope 透過旋轉

和燈光的搭配創造動態效果,Pepper's ghost 是如何從 �� 世紀的舞臺效果演變到今日的 hologram,

對 於 視 覺 體 驗 以 及 物 件 本 身 能 夠 產 生 的 效 果 都 能 有 很 有 趣 的 思 考。其 中 一 堂 課 是 前 往 Academy museum of motion pictures 的 field trip,老師特別提到展館中對於電影發展的歷史以及這些效果是如

何被製造的,其中各式經典電影的文物也十分有趣。One Frame at a Time 老師帶來現有的商品示範簡 單的 hologram 應用(光照以及黑膠唱盤的旋轉)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One Frame at a Time 上課做的 3D Zoetrope。

One Frame at a Time 老師示範如何透過簡單的 set up

創造 Pepper's ghost。

#French Basic: Primer Lit Des

法文課每周都要進行不同主題的 presentation,會在不知不覺中讓我更能夠掌握簡單的法文發音,然後 對法語的口説不再心存畏懼。雖然説不是系統性的語言學習,但反而對法文以及其文化都有更深的認識

,漸漸的掌握基礎的法文邏輯和發音。老師也會推薦經典的法國電影如 La ballon rouge 等等的作為額 外的教學內容。

March .2022

焦慮中的反思 很快的就來到了 Midterm,很多老師會選擇把 Week � 推遲到 Week � 想説可以減低學生的壓力,但結 果通常是一堆老師同時推遲到 Week �,所以還是差不多緊凑。通常到了 midterm 就是一個極度讓人焦 慮和倍感壓力的時期,大概連續兩三周的時期在來回不同的意見和提案間拉扯,在尚未定案和進入期末

製程的緊迫壓力下,通常不會產出更好的概念提案,而只是對設計熱忱的消耗。在這樣的情況下反而對 現有的設計流程有很多反思,很多時候問題不是在於提案內容本身,而是找到那個可以説服 viewer 的 觀點。有時候不同的 critique 會自相矛盾,你的概念一定會有人不喜歡,有人會試著挑戰你,身為設計 者保持身段柔軟的同時還是要有自己的堅持,找到並認清你做出每一個設計決定的意義,那些都是設計 以外的價值,也是支撐你繼續做下去的動力。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Futures Studio

TDS 課 程 的 期 中,老 師 邀 請 了 很 多 不 同 領 域 的 業 界 人 士 參 與 Midterm presentation,有 前

Lincoln/BMW 的資深設計師,來自 SOM 建築事務所的產品設計師等等。我們以 Future of home 的期 中發表在概念上受到頗多挑戰,有些來賓覺得我們過於關注未來的城市形態而非住家本身,這讓我深刻

的體認到設計師本身和 viewer 不可避免的認知落差是需要被考量的要素。在大範圍長期的 research 後

設計者會進入既定的認知模式,而大部分的 viewer 沒有這樣的前提,如何去整理這些資料,掌握 viewer 的理解,在一份十五分鐘的 presentation 中讓所有人都能產生一樣的認知和觀點,是一份十分 精細的作業。越大範圍越深度的研究可以使得概念發展的更加完整,但同時也意味著你和一般人的認知 有著更遠的距離,如何縮短那個差距就成了概念被理解中重要的一環。

Futures Studio 期中報告强調 Value 的呈現。

Futures Studio 期中對 Future roadmap 的預測。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通過對未來價值的推測找到設計的方向。

通過對未來價值的推測找到設計的方向。

Futures Studio 中對現有 Data 的分析去推導未來的可能

Futures Studio 中統整的未來趨勢和發展方向。

性。

#Design For HAY/Danese/MUJI

連續數周的概念調整以及修正,進度依舊趕到不行,老師每節課都在催促所有人儘快進入生產的階段。

老師會因爲生產成本和效率的問題希望你盡可能簡化你的設計概念,簡化到甚至脫離你原本的設計概念

,這時候如何在修正中維持自己的設計元素就是一門學問了。甚至這周的意見跟之前給出的意見相互矛 盾的時候,保持心態不要被搞崩潰,並試著找到那個微妙的平衡點也是一大挑戰。

Design for HAY/Danese/MUJI 期中過後採取線上與實體 同步進行的方式。

Design for HAY/Danese/MUJI 實體和線上混合的課堂。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Design for HAY/Danese/MUJI 强調實作,需要產出完整的工程圖和 RFQ。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One Frame at a Time

期中主題是用之前課程所教的各種元素創造一個 peephole cinema,我的主題旨在探索景象和人之間凝 視(gaze)與被凝視(be gazed)之間的關係。沙特在《存在與虛無》中提到:”凝視是一個個體 / 群 體對其他個體 / 群體或自身的意識與觀點“,某種程度上來説,當我們凝視的同時我們也被凝視著,於 是成了隱藏中的場景,將一個抽象的哲學概念具象化 / 場景化的過程是一個有趣的討論。

One Frame at a Time 我出現在所做的 peephole cinema 畫面中。

#French Basic: Primer Lit Des

連續好幾周的 presentation 涵蓋了法國的飲食文化、旅行及交通設計等等。這堂課的老師很認真的在

考慮每個學生之間的差異,會在各個主題報告之間穿插單字以及文法的教學。會對當周的主題進行開闊

的討論,也會和各個同學分享不同時期的法國音樂。這堂課也能夠遇到很多不同系所的人,從而讓大家 的討論都充滿獨特的觀點。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April .2022

第 2 個期末 Spring term 如火如荼的往期末邁進,課程的進度和緊張感也隨之升高。在經歷了兩個學期後,其實會

覺得已經待了很久,隨著新鮮感和未知的逐漸退卻,對日常的瑣碎與無力感也會漸漸取而代之。在這種 情況下面對期末各項課程的壓力以及在學校與生活中所產生的設計思辨,其實需要花許多時間好好調試

和面對。Spring term 對我來説其實是心情上很大的轉捩點,回頭去看前兩個學期,然後即將迎來在 ArtCenter 的最後一個 Summer term,其實是在一種非常疲憊的情況下,卻仍然想把握機會好好掌握 在美國所剩不多的時間。就像是試著找到解答的同時背後卻暗藏著更大的疑惑。很多時候其實就是不斷

地去嘗試,試著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找到合理的解答。所幸期末最後還是一項一項順利的解決,成功為 Spring term 劃下句點。 #Futures Studio

過了期中以後 TDS 通常都會是大量的討論和 working session,課程中主要就是和組員以及老師核對每

周對概念的發展進度。甚至假日仍然會和組員進行 �-� 小時的 sketching 及討論,老師也很常安排 Zoom meeting 在課外時間進行討論。最後的期末發表老師邀請了出席過期中發表的業界來賓參與,對 從期中到期末的概念修正與最後成果進行評論。

Futures Studio 的期末 render。

Futures Studio 的期末 render。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Futures Studio 的視覺辨識系統。

110年度產品組

Futures Studio 的 Marketing campaign 示意。

#Design For HAY/Danese/MUJI

這堂課的期末是要以實際材質打樣,在美國做模型和尋找加工廠的成本是非常非常高的,期末的打樣費

用加總大概接近 �-��� 美金,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不過在模型製作的過程中也有許多意料之外的美好,

我的鋁材 CNC 因爲學校機臺轉檔的關係而意外的產生了很有趣 finishing,不少同學和老師都想要留一 個做紀念,我也打算下學期開學到 �D lab 多多探索鋁材 CNC 的表面質感。最終成品在最後兩周連日趕

工下總算完成,特別找了一間校外的 metal workshop 進行大尺寸鋁管的切割。期末結束後也受到老師 肯定將作品放入 Student gallery 展示,連續兩個學期都有機會把自己的作品放進 gallery 還蠻開心的。

Design for HAY/Danese/Muji 的期末一樣是 zoom 和實體 同時進行。

Design for HAY/Danese/Muji 獲 選 進 入 Student gallery 展示。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爲了實體打樣去外面的 metal workshop 切割鋁管。

110年度產品組

ArtCenter 的 workshop 工作人員都很願意幫助學生處理 各種問題,像是 planer 或 router 這類的工具都是需要在 工作人員的監督下使用。

#One Frame at a Time

課程依舊很有趣,在後半學期的第二次 field trip 前往 Museum of Jurassic Technology,一間位於 LA 的個人收藏博物館,其中的物件不一定是真實的文物,而是將重點放在物件的 storytelling 上,展示許

多 關 於 動 植 物 以 及 不 同 歷 史 文 化 的 奇 觀,是 一 個 很 有 趣 的 參 觀 體 驗。期 末 將 主 題 訂 為 Cabinet of curiosities—一種 ��-�� 世紀貴族將自己收藏的珍貴文物與古玩等物件公開展示的箱子,類似與中國文 化中的多寶閣,被視

當代博物館的前生。我們從 Cabinet of curiosities 的起源出發,去瞭解物件與被

展示的關係,進而討論如何在現代透過物件的陳設與排列呈現個人的思維。期末依舊保持了很高的自由 度,比起設計課更像是一趟對創意概念和藝術研究的課程。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One frame at a time 我在進行期末報告。

110年度產品組

One frame at a time 上課老師介紹如何透過兩張角度稍

微不同的照片創造簡單的 3D 視覺效果影片和照片的實作 。

One frame at a time Final。

One frame at a time 老師示範 bokeh filter 在投影上的應 用。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French Basic: Primer Lit Des

H&S 通識課有些只有 �� 周的長度,所以這堂課的期末比其他課程早了兩周,最後老師希望我們針對整

個學期中對法國文化以及法語的理解,選擇自己喜歡的主題進行報告。我原本想持續以沙特和卡繆的文 章及哲學概念作

主題,不過最後考慮到這堂課並不以寫作為主軸,所以我將主題轉向法國建築師柯比

意(Le Corbusier)為主題,探討他於上世紀初期所提出的新建築五點(cinq points de l'architecture moderne)以及著名的薩伏伊別墅(Villa Savoye)的關係。

May .2022

自我的設計定位 隨著五月的到來,代表著春假告一段落並即將迎來 Summer term,也是在 ArtCenter 的最後一個學期 。我原本最有興趣的一門 TDS 課程 Now and Then:Speculative making,在開學一周後因

修課人

數未達標準而被取消了,真的十分可惜。所幸剩下的四門課還能夠滿足單一學期的學分下限。從 Fall term 作為 ArtCenter 在 pandemic 之後重新開放校園的第一個學期,到現在的 Summer term 可以發 現越來越多的課程都開始轉為實體課程,每天在校園中活動的人也越來越多,不過 變化校園中的防疫標準也在不斷地調整。

了因應疫情的不斷

過去的一年我不斷思考自己在設計領域的定位以及未來的方向,在 ArtCenter 會遇到很多很有天分的夥 伴,大多的 Product Design 學生都以各家著名的科技巨頭如 Meta、Amazon、Google 等作

未來的

求職目標,並專精於各式 Consumer eletronics 的產品設計中,也有不少人以 soft goods 為志業,參 與到 Fear of god 等時尚品牌的實習之中,學校中也有各種與 Asus 或 Gigabyte 等企業合作的 sponsor project,整體的氛圍體現了 ArtCenter 與美國設計領域中極

商業導向的一面。作為一個一向偏門的設

計學生,這樣的環境反而讓我不斷思考設計是否能夠更進一步創造超越品牌與商業之外價值,所以一路

以來的課程選擇和專案主題都更偏向藝術、哲學以及設計思考相關。雖然説對未來的求職不一定有最直 接的幫助,但這一年來卻深刻的體悟和發現了不少獨特的設計洞見。在亞洲我們很常太重視概念的可行 性和成功,從而對想法和概念的失敗與挫折感到害怕,其中一門課的老師卻引導我們去 Celebrate the failure,放下對完美成果的追求,試著去找到失誤與意外中的美好,找到更具開創性的思維。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Creative Strategies

作為 Product Design 十分熱門的 TDS 課程,基本上每個學期都是人滿為患的一門課,授課教授 Frido

的課在 Product Design 一般都十分搶手。課程以單元式的方式呈現,會透過不同的方法討論如何有效 率的找到創意。以學期初期的一堂課為例,其中以 Problem Framing 為主題,討論如何提出正確的設

計問題。一直以來的設計教育時常以 Problem solving 為導向,試圖透過設計的力量去解決需求和問題 ,從而讓我對設計是否能改變角色成從提出問題的角度出發產生了深刻的思考。在課堂上也跟老師就這

一觀點展開了有趣的討論,我希望跳脫傳統設計解決問題的窠臼,進而找到通過設計去喚醒討論與思考 的空間,但老師以 Problem Framing 的角度指出,確實設計應該提出問題,但更應該去向如何問出最

正確的問題,進而找到最有價值的解決方法。這堂課很常在課堂中進行快速的提案(��min-��min), 作業也都會以很有趣的設計挑戰呈現,對設計思考非常有幫助。

Creative Strategies 上課以 Pattern Breaking 討論如何解決生活中的疑難雜症,我以滑水道為靈感作爲處理垃圾的方向進行 提案。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Creative Strategies 上課討論創意過程。

#Intro to Digital Wearables

這堂課主要是以 CLO 服裝建模軟體為主軸,老師近幾年剛從 ArtCenter 畢業,所以上課很像一個資深的

大學長,風格非常平易近人。由於之前有修過 Sewing Lab 的關係,所以對服裝結構和縫綫的構成有一 定的瞭解,我覺得對 CLO 來説更容易上手。老師前期會很簡單的帶過,要求大家解構一件實際的衣物去 瞭解服裝的構成,但如果能夠提前具有裁縫的相關瞭解會很有幫助。課程除了軟體操作的教學,也很在

意 風 格 和 主 題 的 呈 現,老 師 上 課 會 帶 各 種 時 裝 設 計 師 的 書 和 日 本 雜 誌 作 為 參 考,從 Alexander

McQueen 的 Lookbook 到 Stone island 創辦人 Massimo Osti 的絕版 Archive 以及 Hiroshi Fujiwara 藤原浩等一系列街頭時尚大師的紙本資料,對時裝和 Soft goods 有興趣的話是十分推薦的一堂課。

Intro to Digital Wearables 上課拆解服裝瞭解織品結構。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Intro to Digital Wearables 上課進行 Hoodie 的建模。

110年度產品組

Intro to Digital Wearables 進行運動服建模。

#Prototype for Footwear

才開了第二個學期的新課,會從很基礎的實作開始,拆解實際的鞋子,瞭解各個構件的功能和原理,分 別從 Outsole、Midsole 到 Upper 一步一步發展設計概念。很像回到最開始學做模型的感覺,是很純粹 的 設 計 實 作 課 程。畫 圖 的 量 也 是 目 前 上 過 的 課 程 中 最 多 的,從 Outsole pattern 到 Midsole 的

thumbnails 進而發展到整雙鞋的組合和手繪 render。我完全是抱著對球鞋的喜愛才選這個課的,有時

候會覺得課程的教學有點冗長,也比較少討論到實際的設計而是更著重在模型實作上。以 Vacum form

出鞋楦來實際製作草模是蠻特別的體驗,整體課程比較傳統務實一點,比較少討論到較新穎的鞋類生產 或新的鞋類結構。

Prototype for Footwear 上課老師示範鞋子的拆解和構件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Illumination

本學期唯一一堂 H&S 課程,由 Environmental Design 開的課,一樣是一門非常熱門的課程,排了兩個 學期的 waitlist 總算在最後一個學期修到。課程上會有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所以跨專業的合作又是一

件很有趣的事。這堂課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討論燈光和照明,可以從光本身的構成,到各種光所能產生

的效果等等,也討論到建築和室內空間的專業照明以及光的色溫。由於 ArtCenter 地處南加州,於是課 程很大的受到加州 Light and Space movement 的影響,時常討論 James Turrell 以及 Robert Irwin 的

作品,有一次的校外教學直接在 James Turrell 位於母校 Pomona College 的作品,直接看著建築照明 隨著夕陽的漸落而創造出不同顏色的天空,真的是十分難得和魔幻的體驗。 Illumination 透過 LED 示範色光的構成。

Illumination 的課外教學參觀由 Brain Zamora 創造的 Color fields 展覽。 ArtCenter laser lab 有大型的 Kongsberg 鐳雕設備可以使用。

Illumination 課堂。

Illumination 課 外 教 學 參 觀 位 於 Pomona College 的 James Turrell 的作品。

Illumination 透過不同的顔色 filter 而產生不一樣的圖像效果。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June .2022

創造差異 這學期所選的課程跟傳統的產品設計有很大的差異,對我來説是非常有趣的過程。能夠接觸到很多 soft

goods 的設計相對台灣的產品設計系是很難得的體驗。在 ArtCenter 快要一年時間也對學校的風格和工

作方式有很多觀察和思考,ArtCenter 的學習環境使得大部分的學生在簡報技巧和概念呈現上有很相似 的風格,因此作

交換學生的我在簡報的編排和概念表現上呈現出不同風格時,老師和同學時常很好奇

我是如何想到不一樣的排版和報告結構,能夠在這些小小的細節上獲得稱贊很令人開心,也慢慢發現用 自己的風格走出自己的路是一件很令人興奮的事情。

曾經和 Graphic Design 的老師 Ming Tai 討論到,風格和品味其實是學校很難教但對創作過程非常重要 的一部分,但個人風格和品味是需要透過生活經驗慢慢轉譯到自己的設計語言之中的,也是創造差異的

關鍵之一。同時在 ArtCente 的學習過程也越發意識到工作效率和時間管理的重要性,我一直以來都是

更依賴靈感而非工作效率的人,但想要穩定的產出效率和品質,有效率的完成龐大的工作量,永遠是設 計工作繞不開的一條路,在這一個部分我掙扎許久還是沒有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在這一部分我 還有很多要跟 ArtCenter 的同學學習。

夏天的 hillside campus。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Creative Strategies

課程依舊維持著輕快的節奏,課堂上很常聽見老師和同學們各種天馬行空的創意。其中一堂主題以 Fail-Fast prototype 為主題的 zoom 團隊合作,我們需要快速想出能夠在 zoom 上面創造互動的活動,

譬如要每個人在五分鐘找到一個明天就會消失的物件,有人拿出一顆芒果,我拿出一顆冰塊,也有人截 圖日曆把當天圈起來。這堂課就是在不斷挑戰大家的創意思考和快速創造的能力。另一堂課中的

Inspirational Investment,團隊需要以 Aesthetic 以及 Aspiration 兩個方向快速搜集靈感來源並創造 一個想象中的世界並設計一份旅游海報,真的是一個很跳脫傳統設計思維的一門課。

Creative Strategies 課堂案例。

#Intro to Digital Wearables

Creative Strategies 課堂案例。

在學期中期後開始聚焦在期中專案,需要選擇一個品牌進行設計。我選擇日本的戶外品牌 Snow Peak,

並以 Neutralizing Nature 作為主題,將自然與 Snow Peak 的亞洲元素結合,希望創造出能夠抹除性別 差異的實用戶外服飾。老師除了會在 CLO 的建模過程中給予建議以外,也十分重視概念的傳達性以及 storytelling。

Digital wearables 品牌與概念發展。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Prototype for Footwear

六月是連續數周的概念發想,從 Outsole Pattern、Midsole Sturcutre 再慢慢到 Upper 的構成,透過 大量的 thumbnails 推動設計過程,同時也運用到鐳射 EVA foam 進行 Outsole mock up 以及 Midsole clay model 的造型討論等等。老師會要求大家把 Sketch 和 inspiration board 印出來貼在牆上討論, 上課也會直接在牆上修改和討論草圖。

Prototype for Footwear 鐳射切割 outsole pattern。

Prototype for Footwear 課程。

Prototype for Footwear 課程。

#Illumination

這堂課有著多元的課程內容,六月中左右我們前往 LA downtown 的 Blush Studio 參觀由建築師 Brian Zamora 策展的 Color fields。展覽包含了建築師歷年的沉浸式燈光藝術作品,身處大量的燈光投影與色 彩變化之中,能夠很快速的瞭解到色光對感官體驗的影響。老師們也邀請到策展人親自導覽整個展場,

並回答許多技術性的問題,不僅僅是單純的看展覽更能夠很直接的與創作者溝通,理解這些酷炫體驗背 後的構成與發想。同時老師們也在現場和不同組的同學們討論提案概念,直接運用展場的燈光進行初步 概念的示範與實驗,仿佛就是燈光的實驗室一樣,令人十分影響深刻。 Color fields 的互動性投影裝置。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Color fields 展覽。

110年度產品組

Color fields 直接在展場上課。

July .2022

第 3 學期專案分享 隨著最後一個學期過半,課業也逐漸邁起緊張的步伐。大量的概念反復被打掉重練,概念修正的同時還 要把握每一個階段的草模發展。在忙碌的期間發現自己變成一個沒有感情的設計機器,而缺乏對設計的

見解和熱忱,突然讓我陷入一陣焦慮,於是毅然決然在其中課業不那麽繁忙的一周找兩三天開始一趟小 Roadtrip,重新找回創作的愉悅感。

LA 是一座很精彩的城市,藏著許多的靈感刺激,和朋友前往 Palm Springs 親訪由 Richard Neutra 設

計的 Kaufmann Desert House,尋找美西國際風格建築的同時,也去觀察現代主義如何融入進加州的 沙漠 Landscape。參觀村上隆在 The Broad 的個人展覽,切身體驗滿滿的鮮艷小花圖騰與雕塑。LA 豐

富的街頭文化也造就了許多獨特的品牌與當地的手工藝產業,你總是能在意想不到的小店裡找到獨特的 陶藝製品,與各式鮮活的服飾和球鞋設計。從 Dover street market 到 Braindead 以及 Bodega,你能

輕而易舉的找到最新的時尚潮流,但同時也可以發現無所不在的西岸 lifestyle,這對於這學期的 digital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wearables 和 footwear design 課程都是超級難得的靈感來源和刺激。 #Creative Strategies

仍是每一周都有非常有趣的主題,同時會隨機分組或進行單人作業。雖然説是線上課程,但卻成為我每 周最期待的課程,在一周內能夠快速的點燃創意思維的小火花。在 finding new north 的挑戰中要為一 個品牌尋找新的營運方向,我們選擇了當時面臨非法流出及未成年醜聞的 pornhub,去討論如何從更健 康和正面的角度建立性生活平臺的可能性,設想 pornhub 開始贊助球隊、建立品牌音樂 playlist、販售

內衣褲或蠟燭的可能性,從 lifestyle 的切入點改變品牌形象。另一周的 perspective shift 中以 piggy bank 為主題討論觀點的改變如何創造新的概念,我以伊斯蘭文化的視角將被視

不潔的豬的形體抽離

,重新建構一個四脚動物的存錢筒,同時也有同學很概念的將 piggy bank 直接設想了一個以豬隻作為 財產定義的社會。無所不用其極的挑戰日常想象,每一次課堂間產生的對話都讓人耳目一新。

Creative Strategies 中通過 perspective shift 設想 piggy

bank 在穆斯林文化中抽離豬的形象會有什麽樣的可能性 。

Creative Strategies 為 pornhub 尋找經營的 new north 。

#Intro to Digital Wearables

期 中 專 案 的 Snow peak 概 念 進 行 發 表 時,老 師 邀 請 了 前 幾 屆 的 學 長 一 起 critique。在 這 堂 重

視 storytelling 的課程中,老師希望看到更多我原本抹除性別差異的概念,具體落實在服裝設計中的

細節 ,以及我如何重新詮釋戶外環境中的性別這件事。得到的 critique 也强調最終 render 的細節處 理,可能需要更好的設備以達到更高的精細度,不過老師在整體的概念上還是給予正面評價,並覺

得沒有在digital wearables 中一昧的往科技導向發展,反而和現實的品牌與環境有所連接是少見的 觀點。一同critique 的學長提出的問題是我的簡報用了什麽字體很好看,讓全班都在期中略顯緊張的 氛圍中放鬆的笑了一下 lOl。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Intro to Digital Wearables 期中為 snow peak 設計的服裝概念。

Intro to Digital Wearables 期中為 snow peak 設計的服裝概念。

#Prototype for Footwear

在連續的概念發展後,開始進入大量的草模和立體形態發展,這門課非常的 old school,不太需要過多

的電腦建模或 render,而是很强調實際的手繪圖面與 clay model。總算有一門課可以畫鞋子畫到爽真 的很過癮。實際在課堂上利用 clay model 討論外形,老師也會直接用膠帶覆蓋在鞋楦上進行 upper 的

修正,讓人真的有在開發一款實際的樣品的感覺。有種回到剛開始學習模型製作的純粹感,雖然很花時 間但卻意外的令人滿足。在 upper 的開發中大量的使用 EVA 的鐳射切割,快速的模擬鞋面的部件和構 成也是在台灣沒有使用過的方式。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Prototype for Footwear 都會很直接的把每周的進度貼在

墻上直接進行 critique 跟修改。

110年度產品組

Prototype for Footwear 課堂討論。

Prototype for Footwear 很常直接接觸各種鞋類部件和材 質樣品。

#Illumination

課程中有很多不同的團隊合作,在一個以自然元素為主題的專案中和兩個來自 Environmental Design

的學生合作,試圖重現極光的效果,經過很多不同玻璃折射和 filter 的測試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能夠

跟不同專業的學生合作,可以瞭解到不同專業的差異和對設計的理解。在另一個 Research Demo 中很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巧的跟前一届菁培視傳組的學姐童敏合作,除了分享菁培在 Pandemic 這兩年的差異之外能夠跟 ArtCenter 為數不多的台灣人一起合作是很難得的體驗,我們以 Robert Irwin 以及英國藝術家 Peter Sedgley 作為研究主題,並試著透過噴漆和光影的搭配 reversion 兩位藝術家對光影照射的概念。 Illumination 的同學利用雷射光和穿孔的 filter 創造的燈光效果。

Illumination 中和老師們一起實驗極光的效果。

在模型中嘗試使用 blow molding。

August .2022

結束前的反思與感謝 來到在 ArtCenter 的最後一個月,回顧一整年的不同課程和一路上所體悟的設計觀念,即便在非常繁忙 的期末還是不由得感到不捨,每次離開 hillside campus,隨著晚霞開上 freeway 都會默默感嘆這一年 以來的痛苦和美好,能夠有這樣的機會真的超級幸運和難得。

超級充實的一年,讓我對國際的設計視野有了更深的認識,也開始發現自己有一顆想不斷往外跑去尋求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更多靈感來源的心。這一年以來遇到無數位酷炫的人類,不斷地刷新自己的認知和理解,找到更多的外 在的可能性也正視自己內心的渴望,塑造了對設計的全新理解。

在學期結束後,依舊把握時間探訪了位於 LA 由 RM Schindler 設計的 Schindler House 和位於 San Diego 由 Louis Khan 設計的 Salk institute,總算能一睹這些仰慕已久的建築本尊,仔細的身處其中去 感受每一塊空間、材料和家具構成的氛圍和細節,為我在 LA 的這一年畫下一個美好的休止符。瑞士建

築師 Mario Botta 說:“我認為,在今天,建造建築是一種抵制身份喪失的方式,一種抵制由現代社會典 型的消費主義所帶來的文化平庸化、扁平化的方式。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建築更多是一種倫理現象,而 不是一種美學現象”,我覺得這段話很好的呈現了我作為一個外來者在 ArtCenter 的一年,通過創作與

探索進入一個不同的的文化,去嘗試超越消費主義的可能性,去找到自己的認同,去摸索設計的意義, 去建構了一個格外立體的一年。由衷的感謝這一年來所遇見的每一個人,他們所帶來全然不同的體驗, 每一個倍感艱辛熬夜後的清晨,和 LA 獨一無二的夕陽。 #Creative Strategies

最後的幾周依舊是滿滿的概念衝撞,其中一個主題中將未來世界的海報通過影像的方式呈現,希望建構

一個完全超越語言的陌生感和無助的空間,在組員的幫助下使用 madmapper 的投影工具使得動態影像 能夠與坂本龍一的音樂頻率共同產生動態,在視覺上參考了守望者(Watchmen)漫畫中曼哈頓博士獨

自抵達火星的場景為靈感,希望將無法用語言溝通的無助感與失落通過視覺與音頻呈現,第一次使用聲

光投影的影片製作超級有趣。在期末課題中將整個學期的創意策略與我個人對建築的愛好結合,嘗試通 過單一元素的 scale 變化去建構從用具到空間構成。

Creative Strategies 期末概念提案。

Creative Strategies 期末概念提案。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Creative Strategies 設置 madmapper 的聲光投影。

Creative Strategies 的投影場景。

Creative Strategies 最後的投影成果。 #Intro to Digital Wearables

期末專案老師希望通過對 metaverse 的推測,建構虛擬世界中的 wearables,同時導入 Midjourney 以 及 DALL·E � 等 AI 圖像生成軟體作為概念發展的輔助工具。我的主題鎖定在 post-human 的虛擬空間,

也就是只有虛擬人物 ex. NPC 獨自存在的虛擬空間。設想在經過人類使用與互動後假設虛擬世界不再有

人類登入將會形成什麽樣的空間,數位角色會如何將殘存的人類痕跡運用到 wearables 當中,於是在設

計過程中大量使用 AI 生成畫面作為 reference,去盡可能的將人為設計的痕跡降到最低,並在最後的成 品中保持了人性的輪廓去展示人類所遺留的存在。挑戰不一樣的設計方法並大量的使用 AI 軟體並不是一 件簡單的事情,尤其是在大量的圖像中快速的整理出輪廓,並發展出細節需要有跟傳統設計流程完全不 一樣的思維,能夠在這個課程中稍作嘗試,很大的改變了對原有設計流程的理解。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Intro to Digital Wearables 期末成果。

Intro to Digital Wearables 期末成果。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Prototype for Footwear

Failed epically 是我在這門課學到最大的 lesson。在連續幾周的模型修正之後,馬不停蹄的進入了最終 模型的製作,由於想在最終模型中加入設計概念的雙層 structure plate 的緣故,我必須將原本已經塑性

的 Midsole 切開加入結構後再重新組合,這使得原本就脆弱的 clay form 在切割下整個支離破碎,最後

的模型也僅僅是勉强成型而缺少細節。當我在最後的發表中忐忑不安原本會以為會被大力撻伐的時候, 嚴厲了一整個學期的老師只是拿起我的模型看了一眼,接著説:”You failed, but you failed epically. Let me know if you want to make it better. Even when you’re back in Taiwan.”,當 下 我 真 的 是 快 哭出來,老師後來就說他雖然覺得成果不如預期,但他看到我在過程中很努力的想要把概念做出來而去

做一般人不會選擇的挑戰,他認可這樣的心態,甚至説我就算回台灣了隨時只要想做得更好只要 email 他都會盡量幫我。設計很常失敗,很常會有人不認同,但只要夠純粹的想把一個概念生出來,全世界都 會幫你。If you failed, Failed epically.

Prototype for Footwear 課堂討論總是充滿鞋楦和材質 pattern。

Prototype for Footwear 階段草模。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Prototype for Footwear 期末發表。

#Illumination

Illumination 作爲 H&S 課程會比一般的課程短,只有 �� 周而已。在最後的期末專案老師們讓大家自由 的選擇自己的題目,相較之下是更爲有趣且較無壓力的 fun project。在回顧一整個學期的過程後,我稍

微研究了吉岡德仁(Tokujin Yoshioka)以及 Robert Irwin 的作品,並以光的雙縫實驗作爲主題,試圖 探討光的波粒二象性。最後透過棱鏡、水還有音頻波動的綜合,構成了一個小型的裝置藝術,透過光線 在棱鏡的折射與音頻的波動下呈現多元的聲光效果。 Illumination 學期中的模型 project。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Illumination 期末 concept。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Art Center|美國| 王浩頤

110年度產品組

2022

成果展紀實

講座主題 : 跳脫舒適圈 擁抱多維度下的可能 歡迎點擊連結觀看更多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