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度產品組海外學習心得-劉安國

Page 1

|點擊標題可快速至該月份查看|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 110年度|產品組|劉安國

October

培訓開始

November

培訓進行中

國立成功大學

December 期中進度

January

期末衝刺

February 期末發表

March 寒假

April

新學期 新氣象

May

作為設計師

June

培訓進入尾聲

July

學期完整落幕

August

��� Stools工作坊

成果展紀實 photo credit to 丁鈺家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October .2021 培訓開始

#前言

距離落地柏林約滿四週左右,持外國人身分熟悉起柏林人的步調。

在柏林如果德文講的不流暢有好有壞,好的是,柏林是多民族、多文化的都市,切換成英文溝通沒問題

,有時也會被體諒,若只用英文生活也不會有甚麼大礙;壞的是,柏林是德國首都,德國長輩會質問你 為甚麼不說德文,但通常一句”Ich bin neue hier. (I am new here)”和一個靦腆笑容,是可以被原諒 的。

WS2021/2022 的交換生們,除了我跟神戶藝大的同學之

開學首日的 Orientation meeting。圖中為 Nils Krüger,

以色列、希臘、土耳其、波蘭…

他的設計

外都是 Erasmus 的交換生。來自英國、法國、義大利、

在柏林市內的 BVG U-Bahn & Tram 等大眾運輸工具出自

學校在十月中開學,學期首日各系會在不同地點進行當學期課程說明會,聚集教授與聘任設計師介紹課 程,並在當天加入課程。大多數學生的課程組合會以 :

一門主要設計 Project ( 陶瓷、玻璃、資訊與精密機械運用、數位產品 ) 二至三門技術、理論課程 ( 軟體、圖面表達、生產技術觀念 ... 等 )

課表並非固定,而是依授課老師考量來排定。以我這學期主修 _ Bauhaus �.� 為例,首兩週安排密集工 作坊,為的是補足同學的先備技能。而之後則是每個禮拜一及禮拜三討論,表定的上課時間不多,更多

是在同學討論、設計執行與工坊施作。即使是同系,學習作息也不太一樣,也由於每個主修會與其他學 校合作,或者是在 ERASMUS+ 計畫裡面,因此課餘時間的聚餐可以吸收到更多不同的想法與經驗。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 校風十分自由開放、充滿活力,本以為是我自己套上海外濾鏡的 原因,一切看似新奇產生錯覺。但在兩個禮拜間我盡可能讓自己融入校園,發覺確實有屬於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 特別的魅力所在。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在柏林讀設計實在很難將學校及日常生活分開,雖然學校離市中心有點距離,但是我跟 Erasmus 的學生在課餘時間都還會約

去看展覽或逛美術館,圖中的標示是有登記的展覽館或畫廊,但其實還有很多藝術家展覽是辦在私人空間。柏林的藝文活動 密集度相當驚人 !

#專業領域之間

校內其他專業領域 ( 織品、時尚、視傳、雕塑、舞台、繪畫 ...) 的課程或活動都可以參與及旁聽,也有

跨域合作的課程。學校的校網系統 ( 類似 Facebook 及 Twitter 的社群架構 ),讓作品展示、課程群組、 訊息傳遞上都更加快速,也因為這樣的架構,學生與老師在線上溝通少了上下隔閡。 #五臟俱全的校園工坊

前面提到學生花很多時間在製作藝術與設計上,硬體設施必定需要。網版印、鋼印、數位印刷、製冊裝

訂、木工、金工、數位製造、電子、紡織等等工坊,每個空間負責人都會在預約後跟你討論想法,依照 他們的專業指導製程,有些特殊材料也會由學校提供,所以一週的時間裡有一半的隱性課程就藏在工坊

,是課表之外學習的地方。這也是我在開學頭一週內一間一間寫信預約請管理員帶我認識裡面的器材以 及聊天後,了解到可能可以一起探索創作所獲得的資訊。 #建築空間與校園

學校不大,由主要兩棟 J 型建築體相扣組成。不管從哪個門口進入校園,都會先看到庭院,是學生、老

師討論及用餐的地方。走到庭院,四周則是工坊及工作室;工坊採落地玻璃,從外可以清楚看到裡面、 在裡面也有充足的自然光灑落。Trial and Error 之間伴隨的討論與修正可以在校園空間緊密地進行,就 算只是沒事到學校也可以去看同學在做什麼順便小聊一下。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認識校內各個工坊 01。網版印刷以及數位噴塗印刷,最

認識校內各個工坊 02。金屬工坊分兩邊,切削與鑽孔、

Bauhaus4.0 所 使 用 的 六 軸 機 械 手 臂,圖 為 Textile

老師切換手臂至手動移動,同學正在直接移動機械手臂,

, 有印象的是裡頭有 Risographie 的影印機

Design Felting 用的機台

彎管與焊接

感受它的重量

#學生組成

國際生占 30%,大多來自歐洲各國。雖然同樣歐洲人,但是每個國家的思考方式都不盡相同,再加上歐 洲以外的學生,以及年紀也不一定是同齡,讓討論、聊天的範疇又可以更廣。

#主修 Bauhaus 4.0 digital fabrication episode 3_

"Das Denken in Parametern und Entwerfen für generative Prozesse wird für die Gestaltungsberufe zunehmen und diese verändern. "

透過 Rhinocero + Grasshopper + 六軸機械手臂,探索電腦運算與控制技術在設計上的突破。這是一門

在學習上和教學上都蠻不一樣的課程,如標題看到的 episode 3,所有參與過之前的學生研究紀錄、設 計過程影像、參數資料檔案、草圖模型,透過 notion、雲端資料夾及手臂工作臺上架設的數台攝影機紀

錄,也 就 是 說 這 門 課 會 不 斷 地 在 不 同 學 期 的 學 生 參 與 下 而 進 步,所 有 設 計 過 程 都 會 共 享。課 程 由 Product Design X Textile Design X TU Berlin 共辦,在導入新技術至設計教育的同時,老師與學生們也 為下一期的課程開拓及除錯。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目前兩周的密集課程專注在 Grasshopper 的運用及參數控制機械手臂的觀念,在學習新的參數運算插

件時,也刺激著設計想法。從參數和控制思考角度與設計思考角度間切換也相當有趣,像是左右腦同時 被強烈地喚醒。原本我們很直觀的行為在機械控制上就麻煩不少,但有時機械能辦到的操作又超出人類 所及,而在這種情況下尋找出屬於新科技的設計語言也就是課程的願景。 #副修 Fusion 360 Fahrrad gestalten

課程以 Fusion 360 導入參數設計在腳踏車產業的應用為主,雖然說是門軟體課,但是我是衝著單車設

計而來的。我在台灣校內以及實習公司都是以 Solidwork 作業為主,而 Fusion 360 同為參數主導建模 的軟體,觀念上不會差很多,我自己在轉換上蠻快就習慣的。授課教師本身就是腳踏車設計師,在教軟 體的同時,學期中後也會把業界車架設計流程一併帶入。

學習如何利用 grasshopper 的參數以及現場測量的手臂工 作範圍進行可控制的指令

透過錨點分析工匠的動作,探討機械如何讓手藝被記錄及 實現

Fusion 360 介面。課程剛開始先以公規尺寸見基本的車架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另一門主修 Glassscape_ 由 Erasmus 同學在吃飯聊天時提供,由於大家的課程不太一樣,了解其他主修做的事情也可以學 到不少。圖為玻璃工匠運用同學自製的模具吹製玻璃

#副修 Designzeichnen

由業界設計師帶的圖面表達課程,由於是小班制,老師教學是依每個人的能力與想學的內容進行指導。 課程進行方式反而比較像補習班,表定雖是兩周上一次課,但期間需要寄掃描檔給老師評圖。

#副修 Tape Rendering

這堂課是在 12 月開始的密集課程,以膠帶作為造型開發的一種方法,用不同寬度的黑色柔性膠帶在牆 上”多圖層”的形式以 1:1 比例繪製,並使用 CAS(計算機輔助造型)技術進一步開發造型。我自己本 身常用的是紙本草圖及電腦繪圖,第一次聽到這樣的繪圖技術,可以在牆面上直接修正細微的比例。

November .2021 培訓進行中

柏林在 �� 月正式迎來灰色季節,午前 � 點鐘天色悄悄亮起,午後 � 點半刻後馬上又暗下。溫度在 �° C~�° C 間徘徊,若下點小雨,體感溫度即降至 -�° C。如果拿色溫表來看入冬的柏林,只需要 ����K~����K 就能表示接下來幾個月的天空。而柏林人在抑鬱的季節裡所期待的聖誕慶典,很可能會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在迎面襲來的第四波疫情中而撲了空。是的,目前德國再次恢復免費快篩制度,加強 �G & �G Regeln,

有些場所也很有可能升級成 �G+,Weissensee Kunsthochschule 校方也嚴謹實施防疫措施,以維持正 常實體授課。

在入冬加上疫情的壓抑狀態下,本來擔心自己的心態可能會有所影響。有趣的是,在台灣我本來要入夜 後才比較能靜下來處理作業或是讀書,現在則是獲得額外的夜晚時間。柏林人也因防範疫情,有縮短外 出時間的趨向,這讓我住的 Mitte 入夜後增添寧靜。加長版工作時間加上鄰近教堂整點的鐘聲,意外讓 自己能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狀態。 #Bauhaus 4.0

緊湊的完整兩週密集課程學習 Grasshopper(GH) data structure 和機械手臂指令後,在接下來的兩週內 先以單純的 �D 平面設計作為 erste Übung 來熟悉我們的設計工具,嘗試著透過研究以點分佈形成明暗

漸層,在 GH 中設計網格以及隨機(準隨機)分佈,並運用木板及電鑽將其實現出來。前次有提過「從 參數和控制思考角度與設計思考角度之間切換,左右腦強烈來回運作的感覺」。

[Bauhaus 4.0] 兩個禮拜作業時間後,迎來的第一次期中 發表,有趣的是這個教室永遠都長得不一樣

[Bauhaus 4.0] 有時就算 programming 好的 GH 檔,在 進到機械手臂模擬時,因平面設定問題,可能會有超過手 臂選轉限制、速度限制等狀況發生

雖然工業設計在設計流程中本來就有諸多製造限制、技術限制、產品需求等,但這些限制本身是建立好 框架而後在其中設計;現在反而是同時抓著兩個自由度都很大,且相互影響的理性及感性設計工具在思 考。

乍聽之下,這個課題本身並不多麼有吸引力,非常單純,面 · 鑽洞 · 點 · 點 · 點。但四組同學各針對不 同的發現去發展,就變得有趣起來。有組別專注在 GH 上測試更為複雜的網格及資料架構、有組別思考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MDF 木板上面貼皮的裂痕與點的搭配、也有組別控制電鑽角度與旋轉速度創造深淺的焦痕。也因為大家 在同一個主題卻又不太一樣的分支,不管是在 Flughalle( 工作室 )、Werkstatt( 工廠 )、Mensa( 學生餐

廳 ) 遇到其他組的同學都能互相分享當前的新發現及進度,再加上課程使用的 Notion Workspace 清楚 記錄每一次的過程,包含 GH file、手臂運作期間側錄及每組同學的過程筆記,更有 telegram 可以隨時 在班群裡提問或分享失敗經驗。

本來不怎麼需要簽到的課,因防疫需要開始確認大家都有 符合 3G 身分

[Bauhaus 4.0] 所用的 notion 紀錄每次的執行過程,工作 區域有架設 4 個攝影機,在匯入使用者的 GH 檔案同時也 把側錄的影片自動上傳

「課程隨著時間在進化。」 每周一與三是固定的進度討論,除了給予講評與反饋之外,教師群會騰出時間與我們討論目前對於課程

進行的想法,可能是目前的硬體問題或目前課題走向。與其說是在上設計課,不如說比較像是設計前輩 提供創作環境,我們後輩實作並提出需求。教師群也是有趣的組成,有設計教授、在職 parametric design 設計師、利用機械手臂進行設計的建築師、負責校內電子及電器的工程師、工坊的木工職人再加

上不固定邀請來的講師或是校友,在討論上可以激出更多不同聲音。也是因為有這樣的教師群,硬體隨 著課程需求的配置及與手臂搭配的軟體模板才能不斷地快速更新。

同學間的討論也因為課程的複雜程度變得激烈來回不斷,想法上的快速推進搭配組內的工作分配,在工

坊內就可以快速產出想法樣品,上一秒的想法,下一秒就 program 完直接進手臂 run。也因為密集的來 回討論,原本以英文溝通的討論開始出現各自的語言 ( 大部分德文 ),雙方英文講著講著,變成他說德文

我講英文,有一次還不小心直接對我的組員講了一連串中文,鬧了小笑話。整體下來,是個緊湊的設計 課程。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Erste Übung 的期中發表後,進到第二階段,思考木材的接合並運用手臂與修邊機、砂帶機、手持鑽床

。目前也正式進到 3D 的操作,操作難度提升的同時也代表危險程度上升,除了機台的配置,週邊安全

防護措施也跟著架了起來,一切都在不斷地更新。由於第二階段才剛開始,隨文的圖片放上目前的筆記 ,主要還在參數撞牆期以及新木榫語彙的探索。

[Bauhaus 4.0] 參考其他作品並思考 work in progress 的

[Bauhaus 4.0] 第二階段木榫研究,在進入 3D 作業的同時

[Bauhaus 4.0] 簡略的工作環境螢幕截圖

[Fusion 360] 在學習車體曲面建置同時,一邊著手車體設

紀錄方式筆記

,我們組還在探索目前機台配置的誤差

#Fusion 360_ Fahrrad gestalten

所幸這門課程並不是基礎課程,沒有從介面、基礎開始教起,而是直接以腳踏車尺寸及零件開始。雖然

之前沒有學過 Fusion 360,但是基本上與 Parametric CAD 之間的概念差不多,只要熟悉一下就跟

Solidworks 一樣。蠻有趣的是 Fusion 360 的檔案都是存在 Autodesk 雲端上,跟使用裝置無關,在任 何電腦登入就可以直接讀取檔案,滿方便的。

老師快速帶入腳踏車尺寸、車種後,以最簡易的直管造型說明腳踏車設計造型上的設計流程。接下來更 專注在曲面造型建模及曲面流暢為目標,雖然教學上老師會以他的設計去建模做上課示範,不過他希望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大家自己先做造型調查,設計自己想要做的車體曲面。在課程一開始老師表明這是一堂軟體課,同學的 設計並不會納入評分考量。雖是這樣說,但在每次下課跟老師討論設計還是學到許多。

最近這堂課要改為線上,我自己是覺得這種類型的課程線上授課影響並不大,先不管有沒有疫情,線上 授課真的比較方便。 #Designzeichnen

因為業師的快篩檢驗出烏龍,停課了一段時間。原本就是兩周上一次課,算下來 11 月只上了一次課, 非常可惜,不過在經過 2 次 PCR 陰性確認後,近期會再恢復授課。雖然這段時間沒有上課,但期間還 是通信請老師評圖。班上組成大部分都是大一的新生,所以我拿到的作業要求其實跟其他人都不一樣, 所以本來就以個別評圖為主。

其實我覺得蠻幸運能參與這門課,老師因我跟其他同學基礎不一樣,進度給的就不一樣,所以在評圖時 都直接拿他工作室的現役設計圖來當教材,除了叫我繳紙筆草圖外也進數位練習,也希望我直接有個主 題以造型探索來做之後的作業,做成圖面為主的 project。本來只是因為有空閒又剛好不衝堂,選來避 免生疏,沒有預期到會有機會嘗試新東西。

[Designzeichnen] 左邊為老師在對我另外要求課題時給我

他工作室前案的範例,右邊是更之前被老師要求以筆觸分 別在草圖描繪重點

[Designzeichnen] 左邊為老師在對我另外要求課題時給我他工作室前案的範例,右邊是更之前被老師要求以筆觸分別在草圖 描繪重點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實習詢問

當初得知獲得菁培資格時,便有在這段時間尋找德國實習機會的打算。在柏林漸漸安頓好後,開始跟同 學及教授蒐集這方面的消息,以下整理我從在地同學及教授獲得的資訊。

實習大致分為兩種,Pratikant (Intern) 及 Werkstudent (Working student)。而 Pratikant 又分為以下 兩種:

學校要求的實習學分:通常會是一學期的實習。依據 Nils Krüger 教授所說,雖然所作所學是全職實習

生,但薪水可能會低於最低薪資。可能是因為德國法律規定如果是短期合約,可以支付低於最低薪資的 薪水。

自行申請全職實習職位:合約較長,薪資按照公司的實習生職位固定薪資,工時為 40 小時 / 週。 以上兩種比較能完整跟著公司的排程走,也能比較扎實地在職場中跟著前輩學習。

Werkstudent 有些不同,性質較接近半職,工時也有法律規定每週上限 20 小時。通常公司希望找的

Werkstudent 是比較有經驗的學生,雖然是時薪計算,但平均薪資可能比 Pratikant 高,但時數關係, 較難完整 follow 公司的進度。( 也要注意簽證允許的工作時數,學生簽工作時數及收入都有限制的 )

課餘之時,前往 Dessau 參觀 Bauhaus Building,學習當時的設計師在他們的環境限制下追求新思維、新製程、新物件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December .2021 期中進度

今年 �� 月學校的課程只到 �� 號就結束了,學期還沒結束,而是進入為期半個月的聖誕與新年假期,也

算一個長假新體驗。對於歐洲人聖誕節就如同我們過農曆年,許多同學都回老家度過,學校也沒有開,

柏林很明顯脫離之前的生活感,多了許多觀光的人。雖然整個歐洲壟罩在新一波的疫情中,德國在年末 假期前就早一步進入第四波疫情,整體來看連假期間的德國維持得還不錯,公共空間及大眾運輸都有相 較嚴格的控管。大部分的校內課程都在這個月進行期中發表,也由於德國疫情來的早,在 12 月上旬校

內狀況有點混亂,但並不很嚴重,而是可能有一、二位同學的親友確診進而導致需要自我居家觀察,所 以那段期間常常會有缺席及暫時線上討論的狀況。所以這個月的校園生活有些微妙。 #Bauhaus 4.0

由於這門課程步調真的相當緊湊,是產品設計系唯一有兩次期中發表的設計課。隨著透過木榫的設計,

漸漸在 GH 及機械手臂操作上熟練,在年假前也正式進入學期的最後階段,主題完全按照各組興趣發展 ,我們這組決定以數位參數去思考衝浪板設計的可能性。相較於以往大學設計課所拿到設計題目,白湖

這堂課更專注在 " 過程 ",在學習新技能的 " 過程 " 慢慢讓學生自己思考所獲得的技術能拿來做甚麼應 用。

[Bauhaus 4.0] Term 2 的 Trial & Error 筆記

[Bauhaus 4.0] 不同組同學在同樣主題下的差異發展

#Fusion 360_ Fahrrad gestalten

年假前,由於老師相當重視曲面的合理性及完美程度,課程速度特別放慢去針對每位同學的設計來一一

討論,並指導曲面的邏輯性與比例上的拿捏。這裡必須佩服老師的耐心,有許多同學不像我先前就有參 數建模的觀念,在建模步驟上的邏輯並不熟練,所以老師還慢慢為每位同學錄製專屬的講解與修正影片。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Bauhaus 4.0] 組內新階段的初步構思,運用前兩段的知識去發展

[Fusion 360] 在基本尺寸及架構建立好後,進行較複雜的 曲面設計

[Fusion 360] 老師在曲面的順接程度相當要求。圖為兩個 不同曲面建構的細微差異

[Fusion 360] 腳踏車設計課外學習。在柏林騎過幾次的腳踏車,感受到這個城市的良好單車道路規劃。右圖為在德國造訪過

城市的親身感受單車用路以及旅行後上網蒐集資料。左圖為關於歐洲都市規劃的書,初步了解為何歐洲街道能達到通透性的 原因。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Tape rendering als Methode der Formentwicklung

這場為期三天的工作坊由 Gerhard Friedrich 教授指導,通過設計草圖或照片了解比例,用膠帶將其放 到牆上的 1:1 比例 " 貼 " 製草圖。這項技術是關於視覺印象和光影渲染,利用多層草圖紙讓我們在不同

圖層上創建陰影。Tape render 主要是在大型產品進 CAS 階段之前的整體造型微調,教授說當年有個案

子,在 tape render 階段時,為視覺上更好看他刻意讓車前底盤拉低三公分,而與工程師吵了起來,但

最後公司決定採納他的意見。"All about passion and fun",教授三不五時就會提到這句,相當重視設 計有好的心情才有好的結果,是位搞笑又慈祥的老前輩。

[Tape rendering] 三天工作坊完成品的局部照

[Tape rendering] 工作坊期間的 render 過程,算是第一

[Tape rendering] 工作坊教授從 BMW 退休後在許多大學

Kolumba 收藏的猶太人日常物件及工藝品,線條上與歐

帶 tape rendering 的工作坊

次做大型的草圖

洲典型工藝品所看到的不盡相同,有日式線條感但異材質 選用的紋理上差異大,外型簡約但視覺上由衝突材質拉扯 有些張力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January .2022 期末衝刺

新的一年開始,經過聖誕長假後同學們紛紛從家鄉回到柏林,這也是小小刺激的開端,大概從聖誕夜前 後,歐洲又再次陷入確診人數暴漲的階段。年後上課的第一週課堂出席率相當低落,雖然我的同學大部

分都是在地德國人,不被入境隔離措施所影響,但也是蠻多因為家人確診而進入隔離期,使得首次上課 自動陷入半實體半線上的奇特現象。

另外讓我意外的是,一月的柏林比起十一與十二月暖和許多,但依舊陰雨綿綿。不過卻有幾天是雪後豔 陽,看到不曾見過的柏林樣貌。再加上年初的柏林影展等藝文活動,讓城市有種新年新氣象的 vibe。 不過校園內的課程逐漸進入為二月中期末衝刺的階段。 #Bauhaus 4.0

最終階段,依各組興趣自行探索主題。組內從月初的衝浪興趣,衍生出想要做衝浪板設計的想法,由參

數設計切入,起初組內處在多次沒什麼頭緒的討論中,最後以 " 量體成形 " 作為關鍵基礎元素著手嘗試

。經過前兩階段與機械手臂的搏鬥,徹底了解其產出的精準,但實在不是個好的草模工具。在實現想法 之前,必須把時間花在太多不必要的精準尺寸及寫 GH script 上,再加上我們還處於 GH 新手狀態,天 啊 ~ 一切的一切都讓驗證每個單純想法有太高的時間成本。所以為了避免相同的事發生在我們的 Final 上,我們先著重在 GH 上的參數架構建立及以雷切紙板作為快速測試的縮比模型。

[Bauhaus 4.0] 雖然沒有被對焦到,但還是努力的把草模 出的問題比對出來。照片是在我們機械手臂工廠拍攝,同 桌則是我的組員們

[Bauhaus 4.0] 圖為 Notion 上核心筆記及作為我們不同 script 的產出索引頁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因為輸出速度變快了,反而在 GH script 推進上遇到問題,不過課程編排上本來就有邀請建築師當同學 們的 GH 顧問,在每周五早上提供 programming 疑難雜症解答。另外也有 Grasshopper Forum 可以 利用,在有困難時求救,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

附圖中有我們組內目前的紀錄,在專題進行的同時,有另一位老師在 documentation 上給予我們建議 與範例,也試著讓我們透過自我筆記去解析別組作品的紀錄方式。

[Bauhaus 4.0] 部分初代草模紀錄照

[Bauhaus 4.0] 與 GH 建築教授提出我們自己 script 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Bauhaus 4.0] Rhino Forum 裡的 grasshopper 討論區相當活躍,提出問題很快就能收到論壇裡 GH 前輩們的回覆

#Fusion 360_ Fahrrad gestalten

除了繼續在車體曲面上的教學與修正,我也向老師詢問「業界設計師如何在建模過程作團隊分工」,老 師分享他的經驗如下。

「通常會因事務所而異,而且大部分還是會分件來分配作業,不過最關鍵點還是在回饋討論,尤其是現 在 work from home 的工作型態。以 Fusion 360 來說,我會做的是:

1. 利用 color swatch 功能讓檔案內不同的部件及其步驟指令有一目了然的 color coding,非常單純的 一件事讓瀏覽檔案變得更直覺。

2. 將複合的步驟以設計角度把它們群組起來 ( 譬如頭管與上下管連接處經過 sketch > split > surface

loft > surface stitch …,透過多步驟達到的目標為連接雙管,那將其群組命名成更高層級的動作 ),以 確保接手人員閱讀檔案的時間大幅減少。

3. 善用 comment 功能,作特寫截圖並留下筆記。Fusion 360 因為是採雲端存檔在帳號中,所以有共用 工作群組,你也可以直接上傳至群組討論區,讓同事不用開軟體就能直接透過截圖給予回饋。

畢竟你之前已經接觸過類似 Fusion 的 SOLIDWORKS, 你也可以藉由這次機會順便學學這些。」

意外的更了解到建模以外的功能,以及思考之前不曾考慮過的問題,也學到老師在業界中所用的小技巧。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Fusion 360] 老師建議進業界與同行討論 3D 檔案前的準 備 3 撇步

110年度產品組

[Fusion 360] Fusion 本身採雲端檔案方式,讓群組內同仁 不用開軟體也能進行回覆

以 Heatherwick Studio 知名 Spun Chair 紀錄片做為自學參考筆記,嘗試由影片分析 project documentation

Chill 小展覽的籌備過程小紀錄

負責教專題紀錄的老師也建議我們去多多看看別領域的畫

面敘述方式,圖為 Museum für Fotografie Berlin 及 c/o Berlin 攝影展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International Student Exhibition

這件事是從某一個 Friday night 的聚會開始,希臘同學一時興起拉我跟她一起籌備簡單的小展覽,給這 學期因緣分而聚在 KHB 的國際生們對外展出學期間 project 的機會 ( 在這邊不得不說希臘人的情緒渲染 力很強大 )。與學校溝通發現,本來就有經費給每學期的國際生到校外參訪,但因疫情所以沒去成,而 他們也願意拿這筆經費資助我們做展覽籌畫,其後漸漸組織起同學與校方人員一起討論相關事宜。

總之一切非常的 chill,但計畫也正在成形當中,預計在學期末的二月中旬辦四天的小展覽,希望能讓設 計與藝術不同領域的學生衝撞出不一樣的展覽。

February .2022 期末發表

往常的二月生活重心都放在準備過農曆年,這是第一次待在沒有年節氣氛之處,歐洲城市一切正常運轉 ,沒有假日、沒有節慶,頂多能在亞洲超市看到可能常駐在櫥窗上的泛黃春聯。

學校這邊則已在期末週間,二月中學期結束,上旬的兩週在校內有大大小小的期末發表及展覽,忙著忙 著也就忘記新年這件事。 #Bauhaus 4.0

持續一個半月的專題發展,組內大量的概念與 GH script 的架構也漸漸歸納出想法。隨著由不同量體成

形方式呈現出的性質元素,我們的重點轉移到了日常物件的應用。基於一開始是完全以 GH 探索的角度 去產出草模,現在有了這些模型,組裝後才開始在手上把玩及思考,使得整個 project 是過程導向的嘗 試。

[Bauhaus 4.0] Final presentation 於 youtube 上直播,圖為 project 主教授開場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在最終發表結束後,回顧這個課程可說是一門之前沒有經歷過的設計課。它本身是 GH 及機械控制為中 心的課程,以這項工具去發展 project。雖然在最後的最後,實際應用的物件礙於時間緊迫可能不是最

好的 showcase,不過確確實實透過實作把 GH 摸得還不錯。也因為各組乃至於個人在組內分工不一樣 ,GH 上的設計也不同,在討論時得以交換資訊及排除遇到的困難,從同學身上能直接學到他們理解過 濾後的內容。總體而言,比起上制式的軟體課,這樣的學習方式我覺得更為扎實。

期末發表以線上及 youtube 直播同時進行,大部分的發表內容以德文為主。雖然很想一起用德文發表, 但擔心他們完全聽不懂我的德文,所以我自己是用英文講解我的部分。

[Bauhaus 4.0] Final 的物件應用,主要以網格組成形式所

[Bauhaus 4.0] Final presentation 上發表的側錄

[Bauhaus 4.0] 在攝影棚因背景紙鬆落,意外地拍出有趣

[Bauhaus 4.0] 發表用的草模紀錄 index page 照片

產生的物理特質來設計

的棚拍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Bauhaus 4.0] 準備 project documentation 的 BTS

110年度產品組

[Exhibition] 展場內側拍,來自法國的 Elea 以自身柏林生

活創作的 full collection,很喜歡她在一些關鍵回憶中加 的小巧思

[Exhibition] 展場內側拍,Samuel 以咖啡渣為模具吹製成的 espresso 咖啡杯

#International student exhibition

一個臨時起意的類期末展,就這樣在期末後很 chill 的開辦。簡簡單單,在學校附近的展演空間辦起展

覽。本來只能在小酌聊天中以口述去想像同學的作品,到這幾天終於看到大家一學期的創作。在展期間 ,我的藝術同學成功地在展場裡售出她的畫作,一切看似平淡無奇的創作者與觀者的交流,突然間就售 出畫作,令我蠻新奇的。之後也跟她聊了從事藝術領域的售價標準、出售平台及方式,都讓我蠻驚訝的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她也說她同工作室的同學每幅畫都是萬 ( 歐元 ) 在算的。 抵達柏林後的第一學期也告一段落了,隨著季節漸漸進入春天,太陽終於開始在柏林藍天上工了,期許 在學期間有持續的好天氣。

參觀 Technikmuseum,剛好 2022 是德國地鐵 U bahn 的下一世代元年,右圖為新型號的地鐵。順帶一提,目前在柏林搭的 黃色 Tram、U bahn、Bus 是我們 Bauhaus 4.0 主教授工作室的設計。期待新型號的運行 !

[Exhibition] 學期末的輕鬆小展覽,Erasmus 同學們各司其職把這個展覽撐了起來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March .2022 寒假

三月,Weißense Kunsthochschule Berlin 學期之間的休假。德國高等教育在寒假暑假雖沒有課程安排 ,但學校內一切還是照常運作,學生也會利用寒暑假跟教授約額外討論,純藝術領域的朋友很開心有更

多自己的時間泡在工作室。除了有自我時間外,柏林的天氣相比菁培期前半好的異常。之前冬天在路上 走,路人都繃著一張臉,如今春光明媚,大家的笑容也浮了出來,心情再怎麼不好,上個街晃晃就 OK 了。( 由於本月校內沒有課程,心得收穫都著重在校園外 )

與產品設計同學們在夜遊時佇足一間鞋店前,忽然間討論

Rotes Rathaus 裡的日本木造結構展覽。比較引起我興趣

坊工讀的經驗,就這樣站在關門的店前面三十多分鐘

式與拱頂與日式傳統木榫卡構堆加會有一種莫名的離奇感

起設計與裁縫,來自義大利的朋友也分享他之前在皮鞋工

的反而是在展品與展覽建築本身的強烈差異,周圍直立柱

#色彩筆記

這件事其實有些突然,我在柏林租屋的房東是台灣人,許多眉角都多虧有他們幫忙,閒暇之餘會在他們

客廳聊天,由於房東本身是建築背景的關係,也會聊聊設計職涯相關的主題。某天聊到房東在留學時期 到服飾打樣公司工讀,對於當時工廠已經採用數位客製調色,現場染鈕扣的情況相當驚豔,充分感受到 歐洲在各個專業上的堅持以及能力。

大家都知道顏色有很多種,在專業上,需要有系統地選擇顏色 ( 如色票 ),業界討論及設計教育以色彩理

論為基準,產品設計領域也有更深入的 CMF 專業研究。然而日常產品最終都會到消費者手上,如何以 命名的方式將設計師嚴選出的顏色傳達給消費者,也是在品牌經營上需要考量到的。

此時房東太太搬出價格標籤還是印著德國馬克的色彩理論書出來,「雖然顏色書籍看最新的會比較好, 但我們先拿這本將就一下。」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溫習般地概閱後,隨興地把餐桌上的三個物品擺到書旁,指著其中的手機架要我用色彩知識呈述它的藍

灰色,之後再以無關色彩學的詞彙說明那個顏色。赫然發現自己在彩度明度上的感知有一定的精準,但 失去了系統上的詞彙後描述起顏色來相當不篤定。 濁濁的藍色、深藍混著黑、暗一些的藍色 ... 「何不用自然景物做基準來形容就好了,當然你也要想到夠精準的比喻,這可能就牽扯到日常中對觀察 的敏銳度。」本認為自己在日常觀察上都會額外花心思,但仔細想想都偏著重形體、材質及觸覺。

房東隨後搜尋她最近關注到的義大利服飾品牌,她認為在色彩採用及紡織呈色技術相當厲害的廠商,建 議我去看看設計師在命名顏色的手法,也順便認識該品牌在一項傳統產業上的堅持與鑽研。

[ 色彩筆記 ] 色彩理論掃描當作筆記用,圖表概約說明色

彩構成的原理,書中主要以印刷為色彩應用技術說明,但 在基本構成上說明與圖表皆很完整

[ 色彩筆記 ] 來自義大利 Fabiana Filippi,原為致力於產 出自然色澤的染布坊,之後開始自己的同名服飾品牌

[ 色彩筆記 ] 很有趣的是,在目錄上的顏色描述也切合品牌主題,以義大利常見自然元素為顏色設計及命名的主題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實習相關

在新年前後陸續找了些柏林工作室投了作品集與履歷,有些挫折。有些工作室目前不收實習生、有些提 出德語英語皆流利的要求、有些單純實習長短不適合我、有些則是作品集不適合該工作室。

也有我自己沒有查清楚的烏龍,以學生簽證來說德國政府是有規定工作時數的。跟上一屆學長聊天才發

現,我 的 身 份 根 本 不 能 做 Praktikant( 全 職 實 習 生 )。但 最 近 透 過 上 學 期 Fusion 老 師 引 薦 的 Werkstudent( 類似職業工讀 ) 機會,目前正在與工作室洽談中,順利的話在接下來的學期能除了繼續學 校課程也有學生工作機會。也將繼續整理上學期的 project 進作品集裡面,往找暑期實習機會邁進。 三月整體而言學到的不比學期間少,但相較瑣碎,文中沒提到的部分就放到照片中分享 !

最近柏林櫻花慢慢綻放,意外找到歐洲櫻花地圖。一時好

參觀 Museum für Naturkunde,較倫敦的自然博物館小

,意外找到蠻多政府調查的 open data 庫

區域,整體逛起來的體驗比較優

奇這類地圖的製作,從作者 twitter 得知各政府開放圖資

Rotes Rathaus 經過數次修復後,現今著名的鐘塔

一些,但是在分類上細膩許多,也有標本製作流程展示的

造訪上一屆白湖菁培學長家,聊聊近況也聊聊德國設計職 涯的事情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照片彼此

110年度產品組

&段落文字

April .2022

某個禮拜天在 Brandenburger Tor 進行的挺烏克蘭遊行,德國國民相當重視這場遊行,前後也在歐洲各地有類似的遊行

月份之間的銜接距離

April .2022

新學期 新氣象 KHB 在四月初開始了夏季學期,也迎來新一學期的 Erasmus 交換生 ( 開心 )。經過一學期,熟悉主要 design studio project 的 loading,也知道所謂的 " 輔課 " 的性質。我遇到的白湖產品設計同學們,大

多圖面表達雖沒有美國、亞洲學生那樣精緻,但依我自己觀察他們在討論時的 Team dynamic 很強,尤

其德國同學們都很能精準地用口語說清楚情境與使用流程的比喻,實作能力也是我需要向他們學習的。 了解到同學們的特質後,我在新學期也比較能熟練的與其他同學們合作及討論。

學期進行與以往一樣,學生餐廳的供餐依然微妙。但本學期開始除了室內 FFP2 口罩外,解除一切校園 防疫規定。整體的主設計課比起冬季的工藝類型,較偏科技或產學合作的方式進行,有以下選擇: // Heliobolici:kleine solare Selbstversorger ( 太陽能應用 ) // aLife mit Dräger ( 未來空氣濾淨 )

// We.care:Abfallvermeidung in Persönliche Pflege und Kosmetik ( 環境友善保養品包裝 )

由於 Barbara Schmidt 教授決定專心做她的研究,本學期開始沒有開課。原本打算這個學期修她以往會 有的工藝類型課程,現在沒有機會選,有點可惜。我選到了 Carola Zwick 教授的 Heliobolici,他是一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位學生們普遍都滿喜歡的老師 ( 課餘時間聽一聽同學們對於合作過教授的小八卦,對於我選課也有個小 依據 )。

設計輔課除了一直都有的軟體課,夏季學期多了在設計論述或是網頁作品集編製的課。而我選了後者, 主要也是想在旅外期間再次思考自我風格與審視作為產品設計師我自己在市場的競爭價值在哪裡。 #Heliobolici

不同於上學期機械手臂的以工法導向,課程環繞太陽能科技發展。 學期一開始同樣有各種工作坊帶我們認識太陽能及控制,如以簡易的方式做一隻一有太陽就會叫的小太 陽能蟋蟀,實作體感了解大致運作。以及使用 Arduino 控制單按鈕及三枚 LED,並請各組創意發想製作, 除了快速摸透 Arduino 基本架構,也能看到同學們的胡思亂想。

在工作坊之間也是有很典型的設計發想穿插其中,目前已完成三次的 Design Sprint。從最單純思考日

常物件以太陽能供電的可能性,之後只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 " 採收 " 太陽能 ( 陽光 or 其他物件的光能 )

,最後純粹思考在太陽能下能衍生的服務系統。簡單來說,教授希望大家透過這三次的發想,以最單純 的,小至單一物件、大至都市規模系統,點子元素丟出來給全班,每周課堂進行討論都再次衍生出更多 點子,最後再進行分組設計 ( 也就是五月開始的設計期間 )。

[Heliobolici] 在三週三階段的 Design Sprint 裡面,從各

[Heliobolici] 利用停格動畫直接快速模擬設計想法的操作

種周遭生活環節去觀察和發想。也因為這種筆記是不斷累

流程。這個 GIF 是攜帶型太陽能電源的想法,透過另一個

直接貼上新想法,另一方面以總觀來看也一目了然思考脈

的限制,並希望在整體使用電器流程有了接收器的介入,

加上去,所以用 collage 形式呈現,一方面是觀察後方便 絡

接收器連結家用電器,目的除了減少在空間中受電線長度 而有把舊有電器變新智慧電器的可能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比起上學期,整個課程的架構較相似於我在台灣所熟悉的產品設計流程。也因為是熟悉的流程,我盡量 在其中嘗試不同自己以往習慣的呈現方式,盡可能地把在柏林期間所見聞的新養分在這邊實踐出來。與 其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不如拿新的東西來跟新的同學撞撞看有沒有機會產出新的火花。

[Heliobolici] 因為設計主題環繞著太陽能,教授很希望我們也去體感陽光,很常討論環節都會搬到室外。常常也可以看到同 學在休息時間直接在太陽底下 " 充能 "

[Heliobolici] 在 Design Sprint 之外,期間內也有大小工作坊和能源領域專家分享。整個月的生活就是在工作坊 >> 講座 >> 生活觀察發想的循環裡度過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Digital Visibility

目前第一個月上課的感想,比較像是一堂大家都有相同目標一起研究討論的課。因為每個參與同學的經

驗背景不同,對於自己想從這堂課學到的東西也不同。老師只架了學期大綱,並讓同學們在每周有自我 調整主題的空間,有時候下一周的討論主題可能因這次的課堂討論而變動。

我猜測大致上的課程,不會有如何實際架設網頁等技能教學。老師希望與其討論網路上能找到的資源教

學影片,不如更著重在討論作為設計學生或往後成為業界設計師時,以網路做為平台時,如何在自我優 勢上開發並傳播、如何利用這樣的媒體建立自己的業界知名度等等。 #Werkstudent

接續上個月心得提到的半職機會,這個月談妥後開始進公司。期間更開始認識德國工業設計薪資狀況、

工作文化、練習到與老闆談期許薪資的經驗。本來希望能在之後心得繼續更新,不過因為有保密合約, 所以要完整分享應該是不容易的事。

簡單介紹柏林 Wunderpen,一家為各企業提供 " 手寫信件 " 的 B�B 服務。在德國這個國家會發現大家 還是很喜歡使用傳統信件,而這間公司透過字跡學習讓機械手臂重現客戶的筆跡,並保有每封信的 " 人 為字跡差異 ",讓大企業能實現並保持與 VIP 客戶的互動。

我在公司內參與的工作與主服務無關,而是跟研究設計部門一起開發製作新版的機器,也因為公司內就 有規模不小的工坊,所有製作都會在公司內部進行。

四月在學校外也發生很多有趣的經歷,同樣在圖片附註裡分享。Tschüss !

[Werkstudent] 在進公司前與 Wunderpen 創辦人視訊聊

[Werkstudent] 在找實習 / 工作機會期間,也有參加台灣

緊密的

十來年,有很多對於自我成長及市場判斷的看法和經驗,

天。Ahmad 人很友善,進公司後發現同事們的感情都蠻

人在德國求職及就業的經驗分享。大家幾乎都是已在業界 作為社會新鮮人,在這個短短一小時的分享獲益良多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Creative Visibility] 這堂課其中教授分享 Die gute Mappe 書中提到 Kreativ Seele (Creative Soul) 想法,作者透過一連串自

我問答的形式逐漸找到在自己意識中的多個創作身份,並嘗試找出相呼應的市場在其發展。每個人雖然專業是在不同設計領 域,但某些領域會有技能重疊的地方,找到它說不定是有可能發展成第二或第三專業。但書中的問題都非常需要靜下來思考

跟回想,而我腦筋動太快、手寫速度又太慢,有時會漏記了一些很細微的想法,圖為我直接看過問題想到甚麼講甚麼,之後 再把重點寫下

造訪上學期 Erasmus 朋友家鄉 Südtirol ,雖然人在義大利,但因為地緣關係居民德語義大利語並用。圖中我以為是竹編,

但經過一番詢問發現是樹枝製的。伯伯把樹枝削薄後再沿著模具編織。( 伯伯長得很像美國實境秀 決戰時裝伸展台的其一主 持人 Tim Gunn)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BMW Museum,不只是單純擺放歷年產品,而有把設計

在柏林 Ku’damm Muji 的 PP 塑膠工作坊。雖然之前實

作為各展間的主題

實沒有玩過小型射出機及動手拆模

過程、製作環節、Formula 歷年參賽紀錄、系列精神承續

Additional_ Muji PP 工作坊的影片紀錄 ( 左:

右:

習有做過以塑膠射出為主要工法的機車方向燈設計,但其

)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May .2022

作為設計師 五月期間德國有許許多多基督相關的節日,在日照時間加長的季節裡,多了可以額外自由運用的日子,

意外地讓人在學習上保持良好心情。就算是平日一整天忙完,太陽依舊持續輸出,下午六七點還是很適 合與朋友們在室外小酌、享受著陽光。

因為夏季學期本身較短的關係,所有課程的每一步都變得極其重要,而在這個月又更加領會到之前於菁

培官方 Podcast 訪談中提到的設計成本與溝通的重要性。( 還沒聽過的人,歡迎透過連結去探個究竟 https://linktr.ee/moesposad)

[Heliobolici] 我跟我 partner Ferdi 想要做與 solar balloon 相關的太陽能 project ,圖為我們像小朋友一樣用最簡單的方式 做太陽氣球

這學期設計課主教授 Carola Zwick 也在課程中分享她工作室對內對外的溝通 mindset 中,紀錄永遠是 最重要的。她說,產品設計師是一個很幸福的工作,你有能力描繪未來生活。同時這份使命,你必須認 真對待它。作為與外界或客戶溝通的證明,把過程紀錄下來很重要。人都喜歡觀點跟脈絡,而我們就是

在草模與測驗中慢慢推進,並推出最符合我們 / 客戶的 insight。而當你保留嘗試過的完整思路過程紀錄 ,面對其他人來挑戰你已經驗證過的事情,圖片 show 出來、模型擺出來、把為何你捨棄掉它的原因分 析給對方,說服力倍增之外,也讓客戶更加願意放手給你做。除此之外,在設計卡關時,做做紀錄不只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不讓你脫離設計的感覺,也可以回顧所做的選擇,梳理自己的設計後再出發,而它本身也對你未來的案 子或多或少提供經驗上的幫助。

"Remember to stay productive, this is how you get paid."

隨後教授也分享她的工作室用了十年之久的紀錄用排版,只要簡潔、圖片風格一致,不需要過多的巧思 ,讓你有時間把你的設計做精彩,你的紀錄自然就會有深度。往後教授們也想讓我們在紀錄過程上得到 回饋,每周的 project 進度推進第一件事,就是把上周所做的數位或紙本記錄攤開來看。

[Heliobolici] 隨後進行太陽能風扇初次充氣,了解充氣所需電壓及時間,右圖的大型氣球約花了 12 分鐘

[Heliobolici] 本著做太陽能 project 的學生身分,合理地跑到學校後花園體感太陽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Heliobolici] 以不同熱壓方式製作腔體,也嘗試讓腔體保持上視面積但體積壓縮

[Heliobolici] 在設計腔體同時也盡快確認實際陽傘尺寸及 與人的空間關係

[Heliobolici] 同時也進行著從實驗學習到的結果去發想產 品設計的類別,目前以公共陽傘作為產品媒介

#Digital Visibility

這堂課則是在設計職涯的紀錄上做研究,透過上個月心得提到的透過一連串自我問答的形式,逐漸找到

在自己意識中的多個創作身份,並嘗試找出相呼應的市場並在其中發展。同學們把自己所有大大小小的 project 翻出來,以最簡潔的一句話解釋每項設計再大致分類,看看自己哪些作品符合心目中業主或工

作室的需求。以這樣很單純卻又不可忽略的初步分析自我嚮往為何?是否持有機會入場券?以及自己還需 要在哪裡補足?等等自我審視問題一一浮現。教授很鼓勵我們每過一陣子就透過類似的方式維持自己在 設計生涯的調查,把學習及專業延伸下去。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Heliobolici] 我們也考慮直接在透明腔體裡面鋪製反光面加速氣體加熱,以加速膨脹過程,也嘗試不一樣的紋路

#Werkstudent

做著做著,一個月過去了。保密合約的關係,無法透漏太多。不過除了公司的工作外,創辦人 Ahmad

及開發部 Momo 非常照顧我,不僅與我分享他們在業界的工作經驗及工作時的撇步,例如該如何跟同

事討論及向同事求助時事前準備能讓工作轉移更加輕鬆。Momo 也分享很多他自己的人生經驗,並鼓勵

我多多釐清自己的夢想目標,把每件現在發生的事當成機會,好好去把握實現自己的理想,算是得到不 少前輩的經驗傳承。

本來只是上學期普普通通地上著 Fusion 360 的課,因為教授的推薦意外得到這個機會。每周在學校及 公司之間來回切換、來回學習與實踐,不容易有像上學期時而出現的設計空窗期。

上學期玻璃組同學的展覽,除了同學作品也有玻璃吹匠及 藝術家的作品共同展覽。很喜歡這種多方共同展覽的方式 ,可以看到不同專業上在同個媒介上的想法

[Werkstudent] 大部分工作內容不能公開分享,先拍拍公 司周圍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Digital Visibility] 把自己以往做過的案子全部攤開來檢視,並以找出符合自己嚮往的工作職位的案子來分類

June .2022

培訓進入尾聲 學期初沒有意識到今年夏季學期非常短,短短的三個月撇除第一週及最後一週的 Rundgang,兩個半月

裡要塞全部的課程加實做。而我是到五月才真正意識到學期的短,幸好每週狀況都在線,也很喜歡與這 學期主設計課的教授們討論。每週自己在推動進度的同時,一有硬體或是技術上的問題丟出來,基本上 靠學校資源和教授人脈都能解決或是得到原本預想過的解答,對我而言是非常可貴。 #主設計課討論時的眉角

六月的主設計課以每組個別討論為主,穿插 Carola Zwick 教授以她工作室自身經驗的產品色彩主題相 關分享及 Hans Illiger 的影片工作坊。每週一的下午會在校園餐廳前的庭院進行每組 �� 分鐘的討論,也 因為課程主題是太陽能,所以在討論時秀出草模可以直接去接陽光來邊展示邊說明。討論時間不長的關

係,在討論前的準備相當重要,以避免討論過程不順利而浪費寶貴機會,造成下一週的工作可能沒有動 力或在同樣圈圈裡打轉,在時間不長的狀況下,更應該避免 gap week 的出現。

另外在這個月的討論中,我還是想要呼應上學期 Nils Krüger 教授跟我提到的草模功用,相較於台灣校 內許多課程在乎圖面與資料蒐集,Weißensee 產品設計學生與教授更喜歡直接用實體草模聊,圖面則視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情況輔佐手上的實體模型。所以我在白湖一年間,畫的圖面和渲染 �D 數量大幅減少,時間都拿去泡在 學校的工廠或工作室。也明顯感受到靈感的流動比待在電腦或書桌前好許多。我自己的感受是手中握著 醜醜的模型更勝數張美美的圖面。關於草模,Carola 的見解是一個草模只能嘗試回答一個問題, prototype 本身就是來測試你的假設,造型上、功能上、重量上、材質上等等,就跟理化實驗的變因一

次只能有一項在變動。而這幾次討論中我最常犯的失誤就是無意識地把草模混在一起,沒有清楚預設這

個草模想要測試的問題,造成有些草模能驗證的價值變低,要回答問題變得模糊不清,討論時也沒能得 到好 feedback。

[Heliobolici] 基本上每周討論都是在禮拜一校內實體討論,因為那周有一些 update 想快點跟教授追加討論,Carola 也很好

心的利用她上班空閒時間視訊跟我討論。在討論到模型尺寸時,直接帶著她的筆電帶我線上參觀她的工作室,最後到模型室

直接跟我說可以用她這邊的管材,隨後再跟我對需要的尺寸。真的很喜歡跟 Carola 討論,在進度推進上可以保持正向的 motivation

[Heliobolici] 這次的設計是公共場合的陽傘,尺寸偏向裝

[Heliobolici] 左圖是後期在金屬工坊與管理員討論適合

。用小模型快速測試想法,用實際大小模型來感受量體份

造型細節討論用的 RP

置大小。我自己在測試設計時採實際比例與縮比來回測試 量,也好跟同學詢問他們的想法

1:1 模型的管材及工法討論,右圖是 1:5 縮比模型的傘座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Heliobolici] 之前 project 都是以常見的硬材料做造型,可以草圖畫一畫、模型建一建,跟大家討論都能直接想像。而充氣

的造型及充氣前後的狀態真的需要真的做出來充充看才好討論,幸好上學期學的 Grasshopper 也能在充氣上做模擬,讓我在 回到家沒有工具做模型的時候,設計還能繼續進行,好讓隔天到學校可以直接把昨晚運算過的假設實踐出來

[Heliobolici] 1:1 模型做完趕快搬到戶外測試,除了測試太陽能連接的風扇夠不夠充大型腔體、也思考柱子與腔體連結的地方 應該要在那些地方加強

#Digital visibility

在大大小小的班級討論後,每個同學在自己的 Creative soul 上有更多的認識。我也透過班上歐洲同學

在調查薪資待遇及設計領域出路上有更多的認識,比如說有些家具設計工作室是以讓該件家具設計設計

者抽成等等。剛來到柏林感受到設計領域有更多不一樣的機會,但是視野被打開的瞬間,會有種無所適 從的感覺,本地同學的幫助至少讓我有個脈絡可以再進一步的調查這類資訊。

這個月課程重點放在網頁設計想法及 mokcup 嘗試,並與全班討論想法、提出遇到的困難。我很喜歡這 個部分,因為很剛好同學們想走的方向都不太一樣,像想走 Creative writer 的同學 ( 她的網頁有大量自 己的繪畫風格 ),也有想走 UX 設計研究等等。這堂課成為我這學期在每週獲得片刻休息及重拾動力的地 方,整理自己之前的作品的同時,也看看歐洲與自己同齡的同學所作所想。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Digital visibility] 快速做網頁 mockup 以跟班級說自己的想法隨後討論,討論時也從 UX 專業的同學那邊學到許多 mockup 的技巧跟我哪邊可能不是那麼友善使用

[Digital visibility] 跟著班上同學一起蒐集喜歡的 portfolio

花 一 個 周 末 去 參 加 Salone del Mobile 及 Milano Design

集的架構與元素。左圖是我首頁的規劃、右圖是我自己在

年的展區,四個繽紛色彩的幾何量體由中央廊道貫穿,從

網頁設計,分析優缺點。之後大家開始自己設計之後作品 字型選擇上的測試

week,算是圓了一個大學時期的夢。照片是 Hermes 今 inspiration > material showcase > experimental appli-

cation > final showcase,展區裡完全沒有文字輔佐,但

看完後好像了解他們想要表達的。展間的牆面是用類似日 本宣紙來搭建,光影上表現與我之前看過的展間特殊許多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小小觀察,米蘭的地鐵比起柏林潮溼與昏暗許多,但車相 比柏林 U bahn 大許多

[Heliobolici] 1:1 模型 測試陽傘柱選轉功能及握把上有兩 根額外的黑管是在做配重測試

Salone del Mobile 的一些照片記錄。右圖是熙凱與另外 三位不同背景的人來參展的展間

July .2022

學期完整落幕 學期尾聲,許多藝術與設計學校開始準備期末及 Rundgang。各校都會在一個周末開放校園,展出冬夏

學期的 projects,白湖也透過每年的展覽邀請業界人士、歷屆校友前來交流。很慶幸菁培為一年的培訓 ,能夠做足兩學期的專題參與展覽。

在展覽擔任導覽期間,由於人潮真的不斷湧進,整整兩個半小時的值班時間一刻都沒停過嘴。有些好奇 的小朋友還不太會說英文,而我也不太會用德文解釋同學的作品,只好比手畫腳然後製作一些奇怪的音 效試圖解釋,讓德國小孩傻眼,後來發現找同學幫忙比較有用。除了一些小鬧劇外,對比以往在台灣期

末展覽遇到的參觀者,我在導覽時更容易直接獲得回饋或是對作品的質疑,有些質疑當然聽起來只是個 人喜好,但大部分的討論都是針對如何讓該設計作品更完善。雖然被問到一些作品的弱點會有些羞愧,

但被點出來後的印象會更深刻,聽起來跟在台灣差不多,但實際感受上差蠻多的。也因為這樣,展覽期 間動的腦跟在學期間做設計差不多。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Rundgang 的結束也代表學期完整地落幕,只剩下把學期間紀錄轉成電子檔及網頁繳交給教授們。

( 夏季學期的作品記錄還正在整理中,可以前往連結 https://heliobolici.designing-interactions.de/ 觀 看精簡版網頁 )

期末發表的側拍以及簡報中的 principle page

Rundgang 產品設計系的其中展區,以往雜亂的工作室在一夕之間的布置變成展區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充氣腔體的實驗過程 -1

充氣腔體的實驗過程 -2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上學期教授 Nils Krüger 也跑來我們班的展區來東問問西 問問

110年度產品組

結束 Werkstudent 之前在 Wunderpen Developing 的合 照

Textile Design 系館內的部分展品

Textile Design 展區內也有體驗區,發現許多戲也會透過 Rundgang 進行招生

Stage Design 裡我印象深刻的 mood sketch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在 Rundgang 佈完展後,Carola 邀請我們去 Biergarten 邊喝邊聊學期大小事

August .2022

100 Stools 工作坊 結束學年展後的八月,與同學前往期中就決定要去的位於法國萊薩克的工作坊。做出這個決定主要是希 望能在實習結束後與回臺灣前,能盡可能在歐洲嘗試一些臺灣不多得的設計活動。

由巴黎前往萊薩克前,路過正在維修的巴黎聖母院。雖然

剛抵達莊園,與各學員及導師相見歡,大鬍子那位就是導

毀的殘骸實際上還是會心痛覺得可惜

書館館長 ... 等

這棟建築跟我文化與宗教背景一點關係都沒有,但看到燒

師 Ferréol Babin。學員有專職油畫藝術家、雕塑家、圖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簡單介紹這個法國工作坊,夏天三個月之間於萊薩克的古堡莊園裡面舉辦,每周邀請兩位設計師或工藝

師傅或藝術家帶領學員進行當季主題的工作坊,學員可以報名全部或是單個。很有特色的是,上課期間 居住、飲食、創作、製造都是在莊園裡進行。也就是說,你可以專心與世隔絕 ( 離這邊最近的市區開車 至少 �� 分鐘 )。

晚上時莊園只有建築物會有燈光,其他都是烏黑一片

剛好第一晚,駐村藝術家正在嘗試沙鑄鋁模型,旁邊有一

把一袋空鋁罐,先初步融成鋁漿、撒出後的餘料照

溢出藝術家沙鑄模的鋁,手感還是溫溫的

些學員餐後跑來圍觀

我這次只有參加一門由來自法國的 Ferréol Babin 所開的 ��� stools 工作坊。導師要我們在一周時間內 用莊園裡得到的靈感,可以是材質、形狀、風景等所得來的靈感,盡可能產出想法去設計最常被產品設

計師拿來著墨的媒介 - 椅凳。Ferréol 知道我是產品設計背景,所以跟我要求一點,不去畫草圖而是直接 拿有感覺的材料去黏、去敲、去釘,鼓勵我以最快速卻也最不熟悉的方式探索可能與不可能的方向。在

過程中,剖析元素,顛倒和倒置、放大和縮小、解構和裝飾、對稱和即興。憑直覺製作出能支撐人體重 量最低底限的椅凳,由一次的失敗去推進下一個想法。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我的想法來自莊園內的竹林及旁邊人造的排水系統所編織出的景象,把同樣是管狀但由自然或人類生成

的相對比為起點,創作一系列高矮長短的椅凳,材料都是從回收區撿來的,盡可能不去破壞還在生長的

竹子或是還在使用的水管。最終由七位成員加上兩位導師在六天內,完成多達一百多張與眾不同的椅凳。 題外話,歷代古堡主人喜歡欣賞藝文相關事物,古堡內有許多設計收藏,還有一棟從日本原裝進口重新 組裝的日式住宅。

第一天下午,大家就已經有一些有趣的廢料運用產出的椅

我的 " 竹 "" 管 " 椅凳,以竹子線條為主軸,水管則是用

隔天一早,導師開始說明主題及到我們參觀我們的工作室

最後一天,我把我的椅凳們搬到給我創作靈感的竹林前拍

凳概念模型

熱風槍吹出延伸竹子的造型

照記錄這次難得的創作經驗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德國|劉安國

110年度產品組

2022

成果展紀實

1

3

2

圖 1 為學員講座分享、圖 2 及圖 3 為展出作品

講座主題:海外設計實務開箱!原來我的以為只是我以為 歡迎點擊連結觀看更多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